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1 08:16: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经营体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非财务指标较少。
有些财产保险公司仍然对非财务指标不重视,认为只需财务指标就可以得出经营绩效,这一理解是片面的。经营绩效是一个公司的整体能力体现。它既需要财务方面的能力体现,也需要非财务方面的反映。非财务方面可以用非财务指标说明。非财务指标包含很多方面,本文关注的是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市场能力的指标。产品开发和组织管理都需要人才,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推手,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于财产保险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同时,人才也是公司产品开发与组织管理的中坚力量,所以公司人才储备方面的指标应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市场能力是经营能力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说明着公司目前的实力和影响着公司未来的发展。市场能力包含有市场开拓与市场保持及产品线长度等方面能力,它们应得到关注。
(二)反映业务质量指标较少。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财产保险公司都急切地想扩大市场规模,赢得更多保费,使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有的保险公司将财务资源与保费规模相挂钩,导致小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费用资源,不断盲目地扩大保费规模,而忽视业务质量,致使赔付成本逐步攀升,公司盈利逐渐减少。如果长期下去,看似公司保费节节攀升,但忽略了赔付成本,实则是处于下降的。所以,应该重视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
(三)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较少。
目前,各财产保险公司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用高。纵观这些费用,有的费用是用在了业务发展上,例如日常展业费等。而有的费用却和业务的开展不相关,例如大量的激励费、耗材费等。这些费用没有直接用到创造价值的业务上,没有对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提升做贡献,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和长期的发展。控制费用是目前财产保险公司都急需解决的事,因此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应受到重视。
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它既是标杆,也是目标。本文在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指标较多。所以这些指标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能更好地促进经营绩效的评价。主要包含以下五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该保证指标的选取过程是具有科学性的,是符合经营绩效相关理论的。首先,要大量阅读文献。需参考相关文献,以文献为基础;其次,要结合财产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必须要既能很好地反映经营绩效,又符合科学性原则,而不能与经营绩效脱离了关系。
(二)关键性原则。
关键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指标应该是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性指标。即最能准确客观地体现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指标有很多,没有办法做到面面俱到,不能把每一个指标都选取,只能选择最能够代表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必须要在工作量和选取的指标具有代表性、客观性方面仔细权衡,使得选取的指标既能客观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又具有可操作性。
(三)兼顾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原则。
以前,财产保险公司在评价经营绩效时,都只注重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可以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经营情况,但却不能体现公司其他方面的情况。这样经营绩效评价就不客观。所以,需要增加非财务指标来反映经营绩效。非财务指标评价也涉及到公司很多方面要素。它一般体现的是公司的储备力量及长期能力,所以也应在财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客观反映公司的经营绩效,为各方信息需求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四)层次性原则。
一个完整的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含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不是平行的,它们归属于不同的层次。同时,它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也有差异。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权重分配,确定好权重后,可以先进行每一层次的评价,然后做出总评价。这样,结合各个方面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使得评价的经营绩效更贴近公司实际情况,更加真实。
(五)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可能会有较多指标。这些指标有的可以通过计算来衡量,有的指标则不能进行衡量和相互比较。所以,应该选择有准确数据来源、可以通过计算进行评价、并且评价结果能够分析比较的指标。同时应使得各指标的计分方法和度量标准保持一致,可以进行对比,增加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要求用体系评价出结果,并且可以对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所以,可操作性的指标才可能被纳入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中。
三、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
本文在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选取指标的标准和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财务指标的评价。
财务指标的评价依然是经营绩效评价的重点,应继续加强财务方面的评价。财务指标的评价相对来说已非常成熟。本文选取了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财务方面的指标评价,力求通过以上四方面财务评价,更客观地反映出财险公司的财务能力。
(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
在对财险公司进行财务评价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其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才是完整的、全面的。非财务指标一般反映的是公司的长期能力以及潜在能力。它是说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的非财务指标评价主要是两方面:人才方面和市场方面。人才在公司间的竞争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才是公司不断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市场方面指标评价可说明财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和所处的市场地位等。在评价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时,不能只关注现阶段的指标评价,也应重视公司未来发展能力的指标评价。经营绩效评价反映的应是公司综合能力。所以,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既可以体现出财险公司目前的能力,又可以反映公司未来发展能力。这样,经营绩效的评价结果才会是更加真实、客观、全面的。
(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可操作性。
一般而言,财务指标评价都是可量化的,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但是,有的非财务指标则不能量化。它更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准确性较差,而且也不方便于对比。所以,应选择具有可靠数据来源、能通过计算得到量化的结果、结果可比较的指标。
四、构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保险业是一种特殊行业,它通过同时增加保费收入和控制赔付的风险来获得利润。另外,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目前存在非财务指标较少、反映业务质量指标较少、与费用相联系的指标较少等问题。同时,构建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必须遵循上文分析的五项设计原则和三项构建标准。本文在阅读并参考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现状、设计原则、构建标准的分析,构建了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共有三级指标。首先,一级指标是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其次,有九个二级指标:盈利能力、偿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产品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保持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财产保险种类健全程度;最后,有十六个可以量化、比较、分析的三级指标。
自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有限公司经中央银行批准成立以来,财务公司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独特性
我国的财务公司大都是依托大型企业集团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它既不同于普通企业又不同于普通金融机构,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一面。
1.产业性与金融性同存
一方面,财务公司是依托集团公司而发展的,故其经营不可避免的受到该集团公司兴衰的影响,由被调查的财务公司的赢利指标与其所对应的企业集团的兴旺与否可看出:企业集团所在产业的业务好,发展快,经营效益好,则财务公司的经营效益普遍比较好,反之,如果企业集团的发展缺乏后劲,则其财务公司也往往表现出血气不足。另一方面,财务公司是为集团公司各成员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因此,必须按照国家法律和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进行金融活动,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企业筹集资金,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具有金融性。
2.企业性和服务性共在
财务公司的企业性主要体现在财务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核算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的一切权力,能够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财务公司的服务性表现在财务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是针对企业集团各子公司进行的,要体现这种专业优势,必须运用服务业的思想理念,参考服务业的运作方式和营销方式。
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体系
正是由于财务公司具有以上既不同于普通子公司又不同于普通金融企业的特征,我们认为应当建立起财务公司经营目标体系的概念。由于企业集团与财务公司是母子关系,因此财务公司有着被动目标;同时,财务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主体,有自己的经营目标,即主动目标。
1.被动目标。即企业集团对财务公司的期望,也可以说是企业集团赋予财务公司的目标,即最大最好的为企业集团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被动目标是财务公司生存的初衷。
2.主动目标。即经营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步目标。
(1)总体目标。即财务公司发展的最终目的。本文拟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分别说明。
①从理论上看。财务公司的产业性和企业性决定了财务公司要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如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财务公司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财务公司即要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目标,又要以实现财务公司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要实现二者之间的权衡。
②从实务中看。在李秉成博士于2006年9月份开展的全国范围内财务公司发展问卷调查中,认为目标是“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占10.42%,认为是“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占83.33%,认为是“既要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又要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占6.25%。这些都说明“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不可否认的经营目标。
不论是为企业集团实现金融服务,还是实现财务公司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是为了财务公司自身的长久发展,都是为了自己。
可以说,总体目标是财务公司生存的总目的。
(2)分步目标
在确立总体目标的前提下,财务公司经营目标具体的方向分为三个方面:结算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①财务公司要努力成为集团公司的结算中心。财务公司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内部结算和存贷业务,使资金的结算通道方便、快捷,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同时稳定集团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的存款,将各成员单位的闲置资金、沉淀资金集中起来,统一调度。
②财务公司应成为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管理中心。企业的暂时闲置资金,归集后可以以财务公司贷款形式在内部实现余缺调剂,还可由财务公司发挥其投资功能进行资源配置,投资于各种金融品种或股权,取得更多的收益。
③财务公司还要成为企业集团的信息服务中心。财务公司要为集团提供决策信息,为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为筹融资的双方选择合适、合理的金融品种;进行风险预测,采用多种手段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监控和化解等。
可以说,以上分步目标是财务公司生存的具体方式。
三、结论
不论是财务公司生存的初衷、发展方向还是具体方式,都是财务公司的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公司的壮大,其初衷是基础,而正确的发展方向是财务公司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231-01
1 财务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1 宏观因素
(1)国家政策因素。
目前我国财务公司制度存在着制度的变动、滞后和缺位等问题。
①整体政策多变,市场定位和业务范围不断在调整变化。
②当前政策滞后
当前的很多政策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财务公司的需求。
(2)金融行业因素――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的竞争
①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不处在一个同等的竞争平台上。
②财务公司不同于商业银行,但监管部门较多套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来监管财务公司,较少考虑财务公司的个性。
1.2 集团公司因素
财务公司依托于集团,和集团发展息息相关,集团运作好,则财务公司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反之,则受到制约。
(1)集团公司规模。
从财务公司的单个资产规模来看,排名前五的财务公司,其所属集团公司均属大型国企集团,中石油、中电力、中海油、中石化、宝钢等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公司发展规模始终走在前列。
从财务公司整个行业来看,财务公司资产与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31,由此可知,财务公司的规模受制于集团公司规模。
(2)集团公司产业背景
拥有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涉及领域遍及石化、能源、电力、钢铁、冶金、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30多个行业和部门,但是财务公司中发展最好的行业是石油化工行业和能源电力行业。其次是军工行业和流通贸易行业。
究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集团公司的行业规模的影响。
1.3 财务公司内部因素
(1)经营理念因素――创新观念和能力不足。
由于财务公司在中国的行业年龄还不足20年(从1987年中国第一家财务公司成立至今),且是我国一种新型的产融结合的金融组织形式。因此,其可借鉴的历史经营理念不多,我们今天见到的很多政策指导都来源于国外财务公司的发展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引入国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内化,而目前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因此,经营理念的不成熟正是当前一段时间内制约财务公司发展的一大因素。
(2)人才因素,管理水平不高
大多数财务公司本身人员少,金融专业素质不齐,公司从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金融方面的人就更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专业人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财务公司效益和效率的提高;
②人员结构不合理,致使管理水平不高。
③专业化团队建设、梯次配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2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经营目标体系
2.1 被动目标
(1)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也就是财务公司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当今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在此,本文拟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分别说明。
①从理论上看
财务公司的产业性和企业性决定了财务公司要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如果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则财务公司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从长远看,必然就没有成长的空间。
财务公司的管理性和金融性决定了财务公司要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提高企业集团使用效率为目标,如果不是这样,则财务公司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财务公司即要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为目标,又要以实现财务公司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企业要实现二者之间的权衡。
我们的结论是,应该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②从实务中看
在李秉成博士于2006年9月份开展的全国范围内财务公司发展问卷调查中,有48家财务公司参与了被调查,其中认为目标是“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占10.42%,认为是“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占83.33%,认为目标是“既要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又要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占6.25%。
这些都足以说明“在为集团公司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基础上,追求财务公司本身的发展和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不可否认的经营目标。
不论是为企业集团实现金融服务,还是实现财务公司自身的利益最大化,都是为了财务公司自身的长久发展,都是为了自己。
可以说,总体目标是财务公司生存的总目的。
(2)分步目标。
分步目标也就是在确立总体目标的前提下,财务公司应该具体努力的小方向。我们认为财务公司的分步目标按其业务功能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结算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①财务公司要努力成为集团公司的结算中心
财务公司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内部结算和存贷业务,使资金的结算通道方便、快捷,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同时稳定集团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的存款,将各成员单位的闲置资金、沉淀资金集中起来,统一调度。
②财务公司应成为企业集团的筹资投资管理中心
企业的暂时闲置资金,归集后除了以财务公司贷款形式在内部实现余缺调剂外,还需要财务公司发挥其投资功能进行资源配置,投资于各种金融品种或股权,取得更多的收益。如财务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多种金融手段,对集团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运作,还可以配合集团战略性扩张,来收购或持有一些公司的股权,从而充分发挥财务公司里的财务金融专家的核心作用。
筹资和融资,是大企业对财务公司的普遍性基本金融需求,也是财务公司所需的功能之一。财务公司应利用集团内部的短期及长期资金集聚来培育集团内部的资本市场,利用资金拆借、融资租赁、发行金融债券等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拓宽集团外部的融资渠道,来满足集团多层资金的需求。
二、文献综述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研究深受当时研究环境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研究侧重点的变化。张蕊(2008)根据企业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的复杂程度,将业绩评价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观察性业绩评价阶段、统计性业绩评价阶段、财务性业绩评价阶段和战略性业绩评价阶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有关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研究,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成为了学界的一个热点。
确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设计的首要工作。任云海(2005)认为建立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委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核心能力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美国思腾思特管理顾问公司创设了EVA这一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该指标是对传统财务指标的补充,从理论上给出了更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一种测度方法。进一步地,MVA指标是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从金融市场的角度表述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其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反映上市公司的风险。薛云帆等(2006)通过研究指标体系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程度,得出以“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为基础的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结论。马巾英和宋宏福(2008)对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和拓展,形成了充分体现企业战略管理要求、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与智力资本作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动态实施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经营业绩评价模型的设计与指标选择有关,评价指标的类型和多少直接决定着评价模型的复杂程度。早期的评价方法通过考察单一财务指标数值的大小来评判业绩优劣,而广泛采用的评价模型则借助“加权”的方法得到相对综合的业绩得分。杜邦公司提出的“杜邦分析法”以资产收益率为起点,将该指标分解为几个相关的财务指标,在评价业绩的同时得到有关业绩改善的途径(袁雁鸣,2006)。卡普兰设计的平衡计分卡(BSC)模型,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了战略与业绩的有机结合。该体系被广泛地应用于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李雯清(2009)提出将EVA与BSC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周琳(2011)对BSC稍作调整,增加对绿色产品效益的衡量指标,认为该评价体系能够与循环经济下的经营战略相匹配;刘利群(2011)对体系维度和指标进行调整后,设计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的BSC评价体系。
从体系研究的发展来看,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已经进入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时代,但是考虑到学术研究条件的限制和资料的可获取性,在实证研究中往往只选用了财务指标。根据Jean-Francos Henri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企业采用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企业业绩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本文选用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指标是合理的。
三、医药行上市公司经营绩评价体系设计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由三个要素组成: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目的,确定本文的评价对象为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相关性和可得性原则,即选择最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同时该指标应具有可获取性。基于以上考虑,以新GSP为出发点,设计适合本研究的财务指标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医药行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一)数据来源 从“国泰安数据库”中筛选出2010年以前上市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共计92家。考虑到ST公司自身财务状况不佳,或者出于特殊目的造成报表数据不正常的情况,本研究首先将这类公司剔除。另外,为使样本公司更具可比性,在研究中也不涉及“创业板”和B股上市公司。由此本文共获得79个研究样本,其基础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指标选取 为评判企业经营业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考察:盈利性、风险性、成长性和营运状况等。其中盈利性是指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风险性是指企业无法偿付债务的风险;成长性是指企业实现的增长率及其潜力;营运状况是指企业对资产的运用情况和相关的成本费用指标等。新GSP 对医药企业的经营条件进行了规范,将相关要求设定为业绩的考察指标,来评判企业的经营状况。例如:质量管理中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人员培训以及卫生制度等会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生产设备和厂房限制、仓储的库房条件和设备要求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产生影响。另外,考虑到高新技术行业的特征,无形资产和研发的投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潜力。本文选取的业绩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三)主成分分析 运用SPSS17.0对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业绩状况进行主成分分析。在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包括无量纲化和同趋化处理,使各指标具有可比性和同质性。同趋化处理是将“负指标”和“适度指标”转化成可以与“正指标”直接相加减的指标值,其转化方式为:一是负指标:X'ij=-Xij;二是适度指标:X'ij=-|Xij-kj|,其中kj为该指标变量的平均值。再对上述数据进行Z-Score变换: Zij=(X'ij-kj)/Sj,其中Sj为该指标变量的标准差。下文凡涉及财务指标的都是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为了表述方便,将不再区分中文表达。
(1)相关性分析及KMO检验。首先要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因为指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是应用该研究方法的首要条件。 企业财务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由此可以推断,财务指标之间也必然满足相关性要求。在对实际指标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 验证了假设。进一步地通过KMO检验,得到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观测值为762.604, 认为相关系数矩阵有显著差异; KMO值为0.657, 可知本指标体系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个数的确定。运用SPSS对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从13个指标变量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6.468%,也即,用这4个主成分代替原有的评价指标能够反映所有信息的76.468%,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各成分以及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
(3)主成分命名。各指标变量在上述四个主成分之上的因子载荷如表3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资产报酬率、技术投入净利率、现金流量比率、营业利润率和固定资产净利率在第一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利润因子”;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在第二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增长因子”;管理费用率、存货周转率和长期资产周转率在第三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资产费用因子”;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在第四个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可将该因子命名为“偿债因子”。
(4)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由因子得分表得到的各主因子与财务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达式如下:
F1 = 0.283arr +0.227npfa +0.238opr+0.005alr-0.006cr+0.235cfr+
0.247npt+0.015grta+0.013groi-0.008grnp-0.073it+0.036ltat+0.028mcr
F2 = 0.012arr -0.017npfa +0.067opr-0.027alr+0.058cr-0.043cfr+
0.012npt+0.361grta+0.363groi+0.322grnp-0.106it+0.013ltat-0.1mcr
F3 = 0.008arr+0.067npfa-0.085opr-0.063alr+0.085cr-0.047cfr+0
npt-0.094grta-0.098groi-0.052grnp+0.443it+0.335ltat+0.453mcr
F4=0.121arr-0.008npfa+0.19opr+0.426alr+0.55cr-0.209cfr-0.103
npt+0.041grta+0.041groi+0.01grnp-0.006it-0.087ltat+0.106mcr
将因子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总贡献率的比值作为主成分的权数,得到综合业绩评价模型为:
F = (24.733F1+22.837F2+15.980F3+12.918F4)/76.468。
四、结论
运用上述评价体系对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2010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考察,发现本行业总体的经营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业内企业的业绩差异不明显,集中在-0.5~0.5之间。从各主因子得分来看,企业的“利润因子”表现优于其他因子,可见公司对于获利情况有较多关注,各项资产投入后能产生较高的收益。同时发现,企业在“增长因子”上的表现普遍较差,总体增长率不高,这是导致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负债因子”得分较低,可能源于业内企业的债务水平不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不如人意,企业过分关注利润这一指标,忽视了对成长性的培养,这将导致行业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为改善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只有不断地研制出更高效、优质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虽然年度利润表现不错,但是结合“增长率”指标,发现业内企业的增长已初现疲态。第二,增加固定资产投入。新GSP对医药企业的不动产和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对于那些还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其首要任务就是筹建库房、购置设备。虽然该规定目前还未实施,但是企业应该在利润状况较好的时期做好预算或准备,以避免仓促执行下使企业陷入困境。第三,适当增加负债水平。根据因子贡献情况可知,负债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不大,而且医药企业具有债务水平较低的特点。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适当运用举债经营,发挥的财务杠杆作用。由于医药产品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行业的经营风险较低,财务风险也会有所下降,这为企业举债融资增加了可行性。
证券公司是服务于证券交易活动双方的组织,当前我国已经建立的很多大型的证券公司、商务大楼,这些对于证券行业乃至金融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在沿用早期经营体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传统模式的不足之处。因而,构建“现代化”经营模式则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一、传统证券经营的成果
早期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社会经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证券作为新兴金融行业的代表,在我国社会的发展虽未达到预期效果,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创造了无数的商业价值。早期证券经营的成就包括:
1.效益增长。与银行相比,尽管证券公司出现较晚,且在社会群众的意识中较为陌生。但经过5-10年的经营改革,“证券”开始被人们所熟悉,大量的投资者开始加入到证券投资行业[1]。证券交易活动的广泛开展,为金融行业效益增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2.持续经营。国家为了保证证券行业的长期经营,制定了许多有助于证券公司发展的法律,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证券法》,该法律的颁布为改革开发之后的证券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了证券公司经营至今的一个关键的法律保证。
3.扩大就业。在证券公司经营的同时,其必须要招纳相关的人才致力于公司内部建设。公司“人才引进”计划实施之后,相对增加了社会就业人数,为那些经济专业人员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现在看来,公司在聘用人才之后给自身带来的利益是相当可观的。
4.跨国经营。这里提高的跨国经营实际上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想象,这主要还是由于早期我国的证券公司依旧持续着“封闭”状态。在为数不多的世界经济交流活动中,证券公司开始认识到走跨国道路的意义。虽然没有得到全面实施,但在理论上的构想为现代证券跨国打下了基础。
二、现念发现的问题
长时间的摸索、尝试之后,我国对于金融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回顾早期的证券公司经营方法,笔者发现了传统证券模式中的诸多不足之处,这对于未来高层次的经营战略创建是很不利的。
1.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现代金融行业提出的新概念,其旨在强调把“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产业联合起来经营,实现业务、交易、经营上的往来,让所有的金融机构实现一体化经营。很显然,这种混业模式在传统的证券公司经营中几乎没有实施。
2.市场范围。改革开放之前的证券公司只重视于本国内的证券经营,对于进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市场未能正式考虑。世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每个国家之间需要加强证券交易往来,彼此之间才能发现经营优势。从现代市场理念看,传统证券公司没有做到“世界市场共融”。
3.分配制度。对于分配工作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者们的收益分配,早期证券存在两方面的分配问题。首先,分配方式混乱,这使得证券公司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导致证券投资群体减少;其次,分配利益失衡,证券公司私自操作收益,收益分配达不到投资者预期。
4.资金收支。当筹集到一定的资金之后,证券公司不能对资金科学管理,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所有的资金都集中于证券这一个行业后,对于其它行业的收支会带来影响。且证券公司管理意识上的疏忽,造成公司内部资金没有充分利用,影响到了正常的经营计划。
三、构建先进的证券模式
经济全球化必将带动世界金融的一体化经营,针对这一未来发展趋势,证券公司必须要顺应时展潮流。证券公司作为金融经济的机构之一,其应当从我国的金融行业为出发点,对当前的经营模式不断优化调整,创建出先进的证券模式来满足经济需要。
1.国际经营。经济全球化、国际一体化等诸多经济学理念的提出,足以证明世界各项经济都在走一体化模式,这也决定了我国证券公司必须要坚持“国际经营理念”。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跨国经营指日可待。
2.产业升级。证券虽是金融业的分支,但当期发展壮大到特定程度后则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因此,证券公司应该做好产业升级准备,对内部经营结构不断调整,在人员、体制、管理上改进变动。
3.遵守原则。“原则”是证券公司经营中必须压坚守的,没有了原则整个经济行为就缺少了稳定性。公司在参与证券交易活动时,应该把“公正、守法、规范”等当做重要宗旨,所有经营活动以此为准。
4.管理体制。对于证券公司日常经营涉及到的各项问题加以管理,不仅可以严格控制经营活动,还能保证经营效率的提高。如:财务管理可降低成本,业务管理可增大收益等,都是管理中需要注意的。
早期的证券经营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需要,“现代化经营”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应全世界金融体系的变动,证券公司必须要从早期经营模式中吸取经营,创建符合现代化需要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熊宝富:分析证券公司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j].中国科技博览,2009,15(9):30-32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20-02
一、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的常用做法
目前国内企业一般的做法是,通过选择符合企业业务特点,并结合平衡计分法的理念,按照一定的权重构建评分体系,最终依照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一般来说,大部分企业选择的KPI更倾向于反映能够企业重要经营情况的量化指标,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目前成为大部分集团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中常见的核心指标。
表1 某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KPI考核体系
另外一种就是借鉴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考核方法,通过考核利润、EVA经济增加值和任期内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综合考核(见表2),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考核指标。
二、常用考核方法的特点和常见问题
以上两种方法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能够简单明确地实现考核目的。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非上市国有公司,尤其是当集团内部下属公司业务发展阶段水平不一致的情况下,上述考核方式常常存在以下局限。一是过多注重财务数据,对于诸如企业市场价值和对集团母公司战略功能或任务等软指标考虑较少。这样的考核体系设定,虽然可以借用财务数据,直观的反映经营者的工作业绩,但其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同样明显。二是在业绩考核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衔接上,问题较多。很多企业由于业绩考核过于注重单一考核周期期限,使经营者过于看重完成当前目标,不利企业长远发展。三是定量指标内涵单一,缺乏指标间的互相制约,单纯从数据上体现完成效果,脱离考核的引导和激励目标,与考核的目的背道而驰。四是集团公司的考核体系往往停留于二级公司,在二级公司对下的考核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指导,整个集团公司的考核体系纷繁复杂,不利于集团目标的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五是仅仅关注对KPI的年终考核,往往到年底才能够反映考核结果,不利于集团母公司对下属公司全年任务完成的过程了解和控制。
三、天津城投集团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城投集团)于2004年由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是一家专司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投资、建设职责的投资公司。截至2011年上半年,城投集团总资产达4 000亿元以上,拥有从业人员6 000余人,拥有10家全资子公司、1家上市公司、4家控股公司、5家参股公司。
1.天津城投集团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2011年,按照“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业务”两条主线,将集团下属的16家考核单位分成三类,即以市场化业务为主的公司、以政府项目建设运营为主的公司和综合性的公司,共设置7个大类38项具体指标,各类公司根据业务情况选择适用的指标类和指标项。根据公司的任务性质和发展阶段,下属公司最多的考核30项,最少的考核5项。各项指标之间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重和公式形成了较为完成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从指标类看,既包括了财务指标,也包括了任务型指标,还包括了诸如管理规范性综合评价、改制重组和完成内控体系建设等管理类指标。多种类型的指标体现了对于子公司不同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分类考核。从指标项看,既包括对单一完成量进行考核的投资完成额、实现经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也包括对多个完成量进行综合考核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等指标。通过指标内涵的丰富提高,实现了对下属公司的全方位综合性全面考核,通过实践反映了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很强。
2、咨询服务。在进行证券投资时,传统的投资分析和交易经常是分开的。而网上交易的优势是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随着广大投资者对证券信息、投资建议等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多数券商可通过网站、行情软件等方式向客户提供市场资讯、市场行情分析、在线专家、投资理财等服务。同时,网上交易在提高证券流通速度的同时使信息更加及时和公开,提高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功能和资源有效配置。
3、营销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几乎都是“以我为主”的自助餐式。营业部对证券品种进行筛选,定制出多种组合供客户进行投资选择。而网上交易使得证券经纪业务重新组合,券商开始根据客户的特点与需求来设计投资组合,在对客户进行细分的前提下,对客户实施导入CRM——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国内一些大券商开始形成一套有效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客户的资料、动态交易记录等测算出最有价值的前20%客户,然后能够根据其投资习惯和偏好等提供高价值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赢得真正的顾客满意度,而并不是建立在价格佣金基础上的虚伪忠诚。
二、目前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交易安全性。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公司均采用了安全认证机制,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才能获得网上交易资格。这一做法加强了对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可以防止假冒和抵赖现象。尽管如此,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仍不容忽视。目前国内的一些证券公司由于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失率大、密码认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可能导致股票盗卖和保证金被提,这些违规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客户利益,也扰乱了行业秩序。
2、网络安全性。由于网上证券交易的全过程均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在网络之间传递,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上证券交易的委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随时存在被截取、破译的风险。网上交易往往涉及巨额资金,一旦受外部攻击造成系统中断或信息泄露,网上传输数据的隐秘性和完整性就会因此遭到破坏。
3、网络速度。网上交易通常被称为“流动大户室”,主要是因为其便利的操作程序和便捷的传输速度。目前,我国的网络线路常拥挤不畅,而且网上行情与信息的速度慢,直接影响交易完成的质量。尤其在行情火暴情况下,大多数券商网站系统经常出现网上拥挤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生了行情传输的延迟,就容易出现因行情报价不准而使委托单无法成交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事故的责任追究会非常困难。同时,不排除黑客使用大量堆送垃圾信息的方法,有意大大降低网络的运行速度,严重时甚至网站关闭。这些无疑都严重影响了客户的收益。
4、法律法规。在我国,网上证券交易是一种新生事物,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网上交易的政策和法律环境远远落后于网上交易的技术水平,监管的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管。
三、网上交易核心竞争力营销体系的建立
1、网上证券交易平台建设。目前,从经营模式上来看,国内证券公司大部分的技术开发是全权委托IT公司负责的。IT公司负责开设网络站点,为客户提供投资资讯。因此,为了保证证券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券商在和网络公司合作时应在安全防范措施上达成一致。(1)网络数据加密。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的过程中,必须对网上委托的客户信息、交易指令及其他敏感信息进行加密。(2)根据互联网上数据传输的特点,应在证券公司负责接收网上证券交易委托单的服务器上设置防火墙,要求所有券商的计算机安装能及时升级的网络版防毒产品,并对中心端提供额外的监控和保护手段,采用入侵检测技术防止黑客攻击。(3)利用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防止密码攻击。(4)教育和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网上证券委托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醒他们妥善保护好自己的开户资料和交易密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上交易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以修改和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等。
2、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证券公司是个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无论是对金融资产定价,为金融资产交易提供中介服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搏利,证券公司从事的都是高级与复杂的活动,服务的高知识含量是证券业的显著特征,高素质专业人才群体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内证券公司正在两方面接受国际证券公司的挑战,除了使用他们占据绝对优势的资本实力、技术、管理手段和业务创新争夺国内市场份额外,最关键的是在核心人才的争夺上。因此,为了能更有效地参与网上证券交易的竞争,证券公司必须高度重视网上证券交易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并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投资咨询、研发中心、委托理财和客户开发管理上来。证券公司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考评体制和员工激励机制,吸引和稳定人才,同时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3、在线证券经纪人培养。证券业是资金和智力密集的行业,证券产品营销即是服务产品营销,更是文化和智慧营销。普通服务产品的管理手段不能完全适用于证券营销,券商要利用经纪人来有效开发和维护客户。经纪人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实行经纪人制度的目的就是激发经纪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证券交易客户的开发,并提高公司的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网上证券经纪公司的扩张不可能以有形的实体营业部做载体,在关键的地域置放了服务器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开拓客户了。无形的营销网络扩张优势在于成本低廉,劣势在于客户的起始认同度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良好的经纪人制度和经纪人队伍,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精干并有团队协作精神的证券营销队伍;与拥有大量网络或分支机构或大量客户的机构结盟,进行大规模的客户开发,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
4、创新体制的建设
(1)业务体系创新。业务创新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源泉,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业务体系创新包括网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网上证券交易系统技术创新是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业务体系创新的关键,它包括网上证券交易设备、交易软件、安全模式等的创新;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近年来,国外证券公司在业务手段上普遍引入了网络增值服务,实现证券业务与高新技术高度融合。产品创新一直是证券业发展的主题,更是证券公司网上证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我们要积极开展创新业务品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首先,网上证券公司应积极与证券业和银行、保险业合作。随着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证券交易必将逐渐走向虚拟化,传统的证券业务被重新整合,从而出现大量的金融创新。虽然“银证通”被叫停,但银证结合的趋势不可避免。另外,应积极与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银行、保险的营销网络来开发客户或者共享客户资源;与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联手开发综合金融网,可以集网上炒股、网络银行、网上基金、网上保险于一身,共享研究成果,形成一个成本低廉、服务全面的极富特色的金融网站。其次,网上证券公司应该着力加强公司的品牌建设,树立自己的专业和品牌形象。国内证券公司在未来竞争中要想取胜,必须进行必要的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通过提高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强化服务意识,深化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强化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突出核心竞争优势。
(2)经营管理体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证券业是应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经营管理网络化将是管理模式的一个必然选择。应构建覆盖整个公司的信息网络,使各种管理信息、研究成果、财务信息、基层需求以及建议等在网络上传递和交流,以提高综合管理效率。
业务运作应遵循集中统—、分级授权的原则,形成较为完善的决策体系和不同层次的决策程序。在具体执行运作上,各部门职责权限应该清晰界定,对相互之间业务流程做出明确规范,争取达到“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执行、凡事有人监督”。
一、铁路多种经营公司财务控制存在问题
1 产权不清,产权关系不明晰,行政干预过多
我国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组建有其特殊性,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是通过行政划拨组建的,国有资产划拨到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公司时未进行切实有效的清产核资,其结果是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决策层对整个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状况不能准确了解。而有些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由于管理不严,对下属企业控制力不强,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长期以来,由于产权关系的不明晰,使得资产的流失严重无法控制。
2 多元化经营目标不明确
“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战略不明确,造成资源分散,配置不合理成盘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规模效应和规模优势。许多企业成立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后跨入了很多行业、领域和公司,公司彼此之间并没有业务上的联系,同时,很多大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的资产量大而且分布广,二级三级公司众多,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营运效益不高;并且,关联程度低的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由于涉及的行业多,所以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强。
3 财务结构不合理
目前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缺乏雄厚的资本和相当的经济实力以及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当前,资金短缺、债务沉重是铁路多种经营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的财务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资本结构,加之各成员企业的资金低效运行,其收益率很低,使得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很难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大大加强了铁路多种经营公司整体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有鉴与此,本文探讨在网络环境这种新的因素影响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的财务控制,在此方面做一有益尝试。
二、网络技术对铁路多种经营公司财务控制的影响
1 网络技术环境对铁路多种经营公司组织结构的影响
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也使网络组织结构的建立成为可能。企业的内部网络(Intranet)的建立和应用,使企业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全员共享,减少了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中间层,大大加快了信息流动速度,从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原有的金字塔型的组织机构日益扁平化、网络化,增强了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可知性和透明度,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信息以最小失真为决策者所接收与利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组织能力和运营效果。
企业在地域上将以分布式结构排列。目前的企业多采取紧密的结构方式,即企业的各职能部门集中在某一确定地点。在信息传递手段还不发达的时期,地域上的紧密结构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它并不一定是各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的最佳形式。网络能将处于不同地域的部门联接起来,以部门为节点,以网络为连线,形成错综复杂的信息传递通道,使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界限。这样,既能使企业各部门建立在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区,又能方便地实现对整个企业的管理。
2 网络技术使财务数据的实时控制、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成为现实
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采用实时数据传递技术,如内嵌式电子邮件,使各种数据可以随时通过内联网或互联网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控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远程数据访问,对各成员企业进行远程监控,随时掌握成员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做出决策,其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利用网络可对所有的成员企业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实现企业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结算等功能。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结构实现对成员企业会计核算数据的集中存放和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包括集中记账、报表生成和汇总,并可将众多的财务数据进行集中处理,集中调配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内的所有资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网络环境下完善铁路多种经营公司财务控制的基本思路
1 简化全面预算的编制和调整程序,注意预算指标的连续性和滚动性,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全面预算过程的实时控制和评价;
2 简化铁路多种经营公司资金结算手续,合理统一地调度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内部资金,使资金效益最大化,实现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内部资金的实时集中控制;
3 铁路多种经营母公司对下属各子公司的财务数据的查询和审计能够做到准确及时,严格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内部监管制度,同时又要尽量节约监管成本,使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费用之和最小;
4 建立健全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财务指标考核体系,使财务信息的归整、指标的计算与绩效的考核同步完成,实现企业铁路多种经营公司财务的实时考核控制;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依托健全的物流网络,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我国出现了门类齐全的电子商务平台,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商品都可以进行在线销售,对消费者及实体经营企业影响深远[1]。一方面,电子商务的普及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减少了中?g流通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也对实体经营公司产生冲击[2]。因此,了解电子商务具有的优势以及对实体经营公司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以电子和电子技术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将传统的购物、销售通过电子通讯的方式来完成,买卖双方不用见面即可完成交易,电子商务使得贸易变得方便、快捷,打破时空界限,拉近产品生产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极大方便产品向市场的投放,使产品生产企业具有虚拟性、世界性。电子商务按照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
1.企业对企业(B2B)。这类模式是最为传统,也是最主流的电子商务模式,代表性的有企业通过专用网络或者增值网络采取EDI的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这种方式极大的方便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活动,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确立竞争优势。
2.企业对消费者(B2C)。生产企业这种模式通过互联网在线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节约了成本,提高的销售利润,消费者也能享受更低的价格。
3.消费者对消费者(C2C)。这种模式通常是网络服务商依托互联网搭建交易平台,提供技术支持,买卖双方可以在网络交易平台上竞价、议价,实现在线交易,网络服务商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二、电子商务的优势
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业活动相比具有如下优势:①电子商务降低了商务活动成本、提高了效率。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流通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企业效益。同时由于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商务活动了及时性和效率;②电子商务拓展了企业产品市场,为企业创造跟多的贸易机会。电子商务依托互联网,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卖家将产品在线展示,买家通过网络搜索产品、了解产品,与卖家咨询、议价等,任何时候任意地点都可以进行达成交易;③电子商务拉近了买家和卖家的距离,不受地理限制,均可以进行交易,并且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多传统的贸易形式是一种革新;④电子商务时效性高。结合电子支付功能及物流网络支持,买卖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即可通过电子支付付款,卖家通过物流发货,极大的方便了交易完成,提高了时效性;⑤电子商务有利于资源对接。在电子商务尚未兴起时,存在矛盾,一方面卖家急需为产品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买家需求得不到满足,依托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很好的实现产品和市场的对接,同时为买家提供更多样的选择;⑥电子商务加强了贸易互动性。卖家和卖家直接可以方便的完成经济合作。依托电子交易平台,买家可以及时反馈产品使用体验,利于卖家对产品进行改进,买家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⑦电子商务拓展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在配套资源上不及大企业,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这种差距,使得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具有相同的市场资源,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实体经营公司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对实体经营公司影响由产业链的后端转移到产业链的前端,由销售环节影响到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通常先影响产品的流通渠道,即中间和零售渠道。而后影响生产厂家生产加工流程、生产组织过程等。
1.电子商务影响销售渠道
传统销售模式受到空间的限制,需要大量的中间商,否则产品难以到达远方市场,失去大量客户群体。由于传统销售模式存在大量的商、零售商等,遇上货物调动分配,货物退换等情况,企业运营成本高企。
一、 数据的选取
我国目前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大约由300家,但是大部分不能算着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些公司或是参股金融业,或产融结合,或仅仅混业的交叉经营,尚未达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标准,为了使实证研究更为精确,所以本文仅仅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样本,同时由于公司经营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统计上的噪音,所以本文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包括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和中信集团)中的银行子公司(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和我国另外的13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以此分析是否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与其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从而探讨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是否会带来风险的增加。研究年度为2008年、2009年、2010年,使用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和各大银行网站年报。在样本选择和模型设计中另外还考虑到三点:(1)三大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资产占集团公司资产比例分别达到23%,22.7%和47.6%,所以选取银行子公司考察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应属可行。(2)我国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偏少,非上市公司的数据又不易获得,所以本文只抽取了3家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和另外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年度上,由于模型变量指标偏多,数据来源主要依据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目前只能获得样本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完整数据,所以时间跨度上,只选择了三年的数据。(3)为了增加计量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四个模型,全面论证了控股与非控股与公司经营风险的相关性;并且尽量增加控制变量,增强了模型的有效性。
二、 研究变量的选取
银行风险的成因非常广泛,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有内在风险,也有外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是理论界运用最广泛的风险分类方法之一。本文选取了相关指标作为分析依据。针对各种风险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已是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鉴于研究指标的可取得性,本文略去度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VaR技术模型,选取可以考察银行信用风险的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风险的每股现金流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一、二。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为客户贷款,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其整体风险预警和控制的重点,并且,银行贷款尤其需要重点检测。不良贷款率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中长期风险,每股现金流量则反映了银行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的,为了使分析更为准确和全面,本文还选取了表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三、四。
针对不同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相关的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一些反映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以求分析更为全面。解释变量统一为:公司是否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银行子公司?试图解释金融控股经营模式与风险的相关性,即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是否会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各变量定义如下:
不良贷款率(P1)=(损失+可疑+次级)/期末各项客户贷款余额
成本收入比(CIR)=业务及管理费用/总收入
借款人集中度(BOCON)=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额度/期末资本净额
信用贷款占比(CRLOAC)=期末信用贷款余额/期末客户贷款余额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期末公司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活期存款比例(TPODD)=期末活期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国有股比例(TPOSS)=(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公司总股本
总资产(SIZE):取公司年度期末总资产
资本充足率(CAR)=(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减扣项)/风险加权资产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
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
三、 数据验证分析
1. 模型一:P1=b0+b1*KG+b2*CIR+b3*BOCON+b4* TPOCD+b5*TPODD+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不良贷款率(P1)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成本收入比(CIR);国有股比例(TPOSS);借款人集中度(BOCON);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2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不良贷款率显著相关(3.940 660),与假设相符。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不良贷款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带来了风险管理难度的增加,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尚不成熟,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上劣势明显,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②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有些金融控股公司与其相比在人力资源、优质客户资源和经营手法上存在一定差距。③外部监管的缺位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制度约束风险。长期以来,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乏有利的法律支持,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较多限制、经营处于混乱状态;另一方面监管主体无法可依,分业监管导致了大量监管盲区的存在,增加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再则,目前的联席会议制度事实上很难形成一致对金融集团的整体风险的正确判断,反而还增加了协调成本;最后,我国金融监管技术和人员素质的落后,是我国的监管绩效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
(2)国有股比例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0.021 919),银行业经营中虽然非国有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但其识别偿债能力较差,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3)借款人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0.028 305),这也验证了金融投资的常理:分散投资,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一定要注意贷款客户、贷款期限、贷款类型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分散风险。
2. 模型二:MX=b0+b1*KG+b2*SIZE+b3*TPODD+e
被解释变量:每股现金流量(MX)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总资产(SIZE);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3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每股现金流量负相关(-0.916 667),这与假设相符,表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表现流动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规模较小,在发展和风险管理上尚不成熟,盈利能力不强造成的。
(2)活期存款比例与每股现金流量正相关(0.031 201),这与常理相符,活期存款比例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大。
3. 模型三:BOCON=b0+b1*KG+b2*TPODD+b3*CAR + b4*TPOSS+b5*TLPOS+e
被解释变量:借款人集中度(BOCON)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活期存款比例(TPODD);资本充足率 (CAR);
国有股比例(TPOSS);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
表4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借款人集中度显著正相关(32.180 26),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贷款客户上过于集中,客户来源不广泛,公司发生信用风险概率增加。
(2)国有股占比与借款人集中度正相关(0.073 768),近年来,我国主要国有银行都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股份持有走向多元化,公司治理日益完善,但是国有股比例较大的银行在产权的明晰程度和公司治理上不如非国有银行,在资产的管理上差一些,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同时兼有支持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任务,所以在贷款客户上会集中度高一些。
4. 模型四:CRLOAC=b0+b1*KG+b2*NOINAC+b3*CIR +b4*TPODD+b5*CAR+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信用贷款占比(CRLOAC)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成本收入比(CIR);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资本充足率(CAR);国有股比例(TPOSS);总资产(SIZE)
表5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信用贷款占比正相关(8.084 819),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信贷资产保证度上应加强管理,协调好授信贷款和非授信贷款的比例;增强贷款保全意识,大力推行抵押担保贷款,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应做到严格审查担保单位的可靠性和抵押品的价值和抵押的手续;推行贷款保证保险、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2)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占比正相关(0.405 390),这说明资本充足率越高,风险抵补能力越强,公司风险偏好越大,信用贷款越多。
四、 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金融控股集团银行子公司的风险较非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样本偏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质量的指标不良贷款率与控股正相关(模型一3.940 660),流动性的指标每股现金流量与控股负相关(模型二-0.916 667),表现贷款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也与金融控股显著正相关(模型三32.180 26、模型四8.084 819)。因此,对想要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来说,混业经营模式要谨慎,已经混业经营的需要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尽快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
(1)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有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复杂的组织结构,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之可能会带来的是规模不经济,如管理难度和成本增加、信息阻隔失真、无法形成合力等弊端,因此金融控股集团必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制度建设。
(2)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别是资本监管和防火墙制度的完善。谈及金融集团化的没落,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杜丽虹认为,金融集团走向衰败的两大风险就是:拨备不足和风险串联。资本是银行经营的根本,金融控股集团应加强资本监管,保持适当的杠杆比例。同时,金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效应,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关联交易的共生性又加剧了风险传染,因此,在防火墙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对人事、业务、共同营销和信息共享的合理限制。
(3)增强外部监管,加强市场约束。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在我国当前混合经营的必然趋势下,通过渐进式改革,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通过适当的内部设置达到金融监管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优势互补,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和目标性监管过度,从而达到金融监管的稳健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结合。同时市场约束是金融机构监管的外部主要力量,当前要完善市场约束要发挥作用必须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晖.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与中美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比较.管理世界,2010,(4).
一、 数据的选取
我国目前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大约由300家,但是大部分不能算着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些公司或是参股金融业,或产融结合,或仅仅混业的交叉经营,尚未达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标准,为了使实证研究更为精确,所以本文仅仅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样本,同时由于公司经营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统计上的噪音,所以本文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包括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和中信集团)中的银行子公司(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和我国另外的13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以此分析是否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与其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从而探讨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是否会带来风险的增加。研究年度为2008年、2009年、2010年,使用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和各大银行网站年报。在样本选择和模型设计中另外还考虑到三点:(1)三大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资产占集团公司资产比例分别达到23%,22.7%和47.6%,所以选取银行子公司考察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应属可行。(2)我国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偏少,非上市公司的数据又不易获得,所以本文只抽取了3家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和另外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年度上,由于模型变量指标偏多,数据来源主要依据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目前只能获得样本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完整数据,所以时间跨度上,只选择了三年的数据。(3)为了增加计量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四个模型,全面论证了控股与非控股与公司经营风险的相关性;并且尽量增加控制变量,增强了模型的有效性。
二、 研究变量的选取
银行风险的成因非常广泛,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有内在风险,也有外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是理论界运用最广泛的风险分类方法之一。本文选取了相关指标作为分析依据。针对各种风险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已是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鉴于研究指标的可取得性,本文略去度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var技术模型,选取可以考察银行信用风险的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风险的每股现金流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一、二。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为客户贷款,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其整体风险预警和控制的重点,并且,银行贷款尤其需要重点检测。不良贷款率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中长期风险,每股现金流量则反映了银行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的,为了使分析更为准确和全面,本文还选取了表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三、四。
针对不同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相关的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一些反映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以求分析更为全面。解释变量统一为:公司是否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银行子公司?试图解释金融控股经营模式与风险的相关性,即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是否会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各变量定义如下:
不良贷款率(p1)=(损失+可疑+次级)/期末各项客户贷款余额
成本收入比(cir)=业务及管理费用/总收入
借款人集中度(bocon)=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额度/期末资本净额
信用贷款占比(crloac)=期末信用贷款余额/期末客户贷款余额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期末公司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活期存款比例(tpodd)=期末活期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国有股比例(tposs)=(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公司总股本
总资产(size):取公司年度期末总资产
资本充足率(car)=(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减扣项)/风险加权资产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
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
三、 数据验证分析
1. 模型一:p1=b0+b1*kg+b2*cir+b3*bocon+b4* tpocd+b5*tpodd+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不良贷款率(p1)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成本收入比(cir);国有股比例(tposs);借款人集中度(bocon);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2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不良贷款率显著相关(3.940 660),与假设相符。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不良贷款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带来了风险管理难度的增加,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尚不成熟,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上劣势明显,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②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有些金融控股公司与其相比在人力资源、优质客户资源和经营手法上存在一定差距。③外部监管的缺位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制度约束风险。长期以来,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乏有利的法律支持,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较多限制、经营处于混乱状态;另一方面监管主体无法可依,分业监管导致了大量监管盲区的存在,增加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再则,目前的联席会议制度事实上很难形成一致对金融集团的整体风险的正确判断,反而还增加了协调成本;最后,我国金融监管技术和人员素质的落后,是我国的监管绩效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
(2)国有股比例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0.021 919),银行业经营中虽然非国有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但其识别偿债能力较差,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3)借款人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0.028 305),这也验证了金融投资的常理:分散投资,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一定要注意贷款客户、贷款期限、贷款类型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分散风险。
2. 模型二:mx=b0+b1*kg+b2*size+b3*tpodd+e
被解释变量:每股现金流量(mx)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总资产(size);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3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每股现金流量负相关(-0.916 667),这与假设相符,表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表现流动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规模较小,在发展和风险管理上尚不成熟,盈利能力不强造成的。
(2)活期存款比例与每股现金流量正相关(0.031 201),这与常理相符,活期存款比例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大。
3. 模型三:bocon=b0+b1*kg+b2*tpodd+b3*car + b4*tposs+b5*tlpos+e
被解释变量:借款人集中度(bocon)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活期存款比例(tpodd);资本充足率 (car);
国有股比例(tposs);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
表4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借款人集中度显著正相关(32.180 26),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贷款客户上过于集中,客户来源不广泛,公司发生信用风险概率增加。
(2)国有股占比与借款人集中度正相关(0.073 768),近年来,我国主要国有银行都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股份持有走向多元化,公司治理日益完善,但是国有股比例较大的银行在产权的明晰程度和公司治理上不如非国有银行,在资产的管理上差一些,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同时兼有支持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任务,所以在贷款客户上会集中度高一些。
4. 模型四:crloac=b0+b1*kg+b2*noinac+b3*cir +b4*tpodd+b5*car+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信用贷款占比(crloac)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成本收入比(cir);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资本充足率(car);国有股比例(tposs);总资产(size)
表5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信用贷款占比正相关(8.084 819),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信贷资产保证度上应加强管理,协调好授信贷款和非授信贷款的比例;增强贷款保全意识,大力推行抵押担保贷款,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应做到严格审查担保单位的可靠性和抵押品的价值和抵押的手续;推行贷款保证保险、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2)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占比正相关(0.405 390),这说明资本充足率越高,风险抵补能力越强,公司风险偏好越大,信用贷款越多。
四、 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金融控股集团银行子公司的风险较非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样本偏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质量的指标不良贷款率与控股正相关(模型一3.940 660),流动性的指标每股现金流量与控股负相关(模型二-0.916 667),表现贷款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也与金融控股显著正相关(模型三32.180 26、模型四8.084 819)。因此,对想要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来说,混业经营模式要谨慎,已经混业经营的需要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尽快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
(1)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有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复杂的组织结构,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之可能会带来的是规模不经济,如管理难度和成本增加、信息阻隔失真、无法形成合力等弊端,因此金融控股集团必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制度建设。
(2)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别是资本监管和防火墙制度的完善。谈及金融集团化的没落,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杜丽虹认为,金融集团走向衰败的两大风险就是:拨备不足和风险串联。资本是银行经营的根本,金融控股集团应加强资本监管,保持适当的杠杆比例。同时,金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效应,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关联交易的共生性又加剧了风险传染,因此,在防火墙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对人事、业务、共同营销和信息共享的合理限制。
(3)增强外部监管,加强市场约束。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在我国当前混合经营的必然趋势下,通过渐进式改革,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通过适当的内部设置达到金融监管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优势互补,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和目标性监管过度,从而达到金融监管的稳健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结合。同时市场约束是金融机构监管的外部主要力量,当前要完善市场约束要发挥作用必须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晖.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与中美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比较.管理世界,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