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学免疫论文

医学免疫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5 10:53: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免疫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医学免疫论文

篇1

二、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

免疫学引入PBL的教学理念较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根本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少有时间及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老师根据课堂的内容,结合临床案例给出问题,如流行性感冒期间,健康人群免疫系统如何抵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多次注射?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求索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培养。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理论架构和基本知识,而且让学生发现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规律,养成发展性的思维模式。PBL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应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基础学科,医学院校教学安排较早,学生缺乏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支撑,实行有难度。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时安排也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在免疫学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情逐渐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对PBL进行应用。

三、转化医学理念教学模式

转化医学也称转化研究,是近年新提出的理念,强调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使两者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关系。未来医学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依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结合,转化医学理念的出现有效地弥补了基础研发与临床治疗之间的鸿沟,注重学科间多层次、深层次的整合与合作,避免基础与临床的脱节现象,符合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整体方向。医学免疫学是桥梁学科,具备转化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贴合临床应用,靶向授课,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免疫应答是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完整的机体免疫应答几乎涵括了免疫学大部分知识,是学习的重难点,牵涉的内容多且零散。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难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应用转化医学则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临床常见病为例,与相关章节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如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与免疫学抗原章节相结合;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HLA的关系;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的关系等等。转化医学应用于免疫学教学最大的阻碍是:基础免疫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学能力强却脱离临床实践,知识体系单一,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临床免疫学教师有丰富临床经验,教学力量却较弱。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优劣势有待继续摸索。

四、融入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

20世纪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首次提出建构主义,80年代开始,渐渐在教育领域得以应用。建构主义理论重新诠释了学习的内涵,它最基本的理念是: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而来,并非被动接受和灌输,不同个体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理解不尽相同。建构主义学历理论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信息认知和加工的执行者,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隐含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为个人先前的经验知识与心理结构,学习过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被转换、重组或者改造。免疫学理论枯燥,填鸭式讲解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免疫学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提高。讲授免疫学理论过程中,将教学过程分阶段逐级进行,注重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达成学员自我建构的目的。每完成一阶段学习后,提出综合性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自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旧知识的不断积累、冲突下,逐步完成免疫学的整体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学员的自学能力、自制力提出较高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须随之改变。对于已经习惯被动学习的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有待完善。

篇2

2基于建构主义的医学免疫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应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尝试根据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拓展提高这几个步骤来实施教学。

2.1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般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和情感性这几个特点。情境的选择常常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旧知识、临床病例、实验数据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影像、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免疫应答基本过程的讲授中,用PPT展示免疫应答的基本框架,让学生根据旧知识填充框架,再补充新知识完善框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免疫性疾病和免疫学应用的讲授中,我们主要通过图片、影像展现临床病例来创设情境。

2.2细化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如在学生感冒后没有吃药而感冒自愈这个情境下,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吃药感冒也会好?这种抵抗力是免疫力吗?免疫力是怎么产生的?由此引发学生对免疫概念的探究式学习。如在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概念的讲解中,我们根据骨髓移植的案例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谁可能给病人捐骨髓?谁最有可能给病人捐骨髓?为什么?如果一直不能配型成功,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病人吗?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围绕问题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有时也被称为问题导向式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讲授、书本、网络、实验数据等的分析讨论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探究协作学习。如在过敏反应的讲授中我们创设了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吃海鲜后肚子痛且有皮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等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过敏?新生儿和儿童初次注射青霉素是否需要进行皮试?青霉素皮试有风险吗?皮试阴性是不是表示注射青霉素很安全?怎样预防和治疗过敏?发生过敏性休克怎么办?通过教师讲授,学生查找相关书本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还留下课后讨论病例:某医院注射室有病人在等候注射时突然晕倒,抬至急诊室未来得及采取抢救措施病人已经死亡。经尸体解剖,病人全身毛细血管扩张,有较多渗出液。提出问题:该病人可能的死亡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协作探究。

2.4解答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对问题的解答过程是检验学生知识建构是否成功的依据,也是衡量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2.5拓展提高

我们尝试让有学习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指导其他学生编辑健康教育资料及查阅文献等,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拓展提高的目的。

篇3

对象为我校护理专业2008级护理18班和19班为实验班(组),2008级护理20班和21班为对照班(组),实验组106人,对照组为l09人,两组学生间入学成绩、平时成绩、年龄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陈慰峰主编的《医学免疫学》进行授课,授课时间、授课计划、授课教师均相同,实验组采用暴露思维过程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照组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2、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6份,收回l09份,调查结果见下表1;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案分析及期末考试成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分析与体会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理论及其方法学的生物医学科学,学科的内容抽象、更新快,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密切。免疫学与医学的任一学科结合即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如与病理学结合为免疫病理学,与药理学结合为免疫药理学,与毒理学结合为免疫毒理学,类似的诸如感染免疫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血液免疫学、放射免疫学、神经免疫学、生殖免疫学,免疫学本身也已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免疫生态学等[1,2],免疫学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学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灵感,使他们能把这些意识和灵感带到即将或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之中。免疫学作为飞速发展的机能学科,其自身特点是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专业理论通常是概念中富含概念,用定义来解释定义,抽象难懂不易理解。要想教好免疫学,核心是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思路跟不上或出现思维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对免疫学学习的惰性心理,使免疫学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93.10%的学生认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提高,94.8%学生认为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提高;认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占98.3%,认为对沟通能力和对自学能力分别为93.1%和96.5%。实验组病案分析成绩77.22±9.01,期末考试成绩79.64±8.20;对照组则分别为73.03±11.84和76.59±7.39,统计学有明显差异。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暴露思维过程教学方法是一条可行之路,值得深入探讨。

1)暴露教师的思维体现在:

①转变教学观念,综合实际情况分析学好教材。将免疫学知识、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代免疫学新进展、尤其是分子免疫学内容要适当的加入,学习新的免疫学知识。

②全面分析教材特点,用好教材。由于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以一本为主,其他的教材可作为资料,在备课时作为参考。

③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④根据标准,理清概念,适当拓展教材的内的研究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明确疾病的概念,利于同学掌握、理解和应用。

⑤部分内容过多、过细,少部分内容较偏、较难。因此,教学中应删繁就简、概括归纳,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重点讲授重要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力度和基础理论服务临床免疫学的力度。总之,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必须做到既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又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否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思维暴露体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学生学习兴趣。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教师本身要转变观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方,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平台。

①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有了兴趣,教学过程就有了动力及活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师生初次见面的第一堂课上,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十分重要,应该把该门课的学科性质、重点内容、教学目的等讲清楚。其中,应特别向学生强调学习这门课程后会有什么收获,这一点对成教学生尤为重要。

②在教学中还可运用类比法,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免疫的三大功能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将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的国防体系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如免疫防御――军队的作用,阻挡外敌入侵或把入侵者消灭并赶出国门;将现实生活中的常识用于解释看不见摸不着的免疫理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轻松,消除了学生听说免疫学难学而产生的畏惧心理。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引起学生兴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篇4

免疫学称得上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现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领域之中。而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断提高肝脏疾病免疫学诊疗的质量,可为临床提供必要的诊疗指标。下面笔者就从普遍存在的乙肝病毒和肝脏移植着手,谈一谈对有关免疫学的认识。

一、乙肝免疫治疗之相关事项

乙肝病毒在全球有将近4亿的感染者,每年发生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一百万以上,其数目骇人听闻。现阶段,对乙肝病毒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激活足够的免疫细胞,尽可能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能中止这种持续的感染。免疫治疗前患者体内抗原与前体DC系统的亲和积处于平衡改造状态,平衡常数L1q1L2q2=K,假设从体外补给A的替代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浓度为X,免疫治疗效果C的增加浓度为N。由于B的群体中个体的亲和力呈正态分布,所以认为B数量的减小倍数等于平均亲和力的减小倍数,假设C的生理流量不受影响,q1不变,那么,N=L2{1-[L1/(L1+X)]1/2},当L1越小,由于L1q1L2q2=K,所以L2越大,并且当X越大时,N越大。所以免疫治疗要大剂量给药,同时大剂量给药活化势越大,活化速度也就越大。免疫治疗需先降低血液中HBV-DNA水平,所以有必要使用核苷类似物使L1减小,同时为了加速L2的增大,可能有使用免疫或血液系统兴奋剂的必要。又成熟DC数量=N×发生体积,所以有静脉给药或者多点皮下给药的必要。在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由于存在静息活化平衡常数,那么在抗原浓度和亲和力相同的情况下,前体DC的浓度和亲和力之积为定值。前体DC浓度越大,亲和力越小,此时给药的途径的区别大大缩小。

乙肝病毒的各种抗原都对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作用。拉米夫定能使乙肝病毒各种抗原的表达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从而能降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乙肝病毒能通过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受体和死亡受体4的表达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毒性,人肝细胞中HBV复制水平升高能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调亡诱导配体诱导的调亡;HBV感染时肝细胞可强表达CD95L和CD95,相互作用可引起肝细胞调亡。所以拉米夫定的使用能减少肝细胞的调亡。拉米夫定治疗还能降低淋巴细胞的调亡敏感性,并且拉米夫定不会妨碍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成功清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予以护肝防纤维化治疗。

篇5

二、紧张疼痛对分娩造成的不良影响

2.1疼痛步入产程后,由于宫颈扩张和宫缩引起的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剧烈,分娩痛主要出现在第一和第二产程,不同产程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不同。第一产程是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全开阶段,期间子宫和阴道等组织发生巨大变化,胎儿下降使得子宫展宽、变薄、扩大,导致子宫肌纤维拉长、撕裂,韧带受到剧烈牵拉而伸长。第二产程是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阶段,胎儿对盆腔组织的压迫和会阴扩张是引发疼痛的原因之一。

2.2紧张产妇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是产生痛楚的主要因素之一,恐慌对宫缩的进度和宫颈扩张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英国医师迪克•瑞得提出瑞得法,如果能够打破恐惧-紧张-疼痛的链环,便能减轻分娩收缩引起的疼痛。

三、分娩前期的护理

3.1医务人员对产妇做入院后的产科常规检查,全面评估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产程观察和护理。

3.2做好心理护理,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产妇树立自信心。良好而完全的思想准备有助于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

3.3做好分娩前的宣教工作,让孕妇了解正常分娩的过程,放下产妇的思想包袱,消除不安情绪。对每一项的检查、治疗事先给予悉心指导,帮助产妇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3.4通过言语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务工作者对产妇给予必要的帮助。指导产妇服用清淡、高热量、高纤维素食物,以满足机体需要,保持充足的体力,为分娩提力

四、分娩过程护理

分娩中医护人员进行全方位的陪护,恰到好处地对产妇进行精神鼓励,给以有效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引导产妇饮食得当,以保持充沛的体力。用亲切的语言沟通,让产妇心理放松,同时严密观察宫口的扩张和胎心变化。必要时可使用小剂量的催产素调节宫缩,协助产妇顺利产下胎儿。

五、产后的护理

胎儿产出后,及时正确地给产妇注射催产素,帮助子宫收缩,医护人员帮助胎盘娩出,最大程度上杜绝产后出血。产妇膀胱内有尿液而无法正常排出时,护士需要帮助产妇排出尿液,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方法,如: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必要时给予导尿。

六、无痛分娩中心理护理的作用

无痛分娩需要避免或者降低分娩时的痛楚,运用适当的药物,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可以发挥优良的效果。对孕产妇进行生理、孕期、临产等知识授课,通过讲述分娩过程缓解或减轻产妇恐慌、紧张等情绪,使得产妇在医务工作者和家属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够以愉悦的心情迎接分娩,顺利度过分娩期。由于心理护理能够降低宫缩痛感和降低产妇绷紧情绪的一种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通过沟通使产妇减轻或消除分娩引发的疼痛,效果显著。心理护理的好处:能充分调整好产妇的心理状态,使其以最佳状态面对分娩,产力良好,产程减短,有效避免难产或剖宫产;有效减少产妇因心理紧张与医务工作者配合不当引发的疼痛,避免了运用药物镇痛对胎儿和产妇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且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因心理因素引发的痛楚,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七、心理护理在无痛分娩中的运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心理护理,获得良好的疗效,产妇情绪不稳定时,可能会导致心理性的难产。可见,做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7.1自然分娩法

自然分娩对母婴健康是最有利的,产妇在愉悦的心态中迎接分娩,在自信中顺利分娩。自然分娩受到人们的认可。

7.2精神预防性无痛分娩法

运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分娩在无痛苦的情况下进行。最主要的须对孕期妇女进行孕期教育,告知其助产方法、特点;临产分娩时能够减轻产妇的痛感,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7.3陪伴法

产妇在丈夫或亲属的陪同下,有益于产妇情感交流。为产妇增添精神鼓励,有益于增加产妇自信心、增强疼痛耐受性。

7.4全程陪护法

由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陪同产妇从待产开始直至分娩完成全过程,给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产妇内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达到减轻分娩痛苦的目标。

7.5导乐式分娩法

导乐式分娩由阅历丰富的医护人员,在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时,为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连续不间断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鼓励和安慰,辅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其能减少产妇的疑虑,减轻紧张感、消除恐慌感,通过不断鼓励增加产妇的信心,从而达到减轻产痛的目的。

篇6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稳定期轻中度过敏性哮喘病儿62例.过敏性哮喘诊断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1]的诊断与分度标准.入选条件:①年龄5~14岁;②有典型的常年性支气管哮喘病史,伴或不伴变应性鼻炎;③经体外过敏原检测,均对户尘螨和粉尘螨过敏,其特异性IgE为Ⅲ~Ⅵ级;④稳定期轻中度病儿;⑤4周内未使用过全身性糖皮质激素,1周内未吸入糖皮质激素.排除标准:①患免疫性疾病或心血管病病儿;②重度哮喘病儿;③曾进行过脱敏治疗的病儿;④患其他变应性疾病病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6±1.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7.9±2.4)岁.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粉尘螨滴剂(畅迪,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2)舌下含服(将粉尘螨滴剂滴于舌下,含1~3min后吞咽).该滴剂按浓度不同分为1~4号(粉尘螨变应原活性蛋白浓度分别为1、10、100、333mg/L),1、2、3号分别服用1周,从1号开始,共3周,每周第1~7天用量分别为1、2、3、4、6、8、10滴;从第4周开始服用4号,每天3滴,直到满1年.

1.3检测指标及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采集病儿静脉血,提取血清.应用UniCAP100仪器,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TIgE)、户尘螨SIgG4、粉尘螨SIgG4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内比较

治疗组病儿治疗前后血清TIg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户尘螨SIgG4和粉尘螨SIgG4水平升高,ECP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8~12.707,P<0.05).对照组病儿治疗前后血清上述指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户尘螨SIgG4、粉尘螨SIgG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6.060、5.582,P<0.05),而ECP和T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篇7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不同内容,挖掘可供学生猜想的因素,创设猜想的情景,引导学生大胆去猜想,去尝试。

新课前猜想,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猜想运用在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这个时候调动学生积极的猜想,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数学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外角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180°和推求方法,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探索四边形、五边形的外角和,看有什么发现,再提出n边形的外角和的猜想,并引导学生验证,得出“n边形式外角和等于360°”,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中猜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加入猜想这一“催化剂”可以促进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加快大脑表象形成的速度,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利用教具来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首先可以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分别作正方形,然后演示教具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会猜测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随后再引导学生利用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后通过计算面积来进行验证。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还有新的拼法来验证勾股定理吗?学生很快就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兴趣也有了,学习也主动了。

经历猜想,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兴奋状态,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数学的学习,对学生如同科学发现的过程,所以在学习中不断演绎着猜想、发现、验证、再猜想、再验证,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最终学会学习的方法。 练习中猜想,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要教学生的数学猜想,必须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切合实际的途径,既要在教材的内容和习题中给学生更多猜想的余地,也要注意在课堂采取发现式的教学。我们知道,数学解题训练、探讨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和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练习题的选择设计中,也应为学生的数学猜想提供机会。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

填空,并通过观察、分析,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3=()=()2

1+3+5=()=()2

1+3+5+7=()=()2

1+3+5+7+9=()=()2

……

想一想:1+3+5+7+9+……+(2n-1)=?,学生可以通过探索、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规律。

猜想让人更加聪明,更具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去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学生的猜想可能出现不同的结论,不论学生的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这都是正常现象,教师要在学生的猜想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合理地猜想,使学生更有信心,更好地发挥猜想,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猜想教学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猜想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人,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教师应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使他们勇于猜想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引导学生学会猜想,提高猜想的有效性

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正向猜想和反向猜想。正向猜想是根据已有知识,按照常规有序的探索新知识,是利用迁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例如从复习圆的面积公式,到让学生猜想圆心角是1度的扇形面积怎样计算,进而猜想圆心角为11度的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期这样学生对正向猜想就会比较自觉地进行。

反向猜想是指换个角度按常规相反的方向猜想,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的一环,要精心设计。

猜想与验证相结合

篇8

 

根据调研能够看出,传统的文化民俗在民间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实用价值,一方面对古老文化的认同是一个区域内人们集体意识的表现,一个地方兴盛一种习俗或礼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以识别其文化身份的特定要求,人们能够在一种特殊的文化理解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感,能够长久传承下来的文化艺术甚至已经演变为一种习惯,就像过年包饺子、端午吃粽子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演绎的是一段“西化”的进程,近一百年中人们不断地在抛弃各种本色的东西,从思想上和行为中摆脱了许多受到传统观念定义的价值,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而如今,在这一个世纪中人们逐渐发现,西方世界的“荒原”未必是一种更适应中国文化发展的前景,所以,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开始回归,并在“非遗”的牵动下,地域文化特色被广泛地开掘出来,因此我们说,诸多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重新被命名为真正的民族精神。

深入到各式各样的面塑制作现场和参与到分享这种文化的人群中来时文学艺术论文,由衷地被这种文化气氛所感染,然而在关注这种地域文化财富的同时,许多进一步的思考和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作为传统文化工艺在时下生活中的现状问题,这点作为展开讨论与研究的前提,笔者在《晋南面塑文化的现状研究》一文中概述了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面塑作品,临汾与运城两市多数县市仍然接受在和应用面塑这种古老的礼俗方式。本文重点思考的是作为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遍认同及评价问题;与多数民间文化艺术共同面临的保护与传承的课题;作为能够用来定义地域文化特色的面塑会走向什么样的发展。

一、面塑在我们的认识中

在调研的过程中,当笔者走进面塑作坊介绍起自己的来历和目的时,大多数情况下会被问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究竟是要在他们这里做什么工作?我会说我是学生,出于对山西传统文化保护的想法,想对民间面塑做一些考察。那么“怎么考察?”我说就是对晋南两地兴盛面塑文化的地方进行记录,简单点说就是看什么地方有花馍,都有什么样的,我会去看看。好,第二个问题就是“花馍有什么好看的?”我说这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如今都是省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很多大赛都有优秀的面塑作品,大家现在慢慢认识到面塑具有的艺术价值了,而且喜欢用它作礼物相互馈赠。而当我拿出相机进行全程拍摄时,他们还会怀疑我是不是记者。我只好又进一步地“浓缩”我的目的,说我是要写论文的。在他们开始工作前,我会关注他们制作好的一些成品图片、之前做好的插花配件、钉在墙上的价位表、密密麻麻的订货本、以及来访的客人。直到动态过程开展时,他们会释放开对我的疑问,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系列的工作,制作过程很忙碌很辛苦,他们总是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和变化,将他们手中的艺术品做到呵护备至怎么写论文。我们的工作结束时,他们还会热情高涨地关心其他地方的面塑是什么样的,我会为此做简单的说明,或者用相机展示,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对其他地方的面塑样式进行各种颇具主观色彩的评价。

这就是大多数面塑作坊主们对这项工艺的认识,然而对于那些积极地活跃在民间艺术各种赛事的具有文化体验的民间艺人们则能够从容地面对我们的工作。比如说一来到解云仙女士的家里,解阿姨便热情地介绍她的各种工作和成绩,她参加过多项国际国内的活动,出过国,上过电视,平日里也经常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和政府颁发的荣誉,在她看来,“花馍”是一种艺术,她是我所采访过的唯一一家以“面塑”为自己的产品命名的作坊,她认为面塑不仅是一种可食用的馈赠佳品,而且能够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欣赏与依靠,而她所做的是一项事业,是一种受到社会及文化界认可和支持的传承工作。

由此呈示出在艺人一方的两种对待面塑的看法文学艺术论文,现在再来看看我们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当然指普遍认同面塑这种事项的群体,基本上仍可以归为两种:一种认为,家中自制的面塑是为了节日所准备的一点“意思”和“花样”,同时,在作坊里购买的面塑是一种买卖;另一种认为,面塑是可有可无的,即在需要一些庆典礼品做点缀的时候我们可以找到面塑的替代物。先看第一种,快速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切都在简化,而面塑制作刚好需要繁复的工序和具有特殊手艺的少数人,因此,人们自觉地规避了这种“麻烦”,只在必要时制作些简易的品种以使得节日看起来有些节日味、为平日里总在重复的食品添上几件的“稀罕物”。观景除此之外更为便捷的就是购买,现在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对馒头、面条、饼等都采用购买的形式了,更不用说节日里用的花糕和礼馍,很多馍店在节日里都会推出袋装礼馍,像临汾市过年可以很方便购买到的10个一袋装的糕馍,乡宁热卖的30个一袋装的枣花馍,已经打出品牌的店家还会推出精致的礼品盒。所以值得我们考虑的就是,当面塑作为一种流水线式的产品,它还能不能被视为一种艺术和文化。不仅如此,在多数婚礼或生日庆典上的面塑大部分都是用简易、粗糙和明显程式化的作品以应付这种亲戚礼赠的习俗,这样的作品也实难让人们将其提高到“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的高度来认识。

第二种态度的起因更多的是由于在现在生活的氛围中,同时可选择的礼仪非常多,人们可以采用更多的更时尚的方式来表示对生活和亲朋好友的心愿,因此面塑可以不被作为主流方式。还因为受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食品的讲究也只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项目之一,人们更注重投资和享受其他的消费方式,使得面塑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可以被替代,到此依然没有发挥到它的礼俗价值和特色文化功能。我们说“没什么好的”、“买卖”、“应付”、“可取代”这些都不是能够用来为一种非遗作解释的态度,而如果我们大多数人对面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程度,那么它作为一种非遗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会受到质疑。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讨,这种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民俗事项轮到我们这一代时该做些什么。

二、面塑在我们的传承中

每当我问起作坊主,他们的手艺都是从什么时候继承下来的,像这样做法和说法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时,他们都会说“多少年都是这么个样”,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年代开始传的了。另外年轻的艺人会说,作坊本是家里长辈们创建的,所以自己的手艺就是这样跟着学来的,不清楚更多的事情,这些就是朴实的百姓们对于面塑“传承”的认识。然而他们口中所说的“从来都是这个样”,也并不见得就是同一个模样和同一种制作方法,事实上他们每天都在做各式各样的调整与创新文学艺术论文,只是并没有放大地去认识这个结果罢了。作为“非遗”的一个民间美术类别,面塑有它独特的形式和技术层面上的特点,它要求传承人具有精湛的技巧和具备富有创造力的专业素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将它视为一种能够代表相当水平的文化与艺术品来保护,而保护的落脚点是传承,那么传承什么?怎么样传承?这就谈到了传承这种事项和传承人的问题。

俗话说熟能生巧,很多民间艺人都是在学习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突破点,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有幸了解到具备高水平的工艺技巧和审美鉴赏力的民间艺术家们,他们存在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其作品延续了本土信仰体系精髓,还赋予了面塑这种缘自传统习俗的事物能够用来阐释时代精神和文化新意的现代魅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一方面能够从这些民间工艺品中了解到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认识到我们特殊的民族情绪表达,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它们融入到现在的世俗生活中来,成为能够为这一方水土带来精神认同的特产。优秀的面塑作品总在不断地更新和提高,这也就是让这些“活的艺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品位积极发生联系、让它们参与到我们的情感体验中,在如今不少大赛中见到的面塑戏剧人物作品、“奥运”作品、“海宝”作品都在以时代的姿采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怎么写论文。

事实上,传承面塑工艺、传承面塑文化与面塑传承人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在传承人上笔者认为,应当包括艺人传承和民间传承这两方面,两者虽然所肩负的传承功能是不一样的,但意义无疑同等重要。有突出贡献的艺人即我们通常认定的“传承人”,他们的传承体现出国家与地方对这种文化事项的认可和对他们在这种精湛的传统文化的生命延续及发展兴旺上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努力的认证。而民间传承,也就是在我们百姓日常生活中所保留的此种文化习惯和情感载体,这样的传承则是能够彰显我们民族的传统特色及让人们“过精神意义上的生活”的表现,因为工艺精美者毕竟在少数,而且让艺术参与到生活中来还需要依靠人们的普遍关怀和体验。

三、面塑在我们的未来中

在以面食文化誉满神州的三晋大地,面塑艺术有独特的历史渊源,从人类学角度上来说,面塑起源于祭祀牺牲的替代品,作为能够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工艺技术,能工巧匠们尤其是妇女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许有很多人还会认为面塑不过是在普通的馒头基础上添加些配件和花饰,并不能进驻在高雅的艺术殿堂之中,但是如果你能真正走进面塑制作的工作现场,如果你能悉心记录每一件作品的创造过程,如果你有机会见证未曾拥有任何设计知识作指导的艺人们能够将瞬间想象物化成活灵活现的成品,如果你可以站在大量的面塑作品面前领略到这种真正的民风民俗,就不会不感叹制作者们高妙精湛的审美趣味和赋予其中的独特情感和智慧,相反又会觉得自己的经验和学识是多么渺小,似曾掌握的全部理论和知识都会在此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我们一直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若干年后这种文化事项还会不会存在,事实上经过了我们的现状分析、理性认识和合理提议之后,能够展示出一幅自信的图景。罗丹有一句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看我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中没有过多提及各种保护意义、保护立法、保护理论、传承手段、市场分析等等文学艺术论文,只是重点在探讨关于这种传统艺术、活的艺术、世俗艺术、文化艺术我们需要用什么眼光来看待,真正的精神财富也许并不高远,并不抽象,它可能就是瞬间给我们惊现、给我们提醒的那种集体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和作为直接关乎面塑文化在未来的命运。

在具体的操作中,市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尽管市场价值与文化定位在意义和结果上不可能等同,但市场依然是走向推广和发展的积极的门户。在我们这个内陆地区,我们这个典型的黄土地上,面食文化是可以被张扬的地域特色,尤其是作为华夏根祖文明发祥地的晋南地区,本土民间信仰与艺术表达形式应当广泛地被重视、被欣赏,面对外来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事物,我们是否还在自惭形秽、还在为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好东西苦恼?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个良好的趋势,特色产品、馈赠礼品及纪念品都反映出回归传统的倾向,这让人看来古老同样可以融入现代,传统同样可以走向时尚。当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产业运营层面需要投入不懈的努力,精益求精地追求它的工艺品质,我们不怕没有自己的好东西,就怕没有能力推出自己的好东西。在此意义上,我们对晋南面塑的未来充满信心,而不是让它的姿容只留存我们的记忆中、让它的涵义只维系在远古阐释中、让它的魄力只限定在与节日礼俗的关联中,面塑是活的,是能够摆在眼前的,是要求走向明天的。

On the Protection and Passing down of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ZHANG Xiao-chen

[Abstract] As akind of traditional fork arts which illuminate national sentiment,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should be re-recognized widely. This should not only be the successor’smission, but also people’s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consensus. In the trendof traditional culture’s restoration, southern Shanxi dough modeling, whichdefine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 will have a bright prospect.

篇9

1.2免费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对医学崇高宗旨的认可需要强化。免费医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直接决定他们能否“下得去”和“留得住”。当前,我国农村和基层医疗机构存在工作条件差,福利待遇较低,职称晋升滞后,保障政策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影响了免费医学生扎根基层意识的树立,部分学生对广大基层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关爱观念淡薄。

1.3免费医学生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程度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心灵上的慰藉与平衡也是一个问题。据了解,报考免费医学生批次的学生除因政策优惠、家境原因和高考分数相对较低之外,还有部分学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亲友的鼓励才选择免费医学生的,他们入校后依然存在对免费医学教育政策了解不深入、对免费医学生的身份认同程度不高的现象。

1.4高校对免费医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足,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等环节存在与农村、基层实际情况脱节现象。对以扎根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免费医学生,对其教育也因紧密结合当前广大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实际情况,多开展或设置针对免费医学生职业发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课、免费政策宣讲课以及基层多发病和常见病的训练,使免费医学生学以致用,用到实处。

2、素质教育背景下免费医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策略

2.1以典型带动一般,以精神锤炼意志,熏陶

免费医学生扎根基层意识免费医学生大多来自欠发达地区或者红色革命老区,对贫困和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和浓厚的感情,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日常教育工作,将这些现实情况和革命精神融入到青年医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当中,激发免费医学生爱校爱家的情感,增进他们对基层和农村的感情。同时还可结合年度的“最美乡村医生”以及杰出基层校友行医故事,更有效地促进免费医学生奠定长期扎根基层的意识。

2.2确立目标,因材施教,提高免费医学生学习动力

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工作具有特殊性,作为毕业后要服务扎根基层的他们来说,全科医生是一个基本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多结合实际病例,在课堂上多对农村和基层多发病、常见病进行分析,使免费医学生更多了解农村和基层案例病因及准确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通过深入基层实践,访贫问苦,送医送药,让免费医学生明确医学生的责任,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

2.3关心关注学生,强化职业认同,促进免费医学生自我认同

医疗卫生是一个崇高而且成就感很高的行业,也是一门与生命打交道的行业。在日常教育中,高校可以通过相关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第一课堂开展免费学生教育政策的宣讲,还可以通过实习见习等社会实践和学生活动等第二课堂以及心理咨询活动增进学生对医学和免费医学生教育政策的了解,强化免费医学生对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的信心。

2.4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开展情感教育,鼓励免费医学生感恩反哺

免费医学生教育的开展,最重要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目标,因此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以多形式的教师言传身教、基层医生的现身说法和周到的政策保障服务等方式,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多了解基层和农村的疾苦,将对百姓的关爱内化为从业后的坚守,以实际行动反哺国家和社会对免费医学生的关照。

篇10

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等方面。从1900年到1913年量子论的早期提出,到经过许多科学家如玻恩、海森伯、玻尔等人的努力诠释,量子力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遭到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的批评,他们不同意对方提出的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双方展开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论战,至今尚未结束。

一、量子论的早期

1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

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的维恩公式和瑞利公式之间寻求协调统一,找到了与实际结果符合极好的内插公式,迫使他致力于从理论上推导这一新定律。但是,他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努力也没能从力学的普遍理论直接推出新的辐射定律。最后只好用玻尔兹曼的统计方法来试一试。他根据黑体辐射的测量数据计算出普适常数,后来人们称这个常数为普朗克常数,也就是普朗克所谓的“作用量子”,而把能量元称为能量子。

2光电效应的研究

普朗克的出能量子假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不论是他本人还是同时代人当时对这一点都没有充分认识。爱因斯坦最早明确地认识到,普朗克的发现标志了物理学的新纪元.1905年,爱因斯坦在其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应用到光的发射和转化上,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等现象。在那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总结了光学发展中微粒说和波动说长期争论的历史,提示了经典理论的困境,提出只要把光的能量看成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集中在一起,就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此同时,他还大胆地提出了光电方程,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实验事实来支持他的理论,因此,爱因斯坦称之为“试探性观点”。但他的光量子理论并没有及时地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直到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对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作出了全面的验证,光量子理论才开始得到人们的承认。 3 固体比热的研究

1906年,爱因斯坦将普朗克的量子假说应用于固体比热,解释了固体比热的温度特性并且得到定量结果。然而,这一次跟光电效应一样,也未引起物理界的注意。不过,比热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能斯特的低温实验所证实。量子理论应用于比热问题获得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些物理学家相继投入这方面的研究。在这样的形式下,能斯特积极活动,得到比利时化学工业巨头索尔威的资助,促使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届索尔威国际物理会议的召开,讨论的主题就是《辐射理论和量子》,这次会议在宣传量子理论上起了很好的作用。

4量子假说运用于原子模型

哈斯是奥地利的一位年表物理学家,他在研究黑体辐射时很早就注意到了量子论。汤姆生专门讨论原子结构的书《电与物质》和维恩的文章促使他运用量子公式来阐述原子结构,这是将量子假说运用于原子结构的最初尝试。

丹麦人玻尔坚信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学说,为了证实其正确性,玻尔利用量子假说来解决原子的稳定性问题。要描述原子现象,就必须对经典概念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因为一致公认的经典电动力学并不适于描述原子规模的系统行为。1913年,玻尔在他的第二篇论文中以角动量量子化条件作为出发点来处理氢原子的状态问题,得到能量、角频率和轨道半径的量子方程。可见,玻尔的对应原理思想早在1913就有了萌芽,并成功地应用于原子模型理论。玻尔的原子理论完满地解释了氢光谱的巴耳末公式;从他的理论推算,各基本常数如e、m、h和R(里德伯常数)之间取得了定量的协调。他阐明了光谱的发射和吸收,并且成功地解释了元素的周期表,使量子理论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二 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

1德布罗意假说 2电子自旋概念的提出 半年后,荷兰著名物理学家埃伦费斯特的两个学生在不知道克罗尼格工作的情况下提出了同样的想法,并写成了。这得到了海森伯的赞同,不过,如何解释双线公式中多出的因子2,一时还得不到解答。玻尔试图从相对论推出双线公式,但仍然没有结果。终于,在1926年,在哥本哈根研究所工作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才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一来,电子自旋的概念很快被物理学界普遍接受。

3矩阵力学的创立 集正是线性代数中的矩阵,此后,海森伯的新理论就叫《矩阵力学》。

玻恩着手运用矩阵方法为新理论建立一套严密的数学基础。与数学家约丹联名发表了

《论量子力学》一文,首次给矩阵力学以严格的表述。接着,玻恩、约丹、海森伯三人合作,系统地论述了本征值问题、定态微扰和含时间的定态微扰,导出了动量和角动量守定律,以及强度公式和选择定则,从而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4波动力学的创立 5波函数的物理诠释 6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的提出 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这些词汇已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为解释这些词汇坐标的新物理意义,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意识到电子轨道本身的提法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了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工业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 。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定在最小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的最初思考。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他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得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于是提出了互补原理。他指出,平常大家总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作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其他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三 关于量子力学完备性的争论

玻恩、海森伯等人提出了量子力学的诠释之后,遭到了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的批评,他们不同意对方提出的波函数的几率解释、测不准原理和互补原理,双方展开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大论战,许多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卷入了这场论战,至今还未告结束。

正是由于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EPR一派和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长期争论,才使得量子力学越来越完备,很多问题得到了系统性的研究。

1965年,贝尔在定域隐参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关系,人称贝尔不等式,于是有可能对隐参量理论进行实际的实验检验,从而判断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的解释是否正确。从70年代开始,各国物理学家先后完成了十几项检验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这些实验大多数都明显地违反了贝尔不等式,而与量子力学理论预言的相符。但也不能就此对爱因斯坦和玻尔的争论作出最后裁决。目前这场论战还在进行之中,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

篇11

2治疗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