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53: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对于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经济信息对于加强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作者阐述了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信息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分析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用中的不足,并提出经济信息在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的经济发展。
[
关键词 ]经济信息;宏观经济管理;应用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72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中的信息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智力资源,而经济信息作为描述市场经济运动属性的因素对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采用宏观调控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与协调的发展,这就必须要有及时、可靠并且准确的经济信息来给予有力的支持,因此研究经济信息对于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作者介绍了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信息的概念,深入分析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在应用经济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经济信息应用策略,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宏观经济管理与经济信息的概念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进行的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与其运行情况的决策、计划、调节并监督与服务的过程,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保证能够取得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与企业的职责是分开的,国家政府不能直接经营企业,但是却担负着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即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也就是说,目前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的各级政府。
1.2经济信息的概念
经济信息主要是指各种与经济运动相关的信息,它们从不同角度来反映经济运动的变化与特征,是通过市场经济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的。
2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2.1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经济信息是进行经济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更是调控并监督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推动各个经济部门与环节之间的沟通并协调发展,对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管理起到指导与促进的作用。
2.2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从建设各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充分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发达国家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对信息资源开发并利用的过程,通过创造性活动进一步实现其经济的发展。而且开发信息资源比开发物质资源的投资要小许多,同时见效很快,可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2.3催化开拓人类智力
信息作为存储与传递社会知识的一种载体服务于人们自身知识的增长与智力的开拓,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生产与实践,就必须获取大量信息,而人类知识的积累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接收、存储信息并进行加工、组合、产生新知识并输出信息的过程,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要尽快开发并掌握信息资源,但是人的精力、智力与存储知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全部信息都储存进人脑之中,因此,这样的客观条件就要求人们必须采用先进通信工具来获取信息,并在一些特殊工具功能的帮助下存储信息,提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能力。
3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在应用经济信息中存在的问题
3.1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
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不但物质基础薄弱,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又不高,因此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的作用,才能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决策,进一步调整并优化市场经济结构,避免失误的现象发生,以减少损失。
3.2对经济信息投资应用的认识不足
由于经济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应用并不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充分的运用了经济信息来进行一些运动,但是人们对于经济信息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单纯地将经济信息作为一些活动的参考信息,甚至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或是领导意志进行管理,不考虑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能从科学管理角度出发进行决策,同时也不重视经济信息的作用,未能强化开发信息的力度,严重影响到经济信息在经济生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要想全面的掌握系统化、有效化的经济信息,就必须借助一些信息收集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然而由于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识不足,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也极小,没有计算机等先进的收集信息的设备,人们是很难完全掌握有效经济信息的,因此,经济信息收集的及时、准确以及有效程度与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知程度与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3.3缺乏经济信息资源方面的人才
随着现代社会对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国内本来经济信息专业出身的人才就不多,很多都是从事研究经济信息的人员,在一边工作的情况下一边学习并研究,因此很多时候有效、真实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而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不同时期的价值是不同的,先掌握信息并能有效利用的人就能赢得胜利,因此,当今时代对经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极为迫切的。
4经济信息在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4.1合理设置宏观经济管理的机构
要实现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就必须合理地设置宏观经济管理机构,保证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第一,要依据管理的职能与任务要求来确定管理机构的原则,以机构所担负的管理职能与任务为主要内容,先拟定职能的具体任务,再定管理机构,取消或是合并以往直接影响经营企业的有关部门,强化过去承担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部门。第二,以保证管理机构的精简高效为主要原则,根据组织机构设置的内在联系来确定合适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聘请精干的工作人员,减少多余的管理层,避免因管理机构重叠现象而导致经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保证管理的效率。第三,统一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并确保制定的政策相协调,避免多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各行其政、管理混乱的现象。第四,将统管全局的权力落实到每个机构与领导管理者,建立有效、相关的责任制,实现责任与权力的统一。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使组建管理机构与运行都能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4.2强化建设我国经济信息服务的机构
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最高决策机构、经济调节机构以及检查监督机构等,但是在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却忽略了在机构中设置有关的信息服务机构,即使有设立各类信息中心与研究中心的,也未将其使用到进行决策方面上,未能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应有的效能,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与生产、拥有者,其采集的信息是具备广泛性、宏观性、预测性等特点的,提供给各企业与全社会各种经济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
4.3改革并合理建设运行机制
要实现政企分家,合理的取消或合并直接管理经济的相关部门,强化并完善宏观调控部门,同时实现管理部门的精简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展社会协调、监督与服务的组织,分担部分管理任务,同时要与世界国际接轨,并强化廉政建设。
4.4完善人才选拔与任用制度
通过严格的考试来选拔德才兼优的宏观经济管理人才,对领导职务实行选拔制度,针对对象与岗位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拔,实行民主集中制,另外还要加强对人才的考核与培训制度,实行定期考核,以激励职员的上进心,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
5结论
综上所述,自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开始实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而经济信息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智力资源,因此,研究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永强,石清.水性浅谈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6).
[2]鄢红星.论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用中的弊端及策略[J].财会研究,2008(17).
[3]李承林,周丹.广西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5(6).
[4]李乔松.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中国市场, 2015(7) .
[5]蔡永鸿,唐斯琪,于娟.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与微观企业的行为联接[J]. 中国市场,2015(8).
[6]李铜欣.福建省居民信息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中国市场,2014(5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宏观经济管理就是一种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因此,必须增强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对经济管理和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掌控,在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之后在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1宏观经济管理概述
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施加影响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提供方向指导。第一,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质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个概念是国家管理和政府管理相比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我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都是将政府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管理之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分支,其权力和管理范围都高于政府管理。第二,国家开展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市场经济不同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这就需要根据特定的时期和条件进行目标的调整。宏观经济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等。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宏观层面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宏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等,它和微观经济管理相对。
2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1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进入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正在向着社会化大生产的目标迈进。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全面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生产要素的流通也逐步加快。那么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正常发展,就必须对社会劳动进行合理分配,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并且依据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分配,确保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不能仅仅依靠价值规律的市场调节,还需要借助宏观调控这一有形之手增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家已经完全摒弃计划经济模式,不会下达指令性计划,也不会再对企业生产进行系统规定。所以,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这样的情形容易导致市场经济混乱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此,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对国家经济进行协调指导。
2.2弥补市场调控缺陷
市场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缺陷,而宏观经济管理则成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的保障,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协调稳定作用。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而且市场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中不可或缺。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在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复杂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调控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竞争的存在,从而为市场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支持。但是不合理的竞争也是难以避免的,它会导致市场紊乱,这个时候市场调节也就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波动。对此,国家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市场经济不成熟因素的存在。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管理成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机制不是完美无缺的,那就可以通过增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解决无法通过市场调节而解决的难题。
2.3维护我国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国企内部也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在产权分离以及政企职能分开的情形之下,我国政府逐渐把国企推向市场,在对国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直接插手其经营与管理,但是仍然充当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角色对国企进行必要管理,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国企制定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干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我国的公有制制度,并且促进体制改革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可以说宏观经济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体制的关键,更是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这与我国的国家体制和发展现况紧密相关,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各级政府一定要不断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确保我国经济体制不动摇,并加快我国的改革进程,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进步,国家各级政府就需要不断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针对性的经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创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宏观调控中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各级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所要达成的经济运行状态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也成为评价宏观调控工作质量的标准。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具备有效选择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伴随着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和变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也需要具备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性的特征,必须是可以根据现实状况进行合理选择的目标。例如,经济过热环境下,应该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最大化地降低经济过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协调进步;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我国需要将维持经济总量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并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居民消费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并对管理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居民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社会消费走向稳定发展之路,此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需要对投资增长速度进行控制,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第三,就国家进出口而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将侧重点放在合理控制进出口比例以及优化进出口环境方面。
3.2创新宏观经济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这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就是全面优化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法律、行政以及传媒手段等。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和优化,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经济管理效能,国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采用以下几种创新型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第一,强化法律手段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市场经济同样也是法制经济,再加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利用法律手段确保经济运行状态的稳定和运行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宏观调控重点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管控,那么就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发展要求、经济管理目标等实施经济管理手段,并与行政手段实现紧密配合,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第三,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时展潮流推进电子政府机构体系建设,并在网络政府工程建设上加强投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成效。
3.3创新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依法成立并且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而在对管理主体进行创新后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一,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即改革和完善国家政府机构,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协调政府机构,全面优化政府规模,并在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提升方面加大力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对市场运行进行全面监管,维护好市场运行程序,从而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承担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必须在人员创新方面提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实际发展要求进行人员选拔,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二,严格遵循政企分开原则,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决策体系,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的巨大转变,由直接性的管理变成间接性调控。第三,严格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调控与约束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积极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使其能够分工合作,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
4结论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弥补市场调控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维护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在明确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重点就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主体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二)意义。宏观经济管理从宏观经济整体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和纠正市场经济失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克服经济危机,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现状
(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不论从范式到假设、模型等几乎全部沿袭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局限于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拿来主义”盛行。借鉴过多,创新性不足,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派还没形成。然而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是基于对其国内具体经济现象的解释研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基于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假设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对比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社会发展经历的重大变革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都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很难一言以概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模时的许多假设与我国的具体情况都不相符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不比较宏观经济学理论所适用的条件,简单地套用研究范式,局限和不足难以避免。有些情况下,甚至于将研究结论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经济有序运行难度。
(二)管理灵活性不足,一刀切作法普遍。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制度柜架和市场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东西中部、城乡等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灵活性明显不足。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各地的具体状况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握并采取措施,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简单化的“一刀切”的作法。如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都是不分各地各行业的巨大差异,“统一口径”,一视同仁。结果不仅难以实现政策的最初目标,甚至于让相关的产业、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如全国准备金率的提高措施,导致贷款额下降,然而仍有许多行业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本位主义,加上政策出台缺乏部门间的协商机制,也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
(三)宏观经济管理缺乏前
瞻性,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严重,同时造成市场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然而政策的短期化倾向明显,缺乏前瞻性,过于专注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经济的宏观全局出发,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调控时机的准确把握和选择差,造成宏观经济管理严重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变中,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实现真正转换,全能政府、大政府的现象仍不时存在,出现政府主导经济的局面,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对宏观调控手段的驾御还不娴熟,调控方式简单化,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多,通过税收、汇率、价格、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的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系还未理顺,越位、缺位现象严重,造成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限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对策
二、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重要性分析
经济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其能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良性沟通提供桥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经济管理部门行为的重要数据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拓展人类智力发展。因此,大量的收集和掌握经济信息对提升生产力以及提升实践效率意义重大。经济信息同样还能够具体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发展。与此同时,经济信息在现代经济环境当中表现出多元化功能的特征,能够开发、增值、预测经济行为相关活动。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信息、物质以及能源作为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重要基础,其中信息的重要性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基于宏观经济管理条件下的经济信息应用措施
宏观经济管理行为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具体包括计划、决策、监管以及服务等部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管理实际效率,需要不断健全宏观建立机构机制。经济信息意义重大,其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更加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行为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系统。
(一)构建科学合理经济信息管理网络
在进行经济信息应用措施管理的过程中想要做好信息工作,必然需要具备如何掌握经济信息的能力,而经济信息掌握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收集原则和规范。经济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加需要科学的设计与规划,不能贪多求全。盲目的经济信息收集会增加信息管理的负担,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信息管理。同时,经济信息收集还要确保信息的及时性,要充分体现出信息的时间观念。除此之外,经济信息的掌握与收集更加要有针对性,只有有针对性的信息才具有使用价值。另外,经济信息的收集还应当从实际出发,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长期信息收集机制。
(二)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
宏观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经济信息总体正常运行的内部联系和特征的信息。对于宏观经济的管理,要逐步建立一配套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应坚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完整性,允许一定的独立性、保证一定的可靠性、讲究经济性的原则。体制改革是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能够实现的保证,所以要加大力度进行体制改革,首先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不断的改革国有企业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还要改进我国的金融体制,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更要实现财政体制变革,实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良好财政体系,要建成现代国家体制,不断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性。
(三)加强经济信息导向作用
我国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管理力度,最终目的在于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进步。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目标,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和控制中一直具有双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只有保证经济信息应用科学合理,才能促进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若应用不当,则会对宏观经济管理起到制约影响。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必须要加强经济信息的引导作用,以经济信息为重要的发展导向,实现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例如,在某地区内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为依据相关部门采取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顺利,推动区域经济整体进步。同时,通过经济信息的引导,能够避免出现局部经济和整体经济冲突的问题。提升局部经济发展效益推动整体经济进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
(四)加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基于经济信息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在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要注重经济信息引导下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可以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有:
①在考虑到宏观经济长效发展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当前的体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措施加强对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
②基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的发展情况,可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便能起到推动国有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作用。
③通过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加强对我国现有金融体制的改革,使国内金融体制能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地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1
一、前言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信息是信息科学与社会生产‘粘合’的产物,”[1]因此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重要,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经济信息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内涵
1.经济信息
信息这个词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信息存在于广阔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而作为信息种类之一的经济信息则在经济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从信息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应用的方法和理论,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信息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来说,经济信息是指与经济运动整体有关的多种信息,它们从多个角度和不同方面来反映经济运动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而从狭义的方面来说,经济信息是指在经济运动中直接表现出来的信息。经济信息具有以下特征:真实性,这是它的基本特征;目的性,经济信息的目的十分鲜明,即服务于经济活动;时效性,即应用的时效性特别重要;系统性,为了掌握经济活动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经济信息要具有系统性;不对称性,因为信息的不相等性,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信息具有不对称的特点;相关性,各种行业和经济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制约和利用。此外,经济信息还有五个功能:开发、控制,增值、选择和预测功能。
2.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运用一系列措施保障国家经济平稳有效运行,从总体上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它可以延伸到整个总体国民经济。其重要性表现在:第一,是市场调节的有力保障。市场调节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但同时也有弊端,企业都向利润大的行业发展,可是一些利润少的行业对于国家来说是必须的,因此只有依靠宏观经济管理。第二,有利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宏观经济管理确保了公有制的地位,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第三,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市场秩序。单一的市场调节容易造成垄断,破坏市场稳定。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国家要做到严格依法办事,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营造良好的环境,保障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利益。
三、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并且灵活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善于解决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效果达到最好的效果。
1.建设经济信息的网络系统,力图达到合理有效的目的
要想建设有效合理的经济信息网络系统,做好收集信息的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计划性,应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资料变化情况来确定一个计划,做到统筹兼顾,切忌盲目贪多,要做到重点突出。二是及时性,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突出“快”这个特点。三是针对性,面对经济信息的繁复性,必须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目的是壮大所服务对象的经济和自身的发展。四是系统性,要进行长期的积累,不能随便中断,必须保持系统的完整连贯。五是经济性,把资金用到实处,收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力图做到少花钱和办好事。
2.完善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力图做到系统化规范化
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其内容指的是为生产的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使其发挥管理的职能,充分的进行管理活动。由此可知,针对宏观经济管理,要建立与之相应的宏观经济管理系统,此系统应有一定的独立性、可靠性、目的性、经济性、完整性等原则。由此看来,从科学的角度把握住经济信息,建设合理的信息系统,必定能有力的推动宏观经济管理,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3.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目前,我国十分缺少经济信息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了让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有效,必须培养和选拔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好经济信息的管理。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聘用选拨机制,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并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拔出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录用。在具体的分配工作上,有针对性的依据其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分配,从而将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便于更快的适应工作。任用之后还要进行定期考核,要从能、德、绩、勤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时刻激励和督促工作人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恰当的培训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而且更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4.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保障宏观经济的管理效应得以实现
合理的经济制度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要做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进行改革。首先要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发展股份制的经济,使之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进一步深化国企的改革,从产权结构等方面进行改造。第三,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第四,建立完善严格的财政制度,努力实现中央与地方权利义务的对等性,遵循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规律。另外还要健全法律法规,着力深化政治体制的改革,增强政府的廉洁性。
四、结语
但经济信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经济信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经济信息投资应用认识不高等,”[2]因此要增加对经济信息的关注度,使宏观经济的管理更加完善,另外,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也很重要,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信息发挥的重要作用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但是经济信息的作用仍没能得到全面的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见解。
一、相关概念
(一)经济信息的概念
狭义的经济信息是指在运行经济活动时体现出的各种信息。而从广义来讲,经济信息囊括了整个宏观经济活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通过不同的视角与侧面将经济活动运行的变化规律反映出来。在宏观经济活动中,有大量经济信息存在,人们通过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对生产进行调控和管理。经济信息包括计划信息、控制信息、生产与经营信息以及统计信息等。纵观整个社会的生产过程,经济信息无时不在产生,时刻被使用,它是构成客观经济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是指从总体上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是为了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并健康的发展,为了使国民经济效益良好,国家各级政府让国民经济以市场调节为前提,采取的一系列保障国家经济总体及其有效运行的措施。
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以经济信息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经济信息是监督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起到各经济部门与各环节之间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是指导生产管理的工具,促进了生产,可见经济信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推进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目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部分,促进了我国传统产业的进步。与物质资源的开发相比较,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投资小,而且见效快,进一步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增加知识的积累
经济信息的积累有利于储备并传递社会知识,积累更多的经济信息就是知识的积累的增加。为了使生产实践更有效,信息量大是必要条件。从信息角度出发,知识积累需要不断地将接收并储存的信息相联系,通过组合或加工,生成新的知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利用已经掌握的经济信息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接收新的信息,做好自身的知识开发,从而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三、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信息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经济信息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只是经济信息的功能没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宏观经济决策能力受到抑制。据我国相关部门的调查,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资建设的455个大中型项目中有98个严重亏损。出现这样的情况,信息预测必然存在失误现象,投产后对于这些项目的生产经营信息不够重视,有盲目投产和开发的不良现象存在,导致在生产之初就出现亏损情况,造成惊人的损失。因此,经济信息只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与决策,要根据信息不断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降低失误,尽可能的避免损失。
(二)对经济信息建设的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信息的研究较少。改革开放后,经济信息的运用逐渐增多,但关于经济信息的理论研究仍旧不够深入。在管理上,对客观经济规律的尊重不够,参杂了过多的主观因素,信息开发力度不足,使经济信息的应用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在投入方面对经济信息的认识同样不足。要想将经济信息全面、系统、有效的掌握,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是必要的信息收集投入,是及时、准确、有效收集经济信息的必要条件。
(三)人才欠缺
我国经济信息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着经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信息的更新进程持续加速。但是我国具有经济信息专业背景的人员却很少,研究经济信息的人员之中有很多都是边学边研究,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很多有效信息得不到及时反馈。但是信息的时效性却非常的重要,信息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并不相同,只有先掌握信息,并且使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才就能在时间上得到胜利。因此,经济信息人才的培养应该提到日程上来,其中高素质的经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四、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用中的策略
在宏观经济的管理中,经济信息的监督调控作用举足轻重,我们要继续发挥经济信息的积极作用,摒弃存在问题,使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一)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
完善的制度有利于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原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使我国经济制度更加完善,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改革。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要重视发展产权明确的股份制经济,使之成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利条件。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产权结构这一层面的改革应该受到重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也该不断的进行,使劳动力的流动性提高。在金融体制方面,应加大国内非国有银行的发展力度,使国有银行进一步商业化,促进证券市场、资本市场逐步接轨于国际金融市场。在财政制度上,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财政制度,使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实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利义务相对应,使自己的财政税权利合理且有效率。还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法律制度,提高政府廉洁性,逐步改变国家与企业、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建成现代国家体制。
(二)科学的掌握经济信息
信息工作以收集并整理经济信息为前提开展的,对于信息收集的相关规定原则必须要严格遵守。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情况,把握好尺度,有针对性的在海量的经济信息中收集到更有效的经济信息。对于经济信息来说,时效性是重点,要对获取的第一手信息进行分析,这样的经济信息才能更为有效。在收集过程中,应注意根据信息需求量的情况以及时间上的变化有效利用经费,尽量做到办事儿有效且花钱少,将经费用到实处,使收集的信息具有更高的含金量。科学的掌握经济信息,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起到推动作用。
(三)选拔并培养专业人才
经济信息管理人才顺应了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都需要从事经济信息管理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信息专业人才仍处于紧缺的状态,为使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必须选拔更多出色的专业人才做好经济信息方面的管理。因此,应建立一个健全的选拔聘用制度,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公开并严格的专业考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客观公正地选拔出优秀的人员予以录用。在这些人才的任用上,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分配,从而使其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将其自身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工作人员任用后还要定期进行考核,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要全面,德、能、勤、绩等方面都要定期考核,时刻督促并激励在职人员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更要重视,适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的需要。
五、总结
近年来,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信息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推动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但是经济信息作用仍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经济信息建设的认识不足以及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经济信息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使经济信息能够被科学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鄢红星.论经济信息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
应用中的弊端及策略[J].财会研究,2008,(17).
[2]华航.浅谈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12).
[3]朱金赤.浅谈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0,(24).
[4]何红勇.论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金融经济,2008(06).
作者简介:
学术研究应该带有本国的文化特色,应该与国家大的环境息息相关,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范式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理论研究者所追求的目标,经济领域的研究也同样如此,而我国所进行的宏观调控正是极具我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对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可以从我国宏观调控与西方经济管理的差异性出发,进一步的认识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从而更好的理解我国的经济体系。
一、我国宏观调控与西方之间的差异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宏观调控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重要意义已经逐渐被人所认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宏观调控已经在进行第七轮的发展,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我国宏观调控与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异,这体现在管理过程中的多个方面上,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宏观调控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并非是市场的本质特性,而是在市场外部所形成的,而我国把宏观调控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2)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宏观经济作用在经济体系的各个层面上,但是不应该包括经济体系原有的结构,但是对于中国的宏观调控而言,却是着重强调宏观调节对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
(3)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我国在实行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和政策也不尽相同,前者主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来达到调控的目的,而在我国还会采取行政手段等来保证宏观调控的顺利进行。
尽管目前对于宏观调控的认知还存在着很多分歧,但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大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却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这无疑提醒我们我国宏观调控极具理论研究价值,对我国构建起完善的经济体系大有好处。
二、宏观调控这一概念的形成
在改革开发之前,我国对市场经济的控制主要通过任务计划或者命令等对市场生产者实行直接的控制,而在改革开发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发生转型,与此同时我国对市场经济的控制手段也在发生了变化,宏观调控的作用也渐渐的展现出来。在我国进行经济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从最初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宏观调节,到中期的控制,再到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 “这次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最终完成了概念的形成,并且在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进步,可以说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产物,因此极具中国特色,并且不仅能够实现经济总量的控制,还对我国经济结构有着很好的把控作用。
三、中国宏观调控的理论意义
从上文笔者的论述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宏观调控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与西方经济管理有着极大差异的经济行为,并且有着巨大的实际作用,使得世界对于我国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度过经融危机十分的关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宏观调控最大的理论意义就是形成了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国范式。
第一,中国宏观调控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独特的认知路径。首先我们要明确宏观调控是我国特有的概念,并不存在于西方的经济理论当中,而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宏观调控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产物,是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理论总结。
第二,中国的宏观调控行为植根于东方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一条中国式的经济、政治、文化线索决定了宏观调控通过目标和手段体系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尽管我国在改革开发开始之后,经济形成一片大好,但是仍然无法否认,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平衡的现象,这些都需要依靠宏观调控对市场结构的控制。其次,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方面有其特殊逻辑。由于市场经济除了往往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外,还会带来权力的分割和转移,因此,我国不仅要保证经济的发展以外,还需要考虑各项因素对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第三,中国的宏观调控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这套理论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我国从改革开发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完成了经济的转型,已经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并且合乎我国发展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我们不仅能够保证经济不收外界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也会展现出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为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中国宏观调控的研究方法同样具有差异性。方宏观经济学不同流派有关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大都基于几个隐含的假设,例如:宏观经济管理制度的特性、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宏观积极管理对市场结构的作用等等,不过对我国的宏观调控而言,这些假设的问题并不存在于我国的经济体系当中,因此,我们在借鉴西方经济管理经验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其理论意义在我国的适用性,做到合理的筛选和利用,使得我国经济能够获得更大的进步。
四、结语
我国的宏观调控所有显著的差异性都是无法从现有的理论框架中直接得到解释的,中国宏观调控具有明显的新范式特征,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行为,有着自身的特殊逻辑。因此,我们说宏观调控形成了经济管理中的中国范式,我们对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满平,黄文彬,黄应刚. 宏观调控政策运行机制、绩效评估和转换策略选择[J]. 经济学动态. 2011(03)
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了保证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在市场调节、取得较好宏观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同时对一定范围内的经济总体和运行情况进行计划、调节、决策、监督和服务的一个管理过程。其特征如下。
1.经济管理主体的行政性。国家各级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实质上是借用政府的行政权力而进行管理。由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时虽然政府没有直接介入经营企业,但是作为管理主体其在实施管理时仍体现出一定的行政权威性。
2.宏观经济管理的总体性。经济总体是由经济个体组成但在性质和运行规律上又与经济个体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时,一定要具有整体观念,从经济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系统分析。
3.间接性的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以间接管理和控制为主,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采取直接管理和控制的方式。间接管理和控制方式是指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引导企业的行为和发展方向。
4.全局性的管理目的。宏观经济管理主要是以国家的总体利益为主,以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为目标。同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除了要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外,还要顾及经营客体的利益,在管理时以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对经济管理中的各方利益关系进行调控,使之与国家利益达成有机的统一。
二、新闻出版行业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1.保持新闻出版总量的平衡。对于新闻出版行业而言,新闻出版总量的平衡是指保证出版的总产值和社会需求量的平衡。此项调控任务保证实现国家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若是出版总量大于社会需求量,会造成出版的图书资源积压,出版行业的资金周转缓慢,最终降低出版行业的经济效益;若是出版总量小于社会需求量,此时图书资源处于热销状态,图书资源紧缺,由此引起书价上涨,图书资源的成本上涨,最终导致出版行业的正常运行困难。所以保持新闻出版总量的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推动新闻出版行业的经济增长。一个产业的经济活动优劣是通过该产业的经济活动情况来衡量的,同时经济增长也是一个产业经济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在新闻出版行业发展中凸显出其独立的经济产业特征。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该行业生产的第一位,以发展经济效益为目标促使出版行业快速发展。在新闻出版行业中决定其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粗放、简单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过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提出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要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性转变的要求,因此将新闻出版行业的“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从而促进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
3.促进新闻出版行业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新闻出版行业的机构优化是该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新闻出版行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实现该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在新闻出版行业中由于各种行政、技术、经济、组织方面存在很大的壁垒,使出版物各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性大大降低,导致该行业的产业结构呈分散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新闻出版行业传统的基本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所以经济结构调整是新闻出版行业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新闻出版行业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
加强新闻出版行业宏观经济管理对促进我国精神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正确引导下建立新闻出版行业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出版价格体系,以保证新闻出版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1.强化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作用。第一,转变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在进行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通常在履行其职责时存在错位和失位的现象。政府要改变传统全能的工作模式。首先,由直接微观管理方式转为间接的宏观调控,实现新闻出版行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其次,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政府应改变市场经济规则制定的直接干预角色为监督者,并对分类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依据新闻出版不同环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管方式。第三,强化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服务职能,同时弱化管理主体的行政权威意识,制定相关的制度、为新闻出版行业提供公共服务,进而加强对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方向、出版量以及出版行业结构和质量的宏观调控。
2.加强新闻出版行业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在公司制改造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培育新闻出版行业的市场主体,对出版企业的法人地位进行确定;对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明确;建立先进且能够制约现代企业内部关系的管理结构;根据出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企业内部各部分的规则制度。
3.建立新闻出版的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在新闻出版行业中,其中印和发两个环节中具有多种经济形式。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给新闻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压力。在新闻出版行业的规模扩大后,新闻出版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呈现膨胀的趋势,而之前的单一出资形式并不能够适应现有的市场需求,可以在建设中吸纳一些外来资金,但是这种股份制改革需要具有社会主义特色。具体来说,一是此制度的建立要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下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要保证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控股权和决策权;二是外融资金不具有参与新闻出版选题的权利,这样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保证了国家出版宣传的需求。
国民经济核算是运用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利用所进行的计量;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进行的计量;对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所进行的计量等。广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它们相辅相成。分工协作,有机地组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狭义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仅指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是为经济行为监测、经济分析、国际比较、政策分析和制定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服务。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是试图通过系统地规范概念、分类、核算原则、表现方式及逻辑关系,更好地实现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统计描述。
1.2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
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对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国民经济核算能够有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核算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采用大量信息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计划、决策的确定和执行起着重要的咨询、服务与监督作用。其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关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数据,是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规划、计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有关生产、收入分配、消费、投资等方面的基础数据,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再次,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对生产、消费和投资决策的需求增强,国民经济核算部门能否提供准确和丰富的国民经济核算信息直接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指标设置提出统一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使得这些经济统计在满足其要求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整个经济统计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我国国民经济的现状分析
1.1国民经济的概念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包括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等,产业、行业间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一般地,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主导是工业,然后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结构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也代表着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
1.2我国国民经济的现状
(1) 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大幅度提升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多年的市场化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获得相当显赫的成就,不管是从经济实力还是从发展速度方面,都保持着快速增长的趋势。过快的发展会导致原有的经济体系更不上时代的变化而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
(2) 过度自由的经济已经无以为继
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金融危机的产生于是着粗放经济将要走向尽头。虽然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不赞成在经济活动中加入政府的调控,但是事实证明,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离开政府这只“有型的手”的控制,经济有可能会走向崩溃的极端。
(3) 不协调状况日益加剧
我国原来实行“以先富带动后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弊端现在已经凸显无疑。贫富、城乡、区域发展之间差距越来越来大,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治安。
2.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理念以及常用手段
2.1国民经济管理的概念
国民经济管理,就是要国家这个社会经济体出发,对全局进行统一的控制管理,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这要求管理者有很好的大局观,有扎实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常用手段,才能对国民经济进行高效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向上发展。
2.2目前国民经济管理常用的手段
(1) 财政手段
这是国家对于国民经济管理最常用的手段,常利用国家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影响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如在金融危机中,国家就是采用增加在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等方面的投资来拉动内需。政府也会采用对某一行业的补贴等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2) 金融手段
这一手段,我国在国内用得比较多的是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都是“重料”,见效也比较快。在国际方面,多是控制汇率以及购买其他国家的国债。
(3) 政治手段
我国对国民经济管理的政治手段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政策法规。我国不仅控制了对市场经济制度如工资制度等的管理,而且会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来实现对市场的调控。第二,采用政治强压的方法实施某些经济上的管制。我国的社会权利距离比较大,在某些时候,政府在管理经济的时候会采取强制干预的方式。
3.国民经济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分析
3.1对国民经济的整体监督协调和调控
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的系统,下面有很多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各自运行。国家和各级政府管理的根本就是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监督、协调和调控,实现子系统之间的良好沟通协作,在个体最优和总体最优方面进行权衡。现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由于体制的落后,也给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一些隐患。在管理国民经济的时候,就是要利用国家机关的力量,尽量消除这些隐患,保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2对国民经济内的各部分进行管理
只有保证每个子系统自身都能良好的运营,才能去支持国民经济整体的良好发展。
(1)市场管理
首先,政府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资本、劳动力市场,使得市场交易能够顺利地进行。然后,要建立并且维护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主要有“两只手”来控制。“看不见的手”是潜在的经济规律,而政府就是要很好发挥自己“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了解市场动向,完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 产业管理
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现代化运作,产业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国家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剔除一些对环境污染大、效益低得产业。第二,国家要提高国民经济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一直以来我国依赖低成本的制造出口来赢得市场份额,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没有发展潜力,政府要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调整。
(3) 区域经济管理
现在通过中国版图可以明显看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程度相差是很大的。为了达到平衡协调的发展,国家一方面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开发模式,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经济体制,实现内部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优先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吸引资本的流入,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4.总结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实属不易,是全国人民几代人艰苦奋斗出来的结果。如何对国民经济进行科学地管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将这个成果延续下去,值得后来的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周人杰,田丽珍,尹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民经济管理 法治化得失检讨[J].兰州学刊,2009,(05).
[2]晏诗宇.中国低碳经济SWOT分析与导入国民经济管理的路径选择[M].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2010.
[3]毕永杰.浅析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目标[J].同煤科技,2010,(03).
我们知道,现代财务管理是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重点内容,现代财务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分析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市场环境,采用适当的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加强高校教育的财务管理,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顺利开展,从而使高校教育取得更大成效。因此,在宏观经济的影响下,做好现代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宏观经济政策和现代财务管理的概念
1.1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严格地说,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而跟高校教育密切相关的就是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前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1]。
1.2现代财务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财务理念及财务管理体系也都在不断更新。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延伸到现代财务管理则是指运用时代经济和信息技术等高技术手段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2]。
2.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现代财务管理对提高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2.1现代财务管理能够保证高校教育的顺利进行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是高校发展的基础,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是通过资金的持续投入来实现的。在现阶段,我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在高校教育上一方面,财政对高校教育资金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近年来,我国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拨款在科研收入占比也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高校由于扩招导致高校规模迅速扩大,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高校的贷款规模也迅速扩大,稳健的货币政策无疑也缓解了高校发展的贷款成本。一个高校,其经费使用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开支,不利于高校教育的开拓与发展,会对高校日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削减高校资金的有效性。因此高校在取得上述财政资金和贷款资金的同时,能否加强现代现代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保障高校教育资金的有效运行,保证高校教育的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3]。
2.2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为高校教育提供优质服务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新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高校要发展,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高校作为一种非盈利性组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人才,高校如果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支持,而且要高效配置资源,面对这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发挥高校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可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为高校教育提供优质服务[4]。
2.3现代财务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下,高校逐步趋向于独立自主办学,多方面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确立了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由过去的被动核算变为主动核算。由于我国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因而,高校的财务管理任务也就变为多方面筹集资金并有效使用资源配置,优化教育资源,从而完成高校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总目标。
由此可见,高校现代财务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其总体目标是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资金优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的大影响下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对高校教育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有效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势下,加强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证高校教育的顺利进行,还能够提升高校教育的质量,此外加强现代财务管理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方法手段。因此,宏观经济的大影响下一定要加强现代财务管理以期更好的为高校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月鲜.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专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J].领导文萃,2016,11:7-22.
[2]戚蓓.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建议[J].东方企业文化,2012,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