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15:44: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区安全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如何在高等院校教学模式上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突出高等人才的实用性,突出高等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是高等院校老师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同国外成熟的社区学院相比,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社区的功能还有很大的差距[1]。因此,高职院校的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知识能力和知识结构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服务社区安全的能力[2]。社区安全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消防安全,“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是消防工作的方针,消防安全是跟每个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部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火灾的有效措施,是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部分[3]。
由于社区群众的文化层次、年龄层次、职业层次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消防管理一直是保障社区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高校的《消防管理学》课程一般是从消防设备和消防相关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教学方式也偏向于理论化教学,不能很好的体现授课对象的实践能力和课程的服务社区功能。因此,本文在进行《消防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消防管理学》课程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功能进行研究,以求合理的展开该课程,使其最大限度的服务社区安全。
二、《消防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社区安全建设的措施
一般院校消防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燃烧的原理、火灾的特点、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灭火剂的原理和灭火范围、常见的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法规、火灾调查等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有些院校由于实训材料等原因,教学方法全是课堂讲授,不能体现消防管理的实践性,在服务社区消防安全中的实际应用性不高。
针对以上方面,《消防管理学》课程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做了改进。
1.课程内容方面。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火场中人员逃生和疏散、灭火器扑救火灾的范围和操作方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主要构件和动作原理、防排烟系统的主要构件、消防安全检查、危化品管理的内容,重点在于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以及日常消防巡查和消防检查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消防设施设备、消防检查的内容,并能够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社区安全检查、社区初期火灾扑救、社区宣传教育中。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社区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能够对社区的消防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障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及时发现初期火灾并正确报告火警,能够正确使用灭火器、消火栓等社区常备消防设备扑救初期火灾,能够有效组织消防宣传教育,提高社区群众的消防意识和防火警惕性,达到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去服务社区安全的目的。
2.教学方法方面,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丰富课堂形式,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还采用案例法、模拟训练法、实训法、实验法、兴趣小组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2.1案例法,比如,利用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讲解以硝化棉为例的易自燃物质的火灾特点以及扑救此类火灾宜采用的灭火物质,并说明此类危化品储存、运输时的注意事项;利用蓝极速网吧案件讲解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规范,并说明放火罪具有主观故意、直接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等特点,此外,案件中有一防火人由于未满14周岁未受到刑事处罚,这是由于放火罪对年龄的界定条件是年满14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案例法可以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模拟训练法,比如,在消防宣传教育中,宣传对象不同时,宣传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肯定会有所不同,据此,把学生分为四组,一组进行宣传教育,其他三组扮演宣传对象,通过模拟真实的宣传教育场景,分别模拟对象为小学生、大学生、老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四种情况下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效果良好。另外,通过释放烟雾弹和打响火警铃声,模拟真实的火灾场景,组织学生在火场中快速疏散逃生,使学生熟悉火场环境,克服人在火场经常出现的从众心理、归巢心理、向明心理、恐慌心理等影响疏散逃生的心理活动,理智的进行疏散逃生。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增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3实训法,带领学生进入郭溪街道,对社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器压力不足应该重新重装、消火栓水压不够应该维修、感烟探头不灵敏为误报禁止在附近抽烟或使用明火、楼道内乱拉电线违反相关规定有引发电气火灾的危险应该立即拆除等内容,这些整改措施大多被社区采纳。实训法增强了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2.4实验法,组织学生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对铁桶内燃烧的汽油进行火灾扑救,并要求学生在使用灭火器之前检查灭火器的铭牌和压力,确保灭火器处于可有效工作范围,加强了学生对灭火器检查内容的掌握,锻炼了学生操作灭火器的能力。
2.5视频演示法,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演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的动作原理,讲解其中主要的构件及其作用,带领学生到实训室观摩实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要求学生画出其动作顺序图,并注明主要构件的作用和动作机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6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形成一个兴趣小组,在节假日之前进入郭溪街道的社区,采用海报、灭火器演示、防火小贴士等多种形式对社区群众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在11月9日全国消防日,组织开展消防展览,包括常见消防标识展示、危化品标识展示、灭火器使用展示、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展示等内容,参观群众还可以参与到灭火器的使用、消防知识问答等活动。
一、工程实施的范围、目标和任务
工程范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覆盖全区城市和农村、公立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
工程目标:对全区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或重建,使其达到当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防御其他地质灾害和防洪、防台风、防火、防雷击等安全要求。
主要任务:从年至年,用4年时间,按抗震加固和综合防灾要求,集中重建出现严重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和达不到抗震要求的校舍。全区新建校舍11.6万平方米,加固校舍5.72万平方米,规划投资1.8亿元。其中,2010-2012年规划加固校舍5.6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81万平方米,投资1.13亿元。未列入规划的需加固的C级校舍以后逐步实施。同时完善全区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校舍安全状况,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安全管理提供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根据中小学校舍排查鉴定情况,本着“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校安工程要努力做到使用年限长的老旧校舍优先安排、农村项目优先安排、近期计划撤并的校舍优先安排,优先解决最危险的校舍,拆除D级危房,并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旧城旧村改造相结合、与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与校舍维修改造相结合。
2、分级负责,区镇共抓。区直学校的校安工程由区政府负责实施,各街镇学校由街镇负责实施,民办学校由举办者负责,区直部门密切配合。
3、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工程建设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抗震设防要求。依据校园具体规划,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做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确保工程既符合标准、又保证质量,确保每栋校舍的加固和改造质量,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成为“精品工程”。
三、工作责任
区政府负责全区校舍安全工程的组织实施,对校舍安全负总责,主要领导负直接责任。各街镇负责本辖区内的校安工程的具体实施,对本辖区的校安工程负总责。区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教育部门应切实把工程实施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会同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建设、公安消防、国土资源、水务、地震等有关部门做好工程规划工作;加强组织协调,负责工程实施、监管和督促检查。
发改部门应把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工程提供政策支持。
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投入力度,调整支出结构,落实工程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
住房建设部门应在工程勘察、设计、校舍鉴定、改造方案制订和工程质量等方面加强指导,对新建扩建项目及时审批,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相关标准。
国土资源部门应发挥专业指导、监督作用,对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提出灾害危险性评估意见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校舍遭受滑坡、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等的威胁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
水务部门应对校舍场址安全排查提出灾害危险性评估意见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校舍遭受洪涝、病险库、淤地坝、堰塞湖、蓄水池等的威胁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
地震部门应对校舍场址进行地震安全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公安消防部门应依法审核工程项目的消防设计并进行消防验收,对项目学校周边环境治安隐患以及中小学消防知识普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城管执法部门应根据区政府意见和有关规定,对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监督,为加快校舍安全工程进度提供方便。
环保部门负责新建、拆建校舍项目的环评指导和审批。
区委区政府督查室负责对校舍安全工程进度情况进行督查、调度和通报工作。监察、审计、安监、法制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监督。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政府、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受理违反行政纪律问题线索,调查处理违反行政纪律案件。审计部门要将工程资金作为审计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安监部门负责组织对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考核方案,对出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督促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工程项目,依法组织调查处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区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全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区校舍安全工程办公室,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发展改革、财政、教育、公安、监察、国土、住建等部门参加。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分管领导,并派人员组成,集中办公。各街镇、区直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
2、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突出校安工程的责任主体和行动主体。建立校安工程资金监管制度,工程资金不能顶替原有投入,不得用于偿还拖欠债务,杜绝克扣、挪用、挤占、套取工程资金行为,财政、审计、监察、法制部门对工程资金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校安项目必须报审计部门审计,并按照《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试行)》报相关部门审核;建立校安工程质量监管制度,校安项目必须报区建筑质量监督站,质监站全程介入质量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资料双验收制,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都必须具备规定资质;建立校安工程考核制度,校舍安全工作办公室对各街镇和区直学校校安工程的进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区政府对街镇和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建立工程进度月报制度,每个工程项目进展情况每月报区校舍安全工作办公室;建立例会制度,校舍安全工程办公室成员单位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建立工程资料档案制度,每个项目均要建立完整档案。
3、加大投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资巨大,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校安工程投入主体的责任。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工程资金列入预算。要盘活闲置校舍,争取社会捐助,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区直学校校安工程资金以区财政为主承担,街镇学校校安工程资金由区财政和街镇共担,民办学校校安工程资金由举办者承担。
社区教育服务于整个社区,为社区所有成员的教育需求提供服务。它将社区学校作为一个服务设施,促进社区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去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我国学术界及社区工作者认为: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以社会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在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社区成员自身为教育的主体和对象,对社区成员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再学习过程,即社区活动的教育化和学校教育的社区化。2
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教学的组织、开发和使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从社区教育资源存在的不同形态又可以分为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环境资源。社区文化是区别于其他社区的独特的行为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融合于社区生活与发展的各项活动中为社区成员所共享又制约着其行为和思维方式。社区人力资源和社区物质环境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元素,共同构成了社区的环境。
对留学生进行社会化管理是国际惯用做法。我国高校对留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管理,是有历史原因的,那是由于当时我们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缩小我国与留学生居住国生活水准的差距而采取的办法。这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集中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优势。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弊端也多,往往使留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留管干部发生冲突,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这种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社会管理模式。
二、国际上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留学生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启示
留学生管理的社会化是许多国家早已推行的做法。比如留学生生活方面最重要的住宿问题,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学校一般不向本国学生和留学生提供住房,学生大多吃住在校外,校方只提供咨询服务,校内仅有的留学生公寓也只是为少数公费生和访问学者提供。把留学生推向社会,不等于对留学生管理方面不重视,学校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措施的同时,对社区力量的调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日本在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留学生管理方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比如,奖学金是吸引留学生前来就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单是靠政府提供的奖学金远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要求,要想扩大留学生奖学金的比例,就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日本曾经为扩大留学生规模,实施“十万留学生计划”,在这个政策提出后,日本政府就提出了“为民间提供优惠政策,完善官民一体的留学生生活保障体制”的措施。通过社会经济团体的介入,扩大了留学生奖学金比例,吸引了更多的留学生前来就学,还为日本的留学生解决了一大经济难题。如在“十万留学生计划”实施的第二阶段,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启动“冠留学生奖学金事业”,该奖学金将每一个出资的企业冠上该企业或个人名字。这既使企业得到了荣誉,也解决了日本政府的难题。因此,这一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和执行,并在第三阶段“提出要进一步对企业实施税制优惠措施,完善官民一体的奖学金制度”。这种社会力量资助留学生的形式,既吸引了更多留学生来留学,扩大了国际影响,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企业或者个人的责任心。同时留学生在受惠于别人的帮助后,有利于更好地融于社会生活中。
美国在留学生管理方面,利用社区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一个特色。美国许多大学只提供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校内住宿,其他年级的学生基本住在校外,这一方面减轻了学校后勤的负担,另一方面也给相关部门对校外生活服务和管理提出了问题。为此,美国一些高校特别善于利用社区公共组织和个人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提升留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文化融入感。比如通过和社区志愿者的联系,建立海外学生了解和融入美国社会生活的渠道。许多志愿者都善于给国外留学生服务,这大概源于美国文化里有一种普遍的公益精神,也就是“志愿精神”,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些志愿者乐于为来自异域国家和地区的人提供条件,帮助他们融入美国社会。这些志愿者会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帮助留学生了解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通过引领留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让留学生了解美国人生活的许多方面,同时这些志愿者还会通过组织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了解,不仅丰富了留学生的生活,促进了语言的进步,更重要地是拓展了视野,为解决文化冲突提供了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留学生管理部门组织的许多活动,都有当地社区志愿者的参与,这种官方和民间合作的方式,为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和平台。
三、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参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本土思考
有人把利用社区资源参与留学生管理的方式叫“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是个社会综合管理问题,涉及到学校、公安、街道等部门,需要多方的协助和配合,共同把留学生社会化管理工作做好。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仍然是封闭式管理,留学生食宿主要在学校,社会化管理模式并不普遍。但是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在这方面起步很早,比如深圳大学开始于上个世纪1994年,当时由于住房的紧张,本着“校内管理校园化,校外管理社会化”的原则,允许留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住在校外。要求租用的房屋必须是房管所管辖的,并持有房屋出租许可证,留学生居住下来之后由学校督促他去当地派出所申报户口、办理应该办理的手续,尔后学校与派出所和居委会加强经常性的联系。通过勤走访、勤联系,使学校、派出所和居委会三方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在校内,学校特别加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考勤管理, 如无故旷课超过规定学时,即劝其退学。3
社会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理念。在留学生生活在校内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留学生安全管理呢?
首先高校要主动向社区提供关于留学生教育方面的信息和相关培训。高校应该加强宣传,让社区的组织和个人认识到留学生作为社区内的外籍人员扮演着国际交流使者的角色,我们的态度和社区生活状况会对国家民族形象产生影响。同时因为涉及的国家、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千差万别,高校应该通过组织社区相关部门,学习外事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定,学习各国的风俗习惯,进行礼貌用语、礼仪等方面训练,有效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留学生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家与留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本着共同协商、密切配合的精神,凡事为大局考虑,齐心协力建立起一个对留学生可容性强、生活服务功能好、规范体系健全的留学环境。
其次完善各种关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制度。社区内生活的留学生无论住在校内还是校外,要在街道办事处和公安部门备案,并有专人负责社区内留学生的事务管理,有关部门要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查访制度,有关人员要增强留学生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要启动留学生安全管理预案。
最后,调动社区各种力量,共同为留学生融入和理解中国社会生活提供多元途径。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特别重视利用社区的力量共同实现对海外留学生的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的方式,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组织活动时应该有意识地邀请当地社区里热衷留学生工作的志愿者参与,遇到我们的传统节日,要动员社区热心人士组织留学生参加家庭聚会。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把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更好地融合,而且对留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融入异域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民间基础。我们有一个全民皆学英语的环境,英语的学习需要语言环境,日常生活中恰恰不容易有讲英语的环境,如果利用这一需求,选择一些真诚愿意与留学生沟通的个人或者家庭,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不仅我们学到了英语,而且留学生也通过与民间的接触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如何有效利用社区和民间的力量参与留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此外,留学生教育不能单靠政府和学校的力量来维持,还应该吸引社会资金进行办学。日本在解决留学生生活方面就采用了政府奖学金与企业奖学金相结合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公费留学生的困难,也解决了自费留学生的困难。近年来,随着自费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留学生的生活问题日益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留学生奖学金主要是政府和学校提供,面对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政府和学校的财政已不足以为这些留学生提供太多的资金。贫困留学生群体的存在,也是留学生安全管理的隐患之一。因此,我国政府也应该考虑从社会吸引资金作为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提供给留学生,这是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留学生事务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我们国家还欠缺的一个方面。
总之,留学生安全管理问题是留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生活在社会大背景中的留学生,对其安全管理仅仅靠高校的力量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善于利用社区资源作为留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力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8-02
一、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近代气候变化对植被、植物资源的影响已经成为植物地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目前中国高校采用的教材中普遍缺失对这部分内容。为使学生了解研究前沿、拓展知识面,有必要在植物地理教学中补充这部分内容。全面阐释全球气候变化与植物分区变化的关系,内容应包含三部分:(1)气候、气候变化的概念,气候变化的分类及特征;(2)地质时期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关系;(3)近代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下植物分布区变化预测的研究进展。在本教案设计中以第二、第三部分为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参考武吉华主编的《植物地理学》第二章第二节中“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第三部分为作者综合、总结文献而成。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
2.了解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3.理解地质时期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现代植物种分布区的重要影响。
4.理解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区影响。
5.联系实际,人类应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1.重点: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种分布的影响。
2.难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区的影响。
四、设计思路
1.先概述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再分述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对植物中分布的影响,最后联系实际,分析人类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设计问题程序环环相扣,教给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理清知识线索的学习方法。
2.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分析近代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可能影响。引导他们思索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本文重点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种分布的影响”这一重点知识来体现设计思路,流程如下:
(一)概述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分类
讲述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首先学生需要明白什么是气候变化。考虑到本课程是对自然地理专业的学生开设,这个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另有一门《气象学与气候学》中会详细讲述气候学的基础知识,所以这部分内容只需简单明了地带领学生温习一下相关知识点。
(问题设计)以问题引入。师:“昆明号称‘春城’,天气宜人,四季温差不大”和“今天气候不好,出去别忘记带伞”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什么是气候?和天气是一回事吗?以此引导学生对比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从而理解气候的概念,并突出气候“多年常见”和“某地区特有”这两个特征。在此基础上气候变化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非常容易理解了。
(课件展示)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1.概念:天气:短时间的大气过程和现象。当代气候:按照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以30年为整编气候资料时段长度的最短年限,每过10年更新一次。气候:指某地区多年间常见的和特有的大气过程和现象的综合。气候变化: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2.气候变化的分类及特征。(1)从跨越的历史时期来看,气候变化可以分为:a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b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c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2)气候变化的特征:a全球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变化是常态。b时间越长,气候变化幅度越大,如以105年为单位的亚冰期和亚间冰期温度变幅可达10~15℃;而以101~102年为单位的近代气候变化温度变幅
(二)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气候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关系
地质时期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分布区的影响。(探究活动)
材料1:播放多媒体材料“森林之歌——银杉”。师:大家看到的这种美丽植物叫做银杉,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学家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在广西花坪发现的松科植物的新属、新种。由于银杉产自中国,叶的背面具有两条银光闪闪的气孔带,所以两位教授就把银杉的属名定为Cathaya(“华夏”之意),把种名定为argyrophylla(“银色的叶”之意)。银杉被植物学界公认是世界上最珍贵的植物之一,享有“植物中的熊猫”的美誉。目前只有我国一些低纬度的群山高耸、地形复杂的局部地区,如广西龙胜、四川南川金佛山以及贵州道真县一带有分布。但植物学家们曾分别在北纬62°的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和法国西南部的第三纪地层中发现过银杉的球果化石和花粉化石。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银杉的分布区域曾经向北深入到欧亚大陆。师:使银杉“退缩”的原因是什么?答:各种植物有自己适宜的气候条件,银杉曾经广泛分布于气候温暖适宜的欧亚大陆。第四纪冰期的降临,冰期时高纬度地区和中纬高山首先变冷,原有植物一代一代向南方和低处迁移,因此银杉的分布区域向低纬度温度较高处退缩。银杉这个例子说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由此例导出地理残遗分布的概念。这种第三纪时分布很广的植物在冰期时分布范围急剧缩小,至今仍仅保存狭小的分布区,这类情况称为“地理残遗分布”,这种物种叫“地理残遗种”。
材料2:落叶松属在欧亚大陆的分布(示地理替代种类)图(《植物地理学》第39页)[1]。
师:请同学看图,分析为什么落叶松属植物的分布不连续,而是呈现间断分布呢?答:在第四纪冰期来临之际,古气候变化导致落叶松向南扩展;当第四纪冰期结束后,气候回暖又使落叶松转向后方退缩,返回原地时因两地植物已混杂,便形成分布区间断。(课件展示)总结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知识点:地质时期尺度的气候变化对植物种分布影响严重,通常可以造成某些物种在山地的间断分布,或者形成新的特有分布的规律。
(三)近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影响的预测研究进展
(过渡设计)20世纪后期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等。以“气候变暖”为突出标志的全球环境变化已经引起了科学家、各国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虽然从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短时间尺度内的气候波动仅会造成植物分布区呈现摆动趋势,而造不成严重影响。但如果近代气候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未来植物分布所受的影响仍不容忽视。这部分内容利于学生了解研究前沿和热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发现式教学法。(探究活动设计)课前安排学生分组,搜集近代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献资料,由各组在课堂上分别总结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可能原因。在讨论中学生对近代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温度升高、大气CO2浓度升高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预测气候变化在未来对植物个体及分布影响的方法,并根据已经学过的植物与生存环境间的关系分析近代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可能影响。师:如何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全球变化的不良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者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最常用的预测当代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情景驱动影响法。
需要了解的知识点[2](课件展示):
1.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预测当代和未来的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情景驱动影响法。这种方法常常用50~100年的气候变化情景去驱动生物物理环境变化模型。
2.预测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方法的步骤为:(1)采用情景假设的方法模拟未来气候变化。(2)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再根据植物或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定量关系来模拟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3.在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影响方面,主要进行两个层次分析,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一植物物种分布变化,另一层次考虑植物群落或植被分布变化。(课后活动)
(1)通过查找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的概念形成及影响等(拓展课堂问题);(2)分组调查近代气候变化对家乡植被或农作物的影响,思考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探究生活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风景区的生态破坏尽管与自身的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多的是人为的破
坏造成的,而在人为因素中,既有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人们缺乏必要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道德责任感所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生态安全建设不仅需要经济、管理、技术和伦理道德的支持,尤其需要教育,特别是旅游生态伦理教育这种维持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的直接支撑。
一、教育在支撑旅游生态安全建设战略中的作用
(一)培养生态意识是形成生态安全观念的重要途径
生态意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生态安全建设不仅要有掌握生态科学的专门人才,同时也有全社会公众生态意识的觉醒。如果忽视内在自觉,即使注重法令处罚,一些工厂或公众也会阳奉阴违,伺机钻法律漏洞,因此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水准,促使每一个人都以良好的生态安全道德实践去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二)科学的生态安全目标的建立需要教育的支持和保障
现在先进国家除了以经济指标表示国民物质生活品质,同时也重视文化指标、生态健康指标,以表示国民精神生活品质。其中文化教育指标包括扫盲率、大学生比例、人均年购书经费、音乐人口比重、日均进出图书馆、音乐厅、戏剧院、博物馆的人数等等。生态建设指标包括人均绿地面积、生态认知水平、环保知识多寡、病态率、死亡率、受害率、土壤侵蚀率、空气与水污染率以及大众对自然和动物的态度等等。景区开发方面由于错误套用城市、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模式,导致风景名胜区出现“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现象,使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原始风貌遭到严重破坏。目前不少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首先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景区无序建设和盲目开发的不协调,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而施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方式,造成景区山体、水体、土壤、空气和景观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其次是丰富、独特的风景名胜资源与景区“三化”现象的不协调。一些风景名胜区违反资源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基本原则,错误套用城市、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开发的模式,把城市道路、草坪、豪华宾馆、宽马路等搬到风景名胜区进行错位式开发,导致风景名胜区出现“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现象,使景区的生态环境和原始风貌遭到了严重破坏。
(三)发展教育可以促使生态安全建设向法制化方向发展
伦理道德、法规制度和科学方法是生态安全建设的3大核心,缺一不可。生态安全建设必需有科学做后盾、以良好的道德品质作辅助,如果所有工厂企业投资者均能在生产之前,已充分考虑到防止公害、去除污染,则比起事后才弥补,显然要有效得多。事实上,并非每一位企业家都有此自觉,因而法治力量也不可或缺。而正确的法制观念不可能自发产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才能潜移默化,逐渐转化为自觉行为。
二、旅游生态安全教育的时代内涵
旅游生态安全建设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文化、伦理道德等众多领域,因此,旅游生态安全教育的内涵不应局限于单一的生态环境教育或生态旅游教育,而应在学习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专业技术的同时,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人文、道德等为一体,接受更多的旅游生态安全教育。
(一)旅游人文教育
当前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科学主义教育价值观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旅游人文教育则受到削弱,以致旅游职能技术教育已成为追求欲望的工具。从旅游专业教育这条规范有序的流水线出来的,往往是失却了人生的价值取向,只拥有知识和技艺、被工具理性所操纵着的单面人,甚至恶性循环似的引起工具理性之异化,诸如旅游高科技的滥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旅游资源枯竭等一系列区域性灾害,直接威胁到我国旅游产业旺盛的物质基础。因此,如要挽回旅游旅游发展基础的倾颓之势,如要保持我国旅游产业和谐、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就应当重新拾回被纯科学主义教育思潮所淹没的旅游人文教育,使两者得到有机的整合。
(二)旅游生态教育
旅游生态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了解旅游生态系统的性质及规律,重新认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生态安全在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克服对旅游生态环境冷漠无知的态度,确立旅游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的教育活动。一是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放弃沿袭下来的“征服欲”和“主宰欲”,而应对自然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爱护之意和敬畏之心。二是加强生态忧患意识。随着旅游科技的渐趋发达和旅游生产力水平的高度现代化,导致旅游生态平衡的“失重”,造成资源危机、水和大气污染等。而令人类当需彻底反省和自审,并把这种旅游生态忧患意识深植在未来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心中。三是加强对生态旅游知识的培训。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旅游经营人员对生态旅游知识了解不多,而在生态旅游中,大多数游客都希望同从业人员进行直接交流,了解一些生态旅游方面的基本情况。对生态旅游知识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生态旅游的整体感受。增强旅游知识培训,也有利于生态旅游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进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经营。四是强化服务规范的培训。生态旅游虽然要形成自身的个性和风格,以特色来吸引人,但这种特色是建立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服务,特色就不可能存在。做好规范服务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在服务上还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各地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以规范的服务来引导和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三)旅游道德教育
旅游生态安全建设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要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道德教育的功能和内涵,注重旅游经济道德和环境道德建设。其目的在于为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其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公众透彻认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公平与效率这3对辩证关系;培养他们迎接全球挑战所必备的旅游意识、旅游思维和旅游品格;培养他们在认识上完成从“自然之王”到“自然之友”的历史转变,即引导他们以审美的眼光去关照大自然之外形和神韵,在对崇高、壮观、优美的情愫之陶醉和自享中,自然积淀起尊重环境、热爱天地的道德素养,实现珍惜旅游资源之使用和开发的目标;培养他们敬重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权利,用人类特有的博怀关怀它们的生命权和发展权,从它们的生活习性出发赋予其自主发展的广阔时空。
三、旅游生态安全建设意义上的教育支持举措
(一)构建旅游企业生态安全建设应有的素养
一是公平竞争,不仅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公平竞争,企业对万物也应该表现公平性平等性。旅游企业在生态安全建设上,不仅不能垄断旅游资源,更不能具有凌驾万物的心态。二是每个企业都能尊重客观的规定,而不能有任何自我膨胀,如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就需要赔偿,有关各方均应该共同遵守规则,不能任由制造污染的一方狡赖,也不容受害一方私自报复。唯有大家共同尊重客观规则,谋求积极补救之道,才能真正落实旅游生态保护。三是每个企业均应尊重裁判决定,不能以主观成见自以为是,破坏公益权力。环境污染是否已达处罚标准或者公害补偿应该理赔多少,这些均需要通过客观评监过程,必要时则应由司法决定。当前,盲目开发景区有几种力量:一是投机取巧的开发商,把房地产项目搞到景区来,名曰回归自然,其结果是少数人回归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被侵占了;二是各行各业乱建培训中心、招待所、宾馆。许多有钱有势的行业纷纷要求在景区最漂亮的地方、最靠近核心景区的地方,修建培训中心、宾馆、招待所。
(二)教育惩戒并重,强化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
社会发展史表明人类进化与生态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生态危机正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为了防止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态系统被破坏,避免生态环境危机加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人类必须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和道德的约束来保护自身的生态安全,从生态经济观念中寻找经济发展的空间。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建设事关社会的公共利益,树立全民环保国策观念首要的是增强公众的生态道德意识,让生态道德观念成为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改变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绝非一朝一夕,必须教育与惩戒并重,运用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方能奏效。一是广泛宣传“生态中国”的发展战略和生态经济观念。以大型宣传教育造成声势,推动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确立环保国策观,明确生态经济建设的法律义务和经济义务。同时鼓励民间社团和群众参与,不断壮大环保和生态经济建设的社会力量。二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依法行政,严把项目审批关和验收关,遏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三是以“大环保”、“大生态”观念深化环境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文化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风尚。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防止出现流域性污染以及由环境污染而引起的社会群体性恶性事件。
(三)加强旅游生态安全教育立法
“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基本方向,随着生态旅游教育的发展,生态旅游教育立法受到重视。要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必须进一步推进旅游业法制化建设。一是制定和完善旅游地方法规、规章。要适应WTO有关规则,对我国现有旅游法规、规章进行修订完善。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虽然对生态旅游安全教育已进行了原则上的规定,但尚缺乏单独的全国性的生态旅游安全教育法律性文件,因此,必须根据发展需要制定新的旅游生态教育管理办法和教育质量监督方法,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旅游安全教育的贯彻落实,建立面向大众的、终身教育的生态旅游安全教育体系,通过生态旅游安全教育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观念和意识,树立旅游生态安全价值观。二是加大旅游执法力度。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旅游教育管理法律、法规,完善旅游教育管理机制,加大旅游生态教育综合管理力度,解决旅游教育行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整治规范旅游教育秩序。近年来,我国对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中重开发、轻保护的行为进行了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许多著名的旅游景区都针对景点开发中“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日渐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依法整治,加大景区拆迁力度,使景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四)促进旅游生态教育的全民化
现代旅游生态教育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全面的终身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教育措施。针对其特点,旅游生态教育应是一种面向全社会包括各个层次的所有年龄的人的教育体系。只有采取一种综合的、统一协调的教育方法,才使人们理解当旅游生态安全建设这一主题,加强旅游生态文明观,增强“生态中国”国情和忧患意识。从目前来看,生态旅游在突出特色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在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这些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建设上大兴土木,建筑物富丽堂皇,不断与生态旅游内涵相脱离,而且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二是生搬硬套,不切实际。一些地方为了突出生态旅游特色,不是对本地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而是采取“拿来主义”,不切实际,生搬硬套,结果效果并不理想。说到底,这些都是特色意识不强和对生态旅游特色理解不够,认识不深的表现,这样开发建设出来的生态旅游产品必然不会受到市场的欢迎。各地在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项目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树立起本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形象。如在一些湖泊较多、水域较广的地区,可开展“水乡农家乐”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欣赏水生植物、野营、野餐和四季垂钓等。此外,温泉、花木、瓜果,甚至农村的一山一水,一村一街等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有效资源和载体,只要肯挖掘,生态旅游就一定能在特色和创新上取得更大成绩。生态旅游很重要的一条还在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因此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各级旅游部门要反复帮助当地农民认识、理解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追求的不是豪华舒适的饭店设施,而是彻底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让居民树立起“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就是资源”的思想观念,在生态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上狠下功夫,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系列。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幼儿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幼教研究的热点,这是我国幼教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价值。当今社会越加开放,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也必将随之由封闭走向开放。幼儿园、家庭、社区动态合作,不断反馈、自我调节,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安全教育仍旧以幼儿园为核心,三者的合作非常少。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了,孩子的安全问题都由幼儿园负责,家长是没有责任了。有的社区部门认为,我们就是负责提供场地。在安全教育方面三者没有形成合力。在安全教育方面,有必要对三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安全教育方法。
一、园、家、社网络概念界定
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三者结合的概念,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其定义为:园、家、社合作,指的是由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服务人员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群体,彼此合作、多维度互动形成合力,达到高效率培育幼儿的目的,合作共育,实现多赢。
二、园、家、社网络下的安全教育途径
(一)从组织上入手,构建安全教育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由街道办、社区名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成立这个安全董事会,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目的是能够更好更快捷地沟通,构建能够及时协调各种因素的机构,使得幼儿教育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有计划地架构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这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利的。董事会领导举办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对家长的安全知识分享,对幼儿的安全小游戏活动,以及社区合力的大型联欢会等。
(二)从行为上入手,提高安全教育活动质量
1、必要的安全行为讲座
家长需要更新观念,这样在家里他们才有可能调整自己错误的安全教育方法。为提高安全教育质量,采用讲座的形式,讲座的老师是幼儿园的教师,场地是由社区提供的,三家合力,提高了家长的思想水平。
2、灵动的安全行为游戏
幼儿也需要更新观念,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就不能通过讲座的形式了,这需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安全的知识,学会安全的技能,让幼儿在童话的世界里徜徉,这方面家长和社区都付出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投入。
例如,在六一儿童节的这一天,董事会联系电视台做了这样的一期节目。教师把幼儿园整个一个班放到一楼活动室,并叮嘱他们不要随意出去,等老师回来。一会儿,假扮记者的社区人员来了,他们说自己是电视台记者,来挑选有才艺的小朋友,被选上的小朋友可以上电视。这下,小朋友们就开了锅,纷纷表演自己的才艺,最后,只有3个孩子没有和坏人离开。其余的32个孩子都和坏人一起离开了,他们也早就忘记了老师的叮嘱。而那三个没有离开的孩子,经过采访,他们的答案是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表演的。这样的活动,震惊了老师、家长、社区服务人员,安全教育非一日之功,不相信陌生人的话,老师说过,家长说过,但幼儿为什么没有记住,一定有哪个环境出错了,究竟错在哪里?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利用这样的活动方式,幼儿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很久的时间这件事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是教给他们虚伪和欺诈,而是让他们知道不能盲目信任别人的话。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优质的安全行为讲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幼儿安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社区与幼儿园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可以丰富幼儿的安全活动。幼儿家长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医生、作家、律师、警察、商人等等。他们都是各自工作领域的精英,利用他们的特长可以丰富安全教育。
例如,在传染病来了的时候,做医生的幼儿家长就帮助老师检查幼儿身体,并指导教师照顾幼儿。幼儿园请来了做交警的幼儿家长,给幼儿将交通事故的故事。交警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让幼儿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个交警还带着幼儿到户外活动,让幼儿体验了各种标志应该如何应对。
(三)从资源上入手,让幼儿安全教育得到多方支持
世界教育专家乔治・维迪努认为:“学校不可能垄断教育,因而必须把学校同家庭、孩子周围的人们一级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协调起来。”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的服务对象,但幼儿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通过上课和活动渐染。安全还涉及饮食用水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这些都影响着幼儿安全教育的成效,而只有联动家长和社区,这些方面才能得以解决。应该让幼儿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让幼儿从更阔大的角度去考虑安全问题。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当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教育孩子时,但幼儿教师没有条件教育孩子时,当社区工作者没有本领教育孩子时,他们三者的结合产生了1+1+1>3的作用。通过让他们集体参观,实地活动等形式,在更丰富的资源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即使再严密的制度,再好的设备出现问题也是可能的,有了多方合力,就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化大问题为小问题,把小问题变成没问题。例如,有幼儿出现意外受伤,联系了开出租的幼儿家长,很快把幼儿送到医院,而做完社区服务部门的医院,和幼儿园有联系,在最短时间做好了应对工作。
三、反思与思考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是容易出现人身安全问题的;幼儿又是懵懂无知的,他们容易受到坏人的欺骗;幼儿又是自律能力差的,他们还容易出现种种意外。我们在从事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教育幼儿安全问题方面,还需要反思安全教育的视角好不好,安全教育的内容合不合理,安全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研究的区域单一,对象的量比较小,需要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医学的进步,幼儿因健康问题引发的死亡率下降,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导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显示,“跌落撞伤、烫伤烧伤、硬物夹伤和宠物咬伤在幼儿日常意外伤害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1〕。在生活中,幼儿在家庭中的意外伤害事件频发,已造成一些幼儿伤亡。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但反思现今幼儿的家庭教育,发现其中的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家长需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家庭要有教育意识,保障幼儿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幼儿安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养,这与家庭保护的角色相悖,也是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位的重要表现。近几年,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凸显,而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饮食安全问题、交往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游玩安全问题〔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缺位,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安全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尤其造成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而且在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了其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其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潜在危险,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更不知道当危险来临时自己应该如何做。
(二)家长安全教育内容仅限于书本,缺乏操作技能
部分家长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渗透一些安全知识,尤其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时,家长会告诉其行为的危险性。如,当幼儿要将手放在插线板的孔中并去抠时,家长会立即制止并告知幼儿不能这样做。但仅仅禁止幼儿做这些行为还不行,应该进一步告诉幼儿,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不然有些幼儿会在家长不注意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再去一探究竟。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仅限于绘本或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缺乏成体系内容的教育,更缺乏一些必备技能的训练,如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中,溺水和交通事故占比较大〔3〕。倘若在幼儿时期就加大对儿童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其游泳技能的训练、交通知识的普及以及其他应急技能的训练,将会大大降低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三)家长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
家长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如,部分家长会在幼儿发生意外之后再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有的意外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具有随意性,家长随意的态度与方式会影响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幼儿产生不用重视安全问题的错觉,这也违背了安全教育的目的。这些教育方式反映了家庭中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安全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具有偶发性,不用采取正式的教育方式,认为随着幼儿的成长,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会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家长忽视了经验的增加有时会付出一些代价。如果家长在这之前就对幼儿进行系统、正式的教育,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幼儿面对危险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家长安全教育方式的随意性还表现在其对安全问题的讲述方面,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式,是命令式的,如“不可以动”“不可以摸”“停下”等,这样的方式一时能够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有时反而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中关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长态度方面,同时也包括其知识层面及技能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以及对安全培训不重视,具体表现如下:
(一)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家长忽视安全教育,究其根本还是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也是造成现今安全问题多出现在家庭中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安全意识与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成负相关〔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也愈发隐蔽,也就逐渐弱化了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如,现今很多家庭住在高层小区中,一些家长认为高层建筑更安全,防护措施更加严密,从而放松了对幼儿安全的警惕,从而造成幼儿从高层坠落事件频发,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家长不在场的几分钟之内发生。还有很多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家长玩手机而疏忽照看幼儿,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这些意外的发生都表明家长不重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安全都有所忽视。
(二)家长安全技能缺乏
目前,不少家长对安全教育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些安全问题时更需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即安全教育“既需要理性传达,还需要动作传达”。〔5〕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中也存在缺乏相关技能训练的问题,这是因为有的家长自身对安全技能的掌握就有所欠缺。如面对幼儿不慎跌伤或是骨折的情况,有的家长就会移动幼儿,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移动幼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对基本的急救措施,很多家长都是有所欠缺的,如面对异物卡住幼儿的喉咙时家长不知道怎么做;面对幼儿溺水时不知道怎样处置等。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都是家长应该学习的,不仅学理论,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以防万一。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操作经验更有价值。
(三)家长对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
面对幼儿安全问题,幼儿园和社区都高度重视,同时注重向家长传授相关知识,如有的幼儿园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活动,对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相关措施予以展示或讲解;社区相关部门面对社区家长举行一些讲座或实践活动,向家长宣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比如防火防盗、如何预防幼儿疾病等方面内容。大多数家长都会参加相关活动,但部分家长在讲座或培训现场做其他事情,没有学到相关知识,这体现了家长对幼儿园及社区培训工作的不重视;还有的幼儿的父母不去参加相关活动,让孩子的祖辈去参加,如果发生一些意外,老年人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可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弄错了一些急救措施,反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一)家长要提高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教育意识是家长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安全对幼儿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教育意识。首先,家长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一个对自身安全都不重视的家长,很难意识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其次,家长要优化安全意识,不应只把眼光放在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上,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尤其是生命安全都要予以关注。不论是家长提升自身安全意识,还是优化安全意识,都是加强家长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家长才能够在脑中有安全这根弦,从而会有意识地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并成为一种习惯。
(二)家长要增加安全知识和提升安全教育技能
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是家长提升其安全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首先,家长可以通过书籍或是网络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今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对相关急救技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便于自己的操作练习;其次,家庭重视与幼儿园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家长要重视园所及社区安排的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并有所反馈,切实提升自己在安全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建立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安全教育。此外,家长可以把一些简易的急救方法教给幼儿,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为幼儿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要重视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
目前,我国的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并不完善,应建立从幼儿园到高校、从家庭到教育机构的完整安全教育体系,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同时将国外好的安全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造,使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完整而有效。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校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其次,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平时教学中,如高校应该将急救这门课定为必修课;再次,卫生防疫部门可以连同医院为准父母提供相关培训,或是倡导产前培训机构增加这门课程。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系统,为家长的安全教育提供保障。家长对于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一定要重视,配合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工作,重视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认真参加各种安全培训,使自己的安全教育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源于家庭教育,安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长幼儿的安全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这些都与家长自身安全素质有关。家长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幼儿园的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慧渊,何敬瑜.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47-49.
〔2〕张荻金.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胡涵,郭琳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溺水、交通事故与被〔EB/OL〕.(2015-07-01)〔2017-03-16〕.
本届教育周的主题是“维护青少年安全——我们共同的责任”,各部门、驻街各中小学校、各社区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广大青少年的安全。要通过开展“第二届青少年安全教育周”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护意识,强化校内安全防范措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二、时间安排
三、分工和工作要求
(一)派出所、街道综治办、司法所要会同学校对在校师生进行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要对学校的治安防范工作进行指导,到校检查技防、物防设备、消防设施的安装和使用情况,对学校从事安全保卫的工作人员进行审查,及时更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排查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隐患,进行清理整顿。对全辖区学校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隐患、督促整改。
(二)各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利用校会、班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形式,运用校内广播、校报、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采取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保护能力。同时还要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进行青少年安全教育宣传,引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学生的安全教育,为学生家长提供安全指导和帮助。各学校经批准后方可举行暑期兴趣班、夏令营、郊游等集体活动,每次活动都要落实安全措施、明确负责人、制定应急预案。各学校还要在此次安全教育周以及暑假期间对校内的“三防”措施、消防安全、校车安全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实行学校门卫保安化,9月之前将学校现有门卫人员中的老、弱、病、残全部予以更换。更新、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的物防、技防和消防设施。对校车和驾驶员进行检查,与校车车主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街道、社区和学校的团组织要针对青少年的特点,通过主题团日、主题队日等形式,组织放假在家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暑期活动。
学校附近有铁路和建筑工地,门口正对着一堵高高的施工土堆。复杂的交通环境对孩子们的日常安全出行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星愿基金志愿者带来了奔驰“安全童行”益课堂,根据学校周边交通环境特征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堂交通安全课。
在“交通安全跳跳棋”游戏中,孩子们勇敢大闯关,认识身边最实用的交通安全标识和规则;在“交通盲点大破解”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搜索交通盲点,并绘制出以学校为中心的安全地图。
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对学校周围的交通环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在欢声笑语中就学到了交通安全知识。
“奔驰作为汽车发明者,同时也定义着自己的驾驶文化,这种驾驶文化重视行车环境中所有人的安全。”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奔驰星愿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席李宏鹏这样说道。
在奔驰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当中,道路安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奔驰“安全童行”项目2012年引入中国,此后,奔驰“安全童行”校园计划以“第一课堂”的形式走进全国多所小学,并进入常规校本课程,另外,奔驰“安全童行”道路安全教育星愿基地作为“第二课堂”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多个城市落地。
2016年,奔驰“安全童行”项目正式进入社区,充分调动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经销商网络,在梅赛德斯-奔驰授权经销店内建立起首批50个奔驰“安全童行”社区教育基地,把儿童道路安全课堂带进22个省市的不同社区。
公益项目落地到社区,这为展厅周边社区家庭带来更便捷的道路安全教育机会,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全方位的安全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
2016年4-10月,奔驰在经销店开展的奔驰“安全童行”活动超过200场次,联合英语教育机构、儿童早教机构、交警等专业教育组织、政府机构与个人举办特色主题活动达72场,参与家庭单位数近4000个。
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奔驰“安全童行”还在都市商圈开展了几十场活动。
寓教于乐、多维互动,是梅赛德斯-奔驰“安全童行”内容的特点。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内容集知识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孩子们在暗盒游戏、多米诺骨牌、黑白配对、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趣味项目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教育多元化和注重儿童综合素质养成,也是奔驰“安全童行”社区教育基地开展的特点。梅赛德斯-奔驰经销商结合店内“安全童行”社区教育基地,举办了多种特色主题活动。
唐山庞大之星经销商邀请辖区交警参与到奔驰“安全童行”项目中,为小朋友们现场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西安利之星经销商邀请父母与孩子一同参与互动活动,享受亲子乐趣的同时也将道路安全教育深入家庭。
浙江台州德星经销商借助汽车零部件变废为宝,让孩子们在轮胎上发挥想象力进行涂鸦,在学习道路安全知识之余,发挥想象力绘出自己对出行世界的认知。广州锦星行经销商将道路安全教育与英语语言教育相结合,邀请专业的外教老师,一边与孩子们用英文互动一边教授英文道路安全标识。
这些形式多样的奔驰“安全童行”活动能有效帮助经销商在当地建立正面且积极的社区形象,使经销商与车主、社区之间的连接更为密切,同时也让公众对奔驰的品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
2016年“十一”黄金周,奔驰“安全童行”连续第四年进驻中国网球公开赛场馆,并且较社区教育基地又进行了创新:首次引入VR技术,让孩子们以主人公第一视角体验了驾乘情景。
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了具有更强互动性的道路安全教育内容,这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在教学形式及内容拓展上的有益尝试。
2016年12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举办奔驰“安全童行”年终总结及研讨沙龙,邀请公益专家、交通安全学者、媒体记者等齐聚一堂,为奔驰“安全童行”课堂下一步工作出谋划策。
第一条 为加强河北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有效预防火灾,减少火灾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河北省消防条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法律法规,结合河北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均应依照本规定开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三条 各级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能,依法组织和监督管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纳入相关工作检查、考评。相关工作情况于每年年底前报至本级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依托省、市和区(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协作机制,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通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共同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四条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符合公*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公消[2011]213号)要求,主要包括:
(一)消防法律法规
(二)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
(三)火灾预防知识;
(四)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五)其他应教育培训的内容。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市和区(县)公*机关应履行下列职责,并由公*机关消防机构具体实施:
(一)掌握本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二)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区警务室工作职责和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内容;
(三)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查处未取得相应资质违规培训等行为;
(四)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五)每年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一次监督检查;
(六)定期对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的负责人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第六条 省、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内容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学校在课堂教学、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团组织和少先队活动中落实好消防安全教育内容;
(三)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在职培训内容;
(四)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开展消防安全示范校创建活动;
(五)会同公*机关消防机构,督促、指导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应急疏散演习和消防安全主题宣传活动。
第七条 省、市和区(县)民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减灾规划并组织实施,利用每年“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等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内容,结合救灾、扶贫济困和社会优抚安置、慈善等工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二)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培训课程,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定防火安全公约,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发动社区志愿者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
(三)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纳入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内容和相关考评,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内容,指导社会福利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四)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八条 省、市和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内容;
(二)依法在职责范围内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 省、市和区(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应指导和监督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消防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行业相关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十条 省、市和区(县)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监督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娱乐场所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推动消防文化建设,开展消防文艺作品创作和演出,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文化下乡活动。
第十一条 省、市和区(县)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和协调广播影视制作机构和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作、播出相关消防安全节目,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指导和监督电影院开展“消防宣传进影院”活动,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
(三)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加入消防科普影片。
第十二条 省、市和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二)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和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内容,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从业人员上岗和转岗前培训;
(三)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纳入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及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四)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内容并进行考评。
第十三条 省、市和区(县)旅游行政部门在重大活动、旅游重点时期应指导和监督相关旅游企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督促旅行社加强对游客的消防安全教育,并将消防安全条件纳入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考核内容。
第三章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 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制定消防教育培训方案,明确机构和人员,建立消防教育培训档案,保障教育培训工作经费,按照下列规定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一)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性作业的人员和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事建筑物、构筑物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监察和建筑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等工作的人员应取得建构筑物消防员职业资格;
(三)每年至少组织在岗职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其他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五)在单位内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利用单位广播、闭路电视、电子屏幕等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六)应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灭火措施、基本消防设施的操作与维护、灭火器材操作使用方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人员疏散逃生知识等作为单位职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保证职工做到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基本消防常识、懂预防火灾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
第十五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二)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和开学初、放假前、相关实验课中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三)每学年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对寄宿学生至少开展两次安全用火用电教育和应急疏散演练;
(四)利用校园媒体,聘请消防专业人员讲课,或适时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市民防灾馆等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第十六条 教育机构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保证课时或者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的方式,每学期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小学阶段应重点开展火灾危险及危害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初中和高中阶段应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学前教育机构应采取游戏、儿歌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高等学校每学年应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等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对学生进行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自救他救知识和火灾案例教育。
第十七条 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消防类专业或者开设消防类课程,培养消防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开展消防安全培训。
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开设消防基础理论和消防管理课程,并列入学生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应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生必修内容。
第十八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二)在社区、村庄的公共活动场所和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警务工作站等场所,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三)定期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灾害信息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四)利用社区、乡村广播、视频设备不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常识,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社区居民或村民应急疏散演练。
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确定至少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具体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九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在物业服务工作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员工和居民参加的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条 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同一建筑物,负责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单位应对建筑物内的单位和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一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医院、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按照下列要求对公众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一)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等处的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等;
(二)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三)每日利用单位广播、视频设备播放消防安全知识。
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单位,应每半年对服务对象开展经常性的用火用电和火场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第二十二条 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在景区、活动场所醒目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消防设施示意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每日利用广播、视频设备、宣传栏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导游人员、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相应责任部门应制定介绍内容。
第二十三条 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开展下列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一)建设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二)在建设工地醒目位置、施工人员集中住宿场所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消防安全挂图和消防安全警示标识;
(三)对明火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
(四)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在建工程的建设单位应配合施工单位做好上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二十四条 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应积极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制作节目,对公众开展公益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做到每周有消防内容播出。
第二十五条 电影放映单位等应积极组织放映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片或消防公益广告,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第二十六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监管、旅游部门管理的培训机构,应根据教育培训对象特点和实际需要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章 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举办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从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应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批准,并到省民政部门申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第二十八条 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有规范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
(二)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一百万元以上;
(三)有健全的组织章程和培训、考试制度;
(四)具有与培训规模和培训专业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员队伍;
(五)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
(六)消防安全专业培训需要的其他条件。
前款第(四)项所指专(兼)职教员应具有相应专业资格方可上岗;专职教员应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10人,实操教师应具有中级以上消防职业资格;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2人。
第二十九条 申请成立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后,可以征求省公*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公*机关消防机构应配合对申请成立消防安全培训专业机构的师资条件、场地和设施、设备、器材等进行核查,并出具书面意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定,并综合公*机关消防机构出具的书面意见进行评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条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章程规定,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认真执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和职业技能标准,落实规定课时和内容,推行小班教学和模拟实践教学,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重点,提高实操培训课时比例,定期开展分专业的岗前培训和授课质量评估,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收费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依法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监督、指导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依法开展活动。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定期组织质量评估,并向社会公布监督评估情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对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评估时,可以邀请公*机关消防机构专业人员参加。
第五章 奖 惩
第三十二条 省、市、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
单位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职工,应给予奖励。
第三十三条 公*、教育、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监管、旅游、文物等部门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职责的,上级部门应给予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部门和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权限依法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建议有权部门给予处分。
各部门组织有收费要求的消防安全培训,参与经营性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或向消防安全培训机构收取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的,上级部门应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公*机关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协助审查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工作中疏于职守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学校未按照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主管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责令其改正,并视情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安全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它关系着我们是否能够安稳的生活。近年来防盗已成为各社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防盗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对人们的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因此,我们小组开展了以“防盗”为主的一系列活动。
近来校园社区财物丢失、被盗事件频发,对校园社区内师生与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我们开展此次社区防盗安全教育活动,发放宣传单、张贴横幅、观看教育视频与知识竞赛这一系列活动让大众了解防盗知识,了解社区采取的防盗措施,知道社区在防盗这方面都出现过什么问题,提高人们的防盗意识。
在开始准备活动前的策划阶段,每个组员都积极的投入到了此次咸阳师范社区防盗安全教育活动的策划中来,在经过一系列合理分工后,大家都认真的开始准备自己负责的活动内容。终于将策划书发给老师后,并经过老师的指导修改后,活动终于开始逐步实施。我们一行人先去打印店打印了活动所需要的传单以及横幅,然后一起在寒冷的冬日校园里挂上我们的注意防盗安全的横幅,又开始分布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分发传单,虽然天气寒冷,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每一个小组成员渴望让师生和居民了解防盗知识和掌握防盗措施的热切之心,怀揣着这样一颗渴望提高大家防盗意识的心,热情的将传单发给每一位居民。之后,小组又在教室里给思政班级的同学们做了防盗安全教育的活动,虽然活动刚刚开始有点冷场,但好在主持人调动了场面的活跃度,气氛逐渐开始活跃,首先给他们观看了安全教育的视频,大家都表示有所收获,然后又开展了知识竞赛的活动,大家都积极配合,并且还讨论了有关他们对于防盗的措施和做法。在这次防盗安全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师生及居民都有了解到防盗知识和防盗措施,增强了大家的防盗意识。
在这次活动中,小组比较团结,分工也明确,大家各司其职尽力而为,并且相互帮助相互理解。虽然活动也有不足,但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我们的活动目标。而我也从这次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收获,诸如做活动前,策划一定要详细并且考虑可行度,其次还要考虑一系列活动的预备困难和解决措施,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联系大家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地点。总之,此次活动实施,离不开每一位组员的努力,离不开小组的团结协力,也离不开师生居民的配合,在以后的社区活动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