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5 10:53: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12月内科收治的39例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对照组(优化干预前), 平均年龄71岁, 2014年1~4月收治的37例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作为观察组(优化干预后), 平均年龄73岁, 排除潜在难免压疮病例。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凭借原有经验及常规压疮防范措施进行干预, 观察组应用结构化方法优化风险评估进行压疮高危患者识别, 优化压疮高危上报信息系统, 重点针对压疮高危患者的个性化高风险因素进行压疮教育及观察防范, 并签订压疮高危风险告知书。
1. 2. 1 应用结构化方法优化风险评估进行压疮高危患者识别 在原有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的基础上, 加入备注项目, 如:①评估环节:入院时、转入时、病情发生变化时;②评估对象:对卧床、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肥胖、癌症晚期、持续高热 (体温38.5℃以上)、石膏固定、使用镇静剂、疼痛、病情危重、不能自行改变、强迫者入院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③评分标准: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 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 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 ≤9分提示极度危险;④预防及上报:评分≤18分, 提示患者有发生压疮的危险, 建议采取预防措施。评分≤12分, 极可能发生压疮, 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签难免压疮风险告知书, 同时上报压疮护理干预小组及护理部, 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进行监控;⑤压疮预防措施, 见表1。
1. 2. 2 优化压疮高危患者上报信息系统 2014年以前需在护士电子工作站填写压疮高危患者上报表, 项目较多比较繁琐。2014年1月通过简化上报程序, 只需在护士电子工作站右击患者信息, 调整高危上报为“压疮高危”, 再点击“保存”、“上报”, 3 s之内即可上报到压疮护理干预小组和护理部进行质量监控, 大大提高了护士上报依从性和工作效率。
1. 2. 3 重点针对压疮高危患者的个性化高风险因素进行压疮教育及观察防范 每名责任护士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个性化因素评估, 如患者移动能力、皮肤水分等状况、营养指标、影响灌注和氧合的因素、高龄、摩擦和剪切力、感知觉、全身健康状况、体温、患者依从性等。针对个性化因素制定护理计划, 并进行压疮知识教育, 每班次加强观察防范, 尤其注重高发时段的巡视。
1. 2. 4 签订压疮高危风险告知书 根据每名患者的个性化因素和特点, 制定适合个体的压疮高危风险告知书, 明确患者适宜可行的防护措施, 进一步强化压疮知识教育, 提高依从性和预防效果。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临床实习是实习护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护生转向护士角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护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关键时期[1]。内科疾病的特点往往病因复杂、病程慢长、易反复、见效慢,护生在内科实习中感觉枯燥乏味,提高护生在内科实习的积极性,已成为内科带教老师关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集声、像、动画、音乐等为一体的优势,正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本研究探讨护生参与多媒体小讲课与内科临床带教效果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2011学年在我院内科实习的本科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高中起点,学制四年,年龄22-23岁。实验组为2011学年25名护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23名;对照组为2010学年25名护生,其中男生3名,女生22名。将两组的年龄、性别、在校理论成绩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课程安排在内科各专科单元(4周)实习结束后。
1.2 方法
1.2.1 制定计划 由内科总带教根据护生的教学大纲要求,选择难易适中、能代表本学科特点或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为讲课内容。我院内科有6个专科单元。专科单元可供选题围绕“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气胸患者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慢性肾炎患者的护理”“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开展。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由病区带教老师提前2周通知护生。护生围绕提纲查阅资料、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编写教案和讲稿,制作PowerPoint课件并穿插与讲课相关的图片、动画、录像上交给带教老师给予指导。
1.2.2 讲课方法 每次讲课共3学时,每学时50分钟。对照组全部课时均由老师授课,授课时间2学时,还有1学时安排一部分思考题和案例分析,护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授课老师课堂总结。实验组由25名参与备课的护生上讲台给全班同学授课,授课时间2学时,讲课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授课者可以将自己在该专科实习经验和案例分享给大家。授课结束,由该专科带教老师用1学时的时间进行总结,解答学生争议较大、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加深护生对授课内容的完整性理解。
1.2.3 考核方法 护生在内科实习结束后,两组均参加专科理论和专科操作技能考试,题目难度系数一致。理论考试实行闭卷式考核,分数为100分。操作考试由2名带教老师同时打分,取平均分,总分为100分。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护生的工作态度、仪表仪容、服务态度、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劳动纪律六方面评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进行打分,总分30分。对于2011学年参与授课的护生根据授课表现记入综合素质考评,提问及回答的同学根据表现也记入综合素质考评,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内科实习课程结束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以护生为主参与多媒体小讲课的看法。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小讲课成绩评分标准:由该专科病区2名带教老师和内科总带教一起参与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见表一。
表一 多媒体教学讲课评分标准
1.2.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生考试成绩及评价:两组护生在理论、技能、综合素质考试成绩的比较 见表二。
表二 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综合素质成绩(x±s,分)
2.2 护生小讲课质量评价:我院2010年实习本科护生25名及2011年实习本科护生25名对小讲课效果的评价比较 见表三。
3 讨论
3.1 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意味着学生不再局限于在课堂进行学习,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和书本,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由表三可看出实验组88%的护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兴趣有了提高(P<0.05)。由于护生对内科护理学产生了兴趣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往往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重视内科护理学内容相关的考核。由表一可看出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让护生参与制作多媒体小讲课方式并上台演讲能有效地利用更多途径和方法去获取知识,拓宽学生们的学习领域,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3.2 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88%的护生赞同团队的合作力有所提高(P<0.01)。让学生2或3人一组共同参收集与讲课相关的资料、文献、视频,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引导同学集体发现、分析不足,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善意地帮助他人,树立良性竞争、团结协作的精神。
3.3 提高护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80%的护生赞同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P<0.01)。96%护生认为提高了制作PPT课件的水平(P<0.01)。护生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下临床采集相关资料,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各种场面、各种环境,促使自己主动地与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语言沟通交流,在社交场所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由表一可看出实验组护生的综合素质高于对照组(P<0.01)。参与式小讲课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3.4 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 由表一看出实验组护生由于心理素质稳定,在动手操作考试中发挥正常,操作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这种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并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和迎刃而上积极品质。给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在即将面临的就业面试中能发挥正常。
3.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84%护生认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0.01),学生小讲课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转换,加强了师生合作,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临床护理核心能力,传授知识、沟通能力、授课能力也是提高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2]。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查找、分析资料、计算机应用以及对各种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的能力。学会有效运用已有知识去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较好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提高应变能力 由表三看出76%护生赞同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P<0.01),84%护生赞同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均(P<0.01)。逻辑思维的提高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对讲课时间的控制和环境的适应,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应用,有效提高护生的自信,提高了护生的应变能力,减轻了护生对应聘和面试的压力。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正常发挥自己水平。
3.7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临床护理教学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76%护生认为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P<0.01),小讲课有益于促进教师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除了帮助护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注重收集整理国内外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动态发展资料,扩充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4 小结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最终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最终的对象是学生,这是不能变更的教学主题[5]。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代表,正在为传统教学过渡到未来教学架起一座桥梁。让护生参与多媒体小讲课的形式虽然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参与小讲课制作、演讲及互动的同学其表现记入综合素质成绩,对未能上台的同学,略显不公。②讲课时间有限,不能充分给护生上台的机会。③极少数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的护生,对待小讲课,敷衍了事。因此,笔者认为在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全部采用以护生为主的小讲课,有所不妥,而是在以老师为前提的讲课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护生参与授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既能参与其中,又能得到临床带教老师传授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丽,宋艳洁.浅谈临床实习护生带教工作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05.
[2]赖银英,麻安秀.两种不同层次的护生小讲课考核成绩的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9,8(2):74-75.
【正文】
12月1日,陕西省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班结业座谈会在住院部13楼会议室成功召开。心内科刘美丽、李娟利、胡经文、刘盈盈、李静护士长、16名学员和带教老师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全部学员分别围绕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反馈:有遗憾,如实践时间太短,没能见到更多重症患者以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没有机会体验介入室工作等;更多的是感谢,感谢心内科给大家提供的学习机会,领导的重视,对学员生活上的关心以及带教过程中老师们的认真耐心,使大家获益匪浅,收获颇多。
听着学员们的心声表达,不禁回想起这三周的教学工作点滴:11月5日科室接到协助兄弟单位完成陕西省第一届心血管专科护士临床实践的任务,科室全体护士长迅速召开会议,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确定由李娟利护士长全面负责,并筛选敲定了16位一对一带教老师...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11月9日16位学员正式进入临床实践,学员们与带教老师接头,深入临床跟班,围绕专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诊疗新技术、专科仪器设备使用等展开带教。通过沟通了解到学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护理科研、小讲课以及专科操作考核任务,由于很多学员都是来自于基层的县级医院,无护理科研及小讲课的经验因此对完成任务缺乏信心的问题,李娟利护士长便给她们讲解思路,并帮忙联系护理部与图书馆,指定老师协助大家查阅资料。
由于学习时间紧张,为了能够使学员们顺利通过考核,操作带教组的老师们利用周末
进行操作培训,现场手把手指导,督促学员反复练习。
11月24日,学员们顺利通过了电除颤、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及心电监护操作考核。
应学员要求,李娟利、胡经文两位护士长针对心脏康复和心电图识别进行了理论授课。
1.1对象
我院呼吸内科于2008年1月以自愿参与的形式成立了2组QC小组.共14人,平均年龄为29岁,其中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4名。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方法
1.2.1QC小组人员的选定:每小组选举1名护士长为监督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及对上下级部门的联络。每小组选举1名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成员为圈长,负责组织圈内活动;选举1名文笔相对较好的秘书,负责QC活动的记录。小组每月活动1次,每次1~2h
1.2.2对QC小组成员的培训:由护理部组织培训QC小组活动相关工作流程及QC活动的方法,包括活动的程序、选题原则和管理工具的运用等。并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把上级医院的好经验反馈给QC小组的每位成员,提高了我们实施的效果。
1.2.3选题:根据5M选题法(力所能及、有效可查、需时适中、医院赏识、圈以自豪1,Qc成员一致认为我科整体护理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健康教育。护理部首先通过调查发现,93%的患者希望接受护理人员的指导,了解与其相关的健康知识;其次.在每月的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呼吸内科的健康教育存在问题。把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然后采用5M选题法的标准进行打分,最后确立以“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为本次活动课题。
1.2.4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对120名患者进行自设问卷调查,问卷发放范围包括病人及家属等。调查表内容: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并发症、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副作用、饮食与活动、休息与居室环境、自我保健知识与技能f氧疗、腹式呼吸及有效咳嗽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等1、遵医行为、出院指导、护士专科技术和服务态度等11项。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及家属对健康教育满意度为70%。根据调查结果,设定的目标是将呼吸内科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
1.2.5原因分析及要因确定:从人f护士、病人及家属)、物(资料、材料)、法(方法、操作及管理)和环(环境)4方面对呼吸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进行原因分析,构建因果图。通过因果分析,找出16个末端因素,通过分析综合,确定以下4点为主要因素:(1)科内未对护士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新护士较多,对专科理论知识缺乏;(2)宣教内容本身不易理解,宣传资料不足;(3)来自农村的患者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对健康教育不够重视;(4)护士不注重对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1.2.6制订并实施对策:(1)护士作为健康教育者.首先应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的专科理论知识,尤其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人手发一册《健康教育手册》,以自学为主,不定期讲解,组织小讲课及护士查房,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各类健康教育学习班,回来后在小组内进行讲课,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表扬及物质奖励。(2)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阶段制作简单、直观及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发给患者.供其阅读。(3)针对农村患者文化水平低,理解、接受能力差,根据本科室制定的各阶段的宣教材料,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反复讲解并利用宣传栏进行宣教。对健康教育不够重视的患者,应加强沟通,合理安排教育时间,征求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不断改善交流方式和工作作风。(4)护士要改变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如果不积极进行效果评价,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患者掌握的情况。在分阶段的健康教育过程中,在实施每个阶段时及时评价上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是否达到目标.若未达到可调整或修改教育计划,使其更加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
1.2.7评价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者掌握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情况,采用观察法了解患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遵医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2结果
从表1~表3可以看出,经×检验,P分别<0.05、<0.025、<0.01、<0.005:QC小组活动前后患者满意度有显著差异,说明经过QC小组活动后,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消化系统脏器多,疾病变化快,临床急需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良好,训练有素的专科护士为患者服务。但是护士在学校时接受的专科知识比较有限,护理人员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的特点[1],上岗后护士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近几年来,笔者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支持帮助下,通过不同途径加强了对护士继续教育,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业务素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笔者所在科室在开展护理专业继续教育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床位50张,护士22人,助理护士8人;年龄20~30岁27人,40~50岁3人;本科17人,大专11人,中专2人,本科在读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4人,护士23人。
1.2 方法
1.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护士素质 思想素质高,服务意识强是一名护士具备的基本要素。为此首先进行1个月的基本素质培训,由高年资、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年轻护士。如在专科危重症抢救时,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呵护、耐心等形象感染年轻护士,对损害患者和集体利益的言行及时给以批评帮助,同时对她们进行护士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强化其职业道德责任感,使护士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1.2.2 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制订训练计划
1.2.2.1 成立专科继续教育培训小组 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具有管理水平、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队伍,旨在通过护理继续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得到补充、更新。
1.2.2.2 分层次训练 (1)对助理护士培训 加强基础护理理论知识、消化内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及生活护理等知识。(2)对中等护理专业毕业的护士要加强消化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重危症急救的护理措施;学习人文社会、心理、护理伦理、社会保健及健康教育知识。(3)对大专学历以上的护士除了加强上述知识外,还应该把心理学、营养学、卫生法学、人际交往、礼仪服务、外语、计算机、等相关科学为继续教育的内容[1]。
1.2.2.3 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 坚持在职自学、参加成人自考、函授学习等,利用业余时间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一学术疑点或某一专科的护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地吸取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构建起比较完善的护理体系。对护士定期考核,建立考核档案,对成绩优秀者给与奖励。
1.2.2.4 网上教育训练 为了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笔者建立了网上QQ群,建立网上值班制度,由理论知识较丰富的护士每天上网,与患者进行网上交流,大大提高了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
1.2.2.5 科内讲课学习 制定每年、每月、每周的学习计划,由护士长及高年资护理骨干分别准备题目,在科内进行小讲座,另外请本科医生和主任进行讲课,内容包括专科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病情观察、各种检验指标、及消化内科前沿知识等。
1.2.2.6 订阅各种护理杂志 护士长有备课笔记,将杂志的新动向、新技术与临床工作结合,再以授课形式让全体护士了解,让护士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本专科的护理前沿知识。
1.2.3 加强护士的培训、培养带教多型护士
1.2.3.1 管理型人才培养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在学术和技术岗位上让护士担任一定职务,锻炼其组织才能。
1.2.3.2 急救型护理人才培养 选派熟练掌握消化内科理论和技能,学科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护士,到急诊科短期培训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休克的急救与护理、急性中毒的抢救与护理、急腹症的急救与护理等。
1.2.3.3 重症护理人才培养 内容包括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的范围、特点、及发展趋势,重症医学基础及专业技术,危重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等培训,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2]。
1.2.4 加强临床技能水平,定期护理查房
1.2.4.1 按职称进行查房 (1)主管护师查房。选择常见病、普通病情的病例,利用某一午休时间全体护士、助理护士及实习同学参加,预习病史及相关资料,从病因到发病机理,从生理到生化以及临床症状、体征,从治疗到并发症的护理。查房时护士及实习护士做好发言,讨论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2)副主任护师查房。选择较为典型、诊断明确、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结合临床病历,组织护理查房,新技术、新进展在临床中的应用,通过查房提高护士调查、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大家互相之间交流,即可以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熟练急救技术。
1.2.4.2 巧妙安排学习时间 每天早晨提前10 min上班,利用10 min时间,按照制定的训练计划内容讲课,利用早会后5~10 min[3],开展新药物及专科药物知识讲座,每次讲解1种药物,或由责任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提问,全体护士共同学习讨论以拓宽护士专科理论知识,这种时间安排合理,不影响日常工作,护士尤其是夜班护士容易接受,易于坚持,参加人员交流沟通时间多,知识面得到拓宽,护士长也能及时给予督促指导。
1.2.5 参观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 选派骨干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鼓励护士多参加短期培训班,以弥补知识不足。针对问题采取送出一人带动一片的方法达到目的,并针对消化内科患者特点,选派护士参加营养师学习班、心理咨询培训班、学习胃镜下开展各种介入手术的配合、干细胞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护理学习等,外出学习人员回科室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讲授,鼓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扩大知识面,通过学习,科室呈现爱好学习的风气,促进了大家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体会
对护士进行培训,是21世纪的护理教育发展需要,继续教育是对各阶段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的不断补充提高、更新、拓宽的一种追加教育,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增加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护士的带教、管理、急救、重症护理的能力,几年来,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地开展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危重患者护理、疑难病例、胃肠镜配合等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理质控指标平均提高10%~12%,使科室护士整体水平有了较高层次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95.4%上升到98.6%,尤其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继续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 谢景枚.实施护士继续教育培训方法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4,9(3):5.
(2)核心能力内容:根据急诊护士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以及我院急救中心护士自身的状况。必须加强以下内容的学习:①基础知识;②急救技能;③应急能力;④沟通能力。
(3)确立各层级护士的级别:通过护士的年资、职称、学历等内容综合评价每个护士的综合素质,来确立级别。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每个新毕业护士临床科室轮转三年的要求。新近毕业的护士存在需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渡期,为期一年为N0级。轮科一年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1.1~N1.2~N1.3升级。定科后两年内,根据上级综合考评N2.1~N2.2~N2.3升级。急诊工作五年后,由护长以及护理部综合考评N3.1~N3.2~N3.3升级。N4级护士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等急诊专科护士的角色。
(4)模式:采取一师一徒制。成立护理小组,由N0~N1~N2~N3~N4五个层级护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根据核心能力培训标准对下一层级护士进行培训。采取笔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以评估下级的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5)恒定各层级培训内容:①N0级(抢救区跟班)以培训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为重点。能够基本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并在上级指导下参与抢救区工作。②N1.1~N1.2~N1.3级(观察区跟班-观察区独立值班-抢救室或监护室独立上班)以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同时注重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完成观察区的护理工作的N1.1级转向能独立完成观察区护理工作的N1.2级,再到能独立完成抢救室、监护室和急诊手术室的急救护理工作的M1.3级。③N2.1~N2.2~N2.3级(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各区域、指导责任护士的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同时,加强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此阶段核心能力的培训,N2.1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院前急救工作。N2.2级要求能独立完成预检、分诊工作,能准确分诊,协助院内抢救。N2.3级要求能胜任急诊各区域的护理工作,能承担初级责任护士的培训导师任务,能完成初级责任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参与组织协调各种抢救工作和特殊情况的处理。④N3.1~N3.2~N3.3级(担任护理组长、参与科室管理)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全面强化,且重点加强个人应急能力培训,统筹各种应急预案。进入本级别核心能力的培训,要求能完成承担初级责任护士培训教导任务,参与科室管理,配合护士长开展工作,尤其在科室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改进与实施方面。⑤N4级(急诊专科护士)基础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四个方面融化贯通,且重点加强个人专科护理方面的基础知识知识的培训。完成对下级护士培训教导,参与科室专科知识的培训。
(6)培训方式:①采取一师一徒制,由导师负责监督下级完成急救中心护士核心能力手册并进行考评。②采取专题讲课、技能演示、现场模拟三种形式,以自学、个人专人指导和集中培训三个方式进行加强。由分别承担儿科急救专科护士、内科急救专科护士、外科急救专科护士与急救技能专科护士的N4级护士进行培训,同时邀请专科医生讲授急诊相关新知识、新技术。③临床小讲课。由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集中授课,讲解急诊现季节性常见疾病抢救与护理常规。④周总结。每周由N3级与N4级护士讨论总结本周常见护理不足,采取晨会时间小讲课传授下级护士。⑤考核。采取自评、导师考评与科室综合考评三种方式。每周自评,每月导师考评,每季度科室综合考评,了解护士的动态能力,以及时改进。
2.调查项目
对在我院急诊中心观察或抢救24小时以上患者,向其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张调查项目为10个问题,满意程度按照0~10分打分,10分是非常满意,0分是非常不满意,总分满分为100分,进行问卷调查,现发现收,由专人负责,将所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评价。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心内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多,病情重、变化快,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心内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针对这一特点,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认真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风险因素分析
1.1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仓促,“三查七对”不仔细,医嘱查对不认真;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不戴口罩等,是导致差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较侧重完成有形的操作性工作,而忽视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2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此外,护士对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法律意识欠缺
护士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达成有效沟通,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告知质量不高,是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的主要原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用同一笔迹重抄等,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另一因素。
1.4心内科病人特有的高风险性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一些诊疗措施如溶栓等也存在高风险性;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卧床大小便、活动限制等,加之大多数病人年老体衰,伴有浮肿,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
1.5环境因素
由于地面湿滑、噪音大、病房加床多等环境管理不善引发风险。
二、防范对策
2.1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应急能力
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根据科室特点,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3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尤其在实施溶栓、有创诊疗操作等高风险操作时,以适当的方式和语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措施,既要让他们全面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又不能让病人过分担忧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护士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尊重理解病人,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2.4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5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三、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心内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多,病情重、变化快,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心内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针对这一特点,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认真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仓促,“三查七对”不仔细,医嘱查对不认真;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不戴口罩等,是导致差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较侧重完成有形的操作性工作,而忽视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此外,护士对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1.3 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法律意识欠缺
护士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达成有效沟通,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告知质量不高,是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的主要原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用同一笔迹重抄等,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另一因素。
1.4 心内科病人特有的高风险性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一些诊疗措施如溶栓等也存在高风险性;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卧床大小便、活动限制等,加之大多数病人年老体衰,伴有浮肿,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
1.5 环境因素
由于地面湿滑、噪音大、病房加床多等环境管理不善引发风险。
2 防范对策
2.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应急能力
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根据科室特点,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3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尤其在实施溶栓、有创诊疗操作等高风险操作时,以适当的方式和语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措施,既要让他们全面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又不能让病人过分担忧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护士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尊重理解病人,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2.4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 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5 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 讨论
临床实习是护生向临床护士过渡的关键性实践阶段,临床实习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培养质量和成长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护生转变为护士的必经阶段。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教育的改革,护生面临着实习要求的提高、就业压力的增高、职业风险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新形式下临床护理带教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责任重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八所院校在门诊部护理实习生100例,其中护理大专生47例,中专53例,包括男生15例,女生85例,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岁,在年龄、专业、学历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格,随机选择八所院校护理实习生100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调查100份/人,收回100份,有效问卷100%,内容涉及10个项目。
2结果
2.1问卷调查汇总后平均分见表1,下面进行一项关于实习生满意度的实践调查,旨在了解实习生市三院门诊部的实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我们的实习带教工作。无记名回答,无所谓对错,给予客观、真实的评价,并在以下所选项目上打"√",希望你能够积极参与,谢谢配合与支持!
2.2满意度评判标准 其中很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均为满意;不满意及很不满意均为不满意。
2.3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很满意600项,满意240项,一般60项,不满意和很不满意都是0,满意率90.0%。
3讨论
满意度调查表总结归纳:①学生对部分双语教学查房及小讲课满意度较高;而对实习时间短,技术操作不能够熟练满意度较低。②学生对带教老秘书热心授课、备课,上课认真负责,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对部分带教老师专业知识介绍过少满意度较低。③实习生对带教秘书负责总带教,严格执行一对一带教满意度较高,而个别带教老师不能有效的解决实习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④学生对岗前培训、教学轮转安排、监督各科室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教师和学生意见、严格考勤、完善的奖惩制度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个人潜力发挥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4结论
4.1护理教学严格管理,严谨教学制度
4.1.1完善教学医院体系,护理教研室负责管理护理教学,护理教学秘书由各科护士长选拔,本人热爱带教事业,各方面具备一定素质和要求人员担任,多为本科或中职以上丰富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护理人员担任,下设分为:传染组、外科组、内科组,三小组各配一名小组长负责工作。教研室定期召开教学会议,师资培训、教师讲课比赛、教师听课比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4.1.2科室成立教学组,精选教师,采取一对一教学,教学秘书核心指导,按计划实施学生小讲课、教学业务查房、病案讨论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各科室技术操作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评判教学质量;按时参加院内统一理论考核,巩固临床知识。
4.1.3 教学双项评定,带教老师要根据各学生的表现对其作出综合评定,并将成绩填入护生实习鉴定表。与护生进行交流,帮助护生找出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性的意见,总结成绩,及时鼓励。另一方面让学生写反馈意见和建议,反馈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带教方法,也使带教老师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1]。目前关于各科护士心理健康状态的研究报道已有很多,但对于护理“高危”患者、工作应激性强、危险度高并且专业化要求极强的心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国内相关报道并不多。曹葵兰等[2]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名心内科护士及42名普通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心内科及普通内科护士的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
2影响因素
2.1人力资源缺乏,工作强度大
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和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护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应激源。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从单纯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5],这些都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另一方面上班的护士少,工作量大,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6],使护士的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加大,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尤其是心血管病房等任务重,实施抢救多,造成护士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有报道称,功能性腰背痛已成为护士的一种常见病,各种重体力劳动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7],产生身心疲惫感,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8],而该病在护士中发病率约为1088/10万[9]。
2.2复杂的人际关系
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在原则上,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冷静,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10]。其次是管理与人际关系问题,当管理者及医生的高期望值与自身的行为和期望值之间存在差异时,管理者的批评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护士感到不被接纳,降低了其归属感,出现心理压力[11]。
2.3特殊的工作环境
心内科是一个专科性极强的科室,所收治的心血管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多端、死亡率高居首位,不确定因素多,护理工作可控制性和可预测程度低。作为心内科护士,要面对病人病情的突然变化和病人的生与死,必须及时观察病情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特别是夜班护士,其往往独自承担全病区工作,有时一个值班期要收治2~3个急诊危重患者,监测十几个微量泵及多个心电监护仪,技术要求高,同时还要兼顾病区防火、防盗等安全事故[12]。有研究表明,凌晨的病死率占24h死亡例数的60%,心血管疾病猝发达70%~80%[13],故夜班与白班相比,工作紧张度更高、工作难度及压力更大、应激刺激更强。另一方面,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大多数是年龄较大者,脾气较古怪,有的对护士工作过于挑剔,有的不愿配合护士的安排,有的随意辱骂护士,而护士工作中稍有疏忽或言语欠妥,可能会使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14]。所以心内科护士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职业不安全感和不自信感,这种不安全感和不自信感往往使护士在工作中过分小心谨慎、胆小慎微,在对病人实施治疗护理时,往往习惯性反复多次核对,事后还要回忆有无可能出错的环节,生怕出一点差错,从而导致大多数心内科护士具有强迫症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2.4缺乏相应的心理知识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对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就医环境更加苛刻,特别是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但要重视患者的躯体健康,还要关注做好心理健康工作,这就要求护士的工作技能需要加强,同时工作量也加大了[15]。由于多数护士未接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及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则不会或不能很好地应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调节,造成心理疲劳[16]。
3应对措施
3.1解决护理人员编制短缺问题
医院应从科室的实际出发,合理定编,消除各种在编不在岗现象。根据各科室业务高峰期不同,打破科室界限,将盈余人员建立一个可供调动的护士队伍,以余补缺,或者在政策上允许工作量较大的部门聘用临时护士等。
3.2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很多外地低年资护士大学毕业留在这个城市,同事领导是最亲近的人,建立友善和睦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护士个人的身心发展。管理者应以人为本,合理分工,有报道[17]夜间设后夜班1人(低年资护士),夜间总值护士班1人(高年资护士),有利于提高抢救病人的效率,改善医护、护患关系。护士长通过强化医护关系,可以增强科室的凝聚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出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从而使护士真正认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减少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3.3合理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
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尽量满足所有护士要求的情况下,按不同层次和工作年限、工作能力进行科学搭配排班,要求全科护士节假日手机必须开机,以便遇到紧急情况随叫随到,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聘用护士的潜能。如基础理论好、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聘用护士可担任临床带教;做事仔细、讲究原则的聘用护士负责科室各项仪器的保管、维修;有文艺才能的聘用护士负责科室的板报、墙报。科室的每项工作都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如:感染监测、药品的不良反应、病历夹的清洗、血压计、输液架等都有专人负责,形成人人都是科室的主人、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良好氛围[18]。
3.4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必须加强相关业务学习,要求心内科护士必须熟悉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心肌梗死病人的监护、溶栓和严重并发症,如室颤、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抢救配合,熟练掌握心电图、心电监护技术,掌握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利用业余时间反复模拟练习,掌握心律失常知识,达到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术,快速的反应能力,护理管理者应监督检查每一个工作环节,各项制度的落实[19]。通过过硬的技术,使心内科护理人员达到心中有数,从而缓解其单独上班所出现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3.5建立心理督导机构
建立心理督导机构、组织心理咨询小组或借助心理咨询机构对护士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一方面培养护士良好的个性,保持乐观的精神面貌,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培养良好的性格[20],切忌长期超负荷,力不从心的拼搏和过度疲劳,另一方面指导护士学会宣泄不良情绪,自我放松,排解压力的方法,可通过劳动、聆听音乐、深呼吸、向家人或朋友倾诉、自练瑜伽等方式来克服精神和心理压力。调节心理状态可采取个人、小组、团体等形式,定期咨询、请心理专家讲课、训练,对突发事件等引发的心理危机有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保证护士的心理问题能及时解决。同时,管理者可以建立护士心理档案,对护士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考核制度,对每一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身体状况、能力、兴趣爱好等有所了解[21],从而能及时发现护理人员潜在的心理问题。
4小结
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心内科护士如果应急能力不强,可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因此,心内科的护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针对心内科病人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对操作难点、重点、易出问题的环节加以强化,并熟练掌握常用的心内急救操作,做到规范、快捷;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减少压力源的产生;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心理平衡、愉快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管理者则应多关心护士的健康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帮助她们缓解工作压力,促进科室护士以最好的身心状态去服务病人。
参考文献
[1] 程金莲、李萍、韩世范,等.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2,16(2):91-92.
[2] 曹癸兰、梁静、王朝晖.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2005,26(10):1212-1213.
[3] 于欣、王树英、王娟,等.心血管内科病房护士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7-9.
[4]刘静慧.心内科低年资护士后夜班焦虑心理调查及分析[J].全科护理,2008,6(10B):2640-2641.
[5] 何贵蓉、李小妹、顾炜 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6] 杨爱军、焦俊花.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对护理工作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4,2(4):22-23.
[7] 李棉舫、虹、张秀英 等.护士功能性腰背痛发生情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10):597-598.
[8] 侯继玲、苏小英.护士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7):301.
[9] 敖薪.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及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
[10] 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2):81~82.
[11] 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0.
[12] 杨明霞、何圆圆、余可斐.心血管内科夜班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12):1034.
[13] 王春雪、曹京波.利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死亡时间昼夜节律特点[J].中国全科医学,2004,7(5):305-306.
[14] 余元清、罗晓辉、孙丽.心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南军,2008,10(1):165-166.
[15] 马新英、王长奇、王雪利.精神科与综合内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身健康水平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758-759.
[16] 陆毅、张战地、罗国萍.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与调适[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22-24.
[17] 严燕月.病区护士三级负责制的实践与探讨[J].护理与康复,2007,6(8):562.
[18] 李玲玲.心内科年轻聘用护士的管理体会[J].当代护士,2008,(12):94-95.
[19] 商丽芳.心内科在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医疗纠纷分析[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1(4):55-56.
[20] 焦静、吴平霞.影响护士心理状态的不良因素及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454-1455.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着重培养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课程。通常《内科护理学》都安排在学生临床实习的前一学年学习。作为一名内科护理学教师,应该尽力克服难题,努力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在和谐、自然、贴近临床工作实际的良好教育气氛中进行,以有利于学生充实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1.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教学设计难。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基础知识多,几乎涉及所有的医学基础课,主要有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如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一节,是在完成解剖、生理、病理、生化等基础课之后研究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为临床课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生理、生化及病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状态下的机体功能和代谢的改变。同时,根据目标化教学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内容的重点。最终使学生既能熟悉和了解疾病,又能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该病的护理(包括正确的护理评估,准确的护理诊断,确切的护理目标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这就给教案的书写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2知识讲授难。
患病机体表现出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分别用解剖、生理或生化分散的知识来认识疾病,而必须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内科疾病本身临床表现的直观性强,教师并非能通过语言、动作形象生动地把各种症状和体征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要求教师牢固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在讲授中抓住侧重点,运用各种讲课技巧正确地引导学生,把各科知识灵活地结合起来。
1.3学生理解难。
内科护理学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内容较抽象,再加上部分学生对第一年学过的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化、免疫)已经淡忘,对临床医学及今后工作上的密切关系缺乏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出现脱节现象,对于疾病也不能做到全面透彻的了解。例如在讲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一章时,讲述到血液动力学改变的问题,涉及解剖学的心脏各腔、各瓣膜的正常形态和心脏的血液循环、生理学的心动周期和正常心脏泵血过程,内容多且抽象,从而形成学生理解难的问题,因而降低学习兴趣。
2.对策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尝试了以下解决方法,使学生学习内科护理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熟悉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中的指导性文件,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在讲授内科护理学前要重点精读并熟悉教材中的重点掌握内容。其次,认真书写教案,精心制作课件。对每节课的不同内容都应遵循大纲的要求,作出详细的教学设计,抓住教材内容和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出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难点的讲授内容,对涉及的其它学科的内容进行充分备课,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讲“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中要求描述本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护理,在讲授前,首先应与学生一起回顾与本课有联系的解剖生理等有关内容,通过教学课件中一些生动的解剖图片、简易的机制图体现出来,再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如常见症状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是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从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具体分析,把症状的护理作为重点详细讲授,注重与临床紧密联系,为以后循环系统各个疾病的护理打好基础。
2.2把握学生程度。
从实际教学出发,了解学生,掌握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护校的学生既有单招录取的学生,又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前者仅接受过中专教育,人文知识基础较差,但是她们在中专阶段曾系统地学习过《内科护理学》,后者接受过高中教育,人文知识有一定底子,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如前者。因此,在开课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文化程度及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进行一次医学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通过教学实践,各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触类旁通,从而激其情,发其智,增其识,会其能。
2.3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1病例引导式教学:在每个系统疾病的讲解中,都由一个病例引入,教学内容包括疾病概要、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先导入病例,再设置问题,使学生如同面对病人,谈其诊断、治疗,追其病因、诱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指导,例如,讲授“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一节时,先介绍实例:患者,男,45岁,原有慢性、反复发作性、节律性腹部疼痛的病史,发作与饮食、季节有明显的关系。某次出差途中饮啤酒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表现,引导学生思考该患者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所需讲授的消化性溃疡的内容。使学生从观众、听众的角度,转变到了责任护士的角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2.2.2角色扮演式教学: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及实际存在的困难,《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在每次理论课后都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应用角色扮演能有效弥补这一缺憾。在教学中,对于患者资料的收集、操作的解释、健康教育等,都可以设计特定的场所,为学生创设临床护理工作的情境,两人一组,分别表演护士和病人,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讲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创设慢阻肺患者因咳嗽、呼吸困难就诊的情境,在表演中不仅使学生联系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知识和护理要点,还增加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率,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拉近了与临床的距离,无形中进行了职业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贴近临床护理工作,避免学生进入临床时的“纯理论状态”,以尽快适应医院工作。
2.2.3总结归纳式教学:要善于总结归纳,运用有利于学生记忆的方法讲授,把容易混淆的、难以记忆的内容,按发展先后或内在联系串联起来。例如,在讲到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时,可将“促进排痰”的措施总结为“咳、拍、湿、引、吸”五个字,学生将这五个字记住了,就能说出完整的措施:有效咳嗽、拍背与胸壁震荡、湿化呼吸道、引流、机械吸痰。肝硬化腹水的护理可以用口诀的方式让学生记忆,“半卧位限水钠、定期测量腹围和体重,利尿注意电解质,穿刺放液输蛋白,速度和量要控制”。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2.2.4简易绘图式教学:在板书中加入一些简易图,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化、清晰化。如在讲解“感觉障碍的六种类型”时,分别画六个人形图案,将每种类型对应的感觉障碍的部位涂黑,学生就可一目了然地了解不同类型感觉障碍分布范围的特征。在讲解“引流护理”时,通过患者示意图,学生能明确引流的目的与方法。
2.2.5情感激励式教学:为了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自愿学习、乐于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一些情感激励,对学生表示肯定与赞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一名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有些紧张,结束后,我点评道:“这名责任护士很称职,为患者讲解得既详细又明白,其他责任护士要争取做得更好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临床实习和就业。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贴近临床实际,促进知识迁移。
参考文献:
[1]施丽华.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12):1743.
[2]贾小莹.浅析《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北京卫生学校护理学科(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