时间:2023-05-18 15:44: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同管理创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4-0109-05
一、引 言
管理控制系统(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以下简称MCS)的目的是提供有用的信息进行决策制定、计划、控制和评价,其通过组织结构、控制程序、组织文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加以实施。现代企业面临着一个多元化的、动态的、无边际的、复杂的环境,在权变理论下,设计和实施MCS需考虑特定情境, MCS要真正产生效用,最根本的在于整合状态[1],包括系统和组织目标及战略的整合。目前一个尚待研究的领域就是,如何整合含人力资源在内的战略性资源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据密歇根大学2002年度全球人力资源能力调查与研究结果,高绩效企业最明显的特征是,其将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联系了起来,财务表现至少10%归结于人力资源的竞争和实施,人力资源对企业战略的整体影响力高达43%――几乎是其他任何因素影响力的两倍。目前,关于人力资源如何通过MCS的设计来与企业战略相匹配,还处初步探索时期。特别是,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让人们对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之间链接的理解比较模糊。本文拟从权变角度对MCS、战略与企业人力资源的拟合作初步探究。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
1.MCS定义的演进
国外对MCS的研究起步较早,关于 MCS的传统定义是“其是在组织目标达成的过程中,管理者确保富有成效的获取和使用资源的方法”。 传统的MCS研究是基于高级经理人的视角,重视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经营战略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人们开始研讨如何根据变化中的环境重新审视MCS的传统定义,以权变理论为基础进行MCS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的,MCS的概念从最初的关注正式的财务定量信息的提供,到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直至包含了更宽泛信息的概念。
2.MCS研究内容的侧重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外大多数实证研究聚焦于战略和MCS的实施,均认为MCS与战略之间遵循了一种权变方法[2-3]。Challis等认为MCS设计的焦点应该放在控制中关注资源的配置上[4]。在实施战略的有效性度量方面,主要从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两方面指标体系来构建。Baines和Smith(2003),Bisbe和Otley(2004)与Auzair和Smith(2005)均对较难度量的非财务指标控制体系的设计做出了探索。而我国对MCS的研究始于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的构建方面。张先治[5]、杜胜利[6]、池国华[7]对MCS的构建体系进行了框架性的思索。近年来,随着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关注,基于权变的研究也亦关注到MCS的多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应以战略为导向和知识导向的MCS的设计思路[8],并且提出运用权变理论以二元管理控制来更有效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9]。一些学者对控制环境与MCS、国家文化与MSC的适配性方面也作了积极的探索。
3.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空间
目前西方基于权变理论对MCS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并且MCS的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的趋势,但在MCS和战略之间关系的特定定量研究方面仍显不足,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角度的MCS研究尚处刚刚起步阶段。而国内关于MCS的研究还不多,研究范围和方法也比较有限。主要还是以框架构建和规范研究为主,而在MCS和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关系方面的探索尚存空白,人力资源管理为MCS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领域。
三、管理控制系统与战略的拟合
在权变视角下,MCS的设计和运用打破了传统MCS二分模型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在MCS 的设计和运用多采用了非此即彼的二分模型。这表现,首先,在对企业类型的划分多采纳Miller和Friesen的划分方式,即将公司分为保守型和创新型;其次,在对企业战略类型的划分上,主要采用波特所描述的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三种基本战略类型,并且基于一个基本假设,即有效的组织应采取非此即彼的战略,而不能二者兼而有之,Burns 和Stalker提出了二分(binary)模型来进行管理控制模型的选择与实施,即在高度确定的条件下,企业应当建立高度理性化和严格科层制的机械式(mechanistic)管理控制;而在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企业应当建立学习导向的、无边界的、开放的有机式(organic)管理控制。而如今在快速变化、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这种二分观点显得不合时宜。
在现实环境中,企业可能不只追求一种形式的竞争能力,也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同程度地采取多种战略来提升竞争能力。 因此,基于权变视角的MCS与企业战略相拟合的研究应采用多维的分析方法,即研究影响MCS 的多个权变量,包括外部环境、技术、组织规模、战略、人力资源和国家文化等, MCS的特定因素与组织特定战略两者间有着系统的关联。而若按传统的二分模型难以解释清楚两者间的适配关系,战略决策模棱两可,因此,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下文简称SEM)来检测各变量和MCS设计之间的关系。在复杂的企业环境下,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可能只揭示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特别是在目前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具不确定特征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可运用SEM来代替多重回归等分析方法。
四、战略视角下管理控制系统与人力资源的拟合
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能否紧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对包含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MCS设计至关重要,下文将对战略人力资源的特征及企业生命周期中MCS设计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用SEM来构建MCS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模型。
1.战略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源自于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由于核心竞争力具备“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特征,所以,战略人力资源一旦形成,竞争对手难以赶超和模仿,其具体特征如下:
(1)重要性
其是指企业管理层对战略人力资源帮助企业提高其效率和绩效的相信程度。Lepak和Snell(1999)强调“不是所有员工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受到同样的对待”。
(2)行为的不确定性
人力资源管理中所研究的行为属于复杂行为,复杂行为中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具不可预测性,笛卡儿称其为心灵过程的产物,现代科学家称之为认知或意志。企业很难明确员工努力与所导致的结果之间的的具体联系。但这种透明性缺乏又正好阻碍了竞争者的模仿,也强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专属性。
(3)企业的专属性
Grant(1991)提出“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通过模仿成功对手的竞争优势,那么被模仿者的竞争优势是短效的”。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其他企业能够通过学习和模仿来获取本企业的资源,本属于一个企业的资源就很容易向其他企业转移,那么该企业难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而战略性人力资源就具有转移性弱的特征。
(4)组织内部的扩散性
该扩散性是指在企业组织内部战略性人力资源通过员工学习进行传播推广的能力。战略人力资源的这个特征同样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并且,拥有大量员工团队的组织,其通过知识资源、智力资本等的扩散性更强,因此,竞争对手的模仿成本会越高。
2.战略性人力资源与管理控制系统之间的理论模型
(1)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于控制环境之中
控制系统不会存在于真空之中,而由其所存在的组织背景所影响。在权变视角下,控制机制可分为人员控制、传统的结果控制和非传统的结果控制三种类型。人员控制是典型的先行控制机制。Snell对人员控制的定义为“对知识、技能、能力、价值和员工的动机的状况所进行的事先调节”。这些控制经常集中在人力资源政策上,来帮助确保员工能在与企业目标相一致的高水平状态下工作。结果控制作为一项后续控制机制,是对结果的规范。传统的结果控制依赖于后期控制,其提供为外部目的报告所用的财务数据。另一种是近年来企业开始关注的非财务和行为控制,即非传统控制系统。其提供更多关于经营业绩、员工工作相关信息、非财务计量的报酬体系等相关方面的及时计量。
(2)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本文以权变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以下简称TCE)为分析基础。权变是指一切皆有可能,应权宜应变,权变理论最早由莫尔斯和洛奇提出,其目标是支持和执行组织战略。权变理论最主要的观点是:在管理中要根据内部或外部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权变理论进行MCS设计的前提是在不同的组织背景之下控制系统不相同。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特征与权变理论相关。而TCE是建立在合理性和机会性的行为假设之上的。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象新古典理论所设想的那样在无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进行决策。TCE识别了这些特性是交易成本的驱动因素,提供了关于行为不确定、企业特有性和资源的扩散性如何影响MCS设计的理论基础。TCE的前提是企业可以组织和建立治理结构来使生产和交易成本最小化,MCS是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部分,这样,MCS可设计成在行为不确定,企业特有和扩散方面交易成本最小的模式。
MCS与战略之间有多个原因和多个结果,下文将运用SEM来进行分析包括不可直接观测变量(潜变量)在内的交叉变量,试图弥补MCS设计中的“机械式/有机式”二分模型的局限性,揭示战略性人力资源与MCS之间的关系。模型中方框所表示的为观测变量,各变量之间是交叉关系,这些变量是可以通过访谈或其他方式调查得到的,中间栏椭圆形所表示的为结构变量,即潜变量,无法由直接观察得到。该SEM如图1所示:
五、管理控制系统、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相拟合的设计思路
通过SEM的使用,可以明确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和MCS之间关系的变量,并且清楚这些变量之间是交叉影响的,从而为MCS的设计提供一个宏观视角,运作中的具体思路如下:
1.以知识为导向构建管理控制系统
知识导向的MCS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企业知识的生成、共享与有效使用,以实现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需要改进与创新现有MCS的控制理念、内容与方法,以便将组织管理者与员工的行为与注意力牵引到产生、转化、积累与共享企业知识方面来。具体可以关注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要在组织具体战略目标的分解以及相应绩效指标的确立中强调知识导向。可将企业知识战略总体目标分解为财务与知识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亦可译作智力资本) 两大方面的战略目标,并进一步设置两方面的具体战略目标及相应绩效指标。
第二,在企业财务与知识资本两方面确定相应的绩效指标。财务指标是滞后指标, 非财务指标可以反映公司未来的发展, 是领先指标,Wharton(1995)指出, 非财务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公司发展前景的更好指示器。
第三,在预算与资源配置、业绩评价与激励等MCS各环节中重视知识导向。
2.MCS设计与战略人力资源系统特征相契合
(1)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视为企业的战略伙伴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最大的区别是,其不再将对人的管理作为一个静态的、独立的管理环节,而是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中第一资源有效配置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之中。企业在构建组织结构时,应将人力资源管理设置为核心位置而不是协调位置,强调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的匹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仅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它还应该参与甚至有时主导企业战略的决策过程,同时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2)让企业具备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创新首先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由于战略型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具有扩散性特征,因此,在进行MCS设计时,应力图排除个人及群体的学习障碍,重新就管理的价值观念、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革新,从而达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职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而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推动又反过来有助于企业的管理变革,特别是对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管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注重加强MCS中的人员控制和非传统性控制
在权变视角下,一个企业内部可以有多种类型的MCS,由于战略性人力资源自身的特征和其对控制系统的多样性驱动因素,不同的变量对MCS的影响不一样,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看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MCS中的人员控制和非传统性控制设计的影响尤为显著,通过对这两个结构变量施加影响,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企业创新的贡献性。
(4)重视事前控制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员控制和非传统型结果控制影响很明显,同时,知识的专属性和行为的不确定性一般只影响人员控制。这样,企业如果在设计MCS时重视事前控制,可以防范由企业专属性和行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潜在机会行为。特别是生命周期处研发阶段的企业,行为的不确定性、任务的不确定性越高,其通过关注事前控制的MCS设计对人员控制和行为控制的效果就更显著。
3.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权变的进行MCS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通过对与人力资源相关的MCS驱动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企业的成长期,企业各项活动的协调和控制采用非传统控制方法比较多一些,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正规,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直接影响未来长期的发展,因此,非传统控制显得越来越艰难,成本也越来越高昂。在企业成长的早期阶段,规模被认为是控制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一般被用来解释MCS的设计、新企业的生存之间的交叉变量,也是企业生命周期模型的基础。很多研究证明,规模与MCS的出现与发展是正相关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当企业的创始人被职业管理者(如新CEO)所替代时,对MCS的设计会起积极的作用。特别在规模小一点的企业,MCS的出现作用更明显。新的CEO替代创始人会更适合组织日渐规范化和结构化的企业,并易带来转型的成功。很多心理特征方面的研究表明,创建者不适合管理更正式的企业。Greiner(1998)指出,“创建者的气质不适合其成为管理者”。Flamholtz 和Randle(2000) 同样指出,职业管理者替代创建者的必要性。众多研究提出,大多数创建者的个人特征适合于不确定环境下刚起步的年轻企业,但这种不变的个人特征不适合管理结构更规范、规模更大的企业。另外,在企业研发初期,外部若有风险投资者加入,这些投资者会转移其自身的管理实践经验于所投资企业中,并且会影响企业MCS的设计和运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融资者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实现知识的扩散性和学习能力的溢出。
参考文献:
[1] Otley,D.T.,Pollanen,R.Budgetary Criteria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A Critical Appraisal Using New Evidence[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0,25(4/5):483-496.
[2] Ittner,C.D.,Larcker,D.F.Strategic Control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7,22(3/4):293-314.
[3] Chenhall,R.H.,Euske,K.The Role of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in Planned Organizational Change:An Analysis of Two Organizations[R].3rd Conference 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angement Control,Nice,France.2005.
[4] Challis,D.,Samson,D.,Lawson,B.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Organizational and Human Resource Investments on Employee and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Evid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05,43(1).
[5] 张先治.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3,(11).
[6] 杜胜利.没有控制系统就没有执行能力――构建基于执行力的管理控制系统[J].管理世界,2004,(10).
[7] 池国华.基于组织背景的管理控制系统设计:一个理论框架[J].预测,2004,(3).
[8] 冉秋红.知识导向的管理控制系统基本框架与具体运作[J].会计研究,2007,(9).
[9] 文东华,潘飞,陈世敏.环境不确定性、二元管理控制系统与企业业绩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 ,(10).
[10] 文东华,潘飞.全面质量管理与管理控制系统的适配性研究――基于权变理论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8).
[11] Tony Davila: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emergence of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formalizing human resources in small growing firms.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5 223-248
[12] Hellmann, T., & Puri, M: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tart-up firms: Empirical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e, 2002, 57(1), 169-198.
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两个转变”,树立“三抓一创”工作思路,明确“四化”工作要求,基本建成集团化运作的现代公司管理架构。“十二五”开始,又提出继续深化“两个转变”,推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制定和实施了《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指引》,这些都是国家电网公司强化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举措。
河南省电力公司将推进九大系列专项行动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有机结合,为切实做到“四协同、两确保”,达到持续强化规范管控,凝心聚力、科学统筹、创新突破的目的,广泛开展“专题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充分凝聚广大干部职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共同破解公司发展、经营、规范、安全、稳定五大系统难题,扎实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展的“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内容,是对河南电力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推动。破解公司面临的发展、经营、安全、稳定五大系统性难题,不仅需要在微观工作方法上创新,更需要的是在宏观经营管理上创新。
合理化建议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职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的要求,也是企业活力的体现。合理化建议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是职工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是体现职工主人翁精神,造就岗位技术能手和先进模范人物的重要途径。
一、项目建设目标的意义
建立一套具有河南电力特色的常态的管理层面的合理化建议渠道,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建议功能涉及到每网计算机终端用户,实现群策群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
实现与企业门户的无缝结合,为每个基层单位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提供支撑,个人桌面实现信息定制,最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一致的省市两级合理化建议信息平台,同时实现合理化建议的分级分类的精益化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权限控制和流程审批机制,实现合理化建议的闭环管理,能够对每条合理化建议的申报、审批、答复、落实、评审、表彰进行流程管理,对优秀的合理化建议具有网络评审功能。
通过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的应用,有效推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使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管理流程规范化、可视化、透明化,提升合理化建议的共享度,为实现经验分享搭建广阔平台。
提供企业创新成果的和展示平台,创新成果和和展示引导合理化的发展和方向,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
二、系统研制功能介绍
(一)系统研制原则
1.实用、适用。实用性是首要原则。充分考虑了目前实际的软硬件环境及其业务现状,系统要能够满足以后的业务扩展对系统各方面的要求。
2.灵活。系统的各种流程、页面显示风格、文件格式、打印格式等都具有灵活的自定义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特点自由设置,以满足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
3.安全、保密。系统能够通过对用户权限的严格控制,以实现对服务器、数据库、乃至字段级的多层安全保密控制,防止非法用户侵入,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以及电子签名,并对流转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跟踪记录,保证数据的安全传递。
4.易维护。系统在版本的升级等维护过程中,客户端应无须做维护工作。同时提供了专用的管理员控制界面,绝大多数业务变更时只需要系统管理员对系统配置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就能满足使用中的需求变化,使得系统更易维护。
(二)系统体系结构
在用户访问层,用户是通过局域网来访问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系统,经过企业门户的认证后,进入访问系统。J2EE提供HTTP服务、用户接入服务和系统应用服务;Domino提供文件存储服务。
(三)系统物理拓扑结构
(四)系统功能
企业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对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收集、整理、答复、评审、、作废、查询、统计等工作流转过程的闭环管理。通过工作流技术,实现过程的可追溯。实现各种清单的统计汇总打印功能。实现合理化建议的版本控制。实现合理化建议建议的规范化、公开化、民主化管理。
1.系统入口
(1)实现企业门户单点登录,进入业务系统。(2)实现系统登录页面,直接进入业务系统。
2.合理化建议功能模块
(1)视图展现。实现合理化建议信息视图分类展现、查阅、统计。视图分类包括:待办事项、已办事项、我起草的建议、按建议年度、按建议部门、按建议类型、获奖的建议等。(2)检索功能。在分类视图中,实现合理化建议的简单检索、组合检索及全文检索等检索功能;实现分类统计、打印功能。具体功能描述如下表。
功能项目 功能描述
建议查阅 对所有用户,提供有关建议的分类查询,支持视图页面分页浏览和打印功能;
视图包含以下几个分组视图:待办事项、已办事项、我起草的建议、按建议年度、按建议部门、按建议类型、获奖的建议等。
建议检索 简单检索功能,输入建议关键值进行查询;
组合检索功能,按建议关键值进行组合检索;
提供全文检索操作,输入关键词,在发文库内可以检索其有权查看的所有文件。
建议统计 按权限查看并使用文件统计功能,要提供以下几种统计方式:
部门建议数目:按年度统计各办理部门的建议数目。
建议分类数目:按年度统计各分类的建议数目。
部门拟搞数目:按年度统计各拟稿部门的建议数目。
打印查阅结果 对于建议查阅提供的各视图,可以提供打印功能
3.页面功能展现
合理化建议页面内容包括:合理化建议基本信息、合理化建议评审意见、合理化建议流程记录等内容标签页。
(1)基本信息标签页。编写合理化建议的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合理化建议名称、合理化建议人、合理化建议职务、职称、合理化建议部门、合理化建议分类、合理化建议内容、实施后的效益等信息。具体如下:
功能项目 功能描述
合理化建议名称 合理化建议名称描述。
合理化建议人 合理化建议人姓名,起草建议自动生成。
合理化建议职务、职称 合理化建议起草人职务、职称。
合理化建议部门 合理化建议起草人部门,起草建议自动生成。
合理化建议分类 分类有:体制机制、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绩效、科技进步、教育培训、优质服务、企业文化等。
合理化建议内容 包括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解决方法、实施过程、先进性等信息。
实施后的效益 合理化建议实施后的效益描述。
(2)审批意见标签页.记录显示合理化建议的流转过程审核意见内容信息。意见类型可以定制,如:核稿意见、审核意见等。意见信息包括:意见内容、评审人及部门、评审时间等信息。
(3)附件标签页。合理化建议的评审意见相关附件信息管理,包括:添加、查阅、修改、删除等操作。
(4)流程记录标签页
记录合理化建议整个流转过程的信息,包括:当前状态、当前办理人、时间、发送人、接收人、操作等信息。通知公告功能模块,提供有关通知公告信息的创建、、查阅、检索等操作功能管理。创新管理功能模块,提供有关企业创新报道信息的创建、、查阅、检索等操作功能管理。统计信息模块,对合理化建议信息按单位、年度、部门、类型、专题活动信息等进行统计和查询功能。系统管理模块,系统配置管理主要是对为系统的运行提供所需的基本元素的管理。其中包括:系统基本配置、组织机构、人员和角色、流程配置、权限等信息的管理配置。具体如下:
功能项目 功能描述
基本配置管理 为系统的运行提供所需的基本元素。
主要包括:单位名称、单位代码、单位排序号、管理员、软件注册码、窗口标题、系统简称、部门层次等信息。
组织机构管理 主要是对机构、人员、角色、群组、机构组等信息的配置管理。
流程配置管理 主要是体现随需应变的关键所在,流程类型、文件类型、操作、选人范围、常用语都在这里进行配置。
校验规则 系统使用大量的公式语言,可以在用户不规范操作时给出提示信息,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其它配置 下载配置和文档转换。下载配置中放置了用户需要下载的所有程序,当用户首次登录系统时,这些程序将被自动下载到用户的工作站里。当新的程序推出后,只需将新的程序附加进入配置,更改版本号,用户登录系统后会自动更新程序。
三、系统研制过程
为满足本项目的建设目标要求,鹤壁供电公司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负责项目工作的进展和沟通交流。项目组成员来自科技信息、工会、厂商等部门和岗位;在项目组的安排下组织了多次调研和研讨。
系统主要的研制过程如下:2012年3月至2012年4月,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后,完成了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的研发与实施可能性研究报告。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讨论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功能、模块、流程权限等确定下来形成需求分析文档。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进行项目架构设计、界面风格设计、程序编码,完成项目的整体功能。2012年11月,将项目搭建到服务器上面进行测试,首先进行内部测试,内部测试完成以后,交给专业的测试机构测试,出具测试报告。2012年12月,整理编制鉴定资料:研制报告、技术文档、用户操作手册、检测报告、查新报告等相关文档。
四、系统研制过程
(一)调研阶段。该阶段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需求提炼方式,多次与省市企协、科信、工会等专家交谈讨论,并且成立专门的业务项目组,集体会议讨论需求和单独调研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系统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系统建设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
(二)开发阶段。鹤壁供电公司成立了研发项目组。为满足项目建设目标对系统功能的要求,系统利用成熟、先进的Domino/Notes群件平台进行开发,并利用其全面支持J2EE的结构特点,结合XML技术与JAVA技术的特点,在数据交换、WEB特性支持上更趋合理和先进,交互设计上运用JAVASCRIPT与NOTES元素的良好结合,在交互性也有更好的改善。为了满足项目建设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项目进度,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对项目实施方案及软硬件配置的确定,系统研发工作顺利开展。软件界面和配置完成之后,针对软件提出需求并改进。
(三)测试阶段。测试工作主要是对系统功能、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整个测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组集中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全面测试;第二阶段项目组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压力测试。
(四)实施阶段。在系统研发完毕后,组织人员制定系统实施部署方案,对系统实施部署方案可行性进行集中讨论,确定通过后本项目已经进入部署实施阶段。
系统部署实施完之后,对系统进行初始化配置、调整优化,同时组织人员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全面测试。
(五)试运行阶段。系统从2012年11月份起,企业创新管理合理化建议管理平台投入运行,并且组织了省市科技信息部、工会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了讨论完善,组织专家讨论优化流程,规范业务;在相关业务专家的意见下,不断修改完善和提高,到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五、成果说明
(一)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包括:1.系统组态定制、分布式部署、多级联网功能和冗余可靠性设计技术。2.系统具有高度开放性和扩展性,具备通信协议或者开发包的设备、系统均可纳入被监控范围。
(二)系统的创新性
本项目成果的创新性体现在:1.提供一种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平台,提升公司合理化建议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公司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2.平台最终能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且与门户集成登录。
六、应用效益评估
(一)通过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的应用,有效推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使现有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流程书面化、可视化、透明化,提升合理化建议的共享度,为实现经验分享搭建了广阔平台。
(二)通过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的建设, 有效推动了河南电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将管理创新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管理创新思想融入日常业务运营中,有助于总结管理创新经验,提炼管理创新成果,归纳带有普遍性的管理规律,丰富公司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
(三)通过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的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通过管理创新体系的建设,指导规范企业管理创新的各方面工作,为企业搭建一条持续进步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七、推广前景及作用
合理化建议是广大职工群策群力向公司创新发展提建议的渠道,合理化建议内容涉及范围广、专业多,应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研发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实现其专业、专项管理,推动公司管理创新工作的精益化管理。该平台建成以后其作用如下:
1) 建立一套具有河南电力特色的常态的合理化建议渠道,实现群策群力推动公司创新发展。
2) 实现与企业门户的无缝结合,为每个基层单位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提供支撑,最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一致的省市两级合理化建议信息平台。
3) 建立科学合理的权限控制和流程审批机制,实现合理化建议的闭环管理,能够对每条合理化建议的申报、审批、答复、落实、评审、表彰进行流程管理,对优秀的合理化建议具有网络评审功能。
1) 实现优秀合理化建议到管理创新课题的转化,实现管理创新课题的管理,形成管理创新成果。
八、发展和展望
通过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的应用,有效推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使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管理流程常态化、规范化、透明化、高效化,提升合理化建议的共享度,为实现经验分享搭建广阔平台。
通过管理创新合理化建议平台的建设,将管理创新思想融入日常业务运营中,有助于总结管理创新经验,提炼管理创新成果,归纳带有普遍性的管理规律,丰富公司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 Jean Lee.Effects of leadership and leader-member exchange on innovativeness[J].Effects
of leadership:670-687.
[2] Durward K.Sobek II and Art Smalley. Understanding A3 thinking: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oyota’s PDCA management[M]. Taylor & Francis Group,2008:33.
率先探索筹资方式改革。从2010年起,建立了“新农合”常年和协议筹资等多种方式并举的长效筹资机制。在常年筹资方面,改变以前村组干部年底突击逐村逐户收取的方式,群众可以随时缴纳下一年参合金;在协议筹资方面,为了方便群众缴纳,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群众与乡镇政府签署委托代扣代缴协议,由乡镇政府从其个人结算账户中扣缴参合金。筹资方式的改革,减少了筹资环节,缩短了筹资周期,降低了筹资成本,减轻了基层政府筹资压力,方便了参合农民个人筹资缴费,特别是在解决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群众参合缴费难的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013年,全市参合率达到98.31%,比2011年提高了1.43个百分点。
在整个协同管理过程中,无论是酒水厂家还是酒水经销商,必须坚持一个核心点:就是确保有一方能够主导整个过程,整合双方的资源,界定好厂家和经销商在各个环节承担的职责,并且共同承担起关于产品、渠道、终端、促销、培训等资源共享平台,产生互动,不断沟通,保证协同管理中任何一个节点,避免产生矛盾、扯皮、脱节等现象的发生。
就目前酒水厂商协同管理思路而言,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品协同管理
如何才能不断开发出满足市场和经销商需求的产品,并确保新品上市成功,这是厂商持续合作的关键。在这个环节中,厂家要主导产品开发的过程,依靠经销商的参与,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1、厂家业务人员、研发人员、高层领导应该多深入市场一线,走访经销商、零售商,建立多渠道的信息来源,了解经销商对产品的需求,充分听取经销商的建议,开发适销的产品满足市场需要。
2、厂家要和经销商共同关注产品的生命周期,避免盲目开发产品,没有规划,很随意,造成产品线定位的混乱,新品种和老产品形成竞争,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开发成功一个产品,另外一个产品就要被淘汰。
二、渠道协同管理
随着深度营销的白热化,虽然有些厂家在渠道管理上,不断的向下游拓展,但是众多的企业依然还是很难把握整个渠道和网点资源,缺乏对终端的精细化服务管理,对市场的精确化把握,特别是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和考核,还是存在着力不从心的问题。
所谓渠道协同管理,就是把综合优势明显的渠道成员或者厂家来承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着眼于各渠道各成员的长期合作结盟与共赢互利,从而来形成具有战略协同关系的营销渠道,追求营销上的整体效率和整体利益最大化。
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的渠道建设和管理水平已经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如:娃哈哈的经销商联销体,使得他们能以2000多人的营销队伍,管理2万多经销商,掌控几十万个零售终端,能在全国范围内深入三、四级市场,让其对手望而兴叹!
酒水企业通过协同渠道管理,建立主要竞争对手、核心经销商、核心终端网络等营销数据库;通过渠道协同管理,深度挖掘营销价值中的核心资料,来合理规划营销资源,建立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和营销系统支持平台;通过渠道协同管理,深度挖掘市场运作情况,强化对区域市场精耕细作,加强掌控终端网络的执行情况,强调市场份额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协同渠道管理,提供对核心经销商的经营管理和利益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深化客户关系,包括对核心经销商的培育、维护、支持与服务,提高其分销效能以及与企业、终端网络的系统协同能力。
三、促销协同管理
厂商协同促销管理,主要表现在厂家和经销商如何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共同策划、把握在什么时间、什么阶段,采取什么样的促销方式和促销对象执行促销活动,共同促进产品的销售。
厂家可以通过厂商协同促销管理,根据产品销售的季节性和产品的发展阶段等因素,得到经销商的认同后,出台渠道促销政策,其关键点在于要确保该方案具有实效性,真正能够有销量。
一家白酒企业,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结合厂商协同促销管理办法,厂商联合献计献策,共同出台“8送1”政策,适当压货,占有下游渠道资金;在新品上市阶段,根据经销商、零售商的竞品反映情况,设计出“陈列有奖”等政策,给予经销商和分销商一定的陈列奖励支持,鼓励渠道成员主推新品;同时指导经销商将这些政策执行到位,不仅仅是只停留在厂家自我武断决策层面。在针对消费者促销推广,厂家要通过营销价值链的市场数据分析,制定一个系统的促销推广规划,做好费用预算,做好人员分工,做好客情攻关,充分发挥厂商联合的优势,运用“买赠”、“特价”、“导购促销”等实战性促销推广方式,实现最大规模的产品动销。
四、知识协同管理
在营销团队的建设上,一个公认的说法就是要打造具有“客户顾问型”的营销团队,作为厂商之间起“枢纽、桥梁”作用的营销人员,不仅要给客户当好“经济参谋”,更重要的是要能协同厂家培训客户及其下属人员,增强其向心力,促使双方能够协同发展,形成厂商协同管理上的知识协同管理。
知识协同管理具体方法表现在:
1、经销商年会。每年两次组织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齐聚公司所在地召开年会,年会不仅宣导新一年的公司营销政策,而且还外聘专家、学者给全体经销商培训经济形势分析、产业发展方向、经销商的未来趋势等等相关内容。从外部环境上给经销商“洗脑”,灌输公司的发展和经营理念。以使其能与公司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形成公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经销商大学。建立经销商大学,不定期的分批次的组织经销商到经销商管理学院中,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经销商盈利能力的打造、经销商的渠道管理、经销商的人员管理、经销商的库存管理、经销商的财务管理等相关内容。从经销商发展的角度,打造高素质的经销商团队,协助经销商共同提高,同步发展。
一、做好合同分析
企业合同条文多如牛毛,不仅合同条文杂乱而缺乏体系,就连合同文件也常常杂乱无章,所以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愿意认真阅读企业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文是合同管理的第一步,如何有系统有效率的阅读企业合同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能够确保合同分析的有效性。本文仅就如何分析合同内容,简单介绍几个步骤如下。
1.区分出程序合同与实体合同。所谓程序合同是指当合同发生争议时,合同中约定有关如何处理争议的相关约定,例如合意管辖、仲裁条款、证据合同、争点合同、仲裁前置程序、合意鉴定机关等,这些约定发生程序法上的效力,故称为程序合同(陈勇强,张永波,2000)。而实体合同是指发生实体法上效力的约定。区分程序合同及实体合同的目的在于所适用的法律与法理皆不相同,故分析合同内容时应区分清楚。
2.从实体合同中区分出主合同与从合同。从实体合同中还可区分出主合同及从合同,所谓从合同是指从属于主合同或是担保主合同债务的合同,如果主合同关系不存在,从合同关系也一同消灭。有关从合同的约定有押标金、差额保证金、预付还款保证、履约保证、保留款保证、保固保证、人保、法定抵押权、权利质权等约定。常有人将从合同约定与违约金约定混为一谈,应予注意(胡季英,关柯,李忠富,2004)。
3.从主合同中区分出合同责任及侵权行为责任。从主合同关系还可以区分出合同责任及侵权行为责任,所谓侵权行为责任是指有关劳安、工安、邻损等责任的约定。而合同责任则指工期、货款、合同变更、品管等有关企业制造与付款的相关约定。
4.从主合同中分析有几种合同要素及彼此间的关系。企业主合同是承揽合同、买卖合同与雇佣合同的混合或并立的合同,故在阅读企业合同时应清楚区分合同要素,并了解合同要素间的关系及合同发生漏洞时法律适用的问题。
二、合同管理的综合化创新
1.确定应办事项。企业合同的内容、厚度、重量可说是十分复杂。企业合同虽然又厚又重,但是其中图说及合同规范就占了绝大部分,谈到合同当事人间权力义务关系的条文并不多,而且很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再加上企业合同承揽人独立性原则的性质,必须于承揽人依约排定工项间的逻辑关系及进度后,才能确定定作人的应办事项,所以企业合同充满漏洞是可以预见的。当定作人及承揽人签订企业合同,并由承揽人依约排定施工计划后,双方应进一步协商具体的应办事项以补充合同的漏洞,其中包括具体的事项、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具体的条件、由谁履行等内容。确定双方当事人的应办事项后,应制作成合同网图,将双方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网图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于管理。
2.合同变更。有关于合同变更的合同管理有两点是要特别说明的。首先是合同变更需要符合四种原因之一:单方变更、合意变更、裁判变更及法律变更等。尤其是单方变更及合意变更,企业必须仔细分辨定作人有关合同变更的表示是“合同变更的要约”或是“合同变更的意定形成权”( 徐金梁,陈玉珍,2007)。其次是合同变更成立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改变,变更后的法律关系应表现在网图上,并再度确定变更后合同双方当事人间的应办事项。
3.保全合同权利。所谓合同权利的保全是指,为满足法律规定权利行使前应完足的要件所采取的行动,例如:违约的催告、指示不当的告知、即时检查义务、抗辩权的行使等。另外,需要落实采证工作。国际上某位知名索赔专家在被问及索赔成功的三大法宝时,曾幽默地回答:第一是记录,第二纪录,第三是记录。采证工作说穿了只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抓违约、第二是提损失;所谓抓违约就是紧盯业主是否违约,就像是警察躲在暗处抓交通违规一样,一遇业主违约想办法纪录下来,只要各企业人员捉到业主违约,应计点奖励,记录不是漫无目的的纪录,是有重点的在记录,企业人员必须了解熟悉业主的应办事项有哪些,并且时时注意业主是否依约履行;所谓提损失就是要证明自己因为业主违约而受有多少损失,提损失是个很不容易做而且辛苦的事情,必须将损失的证明有系统并且简而易懂的呈现出来。
4.分包管理。分包管理是总包管理的延续,基本上应符合“Flow Down”、“Pay When Paid”与“Back To Back”三项原则,企业建管理的角度来看“Pay When Paid”与“Back To Back”同为“Flow Down”的派生原则,其意义在于总包管理与分包管理彼此间作业流程具有一惯性(即Flow Down原则);简单的说就是业主要求做什么,企业就通过合同要求分包厂商做什么(即Back To Back原则);业主何时付钱,企业就通过合同何时付分包厂商钱(即Pay When Paid原则);所以分包管理的唯一原则就是总包合同风险完全移转至分包合同,其中包括发包时工料要分开、企业分包之管制、以进度为中心安排精致的履约保证制度等(陈通,任明,宫立新,2007)。
总的来说,企业创收有三大支柱:一是索赔、二是企业变更、三是调价公式。这三大支柱的实质就是合同价格外的收入,做好合同管理是确保这三大支柱得以实现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企业该如何全面的做好合同管理,希望有助于企业摆脱传统错误观念,唤起企业的求偿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勇强,张永波.国际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组织模式的探讨[J].中国港湾建设,2000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F206
一、合同能源管理及其基本运作机制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亚于人类对粮食、空气和水的依赖程度。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对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几乎达到了极限,严重的超出了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各种自然资源即将开采枯竭,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
在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的同时,由此带来的地区环境和全球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热点。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人类对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消耗。因此,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都把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当成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对于高耗能的企业来说,能源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想方设法开源节流,降低能耗费用,也已成为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所谓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rporation,ESCo)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就像医院一样,我们要有专家,为用能企业进行能耗诊断,计算出节能服务公司能为它节省多少能源;要有资金、设备和技术,可以为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安装调试;最后还需要系统性的服务和培训,建立一个长效的节能机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新机制在北美、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基于这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并且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通过节能服务公司(ESCo)采用新的电能提升技术、能源合同机制及对电力需求方的有效管理等方式来帮助用户提升电能使用效率,在美国,ESCo已发展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每年有10亿美元左右的业务。
合同能源管理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能源节约,其基本运作机制是:通过合同约定节能指标和服务以及投融资和技术保障,整个节能改造过程如项目审计、设计、融资、施工、管理等由节能服务公司统一完成;在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回收和合理利润由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支付;在合同期内项目的所有权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并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工程,如设备保养、维护及节能检测等;合同结束后,节能服务公司要将全部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耗能企业并培养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手册等,此后由耗能企业自己负责经营;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改造的全部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载体是节能服务公司(ESCo)。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自由竞争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从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业务运作方式可以看出,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市场经济下的节能服务商业化实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传统的节能改造模式有根本性的区别(见图1)。
节能服务公司(ESCo)一般向客户提供的节能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源审计。ESCo公司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测定客户当前用能量和用能效率,提出节能潜力所在,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进行预测。(2)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根据能源审计的结果,ESCo公司根据客户的能源系统现状提出如何利用成熟的节能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的方案和建议。如果客户有意向接受ESCo公司提出的方案和建议,ESCo公司就可以为客户进行项目设计。(3)施工设计。在合同签订后,一般由EMC公司组织对节能项目进行施工设计,对项目管理、工程时间、资源配置、预算、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协调等进行详细的规划,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按期完成。(4)节能项目融资。ESCo公司向客户的节能项目投资或提供融资服务,ESCo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有:ESCo公司自有资金、银行商业贷款、从设备供应商处争取到的最大可能的分期支付以及其它政策性的资助。当ESCo公司采用通过银行贷款方式为节能项目融资时,ESCo公司可利用自身信用获得商业贷款,也可利用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担保资金为项目融资提供帮助。(5)原材料和设备采购。ESCo公司根据项目设计的要求负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所需费用由ESCo公司筹措。(6)施工、安装和调试。根据合同,由ESCo公司负责组织项目的施工、安装和调试。通常,由ESCo公司或其委托的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由于通常施工是在客户正常运转的设备或生产线上进行,因此,施工必须尽可能不干扰客户的运营,而客户也应为施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7)运行、保养和维护。设备的运行效果将会影响预期的节能量,因此,ESCo公司应对改造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此外,ESCo公司还要负责组织安排好改造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检修。(8)节能量监测及效益保证。ESCo公司与客户共同监测和确认节能项目在合同期内的节能效果,以确认合同中确定的节能效果是否达到。另外,ESCo公司和客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协商确定节能量”的方式来确定节能效果,这样可以大大简化监测和确认工作。(9)ESCo公司收回节能项目投资和利润。 对于节能效益分享项目,在项目合同期内,ESCo公司对与项目有关的投入(包括土建、原材料、设备、技术等)拥有所有权,并与客户分享项目产生的节能效益。在ESCo公司的项目资金、运行成本、所承担的风险及合理的利润得到补偿之后(即项目合同期结束),设备的所有权一般将转让给客户。客户最终就获得高能效设备和节约能源的成本,并享受ESCo公司所留下的全部节能效益。
节能服务公司(ESCo)自身可能没有能力完成上述全部的服务,但是,作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可以通过整合各类外部资源,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量。可能会涉及各类型的机构(见图2)。
节能服务公司(EMCo)所开展的EMC业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商业性。EMCo是商业化运作的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来实现赢利的目的。二是整合性。EMCo业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为客户实施“交钥匙工程”;EMCo不是金融机构,但可以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资金;EMCo不一定是节能技术所有者或节能设备制造商,但可以为客户选择提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EMCo也不一定自身拥有实施节能项目的工程能力,但可以向客户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对于客户来说,EMCo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经过优选的各种资源集成的工程设施及其良好的运行服务,以实现与客户约定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三是多赢性。多赢性是EMC业务的一大特点,一个该类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包括:EMCo、客户、节能设备制造商和银行等都能从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对于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EMCo可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来收回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部分节能效益,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项目的全部节能效益及EMCo投资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此外,还获得节能技术和设备建设和运行的宝贵经验;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了其产品,收回了货款;银行可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该项目的贷款,等等。四是风险性。EMCo通常对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EMCo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多数风险。可以说,EMC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EMC业务的成败关键在于对节能项目的各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及基本类型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
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这也是许多企业在节能面前踌躇不前的原因。而且大多数情况是,实施节能企业的客户由于自身种种原因的限制,自行的节能投资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存在节能投资的浪费,甚至项目的失败。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节能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引导和促进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过渡和转变―有没有一种方式,让企业“零风险”地收获节能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益?让项目的节能投资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节能效果?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合同能源管理”,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本质功效。合同能源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节能新机制、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风险,为客户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它不仅适应现代企业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需要,而且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潮流。
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机制,不仅是一种推动节能产业成长的节能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更是一种减少企业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它打造的是一个优质的专业化模式的服务新平台,采取的是一种双赢的共同承担风险的商业新模式,推行的是一种为企业一条龙服务的“交钥匙”工程。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节能服务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节能服务公司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并且可以更快地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和节能服务公司公司提供的设备。如果把能耗大户比成“病人”,那么,节能服务公司就如同“医生”。不用“病人”投入一分钱,医生却能对症下药,开出疗效显著的“节能药方”,然后再从节约的能耗中获得分成收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出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企业的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仅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降低成本和风险,而且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从而为建立节能产业提供了具体途径。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解决耗能企业开展节能项目缺乏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经验等问题,实现节能零投资、零风险、持久受益,从而提高其节能积极性,并使企业有更多精力发展主营业务。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使得节能有机会变成一项创造财富的过程,把环保、生态等众多产业的绿色价值变成了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益。按照EMC模式运作节能项目,在节能改造之后,客户原先单纯用于支付能源费用的资金,可同时支付新的能源费用和ESCo的费用。合同期后,客户享有全部的节能效益,会产生正的现金流(如图3)。
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效果不止是一个节能设备的参数度量,更是一个时间度量。由于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只负责销售节能设备给用能单位,买卖结束后,节能设备生产企业难以保证节能设备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而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正是要帮助企业发挥出节能设备的最佳效果。合同能源管理作为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间的一种节能效果契约,以节能服务为手段,以节能效果收益为盈利模式,能保证节能项目的节能效果。合同能源管理将加强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问对节能环保的认识,促进节能设备产业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因此,合同能源管理还可以成就一个行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明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产业禀赋使其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在能源紧张、节能减排日益重要的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具备高增值性的特点,它还可以吸引投资、扩大就业,带动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实验研究等相关产业部门的兴起,从而对节能服务行业的立业和发展提供支撑。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化机制,与众多产业有密切的交集,可以带动这些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比如融资租赁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融资租赁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新领域,在节能领域里,融资租赁能够发扬优势,避开劣势。合同能源管理涉及更广泛行业领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从纺织行业到石油化工等链条关系行业,其中一些行业是单靠融资租赁无法涉及的,还有一些是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很难涉足发展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还使融资租赁能够进入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发挥其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为双方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
结合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可以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5种基本类型:(1)节能量保证支付型。此种模式是在项目合同期内,ESCo公司向企业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而达不到承诺的节能量的部分,由ESCo公司自己负担;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直到ESCo公司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项目合同结束,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2)节能效益分享型。此种模式是在节能改造项目合同期内,由ESCo公司与企业双方共同确认节能效率之后,双方按比例来分享节能效益。例如,在5年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和EMCo 双方分别分享节能效益的20%和80%,EMCo必须确保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及利润。此外,在合同期内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可以变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头2年里,EMCo 分享100%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客户和EMCo双方各分享50%的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这种模式其实是第一种模式的演进模式,制约这种模式发展最重要的是诚信问题,这也是该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很高的企业。(3)能源费用托管型。此种模式是指由ESCo公司负责改造企业的高耗能设备,并管理其新建的用能设备。EMCo公司向客户提供能源系统管理和改造服务,承包能源费用和运行费用;承诺为客户实施节能改造并规定节能效果;双方的经济利益来自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节能改造产生的节能效益;合同规定能源管理和改造服务标准及其检测和确认方法。如果EMCo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服务标准和节能效果,应赔偿客户的相应损失。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有。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低、没有节能意识的企业,一般不采用。(4)改造工程施工型。企业委托ESCo公司做能源审计,节能整体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按普通工程施工的方式,支付工程前的预付款、工程中的进度款和工程后的竣工款。该模式适用于节能意识很强、懂得节能技术与节能效益的企业。运用该模式运作的ESCo节能公司的效益是最低的,因为合同规定不能分享项目节能的巨大效益。这种模式的风险重要在实施节能工程改造的企业,因此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要求非常高。市场上往往有一些企业在某一项节能技术上有优势,但其他的配套技术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这种模式目前采用还不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节能服务企业最终会采取这种模式进行全方位服务。(5)能源管理服务型。此种模式是指企业委托ESCo公司进行能源规划,给予整体节能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和节能设备安装调试。ESCo公司不仅提供节能改造业务,还提供能源管理业务。在节能设备运行期内,ESCo通过能源管理服务获取合理的利益,而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为:因先进节能设备能耗降低而降低的成本和费用。对许多经营者而言,能源及其管理不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方式是低效率、高成本的方式。通过使用ESCo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的外包,将有助于企业聚焦到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方面。能源管理的服务模式有两种形态:能源费用比例承包方式和用能设备分类收费方式。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能源管理合同是上述五种方式之一或某几种方式的结合。对每一种付款方式都可以作适当变通,以适应不同耗能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节能项目的特殊要求。但是,无论采用哪种付款方式,建议均应坚持以下原则:EMCo和客户双方都必须充分理解合同的各项条款;合同对EMCo和客户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以维持双方良好的业务关系;合同应鼓励EMCo和客户双方致力于追求可能的最大节能量,并确保节能设备在整个合同期内连续而良好的运行。
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随着国内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的不断成熟,目前开始出现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以及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商务模式。
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及发展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效率较低的国家,目前在能源用户中存在大量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技改项目,这些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来实施。从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节能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合同能源管理(EMC)”这种节能机制同样适合我国的情况,我国已有的节能机构和潜在的投资者完全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实施节能项目,并从中获得赢利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是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重要举措。
合同能源管理(EMC)在中国起步较晚,1997年才进入中国,相关部门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第一次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并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它们分别是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其任务是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自此拉开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序幕。“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核心内容是:(1)利用世界银行和GEF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我国引进、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节能新机制;(2)促进我国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全面转轨和节能产业化进程;(3)不断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有效减缓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速度,从而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作出积极的贡献。
2000年6月30日,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向全国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告》,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这一通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随之涌现出许多新兴/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2003年11月,在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世行项目部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的难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节能服务公司成长的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EMCA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行业协会性组织,也是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子项目执行机构之一。EMCA为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的非盈利社会团体组织,其目标是推广和发展以EMC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有针对性地为新兴/潜在EMCo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援助,帮助他们建立与提高各方面的运营能力,促成更多新EMCo的建立与发展,并最终形成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EMCA在节能技术、节能项目运作、国家节能政策和规划、金融、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专家队伍和技术实力,并与美国、日本等国的ESCO协会、UNDP、UNEP、WWF、EVO等国际组织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世界银行的指导下、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以宣传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为手段、以新兴/潜在节能服务公司(EMCo)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配合政府机构推动节能工作为依托、以建立和提升EMCA自身能力为根本开展工作;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EMCA已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2004]30号) 要求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并提出七项综合措施,其中第五项为,要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约新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担保等新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节能节水技术服务。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我国第一个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第二条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节能改造实施全程一条龙服务。”200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重点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第八条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服务。”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第四条指出:“重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为千家企业节能改造提供节能诊断、融资、设计、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2006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指出:“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诊断、融资、设计、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取得合理利润,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指出:“开展能源审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新机制,促进节能技术进步。”于2006年8月6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明确提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来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7年6月3日颁布的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7〕15号)第十九条指出:“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2007年11月颁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发改企业[2007]3251号)指出:“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探索污染集中治理模式。组织专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和诊断,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并提供设计,培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节能服务体系。”2007年10月28日颁布的、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2008年10月正式施行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这为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提供了在公共机构节能中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我国“十一五”期间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由76家增加到782家,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超1800亿元。《“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从782家发展到2500家,节能服务产业将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实践表明,在我国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再次迎来政策扶持的曙光,先是国务院将其确立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对节能服务公司从事节能减排项目给予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2010年是合同能源管理驶入快车道的一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0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四部委《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0]25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意见》强调,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同时,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意见》同时明确,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意见》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强大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意见》还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开展节能咨询服务。《意见》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用能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为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基础条件。要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6月3日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央财政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暂行办法》规定,对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含)、10000吨标准煤以下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其他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下限放宽到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 《暂行办法》明确,对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公告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及业务范围,鼓励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备案名单进行调整。
2010年6月5日,我国首个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上线运行,这也是社会资金进入节能投资领域的首个通道。这种交易模式允许节能服务公司对未来的服务收益进行转让,由第三方投资者购买,这样,节能服务公司未来节能收益能提前变现而实现融资。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旨在解决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融资难问题,通过这个交易平台,可将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服务收益进行转让,以获得流动资金开展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010年8月9日,由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作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24915-2010)正式,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2010)规定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合同类型、技术要求和参考合同文本等。该标准的制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服务机制实现节能降耗具有指导意义;对政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落实有关激励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标准紧密结合当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新形势和政策导向,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则》的出台为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相关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和奖励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在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技术规范的同时,也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了基本操作指南。对欲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企业而言,《通则》显得尤为重要,《通则》将是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奖励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总之,《通则》实施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一件大事,需引起节能服务企业足够重视。
国家密集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客观上刺激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政策之后,有些地方政府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极为重视。2010年7月,《上海市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该办法对审核管理机构的技术资质、专业人员配比等均做出明确要求,对获得节能量审核资格的机构将颁发相关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2010年9月,《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正式,经过公开征集、机构自愿申请、专家评审答辩等环节,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北京市节能量审核机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12月30日印发的《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节能服务企业实施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该通知明确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将给节能服务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一方面,具有完整节能服务产业链的企业将更加受益;另一方面,节能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大为提升。
2011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了第二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共有523家节能服务公司入围,此次名单比第一批增加了62家企业。公告中提到,第二批备案名单中的节能服务公司2011年1月1日以后签订并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都可以申请国家财政奖励资金。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由此,节能服务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
2011年5月4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两部门从加强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争在推进建筑节能上有所突破。同时,《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还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发展能耗限额下的能效交易机制,大力推广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创新机制。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依靠新能源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将是个长期过程。面对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节能减排优先的原则,加快对高耗能、高耗材、高排放、低效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为此,这期间,要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的市场方式来推进节能减排。目前我国大量的已有成熟技术不能集成化使用,单个企业、个人使用成本过高。因此需要创新节能服务方式,将已有的节能技术集合起来,由节能服务商来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因此,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上述系列政府表明,国家为增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鼓励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明显加大了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推进力度。摸着石头过河,是合同能源管理成长的必经阶段,随着节能市场的逐步成熟,一套能被节能产品供应商、节能服务供应商、能源用户和投资界所认可的商业模式会慢慢呈现。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国。而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必须控制在42亿吨标准煤以内,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国节能降耗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同时意味着未来我国节能市场潜力非常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投资,搞活内需,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节能服务公司的专业化功能,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完成既定的综合节能指标,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来整合各项节能技术的运用,将实现能源管理从自我管理模式向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节能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正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生机。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刚刚兴起,这一个市场有待培育。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合同能源管理必将进入发展的佳境。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及其推动的节能服务产业即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光”。当前我国步入了“十二五”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也进入了攻坚阶段。为实现国家新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达到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双赢的良好愿望,共建和谐社会和低碳生活,需要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我们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节能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我国政府强力推进节能工作的政策背景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市场空间既大,节能服务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可以预计,“合同能源管理”此后的美好前景,将更加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吴施勤.合同能源管理促进政府机构节能的作用[J].中国能源,2004,(5):22-23.
[2]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B/OL],省略,2006,(10).
[3] 张春雷.我国合同能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1):113-115.
[4] 蔡瑾,何川.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与应用[J].上海节能,2008,(10):48-52.
[5] 许艳,李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美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8.
[6] 孙红.合同能源管理是一轮新的产业革命[N].中国企业报,2010-4-20.
[7]袁海臻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1):58-61.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益气活血
自1996年3月—2009年6月,笔者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加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8例,疗效显著,并与对照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实行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
1.2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部门诊部患者,共76例患者,男40例,女36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对照组各38例,两组年龄50~70岁,平均61岁,病程2~9年,平素均有心绞痛发作,其中有典型心绞痛24例,不典型心绞痛14例,心电图检查均有ST-T改变。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中西结合治疗组: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同时加服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基本组方:黄芪30g,归尾15g,川芎12g,赤芍15g,丹参20g,瓜蒌15g,薤白15g,桂枝15g,半夏10g。随症加减:血脂高者加莪术12g,炒白术12g,山楂15g;高血压患者加天麻12g,15g,珍珠母30g;糖尿病患者加花粉15g,地黄15g。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10mg,每日3次。伴严重心绞痛患者可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同时服降压药及降糖药。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到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心绞痛明显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心电图ST-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5mV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到50%,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2.2 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5.78%。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8.42%;心电图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42.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及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其临床表现多属本虚标实的虚实兼杂症,通者不痛,痛者不通。随年龄增长及长期膏粱厚味[1]饮食不节,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以致湿浊内停,凝结成痰,加速动脉硬化。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运不畅,易致血瘀,淤积日久,瘀浊随之而生,痰瘀互结,阻于心脉,发为心痹。另一方面,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气虚,气虚则血瘀,脾虚则痰浊,痰瘀互结,淤阻血脉。治疗当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豁痰通络,温阳止痛的方法,同时培固正气,以达到祛邪亦不伤正,标本同治的目的。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使其气旺血自行,祛瘀而不伤正;辅以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活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豁痰降逆,开胸散结;莪术、山楂化浊消积,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有降血脂功能。加桂枝温阳化气,促使血液循环。诸药配伍能达到本虚得补,痰瘀得化,络通痛止的目的。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改善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阴阳气血关系的改善。消心痛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是长期使用令人产生耐药性,效果减弱。本文38例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其心绞痛症状改善率达到92.11%,心电图的改善率达65.78%,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延缓病程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09)08(a)-018-02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轻者仅觉得心前区闷痛、压榨感,重者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甚者出现如《素问・厥论》所述:“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的危重病侯。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2]。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以男性居多,且有年轻化趋势。而笔者近年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心痛宁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4月~2009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42~78岁,平均56.5岁,病程0.6~16.0年,平均6.8年;合并高血压25例,高血脂26例,糖尿病11例,心律失常8例。对照组70例,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44~78岁,平均55.5岁,病程0.8~16.0年,平均6.5年,合并高血压22例,高血脂19例,糖尿病15例,心律失常1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3],有不同程度的心前区憋闷疼痛,甚至放射至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数秒~10 min而缓解,呈间歇性发作,常因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受寒等而诱发。多数患者伴有心悸心慌、气短、自汗、夜寐不安等表现,心电图提示有ST段压低或T波改变等心肌缺血表现。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即静滴硝酸甘油,口服消心痛、倍他乐克、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等。有其他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者同时进行降压、降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心痛宁方:生黄芪15 g,太子参15 g,川芎10 g,当归12 g,瓜蒌15 g,丹参10 g,水蛭5 g,益母草15 g,牛膝10 g。兼阳虚者加附子6 g,桂枝8 g;兼肾阴者加熟地黄15 g,山茱萸15 g,麦冬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服用。15 d为1个疗程,一般连服用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心绞痛疗效标准: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原为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非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每周≤2次,基本不用硝酸甘油)。改善(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硝酸甘油减用一半以上,原为Ⅰ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不用硝酸甘油;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一半以上)。基本无效(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或虽有减少但未达到改善程度、加重及持续时间延长,或心绞痛升级,硝酸甘油用量增加)。
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双倍二级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次级量分级运动试验阴性,或运动耐量上升2级)。改善(休息心电图或双倍二级运动试验ST段下降,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正常,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直立T波变为平坦,平坦T波变为直立,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无改变或心电图压低的ST段降低0.05 mV,倒置T波加深,平坦T波倒置)。
1.5 观察方法
记录两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心率,血压,伴随症状,舌苔,脉象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服药前后均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字2检验、t检验和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见表1。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77.1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29%,P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程度降低,P
2.4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检查及肝肾功能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为中老年人常见病,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而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患者常有其他部位动脉硬化,并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增厚,弹性减低,冠状动脉的血管舒缩功能下降,心脏微循环减低,冠脉狭窄,导致冠心病心绞痛[4]。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范围,其病位在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中年之后,人体正气内虚,脏腑功能日渐衰退,心气不足,则运气无力,血液运行不畅,以致血停成淤,正如《医林改错》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淤”。可见,气虚血瘀乃是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为本虚标实之证[5]。
《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心脉淤阻是胸痹心痛发生的病机及冠心病的基本证型,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致病因素因劳倦内伤,情志不遂,膏梁厚味而致心脾肝肾亏虚,痰淤内阻,心脉不通,不通则通[6]。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存在硬化、狭窄,管壁的粥样斑块形成,且血小板黏附性增高,血中脂质增加,致使心脏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符合中医学“血瘀”观点。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胸痛、绞痛、心悸气短、乏力、汗出及心电图心肌供血不足、血液流变异常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符合中医气虚血淤所致的变化。故笔者认为本病以气虚血瘀为病机关键,而自拟心痛宁方治之。方中太子参、生黄芪补益心气,气旺血行以治其本;川芎、当归、丹参、水蛭、益母草活血化淤、通络止痛;瓜蒌开胸散结、助阳复脉。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淤之功。而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丹参、水蛭、牛膝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增加动脉血流量、抑制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酶原活性、降低纤维蛋白及改善血液流变性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因而其方用于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邝伟文,高艺青.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3例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8,5:10-11.
[2]张丽丽,莽永松.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5(19):60-61.
[3]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0-312.
[4]张大创,李根,邢浩,等.中药封包热敷虚里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西医急症,2008,17(7):906-907.
河北省清河县中心医院ICU自2008年10月至2010年1月对25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联合常规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重症心力衰竭病男12例,女13例,年龄59~85岁,平均72.5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二尖瓣脱垂1例,肺源性心脏病1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选择心功能Ⅳ级,由不同诱因(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等)使病情加重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粉红色泡沫痰、烦躁。18例神志浅-中度昏迷;心电图及心电监护: 窦性心动过速9例,伴室性早搏6例,快速房颤4例,频发室性早搏3例,室性心动过速4例,室颤3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动脉血气分析: pH 6.85~7.288,PO2 23.2~68.2 mm Hg,PaCO2 62~121 mm Hg,SaO2 32.0%~90%,BE 12.6~23 mmol/L。25例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酸中毒。
1.2 方法 25例患者常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加重由相关科室转入。转入后给予紧急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使用美国产鸟牌VELA,德国产德尔格Evita 2 dura。呼吸模式SIMV+PEEP,呼吸机初设参数为PEEP 6~10 cmH2O,呼吸频率18次/min,潮气量6~8 mg/kg,吸呼比(I/E)1:1.5~2.0,吸入氧浓度60%~100%。此后根据病情变化调节呼吸机参数。撤机: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表现为神志清楚、血压平稳、自主呼吸平稳、肺内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低氧血症明显改善,气道阻力正常,即可考虑完全撤离呼吸机。脱机后严密观察2~24 h,如患者情况无恶化,再次动脉血气分析正常、肺内音无增多,即可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前充分吸痰。
2 结果
25例患者机械通气后0.5~2 h病情明显改善,神志转清,肺部音明显减少至消失,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14~48 h(平均24.25 h)撤机拔管,放弃1例,转院1例,余病例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强心、利尿、扩血管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则,但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经常会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高,预后差。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全身器官不可逆损害,及时给予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经联合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氧分压明显上升,病情好转,上机0.5~2 h后pH、PaCO2、BE、PaO2均已基本恢复正常。
以往认为机械通气会导致循环功能障碍,主要是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动脉血压(SBP、DBP、MBP)下降,使心肌细胞供血、供氧进一步下降,心力衰竭进一步恶化。现认为机械通气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的换气功能及心脏功能[1]。机械通气通过增加肺泡内压,减少肺水肿时液体的外渗,迅速改善氧弥散,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减少呼吸作功,缓解肾上腺素的刺激[2]。另外,持续正压通气,特别是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pressure,PEEP)的合理应用可使胸腔内压力增加,静脉回流血量减少,左心室前负荷降低,可使衰竭的左心室充盈得到适当调整,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增加组织的供氧[3-4]。因此,在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等效果不佳时,特别是已经出现呼吸衰竭时,应尽早考虑给予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提高组织的氧供,改善心脏功能,阻断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挽救患者的生命[5-7]。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量缩短上机时间,减少住ICU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所以,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近期死亡率的关键措施,适时给予机械通气可有效地阻断进行性恶化的心功能状态及血液动力学障碍,是抢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34-339.
[2]KOSOWSKYJM, STORROWAB, CARLENTON SC. Continuousand bilevel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m JEmergMed,2000,18(1):91-95.
[3] 尹永杰,朱洪权,刘德新,等. PEEP方式机械通气在治疗老年人急性左心衰中的作用.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2,22(1): 65-66.
[4] 秦英智.关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4, 16(11): 641-642.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化轨道方面的交通通信工程方面的建设项目管理的意义
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管理措施之一,项目管理已经在对很多不同专业中的综合表现的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它是一种能够极大程度的对质量以及进度进行保证以及对资本进行节约的有效手段。对规模巨大的工程进行施工,单独凭借一个人的经验以及力量是完全行不通的,特别是针对那些多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性的工程来讲,更需要找到一套科学性以及严谨性极强的管理办法来对项目目标的实现进行有力的保障。
项目管理的中心意义自带的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有力的运用,在保证资金最小化的同时来保证项目实施的同时能够按照预定步骤有计划的完成预定的目标。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预见性,指的就是在工程开始之间,就尽可能的将工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所有事情提前进行计划,并且给出相应的应对办法。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得工程在井然有序中进行,从而对一些可能因乱七八糟的事情而造成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造成的浪费进行避免。
地铁、公交等城市化轨道的通信系统便是交通运营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其经由无线通信、直通电话或者是其他通信手段组合而成,是一个及其发杂的但是综合性极强的专用通信网络。所以,显而易见的,必须要有一群信息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性人才来对系统的高质量运行进行有效的保证,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来对每一个系统的工作进行规范,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工程的建设目标的达成进行保证。
二、城市化轨道交通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公路方面的通信系统工程的最高组织者即是集成总承包商,其负责了整个施工工程中所有的施工部署以及项目管理工作。能够对公路的通信系统工程的建设进行有效组织的最主要条件就是集成总承包商能够对通信系统的技术标准、功能要求以及运营的管理模式有很详细的认识以及见解。与此同时,其本身还需要具备足够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只有对公路的通信系统极具认知度的企业才能实现整个工程的预定目标的实现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的完美实现。
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逐渐而成的:乘务人员专用通信系统、公安司法部门通信系统以及民用通信系统,在这三个方面之中,又以专用系统最为的复杂以及重要。
而城市化轨道的通信工程方面的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两点:
(一)集成设计
总承包商会根据工程结构进行简单的初步设计,并提出相应的集成设计内容,一般情况下集成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制定出一套针对各个子系统以及交通通信方面的整体系统的技术规则指导书。
2、对整个通信系统的交互连接接口进行详细的设计,以保证资金的最小化,成果的最大化。
3、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工作设备进行选择,保证设备能够实用并且胜任。
(二)对于工程整体方面的组织管理
对于工程整体方面的组织管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即是对质量方面的整体控制;其中分为以下几步:
a.设备的采购阶段;
b.设备的制造阶段;
c.对施工前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
d.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控制;
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进行控制;其主要按照以下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对于整个项目的具体施工进度的进行详细计划;第二步指的是对于整个项目的具体施工进度的进行准确的控制;
进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对于公路方面的通信系统的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主要包含着以下两个基本的过程:第一个是对于系统的设计、建造等得具体实施过程。另一个指的就是对这个实施的过程的管理的过程。同样的,遇着两个基本的实现过程相对应的,是建立施工项目的管理系统以及实施系统。前者是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对项目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成效的目的,而后者是对于各种专业型人才而言,其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来对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对于管理系统而言,其又根据具体的计划执行的结果以及各个相关因素的具体状况、环境的变化因素等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且对具体的实施系统加以一系列游侠的控制以及协调,是项目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预期既定的目标。
4.总承包商还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合理的投资管理控制。
5.总承包商和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必须进行具备法律效应的合同签订,与施工工人之间也必须进行有法律保证的合理的合同签署。
三、项目管理工具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
(一)管理工具的创新应用
对于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最基本就是对项目管理办法的创新,即是采用新型、整合性好、风险系数低的项目管理手段,现在主要推荐以下2中工具:一种是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即美国的项目管理权威协会,简称:PMI)应用的项目集管标准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知识体系指南(简称:PMBOK)。另一种是项目管理方面信息系统的EPM。前者是指代的是可衡量、标准化并且可控制的项目管理标准,可以达到组织项目管理的较高成熟度。第二种指的是通过信息管理的办法进行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综合运用这两种办法可以有效地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以及克服一些管理工作中的困难,以让项目被顺利完成。
(二)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创新
对于详细的管理方面的创新主要在于对于形式以及内容模式的创新,管理这应该摒弃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应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如国外先进的4控制3管理以及一协调的管理模式,其指的是在原有的对管理制度方面的控制、对施工进度方面的控制、资金投资方面的控制、信息技术管理、合同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安全责任控制以及供货商协调管理这两点,并应该着手加强对于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安全责任管理的建设。
对于当代新型的项目管理来讲,应该积极运用网络等一系列手段对项目管理进行科学化、信息化以及信息化的创新,紧紧跟在时代的步伐后,时刻对国外优秀技术进行本地化的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得我国的项目管理方面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在当前对核产品质量要求极具严格的情况下,核产品生产迎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会。对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创新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和效率,加快系统统一升级和提高,从而加快对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产品以质取胜。
一、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
核产品生产大都为种类单一,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质量信息管理困难的关键产品。从质量方面来看,核产品生产具有以下的特点:
产品设计部分由用户的需求决定,因此产品的质量信息仅仅包括最终产品的质量信息,并不包括零件的信息。
核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固定,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其质量要严格把握,通过与产品设计相同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流程一般被多次得到分解,质量信息得到严格管控。其中流程分解次数越多,对应的质量关系就越发复杂。
由于核产品其用途比较特殊,因此质量需要严格得到保证,在产品设计质量中要有特殊的考虑:
1、质量要求要绝对高,可追溯时间长,包含信息量大,其质量信息一般要保持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被追溯,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等产品系列周期信息。成品检查的概率也要能够准确把握,对每一根成品管材都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保存好。
2、由于核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很多关键工序方面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在对待各批次炉子中,要记录同批不同炉和同炉不同批的情况,将其清楚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信息的准确掌握和追查。
二、核产品功能结构设计
核产品的质量受到市场条件的把握,其质量由设计决定,通过加工,使得产品得以为人类使用。核产品生产涉及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方面。在核产品中,加快构建CAQ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
将产品质量信息编码和过程质量信息编码结合实现质量可追溯性;设计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企业质量体系的运作和完善;运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工具实现质量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信息记录与产品生产流程同步进行;加快实现安全机制建立,保证数据安全
四、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核产品业务规划
1、产品结构规划。核产品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管、单元、台等部分,在每个结构中,又存在着一些零部件,用以支持其结构完整性。核产品的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种类、焊接顺序、标码等等都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一系列分析得出来。
在产品结构规划中,制造商设计制作了一项便于各部分管理的结构,叫做结构树。它是通过将零部件、操作顺序、材料等一系列相对应起来,方便运用,能够让操作员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在查询过程中更加便捷有效。
2、制造工序规划。核产品的制作工序复杂多变,对核产品的工序充分把握,能够实现制造有序化。
3、业务流程规划。
(二)核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规划
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核产品的生产质量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必须进行的一步准备工作,信息的统计和核对,是为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需要按照其工艺和流程,分别对其过程中的总结、情况做出说明和完善。对信息的收集,能够便于人们对动态事物的认识。
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业务运行过程中其质量和数据做总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将其输入到规划系统。在业务中,一般会配有与数据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相关关系图。
(三)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系统的实现主要是为人们的使用服务的。通过对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掌握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等实际需求。
2、系统功能的说明:
(1)物品仓库管理:物品管理主要是针对其仓库建设管理,对物品原材料的出入库进行备案管理,了解物品材料的入库情况,检验情况,进而对其他业务,如原材料放行安全、工作卡领取原材料做相应的备案,方便查询与投入使用。
(2)生产目标管理:是要求用户能够对核产品的生产目标做出总体的规划和设计,辅助各种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目标主要包括:日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等等。在日后的执行中,要充分对每个目标进行监督与目标管理,实现执行效率提高。
(3)任务单运行。
(4)工作卡运作:工作卡在核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工序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步骤阶段的记录,能够实现工作的开展信息,让系统和员工为自身的工作环节保留信息,其中的记录主要包括有:清洗、烘干、检验、组装等记录。
(5)不合格检测。
(6)生产信息咨询:在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信息便捷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查询。在查询中,我们可以直接将产品标号输入,就会生成系列的任务信息,包括:零件合格率、生产时间、任务单查询等。
(7)数据统计。
(8)文档管理。
(9)工具检测管理。
(四)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通过将软件功能在服务端实现,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