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

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3 08:57: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

篇1

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高技能人才短缺是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所以,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时代与社会的需要。因此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平面设计专业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笔者就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教法与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为培养出适应时展,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实践水平的技能人才而不断探索。

一、一体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符合职业教育目标需求的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体系就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二、平面设计专业示意图

平面设计专业就如同一棵大树一般,美术基础就像树根一般是树存活的根本;而设计基础就好比树干,它的作用是连接和传输;最枝繁叶茂的树冠就是平面设计的核心课程所在。

三、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融入一体化教学实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平面设计专业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平面设计人才不应该只学会书上的理论知识而不懂实际设计制作,也不能只掌握后期制作而忽略理论知识对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所以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作支撑,用实际设计去验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如同我们人类要依靠两条腿配合行走一般。一条腿好比是理论,而另一条腿好比是实践,两条腿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走好路。例如:在平面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中,纸盒结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包装纸盒成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一件包装设计成品的最终效果。如果盒型制作不完善就无法加工成为一件合格的成品。如何使学生通过包装纸盒成型这一技术难关呢?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对包装纸盒结构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各部分结构的名称、成型工艺、设计制作时的注意事项等)。对后期制作、工艺流程和安全知识学生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开始,以为只要稍作讲解就可以,但是没想到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制作纸盒成品时,怎么也折叠不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纸盒。所以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讲解和现场演示制作。让学生清楚知道包装纸盒结构的位置、角度、尺寸、比例、裁切制作方法,让学生逐个对各个部位进行折叠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制作完成一件合格的包装纸盒成品。不难看出平面设计课程是门实用艺术,实践性较强,但理论仍然是基础,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设计创意的理论先于设计实践存在思想中,而后才能指导设计实践行为。

2.运用多媒体教学。

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便于实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加容易,记忆也更牢固,同时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机房装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将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演示给学生们看,学生可以一边听教师讲授,同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实现学练结合。大大增强了学习效率,充分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加上与一体化教学的紧密结合,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性。由于采用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充分的学习自由,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运用直观教学法。

一体化教学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合一,实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直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由于平面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者具备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美学素养,所以需要在日常中对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积累,教师应善于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创设情境学习。如在学校中开辟优秀的作品展示窗;开辟学习交流专栏;带学生到企业中去观摩。教师在学校教学中可以利用生活中新的设计成品作为实例进行教学引导;也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践。直观教学应注意:一是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二是,直观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要求适时恰当,例如在讲设计草图识图时,过早或过多出示直观成稿例图,不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要边讲边展示分步图,易于教学目的的到达。三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数字化教学技术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思维,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都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设计基础课时可借助实物、图片、模型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具体形象地教学方法,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每门核心专业课时,总是运用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小故事轻松的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所要讲的课题上来。例如,包装设计导入第一课时,为引起学生们对包装课程的兴趣笔者借用了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有一个楚国商人在郑国卖珍珠,郑国人因为非常喜欢盛放着珍珠精美的盒子,于是花重金买下了珍珠,而只留下了装饰精美的盒子却把珍珠归还给了楚国商人。学生们听的很认真,借此时机强调包装的作用,引出包装设计的概念。为了提高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对课程进行重新编排、整合,突出实用性。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内容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消除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无美术基础、缺乏设计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将他们培养成有用之才,技工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与能力:一是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以及心理学知识。三是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研究创新的能力等。四是敏锐的时代意识,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6.知识结构的创新。

知识结构是指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的联系和结合,也就是一个人知识层面的构成情况。任何知识只有当它们处于一个相互联系之时,才能发挥其功能。随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就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地充实与更新,构建立体化的知识框架。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一体化教学,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由于教材具有相对地稳定性,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发展,且新的设计方法与风格的不断涌现。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了解平面设计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新知识的讯息及时传递给学生们。那么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应注意给学生介绍国内外平面设计界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及时了解设计界的前沿信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作用。②应该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制度和市场需求,将新内容及时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③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教案中及时补充专业的最新动态。

7.加强实训教学指导。

职业教育包括了教育和技能两部分。职业教育的双重性决定了实训教学在教育中不容忽视,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训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在安排实习教学时,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以企业的需求来实施教学,既保证实训课题的顺利进行,又使学生了解到企业职工应具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使学生适应今后在企业的工作,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企业就职搭建平台。笔者学校为了跟踪反馈实训教学效果,创建专业实训微信交流平台。既实现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指导教师能够及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要求,便于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实训中的困难和问题。所以从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企业要求等方面,都要求实训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校学习与实训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8.顶岗实习教学。

顶岗实习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企业环境里,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他们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总之,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技工院校教育的必经之路。一体化教学为今后的职业技能发展与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进入21世纪,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及思维方式,尤其在人们的视觉感官体验上,数字化信息化更加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标志着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有了更高的机遇和挑战。为顺应时代步伐和高速发展的社会对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平面设计专业教育院校必须从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各类教学资源入手,以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为原则,全面推行平面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一方面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系统的讲授平面设计基础的相关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平丽设计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平面设计在广告制作等操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掌握平面设计的理论内涵和基本操作技能。

计算机平面图形设计是随着计算机图文处理技术一起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新兴的平面设计应用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和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为广告设计、装饰设计、网页设计、封面设计和企业策划等领域提供了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创作方式,受到广大设计开发人员的青睐。

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抛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理论教育或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脱节的弊端,大胆创新和探索,对传统教学的培养目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搭配等方面进行全新的、系统性的改革,以提高平面设计教育教学的质量,切实推动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改革的实施。

一、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众多职业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均开设了电脑平面设计专业或相关课程。然而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教学将如何开展,能培养出有用的设计人才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我们从事设计和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针对目前广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怎样培养出具有综合性设计策划、实施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容忽视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一个既强调平面设计与数字技术、职业素养与技能并重,又强调课程教育和课题实践并行的教育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发展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专业技术的素质是当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的职业技能并能在各个行政单位、广告设计行业、影视动画行业及网络应用技术等领域进行任职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平面设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首先应从社会文化发展对艺术文化的需求的角度出发,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二、根据专业教学需求,科学合理构建课程

体系,制定和完善教学大纲

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结合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干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大纲的宗旨,根据市场要求和高职教育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调整、整合,对课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创新。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特色,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目前,本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完全采用实践式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并在完成基础课程教学之后增加了两周的课程设计实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让学生懂得活灵活用。

三、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加强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的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中会涉及到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因此,完全有必要使学生熟悉了解基础的平面广告理论知识,开阔视野,面向市场来认识平面设计。

我们的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市场知识和健全的法规意识,准确的说这就是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它包括理解的准确和表达的准确。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必须拥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电脑的设计应用能力。包装自己作品的意识也是平面设计专业人员必备的。优美的文字说明、作品的装裱、从容对客户解释创意来源、正确评论他人的作品都属于平面设计专业人员的包装技巧。

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要首先应该适应社会需求

虽然当前开设平面设计专业的中职学校很多,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平面设计教育。他们往往有扎实的绘画技能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是对于平面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掌握不足。比如很多设计作品最终要制作成印刷品,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制作的内容要素符合制版、印刷的要求,而这些却需要有关于印刷的相关知识。

有些设计确实漂亮,但要输出时,却要作很多的修改。由于教师对市场了解得少,教育出来的学生,学平面设计的不懂市场营销、制作工艺;学电脑制作的不懂印刷版式和色彩;不知道平面设计到底怎样去运用,更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自古就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

五、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通过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把课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程管理等知识。

篇3

为贯彻学校提出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地方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平面设计教学一直结合时展,积极探索,其中在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

一、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整理融合所有教学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组织教学,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其核心思想就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行动体系教学模式,体现能力本位特点,从以教师为中心的 “教中学”“教中做”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中做”转变。

近年来,平面设计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的发展。导致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思维仍未脱离传统学科体系教学的束缚,没有结合市场需求,没有创设平面设计真实情境下探究学习环境,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成长为适合行业需求、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高质量、高标准地落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探索型”转变,实现教学环境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设计工作室”转变。

二、现行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平面设计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体现出了众多的优越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平面设计教学和职业要求不能无缝对接,教学实践和真实的行业需求脱节

目前的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根据教程模拟一些平面设计的案例给学生制作,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成品形态,设计中涉及的专业细节问题,尤其是对整个平面设计的工作流程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因此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有效适应技术的更新,造成教学实践和真实的行业需求脱节,只能局限于模仿性设计训练,谈不上对专业工作深入了解,无法形成系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相关企业对设计人才的质量需求。

2.平面设计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

大多数平面设计教师任教平面设计课程时往往要等到一个模拟项目完成才集中评价一次,加上期末考试成绩形成一个总评成绩来终结性地评价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这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的中途会比较容易偷懒,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影响教学效率。

三、深入推进平面设计“一体化”教学的措施

1.真实的平面设计项目贯穿一体化教学过程中

为了解决平面设计教学和真正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我选择真实的平面设计项目进行“一体化”教学,以解决设计中具体问题为目标。项目是以具体的教学模块为基准,选择在威客、任务中国等网络上的平面设计项目,保证项目任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比如,在标志设计模块的教学中,我不是简单地讲授标志设计的特点、要素、流程、注意事项,也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设计案例,而是在课前在互联网上精心筛选有明确设计诉求,适合学生制作能力的项目引入,再通过课前教师精心准备的设计成品案例启发学生理解标志设计的特点,明白设计诉求信息和标志结构要素的关系。像列举中国银行的标志体现银行行业概念,造型安全稳重反映行业特点来给学生深入分析,这样学生就会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把握如何用图形准确传达信息。然后学生根据案例自主协作探究设计真实项目,项目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讲究项目的时效性,避免项目过时或者与学生生活无关。真实项目的制作是追求效益的,所以选择项目时也要考虑具体的效益,能够给学生带来经济效益或者竞赛类的为首选,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也会使学生能够在行业真实要求水准下客观认识自己,提前进入真实的职业状态。

教学中真实项目的设计制作,学生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课堂不再是为学而学,而是以解决一个现实问题为目标,所以学生学习完全是自主自觉,积极性很高。真实项目的制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课堂成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的重要场所。美国教育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著名的“三元智力理论”认为:创造性是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集合。基于平面设计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把“三元智力理论”引入一体化教学中。根据平面设计的流程,在开始阶段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项目制作引导图表,学生根据图表指引,分组自主地对项目进行深入思考,收集设计素材进行分析,提高素材收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能力,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集中进行头脑风暴,激发学生设计切入点,打开思路进行设计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发展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建立融“展示、质疑、阐释”为一体的多维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中必须利用多维评价体系促进教学,用评价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设计中的不足,提高设计综合能力。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整个项目教学过程当中,采取“展示、质疑、阐释”为一体,对学生的整个进程进行跟踪评价。项目进行中的各个阶段性时间点,在教师引导下集中展示,让学生自己对比发现问题,让老师、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然后由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阐释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情绪,帮助学生明确、拓展设计思路,提升设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协作探究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由于学生制作的是真实的平面设计项目,学生在项目结束时,把设计制作的成品上传网络参与竞标或者比赛,不管结果如何,都至少让学生对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推进落实“一体化”教学是我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的需要,在现有“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上,实现真实项目贯穿教学过程,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就一定能够进一步凸显“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学生专业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专业技术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篇4

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帮助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中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其中,所说的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的“工学相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理念既具有一般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Photoshop课程的特点

Photoshop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Photoshop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和动画制作方向,Photoshop课程可以分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其中,在前导课程中,主要学习色彩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中,主要学习Flash、3Dmax、平面综合实训、动画综合实训等方面内容。Photoshop课程是将平面设计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工学结合理念与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时展的需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Photoshop课程设计中,要遵循“就业为导向,实践为动力,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提供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各种情景设计,设置的情景内容,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如下表所示:

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情景中,体会职员的心理,在各种项目的安排上,最好穿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篇5

一、区域化的平面设计行业需求

首先做两项调查,一项是对企业平面设计人才职业能力需求调查,另一项是对粤东普宁某中职学校平面设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①毕业生多就业于本地;②电子商务、网购发展飞速,普宁成为我国电商基地之一;③网页美工、淘宝美工、图像后期处理岗位需求量急剧上升;④课程多而杂,学不精,专业不够专;⑤课程陈旧不满足企业需求;6⑥企业期待有项目实战的经验型人才;⑦企业青睐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⑧企业喜欢有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⑨企业要求有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二、依行业需求进行专业定位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进步,掌握相关的平面设计软件就可进入平面设计行业,所以学生入行相对比较容易。平面设计专业时代新需求: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名片设计、画册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等领域,网店美工、店铺装修是平面设计应用的新领域。所以,平面设计专业在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应重视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人才的培养不是同规格的“批量生产”,必须面向企业,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任务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素养、懂艺术、会设计、能制作”的平面设计人才。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四、实施性课程设置改革

据调查,平面设计专业课程问题:课程多而杂,专业不专,课程陈旧,不满足企业需求,核心专业课程课时不够,使得学生核心专业技能达不到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对粤东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实施性课程改革。比如:设计基础课是平面设计专业必修课,包括素描、色彩、图案、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等,这些课程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审美能力,助于培养学生耐心和良好学习习惯,但粤东中职学校此类课程课时数较少。所以要相应增加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课时,增加LOGO、UI等设计类课程,又如图像处理课(photoshop)只安排一学期,周节数6节,除去节假日,实际上课时数最多100学时,期中实践操作时数仅60多学时,并且缺少项目实训环节,这样的课时安排难以满足学生核心专业技能要求,也难以满足企业对平面设计人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所以应该增加为两学期,在第四学期增加一学期的平面设计项目实训,广告、书籍、包装、杂志美编、VI、网页等,每项至少完成两个项目,提高项目实践经验。

五、教师教学实施过程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实际工作岗位培养实践操作人才, 在教学设计上,将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进行大胆改革,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着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技术能力的强化,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教师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能够满足目标岗位的要求为着眼点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采用以工作任务为目标将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内容,先做合理的引入,提出当日工作内容,再将任务合理分解,并分配给学生,然后由学生对各自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到生产的各个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兴趣和成就感,使专业知识更加牢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方法的革命性创新,将教师从以往的讲台授课变成实地授课,从死背书本转变为活学活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学习评价改革

学习结束后,教师负责组织评价学习结果,评价方式灵活多样,以个体内差异和团队内差异评价为主,由传统量化评价向客观真实性转化,增加对学习过程的阶段性评价,提高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如果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组为评价单位,评价过程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互相结合,教师作为评价结果的总结者和学习内容的升华者和相关知识的延伸者。

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

0.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平面设计专业倍受关注,对中职院校的评价设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尤其是高校的扩招,使得中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面临挑战,因此,要重视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实现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1.影响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提高因素

1.1 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实践发现,对于非“纯艺术类”的学生,虽然已采用了实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但学生仍未达到所预期的水平,其作品模仿痕迹明显,设计风格拘谨;布局、结构、色彩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理解上存在困难,个体之间学习成效差异大。

1.2 随着平面设计教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延续多年的传统基础教学体系逐渐显露出诸如各门基础课程都在各自的空间中独立运行、缺少连续性和协调性,照搬纯艺术教学模式以及缺少对平面设计教学独立性的思考等弊端。

平面设计的核心在于对二维平面空间进行视觉体系的构建和信息传达以及创新思维的运用等研究上,这种研究建立在对心理学、生理学、符号学、色彩学、材料学、工艺学等学科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更多的对传统思维和视觉的颠覆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含了知觉过程、探索过程、思维过程以及理解过程等。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纯艺术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平面设计的造型基础教学中来,势必要放弃设计教学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当我们面对一群思维开阔、想象力S富的青年学生,传统僵化的基础教学思想和体系无疑是对他们创作激情的抹煞。

1.3 学生在造型形式语言内容的选择上,经常搞不清应该选和选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进行作品的设计,或者作品中包含的形式语言内容过于简单和单调。在单项构成形式语言组合中,更多的是注意构成自身的形式要求,缺乏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语言元素去指导和完成更加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设计作品,创意思路难以展开,形式语言比较单一。在作品效果上,缺乏利用多种形式语言来表达自我情感的办法,作品效果难免显得单调乏味。从这些存在的现象中,经过分析和思考,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教师形式语言教学过于简单所造成的。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形式语言教学的多样性创造探求,和与此带来的知觉在平面设计教学中首先应当得到积极评价。平面设计的教学目的是要启发独立性,扩展造型构思,培养学生对基本形式语言的感觉,这包括了对事物形态、色彩、肌理的审美直观判断能力以及提高基本形式的表现技巧。

2系统介绍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

2.1重视教学设计改革,推动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

对于平面设计工作的开展,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可以将知识点设计为相关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教学情境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设置合理的课程架构,提高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对于平面设计课程,除了设置一些基础课程之外,如图案、广告创意等,还要专门设置软件课程,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式,将一些新的软件引入课堂。要实行理论与信息课程的结合,发挥一体化教学的作用。要将平面专业课作为主要内容,安排相关的必修课与拓展课,抓住重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选择,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明确,满足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的有效性增强,更具针对性,在本质上强烈学习结构的科学化。

2.3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对于平面设计,构思十分重要,需要结合艺术手段,进行细心的思考,发挥对材料的整合与组合能力,形成一种意象,这就是构思的过程。在进行构思的过程中,需要对设计标准、要求和主题进行明确,这就对学生的经验进行了考验和培养,尤其是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只有保证作品具有全新的创意,凸显个性,才能实现更高的价值。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基础相对较低,缺乏开阔的视野,社会经验不丰富,较大部分的作用都是抄袭和模仿的结果,创新思想不足。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应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思想,使得学生在文化环境中,感受创意的价值和意义,借助设计,感受文化的魅力。

2.4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为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接受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强化合作,增强服务观念,了解设计环节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学会交流。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开展校企合作,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和行业环境,明确各种技能的应用,参与企业设计研究,实现对学生独立能力的锻炼,较大意义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学生而言,只有不断接触社会和行业,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为融入社会做好准备,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意、彰显个性的作品。

2.5要突破平面设计教学学科之间的界限

在当前信息飞速的阶段,设计学科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较高综合能力,不能被专业所束缚。平面设计的作用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同时,实现对某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诸多理论和知识,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够将平面设计当成艺术对待。

3.结束语:

综上,对于中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而言,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课程架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自身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设计思想、技能水平高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二、教学改革方案

1、课程性质。《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是本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职业通用能力课,属必修课,学时90课时,共5学分。该课程是依据艺术设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电脑平面设计工作项目设置的,该课程是集“软件操作基础知识”、“平面设计表现技能”“、软件应用及项目设计”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2、课程理念。本课程自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以来,一直提倡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平面设计原理、制作技巧之余,能够通过实际企业设计项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电脑平面设计软件进行专业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打破以平面设计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具体电脑平面设计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从“软件操作基础知识”、“设计表现技能”、“软件应用及企业项目实践”三大模块突出学生平面设计的创意与表现能力的训练。该课程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提供电脑平面设计的软件基础操作知识,使学生掌握电脑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为学生开设平面设计表现技巧训练,使学生获得软件表现技能;为学生开展企业实际项目设计练习,使学生具有软件应用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意识。课程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商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内容以平面设计职业能力为线索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课程建设(1)、教学团队建设。本课程为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因此教学团队配备了集软件操作基础、专业设计、艺术理论、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复合型队伍,安排有艺术理论背景、电脑技术专业背景、设计专业背景和企业从业经验的教师对应教学。根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求,配备了有理科背景从事计算机网络维护十余年工作经验的专业老师,有教育学背景从事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专业教师;团队成员整体素质较强,团队的学缘结构、“双师”结构合理,团队成员有60%为“国家级———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有50%曾参加过精品课程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专业知识较扎实、教育教学能力较强,具备了建设国家级《电脑平面设计》资源共享课程条件。(2)、教学资源建设。本课程的教学已具备较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场地具备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可视与演示同步。如多媒体艺术教室既适用于知识理论讲授又能满足实践教学;电脑平面设计机房既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体现,又兼具现代声像演示效果;教学资源充足,从《电脑平面设计基础与实例教程》的“十五”教材到“十二五”的《电脑平面设计》规划教材,从省级精品课程《电脑平面设计》到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从《电脑平面设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到企业的电脑平面设计流程、企业的平面设计方案策划,从教师的优秀作品到学生的获奖作品,从电脑平面设计作品的获奖到电脑表现的产品设计专利,可谓是类型丰富,资源充足。(3)、教学方法改革。近年我院教师在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学规律、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珠三角”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用人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改革与实现,在解决“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的对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关系”等问题,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从“教软件”到“教技能”的教学目的转变:软件教学不能等同于设计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软件教学既不能是纯粹软件操作知识的教学,也不能仅仅是平面元素的简单排版教学。电脑平面设计教学应该是设计技能的教学。从软件操作教学转向设计技能教学是电脑平面设计的根本出路。设计技能的表现实际上是体现了设计者对设计素质的深度理解,是设计者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有效的传播信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设计技能只有结合设计项目才能不断提高设计者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商业执行能力。软件仅仅是设计的工具,而不再是为了学软件而学软件。设计技能的教学直接导致的结果不但是学习者设计能力的提高,更可以形成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重组设计理念、塑造设计风格。

创立了从“专业———基础———专业”的教学思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目标定位,通过对广告设计行业、包装设计行业及其相关的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从艺术设计行业的职业范围、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具有商业艺术设计特色的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一方面强化学生的艺术设计表现手段和设计制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设计思维、设计风格、艺术审美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专业统帅基础,以项目承载教学,以任务驱动学习。用致以学,为用而去“补”基础,为用而去学知识,为用而去练技能。把原来游离于专业之外的“纯基础”、“纯知识”、“纯技能”的孤立训练课程融入到项目中,回归到职业能力培养这个点上来。实现了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专业与职业的高度融合。实践了“专业基础专业”教学新思路,创立了的“先专业”的课程体系,节省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职业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创建了“技能+项目”的教学模式:本课程教学以项目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用项目把过去静态的单体课程“激活”,让原来的孤立的课程知识与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课程知识与技能学习系统化,形成一个为完成项目任务而教,为完成项目中的工作而学习的氛围。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遵循设计行业的职业道德,获得设计岗位的职业能力。把企业项目带到课堂、带给学生,既是实践教学,又能完成方案,既是培养学生,又能培养员工,既是教室,又是公司,真正体现企业融入学校,使设计师成为教师、企业项目成为教学内容、学生成为成员工,弥补了中小型设计公司资金、人员紧张的关键性问题,提升了中小型设计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校企双赢。创立了“学生工作室”对外服务机制:工作室模式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在现代日益繁荣的商业社会中,这种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紧跟市场脚步,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社会适应力,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力。成立“学生工作室”,用相对传统教学更开放的教学方式,围绕课程基础知识,以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达到基础教学、技能训练、项目执行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的效果。“学生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担任设计指导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对外承接设计项目,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责任心、社会道德心,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素养和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有效途径。

建立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社会项目的机制: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能够提高教师真实的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只有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当前专业市场行情,掌握当前的先进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才能在专业教学中结合市场行情与最新的技术进行教学。高职的专业课开发也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适应职业资格规范要求,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本课程的专业教师一年两次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学校的具体专业要求,了解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流程,生产场景的布置,所需的相应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素质等,然后在教学中将工作项目按照企业流程进行分析,并对专业课程的进行重组与开发,将课程项目进行实施和完善。形成了高职特色的“电脑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全部采用真实项目作为课程的教学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和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专业教师利用自身在设计行业的影响力,承担商业设计项目,并引入课堂,作为学生学习与训练的素材,同时按照设计师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学习到了电脑软件的基础知识,又学习到了在企业项目设计过程中该如何使用软件为企业服务。如为企业做标志设计、宣传画册、户外招贴、杂志封面、报纸广告、展板设计、包装设计等项目,学生直接与市场、公司的设计要求对接,使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直接体现了职业性与行业性的特点,成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相联系、课程内容与项目任务相一致的“工学结合”的课程。

篇8

1 当前photoshop课程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模式一般使用教师的“示范、模仿、训练”的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实践性,能达到一定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减少教学时间的目的,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开拓人的思维,不能增强人的自信。只是灌输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只能机械地使用软件,实践能力较差,与生活脱节,不能根据实践要求灵活使用计算机软件。

2 作品实训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2.1 总体思路:在photoshop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一个个完整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2 实施基础:学校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合作关系,主要有:中江县沧浪广告营销装饰公司、德阳大宇广告公司、成都韩尚艺术公司等。依托校企合作把企业的承接的项目订单直接送到校内的工学结合教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我校新校区建设和学生活动都存在大量的平面设计项目,大量的真实项目订单给photoshop课程开展基于作品实训的项目教学奠定了坚实的软件基础。

3 作品实训教学设计

photoshop软件主要运用的对象是影楼、广告公司、印刷企业、服装企业和网络公司。因此在实训项目内容编排上我们以工作中常见的平面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为主线,包括照片处理、室内设计后期、宣传品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UI界面设计、店面装满设计、企业VI设计、服装设计。各项目都以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社会订单和校内平面设计项目操作为主,把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聘请为课程的兼职教师,除讲解典型案例外,还提供相关理论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理论基础,同时还提供相关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在实训内容上把企业订单工作流程照搬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工学结合教室,努力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一体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建立真实或仿真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实践项目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我校大型文艺节目“绅士淑女风采大赛”舞台背景设计为例,具体介绍基于作品实训的项目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该项目主要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实训作品的难易程度,精心设计了“阶梯式”实践环节,包括“引导训练操作示范同步实践课外拓展综合实训技能鉴定顶岗实习”七个环节。逐步提升操作能力,实现“会、熟、创”的岗位要求。

4 作品实训的教学反思

4.1 教学方法的选取:作品实训建立在项目教学法基础之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真实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以项目驱动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得到最佳效果的途径,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作品实训将知识技能溶入到具体的项目中,学生通过在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工学结合教室掌握舞台背景的设计、制作、修改和最后的出图的整个工作流程,构建“学校、企业、社会”一体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建立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努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实践项目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手段的改革:学校采用以多媒体教室,工学结合教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实训教学环境最大程度的开展真实的工作生产流程。在校园网上建立课程资源库,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教学,增强师生互动。计算机实训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最大程度发挥了计算机实训课的资源优势,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实践项目从项目分析、设计到最终实现的全过程。

4.3 教学组织及实施:作品实训的教学组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所有课程均以项目的形式在实训室中进行,实现“教、学、做、评”四位一体。在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及时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指导教师是实训过程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是作品实训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善于从生活中挖掘“作品” ,把学以致用做为学生练习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4 学习内容的安排: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带着完成作品的任务去探索,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非常重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具体操作,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提高操作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篇9

随着碎片化资源和草根化媒介技术的出现,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以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一体化教学设计,技工院校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手段传统化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物质保障,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趋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其优势显著,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为教学改革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但大部分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没有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极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使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制作的课件也只不过是课本内容的简要移植,只是起到替代“小黑板”的作用。

2.工作过程简略化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情境,制定的岗位工作任务,不仅可以使一体化课堂教学岗位化、行动化,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当中深刻地体验实际岗位工作的情感,还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化、真实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但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情境化,针对岗位工作任务实践过程的探究学习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只有三分钟热度,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间一长,学生习以为常,教学情境自然就失去吸引力,再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形式化

理实一体、小组协作、探究学习是一体化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也被技工院校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又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大部分学生学习被动,他们的自主学习流于表面。每个项目课题或岗位工作任务的学习需要教师给一个框架才能行动起来,有些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即使教师给了框架也无法行动起来,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又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毫无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肤浅、讨论的答案单一,缺乏实际和独到的见解,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偏重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没有制定有探讨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不到位,缺乏认知的基础。

三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不能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作业标准发掘学材内外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所谓探究学习往往流离于学材的表层,动作的模仿。

二、微课程的概念和优点

1.微课程概述

微课程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国内微课程概念的开创者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区别于传统的辅助教师讲课用的PPT等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网络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微课程是将课程中的某一学习情境或者某一任务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工作任务或实训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除了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源外,还包括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是课程全部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辅教学资源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微课程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深度学习。

2.微课程的优点

微课程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精炼,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便于携带、学习和观摩而被教师和学生所喜爱,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是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学具体实践中:或是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难点突破、重点强调、疑点辨析)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的学与教活动,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主题的学与教活动,或是学习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是时间较短、适合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视频片段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多样传播、使用方便。微课程的视频格式一般为流媒体格式,便于网络传输、网络呈现。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手机视频、微博讨论、即时通信工具传输等形式观看微视频片段,查阅学习课件,实现远程个性化学习,使用便捷。

三、微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程在课前准备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程,让学生在课前先看此微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资料收集,为新课做好准备。

2.微课程在任务引入中的应用

鉴于技工院校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兴趣不大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有趣的岗位工作任务,做个简短的引入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3.微课程在任务实施中的应用

教师对本节重点、难点做点拨,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难点、重点用微课程的形式设计出来。

比如Word图文混排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让学生非常头痛的难题,教师可以根据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员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广告宣传单)要求,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进行探究实践。即可分解为任务一:页面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大小;任务二:背景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背景;任务三:图片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图片信息;任务四:艺术字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标题;任务五:文本框设置以确定广告宣传单的内容信息。教师再把这五个小任务用微课程的形式设计制作出来,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效果。

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限于课时、场地等因素的要求,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面面俱到,教师可以就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做好微课程,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以帮助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理解,让学生将现有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4.微课程在课后任务中的应用

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后观摩重点、难点内容的微课程,教师还可以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成微课程,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拓展延伸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微课程在促进教师业务成长和教学研究中的意义

制作微课程就是微研究的过程,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程,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一节成功的微课程设计中,要用到PPT、音频、视频的制作等多媒体手段,这对教师的多元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和机遇。

四、微课程运用要求

1.注重微课程运用的针对性

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课程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或是课前预习,或是任务引入,或是重点、难点知识的讲解,或是岗位工作任务实践过程的演示、或是课后进阶任务的布置。不论微课程担任的是何种角色,它只是现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其运用都需要注重与现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即先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后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微课程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

2.注重微课程运用的系统性

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一项严谨的系统工程,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微课程的设计运用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系统性,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求设计运用课前预习微课程资源、任务引入微课程资源、重难点知识讲解微课程资源、任务实践过程演示微课程资源、课后进阶任务微课程资源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路径参与课程学习,对新的内容提前预习,对不懂的内容反复学习,对“进阶内容”深入探习,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吃不饱”“跟不上”等知识吸收与消化的弊端。

课堂教学内容亦有一定的逻辑结构,不可颠倒次序。微课程传递的知识是片段化的,不能清晰、独立、完整地表现一次课堂教学内容。微课程的设计运用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各微课程之间不能彼此孤立,要成系列集,内容具有连贯性,承前启后,由浅入深。

3.注重微课程运用的完整性

微课程不仅仅是针对某个问题微视频的呈现,还是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因此微课程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完整性,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括学习辅助工具、支架与路径、同步与异步讨论与协作、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及相关的学习资源,以避免学习内容过于零散造成学生迷失。

微课程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引入,方便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的练习,方便了教师教学的课程引入、核心概念讲述、探究过程的演示等,弥补了现阶段一体化教学学习方法形式化、工作过程学习简略化、教学手段传统化的不足,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篇10

一、任务引领型教学引入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专业教学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对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有一定优势,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不够明显,不能完全适应技能性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此外,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有较大的差距,教学与就业常有脱节现象。理论课程多,与就业及工作直接相关的课程偏少,技能训练不足;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容易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脱节。任务引领型教学型教学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任务引领型教学相关概念

1、什么是任务引领型教学

“任务引领型教学”指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任务引领型教学的指导思想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从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

3、任务引领型教学的特征

(一)任务驱动。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二)结果驱动。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三)突出能力。课程定位、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

(四)内容实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五)做学一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三、任务引领型教学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意义

1、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计算机学科知识本身具有非连续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快速有效学到真正实用的内容。

2、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让学生解决模拟仿真情景中的问题或实际问题,围绕需要解决或完成的任务,小组讨论,分析并分解任务,寻求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和方法,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形成,培养独立探索自学能力。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有效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3、任务引领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通常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贯穿着交流与协作,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以及提高沟通的能力,将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四、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教学实例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平面设计为例,课题为文本编辑。知识目标要求掌握页面的设置、辅助线的设置、字体的安装、文本的编辑、图文排版等,了解平面设计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完成名片的设计。

引领型教学设计展开如下:

1. 分析教材,确立并出示任务

设计一张个人名片或通用商业名片。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名片设计模版,并将平时收集的名片给学生传阅。

2. 情景的创设

假定学生自己是某个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或其它公司和职业),请为自己设计一张你自己比较满意的名片,要求符合名片设计的一般原则,并且有自己的特色。

3. 分解任务,引导思路

根据提出的任务要求,老师先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对总体的思路有一个概念。

A. 名片设计理念:意义、分类、要点、流程、构成要素

B. 通用名片大小:页面的设置、辅助线的设置

C. 构成要素的分解:标志、图案、轮廓、名片持有人信息(姓名、职务、单位、地址、通讯方式、业务领域)

D. 标志的设计以及名片中图案的表现设计:基本绘图工具及造型命令、图框精确剪裁命令

E. 非系统自带字体的安装及应用

F. 文字的设计与编排,字体的合理运用。

这是关键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老师要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分析并拆解任务,明确自己可以完成哪一部分,还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和需要收集的信息。

在该环节中,教师归纳并讲解名片设计理念相关知识,演示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操作和流程,让学生复习该任务中已经会的知识点,并主动去探究和接受新的知识点,以辅助完成后续任务。

4. 自主学习,交流协作

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构思结果包括公司名字的拟订、标志的设计、字体字号选用、色调等内容提出来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给出意见和建议,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个人所长,互相指导,不断修正。该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的巡视并适时的给出指导意见。

5. 成果点评,作品展示

这是学生最终展示自己的阶段,各小组派代表在师生面前展示自己组评分最高的作品,讲解自己作品的立意、创造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日后的岗位需求打下基础。

6.过程点评

通过过程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时地改革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过程评价,我们制定了如下评价表: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教师评

学习能力(60%)

明确学习任务,热情对待任务

 

 

 

能分析并完成学习任务涉及的知识点

 

 

 

提出并细化解决问题的方案

 

 

 

和同伴共同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任务过程中能发挥所长互相帮助

 

 

 

积极思考,主动归纳知识点,询问提出不同意见

 

 

 

学习效果(40%)

圆满完成了任务,学到了新知识

 

 

 

与老师同学共同学习感到身心愉快

 

 

 

总评

 

五、任务引领型教学的总结

实践证明,通过应用任务引领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

具体实施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办法有很多,总的来说,运用任务引领教学法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从中掌握操作的方法与技能。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网页设计;艺术设计;整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等职业应运而生。伴随着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工作流程也在不断变化和完善。网页设计与开发已经成为一项综合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工作,要求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网页制作及编辑技术、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制作等相关内容都要有一定的基础,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信息时代的网页应具有良好的界面设计与视觉效果。因此,学生在网页设计的课程学习中,适当增加平面设计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

1课程认识不足

通常,网站开发有以下几个流程:需求分析,包括项目立项和客户的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包括网站总体设计和网站详细设计;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网页版式设计;网站制作;申请域名和申请空间;网站测试和网站;网站维护和网站推广。网页设计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但内容集中在介绍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学习上,比如:Dreamweaver、FrontPage等网页制作工具软件。对网页中的基本布局方法、图片处理,页面配色,文字排版等方面的知识较少。同时,学生对待本课程的学习在认识上也有偏差,希望一开始就能学会制作网页。

2教学内容有待调整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增加艺术设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艺术设计类软件的学习。理论知识具体包括:网页版式和色彩理论。艺术设计类软件主要包括两大类:图形图像处理类软件,常用的有Photoshop、Fireworks、Coreldraw等;二维动画设计类软件,如Flash等,在教学安排中,可以考虑只讲授Photoshop、Flash。教学内容按模块进行设计,对每一部分知识,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应用,在理论内容的讲授中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中,从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哪些内容就重点讲解哪些内容,而不是大而全地讲授所有相关理论知识。在教学设计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在项目和任务中将艺术设计与网页设计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1网页版式设计

网页版面是指在浏览器上看到的一个完整页面,不同种类、不同版本的浏览器浏览同一个网页,效果有可能不同。因此,应定好网页版式尺寸。网页版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网页标志、网页标题、导航条、图片、多媒体、色彩、文字等。如何将各种网页元素进行合理组织在有限的版面中,达到设计出赏心悦目的网页作品,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网页,是从网页版式设计开始的。采取何种版式结构布局页面并不是一件随意的事,首先要明确建立网站的目的,网站要表现的主题,网站所面对的受众的特点,客户的需求等等,通过前期的了解调查和分析,才能确定网页版式结构,将网页主题内容与设计者的设计思想结合在一起,找到一个较完美的表现方式,才能真正突出网站别具风格的特点。

2.2色彩的基本理论及视觉效果

网页设计离不开色彩。网页中的基本元素比如背景、文字、Logo、导航、图片等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色彩,如何将色彩组织搭配才能更好地表达出网站的设计思想,体现网站主题与风格,是网页设计者所关注的问题。色彩的基本理论,色彩的心理感觉,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软硬,色彩的进退,色彩的大小等等都知识都必须涉及到。比如在网页中通过填充不同的色彩背景来区分网页中的不同区域;通过色彩的明暗及面积大小的不同,让浏览者浏览页面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了解网页配色原理:色彩的适合性、鲜明性和独特性,掌握网页配色技巧:比如使用一种色彩配色,使用邻近色配色,使用对比色配色和非彩色搭配(黑白搭配)。通过欣赏与总结不同主题网站的版式设计及配色,掌握网页风格确定方法,熟悉网站色彩搭配技巧。

2.3网页图片的处理

网页中离不开图片处理。Photoshoo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了解常用图像文件类型,比如PSD、BMP、TIFF、GIF、PNG、JPEG、PDF等格式,掌握不同类型文件的特征,在网页设计中灵活运用。在学习Photoshoop软件中重点教授网页Logo标志的制作、导航栏、按钮的制作、网页素材图片的处理、网页页面的规划与制作、图片切割导出成网页格式。

2.4网页动画的制作

在网页的制作上,Flash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动态的显示文字和图片,丰富了页面。Flash软件中重点学习掌握广告条动画的制作,联系地图动画的制作,公告栏动画的制作,商品宣传广告动画的制作,这些都是网页页面中经常使用的表现形式。对于以上增加的艺术设计类理论和软件类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孤立地放在某一个教学期间。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通过项目和任务作为载体,掌握够用的原则,以项目带动学习,进行实践操作。

3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无论是网页设计软件还是艺术设计类软件,此类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它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主导任务的实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做”的过程中融入“学”和“教”。目前我们学院的教学环境得到了改善,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场所都安排在实训机房,教师可以采取边授课边操作的方式,学生同步操作,非常直观。学生既可以模仿,也可以思考多做一些调试和修改,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立即咨询教师,得到及时解决,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独立的局面,将课程的“教、学、做”融于一体,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具有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挑选典型项目案例。例如,从制作网页标志开始、导航条制作、网页素材处理、网页页面规划与制作、图片切割、广告条动画制作,到网页站点规划、网页布局与实现、网页美化、网页交互制作,让学生对网页制作的流程和各软件的结合使用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

4提高教师素质

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通常是由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授课,这些教师对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因此对于授课教师来说,不仅要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专业技术,对艺术设计以及网页美工的理论基础也要有一定的学习和研究,具有较好的审美素养,努力丰富和拓展平面设计方面的经验,提高网页设计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能灵活掌握、应用这些艺术设计类软件,运用一些平面设计中的美的基本形式到网页中去,制作出赏心悦目的网页页面。

5结语

通过网页设计与艺术设计这两类课程的整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在项目及任务中学习美工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网页设计技术,将两类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学会举一反三,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者:吕玉梅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