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3 08:57: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教育教学研究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41-02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创新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能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当前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原则是许多教学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升华。英语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那么促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

二、正确理解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语言形成习惯,也仅仅是掌握运用外语的一个条件,并不等于掌握了语言运用能力。掌握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习惯是中围,培养创造性的言语交际能力是核心。

三、创新英语教育的关键“读和背”

有人形象化地把听说读写脱节的现象称之为“文盲英语”,听说能力似乎尚可,然一旦动手就错误百出,患了一种“半身不遂”病。就是这种所谓“还可以的听说能力也是一派虚假的繁荣。究其原因,其一是基础知识未过关;其二是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各环节侧重不一,很多因时间分配不够而忽略了读写这一环节,听说读写几种技能本是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由于相互之间的脱节。要想使学生的四种技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使学生的知识向运用能力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增加阅读和写的量

教师增加抄写、听写和一定量的语法练习,以解决文字读写能力差的问题。

2.做到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统一

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既是教学目的,同时又是教学的手段。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必须通过几种技能得以实现。

3.深刻理解和领会外语教学原则

这些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管小道理的大道理。只有明悟这些大道理,才有可能使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高屋建瓴,站在宏观的角度来俯视教学中的问题。

英语教材中字、词、句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逐渐熟悉英语情景会话和语言习惯,从而学会语音、语法、句式,最后达到能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目的。

3.1预读。学生学了一个阶段以后,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句式和语法常识。在此基础上应当提高学生在讲授新课前,利用课本上的生词表和课后的课文注释自己预读课文。预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了解,学生学会自己找重点、难点,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逐步提高预读能力。

3.2朗读。具有读的因素,又具有口语特点,是联结阅读和口语的重要手段。因此,课文讲完以后,应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声音清晰、宏亮,带有表情地朗读。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做各种各样的朗读练习,还要通过讲解规则,进行示范,纠正学生的错误,逐步培养学生朗读技能。只有朗读,才能把词、句、文融为一体,记得清楚,记得准确;只有朗读,才能熟练掌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只有朗读,才能融语音、语法常识于句子中,巩固所学知识,并为听、说训练打下基础;只有朗读,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国古人读书,十分注重朗读。学习英语,朗读尤为重要。

3.3泛读。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读课文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阅读材料难度要适中,要比每个阶段的教材容易些,内容则应广泛些。泛读可以使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英美国家的语言习惯;可以使学生巩固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可以使学生提高独立阅读、直接吸取知识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面越广,知识面越宽,越能较快地提高写作能力,学习汉语如此,学习英语亦如此。

3.4通读。指系统复读。每隔一个阶段,要组织学生对所学过的课文进行通读。通读是一个系统复习的过程。通读,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连贯起来,融汇于一体。这样,就能做到纵向条理清楚,系统性强;横向扩大知识面,视野更开阔。纵横交错,就能加深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的网络和关节点,为实际运用做准备。鲁迅先生说过:读完一本外语书,不能全部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再来看这本书,这一次你肯定会比第一次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3.5重读。指重点复读。每次考试后,学生总会发现学习有所缺陷,深感知识仍然不足,甚或认为考题和课本脱节了。在讲评试卷时,再引导学生重读有关课文,复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查漏补缺,充实所学知识,并明白并非考题和课本脱节,而是自己没有把知识融汇贯通。通过重读,复习巩固,触类旁通,可以进一步提高应试能力和运用能力。多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法,读的次数多,读的方法多,对提高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背诵方法。背诵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需因人而“异”,以内容确定方法,因条件变化方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3.5.1传统背诵法。即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只要坚持也会有效果。只是中国学生背英文,必得先记中文内容和顺序,而后才依据中文背英文。如此事倍功半,实际上加重了学生负担。更主要的是,这样背诵的东西由于理解不深,较难运用于听、说、读、写,而且容易遗忘。实践证明,此法虽有效,但有一定的弊端,可以运用,但不能依赖。

3.5.2以练促背法。学习英语不同于学习数理化,它理解的地方比较少,记忆的地方比较多。学习英语重在学习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只要能听会说,能读会写,就算达到了目的。因此,教师可归纳出所学单词、短语及其它知识点,在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短语及造句的训练,对典型句子要进行替换单词、短语的强化训练。这样,变背为练、以练促背,就能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长期坚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便可事半功倍。

3.5.3以用促背法。学习英语,有无兴趣和积极性至关重要,而兴趣和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学以致用。对于中学生来说,利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他们主动运用英语,效果往往会更好。每隔一段时间,老师可把学过的单词、句式编成情景对话或小故事,为增强趣味性,不妨编得离奇一些,荒诞一些,让学生根据情景排练。这样,以用促背,以背促用,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长期坚持,所学知识极易掌握且很难忘记,以后使用便能即景生“语”,脱口而出。

3.5.4以译促背法.故事性很强的文章,背起来比较容易。知识性强,社会背景不太熟悉的文章,背诵难度就较大。此种文章宜先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把每句中的单词和短语之间的语法关系,每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意义联系,以及段落之间在内容上的逻辑关系都弄清记熟,并且由笔译到口译,由英译汉到汉泽英,反复进行练习。学生只要能迅速准确地把应掌握的内容译出来,也就能较容易地背诵下来,并逐步学会运用。科普作品之类的课文用此法较好。

3.5.5选择背诵法。背诵是重要的,但是必须有所选择,教师不宜要求学生背诵所有课文,也不一定通篇背诵某篇文章,而应当精选重点课文、段落和句子,让学生背诵。通过有选择的背诵,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的辐射。可以培养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运用能力。同时,这种方法也能把学生从“苦海”中解放出来,学生也会珍惜老师的这份感情而加倍努力。

3.5.6休闲背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是必要的,但不宜安排过多。过多了,学生很可能当作任务而勉强应付,即使背诵下来,也是一种短期记忆行为,所背知识不一定牢固。可以提倡学生把重点句子、段落及精彩文章译成汉语,抄在袖珍本上,随身携带。一有闲暇,就看着所抄中文想英文,念英文,背英文,写英文,我们把这种叫做休闲背诵法。我们教过的学生凡用此法者均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样做,不但学生学起来方便轻松,记忆牢固,而且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矗背诵是学好英语的重要手段,可又是学生最感头痛和烦恼的事。如何把头痛变为轻松,烦恼变为喜欢,消极变为积极,就要找出几条“捷径”,使学生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把背诵变为学好英语的“帆”和“桨”,自由地扬“帆”使“桨”,在学海中遨游。读和背都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但是要充分发挥这些方法的作用,关键还在于积极引导和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营造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张道真 《英语语法》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10.2

高云智《英语语法句型专攻》[M]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2.8

李 杰.李 丽 《辉煌英语听力》[M] 北京 开明出版社2011.7

徐士驷《就这样学英语》[M] 南京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2.3

篇2

一、跨文化理念对中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社会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对语言功能和使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映射,若脱离文化去理解某种语言,既不现实也不合理。目前文化发展日趋多元化,语言作为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交流媒介,如果教师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知识、文化背景,在交流中很可能会产生语言分歧,影响正常的人际交流。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要加强跨文化理念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化,在掌握语言表达形式的同时,根据不同的话题、语境、文化恰当地运用语言。基于跨文化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有效实现了跨文化交流,更加注重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表达形式,将英语学习立足于文化教学之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2.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人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社会中承担不同的角色。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科技日益发达,社会结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与社会的联系和交往日趋频繁。在社会经济、网络技术、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下,社交对象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多样性。基于跨文化理念的初中英语教育,加强学生跨国界、跨文化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其认识到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对文化交流的需求。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发展的机会,积极发挥学生才智和潜能,充分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追求平等、尊重差异,增强学生知识能力和交流技能,进而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3.实现文化融合,发展本土文化

语言是交际工具,人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因而交际能力成为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了解所学文化背景,根据话题、情境、文化背景恰当地表达语言。这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需要。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语言材料的文化背景及内涵,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加强多元文化学习。此外,基于跨文化理念的英语教育,有利于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肯定民族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特色,突出良好文化素养和独特文化人格。

4.满足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学英语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融合外国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正确认识我国英语教学的不足和问题,实现本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将我国教育经验与国际教育经验相融合,不断探索适合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全球化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社会对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国际型人才供不应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跨文化理念的应用。随着各国、各地区合作的发展和深化,跨文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跨文化教育意识淡薄,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

尽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有所提高,但跨文化视野明显不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强调英语语法、句式等知识,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元素。随着交际教学法的运用,教师对英语教学中文化元素有所考虑,注意到跨文化理念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将语言文化导入其中,作为跨文化教育的重点。教师对英语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认识不足,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母语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介绍和传播。即使英语教育早已纳入我国学校教育中,但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普遍较为淡薄,不具有跨文化知识,难以准确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内涵。

2.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方法简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经常把文化教学目标和文化教学成果混为一谈。没有针对跨文化教育的专业书籍,相关资料缺乏系统性,大多以介绍英语文化背景为主,对于跨文化知识介绍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师没有充足的教学参考资料,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把握不明的现象。教学中没有合适的跨文化教育方法,或教学方法过于简单陈旧,教学中不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过分追求教学效率,忽略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对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方法简单、实效性差。

3.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中学英语教学偏离了语言文化环境,加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不能认真对待外来文化。我国以汉语教学为主,对欧洲体系的语言学习较少,不同语言其传统文化、语言特征也不同。从目前的英语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除了考试成绩没有其他可以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进而导致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我国国情和社会结构对传统文化影响深刻,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正确,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英语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就教育条件来看,教学经费与教育发展需求矛盾突出,教师数量短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教师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进而出现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

三、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尤其是听说能力,保证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英语有效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增强自身文化素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兴趣,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形成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增加对英语课程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增强跨文化教育意识,认真学习跨文化理念,将跨文化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了解,开拓文化视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效率。

2.教师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心理

加强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了解,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理性地对待文化差异。首先,在教学设计环节中,将学习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情境、情景、情节反映文化差异,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借助生动具体、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其次,积极鼓励学生阅读英语书刊、杂志,拓宽了解语言文化差异的渠道。教学中教师根据跨文化理论和教学需要,把教学重点转向“学”,教师不仅要教授理论知识,还要对跨文化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合理选择英语教材,明确英语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程学习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直接反映,是教学活动方案的体现,是传输知识、价值观、教学意识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选择英语教材时要从社会需求和人才发展需要出发,协调好知识、学生、社会间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要保证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覆盖范围广。将教学内容设计与语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把握语言规则,进而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语

基于跨文化理念的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近年来颇受教育界关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跨文化教育,有利于英语教师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价值。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增强跨文化理念,提高跨文化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唐一鸣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篇3

现代科技应用到教育中,实现教育形式多元化变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影视教学法,可以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打破传统高中语文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高中语文教育资源的灵活应用。

1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

(一)“观”与“学”结合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首先体现在“观”与“学”结合上,高中教师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体,引入影视教学内容。例如:高中语文教学《离骚》[1],教师应用《离骚》音频文件作为教学内容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课堂中音频、视频传达,提高学生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古文内容的额深入理解。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也能够增强学生对高中语文晦涩、复杂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点的掌握。

(二)影视教学与语文创作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得到突出,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影视教学中经常会应用蒙太奇手段、倒叙,插叙等艺术表现形式,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丰富学生对语文作文创作中艺术手段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另一方面,影视作品引入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形式丰富,将晦涩的语言知识拆分成简单表现形式,同时,影视作品中往往包含了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培养高中生深入研究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作品《边城》[2],学生可以从影视作品中获得对小说作品的深思,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创作时对主体的深入挖掘能力。

(三)影视教学成为加强学生记忆的措施

影视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中适当的应用影视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记忆。例如:高中语文教学《离骚》,为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古文的记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引用《百家讲坛》中关于屈原部分的讲解[3],使学生对作者生平事迹,历史传说等都具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应用影视教学中相关片段引导学生对古文内容记忆了解。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影视教学法应用的作用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学知识体系庞大,但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变得灵活、具有生气,活跃高中语文教学氛围。例如:教师进行《阿房宫赋》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影视作品中对“还原”的阿房宫展现,学生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对高中语文作品内容进行拓展现象,增添了高中语文课堂的活跃程度,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对《阿房宫赋》内容的记忆,促进学生高中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影视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能促进高中生艺术欣赏能力,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影视教学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可以是语文课堂内容丰富,一方面,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视教学冲击下逐步提高自身语文知识的应用,丰富自身语言运用储备能力,例如: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进入《边城》,学生对“翠翠”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深层次把握与理解;另一方面,影视教学中通常会有艺术欣赏、音乐欣赏等多种艺术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例如:学生能够对影视作品中“蒙太奇”手法深入了解,同时在不同形式的音乐欣赏能力上也有所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突出教学目标

影视教学的应用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突出效果,教师在高中教学中开展影视教学,可以突出教学主体内容,有助于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掌握。例如:教师教授《离骚》时,在课堂中引入《离骚》朗读音频文件,课堂中应用音频教学手法能够提升学生在思想意识上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将课程学习的重点放在课文内容学习中,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此外,现代教育中应用对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将课件中重点内容与影视教学融合起来,也能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

(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影视教学手法在高中语文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影视教学形式多样化,音频、视频手法的应用能够与情景模拟教学融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知识储备量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可以转变学科教学中“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4],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得到放松,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古诗文内容剪辑成视频文件,在学生古诗文复习中播出,直观的视觉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同时灵活多变的课堂学习形式,能够暂时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逻辑思维的形成。

3 结论

本文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的课堂应用及作用入手进行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对学生的自身素养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庆安.语义互补与语境互动――环境音乐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12,07:101-103.

[2]杨九俊.为有源头活水来――张德超同志的“活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4,20:4-6.

[3]林建照,林清琴,李立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J].教学研究,2002,01:52-68.

篇4

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强度较弱。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负有直接的和重要的责任,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中学体育课程的内容,制定出中学体育课程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课堂标准及训练计划。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无从下手,更加不知道怎样开展体育教育教学课堂,这些体育教师缺少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因此,他们实施体育教育教学的强度比较弱。

2.学校未重视体育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从本质上来看,中学教育仍然处在将考试作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阶段,所以,学校、家长、教师以及学生非常重视那些应试教育的科目,中学体育教育并没有受到重视。很多人都认为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考大学主要依靠语文、数学、英语以及文综或者理综的成绩,体育成绩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很多学校及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会占用体育课堂的时间,更有甚者会直接把体育课程改为文化课程。对于取消体育课的决定,有些学习十分刻苦的学生乐此不疲,很多家长也持支持态度。很多学校都不能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作用以及价值,致使体育课程呈现萎缩的趋势。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策略

1.教学要更新思想和观念。体育锻炼对完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有强身健体的作用,更加能够充分提升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必须充分重视体育锻炼,正确看待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作用,提高自身在思想方面的认识,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最终促进中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学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实施游戏教学法来提高中学生对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充分重视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合理看待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多元化的功能。

2.要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和素养。只有提升教师职业水平和素养,才能够对中学生实施专业的体育教育教学。在教师开展体育课堂之前,必须要通过备课等方式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对体育课堂进行具体规划,明确课堂上要采用的训练方式。另外,采取何种体育运动项目、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怎样控制训练强度等都需要通过备课加以明确。同时,中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道德水准,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体育教育教学课堂和氛围,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以及创新,进而真正使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才能实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多元化。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体格、智力甚至人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强度较弱和中学体育教学忽视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这两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然后又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更新思想和观念以及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水平这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学体育教学策略,旨在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17—02

1、“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实践中的研究背景

“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同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微格教学”通常采用以下程序:①明确选定特定的教学行为作为着重分析的问题。②观看有关的教学录像,指导者说明这种教学行为具有的特征,使教师理解和掌握要点。③教师制定教学计划,以一定数量的学生为对象,实际进行“微格教学”,并录音或录像。④和指导者一起观看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考虑改进行为的方法。⑤在以上分析和评论的基础上,再次设计“微格教学”,并对教学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正。⑥进行以另外的学生为对象的“微格教学”,并录音录像。⑦和指导教师一起分析第二次“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和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及实际教学能力具有较大的作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条能迅速地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关于“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当前国内外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已取得十分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成为我们月益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江苏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中的运用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借鉴意义。江苏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的目的是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提升到教学研究层面,进一步深化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职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体推进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

在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中,通过“微格运用与研究”,能培养一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践的创造型教师队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2、“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中运用研究的实践意义

2.1 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业务素质

“微格教学”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了所学的教学技能,使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技能,并用这些技能和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微格研究”,教师能够按照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与相互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展开与动态生成,追求教学特色和风格。教学过程中,重在促进学生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知情意行合一的研究;注重做中教、做中学。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研究。

2.2 改进了教师的传授行为,获得了反馈信息

“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中的实践运用,使教师知道了怎样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是教师传授、学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观看自己的授课录像,并与同行进行讨论交流,从而获得宝贵的评价反馈信息,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2.3 实现观摩示范和模仿创新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微格教学”实践中,为了增强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对每一项教学技能除进行理论学习外,还会提供一些优秀范例文字或声像,让教师观摩学习。这样,教师在观摩、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并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教学活动更具灵活性、创造性,增强了语文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的信心。

3、“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中运用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3.1 “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运用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教学行为、教学流程等主题,我们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微格研究的内容:教学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学生学习投入状态情况如何;各类提问行为类别频率的统计,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时间及有效度调查;“微格教学”个案研究;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等。具体体现为:课堂观察;案例研究;教学反思;多元化研究。

3.2 “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中运用研究的目标

(1)通过“微格研究”,培养一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践的创造型教师。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江苏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运用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借鉴意义。

(2)探索“微格研究”在中职语文教研中的有效方法。“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中的运用研究,对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发展作一探讨,并尝试提出中职语文教研的新内容和新方式,为今后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4、“微格教学”在中职语文教研中运用研究的典型案例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22-02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提升,培训先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文件)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施“国培计划”[1],也为各级各类中小学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为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参加“影子教师”、脱产研修、集中培训等方式培训的老师所占比例非常有限(尽管远程培训参训教师的比例非常可观,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效果还有待研究),研究如何使这些受训教师通过更加便利、有效的方式真正起到“种子教师”的引领和影响作用,提高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的迁移率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即时通讯免费服务软件,利用微信,手机用户可以与好友之间进行形式多样的联系和信息传递。微信由于和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完美结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学习、交流和生活的方式[2],只要有网络存在,手机用户就可以完全免费地使用微信进行信息交流。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了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3]。微信的免费性、便捷性、及时性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互平台,也使“种子教师”、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可以通过微信群教学行为的各阶段感受、经验、视频、课件和案例等,也为教师们之间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有效的环境载体。

二、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规律、原则、方法及有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研究,可以将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教师也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才能实现从“教书匠”(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教学传授的是科学,而其本身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改变“年年岁岁生不同,岁岁年年教相似”的现状,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才能在专业水平、教学艺术、教学理念上得到提升。

三、调研结果及群体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广告、微课堂为代表的微时代的到来,工作压力及任务繁重的教师们越来越热衷于利用手机、pad等微智能终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充分利用微时代所带来的便捷实现“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可以克服需要特定的培训地点和连续的培训时间接受培训所带来的弊端。

2015年5月通过基于移动终端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可行性问卷,笔者对河南省新乡市辖区/县的13所中小学的996名教师了进行调研,调查项目及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调研项目及结果来看,智能手机的拥有率是98.24%,手机上网率是97.51%,家庭无线网的安装率是86.44%,微信的使用率是84.37%,QQ的使用率是95.03%。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微课”的使用情况仅占2.9%和11.39%,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比例为67.18%(对研究论文的内容及撰写倾向是责任型、功利型、还是兴趣型没有调查)。

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主动进行教学新方式、新手段使用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比例并不高,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于微信的免费性、便捷性和群的强大功能进行群体教学研究在智能手机拥有率近乎100%的情况下是一个可行的、也将是行之有效的。

四、基于微信群+智能手机的中小学教师群体教学研究的实施

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的普及使用为利用微信群进行群体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基础,微信的用户可以以“发起群聊”或者“面对面建群”等方式建立微信群,把有共同需求的群体组织起来互通有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讨论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微信群的建立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自发建立的微信群,这种群一般由熟悉的、具有共同研究方向、共同兴趣、教授同一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师群体组成,在这个群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发表观点、传递心得体会、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求助信息等供大家讨论,在群中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实现同伴互助共同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另一种则可以是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不同的目的(例如,教学技能的培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传播等)以专家引领、种子教师影响、培训为目的建立的微信群,这种微信群的建立需要由建群组织者收集需要加入群的专家信息、种子教师及普通教师信息,由专家、种子教师上传微课程等培训资源,教师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专家、种子教师给予及时的跟进指导,对于第一种群的所有功能这种群也完全具备,唯一不同的应该是在这个群中存在更具权威性的人物,使群中的讨论更加科学、完美和活跃。图1展示了基于微信群的群体研究模型

五、结束语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群体的教学研究要比单个教师的教学研究更加有优势,群体教学研究可以扬长避短、可以互相学习、避免走向极端,专家、种子教师的意见、经验、方法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传播,其培训效益的最大化也能够很好的实现。

篇7

在当前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已经逐渐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逐步成为人们强大的呼声,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当中,它不仅在教师的教育模式、课堂形式、课后辅助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不但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还完善了教师的课堂模式。尤其是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们不再单单仅从化学概念入手,而是借用互联网的形式,形象地将一些化学现象,具体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从抽象的意识逐渐转变为具体的认知,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随着全新“互联网+”的教学背景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与之前相比,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师们逐渐开始重视“互联网+”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并希望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从而培养学生塑造高品质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部分化学教师迫于提高学生学习分数,仍然只是给学生讲授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不将其实际应用性和综合性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展示到学生的面前。以此造成学生仍旧对初中化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课堂产生厌烦心理,学习成绩无法取得有效的提高。虽然教师们利用了互联网的模式,但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并未达到最理想化的效果。这就要求初中教师不断地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想法上能够力求完美,努力地利用“互联网+”,这个有效的大数据,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进而不但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还能够增加教学效率及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这不仅能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以自我为主体”的良好的学习模式,还能够不断满足初中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的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注意时刻利用好互联网这个有效信息,对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完善,从而实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有效的提升和改善。从而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为学生良好地学习奠定有效的“物质”基础,为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初中化学教师在“互联网+”强大的教育背景下应首先完善自身的知识理论体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自我,以发掘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努力地为学生开辟一条新时期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育模式的“互联网+”新模式。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意义

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与其他教学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初中化学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以后更好地走向社会,从而获得良好的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学习初中化学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一些有效的生活常识,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因而,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们必须要勇敢地摆脱许多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要积极努力地转变课堂的核心,重点地培养和关注学生在化学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而不是只关注于学生在该学科方面的成绩。初中化学教师们对于学生更多的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对于其形成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化学教师应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引导学生专注到课堂中来,做到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不断地借助互联网的“趣味性”成功地抓住学生的思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初中学生因其年龄段的影响,他们普遍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一定的好奇性,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特性,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展示给学生,给以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化学课堂的“趣味多彩性”,从而打造全新的高品质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化学核心素养,还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耐心和细心,帮助其形成迎合新时代下的全新“互联网新型人才”。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符合了我国教育发展史的要求。初中教化学教师应高度重视“互联网”课堂,在教育当中实现的最佳教学效果,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以迎合新教育环境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主战场”当中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体现其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地调整互联网课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最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新时期有利的接班人,进而不断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发展进程。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一)教师正确认识化学教育中引进互联网对学生产生的意义

因为化学知识存在于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地方,因其存在的普遍性,教师必须正确地认识化学教育对学生产生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对于初中化学的教育之中,以便让学生更好地将化学知识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化学教师应该对化学知识引起足够的重视,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思维能力,不断地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索精神,不仅将化学知识带入到学生课堂之中,还应充分地将其引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化学知识对学生生活产生重要的意义。不断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当中一些化学问题难题,使学生可以大胆地开拓自己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努力将学生的学习情感投入化学课堂之中,并不断引发学生对于生活当中化学知识的思考,这不仅对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巨大的辅助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对于化学课程顺利进行有着促进意义。比如,教师们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中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可以通过对“空气”“氧气”的学习,开展一个学习讨论小组讨论“空气、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主题班会,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以及自身深刻的总结,感受到化学不仅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任何地方,对于我们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离开化学我们都不能生存,因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讨论结束后,教师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展示化学存在的其他地方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而通过“互联网+”更加高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1]

(二)创办初中“微课堂”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在新型互联网的模式下,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不断地实行自身个性化的教学流程,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指导,积极有效地做到查漏补缺,巩固重要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有效地制作VCR的形式,定期举行在线“微课堂”以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深化,进而得以确定所学内容的扎实性。初中教师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应主动让学生通过对于互联网“微课堂”进行有效的学习,反复加深所学知识点,以达到对于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的教学。比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二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对于其中的比较复杂的知识难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录制成VCR或以“微课堂”的形式,对于课上没能掌握的学生,课下可以对所学知识点反复学习,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充分掌握程度。此外,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一些学生因为个人“面子”问题,对课上不明白的问题并不会当面请教老师,利用这种“微课堂”的形式学生还可以与老师在线上进行交流、沟通,对于自身学习当中的疑惑点,可以与教师进行留言或线上提问的方式,避免了由于当面提出所造成的尴尬局面,以此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透彻理解。因此,初中化学老师在“互联网+”的强大的教学背景下,增加对其重视性,有效地理解并有效使用互联网,以带给学生更大的便利。

(三)优化教学模式,使其充分地与“互联网”相结合

初中化学教师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以不断迎合时代前进发展的道路,充分地利用新兴科技手段,使其为初中化学课堂提供更好的便利,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努力与互联网结合,从而构建多种多样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努力地做到将有效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全面地提高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能力及化学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其化学成绩的提升,进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比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中课题一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时,可以通过为学生制订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找出其与生活当中相关的“质量守恒定律”,为学生归纳、总结到课堂上,比如“木材的燃烧”“铁丝的燃烧”等素材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做到将化学知识与互联网相结合,充分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广泛性,以达到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该课程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在学习上做到查漏补缺,还可以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的便利条件,以此促进教学课堂更加灵活多效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培养其独立自主地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本能。初中化学教师有效地借助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不仅做到了对课本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补充,还增加了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综合能力。充分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努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课堂进行教学,积极有效地做到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使得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并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强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做到准确地认识到将互联网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对学生产生的重大意义;积极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创办初中化学“微课堂”,以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不断地优化自身教学模式,使其充分与互联网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所面临的一些教学难题,为学生开辟一条正确的学习化学科目的有效途径,更加为学生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完成学习做出巨大贡献,从而培养新时期综合性化学人才。让我国“互联网+”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更好地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之中,使得互联网更加造福人类,让人们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满足。

参考文献:

[1]赵斌.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11.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42-02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一种工具。虽然它不是人们进行日常沟通的唯一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整个社会结构都是通过语言来调节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指在特定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能力,需要听懂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人们说话的内容,能够清晰表述自己的思维内容,也要能够流利写下自己的思想言谈。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英语教学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语言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养成了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便会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为了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学生从小就要开始学习语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英语的地方很多,这就要他们自己能准确地表达自己。能够直接、自然地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够运用这门语言与人进行日常的沟通和交流。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喜欢具有新鲜感的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足以激起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喜爱表现、善于模仿,十分渴望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喜欢听老师和同学们赞美、表扬的话,特别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例如角色扮演等。这是培养他们英语交际能力的良好的契机。在英语课堂上,小学生尤其喜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朗读课文,喜欢小组表演、角色扮演等口语交际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好方法。英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来培养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二、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1. 英语教学的应试性

现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教学,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被过多地看重,大量增多了应对笔试的各种练习,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育则是“0”,这直接导致了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与教学目标的分离;课堂形式上也依旧是教师专心地进行课文的讲解,学生们跟着老师读课文,满堂灌式的学习。在课堂上,单词学习热火朝天,句型练习推陈出新,但如果来个“实兵演练”,则犹如赶鸭子上架――难为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根本就没有受到听说的训练,更谈不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了。我们知道,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运用它进行交际和交流,如果说只是来学些单词、懂些语法,会判断一句话有没有语病,而几乎不怎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样的语言学习,是没有必要的。

2. 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离散性

语言能力是语言规则内化的体系,即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规则体系。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即语言的体系和结构,它要求语言在规则的形式下进行表述。不过有些辅导机构的教师,只是把交际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仅仅强调口语的练习,大量地说,追求语句表达的“流利”等,而将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对立开来。这种学习方法,直接导致了教师忽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3.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匮乏性

有些教师仅仅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片面地理解为流利的口语表达,或者只是对交际技巧和策略的训练注重些,却忽视了交际能力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社会文化能力。学习一门外语,是要很好地运用它与人进行交流,自然应多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等。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修养,努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才能更准确地进行社会交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4. 学生自身情感的消极性

知识输入的缺少导致知识面的狭窄、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口语输出。学生自身基础知识薄弱,怯于表达,不敢张口讲话,尤其在多人的班集体中,更加不愿与同学交流,这极大地影响了英语表达的积极性。

三、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

1. 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沿袭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使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具有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为学生打好一定的英语基础。英语教学应该从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梳理向现代的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方向变革,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开口讲话,不是仅仅会做英语题,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2. 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

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地融入到学习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课堂中英语教师要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其能够多听、多看,多接触英语国家的人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视野。教师更要善于营造气氛,使学生可以在较好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最大程度地融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去,加之他们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特征,此时学习英语极为有效,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也是最为有效的。在将来的生活中,如果学生遇到了类似的情景,要达到能够准确地将英语脱口而出的目标,就必须要背诵一些生活常用语,也可背诵课文原文,小学英语教材都以生活为背景,容易背诵。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过的相关内容,按其类型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再次表演。例如,英语商场,英语剧院等。当学生已经有了这些语言积累,再做表演时,就会增加一些特别的想法或者自己的创意,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搭建了一个平台。

3. 重视文化渗透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之处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异国文化来调整对本国文字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程度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多向学生渗透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例如,英国、美国等。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还应大力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一些简单的英语刊物或杂志(小学生可以看懂的刊物),或者推荐小学生多看些有文化背景的故事和动画片等等,尽可能多地向他们渗透英语文化,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来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

4. 积极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有些学生在说英语语句或运用英语自我表达时,可能会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相应的情感教育方法,来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焦虑感,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英语这门课程,不要有心理负担。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目标。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此时没有处理好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日后可能很难再使学生学好英语了。对于学生简单的英语表述,教师应及时地给出恰当且积极的评价,来鼓励他们多说英语。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焦虑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结语

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的观念,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课堂情境,重视培养跨文化意识以及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去进一步感知、分析、理解英语这门语言,培养学生具有基础扎实、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傲.浅谈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2014(01).

[2]刘志强.英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02).

[3]张东兰.谈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J].语数外学习,2012(10).

篇9

心理健康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生一切以高考为主,尤其是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是在高强度的学习和复习中度过的,之后进行定期的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率和质量,造成学生面对考试和成绩的紧张、忐忑心态,一旦成绩不理想就容易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针对高强度压力下的高中生群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十分重要。

1.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1.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鉴于高中生所面临的紧张学习状态和巨大心理压力,在政治课程中应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适度缓解心理紧张和压力。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生活状态和节奏,并在高中生的生活环境中控制、调节自身情绪和状态,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心理教学中,为学生分析、调节心理状态。

1.2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心理、精神状态,然而人类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生物,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不仅涉及众多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而且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这就要求心理学教师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无论是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心理学实际应用方面,都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基础心理学理论开展丰富的情景模拟,拥有强大的思维逻辑能力及出色的演讲口才。

1.3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实施心理学健康教育过程中,不论是在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方面,还是在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方面,都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对于首次进行心理学教育的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具备对心理学教育的强烈热情和责任感,才能将这一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教育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改变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高中生群体,每天面对的最多的就是课堂教学和作业,无穷无尽的各类课程是导致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的直接原因,所以一切的课堂教学都会引起内心的排斥或反感情绪,政治课堂教学也不会例外,如果直接将心理学教育拿到课堂上开展传统模式的教学活动,则学生势必会排斥和拒绝而不利于教育的实施,所以在教学模式上一定要有所改变,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开展自由灵活、生动有趣的相关活动吸引学生参与,然后在活动中逐渐渗透心理学理念,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和核心力量。

2.2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繁重的作业任务难以完成,长期不间断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压迫感,以及得到不理想的成绩之后面临的来源于自己、老师、家长的各方面压力,等等,说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多是因为长期被动接受高强度教育而没有收获理想的成果而造成的,那么教师就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从关键问题出发,改变学生的被动情绪和心态,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扮演引导角色,然后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就不会出现被动的压迫感。

2.3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在应试教育下,人们倾向于将高考作为学生的跳板,作为学生命运的转折点,高中生为了即将到来的高考不遗余力地学习和备考,然后进行一次次的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唯一的检验标准就是成绩,似乎成绩就是一切,因为高考是根据考试成绩评价的,大学是根据高考成绩选拔专业人才的,所以学生、教师、家长最重视的就是成绩,而对学习的过程并不在意,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不公平,分数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是具有情感的生物,存在感性的一面,所以人有时候会犯错误、会有失误,那么学生一旦在考试中出现错误或失误将会直接影响考试的分数成绩。但这并不能代表学生没有努力学习,不能因此而降低对学生的评价,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评价标准可以视情况而定,分数成绩并不是对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

3.对学生施以“真爱”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作用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人心的情感流露,对人心的感化力量十分强大,能够带给人信心和动力。爱同样能够融入教育中,为严谨、严肃的教育教学过程带来一丝温暖和感动情怀,尤其是教师表现出的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关心和爱护,同时是一种尊重和信任,这种爱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带领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纠结与迷惘,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采取合理合适的解决方法,比如改革创新高中的教学模式,缓解高强度课堂学习带给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迫力;适当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集体活动,并带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放松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建立健全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部门,可以设置类似阳光小屋的心理咨询师,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及时解决存在的心理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韧.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J].快乐作文,2011(3):61.

篇10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境进行感受、分析、讨论、交流,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和个性化经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思维和情感的对话、交流,能极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增强整个教学实效。本文将从理论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所得论述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期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尽微薄之力。

一、 问题

(一)大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英语写作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强调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也突出了对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著名英语工作者刘润清也认为,“一个人英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书面英语的水平如何。”①笔者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非常低下,具体表现在:平时写作训练、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中也指出“中国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远远落后于其语法、词汇和阅读能力。”②

(二)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写作课,英语写作是专业英语所开的课程。大学英语是综合课程,而英语写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其课程进度的原因,大学英语教师一般不会在英语写作方面花大量时间,而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则被动地接受,实际运用能力很差。因此,本文笔者提倡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创造;教师变灌输为引导、点拨,师生关系由控制与被控制变为合作、对话与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源自西方,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学实践的客观规律,使之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并用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产婆术”,被后人称作案例教学的雏形。案例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典型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向受教者再现真实的教育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良性互动,加深受教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提高他们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和形式。③

(一)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性

教育过程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是师生之间单向、一维的知识授受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的讲授不能较好的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写作教学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和赏析,从中得出的关于英语写作的规律性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那么,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案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特别是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教会学生写作”为“教学生会写作”,为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基本上是一门技能课,实践课,学英语主要靠实践,任何理论知识都是辅的。案例教学构建学生成长环境,搭建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平台。例如,英语文章的结构,不同类型的文章存在不同的写作特点,教师只做口头表达,学生只出耳朵听,是不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直观的相关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思考,再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写作方式,实践这种写作技能,他们才能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密切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说:“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由此而践行的“我-你”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这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将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教育。④案例教学课堂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轻松、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师生对案例讨论的展开,案例对话与合作引领学生讨论并发现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师生展开交流、对话。教师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与理论的衔接与贯通,从理论和典型案例中导出相应的思考,都需要教师总体把握⑤。教师要具备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案例,才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同时,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良好的概括、归纳能力才能较好地驾御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要对自己的教学有清醒的认识,还要观察这样做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是 “反思性实践者” 和“教学研究者”。在这些教学行为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三、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上一部分论述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可以缩短课堂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写作的差距,把抽象、单调、枯燥乏味的英语写作课具体化、生动化,学生可以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写作方法和规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增进英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可以在课程讲授前、讲授中或讲授后的任何一个环节使用。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一般可分成案例选取、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三个基本环节。⑥

(一) 案例要有针对性与典型性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是一个编排者,关键不是讲授,主要在于引导、启发。东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在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影响体现在语法、句法、篇章结构中。思维模式是很抽象的内容,不能以简单的话语形象地阐述,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例如,英语民族崇尚理性,重视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形象地称为直进式。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思维方式是螺旋式。⑦反映在写作上,英语写作强调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性强,要求开门见山。而汉语文章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开往一般不点题,而是经反复论证后才将最重要的信息呈现出来。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前后内容不一致,层次不清,逻辑性差,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性。这时,教师就应该把选择好的案例呈现给学生,并进行细细分析。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围绕教学目的,选择能够满足需要的案例。因此,教师平时就应注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增加学生意收集尽可能多的符合要求的案例,

(二)注重案例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枯燥的教学部分,案例教学丰富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但是案例教学也应多样化,避免单一。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罗列英语范文,句型和句法。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根据写作教学的目的,尽可能运用灵活多变的案例。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英文摘要、剪切的英语杂志文章等,在讲解时应该加些议论,边议边叙。选用的案例缺少新鲜感和趣味性,否则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三) 案例难易程度要适中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探讨、辩论,在探讨和辩论中强化处理英语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能够单独解决。学生英语水平不同,会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因此,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在选择英语写作案例时,要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宜过易,也不宜过难,案例难易程度应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必要的背景信息,并提出启发性的思考题,以便学生配合教师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要能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自我的内在交流。

(四) 要组织好案例材料

一个好案例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充满目的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在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对一些写作问题做出判断。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写作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英语写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对案例材料进行精心加工,有关的写作案例材料必须清楚明确,切忌情节冗长,而是要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法有效补充了传统英语写作课堂乏味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英语教学工作者们开始探究案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凸显写作理论与学生写作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特性,将学生引导到对写作理论的形象、透彻理解和对写作实践的深刻领悟与有效把握上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瑞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孙华. 论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6)99-101.

[4] 金生鋐.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30.

篇11

对于教师来讲,新的形势既令人高兴又使人惶恐。没有教师不会被新的教育理念所鼓舞,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弊端,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但是,如何去做才能达到新课标所期盼我们应达到的学习局面又非常令人困惑。多年来教师们所习惯了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所习惯了的学习方式,以及广泛存在于教师、学生及家长头脑中的“分数至上”的观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冰消雪融。不仅如此,这些固有的一切可能还会从中作梗,妨碍教学新方法的实施。

教学模式是实施教学的一般理论,是教学思想与教学规律的反映,它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成为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指南。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它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先怎样做,后怎样做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运用。中学英语学科适用的教学方式的建立,应体现以下特征:1. 教学目标综合化;2.教学过程民主化;3. 教学方法多样化;4. 教学技术信息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真正落实,必须以相应的教学方式变革为前提。近几年,玉溪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寻找有效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方法,多次组织玉溪市部分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到省外考察,其中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给他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回来后选择了市内几所学校作为试点来进行体验式教学研究,其目标是:提出中学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具有选择性、实践性、社会性、创造性,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完善其综合素质。经过实验学校的英语老师们几年来坚持不懈的积极探索、认真实践,根据山东省杜郎口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情况,归纳总结出了一套现正在各实验学校使用的简单、明了的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导学稿”学习应用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i骤,课堂上由每组的小组长做小老师,主持课堂,带领学生展示和点评。

1. 预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明确本堂课要学什么,学生结合提纲自学教材,并把重点及典型题目整理在教材及笔记上,解答问题,作好批注。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互动完成学习任务,设疑合究。各小组找代表或个人发言,在全班谈自学的过程与收获,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根据各组代表说到的成果与困惑进行总结,形成主干问题,确定为展示的内容提出,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互动交流,合作学习,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的解答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深入到各小组内进行指导。

2. 展示: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后,就要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中,主角是学生,以学生做主持人,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结合预习中的主干问题组织教学,提出问题,举手抢答,板演点评,提问时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以学困生讲解,中等生点评,优等生补充小结为展示原则。教师在其中根据学生就问题的解答的情况,知识的讲解的准确和深度,给予及时的点评和补充。教师更多地体现了导演的特点,教师既是课堂中平等的一员,又有着特殊使命,他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学生展示的机会,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促进全体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