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9 11:30: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分析企业的投资价值

篇1

二、企业简介

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平锌电”)成立于2000年12月21日,是国内首家集水力发电、矿山探采选、锌冶炼及深加工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2007年2月15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交易,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铅锌等有色金属的开采、锌冶炼及其延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是目前国内锌冶炼行业唯一的矿、电、冶炼三联产企业。

三、行业分析

随着中国铅锌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铅锌冶炼产能的急剧扩张,产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矿产资源大量消耗,行业内竞争加剧,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发达国家铅锌冶炼产业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对中国而言,未来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748.17亿元,同比增长9.1%。从2010年开始我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呈不断增长趋势,且2014年销售收入为近几年最高,但是增长率较前一年下降了5.3%,[1]总体行业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作为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锌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罗平锌电所处行业符合国家和云南省产业政策,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减按15%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

四、企业价值评估

(一)相对估值法――PE估值法

PE估值法即我们常说的市盈率估值模型,是使用最广发和有效的估值指标。其评估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计算各可比公司的市盈率,并求出平均值,作为可比值。

市盈率的计算方法为:市盈率(PE)=股价/每股收益。

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显示,罗平锌电属于有色金属行业,2014年12月31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剔除市盈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主要有46个上市公司,笔者通过查找得出2014年12月31日各公司的股价及该年度的每股收益,并由此计算出行业内各公司的市盈率(其中罗平锌电的市盈率为141.9),进而计算出其行业平均市盈率为141.21。

第二,计算罗平锌电的价值。将公司预期收益值(净利润)与可比市盈率相乘,从而得到目标公司估值。那么,该估值即为目标公司的价值。

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显示,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净利润为2333万元,故得到罗平锌电的价值为:2333*141.21=

329442.93(万元),约为33亿元。而根据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股价为14.19/每股元,总股本为2.72亿股可知,罗平锌电的总市值为38.60亿元。

综上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被高估。

(二)绝对估值法――DCF估值法

第一,计算自由现金流(FCF)。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的债权人和股权人所能获得的总现金流。其计算公式结合我国现行财务制度,可整合为:

自由现金流量=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折旧-企业所得税-营运资本-资本支出。

其中:营运资本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之差,即净营运资本;资本支出是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所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净投资,其计算公式为:资本支出=期末固定资产+期末无形资产?C期初固定资产-期初无形资产+折旧+摊销。

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可知,2014~

2010年度罗平锌电的利润总额,利息支出等相关数据,根据和讯网和云财经网查知2010~2011年该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而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税率优惠政策减按15%,进而计算出2014~2010该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如表1所示:

第二,计算折现率(WACC)。FCFF模型中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作为折现率,WACC代表公司的整体风险,也即所有投资者(股东和债务人)对公司的平均期望收益率,计算罗平锌电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WACC=Kd*(1-t)*D/(D+E)+Ke*E/(D+E),其中:

首先,债务成本(Kd)的计算。(Kd)可用财务费用与短期借款的比值来近似估计,根据网易财经网数据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短期借款为42090万元,长期借款为0,财务费用为3494万元,故其债务成本(Kd)为8%。

其次,股权成本(Ke)的计算。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含义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普通股投资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可用以下公式表示为:Ke=Rf+β*ERP,其中ERP是风险溢价,Rf是无风险利率。

通过查找资料得出亚洲市场的平均风险溢价是5%,我国市场的风险溢价较难估算,在5%~7%之间,故笔者把此次计算中涉及的风险溢价(ERP)确定为6%;无风险利率(Rf)可用评估基准日当天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似评估,根据全球经济数据网可知,2014年12月31日我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648%,参照该数据,我们近似估计无风险利率(Rf)为3.6%;根据wind资讯数据可知,2014年中国各行业贝塔值得到,2014年有色金属行业的贝塔值为1.764156,参照行业平均水平,可近似估计罗平锌电的贝塔值为1.76。进而计算出罗平锌电的股权成本(Ke)为14.16%。

再次,D/(D+E),E/(D+E)的计算。根据网易财经数据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资产负债率为48.31%,故D/(D+E)可近似为48.31%,进而计算出E/(D+E)为51.69%。

最后,企业所得税税率t值的确认。从2012年开始,该公司享受西部大开发税率优惠政策减按15%,故为15%。

由此可计算出,折现率(WACC)=8%

*(1-15%)*48.31%+14.16%*51.69%=10.60%。

第三,计算公司股权价值。股权价值=企业经营价值-债务价值;企业经营价值=可明确预测期的价值+连续价值,其中:可明确预测期的价值的现值=ΣFCFt/(1+WACC)t;连续价值的现值=连续价值t/(1+WACC)t;连续价值t=FCFFt+1/(WACC-g),其中:g可用长期GDP增长率(长期通胀率)来近似代替,大约为2%~3%。由于长期GDP增长率大约为2%~3%,故笔者把罗平锌电的永续增值率估为3%。

根据网易财经数据显示,罗平锌电2014年的营业收入为66471万元,2013年的营业收入为85548万元,其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2.3%。为了计算的简便,笔者利用2014年和2013年的营业总收入的增长率以及永续增值率来确认2015年~2020年的自由现金流增长率,进而得出2015年~2020年的自由现金流,并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股权价值,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为27.04亿元。而根据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股价为14.19元/每股,总股本为2.72亿股可知,罗平锌电的总市值为38.60亿元。

综上可知,2014年12月31日罗平锌电的企业价值被高估。

五、小结

篇2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民投资理财意识增强,进入资本市场参加上市企业投资的投资者急剧增加。为了使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上市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分析每股净资产(元)、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及每股现金含量等重要财务指标,综合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合理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案,必须客观分析企业会计报表及固定资产会计信息。

从客观的角度看来,现在公开披露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盈利能力信息,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反映却是资源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盈利能力信息。尤其是占有份额大、使用目的多、事业支撑元素强的固定资产,更加对企业未来收益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代号排行前(600001-600007之间)5家企业在2006年9月30日披露资产负债表的调查分析看来,5家企业持有固定资产平均比率占总资产平均额的61.14%,超过资产总额一半以上,其中最高是中国国贸(600007)的固定资产金额占资产总额的92.29%。可见,企业的每股净资产金额中所含固定资产份额较高,也就是说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一半以上是固定资产。因此,要合理估算企业的未来投资价值,就必须详细了解企业资产,特别是占有份额大而且使用元素多的企业固定资产,通过综合分析固定资产的会计特征,全面评估企业价值。

2. 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与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在根据本身经营战略决策进行事业投资过程中,取得并持有土地、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其目的是同过运用投资固定资产进行生产经营,并取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事业收益。

2.1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性

企业资产负债表披露的固定资产账面是取得固定资产的全部成本。由于企业取得固定资产属于事业投资行为,所以购入费用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也就是说,从购入固定资产开始到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费用支出额,作为固定资产的投资原价并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及计量,并且在未来的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分摊费用的形式,收回固定资产这一事业投资确定成本。可见,固定资产购入时账面价值高,此时表现出来的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高,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及折旧核算,表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减少,每股净资产价额也随之降低特点。

2.2固定资产取得的期待价值增值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目的一般是通过使用取得固定资产进行产品生产经营,并获得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以上的期望价值。

企业固定资产事业投资成本收回及实现期望价值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在这一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熟练完善、市场的不断开拓及产品销售量的扩大,营业利润会不断增;另一方面,随着固定资产的折旧会计处理,其账面价值不断减少,需要分摊的费用总额在降低。加上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长于折旧年限,也就是说企业固定资产经常是在累计折旧全部计提完毕之后,仍然还在使用并创造收益。因此,投资者在分析企业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了解企业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

3.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与绝对收益增加

根据我国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第三条规定,企业有形固定资产是为商品生产、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使用目的而持有,并要求在使用期间实行按“使用寿命”期内摊销的核算方法。由于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多重效用的客观特性,同一固定资产、同一核算成本、不同的持有目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将带来不一样的经济收益。

3.1固定资产持有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固定资产一经取得,不管使用效益如何,都按照固定资产取得原价,确认及计量于资产负债表之中,并且设立“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减耗量。根据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的理论依据:在企业生产及经营正常进行前提下,由于物理的,机能的因素将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和价值损失,为了合理反映这种价值减少,会计核算实行对使用固定资产在“经济使用年限”内进行折旧会计处理,通过固定资产的原价分摊形式收回其投资成本。

可见,在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过程中,无论选择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等折旧方法中的哪一种,都表现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在减少、折旧累计收回投资额在增加,即体现了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少性特征。

3.2固定资产的金融价值性特征

企业持有的土地、仓库、厂房及建筑物或以“在建工程形”形式核算的土地等有形固定资产,本身具有客观金融性特征。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保有固定资产不管是使用目的还是投资目的,持有期间都实行折旧核算,使得若干年经过账面价值变得越来越少。事实上,随着我国土地价格及建筑成本不断上升,这类固定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远远高于账面价值。

然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保有这部分金融性固定资产,由于具有巨大含溢价值。由此,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能选择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转为把这些固定资产在市场上以市价卖出实现变现,将取得巨大营业外收入,实现企业利润增加。

4.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挖掘企业投资价值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状况复杂、确定成本核算单一,因此,投资者必须善于有效分析企业固定资产项目、结构、使用状态及性质,从理论上发现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以外客观存在的未来投资价值。

4.1 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依据我们知道:一方面,固定资产对企业经营利润有贡献,并且这一贡献额度是通过固定资产本身的机能减耗换取而来的。一方面,在假设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固定资产取得原价就等于资产的潜在经济使用能力。其实,对于企业生产经营长期使用的固定资产来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企业品牌价值的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在经济年限内所带来的单位年间经济收益,将大大超过原价折旧额。因此,投资者须详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项目及使用状况,善于发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收益。

4.2善于认识固定资产的金融性价值收益

由于企业有形固定资产的确定核算特征,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客观呈减少趋势,而投资可能实现的期望价值却呈增加趋势。在这基础上,如果改变固定资产使用目的为金融投资目的,把金融性固定资产以市价卖出变现,将实现巨大的经济收益。

实际上,金融性固定资产按现在市场公允价值交易,将使其隐含在该资产中的“含溢”价值部分得以实现,形成企业的确定收益。这样的结果将会直接带来企业每股收益及现金流量增加的同时,创造超过期望价值、使用价值以上的扩大价值额,形成扩大面积的增值空间。

篇3

4)

2.期刊发行体系模式

中国期刊发行市场网络建设目标是打造集批发、零售、仓储、运输、、配送、结算于一体,传统门店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的综合流通服务平台。发行网络建设必须坚持走高起点规划、高技术含量、大通道运行、广地域覆盖、连锁化经营、多元化资本结构的发展道路,通过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手段,切实提供期刊流通服务,从根本上打破制约期刊业发展的流通瓶颈。

构建全国一网化的现代期刊发行网络体系可以采取一次性建设和分阶段建设两种途径。一次性建设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形成庞大的营销网络,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巨大吸引力,其对行业发展的带动力与影响力将得到充分表达,其对行业的信息导航作用也将得到充分发挥;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投资规模大增加筹资的难度,网络分布宽可能增大管理难度,人员素质与系统要求可能产生的不匹配,等等。

分期性途径即在确定基本规划的基础上,以可能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分步骤、分区域建设。如它可以是通过战略联盟联结各地松散的期刊发行网络,使之逐步形成有机统一体。在此基础上以股权置换、产权交易为手段组建股份制期刊营销集团,以资本手段打造期刊快速流通通道。其优势是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其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大网络形成的滞后无法有效扩大期刊发行量,从而降低自身对期刊社的吸引力;二是小规模发行网络不能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无法排斥其他竞争者进入,从而增大投资的风险。

(二)期刊广告

1.期刊广告经营的政策背景

期刊出版领域是政府管制非常严格的部分,没有获得期刊出版权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能进行期刊出版活动,否则被视为违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媒介编辑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的政策。根据规定,报刊新闻业务部门融资活动仅限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部门;而经营业务如报刊印刷、发行、广告等部门经批准可以吸纳业外资本组建股份制企业,这为业外资本(包括外资)进入传媒广告业开辟了“安全”通道,期刊无疑也从中受益。其实,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已有业外资本进入期刊广告经营板块,最为成功的当数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期刊业的国际数据集团(idg),它已介入15种期刊(报纸)广告经营并取得不俗业绩,其成功运作值得关注与借鉴。(表5)

2.期刊投资品种的选择

费斯克在其金融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分析中关于电视节目—电视观众—电视广告的互动关系的描述同样存在于期刊经营之中,期刊形成了内容—影响力(读者)—广告的有机体。尽管业外资本尚不享有期刊的内容编审权,但通过提高内容质量扩大发行量从而带动广告却是绕不过的弯,一本内容丰富、制作一流的期刊总是能够得到更多商家拥戴的。因此,投资者对所投资的期刊品种选择和内容经营尤为重要。

在就中国畅销期刊作出评介之前,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畅销期刊类别。根据美国权威的srds分类法,美国期刊分为消费性期刊(供非专业、非学术人士阅读)和商业性期刊(专业型、专门性期刊)。表6中排在前5位的为最为畅销型的美国期刊。

中国哪些期刊最为畅销?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不能单纯从发行量的大小判断。与美国杂志完全依靠市场发行不同,中国一些发行量大的期刊是党政机关刊物,其发行通过行政手段进行,与市场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企业广告投放量和读者购买情况来对市场畅销型期 和作出综合判断。从表7中我们发现,中国读者最青睐的期刊与美国读者的期刊消费偏好具有相似性。这些期刊无疑值得投资者关注。

(三)增值服务领域

由于增值服务不涉及期刊采编宣传业务,在政府面上基本上不存在太多壁垒,为政府鼓励、支持发展的领域。期刊增值服务投资领域主要有:

1.资讯提供

期刊吸引读者的是内容,期刊资讯提供商通过调动社会化的智力资源,培育信息源(如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团队),组织选题策划,为期刊提供高质量的稿件。

表7 2002年1-6月中国期刊广告营收20强

附图

资料来源:慧聪媒体研究中心数据

2.管理顾问

针对期刊社管理薄弱的实际情况,投资者通过组建高素质的专业化期刊管理团队,针对不同期刊的要求开展专项管理会诊断,提供管理辅导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配合期刊社开拓营运思路、创建制度规范、提供实战指导、推荐职业管理者、策划师、出品人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

3.投资融资

针对中国传媒产业投资主体单一、资本缺乏、效率低下的实际情况,投资者在扩大期刊资本来源、促进资本多元化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积极为期刊发展提供投资、融资信息与服务,扩大资金来源,解决期刊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公司将成立机构,选取部分期刊进行战略性投资,甚至对部分期刊进行托管,促进中国期刊业购并与重组。

此外,在经营策划、市场调查、教育培训、外贸、会议展览等领域投资者亦大有作为。

四、投资中国期刊业的基本策略

(一)外围突破策略

在当前政策背景下,投资期刊业在政策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所面临的政策风险较大。因此,应当采取外围突破策略,即从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最小的领域着手。在介入期刊类别上,不妨选取时尚类、经济类、生活类、行业类和影视类等作为突破口,根据政策变化逐步涉足新闻时政类期刊;在经营环节上,宜从分销服务、增值服务作为切入点,逐步向版权提供、项目合作发展。当前,业外资本(含境外传媒集团)进入期刊业大多通过授权进行版权提供、栏目合作和租用版面等方式,以期逐步过渡到实质性的资本合作,应当说此种手法是稳慎的也是现实可行的。

(二)大投入策略

篇4

 

1.引言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于2006年初构建起了一套包含39项会计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同时鼓励其他形式企业执行。在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由于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因而过去形成的由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可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可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会迅速将其过去采用的成本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这样可以对因使用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但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价的准则变动对上市企业的整体影响很小[4, 5] 。针对此现象学者们展开了积极地探讨,主要从客观角度总结了许多影响企业选择公允价 值计价的因素[6, 7] 。

本文认为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小部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选择,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上市企业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了不变更计价模式的选择。后文将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并对管理层如何进行计价变更决策展开具体分析自利,对为何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很少的现象给出解释。

2.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及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并规定为如下范围: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企业自用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在新准则中被认为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新会计准则单独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是基于房地产实务对固定资产区分的需要而提出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披露,提高会计的相关性。旧准则里投资性房地产被当作和其他固定资产一样的资产看待,也采用相应的估计使用年限对其提取折旧。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发现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不仅可能高于其账面净值,而且还经常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而采用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净值往往不能反映此类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基于此,业界和学术界认为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处理不合适。因此,需要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原有的固定资产中划分出来,作为单独一类确定会计规范,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由此应运而生。

2.1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

相对于旧准则,新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上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1)归入的资产性质变化

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三个部分,由于各个部分的资产性质不同,因而会计处理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作为企业存货,按存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和企业的一般性固定资产一样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土地使用权或者持有并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准则的规范来进行处理。而在新准则中,这些不同用途的房地产统一归于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同样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2.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变化

旧准则中,归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价的房地产主要以成本模式计价,归入存货资产的房地产则以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原则计价,在房地产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成本价格要远低于市场价格,由此会计账目价值与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额。而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公允价值(fair value)意指“公平合理之价值”。

3.后续计量变化

在旧会计准则中,归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房地产分别按照该类资产的后续计价规定进行计量。

新会计准则下的房地产后续计量则规定:原来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但是一旦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则不允许再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自利,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2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我国上市企业已普遍设立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在已实施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变更决策为实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1)极大地提升企业利润,改善企业以往较差的经营业绩,甚至力挽狂澜帮助企业避免被退市。2)改善企业报表中如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会计指标,增强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信心,有利于企业进一步融资以获得发展。例如ST百花通过计价模式的变更获得了巨大的价值。作为一家以餐饮为主的上市企业,ST百花2004、2005连续两年亏损,而且2006年也了预亏的报告,但最后在年报中公司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实现了净利润,从而避免了被退市的厄运。

虽然具有可观的公允价值计价效应,然而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表1是我国设有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上市企业有关计量模式的统计表,说明了上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积极性不高,可看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趋势。上市企业仍较普遍地实施成本计价模式,与新会计准则推出前预测上市企业将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大相径庭。

表1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计量模式情况表

 

年 度

2006

2007

2008

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619家

657家

690家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篇5

1.引言

为适应市场需求和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于2006年初构建起了一套包含39项会计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同时鼓励其他形式企业执行。在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由于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因而过去形成的由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可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可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此次准则体系修改中,对企业影响重大的修改之一是允许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即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企业可对部分资产选择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其中《第三号会计准则——投资性房地产》的实行被认为将对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理由是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会迅速将其过去采用的成本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这样可以对因使用成本计价而被低估的投资性房地产实现价值的快速回归,从而实现企业业绩大幅攀升[1-3] 。

但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价的准则变动对上市企业的整体影响很小[4, 5] 。针对此现象学者们展开了积极地探讨,主要从客观角度总结了许多影响企业选择公允价 值计价的因素[6, 7] 。

本文认为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小部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选择,而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上市企业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了不变更计价模式的选择。后文将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并对管理层如何进行计价变更决策展开具体分析自利,对为何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很少的现象给出解释。

2.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及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新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为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并规定为如下范围: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已出租的建筑物。企业自用或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在新准则中被认为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新会计准则单独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是基于房地产实务对固定资产区分的需要而提出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披露,提高会计的相关性。旧准则里投资性房地产被当作和其他固定资产一样的资产看待,也采用相应的估计使用年限对其提取折旧。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发现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不仅可能高于其账面净值,而且还经常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而采用折旧后的固定资产净值往往不能反映此类投资性房地产的真实价值。基于此,业界和学术界认为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处理不合适。因此,需要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原有的固定资产中划分出来,作为单独一类确定会计规范,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由此应运而生。

2.1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特点

相对于旧准则,新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在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上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1)归入的资产性质变化

在旧的会计准则中,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内容分散在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和无形资产准则三个部分,由于各个部分的资产性质不同,因而会计处理方式也有较大差异。如: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开发的房地产用于对外出租的,作为企业存货,按存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和企业的一般性固定资产一样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准则规范处理;对外出租土地使用权或者持有并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按无形资产准则的规范来进行处理。而在新准则中,这些不同用途的房地产统一归于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同样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2.价值计量模式的选择变化

旧准则中,归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价的房地产主要以成本模式计价,归入存货资产的房地产则以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原则计价,在房地产市场价格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成本价格要远低于市场价格,由此会计账目价值与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额。而新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公允价值(fair value)意指“公平合理之价值”。

3.后续计量变化

在旧会计准则中,归属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房地产分别按照该类资产的后续计价规定进行计量。

新会计准则下的房地产后续计量则规定:原来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但是一旦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则不允许再变更为成本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自利,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2公允价值计价效应

我国上市企业已普遍设立投资性房地产科目,在已实施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变更决策为实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1)极大地提升企业利润,改善企业以往较差的经营业绩,甚至力挽狂澜帮助企业避免被退市。2)改善企业报表中如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会计指标,增强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信心,有利于企业进一步融资以获得发展。例如ST百花通过计价模式的变更获得了巨大的价值。作为一家以餐饮为主的上市企业,ST百花2004、2005连续两年亏损,而且2006年也了预亏的报告,但最后在年报中公司通过对投资性房地产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实现了净利润,从而避免了被退市的厄运。

虽然具有可观的公允价值计价效应,然而直到2009年10月,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显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仍很少。表1是我国设有投资性房地产科目的上市企业有关计量模式的统计表,说明了上市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积极性不高,可看出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趋势。上市企业仍较普遍地实施成本计价模式,与新会计准则推出前预测上市企业将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大相径庭。

表1 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采用计量模式情况表

年 度

2006

2007

2008

采用成本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619家

657家

690家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

10家

18家

23家

3.制约公允价值计价模式选择的客观因素

为何大部分上市企业不愿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因素的制约,限制了部分企业不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其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计价;二是管理层主观选择的影响,即企业管理层的主观偏好影响了其在计价模式上的选择决策。本文第四部分将讨论管理层如何基于自身考虑做出计价模式选择。

制约上市企业公允价值计价模式选择的客观因素有:

1.公允价值计量的严格准则限制。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严格的准则限制。《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条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相对来说,国际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可采用三种方式获得:活跃交易市场的报价;类似资产可观察到的市价;运用估值技术所确定的价值。而我国公允价值估值方法不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这样的选择限制制约了部分企业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相关计量。

2.成本因素制约。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采用将增大企业信息披露成本和支付评估费用的成本。公允价值模式计量要求在每个会计期末企业需外聘专业人员对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将增加企业会计核算与审计工作成本,而且相关准则还要求企业应在年报中详细披露房地产当期账面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及其理由等。相对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模式,这将使企业花费更多的代价,由此也将抑制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价的积极性。

3.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的价值比重影响。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价值比重较小时,将使得企业变更计价模式的意义不大,也将制约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采用。在上市企业中,虽然房地产企业拥有大量的房地产,但是其拥有的大部分物业资产目的在于出售,而非经营或出租,故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范畴。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的,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影响。该类企业即使为了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自利,而将其持有的房屋建筑物改售为租,在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其公允价值超过账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调整期初的股东权益,而不会影响当年的利润。

结合我国上市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认为因受上述因素制约而使得不能实施公允价值计价的企业数量很少。原因在于:首先,存在大量上市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在市场交易活跃地区,但仍然采用原成本计价模式。例如北京、上海、广东共有240余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虽然这些地方房地产交易活跃,却也仅只有不到4%的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其次,虽然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后,会增加公司的成本支出,但这项支出一般不大,应该在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内。由此可以得出,客观因素的制约不是上市企业投资性房地产没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的主要原因。

4.影响公允价值计价模式选择的主观分析

投资性房地产没有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模式更多地是源于公司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的决策。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属于委托关系。在代表所有者行使公司经营权时,公司管理层常常面临着众多的决策选择,为此作为人的公司管理者的决策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本部分即以管理层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心理分析其在计价模式选择中的决策行为。

设企业已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并在资产负债表日可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考虑的决策时点是新准则颁布之后的两年内,公司是否将投资性房地产由原采用的成本计价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实质是一个采纳与否(是否采纳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决策问题。以此变更决策是否对公司有利和对管理层有利考虑,则选择变更计价模式后公司和管理层的收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是否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决策收益表

决策收益

管理层收益

公司收益

类型1:正,正

类型2:正,无

类型3:正,负

类型4:无,正

类型5:无,无

类型6:无,负

类型7:负,正

类型8:负,无

类型9:负,负

在表2的各收益结果中,当收益为类型1和类型4时,由于收益结果对管理层有利,对公司至少无不利影响,故管理层选择变更计价模式的可能性会很高;当收益为类型6、类型8、类型9时,管理层会放弃变更计价模式,因为变更计价模式不能为公司和管理层带来正收益;当收益为类型5时,一般管理层也会选择放弃变更计价模式,因为他们可将变更计价模式的选择权留到未来有利的情形执行;当收益为类型3时,虽然收益结果对公司为正,但基于管理层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决策动机自利,可能选择不变更计价模式;当收益为类型7时,此时的收益情况正好与类型3相反,管理层可能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当收益为类型2时,管理层可能选择变更计价模式,也可能选择不变更计价模式(以作为延期期权留待对自己最有利时执行)。可见,各上市公司是否变更计价模式取决于变更计价模式的收益结果类型。

变更决策后收益结果的判断思路是:1)对公司来说,若公司的实际经营业绩加上由于变更计价模式获得的变更会计利润,结果会对公司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则称为变更决策对公司的收益为正;若变更后对公司为负面影响,则称为变更决策对公司的收益为负;若变更决策后对公司的影响很小,则称为变更决策对公司的收益无。2)对管理层来说,若变更决策对管理层的利益有重大积极影响,则称为有正收益;反之为负收益;若无影响,则称收益无。

虽然已实施变更计价模式的上市企业出现了积极的公允价值计价效应,但并不是所有企业实施变更都会具有这种效应,也即仅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积极的影响。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决策当期公司经营业绩情况。一般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有两种可能:正收益,或负收益。下文分别以此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1.公司经营业绩为负时变更决策的收益结果

当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价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公司可能的影响有:1)由于近年物业升值迅速,基于会计计量原则,计价变更必将极大地提高公司净资产价值和扭转业绩不佳的局面。2)可改善公司相关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甚至可避免当期会计利润为负,利于后续年度公司实行增配股。3)当企业陷入连续多年亏损境地时,采取此变更措施可一举扭转亏损局面,甚至会因此而保住珍贵的上市资格。从计价变更后对公司的收益影响来看,当公司连续多年亏损面临退市时,此时变更计价模式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保住上市资格);当公司需采用增配股方式继续融资,而实际经营业绩不佳时,计若价模式变更可以改良公司财务指标实现符合增配股相关条件要求,则变更计价模式具有巨大价值;当公司财务指标不符合贷款银行的放贷指标要求时,若变更计价模式可实现改善公司相关财务指标达到贷款银行融资标准,则变更计价模式具有正向收益;当企业既没有后续融资需要,也没有退市风险,计价模式变更则对企业来说实质上无影响或为负影响(由于将失去未来有利时的变更机会)。

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于管理层来说,变更获得的收益与公司是同方向的。上市公司若因业绩糟糕而退市,会给管理层带来声誉损失,这是管理层不乐意看到的,所以若变更计价模式能保留上市资格对于管理层来说此时变更收益巨大。若上市公司因变更计价模式保住业绩指标而实现后续融资,由于融资后会增大管理层所控制的资产数量,因此对管理层来说变更的收益也是正向的、巨大的。同样,当变更计价模式能为企业实现贷款融资时自利,由于增加了管理层的控制资产,对于管理者来说变更计价模式的收益也是正向的。除此之外,变更计价模式对管理层的影响很有限,可以视作无影响。

2.公司经营业绩为正时变更决策的收益结果

此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价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公司可能的影响有:1)可在原来正经营业绩的基础上,更高地提升公司的会计利润。2)可在原相关财务指标不利的情况下,改善公司财务指标,有利于保持公司贷款融资,或保住公司增、配股融资资格。3)由于原经营业绩为正,变更计价模式将进一步增长当期会计利润,导致当期所得税支出增加。4)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之后的各会计年度将失去成本法下折旧对所得税抵扣的好处,则后续年度税负增加,导致企业现金等实际利益的流出。从计价变更后对公司的收益影响来看,当公司需要进行融资而达不到融资条件,通过变更计价模式可以实现顺利融资或通过变更计价模式来实现后续增配股融资,此时的变更计价模式就具有正收益;除此之外,虽然变更计价模式能够提高会计净利润,但它仅是对原本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资源价值的再确认,本质上并没有给企业增加资产,反而会因此而导致资产流出(税负增加),可以认为在公司经营业绩为正的情形下计价模式变更给企业带来的是负收益或者近似无影响(当增加的税负不多时)。

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计价,对管理者的积极影响是:1)可能的更高业绩奖励。从我国上市企业的现实情况看,一方面我国上市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奖励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较弱,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业绩提升并不是经营管理层努力的结果,公司董事会往往不会对这样的业绩提升给予奖励,由此可以认为更高业绩奖励发生的可能性很低。2)由于变更计价模式可实现融资目标,管理层能够掌控更多资产,此时变更计价模式带来的收益为正。对于管理者不利的方面是:1)失去在未来变更计价模式的机会。这是因为准则规定使得计价模式不可逆向转变。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管理层未来利益不确定,甚至可能因经营业绩不善而遭辞退。若管理层早期实施了变更计价模式则会丧失在未来通过这一筹码来实现关键时期改善业绩的机会。2)计价模式的变更获得的会计利润提升并不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流,但税收的交纳却将导致企业现金流出,这将削弱经营管理层能够控制和利用的资产数量。显然对于管理层来说,这种结果是不乐意接受的,所以变更计价模式的收益为负或者近似无影响。

3.收益结果类型

综上所述,在经营业绩为负的情形下,变更计价模式能帮助避免因连续多年亏损退市或帮助实现增配股融资和贷款融资时,则变更计价模式能够为公司和管理层带来正向收益,即属于表2中的收益结果类型1,管理层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除此之外,变更计价模式对公司和管理层的收益无影响或为负影响,属于类型5或类型8自利,此时管理层不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在经营业绩为正的情形下,当变更计价模式能有利于公司增配股融资或贷款融资,则变更计价模式能够给公司和管理层都带来正向收益,属于类型1,此时管理层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除此之外,变更计价模式给公司和管理层带来的收益属于类型6、类型8和类型9,管理层不会选择变更计价模式。

结合我国的实际来看,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而实际经营出现亏损的比例很低,拥有投资性房地产并因业绩不佳面临退市压力的公司数量则更少;在经营没有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因为财务指标不满足银行贷款条件,或实际某期业绩不佳需要改善以保留增配股资格的数量也很少,也即符合类型1而变更计价模式的上市公司很少,更多公司符合类型5、类型6、类型8和类型9,即不变更计价模式对其更为有利。由此对我国上市企业很少变更计价模式的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由上述分析还可得出此结论,即客观因素原因仅制约了很少数企业投资性房地产不能选择公允价值计价,更多数量的上市企业主要是由于管理层基于自身利益考而没有实行变更决策,他们选择的是延期变更计价模式。

5.结论

实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价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以成本价格计价的房地产已不能有效揭示企业拥有的房地产实际价值。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能够很好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能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做出与企业相关的决策判断。

虽然投资性房地产变更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能为其带来巨大的积极效应,但上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计价的总体数量仍很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上市企业管理层出于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偏向于仍采用原成本计价模式。随着新会计准则的继续推行,相信随着企业融资要求的出现(如企业需股权再融资或进行债务融资)或经营情况的变化(如面临退市压力),将会有更多的上市企业陆续将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价模式转变为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这也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侯立玉.会计公允价值问题探讨[J]. 华东经济管理.2009(10).

[2]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 会计研究. 2009(08).

[3]于金梅.浅议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模式[J]. 生产力研究.2008(10).

[4]王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实际应用情形分析[J]. 会计之友(中旬刊). 2009(01).

篇6

我国社会的发展迅速,电力资源的应用很普遍,而且电力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基础企业,所以说,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对于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探析很重要。电力企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电力企业的重要性,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形成的财务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有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研究很重要。一般来说,电力企业都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误差,所以说,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很重要,只有减少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这些误差,才能加速电力企业的发展,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为电力企业创造更高的投资价值,完善其管理体系,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二、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探析

1.分析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的投资价值逐渐提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不仅仅影响到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基础建设发展的问题,所以,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很重要。电力企业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下面就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整理其研究成果。

2.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分析

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是指为了电力企业投资能够在经济生命周期内高效、充分地发挥效益,而必须筹集足够的资金对电力企业投资在运营过程中的耗费进行及时、足额的补偿的财务管理形式。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所以要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先了解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从中解剖分析,才能够完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我国一般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很严密的体系,一般来说,财务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只有通过专业人才进行管理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发生,才能形成较为严密的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的失误减少,管理体系更加严密,这样更加容易达到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三、举例论证1.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分析

对于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种关于财务管理的改善措施:

(1)在对进行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挑选,挑选一些专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财务管理,才能避免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失误,工作中的失误减少了,才能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完善和发展。

(2)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还要注意对员工实行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对财务管理的员工进行定期的激励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仅仅要有热情,同时也要有自我约束的意识。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员工的工作动力,采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发展。

(3)对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定期进行财务报告,让公司的领导及时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这样才能及时改善管理措施,完善管理体系,进而促进电力企业投资事业的发展。

2.电力企业投资价值财务管理的论证

篇7

    投资价值(IV)是将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扣除投资活动所需资金和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用公式表示就是:

    IV=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过去三年的平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投入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其中,本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上过去三年平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就是修正后的自由现金流量,本文下方的自由现金流量都是指这种修正后的自由现金流量。由上可得投资价值(IV)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投资价值(IV)=自由现金流量—资本投入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这里的投资价值实际上指的是在投资活动当中,扣除了机会成本以后得到的超额价值,只有具有这种超额价值的上市公司才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将超额价值和投入的资本相比,就可以得到投资价值率。

    投资价值率=投资价值/本年资本投入额

    投资价值率可以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横向对比。

    投资价值(IV)指标的优点

    投资价值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出发点,剔除了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

    投资价值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计算,剔除各种利润调节手段的影响。

    投资价值指标扣除各种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出,具有自由现金流量的优点。投资性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仅和当期经营业绩相关,也和以后一定时期经营业绩相关,因此采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进行计算,就可以将过去的投资和当期的经营收益挂钩,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这种处理办法也可以避免资本支出不均衡的缺陷。考虑到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取得的可能性,我们采用过去三年内的平均投资现金流量净额的相反数。

    投资价值指标也同样计量资本成本,在将其扣除以后反映企业真实创造的价值,具有EVA的优点。

    由上可见,投资价值这一指标全面地揭示了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的基本信息,因此该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在有关会计年度创造的真实价值。

    对德隆上市公司风险的揭示

    德隆以旗下上市公司的资产、收入快速扩张为据,说明其产业整合策略是成功的,然而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崩溃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上述的投资价值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从盈利质量、产业整合效果、盈利预警等方面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辨识其中存在的投资风险。

    1、盈利质量分析

    湘火炬财务状况分析表(见附表1)

    湘火炬是新疆德隆三家主要上市公司当中盈利增长最快的,适合于进行盈利质量分析。湘火炬主营为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进出口三大业务,并涉足工业气体、金融保险服务业等多个业务领域。湘火炬以成功的对法士特齿轮、川汽、陕汽的并购而闻名,最近几年的净利润增长较快。

    从表1可见,相对于历年净利润而言,该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值的数额较低,说明盈利质量较低。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应收项目的增加和应付项目的减少,说明该公司相对于产业链的上下游而言处在劣势,德隆的产业整合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有关并购活动消耗了资金却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现金回报,扣除了资金成本以后投资价值为负而且不断恶化。2000年至2003年这四年中,湘火炬不但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反而毁损了将近20亿的股东财富。投资者利益受损实际上早已注定,只不过直到今年4月份才集中体现出来。

    对于债权人而言资金成本是企业必须以利息形式支付的,上市公司在自由现金流量为负时只有通过借新债来偿还换旧债,由此导致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和债权人风险不断累积,湘火炬难以偿还银行负债也是注定了的。

    2、产业整合效果对比分析

    新疆屯河财务状况分析表(见附表2)

    新疆屯河是新疆德隆较早控制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原为水泥,最近几年通过资产重组,主业改为番茄制品和果汁制品。对比表2中该公司各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可知: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无法满足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迫使企业不得不通过筹资支撑企业运营;另一方面,以前年度的巨额投资没有产生相应的回报,导致公司本身不能通过自身经营产生现金偿还负债。从2000年至2003年每年投资价值都是负值说明公司一直在毁灭股东财富,公司标榜的产业整合路线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对此,新疆德隆集团董事长唐万里也承认,在面对众多机遇的时候,德隆有点贪多求快,有些步子迈得太快,做法太过理想化。

    3、使用投资价值指标进行业绩预警

    使用投资价值进行上市公司的业绩预警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原因如下:

    公司业绩的变化首先从现金流量上反映出来,然后才反映在每股利润上。公司从经营的繁荣时期向萧条时期转变的时候,首先的特征是在行业景气的刺激下加大生产量,扩大产量一般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这就会导致投资价值的大幅度下降。增加了生产能力的同时往往要购入更多的原材料,这同样耗费了大量现金。当供给逐渐超过有效需求的时候,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也会导致投资价值大幅下降,但是这一切却并未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当企业的投资价值由增长变为递减,甚至成为负值的时候,就已经直接反映了企业趋于恶化的经营情况,但是此时会计利润还相对良好。可见使用投资价值可以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预警。

    使用投资价值进行上市公司的业绩预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使用每股收益与每股投资价值的差额来辨识。

    如果每股收益增长而每股投资价值没有同步增长,那么说明企业或者是在进行资产的扩张,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增加;如果每股收益也开始掉头向下,同时每股投资价值更加迅速的降低,那么企业就不但是存在回款障碍,而且面临产成品大量积压、销售困难的局面。

    根据每股投资价值的趋势来进行上市公司业绩预警。

    如果投资价值开始下降,那么,企业可能会由繁荣走向衰落;如果企业的投资价值由正值转为负值,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正在急剧恶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篇8

投资价值(iv)是将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扣除投资活动所需资金和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用公式表示就是:

iv=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过去三年的平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投入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其中,本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上过去三年平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就是修正后的自由现金流量,本文下方的自由现金流量都是指这种修正后的自由现金流量。由上可得投资价值(iv)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投资价值(iv)=自由现金流量—资本投入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这里的投资价值实际上指的是在投资活动当中,扣除了机会成本以后得到的超额价值,只有具有这种超额价值的上市公司才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将超额价值和投入的资本相比,就可以得到投资价值率。

投资价值率=投资价值/本年资本投入额

投资价值率可以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横向对比。

投资价值(iv)指标的优点

投资价值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出发点,剔除了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

投资价值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计算,剔除各种利润调节手段的影响。

投资价值指标扣除各种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出,具有自由现金流量的优点。投资性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仅和当期经营业绩相关,也和以后一定时期经营业绩相关,因此采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进行计算,就可以将过去的投资和当期的经营收益挂钩,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这种处理办法也可以避免资本支出不均衡的缺陷。考虑到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取得的可能性,我们采用过去三年内的平均投资现金流量净额的相反数。

投资价值指标也同样计量资本成本,在将其扣除以后反映企业真实创造的价值,具有eva的优点。

由上可见,投资价值这一指标全面地揭示了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的基本信息,因此该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在有关会计年度创造的真实价值。

对德隆上市公司风险的揭示

德隆以旗下上市公司的资产、收入快速扩张为据,说明其产业整合策略是成功的,然而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崩溃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上述的投资价值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从盈利质量、产业整合效果、盈利预警等方面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辨识其中存在的投资风险。

1、盈利质量分析

湘火炬财务状况分析表(见附表1)

湘火炬是新疆德隆三家主要上市公司当中盈利增长最快的,适合于进行盈利质量分析。湘火炬主营为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进出口三大业务,并涉足工业气体、金融保险服务业等多个业务领域。湘火炬以成功的对法士特齿轮、川汽、陕汽的并购而闻名,最近几年的净利润增长较快。

从表1可见,相对于历年净利润而言,该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值的数额较低,说明盈利质量较低。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应收项目的增加和应付项目的减少,说明该公司相对于产业链的上下游而言处在劣势,德隆的产业整合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有关并购活动消耗了资金却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现金回报,扣除了资金成本以后投资价值为负而且不断恶化。2000年至2003年这四年中,湘火炬不但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反而毁损了将近20亿的股东财富。投资者利益受损实际上早已注定,只不过直到今年4月份才集中体现出来。

对于债权人而言资金成本是企业必须以利息形式支付的,上市公司在自由现金流量为负时只有通过借新债来偿还换旧债,由此导致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和债权人风险不断累积,湘火炬难以偿还银行负债也是注定了的。

2、产业整合效果对比分析

新疆屯河财务状况分析表(见附表2)

新疆屯河是新疆德隆较早控制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原为水泥,最近几年通过资产重组,主业改为番茄制品和果汁制品。对比表2中该公司各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可知: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无法满足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迫使企业不得不通过筹资支撑企业运营;另一方面,以前年度的巨额投资没有产生相应的回报,导致公司本身不能通过自身经营产生现金偿还负债。从2000年至2003年每年投资价值都是负值说明公司一直在毁灭股东财富,公司标榜的产业整合路线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对此,新疆德隆集团董事长唐万里也承认,在面对众多机遇的时候,德隆有点贪多求快,有些步子迈得太快,做法太过理想化。

3、使用投资价值指标进行业绩预警

使用投资价值进行上市公司的业绩预警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原因如下:

公司业绩的变化首先从现金流量上反映出来,然后才反映在每股利润上。公司从经营的繁荣时期向萧条时期转变的时候,首先的特征是在行业景气的刺激下加大生产量,扩大产量一般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这就会导致投资价值的大幅度下降。增加了生产能力的同时往往要购入更多的原材料,这同样耗费了大量现金。当供给逐渐超过有效需求的时候,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也会导致投资价值大幅下降,但是这一切却并未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当企业的投资价值由增长变为递减,甚至成为负值的时候,就已经直接反映了企业趋于恶化的经营情况,但是此时会计利润还相对良好。可见使用投资价值可以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预警。

使用投资价值进行上市公司的业绩预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使用每股收益与每股投资价值的差额来辨识。

如果每股收益增长而每股投资价值没有同步增长,那么说明企业或者是在进行资产的扩张,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增加;如果每股收益也开始掉头向下,同时每股投资价值更加迅速的降低,那么企业就不但是存在回款障碍,而且面临产成品大量积压、销售困难的局面。

根据每股投资价值的趋势来进行上市公司业绩预警。

如果投资价值开始下降,那么,企业可能会由繁荣走向衰落;如果企业的投资价值由正值转为负值,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正在急剧恶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篇9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是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企业投资主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企业投资主体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在确定投资项目价值并进行决策时,都将受到以下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即它们是借助其他一些因素,间接而非直接影响投资价值。

1、企业自身的利益约束机制。不同的经济体制具有不同的利益约束。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制订各种类型的投资计划,投资风险完全由国家承担,企业只是名义上的投资主体,既没有真正自主的投资决策权,也不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必然造成名义上的投资主体完全不受投资成本和风险的约束。在不讲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几平是无限的,不论计划者怎样周密安排,都很难制约这种投资饥渴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利益主体,市场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整。一旦投资需求大于投资供给,投资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造成企业投资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投资风险增大,从而造成企业采取收缩策略,导致社会投资总需求下降,并促使社会资源流向预期利润高的行业及企业。

2、企业投资主体的利润极大化。在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以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如果预期利润比较高,投资就会增加;相反,预期利润比较低,投资就会减少。对全社会来讲,预期利润将不断趋于平均;但对不同行业和部门而言,利润水平又是经常变化的,从而诱导资金在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同时,追求利润还需要服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国有生产资料所有者参与企业投资时,投资活动可能并非以经济利润为主导因素,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为此,政府应逐步减少和消除人为干预,而应注重宏观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消除妨碍资源流动的障碍,从而实现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互补充的资源配置模式。

3、产权界限。产权界限是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另一重要因素。国有企业虽然也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市场投资活动,但产权关系不明,企业投资行为不符合市场规范,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投资决策自,从而也无法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企业投资行为必将演变为政府投资行为。在产权关系改革上,我们主要偏重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希望通过“两极分离”解决企业经营自问题。实际上,两权分离是有一定限度的,经营必须以所有权为基础,没有所有权作基础的经营权必然是有限的经营权。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现代法人产权制度,确保企业能够独立自主、规范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活动。

二、影响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

企业的资产,不管是货币资产还是非货币资产,通常都具有两种用途可供选择:一是用于即期消费;二是为了满足未来消费而利用放弃即期消费的那部分资产进行投资。企业放弃当前消费的意愿必然与未来消费或者说是预期收益有直接联系。在此。我们把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把各种投资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投资客体。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实际上也就是投资主体和客体的属性。其中,前者主要是指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厌恶;后者主要是指预期收益、收益时点和风险水平。

1、投资主体属性。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于国债所能得到的回报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活动时,可能存在着许多收益不同、风险各异的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从数量上来讲,所选投资方案的收益率必然要求大于无风险收益率。如果这一收益水平都不能达到的话,企业应当选择国债作为投资手段。对于无风险利率,西方货币理论把它称之为“纯利率”,它是对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无风险利率和投资价值存在反向关系:无风险利率越高,投资价值超低;反之亦如此。

企业对于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心理反感就是风险厌恶。尽管不同企业对于风险厌恶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通常来讲,在投资决策活动中企业对于风险都比较厌恶,经常会采取一些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而对于所承担的风险,企业会要求有一定的补偿。由于不同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有一定差异,它们所要求的补偿金额会有多有少,对投资价值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般而言,风险厌恶程度与投资价值呈反向关系:前者越高,后者越低;反之亦如此。

2、投资客体属性。预期收益是指投资主体在将来所能得到的回报。作为投资主体,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获取一定数量的收益。预期收益越大,企业愿意递延的当期消费就会越多,也就是说进行更多的投资,投资价值也会越高。可见,预期收益和投资价值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预期收益越大,投资价值就越高;反之亦如此。

顾名思义,收益时点是指投资主体取得收益的时间。依赖投资主体预期收益进行未来消费的时点离目前越远,延迟预期消费的动力就会越小。原因在于,当投资者等待预期收益进行消费时,他们不仅放弃了当期的消费机会,而且放弃了在等待期间可能发生的其他投资机会。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待预期收益的时间越长,投资价值就越小。

一般来讲,对未来的预期都是不确定的,同样,各种具体投资项目的收益过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们把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为投资风险,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就越大。通常,投资者更希望收益是确定的,而不是具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可见,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即收益风险水平,会对投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如果投资主体对于因承担风险而得到的补偿不满意,它很有可能会选择收益较低风险也较低的投资项目,而不是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高的投资项目。

以上是对各种因素对投资价值影响所作的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我们通常会使用如下的投资价值分析模型:

其中:V=投资价值;

Ct=t期的预期收益;

篇10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是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企业投资主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企业投资主体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在确定投资项目价值并进行决策时,都将受到以下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即它们是借助其他一些因素,间接而非直接影响投资价值。

1、企业自身的利益约束机制。不同的经济体制具有不同的利益约束。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制订各种类型的投资计划,投资风险完全由国家承担,企业只是名义上的投资主体,既没有真正自主的投资决策权,也不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必然造成名义上的投资主体完全不受投资成本和风险的约束。在不讲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几平是无限的,不论计划者怎样周密安排,都很难制约这种投资饥渴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利益主体,市场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整。一旦投资需求大于投资供给,投资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造成企业投资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投资风险增大,从而造成企业采取收缩策略,导致社会投资总需求下降,并促使社会资源流向预期利润高的行业及企业。

2、企业投资主体的利润极大化。在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以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如果预期利润比较高,投资就会增加;相反,预期利润比较低,投资就会减少。对全社会来讲,预期利润将不断趋于平均;但对不同行业和部门而言,利润水平又是经常变化的,从而诱导资金在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同时,追求利润还需要服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国有生产资料所有者参与企业投资时,投资活动可能并非以经济利润为主导因素,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为此,政府应逐步减少和消除人为干预,而应注重宏观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消除妨碍资源流动的障碍,从而实现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互补充的资源配置模式。

3、产权界限。产权界限是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另一重要因素。国有企业虽然也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市场投资活动,但产权关系不明,企业投资行为不符合市场规范,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投资决策自主权,从而也无法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企业投资行为必将演变为政府投资行为。在产权关系改革上,我们主要偏重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希望通过“两极分离”解决企业经营自主权问题。实际上,两权分离是有一定限度的,经营必须以所有权为基础,没有所有权作基础的经营权必然是有限的经营权。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现代法人产权制度,确保企业能够独立自主、规范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活动。

二、影响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

企业的资产,不管是货币资产还是非货币资产,通常都具有两种用途可供选择:一是用于即期消费;二是为了满足未来消费而利用放弃即期消费的那部分资产进行投资。企业放弃当前消费的意愿必然与未来消费或者说是预期收益有直接联系。在此。我们把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把各种投资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投资客体。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实际上也就是投资主体和客体的属性。其中,前者主要是指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厌恶;后者主要是指预期收益、收益时点和风险水平。

1、投资主体属性。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于国债所能得到的回报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活动时,可能存在着许多收益不同、风险各异的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从数量上来讲,所选投资方案的收益率必然要求大于无风险收益率。如果这一收益水平都不能达到的话,企业应当选择国债作为投资手段。对于无风险利率,西方货币理论把它称之为“纯利率”,它是对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无风险利率和投资价值存在反向关系:无风险利率越高,投资价值超低;反之亦如此。

企业对于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心理反感就是风险厌恶。尽管不同企业对于风险厌恶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通常来讲,在投资决策活动中企业对于风险都比较厌恶,经常会采取一些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而对于所承担的风险,企业会要求有一定的补偿。由于不同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有一定差异,它们所要求的补偿金额会有多有少,对投资价值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般而言,风险厌恶程度与投资价值呈反向关系:前者越高,后者越低;反之亦如此。

2、投资客体属性。预期收益是指投资主体在将来所能得到的回报。作为投资主体,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获取一定数量的收益。预期收益越大,企业愿意递延的当期消费就会越多,也就是说进行更多的投资,投资价值也会越高。可见,预期收益和投资价值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预期收益越大,投资价值就越高;反之亦如此。

顾名思义,收益时点是指投资主体取得收益的时间。依赖投资主体预期收益进行未来消费的时点离目前越远,延迟预期消费的动力就会越小。原因在于,当投资者等待预期收益进行消费时,他们不仅放弃了当期的消费机会,而且放弃了在等待期间可能发生的其他投资机会。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待预期收益的时间越长,投资价值就越小。

一般来讲,对未来的预期都是不确定的,同样,各种具体投资项目的收益过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们把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为投资风险,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就越大。通常,投资者更希望收益是确定的,而不是具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可见,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即收益风险水平,会对投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如果投资主体对于因承担风险而得到的补偿不满意,它很有可能会选择收益较低风险也较低的投资项目,而不是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高的投资项目。

以上是对各种因素对投资价值影响所作的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我们通常会使用如下的投资价值分析模型:

其中:v=投资价值;

ct=t期的预期收益;

篇11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是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企业投资主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企业投资主体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在确定投资项目价值并进行决策时,都将受到以下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即它们是借助其他一些因素,间接而非直接影响投资价值。

1、企业自身的利益约束机制。不同的经济体制具有不同的利益约束。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制订各种类型的投资计划,投资风险完全由国家承担,企业只是名义上的投资主体,既没有真正自主的投资决策权,也不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必然造成名义上的投资主体完全不受投资成本和风险的约束。在不讲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几平是无限的,不论计划者怎样周密安排,都很难制约这种投资饥渴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利益主体,市场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整。一旦投资需求大于投资供给,投资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造成企业投资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投资风险增大,从而造成企业采取收缩策略,导致社会投资总需求下降,并促使社会资源流向预期利润高的行业及企业。

2、企业投资主体的利润极大化。在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以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如果预期利润比较高,投资就会增加;相反,预期利润比较低,投资就会减少。对全社会来讲,预期利润将不断趋于平均;但对不同行业和部门而言,利润水平又是经常变化的,从而诱导资金在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同时,追求利润还需要服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国有生产资料所有者参与企业投资时,投资活动可能并非以经济利润为主导因素,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为此,政府应逐步减少和消除人为干预,而应注重宏观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消除妨碍资源流动的障碍,从而实现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互补充的资源配置模式。

3、产权界限。产权界限是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另一重要因素。国有企业虽然也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市场投资活动,但产权关系不明,企业投资行为不符合市场规范,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投资决策自,从而也无法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企业投资行为必将演变为政府投资行为。在产权关系改革上,我们主要偏重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希望通过“两极分离”解决企业经营自问题。实际上,两权分离是有一定限度的,经营必须以所有权为基础,没有所有权作基础的经营权必然是有限的经营权。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现代法人产权制度,确保企业能够独立自主、规范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活动。

二、影响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

企业的资产,不管是货币资产还是非货币资产,通常都具有两种用途可供选择:一是用于即期消费;二是为了满足未来消费而利用放弃即期消费的那部分资产进行投资。企业放弃当前消费的意愿必然与未来消费或者说是预期收益有直接联系。在此。我们把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把各种投资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投资客体。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实际上也就是投资主体和客体的属性。其中,前者主要是指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厌恶;后者主要是指预期收益、收益时点和风险水平。

1、投资主体属性。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于国债所能得到的回报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活动时,可能存在着许多收益不同、风险各异的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从数量上来讲,所选投资方案的收益率必然要求大于无风险收益率。如果这一收益水平都不能达到的话,企业应当选择国债作为投资手段。对于无风险利率,西方货币理论把它称之为“纯利率”,它是对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无风险利率和投资价值存在反向关系:无风险利率越高,投资价值超低;反之亦如此。

企业对于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心理反感就是风险厌恶。尽管不同企业对于风险厌恶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通常来讲,在投资决策活动中企业对于风险都比较厌恶,经常会采取一些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而对于所承担的风险,企业会要求有一定的补偿。由于不同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有一定差异,它们所要求的补偿金额会有多有少,对投资价值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般而言,风险厌恶程度与投资价值呈反向关系:前者越高,后者越低;反之亦如此。

2、投资客体属性。预期收益是指投资主体在将来所能得到的回报。作为投资主体,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获取一定数量的收益。预期收益越大,企业愿意递延的当期消费就会越多,也就是说进行更多的投资,投资价值也会越高。可见,预期收益和投资价值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预期收益越大,投资价值就越高;反之亦如此。

顾名思义,收益时点是指投资主体取得收益的时间。依赖投资主体预期收益进行未来消费的时点离目前越远,延迟预期消费的动力就会越小。原因在于,当投资者等待预期收益进行消费时,他们不仅放弃了当期的消费机会,而且放弃了在等待期间可能发生的其他投资机会。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待预期收益的时间越长,投资价值就越小。

一般来讲,对未来的预期都是不确定的,同样,各种具体投资项目的收益过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们把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为投资风险,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就越大。通常,投资者更希望收益是确定的,而不是具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可见,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即收益风险水平,会对投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如果投资主体对于因承担风险而得到的补偿不满意,它很有可能会选择收益较低风险也较低的投资项目,而不是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高的投资项目。

以上是对各种因素对投资价值影响所作的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我们通常会使用如下的投资价值分析模型:

其中:V=投资价值;

Ct=t期的预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