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法制建设进程

法制建设进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3 08:57: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法制建设进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法制建设进程

篇1

1.1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保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跃,农业产业结构将面临着更大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面临着新的组合和分配。面对新的形势,农民要成为生意人、经纪人和城市建设大军,他们将直接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农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1.2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实现“四五”普法目标的重要举措“四五”普法规划提出了“由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的转变”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重要的是要提高农村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实践表明,农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法制化建设进程就会加快,“四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就会圆满实现。

1.3加强农村法制教育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和交通道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各项改革也不断加快,各种矛盾不断出现,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加强农村法制教育,使农民学法、知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化解农村各种矛盾,是确保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2.当前农村法制教育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2.1克服畏难情绪 有的人认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各自为战,人员流动散,法制教育很难抓。因此,思想上流露出畏难情绪。的确,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农村的法制教育难以象“一五”、“二五”普法那样集中上大课、集中搞教育,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创新形式,更新方法,努力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能闯出一条适合农村法制教育的新路子。

2.2克服消极情绪 由于村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同志认为:在农村抓法制教育农民听不懂,没什么效果,因此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农村村民的文化素质低是现实,如果就法制理论讲法制理论,农民不但听不懂,而且听了也会乏味,如果就农民身边发生的案例,联系法律,采取以案释法的方法,农民肯定会喜闻乐见,而且成效也明显。因此,只有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树立积极的姿态,才能卓有成效的抓好农村法制教育。

2.3克服厌烦情绪 农村法制教育缺乏经费保障,年年要政府各部门掏腰包,因此,有的同志一谈到农村法制教育,就与掏钱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厌烦情绪,把农村法制教育当作一种包袱来看。农村法制教育是不增加农民负担的一项义务教育,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要克服厌烦情绪,树立责任意识,为农村的兴旺与繁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3.当前农村法制教育应采取的有效途径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愈来愈快,开发需求愈来愈旺盛与土地资源的稀缺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受到市场机制的作用,开发上愈来愈追求土地的高强度开发和高效益配置,但是城市整体开发容量是有限度的,同时,开发更应该以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适宜生活的空间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控制城市适宜的建设开发容量,使片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更为合理,确保在发展需求与环境质量二者平衡的条件下开发。同时,对建设开发容量合理地控制和引导,也是塑造城市特色和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2.建设开发容量控制的内容与策略

2.1主要容量控制指标

控规实施地块范围主要容量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1)容积率。容积率是指某一地块上指定性质建筑面积数值与地块面积的比值。直观地反映了该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

容积率=该地块上的建筑面积总和/该地块土地面积

(2)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指地块内建筑投影面积与地块总面积的比值。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3)绿地率。绿地率是指规划用地中绿化用地(即用于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园苑、水面等的用地)面积与该建筑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之比。包括绿地铺装地面、土路及水面等。

2.2建设开发容量控制策略

国内目前与城市开发容量相关的研究表明,开发容量控制上大多是对城市进行多层次、按强度级别将空间分区制定相应的控制指标进行开发容量和强度控制的。细致分析规划体系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进行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的开发强度控制。

2.2.1 宏观控制 宏观的控制,是指从城市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结合考虑城市土地资源供给的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适宜环境标准,以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和用地规模为依据,对建筑总量进行预测继而进行校核,校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环境标准为导向。以适宜的环境标准为起点,以城市容积率水平现状为基础,通过衡量与对比制定适宜城市发展的容积率标准,推算出整个规划的建筑总量及规模;2)居住建筑模式校核。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居住建筑指标,结合总体规划中预测的人口数量对居住建筑量的面积进行准确地推算,并均衡居住建筑量和总建筑量的比例关系,从建筑密度控制的角度来规划城市发展的建筑总量;3)类比分析法。将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国内、外相似的城市进行横向的对比,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控制指标,推算出城市发展的建筑总量、建筑密度和绿化率。同时,以城市建筑总量的规划为基础,从建筑的用途和空间上进一步规划和分配。

2.2.2 微观控制 微观层面对开发容量的控制也必须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结合分析规划中现存的问题,对局部进行微调和改进。

(1)基准容积率概念及区内平衡原则,把上一层次规划确定的开发强度分区和控制指标作为依据来确定街坊单元的基准控制指标。在实施地块指标分配过程中,必须对开发强度的局部影响因素和个别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基准控制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与修正,不过地块控制指标修正必须符合保持片区控制总量符合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开发强度控制要求。

(2)合理处置交通因素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来分析,交通条件对开发强度有着直接且重大的影响,一般采用与地块相邻的道路数量作为表征变量,研究表明:相邻道路越多则开发强度越大,借此出发对基准开发强度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3)合理处置地块规模因素的影响。从微观层面上来分析,建设开发存在一定的用地规模门槛是正常现象。因为需要安排配套的设施和公共空间,所以,伴随着用地规模的愈来愈大,开发建设量呈降低趋势。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居住用地,国家对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也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指标要求。因此,我们在确定开发强度控制指标前,应该先制定开发强度折减率表,结合用地面积规模可对基准控制指标实施相应的调整。

3.实例分析:南宁市中心城区兴宁组团――兴宁片区建设容量控制

3.1案例概括

根据南宁市城区管辖范围界线和区域实际情况,兴宁片区归属南宁市中心城区兴宁组团下的一个片区,囊括了:由民族大道、共和路、民乐路、新民路、民主路、园湖北路、望州路、衡阳东路、园湖北路延长线、唐山路、友爱路、中华路、华强路及解放路所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为326.74公顷。

3.2建设用地强度分区

南宁市中心城区内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不同区域化分为三级强度分区和一个特殊控制分区,第一强度分区为城市新区中心、旧城中心区等区域;第二强度分区为城市次中心、城市主干两侧、规划轻轨站点附近等区域;第三强度分区:主要为城市新区的一般建设用地;容积率小于第三强度分区的或者容积率大于第一强度分区的地块属于特殊控制分区。在各级强度分区中,按不同用地面积和用地性质划定容积率的最高指标控制范围内的合理取值。

通过商业环境标准的预计和对人口数量预测,并与国内相似的城市进行横向的对比,得到兴宁片区内大部分用地属于第一强度分区(旧城中心区);还有部分属第二强度分区(城市次中心)和特殊控制分区。结合城市面貌、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第一强度分区的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居住兼容商业建筑以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为主,第二强度分区的建筑以高层建筑为主。特殊控制分区主要由配套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为,以多层、低层建筑为主。

土地进行招拍挂出让需明确容积率指标的,应按程序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

3.3地块微观处理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基准容积率概念及区内平衡原则,特殊控制分区的地块处理:1)容积率大于第一强度分区的用地是指:受特别设施影响,景观环境影响或其他特定因素影响,这些地块往往交通也非常发达,其开发建设强度需专项研究确定的区域,如中央商务区(CBD)、办公集中区(RBD)等。如兴宁片区的旧城改造项目;2)容积率小于第三强度分区的用地包括:中小学、文化娱乐、体育场馆、医疗卫生、特殊用地及绿地、广场、公园、市政设施等用地;3)一些配套设施用地应严格按照国家及用地方相关规范要求,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严格按照地方教委和有关技术规定进行控制。

3.4控制时注意点

(1)地块建设中容积率、建筑密度只能小于或等于图则中关于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的规定值;绿地率指标不得低于图则中地块绿地率指标的规定值;各地块控制指标详见规划图则。

(2)在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建筑容积率应严格依照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表中的容积率规定执行。

(3)现有建筑的建筑容积率已经超过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筑基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

(4)有关研究表明,在用地的市场开发过程中,规划预定的开发强度经常得不到保证,通常是大大超过了预定开发强度。其中主要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集中体现在住宅、商业、办公和酒店的开发当中。因此,有必要对这几类用地性质的开发强度做浮动容量规定。浮动容量指的是地块强度在基准容量基础上允许适当浮动,浮动最高极限为最高设定值,任何情况下不得突破,是在地块其他控制性指标如植被覆盖率、休憩用地率、高度控制、公共设施容量等得以保证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开发容量。浮动容量的下限是按照投资开发的最低收益值所得到的必须达到的容积率。

4.结语

城市的开发和控制是统一的,开发更应该以保证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适宜生活的空间环境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控制城市适宜的建设开发容量,使片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更为合理,确保在发展需求与环境质量二者平衡的条件下开发,让城市健康的发展,是塑造城市特色和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顾小平,沈德熙,唐历敏. 城市规划资料集―控制性详细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夏南凯. 城市经济与城市开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尹海林. 变与不变,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立与统一. 城市规划,2005(2):85-88.

[4] 吴增飞,夏国华,等. 高邮市沿河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3).

篇3

一是立足自身实际,经过多方调研,制定出台《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漳州“首善之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工作重点,细化、规范执法行为,为检察机关更好服务芗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首善之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开展涉台法律维权工作,制定涉台维权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台资企业联络员制度,联合法院、司法局开展“走访百家台资企业”和“送法维权进台企”活动。同时,与法院会签《关于健全完善涉台湾地区案件办理过程中相互配合与监督制约机制的工作意见》,加大对涉台案件办理的监督。三是为更好服务我区“五大战役”工作深入开展,先后指派5名干警深入天宝、石亭等乡镇,配合做好有关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妥善化解征迁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与公安、法院的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形成高压态势,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院领导带班接访等工作机制,通过领导包案、下访回访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群众诉求,确保无涉检上访的情况发生。三是正确运用不捕、不诉手段,积极促成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和谐稳定。去年来,共促成刑事和解案件105件,轻罪不捕29件48人,相对不诉28件31人。

三、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造纵横预防网格

着眼于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涉农惠农、民生保障、“两违”等领域为重点,不断加大查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坚持惩防结合、侦防一体化方针,结合办案加强犯罪分析和警示教育工作,通过开展预防调查,组织上法制课、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编发《预防之窗》,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文艺汇演、设置百米廉政宣传教育走廊等形式,积极拓宽预防覆盖面,增强职务犯罪预防活动的生动性,多措并举提升预防工作成效和水平。去年来,有2件预防调查、2件检察建议得到区委领导的批示与肯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经验材料被省院《检察工作简报》采用,并被省院预防处推荐在省院内网交流平台上进行转发推广。

四、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扎实稳步推进平安芗城、法治芗城建设

我院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科学发展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平安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将平安芗城、法治芗城建设工作与各项检察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是制定了《平安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检察长总负责、分管领导承担领导责任、主要责任科室承担具体责任的制度。根据各内设机构职能特色,明确各自分工,将平安建设工作与各项检察业务工作一起部署、同步实施、相互促进,做到每季度有分析,每半年有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在发挥刑事检察职能,加大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暴力犯罪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安全办案意识,规范办案行为;认真做好机关内部平安建设工作,制定办公大楼安全保卫机制、来客来访人员登记检查制度、节假日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强化对警车、枪支、警械的管理,提高自我管理和防范意识。三是积极开展综治宣传和普法教育活动,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节假日、举报宣传周,深入到重点社区、主要街道、企业等,通过采取灯谜竞猜、文娱活动、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开展法制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

五、延伸检察工作触角,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一是深入开展巡回检察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人大汇报巡回检察工作职能及相关工作情况,积极争取支持,于去年7月份,增设巡回检察办公室作为内设机构,在天宝、石亭、浦南、巷口等镇街设立4个巡回检察室,聘请11名巡回检察联络员,依托巡回检察室平台,将巡回检察专项宣传、现场集中办案、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带到基层,积极延伸检察工作触角。二是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监督专项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司法所核查档案卷宗、走访有关社区排查,联合司法局在全区350名社区矫正对象手机中安装GPS定位模块,纠正脱管、漏管等现象;三是开展校园专项巡回检察活动,联合市检察院、教育局、团委等单位开展漳州市学校“校园巡回检察”试点活动,签订检校共建协议,通过培训法制辅导员、法制教育巡回宣讲、创办法制报纸等形式,深化在校生犯罪预防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 B8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跨入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智慧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城有序推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可以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它使城市的功能不断多元化,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智慧城市的概述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是承载了多项功能的一个综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所以,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社会结构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于1975年提出的城市化过程S型曲线也充分说明了城市化阶段性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最终成为一个高效安全、学习创新、和谐友好、智慧开放的类生命体。因此,发展成熟的智慧城市具有像生命体一样的特征,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及决策能力,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创新能力。显然,智慧城市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像一个生命体的成长过程一样,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建设发展、学习创新、自我完善的过程,仍将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经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不同阶段。 根据智慧城市的内涵及特征,智慧城市建设将涵盖信息基础设施、应用体系、产业发展和支撑体系等,这几部分涉及面宽、结构复杂,且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所以,智慧城市在起步、发展、成熟等三个阶段的特征将是完全不一样的。

三、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市资源环境难以承受快速聚集的人口压力

城镇作为人口的集聚地,其发展规模应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当前,全国183个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其中很大一批城市都将面临人口极大扩容和过度集中的问题,将给城市交通、土地、空间资源、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户籍制度管理、人口老龄化等也正在成为城市管理和发展的新难题。

2、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难以适应城市运行的需要

由于人口过快集聚、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运行效率低、技术落后等原因,城镇地上、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发展的步伐。突出表现在交通设施软硬件严重不足,交通拥堵状况严重。

3、城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由于城镇人口极度膨胀,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据统计,2012年全国有42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座严重缺水,缺水总量达105亿立方米。

4、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城市基本服务与城市居民的需求和期待存在较大差距,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同时,随着社会管理要素日趋增多,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宣传理念显得明显滞后,单靠传统手段已经难以实现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

四、有序推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1、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信息化”、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物联网、低碳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下一个目标

信息化与互联网正在改变城市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运行模式、物质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正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近期城市化和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正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需要跨越式地提高城市发展的创新性、有序性和持续性。如果说目前的互联网、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只是部分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那么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更大程度上、更宽范围内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这是智慧城市的固有属性决定的。未来若干年,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规格、档次将在互联网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有这些都呼唤“智慧城市”的出现,这使得它同时成为“信息化”、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物联网”、“低碳生活”建设的下一个目标。

2、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突破口,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温总理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智慧城市建设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个重要发展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把这一主题列为培育和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范畴,将会使国家和民众都受益,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和提高获利能力,催生出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银行、智慧电网、智慧政府、智慧学校、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建筑和跨行业智慧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于扩大内需、拉动出口增长堪称是一匹黑马。据有关专家预测,相关产业可带动至少1万亿的消费,为我国GDP带来新的增长点。

3、由智慧城市所推动的智能产业及其网络虚拟空间的兴起

为我国在城市基础设施之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更为后续新兴产业创造了条件,必将引发智能产业的升级。IBM智慧地球战略已被多数美国人接受,被认为与当时克林顿政府利用互联网革命把美国带出经济低谷具有许多共同之处。IBM的“智慧地球”宣言和各发达国家的布局,或许已经拉开了这场跨越式发展的序幕。如果我们不缜密考虑、认真对待,不在智能产业兴起之际夺得先机,很可能由互联网产品的消费者再次沦为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的消费者,再次处于被动局面。

4、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条件

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要方向的研发水平已步入国际前列,这为我们发展智慧城市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我国信息领域科技人员总量大,研发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城市用户中具备互联网知识和能力的居民人数大幅提高,这都为我们发展智慧城市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员和人才储备。

五、结束语

伴随着进入城市发展的快速阶段,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有序推进智慧城市的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为有序推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芒福德著,宋峻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5

教育是基础工作,培训是必要的手段,通过培训教育才能提高人员素质。阳煤集团五矿十分重视设备改造和新技术应用,逐步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能耗大的生产设备,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为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环境注入强大的活力。但面对企业发展所需,职工队伍的技能实力,职工技能素质的参差不齐,成为充分发挥新设备效能的“拦路虎”。为此,他们将提升职工素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培训当作对职工的最大福利来做,以“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阵地资源,发挥现有各类培训基地的功能,探索职工文化教育终身化,技能教育市场化,岗位培训企业化的教育培训新模式,不断给职工“充电”,从根本上提升职工素质的层次和水准,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坚持“包保”教育。各级干部包保帮教职工,实行理论传授与岗位培训,通过考试看效果。开展全员岗位培训。以面授讲座、观看教学光盘、卫星远程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分层次、分系统、分专业进行培训,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加大技能鉴定的力度,采取内外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工种职工的需要,提高职工技能等级,检验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善于发挥技能带头人的作用,通过现场请教、课程讲解、经验传授、教材编写、导师带徒等形式和方法,带动更多的职工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在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对参加全国、省(部)级等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分别给予破格晋升职业技能资格和工资晋级的奖励。提高技师、高级技师技能津贴,及时对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实行低职高聘,享受不同岗位工资待遇,树立职工的荣誉感,给予职工成就感,激励职工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个人同步发展。

二、抓劳动竞赛,注入竞争活力

以劳动竞赛活动搭建平台,增强活力。阳煤集团五矿每年根据集团公司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专业系统和相关单位中开展各类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开展“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活动中,明确总体思路,精心设计劳动竞赛项目,在原有“四大杯”竞赛的基础上,增加党员创新岗竞赛活动,使劳动竞赛流通领域延伸。为激发不同生产经营类型单位职工的创新、创效热情,针对生产经营中的重点和难点,组织专业部门设计降成本、增效益等多个重点单项劳动竞赛。定期对竞赛进行检查、分析、评估,促使各项竞赛取得显著成效,提高了劳动竞赛在推进现代化矿井建设和提升职工素质的贡献率。据统计,从2008年至今,各级工会共开展劳动竞赛389项,参加4.833万人次,投入劳动竞赛经费 180.5万元,估算产生经济效益2700万元。

三、抓技术比武,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强企”是现代企业立足市场竞争的战略要求。建设一支应对严峻形势和市场挑战的高技能职工队伍,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平稳快速发展的人才支撑。阳煤集团五矿每年制定职工技术比武活动方案,深入开展技能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有效地调动全员参与比武活动的积极性。广大职工本着“掌握一流技术,争创一流业绩”的宗旨,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努力实现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考核升级“四位一体”的良性循环。

四、抓先进操作法推广命名,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篇6

第三条区财政局会同区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负责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的来源

(一)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城建资金;

(二)城市建设维护税;

(三)防洪保安资金;

(四)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出让金;

(五)预算外资金可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的部分;

(六)财政预算内增加安排用于城市建设和维护的资金;

(七)土地出让金收益可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

(八)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特许经营权转让收入;

(九)国有资产收益中政府批准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

(十)新开征或新增加的有关税费收入可用于城市建设的部分;

(十一)其它可用于城市建设发展和维护的政府性资金。

第五条区财政局开设“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专户,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分解落实计划将各类资金按时统一纳入区财政“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专户。

区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根据区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年度计划、维护任务和城市防洪年度配套任务,确定政府公益性项目的融资规模,会同区财政局编制下达政府公益性项目融资年度计划,并根据年度融资计划,拟定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的额度和分解落实计划,报区政府同意后实施。

第六条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的用途:

(一)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费用;

(二)城市防洪工程配套;

(三)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资建设;

(四)政府性城建负债的还本付息;

(五)对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资本金注入或项目资金补助;

(六)其它经区政府批准的用途。

第七条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根据具体用途提交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使用计划,经项目主管部门、区财政局把关,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常务区长、区主要领导批准后,通过区“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专户专项拨付。

第八条各有关部门应从各自职能出发,主动加强对投融资工作的配合和监管,对投融资主体的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债务管理实施全方位动态监督和考核,全面把握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使用情况。

第九条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的投融资主体应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对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的使用要落实“专人、专户、专帐”,定期向项目主管部门和区财政局报送城市发展和维护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确保专款专用,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7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的历史记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在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拆迁改造、工程房屋维修、编史修志、区域规划、民事纠纷、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城建档案工作必须跟上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的步伐,否则,将制约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不断完善城建档案法规,保障城建档案事业顺利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园”,城建档案工作要得以健康发展,法制建设是根本保障。1986年济南市出台第一个城建档案规范性文件《济南市城建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确立了交纳竣工档案保证金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同时验收工程档案制度、向城建档案报送工程档案制度等,这些制度的确立,对刚刚起步的城建档案事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2年随着济南市地下管线普线建档工作的完成,为巩固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加强地下管线档案管理,济南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对地下管线档案的查询利用、管线工程的竣工测量、工程档案的验收和工程档案的报送都做了明确规定。1994年,为了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对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济南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两个政府令把济南市的城建档案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1998年竣工档案保证金取销,原有的政府令明显的不能满足城建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济南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于2001年12月省人大批准,2002年1月起施行。在这期间,2001年国务院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未将工程竣工档案移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至10万元罚款,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并首次以行政法规设定了违反工程档案管理规定的处罚措施。2001年建设部修订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规定了工程竣工验收前申请工程档案预验收等制度,为济南市城建档案的立法提供了依据。从《档案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济南市人大的《济南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构成了城建档案法规体系,为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任何一个法规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济南市城建档案管理规定》的部分条款不能满足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城建档案移交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城建档案进馆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城建档案馆馆藏结构不合理;二是法规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没有涉及。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及其设备的成熟,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等现代技术制作的机读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为满足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迫在眉睫;三是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的规定力度不足,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比较混乱。地下管线档案是城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直以来,我们对地下管线档案的重视不够,致使地下管线被破坏的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威协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济南市城建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建档案工作的开展。

城建档案法规建设中应注意与建设系统各专业法规的衔接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产生城建档案,城建档案管理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的系统工程,《济南市城建档案管理规定》的执行,需要城市建设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但现实中,各部门执行情况却不尽如意。建设系统各部门往往只重视自身专业的法规执行而忽视城建档案法规,致使城建档案法规执行不力,建设系统各专业管理部门向城建档案馆移交档案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城建档案法规建设中要注重与建设系统各专业法规的衔接。城市规划、土地、市政、勘测、城管、公用、建管、园林、环境保护、环卫、人防等城市建设各部门在制定本部门地方法规时,应有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城建档案等条款,加强法规之间的衔接,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

三、依法行政,维护城建档案法规的严肃性

城建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和城建档案依法行政是城建档案工作法制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城建档案法规框架基本形成,但行政执法工作较薄弱,在城建档案工作中违法现象大量存在,而且得不到及时纠正,致使城建档案进馆率偏低,因此,城建档案执法尤显重要,关系到城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城建档案执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明确城建档案执法主体。按《济南市城建档案管理规定》、《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规定,城建档案的执法主体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全国大部分的大中城市的城建档案馆,同时挂有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处)的牌子,根据我国《宪法》、《组织法》规定,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处)享有专门权限行政机关的职能,负责组织和管理城建档案方面的行政事务。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享有行政执法职能,但不是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应报执法主体审核,由执法主体作出裁决。

二是建立城建档案执法监察队伍。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享有行政执法职能,必须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执法监察队伍,开展城建档案执法监督日常工作,对所属范围内的城建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执法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取得执法资格,有权依法对一定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城建档案行政管理行为,对违法事实证据确凿的可直接移交市城管执法局进行处罚。

篇8

泰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加快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地级泰州市组建以来,中心城市建设累计投入180亿多元,实施各类城建项目近400个,建成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22.4平方公里扩大到49平方公里。但是,相对而言,目前的规模还不大,功能还不全,品位还不高,个性还不明显。去年江苏省委李源潮书记视察泰州时,充分肯定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语重心长地指出:“现在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城市经济的时代。城市强,地区经济才强。泰州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市扩张,建立起现代经济的支点”。李源潮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建设的方向,明确了发展的要求。

泰州是一座沿江城市,加快建设和发展的压力相当沉重。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江开发重大战略部署以来,周边沿江城市,竞现大气魄、大手笔、大跨度推进城市建设的良好态势。泰州只有加快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扩大承载能力,营造良好环境,才能更多地集聚技术、资本、人才、市场等主要经济资源,进一步增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导向、辐射和带动功能,构筑经济跨越式发展更高平台,才能更好地呼应沿江开发,才能跟上周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节奏。

泰州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城市,加快建设和发展责任重大。“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是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我们只有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力把泰州中心城市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2004年初,全市确立了中心城市建设“一年添新景,二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的总体奋斗目标,制定了《城市建设三年实施纲要》,计划到2006年,累计投入200亿元左右,进一步拉开框架,强化功能,塑造个性,打造特色,务求升华“水”的灵性,彰显“绿”的气息,提升“文”的内涵,改善“居”的环境,加快“商”的繁荣,努力把泰州建成一个“双水绕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居住条件优越、商贸业繁荣的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城市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最基本的是要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市政公用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加快商贸、住房建设力度,着力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努力把泰州建设成为形象更美、环境更优、品位更高、人居更佳的城市。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中,把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尽可能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在建设项目和资金安排上,有重点地向生态环境建设、居住条件改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等直接给人民群众带来益处的项目和领域倾斜;在城市规划、布局和设计的理念上,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特征,更加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在实施与群众生活最为密切的住房建设上,既要适量推出高品位楼盘,更要大力开发建设适宜老百姓消费的普通商品房,特别是困难居民能够买得到、买得起的定向销售经济适用房,从而使城市各个消费层次实现“居者有其屋”;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进一步拓展到地处后街背巷、短期缺乏开发价值,目前居住环境较差、安全隐患较多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实施维修改造和环境整治,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成片开发;在涉及群众利益的调整上,严格依法办事,该补偿的补偿到位,该安置的妥善安置,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城市建设工作大局,必须尊重规律,科学筹划,兼顾各方,保持互动,努力实现城市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一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要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深入开展“五城同创”,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已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通过创建活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魅力。

二要正确处理好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在工作的着力点上,老城区主要是进一步拓展空间、降低密度、提高品位、提升形象;新区进一步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打造气势、集聚人气。今后,在旧城改造方面,主要是加快企业搬迁和内河码头的迁移,实施街区成片开发改造;新区在继续向南拉开框架的同时,着力完善商住、教育、文化等功能,精心打造新区商务中心。明年,重点实施府南街区开发建设,加快高教园区、文化中心建设步伐。

三要正确处理好功能完善与形象塑造的关系。城市功能是城市形象的基石,完善城市功能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过程。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必须因地制宜,科学策划,准确定位,精心打造独具个性、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四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城市建设是基础,城市管理是关键。我市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时间不长。因此更要尽快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重点将按照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责任体系,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在继续加强和改进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同时,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的全覆盖。

城市建设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贯穿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具体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使城市建设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务求环境可持续承载。今后三年,泰州中心城市将建成一定规模的重点景点40个,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景观大道、绿色走廊、背景林带、城市广场,以及格调高雅的街头游园,市区新增绿地面积4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让广大群众“不出城廓而获自然之怡,身居闹市而尝林泉之致”。同时,扩大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全面整治城市内河,稳定控制水体、空气质量,大力改善城市市容,努力使整个城市呈现天蓝气畅、水清地绿、景观秀美的怡人风貌。

篇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uangzhou City, launched a large number of urba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project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have been enhanced significantly. Term construction plan of the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for a number of remediation works carried out the project a systematic unity, saving, operation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Guangzhou Asian Games venues around th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urban trunk road building exterior finishing projects rec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for example, describes the short-term construction planning methods and experience of the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rm constru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内各大城市都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近年来,广州市开展了一系列城市环境治理工程,尤其是为迎接亚运会召开,重点针对亚运场馆周边以及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景观环境,进行了大力的整治。整治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得到了各界的赞誉。

二、项目背景

2010年,为迎接亚运召开,实现广州城市建设管理“2010年一大变”战略目标,需在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及从化市范围内,针对亚运比赛场馆、城市主干道两侧以及城市重点地区,开展环境整治,让广州以全新面貌迎接亚运会的召开。为实现项目布局系统性,整治效果统一性,整治费用节约性、工程实施可操作性,特编制项目近期建设工程规划。

三、编制方法

规划初始,我们认为应该从两个根本问题出发。一是对于迎亚运环境整治工程,“我们必须要做什么?”;二是从反方向来说,在有限的资金下“我们能做什么?”,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从三个层面来编制本次规划:

一是在分析层面,以问题导向及目标导向为切入点。规划首先从广州市迎亚运、创建文明城市的重大事件角度出发、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美化运动发展规律,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案例研究与广州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广州市迎亚运视角下城市环境在建筑外观、道路风貌、景观绿化、光亮工程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二是在方案层面,近期建设规划方案围绕“整治哪里”、“怎么整治”、“费用构成”、“工期计划”四个方面展开。“整治哪里”也就是项目构成与布局,规划以重点比赛场馆为点、城市主次干道为线、城市重点地区为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项目布局系统,明确的整治重点保证了对外展示效果,同时也有效控制了整治规模,最大程度节约了整治整治经费(图1)。“怎么整治”同样是本次规划重点,为保证在全市范 围内整治效果的可控性和统一性,规划提出了建筑翻新、道路改造、景观绿化、光亮工程“四位一体”的整治内容(图2),每个整治内容都结合广州实际提出了整治指引(图3),有效的指导了下一步各个整治项目方案编制,有效控制了全市各项目整治效果。“费用构成”制定了高、中、低三档整治标准(图4),根据项目重要性按照标准进行项目费用估算,确保所有项目总费用控制在项目预算内。“工期计划”则将规划确定的70余项项目,按照行政区域分配落实到各区,确定工程项目实施主体,有效的保障了所有项目的实施操作性。

图1:整治项目布局示意图

图2: “四位一体”整治内容

图3: “建筑翻新”整治内容指引

图4: “高、中、低”整治标准

三是在实施层面,规划在制定出整治方案后,为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项目组反复多次与各区实施主体沟通,征求项目构成、整治内容与规模、投资与工期计划等规划内容,经过多次“删改调整”与“查漏补缺”,最终确定实施计划。

四、主要经验

广州以亚运为契机,从2008年底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70余项亚运场馆周边、主干道两侧、城市重点地区的环境整治工程。高效高质的完成了各项工程,整治效果有目共睹。近期建设工程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项目的高效、高水平完成,起到了规划引领作用,有四点经验值得总结。

1.编制内容的创新性:整合打包了迎亚运系列项目,提高了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效率。本次规划将广州市区范围内70余项“迎亚运”环境整治工程进行了打包整合,编制近期建设工程规划。对广州市全面开展迎亚运系列整治工程的前瞻性与系统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整合打包后编制的项目建议书,使得广州市计划主管部门、工程投资融资方不必再进行单个项目的立项与融资,极大地简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项目的审批的效率。对在较短的时间内,全市有序开展众多的迎亚运整治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项目布局的科学性:结合“重大节事”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及城市“岭南特色”,突出了整治重点,提高整治工作的“投入产出比”。规划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上百条主次干道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充分考虑了项目迎亚运“重大节事”对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重点纳入了亚运会比赛通勤道路,广州热点旅游观光地区联系通道,富有岭南建筑文化特色的街道,使得有限的整治资金能用在大众“可见、可用”,“常见、常用”的地点,使得整治后的街道能最大程度的向广州市民与亚运来宾展示广州市的积极形象,展示广州现代与传统交织,特色与魅力共存的城市形象,达到了有限的整治投入与最佳的整治效果之间“投入产出比”。

3. 整治内容的系统性:规划制定了“四位一体”整治内容与整治标准,统一规范了全市范围内的整治工作,极大提高了整治效率,使庞大的环境整治工程效果可控。面对60亿元以上的庞大投资,70余个项目的巨量整治工程,要使全市整治效果能达到整体统一,避免出现五花八门、风格杂乱等现象的出现。规划结合市整治工作领导部门意图的要求,对中心城区各区的70余个整治项目提出“四位一体”的整治内容与整治标准。

整治内容与标准吸取了我市先期开展的部分优秀整治项目的经验与做法,提出了建筑外观立面整饰、道路路面及人行道改造、光亮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四个方面的整治内容,并对诸如建筑立面粉刷、建筑平改坡、防盗网整改、道路路面铺砌、车行道、人行道照明、道路绿化、花池树池等30余个整治子项提出具体的整治要求,有效指导了各个整治项目的方案设计、工程施工,为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整治效果、提高整治效率、凸现整治工程的迎亚运节庆气氛和城市岭南特色的展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项目的可操作性:规划贯穿了迎亚运整治工程的上下游若干单位,确保了整治工程的可操作性。本次规划所含的环境整治工程,经反复与广州市建委、各区建设部门、街道等单位整治工程的上下游单位反复沟通,核实各个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为各个项目下一步设计施工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

五、结语

城市开展环境整治工程,不能片面理解为“涂脂抹粉”,应该注重民生、民意。广州迎亚运期间,立足于改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拆除公园围墙、“拆违建绿”等做法都见到了成效,不但改善了城市面貌,也为市民提供了宝贵的室外活动场地,这才是环境整治的根本意义。此外,要更加注重建立城市整治和维护的长效机制,例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每年应给予一定的维护经费,此外有些城市提出了谁建设谁维护,也是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迎亚运主干道及场馆周边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09.

[2] 迎亚运主干道建筑外观整饰和场馆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09.

[3] 广州市迎亚运环境整治“四位一体”示范方案,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09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083-02

冶金工程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它是研究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最后制作成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有色和黑色金属材料的生产工艺技术,如钢铁生产、合金铝生产、黄金生产等工程。在这些不同的工程中,所需用的机械设备也是不同的,因此安装方法也是各有不同之处,本文就通用的冶金机

械设备常规的安装方法重要步骤进行简要分析。

1 冶金工程设备安装的前期准备

1.1 技术准备

为了确保设备的顺利安装,合理调配各专业技术人员是保障安装设备顺利进行的基础,一要技术人员的水平与素质能保障安装工程的顺利完成,二要做好工程延深专业的技术储备,以便及时解决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2 施工图纸的确定

在进行安装前,设备安装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的安装施工技术,并和设计人员、甲方代表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保障日后的设备安装施工可以顺利完成,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碰到难题可以顺利解决。

1.3 施工现场的确定

冶金工程的施工现场选择对冶金工程的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的安装现场也曾出现过设计图纸的设计与安装现场不符的现象,以至于施工停滞不前,耽误了工期,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校对图纸时必须考虑到现场实际情况,确认施工现场可节省时间、缩短工期、节约成本。

1.4 施工的材料准备

熟悉图纸、确认现场是工程项目设备安装的基础,施工材料准备得充足齐全是冶金工程设备安装的保障。为了对设备的安装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提前列出一个设备、材料清单,上面列明所需设备、材料的名称、数量、规格、消耗情况及时间等,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清楚地看到所需物品到货情况以及消耗的状态,还有利于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及时补充材料,充足的材料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可节约时间。

1.5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关系到生产线或设备是否能早日投入使用,也是设备停机率高低和生产成本的关键,所以要缜密计划。在编制计划时要着重考虑影响工期的几个方面:设备和材料能否准时交货、发运;公路、铁路和水运是否畅通,对货物有什么限制,最好能多准备几个运输方案;安装时所用起吊设备能否准时到位并符合承载要求;施工期内天气变化的影响;施工期内相关工种对工期的影响,特别是土建基础;风、水、电、汽是否接入;各项资金的准备情况。

2 基本安装方法

冶金工程涉及到的专业比较多,本文重点说一下通用机械设备的基本安装步骤,针对不同步骤的要点进行探讨,在各个行业,需要根据专业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2.1 设备及基础的验收

冶金工程设备的安装是为设备连续生产打基础,因此设备本身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设备的验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设备基础的尺寸要符合施工现场基础环境条件,例如水平度、极限偏差等;二是设备安装完毕前,应将设备内部清理干净,达到基本的安装水平所需的清洁程度;三是预埋螺栓要检查根部的中心位置以及垂直度等;四是对于预留的孔要查看垂直的程度、孔的深度以及中心位置等。设备的验收对后期的工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验收设备的时候要仔细,达不到以上标准的要及时进行处理,直到达到了标准为止。

2.2 中心标板和基准线、点的设定

冶金工程项目的设备大都为大型设备,因此在安装之前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设备以后检测的需要,提前打好中心标板和基准线、点。为了方便以后设备安装的调整,需要埋设永久性的中心标板和永久性的基准点,为了观测设备基础的运转情况,要在主要设备附近埋设观测点。

2.3 垫板的施工

垫板是整个设备安装的基础,在当今的冶金工程领域里,主要采用座浆法,座浆主要使用高强度的没有收缩性的水泥。在大型的垫板的施工中要留有排气孔,座浆时座浆的材料一定要严格计算,按照标准进行配料,事先一定要制作样品进行强度检验,达到标准后方可在设备安装中使用。

2.4 设备的调整和平面定位

设备的调整主要是标高调整、水平调整和铅垂度调整三个方位的调整。标高的调整应将设备的主要工作面为水平面进行测量,标高的测量方法是在底座上放置长平尺,将水平仪放在长平尺上,用千分尺测量长平尺的下表面和基准点的长度,此长度与基准点的高程的和为标高;水平调整可以分为整体设备的水平调整和分体设备的水平调整,水平调整的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根据不用的设备采用不同精度的水平仪进行测量即可;铅垂度的调整现在比较常用的为吊钢丝测量法,在需要进行铅垂度调整的设备上方设置一固定点,在此固定点挂上一个下端有线坠的钢线,用千分尺测量钢线和所测设备的距离,根据此距离即可计算出铅垂度差,如果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可采用声法、光法或者接触法。

设备的平面定位是为了保证设备可以准确安装,当设备进行吊装之后,根据已预先埋好的中心标板开始挂设基准线,基准线一般采用直径为0.3~0.75mm的钢琴线,基准线一般挂在方便调整的位置,线坠正对中心点,然后调整螺丝固定钢琴线,在以后的安装中,钢琴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后期的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

3 结语

随着冶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冶金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安装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步骤较多,过程繁琐,因此要求安装的技术人员对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认真把关,严格质量的监控,做到安装前准备充足,安装过程中应对有余,安装后检查到位,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熟练掌握冶金工程中设备的安装和施工的要点,准确、可靠、平稳地保证安装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攀振龙.关于冶金工程中设备安装施工方法的讨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

篇11

1.1 开发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自2008年以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对财金类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和大胆的改革,设计开发了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的开发与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就业为导向、培养能力为主线,在设计上突出“能力目标”,突出工作过程指导,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形”体系。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根据高职的全新的改革理念和借鉴先进高职院校专业改革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专项调研和课程体系开发小组,从工作实际需要开发设计课程,通过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梳理出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岗位类型,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研讨,按照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对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出典型工作任务,再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确定行动领域,对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大胆的整合和创新性重构,开发设计出了由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组成的“三层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特色教学模式。

1.2 校内建设具有真实工作项目的“教学企业”。高职院校采用“请进来”的模式,与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合作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以“专业实用为基础,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为导向合作共建文经类专业的经营服务型的教学企业,校企双方共同投入,学校提供建设场地,整合校内外财金类服务需求,融合双方优势资源和育人环境,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经营过程紧密结合,集经营服务、专业教学、实训实战、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并按市场机制运营。学校匹配专业教师,合作专业机构根据业务需求提供相关专业硬件设备、业务项目规划、培训及企业指导教师,在教学企业中根据专业特点、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校企共同设计出不同类别的真实业务,为学生职业岗位认知、课程实训及真实项目操作提供教学及工作环境,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及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围绕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实践能力,还要切合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能与企业能够长期有效深度的合作,这就对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设计出“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的“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两个层次的涵义:“三位”即高校、企业、校内教学企业三个主体共同开展教学,“双向”指以企业与教学企业的信息双向互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以校企共建的“校企双主体”“教学企业”为平台和载体,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融合职业岗位认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真实工作项目为一体,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完成真实工作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实施,指导学生完成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的学习。(图一)

以广东科学技术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投资理财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例,以校企共建的“校企双主体”的教学企业-金融中心为载体,高校、企业与金融中心共同教学为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在学校的课堂由学校专任教师为主导完成,常用的方式为讲授和课堂专业实训为主;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在教学企业-金融中心完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校园的金融市场需求,由教学企业和企业共同进行真实工作任务的设计,并组织学生完成实施。学生在教学企业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过程中,不间断将实习信息及时反馈到学校和企业的指导老师,学校专业老师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来修正和充实课堂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企业指导老师可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市场应对策略,并修正和设计真实工作任务,学生也可及时了解行业企业最新信息,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实现了零距离就业。

3 “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设计的成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这点,从政府到高校已达成共识。把校企合作形式,按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学校专业方向按企业所需确定,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实训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体。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按职业岗位群分类,确定专业能力结构和非专业能力素质的群体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营销、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可获得相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目前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和刚刚开始的中层次的起步阶段,其合作深度与深层次的高级阶段相距甚远。通过设计“三位、双向”实践课程体系,对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途径。通过该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企业、学校、教学企业之间信息交流频繁多样,相互渗透,逐步接近校企的深层次合作的高级阶段。

3.1 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内容与实践工作岗位有效深度衔接,实现企业实践校园化。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中,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有时采取学生“走出去”到企业进行短期岗位实训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由于受课程实训时间限制、企业实训岗位的承受能力、学生的外出安全因素、实训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企业以效益为中心及信息保密要求等因素的限制,企业提供实习岗位数量少,且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劳力型”岗位,而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型”岗位则很少提供;或者由于实训工作时间与工作岗位的限制,实习中缺乏企业指导老师的 “真传”,学生对岗位技能了解肤浅,实训难以达到锻炼专业技能的预定目标。现在借助“教学企业”这个专业实践平台,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及时跟进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与企业合作专门设计出专业综合实践类课程,并融入在真实工作项目中,实习岗位覆盖全体学生,工作内容更加贴合实际;同时合作企业为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也会派出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系统理论知识的优秀的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真实工作项目的实施,并在校内专任教师的配合下,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这样在校园内部就可以直接完成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