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4 08:58: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

篇1

一、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

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必然会带来课堂秩序的混乱,但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确实会影响到课堂秩序,课堂秩序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必然要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和维持,这样就会打断正常的教学。虽然维持课堂秩序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以现有的课时来看,确实经不起这样反复的打断,如果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每次都停止讲课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就很可能面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所以在很多时候,教师选择的是“小乱不管,大乱则罚”的方式,即课堂产生不严重、不影响课堂教学和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小骚动便不加以管理,听之任之;课堂产生较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混乱时,就处罚其中的部分学生,从而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目的。

在这种“管也不是,不管更不是”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教师宁愿牺牲自己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因为在教师们看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无非是为了吸引一部分在课堂上不能够专心听课的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因为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而导致了课堂秩序的混乱,就会影响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率,其中更多的是本来可以对教学内容集中注意的学生,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教师们并不是不会、不能使用多种形式教学,而是不敢。

课堂活跃和课堂混乱的区别只在一线之间,如何把握这样的一个“度”,则是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教师需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所选用的素材应该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尽可能少地引起学生的讨论和遐想。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来自于对于成年人的模仿和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所持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如果严肃而认真,就会给学生以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这样也能以自身的行为和表现告诉学生,对待科学要持严谨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如果是随便的,那么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松散[1]。

初中生处在一个非常感性化的阶段,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能够理解学习对于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学生更多的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不仅会得到学生的拥护和喜爱,与此同时,他所教授的科目也会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学生在这门课上会表现出极强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同时也会很有表现欲,期待教师的赞扬,这种情绪对于学习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2]。成为一个有魅力、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要求不仅在课上下工夫,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听;在课外管理学生、处理问题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能接受能理解能改正。然而现在的很多教师认为管理学生和处理问题是班主任的工作,作为任课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其他的都不用插手。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的,在这门课上出现的状况和产生的问题就应该由任课老师客观地评价和合理地解决,不分青红皂白就交由班主任处理,或者处理问题的方式粗暴简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3]。

二、任课老师需要处理的问题

首先是课堂。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是教师必修的功课,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然而四五十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关在一间教室里,想要做到绝对的安静是不可能的,出现一些骚动和混乱也是不可避免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的处理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大多数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呵斥那个引起骚动或者是表现得比较过分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勒令其写检查或是罚站,也有直接告知班主任的。这种做法很多时候严重地损害了学生了自尊,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这类批评就无所谓了,还会产生一种逆反情绪,故意的在课堂上引起一些混乱,向教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一种挑衅。对课堂秩序的管理是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的,掌握好方式方法,处理得漂亮,就能受到平时很难获得的钦佩。在这种时候教师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怒气冲冲地表达会被学生看成没有内涵和修养,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要指出不能呵斥,要表现出一种成年人的理智和大度。而对于学生的一些原则性的错误,首先要终止这种错误,在课上进行简短的否定和批评,使其他学生对这种错误提起重视。同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严厉的批评,可以在课下向其了解这种错误的成因,指出他的错误,并提出改正,这时切记要就事论事不能就事论人,尤其不能翻旧账,把其以前的错误一一数落一遍,这样反而会削弱此次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作业。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加强和巩固,是整个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教师考查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方式。然而,所谓家庭作业自然不是在学校完成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觉完成和家长的监督,对于家长监督力较弱、学生自觉性也较差的家庭来说,家庭作业就很难有收效了,而且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作业是对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的练习,是为了达到质变的量变积累,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学生不能认真地完成作业,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真实,教师就不能根据作业的情况再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正,就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作业马虎的学生对学科的熟悉度和熟练程度也不高,使得其基础很难牢固,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困难。学生的作业态度欠佳几乎是每个教师都有的烦恼。同样的,教师们在处理作业的问题时所采用的态度也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无非是批评、罚抄之类,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不能或者不愿认真完成作业的原因,向学生说明作业的作用,对于学生完成作业态度较差的情况应该分析他的成因,不能盲目地责骂,就物理学科来说罚抄是没有效果的,不如让学生认真地把作业再做一遍,如果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此时进行单独的辅导,而对那些学习上没有太大困难,仅是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可以与家长联系,不是要求家长进行所谓的“严加管教”,而是要家校配合,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最后是考试。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都比学生的水平要高些。所以在教师看来,多数时候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是不理想的,尤其在看到自己反复强调的问题还是不能为学生所掌握的时候,第一感觉肯定是气愤和失望。这时,很多教师就会就着这种情绪训斥学生,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够理智和冷静的表现。教师在分析试卷之前首先要冷静下来,客观而理智地分析班级学生的情况,再对试卷进行分析,两者相结合,得出对于此次考试的合理评价,并把这个结果告诉学生,教师与学生同时找原因,并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怎样才能进步。教师要勇于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把责任一味地推给学生,这样的自省也是对于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教育,同时也能教会学生,在这样一个合作的社会要如何与人交流与人相处。对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也不能回避,在给予批评提出意见的同时,也要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这样能够为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同时还能对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起到促进作用,而集体的大范围的批评就如同将所有学生一棍子打死,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到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削弱其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主编.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28-02

一、课堂规则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内涵

课堂规则是课堂成员应该遵守的、保证课堂秩序基本行为的要求或准则。课堂规则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以及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教师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课堂规则使学生们知道作为课堂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制定课堂规则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自然形成法、引导制定法、参照制定法和移植替代法。

(二)特点

1.具体明确。

课堂规则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抽象。针对某一具体的规则,要说明具体的操作方式。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做,而不是禁止学生不要去做什么。如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迅速安静,教师首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指示话语或手势。

2.合理可行。

所谓合理是指课堂规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可行性。课堂规则不是要限制学生的行为,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表达和活动,只能安静地听教师的讲述,这违背了学生的天性,这种课堂规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的课堂规则既要维护课堂教学的规范,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应该适当地让学生放松。良好的课堂规则不是要束缚学生,而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规则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规范,设计要合理。

3.少而精,内容通俗易懂。

教师应归纳总结课堂规则,做到少而精,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规则后,逐步增加规则。课堂规则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规则的表达应通俗易懂,用词恰当、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并快速掌握课堂规则。在开始阶段,教师要多次向学生强调课堂规则,直到学生习惯并能自觉遵守课堂规则。

4. 以鼓励、肯定为主。

教师使用积极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做到哪些行为,并对学生的行为积极肯定,时刻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期望。规则的目的不是禁止,而是要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在遵守课堂规则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依据

本文把课堂规则的制定依据分为四个方面:法令与规章、学校及班级传统、学生及其家长的期望、课堂风气。第一,法令与规章。课堂规则的制定要以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这样可以保证课堂规则的制定遵循法律和学校规定的课堂教学规范,不会出现过严或过松的课堂管理现象。第二,学校及班级传统。学校和班级传统可以提供借鉴经验,学校和班级形成的一套适合本学校和本班级的课堂规则,是非常有用的,按照这些传统制定的课堂规则往往是最有效的课堂规则。第三,学生及其家长的期望。教师负责课堂规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课堂规则的内容,但是,学生是课堂规则的执行对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意愿,在制定课堂规则时,教师要采纳学生积极的、正向的建议,同时也要参考学生家长的意见,结合多方面的建议才能制定出比较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课堂规则。第四,课堂风气。制定课堂规则要根据课堂风气的变化,课堂规则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班级氛围的变化或班级新问题的出现,课堂规则也要改变。

三、课堂规则的制定原则

(一)正确处理尊重学生和遵守规则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并不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需遵守课堂规则。尊重学生旨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既要维护课堂秩序,又要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同时,在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也是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重要体现。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于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师生共同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不断修改、完善课堂规则

很多班级的课堂规则都是教师制定的,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参与。学生参与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正是学生认识课堂规则、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了解和认同课堂规则,学生才会自觉地遵守课堂规则。任何规则的制定都不是一步到位,课堂规则的制定应该循序渐进,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补充完善。师生共同参与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课堂规则,双方共同遵守课堂规则。

(三)课堂规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环境和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幼儿园的课堂规则已不再适合他们,适应新的课堂规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此时教师应该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制定符合他们实际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要简单易懂,教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堂规则。对年龄较大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共同制定课堂规则。

(四)学生若违反课堂规则,给予必要的惩罚

课堂规则一旦制定好,就是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班级准则,若有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应该给予必要的惩罚。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适当惩罚也是必要的。适当的惩罚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错误行为的认识并改正不良行为,而且可以督促其他学生认真地遵守课堂规则。

四、课堂规则的重要性

课堂规则是良好课堂纪律、课堂管理形成的基础。根据首因效应,学生在开始时就掌握课堂规则,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之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维持课堂秩序,促进学生学习

课堂规则的制定旨在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如果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就会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扬,相反,如果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就会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批评和指责。在新学期一开始就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严格监督,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及时纠正问题行为,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同时,适当的课堂规则,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师生相处融洽,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课堂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小学生掌握课堂规则尤其重要。小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成熟,课堂规则可以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课堂规则先由教师指导执行,逐步被学生接受和内化,就会激励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要求,形成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及早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规则是人们在社会上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按规则办事是社会生活的准则,规则意识越强,人的素质越高。课堂规则是规则的一部分,学校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并培养儿童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及早地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有助于及早地向学生灌输规则意识,帮助他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有利于之后规则意识的培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越早掌握课堂规则,对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越有帮助。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规则制定的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规则的制定工作中。课堂教学只有有良好合理的课堂规则,才会有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实现有效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才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颖卿.新课改下课堂规则的重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4).

[2]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3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内心认定的第一模仿目标和学习目标,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课堂上任课教师的精神面貌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影响课堂效果.教师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疲惫、压抑、焦虑、沮丧等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将是无可计量的.只有教师感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付出,他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保持健康的精神面貌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客观条件无力改变的情况下“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二、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课堂只有师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教学的活动顺利进行,只有师生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1.公开和透明:师生双方敢于直接诚实地面对对方;2.互相关心:师生双方都知道自己受对方重视;3.相互依赖:建立心灵的桥梁;4.互相满足需求;5.互相尊重.只有当师生关系良好时,学生才能获得解放自由地学习;只有当师生关系良好时,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相互信任,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课堂目标的实现;只有当师生关系良好时,才能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创建并维护好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创造人文课堂、和谐课堂、高效课堂的基础,才是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效途径.

三、有效的备课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根本

备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座大厦,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择.备课不仅是教师钻研教材书写教案的行为,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活动而做的一切行为.它包括:(有形的)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重难点和教材结构,了解学情,选择教法、学法;(无形的)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底蕴、情感态度、教育机制和语言表达等等.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要求,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还必须清楚:我准备如何将学科目标与教学标准有机整合进入我的教学课程里?我在教学设计上是否已提供了足够的教学资源?这节课学生会对我有什么期待?我期待我的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和我的学生将会开展什么活动?我怎样知道我的课获得成功?因此,教师的每一次备课都是知识的梳理和积累,都是业务的再提高过程.备课中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地整合课程资源并针对学生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才能创造精彩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产生高效的课堂.

四、有效的课堂管理体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同心协力参与课堂活动创建卓有成效的教学环境而进行的一切行为.何谓有效的课堂管理为何需要有效的课堂管理?怎样创建有效的课堂管理体系呢?

一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班级课堂管理的认同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对课堂管理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重要性的认识,因势利导建立健全全体学生都认可的、有效的课堂管理体系.

篇4

一、中学美术教学引进分组教学的重要性

美术老师教学模式的不同,导致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老师使用高效进步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但是有的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差异化,再加上学生本身个性的差异化,更加不利于中学美术教学的开展。中学美术教学中引进分组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差异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分组教学,老师可以加深对学生的认识,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会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分组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自身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这样的分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目的,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二、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1.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

分组是实行分组教学的前提,分组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分组教学的教学效果。分组之前老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爱好等因素分组,有共同的兴趣的学生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讨论和学习,营造学习氛围。将美术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起,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习和进步。

2.根据小组来确定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原本的教学内容上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制订简单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打好基础,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分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弥补自身的不足,实现学生自身的更好发展。

3.老师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和评价

老师在分组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正确的指导会大大提高学生分组学习的效率。老师应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状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的训练中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美术水平。老师对学生成果的评价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在对小组学习成果评价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成绩来决定小组学生的水平,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来相应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恰当地表扬和奖励,奖励是对学生的肯定。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分组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利用分组学习的时间

很多老师在实行分组教学法时会担心浪费教学时间,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要想真正发挥分组教学的作用,需要老师合理地运用分组学习的时间。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当学生自己无法独自解决问题时,再开展分组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发挥分组教学的效用。小组针对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谈论中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方式远比由老师直接说出的方法产生的效果好得多,不同的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不同的感受,自身的能力水平也决定了学习美术的方法,所以由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美术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2.分组学习中,老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很多老师对分组学习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在分组学习中,老师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其实老师在分组教学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当学生在分组学习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可以及时地给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当学生利用分组学习来聊天扰乱课堂秩序时,老师可以有效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的学习氛围。老师参与到分组学习中,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3.分组学习要维持课堂秩序

有时候分组学习气氛过于活跃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秩序,课堂秩序的稳定,是实行分组学习的保障。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讨论某件事双方产生矛盾,使讨论演变为争吵,这时候就严重地影响了课堂秩序,破坏了整个课堂学习的氛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要制订相关的方案来防止课堂上出现争吵的现象,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篇5

【Abstract】Nowadays, there also exist a great number of teachers who do not have a strong aware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vorable class climate and English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ey do not know how these two can correlate with each other. As a result, various kinds of problems may occur during the English class time. There are no waves without wind, that is, different problems must be caused by corresponding reasons. Teachers should learn to be good at analyzing these problems and then take effective and prompt measures. 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lass climate, and have the initiation to create such kind of favorable and harmonious class climate.

【Key words】class climate; English learning effectiveness; creation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99-01

一、课堂气氛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良好的课堂气氛一般都具有如下五个基本特点:学生对学习英语这门科目有很强烈的兴趣,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种很明确的目的感;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不想被忽视;学生不畏惧犯错,感觉到自由和轻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得以发展;学生的积极主动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被用来衡量英语学习效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全方位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在课堂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当这些标准都能够达到时,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可以被称之为是有效的。

若课堂气氛具备了上述的特点,学生全方位的语言能力将会被大大提高,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又恰恰是衡量英语学习效能的标准。

二、消极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类型:

(1) 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来兴趣,甚至对该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课堂上他们经常会做一些与英语学习无关的事情。

(2) 整个课堂秩序非常混乱且无纪律可言, 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然而,并不是只有学生会扰乱课堂秩序,在教师方面也会出现很多相同性质的情况。

(3) 学生缺乏勇气和自信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害怕犯错误、担心被其他同学嘲笑。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不敢同教师进行眼神交流,以防被要求回答问题或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课文。

2.成因:

首先,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去采取一些有效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亦或学生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即缺乏目的感。其次,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仅仅是一个形式而缺乏核心目标,当活动结束以后,学生并没有从中收获什么。再次,教师严格并毫无耐心,当学生表现不好的时候,他们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有失他们自尊的惩罚。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很多负面情绪并拒绝合作。最后,教师缺乏应对课堂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策略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如果他们明白了这一点,相信他们会主动地想去学好这门课。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开发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来引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最后,表扬和鼓励会引发学生的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反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对学习英语能够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有兴趣。

(2)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要热爱学生、热爱英语教学、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是一个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教师感情的投入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和学生相处地如同朋友一般,应当让课堂充满尊重、理解和信任。另外,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还应做一位耐心的倾听者,无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还是他们对教师提出的一些建议。

(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易化教学难点

教学中的难点,比如复杂而又枯燥的语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摸索出能够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才不会对英语语法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 Cooke, B. L. & Nicholson, A. Group Work in the Classroom [M]. Hong Kong: Longman, 1992.

篇6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现状及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政策和举措,各高校都配有专门的教学机构、专职教师和倾斜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其中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学习目的功利化。

由于崇尚实用理性,大多数学生习惯用是否具有实用性来衡量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的功利化色彩日渐浓厚。尽管这一现象不只出现在某一门课程,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尤为明显。一方面,目前真正信仰,愿意主动探究理论的大学生所占比例本来就很低。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看似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实则是把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考研、考公务员、拿学分和奖学金的重要筹码,很难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也难以使学习收到真正的效果。尤其是高职学生,许多人认为自己毕业后主要从事一线生产活动,因此只要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就可以了,上课完全就是从眼前的利益出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涵及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往往不求甚解。

(二)学习行为被动化。

一些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自己的问题,缺乏独立思考,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但这种学习状态的存在,并非是因为他们真正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教学内容,反而是一种不求甚解、缺少信仰的表现。大部分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要我学”的状态,而缺少“我要学”的内在追求。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各高校一直在探索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在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转变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反而被自己遗忘了。

(三)课堂秩序失范化。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问题行为:课堂出勤率难以保证,许多学生逃课、迟到、早退;“后排现象”突出,上课时学生争坐后排;不少学生在课堂内睡觉、吃东西、看课外书、玩手机、说闲话等,做与上课无关的事,“隐形逃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是被动参与:不专心听课、不带教材、不主动回答课堂问题、被动参与课堂讨论、对课后作业敷衍了事,等等。目前,课堂秩序失范化非但不是个别现象,反而已经成为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难题之一。

(四)课堂安排边缘化。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某些高校由于不被充分重视而导致课堂教学处于边缘地位。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一般不安排在黄金时段,而安排在周末或晚上;有的学校安排三节连上,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规律要求;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这一共性问题,许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大班学习方式进行,效果不佳;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没有专业课受到重视,甚至地位比不上其他公共课(如大学语文、英语、数学等)。

造成上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在有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得不到高度的重视和必要的协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而忽略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分离,教学手段落后时代的要求,空洞的说教多于启发,严厉的指责多于耐心疏导;课堂管理缺乏有效方式,无法形成良好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等。而在众多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问题中,加强以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为主要内容的课堂管理尤其重要和紧迫。这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秩序和课堂气氛等进行的有效课堂管理。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旨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能够运用理论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仅靠教师的讲授就能实现的,而必须依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可是,在一些管理混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师生之间连正常交流都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尤其重要。有序的课堂管理,一方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讲授理论,甚至能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从各个方面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序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自习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学管理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行合一”教学目标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主要的特点是知行合一,只知不行,不能把所学理论内化为内在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能称之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仅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行为无序化的这一现象来看,很多学生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存在严重脱节的情况,让人担忧。必须认识到,规则意识的树立对于当代大学生至关重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学生个体的学习、实践,而且要靠外在的规范、管理。为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更加重视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规范行为”的养成,从课堂管理抓起,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师课堂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低效化这一问题进行过许多研究,但一般集中在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提升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探讨,涉及课堂管理改革的探索较少。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老师上课上得好,学生自然就会被吸引;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教师只负责上课而无需管学生的课堂纪律。这说明了许多教师并没有树立管理课堂的观念,一定程度地放纵了部分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并且影响了一部分认真学习的学生。在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加强教学管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低效化问题。

(二)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强化教师课堂管理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管理失范,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也存在密切联系。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评教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力有限,且容易带有主观随意性,他们通常给要求比较宽松的老师较高评分,而给要求比较严格的教师较低评分。由于这一不合理评价机制的存在,导致现实中为获得评价高分而一味迎合学生、放松对学生要求的教师屡见不鲜。因此,为提高课堂管理积极性和水平,必须将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和效果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操作上,一方面,要加大常规教学检查力度,对学生到课率、听课率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听课评价指标,将学生到课率、认真听课率、课堂参与率等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一起成为同行、领导、督导等进行教学评价的评价指标。教学督导部门根据检查和评价情况及时与相关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指导、监督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制定课堂管理规则,提升教师课堂控制力。

各高校的《学生守则》一般都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做出各种要求,但是这些要求的可操作性往往不强,且未充分考虑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及课堂教学现状,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管理要求。因此,为提升教师课堂控制力,必须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课堂管理规则。例如,科学安排学生座位,形成良好的大班教学秩序;合理考勤,力求做到快捷、准确、公平,加强学生课堂行为的“他律”作用;积极创设合作学习教学、对话教学、交往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自主学习等学习情境,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参与氛围,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大有裨益。

(四)完善考核制度,形成学习检查机制和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检查和激励机制。如果考核方式不合理、科学,将会直接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同时又具有“知行合一”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仅通过考试很难全面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课程成绩必须以学习的过程考核作为重要依据。学习的过程考核主要以课堂表现作为依据,既包括课堂纪律方面,又包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方面。通过学习的过程考核对学生课堂行为予以导向、规范和激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和激励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创造出积极课堂气氛的“团体动力”,最终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山,张坦.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边缘化的表现、原因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中):82.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28-01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地点,教学活动也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环节。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教育在各方面,如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结构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合理并高效的教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协调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但就目前的情况看,传统思维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仍然十分重大,其根本目标仍为升学率。对外在秩序进行维持仍是新教学管理活动的侧重点。

一、高中课堂教学管理方面问题

1、管理强调控制于权威

目前,很多高中教师仍然片面的追求课堂秩序的安静服从以及课堂纪律的整齐划一,而其保持则需要教师利用个人的权威和控制能力。而这种控制于管理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而老师往往将学生的抵触情绪视为不尊重师长。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当众的批评、斥责、甚至体罚,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2、教师对教学管理缺乏正确认知

首先,教师广泛的缺乏科学教学管理的意识。很多任课老师认为课堂上的秩序与纪律只是班主任的管理责任,而教师只专注于教学知识的传授,从而并没有使班级形成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其次,任课教师对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教师通常认为课堂中是保持安静的,而且必须听从教师指挥。

3、教学管理缺乏理论指导

目前,学校对于教师的录用往往关注更关注与个人学科的专业水平,而忽视其对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很多教育工作者课堂教学的管理主要是依靠个人实际经验。

二、新课改对高中课堂管理新要求

1、学生自主,课堂活跃

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其根本目的便是完成知识的传授,这通常也成为唯一的目的。这种思想虽然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注重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对高中课堂学生表现的新要求,教师应关注每位同学自身的发展。树立起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新课改最主要的目的。

2、多元化管理与评价模式

新课改提倡学校教学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的管理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积极。管理模式由单一、僵化向多元、弹性化发展。评价手段的手段与标准不能只为课业成绩,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才是课堂管理的根本目的和最终方向。将管理模式营造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管理模式

3、从他律强制到自律互动的纪律维持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活动的内容、节奏、秩序等都是由教师来支配和决定的。教师会提前备课,上课流程预先安排。显而易见,这种课堂纪律是由任课老师控制并维持的。课堂纪律由他律向自律的改变,就是由学生主动接纳和认同整个课堂。学生对课堂本身形成认同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激发学习与探索的兴趣。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从根本上解决课堂秩序的问题。

三、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1、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具体可以为教师订购最新的相关书籍杂志、举办新课改实施背景下的具体培训、与其他学校相互借鉴并及时交流并定期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进行考核和评比等。

2、教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从自身出发,在课堂中进行自我监督,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尊重学生,肯定学生,关心学生。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拥有随机应变、果断处理的能力。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相互表达来达到课堂人性化管理、弹性化管理的目的和效果。

3、主体式课堂教学参与

将学生作为主体,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课堂活动,彼此形成良性互动。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下,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目标所设定内容以及实际操作进度。教师需要妥善处理在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并注重引导和培训。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领课堂的进度。运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合作的谈论组,合作、思考、交流、探索、领悟,在讨论中激发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持续动力。讨论是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讨论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管理对于课堂秩序的维护、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推进素质教育、进行高中课堂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也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管理计算机机房

key words: ManagementComputerEngine room

一、引言

高校的计算机机房主要承担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语言、毕业设计上机等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自由上机实践。为了保证这些任务的优质完成,机房的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机房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这样一个面向全校学生的对外窗口不仅关系到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二、机房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2、1机房管理的内容

机房管理牵涉面广、技术难度大、事务杂、工作量大、系统性不强,从广义上说,硬件设备的配置、维护及故障检修、机房内部局域网和应用系统的建设、用电的安全保障、机房环境等都属于机房管理的内容。因此,机房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

2、2机房管理的意义

机房几乎担任了学校全部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上机实践、考试和等级考试等工作。因此,机房管理是否完善直接涉及到学生多门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给学生提供的信息环境状况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2、3硬件设备的管理

机房内的计算机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硬件的损坏率也比较高。为了保证机房正常运作,提高设备的正常工作率,硬件设备的及时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如下:

(1)建立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与及时维修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2)利用机房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来降低硬件的损坏率。如在机房教师的努力下,目前机房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内的各类考试系统均采用了自己开发的服务器收发卷的一套考试系统,大大改善了软盘驱动器大量损坏的状况,同时也有效地提高考试和阅卷效率。

(3) 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以及时的更换。

2、4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的管理

为防止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破坏硬盘、更改设置,导致计算机系统不能快速恢复正常的问题,目前几乎所有的大专院校的机房都使用了硬盘保护卡或者还原精灵。针对保护卡的安装导致的系统保护和学生保存数据之间的矛盾,机房将硬盘分为若干个分区,只对安装系统的C、D区进行保护,学生可以在其他分区保存自己的重要数据。这些举措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但保证了教师教学的需要,提高了机房设备使用的效率,学生自由上机的热情也得到了提高。

2、5机房环境和卫生的维护

机房适宜的卫生环境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寿命而且还能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在维持设备卫生方面,为了保护显示器不受阳光直射,减缓显示器的老化,机房安装了较厚的窗帘;为了减少机内灰尘,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管理人员定期除尘,做好机房的防尘工作。机房的环境卫生与机房人员的健康息息相关,也显得尤为重要。机房的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注意通风和散热。一般,计算机的摆放不要太过密集,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开放空调,降低室内温度,保持一定的湿度,带给人以舒适感。

2、6安全管理

(1)用电安全

由于机房的电线线路错综复杂,任何一处的差错小则可能引起设备的损坏,大则可能引起火灾,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管理中用电安全十分的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电源控制由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白天巡视线路,每晚关闭电源,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禁止学生乱碰电源、电线等物,并在危险处标示出来。这有效的将发生电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设备安全

以前机房的安全全靠巡视人员四处不停地查看是否有人损坏或偷盗机器设备的行为。现状如今信息技术中心安装有防盗监控系统,每个机房值班室都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器,对几个计算机机房进行闭路监控。该举措较好地防止了人为的损坏和偷盗公共资源的行为,同时也较好地遏制了机房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三、一些问题和建议

3、1建议加大计算机机房对学生在机房的行为进行合理约束的力度

目前学生在机房的行为没有得到合理约束,是一个在许多学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不遵守机房管理制度、不尊重机房教师等等。该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机房没有管理学生的直接权限,即使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执行。建议学校和学院支持机房管理,有效地规范学生在机房的行为,保证机房管理条例的严格实施。

3、2建议加强管理意识,督促机房授课教师与机房管理教师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

目前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上机课程几乎都在机房进行,所以课堂秩序的维持就显得格外重要。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但涉及到机房管理教师,也涉及到授课教师。这两类教师的分工的不明确性常常会在维持秩序上有所疏漏。希望学校和各个学院重视目前上机课堂秩序松散的状况,推出相关政策,使机房管理教师和授课教师分工合作、责权分明,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以保证学生能自觉遵守机房纪律,合理、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保证机房上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教师传授知识的活动空间,是教学活动的舞台。目前,我国的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但近来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怪异”的现象,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如:逃(厌)学、恋爱、娱乐、形象等问题。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娱乐”场所,想来就来,想干什么就做什么,无视课堂纪律,破坏了课堂教学秩序,严重干扰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课堂上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一、课堂不良行为的现状

课堂不良行为现象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也是学生管理、教育与服务工作的难点。本文对当前课堂上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简要分析。

(一)逃(厌)学现象。逃(厌)学是学生中较普遍的问题,主要包括旷课、早退、迟到等。逃(厌)学的原因有很多,如:专业兴趣不高、学习心态不正、学习环境问题、网络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等。解决学生逃(厌)学问题,关键在于找到逃(厌)厌学的原因,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指导,引导学生。

(二)谈情说爱的“公共场所”。课堂原本是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场所,教与学的平台。但近些年来,课堂成为个别学生谈情说爱的场所。表现为课堂上亲吻、拥抱、窃窃私语,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对待这个问题需慎重处理,从多方面分析,指导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主要表现在手机网游、“练”笔、抄作业、看杂志、睡觉、吃东西、打牌等专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部分学生人在心不在,把课堂当成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张扬个性,我“形”我“塑”。课堂原本是神圣而较为严肃的地方,是教与学活动场所,但近年来,有一些学生过分张扬个性,把课堂当成“社会”公共场所。穿着衣着“过于”暴露、“超”短裤短裙、背心、染发烫发、打扮过“浓”、香水味“过重”,等等,这些现象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五)涂污文化“满”课堂。课室是提供学习的活动地点,课桌是学习的辅助用具,但不幸的事,课桌、课椅和墙壁成为了学生谈情说爱的交流“便条”,考试作弊的工具,随意雕刻,等等,还包括教材、作业本等各种涂污现象,严重破坏了校园的环境,影响了教学的开展。

二、课堂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

良好的课堂行为,才能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效果的增强和教学改革的发展,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课程上出现的任何形式的不良行为,都有其原因,认真分析,查找根源,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剖析。

(一)学习思想不到位。学习是学生在校活动的第一目的,也是第一要务,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必然途径。良好的校风建设必须从学风建设抓起,学风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工程。学生的学习思想不在课堂,那么课堂的教学自然就成了“独角戏”。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想法,对专业的了解及兴趣,从多角度分析学习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良好学习思想的培养。同时,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分析、就业形势的状况、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自我的发展方向等来引导学生。教师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地学习与提升,加强自我学习思想的升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引用来启发和带动学生,做良好学习思想的推进者,把学生的学习思想引到课堂上来,抓住学生的“心”。

(二)制度上的欠缺。制度是课堂行为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目前各高校都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或办法。但对于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制度上仍存在一些缺失。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行为要求没有细化,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没有具体,学生与教师之间行为规范没有完善,课堂管理的责任没有明确,等等。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教师责怪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或教务人员没有做好工作;管理人员认为课堂上应该由教师负责全面管理。

(三)对教师参与管理的保护力度不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活动场所,教师是授课者,也是管理者。教师在教学应当有管理的义务,但目前教师在课堂上不敢管、不想管。课堂管理与教学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导致教师面临两难之处,管严了,学生在教学评价上给你打折扣。同时,学校把这个评价作为教师的考核数据;不管,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教师参与管理的保护力度不够。

(四)教学环境有待完善。环境塑造人,造就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促进良好的学习气氛的形成。教学环境一方面是硬件设备的投入与维护,如:音响设备、多媒体设备、桌椅的配备、监控设备、实验,实训设备完善与更新等。另一方面是软件方面的建设。

(五)课堂教学监管力度不够。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主要活动参与者是学生与任课教师,但相应的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参与课堂管理,加强课堂监控,及时处理不良行为,建立相应的处罚制度。各相关部门、教学系为辅参与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形成由教务部门来牵头,学生处,各系领导,教务员和辅导员参与的课堂教学监管队伍,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促进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形成。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不上课或迟到等现象,教师、教务部门认为是辅导员、学生处应当做好的工作,而没有看清现象的本质,导致监管出现偏差。

(六)网络监管及运行时间有待加强。网络无所不有,给学生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学生管理者带来很多管理上的不便,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如:网聊成瘾,网恋,网游成瘾,等等,影响了学生健康成才。学校应该加强网络监管及运行时间的控制。

三、课堂行为的管理策略

良好的课堂管理,可推进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形成,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因此,课堂管理是必需也是必要的。从多层面多途径加强课堂管理,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预防和杜绝各种不良行为。

(一)规范、细化课堂行为,科学引导学生。合理的行为规范,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行为规范应贴近实际,把现要的行为规范进行细化,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制定自己的教学要求,约束学生的行为,参与学生的行为过程管理与教育。如:课前点名;告知学生旷课几次取消考试资格;考核成绩中平时学习行为占多少比重;作业和笔记要求;课堂提问,活跃学习气氛,积极答问予奖励;关注个别学生的行为指导;注重讲课过程中的身体语言、声音,等等。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相应的教学要求配合,出现不良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同时,给予科学的引导和思想教育。很好地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善思好问的学风,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同时也包含着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行为规范,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

(二)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学习行为。根据课堂上教与学、教与管、教与评等关系间的相关性,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注重自我教学行为的规范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并按相关制度实施,从思想上、行动上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三)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管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教的过程,而不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督促与指导;不能只关注学生认真不认真,回答问题对不对,而必须全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神态,及时掌握学生到课情况,异常行为,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要敢于管、善于管,及时帮助学生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其他协助管理人员在巡查课堂或听课期间教师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协助教师做好学生行为的监控工作,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四)重视对课堂管理的反思和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教师在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但这些反思更多的是总结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试卷难易程度分析,教学质量等教学结果,而缺乏对课堂管理和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行为的深刻反思,由此对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纠。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评价,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和问题行为,对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和发扬,对问题行为及时予以批评和指点。同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协助教育,共同维护课堂秩序。

(五)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陶冶人,校园环境是一种育人的文化环境。首先是加强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优化有利于推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行为,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其次是加强校园网络环境优化。网络无奇不有,网络在给广大师生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了伤害,对学校管理更是一种挑战。学校应当加强网络运行监管及有关技术上的改进,不能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最后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及稳定,也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了不便,应当重视周边环境的整治,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事务,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教与学间的关系,还要求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协作处理一项事务,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怪异”现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从自我做起,有效地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建京.课堂管理初探,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3,17(4).

[2]陈欣.从封闭到开放——对课堂秩序的新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6).

篇10

数据主要运用SPSS巧.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运算和分析。量表信度采用克朗巴哈系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Crnobach’S。为0.923,说明问卷信度极佳。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表)l,学生对班集体满意度水平比较低,期望值却比较高,说明学生对班集体管理要素的期望值比较高。学生在与室友关系、与同学关系教师教学态度方面有较高的满意度,在寝室环境、教室设施、寝室设施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对教室与学生交流、与室友关系、教师教学方法、班级凝聚力、学习风气的期望值较高,对班级网络交流、班级口号班徽班歌、三会活动的期望值较低。对32组测量指标中重要性评价值(I值)和满意度评价值P(值)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opleSTTest)结果表明(见表1),测量指标的实际表现均值均小于重要性均值,由双尾P值(2一atiled519.)<0.05,可判断二者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对班级的实际感受劣于他们对班级的期望,班级管理有改进的必要。

1.2IAP定位分析

32个变量重要性的均值工为4.26,实际表现的总均值P等于3.21。即重要性轴(工轴)和实际表现轴(P轴)的垂直相交点(I,P)为(4.26,3.21),基于该相交点可画出垂直相交的工轴和P轴,将32对变量归入四个象限中(图)l。继续保持区有10对变量,在四个象限中变量最多,分别是学习风气、同学关系、老师关系、与室友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这10对变量实际表现好,学生的期望值也高,需要继续保持优势。根据PIA分析步骤,对继续努力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分析发现,与同学关系、与室友关系、教学态度为继续保持要素;与老师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内容实际表现相对不好,但重要性也相对较低,为需要适度改进要素;学习风气、教学方法实际表现相对不好,但学生期望值相对高,需要重点改进。努力过头区有8对变量,分别是教室环境、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班级规章制度、班级信息透明度、班级舆论、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网络交流;这些项目学生满意度高,但学生并不太看重,说明管理者在这些项目上努力有些过头,以后可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对努力过头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分析发现,班委会工作、班级规章制度重要性和实际表现的得分都相对较高,为继续保持要素;网络交流重要性低,实际表现好,是需要提升关注度的要素;团支部工作、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班级舆论重要性和满意度都相对较低,需进一步提升关注度和满意度;教室环境、班级信息透明度需重点改进。说明:(1)a.位于第I象限变量:1、8、9、10、15、19、23、25、26、28;b.位于第11象限变量:5、12、13、14、18、20、21、24;e.位于第111象限变量:2、3、4、11、17、30、31、32;d.位于第W象限变量:6、7、16、22、27、29。(2)1一32变量所代表的含义参见表1。低优先级区有8对变量,分别是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室设施、休息娱乐、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三会活动、班级活动。这些项目学生满意度低,学生不太看重,但也需要适度改进,相关部门不应忽视。对低优先级区变量进一步定位发现,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为需要继续努力的要素;三会活动、班级活动为努力过头要素;教室设施、休息娱乐为重点改进要素。重点改进区有6对变量,分别是寝室环境、寝室设施、思想引导、班级凝聚力、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交流。这些项目重要性高,满意度低,为班级发展的主要劣势,函须改进。对重点改进区要素的进一步定位发现,班级凝聚力、教师与学生交流重要性高,实际表现相对较好,经过适当努力就可保持优势;思想引导、教学手段重要性低,实际表现好,需要继续提升其关注度,以达到进一步改进的目的;寝室环境重要性和满意度都相对较低,为低优先级事项;寝室设施的重要性评价很高,而实际表现相对较差,是重点改进事项。

2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分析表明,班级满意度总体偏低,表明班级管理绩效不高。班级管理需要及时优化,根据以上工队分析结果,形成如下班级管理优化策略。第一,在学习风气、与同学关系、与老师关系、与室友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0个方面保住优势,再创佳绩。细致的优先次序是:与同学关系、与室友关系、教学态度继续保持优势;与老师关系、课堂秩序、班风、班级目标、教学内容适度改进;学习风气、教学方法为相对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素。具体措施有:学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巩固和整治学习风气、班级风气、课堂秩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交友意识,使学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相关部门和教师要合力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进方面有进一步突破,以继续发挥这些要素的优势。辅导员和班委会要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班级目标,形成奋斗的动力。第二,在教室环境、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班级规章制度、班级信息透明度、班级舆论、班级口号班徽班歌、网络交流8个方面适宜顺其自然,不必灌入更多精力。更细致的优化策略是:班委会工作、班级规章制度要继续保持优势;网络交流为需要提升关注度;团支部工作、班级口号、班徽和班歌、班级舆论需要进一步提升关注度和满意度;教室环境、班级信息透明度为需要重点改进的要素。值得注意的是,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工作、网络交流等事项虽不为学生所重视,但是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事项,需要提升学生对其的关注度。第三,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室设施、休息娱乐、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三会活动、班级活动8个方面适度改良。更细致的优先次序为:课程设置、学时安排、辅导员工作、心理咨询为需要继续保持;三会活动、班级活动为努力过头要素,可不作重点关注;教室设施、休息娱乐相对需要重点改进,相关部门需要对教室设施予以更新改造,对休息娱乐的项目和时间予以合理安排。第四,在寝室环境、寝室设施、思想引导、班级凝聚力、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交流6个方面必须重点提升。更细致的优先次序为:班级凝聚力、教师与学生交流为经过适当努力就可以保持优势;思想引导、教学手段需要提升其关注度;寝室环境重要性和满意度为适度改进事项;寝室设施是重中之重的改进事项。具体措施有:学生在寝室设施和寝室环境方面表现得尤其不满,学校相关部门需投入财力和物力对寝室环境、寝室设施进行改造;教师与学生急切需要开展更加广泛、更深入、更频繁的交流;心理职能部门、辅导员等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与心理辅导,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科学的干部管理方式、共同的奋斗目标、更好的班级声誉和荣誉、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加强班级凝聚力;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对教学手段期望值更高,教师必须在教学手段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295-02

一、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要性

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出源于单向的、以系统专业理论教育为主的做法,狭隘的专业教育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时展的要求。公共选修课程是高校推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与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构成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公共选修课程对于优化和组合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开设之现状

1.课程开设基本情况

目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有在校生9827人,本院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选修课程,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23个学分的公共选修课程。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分专业公共选修和学院公共选修,以本学期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为例,共开设公共选修课程142门,课程涵盖自然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生物科学与医学类、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人文科学与艺术。

2.公共选修课程的课程设置

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分专业公共选修和学院公共选修。专业公共选修的课程设置是和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一起列入教学计划,全院性公共选修课则由任课教师自由申报,系、部主任审批,再经主管教学副院长审批后方可开课。

3.选课流程

学生选课前,学院教学科研工作部会印发《选课指南》,提供给学生参考,《指南》上的每门课程都有简介、修读要求及主讲教师的介绍。目前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由学生通过网络,进入选课系统自行选择。由于开班人数的限制,采用“随机筛选”、“先到先得”及“试听制度”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上课学生的名单。“随机筛选”与“先到先得”相结合的方式可避免选课学生因网络、电脑等资源的优劣造成选课机率不均的问题。“试听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能有效的根据自身知识结构需求而选择课程,并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公共选修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缺少全盘规划

学院在2011年修订的教学计划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有如下描述:“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体现专业知识的延拓性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互补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修课程,以扩大专业知识面,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从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上看,专业公共选修课程主要还是体现在对专业知识的延拓性,没有从优化、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面来设置课程。再从学院近几年的学院公共选修课程表来看,公共选修课程资源缺乏,可供学生选择的优质课程不多。尽管在选课管理上,“随机筛选”和“先到先得”的原则及“试听制度”的结合,从有限的选课资源上尽量做到选课机会均等及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就目前而言,学院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缺少规范、科学的全盘规划,未能作为施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建议:要解决公共选修课程资源缺乏及优质课程不多的问题,就必须要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公共选修课程的规划和建设问题,要准确定位公共选修课程,对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要有科学、规范的全盘规划。如果没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全院性公共选修课程只会沦为教师增加工作量的途径,学生视为增加学分的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的重要手段。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应当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出发,设置一套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从而真正达到引导学生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

2.因人设课,没有严格的课程遴选程序

目前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开设缺乏科学、严谨的课程遴选程序,仍处于因人开课的阶段。申请开课的教师多是资历较浅的教师,或是为了增加教学工作量而开课的老师,课程容易开成普通的科普课程,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初衷背离。

建议:院、系各层领导应重视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学院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课程遴选制度,各系要积极推荐能反映自己学科特点、学科位置的课程,并由本系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来面对第一次来接触这个学科的学生。学院组织专家对各系推荐的课程进行严格、公平的评审,严格根据遴选制度确定增加或淘汰课程,逐步推出一批具有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名师名课。

3.公共选修课程的课堂秩序难管理

公共选修课基本上是大班教学,大课室上课,学生迟到、早退、缺课难以掌控,课堂上不少学生边听课边做其他课程的作业或看其他课程的书、玩手机等,课堂秩序不好管理。

建议: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公共选修课程的健康发展,严格的课程管理制度是保证。要提高公共选修课程课堂秩序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学院管理部门要加强选课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程的重要性;二是建设好一批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程,从根本上吸引学生的上课兴趣;三是管理部门也可采用“教学信息员”制度,对每个教学班,选一名学生作为教学信息员,其负责“教学日志表”的反馈及协助任课教师课堂考勤等工作。考勤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譬如新华学院课堂秩序比较好的一些班级用到的考勤方法:诚信签到、对号入座法、下课前提交课堂作业或心得体会等方法,都值得推广;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质量的保证,任课教师除了把课讲好,还是有责任去维持一个正常的课堂秩序。

4.激励机制缺乏

该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一般是2学分,32学时。课程学时不多,教师在32学时内要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思想、传授方法和培养能力,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真正上好公共选修课程的难度比上好专业课程更难。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教师难以有动力申报开设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程。

建议:既然公共选修课程在学院的人才培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学院管理部门在课程的酬金计算方面应该要有所偏重,教师才能有动力开设好高质量的课程。同时对于每学期学生网上评教成绩优秀的课程,应当要给予奖励,不能让每学期的学生评教流于形式。

5.某些学籍管理制度不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势

该学院的学生学籍管理条例有规定: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可在系主任和老师指导下自行选课。公共选修课程不参与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建议:可考虑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提早开始让学生选修素质教育课程,让学生更早的能接受到素质教育课程的熏陶。而专业公选课程是对专业知识的延拓,学生需修读某些专业基础课程后方可选读,则可按学籍管理原规定在学生二年级时才开始选修。公共选修课程应和其他性质的课程一样参与学分绩点的计算,并应在成绩记载中对课程成绩的分布作具体要求。目前,新华学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绩点制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公共选修课程不参与绩点计算,如果学生没有对公共选修课程有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该课程不重要的错觉。就各学期任课教师提交的成绩来看,不同课程的平均成绩差别很大,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就会造成学生成绩的不公平,为避免这种情况,教务部门应该对公共选修课程成绩的分布作具体要求。

四、公共选修课程规划、建设的思路

1.重视规划建设

学院领导重视是公共选修课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在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才能取得实质的效果。目前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在学院审查这一环节比较薄弱,建议成立专门的分学科的委员会来负责对公共选修课程的规划、设置、建设和管理,委员可由主管教学院长、各系、部主任、督导等专家组成,也可由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直接担任。高效的委员会,对科学的、规范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设起到直接的作用。

2.建设好精品课程或核心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不需要一味追求开课的数量,课程可以少而精。精品课程或核心课程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体系课程的整体发展,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中建设有学院特色的精品课程或核心课程,能使课程的开设形成梯队,可促使文化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精品课程或核心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必须严格要求,对其课程的质量要求要比专业主干课程还严格,方能起到发挥课程真正的作用,起到训练学生思维、转知成智的作用。

3.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学校应加大力度对公共选课程体系任课教师的培养:学院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教师加入到公共选修课程的行列;组织名师集中培训该类师资,同时让年轻的教师参与优秀课程的教学观摩;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依托母校学科齐全、师资雄厚的优势,在母校聘请各学科的名师、优秀教师担任公共选修课程的任课教师。

五、结语

公共选修课的设置关系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与传承,是一个学校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在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不能照搬母体学校的,还需要继承和发展,更需要创新。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是独立学院的一个重要议题,有时教师素质要求比母体学校更高,因为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具体应用。因而,独立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但需要重视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