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15:44: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病危护理标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1 一般资料 不良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如用药差错、护理措施未执行或延迟执行、执行口头医嘱等,还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意外事件,如各种管路滑脱、院内发生的压疮、坠床、跌倒等。2010年1~12月,对我院47个护理单元无惩罚、自愿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
1.2 方法 将1~12月的不良事件汇总,资料输入计算机,比较1~6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和7~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
1.3 护理标识的种类和使用规范 护理部根据各护理单元上报的护理标识种类进行统一制作,并修订了护理标识使用规范,下发47个护理单元遵照执行。护理标识种类及执行规范:防管路滑脱:患者只要有任何一种管道如胃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胸腹腔引流管等都要悬挂;防压疮:诺顿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使用护理标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从结果可以看出,护理标识的使用有效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永恒的主题,如何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者也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而护理标识的使用,经济方便,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我院曾经发生一起悬挂“血型标识”杜绝的输错血事件。患者因病情需要,隔日输红细胞1次,血型牌一直挂在患者输液吊杆上,输血科在第2次取患者血样时,将患者A型血样与同姓同名的另一患者B型血样混淆,配B型血送到病房。护士在输血前常规看血型标识,发现患者悬挂的是A型血,重新查对患者的原始血型发现也是A型,联系血库重新给患者配血,杜绝了一起严重差错的发生。
3.2 能增强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的风险意识 如“防压疮”标识的悬挂,不仅提醒护士在交接班时要查看患者皮肤情况,巡视病房时护士也会有侧重地关注患者皮肤;而且家属看到这个标识牌,知道患者易发生压疮,理解护士为什么每2 h给患者翻身1次,更加配合护士工作;医生在查房时看到标识牌,也会提醒家属常为患者翻身、按摩。如“防坠床”的标识,我们发现上半年发生的坠件,以老年人居多,而且多发生在早上家属外出、患者醒来起床的时候,虽然加强了宣教,但没能引起家属重视,而早上护士有很多常规工作要做,不可能随时照顾在患者身边,“防坠床”标识的悬挂,使患者感觉到护士对自己照顾得很细心,而家属也会在外出时主动告诉护士。
3.3 融洽了护患关系 我们制作的“病危病重患者标识”牌,是在特制的卡片上画一颗红心,病危患者的标识牌上有“特别关注”四个字,病重患者的标识牌上有“请注意”三个字,贴在患者床头,一是医护人员一进病房就知道哪个患者是关注的重点,二是没有了“病危病重”字样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三是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特别关心,使其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林明芳.护理标识在病区细节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45-146.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快速生活节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 Disease)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与致残率的首位病因,系统了解和认识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危险因素的干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护理干预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护理措施。
1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定义
当某些环境因素存在或暴露时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增加,适当的对其干预后可降低其发生的危险,这些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以及量效关系等特点。
2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2.1 资料与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习惯、血脂、血压、吸烟、超重、遗传因素等。
2.2 结果:根据300例冠心病患者发病因素结果调查显示其发病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结果显示呈近似线性关系,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50岁后进展较快。②性别,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女比例约为1.93:1,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③职业,脑力工作劳动患者发病高于体力工作劳动患者,其主要发病诱因可能与患者心理紧张及工作压力强弱有关,故较易患病。④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造成该病因的主要因素,因长时间的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患者易患此病。⑤高血脂,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率的主要预测因素之一,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是冠心病主要发病因素,老年患者TC的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因素。⑥高血压,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有188例高血压,占80.17,据统计冠心病患者中60%~70%伴有高血压,且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4倍[2],其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⑦吸烟,吸烟是冠心病主要的易患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中吸烟患者占79.4%,有研究显示,男性吸烟患者冠心病猝死的相对危险因素较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吸烟年龄越早,烟量及次数越多(或)越大,烟龄越长患者,患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大。烟雾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痉挛,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诱因[3]。⑧超重,体重指数(BMI)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冠心病死亡原因的重要预测因素,控制体重肥胖,增加户外活动及适当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度的体育锻炼,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措施之一。⑨遗传因素,冠心病家族史的遗传患病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2倍左右,具体见表1。
表1 300例冠心病患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结果
3 护理干预
针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将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3.1 制定干预计划: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制定,鼓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理念,对个别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并监督与记录患者执行情况。
3.2 干预方法:对干预组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自行救护措施和避免措施,在以下等方面进行指导:①饮食的调整,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等食物,建议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纤维膳食为主。要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以及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及咖啡等饮品。多吃动物蛋白如鱼虾等海鲜类食物、新鲜水果、瘦肉、豆制品、杂粮、新鲜蔬菜及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青菜,提倡使用植物油、防治进食过量及超重,切忌暴饮暴食及进食生冷等食物以及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并保持肠道通畅。②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及刺激性饮品。③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早睡早期,加强体育锻炼及户外运动,劳逸结合。
3.3 跟踪随访:干预组患者一个月一次的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对理解和认知错误的患者进行个别干预指导。
3.4 干预效果评估:干预组中150例患者无新近发生及复发的冠心病事件发生。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4项参数中除日常生活能力外,其社会影响、抑郁、焦虑等障碍均有显著改变。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扰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
4 讨论
本文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血压、血脂、吸烟、遗传及体重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重视。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冠心病的干预和控制对冠心病的防治极其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代医学和护理的主要宗旨。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仅通过系统的治疗是不够的,在冠心病的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突发心脏事件的应激能力及预防能力,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频率及次数,从而减轻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冠心病患者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加大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在重视冠心病防治和系统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4]。最佳的控制方案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实施个性化的干预。目前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局限于医院内部及病房。随着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护士在冠心病的预防方面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结合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分析是护理工作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综上所述,改变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心脏病的猝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 鄢盛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6)324-326.
[2] 马翠,李寿芬.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整体性评估[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59-761.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86-02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危、病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真实记录[1],其书写质量是衡量护理文书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最有可能涉及医患纠纷隐患的部分[2]。现将2012年11月―2013年8月病案中150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2013年8月病案中150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依据河南省《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2011年《医疗机构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我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2 结果
病案中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书写有问题共计146份,主要问题大致有6大类。
3讨论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字迹潦草、任意涂改、涂刮,诊断简写或诊断前后书写错误,修正诊断后未记录改正。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写为“冠心病”;“一氧化碳中毒”简写为“CO中毒”;诊断为“急性脑栓塞”而护理单中错记为“急性脑梗塞”。
3.1.2入院时病情评估不全面,如脑血管患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不配合、浅感觉减退、左侧肢体活动受限”无记录。
3.1.3医护记录不一致,如医生记录“口唇轻度紫绀”,护理记录“口唇紫绀”;医生记录“患者为嗜睡状”,护理记录“患者为浅昏迷状”;医嘱“卧床休息”,护理记录“绝对卧床休息”。
3.1.4医护抢救记录不符,病情发生变化时护士未及时记录,入院时医师有抢救记录而护理单无记录,如:“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给予抢救,立即采取脱水降颅压、留置导尿、重症监护”等措施护理单无记录;医师记录“患者头晕,调整硝酸甘油滴数,症状缓解”,护理单无记录。
3.1.5护理单前后记录自相矛盾,如前面记录为 “神志清、口角向右歪斜”,后面记录为“神志不清、口角向左歪斜”。
3.1.6病情发生变化时未采取护理措施或采取护理措施后无效果评价,如“血压208113mmHg、215107mmHg”未采取护理措施,“咳嗽后气喘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后”,无“用药效果”记录。
3.2原因分析
3.2.1 150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危重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3.2.2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粗心大意,马虎应付,个别护士对工作缺乏责任感,书写护理记录单时不专心、不认真,导致错写、漏写或少写。
3.2.3医护沟通、协调不到位,医生和护士对事物的判断不一致,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不及时沟通很容易造成记录不一致。
3.2.4管理者对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重视不到位,尤其是如今以表格护理文书书写为主,不重视病危护理文书书写各个环节的监控,临床工作中重操作轻书写,对于错记、漏记或记录不全的现象未及时纠正。
3.2.5缺乏经验及专科知识,部分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专科护理知识不足,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差,不能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及护理等。
3.3对策
3.3.1护士应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诊疗护理常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学习,并落实在工作中。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患者情况,确保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力[3]。
3.3.2加强医、护、患沟通,避免医护记录不符,护士发现医护记录不一致时,要主动与医生核实,避免因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医护记录不符,同时护士要深入病房,多与患者沟通,客观真实的收集资料,才能做到记录准确、真实[4]。
3.3.3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护理管理者要以网络、讲课、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加强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对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积极采取整改措施。
3.3.4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要经常对护理文书书写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护理记录不能自相矛盾,要遵循客观事实的原则,不能主观臆断,做到前后呼应,确保记录连续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医疗机构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豫卫医〔2011〕106号
悬挂护理标识能提高管道护理质量,方法是根据不同途径设计了三种不同标识及四种不同颜色的管道标识,分门进行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效果应用管道标识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院陆续使用了各类管道标识,不断地进行改进,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们一种警示,从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1]。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标识管理规范,能够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确保临床护理质量安全。骨科住院患者的特点为:①患者行动不便,存在很多安全隐患;②管道复杂且管道多,如胸腔闭式引流管、负压引流管、创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氧管等。如何保证患者的安全,做好护理质量控制,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潜江市中心医院骨科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将护理标识应用于护理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住院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前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护理标识系统建立后患者设为实验组。每组5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护理标识系统包括:①腕带标识:患者标识为塑料制成,系于腕部,其上注明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其中年龄≥65岁,小儿、语言交流障碍、智障等患者为蓝色腕带。手术患者1级护理,病重病危的患者为红色腕带。②管道标识:使用范围为有管道的患者,在不同引流管及引流袋上粘贴颜色不同醒目标识,标识上注明管道名称、置管日期、责任人等,标识应当放在相关管道的末端,将标识揭开后对着包裹于导管的末端,并将两端贴紧固定。标识脱落或字迹模糊时应当及时更换,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管道标识的意义、目的及注意事项。③用氧安全标识:使用范围为氧气吸入患者,床头固定四防卡(防油、防火、防震、防热)。④输血安全标识:使用范围为输血的患者,为白色塑料卡片,放置位置于血液同步悬挂于输液架上,并悬挂输血治疗卡及患者血型卡。⑤仪器操作保养标识:使用范围为所有仪器,为白色的绿格卡片,悬挂在相应仪器上,正面操作流程,反面消毒保养流程。⑥环境危险标识:开水锅炉旁、刚拖地板区域旁及洗手间等处,粘贴“小心烫伤”、“小心地滑”黄色黑字标识。⑦药物标识:a.化疗物的识别标识,腐蚀性或刺激性化疗药物挂红色输液牌标志,提醒护士合理选择穿刺血管,严格按化疗药物的规范操作,醒目的标志使护士在巡视病房时一目了然和重点观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b.药物过敏耸叮避免使用过敏药物时,由于护士未看清标识而错用了药物,给患者造成伤害。⑧温馨提示标识:治疗室墙上贴“您三查七对做到了吗?”护士到床边为患者做治疗时,如发药、输液等,病人恰好离开病房外出检查去了,可在床头柜上放置提示标识牌“您还有治疗未完成,回病房后请呼叫护士”等。
1.3效果与评价 患者使用护理标识是加强医院管理,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提醒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降低护理工作中带来的隐患因数,控制错误的发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患者住院期间填写我院自拟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表包括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技术水平、护理安全、护理服务态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科学统一护理标识的使用保证了护理人员及病人的安全,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落实。通过制定护理标识在全院临床科室规范统一使用,护理部制定护理标识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用护理标识后明显降低了护理标识隐患,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明确清晰的指引了护理工作,降低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风险,确保了工作质量,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广泛推广。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床头护理标识牌的种类
1.1.1 分级护理标识包括特、一、二、三级护理标识,其、一级用红色;二、三级分别用蓝色和橙色。
1.1.2 饮食护理标识包括普食、禁食水、半流质、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标识等,除禁食水用红色外,其他标识均用绿色。
1.1.3 禁用药物过敏标识包括禁用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奴夫卡因、磺胺药物标识等,均用红色。
1.1.4 特殊护理标识包括病危病人、因病情需要记录出入量、记尿量标识等,均用红色。
1.1.5 特殊病人标识如艾滋病、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及肿瘤或怀疑肿瘤的病人家属要求向病人保密的标识,用红色。
1.2 标识的设计:护理部负责对标识牌进行设计,并统一标准、颜色、字体及位置,军务科负责统一制作以供临床使用。床头护理标识牌包括:床头标识牌和标识卡两部分。标识牌为插卡式设计,选用市场上压克力工艺材料,制作成长20cm,宽10cm,厚4mm的长方形矩体(见图1)固定于床头设备带上,共五个插孔含两竖孔和三横孔。标识卡是插入标识牌内用双色板雕刻成可以随意取下的长5.5cm,宽1.5cm,厚1mm的长方形矩体(见图2)。
1.3 标识的使用:护士长负责指导护理人员对标识的正确使用。医生下达医嘱后,护士将标识卡插入相应的床头标识牌内,并根据医嘱及时更新。标识卡的插入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分别是:分级护理、饮食护理、禁用药物过敏、特殊护理及特殊病人标识。
2 结果
2009年3月使用改进的床头护理标识牌,病房规范统一且护理工作井然有序,无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由2008年的3起降至1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全年无护理纠纷发生。3 讨论
3.1 自制床头标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通过护理标识的有形展示[1],有效地规范了护理行为并提高了护士的规范化、正规化操作。未使用自制标识前,将患者的护理级别、饮食要求、过敏标识或特殊要求记录在护理牌或一览卡中。一方面,在床旁交接班时,容易遗忘,此时通常需要重新查阅护理牌或医嘱,既浪费时间也不利于工作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病人提出的一些问题,如护士不了解该病人的病情时,不能及时准确给予病人相应的指导,易引起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下降。通过自制的标识牌,只需看到标识牌,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宣教,及时解决患者所需,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自制床头标识牌有利于护理安全管理,减少护患纠纷规范的护理标识能给人提醒、警示作用[2];将重要的标识如床号、床头卡、一级护理、进食、过敏牌用红色表示,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3];用不同颜色的标识牌在床头显示提示患者的护理等级及特殊要求等,直观便捷,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的护理要求,更好地落实分级护理。另对于有特殊传染病或怀疑有肿瘤而病人家属要求向病人保密的情况,通过此标识卡在床头上体现,床旁交接班时一目了然, 防止护士因交接班不到位或者遗忘而泄露病人的隐私,减少护患纠纷[4]。采用上法,经过全院1年多的使用,使各种护理要求在床头上体现,实现一体化,此方法操作简便,标识明显,可使病区规范统一,整齐美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鹏,于雁,赵婷.实施“5S”人性化服务 创科室护理品牌[J].护理研究,2005,19(5):833-834
2009年6月,神经外科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各种标识的情况进行调研。完善和弥补,并制定了相关的流程,制定本科室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所用的物品,服务标识的管理要求。现报道如下:
1 引导性标识:主要指方向引导,包括护理单元中所有的区域性标识。如护士站、抢救室、厕所、开水间、安全通道等。
2警示标识: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如各种管道:包括各种引流管,肠内营养管,紫外线灯开关的警示。
3公益性标识:如“请节约用水”,“请勿吸烟”,“请保持室内安静“等。
4 其他标识:如护理等级,拖把标识等。
存在问题与分析:
1卫生行政部门对标识无统一规范的管理要求,临床工作中出现标识不全,有些种类的标识甚至缺失,我科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本科疾病病种及各种常用的标识进行了设计并制定相关流程,因没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从而不能体现规范化和科学化。
2 标识不全易引起差错导致护理纠纷造成工作不便。如[1]神经外科有多管道者,特别是气管切开病人,既有气管滴入液,也有肠内营养液,还有输液管道,若没有醒目标识有可能导致输注错误,还有可能将气管滴入液滴速调成输液滴速。[2]胃管,留置尿管,引流袋等虽然有规定要求定期更换,但却没有说明如何做好相应标识,因此很难直观看到更换的时间及是否需要更换,造成工作不便。[3]病室内既有照明开关,也有紫外线灯管开关,不用醒目标识易引起角膜炎,导致纠纷。
3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有些时候很难证明自己的某些操作时规范的,合理的。如输液巡回卡的规范签名,涉及到用药的量和速度的准确性,当患者有疑问时,如果没有规范的标识管理作为操作证据,很难证明护理人员是按准确的剂量和速度进行用药。
改进措施和建议:
1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护理服务过程中标识的研究,形成规范的标识系统及规范要求,以便于在临床工作中有章可循。
2 我科对各种标识做了改进:[1]护理服务对象标识:住院患者一律着病号服,手术者意识不清者均在患者手腕上系上腕带,其内容包括病区、姓名、性别、住院号、年龄。[2]级别护理标识: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病人,在一览表上分别用红色、黄色. 白色,病危者用黑色标记,危重病人床头挂防压疮、防坠床标识,以提醒各班护士加强巡视。[3]患者床头卡内容:包括床号、姓名、饮食种类、护理等级、药物阳性标识、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姓名。[4]根据引流液颜色做好引流管的标识:①胃管做草绿色标识,腹腔. 头部引流管用红色标识,导尿管用黄色标识 ,气管滴液在输液管道上用白色标识,在临床工作中方便区别,避免差错事故发生。②对连续使用的留置胃管、尿管,引流袋的患者,在管道标识上注明留置日期,引流袋更换后立即注明更换时间及操作人,以方便临床使用和管理。[5]对特殊区域.特殊用药做好警示标识:为区别紫外线灯照明灯开关,在紫外线灯开关上挂上”非医务人员勿动“标识;危险设施如氧气桶旁要写明”易燃.易爆.远离火种“字样;对于特殊泵入的药物如(硝普钠.尼膜通)等,在使用过程中挂上”特殊用药,控制滴速“标识,防止患者或家属随意调节。[6]卫生清洁标识:治疗室用蓝色,处置间黄色,厕所红色,病房.走廊用绿色,以防止院内感染。
3 在护理服务活动过程中,护士应做好追溯性标识记录:[1]输液瓶内加上药液后应在瓶签上打上红勾,签上操作者姓名。[2]输液巡回卡填写应规范,写明液体种类、量、滴速及执行护士签名。[3]输液巡回卡保留一周以备查验。
4 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结合院内外特殊案例,对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反馈,引以为戒,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按规范执行,以防发生不良后果。
评价
通过一年多的运用,标识的使用方便了护人员操作,消除了不安全因素,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病患满意度,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0例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9~85岁,平均65岁,平均住院14天,死亡3例,自动出院12例,好转出院55例。
1.2 方法与结果:对70例脑出血病人就入院时的意识、病情缓急、有无尿失禁或尿潴留、有无肢体瘫痪、语言功能障碍,是否使用脱水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均是急诊病危病人,4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60%的病人有尿失禁或尿潴留,92.9%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均使用脱水剂。
2 护士具备的素质
2.1 应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脑出血病人均是急诊入院的病危病人,病人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备好的抢救床上,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吸引装置,有呕吐时,应及时吸净呕吐物,防止窒息。将床头抬高30度,以减轻脑水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药。给予氧气吸入,安置生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有尿潴留的病人和尿失禁的女病人行保留导尿,有尿失禁的男病人可用保鲜袋接尿,不能用保鲜袋时改为保留导尿。病人有消化道出血时应安置胃管,注意观察胃液的量、色,并按医嘱给药。在用药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整个过程中,护士应操作迅速、准确,思维敏捷,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病人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自己做出准确的判断,主动配合抢救。
2.2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慎独精神: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病人主要关心的是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行为表现,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应塑造自己开朗、稳重、灵活的性格特征,只有自己具备了这种灵活的性格特征才能针对不同病人进行个体化护理[1]。脑出血病人年龄大,常伴有其他器官疾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大多数病人又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语言功能障碍。因此,护士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更要主动关心病人,护理时更要有爱心和耐心,认真仔细观察病情,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努力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护理操作之中主动与病人沟通,在沟通和交流中努力了解病人及其心理需要[2],并在护理操作中尽力满足病人的合理心理需要。脑出血病人需定时使用脱水剂,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医嘱,特别是夜班护士,无人监管,必须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勤巡视病房,了解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才能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
2.3 加强宣教和指导: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条件下,护士应选择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病人及家属宣教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用脱水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宣教防止再出血的预防措施。给予饮食指导,保持大便通畅,指导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和语言的功能锻炼,意识清楚的病人给予鼓励,对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增强病人的治疗信心。同时注重与病人家属和亲友的沟通交流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宣教和指导工作,增强其在护患之间桥梁纽带作用[3]。
总之,对于脑出血的护理,护士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慎独精神,并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治疗疾病的积极性,增强其信心,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减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沈兴华.个性化心理护理[J].护理杂志,1995,10(1):43.
[2] 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35.
[3] 陈显宁,高若贤,王海英.病人和(或)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工作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1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的皮疹、溃疡为典型表现。主要为儿童多见,重症病例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病原体以EV71多见。重症者可并发脑炎,脑脊髓膜炎,心肌损害,肺水肿,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1]。我院收治32例重症手足口病呼吸机患儿,2010年5月至12月末病历资料进行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3岁半,31例其中有例肠道病毒EV71,1例为通用病毒阳性。患儿主要症状精神萎靡、发热、呕吐、惊跳、四肢无力、手足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口腔内有疱疹,呼吸较促,节律不整,双肺听诊可闻及细小水泡音,胸片为可有肺纹理增强、增粗、或透光度减低等改变。
1.2 治疗方法
1.2.1 急救 患儿重症收入院,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接到患儿入院通知,护士迅速的准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立即对患儿实施多功能心电监测、吸氧,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采集血气、离子等标本,当出现肺水肿早期表现心率、呼吸增快,血压增高,氧合指数进行性行下降时,应早期使用机械通气[2]。根据血气结果以及有肺水肿、肺出血、以及脑干脑炎合并呼吸衰竭者,立即协助麻醉科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1.2.2 药物治疗 应用降颅压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药物,酌情使用强心,利尿剂。果糖二磷酸钠或磷酸肌酸静注,抑制胃酸分泌:可静脉注射西米替丁,洛赛克等保护胃粘膜。退热治疗,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可皮下或静脉注射胰岛素,惊厥时及人机对抗时给予镇静药物治疗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细菌感染。
2 密切观察病情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是手足口病危重病例的重要特征之一[3]。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面色及出入量的变化。观察患儿皮肤灌注状态,观察胸阔起伏活动是否正常,以判断患儿是否有良好的通气,观察患儿有无腹胀,避免腹胀影响呼吸,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
3 护理
3.1 气管插管的固定 观察气管插管平门齿的刻度,口腔粘膜有无破损,患儿牙齿有无松动及脱落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每日更换插管固定部位,以免局部长时间固定压迫坏死,保证呼吸机管道无扭曲,及时清理管道和积水瓶内的积水,妥善固定患儿上肢,避免插管的意外脱出。选择粗细大小合适的牙垫,妥善固定以防脱落及咬伤。气管插管时压力过高可阻断器官粘膜的血流,容易引起缺血、坏死、压力过低容易漏气。(为了防止气囊长期压迫使气管粘膜溃疡或坏死,每4h定时将气囊放气一次,5-10min/次)。
3.2 吸痰护理 吸痰前应现给予吸痰气道湿化液稀释气道粘稠液,协助患者翻身扣背使痰液松动,易于吸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必须无负压插入,动作要轻柔,进出要快,在痰多处略停留,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应超过气管导管外0.5-1cm处,边旋转边吸引。每次吸痰前后应该再次给予纯氧吸入,可保证供氧又可防止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发生。肺水肿、肺出血的患儿吸痰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肺水肿稳定后再拍背吸痰。
3.3 口腔护理 每日给予口腔护理2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舒适,去除口臭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认真观察口腔粘膜有无破溃感染。操作时注意气管插管以防脱落。对口腔有疱疹的患儿应涂康复新液,口腔护理每日4次。
3.4 皮肤护理 根据病情和皮肤受压情况应至少每2h协助他们翻身1次,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部位,使局部悬空减轻压力。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被褥平整防止潮湿。并给予全身按摩并在枕后,颈下,肩胛,腋下,腹股沟,臀部,双踝,后足跟涂爽身粉,将患者倾斜30°并用枕头支撑,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压力,在搬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患者,注意各管路防止脱落。
3.5 眼部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眼部四周皮肤用柔软,清洁的毛巾轻轻擦拭眼泪,每天用温水清洁双眼四周1-2次,预防并发角膜溃疡。双眼可涂红霉素眼膏并敷盖生理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条。
3.6 鼻胃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打折,脱落。每次鼻饲时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鼻饲前后用38℃-40℃温开水冲管,鼻饲后应将胃管末端反折如并用纱布包好防止灌注食物逆流,随时观察引流量及颜色,性质。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7 导尿管的护理 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袋放置在低于尿路引流部位。保持尿道外口周围清洁,去除分泌物和血痂。定时放出尿袋中的尿液,每日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导尿管,定期检查尿常规。硅胶尿管根据病情酌情延长更换时间。尽量不拆卸接口处,冲洗及换药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8 脱机指征及拔管护理 达到呼吸机治疗的目的,脑部感染已好转及得到控制,全身各个系统无严重并发症,自主呼吸平稳循环功能稳定,各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无缺氧指征则可以脱机,脱机前后应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Spao2、血糖、前囟张力、颈部抵抗程度和肢体活动情况[4]。撤出气管插管时,先将气囊气体放气,在充分拍背吸痰后,更换无菌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在患儿吸气末迅速连带气管导管同吸痰管一并拔除.拔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的呼吸、心率等生命指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病人雾化吸入激素及盐酸氨溴索,间隔15分钟一次,连续2-3次,以减轻喉头水肿,待喉头水肿减轻,根据病情酌情减用或停用。
3.9 心理护理 多给予患儿及家长人文关怀,对易惊易惹的患儿要耐心,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解除患者及家长的焦虑急躁情绪,耐心解答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对家长多做解释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疾病的进展情况,给于精神上的安慰。
4 健康教育 要正确洗手,要清洗孩子用品,对孩子的餐具要进行煮沸消毒,要注意室内通风,要保持室内外清洁,注意家庭环境卫生,被褥、衣物保持清洁干燥,经常阳光下暴晒,要注意观察,在传染病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家长要注意孩子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5 结果 经医护人员治疗,细心护理加强预防控制,褥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愈率达100%,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
6 结论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可发生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甚至危及患儿生命,病情进展快,可迅速死亡。给治疗和护理上增加了难度,因此精心治疗细心护理十分重要。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认真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呼吸机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风云,单南冰,张祝娟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氧疗和气道的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8):497.
【中图分类号】R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515-02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42-02
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安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和最基本要求[1]。医疗安全隐患是引发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根源,作为临床医务人员应努力消除医疗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就本院在2010年1月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中发现的临床科室诊疗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作一探讨。
1 排查中发现的医疗安全隐患
1.1运行病历中的安全隐患
入院记录未在24 h内完成2份;无术前讨论记录1份;既往史中未记载外伤、手术及输血史3份;静脉输液知情同意书患者未签名4份;特殊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患者未签名1份;治疗计划变更有医嘱病程记录未记载5份;患者入院3 d无常规检查报告单2份;三级医师查房、科主任查房记录未签名2份;病历中眉栏份目填写不全7份;授权委托书在知情同意栏无家属签名2份。
1.2 医师交接班记录中的安全隐患
交班时的日期和时间书写错误1份;病区住院患者数、新入院患者数、病危患者数和当日手术患者数与实际不符1份;新入院患者交班:书写入院情况、初步诊断、观察注意事项和病情变化不详细4份;病危患者交班:书写病危情况的变化和治疗情况过于简单1份;手术患者交班:术后病情变化应注意的情况未写1份;值班期间病情变化进行处置只写使用药物名称未写使用剂量2份;实习医师书写的值班交接记录本院医师未签名而由他人代签名2份。
1.3 病区抢救车药品、物品安全隐患
不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药品混放出现过期药品2例;针剂标识模糊3例;配备4支肾上腺素,4支多巴胺不能满足抢救需要4例;一次性空针混放过期3例;开口器、舌钳消毒过期2例;备用照明设备未充电1例。
1.4 病区器械设备的安全隐患
心电图机导联线接触不良1例;心电图机用后未及时充电2例;除颤仪使用后未归位放置1例;呼吸机未及时领取备用螺纹管1例;呼吸机消毒记录不详细1例;血压计水银泄漏2例;简易呼吸器未在备用状态1例。
2 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分布
医疗安全隐患科室分布情况见表1,本次排查共发现65项医疗安全隐患,分布的情况是:运行病历中的医疗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外科、妇产科;交接班记录医疗安全隐患外科多发;抢救车、抢救设备及器械安全隐患,由于内科、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使用频率高,问题多出现在这类科室。
3 防范对策
3.1知法守法依法行医
临床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感染管理办法》做到依法行医、知法守法,牢记并执行13种核心医疗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认真学习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完善医院病历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行病历书写时限性和各个环节记录的质量控制[2],着重加强外科、妇产科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控制。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3],实行每月1次的全院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横到边、竖到底不留死角。建立医疗安全分析反馈制度,确立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实行PDCA循环见图1;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4],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彻底消除医疗安全隐患。
3.2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树立正确工作态度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树立正确工作态度,消除对交、接班记录轻视的态度,要求值班医师每天交、接班时认真填写:①值班交接日期和时间(书写早晨交班时的日期和时间);②病区住院患者数、新入院患者数、病危患者数和当日手术患者数;③新入院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入院情况、初步诊断、观察注意事项和病情变化;④病危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临床诊断、病危情况的变化;⑤手术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术后诊断、术后病情变化;⑥值班期间病情变化进行处置的患者交班:书写患者姓名、床号和住院号、临床诊断、病情变化及诊治结果;⑦交班和接班医师签名:进修、实习医师书写的值班交接记录由本院医师签名。
3.3 抢救车物品统一标识管理,按区放置
抢救车内存放药品、物品全院统一标识管理,制作示意图按区放置。①药品区:放置急救药品和无菌液体;②无菌治疗包和无菌器械区:放置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剪刀、血管钳、开口器等;③一次性无菌用物区:放置输液器、各种型号注射器、吸痰管、吸氧管等;④注射用具区:放置棉签、砂轮、止血带、开瓶器、胶布等;⑤检查用物区:放置简易呼吸器、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等;⑥氧气枕区:对内科、急诊科和儿科增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基数到10支,每天清点,做好记录,严格交接班制度。
3.4 正确使用清洁保养方法
完善临床医师交接班制度,正确使用及注意运用清洁保养方法等,使每位职工都懂得如何保养、如何管理。完善设备管理细则,实行专人专机挂牌管理、定点摆放,认真填写《仪器保养使用登记本》。发现设备隐患立即保修,保持运行良好。对各种设备器械定期送质检部门校验,并保留校验标识,无校验标识的停止使用。仪器设备使用后立即消毒处理,并备齐备用器材。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和设施,确保使用安全;定期组织各种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和医疗风险防范培训班和讲座,持续改进医疗质量[5]。
医疗隐患排查是预防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医疗质量的关键。只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化的排查机制,才能逐渐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明月,李江.我国医疗安全研究现状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09(10):232-234.
[2]陈敏,刘芳,杨天桂,等.运行病历监控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88-889.
[3]梁庆宇,贾宏亮,吕军,等.建立医疗安全监控系统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8,11(6):255-257.
[4]王立红,赵国光,杨莘,等.本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9):595-598.
针对医院住院患者由于心理情况,生理状况,及病房环境,社会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或部分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意外,而导致某些不必要的事件的发生,医院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制止事件发生的几率,采取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的文字与图案等标识[1]。将该标识运用到护理安全管理中去,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1方法
1.1护理标识的设计 关于护理标识的设计,首先要与医院的整体标识向协调,由护理部统一安排设计。每个标识的字样,字体大小,颜色、材质、形状,都必须按照统一标准设计,要规范、醒目、具备实用性、且还具有一些美观性,以此为设计原则。既要有警示作用,又能给患者及患者家属一种温馨的感觉,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患者能从心底接受,并自觉遵守标识内容,以达到一种人性话的管理和安全的目的[2]。
1.2标识的分类
1.2.1腕带标识 运用无味无毒的塑料制作成粉色、桔红色、蓝色3种颜色的腕部标识带[3]。其中粉色代表新生儿、儿科患者,桔红色代表危重手术患者,蓝色代表其他类型病症患者。患者在入院第一天将由护士填写患者的个人信息,将腕带系到患者腕部,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治和护理前,需仔细核对患者腕带信息,患者出院后及时解除腕带。
1.2.2管道标识 护理人员使用黑色的防水笔在管道上标注置管时间,引流管名称,置管护理人名字,引流袋与引流管的标识颜色一致;在注射特殊药物时,输液架上须设有警示标识,标注输液的滴数,不宜随意调动输液速度。
1.2.3床头卡标识 患者住院后,接诊护理人员会在医院电脑内的统一模板中,输入患者的个人信息,经打印后直接插入到患者的床头牌中;病危、病重、分级护理各采用不同的颜色塑料卡片,一级护理选择红字,二级护理选择蓝字'三级护理选择黑字,将各代表不同颜色的标识插入到患者的床头牌中。
1.2.4温馨提示标识 在开水炉前标明"小心烫伤"标识,在治疗室内放置"操作前您查对了吗?"在治疗车上设置"注意XXX药物过敏"提示标识;每间病房外都需要有醒目清晰的插卡式标识,标注好病患床号,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方便患者及家属。
1.2.5治疗室警示标识 在治疗室内设置无菌区标识和消毒标识,能够分清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的标识等;医疗室门上要设置"非工作人员请勿入内",室内的每个抽屉和柜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识标好,不同颜色区别高危药物的放置位置,以便于药物的应用与管理。
1.2.6预防意外标识 使用白色硬纸板制作标识牌,形状为长方形,每个标识牌的内容不一,字体不一,颜色不一,如"放压疮、防导管脱落、翻身、小心坠床、青霉素过敏"等标识,根据患者的病情区别,以插卡式的方式放置在床头牌的"注意事项"栏两侧。
1.2.7护理控制质量 为保证护理标识的使用的合理规范,医院将其纳入到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评定考核中,组织护理监督小组督促检查,促进护理工作顺利的展开,提升护理质量。
2结果
2.1护理标识应用前后的安全隐患与不良事件的例数对比 见表1。
根据表1显示[4],NICU病房护士要具备慎独、自律的精神。在使用护理标识后,有利于护士在巡房时能够对患者的病症,身体恢复情况,一目了然,便于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处理。护理标识的应用,能够有效制止潜在性的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执行力度,发现不良事件并及时遏制。
2.2护理标识应用前后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对比 见表2。
应用护理知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5]。根据表2可以看出,在应用了护理标识后,患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呈明显增长趋势,患者的满意度由应用前的83.5%,应用后增长到94.5%,护士的满意度由应用前的84.0%增长到应用后的95.0%。护士行为更加规范,工作流程也更加合理,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患沟通交流,对于护患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标识的使用,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更加满意。
3结论
在患者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的同时,对医院的护理工作要求也更高。NICU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工作失序,时有风险事件发生。过去针对这类的风险事件的处理办法,主要是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护士最好交接班等方式预防制止[6]。而现在通过有效使用护理标识,不仅对患者能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也能警示医生,既保障了双方的利益,也保护了护理人员,达到一种双方共赢的局面。清晰醒目的标识,能够减退部分护理人员的倦态心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自律,减少各种意外的产生,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能够有效承担护理安全中的责任,更好的发挥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谈红霞.NICU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及效果[J].价值工程,2012,27(21):311-312.
[2]马黎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10(11):25-26.
[3]李贞.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3):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