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生法制教育

中学生法制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4 08:58: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生法制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生法制教育

篇1

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他们开始进入或者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变化,心理上的烦恼使得这个时期的个体集众多矛盾于一身,因此,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又被人们称为“危险期”。在他们人生的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往往就会走上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一些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部分中学生的法制观念不强,折射出我们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缺失。从这个层面上说,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所谓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向教育对象(中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法律理论的教育,培养其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提高法律素质的活动。具体的说,法制教育的含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法制教育是宣传法律知识、培养法制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基本途径。其次,法制教育是为国家造就大量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要途径。第三,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现代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

二、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不断强调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法制教育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生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学生法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导他们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但在对我校123名学生的调研中,约8.5%的学生仍然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约23.0%的学生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较少。因此,总体来说,在现有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法律素养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法制教育形式有所突破,但有效性不高

相较于过去传统理论灌输教育,现在法制教育形式明显增多,课堂的教学、法制辅导员的专题讲座、法制宣传片的播放、以及各种各样的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较过去有所增加,但是,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在对我校学生调研中,约4.4%的学生对所列的法律非常了解。形式虽然增多,但是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法制教育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程。目前,由于我国初中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品德课,因此没有一个独立的课程标准,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开展还是主要依托于思想品德课、历史、地理等学科。虽然教育部门年年在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进展过程中,形式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教条主义、功利主义还继续抹杀教育的实际功能,直接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三)法制教育常态化,但缺乏规范性

虽然思想品德课中涉及到了一些法律知识的内容,思想品德课也在中考范围之列,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教育也逐渐进入常态化,但是还不够规范。比如评价方式。既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教育,却缺少一套合理的、独立的评价机制,怎样去评估学生的法律素养,怎样对学生的法律观念进行摸底了解,经过一定学时的教育,学生的法律知识有怎样的进步,很多学校领导、教师还是无法做出科学的界定,甚至直接忽视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学校领导、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四)城乡法制教育存在不平衡性

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性一直是困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题。这是由区位因素、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不得不承认,通过实地调研,笔者对这种不平衡性得到了更深刻的体会。最为典型的是父母对法制教育的态度上,调研中农村学校有70.2%的学生家长没有与孩子谈起过法律方面的问题,城市却有61.3%的家长会给孩子讨论法律知识。

此外,不平衡性还表现在教育条件与教学效果的不平衡上,城市中学法制教育条件优于农村中学,无论是学校的硬件或软件设施,城市中学都具有优势,法制教育资源相对来说也比农村中学丰富,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平衡。

三、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体作用

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是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其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

(二)重视家庭法制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长的法律意识情况影响着法制教育的成效,家庭在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初中生的法制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努力,动员家庭的参与,才能巩固法制教育的实效。

(三)大力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法制教育渠道

社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能动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要有效利用社会力量,积极拓展法制教育的渠道,形成合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篇2

当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而网络的盛行,也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关注,而法制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作为法制教育的前沿阵地,要通过科学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守法、懂法以及知法,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以法律为导向规范自身行为,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一、当前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法律意识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承担着沉重的高考压力,而由于法制教育不在考试范围内,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法制教学课经常被英语、语文以及数学等学科霸占,对法制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失。由于学生缺乏法律意识,致使学校暴力、斗殴打架事件频繁发生,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二)学校教育

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但是受到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没有认识到法制教育的关键性,首先,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教学体系,我国尚没有针对中学生特点的法制教材,而在教学既不系统也不全面,谈不上科学性和教育性;其次,我国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法制教育之类的非考试科目没有给予正确的评价;最后,由于学校教师的对法制教育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不科学,教学乏味而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社会环境

当前,一些负面思想在我国社会中蔓延,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的不良嗜好增加 第二,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第三,拜金主义在中学生群体中盛行;第四,出现诚信危机。

二、提高中学生法制教育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我国学校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虽然其教育体系与我国基本国情不符合,但是可以通过借鉴进行改良,进而提高我国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例如美国,其具有十分成熟的法律体系,在法制教育方面也比较成功,美国并不是采用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将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渗透到教育中。同时,美国的中学也积极与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监狱、审判、做义工等,并且邀请法律人士举办讲座,以更加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法律的威篮土α俊

我国学校要从美国的法制教育中吸取经验,采取趣味教育、实践教育等形式,摒弃以往的灌注式教学,将社会与教育充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旁听审判、做义工、参观监狱、举办案例辩论赛以及知识竞赛等活动,将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学校要起到主导作用

学校是开展法制教育的关键阵地,因此,一定要起到主导作用,首先,学校要给予法制教育充分的重视,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且开展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进而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其次,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运用科学的、符合时展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开展法制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思维;再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进而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最后,学校要注重协调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

(三)有关部门要给予重视

法制教育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积极协助学校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组织相关教育团队,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有效教育,例如举办法律讲座以及讲堂等,通过宣传栏、展板或者微信等渠道,将法律案件展示给学生,配置专门的教育人员,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各种法律问题。

(四)改善社会风气

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持续深入,一些西方思潮不断涌入,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一些腐朽思想在社会中蔓延,面对不良而复杂的社会风气,有关部门和公众一定要采取科学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社会风气,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彻底铲除社会中弥漫的赌博风气,通过志愿者、民警以及社区的宣传,组织赌博受害者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赌博的危害,进而改善社会中的赌博风气;其次,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馆、道德观以及价值观,教师要起到模范作用,在教育中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最后,合理利用网络,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虽然网络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但是其中一些负面元素也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学生一定要加强对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严谨学生在上课期间去网吧聊天、打游戏,对计算机教室进行严格管理、设置防火墙,并且与文化部门开展积极合作,对学校附近网吧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阶段开展法制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要给予法制教育以充分的重视,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开设专业课、改善社会风气等方式,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强法制观念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吴O泽.关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其措施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5(08):242-243.

[2]杨璐.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6(28):246-247.

篇3

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而言,初中在法制教育的方面更注重的是学生在高考的考试中的应试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也随之提高标准,对教材的改革与对法制教育内容模块的增加,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结果。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由于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对法制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总会出现片面的高唱法制教学的目标。还由于政治教师只是一味地考虑到应试的需要,对法制教育这个模块的认识不够深层次,对中学生的受教就不够深入,就不能完整地将法制教育目标予以明确传播。初中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许多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法制教育知识也只是局限于其需要应试的部分知识,这样会使得学生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而断章取义。

1.2教师自身法律素养有待提升且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教师资源是一个学校教学实力的重要指标,教师自身的素质优劣,决定其教学的观念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层面不同。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中,尽管其意识到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对学生的传授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素质的局限。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在对政治老师的选用上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法律课程培训和法律专业背景的限制。由于这种门槛过低的低标准要求,使得法制教育无法在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得以切实有效的执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政治教师所传授的法制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疑惑和问题,还有一些教师不愿意对学生扩展其法律本身的知识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其真正的意义。

1.3法制教育的教学方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响应“依法治国”的号召,尤其是学校对学生在法律知识上的普及程度。由于初中在教学方式上的陈旧,使得其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够完善法制建设。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学校都是通过书本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与讲解,而现在的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前进的,书本上的法律知识不一定能跟得上时展的潮流,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并且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调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的积极性,一味地生拉硬套不利于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吸收。学生在明确了课本上的法律知识之后,只是停留在应试的记忆阶段,并没有深层次地理解。

1.4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在我国,政治教材的内容不够充裕,只是向学生传授部分法律知识,教材中的法律知识体系弱化,知识点的罗列不够明确。其理论与实践不能够搭配,不能够帮助学生对其进行合理化的理解,不能与自身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使其不能够很好地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推进社会整体的法制建设。

2对法制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提升政治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教学观念

要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法制教育,首先就要提升政治教师的法律素养,只有教师的政治素养提高了,才能够对学生在法制教育方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政治教师教学素养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其对课程的深度挖掘上,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知道,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对法律知识得以最好的理解与吸收。提高教师自身的法律素养,能够对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行规模性的扩建。这就需要其在选用政治老师的过程中,选择具有专业法律性的人才,或者,学校对自己的老师进行专业的法律知识培养,使其能够在法律专业有一定的建树,能够使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在思想意识领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2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使其行之有效

教学方法,是对教学任务的一种完成手段,能够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进行书面的记忆,不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但是,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动力,比如: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做互动游戏,模拟法庭等。

2.3将法制教育的内容丰富化,完善法制教育

由于我国在政治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单一,许多时事政治无法及时载入教材内,就会造成学生与社会脱轨的现象。其内容的单一性,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丰富政治教材中对法制教育的内容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政治教材内容的科学化,是对现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而来的,能够将其内容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并且丰富化、多样化,以便于学生能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帮助其记忆。

2.4坚持以学生为建设发展的根本,对教学进行科学评价

在初中的教育中,学生是其教学与培养的主体,一切的教育发展与改革都要围绕着学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凭空臆造。要针对实际情况,对其加以具体的分析,进行科学地课程设置与内容的挖掘,保证学生在受教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实践当中去,科学合理地对教学体制做一评价,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转换教学方法的使用,灵活运用教学的方式,选用适当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法制方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推动法制的建设进程。

篇4

一、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影响着现代化建设大业。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度里,青少年法制观念、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法制建设的民主化、科学化进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利于树立青少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观念,增强其辨析对错的能力,增强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整体法制水平和法治程度,从而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其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预防和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起到关键作用,而且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素质培养的新要求。

(四)中小学法制教育是使公民从小树立法治精神,彻底摒弃传统的“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径,为国家今后培养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这是现代学校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二、当前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法制教育工作普遍存在“走过场、搞形式”的不良倾向。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在现有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由于教育思想上的偏差,过于重视升学率,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乃至家长都未真正重视法制教育,学校和家长很多情况下根本不考虑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法律素质的提高。

(二)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三)法制课教师专业素质差和业务水平偏低。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大多是由政治教师兼任,法律专科及以上水平的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法制课教师法律专业知识太少或者干脆没有。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

(四)中学生对法制教育存在错误认识。中学开设的课程多,家长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大,面对如此多的法律精神和条文,不少中学生产生了望而生畏的心理,甚至认为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学法上,简直是荒废青春,更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所以,干脆不学法,少一门学科也就少一门负担。

三、中学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中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犯罪,把中学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全方位的规模教育,发挥法制教育的整体功能。坚持“校内外教育并举”,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全方位优化法制育人环境,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1]青少年法律素质固然主要取决于青少年自身的素质,但家庭和社会的素质也至关重要,为此,应该着力构建以普法主管部门指导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实施及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教育网络,即建立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管理,才能全面强化法制教育效果。

(二)加大学校法制教育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中学法制教育落后的状况。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时期,学校必须进一步明确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受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学校教育中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倾向,而社会、家长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因此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律知识的传授及法治意识的培养,导致一些中学生严重刑事犯罪,却不知道自己是违法犯罪,有的甚至将严重刑事犯罪视同儿戏。因此,学校要真正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在注重文化教育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法制教育,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中小学生,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他们,促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遵守秩序的行为习惯,树立遵章守纪、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学校认识社会,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各级各类学校建立起相应的教育制度,把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作为增强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事情来抓,使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工作之中,使法律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2]

在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全社会逐步形成法治环境的形势下,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应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学习及考核上,应放在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上。使学生了解法律并不遥远,法就在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学校教育中,除搞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进行开放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法、守法、护法的课外活动,开辟法制教育的第二课堂,使中小学生时时记住学法是为了学以致用,树立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依靠法的法治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律条文在不断变化,守法、护法的法律意识是持久性的。只有中小学生形成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观念,在日后的工作中,时刻铭记以法律为准绳,才达到了法制教育的真正目的。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引言:如何加强学生的法律责任感是学校和教师深思的一大问题。中职生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黄金时期。所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带动学生的思维,树立健康的法制观,强化法律意识,增长法律知识,掌握社会的发展方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建立法治社会奠定稳固基础,培养更多的法律人才。

1. 中职学校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法学教学没有系统化、全面化

虽然都设置了法制教学课程安排,但是知识作为一种思想和品德上的教育。没有将其内容安排的更加细致和具体,没有做到有针对的进行课节安排,覆盖内容不全面不具体,形式较为单一。一些学校没有切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笼统的进行方案的实施和进行,生搬硬套,使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情趣,也降低了课堂效率。

1.2 法学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欠缺社会实用性

由于法制教学的意义重大,而且任务艰巨,致使很多学校都产生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制作好表面的文章,迎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形式上的进行讲座和活动的展开,而忽略了法制教学的本质,仅仅是增加的学校的就业率和毕业率,致使很多学生虽然学习了法律知识和技能,步入社会后却没有用武之地,学校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对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淡泊。

2.法学教学在中职生教育中的影响作用分析

2.1 促进中职院校加大法制教育建设力度

中职学校开展法学教育,关键在于:中职学校的领导班子要落实法制教育的政策,抓好基础工作,建立具体的组织部门,将教学工作做到人人责任制,并建立短期可实现的目标和长期带实现的目标,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机的统一,完善教育师资力量。这样才能够将中职法学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为了提升法学教学有效性,还要大量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壮大法律师资力量,保证法制教学的有序进行,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时刻保持思想的前线,完善自身的不足。

2.2 法律教材完善更新,法制教育的制度的落实

为了保证法学教学的正确性与完整性,中职院校第一步就是要制定完善的法制教学计划,并依据计划有序的进行法制教学工作,积极宣传和讲解法律知识,尤其是和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相统一的事情,还要开设一些针对性不同的课程来辅助法制教学工作的进行。比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等不要只是单一的作为汽车专业和道路交通专业学生的必学科目,还要增设为全校学生必修额一门课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法律知识也为以后学生的驾车考证也奠定了基础。

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要深入领会法律的具体含义和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把法律的责任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设立辅助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渗透法制思想,深化法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中职院校管理标准。

2.3 促进法制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行有效教学方法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解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氛围,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方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提高了课堂效率。法学是一门注重实用性的学科,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活,将晦涩难懂的案例剖析开来,是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支柱。运用案例来促使学生学习,不仅将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也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大事件产生敏感度,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比如“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等身边发生的重大影响事件可以作为课堂上的重点例子,还可以多列举一些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和实例,让学生引以为戒,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法律就在身边,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 多举办一些赛事活动,比如法律知识比赛、法律案例辩论赛、法律征文、法律讲座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法律的兴趣,还要利用学校的社团和学生会等职位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院校活动,感受法律氛围,深受法律的熏陶,还要在广播、网络等进行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大网络的法制教育工作的进程,建立单独的学校法律教育领域,定期组织学生听取法律专家的讲座,养成知法、懂法、爱法、用法的好习惯。

结论:

法学的教育工作不仅是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更重要的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目标,不仅需要全社会各层人民的关心与大力支持,还需要学生个人的配合。中职院校要紧随时代的步伐,制定合理实际的计划,探索出高效实用的的法制教育方法。

篇6

一、我国当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原因

我们都知道,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年龄阶段,思想单纯、识别能力低,经不起诱惑,容易被社会不良习气误导,从而步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笔者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近期播出的《天网》、《第一线》等节目中看到:2010年2月发生在湖南石门县的抢劫杀人案,4名嫌犯只为抢劫26元钱而致16岁中学生死亡;2011年2月3日发生在河南商丘的金店杀人抢劫案,4名嫌犯手段残忍,杀死看店的女子和其13岁的孩子,洗劫了金店价值40余万元的金银饰品。这两起恶性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均是青少年,其中最大年龄23岁,最小的只有17岁。2011年4月,发生在陕西铜川的一个专门敲诈商家索要保护费的犯罪团伙被警方打掉,团伙14名成员中有7人是“90后”,最小的也只有17岁。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根据百度文库中《青少年犯罪率》的资料显示:18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率2011年为5.38%、2012年为8.12%、2013年为4.28%、2014年为7.05%。前三年未成年人平均犯罪率为5.93%,青少年平均犯罪率为24.04%。全国各类校园伤害案也时有发生,中职学生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

一是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二是犯罪年龄呈低龄化;三是犯罪方式团伙化;四是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抢夺、抢劫、敲诈勒索、绑架、、伤害等几类。

三、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 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和意识低下;自控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不稳定;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等。

2. 客观原因在于:家长过分溺爱和急于求成带来的负效应;父母离异造成感情上的偏执;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道德教育滞后;法制教育欠缺;学校与家长缺乏一定沟通;文化环境带来的诱发因素等。

中职生正值青少年时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在经济上尚未独立时,却对社会时尚有着较为强烈的渴望和追求。而且中职生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都是所谓的“跳”学生,成绩也差,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考上高中而选择职业学校的。他们同时面临着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生活环境和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压力、以及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异往等问题,从而引发内心冲突和心理挫折。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面对未来社会、家庭、学习、就业的种种压力,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容易在精神上产生变异,心理上发生扭曲,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正常行为,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如攻击性、冷漠、固执、焦虑等,此类不正常行为往往是引发违法犯罪的原因。

四、中职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重技能,轻德育。职业学校进行“订单式”教育,像工厂生产产品一样培养学生,对中职生的期望值比较低,技能以外的各方面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进课堂迄今没有得以很好解决,有的学校法制教育开展得非常薄弱,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

2. 法制教育简单化。首先,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没有把法制教育当做一项基础性工作去抓。法制教育缺乏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计划安排,顶多是找个人作报告,或者办个短期宣传栏,搞几次活动,办几次讲座。其次,重形式轻内容。形式缺乏新颖性、生动性,没有根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化特点来设计,直观性、案例性和参与性不强,内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而是照本宣科,搞生硬的说教,没有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实际以及中职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思想状况相联系,对现实社会提出的许多新问题和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研究不够,引不起中职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明显。最后,有的学校未设法律课,更谈不上有专业的法律教师人才,也没有相应的法制教育机构或制度。

五、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这对于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得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重任。职业教育所倡导的“敬业与诚信”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而最大的诚信莫过于对法律的遵守。

法制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应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劳动者法律素质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的政治进步和社会秩序的长治久安。职业教育不单纯是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的教育,更应该是注重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宣传法律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加强法制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家长,对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同时市场经济的转变给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带来较大的冲击,一些领域的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滋长、黄赌毒等社会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社会风气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加上中职学生大多数年龄偏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对社会分辨率低,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造成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要设法转变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水平低下,法律意识单薄的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理想,向往和追求美好、文明、崇高,远离黄赌毒和暴力、虚荣。

青少年学生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国的法制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1. 法制教育应制度化、规范化。中职学校应改变“重技能轻德育”的理念,建立相应的法制教育制度和机构,使法制教育纳入中职教育的总体序列,让法律知识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2. 营造法制教育环境。中职学校应构建一个适于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首先,应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形成一个法治环境。同时要强化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其次,争取社会支持,公检法机关、街道办、居委会相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3. 改革法制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该是通过宣传讲解现代法律,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法律信仰,在学习和领会具体法律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维护法律的思想感情和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应该成为被社会忽视的群体。特别是我们西部经济文化落后地区更应该如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最大化地创造条件,使社会、学校、家庭各方携手开展预防措施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奋发向上,建功立业,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参考文献】

篇7

在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法制观念的薄弱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教育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制意识,能够帮助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完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中职学生法律教育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生法律意识薄弱

在中职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当中,提及对法律的理解和法律的认识上。中职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模糊,其中青少年的犯罪率近年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在青少年的犯罪当中,中职教育背景的学生比重较高。这就是中职教育当中弊端的体现,没有正确灌输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在实际的中职教育当中案件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意气用事。例如:中职学生的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偷盗行为较严重;还有因为意气用事,召集人员打架斗殴,致使流血事件的发生等等。这样的现象和行为在学校当中发生,对学校产生着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出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道德底线较低,导致最后的违法犯罪的情况发生。

(二)学校对法律教育不够重视

在中职教育当中,学校领导对法律教育的不够重视也是影响学生法制观树立的影响因素。一些中职学校领导认为中职学生的素质低,就进行放任政策,导致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加淡薄。法律教育的格局不断地受到冲击,造成了学校的法制建设模式坍塌。同时学校的教育工作中的德育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但是法律教育的模式简陋,教学思想陈旧,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法制教育的发展,缺少相应的创新模式,对学生的约束能力较差。还有就是受到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和中职教育就业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的教育工作,没有对法律的相关教育进行重视。导致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问题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逐渐的边缘化,不被列入重点的课程讲解当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来源于教师的传授,教师的素质和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尤为重要。在进行法律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备课不积极、不认真,造成了法律课程的缺乏,长期的忽略,造成法律意识的恶性循环,导致法律教育在中职当中逐渐被丢弃。

(三)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中职教育当中的法律教育没有正确普及,导致中职学生掌握的法律基础普遍薄弱。对法律的专业知识的理解水平不高,认知程度也比较低下,对法律的约束力度没有足够的认识。遭遇到事情之后,不能正确地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学生对法律的理解相对不足的现象。在自身的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时,通常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维护,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且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中职学生当中遇到的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较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校的政教部门进行协调并且解决,意气用事的结果就是触碰法律的高压线,给法律的科普带来一定的危害。学生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针对严重的事件交由警方进行处理,合理的维护权益。

二、中职学生法律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素质

中职学生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就表现为中职学生在教育管理当中的困难。目前的我国中职教育主要表现为素质较差,自由散漫的特点。其中学生的思想理念也是一个相应的问题,就是普遍认为中职教育当中的法律教育没有作用,认为相应的违法犯罪与自身没有关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素质较差的问题,其对于法律意识也相对淡薄,并且在教师的教育当中不够重视授课的方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低,缺乏对法律的正确认识。这就导致学生对于法律教育的忽视,使其在中职教育开展时面临较大困难。

(二)学校教育模式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传授。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保证学生毕业之后正常就业,而没有将德育工作进行课程的设置,很多的中职院校没有将德育教育的工作进行开展。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大多数中职院校没有开展法律教育的课程。中职的教育就是制造人才的工厂,与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的政策进行相应培训和教学,忽视了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导致学生在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懂得法律的运用,缺乏法律意识。同时也是造成中职学生忽视法律教育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法律实践

在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当中,教师只是针对法律知识进行理论上的讲解。法律是一个相对枯燥的概念形式,只进行理论表面上的理解会失去法律的相关效应。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将法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对法律加深理解,增强法律意识并且掌握法律的基本内容,加深法律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深刻印象。其中有具体的表现形式进行课程的设置。第一点,在实际的课堂上模拟案件的处理过程。通过安排学生扮演警察和罪犯,进行模拟审问,并且针对案件当中的犯罪事实进行讲解,明确构成犯罪的临界点,这样的模拟场景能够促进学生对法律的理解程度。第二点,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一些法制节目,明确犯罪危害的严重性。

三、中职学生法律教育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现状和中职教育当中应该重视法律的重要性,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就应该在素质教育和科学的课程管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中职法律教育的不断的提升。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学校重视把法制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

在实际的中职教育当中,加强素质教育是关键。中职院校应该将提升法制教育力度,将法制教育作为中职管理当中德育工作的重点。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校园当中进行法律教育的宣传工作,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具备法律教育的重要性,理解法律教育当中的重要内容。将法律教育作为整体学校教学大纲上的重点内容进行推广,提升德育工作的教育力度。同时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也尤为重要,针对法律教育,学校应该开展针对法律教育的主体宣传栏,将法律常识进行普及。并且应该开展相应的法律教育工作,班会以及学校的普法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法律的理解。

(二)从教师素质上提高

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在中职教育当中,学校的法制教育相对落后,表现出来的效果也不是相当理想。这就造成了中职学生对法律理解的浅薄,这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针对学校的师资水平,在法律教育当中,多数教师缺乏法律意识,只是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讲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较低。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关于法律项目的活动的开展,这就导致学生的法制观无法树立,因此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学校应该在法律建设的过程中聘请专业的法律教师进行法学教育,其中的教师创新能力也是教师在教育当中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对法律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建立完善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法律教育的相关课程没有在中职教育当中被重视,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没有针对法律教育开设相应的课程设置,没有将法律教育纳入课程的管理体系当中,使得法律课程的发展受到影响。同时也没有相关辅助教材,使得法律课程的开设成为摆设,没有实质的意义。法律教育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在进行建设时应该将自然规律与实际课程结构相结合,形成一个重要的课程体系。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重视法律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纳入实际的中职教学大纲当中。这样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就不存在忽略的状况发生。并且要结合实践进行法律教材的编撰工作,制定适应中职发展的相应教学材料,这样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就能够明确教学思路,正确进行法律教育的实施,确保学生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减少学校当中的不良影响,促进中职的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重视实践程度

篇8

法律知识在内容上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而中职法律基础的教学,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也存在着更多的特殊性。中职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社会是有个人组成的,知识守法者越多,也就越利于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法律的条条款款很多,如果教师只限于法律条条款款的教学,这使求新、求异欲望特强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起不到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因此,中职法律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应新的形象,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高耗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大效果而实施的行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的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甚微,即使老师教的很辛苦,仍属低效或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的很辛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1 提高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1 优化课堂结构,变“讲堂”为“学堂”。 要提高中职法律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

1.2 创造法律情境,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1.3 优化教学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到底要学生学会什么。我们要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认知程度、法律常识的积淀等方面来设计、组织自己的教学。不能把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不着边际的一问一答和看似热烈,实则无用的回答及喧闹嬉戏中流失,不能为了追求课堂上表面的热闹而将基本法律的知识丢掉。

无数实例证明,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以往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普遍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三个弊端。随意性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凭主观意向,不考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模糊性表现在制定目标的不明确,不具体,缺乏专业指向,大而化之;单一性表现在教学目标单一,只制定教学目标,没有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法律常识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的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是与动机密切相连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教育学、心里学告诉我们,在教育过程当中,只有当教学的内部因素触及到学生的内在精神要求,才能使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在满怀兴趣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人们的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教师应通过重视导课激趣、疑问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无疑处生疑,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进而提高中职法律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能力的切实提升,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 提高中职法律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践

2.1 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进行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在中职法律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与其职业或其专业关联较大的法律课堂兴趣。教师应当结合专业或职业等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法律教学,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与中心。中职法律教学的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来进行设置。

2.2 采用案例教学法。法律只是比较抽象,其概括了某一类社会现象和行为的允许或禁止,以及做出相应判定、处置的一般法则。案例的选择要选择与学生专业和生活环境相贴近的案例,使案例教学更具有现实性。

2.3 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中职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高,无心学习的较多,学习成绩差,上进心不强,对文化课、基础课,理解能力差,不善于思考,组织纪律差,不懂得尊重别人,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这样就要求法律教师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2.4 参与社会活动进行的教学。法律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教师仅仅进行课堂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应当开辟社会渠道,广泛开展社会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旁听,既可以使学生看到法庭的庄严、领会到法律的神圣,帮助他们巩固法律知识并加深了解。

2.5 模拟法庭和案例表演。法制课强烈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学必须纳入实践中,学生通过积极发了兴趣,又提高了法律素质,培养了“法治”观念,锻炼了学生依法办事的习惯。教学中对一些贴近生活得案例可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2.6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中学生的头脑潜能丰富、敏感灵活、在老师的精心创设的竞赛情中,竞赛信息按事先编制逻辑程序输入学生的信息处理中心―大脑,学生就会迅速调动已有的相关信息元,立即按照竞程式编码、排列、组合、使其智力、体力、情绪饱满、紧张,威信行动机和自我求成的需要趋向强烈,活动兴趣和毅力迅速增强。

2.7 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效果,能使兴趣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就是环境教育人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营造好法律氛围,激发学生学法兴趣,我们可以强化第二课堂中的环境育人功能:A利用墙报,黑板报办好法制宣传栏, B布置学生经常性收看法制电教专题,使学生受到法制教育的熏陶。C开设法律知识讲座,实施法律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体的教育模,

参考文献

[1] 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8)

篇9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74-03

一、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方式

1.调查的内容与目的。本次调查问卷是由调研组成员共同设计的,共涉及提问19个,其中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5个、需求人数和岗位问题3个、需求能力和课程设置问题8个、素质要求问题2个、综合性问题1个。

通过调研力图调查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对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一些基本情况及所占比例,为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系统培养了现代职业的教育观,能力递进的课程观,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全面质量检测的评价观。

2.资料来源。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邮寄问卷,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调查单位发放问卷,与管理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并把答卷当场提交上来。我们在2013年8月,通过邮寄调查问卷以及登门访谈的方式调查了67家企业,范围包括全省9个地州市。由于想做更有针对性的调研,访谈及问卷对象都是企业主管人力资源的经理或直接访谈问卷调查总经理,有独立人事权的企业或部门一家一份,不重复发放问卷和访谈。

3.数据的获得与处理。共发放问卷67份,收回问卷67份,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达到98.5%。调查结束后,我们对66份问卷使用EXCEL系统,对有效问卷的数据和总数分别进行了分类、统计、汇总,得到了可供做进一步分析的数据报告。

二、对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结果

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本次调查我们涉及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访谈调查人的职务、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对中职生的用工情况包括以往招骋的频率和中职毕业生占全体员工的比例。

(一)调研单位及用工基本情况和需求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这样的答案会反映更真实的情况,更有针对性的分析不同旅行社的人才需求现状。本次调查的单位全部都是旅行社,包括国营单位、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个体及私营公司等。

1.调研企业分布符合学生就业分布。从企业规模看,100人以上的大型旅行社占4%,51~100人的中大型旅行社占15%,16~50人的中型旅行社占44%,6~15人的小型旅行社占30%,5人以内的微型旅行社占6%。从所占比率来看,基本吻合目前旅游业界不同大小旅行社的所占比例,但中型旅行社以上的所占比例稍多,而这些旅行社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更多,这也和中职学生就业分布相吻合。

2.旅行社用工现状。这些旅行社中,有个别旅行社不招收无工作经验的应届中职毕业生,所以在中职校园招聘的频率为零。但是,这不代表企业就没有中职学历的员工,有些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别的旅行社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然后跳槽来到此类旅行社,所以,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没有一家旅行社是完全没有中职学历员工的。但是,中职学历员工占全体员工比率在50%以上的旅行社一家没有,大多数旅行社中职学历员工都在20%以内。

在访谈中,有不少旅行社表示旅游行业人才缺口较大,再加上旅游行业本身的不稳定因素,人才跳槽现象严重,所以很多旅游企业在要求员工有一定学历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对文凭的要求。跟大学生相比,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进入旅行社后,马上可以从基础的工作做起,而且中职生的自我定位相对较低,对于企业来说更加稳定,更能适应这个行业的环境。

有些企业表示,旅行社对用人的学历有一定的要求,学历的高低则与工作部门或性质有关,中职学历的员工只能从最基层的岗位进入企业,而且中职生受限于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所以常常是在基层岗位一干就是好几年,自我提升能力有限,无法胜任更加复杂的工作。所以,不少旅行社鼓励员工提升学历,并为愿意提高学历的员工提供各种政策便利。

3.旅行社需求人数和岗位。在需求人数上,各旅行社都不一样,有的从不在中职校园招聘,有的每年都去招,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间断性的进行中职校园招聘。在提供的岗位上,100%的旅行社都选择了导游服务岗位。旅行社纷纷表示,导游岗位是旅行的基层岗位,是人才的蓄水池,是人才的摇篮,先在导游岗位做几年,然后看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再转向其他岗位。

在访谈中,只愿意向中职生提供导游岗位的旅行社也表示,他们希望员工不仅仅只掌握导游服务技能,还需要略懂计调和外联的知识。导游需要有非常强的综合能力,如果完全没有计调操作和外联销售的能力,也会在工作中受阻。

有部分中型、小型、微型旅行社向中职生除了提供导游服务岗位以外,还直接提供计调岗位和外联岗位,其中外联岗位选择的比例稍多。他们表示客户是旅行社的生存之本,无论有多少好的导游,有多少好的产品,都需要通过向客户销售才能获得利润。而有些旅行社摒弃一个计调设计所有产品的传统模式,把计调的传统工作拆分并融合部分外联工作职能,设计新的计调岗位,这种计调岗位需求量非常大。

4.校企合作方式。在与学校合作方面,大多数旅行社都选择了企业讲座、提供双师师资培养和建立实训基地,暂无旅行社要求订单式培养。94%的旅行社都愿意或者视情况而定,向中职学校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只有4家旅行社不愿意提供岗位。问及原因,也只是因为目前旅行社人手足够,不需要增加实习生而已。

提供实习岗位的旅行社,有的会支付部分用餐、交通补贴,如果在实习工作中进行带团服务,会按日支付导游津贴,进行外联工作,有销售业绩,也会支付一定报酬,但绝大多数不会提供基本实习工资。

(二)对中职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求及课程设置建议情况

1.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在专业基本能力的选项中,普通话一项是所有旅行社都选择了的,这说明对于旅游服务行业,准确、清晰的交流是最基本的能力。其他选择比率较高的还有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导游基础、旅行社管理、礼仪,而选择比率较少的有湖南旅游资讯、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分析、汉语言文学和旅游概论,其他选项的有旅游英语、客源国知识,因不同旅行社的业务性质,选择也有侧重,一般来说,有出入境业务的旅行社比较看重这两个方面。

在专业基本专项能力的选项中,旅游资源、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其他地区、国家旅游拓展认知能力、文书撰写、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旅游资源依法管理能力、旅游相关行业依法办事能力等选项选择率较少,主要是因为这些选项和旅行社服务人员的工作关联度不太高。

这两个方面的调查还体现出一个问题:专业基本专项能力是专业基本能力的拆分,可是旅行社认为很重要的普通话,分解成基础语音分析能力、字词发音辨析能力、规范朗读能力和规范说话能力后选择的就大为减少。又如在专业基本能力中选择较少的湖南旅游资讯,分解成酒店住宿、餐饮、交通业务知识、旅行证件业务知识和旅游地图阅读能力后,选择率大为提高,90%以上的旅行社都勾选了这几项。

在与旅行社从业人员访谈中,我们得知,有一些能力虽然内容一样,但表述方式在学校里、学术上的和实际应用上不一样,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教学标准开发的时候,要注意联系实际,争取直接对接,达到零距离就业模式。

2.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在岗位核心能力中,所有的旅行社都选择了讲解能力和带团服务能力,89%的旅行社选择了计调能力,94%的旅行社选择了外联营销能力。但是,哪怕是没有选择计调能力和外联营销能力,在核心专项能力的选择中,也会选择部分计调和外联对应拆分的专项能力。这说明此四项岗位核心能力是几乎所有旅游服务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只是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而已。

3.职业拓展能力要求。在职业拓展能力的选项当中,根据旅行社的不同规模、不同主营业务,有不同的选择。小微型旅行社希望掌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景区服务等拓展能力,中大型旅行社需要具备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服务、旅游票务服务等拓展能力,有出境业务的旅行社还希望具备海外领队的拓展能力,但是没有旅行社选择酒店服务能力,活动策划、景区服务选择的也比较少。

4.人文素质拓展能力要求。提升人文素养是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此项选择上审美艺术、信息检索、饮食文化、企业管理等选项选择的较多,这也和职业有一定的关系。

5.素质要求。各旅行社对应聘人员的素质要求都比较多,选项中勾选的比例也比较高,例如沟通协调、敬业精神、吃苦耐劳、执行力、团队协作、诚信、挫折应对、学习创新能力、情绪控制等,这些不光体现了个人素质,也体现了职业道德。

在访谈中,不少旅行社都表示,社会在发展,工作内容也常有创新,有一些专业技能欠缺,可以慢慢学。但是,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潜移默化、难以改变的,希望学生在学校里能培育良好的素质。

提到在招聘时看重毕业生的什么方面时,绝大多数旅行社都是选择综合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个人潜力、品德等,没有旅行社选择学校名气,这说明,对于企业来说,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

三、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一)课程框架建议

1.明确定位。我们首先要明确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定位,主要是面向旅行社,为旅行社培养从业人员。我们可以将旅行社的人才需求分成若干个职业岗位,如分成导游、计调、外联营销等岗位,以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结构为出发点安排课程或进行专业细分,分解出适应这些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与相关的辅助能力,然后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达到培养学生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能力的目的。

2.在观念的改变上突出行业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中职教育而言已经滞后了,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得不充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代的旅游职业教育应该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不要按知识逻辑来构建课程,要以旅游服务人员需求为核心,明确旅游企业需要什么,旅游服务人员缺乏什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做好教学改革工作。

3.在培养计划上突出层次性。将学生的培养计划分成三个部分: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将中职教育课程划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训练两类课程。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培养由文化基本素养教育向人文素质拓展训练递进。人文素质培养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既要关注让学生获得与相关职业岗位相一致的职业行动能力,又要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职业能力训练由基本职业能力向岗位核心能力再向职业拓展能力递进。

基本职业能力属于职业入门教育,包括旅游概论、旅游英语、旅游法规与职业道德、汉语言文学、导游基础、普通话、礼仪、湖南旅游资讯等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所有岗位的基本规律和通用标准。

岗位核心能力是指完成某一岗位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中职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定位的岗位是导游岗位、计调岗位、外联岗位,对应的岗位核心能力包括讲解能力、带团服务能力、计调能力、外联营销能力。

职业拓展能力是指创造性的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旅游服务情景英语、旅游票务服务、旅游商品导购、旅游服务才艺表演、旅游电子山谷、户外拓展、会展服务、海外领队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从基础到实践的顺序,一年级进行专业基础教育,二年级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三年级完成专业素质教育和实习实践,培养既有扎实基础又有良好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优质人才。

(二)课程内容和方法建议

1.在教学内容上突出能力递进原则。能力递进课程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教学设计分层递进,教学内容编排由简到繁,教学组织梯度推荐的教学框架。在课程标准设计中,打破按教材、按知识逻辑设置课程的传统,把岗位需要的能力提取出来开设课程。例如:带团服务能力课程是提取原导游实务课程、模拟导游课程和导游基础课程中与导游服务有关的能力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以导游带团的八个流程作为能力递进主线,只有掌握了上一个能力,才能继续进行下一个流程。

2.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一门课由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全包”的方法,打破传统的通过单一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模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知识应用性的直接效应使培养的学生一旦毕业就能很快找到工作岗位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

突出教学做合一,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鼓励教学相长和学生互相学习。例如,在带团服务能力课程中,接站服务我们设计了一个迎接工作的训练项目。在这个训练项目中,学校到所在地州市的机场、车站、码头进行现场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位学生分别模拟全陪和地陪,一部分学生模拟游客,辅以接站牌、导游旗、行程单等道具,完成迎接工作的模拟。

篇10

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就必须学法、懂法。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广大青年学生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有选择性

要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发掘历史教材中法制教育的材料,选择教育内容。

第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历史上的法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主义法制,另一类属于私有制社会维护剥削阶级的法制,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由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其中倡导的民主自由思想具有进步意义,但是它又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又暴露了它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要注意选择历史知识与法制教育的接合点,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根据史实,把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进去,才能使教育入耳入脑。

篇11

中国政法大学“法以求治、教以求知——苏北地区普法支教行动”项目组

一、前言

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中学生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也关系到三个文明建设能否协调稳步发展。本次调研以问卷方式对新沂市启明中学的中学生做调查,调查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在发出的150份问卷中,回收率是100%,其中男女比例比较平衡,大致平分,在这些调查对象中,其中有52%是来自城镇,48%是来自农村。由此可见,此次的调查对象是比较全面的分配了男女比例和从不同家庭背景出发,调查的结果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中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显示及分析

1.中学生大多认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与推进,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制素质已成为党和政府,成为全社会共识,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已经初步形成。调查显示,有67%的调查对象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没有人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重要的。由此可见,法律在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还是得到中学生的肯定,而且也可以看出中学生法制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大多数学生具有了较强的法律意识。

2.中学生大都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

在时代的今天,作为明天的接班人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备受关注,青少年的权益得到特殊保护,国家也不断加大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调查显示,绝大多少中学生觉得自己对法律有一点了解,只有1%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不了解法律。但是,也只有5%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对法律非常了解,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中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可是具体到某一个特定情况时,仍然会比较模糊,也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力度还不够大。

3.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广泛,但学校仍是主渠道

问题: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从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渠道来看,学校、家庭和书籍、新闻媒体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图所示,32%的学生表示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学校老师的教授获得的,可以看出,学校仍是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5%的学生表示通过新闻媒体也获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表明在信息时代,各类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但是对比学校,各类媒体,家庭教育就显得比较低,只占9%。但是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着重大影响作用,所以需要继续加大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

4.现今法制教育的效果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开展普法教育,但是在学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方面,大多学生认为效果一般,由此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推用多渠道;而在家庭法制教育方面,39%学生认为家长在这方面做的好,47%学生认为家长做的一般,只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家长在对自己的法制教育方面做的不好的。同时,根据调查,法制校长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授课得到了学生认可:95%学生认为法制校长在法制教育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5.中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自护意识,面对不法行为时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选择。

问题: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问题: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问题: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问到是否了解关乎青少年利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时,78%的学生是部分了解,说明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比较关注,但是对该法非常了解的只有8%,由此可见,中学生有一定的自护意识,但是并不是很强,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增强中学生自护意识。在遇到侵害时,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向老师反映、向家长反映、向司法机关救助等方法来解决,只有很少数学生会选择忍气吞声,不会选择正确的方法。但是调查显示,在权益收到侵害时,74%学生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学生的自护意识增强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6.大多数中学生渴望或者愿意学习法律知识

79%学生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情,且有80%的学生有计划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说明中学生对法律的关注还是比较高的,随着法律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不断加大,学生对法律的相关问题也不断重视。

三、建议

1.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坚持开展法制教育,能有效地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经问卷调查情况显示,学校仍是中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但是,调查发现学校 的法制教育虽然比起其他渠道,当前对中学生法律知识的传播的比例是最大的,但是总的来说学校的法制教育还不够到位,法制教育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固定完整的体系。对此,学校应该确立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并逐一落实,对于不同层次的法律知识内容,应贯穿于不同的学龄阶段,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使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全面系统的法制教育。其次,学校还应注重课堂教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集中开展以政治课为主,逐渐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时时受到熏陶。

再次,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都有开展普法教育,但是在学校所开展的法制教育方面,大多学生认为效果一般,主要原因是法制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因此,学校除了确立目标体系和重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应该在学校的法制教育中推用多渠道,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式要力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学校可以通过办办报、手抄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设法制诊所、开展模拟法庭,组织社会法制调查等形式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2.言传身教,提高家长法律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家长的责任和作用不容小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每一个微小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或者家长自己就是法盲,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法制环境中,子女的法律意识很难增强。作为家长,除了以身作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外,要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自身己有的法律知识,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合乎法律规范的方法,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学法守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予!以纠正。提高家长自身的法律素质是前提。为了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应开办家长法制学校,以发放法律通俗读本、观看“今日说法”等专题法律节目,开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评定法律星级家庭等等,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

3.建立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其他法制宣传渠道,形成多元化

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或多或少地从社会中吸取法律知识的营养,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各类新闻媒体,信息传播载体也成为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载体。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司法机关等部门要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开展系统有序的法制宣传教育。如悬挂大型法制横幅,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张贴法制标语,开设法制宣传窗,主办法制图文展,召开法制教育大会,组织法制宣传游行,进行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电视专题片,党报党刊设置法制专栏,定期开办法律培训班,举行法制演讲比赛、见义勇为表彰报告会,建设和评选法制文明社区等等。又由于中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来源还有影视文学作品,由于创作的需要,影视文学作品中传递的法律知识并不健全和准确,容易误导学生。作为影视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出品人,要注意法制内容的准确性,以免误导学生。

4..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多方位、多层次提供法律服务

要注重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入手,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调查显示,在权益收到侵害时,74%学生很少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说明学生的自护意识增强的同时,还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真正会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因此,要建立和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条件允许,多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中心。要关心和帮助流浪儿童、离婚家庭子女、孤残儿童、外来人口家庭子女以及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等特殊的弱势人群,减少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和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只有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他们才会学法、知法、信法、守法、护法,法律意识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5、 加大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宣传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

经费短缺是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需要长期坚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加大经费的适当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让我们了解到了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也使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法律在当代中学生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数据显示,让我们看清中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通过分析数据,剖析现状,找出原因与不足,然后得出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和结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中学生法律意识的调研,给今后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增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中学生犹如初升的太阳,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让广大中学生健康成长,并在美好的蓝天下闪耀出自己的一片光彩。

附件:

新沂市启明中学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委员会学生,为了了解本地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我们特设计了该问卷。请您如实填写该问卷,此问卷只供研究参考,我们决不泄漏您的任何个人信息!请您放心!谢谢您的参与!

请您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下面划“√”,在“_____”上填上您所要表达的内容。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的家庭在:A.城镇 B.农村

3.您自己觉得您了解法律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点 C.不了解

4.您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学校老师的教授 B.同学朋友的交流 C.家长的教育 D.看电视、听广播

E.自己阅读报刊杂志 F.其它

6.您认为法律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护公民的权利 B.惩罚违法犯罪 C.规定公民的义务 D.其它

7.您觉得以前的中学在普法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如何?

A.开展过,很有成效 B.开展过,效果一般 C.开展过,没有效果 D.没开展

8.您觉得您的家长对您的法制教育方面,做得好不好呢?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9.您认为在中小学设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如何?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一般 C.没什么作用 D.根本没作用

10.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吗?

A.非常了解 B.部分了解 C.听说过这部法律,但不了解 D.没有听说过

11.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A.知道 B.不知道

12.您是否遇到过侵犯您权利的事件?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13.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A.忍过去 B.及时向老师反映 C.向家长反映 D.向司法机关求助 E.其它

14.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15.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 B.不会

16.您有无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法律呢?

A.有 B.无

17.您对哪一方面的法律比较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