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3 08:57: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持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新入园的幼儿要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的环境应安静、舒适,有固定进餐的位置和餐具。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没有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三、睡眠习惯的训练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睡眠时,要注意孩子姿势正确。有一个问题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痛,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入睡开始慢了,或者贪玩,或者要吃的,或者要听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不稳定,入睡前无所适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诱导他尽快入睡。有一种办法是把闹钟放在孩子旁边,告诉他指针指到哪一点之后我们就安静睡觉。虽然孩子不会看钟,但他知道钟的指针的运行方向,并且闹钟走动的轻微的声音也可以起到诱导作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看钟。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
四、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每天洗脚、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洁、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穿着习惯。
五、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
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
因此,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让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不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当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
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指用礼貌用语、有礼貌、讲文明、不说脏话等;行为美指举止文明、落落大方、不动手打人等;仪表美指穿着整洁、朴素大方、不化妆、不戴首饰、不留长发、怪发等。此外, 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有时间观念、服从管理、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小培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中我通过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另外,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生活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宿舍区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例如:从卫生打扫入手。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宿舍、清洁区等地方的卫生打扫做到从上到下、由里到外、仔细的清扫和擦洗到位,然后再把东西摆放整齐;通过这样多次这样垂范训练使班级里的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和训练
特别是初一新学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使学生明白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预习、课上记录、课后复习、认真规范的完成作业。经过多次检查督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最后经过半学期的实践表明效果明显,多数学生的听课都主动了、学生的作业也更规范化了。具体措施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知识前,先把要学的知识看一遍或几遍,在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预习找出知识的重、难点,把遇到的问题写出来,带着问题听课,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就能提高听课的质量,掌握更多的知识。②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课时精力要集中,课堂上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刻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同时听课时要目标明确,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样带着重点、疑点去听课,既能听出“门道”,又能学得轻松,从而提高听课效果。③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你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做作业时,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④养成敢讲敢问的习惯。要敢于讲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讲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路,即使错了,也可以作为一次教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要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这样会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你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沉积过程。同样,对不良习惯的矫正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的老师经常抱怨5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各种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对幼儿生活习惯的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见效的,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优良的交往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受到熏陶、受到教育,使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同伴交往和适应社会。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把我的理解和工作总结一下。
一、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
1.巧设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人进入幼儿园,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变成了陌生的环境,熟悉的人变成了陌生的人。孩子们表现出了任性、自私等不好的现象,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了了解孩子,我学会了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在观察中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礼貌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从幼儿早上到园,见到老师问好,小朋友之间问好,与家长说再见,放学后与老师说再见。
今年我带的小班幼儿都是新生从没上过幼儿园,我针对幼儿不同特点和发展水平因材施教,记得幼儿刚入园没几天的上午,一名幼儿在妈妈来送他弯腰放下他时,他一巴掌打到他妈妈脸上,我立即制止并给予教育说:“怎么能打妈妈呢?妈妈爱你,你也要爱妈妈,以后不能打妈妈了,要做个文明的好孩子。”经过了解得知该孩子由奶奶带大,他任性,对母亲不尊重。通过这个事件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打人是不对的。并通过音乐《我的好妈妈》《爸爸妈妈去上班》等活动,教育幼儿尊重家长,知道父母的辛苦。作为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点滴的小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对幼儿进行文明行为的教育,文明行为本身就是从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中养成,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给别人造成的伤害,促使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
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除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利用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入园、洗手、吃点心、喝水、坐姿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活动,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做,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例如,我利用幼儿入园时的情景游戏“上幼儿园”让幼儿的情绪安稳下来做一个乖宝宝。在玩的过程中,让幼儿知道爸爸妈妈和自己每天都各自有事情做,自己要做个不哭不闹的乖宝宝,只有这样人人才喜欢宝宝。通过活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榜样示范法
常言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群体中同伴之间同样发挥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大力提倡和宣传习惯养成的教育,及时表扬鼓励幼儿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榜样,为孩子们创造可供学习模仿的环境。由于小班孩子自理能力差,自己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裤子提不好等。我随时发现那些自理能力强又有爱心的小朋友,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他们还能主动帮助那些能力差的孩子,久而久之,他们能互相学习,产生友谊,学会交往。班内哭闹、争抢现象少了,礼貌用语多了。当同伴哭了,会主动走上前去安慰;地上有了碎纸,会主动捡起。主动帮助老师整理玩具的现象也随时可见。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快乐,也就会自觉地克服那些不良的习惯了,长此以往地融会贯通,幼儿将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家园合力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家园联谊窗口、开家长会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饭后洗手、文明礼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自我服务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园的密切合作。
5.培育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贵在持之以恒,严格要求
在农村寄宿制中学,多数学校采用寄宿生和走读生并存的办学模式,因而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既有寄宿生,又有走读生。相对于走读生来说,寄宿生大多来自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他们有着千差万别的生活习惯、性格情趣。教师作为心灵的工程师,很有必要对他们的不良现象加以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寄宿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其饮食习惯、饮食水准不尽相同,而寄宿生在校期间,学校是同一水准就餐,同一时间就餐,有的寄宿生可能会出现因吃不习惯而吃不饱的问题,进而影响学习和身体的健康成长。班主任要随时了解寄宿生的饮食习惯,对各种不良习惯进行管理。班主任要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对在饮食方面出现问题的寄宿生加以引导和帮助,进行科学合理的就餐教育,让他们逐步适应学校的就餐生活,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二、树立安全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安全无小事,事事系安全”的良好习惯
“安全不保,谈何教育”,安全教育是一切教育(包括德育)之首。只有学生安全了,才有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意义。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寄宿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无小事,事事系安全,在寄宿生入校住读的第一天,寄宿生的第一堂课就应该是“安全教育”。班主任每个学期都应撰写安全教育计划,并通过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及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向寄宿生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到校离校途中的安全。教育寄宿生在途中不要乘坐“三无车辆”,骑自行车不要违章驾驶,在公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
2.在校参加各种活动的安全教育。教育寄宿生在参加各种活动时,要严格按照活动的要求执行。
3.住宿安全。教育学生在寝室内不要乱接电线,不要违规用电,使用大功率电器,不要在寝室熄灯后点蜡烛,注意上下床铺时的安全。
4.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寄宿生按学校食堂规定按时就餐,不要买“三无食品”吃,等等。
三、树立学生讲卫生的意识,逐步培养讲卫生的习惯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使儿童青少年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认识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措施等诸因素与个体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逐步形成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农村来的学生,从小都是自由式发展,家长们都忙于生计和农活,疏于孩子的卫生教育,因此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卫生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内容,可根据校情,结合本宿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讲卫生是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文明人的标志之一。寄宿生在校期间,班主任要加强对寄宿生在教室卫生、校园清洁区卫生、寝室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和监督,要经常对寄宿生介绍卫生方面的知识,并了解各种流行性疾病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卫生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树立集体意识,逐步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
构建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是班级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动力所在。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众星捧月的万般宠爱下,养成了他们养尊处优、娇惯、霸道的习惯。因此集体意识对他们来讲很陌生。另一方面,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因原有教育管理松散,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淡薄,这些学生寄宿后,对学校管理很不适应,私自出校,翻墙逃跑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用统一的要求、良好的制度去约束学生,教育学生服从管理,使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并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59-01
记者采访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在哪所大学里学到的东西是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幼儿园生活对幼儿的重要性以及幼儿时期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凡人生需要之习惯多半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继续增高,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由此可见,我们幼儿教师对幼儿习惯培养的责任重大。
爱孩子,都希望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就那么一个孩子,十有八九的父母,对孩子是宠爱有加,甚至百依百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理由很多:什么孩子太小了,有些道理等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的。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怕苦、依靠父母,养成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点一滴的培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小的事情做起。那么,幼儿园作为孩子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该如何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改造中国教育的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知识和技能学习最好在生活中进行,习惯培养更应该如此。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表现在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上,幼儿园必须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规定他们的睡眠和饮食时间,并加以严格执行。让孩子形成明确的时间观念,什么时候入园,什么时候做早操,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午睡等,这些环节它不会因季节、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大体上都要有个规定,使孩子"有章可循",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时间就按要求去做相应的事情,久而久之,按时作息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2.教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我们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的一些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当然,这些习惯既有良好的,也有不良的。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给孩子正确的榜样示范。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眼里往往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榜样。
3.从兴趣出发,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会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
4.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我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小花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
5.从小事抓起,注重点滴积累
好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一日生活中,入厕、盥洗、餐点等环节都能体现出幼儿生活自理水平,教师要从小事入手,抓住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餐前便后洗手、餐点后漱口等。我们把生活自理的技巧和区域活动结合起来,给幼儿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结合教育目标,有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投放豆豆、木珠、玻璃珠等,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除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外,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教师通过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等方法,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进行训练,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培养。教育者应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随机教育,使孩子觉得习惯养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让孩子在快乐中养成习惯。
充分认识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不但是幼儿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成长的需要。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开展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做法习惯。
二、教师要做有心人和细心人
1.做有心人,就是要有“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的强烈意识。
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幼儿来说有再现、反复、稳定、持久的特点。吃、喝、拉、撒、睡、集体教育活动、游戏......是每个幼儿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会因季节、人员、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天同样的内容在三年(3到6岁)的时间里反复出现。通过幼儿自身的实践能使他们提高生活能力,取得生活经验。几年来,我注意根据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中各个环节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把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工作,寓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教育。
2.做细心人是指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幼儿的生活习惯。
许多幼儿生活习惯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是缺乏锻炼,过分依靠成人,事事都要大人帮助或代劳造成的。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出发。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很多道理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共鸣,所以,让幼儿学习生活自理要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结合起来。给幼儿创设一些情境,使他们萌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有一定的劳动技能,我就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习得。如:我在卫生角布置了“洗手流程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且还组织幼儿开展了“谁的小手最干净”活动,把时间和语言结合起来,密切观察,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日久天长,每到该洗手的时间;幼儿都能愉快地边说儿歌边洗手,较好地掌握了正确地洗手方法,自然形成了习惯。
三、注重教师的榜样作用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以身示范。因为,幼儿模仿性强,教师说10遍不如做1遍。如:我要求幼儿要礼貌待人,我在与幼儿说话时一定使用礼貌用语,从不大声呵斥幼儿;我要求幼儿要爱护公物,爱护椅子不拉桌子、椅子,我在搬桌子、椅子时也一定轻搬轻放,注意不发出声响。我要求幼儿要节约用水,我自己用完水后,一定把水笼头拧紧,当看到水龙头滴水时一定把它关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66-01
在幼儿园中,洗手是幼儿每天都在进行的环节,水对于幼儿来说充满了无穷的乐趣,玩水、溅水、打水仗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事情。因此,在幼儿洗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幼儿把水龙头开得很大,趁人不备偷偷在水池里玩水;有的幼儿可能会互相溅水玩;还有的幼儿甚至出现打水仗的现象。如何让这群刚入小班的幼儿快速地掌握洗手的方法和遵守洗手的规则呢?
一、正确方法,注重“学”
分析幼儿出现不良习惯的“诱因”,往往是不能正确的掌握方法。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好好“学”,学得有趣。教幼儿洗手要按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掌握好“十个”步骤:(1)卷好袖子;(2)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3)关水龙头,搓肥皂;(4)搓手心;(5)左手搓右手、手背、手指头、手腕(换反方向手搓);(6)右手手半握拳状,把左手大拇指伸进右手拳状去转动(换反方向手转动);(7)两手五指分开,手指交叉,叉一叉、扭一扭,洗手指缝;(8)打开水龙头从手腕往手指尖处冲洗干净;(9)关水龙头,小手在水池内轻轻地甩三下;(10)找好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这些环节对年龄小的小班幼儿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动手能力还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的过程中更要仔细耐心。我们可先采取一对一、手把手地教,两三周后再分小组进行教。幼儿每次洗完手后,我们应及时表扬、鼓励每个幼儿,对幼儿柔声地说:“宝宝,你真能干,你的手洗得真干净,把细菌都消灭了!”也可以对幼儿说:“你可真厉害,来,奖你一个大拇指。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不用老师帮忙,自己也能把小手洗得干干净净了。”学习,让幼儿掌握了洗手的正确方法。
二、认真督促,注重“闻”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我们也无法组织活动。因此,良好的规则和习惯必须落实到长期的督促中。在督促环节,我们要充分挖掘“组长”的魅力,利用小班幼儿的感官来协助和配合。在洗手过程中,我们开设了“闻出来的香味”环节,以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例如我们在洗手前会挑选一名幼儿站在盥洗室门口,让其担当小老师,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洗手擦肥皂、水龙头开得小、水滴不乱洒等。在洗手完成后,必须将手让小老师仔细“闻”。就是这么一个微妙的小动作,让幼儿的洗手也逐渐变得有“质量”了。幼儿们似乎怕自己在洗手过程中的马虎而让小老师“责罚”,在洗手的过程中更加规范了。为了增强幼儿的积极性,我们还对小组长实行轮岗制,鼓励幼儿用良好的表现来争当“小组长”,从而让荣誉的激励和认真的督促使洗手活动越来越规范。督促,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规则。
三、图文并茂,注重“看”
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喜欢一些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东西,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洗手的方法步骤,我们将一些洗手的步骤绘制成图片,并且变成朗朗上口的洗手儿歌,张贴在盥洗室的醒目位置。每天在洗手前,我们会提醒幼儿看一遍,读一遍。这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读《洗手歌》:手心搓手心,手心搓手背,手指轻轻抓手心,五指张开洗干净……他们按照《洗手歌》做着洗手的动作,非常开心。图文并茂的练习,让洗手方法得到了巩固。
四、家园配合,注重“合”
要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洗手、能正确洗手,除了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耐心教导外,还需要家长们的相互配合。为此,我们通过家长会等积极向家长介绍洗手的10个步骤以及一些要求,鼓励家长当反串角色,让幼儿“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洗手。由于每个幼儿都愿意当小老师,都乐意做这样的事情,在家长和幼儿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幼儿洗手的良好习惯,而且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亲子感情。
1. 做好榜样
你洗手的时候,让宝宝坐在一边看着,让他感觉到洗手是妈妈愿意做的事情。而且听到流水的声音,宝宝也会被吸引,慢慢地凑过来。
2. 给娃娃洗手和宝宝一起玩洗手游戏
让宝宝抱着娃娃,然后你用水给娃娃洗手,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娃娃就会干干净净的,不会生病了。这样,就会让宝宝渐渐地喜欢上洗手。
3. 物质诱惑
把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或者食物摆在一边,告诉宝宝,洗完手之后就可以去玩玩具,或者吃东西。为了得到自己的最爱,相信宝宝会乖乖就范的。
在我的“妙招”管理下,幼儿们洗手时不良习惯得到了改善。我的成功秘诀是:“抓住幼儿兴趣点,发挥榜样作用,认真督促落实。”如果你在生活中也碰到类似的问题,也不妨用一下。
经多方教育,幼儿的洗手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被动、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内化为幼儿自身主动的、自觉的行为。总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必须落实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以身作则,多鼓励和肯定幼儿。
一、教师要正确引导
现在独生子较多,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很少约束他们,所以孩子入园后,教师就应向他们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对他们不再听之任之,而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二、教师要与家长多联系,增强家长培养意识
应请家长们多多配合,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师一起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园里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也得到巩固和发展。只有教师家长双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从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培养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贯穿于生活与各个领域活动中。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明言:“习惯成自然。”因此,我在组织幼儿玩滑梯时,先和孩子们交代清楚玩法和注意事项:玩前队应该怎么站,玩完后队又应该怎么站。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不习惯,玩完的小朋友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通过我不厌其烦地多次强调和玩滑梯的次数的增加,一个月后我不用再说了,孩子们就知道怎么按照规则去玩了。做其他游戏也是如此。现在他们已经养成好的习惯,我也不再觉得累了。我班有四、五十个孩子,和他们生活一天,我也感到是一种乐趣,觉得自己又拥有了一颗童心,变成了一个儿童,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我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家庭,对于讲卫生、不吃零食等这些习惯没受到过多少教育。纸到处乱扔,痰随地乱吐,口袋里装满吃的东西。针对这种情况,我告诉孩子们纸一定要仍到纸篓里,痰要吐到痰盂里,口袋里不装吃的东西。吃零食是不讲卫生,还容易得病;孩子们去入厕时,我就教他们先把裤腿卷起来,入厕完毕后再放下裤腿;孩子们进入教室前,我告诉他们要在教室外把小脚蹭一蹭,时间一长这也成了孩子们的习惯。王依的奶奶告诉我,王依要她进屋前先蹭蹭脚再进去。有的家长说孩子玩完玩具后知道收起来放回原处了,有的说孩子在家会把全家的衣服都叠起来,有的说孩子不再闹着要零食了说是会生病的……
这学期小班的孩子开始拿彩笔画画了,我就要求他们:画画的时候才能拿彩笔,不画画就放在彩笔盒里,上其他课时不要摸彩笔盒。现在我班的孩子对这些要求已经做得比较好了。
在给孩子们提出这些要求的同时,我还加了一些动作手势。手势的作用很大,教师可以少说很多话。例如:让孩子们休息时,我边说边做动作――双手上下重叠;面向老师坐好―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说话――把手指放在嘴唇上“嘘”;停止――左手横放右手食指指向左手手掌心……时间长了,我不用说话,用手势一笔划,孩子们就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四、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勇敢坚强、克服困难、抑制不合理愿望等意志品质都要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我希望我是一个美丽、温柔、善良又法力无边的天使,使每个幼儿变得聪明、快乐又健康,把幼儿园变成既干净又美丽的儿童乐园,使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使每个家长都可发现自己的孩子越变越好。可是我不是能说声――“变”,就把垃圾变成玩具、美味的食物或精美的礼品,我只能用凡人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上,我着重培养幼儿以下几下方面: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这一方面,我学了佛家一招:“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让幼儿“净身入园”,
只带衣服等必需品,其余不准带入园,书本与作业本、笔等交由教师统一发放与收回,这样就保持了室内的于净,并要求幼儿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手、勤刷牙、勤剪指甲与不随地吐痰等。当然这是需要家长、教师齐齐联手把孩子的“脏”赶走,把“干净”迎入园内,当然树上的叶子,我不能命令它们乖乖留在树上,我只能每天与孩子们把在地上玩的叶子赶到垃圾桶待着,最后让它们在垃圾池里相聚。
二、培养幼儿有秩序排队的习惯
近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做完早操,下楼,排队洗手,喝水,都会有小朋友你挤一下我,我挤一下你,虽然我在旁提醒:“不要挤,排好队”,但等我一转身,又混乱了,更有的一些孩子像小火车一样冲撞到前面。有一次,在喝水环节中,我不再提醒他们,只是静静地观察,不一会,就听见:“老师,涵涵踩到我的脚了”。见此情景,我马上给孩子们说:“就是因为她没有排好队,为了挤到前面去端水,不小心把红红的脚踩到了”,以后我们洗手,喝水的时候要有秩序地一个接着一个的排好队,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觉性,我和学校里的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每天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男孩子一个,女孩子一个,值日生站第一,专门监督哪个小朋友不守纪律往前挤。并告诉孩子们,表现好的孩子,就有机会当值班日。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幼儿不仅在洗手和喝水环节中不再拥挤,在其他集体活动中也遵守秩序了,从这些事情中,让我体会到每个孩子都有争第一的想法,但老师要正确引导,既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又要他们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玩玩具习惯。
从思想上教育孩子该怎样玩玩具。如:玩具要轻拿轻放,不要乱扔乱摔。玩具不可以丢三落四,要尽量放在一堆。不想玩时,要自己整理,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以及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如果这样会受到什么“处罚”等。要让孩子知道玩具来之不易,是父母辛辛苦苦赚钱买回来的。此外,教会幼儿如何整理、归类,知道正确的摆放方法。
四、 培养幼儿良好的餐饮习惯
餐具、水杯要每名幼儿都要摆放好指定位置,每个位置要贴上幼儿的姓名及图案,如水果、玩具、家具等图案,使幼儿在不认识的情况下也能准确认出自己的餐具、水杯的位置。教师要统一安排幼儿饮水与进餐的时间,开水要求是温开水,这样就不会汤伤幼儿,进餐时主张“少食多次”、“安静进食”,鼓励幼儿多进食,不要挑食、不要浪费食物,幼儿饭前要洗手,要安静等待和安静进食,由专人分派食物和收拾餐具。
五、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教师平时要经常教幼儿讲一些日常用语,要求入园或放学时要与老师讲一些礼貌用语,例如:“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老师早上好”、“老师中午好”等,见到家长或领导等也要打招呼,教师也要与家长配合,教师与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也要讲文明用语,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文明有礼,但有些教师或领导,孩子们向他们问好时,他们不但不表扬,就是一点回应也没有,甚至还大声斥责:“不准吵”,这样孩子们的热情还没到半空就被凝固,个个变得鸦鹊无声,谁还敢向这些“高高在上”的人问好呢?
六、 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安全的习惯
每天都教育幼儿不要爬高处,不要玩水,不要玩火,不要玩电,不玩尖的物体或利器,不要到河流、变压器、危房、山坡、马路边等危险的地方玩,不要在危房或大树下避雨,不要跟陌生人走,要懂得保护自己,遇到危险要自救或请人别人救助,知道“119”、“112”、“120”、“110”等电话的作用,但不能随便打,只能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打,要牢记自己家的地址、电话号码、家人的姓名。
七、 培养幼儿要节约与注重环保的习惯
例如让幼儿洗手后的水用桶装好,再用来淋花、擦窗、拖地、冲厕所等,尽量用环保袋,减少用塑料袋,用瓷杯、钢化杯可钢化餐具,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杯或一次餐具,进食时尽量吃完食物,不要弄得到处都是饭菜。利用树叶、沙子、废纸制成图画,利用饮料瓶制成玩具等,指导幼儿废物利用,同时教育幼儿出外时要关风扇和电灯的习惯,节约用电。
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不是一天、几天就能养成,是要幼儿与教师的坚持,要不断与“坏习惯”作斗争,才能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而形成好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把组织指导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观察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窗口,从幼儿教育的目标出发,把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作为教育手段加以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朱鸿菊.学前教育研究,2007,(3):2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他们无疑都具有一些良好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塑造了他们鲜明的个性、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形成和完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接触社会、了解生活、学习知识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注重学生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内涵非常广泛,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但包括早晨要刷牙、饭前要洗手、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丢果皮纸屑等生活细节,也包括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合作、珍惜时间等对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习惯。个体的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不自觉的演变成个人内在的品质。对于小学生,其生活习惯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能否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点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
二、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对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做作业时吃东西、上课时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说,会起着阻碍作用;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仔细观察、乐于动手积极思考等良好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活动效果。
三、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系
现在有很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的家长说因为孩子在学习上实在太忙了,所以不想让孩子在生活上自己动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并不是孤立的,生活习惯是学习习惯的基础,学习习惯是生活习惯的升华。
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的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般情况下,生活习惯一塌糊涂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生活习惯好的孩子,学习习惯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因此生活习惯的点点滴滴,都会向学习习惯方面迁移。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是外部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自我品德内化和行为塑造养成的过程。.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首先我认为应该从时间观念入手,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家长和老师要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如上学要准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集体活动时要服从安排等。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结合学生、学校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长短结合,不但每天、每周、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每学年也要有计划。
幼儿期是生活习惯形成的最初时期,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很多进行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时机,如早上入园洗手、进餐、如厕、盥洗、午睡、离园等环节,处处充满了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机会与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儿自我服务的技能,并不断地引发幼儿自主进行巩固练习,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使这种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促使幼儿逐步形成自觉行为。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幼儿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如:站队时不能拥挤,不能大声喧哗,玩玩具时不能争抢别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把玩具摆放整齐,不能撕书,不破坏幼儿园的东西。这些都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形成的生活习惯。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我班小杰小朋友做事总是我行我素,喜欢怎样就怎样,玩具不会收,我们就开展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在活动中,他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指定的位置。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都时时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还有一次,我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可见,有趣的游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很有作用的。
2.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培养洗手能力。
宝宝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湿,于是我告诉宝宝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水龙头开得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还自编了洗手歌:“小小手儿伸出来,水宝宝和我做朋友,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不会用肥皂。我设计了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他们看到手上脏乎乎的,就来来回回地擦肥皂,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他们可兴奋了。在玩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了,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肥皂。
3.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在生活区组织“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
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如小猫、小狗等)贴在鞋盒上,并把嘴巴部位挖空,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黄豆、绿豆、蚕豆等大大小小的“食物”及长柄勺等喂食工具供幼儿练习。每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玩,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小婷也抢着玩。有一天,小婷又在喂小猫吃饭,只听她口中念念有词:“小宝宝,来!‘妈妈’喂你吃饭饭。”边说边舀起一勺绿豆小心翼翼地送到“猫宝宝”的嘴里,看着“猫宝宝”顺利地吃下,心满意足地又喂上第二口,还不住地夸奖:“恩,宝宝真乖,要多吃饭饭,宝宝才会长大!”瞧,多尽职的“妈妈”。我一直冷眼旁观,没有打断她当“妈妈”的热情。在讲评活动情况时,我表扬了她,并让其他孩子向她学习。然后,提出对她的要求,希望她也像“猫宝宝”一样乖,多吃饭饭,长得高高大大。她听了高兴地点点头,小朋友们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接连几天,小婷吃饭都很认真,吃完了还不忘给我看看,虽然吃得很慢,但那是她自己吃的,我及时地表扬了她的进步。以后每当小婷吃饭问题出现反复时,我就提醒她要向“猫宝宝”学习,做个乖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小婷坚持了下来。现在已能较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为提高兴趣,动物的“嘴巴”可以挖成不同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提供的“食物”(如“饼干”)也可以有相应的形状上的变化。
4.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子,设计“穿鞋比赛”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