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2 09:56: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篇1

在我国人口数量日趋增多、城市规模逐渐加大的基础上,城市群众体育建设力度具有一定程度的加大,但农村体育设施和规划水平等方面仍然落后。当前形势下,牡丹江市农村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很高,但群众体育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农村地区体育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在国民健康水平中有很重要的影响,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础所在。为此,本文对牡丹江市宁安、东京城、海林、横道河子、穆棱、林口等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影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因素,为牡丹江市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对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投入不足

要想不断推动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进程,就需要加大对农村群众体育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当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但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当前体育行政部门对农村群众体育的投入资金不足总支出的百分之四,投入资金相当有限,难以满足体育人口持续增长的现状。

2.公共体育设施不完备

当前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仅有较少几处的活动广场和少有的几个体育场馆,对社会群众的开放时间非常短暂。尽管成立了一些健身中心等场所,但收费很高,只适合少数健身群体。一些学校设置有体育操场,但通常只在放学后的时间段开放,致使体育运动群体都聚集到了高校,造成人满为患的情况。因此,当前制约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体育运动场所的紧缺。

3.缺乏群众体育的指导与管理

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指导人员及其缺乏,和本市的体育运动需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群众体育指导人员大部分都是从事体育训练及体育爱好人员,尽管部分高校配备了体育运动指导训练人员,但指导员自身的指导能力和素质有待加强,数量上也需要不断增加。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组织大部分都是自发的小型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大多是约定俗成的管理形式。并且群众体育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基础运动设施的维修及更新费用,当部分体育器材出现故障时无法尽快维修,因此多处于闲置状态。

4.群众普遍缺乏体育健身的有关知识

很多群众体育人员没有相应的运动健身知识,无法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方式,遇到一些技术性问题时很难解决。还有部分群众没有科学安排运动健身时间,往往处于随机状态。没有预防运动致损的先见,在做一些大幅度动作时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等事故,反而给健身群体的人身带来负面影响。

二、加强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策略

1.加强农村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牡丹江市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农村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健身和运动人员数量显著增加。可以将体彩公益金里面的资金投入到群众体育设施建设中,相关体育行政单位及部门还应该确立一些具体政策,促进体育场馆对群众的广泛开放,加快全民健身发展进程。

2.加强对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管理

不断增强各个农村群众体育协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将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场所与企事业单位相关联。转变社区体育直接受市区政府管辖的状态,让群众体育真正实现生活化和群众化。多发掘一些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使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更丰富多彩。所有的单项协会都应该设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实现统筹协调运作,多渠道建立宣传平台,实现网络信息共享,不断推进单项协会工作的开展。

3.不断开展群众体育赛事

要大力开展牡丹江市农村群众体育活动赛事,吸引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加入体育运动中,这是当前发展群众体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牡丹江市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如广场舞、龙舟、长跑比赛、篮球比赛和自行车比赛等传统比赛项目。应该不断加入新的运动比赛项目,如乒乓球、健美操、太极柔力球等项目,注重迎合群众的体育爱好和需求,多开展社区比赛等小型体育活动,吸引更多周边地区农村乡镇的群众积极参加,亲身体验到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和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4.加强对农村群众传播体育知识

当前人们对群众体育的相关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进行体育锻炼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针对这种情况,社区要发挥引导作用,开展不同形式的群众体育知识讲座,可以成立一些培训班等,通过社区宣传让人们掌握更多的体育健身知识。要转变传统运动观念,不断向科学文明的运动方式发展,增强人们的运动锻炼成效。可以结合社区的宣传栏,在其中展示一些健康正确的体育运动方式的内容,对人们进行理论的引导。让群众结合网络媒体和电视节目等,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健康的运动方式,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

三、结语

我国人民群众体育发展方向逐渐趋于健康文明、高质量的体育运动形势,而群众体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市区群众将精力投入体育活动当中,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当前牡丹江市在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渐重视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努力使该市的群众体育向现代化和健康化转变,积极倡导社会各界都加入农村群众体育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张小林.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分析与创新[D].湖南农业大学,2010.

[2]李永刚.磐安县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3]董新光.关于体育发展重点转向群众体育的讨论[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

篇2

1.研究概述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普及开展,农村城镇化的进度也加快,农村的生产方式与农民群众的生活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善。文章主要针对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从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入手,研究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以及后续的发展战略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对于提高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找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百度学术、道客巴巴等搜索引擎来查阅相关资料。搜索了关于农村体育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体育院校等相关文章;查阅政府相关网站和讯息,了解政府对于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更新,从中得到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相关资料。

(2)专家访谈。通过与相关专家、农村体育研究学者进行访谈,虚心求教关于文章所需的知识和数据,找出能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支持的数据与真实资料,给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战略提供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3)实地调查。通过对 A地农村群众进行实地调查,内容包括当地群众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体育锻炼开展的现状、参与人数与锻炼方式等。本次发放250份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18份,有效问卷200份。

2.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综述

2.1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影响的文献众多,主要多在于研究农村城镇化对于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影响。陈荣的《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中对农村城镇化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他提出,农村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并且展开密切的配合。苗华南,陈金福《城乡协同发展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创新》一文中提到,农村城镇化给农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不单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其生活品质获得了转变,农民群众开始关注生存以外的生活享受。

2.2农村城镇化对农村体育发展的作用

农村城镇化对农村体育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甚至可以说农村体育发展的所有改变都是农村城镇化所产生的作用。农村体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环境的稳定,而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体育事业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社会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体育事业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由于受到农村社会发展制约,因此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十分缓慢。

3.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现状

3.1农民体育意识增强

体育活动开展的态度与积极性是个人对体育锻炼价值的意识标准。个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主要体现在认识身体锻炼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从而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表1为A地农村群众10年前与现在对体育作用的认识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A地农村群众已经意识到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在十年前,农民群众由于对体育知识不够了解,大多数农民认为农业劳作完全可以替代体育锻炼的作用,其认为体育锻炼除了有一部分的健身作用外,并没有其他实质性的作用;而在2013年农民群众对于体育锻炼开展的作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2农民体育活动丰富

(1)体育健身地点与方式改善。体育锻炼的地点与生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而生活环境也是改善农村群众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前提。在城镇化之前A地农村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农民群众健身的场所,部分农民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场所主要集中在田间、村头等地方。而在城镇化进程后A地农村开始建设了专门提供给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文化广场。另外,A地农村地处环境优势明显,周围河流众多,当地村政府还利用环境优势开展了野外观赏旅游健身一体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年轻群众的需求。

(2)健身内容更加多样化。在十年前,A地农村由于受到场地、技能等因素的限制,健身内容种类十分有限,农民群众健身仅仅集中在散步、随意身体活动等。在新型城镇化后由于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A地农村群众积极开展组织各种体育健身团队,将农民群众熟悉喜爱的体育项目加入其中,例如跳绳、拔河、踢毽子等。并且由于A地农村专门进行体育锻炼场地的出现群众也逐渐开始进行腰鼓、跳舞、秧歌、球类等活动。

4.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战略

随着新型城镇化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不断改善和优化,要进一步发挥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应该针对当地农村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策略来实现其积极作用。

4.1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农村体育

城乡统筹即为需要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研究,落实与构建和谐社会向适应的农村体育发展体系。将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强化农民体育活动意识作为新城镇化农村体育发展指标。在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生活的前提下,着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需求。将场地、组织以及活动三个关键部分作为关键环节,通过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逐渐改善农村群众进行体育活动的现状。

4.2加大经费,大力发展健身设施

篇3

对于城市妇女而言,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发展严重滞后,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是空白,没有农村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称不上全民体育健身。因此,我们在加强宣传引导以城市、小康乡镇为重点的“一二一启动工程”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在此,笔者以全国各大期刊上的文献为依据,对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工作的管理,、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为发展农村妇女体育、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行有益的探索给与一定的帮助。

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我国农村妇女素以勤劳、纯朴、拼搏而著称,她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同男子一道创造出繁荣的经济社会。由于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妇女一直处在农村社会的最底层。今天虽然农村妇女的地位有了巨大的改变,但群众体育参与的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一直存在。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于农村妇女体育现状的研究代表性的研究共有文章五篇。

朱家新在《福建沿海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现状研究》一文中以经济发达的福建沿海地区农村妇女为调查对象,对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余暇生活内容、体育认知(包括体育价值观的认知、参与体育的目的)、体育行为(包括体育参与及体育人口、体育活动的空间选择、参与体育项目的选择、参与的形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福建沿海农村妇女的健康现状较差, 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健康的人高达88.0%。(2)她们的余暇时间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只有 34.2%。参与的体育项目主要以快走、慢跑、羽毛球、健身操和韵律操为主。(3)参与体育活动以个人行为为主, 有组织的活动很少。

林朝晖、黄丽春在《农村妇女体育生活探析--以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为例》中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坂东镇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她们休闲活动情况;体育参与的总体状况、农村妇女体育参与的年龄特征、体育参与的文化特征、体育参与的职业特征、体育参与的家庭人均年收入方面的体育参与的结构特征;他们的体育认知现状(涉及到体育健康的认识、对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识、体育参与的动机);以及体育活动的空间选择、体育参与的项目选择、体育消费、体育参与的形式等他们的体育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杨露、杨树盛《我国农村妇女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以辽宁、内蒙调查为个案》中以内蒙古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的901名农村妇女,专指以务农维持生计并且具有农村户口的成年已婚农村女性居民,不包括个体工商者和智力型劳动者进行了实地调研,对农村妇女体育价值观、农村妇女的体育参与率及组织形式、农村妇女最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等方面现状进行了分析。

曹阳的《西苗族农村妇女对民族传统体育再传承的价值与对策》一文对湘西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种类、开展形式与时机以及主要的参与人群进行了调查,马德华、熊建设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法,对河南省农村中年妇女体育的发展现状和体质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中发现:(1)农村中年妇女体育人口的比例与城镇中年妇女体育人口差距更大。(2)农民的体质情况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的体质状况明显低于城镇居民,男性的体质状况优于女性。(3)农村妇女的体育意识、体育设施等相对较好,农村中年妇女体育和体质状况不容乐观。

王俊奇在《赣皖交界区域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的现状》一文中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赣皖交界区域的徽州、休宁、婺源、景德镇、上饶等县市中抽取15个农村乡镇,从15个乡镇中抽取1 500名农村妇女作为调研对象,对赣皖交界区域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赣皖交界区域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20.3%;年龄主要集中在45~55岁的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农村妇女人数集中在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农村妇女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目的比较明确, 40.6%的人是为了增进健康,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休闲娱乐、增进社会交往、减肥健美、感受节日气氛。

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结论

(1)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我国农村体育、农民体育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农村妇女体育理论的研究却相对单调,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有待解决,具体表现在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的紧迫性与相关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性间的矛盾。

(2)目前对于我国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仅限在福建、河南、赣皖交界区域、辽宁、内蒙等省份和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研究却很鲜见。

(3)目前涉及农村妇女体育方面研究论述相对零散,普遍性差,针对性不强,尚需系统化、条理化和科学化。全局性、系统性方面的研究不多,区域性、断层式的研究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的本质和规律。

(二)未来展望

(1)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给农村妇女体育带来了一定的机会,体育科研人员应充实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的综合性研究,逐步构建我国农村妇女体育的理论体系。

(2)深化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使对于我国农村妇女体育得到总体全面的发展,对开展农村女性体育提供可行的方法、措施的研究,使得发展的对策更加系统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3)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国家、社会、农村妇女本身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权益的保障,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信息的宣传服务,体育活动的创新。

参考文献:

篇4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既是我国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能促进农村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鉴于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所占的地位,农村中小学体育意义重大,它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关系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未来。在此背景下,关注和研究农村中小学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定西市通渭县30余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学13所,小学18所。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藏书以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检索等途径,查阅了近年来关于农村体育教育等方面的20余篇资料,搜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及学术论文,为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提供依据和指导。

(2)观察法:对通渭县30余所中小学进行不同时期的观察,为本文找到直接的论据。

(3)访谈法:通过与通渭县农村中小学部分学生进行交谈得知,学校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教学。

二、通渭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原因,我县农村学生家长,甚至相当一些教师对体育学科的认识水平不太高,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1.学校、家长体育观念落后

在我县农村,“劳动可以代替体育”,“劳动即是体育”的思想根深蒂固,阻碍我县农村体育发展。包括大部分教师在内,人们很大程度上仍然把智育放在第一位。社会和教育部门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就是升学率,体育及其他活动开展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各学校间的考试竞赛成为制约我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运动开展的最大障碍。

2.体育教学缺少财政保障

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学校更多地将财政放在重点学科上,使体育成为冷门课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体育教学实施落后。多数城镇学校拥有较好的塑胶跑道、篮球馆,甚至有健身房等相关的教学配套实施,但在我县农村中小学,泥地跑道一遇到雨雪天,体育教学就不得不中断。

(2)师资力量落后。财政不足,学校无法招聘更多的体育教师,甚至都不能保证最基本的教学需求。在我县很多农村中小学,由其他代课教师兼任体育教师,教师的体育知识不够扎实、理论水平较低、实践能力不够强,因此,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使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

(3)学校体育管理体系的落后。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由于上述“软硬件”的限制使学校体育课堂陷入困境,严重限制了教学实效性的落实。

三、通渭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发展对策

1.端正体育态度,把学校体育摆到正确的位置

体育教育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和道德情操。各级领导应站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到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农村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改善农村生活方式、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是一项利在国家、功在千秋的宏伟大业。

2.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通渭县由教育行政部门调配教师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师资的互动与共享。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量大,因此福利待遇必须有保证。如评优、晋级职称、进修学习等都应与其他学科教师有同等待遇,并给予恰当照顾,特别要给予女体育教师特殊照顾。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篇5

【中图分类号】 G80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166-2

一、通过富有农村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体现体育课的农村特色,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学的优势,更注意了把自己富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教学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在,农村的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我们必须努力上好体育课,通过体育课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我们体育课的首要任务。但我们体育教学的任务又不仅仅是单纯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踏踏实实地通过课堂教学和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地去发展学生的心理、意志、品德等素质。

在体育课上安排跑、跳、投等活动时,我们也很注意进行一些具有农村特色的发展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性地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我还结合活动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改变体育教学中只发展学生“四肢”的现象,更要去发展学生的头脑,去丰富学生的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活动和游戏。首先活动要具有农村特色,既利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素质的教育。事实证明,这样安排活动游戏教学效果是较好的。如在进行“绿化校园”游戏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花草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在进行“支援前线”游戏时,我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进行“种收玉米”游戏时,我们就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爱惜粮食的教育;在进行需要群体协作的游戏时,我们就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鼓励学生在活动或游戏中相互协作,同心协力地去完成任务,为集体争光;在进行一些高难度、有危险性的活动或游戏时,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在进行有韵律、有美感的活动时,就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发展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在体育课上坚持这样做,不放过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我们的体育课也必将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二、创造条件,合理地运用场地和器材,为课堂教学活动增色。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是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中学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体育器材少,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学校经济条件差,学生的活动场地还不足1000平方米,并且很不平整,体育器材也严重不足。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与其抱怨条件差,不如自己想办法去创造条件,改善条件。我们认为要把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做好,必须首先合理去解决好场地和器材的问题,甚至可以这么说,一个农村中学场地器材问题解决的好坏,也就直接决定了他们学校的体育教学的水平。

三、规范体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有些人认为,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教的又是体育课,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把体育课上成“自由活动”课也无所谓。我们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首先从学生的发展来说,体育课担负着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任,我们决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另外从社会的要求来说,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逐步地深入人心,体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同时社会也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的要求。我们严格要求体育教师从严要求自己,上好体育课,不允许在工作中有任何的懈怠,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全面地去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一)鼓励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有人说,教师有一碗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这形象地说明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教师仅有一碗水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拥有一桶水、一缸水,一池水做教师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进程。

我们首先抓了教师平时的业务学习,鼓励教师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求教,积极参加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两年来我校体育老师为了提高自我素质,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的学习笔记。为了让其较系统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在这学期还创造条件,让参加体育本科的学历的进修,争取使其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能力方面有一个大的飞跃。

(二)严格要求,规范学校体育课和相关活动。

我们学校很小,只有400多名学生,学校向来只有两名体育教师,原来学校对体育课的要求不高,并且前任多位教师均不是专任教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业务不熟,所以体育课上的较为随意,不规范,有时甚至采取“放羊政策”,学生也都是盼着体育课这一段“自由活动”时间,另外学校的课间操也是时有时无。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完成教学目标都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就把规范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首先是上课,我们严格按体育教学大纲来足量安排体育课,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一定的提高,其次,我组织好学生做课间操。另外我校还灵活地开展了多种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如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等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规范了,间操也能正常持续地进行了。

篇6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还处于举步维艰阶段,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专业化意识不强、专业化能力薄弱、专业化知识亟待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偏低等问题。如今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影响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因素还有很多。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把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让教师专业化的方法对策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在邢台学院体育系资料室和图书馆查阅近几年以来有关邢台市郊县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及资料15篇,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邢台市郊县十所中学(1.南和县实验中学2.邢台市南和县第二中学3.邢台市内丘一中4.邢台市隆尧一中5.隆尧县尧山中学6.宁晋县第一中学7.宁晋县第六中学8.邢台市任县中学9.临城县实验中学10.临城中学)的教师问卷预计发放50份,学生问卷预计发放150份,共预计发放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为97.89%。

三、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准确的定义,我国的学者研究认为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在整个教学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通过学习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体育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邢台市郊县中学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以邢台市郊县十所学校为代表的教师对专业化的认识。通过调查看出在被调查的人中觉得自己是专业教师的人很少。这就印证了本论文开题时的观点,如今摆在我们面的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农村体育教师普遍不够专业,那么这样教学质量就不会有所提高。教师对专业化的认识不够,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农村地区还没有做到普及,在农村体育教育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我们应该及时的发现并且解决这些问题。

(三)分析影响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及困境

自身素质和观念上的因素。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有许多教师的学历达不到专业水平,邢台市郊县的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与体育教师专业化要求落差显著。经调查发现,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速度缓慢,突出表现在学历不够与其实际业务能力。其中教学比例不成正比,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缺乏事业心,稳定性不强。许多体育教师并不是通过正常的考试应聘渠道走向教学道路上的,由于外力所致。中专学历是不具备教学资格的,可是在我们的师资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专水平。因此他们的事业心不会很强,专业抱负和水平普遍偏低,对教育的改革动态不是很关心。

(2)职业观念不是很强。有很多教师认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自我积累经验的过程,教师的主体精神没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足够的发展和提升。

(3)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不是很清晰。这些教师表现在对专业发展的实质不够关心,只注重外在的硬性指标的提升。

不过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学历很高可是专业化发展却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观念问题。

理论知识方面的因素。虽然现在的科技很是发达,可是还是有好些地区的学校硬件设备不是很先进,因此就会造成信息技术的闭塞,教育理念的陈旧,传统的教育模式难以突破的现象时常发生。还缺乏实践技术方面的探讨,导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多教师没有确立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也不注重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确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

现代教育机制方面的因素。一些教育机构一直强调发展计划对体育教师晋级,评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等,驱使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专业进修,从而忽略了从专业本身发展的高度。教师对现代教育机构的满意度不是很高,说明现代的教育机构不是完善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很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物质层面上的因素。当今社会,我们的国家为教育事业投资确实很多,可是真正能到农村教育的资源又有多少呢,我们可以放眼望去,城市的教育和农村的教育存在着很大差距。教学硬件设施城里比农村的要好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然而教师的福利也是一样,城里的教师福利很高,可是农村的福利却不好。但是要是看工作环境呢,农村的教师工作环境根本就没法跟城里的比较,就没有可比性。

由此看来农村体育教师工作环境艰苦,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导致了许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直线下滑,心理压力很大,综合以上的条件就形成了如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处于低级的现状。

(四)提出适合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学方法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首先从自身出发,热爱自己的体育事业,关爱自己的学生,努力遵守敬业奉献的师德。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是看到自己工作福利的缺陷,把自己的职业看做一个伟大的职业。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增加自己的阅历,要求自己通过各种体育教师的专业考试,要求自己独立钻研和探索,努力参加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的培训以及活动。

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建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经验,在经验中总结知识。建立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学无止境。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淘汰,学会在教学中反思自己,因为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仅仅拥有自身的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惊醒反思性活动,在反思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让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改善教学机制,完善教育模式。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毁掉了很大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我们需要趋向科学化,人性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把调动全体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

完善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模式,我们要着手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且获取到新的知识,还要将继续教育和职前培养结合在一起,打造成系统的,科学的连续的职前和职后结合的教育模式。

改善教学环境,改变城乡教学资源不均衡的现状。为了改善城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我们的国家应该加大对乡下农村教学经费的投资,并且保证经费能真正运用在教学改善上面。把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配备齐全和完善。适当对农村体育教师的福利进行调整,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缩小城乡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用来保证体育教师能够拥有良好的心态投身工作,专注教学,从而真正的促进农村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我国农村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还很长,教师专业化是我们提高教育水平必经之路。然而,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却不尽人意,自身水平不够专业,自身的教学理念很陈旧。我国的教育机制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还很难突破。城乡体育教师教学条件的不平等,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也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农村体育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评上职称才去提高自己的自身专业水平。以上这几点都是教师走向专业化道路的绊脚石。

(二)建议

我们应该把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大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努力改变农村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真心实意的想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彻底改变应试教育对教师的影响,因为应试教育毁掉了很大一部分教师以及学生。改变城乡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福利待遇不平等的现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的投入,并且确保这些经费能够真正的用在刀刃上。经过我们的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功底扎实,教学风格鲜明,工作充满活力的体育师资队伍!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私的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少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引言

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党的十六大已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村学校体育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增强农村人体魄、提高农村人的身体素质的功能,还能发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活动在农村然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利用农村学校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可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一个重要部分,发挥其丰富农村文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摸清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难的途径,探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乡级和乡级以下)的普通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部分地市的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1.2.2 访谈法对地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中小学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调查。本课题共发放《体育教师调查问卷》135份,回收到135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263份,有效问卷1203份,有效回收率为89%。

1.2.4 数理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2.1.1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直接承担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而3-6年级,每周为3学时,中学为每周3学时。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学校中,全部都开设了体育课,每个地市的开课率都是100%。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课率都是100%说明山东省农村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教育都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但100%的中学每周只有2学时的体育课;小学情况同样并不乐观,45.5%的小学是每周3课时,没有一所学校在1~2年级保证4学时的体育课程,3~6年级一般只有2课时的体育课程,达到每周3课时的学校仅占调查学校的32.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

2.1.2 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在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仅为46.95%,中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3.06%,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小学学生,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非常不丰富的百分比竟达到5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率较高,能较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质量较差。

2.1.3 影响体育课开设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在农村中小学中,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此外,重视其它学科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观念也是其原因之一。有些地区政府和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师资不足,也影响到体育课的正常开设和质量。各级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校休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省体育教学现状,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其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形成一流的体育教学体系。

2.2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师资情况

2.2.1 体育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为1:210,即合计210名学生有一位体育教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为1:213,合计213名学生有一位教师。这种师生数比例失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地方为控制教师编制、减少财政开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中小学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城镇学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2.2.2 体育教师教师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按照农村中小学50%的教师分别达到本科和专科的要求,山东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能够达标,但中专学历的教师仍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远低于达标要求。调查中也发现,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生活环境差,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二是地方农村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减少事业编制,进而控制中小学教师编制,使一些有意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不能如愿。

2.3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现状

2.3.1 体育设施现状我国教育部规定,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8m2,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在本次调查中,山东省农村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9.64m2,高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6.8m2标准;农村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8.93 m2,也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的标准。

但由于体育场地建设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又较为落后,所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多为土质,建设不标准。

体育器材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一个指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体育器材达标率须在80%以上。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的学校仅占23%,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在50%以下,属于不合格范围。

2.3.2 经费现状体育教师是体育经费的直接使用者,对体育经费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具有发言权。被调查的农村体育教师64%认为没有体育经费,36%的人认为有经费但得不到保证。另外,从调查的生均体育经费来看,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仅为0.76元。总的来说,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也与全社会及主管教育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关,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现象。

3结论

3.1 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被调查学校都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单调、项目少;班额过大,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2 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差、标准场地比例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部分学校配置的某些体育器材根本不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维护、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3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不受重视、学校放任体育工作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的体育教师缺乏认真工作的动力,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4 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4建议

4.1 有步骤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解决分配渠道不合理的状况;号召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给予一定的优越政策。

4.2 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4.3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的达标标准,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思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曲宗湖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5(4):26-28.

[3]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2-324.

[4]林文同,李习友.试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J].体育与科学,1990,11(6):19-22.

篇8

 

引言 

我国是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党的十六大已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确定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农村学校体育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增强农村人体魄、提高农村人的身体素质的功能,还能发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健全人的人格、升华人的精神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村人的文化生活非常单调,赌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活动在农村然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质量。利用农村学校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可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一个重要部分,发挥其丰富农村文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摸清我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困难的途径,探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领导部门规划学校体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乡级和乡级以下)的普通初中和小学为研究对象,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部分地市的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获取有关信息。 

1.2.2 访谈法对地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农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17地市农村中小学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调查。本课题共发放《体育教师调查问卷》135份,回收到135份;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350份,回收问卷1263份,有效问卷1203份,有效回收率为89%。 

1.2.4 数理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2.1.1 体育课的开课情况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直接承担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1~2年级每周为4课时,而3-6年级,每周为3学时,中学为每周3学时。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学校中,全部都开设了体育课,每个地市的开课率都是100%。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开课率都是100%说明山东省农村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实施体育教育都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但100%的中学每周只有2学时的体育课;小学情况同样并不乐观,45.5%的小学是每周3课时,没有一所学校在1~2年级保证4学时的体育课程,3~6年级一般只有2课时的体育课程,达到每周3课时的学校仅占调查学校的32.6%。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绝大多数农村学校不能按照政策规定保证足够的体育教学时间。 

2.1.2 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在调查的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学生中,小学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有点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仅为46.95%,中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丰富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为63.06%,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小学学生,其认为体育教学内容不丰富、非常不丰富的百分比竟达到50%以上。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中小学的开课率较高,能较好地贯彻体育教学大纲,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课开课质量较差。 

2.1.3 影响体育课开设的因素调查结果说明,在农村中小学中,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经费短缺,场地占有率低和体育器材匮乏是制约学校体育课开课率的关键因素。此外,重视其它学科教学而忽视体育课教学的传统观念也是其原因之一。有些地区政府和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体育师资不足,也影响到体育课的正常开设和质量。各级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学校休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我省体育教学现状,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使其向规范性、科学性方向发展,形成一流的体育教学体系。 

2.2 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专业师资情况 

2.2.1 体育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比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在校学生比为1:210,即合计210名学生有一位体育教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为1:213,合计213名学生有一位教师。这种师生数比例失衡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也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地方为控制教师编制、减少财政开支是造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中小学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因素导致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城镇学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2.2.2 体育教师教师学历结构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知识、智能结构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按照农村中小学50%的教师分别达到本科和专科的要求,山东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基本上能够达标,但中专学历的教师仍占较大比例。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远低于达标要求。调查中也发现,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存在着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素质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生活环境差,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工作;二是地方农村政府为减轻财政压力,减少事业编制,进而控制中小学教师编制,使一些有意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体育专业毕业大学生不能如愿。 

2.3 山东省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经费现状 

2.3.1 体育设施现状我国教育部规定,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6.8m2,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在本次调查中,山东省农村中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9.64m2,高于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生均体育场地面积6.8m2标准;农村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8.93 m2,也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为5.0m2的标准。

但由于体育场地建设受地方经济条件影响较大,农村经济又较为落后,所以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建设质量较差。主要表现为场地多为土质,建设不标准。 

体育器材也是反映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的一个指标。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和《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规定,体育器材达标率须在80%以上。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合格的学校仅占23%,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在50%以下,属于不合格范围。 

2.3.2 经费现状体育教师是体育经费的直接使用者,对体育经费的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具有发言权。被调查的农村体育教师64%认为没有体育经费,36%的人认为有经费但得不到保证。另外,从调查的生均体育经费来看,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均体育经费仅为0.76元。总的来说,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是严重短缺的,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也与全社会及主管教育的领导对体育的认识有关,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学校存在挪用学校体育经费的现象。 

3结论 

3.1 部分学校仍不能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被调查学校都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内容单调、项目少;班额过大,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教学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3.2 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体育场地的质量差、标准场地比例低,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器材数量少、质量差。部分学校配置的某些体育器材根本不是为了让学生使用,而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和维护、影响了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3.3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不够;体育教师学历等结构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偏低、体育课不受重视、学校放任体育工作等多种因素导致大量的体育教师缺乏认真工作的动力,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3.4 农村学校体育和农村教育一样,处于一种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不正常状态,这是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根源。要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对“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4建议 

4.1 有步骤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解决分配渠道不合理的状况;号召和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给予一定的优越政策。 

4.2 加强农村学校场馆、设施的建设及改造工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自己开发场地设施以弥补经费的不足。 

4.3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校学生的达标标准,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农村教育改革思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曲宗湖等.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5(4):26-28. 

[3]王俊奇.东部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2-324. 

[4]林文同,李习友.试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j].体育与科学,1990,11(6):19-22. 

篇9

关键词: 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Key words: rural;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status

中图分类号:G8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320-02

0引言

发展农村体育,增强农民体质是建设和改善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农村的具体体现。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支撑社会体育的三大条件之一,也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促进公民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开展群众体育的工作中,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个生力军,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又是一支重要力量。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及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试图在理论的高度,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对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根据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分别对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及杨凌示范区的10个县(区)20个乡(镇)的农民及体育指导员及运行模式为对象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研究需要为依据,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采取二次调查法,检验问卷内容的效度,与课题要求相符;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6份,有效回收率89.3%。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的基本情况到此次调查完毕,关中地区共有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378人,其中有11人为一级,124人为二级,243人为三级,尽管有金字塔形式的等级结构,但是整体人数在1569.73万人的农村人口中只占0.04‰,人数极少,平均每41527人才有1名指导员,且一级社会指导员指导员队伍中的比例比较低(表1)。表明当前关中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没有深入到农村基层,还说明该人才结构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完善整个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产生严重影响;女性主要集中在二级、三级,在高级别中几乎没有,男女比例失调。

2.2 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学历、职业和指导年限现状分析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呈两极分化的不合理结构,4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37%,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还没毕业的大学生,5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占51.9%,中年人仅占11.1%。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知识结构完善的薄弱环节是学历层次偏低,专科以上学历占28.5%,中学(含中专)学历占49.6%,小学及以下文化占21.9%。

调查指导年限的结果如表2所示:3年以内的为47%,3-5年的为39%,6-9年的仅为14%,10年以上为0。由表2还可知道, 无职业人员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职业结构,他占37.6%。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都不长,指导的随意性很大,必要的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科学系统地组织指导能力不足,因此指导内容单一问题、影响锻炼者的兴趣问题就会出现,这会影响到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影响指导质量均。

2.3 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现状

2.3.1 参与指导的动机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指导工作时,指导动机是其内部动力起直接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主观因素影响其指导效率。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多种心理因素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形成动机。关中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兴趣爱好(占61%)社会交往(占23.5%)、工作需要(占12%)及强身健体(3.5%)。由此可知,兴趣爱好与社会交往是关中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指导工作的主要要动机,而不是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动机,这种需求是高等层次的比较稳定、持久的需求。

2.3.2 指导频率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农村中,平均每周进行1-2次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最多,占44.3%,而出勤在5次以上的是退休教师和无职业人群,明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具有出勤次数少。调查同时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的次数和等级成反比,且指导的时间大部分也不固定,体育行政管理及其它文化管理是他们主要从事的工作。

2.3.3 指导时间段及场地分布的现状分析在一个地区中,开展的社会体育工作状况可以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分布情况反映出来,农闲时的早晨(43.8%)与傍晚(42.7%),是关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主要集中的时间段,也有人指导时间不固定(14.5%),农忙的时候很少指导;指导场地依次:选择村镇文化广场占33.3%,路边占28.9%、住宅前后占22.2%、学校占13.3%、其他占2.3%。说明指导场地选择上较为随意,以就近和方便为主。

2.3.4 指导的运动项目的现状分析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指导的运动项目,能够反映出群众对这些项目健身价值的认可度及这些项目在该地区的普及度。调查显示:关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指导的主要项目是大秧歌、健身跑、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掰手腕、摔跤等,传统武术-红拳,也是人们喜爱的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约11%的人指导这个项目;与其他地区相比,关中是陕西省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1.53%,每个民族都有独有的体育健身活动,这些运动项目吸引了不少的外来人群,是陕西省宝贵的人文资源,有7%左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事这方面的指导。总的来说,关中农民所参与的体育活动多以对技术要求、场地器材要求不严格的项目为主,而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传统特点和乡土特点。

2.3.5 指导人群的现状分析关中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老年、中年、青年、儿童与不固定人群。从比例来看,关中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主要人群为占总人数的47.5%的不固定人群,说明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群体还不固定,这跟受调查的人群大多兼职从事指导工作有关。

3影响关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主要因素

对于影响关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工作的因素的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制约指导员工作的首要因素就是“经费不足”。体育运动一定要和经济协调发展。不仅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受经济的直接制约,而且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程度、发展规模也受经济的制约。社会、政府职能部门没有能力给予农村体育支持,不能够提供物质基础给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用于农村体育上的资金寥寥。所以, 陕南、关中、陕北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迟缓是造成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非常少的主要因素。

第二要素就是“场地设施不全”。因为大部分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在非体育场所,如公园广场、马路空地、村头巷尾等,所以有些基本的要求在指导过程中难以被满足。还有就是在农村中,群众锻炼站点只有很少可用器材设备,除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农民健身工程试点村庄,大部分站点器材缺乏,这就使得指导员的指导工作很难展开。

第三大因素是“感觉缺乏动力”。因为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所以农民无力支付指导工作的费用,加上计量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工作酬劳时,地方政府也没有给出适当标准,也不能明确度衡社会体育指导员劳动的多少,这使大部分指导员没有动力去参与指导工作,给予一定的报酬就是认可了劳动者的成果,同时也约束着劳动者劳动责任,一定的报酬也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工作能长期有效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是不容忽视的。因而,发展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时,要更重视这一因素。

第四大影响因素是 “组织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当前,群众自发组织与民间社团是关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政府组织为辅,在推进农村群众性体育工作时,这些组织的职权范围有限,并且在这些组织中,大多数指导员为兼职人员,属于公益性的,并多头管理,有很多不稳定含在里面,很容易被外界一些因素干扰,从而有流失现象出现;同时,“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够”也是影响关中地区指导员队伍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

4结论

在社会群体健身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充当着宣传、组织及执行者的身份,农民体育健身需要来源于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需要这些人员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专业才能,以满足居民在锻炼过程中的需求,达到科学锻炼的效果。

关中地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结构为高级别指导员年龄偏大、比例低、从业时间比较短、文化素质比较低,有重视数量增长而忽视质量提高倾向;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严重缺乏,质量较低, 缺乏指导的练习场地器材,与将农村作为主战场开展全民健身的总体战略相违背。所以,我们不但要培养一支能力好、素质高、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而且还要有专门的科学的管理机制与管理机构去组织管理,这样队伍的工作才能高效、有序,才能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开展,才能推动我省社会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篇11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学校,许多中小学已经建有体育场馆,建有塑胶的运动场地,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舒适,但是广大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却仍在为体育教学条件发愁。在有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场地和器材。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农村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怎样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为教学服务, 让每个农村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 

2.1体育课开课率不足 

根据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体育法,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德、智、体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校也必须开设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然而根据调查目前我省广大的农村学校中有众多的学校体育课开设的很不规范,有些学校开设的课时不够,有些山区小学就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2体育师资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 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师资队伍, 显然是空泛之谈, 目前我省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因人口众多, 教育规模大, 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学校的需要, 加之学校编制等问题, 造成农村学校存在大量不合格的兼职或是代课的体育教师, 特别是农村乡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师更为缺乏。另外由于社会的偏见, 不公正的待遇, 造成了一部分已在体育教学岗位的体育教师流失。因此,这种局面无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3 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安徽省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远远满足不了正常开展体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虽然近些年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保持了增长的势头, 但是与所需要的体育经费差距仍然较大, 贫困地区和不重视体育的学校其经费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学校体育教师反映, 学校体育工作的最大问题是体育经费不能保证。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 一直阻碍着农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2.4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体育教学质量较差 

某些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态度, 为了保证升学率, 以牺牲体育为代价, 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文化课的学习。 “以劳代体”的思想严重, 认为农村学生离家和学校较远, 走的路多,再加之家务劳动及农活繁忙, 所以就不需要体育了。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中学, 学校领导对体育是很少过问。这无形中导致学校体育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5体育场地器材匮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势必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和短缺。从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层次越低,学校规模越小,场地、器材缺乏越严重。农村学校的场地缺乏和器材缺乏相伴,有的学校场地凹凸不平,全是泥土场地,更不用说田径场了。可见,许多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与国家教委颁布的《农村中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相差很远。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是使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受到严惩影响的重要原因。 

3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策略 

3.1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体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应占一定比例,并逐步增加农村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此外,要广开财源,多渠道、多途径筹措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以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农村学校师资比较缺乏和体育器械比较少,所以在安排课程教学计划时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等新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运用简易器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完成体育课程,从而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3.2加大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制订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拓宽培养、培训渠道,认真落实有关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体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认真地撰写本学科方面的论文,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帮助其提高思想觉悟、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安徽省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原则 

4.1教学内容手段创新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往往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体育教师爱岗敬业,敢于创新,善于根据体育教学规律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场地器材的不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体育老师还可以利用校园或周边的地形(如空地、通道、斜坡、台阶)等,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体育游戏或比赛,增加学生体会体育运动乐趣的机会。 

4.2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是培养农村体育人口的重要环节,是为广大农村传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农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应结合农村文化传统和特点,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加大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宣传,组织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小型多样的简单体育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成年人在各种节日举行的体育比赛,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3农村学校体育与传统体育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学校体育应坚持以传统体育为基础,结合现有场地,器材条件组织进行,传统体育是农民体育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根本。如龙灯、舞狮、龙舟竞渡、登山、射箭、摔跤、拔河以及结合农活操作技能的特点而创编的体育活动等都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作灵活的修改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内容。 

5结束语 

我们要认真分析和思考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研究安徽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的优化,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就能真正落实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进而促成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才会有新的局面,才能真正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