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3 08:56: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

篇1

1.国是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许多传统至今还在影响着国家社会经济生{舌的各个方面.其中的优秀文化传统经过改造可以为今所用,推动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应当弘扬:而那些消极腐朽的文化传统阻碍教育和现代化的进程.因而应当摒弃。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文化传统是全社会的责任,但首先和主要的是教育系统的责任。教育部门能否恰当地解决这一问题,其后果是大不相同的.第二抗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的实践鲜明地揭示了这一点.例如.某些第三世界国家在获得政治独立后,抛弃了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全盘西化,其结果不仅教育没有取得预期的发展,而且损害了民族经济的发展.相反.某些亚洲国家在吸收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和方法的同时,注意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其结果不仅教育莲蓬勃勃,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对此,我们应当深入地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中国是个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是与发达国家大不相同的.这意味着,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覆们应把很大的力量投入农村教育.培养发展农村经济所需的大量中初级人才和劳动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一些国情与我们相似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在这方面的成败得失。

3.中国是个社会、经济、政抬和科技正在迅速发展和变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发展和变革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在质上,其速度令世人瞩目。尽管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上述变革不能不深深触及教育,促使它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比如教育理论.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经费的筹集和分配等方面的改革).我们一方面要研究某些有代表性的国家.看看以往它l订的教育是如伺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的迅速变革并为其服务的,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应当认真关注和研究当前世界各国包括独联体国家是如何调整教育理论、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急速变化.总之,应当着重探讨和研究教育的动态需求,而不完全是静态需求.

4.中国是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各地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相差极大.我国既有堪称世界一流的各级各类学校,也有世界上最差劲的学校.总之,其不平衡性和多样化的程度在世界上是不多见.有的外国朋友说中国包括了三个世界.如果仅从发展水平来说,这个话有些道理.我国各类地区大都具有特定的影响教育全局的问题.例如,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匮乏、壤学、复式教学、女童教育和民办教师等同题;绝太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除上述问题外还有一个棘手的教学语言问题.等等.这意味着.不仅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办学经验能适用于中国的全国各地.而且即使在我国,也不存在适用于全国各地坑一的教育理论模式.因此,我们既需要以国家或瓴域为单位进行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中外之问的教育比较,也要以国内的地区为单位进行区域比较研究.实际上,各类地区,即使是落后地区和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教育发展方面也都有先进典型和成功的经验.这说明,进行区域教育比较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这种比较可能对各地更有启发和现实指导作用.因此,比较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大力加强中外教育的比较,而且要加强国内区域教育的比较.我们的课题便是一种尝试.推进教育的比较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作出一系到艰苦努力和处理好一些关系.

1.比较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进行比较就是为了推动本国本地教育的发展.然而.既然它是一种科学,就有特定的理论体系.无疑,我们比较教育工作者应及早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这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指导中外和区域教育比较所急需.在完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再的农村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比较研究’和其他课题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理论指导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开展中外和区域教育的比较必须进一步解救思想,换换脑筋.克服形式主义和守旧恩想.其他国家的东西,只要符合我国国情.能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应拿来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不能一味强调中国的特殊性而排斥他国有用的东西.例如,长期以来一些人一直批评GNP的概念不科学,不肯采用,而宁愿使用另一种更加不科学的概念一一工农业总产值.与此相应.一些同志坚持认为,用教育经费开支占GNP的比例作为衡量我国教育经费开支水平是不合适的,据说它缩小了我国教育开支的实际水平.这种说法显然是确乏事实根据的.最近某些同志亦用中国的特殊性对我们课题中采用西方国家的某些测定指标进行比较挺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在学术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开展争论是完全必要的,正常的.但是,在探讨问题时不应着某些过时的观念不放,否则,很难取得共识。毫无疑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因而换换脑筋要有个度,不能换成资本主义的脑筋:如果那样,就是。全盘西化’和自我。和平谤变了.这当然是我们必须加以反对的.

篇2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9-02

当今社会,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快,国际高等教育活动日益频繁,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200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江苏理工学院(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Merseburg)合作举办四个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中德国际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成为了该办学项目的管理机构。

学生能否顺利地走出国门,在国外完成学业,扎实的德语知识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我院除了承担学生基础阶段专业课程教学之外,力求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语学习环境。学院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德方合作院校每年也都会在德国当地聘请德籍教师来我院任教,和中方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德语教学工作。2004~2012年,来我院任教的德籍老师已将近二十人,他们分别来自德国各个地区,讲授语音、口语、德国文化及国情等课程。外教的参与将鲜活的语言与文化带给了学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地道的德语,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拉近了书本知识与真实生活语言的距离。外教的加入同时也给作为本籍教师的我们提供了学习和了解的机会。但在与外教合作过程中发现,外教与中国师生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分歧,给德语教学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对比中德教师课堂教学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扬长避短,更加合理地利用外教资源,从而提高德语教学质量。

一、德籍教师的教学优势

1.语言和文化方面

外籍教师的德语地道自然,原汁原味。在授课过程中,他们不仅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介绍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大多数学生对外教都带有一种好奇感,因而对其课程通常也抱有浓厚的兴趣,并寻找机会与之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获取了国外的背景知识。相比之下,本籍教师虽在语法讲解方面比较清晰易懂,但是在语言的灵活运用上以及在语言和文化传统结合方面不具备优势。

2.师生关系方面

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师生关系通常比较严肃,有明显的等级观念。与中国的教育传统不同,外教在课堂上通常是以一个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首先,对外教学生是按照西方的习惯“直呼其名”的,其次,在口语课上外教,一般会要求学生围坐成一个圈,上课形式灵活,而且,因为所受教育不同,西方人大都性格外向开放,因此他们在课堂上非常善于表演,经常会用一些夸张的行为举止来解释复杂的语言现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到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作用,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3.教学方法方面

德籍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扮演启发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外语知识和技能。德籍教师不会使用汉语,功能交际法是他们的主要教学法。在教学中,除了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需要纠正外,他们一般不会因为语法错误而打断学生思路,更多的是注重语言交际的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德语。他们还擅长简笔画,实物教学,大量使用图片、模型等有关教具进行讲解,这些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考核方式方面

德籍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他们会认真地制定符合自己所任课程特点的计分表,将学生的出勤、回答问题、作业情况等方面记录在册,待到期末总结时,这些情况又都会以一定的百分比计入总成绩,这就杜绝了学生只靠期末考试蒙混过关的情况。他们考核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采取笔试以外,还采取对话、讨论、作报告、写文章或制作画报等形式,对学生的德语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德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在充分肯定外教教学特点和风格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个人教学水平不足

由于所受教育背景不同,一些外籍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对外德语教师资格培训,这就造成了他们某些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性。比如,一位外籍教师虽然在德国拥有文科硕士学历,但从未有过任何教学经验,当她面对中国的大学生时,往往缺乏作为教师应该有的耐心,经常会不留情面地批评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虽然为人处世相对比较直接是德国人的典型性格,但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此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影响教学效果。

2.授课缺乏系统性

外教大多不按照中国制定的教学大纲安排内容,他们强调学生要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讲课时往往不会像国内教师一样,以教材为重心,以大纲为依据,而是采用自己收集的资料等,而且他们上课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这对习惯于使用固定教材的中国学生来讲很难适应,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不知道重点何在。

3.对中国学生的学习情况认识不足

德籍教师往往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对中国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情况也知之甚少,他们将德国的教学方式,在不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运用到对中国学生的外语教学中,尤其是教学的初级阶段常常忽略了中国学生的感受,提问有时过于直接,不太注意学生的反应。这种要求往往会导致学生一到回答问题时就感到害怕或害羞。还有些外教在课堂上常以游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一开始很受学生欢迎, 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尤其在语言教学的高级阶段,学生往往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慢慢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厌倦感。

4.对学生的成绩考核缺乏统一标准

外教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对学生的成绩考核缺乏统一标准。有的外教对学生要求过高,对学生的考核比较全面和严格,造成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不理想,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而另一些外教考试很随意,评分标准过低,给学生造成错误的印象,感觉自己水平不错。但在最终的德方入学考试中却名落孙山,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

三、中外教师教学对比

1.在师生互动方面,中外教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在国内仍然以语言考试作为唯一衡量学生语言水平的大环境下,传统的“应试式”教育是国内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过多的交流。虽然很多中教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也不断在进行改进,但是要面对的阻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考试通过率是衡量语言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尺,这就造成了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然学生也就学什么。另一方面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适应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上增加了过多的互动环节,学生开始觉得新鲜,但时间长了,他们会有种不安定感,主动要求老师增加书面作业的练习量。这也就说明,中国学生对于西方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方面,外教有很多值得国内教师学习的地方

如我在上文提到的,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简笔画的运用等,外教教学的宗旨更多是以学生作为课堂的重心,运用交际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但是反之,中教的教学方式也有它的优势所在。如在讲解语法点时,中教老师运用母语解释,并且从外国人学习外语的角度去阐释难点,运用改进过的语法翻译法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语法重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不像外教的教法那样灵活多样,但对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对某些问题深入了解很有帮助。

3.教学内容系统性方面,中教更具优势

国内教师都接受过教师资格培训,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针对课程配备了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因此整个课程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使学生容易掌握该课程的重点、难点。而外教的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

四、合理改进,取长补短

如何合理地改进外教与国内教师的教学

从而全面提高德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国内教师,我们应当借鉴德籍教师在教学中的长处,在日常教学中努力营造活泼的语言学习环境,最大限度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将西方的教学方法同中国的教育传统有机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局面。而对于外教的日常教学管理,也应当规范化。在课程开始之前,应与外教共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及课程安排方面还应当注意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外教资源,充分发挥中外教师各自的优势,并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外籍教师的引进为中国课堂的德语教学提供了原汁原味的本土风情,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和中国教师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协作团队。我们要尽力去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外籍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使他们更好地为中国的德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丽萍,等.高校外籍教师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6).

[2]高宝虹.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 :101 - 102.

[3]刘继芳.国内外教师课堂沟通方式研究述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

篇3

1活动单的设计

一份完整的活动单由四部分组成: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

1.1课题。课题标明了学生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力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文科类如语文,可在题目后加上课时说明,例如,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理科类就不一样了,能在一节课内完成的内容就以教材自然节次名称作为课题。如果教材自然节次中内容较多,就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课题。如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自然节就可以分解为“血管”“心脏”“血液”和“血液循环”四个课题。

1.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按“单”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具有导向、激励、控制和评价功能,在活动单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符合课标年级段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维目标定位准确,能够使学生的知、能、情、意得到有效提升。在表述形式上,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将课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相互结合。以语文为例,文科类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以识字、书写、审美、朗读、默读、体会、推敲、欣赏、写作、阅读、背诵、口语、演讲呈现。理科类如生物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用描述、识别、列举、说明、设计、分析、尝试、模仿、制作等。

1.3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一份活动单的核心内容,它是学生实施学习活动的导航仪,是学习进程的指路标,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有效进行,能否达成学习目标。编写活动方案时要注意:精选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梯度,明确表达要求,灵活设计步骤,丰富展示形式。一般说来,文科类活动单的活动安排基本遵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活动,语文课的活动单还可以按“形象分析、思想启迪、表达方法”来设计。理科的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通常是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文科的活动多为有感情地朗读、角色表演、体会、写字、背诵和作文等,理科的活动有计算、探究、填表、绘图、观察和实验等。

1.4检测反馈。设计检测反馈内容应当注意针对本堂课的学习重点,紧扣课时标准。保证时间,当堂检测,当即反馈,有效发挥其检测功能。注重应用,凸显学科价值。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堂反馈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书面检测是最常见的。文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通过读、说、演等方法进行,理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采取实验、制作的方法进行。

2活动单的实施

2.1学习小组建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课堂活动都会涉及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小组是指学生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共同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依据能力、水平、爱好、兴趣和性别等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人数4~6人。文科学习时,同质分组似乎好些,由于组员之间水平相当,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理科学习时,异质分组更有效。在生物解剖课中,如果全组成员都是女生,谁都不敢动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男女生组合,这时可以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文科学习时,除非演课本剧,小组人数少些为好,人数多了,每个成员的发言、表达机会减少,学习效率会下降。理科学习时,小组人数可以多至6人,比如在完成生物课中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有暗处理、遮光、脱色、漂洗、染色、记录等步骤,每人可以负责一项工作。

篇4

Abstract:the communicative, authenticity,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language teaching. Since twentieth Century seventy or eighty years, exert a great influence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should follow the specific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teaching communicativ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s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明确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真实交际和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大纲向我们表明,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仅限于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加以学习。显而易见的是,国家英语教学大纲将语言的交际功能提升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当遵循这样的指导方针,瞄准这样的教学目的,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只掌握词汇、语法、翻译技能,还应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与时代需要,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主动学习者。对欲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来说,培养学生口头交流能力,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如何实现从“填鸭式”的语法翻译教学法,转变到能够吸引广大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新教学模式呢? 交际教学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与过往流行多年的语法教学法不同的是,交际教学法“精华在于将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在设定的言语环境中,按照每一特定的交际目的学习外语,使学生最终掌握用外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克服了以往教学法中偏重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言语技能训练的弊病。”这种教学法,不仅仅适用于大学等高级阶段的英语教学,也适用于初级阶段英语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交际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教材的不同,学习年龄的不同,以及性格、认知风格、学能和性别等个体差异, 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自始至终都贯彻交际法原则,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的语感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会话的能力。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执行交际法原则,切实地转变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功利性过强的应试语法教学,实现语言作为日常交流工具的应用功能?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从源头说起,首先分析人们学习语言中的一些基本特点,接下来缕述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传统的重语法教学与现在的重交流教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交际法教学的基本手段方法。

一、语言的基本习得方式是交流

我们首先应该厘清转变教学法的理论和实际依据,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从传统的重语法教学向重口语交际教学转变。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识性的答案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交流功能,而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首先,人类从孩童时代起,语言的习得就是在日常交流中完成的。诚如英国语言学者威廉·李力所言,“语言不是智力现象,像人类的其它行为一样,它是一种行为,语言是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获取的”。在这位学者看来,语言如同吃饭一样,而不是像解方程式那样。

通常,儿童学习母语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岁到5岁之间”。在这期间,儿童除了睡觉之外,实际上无时无刻都在学习语言。为了让婴幼儿理解语言的含义,父母和其他人时常借助手势、实物、图片等各种东西,同时不停地重复同一语句,直到他们记住为止。这样的方式,给婴幼儿提供了听和模仿的机会。经过多次反复,孩子们就会慢慢地学会把“老师们”说的话和手势、实物、图片和其它东西联系起来,逐渐掌握“老师们”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的环境,对孩子们的语言学习非常有益。因此,我们从中看到,儿童能够熟练自如地使用母语,是同一语言重复多次和环境影响的结果。但外语学习,中学生通常每周仅有几个小时的上课时间。除这短短的课堂时间之外,他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几乎全部是母语。即便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地方的学生们仍很难有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接触。因此,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则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练习语言交际方面,而不是花大力气单纯地背单词记语法。”

婴幼儿阶段,对母语的学习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只要不在睡觉时间,他们就会在学习他们所需要的话语,周围世界的日常交流都是他们掌握语言。但对于学生学习外语来说,动力机制跟婴儿学语言不能同日而语。因为据他们看来,外部世界距他们很遥远。在他们看来,外语学科跟其它学科一样,学了就是为了考试。关于学生用书,众多的严格控制性练习和不间断的测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因此时常感到学教材枯燥乏味。另外一点就是,当学生与用英语跟外国人交谈时,他们还需不时地利用母语,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种英语混杂汉语的表达方式,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热情。因为学生们认为,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一门外语,像使用母语那样使用。因此,英文教师应该且必须经常地激励学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想办法跟学生打成一片,安排一些语言交流活动,使学生感到所学语言在课堂外仍大有用场。教师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独立组织班级或小组活动。从而使他们清晰地感受到,外语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将大有用途。在学生运用语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少纠正甚或不纠正他们所犯的语法和语音错误,转而以正确的语言,反复重复学生已讲过的语句。通过此种方式,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关于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母语干扰问题。众所周知,早期婴幼儿的大脑是一片空白,他们在学母语时,没有任何外界信息干扰。他们可以极其自如地学习母语,练习讲话,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所听到的语句记下来。也就是说,他们听到的不是人工语言,因而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任何语言障碍。然而,对已具备诸多信息储存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已习惯了母语的说话方式、语法结构。在他们学习英语时,母语不可避免地会干扰。这是因为,学习者对于结构一无所知,不做分析,凭借体验切题的内容就可学好。这个时候老师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正确的语句,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弥补外语学习方面的不足。

总之,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充满规则和公式的学术知识。众所周知,接受过正规教育者和那些没有上过学的人可以用母语自由交流,他们用母语思维,甚至在睡眠过程中也会练习母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会逐渐地掌握语言。学习语言的方式恰似日复一日的活动:醒来、用餐、走路、睡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不需要学习各种规则而只需练习的技能。因此,学习语言不同于诸如数学、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学科的学习。

其次,语言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虽然它不是人类交际的唯一形式,但毫无疑问,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假设人类没有口头语言和后来的书面语言,人类就不可能创造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交往系统。因此,人们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纵观日常会话就足以表明此点。你所需要的是信息,是根据语意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不是语调和语法的规则。

即使你说话的语调不正确,但对话仍然是可被对方理解的,交际的目的也已达到。其他例子也可以说明语言为交际服务。假如你正跟你的一位好友交谈,他突然插话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谈,而应该……”。这时候,你可能为朋友的不礼貌行为而感到生气。这是因为,你在谈话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意表达上,而非说话方式上。几乎没有人能既注重坦然的交谈,又全神贯注于语言形式。谈话时,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谈话人和听话人能相互沟通。很少有人想让对方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因为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创设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渠道,从而达到某一目的,如获取某个信息,分享某个笑话,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解释某一程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语言服务于各种各样的生活交际的需要。实际上,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问题等待他们去解决。假如他们被限制在老师所教的内容和课本所介绍的知识的范围里,或仅仅依靠他们学到的语法规则,他们如何对付如此繁纷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断然地说,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而且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才能学好语言。诚如戈贝特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二、重视口语交际与语法教学并不相悖

“交际教学法是传授外语或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和语言行为学说。1972 年,希姆斯(Hymes)首先使用了“交际能力”这一术语。随后,英美一些学者等对交际教学法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其中尤以 1976 年大卫·亚瑟·威尔金斯所提出的“意念-功能”概念最具影响力。1978年,英国学者威德逊又发表了一部重要的著作《语言的交际教学》,讨论交际教学法。这些学者及他们的著作,为交际教学法在70年代的掘起打下了基础。

那么,交际教学法究竟有哪些内涵和特点呢?按照上述学者的看法,我们可以将之归结为如下几点:一是强调口头交际优先于其它语言行为方式;二是用功能-意念大纲取代语法结构大纲;三是把教学活动建立在个人或团体的具体需求上,而非一般的语言内容上;四是强调用 “真实” 的材料取代非真实资料;五是将语言教学建立在真正的交际过程上,而非在为一些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人为的语言结构上;六是强调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的语言经验,也即学生们参与的语言过程,而非语言教学的内容上 。通过上述六点,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以交际活动为课堂教学中心,拿真实材料作为教材,把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中英合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材,是国家教材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成果。它用结构-功能体系进行编写,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兼顾读写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新教材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由已知到未知地安排课堂教学,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次循环,不断复习。它注重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的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 “交际性”,把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语法结构融于情景对话中,让学生在接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为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亦表明,用新教材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听说方面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教学方式造成的“哑巴英语” 局面。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成绩。

但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尚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对交际教学法的认识问题,也有实际操作方面的不成熟缺经验。问题之一,是对语法教学的忽视。有些老师觉得,交际教学法就是完全舍弃语法教学,讲语法就不是交际教学。这让部分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不够扎实。此等片面想法是有其存在理由的。不少应用语言学家都曾有公开地论证过应该避免纯语法教学。加之数十年来传统教学法在人们心目中“坏形象”的形成,尤其是语法教学法已受到严重的挑战。最为显见的是“哑巴英语”现象,哪怕是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在这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人们不仅疑问,学习语言的目的何在? 正因为如此,我们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忽略语法教学从不是交际法的初衷。一直有教育理论家在呼吁,为了有效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语法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 “语法知识对输出有监察作用”。威德逊也说过 “语言交际中语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想提醒人们,在强调语法作用的同时,不要忽视词汇和语境的作用”。因而,在实行交际法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语法教学。相反,我们要一如既往地重视语法,对在母语环境下学外语的中国学生尤其如此。

三、交际法教学能深化文化交流理解

如果摆脱纯粹应付考试的目的,而是本着寓教于用的方针,我们会豁然发现,语法是可以通过交流自然地习得,而不需要按照既定的形式死记硬背。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并不在意语法,只是要别人明白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一些成年人中的文盲毫无语法概念,但他们都能自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开始阶段,新事物在其脑海中几乎一片空白,接受后才产生理性的分析。外语的学习同样如此。在开始阶段,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与人交流,这对中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交流中的语法错误随之而来。但不要把这些错误看得过分严重,老师应大力表扬学生敢于开口的表现,对他们进行鼓励。一些教师担心,如果不及时纠正会话中的语法错误,势必导致今后难以准确地使用这种语言。这种担心并非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不纠正,会让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加以纠正?在笔者看来,至少在初学者模仿阶段时,动辄加以纠正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做,会让学生感到挫折和灰心。在此阶段,只要能保证正常的交流,老师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一味强调语法,生怕学生走偏,不断纠正他们对话中的语法错误,那么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性格偏于内向腼腆,这样经常性的纠正,很可能促使他/她永远不会再开口说英语。如果学生看到自己作业本上满是“×”号,那么他内心一定会感到挫折和不满,从而对英语生出畏惧之心。因而,最佳选择是,容忍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要因为语法上的错误而不断打断正在进行的口语交际。

一些习惯语法教学法的老师觉得,用这种教学法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条理性,讲完一个语言知识点再讲下一个,可以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既可以讲授、也可以练习,还可以测试,通过这些办法把教学逐步推向深入,在某种程序上,这种观点是合理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法教学法的缺陷是显著的,它不利于整体理解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以“Af-ter you,madam”为例,如只知道“after”是介词,“you”是代词宾格,作“after”的宾语。“After you”是个介词短语,而并不真正理解句子的含义,那么知道这条短语和会分析又有什么用呢?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更能说明此点,担任外语教研组长的英语教师有一次在应邀向带领学生在该校实习的外籍带队教师介绍学校情况时,面对几位美国同仁,她竟然不知道口头交流。无论那几名外籍教师问什么,她都只是“Yes”、“yes”,这让来访的国外同行起初感到纳闷,接着感到生气。他们不明白,这个英文教师为何只是以“Yes”应付他们。谈话过后,教研组长说,她压根儿听不懂几个外籍教师在说什么。但如若他们把所说的话写下来,她可以头头是道地分析他们所说的句子语法结构。另一个例子,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读课本单词和课文绝无问题,但她不会用英语交流。在现行的考核系统下,她是位合格的英语教师,这只是因为她能按照英语课本清楚地解释语法内容。这种不足,是她那一代外语学习带来的结果,也很可能将传到她所教授的下一代。在中国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这显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并不是所有语句都符合语法规则,但这些句子很可能使用颇广。这表明,仅注重语法是不够的,还应了解语言的习惯用法。例如,句子“他很精神”。“精神”是名词,“很”是副词。按语法规则分析,名词前不能有副词。本语句的正确说法应是“他很有精神”。然但当人们说“他很精神”时,没人觉得它是错句,意思都能理解。这是因为本句是约定俗成的。尽管它的词语搭配按照生硬的语法规则分析,是错误的,但并不妨碍它的交流功能。因而,完全按语法规则去要求和分析某些语言现象,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只注重语法会导致语言的生硬化,注重日常交际会带来活生生的语言。

由于文化不同,语言使用形式也不同。譬如中国人常问对方“您多大了?”既使与对方不熟识,问问也很常见。但西方人,尤其是对女士来说,这是很失礼貌的问题。中国人在交谈时.常问到工资收入问题。“你一个月拿多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话题,这个问题甚至表明双方关系的亲近密切。但对西方人来说,这样的问题难以接受。他们很不乐意对方探听自己的收入,因为这属于个人隐私。哪怕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不谈这个话题。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供老师在课堂上支配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在解释个别词句或语法结构上花费太多时间,必定会影响到学生接触外语知识点的广度。 如此一来,学生在结束本课程学习前,就难以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即便他们在结束该学习时,初步掌握了各种的语法规则和语句结构,也难以使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对话。

众所周知,交际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因此,摈弃传统的只重语法的教学方法,采取交际领先的教学原则,在课堂内外强化训练学生的交际技能,是语言属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今中国不断走向国际化的迫切要求。但与此同时,在训练对话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在训练中不知不觉地传授基本的语法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它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音、语法和词汇规则只是作为工具帮助初学者达到预期目标——熟练使用已学到的语言。因而,学习英语是为了懂得英语中,但不是仅为懂得英语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用英语与人交际,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文化,而不是仅为向人炫耀自己已学了多少英语知识。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中学教师们应该大胆地摈弃传统的语法教学法,优先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实施交际教学法的原则和路径

最后,结合多年英语教学实践的体验,我简略谈谈实施交际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和路径。笔者认为,在实施交际教学法过程中,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是转变教学方式,从老师(讲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进行交际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目的。同样,检测我们的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语言,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真实情景并在情景中进行真实或趋于真实的对话。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尽最大可能把学生引入各种语言技能显示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而非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应该谨记,在教学中,自己原先习惯的“主导”角色应转变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辅导者,这样才可以真正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其二是课堂灵活应变,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众所周知,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即所有的学生都有上进心。只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特性,运用先进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如学习策略培养、多种智力理论、学习风格论等,针对不同特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完善自已的教学方法,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为自身的教学目的服务。

其三是挖掘教学潜能,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中一项最稳定、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课堂而进行。因此,英语教师必需立足于课堂,并且开动脑筋,尽可能想出许多有趣,真实或类真实的会话场景,设置最动人心弦的任务,构想能最大量包括学生数目与所学语言的游戏活动。同时,还应重视课外活动的设计、检查。这样的“双重”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操练语言的机会,又提高了学生克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种种的活动中,学生的素质也会随之提高。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交际教学法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既然交际教学法有如此之多的优点,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具体实施这样的教学法呢?笔者也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粗略地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就是积极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协同,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

在新课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口头操练。操练时,若能要求学生充分进入文中角色,同时采用结对或小组操练,能够在同一时段内,最大量地把学生引入语言交流中。只要教师监控得力,在教室来回巡视,到每对(组)同学那里听听学生发言,既可以保持课堂秩序,又可以监测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还能够给学生以适当的鼓励。

其次是情景教学,让学生对对话场景有直观的认知和印象。在初中英语新教材中,我们不难看出,情景对话所占的比例甚大。如何避免在对话教学时,照本宣科,反复诵读呢?我们知道,初级英语教学仍需学生大量模仿记忆。但如果在操练对话时,把虚拟的场景和我们生活中类似的真实场景联系起来,把对话中人物换成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会话场景,鼓励学生进行真实或仿真交谈,学生就能马上行动起来。例如在进行句型Are you……?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变成火车站或机场,学生的任务是接车或接机,以欢迎某位人士的到来。如鼓励一部分同学扮成乘客,一位同学扮成接人者,那么以下的对话就很真实自然了。同时在这类情景会话中,语言自然就成为交际工具了。

A:Excuse me, are you Mr Green ?

B :No, I’m not . I’m Mr Black.

A :Are you Mr Green ?

C:No, I’m Mr Brown.

A :Excuse me, are you Mr Green ?

D : Yes, I am.

A :Oh, good ; I’m Li Feng, How do you do ?

D :How do you do ?

A :Welcome to china ……

再次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和鼓励课堂自由讨论或发言。这一方式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养成连贯表达的能力。如若可能,可以定期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交谈讨论。如果讨论主题能紧密联系学生周围的人或事,会大大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值日报告的方式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其思维能力,高他们组织语言的话语组织能力。同时,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都会有所成长,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将成为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非常有利的激发因素。但是,在进行这类动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注意论题的深浅,一般要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同时还必须注意论题的趣味性。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有老师监控及帮助的发言,通常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之,由老师提供词汇、句型、提纲,同学们准备之后发言。

(2)当学生能力有较大长进后,可以鼓励他们做好准备发言”。

(3)若学生的词汇量、句型知识达到可以自由发言阶段时,可以随时进行谈话与讨论。如可叫学生们做 Duty report。最开始时,学生们必需仔细准备,内容也极有限,他们的谈资只有日、星期、天气、学生出勤状况。但是逐渐地学生们会介绍自己,讲述 “半准备” 的小故事及他们的爱好兴等。习惯养成之后,还可以随时问他们对某件事物的看法。如学生了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之,可叫学生们分成两组,讨论老虎与猴子的行为。通常学生们是非常乐意参与这类讨论的。如果组织当,准备得当,这类讨论可训练学生的言语技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第四是结合初中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他们参与,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的设置英语游戏,不管是课内,亦或是课外的,都是英语教学的必要辅助手段。它可使学生缓解紧张、焦虑害怕犯错误等情绪,排除学生学习语言的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从而创造一种比较轻松,活泼的习氛围。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英语游戏,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可以说,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又是一种调节学生课堂心理机制的有方式。在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和输出量几乎都可达到最大限度。语言学习者短期,长期记忆都可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得到刺激和巩固。例如,英语数字教学时,若一次想教多个数时,便可用此方法来辅助学生记忆,可设计“逢 3 或 3 的倍数拍手代替数数”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比时间,比效率”大赛,同时为了防止课堂无序的出现,专门设风纪分。表格可参照如下模式:

组别 错误 时间 纪律 最后得分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哪一组学生犯错最少,所用时间最少,纪律最好,则可以得到该游戏最高分。这种带着比赛机制的游戏,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极高。其他的如“陷阱” 听力游戏,翻译大赛、单词接龙、对话接龙等游戏,一经笔者设计并付诸实践,总能吸引绝大多数学生投入语言学习的活动。

最后是充分利用学期中各个适当的时间节点,组织各种表演活动。如同游戏一样,英语歌曲、课本剧、童话剧等都可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十足的活动中实践所学的语言,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交际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界已注意到了语言教学的交际性目的。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开始研究及使用更新,更合适的教学策略。英语交际教学法也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要更好地执行交际法原则,还必须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水平,言语表达能力。否则,在使用交际教学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障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威廉·李力.《交际语言教学论》.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年版

[2]Dictionary of Longman, Oxford, 2011, p.57

[3]David Arthur Wilkins,Notional syllabuses: a taxonomy and its relevance to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4]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5]Dell H. Hymes, John Bernard Pride, Janet Holmes,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xford, 1972, p.2

[6]Stephen Krashen, Fundamentals of Language Education, Laredo Publication Co., 1992, p.6

[7]H. G. Widdowson,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p.24.

篇5

    二、调整教学要求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是教学的一个基本规律.如,在讲解“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系数比较简单的还不熟悉,复杂的就出现了;数字系数的还不熟悉,字母系数的又出现了;解题步骤还不熟悉,就让学生解一些复杂的题目.这样的学法怎么能使知识得到巩固?学习好像是爬坡.要想达到教学要求,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加大坡度,缩短教学过程;二是减少坡度,延长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倒不如把起点放得低一些,坡度小一些,慢慢地上去,这样虽然时间多花一些,但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巩固,基本功更扎实.练习题的选择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新颖性.训练题不能只是旧题目的简单重复,题型要经常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新鲜感

    (2)指导性.所选练习题,要能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即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

篇6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可以维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约束控制有碍学习的违纪行为,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堂中,部分教师仍拥有绝对的权威,课堂基本上成为教师进行单独表演的场所,学生被动服从。客观地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管理在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传统课堂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1.1管理原则:部分教师倾向于专制独断

    课堂管理一般分为放任型、民主型和专制型三种。而就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管理较多的是停留在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阶段,仍然偏向于专制型管理。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总是亲近一部分,疏远一部分。依据自己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等级。同样的问题行为由成绩差的学生做出,受惩罚的可能性就大,处罚程度也重。这种偏见不但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为课堂上学生问题行为有效处理设下了障碍。

    1.2管理风格:部分教师倾向于任务中心

    根据管理科学的“四分图”理论,教师的课堂管理风格依其对完成教学任务重视程度,分为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高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综合型;高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等四种。一般而言,除低关心学生、低关心任务的放任型外,很难说那一种风格绝对好些,一切以具体教学情况灵活决定。但是,审视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其管理风格多为低关心学生、高关心任务的任务型的,教师始终把注意中心放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及生命意义的关注。

    1.3管理效率:相对底下

    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受到个别学生干扰时,为了控制课堂秩序,常常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种类,动辄中断正常教学过程,对学生违反纪律的问题,进行冗长而频繁的训斥,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的时间去进行的“转化教育”。对此,学生厌烦并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不仅老间题未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课堂问题和“病原体传染效应”,增长了学生对纪律的淡漠与厌烦情绪,也使教师成为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2.国外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的特点

    2.1管理观念:以人为本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在课堂管理观念上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作为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可以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多关注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从而营造出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的课堂微观生态环境。

    2.2管理技能: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和交流方式

    2.2.1倾听技巧:西方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善于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的途径,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2.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通过眼神接触,教师能读懂每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握整个课堂情境,预防学生不良行为发生;身体接近,只须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学生行为端正;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即教师以此辅佐“说话”,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2.2.3师生关系:民主平等

    国外所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课堂上,师生的人格与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可随时与教师对话、讨论甚至争辩。并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环节中学会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还拥有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

    3.国外基础教育课堂管理的启示

    3.1转变管理观念

    3.1.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课堂管理的核心是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达到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目的。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场所中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管理理念,坚持将学生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辨证统一。

    3.1.2坚持民主平等的管理理念

    虽然教师是课堂管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教师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而师生共建的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管理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管理。在处理课堂问题时,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3.2提高教师的管理技能

    3.2.1教师自身的管理

    教师是学生心志的培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著名学者艾普尔认为“如果教师所具备知识不足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也就很难谈及对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管理。对学生来讲,教师乃是知识的化身,他们对教师在学校情境中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期望”。因此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朝着学生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3.2.2教师对学生的管理

    教师一方面要维护课堂纪律,另一方面还要切实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行为。教育和管理的结果就是要形成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人成为“自治”的人。教师的管理是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过度,使学生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计划、自我调节,自觉地维持课堂纪律。

    3.2.3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管理

篇7

情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反映。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而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创立者们构建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其中,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英语课程目标中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重视成功体验、增强学习

我所教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很是薄弱,每次英语考试,他们完成的最快,因为他们根本不看题目,选择题随便选选,剩余的时间就在那发呆或者睡觉,刚开始我看见他们做题态度如此差,很是生气,事后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他们不是说不看题目,关键是看不懂题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反正我也看不懂,还不如不看;反正我也学不会,还不如不学,长此以来,就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将英语学习彻底放弃了。但是学生放弃了英语,教师不应该放弃学生。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不断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是培养兴趣的好方法。学习是一件辛苦而又漫长的任务,喜爱学习的人很少,如何能使学生坚持学习呢?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

二、注重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凝聚力

所谓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与其他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可是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认知目标都有详细的要求,惟独缺乏情感态度的目标要求,其结果是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其情感人格却发生了扭曲,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互动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新课标》还指出:“当今社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目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合作还能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语言学习者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学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课堂上,化“竞争”为“合作”,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完成一个共同的课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合作的伙伴。

认真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增加了任务型学习、综合型学习等内容,很多任务都是通过“pairwork”、“group work”以及“team work”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我在英语教学中,会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几个小组。每组的英语水平相当,包括优良差。这样可以培优扶差,避免两极分化。为了使小组合作有效进行,我还对学生进行分工。比如一个同学负责安排分配任务或完成对话角色,一个同学维持纪律,一个同学则做完成任务过程的记录甚至还可以让一个同学评价组里每个成员的表现情况,鼓励大家共同参与,让每个成员都觉得他们是不可缺少的。当然,我会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评价打分。就拿英语的默写来说,对于每个小组的满分同学我给予小组加分,对于每个小组的不及格同学我给予小组减分,当然,对于基础薄弱而表现突出的我给予双倍加分。这种加减分制度一执行,我发现,英语背诵再也不需要我跟在那些问题学生屁股后面盯了,每个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互相监督,一有时间就集体背诵或互相抽背,一时间,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很是浓厚。每个学生都为了自己的小组荣誉在努力着,在奋斗着。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集体的凝聚力也在不断地增强。是的,只有让学生作为一个齐心协力合作的整体,才能把知识这块巨石推到山顶,彼此受益。由此可见,互动的活动方式和良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学会得体的表达,并体验在这种情境中不同群体对事物的不同情感。

三、关注特殊学生、挖掘人文因素

英语学科在铸造人的灵魂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必须尽可能渗透到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使之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例如在情景会话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交际用语同时感悟其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另外,课文内容的背后有着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拥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我们要努力培养的人。这些宝贵的人文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得考虑其他因素,如在不同学段、年龄段、性别的学生中如何分别细化他们的感情目标;又如情感目标中,如何把握问题的尺度,如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外语学习,然而实际操作中又该如何操作调控;再如教师应如何培养自身健康的情感态度,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来正确面对问题,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而不是误导,榜样效应是无可估量的,有着积极健康的情感的老师,才能教出情感健康的学生,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教师得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如何调整也是我们值得研究探讨的话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但是不管路有多长,毕竟方向已然明了,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明确目标,以情促智,相信我们的英语教学一定会有收获的。

篇8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教育对提供国家的国民素质、劳动者的生产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民的生产和消费能力甚至我国家的经济机构转型、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对全球52个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和金砖四国)进行了“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采用2006年的数据),中国在52个国家中,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第29,“人均公关教育支出”,中国排名第50,公关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中国排名第“51”,列倒数第二。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2010年7月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但是影响财政性教育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通过比较国内外教育支出规模的差异来我国教育支出规模较小的原因。

一、国内外教育支出规模比较

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公共教育经费是指政府财政负担的支出或与政府有关的文出。我国这一指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来表示。

从表一来看,我国的GDP增长由1993年的867.76亿元增长至2002年的3573.36亿元,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2年的3.41%,财政教育支出比重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到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

表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

注:①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比重。②为1998年数据。

③统计口径有所调整。④为1992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98》

从表二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 。

二、影响教育支出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

教育支出规模的高低即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主要取决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因素。

表三:我国GDP增长数据及财政占GDP比重相关数据

注:1990-2008年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2009年以及2010年的收据来源于网络。

(一)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期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15%以下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2%左右;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0%左右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大体为3%;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0%~4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为4%~5%;当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也相应增长到5%~6%。表一中有关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是制约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在GDP增长速度非常快的2007年,只有20.8%。截止到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6%,而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35%以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重也在25%以上。因此财政收入的总量制约了国家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教育事业。

(二)从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从表一可以看出呈现下降趋势,从1993年的18.6%下降到了2002的16.2%。从国际水平来看,一般而言,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10~14%间较合理,过高则会影响农业、国防和公检法等支出,甚至危及社会稳定。从表一可以看出,我国在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与国际一般水平接近,某些年份甚至高于国际水平,说明我国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力度是正常且合理。但是受制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总量偏低,因此导致教育支出规模占GDP规模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相关建议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若想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完成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的目标,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支出偏低的问题,一方面,就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强政府的可支配财力。另一方面,在财政收入规模一定的条件下,还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开支,加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下限为4.07%—4.25%,而我国目前3%左右的比重与之差距甚远。不过通过文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支出的比例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从长期来看,对我国教育支出来说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晓峰.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分析.教育与经济,2001(1).

篇9

前言

所谓的分层教学策略主要就是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一般以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为划分的依据,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其布置相应难度的学习任务,教授相应难度的英语知识,从而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分层教学进行有效的应用,以实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1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教师进行学,势必会对部分学生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如果教师的教学难度过大,将会影响到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导致这类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如果教师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那么对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来说,将会浪费大量的宝贵学习时间,对这类学生也会造成不公平的情况。而教师通过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结合学生实际的英语学习能力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符合自己能力的英语知识,有助于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非常有利。②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很多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主要原因在于听不懂、学不会,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够使学生逐步的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同时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在不断的增强,通过有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在实际的分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采取科学的分层教学策略,确保将分层教学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

2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2.1 分层讲授不同难度的知识

在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分层讲授不同难度的英语知识。针对于后进生,主要以最为基础的英语知识为主,在提问的过程中也主要以简单的问题为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断的夯实后进生的英语基础,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学习,确保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针对于优等生,教师应该加大英语教学的难度,为学生设置相拔高的英语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快速的扩展自身的英语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使优等生在英语学习上进一步拔高。教师通过分层讲授不同难度的英语知识,满足了所有学生的英语需求,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更高,获得的英语学习效果也更好,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更大进步,同时也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2.2实施分层学习,并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科学的实施分层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分层学习任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着手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学生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学习问题,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的困难,导致学习无法顺利进行。针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解决困难,促进分层学习的顺利进行和顺利完成。此外,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万不可以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教师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路即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高质量进行。

2.3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篇10

1.手机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工具。中学生可以利用手机随时与父母取得联系,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学生与家长的联系。节假日期间,中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方式为亲戚或师友发送亲情或祝福短信,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同学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等。

2.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中学生较早的接触手机,熟悉和掌握移动技术的升级变更,会对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手机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作息、学习时间;字典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相关资源;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画面。

4.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

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5.可以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及时修复自己学习上的漏洞。

二、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坏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全,知识面窄,阅历不丰富,自控能力差,不能科学地看待事物,加之垃圾邮件、垃圾短信、垃圾游戏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引发出一系列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

1.课堂上玩手机(发短信、游戏、听歌等),影响课堂。

2.用手机长期打电话,有辐射,影响健康。

3.用手机通过QQ聊天等,萌生早恋的心理。

4.不良短信(常受到短信公司发来的成人声讯广告),蛊惑人心。

5.用手机拼时尚,助长了学生的攀比心理。

6.手机价格昂贵,话费、流量费等花费惊人,增加家庭经济

负担。

三、教师如何矫正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科技在发展,手机的更新换代突飞猛进,手机的使用有利有弊,学校死禁学生佩带手机不切实际,教师应该通过一定的策略来矫正、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手机。

1.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人先己”,教育要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

2.学校要制订相应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为“校园手机族”戴上“金箍咒”。例如禁止在上课期间或图书馆使用手机,一经发现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采取一些处罚措施,对用手机作弊的行为要严厉制止等。

3.学校应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注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思想上真正实现转变,把全部精力用在学习上。

4.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篇1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向纵深展开。在建设中时常要遇到路基设置于软弱地基上。特别是珠三角沿海地区,筑路经常要遇上2~15m 厚的淤泥层。由此,必须对软基进行处理。而软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整体工程的营运质量,以及工程的经济性。而软基处理的费用,要占总投资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探讨道路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方法,选择最经济又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就成为工程建设方始终追求的方向。

1工程概况

某道路二期工程位珠三角地区,全长6.4km。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路基宽度40m,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50km/h。全路段近三分之二处于软土地基上。软土路段地质分层情况(由上而下):

⑴耕植土、亚粘土:软~可塑,厚1.1~2.1m,容许承载力[σ0]=100~200kPa,极限摩阻力τ0=40kPa。

⑵淤泥:灰黑色,流塑,一般厚度2.0~7.0m,少数段达9~11m。含水量ω=50.7%~95.1%,[σ0]=40~50kPa,τ0=10~20kPa。

⑶砂层,夹有淤泥质土及粘性土:厚1.4~14.6m,一般5~9m,[σ0]=100~290kPa,τ0=35~70kPa。淤泥质土:厚2.0~4.6m,[σ0]=60~90kPa,τ0=20~40kPa。

⑷风化残积亚粘土:厚1.7~6.5m,[σ0]=200~400kPa,τ0=50~80kPa。

2地基处理方法

按照加固深浅分类,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地基加固方法可以分为浅层加固方法和深层加固方法。

浅层加固可采用抛石挤淤法、清淤换填法、土工聚合物法、石灰桩法和木桩等,浅层加固深度可达到3-5米。当地基加固深度在2m以内时宜采用清淤换填法;当地基加固深度在4m以上时宜采用石灰桩法。浅层地基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见表1。

深层加固方法主要有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冻结法、电动硅化法、水泥灌浆法、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高性能水泥土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较常用的有深层搅拌法如水泥土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如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CFG桩法和管桩法等,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和高性能水泥土桩正在推广使用。广东地区常用的深层地基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见表2。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3. 地基处理方案及比选

本工程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厚度10m~18m,路堤填方平均4.5m,地基处理宽度29m~44m,长度572m,地基处理面积约21000m2。

高真空击密法因工程地质原因不宜采用。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质量难以控制、堆载预压法工期长、旋喷桩造价高不宜采用。

可以采用的地基处理方式有: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管桩法、低标号素混凝土桩(LCG桩)、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和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这五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如表3所示。

4 结语

以上表明,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虽然节约成本但工期长。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不但质量有保证,施工效率也大幅提高,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为后期施工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