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5 10:53: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女生心理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女生心理教育

篇1

(1)女生独特的生理因素导致的消极心理。由于初中女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导致了相应的心理变化,性格变得好静而不好动、害羞、爱美。在体育课上,常常表现为积极性不高。另外,缺乏生理卫生知识,特别对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存有恐惧心理。还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肯穿运动服,更不用说教师所要求的穿短装。有的女生甚至穿着休闲服、时装鞋进行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差、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还特别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增加师生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很多女生怕上体育课。

(2)女生的主观因素引起的消极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许多女生本来就对体育兴趣不浓,常常表现为体育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掌握动作的能力差,上体育课不认真,同时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果遇上文化考试,即使去上体育课也心不在焉,总是想方设法去搞“地下斗争”,比如带本书,避开老师的眼睛找机会看书等等。这样做,不但自己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而且还影响整个班集体的体育教学效果。

(3)女生的客观因素产生的消极心理。在女生的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现在家庭子女较少,许多女生从小娇生惯养,对体育运动缺乏一定的胆量与信心,常会使她们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一是对场地、器械害怕引起的恐惧;二是由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差,完不成动作而引起的恐惧;三由于练习时经常失败而引起的恐惧;四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而引起的恐惧。

二、重视女生的心理调控,培养她们体育兴趣

(1)给予女生一定的生理卫生知识教学,使学生的心理与生理一致。从生理因素导致学生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和表现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生理卫生知识进行正确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说,女生在月经期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其实这是一种机能适应过程,经期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过程,对经期身体不适应起到调节、缓解作用,还可以改善机体的营养代谢、盆腔的血液循环。只要掌握在经期不做剧烈运动、强振动、闭气、静气等对腹压过大的练习原则,对增进健康是有利有益的。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我们要将事实呈现于她们面前,及时改正她们的错误思想。另外,我们还要让学生理解“美”的含义,要让那些在体育课上穿休闲服、时装鞋的学生感到害臊,让她们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市场”。还有,现在已是跟那些旧的传统观念、封建意识决裂的时代了,女生要在运动场上显示出时代的气息、青春的活力。特别是作为当代青年的女性,要勇于掌握自我,展示优美的风姿,使女性健美得到充分体现。

(2)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一个人的体育意识不是先天的,而是通过从感觉到思维的形式和过程培养出来的。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经常教育学生,使她们明确学习体育知识,是增强体质、锻炼意志、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需要。我们要利用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不断引起和激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她们通过新知识、新科技、新形式、新方法的实践,得到身体和精神上满足,引起广大女生的探究活动,从而唤起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锻炼习惯和自觉性,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篇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202-02

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女生,是中等教育接受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正值青春末期。除了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外,她们同时面临着求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加之社会上对职业技术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偏见,因此她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职业认同及择业受限等方面遇到或出现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有研究显示,职业学校的女生比男生出现频率高的几项心理问题分别是:自卑、情绪不稳、学习焦虑、社会退缩。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中国的普及教育问题,大半是女孩子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女子教育问题,无论什么方法都是枉费心机,女子教育是普及教育中的最大难关”。实践证明,提高女性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大批出类拔萃的女性人才,必须靠教育,因为女性的多元化角色,决定了她既是跟男性并肩作战的职业女性,又是妻子、母亲。对女学生的教育不仅使女孩子受益终身,而且对社会发展、培养后代乃至民族素质的提高均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女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学习兴趣低

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而有50%的学生被动选择职业学校,只有20%的学生是为了尽早工作而到职业学校读书,多数学生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认识,在回答为什么选择我校财会专业时,90%以上的学生回答是父母的选择或是随大流,因为好朋友报了财会专业。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学生在缺乏成功体验的同时,也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与清晰目标,而有研究成果表明,女性在成功意识方面与男性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其成就动机偏弱。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我们的女学生普遍感到对前途一片茫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相当一部分女生受这种思想影响,不愿把自己的精力过多放在学好文化知识上,目光只停留在现实上,注重物质利益。

(二)“问题女生”影响力极强, 能够轻易左右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

“问题女生”在财会专业的女生中的影响尤其大,她们不仅仅在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特立独行,而且对班级里其他女生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比如说,在日常生活方面,她们的想法是女孩子打扮趁年轻,因为以后都是黄脸婆的;对待文化课的学习上,“问题女生”们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而且会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女生说一些“嘲讽”的话,比如,“你学死也不会考上北大的,不如求求神仙,找个好老公,就知足了……”。这些具有蛊惑性的话语,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的青春期职高女生们,她们很容易被这样的庸俗思想所左右,一旦接受了这个说法,老师们往往要花费若干倍的时间去做工作,而且效果不很明显。

(三)排斥老师,对老师持不信任的态度

“问题女生“只占班级很小一部分,但占大部分的其他学生也总是有着她们“独到”的见解。经常会听女生说,“老师你OUT了,你不懂了,我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不到30岁的女老师在她们嘴里都成了老太婆,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在她们眼里都是老太婆的唠叨。对这些话是非常头疼的,处理一些女生问题也是很棘手。女生对班主任经常是不信任,持排斥态度的。比如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但当要收十块、二十块的班会费时,往往会拖着不肯交,认为她们开学时交了钱了,再收钱班主任会把这钱“贪污”了。把财会专业“算账”的本领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女生中以各种喜好为基础,形成一些排他性的“小团体”

处在豆蔻年华的女生,是天真无邪的,是爱做梦的年龄,财会班级的女生也一样。可是在生活中,女生并不是一团和气的,她们是有着自己的小团体,不光是吃饭,走路和去商店都是一起的,而且住校的女生都希望和自己小团体的其他成员住同一宿舍,还更有甚者对宿舍其他女生持打压态势,老死不相往来,而且一旦失去管教,违反纪律往往是一群人。心理学中,加入或参与同年龄层次的小团体叫“同侪压力”。虽然在心理学上有所解释,但是在职高的女生中,这个表现更突出,更让老师担忧。

(五)爱慕虚荣,缺乏正确的审美意识,行为规范差

篇3

一、引言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很少注重男生和女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差异。由于性别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以往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要求并不能赋予学生个性的思考环境,教学方式的统一性导致地理教育观念滞后。这些都是妨碍学生心理和人格得到完善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树立正确的性别差异观

为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教学活动中的男女性别差异的存在,改变无性别差异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使性别差异教学成为教育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地理教育工作者要以男女生的性别差异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男女生在地理学习活动中的各自特殊规律,既要消除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又要承认并重视两性差异,引导优势互补,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做到“因性施教”。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树立正确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明确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上虽然存在性别差异,但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在发展特色上存在不同。教师应从观念上逐渐淡化并抛弃性别陈规与偏见,改变对男女学生的刻板印象,打破以往刻板的性别教育模式,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兴趣加以具体指导,鼓励学生全方面自由地发展。其次,要在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的基础上承认并尊重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并且对学生的性别差异特点进行深层的认识、分析,研究差异存在的原因,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影响,做到有的放矢,因性施教。再次,要加强性别意识敏感度。要时常注意控制检查自身性别观念和行为对男女学生的影响,自觉地对整个教育环境中的显性和隐性的性别偏见行为加以纠正。最后,在提倡树立性别差异观的同时,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完全将男女作为两个完全独立、对立的个体对待,在双方的特性中也应意识到共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性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互化现象。这就更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依据学生发展的新特质、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

三、培养女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利用地理直观教具培养女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地理图形,学生可以将在脑海中累积的基本知识加以集成,形成新的想象。但是,女生相比男生缺乏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很难形成心理地图。因此,要培养女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需要更具体的感性材料,地理老师不仅要使用地图、幻灯片等为学生提供信息,帮助学生储备感性材料,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地理杂志,如《旅游》、《中国地理》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一个地理视觉教具,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例如,在中国地理事实分布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特别是女生找出一些图,比如说高原、山脉等,在图上用笔描一下,最后达到基本能够徒手在草图上把高原、山脉等地理事物绘制出来,用以分析这些地理事物和相关事物的关系。长此以往,她们在今后的练习中就能够有的放矢,说出这个地方的很多内容来。

2.利用多媒体培养女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形象,尤其是可以展示地理规律的空间变化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增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女生往往对地理空间的概念不强,因此对现实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相应正确的思维模式,思维常常局限于二维空间平面上,因此感到地理难学,内容散而多。教师要引导女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勤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借助有关地理图表学习掌握知识,拓展思维的空间,建立立体的空间思维。如:讲授地球的自转,以前教师常借助演示地球仪的转动来讲课,但往往由于观察角度不同造成效果不是很明显。现在教师可通过用Flash或其他应用软件制作并演示地球自转的课件,由于演示是动态连续的,可更直观、丰富地表现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其地理意义,尤其是在特殊地点如北极点观察为逆时针方向(南极点观察则为顺时针方向),这一点学生往往不易理解,通过演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除了对地球形成立体球体概念外,更可以在想象中让自己飞到北极上空(南极上空)去观察地球的自转,从而发现想象的与课件演示的是一致的,印象就会更深刻。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学生较难理解掌握的知识,其关键是学生无法建立晨昏线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改变的空间模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制作透明的“框架地球”,动画模拟夜半球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发生变化,把整个形成过程全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对虚拟现实的观察、归纳和猜想,再去发现结论,就能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结语

男生和女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理学习兴趣、地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地理自信程度等方面。地理是一个全面和空间重叠的主题,产生地理研究男女生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男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强,喜欢抽象逻辑思维,而女生多进行形象思维。

参考文献:

[1]李玉芝.加强初中地理科际联系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2]赵建龙,王兴侠.浅谈多学科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1).

篇4

1.1对象

随机选取平顶山市区6所中学(3所高中,3所初中),依据整群取样原则抽取所选学校一、二、三各年级学生,共发出调查表1000份,去掉填写项目不全的87份,有效问卷913份,有效应答率为91.3%。

1.2工具

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3]共有四个维度,13个因子,98个题目(正向题为47个,反向题为51个)。这四个维度是耐挫维度、社会能力及其倾向维度、个性维度和学习能力维度,其中耐挫能力维度包括合作能力和应付挫折及压力2个因子;社会能力及其倾向维度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责任感和适应环境能力3个因子;个性维度包括自信、自尊、意志、进取心、调节情绪能力和乐观6个因子;学习能力维度包括注意力和思维2个因子。

1.3统计方法

运用SPSS10.0社会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F检验。

2.结果

2.1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学校差异和性别差异比较

分别对初中与高中生心理素质差异、男女生心理素质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初中生心理素质均分为3.1877,高中生为2.9281,初中生心理素质显著高于高中生(t=8.316,P=0.000)。在心理素质的各具体因素及分量表上,初中生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

男生心理素质均分为3.0863,女生为3.0246,男女生心理素质均分无显著性差异(t=1.907,P=0.057)。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乐观、注意力、责任感、进取心七个因子得分男女差异不显著,应付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自信、自尊、意志、思维六个因子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另外,男女生在社会能力及倾向和个性分量表上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在耐挫能力、学习能力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2初中、高中各年级心理素质差异比较

对初中、高中各年级心理素质差异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心理素质均分都存在显著的年级间差异。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多重分析)发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分都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而一、二年级学生之间心理素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心理素质总均分显著高于高中生;在心理素质的各因素及分量表上,初中生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这表明,就总体而言,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显著优于高中生。这一结果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等人的研究[4]结果一致。高中生心理素质为何比初中生差呢?其原因值得深思。不少人在网上发帖感慨当前社会中“年龄越大、素质越差”,从小学、高中、大学到踏入社会,很多人的素质都呈递减趋势。这恐怕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教育、社会也都难辞其咎。高中生的心理素质低于初中生,提示我们要对高中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王极盛等人的研究发现,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心理素质呈递减趋势,年级越低,心理素质水平越高,年级越高,心理素质水平越低。本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确存在显著的年级间差异。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LSD多重分析)发现,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均分都显著高于三年级学生,而一、二年级学生之间心理素质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王极盛等人的研究不很一致,原因可能与被试的情况不同有关。王极盛等人选取的是北京学生,研究距现在已过10年,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必然发生显著的变化。针对本研究的结果,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初三和高三学生都面临升学,心理压力较大,出现的心理问题更多,因而心理素质水平显著下降。这一结果提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逐步成熟,但是并不意味着心理素质必然同步提高。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中学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发现,男生在耐挫能力、学习能力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其应付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自信、自尊、意志、思维六个因素显著高于女生。分析原因,这应该与男女生的身体素质、智力发育特点和社会的性别定型化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男生的身体较女生高大强健,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困难,男生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女生更具耐挫力、适应性和意志力,而这些反过来又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感。同时,社会对他们的角色期待从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他们的上述心理特点。思维是智力的重要内容。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生智商虽然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各有各的优势、特点。一般来说,女生的空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较男生高,而男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则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所测的思维,是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男生高于女生的结果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参考文献:

篇5

2013年9月,作为学校开学际第一课,老师该给学生讲些什么呢?笔者注意到,很多电视台、网站都不约而同的关注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性教育。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关于、校长带学生开房、留守女童被亲人犯等等悲剧事件的发生。

痛定思痛,一方面,我们除了要加强法制社会的建设与管理之外,另一方面,就是作为青少年学生成长摇篮的家庭和学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已经非常紧迫。利用初中生物教学,展开科学的、系统的、针对性的青春期性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认为,在生物课堂上加强对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更是责无旁贷。

近年来,“性罪错”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他们大都在十二、三岁,其中大部分涉及性犯罪。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我们生物教师,与其让他们懵懵懂懂,对性知识好奇、猜测、渴望,自己探究其中的奥秘,不如让他们彻底明了、知晓。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初中生物课中《生殖》一章,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对中学生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立足于全体的青春期生理教育

在我国,生物教学在讲《生殖》一章时大都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学生自学默读――男女生分班上课,给女生讲女性生殖器官结构,给男生讲男性生殖器官结构――到现在的男女生合班上课。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仍采用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更为甚者,有老师在讲到这一章的时候就对学生说:“这一章同学们自学,老师不讲”完事。本人的初中生物就是这样过来的。殊不知,越是这样,学生就越是觉得这里边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密秘一样,就越是好奇,越是觉得神秘。

立足全体的生殖器官结构、生理方面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应该使中学生对两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科学的认识,消除神秘感,从而正确认识和对待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变化,正确认识月经和遗精,积极预防和治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获得自身保健的基本常识和能力。

在这方面,除了讲清楚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外,要特别注重性生理知识的传授,诸如:月经是如何产生的,在月经周期中哪个阶段是容易怀孕的危险期,妊娠是怎么回事,早孕有什么反应,一旦发生了,如何处理,生活中有哪些不正常的妊娠等。课上还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病例,告诉他们性器官会发生哪些疾病,如何预防,从而使他们特别是女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获得自身保健知识。

二、性心理教育

有人认为青春期性教育即性知识教育,其实,性教育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课题,其中性心理教育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它对于解除中学生由于生理的变化而产生毫无准备的心理恐惧是极为重要的。结合《生殖》一章内容应在如下四方面进行性心理教育。

(一)正确对待月经

教育女学生,特别是初潮较早的女学生要以镇定和坦然的心情对待月经初潮,要高兴地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性成熟的开始。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这是女性的自然美,无须加以掩饰,如束胸、穿紧身裤等都会妨碍青春期身体的发育。同时也让她们清楚地认识到女孩有了月经即有了排卵,若有适宜的条件(如遇到)是可能怀孕的道理,因此要有心理准备,注意保护自己。

(二)正确对待遗精

首先讲清是怎样产生的,中有哪些成分,及精满自溢的道理。消除有些男学生受错误观念影响,把看得比血液还重要,误认为遗精是失去了身体的精华,伤了元气,因此每有遗精则焦虑不安,甚至惊恐万分的错误想法。要教育学生养成早睡早起,醒来即起的好习惯,避免频繁梦遗的现象出现。

(三)正确对待

首先要使学生正确对待,指出偶尔是一种满足的方法,要祛除他们的罪恶感,但必须明确,频繁是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目前在我校中,就有过男学生上课、甚至考试时,隔着裤子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除正面教育外,课下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篮球队、乒乓球队、合唱队,开展智力竞赛、学习竞赛,逢年过节开联欢会等等,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学习和有益的活动中来,发展业余爱好,使多余的精力得到释放。

(四)正确对待异性吸引心理和早恋倾向

对于这一点,应明确地告诉学生,男女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就会有彼此接近的需要,生理学上称之为“异性接近期”。这是非常正常的,并非大逆不道。但必须指出,中学生现在还很小,很不成熟,学习的任务又很重,早恋会分心,影响学习,如若现在不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将无法面对竞争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同时也告诉他们,成年以后的世界会更精彩。

三、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

性道德教育和性法律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也是讲《生殖》一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生物教师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与性心理教育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进入青春期后的中学生,正经历着一个情绪、情感体验由直觉到自觉的过程,他们的行为多为情绪所左右,带有极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因此,我们在向他们传授性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性道德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显得更为重要。

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性法律常识,让他们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因模仿他人的不轨行为而导致性犯罪,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证明,一些发生“性罪错”最终走上性犯罪道路的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是法盲,是重要原因之一。

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更是学生的保健医生。不仅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陪学生走过健康美丽的青春期。

篇6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0-0117-02

一、对象与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测验对象是黑龙江省阿城市一中2004级高中生,测试时间是2004年9月。从所得的有效问卷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抽取方法是分层随机抽样,每班抽取20份问卷(男生10份,女生10份),共220份问卷。

测验分析采用的工具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 Check List 90),即90项症状校核表。使用的测验版本是汪征宇的翻译本,测验采用五级记分。将所抽样本数据录入电脑,利用SPSS11.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研究得出,症状总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有3名,占总人数的1.4%。在一个或多个因子上检出的人数是45人,检出率是20.5%。据表1可知,各因子均值(M)由高到低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性>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

有的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对初中到高中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很多学生第一次住校,而且进入省重点高中,学生强强相遇,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2)对学习方式变更不适应,高中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由过去初中老师的掌上明珠“沦为”普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3)高中生源的差异较大,农村、城市学生聚到一起,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协调和相互了解;4)经济、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面对变化后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调整不好就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2.高中生与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

从表1可知,高中生样本数据与常模统计比较后的结果是,高中生样本的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p

从高中生研究样本与常模比较看,学生躯体化和强迫问题较多,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强迫是指主观上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和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这种强迫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引起“躯体化”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科学地休息和调控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闲暇时间有自己的爱好,在饮食上注意调配等措施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强迫和躯体化问题。

3.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性别比较

由表2知,各因子≥3分的检出率中,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虑、偏执3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经过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男女生在抑郁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

从各因子分≥3的情况(检出率)和男女生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时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有学者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女生在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生,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女生大多感知细腻、思维具体、情感上脆弱、敏感、多疑及自卑自轻,她们产生内心冲突的机会比男生多,因此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同国内有关研究是一致的”。总之,性别的差异是生物基础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三、建议

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以下几点建议: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室,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学生实际上是赞成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笔者对阿城一中2005级39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47.5%的学生赞成学校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赞成课堂心理教学的占24.6%,赞成集体心理讲座的占27.9%)。

学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报栏咨询、网络咨询等等。

3.各学科教学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于咨询室中,要积极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

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我做过准确的统计,在我们学校里,有51.9%的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也就不能在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关爱。这些孩子在感情上没有依靠,在行为上总是徘徊在错误的边缘上,而学校教育中又缺少这方面的内容,所以他们难免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试想,如果我们能在学校教育中融入这部分内容,做到防患于未然,不是更好吗?我相信它的融入必将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二、使用地方性教材和自编教材

教材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体系,德育的目标也不是依靠一套教材就能实现的。按照它的内容编排,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好公民。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学生能把教材上的理论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修养。他们只是把这门课当作一门考试科目,把教材上的理论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完全地割裂起来。相比较国家大事,他们更愿意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而正是这些小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立足实际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农村的实际状况和城市不一样,每一个学校的情况又大不相同,甚至于每一所学校中每一个班级和每一名学生的状况也不一样,我们怎能用同样一本教材来教育所有的学生。初中阶段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不能紧紧地盯住教材不放,我们完全可以把本地区本校本班中一些突出严重的问题,整理成教材运用到教学的实际中。

三、实行评价方式的变革

在用考试作为教学评价唯一方式的条件下,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思想品德课程就只是一门单独的考试科目,而很少有人关注它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设置这一门课程的目的以及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不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背得滚瓜烂熟,却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完全相反的表现。当然,我们一直了解这种评价方式的弊端,所以在前两年曾经进行过改革,也就是在中考中,把思想品德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变成开卷考试。当时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既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又让我们开始把它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来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但由于它作为一门高考课程的性质没有改变,在诸多的反对声中,它只坚持了两年,又回归到闭卷考试的老路上来了。

其实,回归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并没有探讨出一种更好的评价方式。相对于这种忽略过程的考试性评价方式,我们更加提倡那种由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多元化评价方式。

篇8

对上海部分高职学院女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全日制专科生进行抽样调查。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交卷。工作人员需向学生解释调查意义,并保证绝对保密,力求问卷的真实可靠性。一共发出1000份,回收到853份问卷,经过甄选有效问卷为630份。调查对象的年龄基本上在16周岁至24周岁,基本上处于青年时期。

二、研究内容

1.设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

当下大专女生:接受性教育的时间和途径、对自身性观念的认识、对婚前的态度和行为、对大学学校性教育的看法…

2.调查追踪

(1)经双方同意,采用录音的方式探讨对性的看法。(不透露资料的绝对保密)

(2)随机筛选50名自愿留作后续调查的女生。

三、研究步骤

1.填写调查问卷

问卷搜集方式:

(1)采用校区走访,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集体填写调查问卷。

(2)采用快递方式将问卷邮给其他院校的负责人,并讲解搜集问卷的要求。

(3)采用网上问卷调研方式。

2.对调查问卷的整理,数据分析

(1)接受性教育的时间和途径题

时间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还没有开始

百分比(%) 6.52 62.77 18.21 6.25 6.25

途径 网络媒体资源 家长 朋友之间的交流 学校教育 自我探索

百分比(%) 34.63 14.18 26.25 20.82 4.12

很大比重的同学是从初中高中时期通过网络资源、朋友之间的交流、学校教育获得性知识。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已经处于青春期的后期,“青春期卫生教育”应在中学阶段青春期性成熟之前就开展,而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男女生殖器官的名称、位置、功能等都不太了解。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还有15%的同学是从大学开始接受甚至还没有开始接受性教育的,这15%的同学中有87.2%的同学来自农村户口。

(2)对自身性观念的认识

性观念主要包括对性自由、婚前、恋爱(婚姻)动机的看法和评价。数据显示,女大学生性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开放化趋势。但就上海高职学院女生的性观念的现状分析表看,传统的比例为58%、一般为18%、开放为24%,相对于上海全日制本科生年调查研究而言,高职院校的女生显然保守许多。当被测试到生理部位名称和等词语的时候有12%的同学觉得恶心下秽、有32%的同学觉得难以启齿、有3%的同学听到这类词语就会感觉到心跳加快面耳发烧、只有53%的同学觉得自然正常。这表明了上海高职学院的女生在面对性的这类话题的饿时候还是比较含蓄的。

(3)对婚前的态度和行为

根据我院女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显示我院有婚前的女生占11%,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婚前的占26%,非常肯定自己没有的为63%。其中被问到如何看待身边有的女生时,有64%的女生是可以接受、25%的女生是无所谓的态度、9%的女生是巨大不应该,要将其疏远、还有2%的女生觉得羡慕,并也想尝试。

(4)对大学学校性教育的看法…(以本校为例)

在大学校园里开展性教育课程,应该是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不过在上海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性教育的现实中存在诸多困难,其实主要是学校不重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不佳和学生不愿意参加,所占比例高达81.82%。

在我院的调查问卷中,有题为“如果我校开展性教育辅导,您会?”其中有13%的同学很支持,积极参与、 35%的同学觉得无所谓是形式而已、19%的同学觉得不需要,自身对性有充分了解、21%的同学选择不去,估计达不到预期效果,作用不大、还有13%的同学觉得不好意思,不会去参加。对于性教育的内容,调查问卷给出这样的回答:有52名同学选择以两性之间的协调的人际关系教育、32名同学选择性器官教育、23名同学选择性别角色教育。54名同学选择性道德性伦理教育、还有7名同学选择其他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3.总结分析

上海作为发达城市,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繁华,社会的不断开放,多元文化的交融,思想解放与追求时尚的潮流对上海大学生看待性问题的态度造成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上海大学生性观念较为开放,有过的女生比例也逐年上升。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上海高职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和性教育也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我国的性健康教育滞后,大学生对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渴望,往往不加区分就盲目吸取西方性观念,不稳定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性态度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目前婚前性为还不算普遍,但已存在自由思想和行为倾向,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消极趋势。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上海高职学院的女生,她们大部分来自外地,少部分上海本地人,受到传统的道德观念较大,受外界影响开始,因此在上海高职学院实施性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对各大高职学院的性教育建议

1.设立恋爱观和性心理教育课程,学校可以采取新的课程模式来吸引学生参加。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性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有效的和适合上海现状的性观念教育。

篇9

一、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性别差异,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男生自然地理的成绩比女生好,经济地理、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成绩男女生相差不多。[1]而事实上,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分别在学习兴趣、感知觉、记忆力和思维品质方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2]

(一)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

在地理学习兴趣方面,初中男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超过女生,而高中女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超过男生,之所以初中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学习兴趣是因为他们对地理奇闻、各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和地理探险这些内容很感兴趣,而女生因为对空间概念强的内容以及自然地理原理的学习存在心理障碍,因此,影响她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中学生地理感知觉的性别差异

在地理感知觉方面,由于女性的感觉性较好,触觉、嗅觉较敏感,听觉能力较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女生一般“听讲”的注意力比男生强,当地理教师讲述一些地理事实时,女生的注意力一般比男生要强。男性则视觉能力较强,在接受外来信息时,男性发达的视觉通道弥补了其它通道的不足。由于男生具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当教师演示地球仪、三角仪和多媒体课件时,男生一般很兴奋,注意力也很集中,特别是在地理野外考察中,男生对方向、路径的识别能力较强。

(三)中学生地理学习中记忆力与思维品质的性别差异

在地理记忆力方面,一般男生的意义识记能力较强,对较抽象的地理原理、规律的记忆优于女生;而女生的机械识记能力较强,对于地理事实知识的记忆优于男生。在地理思维品质方面,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女生强,比较善于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女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地理概念的理解大多依赖于地理表象。

二、社会性别及地理性别角色认同的形成

社会性别(gender)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运动者提出的概念,它区别于生理性别(sex),是心理文化上的概念,属人的第三性特征,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形成的性别规范和性别角色及两性的行为方式,是自然、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整合的结果。[3]生理性别是性别差异形成的生物遗传基础,但其差异的形成更重要的还是受社会规范的期待和要求,社会依据一定标准赋予男女不同的性别角色,并希望其符合这种标准。一般认为,独立、有主见、有进取心、坚强是男性的特点,而女性的特点则是温柔、善良、感性。这些标准往往导致了男女两性的差异。

性别角色认同是个体对自己作为男性或是女性所具有特征和行为的信念,是个体的性别特征自我形象,属于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4]可见,性别角色认同是贯穿人一生的信念,指导着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从人出生开始,父母在孩子性别角色认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往往把男女两性性别特征的模式化传递给孩子,在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父母认为男性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比女性要好,而女性的记忆力、阅读和写作能力比男性好,因此,父母给男孩的是复杂的、机械类的玩具,而给女孩的就是一些诸如布娃娃一类的玩具等。这意味着女孩在进入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对自然地理中空间关系较复杂的知识有学习障碍,这样,学生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就开始形成。

学校教育是传递社会性别规范的正式场所,而上述不同的性别观念通过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教育孩子成为不同性别的个体已经是一般学校中“隐藏的课程”。通常情况下,教师和教材传递着有关各种社会性别差异的信息。如中学地理教材中人物的编撰主要是以男性参与为主。[5]同时,有关性别的各种看法经过师生互动,尤其是通过老师的奖赏和惩罚等行为传递给了学生,直接地影响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虽然很多研究表明,两性在智力和能力上没有本质差别,[4]但许多学校仍然会依据性别来组织教学。如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在对待男生和女生存在着差异,男生受到的关注比女生要多,男生有更多与老师互动的机会,能够获得更多的课程信息的反馈,而且有更多的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这样,持有传统性别观念的家长、老师就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的行为、认知的领域以及期望进行了分别的对待和培养,从而强化了不同性别的孩子各自的兴趣取向。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建构先进的性别文化

教师是推行性别公平教育最直接的传播者、施予者和参与者。教师良好的性别意识的建立,将直接影响到一代人,乃至整个社会性别观念的更新。地理学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反映性别差异的学科,由于教师对男女学生学习语言的预定目标不同,导致教学侧重点、教学效果的不同。种种明显或潜在的区别对待,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使男女同学在学习中产生差别。

(一)避免地理教学中的性别偏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地理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呈现、课堂管理、课堂活动设计、师生互动以及反馈等方面要避免性别偏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男生的空间感和数学成绩比女生好这样的刻板印象,就给学生灌输诸如“女生比男生聪明”这类的性别歧视的思想。地理教师要让男女学生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各种地理教学活动,在举行地理辩论会的时候不能只让女生当辩手,而在野外考察时,只让男生当组长,这样,性别刻板印象就无形中被强化了。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给予男女同学同等的注意,对男女生提问的次数和问题的质量要相当,反馈也要相当。

(二)尝试改变中学地理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

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会给学生造成刻板印象威胁,在中学进行地理教学时,多数教师偏爱男生,觉得男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快,看问题较全面,也比较容易出成绩,因而,这些特点也不知不觉中在课堂上表现出来,以至于一部分生反映,老师偏向男生,感觉很不受重视,从而对学习地理没有信心。教师的外显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向学生传递这种观念,而有的女生为了证明教师的观念不正确,在学习中往往就会形成压力,而在考试之前都会紧张、焦虑。导致男生学习地理真的比女生要好,从而强化这种刻板印象。

(三)改变中学地理教材中的男性化倾向

有研究表明,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地理》中,出现男女人物图像数量比例失调的现象,对地理科学史介绍的都是男性科学家,在教材中人物指代通常采用男性,而编写与审查人员也以男性为主。[5]从这几点来看,在地理教材中存在性别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地理教材是中学生主要的学习工具,它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概念。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最具可塑性,不能潜移默化的强化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因此,对中学地理教材的编写要避免男性化倾向。

参考文献:

[1]杨春丽.高中地理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4.

[2]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篇10

首先,女生大多细心,上课时听课认真,笔记整洁,完成作业的态度较认真。但女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消极地对待困难,大约有40%以上的女生在做作业时总是要看别人的作业。同时,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她们常常相互讨论,不求甚解。演示实验中教师让学生观察现象时,她们虽然观察仔细、认真,但不善于进行思维和联想,造成对概念认识的不充分、不深刻。据统计,在进行分组实验时,特别是初三电学分组实验,有40%以上的女生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实验,若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多人常常不知如何排除。

其次,很多女生性格内向、羞怯,不敢大胆质疑,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就成为她们学好物理的一大障碍。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女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见到一个现象,习惯于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启发女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引起大家疑问。

二、充分了解女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方式

从思维方式来看,女生倾向于模仿,在处理问题时注重部分与细节,但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却把握较差。相当数量的女生,在考试中基本题的失分率较低,而综合题与灵活性较强的题失分率较高。这充分说明了女生所习惯的那种模仿,注意细节而忽视全局的思维方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她们物理成绩的提高。从记忆方式来看,女生偏重于机械记忆,记忆面较广。对物理基本知识的学习,单凭机械记忆,应付记忆能力的考查还勉强可以,但随着物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物理教学的目的已经转到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习物理知识重在把它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适应于社会,这样仅仅机械记忆就难以奏效了。

从教育方法的影响看,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一的全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较多的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并且老师讲解比较全面,这样就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学生的机械记忆功能,助长了她们套用模仿解决问题的方式,注重细节而忽略全局的思维倾向。许多报告中指出:由于女生的左半球的早期优势化,导致她们形成了倾向于模仿,注重细节的思维方式。所以,小学阶段许多女学生成绩比较优秀,她们的那种记忆方式与思维方式能够应付所教内容的学习,这种暂时的成功确认了她们原有的认知方式。而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不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出现更多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她们原来的认知方式开始不适应了。对物理她们充满着好奇,学习过程也感到不难,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以至于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

三、讲究方式方法,科学指导,养成习惯,培养兴趣

从初一到初二,对很多女生来说是一个始料不及的变化过程。初一各科成绩遥遥领先,稳坐第一的她们在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下子被甩在后面,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她们很彷徨。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物理教师没有及时地去关注她们,试想她们会怎样呢?我认为,在初二加强对女生学习物理的指导是物理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1.物理教师要做好启蒙阶段,物理教学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对于刚涉足物理学的初中生来说,求知欲是异常强烈的,喜欢观察各种自然现象,但不懂得如何归纳这些现象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很大成分是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而正是这种好奇心诱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用实验为物理教学开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过程中,顺势把学生从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形象思维带入摸索客观世界规律的抽象概括。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知道物理理论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归纳总结大量客观自然规律的结果。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多分析,多比较,多概括,养成研究和探讨的习惯,让更多的女生观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课堂上精心设计提问,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成绩较差的女生可以进行“什么是”的“回忆提问”,甚至是“是与否”的提问,如什么是力等;对一般学生可进行“为什么”的“理解提问”,如为什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对优等生应进行“运用提问”。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可以尽己所能,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在乐观、开朗、舒畅的情绪状态下,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

2.认识女性的智力活动特点,消除女生不如男生的偏见,发挥自身优势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生的智力总体上并不差于男生,但社会的偏见,总认为无论如何女子不能与男子相比,他们用男女体力上的差异来代替一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女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培养持久兴趣。女生有广泛的爱好,美好的理想。教师可以向她们介绍校内外女生物理成绩优异的事例,也可以给她们介绍一些女科学家的故事,如屠呦呦等,使她们心存大志,从而激励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良好动机和自强不息的信心。其次,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女生自身的优势。女生学习认真,思路清晰,数字算得特别准,只要会的问题大多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使女生形成优越的心理因素,使她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自胜的信心去解决各种知识难关。

篇11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甚至是全社会的重视,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尤其是在升学压力并未缓解,同时独生子女较多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存在错误认识

目前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观念认识错误。心理教师或者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干预时,更多地是针对一些出现了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矫正,而对全体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是不足的,许多教育者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存在缺失。一旦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教师才会主动干预。这就导致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预见性与防范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匮乏

根据目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外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大概是每400人有一个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但是在目前的中国许多学校,尤其是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高中学校,心理教育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在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而且专职教师也相对较少。有一些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或者不具备专业知识或者专业资格,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滞后

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也较为落后,许多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还主要借鉴的外国的理论或者较为陈旧的理论,知识的更新换代严重不足。因此,在较为陈旧的理论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专业性人才与目前中学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脱轨的情况。

而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并没有真正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让中学心理课程较好地发挥作用。

二、加强中学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鉴于目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学心理教育的迫切性,师生之间应该共同努力,共同塑造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初中生活与高中生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学习方面,知识的难度与密度都发生的较大的变化。并且一些原来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能到了一中这样一个环境,发现周围许多学生的成绩都比自己优异,这样就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因此,在初中与高中衔接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心理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学生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自我调控,那么学生的就可能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

其次,许多初中学生没有住校的经历,到了高中以后,就要过集体生活。一些学生可能处理不好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者不习惯学校有规律的作息生活。这样无疑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或者学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而学生自己又找不到一个妥善的处理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心理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的心理落差在较短地时间内获得较好地调整。同时心理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接受与适应全新的环境,要针对新环境及时作出适当地调整,用一个积极地心态去适应全新的环境,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

2.从教师自身做起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每天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

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的东西,在当下社会,有些教师面临各种压力,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并在无意中把这些负面情绪带入了课堂,无疑对学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观点或者情绪都受到了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不要把生活中的情绪或者自身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要从正面引导学生,突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另外,一个大的班级,几十名学生也是性格迥异的。教师要站在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不要因为个人好恶而对学生产生各种不良的认识,并在心理上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者,既要教书,传递知识,同时也要育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虽然不同的学生,成绩是不同的,每个班级也都有一些调皮生事的学生,但是从总体而言,学生的心理毕竟还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更高的高度,给学生满满地爱,对学生多关心,多从正面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问题学生才会越来越少,最终学校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加的明显。

3.对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生理心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