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档案归纳方法

档案归纳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5 10:53: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档案归纳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档案归纳方法

篇1

传统会计档案主要以纸质形式呈现,进行会计数据的记录、核算和管理,一般包括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 用于记录和反映单位的资金流来源、流向和其运营情况。 传统档案材料对真实性、可靠性、时序性等要求程度高,不可随意变更、打乱,反映信息更加直观、凭证一般为原始文件, 有助于会计档案使用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会计财务信息,是会计部门常用的一种档案管理方式。 但传统会计档案本身也存在着缺点与不足,具体表现为纸质形式档案在时间和空间上局限性大,查阅时受时空影响,导致使用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在任意地点查阅会计档案; 而且传统会计档案的储存工作较为繁琐,不仅需要按照时间顺序管理,还要注意防止纸质资料遭受破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 电算化会计档案特点

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由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的,具有高效性和实时性,科技程度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和电脑技术水平要求高。电算化会计档案不仅存有原有会计档案的相关内容,同时还涵盖相应的存储系统软件、财务会计文档与会计程序内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存储形式以电子形式(磁盘或光盘存储)为主,辅助打印的纸质形式,存储形式多样化,也可利用电脑硬盘、软盘等存储介质进行数据备份, 存储环境需要注意电子干扰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和软件系统进行浏览传输,进行简便快捷的数据分析,利于管理者掌握单位运营状况、制定决策,且不受时空限制。电算化会计档案在安全系数方面的要求水平是较高的,磁盘、硬盘等会很好的将数据进行存储,并在依据相应技术方式的前提下对数据展开修改,且相关人员能够通过网络对会计档案进行复制、浏览、修改、销毁等,导致重要信息的外泄,信息安全性难以保障。 保存电算化会计档案要求必须具备高强度的防火墙系统,防止电脑病毒和黑客的入侵,保障其安全性。

3 传统会计档案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比较

3.1 会计档案的形成

传统会计档案与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差别是相对明显的,主要的体现方面多是会计档案的构成办法与步骤内容。会计档案的形成方式是二者最明显、最根本的不同。 传统会计档案主要通过会计人员手写登记凭证、账簿,完成汇总材料,属于纸质档案。 而由于操作工具的变化,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形成主要通过计算机和会计管理软件系统,由会计人员录入财会信息,最终保存下来,形成会计档案,智能化与人工化对比, 存在着本质区别。 在形成步骤方面,传统会计档案采用平行记账方法,将原始凭证手工抄录形成记账凭证,再根据此凭证完成日常记账和总账目,汇总成年度报表, 所有这些表格即构成会计档案。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形成采用集中处理方法,通过会计软件系统输入、输出、存储、备份数据,四个步骤环环相扣,输入数据即将原始凭证录入系统, 输出数据就是将系统录入的数据进行打印,存储数据将数据保存到存储介质上,备份数据则定期将数据复制存放,保障信息安全。

3.2 会计档案的归纳

因为会计档案在形成办法与步骤方式方面存在差别,使得两者在对工作进行归纳时同样会使用或出现不同的内容。传统会计档案归档时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归纳整理,而电算化会计档案归纳管理时除了将打印的上述纸质材料归档外, 还需要对系统核算的软件、硬件材料进行归纳。 首先要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把关,不合格者进行重置或维护处理,防止软件问题导致数据丢失和可靠性下降。 其次收集软件系统的开发资料和维护资料。 开发资料指系统开发中的系统说明书、程序设计资料、测试报告、手册等,有助于系统地理解和运用,维护资料则涉及维护指南、规划等。 而且在档案归纳中要将存储数据信息的磁盘、光盘等介质进行电子标示和设置外部标签,按时间顺序归档,防止出现混乱,影响会计档案管理质量。

3.3 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人工管理纸质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储存,管理时需要注意档案的时间顺序,分类分时排列,同时关注储存环境条件, 防止潮湿等条件造成Y料的损毁丢失。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方式则偏向智能化,由于电子文件对计算机和存储设备要求高,因此对耐久性问题需要加以考虑,管理时不仅要注意设备问题, 还要提防网络病毒和黑客等网络犯罪手段,一旦出现此类问题,财务信息就将遭到泄漏、损坏。 因此在档案管理中应定时查毒、杀毒,保障档案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逐渐取代了传统纸质化会计档案管理。传统会计档案和电算化会计档案特点鲜明,前者简明直观,时空性差;后者实时性好,管理难度高。 二者在会计档案的形成、归纳和管理方式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必须加以明确,以便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戴新智.对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和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黑河学刊, 2014(3):128-129.

篇2

关键词 医院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必要性

医院档案管理牵扯到广大人民群众从医治病的医疗档案、病理切片、x线底片、各式各样的检查资料等等,不止在医疗、教研等活动中的有显著的作用,而且与人民群众的自身健康和医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材料档案事业进展的新方向和新课题。电子文档的大量产出和运用,使得档案的信息化迅速向数字化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信息化的发展流向。所以,加强医院档案信息化在医院的管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档案信息化完善了档案管理模式

在诸多传统的档案归档方法中,档案资源大多数都是以纸质的形式存在的。随着时间的交替,档案里的资料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占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广。根据有关部门规定,出院病人的在住院时的病历,院方必须保存30年以上。所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每年的入院病人数目的不断激增,医院需要多大的空间来保存这些病例,而科学合理的保管好这么多的而且在不断递增的病案资料将会给医院造成多大的困难。所以,实行电子病历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各类医院文字档案在经过信息化的处理以后,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强档案的运用效率,使档案的信息更加形象、生动。便于档案的搜索以及利用,并节约了大量的储蓄资料的空间,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也保证档案的备份安全。

二、档案信息化使文件的归纳方式得到完善

在医院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要对各类文件进行及时的著名录入。在纸类文件时代,采用手工操控的方法,档案工作人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及精力一直归纳档案和收入目录,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如果遇到信息的改变,改动一个地方就要发生一连串的反应,相关的部分都要需要改动,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将档案经过信息化的处理之后,可以使档案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救出来,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工作,很大程度的改善了工作的条件,信息在改动时只需输入相应的命令,就可以自动促成系统的改正,更大层面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医院的各类档案文件中,有很多需要完成的年度整理工作,需要在年底之前对全年的文件以及相关的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和录入,因而造成年底工作十分繁忙。档案信息化处理之后,可以运用档案及软件提供的信息格式,进行录入工作,通过软件进行档案信息的转化,并对进行管理。档案人员还可运用系统的检索以及排序的功能,随时阅读文件的归属情况,发现没能及时归档的或者不符合条件的材料可以随时发出信息,检查和更改,很大程度的改善了档案的归档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档案资源整合的重点在于体现档案信息的系统化、有效化以及共享性,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进一步的扩大档案资源的使用范畴。往常在医院的不同部门,不同的科室,需要随时随地查阅有关的档案文档,所以存在一些的不便捷的因素。将档案信息化处理后,利用医院设备联网,就解决了这些问题。电子文档比档案纸质原件更易于导视,可扩大对原始档案的运用程度和范围;而且更有利于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科室按照自身需求浏览并随机存取,提高了档案原件的使用比率,更有利于档案部门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互联网的无限潜能。

四、档案信息化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更加快捷方便

过去手工操作查询档案资料,往往是费时费力,有时还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将档案信息化处理后,采用了电子录入和电子文档归类,提供便捷的电子查阅系统,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输入一个关键词,相关的资料文献就可逐个呈现在屏幕上。这种智能化检索方式,速度有快、效率有高、范围也广,同时还可采用电子加密功能对档案进行保密处理。

五、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更好的保存档案原件

医院的各种档案在经过信息化手段的处理后,可以更加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可以防止档案原件被过量地直接翻阅,或过多使用而造成原件被损坏严重,以做到保护档案原件的目的;可以更有效地避免珍贵资料丢失。例如,医院在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历史文字照片图片资料等。将重要的、贵重的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运用计算机对原件经过电子设备的扫描之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归纳、查阅和利用,就可以有效地保护珍贵的档案的原件。再如,有一部分疑难杂症的医学档案是弥足珍贵的,有着重要的医学、教学和研究价值。将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就可以将原件在病例文案室进行妥帖的长期保存,而将其电子文件形式的档案多次反复地应用于各项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篇3

1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

在现有的国际、国内、行业等标准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这些是针对具体的数字化档案类型、用户、业务管理流程等采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元数据模型中元数据功能项的设置分析及对其描述的过程。这个功能的意思是要基于元数据元素、元数据模型。根据这一定义,应该明确的是,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首先是一种功能需求,需要确定需求分析的信息源并施以科学的方法。

2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

数字化档案管理需求分析的信息源,是以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来源范围为主要的另外包含权威性文献、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等。

就其本身而言的话,数字化档案的分类丰富,有多媒体数字化档案、视频档案、音频档案、图像、图形档案盒数字处理档案,因此,其信息源范围可以是关于字处理档案、图像档案、图形档案、音频档案、视频档案以及多媒体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元数据范围的需求分析。

针对权威性文献而言,权威性文献可以分为法规、标准、政策、规范、最佳实现及理论等,因此,其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国内外的有关文件管理、档案管理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规范、最佳实践及理论中存在着的有关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

针对用户而言,信息源的分析范围可以是对文件管理者、档案管理者、数字化档案管理者、计算机系统管理员以及数字化档案利用者所提出的分析方法。

3 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的分析方法

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领域中,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进行需求分析,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其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认为,有两类方法:一类是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另一类是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1自上而下演绎分析法

3.1.1文献参考法

文献参考法,以“文献”形式表述有关法规、标准、政策、规范等,以保证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是从“文献”的抽象到具体数据元的确定的方法。主要是从所涉及文件管理的文献中概括出数字化档案元数据的需求。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元数据项目是运用此法的主要代表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文件管理的中凭证要求(简称《baC项目》)。

3.1.2理论推导法

从文件管理理论出发进行归纳演绎,以层层递进的逻辑来验证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合理性,即是理论推导法。

目前流行的文件管理理论主要有:文件连续体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文件运动理论。不论采取哪种理论作为我们的研究依据,都对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澳大利亚元数据研究项目《教育、研究与产业合作项目》(SPIRT project)为例,他们所制定的元数据主要依据澳大利亚所独创的“文件连续体理论(records continuum thinking)”;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项目《数字化档案完整性保存项目(UBC)》则依据的是文件运动理论理论。按照我国目前的档案管理相关理论,我们要采取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3.2自下而上归纳分析法

3.2.1调查访问法

通过对文件创建人员、文件管理人员等相关的专业人员等进行跟踪访谈和数据分析,按照用户的实际需要,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另外用到此方法的是在跨国联合项目――文件永久性凭证性问题在电子系统里的应用(简称INTERPARPES)。

3.2.2流程实际法

按照档案实际管理的业务流程为基础,通过数字化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运动为分析的切入点进行需求分析。研究者持有这类分析方法会认为文件管理流程和元数据是分不开的,所以,要理解元数据,就要紧紧联系数字化档案管理流程实际,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传统的手工管理业务流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劣,如文献参考法,可以从宏观上保证建立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具有合法性和凭证性,但建立的标准过于宽泛;理论推导法,可以保证其合理性和系统性,但建立的标准偏向理论性,实用性不强;基于用户访问法建立的标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好,但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流程实际法,即使具有可行和运用性范围依旧被局限。所以说,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的需求分析时,需要综合作用各类所学多种方法分析需求,而不是孤立、单一的只作用一种方法,这样做才可能满足数字化档案元数据更全面和客观的需求。

4关于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体系模拟建构

在以上探讨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内涵、信息源及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模拟建构需求分析体系。

首先,根据具体行业、应用领域的目标与特点,确定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需求分析的信息源主要包括,文献(规范、标准)、数字化档案本身、用户、数字化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其次,对需求分析信息源进行分类整理、审读,综合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源进行分析,简练出数字化档案管理数据的需要并形成需求陈述。再次,针对各需求陈述进行元数据的提炼,将提炼到的元数据进行分类,再将具体的元数据纳入到分析框架。最后,判断元数据元素项的设置,形成数字化档案管理元数据体系模型。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026-02

将高校信息规整到一起并且能保证信息档案一体化是高校信息档案管理的重点。高校档案一体化的提出,对档案的管理观念,方法,手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高校的日常发展中,高校是一个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的现代化非盈利性教学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实施档案信息合理,可以有序的将数据排布而且能够正确整齐归档,并实现对数据的有效性分析。计算机的出现实现了高校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具体目标。为高校实行文档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实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一体化的主要目的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高校档案管理一般都是利用一般常规的方法进行管理,如同图书管理一样,将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存放,比如说建立固定的文件夹,进行标注,然后每一年的信息都要定期的进行更新,工作量大。要找到规律,查找信息,进行具体的总结归纳时则相当费力。档案管理人员压力较大,效率比较低,容易出现较大的差错。一般情况下,不容易找到数据,数据的整理比较困难,而且,数据库的整体传播能力较差,没有具体的手段进行广泛的传播,应该说只是一种人为的管理水平。如今已经是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的管理档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高校中,档案管理涉及到的部门和方向有很多,数据库的经过的地方也很多,运用信息化的模式以最快捷的方法进行整理、传播、分析,汇总,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在高校图书馆中,常常会用信息一体化总结管理模式,将图书进行整体性进行一体化管理,这样的方法使整理图书信息工作变得简单快捷和方便。所以,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可以采取这种信息一体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信息一体化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其一是为了进行更好的档案管理,而且是为了保护档案资料,提高档案利用率。在各大高校中,档案资料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一般处于保密的情况。所以,在档案管理中,尤其是进行网络管理,应该找到安全的位置,防止黑客的入侵。其二,就是提高档案利用率。档案虽然是各大高校中的机密文件,但是,档案利用率也是档案管理的好坏的一种标志。在存储之后一旦需要哪个档案,看到档案的利用率另外就是在寻找过程中的效率,这些都是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提高和注意的地方。总而言之,说到高校的档案管理信息一体化,就是要在已知的档案信息中进行总结归纳,可以进行网上信息总结,然后,将总结的过程进行具体的分类,但是要保证将所有的档案进行一体化,建立一个关联网,每一个分类都要有规律和联系。在日常高校的管理中,一个高校有很多的学院,每一个学院又有很多的教职工和学生,另外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建立自己学院的档案,这时,就应该在分类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引入新的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原则。比如说在高校中的管理机构的职能与档案工作体制的变化,这些具体的问题也都要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进行具体的信息改变和总结。除此之外,各大高校的工作学习研究的方向重点也各有不同,但对档案有效整理,减少档案漏编或者错编的情况出现的目的都是相同的。

二、实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一体化的方法

(一)进行高校的抽样调查

说到抽样调查,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本来就是一个大集体,这一个集体是由我们很多学生和教职工人员一起组成的。所以,应该深入进他们中间了解各自的不同情况。学生就是一个大集体,应该走访不同学院,调查了解他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找到他们中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总结,并且调查平时的上课情况,了解高校学生的日常情况。其实这是档案调查分析整理的一个重要前提。另外,教职工人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对教职工进行抽样调查,问询他们的日常上课情况。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从档案的一些基本信息做调查。以上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抽样调查具有很大的优点,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它可以解决全面调查很难解决的问题,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另外,在高校中进行全面调查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抽样调查会有一定的根据性。还能对整体的情况进行某种总结和假设进行检测。简单的说就是用抽样的方法代表了整体的情况。这样的抽样结果可以从档案中找到抽样的正确性,也就可以算出准确率。然后就会从档案的管理上找到更符合的整理方法,便于排查和检查。

(二)采取自动化档案管理模式措施

在高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的网络应用于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各个领域。因为档案管理的复杂性,所以进行网络或者计算机的管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因为过去的档案管理都是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纸质化书写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就比较复杂,而计算机整理简化了原本繁琐的过程。自动化管理模式就是因为采取了计算机的计算整理模式。利用这种方法,首先实现了信息存储检索,以及数据的处理的自动化,整理档案管理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制定一个线性曲线,然后将数据输入,随着数据的大量涌入,数据的曲线图会自动生成,一旦出现波动计算机可以自动通过比对实现数据分析,然后直接输出可以利用的档案文件,这样减轻了档案数据的调动和磨损,提高了高校中档案的利用率。这种方法应该说是实现信息一体化的前提,增加了以后档案管理的便捷性。现在社会中的主要办公模式已经逐渐从传统化进入了自动化,因为自动化的工作模式不仅可以减轻工作量,而且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会忽视工作质量。所以相信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高校也会不断的借鉴这种工作模式,不断的进行优化。

(三)在档案管理的软件上实施工作统一性

在自动化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工作过程中计算机机器的系统不同,或者是系统的计算方式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上下界面中的数据出现对不上,无法统一的情况。所以,即使使用现代自动化的管理手段,一样不会有速率上的提升。相反,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寻找简洁的工作方法。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整理时要保证软件的统一性,软件统一如何实施,应该根据高校的档案放置的不同方式,根据档案的所属性质进行具体的分类,将档案放在不同的文件夹内,另外根据这些不同的文件夹进行总结数据,对数据进行分别的分析,找到平均值,另外,要制作表格和函数曲线,找规律,确定影响档案管理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确定影响因素的轻重,如果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影响程度比较轻,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细节的调整,如果影响的情况比较严重,就要从前后的问题进行控制分析,找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还有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安全性,不能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在计算机中进行,要确保软件的安全性,防止病毒的出现。减少数据库的纰漏。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软件进行定期的排查更新,找到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最快捷的计算。减少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数据错误的可能性。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一体化的重要性

篇5

一、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学校与普通的高等学校不同,每个专业课程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料比较多,如果整理不及时,会造成教学资料丢失,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找到相关的教学依据,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中实行档案管理,将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收集,按照类别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后面工作的使用。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档案管理,有利于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通过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力,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主要包括:文书档案、教学档案、学籍档案以及基建档案等四大内容,由于各个档案内容较多、较复杂,一旦档案管理不当,使档案处于混乱的状况,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主要内容

(一)文书档案管理

文书档案主要是指学校在日常管理中产生的各种文件、资料等,这些文件记录了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过程,还包括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将文书档案分类别进行归纳管理。通过文书档案,可以了解到学校是如何发展的,对学校发展有利的项目,学校应该积极推进,摒弃学校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文书档案,了解到学校的辉煌历史,并使学生感到骄傲,从而产生爱校的情怀。

(二)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笔记、教学成果等,学校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了解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教学档案管理,可以了解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学校的职业教育水平。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档案选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了解自身的不足,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籍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在入学时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等内容。学校通过学籍资料管理,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管理学生。社会用工单位可以通过学生的学籍档案,判断学生是否满足本企业的要求,更好地甄别人才,学籍档案是学生最直接的名片,是判断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设备、基建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详情以及维护的相关信息等,一旦教学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可以通过设备档案,了解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基建档案是指学校基础建设的档案,主要包括:施工的图纸、水电安装示意图以及消防安全通道示意图等,学校的基建档案十分重要,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学校建设的基本情况,有利于维护校园建设的安全,学校建筑如果需要改建、新建或扩建,基建档案是必不可少的依据。

三、加强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的实践性

(一)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

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管理人员需要具有档案管理的意识。现阶段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管理工作缺乏责任感,有时会导致部分档案资料丢失,就会失去档案管理的作用,给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困难。加强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首先,需要树立管理人员档案管理的观念,了解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增强职业教育学校全体教职工的收集整理意识。由于职业教育中的档案资料种类繁多,单单凭借管理人员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学校的全体教职人员共同努力,将重要的档案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并上交到档案管理部门。另外,学生在档案管理中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档案意识,积极配合学校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以便学校为学生建立完善的个人档案,为学生以及用工单位提供便利。

(二)加大档案管理的力度

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在小组中推选最具责任心的负责人,领导档案管理小组人员努力做好管理工作,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学校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将档案管理的场地列入规划建设内,建立独立的档案馆或档案室,并与普通的办公室进行区分,在档案室内配备齐全的办公设备,配备必要的电子产品,以及档案管理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在档案馆或档案室内建立纸质档案资料存放处,该存放处不仅需要比较大的空间,还应该注意室内通风,防止潮湿,以免资料被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在职业教育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依据《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在日常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需要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档案资料收集、移交、查阅、审核、归纳、总结等,再根据档案内容进行分类,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收纳保存。档案保存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分门别类,文书档案归纳管理,教学档案归纳管理,学籍档案归纳管理,基建档案归纳管理,并由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人负责,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四)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学校的档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档案资料整理更加仔细,查找档案更加方便快捷。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职业教育档案管理,首先,制定一个整体的档案管理方案,按照计划进行收集、录入、整理、存档。其次,利用互联网络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实用性的档案信息网站,方便使用人员查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水平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档案资料,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档案的开发利用才能体现出档案管理的价值。在档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不仅可以保留文字档案,还可以保留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材料,丰富的档案内容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资料进行鉴别,删除重复或者无价值的档案内容,提高档案的水准和质量。实现部分档案的公开性,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查找,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四、结语

通过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可以帮助职业教育学校了解自身的不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档案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发挥档案管理的价值,不断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加强职业教育学校档案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2.

[2]吴桂云.改制后职业教育系统档案管理的几个新区域[J].办公室业务.2011.

[3]尹英范.加强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黑龙江史志.2014.

[4]林凤.关于职业教育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2.

篇6

1 启示一:跳出思维的框框

所谓思维框框,是由实践目的、知识储备等因素构成的特定认识框架。“框架是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完全内化于你心中的结构。根据既定目标,通过简化事实的手段实现有效理解的目的。”通过框架的概念凸显了眼前真实世界与你头脑中认识到的世界的区别;并指出正因为我们不能离开框架思考,才有必要意识到框架的存在及其(我们思考的)局限性,进而理解只有“质疑和谦卑”才能从常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始“伟大的越狱”。[3]这种思维框框当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或需要开拓创新时,就成了束缚创新意识的“枷锁”。

这种思维框框在档案学理论研究中并不少见。“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观点只是一例。《档案直接形成论》提出的许多观点则跳出了这一思维的框框,比如,《档案直接形成论》从档案微小的实体――发文处理单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疑问:“发文处理单是文件吗?发文底稿是文件吗?发文处理单、发文(文件)、发文底稿它们是一份文件?还是三份文件?实际上,发文处理单不是文件,也不是文件的一部分,如果是文件或者是文件的一部分,为什么不与文件(发文)一同发给收文单位呢?”[4]。由此得出档案不是由文件转化而来,而是直接形成的。再如,《档案直接形成论》从一份(套)文书档案是由发文签、定稿与文件正本构成,一份(套)人事档案主要由履历材料、自传材料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等等构成,提出“成套性不是科技档案所独有,而基本上是各类档案实体的共性”的观点[5]。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面对环境条件的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框,以适应变化发展中的档案工作实践,而不是“划地为牢”。

2 启示二:质疑精神必须有

质疑精神是科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所谓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多问一个为什么。

翻开《档案直接形成论》,里面就充满了质疑,例如:“发文处理单是文件吗?发文底稿是文件吗?”“试问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印发件‘红头’文件和‘黑头’文件‘转化’的‘档案’,有哪份文件是原稿、原本?哪份文件上有当事人的手迹?哪份文件是唯一的?”[6]“‘收文’文书档案的实体指的是什么?是收文本身?还是收文处理单?还是收文+收文处理单?”“收文处理单是文件吗?收文+收文处理单是文件吗?”[7]“对‘受文者’也就是收文单位,他们能在此‘收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吗?”[8]“档案副本是什么?是档案?还是其他什么?档案文书的副本是什么?是档案?还是文件?还是其他什么?档案文书正本是什么?是档案?还是文件?还是其他什么?”[9]“归档中整理是如何整理呢?它与档案工作中的整理工作有没有区别?”[10]“文件和档案以及现行文件的第一价值和第二价值是一回事吗?文件价值和档案价值、文件价值和现行文件价值、档案价值和现行文件价值是什么关系?”[11]“文件印制少则几份,多则数千份,而只有一份成为档案走完了它完整的生命过程,其他的‘孪生兄弟’只有中途夭折了。为什么同样的文件其生命过程不一样呢?”[12]“有没有必要创造出一个‘文件连续体’的概念来代替‘档案’概念?”[13]等等。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始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学则疑”。刘先生就是一位有着强烈质疑精神、善于提出问题的学者,他曾在2002年发表的《档案天问》一文中大大小小罗列了上百个问题,[14]这还不是他“眼中”问题的全部,《档案直接形成论》也只是刘先生质疑精神的产物和成果之一。我们应以质疑精神来审视既有的档案学理论,进而推动其发展。

3 启示三:归纳与演绎不可或缺

归纳与演绎是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布拉班迪尔指出:“当你观察事物并用这些获得的信息创造新模式或者改造旧模式时,你用的是归纳法。”“你头脑中存在一个模型,当你用这个模型思考和行动的时候,你用的是演绎法。”“演绎法使用已经存在的框架,而归纳法则会产生新的框架。”[15]对此,我们可理解为:理论,尤其是新理论,不能靠纯理论推演产生。档案学新理论只能从档案工作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而“脱离了丰富多彩的档案工作实践,档案学理论是断然无法发展的。即如果脱离了档案工作实践这个基础,来闭门造车式地研究,那么其理论哪怕再成体系,成果的体现形式哪怕是再厚重的专著,其结果只能是所谓的理论、在档案工作实践面前必然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指导意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学理论的真正创造者是档案实践工作者,也只能是档案实践工作者。”[16]国外一些知名档案学理论创造者的经历佐证了这一点。例如,英国詹金逊、美国谢伦伯格都是长期从事档案工作的实践者,前者的“行政官员决定论”,后者的“文件双重价值论”,都是他们从档案工作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而国内的档案学理论研究现状,则是一个反例。“中国档案学的研究主体主要是高校档案教育工作者,他们理论功底深厚而实践经验缺乏,他们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却很少有机会深入档案工作实践”,“研究没有实践作为基础,理论得不到实践的检验和反馈,久而久之,学术就成了书斋学术,理论就成了空想理论。”[17]

相比而言,《档案直接形成论》却是一部来自档案实践、经过“归纳”和“演绎”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专著。通读全书,其阐述都是建立在实践和例证的基础上的,从发文处理单、发文(文件)、发文底稿为什么会共同构成一份档案而不是一份文件的论述,到收文处理单的档案作用案例分析,再到对档案价值利用的定量分析等等,随处可见档案实践工作的影子。这既是这部书难能可贵的地方,也是档案学理论研究者的应当借鉴之处。

除了《档案直接形成论》,刘先生通过对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情况的总结和归纳,还提出过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的五种规律,即:用少性、时效性、区域性、专一性、一次性。[18]据悉刘先生计划着手撰写一部关于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规律的专著,目前正在做更多的调研和归纳论证。期望能早日看到刘先生的这部新作――同样来自档案实践的档案学理论专著。

需要声明的是,我这里丝毫没有否定中国档案学理论的研究主体――高校档案教育工作者的意思。我相信如果他们能够深入到各个领域的档案实践工作中去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加上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一定能归纳总结出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档案学理论。

4 启示四:摈弃学术成见、学术偏见和学术歧视

篇7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工作经历和工作年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后期工作人员的提拔任用和转掉提供参考价值。除此之外,对人事档案进行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整理和归纳也有利于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工作人员可以参考自己在档案中的位置来判断自己近段时间工作状况,以及在后期工作中要改进的地方。干部人事档案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生平经历、学历水平、工作履历以及政治身份等,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工作经验,工作人员升调的参考标准最重要的是工作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总而言之,人事档案包括个人的所有资料,为后期工作人员的调动以及升级提供参考。除此之外,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公司把握工作细节,提升工作的效率,为人事部的调用提供参考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

在目前的工作领域中,许多高层人士的管理工作人员不重视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这一领域,通常是面试者通过面试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工作面试考核进入到工作岗位后,将其工作人员的资料进行完善,但并没有后期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这样就缺乏工作人员之间的竞争与对比,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工作人员工作较忙,休息时间较少,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精力和时间去对工作人员的档案进行整理和归纳。综合各种因素,大部分公司疏于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

(二)干部人事档案归纳及查阅率不高

工作人员的档案一般都是由相关工作部门进行管理和归纳,且一般存档于公司总部,因此造成在某些特殊情况是需要调用工作人员的档案时,由于地点、时间和空间上的不便,从而使得调用档案效率低下,这也是干部人事档案查阅率不高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管理人事档案的相关工作部门由于对这一领域重视程度较低,存在工作人员不认真对档案进行归纳与整理、许多新上任的工作人员档案没有得到及时的存档与更新、辞职员工的信息没有删除等,因此,则会造成档案状态较为混乱。此外当需要调用工作人员的档案时需要经过一道道工作审批与审核,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查到工作人员的档案。这也是影响人事档案查阅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

每个公司都会对员工建立绩效工作考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司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积极性。在公司内的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中,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所占比重较低,因此也造成相关工作领域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懈怠的心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找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企业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所以造成后期的一系列问题。

三、加强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高层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要提高对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相关工作人员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有所提升才能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比如可以筛选工作能力较强、工作态度认真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综合人才,使他们从事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域。当公司领导足够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的工作领域时,才能投入到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和精力去促进这一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提高高层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的根本方法是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娱乐媒体的作用使得企业加强对此领域的重视程度。

(二)强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干部人事档案查阅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畅通,因此在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域应当纳入现代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全网能够查询工作人员的档案。但为了避免泄露工作人员信息及档案,应当在公司的电脑系统中纳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并设置专门的网站,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拥有密码才能登陆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干部人事档案的科学有效管理、能够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实时实地进行查询,极大的极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需要重视的是,相关工作领域人员应当确保工作人员档案信息的准确性,这样工作人员档案的查询和档案的存在才有其意义。

四、结语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对策还包括加强制度建设与绩效考核、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人事档案开发利用能力等措施。在所有的措施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公司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才能够实施配套措施,以便促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领域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8

第一将人事档案与信用档案相结合,从某种方面上来说,人事档案与信用档案都是相同的类型,人事档案是对人的信息的收集和归纳和整合,这些信息将是组织或者事业单位对于人的评价标准,而信用作为人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理所应当的应该讲信用档案划入人事档案的管理中来,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的完善,为市场提供更为完整详实的社会信息,从而更完善的评价一个人。

第二,我国早已经设立了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可以为人事档案信用化改革提供帮助,早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就已开始收集、整理、归纳人们的信用记录了,截止到2008年底已经收集社会上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和形形的人的信用记录,这些信用记录包括了人的贷款和偿还记录、诉讼记录等等,提供给银行、社会企业、政府部门等等为它们的工作人员的招募,贷款的选择等等提供了帮助,也为人事档案信用化改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1]

第三,人事档案管理应当借鉴信用档案的管理方式

信用档案管理方式是值得人事档案管理思考的,信用档案的管理具有以下的几个几个值得深思的性质:一信息来源广泛性,信用档案涉及的方面广,信息来源多种多样,内容详实;二信息开放性:信用档案是开放的,没有藏匿的,随时随地都可以供相关的组织如警察局等观看,信息一定程度上是共享的;三信息的客观性:信用档案里的信息是客观的,没有偏向性的,绝对真实的;四信息的时效性:信用信息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保持内容的更新,要随着信息的来源人的信用行为而改变,信用档案内容也是拥有时间性质的,一般来说,信息来源人的负面信用信息只保存一年,而正面信息是永久保存的;五信息是非盈利性的;档案内的信用信息不能用作商业行为,如售卖、租借等等,这些都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而作为信息的来源人,每年可以查阅使用自己的信用信息一次;六:信息的时刻更正性:信息的来源人,可以质疑信息的真实性,或者发现信息有丢失,可以提出异议,如果情况属实,可以获得更改的权利;七:信息的法制性,这些信息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程序都是都有着法律的保障。以上就是,信用档案管理的性质,这些性质都值得人事档案管理借鉴,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参考。[2]

2 人事档案信息信用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2.1 将信用档案加入人事档案中,使人事档案更加的完善,符合当前的社会的发展

人事档案收录进信用档案有利于全方位的评价一个人,个人品德方面也将会被纳入人才的评价标准,信用档案本身就拥有时效性,可以使人事档案的资料即时的更新对于人的评价也能与时俱进,信用记录中拥有个人记录与职业记录,信用记录包含个人的贷款和还款记录、社会保障信息、诉讼记录等等,职业记录拥有记录人以前工作?挝欢云渌枷肫返拢?工作能力的记录,这两者都是对于记录人的评价,是其未来工作的信用资本。改革后的档案不在片面化,拥有更全面的信息,他对于人由不良信用产生的负面评价有了详实的记录,维护了人才市场的公正。[3]

2.2 改变人事档案的工作职能,有控制转变为服务与监管

政府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是为了保障人合法的享受社会权利与工作权利,现如今的档案管理机制却走向了控制的道路,这是与国家档案管理制度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转变其工作职能,走向服务与监管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下面列出几项措施;一:减少人事档案的控制功能,增加人事档案服务与监管的功能,加大人事档案信用功能的发挥。二:增强人事档案的普及率,使人事档案不在属于少数人的权利,使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不断地增加,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三:人事档案的记录人应当拥有知情权,使人人所有翻阅档案的权利和质疑档案真实性的权利。四:档案里的负面记录,应当在一定的时间里删除,不能永远跟随记录这的一生。五:人事档案不能作为商业目的使用,任何侵犯记录人隐私权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谴责。六:在法律上予以保护,档案的形成、管理、使用都应当有监察制度的存在,保障其安全、完整、有效。

2.3 推行人事档案管理社会化

档案的管理应当有权限,让被记录人的单位有管理人事档案的权利,人事档案终究是为社会服务的,人事档案的社会化为市场寻找人才的提供了要求标准,下面提出推行人事档案社会化的方法,第一,档案记录人与档案分离,记录人工作的单位有权对记录人进行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当记录人离开单位到新单位工作的这段空隙间,档案依旧由原单位保留,直到新的单位工作后,由新的单位接受。第二,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档案被专业的中立机构管理如人才市场等等管理,这是为了保障人事档案的绝对客观,将档案集中管理,也是为了节约管理的成本,使档案的管理高效。

2.4 网络化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是档案管理的必然发展,当前社会逐渐走向了新媒体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作为自媒体设备之一的电脑,可以为人事档案的管理提供便利,建立完备的人才信息库,将档案集中管理后建立数据库输入电脑,将身份证作为唯一的识别码保护档案的隐私性,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监控分散在全国各个单位的档案,也能为其提供安全的监管与服务。[4]

2.5 完善相关的法律,推行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化,社会化

篇9

论文摘要:随着档案工作中心从“档案保管”转移到“档案利用”上,对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思维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就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问题提出一些解决之策。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钱学森教授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书中曾提出:“我想思维科学似乎应该是专门研究人的有意识的思维,即人自己能加以控制的思维。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已从单纯的档案保管者扩展为同时作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1]。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面对的更多的是诸如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鉴定,网络信息归档及其档案化管理、数字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新问题、新事物的探究都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客观性的把握,对所面临问题深度和广大的把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培养自己科学思维模式,去解决档案领域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同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一些转变,以更加符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信息开发思维素养的需要。

一、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转变

(一)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定义

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指当一个问题出现时,追根溯源,探究问题是如何产生。这种思维方式不适合档案的实际工作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当遇到与档案相关的问题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更多的以如何解决问题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不应该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问题发生时,不是去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而是更多的去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这种思维方式更适合去解决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更高效的思维模式。

(二)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转变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人员在实际参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问为什么。所以,档案人员应该在学习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这方面思维的训练。

比如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在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一个单位的档案,应作为一个整体,归入一个档案馆。

2.规定移交的应由有关单位收集齐全,必须经过整理,必须经过鉴定。

保管期限要划分准确,要具备一式三份的案卷目录(一份经档案馆签收后退还原但单位保存),一份作为档案馆的检索工具,一份由档案馆存档),同时还应附一份有关档案及其形成单位历史情况的说明,与该部分档案有关的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移交。现行单位在档案移交之前,应就档案的移交时间,移交方式等具体事项与有关的档案馆取得共识[2]。档案工作人员在参与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需要判断接受的档案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而无需探究原因。这是一种档案工作的思维模式。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应有意识的问自己该如何解决,有什么解决问题之策,只有这样才能渐渐的由问为什么的思维模式向问如何解决的工作思维模式转变。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惯性。

二、由主观性思维向客观性思维转变

(一)主观思维、客观思维定义

主观性思维指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不是客观地接受面前所看到的信息而是加入自己的背景知识且根据现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判断,推断后而得出的结论。已经改变了原有信息的原始面貌,而客观性思维指在接受信息时,只接受客观信息本身,而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

(二)强调客观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的原则与判断标准都是非常客观的,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其进行判断,切勿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

另外,在实际的各项档案工作中,客观地表达档案信息和接受档案信息可以最大量的减少沟通障碍和对信息内容的误判。同时客观性思考问题比主观性思考问题更为合理,更为科学。

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客观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还是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利用者之间在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过程中,都必须客观的接受信息。另外,档案全宗构成的条件、判定档案所属的全宗、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及档案真伪的鉴辨、档案鉴定的程序等都需要做到客观。王向明教授在《档案管理学原理》》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客观性。如(1)在档案著录的要求中提到,档案著录应遵循以下要求:档案著录应客观地反映被著录档案的实际情况,在对著录对象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分析和选择过程中,应以著录对象为主要信息源,如实反映档案的实际情况,即使对某些需要著录人员自拟的内容,也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忌掺杂个人的观点或褒贬,更不能无中生有,随意增减。对某些不能确定的内容,应进行细致的考证,对考证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存疑;对档案中某些词不达意的部分,甚至错误的部分,一般也应该坚持客观性的原则照录,但应在自拟内容部分或附注内加以说[3]。(2)在档案检索中,主题分析的客观性是按照档案或提问的本来面目分析其主题,标引人员在分析档案或提问的主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切忌掺杂个人意见,主观猜测和褒贬,以避免或减少主题分析误差的产生,保证主题分析的网罗度,专指度和一致度[4]。

另外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合著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也多次提到档案工作对客观性的要求。如(1)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科学性要求档案类目和档案材料的划分应该具有客观性,对于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必须力戒随意性,由于档案不同于其他资料,它是在机关活动中系统地积累而形成的历史产物,所以必须遵循档案自然形成的规律,从全宗成分的实际出发进行分类。全宗内文件之间可能有多方面的联系,应当竭力保护它们在立档单位活动中原有的某些主要方面的历史联系,为此,要按照不同机关、不同档案的情况,科学地选择分类方法,合理地设置类目,准确地归类,使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立档单位活动的面貌[5]。(2)档案的鉴定应遵循客观性规则,会计档案鉴定应当避免主观性的决断。会计档案的鉴定必须按照有关的标准,以及对会计档案本身保存价值的合理预测为依据进行,各个立档单位都应当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的实际情况,绘制本单位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用以指导本单位的会计文件、会计记录或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任何随意处置会计档案的主观性、武断性的思想和行为都应当避免[6]。

(三)客观性思维培养途径

客观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在学习档案学的理论知识过程中,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应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只接受档案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在阅读档案学教材及文章中,在涉及到档案学现象的描述时,只允许自己客观的接受现象描述的字面意思,不做任何的主观猜测。

在日常生活与人谈话时,需要做到只接受对方说话内容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不加入已有的常识。跟对方讲话时,假装对方什么都不知道,尽量把要表达的内容说的尽量详尽,齐全。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模式的训练

(一)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定义

所谓演绎思维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由这个中心主题思维层层向外辐射,思维不断深入,不断细致化,这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可以将人类的思维过程直观的呈现。而归纳思维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概括。

(二)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在档案中的应用

全宗内文件的分类主要是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个别,偏重于分析的方法,偏重于演绎法,立卷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偏重于归纳法。因此,分类时要有一个整体设计方案,按着某种异同将全宗内的全部文件,统一分成若干部分或层次,而且一分到底。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需要从宏观整体去把握,才能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需要用到演绎的思维,而其中涉及到的具体过程是程序化,流程化的操作,需要归纳性的思维,档案人员只有灵活掌握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才能在档案信息的开发中熟练应用。这样才能提高档案信息开发的效率。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训练工具——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2.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中的应用。(1)如何制作档案信息的思维导图。档案信息开发中,最大档案信息的主题(档案信息的名称或书名)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对不同档案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2)档案信息思维导图要求:1)运用代码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档案信息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当然除了这些小的插图,我们还有很多代码可以用。比如厘米可以用CM来代表。所以可以用代码的尽量用代码。2)箭头的连接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3)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这样更有利于阅读。4)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自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写什么。5)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6)学会思维导图之后,我还鼓励你能够成立自己的风格,每一幅思维导图虽然都有一套规则,但都能形成个人的风格。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思维导图只记录关键词,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在开发档案信息过程中,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所要表达的信息就不准确了,要想学会全面总体的分析信息,需要学会观察出信息当中哪部分是它们的关键部分,并搜索到它们的关键点,也就是关键词。

3.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培养中的作用:(1)成倍提高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档案馆藏中的新知识与复习整合已有的档案旧知识。(2)激发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3)让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档案人员将能够达到众多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录档案馆馆藏中档案资料笔记。(4)做思维导图的时候,档案管理人员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有助于档案信息直接的融合与交叉,建立新的联系,对信息有所创新。(5)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7]。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自己的严格训练,也需要思维科学领域新鲜研究成果的注入,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达到最大化的利用,促使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关于"十一五"档案学科发展的调查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若干设想[G].档案学研究,2010,5:5-6

[2]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87

[3]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231

篇10

公路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档案管理学与公路工程技术紧密相关的的综合业务,要求每一名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一定的公路工程建设知识,熟悉公路工程过程,把握公路工程建设基本学科构成。

1、设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是对存档资料的全面搜集

设计档案管理工作首先是将诸如规划、路基路面设计、桥隧设计、机电设计、房建设计等多个生产部门分别设计的分散、凌乱、无序、大量的跨行业、分阶段的设计文件,通过搜集、汇总、分析和归纳,形成按不同高速公路项目划分、以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修正设计、施工图设计为序的全过程、完整、系列设计文件存档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是对设计文件资源的整合过程,是为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

2、公路工程设计档案其次要求存档资料的有序性

公路工程设计工作有其鲜明显著的设计发展脉络与周期,但是项目从立项、建设到养护历时长,不同项目、不同部门间设计工作交叉多,给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存档工作带来了相当大难度,特别是项目建设阶段与养护阶段间隔时间长,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3、公路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加工、整理和分析

通过认真梳理、分析、归纳等档案管理工作手段,各项目资料由无序变有序,变得脉络清晰、系统完备。系统、全面的资料,更便于我们设计人员分析设计工作的得失,通过横向、纵向不同项目或类似项目档案资料的对比,及时查找和弥补不足,改进后续设计工作。

二、提高公路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档案管理工作不应局限于简单存档,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作用,进一步促进设计生产工作,是一名合格的档案工作者应该时刻思索的问题,也是贯穿于我们工作的主线。

1、加强知识更新,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要熟练掌握档案学相关知识,更要根据自己管理的相关专业档案内容,熟悉、了解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针对公路工程设计档案管理,公路有关专业诸如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桥隧设计以及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等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有所涉猎与把握,这样我们对档案资料的搜集才会更加完备,归纳才能更加系统,分析整理才能更加科学。

2、提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近于枯燥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的工作,平凡但不平庸的工作。认识档案工作意义,提升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必由之径。作为一名档案工作人员,我们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而是各项社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我们不能改写历史,但是我们在记录历史,我们可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他人创造历史的能力。社会的进步,同样体现了我们档案人存在的价值;公路工程设计水平的飞跃,同样凝聚了我们公路工程设计档案管理人员的汗水与付出。

篇11

一般医院在处理行政管理事务的活动的时候,会将普通式的文书转为文书档案,这样文书档案的保存使用就变成了医院管理内容上关键的组成方面,起到极其有效的作用针对医院后续的发展前景。医院文书的档案管理方面一般包括档案的归纳分类、设卷立名、使用管理以及最后销毁等全套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在文书档案的管理过程中要具备很强的规范效力,针对一些不对外公开的档案要有保密意识,以及针对不同档案使用者的服务意识。所以我们要想通过档案文书为医院后续发展决策保证关键的信息来源,就必须要不断改善在文书档案管理上面的能力,始终致力于为医院的健康有序进步。

1 医院文书档案工作的现状

通过资料的查阅我们知道,医院文书档案的典型特征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文书的规范性,医院公书档案的规范性标准即对公文的归纳整理使用,即整个公文档案的关键点,同时是提高公文档案管理的最低保证。因此,要确认这样的规范性是提高档案管理安全性的要点。这个过程一般是利用文件、检查、笔迹、语言等经过严格筛查。以此确保规范。其次,是标准性。我们对文件的记录和管理也必须有一定的标准,并遵循一定的标准的严格实施。整个环节都要相互连接,有严格的标准。第三,文件的保密工作。文书的形式主要划成两种,依次为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这种纸质类型的文件是需要保密的。第四,文书的服务性能。文档文件的服务性能关键是体现在能够显示出医院在一些文献中所要的数据,显示在使用、编译和统计工作这样的层面中,而且使用的效率非常高。

目前中国的文书档案管理上有着的一些现状问题主要有:一,从上到下都不关注档案的文书管理,首先即上层部门领导的不过问,因此下层的档案归档员工对于这个档案管理工作的绩效较低,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懈怠,从而使得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十分混乱。二,国家在法律层面匮缺完善的科学管理规章条例。而且针对医院档案牵扯范围广泛的特性,一旦缺失健全的科学的档案条例规定和准则,将会使我们的文书档案归档制度变得盲目和混乱。三,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上级领导没有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引起关注,医院的人事部门一般不会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所以这些现在的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其他工作部门调过来,很难胜任医院档案工作的实际需求,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品质骤降。四,硬件设施面临淘汰。大部分的医院在档案馆使用到的硬件设施不够规范,多数的档案工作依然是困在传统的手工操作中,没有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造成档案材料归档跟不上工作需要,极易流失。五,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信息化,一个系统的规划,造成数据收集不全、资料不详尽、升级落后等,最后造成了档案信息的无序化。

2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及方法

2.1 材料的归纳整合工作

我们在进行文书档案管理的任务时,首先是要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因为处理人事档案的员工参与了整个档案产生和过程,熟悉了档案的形成标准,在此再融合办公室综合智能化,更为便捷的收集档案资料,这样便确证档案材料的全面性。在进行处理上级文件时,档案人员必须先做好登记的系列任务,包含:收到登记、检查和核查,审批、承办、督办和备注。接着关于文件的内容和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在进行传阅文件情况时,提醒上级领导抓紧阅办,而且对于上层领导批示下来的文件及时分发,在上情下达的实现上做一个好典范,并且要督促文件的执行部办公室及时达成文件内容要求。

2.2 对于档案立卷归档分清主次

分清主次先需要将整个档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搞清楚。当前阶段完成的文件任务才能够放入档案,那些没有结束的不能放入,一旦混入会造成档案管理混乱。我们要尤其关注那种在文件形式上、文件的内容方面以及文件的使用对象上都非常相似的文件档案,注重划分他们的储存位置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注意更新他们重复率和冗余度,提高工作的效率。接下来,档案工作人员要确保相关档案的相关性和全面度。于档案整理中要把握关键,分清主次,严防入口档案的规范准则,不够要求的文件不能够并入。同一类问题的文件档案要善于归纳,这样能够提升文件的使用价值,并形成文件后的归档是完整和清晰的。

2.3 提升文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准,促进档案的开发使用

促进整个档案系统的开发使用十分重要,医院文书档案是服务于上级部门的决策和服务部门,主要针对医院的服务事业的发展而使用。文书档案的服务能力显示于整个医院的各种不同工作层面上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主动开发始终是文献管理的最终目标。比如医院在快速进步和规范化治理方面累计了很多的文献资料,包含:等级医院评审、资质认定、资质认定等级、专业建设和基础建设的评价,这些文件不但有着鲜明的行业特色,具有很大的使用潜力,更是作为一个医疗单位综合素质标准的表达出来。

目前,随着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持续发展,医院中的基础设施也在持续进步,使得档案的使用率持续的被拉升,在目前的医院档案建设方面,针对一些证书的文献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因此医院档案类文件的开发和利用进程里,相关档案人员需要主动依据医院工作的开展而不断进步,为医院保证相关的文件档案可以达到医院开展医疗工作时对档案中内容的需求。同时档案部门还必须完善项目的程序过程,保证对档案的跟踪整理,保证重要档案的全面安全程度。

2.4 健全文书档案管理制度,使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

文书档案的信息化主要是说使用计算机、internet和通信技术等各种方式方法,使不同的载体,不同地区的正在被使用的珍贵的档案信息通过数字的形式来进行保存,这样能够在互联网上达到信息共享的程度,提升整个档案的现代化、使用和服务准则度。总的来说这样的档案信息管理的特征有下:1档案信息能够完整的在网络上共享2医疗服务管理的办公效率大大拉升3档案资料的保存文件的时效性更强4档案资料文件在传输的过程中更加高速,并且安全性有效的得到保证。

3 结论

医院档案工作是提供服务、技术和业务于一身的工种,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里,必须对文档管理规则进行深入的改进,并对文件管理的标准规范严格要求,以确保档案文件具有更好的完整性,进一步地保证档案资料的开发和使用,让它的潜力更加明显的表达。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持续进步,落后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新的社会标准和相关领域的需要,需要不断完善我国档案文书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传统管理是以手工工作作为主要的方式,标准规范化和错误率上不能得到保证,信息化电子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文书管理方案的标准化水平,让错误率减小。要做到这一点档案文书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所以文书档案的工作人员更需要专业的素养,掌握主次更好的做好医院文书工作。

参考文献

[1]孙琦.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5): 67-70.

[2]王家寿.浅谈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特点及几点体会 [J]. 东京文学 ,2011(8): 115-118.

[3]高菲.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纳入绩效考评的具体实践与探讨 [J]. 北京档案 , 2013(4): 89-92.

[4]王丽云.浅谈中医院文书档案的收集和利用[J].档案学研究,2014(1):62-64.

[5]张媛.浅析如何做好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工作[J].经济研究导报,2012(19):207-208.

[6]罗文妍.浅析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7-119.

[7]范晟玮.浅析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在医院管理的作用 [J].医学信息,2009,1(12):22.

[8]刘彤芳.对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J].科技创新导报,2011,4(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