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传统文化的建议

传统文化的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4 08:58: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传统文化的建议

篇1

“以人文本、天人合一、调和至中、大医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因而在中医院建筑的设计上,应注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地方建筑特色,使现代化的建筑格局与传统的艺术装饰相得益彰,表现出古朴典雅,简洁大方的韵意。

外观色彩的运用上,应借鉴当地民居或其他传统建筑的色彩搭配,如民居中的黑、白、灰、红等色系,呈现出大方庄重、特色明显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应融入中医药元素,力图整体视觉达到构图简洁、形式典雅。

就建筑环境而言,在满足医院使用功能、美化环境的前提下,可通过庭院等形式,着重体现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使人拥有被历史文化围绕之感。也可通过园林小品、主题文化墙、主题雕塑、名医塑像、建筑小品、亭榭、山石、盆景、碑刻、地面装饰造型等方式来烘托和实现。园林绿化可适当选择药用植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等条件、有观赏性的中草药最佳,并配以药物功用等文字说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院区内建造标志性构筑物,如体现中医理念或表达医院价值观的抽象艺术雕塑,医史人物或本地历史上有贡献、影响较大的中医药人物的塑像,典型的中医器物或某些中药植物的造型等,既体现对文化的尊重,又能美化医院外部景观环境。

另外,在中医药文化中,尊师重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如果条件允许,可考虑设置拜师堂和祭师馆等功能性场所。

中国传统药物特色与设计的关系

中药是中医院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在中医院的设计中可以从视觉、嗅觉、功能等几个方面来突显中医院的特色。

视觉上,建议在中医院的外观、外墙的肌理上选用与中药相关的素材,或者在建筑的造型上采用中药制剂或者中医特色工具的形状等等,使就医者通过这些视觉呈现能感受到中医院的氛围。

嗅觉上,使就医者进入医院后闻到的是扑面而来的中药香味,而不是综合医院的消毒水的味道,这也是在嗅觉上对中医院特色的另外一个体验。

功能上,中医院和综合医院最不同的是中医院需多设一处药剂的分类用房,综合医院是7大部分,而中医医院是8大部分,药剂是中药治疗的体现,国家对中药大药房还有专门的补贴。因此在设计上必须考虑中药煎药的问题,此外,很多中医院都有专门的制药秘方,这些功能空间的设计也是中医院设计不同于其他医院设计的特殊之处。

中医特色治疗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篇2

一、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兴旺的力量之本。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它表现为哲学、伦理、文学等等。文化里最根本的东西是哲学,因为哲学讲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它的思维方式在文化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教育,因此,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润物无声的教育熏陶、引导示范作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立足中华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汲取营养精华,大力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不断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汇聚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的目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党的十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内涵是要依托于文化。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学树人、科研育人的活动中,在教学、科研体系中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课堂中,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相结合。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而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仅可以向大学生通过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类的通识课程,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而且还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有效平台,共同构成现代大学传承知识、播撒文明的教育体系。

(三)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的根源即是文化,任何对于艺术的教育和创作都是基于对文化的理解与剖析。当代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对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大学生进行文化创作、文化交流、文化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中独领,其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我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主要包括琴、棋、书、画、艺等众多文化瑰宝。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艺术教育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132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艺术的强大吸引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深远影响,以艺术教育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进而建设、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二、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

(一)树立教育目标,坚持正确方向

1.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教育意义。[3]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梦想的渴望、中华民族光荣梦想的特质、中华民族逐梦的坚韧顽强,这些都与“中国梦”文化内涵有机契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展示中国梦的内涵与意境,努立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心,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书写精彩人生的无限潜能和奋斗动力。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五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教育和宣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感,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理解。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2.建立一整套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特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环节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挖掘文化内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精神。[4]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拓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此外,在艺术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中,应拓展艺术教育范围,将众多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到艺术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过程中,如传统民居、传统服饰、传统民间工艺、地方戏剧等,不断丰富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3.坚持艺术教育中技艺与人文并重的方向目前,艺术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即是注重技艺教育,轻视人文内核。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思想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感受文化底蕴,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所以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首先需要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注重技艺与人文并重。技艺在于科学文化知识、操作技艺的培养,人文注重思想道德、文化品行的塑造,这两者是促进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两翼”。将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成立艺术与人文相关的大教研室,专门从事艺术与人文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可成立相关“艺术与人文大讲堂”,聘请相关研究者或艺术名人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还可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品社团”建设等文化艺术活动。同时,加强一、二、三课堂的联动互促,树立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课外与课内、普及与提高的教学理念,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二)完善教育机制,优化教育保障

1.重视传统文化教材编写与审核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教材作为内容支撑。近年来,教育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体现国家对传统文化教材的使用高度重视,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书籍,部分已经使用到了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课堂,[5]作为优秀文化传播者就可以通过这些书籍积累丰富经验。但总体来讲,高等院校的传统文化教材还很不规范,有些都是本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缺乏专家指导,加上资金不足,大多教材都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6]因此,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编写、审查和指导工作,成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门组织和评审机构,应该对中华优秀文化在教材中的使用进行审查和监督,使相关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扬其优秀文化的精华,去其已经过时和不符合时展的部分。同时,还应结合本地域特点,编写规范化的、突出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教材,从源头上解决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问题,逐步将传统文化教学引向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2.规范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艺术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老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同时也是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取决于传播队伍的实力。一支强大优秀的教育师资队伍,能够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机制,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培训研讨,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7]另一方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库,包括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研究者等,邀请他们到高校进行现场讲解。同时,在高等院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学历、高水平、学者专家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把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把相关理念融入到高校管理服务体系之中,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对广大学生产生影响、示范和教育作用,借助实际的管理和言行形成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与引导。3.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制度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教育评定机制作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一种较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必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保障作用。[8]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良好的教育评定中加大艺术教育的成分,从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进步,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机制,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重要。评价机制体系中要包括众多因素,要包括评价机制的执行者,也就是艺术教育的传播者,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者,也就是学习者,还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监测评价高校老师教学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大学生德育建设、综合素质考评,以及各项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评价标准,以此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以激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建立四维教育阵地,扩大传统文化影响

1.紧抓传统课堂教学阵地在艺术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紧抓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放松。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注重其文化历史、文化根源、发展路径,将之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文化的背景意义和作为展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课堂教学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关系。不断探索在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新方式,确保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为。2.营造传统校园文化氛围中国传统道德修养历来重视外在环境对人的品性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更为隐形的教育。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体系,并将艺术教育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如成立国学、文史等传统领域的学习研究社团,成立书法、国画、传统乐器、戏剧戏曲、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兴趣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在校园相关场所树立先贤雕像,镌刻传统格言,营造带有浓郁的、具有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校园风光,将有形与隐形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从课堂上到生活中全方位渗透传统文化,使两者达到相得益彰之效,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9]3.搭建艺术创作实践平台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为主观性极强的艺术活动,其中体现出创作者的思路、意图和所想要表达的主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应积极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思考,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可利用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在众多的平台上来展示和挖掘优秀艺术作品。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与文化艺术产品公司合作,打造实践平台,充分挖掘与开发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使之时尚化、现代化,不仅可以产生良好效益,还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发扬。在现在众多数字媒体传播的高效高质进程中,众多的网络艺术作品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其中也不乏传统艺术作品创新,这使得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与现在文化艺术市场得到很好的结合,通过这些文化消费品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和社会风气。4.拓展社会实践艺术渠道社会实践是更为生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融入环境、深刻感受、提升领悟,将社会实践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能让学生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体系,要引导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乐闻、乐学,更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乐用、乐行。如吸纳大学生自愿参与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传统文化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去,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讨,对重大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大学生在社区中送温暖、献爱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扬敬老慈幼、帮扶互助等中华传统美德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大学生在参与、体验、实际践行中更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演变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者,成长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创造者,转变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挖掘的推进者。拓展艺术传播渠道,让艺术教育融入于大学校园,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达到内化于性情,外发为事功。在众多重要场合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11]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高校作为培训国家栋梁之才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将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凝聚起“中国梦”的强大内生力量,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李燮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

[2]兰心.传统文化缘何进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之旅——解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心事,2014(11):10-12.

[3]袁正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强化影视作品的责任担当[J].电视研究,2015(1).

[4]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83-86.DOI:10.3969/j.issn.1672-7991.2011.02.017.

[5]康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融入课程教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5).DOI:10.3969/j.issn.1003-8787.2014.05.023.

[6]王立刚.对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体系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19):20-23.DOI:10.3969/j.issn.1001-8476.2014.07.005.

[7]路阳.思维之花智慧之果——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实意义[C]/“/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2012.

[8]胡海舟.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教育制度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3(3):3-5.DOI:10.3969/j.issn.1002-0845.2013.03.002.

篇3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象征,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企业良好的形象,协调和统一企业内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所在地的文化相适应。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加强对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维度激励的导向力、渗透力和约束力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借鉴意义。

1.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的倾向,在“人”和“物”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表现出“重人轻物”的价值取向。正如孔子所言“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将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认为其他一切的活动和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中国的统治者历来重视人才,而且也经常提倡民本思想。现在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也是人,建设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这与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极其吻合。我国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有价值的东西,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2.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中和中庸,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统一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人追求人际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国家和民族和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最崇高的理想和最美好的境界。和谐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这一理念,与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追求的和谐共存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我国企业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相应的有益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灌输以和为贵的思想,并将这一理念纳入企业管理中,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要求企业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提倡互帮互助,坦诚相待,团结协作,亲密无间的关系,让企业内部产生荣辱与共的协作精神,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国传统文化重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论语》中也强调“志士仁人,不可以不弘毅”。这种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必须积极进取,增强自身竞争力。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理应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来鞭策自己,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

4.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重义轻利的思想,这一思想倡导人们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且重视仁义和道德,而且强调仁义道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不能忘掉“义”和“道”。运用这一思想对企业进行文化激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会促使员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见利忘利,不择手段的谋取私利,这有利于企业建立和谐的企业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这也启示我国的企业领导者要适当地采用道义激励,而不能一味地用物质激励员工,否则会让员工形成重利轻义的不良思想。

5.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诚信

诚信是市场经济并不相违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应该讲诚信。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典故源远流长,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子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短期看,企业遵守诚信未必能给其带来实际利益,然而从长远看,只有严守商业道德,在经营活动中讲求诚信的企业才能获得赢得别人的信赖,占领更有利的市场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建立一种诚信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不讲诚信,不仅不能长久发展下去,而且还会给他人、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

6.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周易》中讲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人要有大地一般宽广的胸襟,以承载万物,兼收并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逐渐形成这一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养成了包容万物、落落大方的气魄。我们在建设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这一厚德载物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要厚德载物,对社会要厚德载物,对企业员工要厚德载物。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广大员工更加热爱这个集体,更加能够全身心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7.总结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本地本民族的文化,势必难以形成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积极作用,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和谐,重视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重视诚信,提倡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这些都能够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当然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能够吸收和借鉴的东西还远非如此,广大企业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篇4

现代招贴设计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构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是一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设计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得到印证。本文中主要介绍对中国画和民间美术两个方面的传承:

一、现代招贴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

(一) 笔墨的传承

说到对水墨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到靳埭强,他说:“电脑这一工具,非常简便的被广泛运用,但水墨的渗化,绝不可能有计划的控制它的形状和色调,电脑和喷绘一样不可能造到作,印刷技术也不可能达致,只有通过微妙的毛细管根纤维的接触,才能有奇妙的变化。”他作品中的水墨,极简、单纯、也有用水墨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用水墨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将水墨和点、线、面结合通过新的图形形式完成作品的,水墨在他的画面里凝重、通透、变化丰富,体现出他对水墨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他的海报作品大片留白、空灵肃静、清雅纯净,似幅幅高洁的中国画。

日本设计师田光中一:“靳埭强的海报是极富东方色彩的。他每一张作品都流露出中国传统上的风格,静盈而端庄,简洁清亮,毫不纷乱,常见一大片留白,整洁中如清风拂过,成为海报的主题。构图简约。在靳埭强那静悄的画面上,常有墨迹遗痕。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沾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墨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 世人感到是东方心魄的跃动。”这红跃动的东方心魄,就是靳埭强先生对中国画水痕墨韵的传承。

(二) 意象的传演

中国的水墨画不讲究“肖神”,而重点在于“通意”。画家把各种要描绘的事物先急在心里,然后才胸有成竹,一挥而就。当一张宣纸铺在眼前,国画的意在笔先,运筹构图,下笔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气呵成的意境在靳埭强形式的现代设计上尽情展现。在设计中承传水墨这种形式时,他思考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面对水与墨,毛笔和宣纸,我能理解我要做什么。我心中有了一个概念,只有用这种材料和方式把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毛笔是有生命的,水与墨是有灵性的,我喜欢把自己的创意和这种有灵性的生命融合起来。”

二、现代招贴对民间美术的传承

(一) 图案的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图腾等形式在内的图像,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去年春节前,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户外广告栏中可以看到“金童子与可乐”的招贴。该招贴就是把国人家喻户晓的吉祥图案年年有余的形象,直接与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相结合,使传统中带有强烈的现代色彩,现代、时尚中又包含传统元素。这种巧妙的结合,使图形艺术表现出一种跨时代的魅力。

近几年新兴的房地产业及与其关联产品类招贴,顺应了中国人求祥祈福心理,大做文章,很多宣传海报招贴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样既能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满足人们求祥心理,同时也展示了中华传统吉祥文化的魅力。如年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给某房地产做的系列海报中就分别用到了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剪纸和染织,反映的民俗民风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蕴涵着传统文化的情节。

传统是发展的,古人为我们今人传递传统,今人则为后人创造传统。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和未来,更好地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切实推进我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我们要用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吸取西方现代设计意识与方法,创造出新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精神的招贴设计文化来,才能构建出中国现代招贴形态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体系。传统民间美术在招贴中应用的范例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二)意蕴的传承

中国传统民间图形本省就意味深厚,寓意丰富,各中往往蕴藏着多元的吉祥意义。

中国传统图形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因吉祥艺术带给人幸福与安宁,驱散着人们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畏惧与猜疑,吉祥艺术的价值意义就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而成为民间群体约定俗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以鱼为例:作为自然形态的鱼,西方的传统,要研究它的生理结构特征,他的固有色和条件色、质感、量感,艺术的标准在于模仿自然的艺术技巧。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鱼,多是“阴阳鱼”“八卦鱼”“鸡头鱼”“虎头鱼尾”“人头鱼尾”“鱼戏莲”等,这种不以自然模拟为造型标准,不以形似为规范,而以鱼自喻,借物寄情,以物言志,表现了双鱼相交而生万物的宇宙观和子孙繁衍万世的生殖崇拜。它并非反映自然生活现象,而是阴阳万物交感、生存繁衍观念的隐语符号。

招贴设计设计可以说是由“意”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利用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对“意”的内涵进行了表现或象征,而观者则通过象征图形引发联想机制,得到“意”的内涵。这样一个过程,即为以意生象,以象表“意”。但图形设计绝非对“意”的简单陈述,而是升华和提炼,是一种再创造,可见,由此而生的“有意味的形式”必然包含着设计者的观念与情感,它们与设计的主题思想融为一体,被观者所感知。意念赋予形式以生命,因此形式在展现意义上变得积极主动。

财神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既平安又能财源滚滚。因而财神也被纳入许多设计师的设计元素中。卓越形象品牌传播事业机构为老板牌吸油烟机所作的“财神篇”招贴,就是透过财神这一形象,来表达该品牌的内涵。招贴形式非常简单,但却用这一民俗形式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

中国吉祥艺术是浸透了民众对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生命质量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不幸的规避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吉祥艺术构成了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活观,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生活观念、生活智慧、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人格培养和传统道德操守模式。优秀的设计,不仅透过形式来表现意义,还可以主导和控制观者的欣赏角度,使作品在意义上得以完整的呈现,使表现意图达到准确的传达,这对于招贴设计设计的信息与情感传达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传统,去探寻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将已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意”,延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来,从而延伸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

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正处于急速发展时代,在全球一体化形式的带动下,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的设计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我们的设计者不应该盲目崇尚西方的设计思想和形式,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淹没在纷繁芜杂的国际气息中。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不在于有这一艺术形式,而在于这一艺术形式是否独具有特的中国文化特色,是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予以传承,这才是中国设计者任重而道远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贝莉.《谈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理念的传承》苏州大学学报,2004

篇5

XIAO Yiyao

(Colla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e'nan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7)

Abstract Integ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ng people to cultivate the values of civilization. It is facing many reality plights including teachers' traditional literacy, teaching methods,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network culture shock and family education environment. We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including enhancing teachers' traditional literacy,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construction learning atmospher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pplication modern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 etc.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iviliz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现代文明理念、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和契合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培育青少年价值观和现代文明建设中应该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理念。

1 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障碍分析

首先,教师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足。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是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实施者,肩负着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启迪和培育使命。然而,受应试教育、多元价值观、经济利益等多种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足。

其次,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积极性。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将以文言文为主导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播给现代青少年,需要通过喜闻乐见、形象生动和富有乐趣的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笔者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如果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以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方式进行教学,只有33%的学生表示能够注意听讲,58%的学生表示存在思想开小差的现象,6.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关注课程内容,2.7%的学生表示几乎完全放弃课程学习。偶然的课堂提问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考查,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与碎片化。传统文化教学与其它学理性、知识性学科教育不同,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形成价值认同,力求通过文化知识熏陶来培养其现代文明理念,内化其心理和价值观念。在调查中发现,高达65%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系统认知,73%的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知识缺乏系统认知,传统文化的欠缺和人文素养的缺失使传统优秀文化难以有效和系统传播。

第四,网络冲击与传统优秀文化教学的扭曲。互联网已经成为开阔学生视野的重要渠道,对于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学生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信息、相互沟通的重要平台,甚至在某些方面替代学校成为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载体。98%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由40%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20%的学生每天上网3个小时以上。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常受到网络信息的干扰,尤其是受网络传播的封建迷信、谣言和西方文化冲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产生疑虑,导致传统优秀文化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遭遇障碍。

第五,父母文化素质与家庭教育的局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优秀文化既需要教师的主导和推动,也离不开家庭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可与支持。很多家长受知识局限而对传统优秀文化缺乏科学认知,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家长在子女教育中认为传统优秀文化在高考中的比重较低,没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的局限使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障碍。

2 传统优秀文化难以融入思想政治教学的原因分析

首先,传统文化底蕴与生态文明理念不足。部分思想政治教师传统文化底蕴不足,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和掌握程度不足,难以将传统优秀文化以生动有趣、乐以接受的方式传播给学生,进而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受多元价值观和经济利益导向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传统优秀文化的培养观念相对淡薄。这对学生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和文化理念自然不利,学生汲取传统优秀文化和树立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能力势必削弱。

其次,功利性的应试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提升高考成绩的目标导向,主要围绕考试大纲和考试重点进行教材钻研、课堂提问设计,而对传统优秀文化等内容相对重视不足;现阶段我国中学教育面临着激烈的考试、升学压力,学校和教师基于学生前途和社会公众压力而积极追求升学率,教师教学围绕升学考试设计内容,学生学习成了任务,考试成了目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注重对科学知识传播和考试技能培训,而对人文精神的培育相对欠缺,导致传统优秀文化教学的功利性和碎片化。

第三,网络文化的冲击。由于互联网的信息良莠不齐,网络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进行交流沟通平台的同时,互联网中的一些负面信息、虚假信息也会对学生价值观培育产生冲击,造成学生思想观念的困惑与迷茫,导致其价值观的错误认知。

第四,家庭缺少传统文化氛围。现代大多数中学生的父母出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内容较少。受市场经济竞争文化熏陶,这一代父母为了孩子在未来的就业与发展竞争中取胜,对孩子的教育多是“高标准、严要求”,希望子女能够通过中学教育中应试技能的提高,考入知名大学,实现较好的就业。很多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过度追求应试能力和成绩提高,而不顾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忽视孩子的兴趣与自身条件。

3 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首先,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教学积极性。中学政治思想课教师应该以一颗虔诚的心和崇高的使命感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以提升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教师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新时期学生思想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要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新媒体结合,以创新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讲授、讨论,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提升学生学习、接受和内化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传统优秀文化学习兴趣。孔子指出,“不愤不言,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进行传统优秀文化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愤”与“悱”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启发,通过“循循然善诱人”的教育启发过程达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的教学目的。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感悟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如在“天人合一”、“仁爱万物”等内容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考察严重污染导致生态破坏的地区和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地区,通过比较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领悟传统优秀文化的现实价值,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第三,构筑浓郁的传统优秀文化学习氛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将传统优秀文化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渗透到校园、书店、家庭等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融入到高考试卷中去。学校在教室、广场、草坪等场所以板报、标语等为载体宣传优秀的传统优秀文化,校园建设着力保留和建设传统建筑、文化遗迹,提升学生生活环境的传统优秀文化色彩,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从学校实际出发,构筑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传统优秀文化学习兴趣的氛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效果。

篇6

危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混沌状态

二十年前到过陕北黄土高原的人,都会为窑内窑外铺天盖地的窗花和剪纸而惊叹;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即便在黄土高原最偏僻的小村庄,你也只能看到窑洞内满墙的明星贴画。民间剪纸消失的速度,被人戏称为“一夜春风遍地梨花落”。

这是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一国范围内自生自灭的一个缩影。就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形式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并受到文化标准化、武力冲突、旅游业、工业化、农业区缩减、移民和环境恶化的影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自身存在形态的限制,加上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使其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虽然可以说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也不能不看到,这种影响的后果是传统文化、弱势文化的加速消亡,它体现的特定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精神和人类情感,特有的思维方式、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都将为现代工业社会所产生的不稳定的文化观念所消解或替代。而民族深层文化基因的改变,必将导致民族特征的弱化、民族个性的扭曲和价值观念的混乱。

此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不仅面临着生存的隐患,还面临着被吞噬和侵害的困境。在经济大潮汹涌的今天,随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商业价值的日益突显,其被发达国家肆意利用的现象屡有发生。在传统范围之外,传统部族的标志、图案和符号被直接运用于企业产品上,族群的音乐元素、舞蹈动作被直接运用于商业性创作和表演……近几十年来,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直接窃用现象愈演愈烈。发达国家在无偿获取这些群体文化后进行营利性开发和使用,并营由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获得独占地位,而传统文化的创作群体却得不到任何补偿,甚至要反向付费。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 998年,美国好莱坞制片商以我国《花木兰从军》的民间文学题材为基础,制作了儿童动画卡通片《花木兰》在全世界发行,获得了高达5亿美元的收入,中国不仅分文未得,反而要向美国支付高额的版权费才能获得该片的发行权。此外,为迎合市场的消费需求,发达国家往往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歪曲或篡改,严重贬损了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和族群的文化尊严。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精神生命,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如果任由其遭受损毁和践踏、任由其逐渐流失直至消亡,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国家的文化安全必将陷入危机。

困境:否定传统、保护创新的现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一种文明的延续必然要由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上来体现,而这种继承发展离不开各种积极的保护手段包括法律。由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多存在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民族多元化的亚洲、非洲和美洲,因此,主张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多为发展中国家。自1966年突尼斯率先颁布文学和艺术产权法后,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纷纷效尤,以版权法形式主张对本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有偿使用。在发展中国家的努力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也通过种种措施,试图在知识产权领域内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加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工作。在UNESCO和WIPO的积极推动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渐成为一项世界性议题。

然而,现代知识产权国际法律制度的构建并不以发展中国家的意志为转移。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进步相伴,相应地,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也由占据科技强势的发达国家所主导,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地跟进。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而言。以知识产权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并未得到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认同。在WIPO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政府间委员会(WIPO,IGC)第10次会议上,就有发达国家的代表指出,“创设新型知识产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手段过于严厉,限制了能促进文化发展的文化遗产的自由利用。”在国际法律框架内,发达国家主导的“否定传统,保护创新”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彻底摒弃在了产权保护的大门之外。按照发达国家确立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没有特定权利主体的文化现象,以及超过一定时期的文化成果都被视为“公有领域”的东西,任何人都可随意使用而无需征得他人同意或支付报酬。据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即使仍处于不断繁衍发展之中,仍属于公有资源,任何人不得对其行使垄断权。

实际上,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纳入“公有领域”的观点似是而非。首先,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民间”一词并非就全人类而言,而是指特定群体,即便按照最西方化的认识,也不能断言它是没有特定权利主体的文化现象。其次,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通常是在特定的地域内,在群体内部世代相传,尚未在群体外部公开传播,在某些情形下,即便是在同一个群体内部,一些传统文化也仅仅处于一种相对公开的状态,只有掌握特殊技能的人才能拥有。且就一个国家内部而言,处于劣势地位的相对封闭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尚难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主体文化进行平等的交流。有关群体的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交流的单向性也说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并来进入到公有领域。再次,传统族群往往也会建立对珍贵资源的排他性的或有序的获取制度,使传统文化具有产权性质,以控制传统文化的扩散。例如,在太平洋的托布里安德岛上,某个奥马拉卡那(Omarakana)的酋长如果要得到某个托马卡姆(Tomakam)后代的传统舞蹈和歌唱,就必须拿出食物和珍贵的物品用以交换。

因此,一刀切地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纳入公有领域,只是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掠夺和维护其国家利益的法律藉口而已。发达国家主导的知识产权国际制度是以保护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为核心,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历经人类历史的发展,作为群体智慧贡献的结果,则多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所拥有。如果将民族

民间传统文化纳入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畴,必然会给发达国家的商业使用带来高额成本,这是发达国家所不情愿的。因此,无论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还是多数发达国家不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根本原因都在于维护自身的利益。

出路:变革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谋求各方利益平衡

任何制度的安排都源于利益相关各方的博弈,知识产权也不例外。利益平衡论一向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人类的法律进化史上得以产生并发展,就在于其确认了涉及知识产品保护的各种利益,并予以合理分配。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上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制定各国普遍遵守的国际条约,就必须考虑相关各方的利益,寻求内外制约因素下的平衡点。

(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利益平衡因素

知识产权中的利益平衡,主要是指在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和社会公众对知识产品合理需求的权利间进行分配和取舍,使之达到一个恰当和适度的状态。在这种平衡中,一方面应赋予智力创作者独占权,以便使其获得经济回报,另一方面,为了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社会进步,应努力促进智慧创作物得以自由传播和应用。同样,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设计和实际运作上,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既不能使创作群体的专有权过小,从而导致对其保存、发展传统文化的激励不足,又不能让社会公众享受、使用传统文化的需求受到过多限制,阻碍资源的流动和利用。为避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出现结构性失衡,在以利益平衡为基点构建保护体系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种因素,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平衡,其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来源地与其他地域利益的平衡,其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创作传承人与改编者、传播者利益的平衡。

(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特别保护机制的构建

就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而言,无法实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领域的产权保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需要建立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各广大发展中国家国内,对平衡机制的立法探索一直在进行着。从已经形成的制度及纲领性文件中可以看出,一种“特别权利”机制有可能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接受的核心保护模式。所谓“特别权利”,指的是类似于知识产权,但又不包括所有权的一种保护模式。这种保护模式将赋予权利人某些禁止权与受益权。当然,为平衡各方利益,权利人的“特别权利”也将受到必要的限制。

因此,在构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特别保护机制时,要从权利赋予和权利限制两个方面来平衡相关各方的利益

第一,赋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来源地的特定群体专门的传统文化财产权,以阻止他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损害性使用,并使传统来源群体能够获得传统文化的使用收益,以激励其保存、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权利人的传统文化财产权应当由必要的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构成。精神权利主要包括署名权和文化尊严权。署名权即表明创作群体身份、证明该群体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智力成果权主体的权利,文化尊严权即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本意完整,不受歪曲、篡改和片面使用而损害该群体普遍认同的文化形象的权利。财产权利主要包括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即群体以外的其他个人和组织对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任何形式的商业利用,应当征得传统来源群体的同意并支付适当比例的报酬。

第二,在赋予传统来源群体某些禁止权与受益权的同时,应对其权利进行必要的限制,以抑制群体权利的过分扩张,促进人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利用。在当代,知识产权越来越被看成是一个功能性概念,它通过刺激人类的创造力发挥作用,而推广和传播知识以造福于人类则是其重要目的。对权利的限制可以通过借鉴著作权法中的合理使用制度和法定许可使用制度来进行,主要针对传统来源群体以外的个人和组织的非商业性质的使用。总的原则是传统来源群体之外的人对有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使用如果不具有营利的目的便不必经权利人的许可,例如,为了教育、公益、文化介绍等目的。毕竟,这些向外发展、传播与介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行为,增强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播与繁荣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构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产权特别保护机制时,应在各利益因素中寻求理想的利益平衡点,以适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既保障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来源地和来源群体的利益,又使该知识产权保护不至构成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播、利用的阻碍,使该特别保护机制在动态运行中产生理想的社会效果。

篇7

置身于徽州古村落中,那里风光秀美,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静静伫立。它们采用了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兰名匾额,创造了幽雅的生活环境,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一般在皖南古村落的村子入口,祠堂前的广场,建筑的大门,室内的厅堂等,这些人们的视线最易停留的地方都作重点装饰。如款县棠越的7 座牌坊群,径县茂林的14 座牌坊群等,它们都以赫然醒目的姿态立于村口,形成独特的村口标志,同时也张扬着本村曾有的荣耀。另一些则利用门楼、古村及其特有的自然风貌来构筑村口空间。如径县桃花潭镇的万村,以“义门”门楼、彩虹桥和溪边古杨树,形成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还未进村,以浓浓感受到家的气息,村的灵秀顿显无遗;而水东翟村的“踏歌岸阁”门楼屹立于桃花潭东岸,与古道石阶、大夫第和银杏古树相拥而成的空间则气势磅礴,异常突出。牌坊群、门楼这些具有装饰性的建筑物所营造的各种氛围的空间不单纯是为了界定村落的起始点,更重要的还是村落个性最好的反映。

逢时过节,祠堂前的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人最多,人们逗留的时间也最长。所以皖南的祠前广场常设有高大的旗杆石、万年台(古戏台)。人们在古树的浓荫下看戏聊天,形成一个较开阔的集会场所。万年台是广场的中心建筑,多用重檐翘角,相当耀眼醒目。舞台又是戏台的中心,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都采用各式的藻井装饰,来突出演员的活动空间。如祁门珠林余庆堂的戏台,正中为弯隆式藻井,台面前檐斗拱、额仿上精刻有人物、花卉图案,装饰性极强。还有则在梁仿和檐拄撑拱上雕刻戏曲图文。

大门是出入的咽喉,它对宅第的规模、气势起着不可忽略的暗示作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论贫富,大门都是装饰的重点。皖南民居喜在门洞上方饰以立体的砖雕门罩。门罩雕饰繁富,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历史故事、地方风情等,但都突出吉祥寓意的主旋律。它不仅美化了大门,而且表现了主人的情趣;同时,门罩本身又是一幅奇妙的艺术品。还有一些地区喜用满饰有纹理的磨砖贴面来装饰门墙,以衬托门头所镶的反映不同门第的嵌方。这种简洁的装饰手法更突出了大门的雄丽、威严。作为集会的重要场所— 祠堂,它的大门是采用石鼓、阀阅、铺首和匾额来装饰。

皖南居民的厅堂,是接待亲朋好友和办红白喜事的场所,也是人来人往最多的地方,作为居住空间序列的,更是重点装饰的对象。用屏风、匾联和天棚界定了一个面对大门、天井的半开长敞空间,是其大而敞,堂而正。在屏风前八仙桌坐定的宾主目及的地方,如厅堂大门的墙背面和天井左右的侧墙,讲究的都用磨砖拼花贴面。如径县茂林的滋树堂其天井即采用有暗八仙纹理的花砖侧墙。稍次的也用砖墙粉白,再饰以墨线彩画。厅内的柱础、石墙裙和石踢脚通风口,都有表达主人情趣的雕刻。花好月圆、五富捧寿、松鼠葡萄等表达美好生活寓意的是寻常人家喜用的装饰。而文人雅士则多用能表达自己情操、气节的图案,如琴棋书画、鱼樵耕读、梅兰竹菊等。每户带堂名的挂匾,更是主人的家风和志向的直接表露。今天,一些厅堂条案上还摆着“老三样”:东瓶西镜,中间自鸣钟,寄寓着家人对外经商亲人“永远平平静静”的希望。

交通性质的街巷,辅质的廊厢,从属性质的边屋杂院,在装饰及加工上都大大减化至适用的程度。如街巷铺地的石材,只是中间推独轮车的一条,选用较大的条石或卵石,根本不像天井铺地那样割拐拼缝;廊厢的石柱础也是最简单的复盆础或方形刻线础;厨房边屋的梁架,更见不到月梁和雀替,就是檐口撑拱,也是形式最简单的,绝对不会使用复杂精美的木雕;杂院围墙更不见装饰性的檐口砖雕或墨线彩画……正是由于这些辅装饰的简化,衬托出主体空间中重点装饰的细密与精致。如街巷平铺的卵石,与民居前有各种吉样图案的卵石铺地形成对比,使得人口更加突出。主次空间的不同装饰,不仅加强了空间性质的区分,也在加工时省工省时,节约了开支,真正做到了装饰的有的放矢、恰倒好处。

篇8

在现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外来文化的不断引入,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丧失了兴趣。进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甚至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进一步地被侵蚀。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爱国主义传统文化进行教育教学,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文化,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一、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传统文化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中华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民族立足的根本。在悠远的历史中,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叹为观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进程中,历经着战乱、历史的更替。因此,历史中就有学者认为,中国与其说是政治上的实体,还不如说是文明的实体。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一直接受着外来的文化思想的熏陶,最早的是佛教,但是也没有将中国人变为印度人,在学习西方科学的时候,更不没有将中国人变为欧洲人。进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相通,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的基础。

2.爱国主义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表现为是对自己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虽然爱国主义讲的是政治范畴中的,但是根据文化层次中来看,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上的信念。它是巩固自己对于祖国之间的一种深厚感情。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爱国主义是有据可考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力量,深深扎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让中华民族的儿女不断向前,勇敢拼搏。

在传统文化古代圣人贤士中,都表达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无论是林则徐还是屈原、文天祥、范仲淹、岳飞等,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在传统文化中,具有宽容、海纳百川的思想对学生起到了带领前进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二、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1.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文化

在对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学习时,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在进行教学计划的时候,将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结合到教学过程中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学习到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选取《满江红》《离骚》等相关传统文化的教材,并对上面的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作者的满腔爱国之情;或者多在报纸上、书籍上找寻相关的爱国主义文化,再或者利用现代技术,在网络上观看林则徐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文化。

2.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与现有学科相互融合,展现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同现有学科相互融合,进行有效教学,并要树立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办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或者国画等;抑或是开展一些汉服表演、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或者利用典故进行教学,等等。经过丰富的课程融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增强了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以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为导向拓展教学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宣扬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导向,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进行拓展,让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本。比如,在闽南这个地方,进行地方文化的学习,学唱闽南地方的歌谣,学习优秀的文化故事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学中,进化自身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建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让学生去感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爱国主义的传承。

总之,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在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所以,我们必须学好爱国主义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各类的历史资料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地增强自身的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篇9

当我问你:“节俭是什么意思?”时,你当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提问:“那还不简单,节俭不就是勤俭节约的意思吗?我记得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是的,节俭的意思我们一年级时就学过了。那时,老师对我们说:“小朋友们,我们要节约饭菜,节俭一些,节俭就是勤俭节约,大家得节约水电!”老师的教诲我们都牢牢记在心中,但是我们又做到了哪些呢?

一天的课间休息时,我去洗手间,出来之后,我习惯性地洗手。这时,一名同学大开了水龙头,把头钻进水中,然后又把头拿出来,水龙头没关,那名同学的头犹如狗尾巴似的甩来甩去!我看见墙壁上贴着“节约水资源,紧关水龙头”十个显眼的大字,再看看那名同学的举动,我叹了一口气!然后伸手把水笼头关紧了。

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它包含着我们中国人的形象,风貌。还表现了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当你没有关紧水龙头时,你是否想到了那些缺水地区的情景;当你开着计算机、空调、电扇、电视时,你是否看到了停电时恐惧的画面;当你看见一套十分漂亮的衣服,父母舍不得买,而你又嚷着要买的时候,你是否又想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次零食,甚至少用一根笔芯,你都能节省下一点儿,当这些不起眼的一丁儿、一点儿、半分、半毛积累起来时,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节俭!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把节俭的美德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篇10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中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人们对历史、本土以及自然的回归欲望增强。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改造,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空间两者进行合璧,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与创新过程中最高效的途径。

一、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1、现代设计思想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自开始进入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期。在惨痛的现实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被不断地抛弃,而接收的新理念则大都来自西方思想理念上发展而来,形成一种“嫁接”式文化发展。一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理念得到重新的发掘。

中国正在走向复兴,中国的设计应该走向何方呢?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在深重的苦难历程中变得沧桑和破碎,却依然保持着本色。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不断延续和创新。迄今为止,整个世界都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这种思想的影响和持续性不应该被低估,中国在坚持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中西文化融合,而不是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对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不只是一个传承的意涵,而是一种追求,锲而不舍的追求。只有不断追寻,才能在现代设计中拥有无可比拟的实力。

在现代设计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体现在实际上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受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现代设计需要现代设计师正确认识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重新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设计中的本质体现。置于全球化文化交融的当代国际环境中,设计者们不断变化、创新,掌握不同文化的特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并以此作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意理念的源泉,既承载传统文化精髓,又跨越地域界限,引领与促进形成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为根基的“中国风”的设计潮流风尚。

2、传统文化在民族建筑文化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民族建筑文化应用过程中,天人合一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比如传统村落的三面环山,这就是我国传统的朱雀、青龙等的布局,这些传统的布局设计理念未必起到真正的实际作用,确是某些特殊精神的象征。藏风聚气则是天地保佑的象征,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思想。

通过对我国传统伦理文化及其美学思想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进行建筑气韵的突出,保证各种艺术作品的追求,这就需要进行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构思的优化,进行建筑客观功能及其人审美观念的优化,进行建筑形式的表达。她的魅力,既表现在个体外部形象的构造形式,也表现在变幻万千的整体组合气势,以及生动绚丽的色彩、装饰和细部构件的巧妙精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学风格。

3、“风水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建筑布局主要是指风水学思想。风水并非都是现代多数理解中的伪科学,也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我国古代建筑布局思想风格影响极深。风水学本身具有中国古代美学、地质、地理生态学及古哲学等思想内涵,并包含丰富的顺应自然、适合地理等人文思想,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中的重要理论源头。如我国明清皇宫的布局便是采取了古代风水学的思想,其中,一律坐北朝南的布局设计就是综合了地域气候、环境及日照等自然因素等影响,也考虑了文化、风水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将我国古代关于“四”严格的方向布局及“合”明显的和谐人文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布局严格、讲究分明等也是社会等级明了的体现,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实现对于外部气候环境的防御,夏可纳凉冬防寒。在现代生活中,这些思想因素看似平常,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似乎到处可见,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体现。

4、传统符号的传承

传统因素的传承往往体现在一个“思想符号”或者“事物符号”的传承上。于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积极注意对于传统符号的认识与吸取,融合于现代建筑设计中。符号是一个系统而泛泛的概念,可以说包括了人、物、概念、人文思想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传统符号的传承,可以是一个传统的图案因素,也可以是传统的建筑手法等等。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就曾提出,“抄袭传统形式的方法”,即将传统形式中的非精神的成分现代化样的传承下来,并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传统因素与现代建筑设计在时空中出现交汇时,积极将传统符号与现代符号想象、提取出来,促进两者的共融与结合,实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积极传承。

二、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模块及其创新模块的协调

1、为了满足当代住宅设计的需要,进行优秀传统建设文化的传承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现代住宅建设理论与传统建筑文化的结合,进行传统民宅伦理功能的应用,进行创作实践模块的有效开展,进行有价值的建筑文化的应用,保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的景观层次和生存品质,在今天,这仍然是都市人的理想王国。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观念已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纳,并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当代住宅设计模块中,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突出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可持续传承文化主题的应用,进行绿色建筑、绿色文化的突出,保证新型的建筑研究课题的应用,保证人类文化建筑主题的突出,保证现代科技的积极突出,保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优化,从而符合当代住宅建设的需要,进行传统建筑文化局限性的突破通过对上述模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代民居建筑布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逐渐发展的,其传统意义上的礼仪,顺应了当时时代的发展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不合理家族伦理观念的剔除,可以更好的进行人性化的建筑,进行以人为本的,合理住宅建筑格局的应用,更好的进行建筑功能区的划分。

2、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中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建筑文化,这就需要进行优秀的文化经验的继承,这些都是宝贵的建筑设计遗产经验。这就需要进行建筑材料及其当代建筑工艺的应用,符合当代人们群众的生活方式,进行先进的建筑风格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上的跃层、错层、共享空间的采用,在空间划分上的生活阳台、化妆区、清洗区等专用空间的设置,在建筑构造上的凸窗、外飘窗、落地窗、透天窗、转角窗等多变化的作法也将被大量采用并创新,从而使本土住宅更具个性化。

结束语

人们的建筑设计往往是建立于前人的基础之上或者以前的经验基础上,所以,可以说是,建筑设计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想实现真正的建筑设计风格的突破,往往需要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建筑文化,从中吸取优秀的传统经验与理念、方法等,加以融合与现代建筑之中,才可以实现“艺术的再生”。

篇11

建筑的装饰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象征,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传承。一座建筑的装饰艺术可以准确的表现出一个时代的价值朝向和社会观念。装饰艺术作为一种建筑的附属物,为建筑本身增加了许多色彩,使粗糙和平淡的建筑看起来更形象、更生动。在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中,用于装饰的原料通常有彩画、壁画、粉刷以及雕刻等,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色彩和形状的变化进行建筑装饰。中国是四大文明国之一,且是目前唯一一个现存的文明古国,这为中国的建筑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中国在发展的中经历了不同阶段,因此,建筑装饰也各有其特点,包括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装饰都是不尽相同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建筑随着社会的需要正在大兴土木。那么,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怎样利用我国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呢?这成为当下建筑装饰艺术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1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经过几个朝代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逐渐出现了制度化状况,在不同地域的建筑对建筑的装饰做了一定的规定并赋予了相应的含义,不同的装饰特征代表着不同的文化。

1.1实用主义的装饰风格

其实,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建筑装饰的作用并不仅仅是为了使建筑本身更加具有色彩,而更多的是注重这些装饰的实用性,从一开始的半穴居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构造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建筑的实用性越来越强,人们在进行建筑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在建筑中居住时候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进而结合时代的文化和建造者的思维进行装饰的设计。所以,在传统的建筑装饰中,装饰的基本作用就是为了提升建筑的整体实用性和舒适感。比如建筑中所用到的斗拱、抱鼓石以及雀替都是从安全方面考虑进而进行设计的,只不过在后期这些设计的作用有加入了装饰的元素,逐渐演变为建筑装饰的手段和形成固定的装饰风格;除此之外,建筑物上的门窗、具有对称原理的格扇主要是为了在糊纸的时候进行固定,随着建筑艺术的发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花纹图案。

1.2中国文化特色

在中国历代的建筑中,都充分的对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进行了展示,在建筑的装饰上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特色。在历史上,在一些官邸中的雕塑所装饰的文案以及各类装饰性画作,比如狮子象征权威和威严,这在当今的检察院和法院的门口也会见到这样的雕塑;再比如历史上皇宫的建筑,一些柱子上会雕刻“龙”,龙代表着天子,是权利的象征,意味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除此之外,在古代的建筑装饰中,也比较注重等级关系,对不同等级的身份的人,其建筑的装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古代,斗拱的使用只能在官位比较大的住宅中。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文的文化特色。同时,在装饰的颜色上也做了明确的等级划分,皇亲贵族的屋顶一般都会采用黄色进行装饰,皇帝以及皇宫的装饰通常会使用龙的图案。

1.3与环境相协调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被人们所推崇,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对天地以及所生存环境的尊重,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所以,在人们在建造的过程中,会充分地考虑与环境的协调,在建筑开始之前,要进行必要的祭祀,认为这是对天地和环境的尊敬。同样,在对建筑的装饰文案中也会考虑到祈福因素。比如很多建筑的大堂内都会有桃子的装饰,因为桃子代表着长寿,牡丹象征着富贵。在古代,人们的建筑材料是木材,因此人们在建筑的同时考虑带与环境的协调性,会使用水藻、莲花打了个水中的植物进行建筑装饰,以达到祈福的需求和防火的功能。除此之外,传统的建筑对环境的装饰要求还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分布,如屏风、回廊以及花窗的等建筑构造,在许多空余地方都会栽植花草树木。

2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方式

建筑作为一种为人们提供住所的实体,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除了发挥为人们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外,还要向外界展示自身的文化和建筑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不仅仅是体现建筑艺术,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时代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时代文化的体现,根本地为文化的体现和传承提供了导向。

2.1装饰色彩的文化传承

对于建筑的中的色彩体现,在传统观的建筑中屡见不鲜,各种建筑的色彩都是不一样的。一般地,象征皇权的色彩是黄色,而普通平民的住宅则多用黑白相间的色彩,更注重和环境的协调。所以,在现代的建筑色彩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传统建筑色彩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飞檐类型的设计,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上海世博会会馆的整体建筑所使用的色彩是中国红,中国红寓意着红红火火,进而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再如江苏苏州博物馆,设计师考虑了江南的重要色调,即黑白灰素雅的色彩,但是建筑的整体结构确利用了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2建筑装饰图案的文化传承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地利用传统建筑中装饰图案的应用,才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古代的各类建筑中,建筑的主体,包括梁、柱子都会进行很多图案的设计,这些图案一般有草木、动物甚至人类来艰装饰,一方面,能够使建筑更加生动形象,另一方面,人民利用这些装饰以达到祈福的作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设计蕴含了人类的情感和文化。在现代的建筑图案设计中,要从分保证和环境的协调性,同时要注意各种图案所包含的寓意,切勿弄巧成拙。比如江苏苏州博物馆所使用的装饰图案是各种各样的吉祥纹样,使整栋建筑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气息。

2.3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

雕刻文化历来已久,并且在现代建筑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雕刻的材料有多种,包括石头雕刻、木材雕刻以及砖雕。首先,木雕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操作,通常应用于建筑的柱子、檐口以及梁上,雕刻的内容和装饰文案一样,包含了多种动植物。其次,由于石雕的材质较硬,通常见于建筑的台阶、柱基等地方。由于石雕所使用的材料不一样,雕刻图案相对容易保存,且保存时间更长。最后,砖雕一般会出现在寺庙、墓碑以及住宅打了个建筑上,主要用于祈福。在现代的建筑雕塑设计中,应多尝试采用雕刻的方式,在一些公共建筑或者是在园林的建筑中,都能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结语

建筑装饰在建筑过程中有着很总要的意义,不仅蕴含着人们的情感,更是蕴藏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更是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特色。所以,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中,要想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就应该关注传统建筑的图案装饰,从装饰的色彩、装饰图案以及雕刻艺术这三个方面入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晓檬,吴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J].中外建筑,2013,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