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家庭护理的内涵

家庭护理的内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5 10:53: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家庭护理的内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家庭护理的内涵

篇1

2010年4月神经内科成为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2011年通过物价验收, 提升级别护理费, 患者的生活护理全部由护士完成, 免除患者自聘护工。由于级别护理费未纳入医保范畴, 患者维权意识强, 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患者尽可能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是我们护理服务的根本目标[1]。为此, 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患者及护士进行了一次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科住院超过15 d二级优质护理以上的250名脑卒中患者家属,患者年龄60~85岁。其中男137人,女113人。同时,选择院内临床护士250名,其中男护士38名,女护士212名,年龄22~45岁;本科98名,大专122名,中专30名。

1. 2 方法 自行设计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将代表优质护理服务的项目分5个部分共20项。遵循自愿的原则,由研究组成员亲自发放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发出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和百分率的计数,优质服务项目主题总百分率为各项的总数占所调查优质服务项目总人数的百分比,统计学采用U检验。

2 结果

护士的技术操作、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部分, 患者和护士认知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

见表1。

3 讨论

3. 1 人力充足, 业务强, 确保护理质量 61. 5%以上的患者和53. 0%以上的护士均认为技术强和工作认真负责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根本, 在护士操作轻快准和良好职业道德两方面,患者和护士认知差异较大。分析原因可能为:护理人力不足, 床位扩张, 床护比不足1:0.4, 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护士除完成日常治疗护理外, 还得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照护, 繁重的护理工作使护士减少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个别护士业务生疏, 未及时接听患者呼叫, 患者也认为是对他们不尊重的表现。

3. 2 定期开展脑卒中科普讲座, 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从表1可见健康教育在患者和护士之间的认知上不一致。神经内科患者特点高龄、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3]。随着目前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主要死因, 因此患者渴求获得脑卒中防治知识相关信息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本科落实整体护理, 责任护士全程化健康教育, 从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着手, 特别是入院前的处理, 溶栓治疗时间窗、评估气道、呼吸循环,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出院后跟踪随访, 并结合个体患者健康教育, 针对各病种的发病原因, 进行护理、康复训练级预防。此外, 科室每月计划性集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随机性个体健康教育、示范性健康教育;对患者的某些行为进行纠正;将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护理技巧传授给患者, 不断普及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 提高患者对脑卒中的防范意识。

3. 3 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激励机制 量化护士绩效考核, 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增强了服务意识, 促进人人参与护理管理, 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保障护理安全, 有利于护士自觉依据优质护理考评标准, 改进服务态度和工作方法, 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施人性化管理、科学绩效考核, 体现多劳多得原则, 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服务意识。医院聘请第三方对本科住院及出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调查, 总体满意度为98%以上,但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进一步改善。例如客观上: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主观上护士健康教育薄弱。因此,需要继续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其内化为护士的自觉行为, 加强健康教育, 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自身健康, 减少疾病发生, 缓解病情, 促进康复, 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3. 4 人文关怀融入优质护理服务中

3. 4. 1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 重视心理护理 许多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 针对患者忧虑、烦躁、悲观的情绪, 责任护士在落实整体护理的同时, 要有高度的同情心, 细心关爱, 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耐心倾听, 安慰病患, 从病患的神态读出他的需求,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 使患者感受被尊重被关爱, 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4. 2 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护理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 根据患者个体, 制定好入院时院中、院后护理计划、康复训练计划、健康教育计划, 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建立回访制度, 制作健康教育处方, 内容包含疾病简介、临床表现、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语言训练、肢体康复锻炼方法、皮肤护理、鼻饲方法、随访时间、专家坐诊时间、科室联系电话等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与出院患者加强联系, 用电话进行回访, 必要时派出护士出诊, 包括生活、饮食、服药、家庭护理指导等, 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4]。

3. 5 共情理解患者的感受 维护患者权益,神经内科患者大都行动不便, 而且住院时间较长。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科室为每个病房配备热水器, 全天24 h都能供应热水;将传统的蹲厕改为马桶, 并在旁边安装不锈钢的扶手, 同时在浴室和洗手间地板铺上防滑垫;每间病房均以PVC海报夹“预防跌倒告知”宣传;在洗手池前安装梳妆镜, 并设置牙具架, 为患者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关爱患者, 关注手卫生, 在公共场所包括电梯口放置快速手消毒液, 前来探视的人员可随时取用, 做好手卫生, 也就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每个病房都装上了米黄色的落地窗帘, 既能遮挡烈日, 又能保护患者的隐私, 病房也更加美观整洁, 患者住起来更舒心。

3. 6 夯实基础护理, 提升患者满意率 本科为患者准备了拐杖、学步车等助行器, 责任护士加强对患者残障肢体康复训练, 创下深静脉血栓形成0发病率;科室配备了移动坐便器、洗头车等, 不少护士还学会了理发, 为患者提供全程整体护理, 无需家属自聘护工,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家属照护困难。根据医院聘请第三方调查显示神经内科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8%以上, 人性化的专业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3. 7 关注患者和护士身心健康 科室配备背景音乐, 每逢清早起床时, 病区里就有音乐响起, 饭后小憩和傍晚时分, 也有音乐陪伴着患者。这些或励志向上或轻柔舒缓的音乐, 抚慰了患者的身心, 也让医护人员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 能以更好的状态、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神经内科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积极推进医学人文建设, 将人文关爱融入优质护理服务中, 对护士、患者人文关爱, 加强护患有效沟通, 和谐护患关系, 提升患者和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认知, 促进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许佩珍.提倡感受型服务对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2009, 6(10):65.

篇2

细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内涵

本市自“十一五”以来,着力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迄今已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养老和医疗服务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这一体系还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亟须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与市场在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边界。修订草案根据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不同功能定位,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予以细化,明确要求政府将基本养老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体现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提供方式既可以是政府直接供给,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同时,完善政策措施,扶持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支持企业提供市场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完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老年人特别是失能、患慢性病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是本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所需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失能老年人数量剧增、长期护理供需严重失衡、护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目前,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建立个人、雇主、政府三方分担缴费的社会保险形式,并配套相应的评估、支付和服务保障制度解决这一问题。本市也相继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制度探索,主要包括民政部门实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卫生计生部门实施的以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为组成部分的老年护理服务,以及人保部门实施的“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上述制度的实施对缓解本市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服务对象覆盖有限、筹资支付水平偏低、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修订草案着力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了制度性规定,要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应当完善老年护理筹资、评估、支付、服务等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本市实际的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

目前,在老年照护需求评估方面,本市民政、卫生计生、人保等部门分别在各自系统内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年护理医院,高龄老人医疗护理等领域的需求评估工作,形成了三套评估体系,这些实践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总体上仍存在着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老年人重复接受评估、服务转介机制不畅、政策及资源碎片化等问题,致使老年人服务需求与现有养老服务资源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匹配。修订草案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建立统一的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制度,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以确定照料护理需求等级,作为其享受相应的照料护理服务的依据;对其中高龄、无子女的老年人予以优先保障,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适当补贴。

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紧张、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设施落后等问题较为突出。为从源头上加强规划指导和调控,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本市人口、公共服务资源、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等因素,组织编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推进落实。

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资源整合

本市承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或设施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托养机构、助餐服务点、助老服务社等。这些机构和设施,目前主要以政府兴办运营为主,社会和市场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资源分布较为分散。结合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强烈需求,亟须加大供给和资源整合。为此,《条例(修订草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一是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式,包括购买服务、委托运营等;二是对社区中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加强统筹与整合,通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方便老年人就近获取多样化的社区综合服务;三是发挥养老机构的资源辐射作用,利用其自身设施和服务资源,为社区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相应的延伸服务;四是规定了家庭照顾者支持措施,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提供临时或短期托养照顾、技能培训、扶助器具租赁等服务;五是制定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

篇3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各行各业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样如此,不管是从"三好一满意"还是"优质护理服务",都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我们"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我们要处处为患者着想,把患者放在首位,所有的服务都要紧紧围绕着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然而优质的医疗服务不能缺少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不仅仅是为了让患者得到实惠,也是为了护理行业自身的发展[1]。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工程[2],到现在已经快5年,活动已经不只是在三甲医院施行,已经覆盖了广大的基层医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医院的优质服务也开展了很长时间,在活动中我们有了很多体会,总结出了一些目前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思考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在这里和广大同行朋友一起讨论和分享。

1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内容

1.1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要想真正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好优质服务,我们就必须先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定义内涵以及内容等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从而改善医疗特别是护理服务的质量,对于医疗单位而言,更能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不仅是医院的设施,条件等硬件,更重要的是医疗水平,护理水平等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吸引着广大患者。医院的护理服务、技术、人才素质已经成为吸引患者的主要因素[3]。

1.2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 优质护理是全面的落实护理责任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强化的重点内容就是基础护理,因此它的内容主要涵盖的是包括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安全管理等包括患者生活护理在内的各种基础护理。

2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1社会环境因素 在基层医院,广大患者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如城市家庭富足,对各方面的追求落后于城市,社会环境相对朴实,更多的患者有被医疗的意识,却缺乏被服务的意识,为药品和诊治买单他们觉得理所应当,但要额外出钱接受护理服务,他们却觉得没有必要。另外出于传统的思想,很多异性患者还会对护理人员体贴入微的护理难以接受,这归根结底就是基层医院里大多来自农村的患者文化水平低,因而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和认同度低[4,5]。所以推广的时候存在各种极端问题,要么就是坚决抵制基本生活护理,要么就是过分要求,比如完全可以生活自理的患者要求护士进行生活护理等,给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5,6]。

2.2人员因素

2.2.1患者及家属因素 这和前面所提到的社会环境因素分不开,相对落后的经济生活条件,传统的社会环境,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患者及家属不能很好的理解优质护理服务,要么过分抵制,要么过分要求。

2.2.2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包括很多,首先就是人员缺乏,护士缺编是我国护理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至少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例[7]。

2.2.3领导因素 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领导都将重心放在提高医院诊断治疗水平上,而对于护理的重视程度较轻。

2.3 配套体系和激励机制因素

2.3.1 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 基层医院不同于三甲医院,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分工明确,有护工,担架,水电等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做相应的工作,而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要独自完成除诊治护理以外的各种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无法专心于单纯的护理工作。

2.3.2缺乏完善的奖励责任机制 优质服务要责任于个人,然后基层医院往往缺乏这种责任机制,责任不明确,任务不明确,奖惩不明确,这就导致无法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3.3缺乏合理分配考核机制 本身护理收费标准与护士劳动价值存在相当的差距[8],在基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本身收费价格上就存在不好定,接下来的收入分配和绩效考核也就出现了问题。

3 思考解决的方法

3.1医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患者知道,明白什么是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对于医疗的重要性。

3.2从上到下的重视,积极做好配套制度的完善,也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支持。确定明确的制度,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的作用。

3.3提高人员素质,这是最为重要的,不仅要加强护理人员本身的三基素质,更要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完善合理的护理队伍结构。另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除了奖励机制,还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爱心。

总之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困惑和难点总结起来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人员因素,配套系统因素,体系和激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实施解决办法,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才将得到提高,才会充分发挥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明华.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01):471.

[2]吴辉燕.基层医院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2072-2075.

[3]饶桂珍.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调查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5):77-78.

[4]缪慧祥.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2,6(06):182-183.

[5]张红红.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实施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66-68.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39-01

1姑息护理相关概念

1.1姑息护理姑息护理是对患病后无法治愈者的一种积极的、功能整体性的护理, 主要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 处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最大可能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1.2姑息护理的内涵①肯定生命, 同时认为死亡是一个正常过程; ②既不加速, 也不缓解死亡; ③减轻或解除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④治疗和护理应包括心理和精神等方面; ⑤提供支持系统, 帮助患者尽可能积极地生活, 一直到死亡; ⑥在患者生病或家属丧失亲人期间, 提供支持系统帮助家属。

1.3姑息护理目标①实现患者及其家属的最佳生活质量; ②有效的控制症状; ③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调整、应对进展性、终末疾病的悲哀和失落感; ④帮助和指导患者实现未完成的理想; ⑤遵照患者的意愿选择死亡的地点, 并尽量减少不适和痛苦, 让患者有尊严地死亡; ⑥预防丧失病人的悲哀反应。

1.4姑息护理的范围①患病后无法治愈的病人, 包括患有相对可预料的凶险疾病, 预后不祥的慢性疾病, 介于这两类病人中间的病理上进展迅速、伤害难以预料的病人; ②针对家属的丧亲护理也是姑息护理护士的责任。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姑息护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7年加拿大Balfour Mount医生首次提出“姑息护理”这个专业术语, 1989年RCN护理专家组正式采用了“姑息护理”这一术语。1990年WHO正式给姑息护理下了定义,同年还明确阐述了姑息护理的内涵,并提出了姑息护理的主要内容。以加拿大、英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姑息护理的概念、原则、内涵、主要内容、多学科小组人员组成和职责等方面形成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姑息护理服务体系,并设立了姑息护理的教育课程,同时开展了姑息护理相关的系列研究,如疼痛和其他症状的控制、沟通技巧、死亡教育、伦理和道德问题、家属和丧亲者需求等。姑息护理服务对象逐步扩大,已由成人扩大到儿童;研究的疾病由肿瘤延伸到心脏、呼吸、消化、神经血管等其他严重慢性病。

2.2国内研究现状1990年,我国在广州与WHO共同举办了晚期癌症镇痛专题会和培训班; 1998年WHO西太区和卫生部在北京举办了癌痛姑息治疗高级讲习班; 1999~2002年期间在成都和昆明,WHO牛津国际姑息医学召集中心、美国国际姑息医学合作中心(A MS)和WHO华西国际姑息医学合作中心联合举办了“国际姑息医学学术研讨会暨培训班”,为促进我国姑息护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98年林菊英主编的《社区护理》首次引进了“姑息护理”的概念。同年,天津医学院护理学院和渥太华护理学院合作应用PCQN调查国内45名医护人员的姑息护理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国内外医护人员在姑息护理知识掌握程度上有明显差异。近几年,国内有少量的有关姑息护理的综述、译文或个案护理文章,介绍了姑息护理有关的理论、发达国家姑息护理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个别案例开展姑息护理的体会。由于我国的姑息护理刚刚起步,国内很多的专业人员对它的概念、原则及内容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有必要借鉴国外较权威的评估工具,了解和评估当前我国护理人员姑息护理专业知识、态度的现状、存在问题,由此提出教育培训的干预对策,为进一步推动姑息护理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

3我国姑息护理发展的建议

3.1加强姑息护理的教育和培训

我国应重视姑息护理的专业教育现状与开展, 将其专业教育列入教学培养计划内, 把姑息护理内容融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课程。尽量为学生们提供机会接触姑息护理的临床实践。从事姑息护理护士的素质要求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在课程的开设中应注意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

3.2相关政策的支持目前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对姑息护理的呼吁和需求急剧增加,但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姑息护理不仅仅是一门医学学科, 它更多的牵涉到人权和人文背景, 这就需要得到社会乃至法律等多方面的肯定和支持, 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持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得以发展。

2.3.1脚嘌刀韵蟆G1〗针对现有状况的姑息护理教育对象可以分为三级: ①初级: 家庭、医生和护士、医学院校的学生、社区诊所和家庭护理中的社会工作者及其他人员- 患者、家属、家庭护理员和志愿者等; ②二级: 肿瘤科、麻醉科、外科的医生和护士; ③三级: 已接受过姑息医疗的高级培训、以镇痛和姑息护理为职业的医生。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86-02

上世纪70年代起,家庭病床在我国各地已经初步建立,开始出现了专科性的家庭病床。家庭病床成为社区护理的主要形式。在家庭病床开设中,护士担负重要任务。家庭病床的建立使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护理要求,服务的内容也日益扩大,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医疗护理体系;家庭病床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承受着着各种病痛,更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精神压力。现实中,人与人的疏远及人与自然的隔阂一步步加深了人的孤独感、压抑感,人的健康需要情感的输导和和宣泄。护理人员作为一个白衣天使,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治好病人肉体上的痛苦,更应从思想和情感的层面体现出真诚的人文关怀,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服务观念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关怀不仅是医院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下面是笔者的一点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

2006年2月至今我院分别在在四个社区建立家庭病床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19~78岁;糖尿病足截肢2例,中风患者83例,癌症晚期35例、老年痴呆症患者10例、外伤40例、精神障碍患者10例、上呼吸道感染20例。

2 方法

2.1 深刻把握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护理人员是人文关怀服务理念的具体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人文护理是“以人为本”,在医疗护理服务中,不管服务对象来自哪个阶层、有何种背景,他们都享有追求幸福生活、维护个人尊严、体现自身价值的权利。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理解与自由的追求。它要求把人、人性从封建神学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反对野蛮,愚昧的世界观,其核心表现为对人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力。所以,尊重每一位服务对象、善待每一个生命,是护理人文关怀的首要因素。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识和意愿,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努力形成“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共鸣,使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中人性的温暖和关怀,如:一个称呼、一个微笑、一个搀扶、一句问候、一声致歉,都使患者心情舒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1]。人文护理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面,而润物细无声就是我们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人文护理让护患双方互相尊重和信任;让病人的合理需求获得满足;让病人的问题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让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发展。在公作中应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做一个让患者真正信赖的守护神。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健康权是护士的天职,以人为本、尊重患者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在实际工作中应平等待人,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觉融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关系。

2.2 努力加强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家庭病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的高度直接影响到家庭病床人文护理水平的高低。这就需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四心”,即: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四心”是护理人员应必备的优良品质。首先要政治思想好,热爱护理工作,要有敬业精神,有责任感,真诚地关心、爱护患者,为患者着想。能吃苦耐劳,不计报酬,要有主动性、自觉性。因为家庭病床的特点是面向社会,外出访视一般要独立行动,走千家串万户,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路,吃多少苦,完全靠自觉,由自己掌握工作量。护士必须要熟练掌握各专科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及内、外、妇、儿等专科常见病的一般诊疗方法;掌握急诊和院前抢救的各项操作技术。熟悉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知识;不但要进行个人自学,还要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学习的互动性,提高内涵修养;通过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将人文知识的累积和熏陶化为自身的内在品格。要积极进行实践,努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具有紧急处理及康复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有丰富的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能对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处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在面对各种危急时,能够做到镇静从容,忙而不乱,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要有良好准确的表达能力,娴熟恰当的人际沟通技巧有利于处理医、护及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对有效诊治患者,做好社区、医院的卫生服务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家庭病床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任何一项服务都涵盖了护理工作内容,都需要护士的参与和协调。护理人员还应具备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协调各方面工作[2]。 定期举行诸如“假如我是病人”此类活动,充分体现护理工作者作为一名患者所产生的一系列需求。倡导的“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等主题的活动来加强医院人文建设。提升医院内涵服务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要不断进行总结,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做到独善其身。要加强对护理中的难点、疑点进行攻关,做到有突破、有创新,努力把我们的感情及智慧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激发工作热情,不断增强爱岗敬业的自觉性。积极引导护理人员树立“精业厚德,同创健康”的思想,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干,努力增强护理人员的事业心。建立健全赏罚制度,对工作标准高,责任心、事业心强的人员应予以奖励;对工作消极懈怠的应予以处罚,真正形成“让不干事的想干事,让想干事的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奉献爱心,争当模范”活动,并进行评选一次,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努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3]。

3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努力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3.1 创建整洁的物理环境。这要求环境干净、舒适、安静,设施方便、安全,环境布置美化。如家庭的病床上不再是刺眼的白色,可使用绿白小格相间的花床单、花被罩,颜色柔和,款式时尚,加上柔和的墙壁和灯光,透出几分家的温馨。还应特别注重病人“观景养眼”的习惯,在家庭的合适位置,摆放特意制作、外形精巧的浅蓝色小沙发,中间的茶几上,一束小花显得盎然生机。另一方面在护理人员的礼仪上做文章,护理人员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主动热情、语言文明礼貌、人人注重礼仪,主动帮

助患者。

3.2 创建温馨的亲情环境。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尽一切努力使患者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精心周到的照顾。首先要把患者当作亲人来看待,除关心和解决他们的生活需要外,要着重在一切护理服务中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即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其他权利。要学会理解患者,并不断地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要关爱患者,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为患者建立家庭与社会的支持,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其次要把患者看成正常人来看,有人际交往,获得信息的需求,除了合理地安排患者会客、娱乐外,护理人员有责任回答患者对用药、治疗、费用各个方面的提问。解除患者疑虑,特别要保质保量的做好护理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专业预防保健知识,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对待疾病和健康问题。

3.3 创建热情的服务环境。一方面要积极想患者之想,做到细致入微的关心患者。护理服务最理想的状态是应敏锐地察觉出各种患者各种的需求并予以满足。除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民族信仰、生活习惯、需求层次因人施护外,还应认真评估判断出患者心、身护理问题,制订出个体化护理方案,认真实施,真正把整体护理落到实处,使患者处于心身的最佳康复状态。另一方面要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观念,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护士各种操作规程,重视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护理人员的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往往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语言、一个得体的抚摸可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强调护理的预见性,积极预防和解决患者潜在的和现存的护理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3.4 创建畅通的沟通环境 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非常重要,与患者建立恰当的沟通,有利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消除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及时开导患者,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加患者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与患者沟通时,首先应认真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所需和要求,尤其是对疾病的叙述,注意患者情绪,以及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针对各类患者或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沟通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句,不用过多的专业词汇,要通俗易懂,取得沟通的顺利。但是每次与患者交流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患者的紧张和疲劳。避免强制的教育态度。有第三人在场时谈话不要涉及病人的隐私,要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护士应重视信息沟通的双向性,本着诚信、尊重、同情、耐心的原则,注意自己说话的语调、表情、态度,使患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人性化的服务。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不足,对病人提出的中肯意见要虚心采纳,尽快改正,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结果:我院护理人员上门服务,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他们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治疗,心理压力小,也免除了来往路途的劳累,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为病人就医提供方便,合理地利用卫生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护理服务,向社会传播健康知识,体现护士的社会价值。在家庭病床护理中人文关怀理念成功展开深入人心。

讨论:家庭病床护理是医疗机构、患者、家庭“三位一体”的护理形式, 通过有针对性患者的追踪观察,到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家庭病床的开展仍然是社区护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让病人在熟悉、温馨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必将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医院为患者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基础,也是减少医疗纠纷、创造品牌服务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护理人员作为实践人文关怀的服务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懈努力,才能真正体现护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和价值。用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武装头脑,做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我们要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我们的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护理质量,适应护理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6

新时期,军队疗养院作为部队战斗力体的健康保健基地,积极改变疗养模式,调整指战员的身心状态,提高部队的健康水平,从而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目的[1]。我院承担着来自、云南、青藏高原的优秀基层军官健康疗养任务,为确保基层军官疗养护理服务质量,在不断总结疗养护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高原基层军官疗养特点及健康需求,制定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创新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从内容和形式上扩大护理范畴,全面、全程、专业、主动的践行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现优质护理目标,通过实践取得了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高原基层军官特点

作为基层一线带兵人,高原基层军官是最辛苦的一个群体。长期驻守在高原边防的基层军官,是戍边卫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关乎着部队的战斗国和国家的安危[2]。常年驻守在高海拔、高寒的祖国边防的基层军官,氧气稀薄,生存环境差,担负任务重,与外界交往受限,与家庭成员相聚少,社会支持少,工作生活心理压力大,物质生活质量偏低,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他们年轻具有朝气,高学历,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具体实践

2.1强化为军服务的根本宗旨 我们成立了以院领导、护理部、护士长组成的"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理解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涵,紧紧围绕我院"优质服务至诚为军,心系健康保障打赢"的服务宗旨,认真转变服务理念,改革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技能,拓展护理服务内涵,为高原基层军官提供卓越的延伸性护理服务。

2.2转变服务理念,创新多元化护理模式 高原基层军官的疗养为集体举家疗养,疗养期为15 d。在疗养期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为本,以疗养高原基层军官的满意为标准,着眼需求,拓展服务范围,改进服务方式。倡导人文、精细、安全和"第一时间"服务理念,做到第一时间热情接待,第一时间了解需求,第一时间制定诊疗计划,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第一时间反馈信息[3]。应用融康复治疗、景观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文化疗养于一体的程序化疗养护理模式。定人员、定内容、定时间、重效果,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渗透疗养护理工作的始终。

2.3拓展服务内涵,实施人性化、个性化护理服务 我们把优质护理服务拓展到疗养工作的各个方面,根据高原基层军官的疗养需求,不断完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丰富服务内容,深化和拓展服务内涵,提供主动、无缝隙、全程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高原基层军官疗养期间,护理人员对实施责任制保障式护理服务,每个楼层指派2护士和1名服务员,分工明确,负责到人,根据基层军官多是集体入院举家疗养特点,在护理服务中充分体现出家的家庭式的温馨,除常规的疗养设施设备外,在房间里特别为他们准备了电吹风、微波炉、儿童玩具及儿童家庭生活用品。实行入院接待、院情介绍、就餐引领、早晚查房、安排体检、森林浴及冬温泉保健专人全程一体化护理服务。

2.4实施有针对性的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服务

2.4.1分析评估健康知识需求 在高原基层军官入院后第1d对其进行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护理程序式的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探讨分析,评估高原基层军官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需求,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健康教育内容,实施护理干预。

2.4.2提高健康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对高原基层军官进行健康知识认知调查显示,他们能认识到健康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但在日常行为习惯和一些基本健康技能上知识掌握的还较少,一部分基层军官有不良的生活方式急需改善。针对于此,我们组织高原基层军官进行保健知识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了健康理念与日常习惯、健康养生、健康技能、急救防护、传染病预防和高原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在高原病防护知识和传染病预防方面,尤其注意结合高原自然环境、社会特点及当地疾病谱的特点,提高了对相关疾病的认知率和防护技能[4]。根据健康教育需要,我们编制并发放《健康保健知识汇编》,同时采取交流座谈,一对一讲解指导,现场示范等健康教育形式,使基层军官深入浅出的学习和掌握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了健康知识水平,增加了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4.3注重心理干预,积极改善亚健康 高原基层军官由于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中,容易出现心理困扰和亚健康状态。我们请心理医师为他们上心理保健课,采用认知调整、交流沟通、行为疗法,通过团体心理疏导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式,教会基层军官如何自我调节心态。利用院内丰富的物理和自然疗养因子资源,为他们进行康复指导和治疗,消除躯体疲劳和不适,有效的降低了他们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改善了亚健康状态。

2.5注重文化疗养,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我们在疗养区内设立了"优质护理文化走廊",将我们的服务理念、护理格言、养生保健及高原基层军官保卫边防的奉献精神融为一体,展现出独特"为军服务文化"。在每个疗养房间放有绿色植物,《健康保健知识指导手册》及各种温馨提示卡片,如:入院欢迎卡、体检提示卡、节日祝福卡、健康保健卡、出院欢送卡等,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疗养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疗养院良好的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组织高原基层军官进行森林浴活动,阅览养生长廊;游览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参观茶叶博览园、乌木博物馆、大佛禅院等活动,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茶文化、乌木历史、佛教文化等知识的讲解;举办文艺联欢会和各种球类比赛,学会一套养生太极拳,体现了文化疗养特色,丰富了高原基层军官疗养生活,陶冶了情操,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

3效果

通过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在高原基层军官疗养中的实践,不断完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丰富服务内容,深化和拓展服务内涵,创新多元化护理服务模式,满足高原基层军官个性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有效提高基层军官健康知识认知度,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调试心理、延长岗位工作年限,最终增强部队战斗力的目的[5]。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高原基层军官对疗养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成彩霞,陈平,刘荟,等.高原疗养基层军官健康认知情况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8):926-927.

[2]成彩霞,陈平,刘荟,等.探讨护理干预对不同年龄疗养疗养基层军官健康认知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961-962.

篇7

护士是优质护理的实施者,其对优质护理内涵的理解影响着工作中护理服务的实施。为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的相关文件及《推行“3H”护理模式,全力打造优质护理服务高地活动方案》,领会精神,提高认识。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优质护理的内涵和目标,并认识到开展优质护理的重要性与意义,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护理人员的思想中,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推行“3H”护理模式

即:家庭式护理、宾馆式服务、医院个性化服务,营造温馨、舒适、和谐的就医环境。Home式护理(家庭式护理),核心是把患者当亲人,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环境人性化,营造家的氛围。实施家庭式护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每一个环节充满温馨、理解和关怀。做到“四用”:用脑去想、用心去做、用话去说、用手去干;做到“十点”: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说话轻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浓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Hotel式护理(宾馆式服务),核心是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实施宾馆式服务,首先要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同时要学习礼仪规范,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做到“八个规范”:迎接患者规范、文明用语规范、仪表着装规范、称呼患者规范、执行医嘱规范、技术操作规范、征询意见规范、送别出院规范。Hospital式护理(医院个性化护理),通过对患者全面细致地评估,充分了解患者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责任护士对患者做到“十知道”:床号、姓名、性别、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饮食、心理、护理要点。

1.3优化服务流程

做到“五有”,即入院有人迎、手续有人办、检查有人陪、住院有人接、出院有人送,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服务。

1.4完善质量控制

根据《方案》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及细则,确保“3H”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为方便评价,考核细则设计为表格形式,总分100分,内容分为2项,分别是优化就医环境60分和优化服务流程40分。每一大项又分为若干小项,每一小项分别设分值、标准、扣分、得分。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职称及年资高的护士任组员,每日查房1~2次,对照细则进行评价。每周召开质控分析会议,肯定成绩,寻找不足,制定有效措施,积极整改,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5观察及评价指标

①护理质量:对实施“3H”护理模式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考核结果进行比较,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等。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各4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②患者满意度: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患者对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优质护理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能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保持躯体舒适和心理健康;同时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可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3H”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进一步补充,是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具体措施,也是践行以人为本服务宗旨,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通过实施家庭式护理,把“女儿般的孝心、姐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使患者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温暖如家的服务。通过实施宾馆式服务,用规范的礼仪、规范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服务患者,使患者放心、安心、舒心。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满足了不同个体、不同个性的需求,达到了患者需要什么,护士就护理什么的目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篇8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12-02

自从1860年南丁格尔开创近代护理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模式已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化。整体护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护理模式。

中医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患者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其内涵与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模式是一致的,开展中医整体护理,一是要转变观念,二是要提升素质。

1 转变理念

护理理念是护士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思想与行为的信念和价值观,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有不少传统的护理理念都在制约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所以必须更新理念,转化角色,以适新模式的要求,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

1.1 转变“被动执行医嘱”的消极工作态度: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不再附属于医疗,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加强对病人疾病本身的关注外,还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处的环境、心理状态、物理因素等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因素上;要求护士在现代护理理论指导下,给予病人有计划、全方位地护理,达到促进病人身心的康复。

护理人员上班,不能机械单一地执行医嘱,要学会观察、了解病人,认真思考,全面分析病人需求,以人为本地制订病人的治疗或康复计划,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工作。

1.2 转变“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思维及工作方法:“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的工作中心,也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中心。但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往往习惯于“以我为中心”,把我的工作、我的程序、我的制度放在第一位,忽略了病人的需要。

实施中医整体护理,应该视病人需要为第一位,工作程序、制度应根据病人需要、社会发展不断修订、完善,比如外科住院病人,在每一天的康复治疗方案中通常包括服药、输液、针灸、拔罐等内容,病人需要的治疗时段不同,护理人员除了考虑医学标准、排班合理等因素外,还要考虑适合每一个病人的需要,再做出人性化的合理安排。

1.3 转变“整体护理只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狭隘认识:系统化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观念,它的内涵除了把病人、把护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外,还应“把与护理有关的各个方面视为一个整体”。病人住在病房,除了医疗、护理、水、电、汽供应,安全、医疗设备的配置与保养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各方面协调一致,才能确保护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实施整体护理,还要注意到,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社区医学的兴起,护理工作的范围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大量的护士需要进入家庭、社区,对慢性疾病患者、疾病康复期患者等进行健康指导、康复训练和心理治疗,这是整体护理的必然延伸,需要护理人员树立这样的理念。

2 提升素质

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服务的内涵将 加深刻,如何体现以病人 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当然提升护士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抓学习、抓培训。

2.1 营造优秀的护理文化:护理文化是渗透在护理活动中的灵魂,其实质是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理念。为此,要在医院护理人员中形成“文以化人,德以修身”的先进文化氛围;要改变“护士的劳动是无文化含量的简单劳动”的错误观点和“重医轻护”的不良做法;要形成人人“献身护理事业,争当南丁格尔”的舆论环境;要营造“争做有文化、有修养的学习型护士”的良好局面。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进修学习活动:医院应着力推进护理先进文化建设工程,将护理心理学、护理交际学、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融入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内容之中,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护理语言训练、护理礼仪培训、健康教育演练等等。经常开展以培育和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礼仪表演、护理操作、文艺节目等活动,举办宣传橱窗、网站,开办美学知识讲座等,使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3 建立完善的护理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对护理人员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护理基础业务考核,很少考查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个性人格、理想追求等,也很少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语言、交际能力、护理礼仪服务水平、实施健康教育水平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在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的考查和考核中,既要注重知识存量,又要注重现实表现;既要做到把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又要把护理部的考核与患者及其亲属的评价结合起来。要把人文素质评价机制与护理人员选聘、福利待遇、职称晋升、岗位任用、评先评优等管理机制挂起钩来,促进护理人员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现代的、科学的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方法,它需要现代护理理论指导,正确地执行护理程序及充足的护理人员,更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而护士自身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是最重要的,广大护士深刻理解以“人”为中心,彻底改变功能制护理方法,切实把护理程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之时,方是整体护理名符其实之日。

参考文献

[1] 王春香.对系统化整体护理几个概念的理解[J].齐鲁护理杂志,2002,8(11):877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62-01

舒适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先生提出的,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其理念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根据这一模式,我科在血透过程中提供全程的舒适护理使患者顺利进行血透,提高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次观察均系我科长期血透患者,男120例,女40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为60.5岁,均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

1.2方法:对160例患者在血透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1.3结果:采用我院患者意见征询表调查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很多改善。

2护理

2.1血透操作前的护理

2.1.1环境的安排: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安静少干扰,温湿度适宜,患者正前方安置电视机,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或画面。病床可摇高坐起,设床栏、床桌。血透前用紫外线行空气消毒,并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

2.1.2心理舒适的护理: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对预后易产生忧虑、恐惧心理,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血透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有效利用患者家庭的支持系统尤为重要。与患者进行诚恳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

2.2血透中的舒适护理

2.2.1动静脉穿刺的舒适护理:合理选择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每次穿刺更换部位,不可在同一穿刺点反复穿刺,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并与透析管路相连,在患者处于舒适的情况下妥善固定,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及其活动量有多大、什么样的不影响血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以消除紧张、烦躁心理。

2.2.2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内瘘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听轻音乐,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2.2.3血液外渗的护理:加强巡回,若巡回中穿刺处有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迅速更换穿刺部位,第2日血肿处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

2.2.4饮食的舒适护理: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给低盐、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之物。饭前消毒毛巾擦手,不方便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后协助漱口,维持口腔清洁,促进生理舒适。

2.3血透后的护理

2.3.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第2d可温水毛巾热敷,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震颤减弱或消失)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篇10

    1 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 应用现状

    2.1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2.1.1 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 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2.1.3 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2.1.4 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2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3 小结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家庭分布于都匀市市区内的2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男 104例,女152 例,出生天数7~27d。随机抽取126例新生儿作为干预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从产科出院时均排除其他躯体疾病。两组新生儿性别、出生天数、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操作方法

①干预组新生儿出院后3d,有专业护士按预约时间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沐浴、脐、眼、皮肤、口腔等护理技术现场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纠正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每户15min左右,并设立咨询电话,解答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专业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点,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采用一对一操作示范,然后调查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情况。②对照组新生儿出院后采用传统的育儿方法,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从沐浴、脐部护理、眼部护理和皮肤护理4个方面观察家庭护理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情况;②从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和脐炎4种疾病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的发病情况。③发育指标、体格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头围,测量者为经过培训的护士。④智能测量标准,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检查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具有测量资格证书的护士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SPSS8.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比较

由表1可见,126例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后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比例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表1 产妇家庭护理干预前后新生儿护理知识与干预前比较,*P<0. 01

2.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皮肤脓疱、结膜炎、脐炎发病率除结膜炎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 表2 两组新生儿发病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质量增长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格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3 两组新生儿日平均体格增长情况 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 01

2.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

由表4可见,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新生儿的行为能力水平。表4 两组新生儿NBNA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 01

3 讨 论

由专业护士上门示范新生儿护理操作,用一种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方法把知识传授给产妇,易被产妇接受和掌握,适合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为新生儿沐浴是产妇难以掌握的操作,通过专业护士的示范和讲解,使产妇明白沐浴能更好地清洁皮肤污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行新生儿抚触等,纠正了以往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皮炎、红臀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另外,传统的坐月子房间紧闭门窗,喂奶后不拍背,也得到了纠正。从表1可见,干预后126例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