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家档案管理

国家档案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6 08:59: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家档案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国家档案管理

篇1

[DOI] 10.13939/ki.zgsc.2015.03.74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逐渐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科技计划项目也成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载体,有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完整客观地记录了科学计划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因此,如何开展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管理工作,成为国家科技发展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

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简介

1.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相关概念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指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以中央财政拨款为主的科技项目在立项、实施、结题验收或成果转化全过程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件。

1.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特点

1.2.1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相关定义可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是由科技计划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是对整个科学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完整记录,也是一切有关项目的信息来源。科技计划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科技计划档案来提供准确、清晰的参考信息,有助于科技计划项目顺利完成管理、监测、执行等任务。

1.2.2 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

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的参考依据,承载着大量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中技术研究者研究开发出的科学技术和研究经验等宝贵科技信息资源。而科技创新是一种基于原本科技水平的向上突破,所以说科技计划项目档案为科技研究人员提供大量他们所需科技信息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科学技术创新的基础。

1.2.3 科技进步的永久性价值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简单的来讲就是国家所拥有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资产,承载了大量核心技术内容,从另一层面上来看还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记录,保存着对国家科技进步的永久性价值。

2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

2.1 关于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在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方面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尚未确立一个专门的管理体系,主要是对科技计划体系结构的参考。具体表现为一个“三个计划+两个建设”体系,其中“三个计划”指的是“基础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两个建设”指的是“研究开发条件建设”和“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以下是对各个计划与建设的功能解释:

(1)基础研究计划。其中包含了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攀登计划等分支计划内容。主要由科技研究人员自由选择研究问题,另外,开展重点基础问题研究时要以国家目标为方向。

(2)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主要研究如何解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安全的前瞻性、战略性高科技问题。

(3)科技支撑计划。从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两大需求角度出发,以解决社会中公益性技术问题,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为主要执行方向,有效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活质量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撑。

(4)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重点科学计划提供能力和科技基础工作方面的支持。

(5)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该建设计划以开发科技型企业和环境建设为主,深化国家重点产业、科技兴贸和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等工作,将发展重点偏向于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打造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建设氛围。

以上每种计划都有专属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档案管理要求。例如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其管理方法就分为分级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并且对不同的档案管理方法都有不同的要求。

2.2 关于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横向分散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其中,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取决于不同的管理部门或事业单位实施单独或联合归口管理。例如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分别将管理任务分给科技部系统的三个单位;在归口管理单位设立负责档案收集管理的工作岗位。

2.3 档案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受到项目规模、性质、内容、经费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主要问题:

第一,国家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概念还不够明确,对项目档案来源的解释尚不统一,同时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所以在管理对象、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争议。

第二,档案管理中的归档工作不力。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归档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大原因在于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负责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专业工作人员。其次在于科技研究人员只注重科研的成败,忽视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导致档案管理员无法将科研成果及时、完整地归档。

第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模式落后。受管理体系不健全、对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等原因,致使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局限于传统模式下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管。对信息化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大量项目档案资源没有实现信息化,逐渐拉大了与时展水平的距离,严重减弱了项目档案管理的发展势头。

3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对策

3.1 建立完整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

国家与政府应该建立适合科技计划管理实际状况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从规范制度、组织结构和工作体系等方面深入加强管理体系的功能,将其融入科技计划管理的各项任务中。

3.2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需要针对项目承担单位以及科研人员进行思想和技术上的培训,使其明确自身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肩负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加强科研人员的归档意识,体现工作的系统性。同时,重点针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需要项目承担单位经常开办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使档案管理部门逐渐成为一支具备高业务水平、档案管理技术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

3.3 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随着世界逐渐深入信息化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部门不再只提供纸质档案,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电子文档。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逐渐迈向信息化模式,极大加快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总之,推进建设创新型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研究,而只有将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为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深入分析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寻找出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对策,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为我国科技进步注入动力,促进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小华.我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体系研究[C]. 北京: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子项目学术研讨会,2006(12).

[2]周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系研究[C]. 北京: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子项目学术研讨会,2006(12).

[3]毛羽丰.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3).

[4]张爱霞,沈玉兰.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2).

篇2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数码相机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数码照片特有的成像快、处理快、传输快、查阅快和成本低、存储久等特点,使其大有取代传统胶片型照片的趋势,成为照片技术发展的主流。如何对数码照片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是基层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现行的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仅是适用于银盐感光材料照片档案,也就是传统胶片型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尽管目前数码照片档案管理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视,一些省、市和单位出台了在本地、本部门试行的数码照片管理规范,但存在标准不统一、内容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数码照片管理从总体上来说,仍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笔者认为,对《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进行修订迫在眉睫,使该标准既适用于传统胶片型照片的档案管理,又适用于数码照片的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议对《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订:

一、在“1 范围”条目中,去掉“银盐感光材料”这一界定,使得《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的应用范围涵盖数码照片。

二、由于数码照片是一种电子文件,应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要求,建议在“2 规范性引用文件”条目中,增加“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三、在“3 术语和定义”中增加数码照片的定义:“数码照片electronic photograph 是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静态图像文件。”

四、由于数码照片依赖计算机系统进行阅读、处理,一方面,其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修改,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必须保证照片的原始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必须符合电子文件的规范要求。建议在“4.2 收集要求”中,增加以下条目内容:“对存在真伪疑义或修改处理的照片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鉴定,确保照片的原始性、真实性”;“数码照片以JPEG、TIFF为通用格式,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的数码照片,其光学精度至少在300万像素以上;用扫描仪对纸质照片扫描形成的数码照片,其扫描光学分辨率一般应在600dpi以上,数码照片迁移、格式转换、归档过程中,应保持原有精度和不丢失图像交换信息”。将“4.2.6 对无底片的照片应制作翻拍底片;对无照片的底片应制作照片”修改为“对无底片的照片应按照标准扫描或制作翻拍底片;对无照片的底片应制作照片;对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照片,归档时,应同时制作纸质照片,按双套制要求保存”。

五、为满足纸质照片和数码照片编号的需要,在“5.4 照片的整理”中,“照片的编号”应采用以下格式:“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代码―册号(盘号)―张号”。门类是用来区分纸质照片和数码照片的代码,分别用“ZP”、“SP”表示。册号(盘号)是在某一全宗某一保管期限内纸质照片册或存储数码照片光盘的排列从“1”开始的顺序号。需要增加“数码照片文件的命名”、“数码照片的存储及说明”条目,内容如下:“数码照片文件命名规则为‘门类―年度―保管期限代码―张号’,张号用五位阿拉伯

数字表示,位数不足的在前面补‘0’。如‘SP20091

00003.jpg’,其中,第1~2位表示门类,第3~6位表示归档年度,第7位表示保管期限,第8~12位表示张号。”“数码照片应采用只读光盘作为保存载体,一个归档年度的数码照片应存储在一张或多张光盘中,几个归档年度的数码照片一般不允许存储在一张光盘中。刻制光盘时,应选择‘一次性写入’方式,刻制一式三套,套别分别为‘A’、‘B’、‘C’,其中,‘A’表示封存,‘B’表示利用,‘C’表示异地保存。光盘背面应注明全宗号、门类(类目)、年度、盘号,格式为:‘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盘号’。书写时,应使用光盘专用书写材料,不得直接在光盘上粘贴任何标记。每张光盘的根目录下应有说明文件、著录文件、数码照片子目录。说明文件文件名‘README.TXT’,文件内容应包括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盘号、全宗名称、形成时间、件数、套别、制作人、审核人、制作时间等信息。著录文件文件名‘DESCRIPT.XML’,文件内容:数码照片光盘内目录的电子版本。该文件应使用经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文件格式‘XML文件’。数码照片子目录目录名‘DATA’,目录内容:存放经过整理后的数码照片。光盘封面正面应打印或使用符合档案要求的书写材料填写上述说明文件的内容。”

六、在“5.5 照片档案目录的编制”中的“目录种类”,增加“文件目录”内容和条目:“数码照片文件目录应逐张照片编制,使用经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目录的编制、管理。数码照片文件目录项目包括全宗号、门类、年度、保管期限、光盘号、张号、题名、拍摄者、拍摄时间、备注。”

篇3

主要内容

 

《规划》由商务部牵头,与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有关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在“四、专项行动”的“(一)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分别为“1.电子商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行动”和“3.电子商务商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行动”。

 

其中,“1.电子商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行动”提出,要“加快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及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发票、电子会计档案等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推进电子档案管理,形成电子发票信息库,建设国家及地方电子发票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实现各级平台互联共享,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面向各类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发挥电子会计档案对电子商务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3.电子商务商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行动”提出,要“支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研发数据产品。支持企业依托大数据及统一编码技术,创新电子档案收集和利用方式,盘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海量交易数据信息,提供合法合规的数据信息产品,提高电子商务经营效率与水平”。

 

《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与商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有关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在“二、主要任务”的“(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中,分别为“4.电子印章管理及电子合同应用工程”和“5.电子发票推广工程”。

 

其中,“4.电子印章管理及电子合同应用工程”提出,要“建立电子合同、电子合同档案管理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电子合同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化电子合同相关服务”。

 

“5.电子发票推广工程”提出,要“完善电子发票、电子会计档案等管理制度;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有关背景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孕育出了电子商务,并已成为当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中逆势增长的新亮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深入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可谓是如日中天。受到人们热捧的网上购物,极大地提升了国家信息消费需求的层次。然而,纵观其流程,从进货、存储到配货、发货都已是全流程信息化。这就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电子档案的管理应当如何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财务会计领域,以会计凭证、账本和报表为载体的会计档案以几何级数量增长。特别是不少企业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风险而采取了财务共享模式,这导致财务会计工作由分散走向了集中,以前分散的会计档案全部集中至区域中心,使财务共享中心纸质的会计档案管理不堪重负。

 

在此背景下,各企业强烈要求会计凭证、账本和报表等会计档案电子化,以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出台带来的需求,并通过电子文件归档,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对电子文件管理的需求,这既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可以拉动居民消费,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2012年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

 

12个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二条专门提出:“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会计档案电子化试点工作。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研究完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推进电子会计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电子会计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数据管理、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专门要求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逐步推行电子发票和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工作,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为此,国家档案局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落实这两个文件。2013—2014年,国家档案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税务总局批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人保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和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试点单位不仅可以用电子形式保存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银行回单和内部信息系统产生的原始凭证,而且可以接收电子发票直接入账归档。对此,国务院给予高度关注,第一时间在国务院门户网上予以报道;与此同时,与财务会计有关的各大网站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凤凰卫视财经新闻同样也予以报道。一项电子文件管理试点政策能够取得如此反响,是因为电子会计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和归档有效降低了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成本,推进了可信交易的环境建设,为助推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仅一家中央二级企业,一年就能节省各种费用600多万元。

 

基于国家档案局卓有成效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认识到了电子档案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部际综合协调工作组”时,国家档案局也成为其中一个成员单位。在随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部际综合协调工作组制定《规划》和《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国家档案局充分发挥了成员单位的作用,广泛宣传和展示两次电子会计档案试点的成效,强调电子档案管理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遂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了上述两个文件之中。

 

落实中长期规划有关措施

 

为落实《规划》和《行动方案》,国家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十三五”期间落实的具体措施。

 

一是推进电子商务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电子商务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参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工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企业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十三五”期间分期推进企业参与试点,在验收通过后,选出典型示范企业并向全国推广。

 

三是探索电子商务电子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新方式,探索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档案资源,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档案资源开发成果转化为数据信息产品的机制,会同税务主管部门推进电子发票档案公共利用平台建设,形成电子发票档案查询利用新机制,探索电子发票档案编研成果新形式,探索基于档案数据的电子发票大数据产品推广利用机制。

 

四是加强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制定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规范、接口标准、元数据管理规范、归档流程指南、利用规范等;编制电子发票入账归档管理指引和电子发票平台数据归档指南。

 

五是推进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实施,会同财政部编制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案例汇编,每年推出若干家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示范企业,定期组织研讨会、培训班,推进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与实施。

 

六是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难点技术进行攻关,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电子档案利用方式创新研究,探索引入大数据技术开发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档案的思路,盘活海量交易数据信息。

 

七是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加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组织专家组,为制定政策、规章、标准规范等提供咨询,就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开展攻关。

 

有关工作纳入《规划》的意义

 

1.有利于通过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风起云涌,在经济增长中比重越来越大,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纳入电子商务规划,通过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档案工作前所未有地贴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这是贯彻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2.有利于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一样,会产生大量的记录,最终形成大量档案。但由于电子商务活动高度电子化,较少形成传统载体的档案,所以容易导致档案资源的大量流失。将档案工作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规划,使档案工作提前介入电子商务活动,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形成的档案资源应收尽收,有利于维护电子商务档案资源的安全。

 

3.有利于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电子商务活动的一大显著特点便是交易活动和记录的电子化,由于形成电子文件的形式多种多样,导致归档难度较大。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规划,将促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技术难点的解决,将促进互联网、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管理工作,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体系。通过电子商务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典型示范效应,推动全国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4.有利于将档案融入国家大数据行动

篇4

一、重点工程档案的特点重点工程是指对国家或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骨干工程。重点工程投资大,工期长,要求高,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的单位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工程档案是指在重点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形成的与建设工程各项活动有关的、对国家、社会和单位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重点工程档案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时间跨度长。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时间跨度比一般要长,而重点工程档案管理的时间跨度比工程建设周期还要长。以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建设周期为2003~2010年,而国家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周期把地质勘探阶段包括在内是17年(1993~2010年)。

二是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技术的门类广。如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档案涉及水文、气象、地质、环保、土建、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超高压电器设备等。三是档案种类多,数量大,载体形式多样。如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等种类,载体形式有纸质、磁带、光盘、硬盘、照片、探伤光片、岩芯等。四是涉及的单位多。一般的重点工程项目,分为若干个合同标段由多个不同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另外还有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的共同参与。如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主要参建单位,包括设备供应商和调试单位就达20多个。

正是因为重点工程档案具有专业性、成套性、现实性强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宏观归档控制和微观实体管理都有很大难度。

二、重点工程档案宏观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工程档案宏观管理上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只在工程即将竣工或投产之后,才纳入议事日程;完全依靠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整个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立卷和归档等工作,显然,对数十个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有关单位的档案管控,仅靠一个不是独立职能部门的档案室是不够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部门成了安排老弱病残的“消闲部门”;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保护设施不完善,多数档案工作还停留在零散、慢速、低效的手工操作阶段,不具备系统、快速、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1]。

三、重点工程档案实体管理存在问题档案实体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普遍存在文件材料散失,收集不全;归档滞后,验收前突击整理,接收审查把关不严;档案内容不准确、缺项,由变更、图纸版本、数据改变引起的图实不符;存在缺原件、签字、盖章手续不完备等无效文件;档案载体不符合要求,图纸污损,字迹不清;忽视录音、录像、照片、岩芯、探伤光片等非纸质档案;忽视档案内容,片面追求装订形式。

四、解决工程档案管理不善问题的对策1.建设单位,全面负责,同时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体制,决策层要统一领导,统筹安排,执行层要建立起档案工作网络和协调机制,档案部门要牵头总抓,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本单位和参建各方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充分发挥监理作用,要求监理对施工单位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进行质量检查把关,统一各施工单位表单,按照监理规程要求,在控制节点进行审核、签署,发现问题及时令其整改。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收集、整理、组卷、编目编号、鉴定、审核等各环节的程序和标准。明确档案的收集范围、保管期限和分类方案,确保档案工作协调及时有力,档案收集整理有章可循。主要制度、规范:分类编号方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各参建单位、各部门职责与考核制度,文件(图纸)收发管理办法,竣工文件编制与档案整编要求,档案检查审核程序以及验收移交办法等。

3.纳入合同管理

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时,都应当设立专门条款,明确规定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套数、质量、费用、完成时间等内容,监理合同增加对设计、施工单位归档文件的审核责任。档案人员要参与起草招标文件有关条款、合同谈判;档案管理有关条款要求详尽、明确;罚则中明确工程档案占质量保证金的比例,档案部门参与合同支付控制。

4.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强化文件管理,使文件与档案管理之间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建立项目所有文件材料统一的收发端口,建立所有参建单位统一的文件、档案编码体系,统一模版,将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统一起来,对文件材料实施全方位的一体化管理。

5.信息化管理

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接,或文件与档案管理融入项目管理系统。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工程档案材料收集的完整、准确、系统、及时性进行有效监控,对原生电子文件采集、归档、存储进行有效管理,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6.前端控制、同步管理

掌握文件材料形成规律,提前采取措施,提出要求,避免被动。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制定专门的档案实施方案,加强培训指导,深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制定归档计划。将档案工作纳入工程管理流程,与业务程序捆绑,实行节点控制。

五、重点工程档案科学管理思路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档案意识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档案知识讲座,深入学习《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法律法规。通过开展档案知识答卷、印发档案知识手册等活动,逐步提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使工程技术人员从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理解档案整理规范要求的缘由,到支持档案工作并最终发挥每个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共同做好档案工作。 2.注重协调,强化制约

建立协调机制,例如档案工作例会、协调会,对内与单位领导、有关部门、人员进行进行沟通,对外与参建单位进行全过程沟通,还要与外部监管部门比如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上级档案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要善于抓住关键部门,主动沟通,协同工作,找准关键程序和节点,争取权重。

3.采用全过程管理模式

全过程管理模式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程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及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审核、验收把关的管理模式。将档案管理的要求与措施,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与之同步实施。

4.整合资源,借助外力

整合本系统的档案管理专家资源,充分发挥既有人才的作用。建设单位要想方设法借助一切外力,包括上级单位档案主管部门、地方档案局推动工作。另外可合理利用社会中介提供的专业化服务。

5.宏观管理要与实体整理齐头并进宏观管理上要强化监督指导、归档控制,不能被动接收、埋头整理。同时对文件材料和案卷整编上,要减化整理,合理减少工作量。

6.坚持原则,适度灵活

档案整编工作要遵循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注重维护原貌,保持文件有机联系,便于利用和安全保管,要学习掌握档案业务标准的实质,结合实际灵活处理,避免教条。务实而不求外在形式。

7.积极探索,善于借鉴

篇5

前言:近年来,随着土地开发和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针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

1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意义

(1)征地和处理纠纷的依据。对建设用地开展管理活动时,不管是征用土地、个人申请建房、还是土地登记等工作所形成的建房登记,都将这些内容详细记录到档案当中,从而确认使用权和所有权。这些资料是使用土地,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凭证,有利于妥善解决纠纷,避免出现违法占地情况,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进行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基础。国土档案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术资源,新时期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研究、规划、利用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以此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利用进行综合全面考虑,促进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提高。

2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不足

(1)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日常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依据,难以有效规范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制,对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实际工作中存在推诿现象,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还有一些单位开展国土档案管理工作时,存在不规范现象,对档案资料没有及时进行归档、编号、分类,档案存在任意堆放现象,制约管理水平提高。

(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忽视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工作,一些工作人员年龄大,工作方式陈旧,缺乏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进行国土档案管理时,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方式,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开展国土档案管理。另外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及培训工作不足,影响他们综合技能提升,对开展档案管理也带来不利影响。

(3)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意识不强,忽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国土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足,影响管理水平提高。

3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对策

(1)完善国土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土档案管理制度,推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将具体责任细化至每个工作人员,让他们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有效开展国土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更好发挥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得不足的个人应采取惩罚措施。建立国土档案管理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巡视制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定期对档案进行安全巡视和检查。完善应急预案,做好消防设备等各项设施的配置工作,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地震等地质灾害,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这些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2)提高国土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重视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引进和吸收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参与国土档案管理工作,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准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授课、讲座、进修、交流学习等形式,促进他们综合技能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开展管理工作,严格遵循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处理日常管理各项工作,提高国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3)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国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将档案资料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当中,将纸质的档案文字、图片资料,视频、音频等转换为数字化的新型档案资料。这样既能减少存储空间,还能够提高档案存储年份,保障档案信息安全。要加快推进国土档案资料数字化管理模式,鼓励管理部门采用电子化档案存储形式,对档案资料进行编号,从而提高档案存储和利用效率。

(4)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大资金投入。例如购置微机、扫描机、计算机、空调、除湿机、防盗监控设备等。建立优质的库房和借阅场所,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开展档案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另外还要适当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待遇,推动绩效考核,完善奖惩制度。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为国土档案管理做出更大贡献。

(5)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和利用,让档案更好为国土管理部门、为公共决策服务。要增强共享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了解和掌握社会对国土档案资料的需要,把握市场需求信息,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国土档案的标准化管理,完善管理标准体系,提高国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资料的查阅速度,推动服务质量提高。

4 加强国土资源数字化发展的管理

开展国土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我们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推进国土资源按数字化管理的硬件设施。比如开展档案数字化管理必须用到的电脑,扫面议以及图像处理技术,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所说的电脑,扫面议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就是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粮草,只有具备了这些硬件,我们才能真正的开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

(1)组建一支具有数字化管理意识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团队。刚刚我们说到的购买电脑,扫面议以及图片处理技术属于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硬件,那么一支高效的有数字化管理意识的团队就是软件。结合现在国家土地管理资源局的现状来说,现在就职的人员一般没有较强的数字化管理意识,他们一般是建国之后的第二批国企工作人员,他们现在还是比较适应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但是如果要开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就必须将这场变革进行的彻底有效,所以,国家就应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数字化管理意识的高效工作团队。

组建这支工作团队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①对于新招聘的人员要提高门槛,因为我过每年有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具有高精尖技术的科技人才,档案局应该着手引进这样一批人才,并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其能够很快的适应档案局的工作;②对原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大力的培养,鉴于现单位的工作人员的特殊性,培训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转变员工的思想,培养员工的数字化管理理念,转变工作观念,普及高新技术的应用。

(2)加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管理步伐,对现有的档案进行合理的分类。

开展国土资源的档案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有的档案进行合理的分类,这一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持久的工作。然后通过电脑、扫描仪等设施进行档案数据库的建立。

在对档案进行分类的时候,要根据年限,分类号,档案号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类,保证档案分类的有序性,另外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档案的可用性进行整理,针对已经丢失的档案要想办法弥补。从而有效的保证国土资源档案的完整性。

(3)加快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既然要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更新变革,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只有将这种工作尽力标准化的流程,我们才能保证档案的数字化归档的有序性以及完整性。因为国土资源档案的管理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单一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多个部门的团结合作,通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我们就可以有效的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保证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性。另外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因为档案的数字化转变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所以操作人员要严格的对待每一组数字。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土资源肯定会得到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也会随着国土资源使用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我们只有很好地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08201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城乡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城乡建设,同时工程档案管理是城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乡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良好、高效、安全、稳定的工程档案管理便成为了工程建设的关键,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现今城乡建设中工程档案管理的相关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

1工程档案的作用

工程档案是指通过对施工工程从计划设定、项目确定、图纸设计、施工前期准备、施工、后期维护这几方面进行全面、直接的记录,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记录方式来保证施工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和公开化,确保在施工中的每一时期的相关文件材料都能得到有效的保存,这里所指的文件资料包括工程前期设计文件、施工环境勘测文件、建筑物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文件、监督人员监理文件、施工设备管理文件、工程验收审计文件等文件,并且工程档案作为单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施工建设的真实写照,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故工程档案的管理应不断的发展和加强,力求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标准化和透明化,工程档案在收集过程中可按照工程建设规律进行收集,相关管理人员将工程建设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并存档在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档案资料体系,这一体系中不仅包含着施工人员的技术结晶,还体现出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就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故工程档案的管理是保障施工建设质量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直接因素。

工程项目是指有几个单项工程组成的能够共同使用同一个计划任务书或设计方案、并在经济上能够进行共同核算、但管理资源方面相互独立的工程建筑,工程项目就有良好的技术含量,能够对施工记录做到全面、完整、准确、原始的记录而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工程档案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例如工程建设活动的策划、相关文件的组稿编排、施工竣工等,它不仅可以作为单位维权的关键资料,还作为工程建设的宝贵时间资源,工程档案在管理方面总共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收集、分类、整理、鉴定和保存这五方面,例如在对工程建设进行前期准备时,需要对工程的可行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针对选址、土地规划进行考量,并需要查阅大量的数据来作为申报的科学依据,这一系列的内容都直接地反映出上述五个步骤,同时工程档案管理不仅体现在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环节,还体现在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工程建设的收尾工作环节,工程档案变成了检验工程建设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为了加强整体施工的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就需要保证工程档案管理能够达到施工规定的标准。

工程档案记录了整个施工过程,它能够真实的、直观地反映出施工工程的真实面貌,同时工程档案就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健全、全面的工程档案为日后工程的维护和改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凭证和依据,例如某一建筑物在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修改工程管线,此时就需要通过工程档案找到工程管线的具置,这是工程档案就会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工程档案还记录了在对工程管线进行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型号,方面后续修改能够准确、标准。同时,工程档案能够真实的反映施工的质量,且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因此,在对工程档案进行管理时,要十分注重所记录的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同时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因此,全面提高对工程档案的认识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是当下新时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2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2.1增加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转变管理人员管理思想,提高科学化管理意识

正确认识工程档案是提高工程档案管理自身水平的关键,因此,要先从管理人员入手,转变管理人员管理思想,改变管理人员传统管理思维,提高管理人员科学化管理意识,让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时都能够以档案工作为主,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同时增加新兴管理课程的渗透,让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能够学习到最新的管理思想,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人员与管理方面领导的沟通能力,因为管理人员在进行工程档案管理时,需要和多种工程单位进行交流沟通,例如建设单位、审计单位等,故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的工作热情是保证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增加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转变管理人员管理思想,提高科学化管理意识,才能确保工程档案的唯一性和科学性。

2.2良好的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工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

由于工程档案管理所要进行的项目较多,且接触的单位较多,良好的工程档案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工程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同时各个地区的档案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完善和统一工程档案管理体制能够促使各地

工程建设都能够统一,再进行相关工程业务交流时不会存在障碍,在进行工程相关信息查询时不会存在不规范和多样性的现象出现,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工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通过标准化的制度规定保证管理人员在进行文件资料管理上不会出根本性问题,良好的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工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是保证文件资料完整性、可靠性、真实性及安全性的关键。

2.3档案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

在工程档案管理上,管理人员在整个管理环节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和素养直接影响了文件资料的管理好坏,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定期需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以保证在后续的管理方面不会存在错误或漏洞,同时管理人员在学习后,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考试,来检验管理人员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会存在偏差,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技术水平,保证档案管理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4工程建设后期的验收环节要严格把关、详细记录

工程建设后期需要管理人员与施工建设人员一起对施工建筑物进行验收,在这一环节中,管理人员和施工建设人员要对施工建筑物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核对相关施工设计图纸、施工技术报告,检查工程施工建设的真实性和施工是否存在变更,认真记录,详细核对,及时对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提高整个施工建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施工后期,工程建设后期的验收环节要严格把关、详细记录为工程的质量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持。

3结束语

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真实反映,是城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现如今最能够反映出城乡建设的就是工程档案,因此工程档案不仅记录着整个工程施工建造的全部细节,还体现出工程建造的技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因此,工程档案管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城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工程建设的真实写照,其自身的完整性是保证施工能否进行前期准备、施工建设、后期维护的关键,这涉及到整个施工的各个环节,不容一点马虎,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文件资料的管理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重要一环,不容缺失。

参考文献

[1]赵金玉.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体会与认识[J].安徽建筑,2002,(S1):1518.

[2]山西省建设厅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工程档案管理[J].城建档案,2006,(02):4749.

[3]吴俊芳.浅析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民营科技,2009,(08):1314.

[4]王译.工程档案管理对水利工程质量的保障作用分析[J].吉林农业,2014,(17).

[5]合晏.论建设工程质量与工程档案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06).

[6]温禾.试论建设工程质量与工程档案管理的关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

篇7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探索政府绩效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以下简称NARA)绩效管理值得我国档案部门借鉴。

一、NARA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

绩效(performance)一词在管理学中被引申为“成绩”、“成果”、“效益”,政府绩效管理至今并无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本文采用定义为“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①按照美国1993年颁布的《政府绩效与结果法》要求,NARA通过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年度绩效计划、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来实行绩效管理。

(一)制定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执行绩效法案各项规定的基础,以结果为导向。NARA最新的战略规划是《2006~2016年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战略规划》),为适应新形势,该规划每3年修订一次。其主要内容包含:NARA的工作职责,6大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细化及实施方法等。

1.《战略规划》确定了NARA的工作职责

NARA的工作职责是:用守护和保存政府档案的方式服务于美国民主,确保人们能够利用档案遗产,从中汲取知识。利用档案不但是美国公民的权利而且也是政府的实际行动。NARA支持民主,为提高城市文明,增加公民对国家历史的理解而努力。

2.《战略规划》提出了6大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战略规划》的重点。战略目标之一是管理政府档案: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者,NARA要继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地管理政府档案。战略目标之二是保存和加工档案:接收、加工、保存、保护档案,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高水平和高质量地著录所有档案;按照《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法令》执行,确保应解密档案解密、应保密和敏感档案禁用;确保所有档案都有充足的库房;确保公众及时利用档案。战略目标之三是管理电子文档:应对电子文档的挑战,成功地履行NARA在电子时代的责任;满足联邦政府和用户希望继续利用政府电子文档的需要,开展电子文件的捕获、著录、保存工作。

战略目标之四是提供档案利用: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NARA提供便捷、安全的馆藏档案利用;挑选传统载体档案制成数字化副本,推进档案全文在线利用;提供档案目录信息的在线利用;答复查阅档案的书面请求。战略目标之五是提高城市文明:通过终身学习项目加深公众对美国国家历史的理解;通过举办展览等方式提升档案馆的形象;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教育;与其他行业合作,展示NARA馆藏,提高国家文明程度。战略目标之六是加强各项基础建设:提高职工素质、技能和竞争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招录不同类型的员工,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公众;大力加强信息建设,服务于NARA的用户。

3.《战略规划》中将战略目标细化为长期绩效目标,并明确了实施办法

《战略规划》将6大战略目标分解为25项长期绩效目标。战略目标只是大方向,需要长期绩效目标加以细化。例如,在战略目标之四提供档案利用部分,细化为4个长期绩效目标:截止到2012年,网站达到或者超过联邦政府网站标准;截止到2016年,1.4%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馆藏档案实现在线利用;截止到2016年,NARA的服务能够满足利用者需要;截止到2016年,95%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馆藏档案有在线目录。

每个长期绩效目标后都有实施方法。例如,“截止到2016年,国家档案馆服务能够满足利用者需要”的长期绩效目标,实现它的方法是:增加阅览室设备和人员,调整服务时间以使更多的人越来越容易地利用档案;增加公共计算机终端以提高网络利用率,增加缩微阅读空间;对于公众关注度高的档案,例如“9·11”委员会档案、关键政府职位任命档案、高级法院档案等要及时提供网络利用;要让本国和全世界公民都能够轻松利用NARA档案。

(二)制定年度绩效计划

NARA每年制定年度绩效计划,年度绩效计划的目标来自于战略规划的六大战略目标,年度绩效计划是实现战略规划的重要步骤。

年度绩效计划的内容包括:阐明本年度绩效目标;预测本年度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说明为达到本年度绩效目标拟采取的方法等。

例如:NARA《2012年绩效计划》中有一项年度绩效目标是“2012年1%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馆藏档案实现在线利用”。其年度预测绩效指标有3项:1%馆藏传统档案实现在线利用;对公众公开1940年的统计档案;为保存和利用档案改善数字政策。

提高档案材料在线利用有3个方法:收集已经存在的传统档案材料数字化副本并使它们实现在线利用;与其他组织合作,选择传统档案材料并将其数字化;制作原生数字文件,提供网上利用。

(三)制定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

在每一个财政年度末向总统和议会提交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实际取得的绩效成绩和年度绩效计划中的绩效指标进行比对;二是如果没有达到绩效指标,要说明原因,以及将来完成绩效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三是如果某个绩效指标是不实际或不可行的,要予以改进或终止。

例如,在NARA《2012年的绩效与责任报告》中,管理政府档案部分中有一项绩效指标没有完成,该项是:对于请求查阅军队人事档案的,要在10日内答复,预期目标是10日内回复率达到85%,实际10日内回复率只有73%。

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绩效指标,NARA说明了其中原因:在1973年圣路易斯大火中焚毁了从二战到朝鲜战争时期的档案,需要利用其他资源重建这些档案,但是由于时间很紧迫,经常花费几个月也重建不了一张档案,而国家人事档案中心每年有超过100万份书面利用申请,所以没有实现预期绩效指标。

二、NARA绩效管理的特点

在《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支撑下,NARA绩效管理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长期规划、短期目标实现有机结合,战略规划具有至高无上地位。NARA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战略规划、年度绩效计划、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三个部分。根据战略目标确定长期绩效目标,进而设定年度绩效目标,再明确预期绩效指标,这种确定指标的方式层层递进、相关性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战略规划》中确定了六大战略目标、25项长期绩效目标,《2012年绩效计划》中设定67项预期绩效指标。绩效结果只需要将实际表现与预期绩效指标进行对比即可得出,方法简便,容易操作。

战略规划具有至高无上地位。《战略规划》制定出来后,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它开展。年度绩效计划紧紧围绕战略规划制定;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紧紧围绕战略规划总结;美国档案与文件管理署的一些专项计划,如《信息资源管理计划(2012 ~ 2015年)》、《人力资本计划(2009 ~ 2014年)》也都以战略规划为纲。

第二,绩效管理以用户满意为导向。绩效取决于用户满意度,《战略规划》的6大战略目标都提出以用户满意为导向。NARA提出:在民主社会,政府档案属于公民,NARA的重要职责是提供档案利用;NARA的成功在于要使用户、联邦管理者和政府官员都感到满意;NARA将会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快捷、有效的服务,使用户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够便捷、安全地利用馆藏档案。

第三,绩效评估方式多样。NARA采用周期性评估、信息系统评估和用户满意度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评价结果比较科学。NARA每年制定年度绩效与责任报告进行周期性评估。NARA认为周期性评估对于成功完成战略非常必要,决策制定者需要知道哪些工作做得好,哪些工作做得不好,从而每年进一步改进绩效管理。NARA建立了“绩效评估和报告系统”,利用网络设备从超过70个组织单元收集绩效数据,该系统利用数据库存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报告。实行用户满意度评估,对用户进行调查,实现NARA的工作与用户需求相一致。2006年,对NARA的保管期限和鉴定服务工作进行调查并评估;2007年,对NARA的保管期限、鉴定服务、电子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培训工作进行调查并评估。

三、NARA绩效管理的启示

由于法制环境、文化环境不同,我国档案部门不能照搬NARA绩效管理的经验,但其管理思路值得我国档案管理部门借鉴。

(一)实现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年度总结的有机衔接

2013年上半年,北京市档案局完成《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发现问题之一是距离《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规定的区县档案馆数字化率达到50%的目标较远,有九个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未达到25%以上,其中,五个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还未达到10%,极个别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只有0.21%。②

为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档案局将区县档案局(馆)和市属单位的任务分解为53个指标,对内部处室的任务分解成83个指标。③此举只是将任务分解到责任部门,但是没有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年度。

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战略规划地位,使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开展。应进一步加强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明确每年的进度,加强指导、检查,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和可控性;年度总结要更加紧密地围绕战略规划来阐述,并说明没有完成的理由。

(二)加强用户导向理念

强化绩效管理用户满意导向,以让利用者轻松快乐地利用档案为目标。一是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尽快建成基于“云计算”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改善北京档案信息网站,把网站打造成高效、便捷的用户工具。提高档案全文的在线利用,满足信息时代档案利用需求。完善在线检索系统,为档案资源目录信息提供单一简捷入口,实现一站式检索,改进用户与档案的在线互动。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给特定用户提供服务,建立“决策参考”专题库,为领导和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提供档案专题目录及全文阅览服务,形成“定向服务”和“小众化服务”的新模式。三是运用社交媒体服务。社交媒体是公众参与和反馈档案馆各类事务的重要工具,利用博客、微信等公众参与社会媒体平台。实施公民档案员项目,鼓励公众接触档案文件,给档案做标签,制作手稿档案的打印抄本,加载和分享图像。

(三)改进绩效评估形式

我国档案部门实行五年规划中期和末期评估,评估时间为2.5年一个周期,与美国同行每年评估一次相比间隔时间较长。如果在每年的年度工作报告增加自我评估内容,可缩短评估周期,及时发现问题,保障战略规划的完成。

目前,我国档案部门的绩效评估还以自我评估为主,要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实行用户导向视域下的绩效评估,即在档案馆的绩效评估中坚持以用户为本,绩效评估的重点围绕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展开,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提供给服务对象参与档案馆绩效评估的机会,增加用户参与评估的渠道。可以通过设立用户档案,其内容包括用户利用档案的有关情况和满意度,定期收集评价信息,跟踪服务,及时了解用户情况,促进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根据用户层次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用户座谈会,倾听各个层次用户的意见;可以通过交谈询问、信函电话等交流方式让用户了解评估信息,参与评估工作。

注释:

①财政部预算司.《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内容及实施情况》.http://.

②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Z].2013.7.

③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任务分解表(区县档案局〈馆〉)和市属单位分表的通知》[Z].2012.5.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2006~2016战略规划. THE STRATEGIC PLAN OF THE NATIONAL AR? 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http:// archives.gov.

[2]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2009-2013财政年度绩效计划.FISCAL YEAR 2009 ANNUAL PERFOR? MANCE PLAN.http://archives.gov.

[3]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2012年绩效和责任报告.2012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Report .http:// archives.gov.

[4]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多样性和包容性战略计划.2012年3月制定.Diversity and Inclusion Strategic Plan.http://archives.gov.

[5]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信息管理计划(2012-2015年).trategic IRM Plan FY 2012 - 2015.http:// archives.gov.

[6]陈昊琳,陆晓红,魏闻潇.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对我国的启示-以美国为例[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0(12).

[7]朱立言.从绩效评估走向绩效管理—美国经验和中国实践[J].行政论坛,2008(2).

[8]丁连普.美国联邦教育部2007-2012年战略规划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08(6).

篇8

这些新建的综合档案馆是如何来构建自己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其中存在哪些经验教训?即将准备建设的综合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的建设上,到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念,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现代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建设的定位和内涵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从理论上认识清楚,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文化服务机构,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其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应该如何来设计,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该功能。结合文献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应该是开放、安全、舒适、多功能和智能化,充分体现了档案馆的文化气息,彻底改变传统档案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严肃呆板的形象。具体来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档案馆整体环境建设。包括档案馆馆址选择、与城市规划相适应的布局、整体环境绿化、内部建筑的布局和艺术造型等。二是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空间的设计。包括根据社会不同类型用户(包括潜在和现实用户)的需要,设置不同用途的功能房间。基于人性化需求和办公、学习需求,配置必要的辅助设施,充分体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的舒适性、休闲性和便利性。三是不能够简单地把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的功能局限在建筑和周围设施上面,还应该包括综合档案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以及提供的一些文化活动和娱乐项目。

二、目前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走访了几个老式综合档案馆,也调研了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新建设的省市和区县综合档案馆。老式综合档案馆距离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建设目标相距比较远,但新建设的综合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也有美中不足之处,综合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为公共档案馆,有的建筑本身的公共性凸显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不够便利;二是建筑本身没有档案文化特色,有的新建档案馆就像一个偌大的空荡荡的办公楼,缺乏公共文化机构的美观大气和文化内涵。

(二)在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的功能设计上,有的新建综合档案馆只是把查档窗口和查档阅览区区分开,分别设在两个房间,并增大使用面积,而对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的休闲功能和文化交流功能则基本没有考虑,在配套设施的提供上,也不够人性化。

(三)部分综合档案馆把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等同于一座豪华的大厅,没有提供相匹配的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资源和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省市和区县档案馆本身建设的五光十色,但仍然门可罗雀。利用者来到综合档案馆,不仅仅为了欣赏这座建筑,而是为了来这里查阅信息和享受文化休闲。如果没有需求的信息和相应的文化服务,利用者很快就会选择离开。

三、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建设解决对策

依据现代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建设的定位和内涵,结合现存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来解决该问题,同时注意建设的实效性,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一)利用者在进入档案利用服务中心之前首先接触的是档案馆整个建筑,她留给利用者的第一印象如何,也会对利用者的利用需求产生影响。因此,综合档案馆整体建筑本身是否充分彰显公共性,就是一个先导条件。

所谓公共性,一是指交通便利,包括停车方便。二是建筑外围本身就充分折射着一种开放和公共的精神,外围环境一定是开阔和养眼的,给人一种放松和舒适的感觉,而不是一种要进入某个办公机构那种紧张和压迫的感觉。三是建筑进入通道便利(包括对残障人士),视觉宽敞美观,环境标引清晰准确。

例如国家图书馆新馆,建筑本身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具有典型的文化象征意义;临近地铁、公交车站,交通便利,并设有残障人士入口。图书馆附近种有大片绿植,门口设有存包处,楼下设有停车场,楼旁设有自行车存放处。建筑对面有超市、吉野家、北京银行等设施。整个外围环境非常开阔,步入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阅览环境,能够让利用者心情立刻放松和安静下来,对国图的亲近之感也会油然而生。

(二)既然是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它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就要充分彰显安全、舒适和便利的理念,包括对利用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办公、学习需求的充分考虑和实现。国际档案建筑学者米歇尔?迪香在其著作《档案馆建筑与设备》第八节“向公众开放区”中,指出开放区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

一是舒适和安全方面以及照明、取暖、空调、通讯、防噪音等方面的要求;出于保护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考虑,档案库房区和档案利用服务区要分开,利用者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进入到库房区的。另一方面,这种分区的设置还要便于工作人员调阅档案。

二是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不同利用需求,设置相应的功能区间,包括接待厅和咨询室、阅览区、展览和文化教育活动区、开会和讨论区,以及提供阅读设备等相关设施。例如上海市档案馆新馆,五层是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设有利用接待处、档案阅览大厅、专题阅览室和咨询服务室,六层为电子阅览厅,七层为多媒体视听室和学生课堂,八层为档案工作者之家和多功能厅,九层为会议室,十层为报告厅和观光平台。例如上海市档案馆新馆的对外开放环境就提供了开展档案展览教育、社会课堂、咨询利用、市场服务、学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工作的基础。

三是在不同功能区间和整个开放区间,提供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工作学习休闲需求的相关设施。包括在每个开放楼层设置洗手间、饮水间,至少要在开放区间内设有安静温馨、绿化很好的休闲和休息区、餐饮区、上网冲浪区、书店等,配置公共休息室、咖啡厅、电话间和衣帽间等相关设施。例如国家图书馆新馆,提供随处可用的互联网,在一层设有咖啡厅、研讨室、报告厅、少儿图书馆,在二层设有咨询台、办证处以及多台自助办证机、休息大厅、热水供应处,以及ATM自动取款机。在每个楼层设有卫生间、饮水机(包括纸杯)。每个阅览室里面设有多排书桌和座椅,桌下有插座;每隔10米,有一组休息沙发;有自动刷卡复印机,有专用检索计算机和公共计算机。尤其是办证等待区,设有舒适沙发,配以柔和的灯光,外围是信息检索区和数字浏览区,包括浏览政府公开信息、老照片、公益讲座信息、电子化书籍、报纸等。那么,是否每个综合档案馆都要建成像国家图书馆那么大的新馆,这也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一方面,取决于档案馆的经济实力和馆藏、利用人群数量,避免建成一味追求豪华的一座开放空城。另一方面,在具体建设上,要高瞻远瞩,避免短期效益,把综合性档案馆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建成一个大面积的查档中心,换汤不换药。

(三)对于利用者来说,公共文化机构的档案利用服务中心,不仅仅包括建筑本身和相应辅助设备,还包括其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建筑只是一个物理存在,只有与先进理念、丰富资源和周到便捷服务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给利用者带来真正的效益,才能真正走进利用者的心里,最终获得利用者的认可和接纳。

1.能够提供丰富多样化的资源

作为面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拥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必须是覆盖和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因此,国家档案局长杨冬权提出,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信息资源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扩大开放范围,合理解密降密。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借助社交媒体调整和完善馆藏结构,使得馆藏资源的主体不再仅仅是政府职能机构的文书档案,还包括反映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提供民族身份感的档案。例如国家图书馆新馆四层的数字共享空间,科研区提供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和专题的数据库,包括外文数据库。非科研区提供包括政府已公开信息、老照片、公益讲座信息、电子书籍,以及各种主题的视频音频休闲,并且设有为盲人、残疾人提供上网服务的区域。

2.主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不仅要提供利用者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还要以合适和便利的方式来提供。为了体现综合档案馆的休闲性,首先,档案馆开放时间要贴近公众的休闲时间。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可以实行节假日开放制度及“周六服务”日,周末开放阅览室和展览厅,逐步改变综合档案馆呆板的作息制度,还给公众在节假日利用档案的权利。其次,提供交互式网络查询系统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现代社交媒体,使得用户能够顺利完成自助式查找服务,同时主动帮助用户解决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

3.倾力打造文化休闲氛围

篇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信息化浪潮席卷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档案资源存储、开发、利用的社会需要。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纵观当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整体状况,我们认为现有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隐患多。当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对国土资源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适应,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思想守旧、工作被动、缺乏新思想、新举措,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首先,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往往已完成领导交办工作的完成程度为标准,因此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记录及相关文件,往往因分工模糊,责任不明等制度不健全等在工作结束后,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致使一些珍贵的国土资源档案遗失。其次,一些国土资源档案馆管理极不规范,已有的国土资源信息没有及时归档、立卷、分类,编目和排列也不够规范,部分国土资源档案随意堆放,长时间挤压,造成霉变、虫蛀、破损等现象。再次,有些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存储基础设施落后,国土档案资源存储区与办公区混在,档案库房严重不足,仍采用木质档案柜存放,存放设备简陋,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防范措施形同虚设,落实不力,安全隐患多,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安全形势堪忧。

(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多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者仍沿用效率低下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当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较低,没有看清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缺乏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与改革动力,另一方面,现有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堪忧,档案管理人员编制少,流动性大,缺少正规培训和专业的档案管理训练,有些档案管理人员连哪些文件需要收集和如何进行档案的立卷归档都不会,仍延续着“你交我收”的被动式档案管理模式。此外,部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者的电子档案管理技能不足,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尚处于数据输入的初级阶段,根本谈不上电子档案的整合和共享。

(三)国土资源档案只“管”不“用”,开放利用率低。当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重管理,轻利用”的倾向,严重制约了国土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者对国土档案资源的价值认识程度低,没有认识到国土档案资源对经济发展、政府公共决策以及公民个人需求的重要作用,对现有国土档案资源的开发整理不足,导致大量极具价值的国土档案资源长期积压在档案柜里,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国土档案管理人员对社会各类组织的国土档案资源的需求了解不足,服务的主动性较差,仍然采取坐等利用者上门查询,利用者提出需要什么就查询什么,很少主动了解利用者的需求类型,此外,国土资源管理者没有组织人手根据社会需求类型对档案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仅能提供原始的档案资源服务,资源服务类型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主动服务意识差。

二、加强我国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路径选择

篇10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现阶段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界定尚无统一,但是基本上都认为数字档案馆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个数字档案馆,几乎是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亦称为狭义的数字档案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所有的单个数字档案馆将连结成一个超级数字档案馆,这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第二阶段,也称为广义的数字档案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因素影响,我国现阶段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尚处于第一阶段。

信息资源必须满足人的需求,具有可获知性、可用性。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复杂,从其来源看,有传统馆藏的数字化资源,有无纸化办公背景下接收的电子档案,也有网络上采集的具有档案价值的数字信息,同时也包括了数字档案馆自身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原始信息。从信息的状态来看,有在线信息,这些信息是在网络中流动的动态信息;也有离线信息,因其价值或者是密级原因而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家控制力的实施范围主要分布在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如数字化档案信息、立档单位移交的电子档案以及网络采集的重要档案信息,其他如数字档案馆员工、设备信息等在国家控制过程中暂时居于次要地位。

国家控制力即国家控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现代政府在文化管理中应具有以下职能:保存和发扬已有民族文化,促进新文化产生以及提高公民创造、获取文化和信息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些职能,政府被赋予权力对相关条件进行控制。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是指政府对数字档案馆建设、运转过程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协调、组织从而达到政策目的或者与目标相近程度。政府采用的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政策能够又好又快实现目的,控制力强,反之则小。

影响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因素

1 布局结构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保管必须有一个空间载体和虚拟载体,国家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控制也必须通过这些载体来实现。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分布存在以下不足:建设主体单一,区域建设不平衡,资源特色欠缺。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档案馆有深圳数字档案馆、青岛数字档案馆、杭州萧山区数字档案馆、浙江省数字档案馆、胜利油田数字档案馆等。这些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数字档案馆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建设主体以政府牵头为主,对传统馆藏数字化、接收立档单位电子档案以及有价值的网络信息采集,主要目标是建立综合性数字档案馆。作为科研、教育单位的高校和以效益为目的的企业在这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缺位,西部地区缺乏可借鉴的符合不发达地区实际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虽然实施控制的主体是国家,但是没有相关部门的合作,谈何控制?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没有一个成功实践的参考,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载体失控,谈何资源控制?

2 国家控制手段

国家对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控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控制手段直接影响控制的效果。以国家为主导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就能对其信息资源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如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档案事业管理采取集中分布式制度与我国等第式的行政机构划分相适应,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各级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协调相关的利益关系,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数字档案信息级数增长,各地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都以国家为主体并不现实,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宏观调控方式将被更多应用于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控制。从影响范围和效果来说,这些宏观调控手段的渗透力最强,作用持久。在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政府都或多或少进行了直接参与,但是在法律法规建设、经济投入方面还有待加强。

3 经济基础

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其信息资源的接收、采集、保管、安全、共享、利用等都必须有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也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新的技术背景下国家对档案的控制方式以及力度也随之变化。传统档案的国家控制主要是通过行政机构的划分对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行政机构在信息获取上一改以往上下行文的金字塔结构,变为扁平化组织,更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控制。

4 思想基础

现代复杂的国际竞争中,数字档案成为新的竞争情报。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美军的相关机密档案,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变动。因此,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控制这些数字资源,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政策,《档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0年6月17日,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提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是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此外,数字档案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强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战略思考》研讨会分别召开。

5 组织基础

数字档案馆是动态、发展中的事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持续协作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必须有一个中间机构予以协调,所以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必须有一个专门协调、指导、负责数字档案馆的行政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字档案馆建设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需求法则,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有时候并不在当代就能体现出来,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必定会有大量人类遗产被遗失在当代。为避免这些损失,必须由国家行政机构弥补这些缺陷。国家意志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国家职能的实现也不能没有档案,尤其是在这个“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控制了世界的时代”,也需要设立一个统筹全国数字档案馆事业的行政机构,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增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有效途径

1 适当调整数字档案馆布局结构

经济发展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成为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典范。但是,毕竟经济基础不同,依靠市场调节,东西部地区的数字档案馆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西部地区没有实践参考价值的数字档案馆,依靠各地方摸索,其质量良莠不齐,并且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在设备、技术的选用上很难实现先进性和适用性的结合,最终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数字档案馆布局不利于国家控制。在已有的国内实践和世界实践过程中,经验都表明不能没有示范馆。在我国,继深圳数字档案馆建设成功后,各地以其为参考模型,兴起一股数字档案馆建设热潮。美国的911数字档案馆、日本关西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世界数字档案馆功能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全国各类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如企业数字档案馆、高校数字档案馆、专题数字档案馆、地方数字档案馆都面临经济因素、经验教训的示范问题。因此,国家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探索数字档案馆建设,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对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的投入,启动国家为核心的示范馆建设计划,为东西部地区、各种类型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系统实施方案,通过示范馆的作用,从制度、技术、设备、人才、标准等方面影响各地、各类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以影响力实现控制力。

2 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

数字档案馆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控制的新工具,主要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达到控制目的。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实现资源的配置。数字档案馆建设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数字化档案的输入输出设备、数字档案的接收、管理系统、网络档案的采集系统以及这些信息资源保管的数据库、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系统等购买和维护都需要不菲的成本,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方向,调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各馆根据资金状况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级保管和利用。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法律配置资源。法律必须明确数字档案的所有权、处分权、收益权。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减少我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处分权、收益权争议,但是,因为模糊的公权,降低了这些权利的效力,容易与个人利益相冲突。因此,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控制,不仅要有法律明文要求,更重要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行政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构通过行政命令、指标、指示等方式来实现调控目标。数字档案馆是21世纪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相对传统档案馆来说它还是个新事物,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也会遭遇到排斥或敷衍了事,所以,国家必须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督促各地方认真完成建设任务,贯彻执行、完成国家制定的各项相关的指标、指示。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数字档案馆的小组,制定数字档案馆发展规划,促进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

3 继续完善相关思想体系构建

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加强必须建立在相关的基础理论、标准研究、法律体系、政策制定的基础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具有电子文件的特征,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全程管理、风险管理原则为国家控制力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都伯林元数据标准、档案信息著录、标引标准、主题词表等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统一性。法律是国家控制的另一重要工具。此外,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之时必须把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纳入预算,从政策方面施加控制。

篇11

[3] 贾素娜.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与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法[J].贵图学刊,2009(1):70-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