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学精英教育

医学精英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3 08:56: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精英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学精英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42-02

现代高等教育逐渐迈入了大众化阶段,使得教育产业化的特性愈加凸显。高等教育院校通过扩大办学规模以提高效益,这一趋势也波及到了仍需保持精英化教育品质的医学人才培养领域。

1 精英教育的概念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了所谓的“精英教育”。他在“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精英(大学在校人数占适龄人口15%以下)、大众(15%~50%)和普及(50%以上)[1]。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代精英教育所蕴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首先,现代精英教育依旧强调其所占人口的比例,特指经过精心挑选的少数人才能够就读的一种教育形式,这样就与大众化教育完全区别开来[2]。除了在受教育人数上严格控制以外,精英教育还具有以下的特点:①精英教育的对象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大众化教育在选择学生时考虑的是如何满足更多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精英教育必须始终坚持高标准严格选拔人才,仅向一部分具有相当能力和资格的人才开放,满足特定行业专业教育的需要。②精英教学的理念倾向于研究高深的学问。精英教育专业性强,培训教学过程相对较长,对受教育对象的要求也相对较高。这与大众化教育强调的“教育机会人人均等”存在很大的差异。③精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型、研究型、学术型的专门人才,使其在各个专门领域从事专业性强的工作。这与大众化教育培养“高素质公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大众化教育更倾向于“闲暇型”教育或“消费型”教育。

综上所述,可以把精英教育理解为具有某种特征和要求的、特殊的高等教育,这种特征和要求可以表述为:从适龄人口中精心挑选,在教育过程中精心培养,毕业时成为高质量人才,并在此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或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3]。

目前的精英教育培养模式有两种。一种为美国式――竞争流动模式:将选择的过程尽可能的推迟,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公开竞争,最后仅产生少数精英。一种是英国式――庇护流动模式:在学校期间实施早期淘汰机制,胜出者接受专门的精英教育。因此,只要符合了精英教育的某些特征与要求,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众多专业性强的教育都应该纳入精英教育的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过去的高等教育都可以算作是精英教育。

2 在医学教育领域实施精英教育的意义

无论从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要求看,还是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看,医学教育从本质上讲应当成为精英教育[3]。首先,医学教育的属性是精英教育。医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具有“专业性”和“精英性”。医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教育的成本大,培养周期长,社会的关注高,因此,从本身特性上就与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有明显的区别[2]。其次,医生的职业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医学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医学是生命科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极高的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社会和医学在飞速发展,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医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质量高于数量”、“质量决定成败”应当成为医学院校办学的基本理念[3]。此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精英教育更适合医学教育的发展,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主流。从19世纪开始,大部分著名医学院校逐步改变以往的简单向学生传授医学知识的做法,开始有意识地打造精英人才。19世纪70年代,医学院校相继提高了招生标准,实行本科毕业后教育即医学预科教育,要求进入医学院的学生必须持有正式认可的大学授予的文科或理科学位,同时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医学教育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医学预科教育制度,要求学生通过为期2~4年的预科课程后才能正式进入医学院学习,此举大大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素质。纵观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做出重大贡献或在临床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医学家和优秀医生们无一不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

3 精英教育对中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3.1 精英医学教育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实施精英医学教育是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有力保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患者越来越多,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医疗的需求迅猛增长,群众对健康水平和医疗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但是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体系对好医生的有效供给量却在逐年下降,供求矛盾突出,人民渴求有高素质的医生。

精英医学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完成从要求数量到重视质量的转变。根据政府部门统计,中国并不缺少医生,但是严重缺少好医生。200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数量趋于饱和,特别是医生在每千人口中的数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因此,我国医学教育不宜再单纯追求教学规模的扩大,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上来[4]。提示精英教育更适应当今中国医疗卫生的发展。

3.2 中国医学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精英教育概念的植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医学教育必须采用精英教育模式。一项有关医学生对当前医学教育看法的调查显示,86.8%的医学生认为医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但仅有4.4%的医学生认为国内的医学教育达到了精英教育水平[5]。现实的差距促使我们寻找深层次的原因:

3.2.1 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 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等医药类专业的招生数达到了499 582人,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 788 175人,是2000年的3倍以上,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6]。这样一来,“精心挑选优质生源”就成为一句空话。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生人数虽然有一定的增幅,但毕业率在20多年间(1955~1983年)仅增长4.3%,其规模始终保持着精英教育的特色。美国现有医学院127所,平均每所医学院年招生量为130人,在校学生400~500人。澳大利亚共10所医学院校,每年培养医学生人数为1300人,平均0.72人/(年・万人)。因此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沦为大众化教育,完全不符合医学教育本身的属性。

3.2.2 医学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 医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医学生的教育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可在中国与巨大的招生规模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美国哈佛大学2001年学费标准为28 000美元/年,而这只占培养一名医学生所需经费的12%。澳大利亚医学院校收费标准为每年5870澳元。除了学费以外,这些国家的医学教育经费来源非常多样化,如服务性收入、联邦研究基金和政府拨款等[7]。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为1.5万~1.8万元人民币/(人・年),与医学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不仅如此,一些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在校医学生培养成本下降到3000元/(人・年),师生比大于1∶9,甚至超过1∶16(国外一般都在1∶2~1∶3或者2∶1)。如此一来,不但减少了医学生的操作实践机会,而且由于临床实习的床位数难以保证,大大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8]。

3.2.3 学制和人文课时不合理,不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外的医学教育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本科教育,学制6年左右,包括2年预科和4年医学基础和临床学习;另一种为研究生教育,即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学制4年左右,包括2年基础课程和2年临床课程。而我国的医学教育学制则为3、5、6、7、8年不等,主体为3年制和5年制。国外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其中,哲学、人文等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26%,英国、日本最低,德国最高。中国医学教育的人文社会课程仅占总学时的4.0%~9.3%[9]。非精英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医学生毕业后人文素质差,专业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创造性思维,综合素质低,在与患者的沟通方式、技巧、同情心、保护患者知情权、隐私权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7]。

3.2.4 对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保证医学人才培养的持续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在校教育早已不是教育的终点。重视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个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一个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7]。因此,国外形成了以医学院校教育为基础,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并且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的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但因为教育体制以及教育经费的原因,中国的医学院校教育常常就是临床医学的最终学位教育。同时,因为我国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无法保证医学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

综上所述,中国医学教育的大众化、国外医学教育的精英化,是造成我国与医学教育发达国家医学成就巨大差异的关键原因之一。为了缩小差异,改变现状,提高国际科技核心竞争力,必须还原医学教育的精英面目,这是我国医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庆幸的事,中国的一部分医学教育改革者正在做有意义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梅人朗,陈刚.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2] 孔祥清,轩辕秋艳.大众化背景下维护医学教育精英属性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07-108.

[3] 郭永松.关于“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辨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1-3.

[4] 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通知[S].卫科教发[2001]212号.

[5] 段徐,郑明华,张宁.高校医学生精英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52-53.

[6] 卫生部.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2-19.

[7] 梁茜, 张万红.浅谈中外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其差异[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32-435.

篇2

2精英教育对中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2.1精英医学教育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实施精英医学教育是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有力保障。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患者越来越多,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医疗的需求迅猛增长,群众对健康水平和医疗质量的要求日益增高。但是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体系对好医生的有效供给量却在逐年下降,供求矛盾突出,人民渴求有高素质的医生。精英医学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现有的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完成从要求数量到重视质量的转变。根据政府部门统计,中国并不缺少医生,但是严重缺少好医生。200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数量趋于饱和,特别是医生在每千人口中的数量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要求。因此,我国医学教育不宜再单纯追求教学规模的扩大,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上来。提示精英教育更适应当今中国医疗卫生的发展。

2.2中国医学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精英教育概念的植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医学教育必须采用精英教育模式。一项有关医学生对当前医学教育看法的调查显示,86.8%的医学生认为医学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但仅有4.4%的医学生认为国内的医学教育达到了精英教育水平。现实的差距促使我们寻找深层次的原因:

2.2.1盲目扩大招生规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据统计,2009年我国高等医药类专业的招生数达到了499582人,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788175人,是2000年的3倍以上,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这样一来,“精心挑选优质生源”就成为一句空话。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生人数虽然有一定的增幅,但毕业率在20多年间(1955~1983年)仅增长4.3%,其规模始终保持着精英教育的特色。美国现有医学院127所,平均每所医学院年招生量为130人,在校学生400~500人。澳大利亚共10所医学院校,每年培养医学生人数为1300人,平均0.72人/(年•万人)。因此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医学教育已经沦为大众化教育,完全不符合医学教育本身的属性。

2.2.2医学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学质量医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医学生的教育成本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可在中国与巨大的招生规模相比,医学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美国哈佛大学2001年学费标准为28000美元/年,而这只占培养一名医学生所需经费的12%。澳大利亚医学院校收费标准为每年5870澳元。除了学费以外,这些国家的医学教育经费来源非常多样化,如服务性收入、联邦研究基金和政府拨款等。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为1.5万~1.8万元人民币/(人•年),与医学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不仅如此,一些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导致在校医学生培养成本下降到3000元/(人•年),师生比大于1∶9,甚至超过1∶16(国外一般都在1∶2~1∶3或者2∶1)。如此一来,不但减少了医学生的操作实践机会,而且由于临床实习的床位数难以保证,大大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3.2.3学制和人文课时不合理,不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国外的医学教育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一种为本科教育,学制6年左右,包括2年预科和4年医学基础和临床学习;另一种为研究生教育,即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学制4年左右,包括2年基础课程和2年临床课程。而我国的医学教育学制则为3、5、6、7、8年不等,主体为3年制和5年制。国外的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三大部分组成,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其中,哲学、人文等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10%~26%,英国、日本最低,德国最高。中国医学教育的人文社会课程仅占总学时的4.0%~9.3%[9]。非精英教育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医学生毕业后人文素质差,专业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创造性思维,综合素质低,在与患者的沟通方式、技巧、同情心、保护患者知情权、隐私权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篇3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创造一个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英语知识,进而激发他们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环节的有效创设还能够真正地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接下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一、引言

学习英语知识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有效情境的创设对于提高英语的教学效率也是很有帮助的。有效情境教学的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愉快地去学习英语知识。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活动情境的创设要设计的有意、取材要无意

在语法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化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在理解语法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句型做到举一反三,在有意识地设计下随便取材,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让学生深化对文本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一些语法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被动语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开门或者关门的动作,并提问:“Who opened/closed the door(谁在开门/关门)?”学生比较常见的回答方式主要是:XX(学生姓名)did.或者It was opened/closed by XX(学生的姓名)。在学生的回答中,主要的被动词组有be opened和be closed,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也能推出be eaten,be put以及be operated等一些被动词组,这样的教学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相关语法的记忆。

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语言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英语知识,这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日常生活中,学生可以运用英语讨论一些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景,这样可以放松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教学一些关于动物的词汇时,就可以让学生谈论一下他们各自喜欢的动物、属相等;再如,教学一些关于食品、饮料或者运动的词汇时,教师也可以拿一些实物或者模型等,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再用这些实物进行必要的对话,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等。在学习关于电话用语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手机,让学生练习打电话以及电话用语等。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的环境下去学习英语知识,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会随之大大的增强。

四、运用肢体语言,创造形象的体态情景

英语教学中,肢体语言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便于学生们理解和记忆。英语课堂教学如果仅以交际为主,就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如果能结合一些生动活泼甚至夸张的手势、表情或者动作等进行教学,则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集中学生们的学习注意力,而且还能够促使交际愉快地顺利完成。比如,在教学单词fat(肥的,脂肪)、 thin(瘦的)、 tall(高的、长的)、 short(短的、低的)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手势形态进行表达,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表达这些单词,学生们也乐于加入到表演的行列中。他们也会用肢体语言创设一些情景,这样也有利于他们迅速地掌握要所学的语言知识。由于学生在课内一边看教师做动作,一边再自己去模仿和学习,并进行动脑思维,这样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进而也能促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教学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学习的环境,因此,教学时,如果英语教师单纯地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授的话,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是不利于英语教学的。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和文字等特点为一体,给学生提供一些更为直观的材料,而且还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生动活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也能感觉到轻松愉快,在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Savings the Animals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一些频临灭绝的动物的图片,接着再播放一些动物遭到人类残杀的视频,这些画面能迅速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也能快速地进入到情境当中,加深他们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还有保护动物的意识。再如,在组织学生学习My Day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校园文化的不同,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英美国家的校园生活视频给学生们看,让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观看去认识中西方校园文化的不同,逐渐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通过英语知识进行交际是其实践性的主要表现之一。正是因为其实践性比较强,情境的创设为提高英语的实践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交际场景以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在情境教学中,还能够让学生熟练地使用一些英语知识,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卫华.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四个关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67.

篇4

收稿日期:2007―09―25

作者简介:朱焱(1970―),女,汉族,山东省金乡人,济宁学院外语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一、引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 de Saussure)区分语言和言语,区分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强调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吕叔湘在语言研究创刊号的题词中指出:“语言的研究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也要研究人们怎样使用语言,研究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随着从语言系统的研究到语言使用的研究的转变,引发了语言学对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的重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等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也渗透到语言研究领域,从而使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语境”随之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一概念由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B. 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后来伦敦语言学派创始人、语言学家弗斯 (J. R. Firth) 继承并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思想。他们都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具体使用,言语活动是人们实现某种目的,因而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而言语活动既然是有意义的,进行语言的描写和分析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意义做出描写和分析。而意义正是通过语言环境,即语境来确定的。随着自然语言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诸多语言学家对语境这一概念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研究,从而使人们对语言和语境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使语境成为语言学,尤其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及有关的理论对英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而语境理论也因之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二、语境包括的因素

语境,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语言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何兆熊先生认为交际双方要能够正确的相互理解,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首先需要的是具备对所使用语言的知识,即双方必须了解语言交际的上下文,这就是一种基本的语境。除了语言知识(包括对所使用的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上下文的理解),语境还包括语言外知识:背景知识(常识及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情景知识(交际的时间、地点、主题和正式程度)、相互知识(交际参与者的相互关系)。戚雨村则将语境归纳为三类:

1.上下文(co-text)。作为语境因素,重点应该放在上文,因为上文是已经表达出来的,而下文尚未产生。但对理解者来说,下文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有人说“我读的是法律专业”,听话者可能认为他将来要当个律师,但他又接着说“可是我毕业后并不想从事法律工作”,情况便大不一样。所以下文对上文起到补充、明确、更正、说明、转折、否定等等作用,在理解新话语的意义时也必须加以重视。

2.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situational context)。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J. Lyons)结合话语的合适性,把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动参与者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其中包括言语活动的参与者(说话者和听话者)、场合(时间和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和语域。

3.某个言语社团的社会文化(culture context)。这指的作为某一言语社团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习俗。举例来说,当我们去听讲座时,面对观众的夸奖,来自不同国家的演讲者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做讲座的是个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一般会说“哪里,哪里”表示谦虚;如果做讲座的是美国人,他会爽快地说“谢谢你”;而如果这个做讲座的是日本人,那他会说“请多指教”。此类现象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跨文化的交际别需要引起重视。

三、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语境与词汇教学

不论在哪个学习阶段,词汇都是必须扎实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学习者的词汇习得都是通过词汇表上给出的英语单词的汉语翻译对等词。当然这种对等词的记忆是学习外语的参照点和基础,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随着外语学习的进一步扩展,在早期所获得的词汇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有意识地借助语境推断具体的意义。以单词“resource”为例:

a)Oil is an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b)Quick wit is his great resource.

机敏是他的天赋。

c) Good health is his great resource.

身体健康是他的本钱。

“resource”对于具有一定词汇知识的学习者来说并不陌生,它的基本含义是“资源”,如上例a)句。对于其他几个句子中的resource来说,如果离开了每个句子这个语境,我们就无法确定该词的具体意义,正如没有参照点就无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一样。其实词汇的积累正是通过各种新语境带来的困惑,通过词典借助语境推断具体词义这一过程而逐步形成的。只记忆单个的具体词义是一种单调机械的记忆,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忘掉,而且难以掌握词汇的灵活运用。通过语境掌握词汇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虽然并非所有的生词都能通过语境准确无误地推断其词义,但许多情况下语境仍为理解目标词提供了很多信息,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唤醒并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并据此推断相关词汇的具体意义。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语境学习词汇是外语学习者特别是中高级阶段学习者有效、快速增加词汇量的主要途径。

2.语境与说话者意义

言语的传达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那么言谈应对中的意义及对其理解决定交际能否成功,因为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意义是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交际中话语的意义不只是词义,也不是单方面由说话者生成的或由受话者解释的。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涉及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意义磋商与协调,而这种磋商与协调正是以发生言语行为的具体情形,即语境为依据。实际交往中,表面含糊的词义、指称和结构是很多的,对受话者来说,绝大多数语句离开语境都可能引起意义的不确定性,但人们一般都能正确理解它们,因为在一定的语境之下其意义是明确的。很多时候说话者的最终目的在于传达其交际用意,而误解的产生并非受话者不了解词义和句法结构,更重要的是没能理解说话者的交际用意。例如“Would you like some tea?”这句话,在形式上是疑问句,在通常情况下,是说话者问听话者要不要再喝些茶。但在特定的语境里,这句话却可能表示为另一种意义。当客人久坐不去而主人又有其他事情亟待处理时,说话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可能是提醒对方“时间不早了,您可以走了”。

一般来说,说话者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往往据此选择合适的言语表达方式,结合语境因素,把交际意图隐含在一般的话语意义之中。因此,话语意义与交际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后者包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等潜在意义。受话者须根据说话所传递的话语意义和具体语境的补衬作用推断出说话者的潜在意义,所以交际的成功也就是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对话语语境和潜在意义的磋商与协调的成功。

3.社会文化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是与文化和社会同步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造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每个民族的习惯和价值观念也必然在其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困难,大多表现为对语言的运用是否得体、场合是否得当。以见面打招呼为例,英美人常以天气搭讪,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是见面时“上哪儿去?”或“吃饭了吗?”。如果以这种中国的方式与老外打招呼,他们会觉得是在问一些不言自明的、毫无意义的问题,会感到突兀、冒昧,甚至会觉得隐私权受到侵犯。

篇5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常创设更多的语境,把生活实际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完成特定的某项任务,而且也激活了自身语言,况且,从目前的中、高考试题趋势而言,淡化语法考察,注重英语知识在语境的运用也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搞好教学语境的创设及应用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创设语境

语境的创设必须牢固把握《英语课程标准》,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作认真分析,始终围绕所学的知识点(词汇、语法和交际重点)进行合理设计、精心创设,使学生如临其境般的去进行语言的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认知及交际能力。因此,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所强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并且再把这些内容在某些特定语言中去实践、探究,才更能印证教材中所包含的语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创造性。当然,教师在创设语境中要力求做到有的放矢,运筹帷幄,对于不同的学生,在语境的创设及应用上也应有所不同,也可谓“因材施教”。诚然,教师不能流于一种形式,不是在“做秀”,而是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去感受知识,去理解知识,在轻松愉快中去自主的学习交流。

二、灵活应用语境,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1.摆脱顾虑,大胆创新,全英式组织英语课堂,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着顾虑,学生基础差,听说能力有限,帮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边是英语,一边是汉语,这其实却是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摆脱顾虑,多用英语去组织课堂教学,人为地去为学生创造意境,让他们去思索,去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2.充分利用实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实物教学更直观,也更能引导学生去观察,使他们看到某些物体,自然去用英语思索、解答,当然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不仅是一种“做中学”,也是一种“乐中学”,这种教学手段在教授词汇、句型时,的确很实用,的确也更能增强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效果。

3.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材料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动的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与交际冲动,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的真实性,主动性,教学效果会明显得以提升。

(1)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譬如: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可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后制订一些动画片,然后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自行去探究,合作学习(当然动画片可以设为静音的),之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事先提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听录音等,这样反复播放动画片,学生跟读或回答,一定会牢固掌握所授内容。通过现代教学辅助设备,音像合一,更加直观地映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堂课,始终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增加了学英语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

(2)应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注重对学生如:爱好、学习动机、道德、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道德、情感等,譬如:在讲授阅读理解技巧方面时,师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网上下载等途径,找出许多像05年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事迹,学生还有下载了青岛码头工人许振超事迹,06感动中国的王百姓事迹等,教师把这些人物事迹同录像片制成课件,让学生边看图片,边看文章,通过这种形式,寓教于乐,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接受了一次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情感教育。

三、自我加压,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

篇6

 

一.语言经济学理论概述

语言经济学(Economics ofLanguage)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它是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的一门问世不久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他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 :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 。他认定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optimality)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他的研究在当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但无疑是他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2.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4.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多种因素。语言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为:基于经济学所涵盖显形的、隐形的内容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的密切关系.对经济学本质因素进行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四个方面的分析,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语言具有经济价值,具体表现在:1)语言克服跨文化经济交际障碍。从而取得经济效益;2)语言引流知识经济交际.从而取得经济效益;3)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从而取得经济效益;4)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5)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受雇者的外语熟练程度越高,其身价就越高,其待遇也就越好);6)语言具有经济效用,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劳务市场的供需。取决于消费市场上应用多寡.取决于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取决于该门语言在该地区的应用密度(density)大小。取决于跨文化交际的融和度。经济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应做到得当、得体。以言悦人,以言感人,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地表达和能被理解的互换性特征(interchangeability)。本来,语言本身是无所谓价值的,但语言使用的选择或选择使用怎样的语言则体现了语言经济价值的高低。任何一种语言, 只要能满足劳动力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 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 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形式, 就意味着英语教育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之一,他本身具有经济价值, 并能带来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除了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而进行大规模大学英语教学外.为寻求多科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路子,对不少专业进行了复合,如“英语+商贸”,“英语+法学”,“英语+新闻”,“英语+财会”,“英语+秘书”等,另外,一部分高校也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上加了经贸英语,英文报刊选读等选修课,使语言教学、语言学习与市场经济需要挂钩,越来越显现出外语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而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二.我国经贸英语教育现状

近三四十年来,语言学界开始把注意力从描述,界定语言用法的规范法则转移到研究,探讨在各种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实际应用方面来。于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的专门用途英语( ESP)及其重要分支的经贸(用途)英语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经贸英语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际经贸与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价值。。

关于经贸英语的培养目标,陈国宏提出,它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掌握一定商贸英语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外贸、金融、企事业涉外部门的需求”。关于经贸英语的学科定位,郝钦海认为,“高校的经贸英语已扩展成了涉及国际经贸各个领域,由多门课程组成的一个学科体系。经贸英语是以经贸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为载体,内容涉及经济贸易和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因为经贸英语是某个特定行业有关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内容的融合,是国际经贸与英语语言的一种有机的结合,是两门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新学科”。

理论上,经贸英语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经贸英语学科是“两门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新学科”的这一主张是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的。 然而,实践上,学科教育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经贸英语是指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英语,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观念还在主导经贸英语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就出现了一种相对片面的倾向性:重视英语语言较多,重视经贸经济专业的基础知识不足。实际上,为了实现经贸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教育既应保持传统的英语教育方法,重视英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应重视经贸基础知识和经贸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现代经济学和国际经贸的知识。要造就一位未来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经贸人才,培养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经贸基础和经贸技能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除了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重视学生经贸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经贸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属性,满足社会对国际经贸人员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坚实的平台。,价值。。

把经贸英语的教育目标仅仅定位在培养国际贸易翻译人才上的做法是难以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该学科教育目标应定位于给学生两个翅膀,一个是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一个是经贸运营知识。

三.语言经济学对经贸英语的启示

1.客观认识经贸英语的经济价值

语言的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些工作, 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第二, 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 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第三, 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 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以经贸英语为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对外贸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对经贸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一个良机。,价值。。用一种或多种外语进行经贸交流的技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高含金量的“资本”,学习经贸英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后的“投资预期效益”之比,让人们理性地决定投资经贸英语学习。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赋予了它新的价值。市场的呼唤, 时代的要求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高校英语对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着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方向发展。

2.科学认识经贸英语的经济效益

经贸英语教育的经济效益取决于经贸英语学习的收益和成本之差。对个人而言,英语使用者可能因其语言能力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为此付出成本,即学习经贸英语的费用支出和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经贸英语学习的经济效益表现为毕业生对外经济交往中因使用经贸英语所节约的交易成本,或由于语言沟通便利所创造的商业机会和贸易利益。正是这种语言使用的经济价值趋势使人们做出一些相应的经济付出行为,以满足使用者的预期需要。正是经贸英语的这种使用价值导致了我国持久不衰的经贸英语热现象,在高校和社会教育体系中,经贸英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经贸英语已成为全国各个高校广泛开设的课程之一。这些充分表明经贸英语在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地位,频率大大提高了,驱使人们为满足其“预期需要”(即提升其职场价值)而采取“经济付出行为”(即学习经贸英语)。

3.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经济学认为,人在社会活动中存在着尽可能增加自身利益的愿望和行动。最大化效益追求实际上是一个理性权衡比较的过程,是“人们在面临选择时,能够把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都列出来,并能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最适合于目的方案的过程”(高一虹,2006)。外语教育资源的流动和相互结合同样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学生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人力资源,在财力和物力资源存在区别和等次的情况下,必然要寻求和选择那些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实现的资源进行结合。总之,最大化效用的实现即是各种教育资源间基于利益而相互选择的结果。学校的最优效益是培养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创造科技产品和人力资源,从而造福社会;教师的最优效益是自身学术价值的增值和施展才能;学生的最优效益是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完善和社会就业的成功。所有都是围绕“价值”这根经济杠杆,积累价值,提高使用价值,再积累,再提高,螺旋上升。大学经贸英语教育也应本着利益的原则促进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良性转化,认清稀缺资源的重要性,理性选择,走符合市场规律的多元化发展的新道路

四.结语

经贸英语教学应当利用语言经济原则来考察经贸英语配置的最优化,即效用最大化,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框架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我国经贸英语教学。经贸英语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正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 大胆尝试, 不断探索,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 促成人力资本的形成, 提高人力素质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国宏.经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181-183

[2]冯剑军.关于经贸英语专业的学科教育的思考高校教育研究2008(5)

[4]郝钦海.经贸英语专业学科定位、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90-93

[5]莫再树.基于语言经济学的经贸英语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6(7)

[6]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9-52

[7]袁俏玲.再议语言经济学外语教学2006(5)

[8]张析.语言的经济学与大学英语教育中南大学学报2008(3)

[9]周红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看我国的外语教育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2000(7)

篇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0-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注重人才的英语能力。在当今的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使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尽人意。为了加强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水平,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法是重中之重。

1.情景教学的概念

情景教学法就是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过程中,利用相应的教学活动激活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情景教学法创始于法国,古根和古布里纳是情景教学法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人们的说话方式和节奏与交流情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语言交流时创设模拟情景,目的是加强对人脑中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从而延长人脑中的记忆痕迹和储存期限。

2.情景教学的优势

情景教学法之所以能够在当今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尊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英语学习,最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同时,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将抽象,难以理解的英语知识点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帮助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另外,情景教学法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情景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地应用好情景教学法,不仅要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还要全方面地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老师要积极地创设教学情景,增加学生的英语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为了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情景教学法,我们有必要对情景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从而促进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3.1 利用图片开展情景教学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轻而易举地获取图片教学资源,这对于创设教学情景来说无疑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图片开展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英语知识,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将英语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形象,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不仅使老师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加强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高职英语老师某老师,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大量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语单词和语句,不仅使学生学习起来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令某老师十分头疼。为此,某老师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形象有趣而又涵盖英语知识点的图片开展情景教学。某老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教学图片,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图片来开展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英语课堂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某老师通过利用图片来开展情景教学,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了英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3.2 创设表演情景来开展情景教学

在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表演情景来开展情景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表演情景,使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增加学生的英语实践机会,在增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篇8

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通过语言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使学生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景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一、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例如:教身体部位这一课时,我会画出一个人来,把他的眼耳口鼻等身体部位都标记出来,并且把它的英文单词写上去,最后我会通过指出我的身体部位来让学生告诉我它的英文,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复习。从视觉方面刺激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又如学习了见面打招呼,互相介绍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课堂上表演出来,从Hello!Good morning!到Bye--bye.从姓名What’s your name?到年龄How old are you?除了真人表演的对话,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玩具、木偶等自己喜欢的物品来表演木偶戏,自己帮配音,这样效果也很好。学生们在说说笑笑、玩玩跳跳中,既感到轻松愉快,又达到了“动手又动脑”的目的。

情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对话,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主要时间应放在新授上,因此情景要简单易行,只要对学生交际语言起到真正的辅助作用就行,不要为了创设一个情景浪费很多宝贵时间。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完整的、逼真的、易操作的情景,能让学生愉快地合作,自主地学习,从而真正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实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

二、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情境教学

1.借助实物或利用多媒体实行情景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用贫乏的语言讲解新知识,学生记忆力不强,学习效果也不佳。所以,这时充分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既能调节课堂氛围,也能加深所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Look and learn”时,特意事先备好一些实物,诸如:copybook、tap e、story book、knife之类,放在一个大塑料袋中带到教室。通过展示实物与相应的单词,练习What’s this? It’a/an…Is a/an…?Yes, it is…No, it is n’t…等句型。也可以让学生从袋中摸出一样东西,用英语一问一答,答对了给些小奖品,这样学习情绪逐渐高涨,学习兴趣逐步提高。现代教学也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录像、计算机等设置情景教学。如用录音机先录下狗、猫等动物的声音,结合课文内容的录音,让学生有声有色地模仿这些不同动物的叫声和英语朗读声,伴随而来的是一片欢笑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

2.通过扮演角色,训练口语能力

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英语课上缺少用英语的环境和场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提供情景,给学生操练的机会。表演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增强运用所学句型的能力,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如讲授PEP四年级下册Unit5 Let’stalk时,学完新单词,学生预习一遍对话,三个学生自告奋勇做表演,一个扮Mom,一个演Amy,另一个是Assistor。两位同学一同走进“服装店”选购衣服、问价钱等。同学们轮流表演,教师也不时加入其中,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灵活自由地表演。这样,能强化所学知识,又能进一步让学生真正提高在交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3.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众所周知,小学生都喜欢故事。因为故事的有趣性、丰富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故事情节把小学生带到情景中,体验故事中人物的角色或身份,帮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体验那份童真快乐,这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体验英语魅力,最终建构语言知识。笔者听过小学英语四年级的一节英语课,句型是“What’s the matter?I’m...”及表示感觉的形容词“cold, hungry, thirsty, ill, tired, hot”。这位教师在课中引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找奶奶”这一故事情景,让学生和小女孩一起经历从I’m cold, I’m hungry,I’m thirsty, I’m ill,到I’m tired,梦见了和奶奶一起坐在火炉边取暖、品尝美味的食物感觉到I’m hot。学生们在教师的渐进引导下很投入,带着同情和关心仿佛走进和小女孩一同找奶奶的童话故事中,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用英语询问、表达的感觉,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4.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活动量大,在教学英语动作的单词时,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边教边做动作,让学生也边说边跟着我做动作。如:jump,我就跳。run,我就跑。fly,我就做飞的动作。Dance,我就做跳舞的动作。他们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等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各种动作,学生对这种活动最感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说起来,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面可达100%,学生学得快,掌握得也快。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篇9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教师应以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获得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鼓励性的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例如班集体或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教师要在课堂上适时用英语表达对他们的祝贺和称赞,借此让学生操练一些相关句型,效果一定不错。如某位学生获了奖,教师可引导全班同学用英语祝贺他,并向他学习。教师的关怀、期望、信任等情感信号对学生也有着激励、督促的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例如经常使用“Well done. You did a good job. You’ve given us a good speech. Clever boy/girl.”等话语来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以后上课积极性一定会更高,师生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和谐。

二、给孩子多一点机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是课改的焦点之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讨论,探究,各抒己见,相互尊重,最终达成共识。叶澜教授说:“合作学习让课堂焕发了生命活力,合作学习让班级充满了成长气息,合作学习让教育充满了智慧的挑战。”合作之后的交流可以验证是否有效合作。还可以经常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分享中外趣闻、校园逸事、同学的闪光点。还可经常开展多样化的英语活动,如English Corner等, 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合作表演。教师赋予了学生更多的活动自,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定会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活动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之间相互合作、尊重、理解、友爱的和谐关系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如:“Who will try first?”“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be the best.”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比如,在教学“What’s it made of? It’s made of... What’s it used for? It’s used for... Where is it made? It is made in...”等句型之后,为了检验合作学习的成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一个“Guess, Guess, I guess”的游戏竞猜活动。每组有一分钟的猜测时间,在一分钟内猜对实物数量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促使学生迅速掌握了学习内容,也提高了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技能。

三、给孩子多一点关爱

篇10

首先是对硬笔书法学习的态度问题。在校外各类培训班中,书法学习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家长对学生学习硬笔书法的态度是和音乐、美术、舞蹈等科目的学习等量齐观的,作为一种兴趣来培养。学生喜欢什么科目就报什么科目,很少有家长要求学生报硬笔书法。这样任由学生的意愿学习也许可能培养出顶尖级大师,但也让大多数学生错过了书法学习最佳的培养时期。音乐、舞蹈、美术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中使用,应用的广泛性远远不及硬笔书法。另外也有家长认为把字写好是不用老师教的,照着书本写就可以了。这种观点也是需要改变的。照这种理论,凡书本上有的知识学生就都可以自学了。

其次就是学习硬笔书法的年龄问题。因为书写的需要,学习硬笔书法之后可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所以学习要趁早。我带过一批六年级学习硬笔的学生,其中有几个已经是六年级毕业的,家长感觉字写得不好要求强化一下。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比低年级的学生强,能很快按照老师的讲解书写,在部首和单个字的书写上做的很好,在书写整段文字时,又回到学习之前的水平。学生经过六年的书写,对字形、笔画都有了一种定式,想改变这种书写习惯,替换一种新的模式,需要不断纠正以前的错误,这种反复纠正旧错误的更正性学习比零基础学习更费时费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很多家长担心书法学习太枯燥,不愿意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书法,书法培训班的课堂上一、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少。书法的教学课堂需要增加趣味性,这的确是书法教育有待改进的。低年级学习书法最大的益处是在写字之初就能让学生知道遵循法度来写字。也许刚开始接受得慢,写得不好,但只要遵循法度来写就不会堕入不合法度的歧途。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硬笔书法的学习效果比起软笔来是明显,但是,它仍是一个长期的拉锯战。学生在硬笔书法课堂上要比在平时的作业中写得好,一回到写作业的时候写字水平又下降了。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平时写作业的时候要比在硬笔书法课堂上的内容多,书写量大,书写的形式、环境都有变化,写字水平的倒退也是正常的。学习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多反复几次也就好了。许多家长就在这个时候放弃。硬笔书法的练习就是长期的点滴工夫,一曝十寒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写字要见成效,至少需要坚持一百天,也就是说要在每天都练习的情况下坚持三个月的时间,学习才能够有效果。家长的鼓励与坚持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二、学生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硬笔书法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首先是执笔问题。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学生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执笔常常会有“勾手腕”的情况,而且多数学生有这种情况。这种不良习惯在学生中间是会传染的,有学生在刚学写字的时候没有这个问题,在进入学校一段时间后会染上这种坏习惯。所以及时纠正很关键。“勾手腕”是指学生的手和臂不是直线,而是手往内侧偏斜。运用这种执笔方法的学生在硬笔书法学习时问题很严重,在软笔学习时却没有了。“勾手腕”的执笔方式使得学生在写字姿势上也会产生错误,另外书写时很费力。许多家长反映学生写作业的速度慢,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其次,学生在硬笔学习时,注重单个字的书写,忽视了整体的章法布局。偏旁练习和单个字都写得很好的学生,在写一页作品时,感觉总是写的“太满”,单个字很大。也有的学生单个字就写得小,写一张作品时问题就更突显出来。这样两种学生在潜意识中不敢写大或写小,只要多加引导、练习就很容易解决了。再次是有的学生有认识上的误区。硬笔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楷书的学习,也涉及行书的练习,练习当然是建议经过一段时间楷书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再进入行书的练习。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包括中学生,对于硬笔书法的培养目的不清楚,认为学习硬笔书法就是练习楷书,是件浪费时间的事情。这就错了。练习硬笔书法的目的就是实用,练习一段时间以后,不仅仅字会写得漂亮一些,速度也会有提高。高年级的练习会穿插有行书,因为学识任务的加大,对书写速度的要求更进一步。现在的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写连笔字,感觉很漂亮,其实只是把该分开的笔画彼此连起来。硬笔书法的学习就是要告诉学生很漂亮的连笔字规矩是什么,该怎么样写。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只列举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充满乐趣,还会有很多发现和惊喜,比如“字如其人”,在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巧之后便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我想古人真不欺人啊。硬笔书法作品写出来,有写得雄强的,有写得婉约的。曾经班上有一个男学生,上四年级,很小就开始学钢琴,性格细腻。硬笔书法的基本技法都能掌握,写出字来属秀美一路。家长就此事和我商讨,希望学生写得大气一点。作为老师的我知道,学生不懂技法,教师传授硬笔书法应该掌握的法度简单,要是想改变一个学生的书写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书写的风格是学生自身精神气质的表现,需要自身的改变。

篇1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情景创设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所言:“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一、Warming-up阶段:灵活激趣,培养兴趣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way to success.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家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也认为,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而一堂使人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课,往往是从每节课的Warming-up环节入手。几分钟的Warming-up,运用得好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会在每节上课之前叫学生大声对自己说:I promise I will do my best . Never , Never, Never,Never give up. 进行热身训练。在这环节也可以轮流安排学生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进行Short play、Daily talk、 Making a guess、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A chain word puzzle 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前几分钟内快速集中思想,增强他们的自信,并活跃课堂氛围。所以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Pre-task阶段: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2.1还原生活,创设情景

生活是语言的唯一源泉,一切语言都是彼时彼地对生活反映的产物。情景教学中往往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景,如教室、操场、邮局、商店、电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模拟现场”、等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如教七年级下M8 Unit 1 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这一课时,模拟见面情景,用英语问答自己,家人,朋友等的出生日期,地点等进行情景会话练习。教七年级下M 2 Unit 1 We’re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时,课前准备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这个话题的内容,在课上用英语向学生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开展 “work in pair”的活动,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到交际活动中去。

2.2利用图画,创设情景

如教八年级下M2 Unit 2 No one knew who I was .时,挂上这一课的挂图,指导学生对这一挂图的人物进行描述,进而对自己好朋友的描述,怎样认识,怎样建立友谊,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3发挥想象,创设情景

在学习教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二十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未来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 情景给出后,兴奋的学生积极畅想着自己未来的生活,枯燥的机械认读,换成学生热烈的讨论和自由的想象。上台表演的同学,能够熟练地运用已学的句型If ... It will be ...介绍未来的生活,并加上已学过的一些寒暄、问候的话语,如Hello, Hi,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自主地完成了比较精彩的小对话。

2.4音乐渲染,创设情境

英语八年级上M5 Unit 1 You like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don’t you ?先播放了一首著名的歌曲 “The Blue Danuble ”,这时学生被轻松优雅的乐曲所吸引,会唱的学生还跟着节奏轻轻的哼了起来,之后我说:We all enjoyed this music. It’s so nice and some of us can even sing, but do you know who sang this song? 有些知道的学生就说Strauss. 接着教师问: Where did he come from? 知道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再播放几首曲子,问他们是属于那种类型的音乐,西方的还是传统的,各种类型音乐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而然的将学生进入了新的课程的学习。

三、While-task 阶段:融入情景,交际操练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 如:英语八年级下M5 Problems中的教学内容,Do you have a problem? Write to Diana at New Magazine ,and ask for her advice.一些学生写下他们现在面对的烦恼和问题,一些学生或是教师自己充当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们排难解优。让他们真正融入情景中,真正的为他们面临的困惑提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感到英语的实用之处。在真实情景对话中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句型和词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Post-task阶段:扩展情景,演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