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9: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口语交际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将低年级的说话、听话改为口语交际,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
我是一位年轻的小学教师,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所以不能高屋建瓴,提纲挈领,仅就我的工作经历,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和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实践中关于提高低年级口语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之所以优越于其他灵长类动物而独立进化为智慧生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发明了语言,使大量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并且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又促进了人类智力的提高。而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网络无所不在地渗入生活,各种电视语言、网络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对我们的母语造成一定的侵袭。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准确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关系到汉语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另外,口语交际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发展孩子们活泼外向的性格。
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从我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深切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与个性特点。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却又意志力差;喜欢模仿,喜欢攀比,表现欲强;思维简单直白,智力发展有限,有时候答非所问,甚至不理解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交流能力有限,有时甚至无法组成完整的话,将自己的想法正确地表达出来,“千言万语只在心中,却无法说出口”,因此有时会很着急,甚至是说不出话;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很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绪!
要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求教师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并为学生量身定制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低年级的老师尤其要求具有非常大的耐心,要懂得循循善诱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智力发展不均,有的思维敏捷,有的口齿吃力,老师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敏感,只能多多表扬,多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批评孩子们。不能过于着急,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所以学生们一时学不会没关系,关键是要培养他们喜欢说、坚持说、有信心说的心态。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话题情境。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好的情境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学生敢说,爱说,乐说。口语交际决不是空中楼阁,创设的情境必须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内,有生活的体验,他们才真正有话可说,而且口语交际教学的成果也能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才能真正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
2.场景表演。低年级的学生都有表现和表演的欲望,喜欢模仿,简单再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过家家”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妨尽量利用低龄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玩“过家家”游戏。如在《打电话》教学中,可提供桌椅、电话等道具,让学生们角色扮演,一个演打电话的小朋友,一个演接电话的小朋友,进行打电话的“过家家”游戏。老师再适时引导,指点学生们使用礼貌用语和正确的打电话的方法。这样既激发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又贴近生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说话兴趣,并且活学活用,课堂教学的成果很快就能被学生们所熟练掌握。
3.自由谈话、巡视指导。口语交际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说,所以老师能少讲就尽量少讲。在创设情境和规范性语言指导完成之后,要空出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交流、自由谈话。老师不要担心学生们的纪律,其实口语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们说话的兴趣和能力,是重在说,而不是说什么。然后老师在教室里巡视指导,适时给予孩子们帮助。低年级学生发展不均衡,会出现有的学生很健谈,有的学生却相对比较沉默。巡视的时候,老师当注意关心这些话少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了解他们不说话的原因,如有必要,还可以加入到他们的谈话中。要照顾学生的感受,有一些学生可能来自乡村,普通话基础较弱,而且生活阅历较少,所以有时候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和创设的情境并不为他们所理解,所以这时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谈论别的话题,如今天午饭吃了什么呀?最喜欢吃什么呀?最近学会了什么新游戏呀?交到了哪些新朋友呀等等。只要让学生们多于开口说话,就是一种教学的成果。
其实我个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培养学生们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这种性格可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人生。对于他们人格的健全,以后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有意将性格培养也纳入其中。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76-01
口语交际是构成良好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但在我们实际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不敢说话,也不善于说话,甚至不知道说什么。究其原因,一是心存羞怯,一是缺乏说话技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打消学生的顾虑,让他们克服在人前害羞的心理因素,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我在每节课的开头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台即席演讲、背诗,或是让学生复述课文,评讲时以表扬为主,有侧重地指出其技巧上的不足,使发言者树立自信心。课堂上着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及时答问。鼓励学生说话时做到“心中有人而目中无人”,逐步使学生懂得说话也是学习,从而扫除不敢说话的心理障碍。
2.精心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想说
过去我们有很多教师把“口语交际”当作“听话.说话”来教学,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过去只强调学生能在众人面前说清楚,说响亮或者只听懂不回答,只听懂而无须说的教学目标,为此学生并不需要一定的交际对象和交际情境。因此,过去的“口语交际”教学只是一种纯单向式的静态语言训练,学生缺乏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口语交际”不仅仅包含了“听、说”能力的训练,而且更强调真实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沟通能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在一定的实践意义交际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沟通,把“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了“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的高度。现在教材上的“口语交际”往往只给师生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些图画。教材给出的一个话题是一个出发点,“口语交际”中的图画也往往是虚拟情节中的一个定格,我们大不必囿于这些话题和图画上,而应从话题这个出发点出发,从图画入手,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口语交流创设一个相应的活生生的交际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实交际的情境中的体验,在实际交际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文明大方地交流、沟通的情感和口语表达、思维逻辑、思维反应等综合能力。
例如:“学会感恩”这个话题,要求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真诚的赞美别人。我们可以这样创设一个交际情境:
①(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启发学生走向情境:草木为了感谢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谢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谢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谢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的心。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人生路上,你将与爱同行。②让学生看情境表演 (寒冷的冬天你感谢妈妈亲手给你编织的漂亮毛衣),走进情境(表演的道具可以是实物,也可以绘制)。这段表演,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并通过看表演将他们引入情境,为参加口语交际做好了内容和情绪上的准备。学生看完表演后,教师直接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活动。
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还很多,如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展播录象节目,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
3.善用教材资源,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用活教材是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新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是一种体验性课程。“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为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利用一切机会,挖掘出多姿多彩的口语交际教学资源进行训练,这是发展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大途径。
3.1 演一演,演中交际。学生生动活泼,有着较为强烈的表演欲望,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表演往往会使教材内容充满生气,洋溢灵气。
教例1:《甜甜的泥土》,教师指导学生把它编为课本剧,分角色上讲台表演,然后让学生交流观看表演后感受。通过交流,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例2: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引导学生先想象诗人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依依惜别的情境,设计了两人告别的对白,然后分角色演一段惜别戏,情真意切。有的学生在讲对白时还引用了如“天下无不散宴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样的佳句,有的还修改成“你我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今下扬州无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等。
类似以上的例子,在教材中是随处可见的,只要善于挖掘教材,活用课程资源,充分调动课堂各种互动因素,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2 辩一辩,以辩代练。能言善辩体现语言的无穷魅力,而关于这一点,语文教材同样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教例:《论美》,我让学生辩论:我们作为现代中学生,怎样做才符合美的规范。学生引经据典,辩论很激烈。新的课堂是开放的、互动的、尊重个性的,允许“百家争鸣”的。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最活跃、最积极的语言思维状态中,双方都是胜利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地素养。”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语文课程实施,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对每位教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丰富内涵。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出现学生说话能力偏低的现状,课堂上进行一些口语训练,也只能使学生学会在被动的静态的语境中“自言自语”,一旦遇到动态的交际语境,便心慌口讷,无所适从。这严重制约和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怎样培养并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根据农村中学现状,抓好课堂,面向课外,由易到难策略化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培养兴趣,锻炼胆量——自由说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演讲家、政治家并非第一次演讲便能获得成功,他们也会紧张得手足无措。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第一次演讲时,一登讲台,两个膝盖碰得咯咯响,嗓子里像塞了棉花团;爱尔兰政治家潘乃尔第一次演讲时,紧张得握紧拳头,直到指甲扎进肉里,掌心也出了血。大家尚且如此,更何况农村学生呢?农村学生平时见识少,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口语基本功较差,以至于口语交际时,因过分紧张而不敢说,或者说起话来词不达意、语无伦次、含糊不清等。针对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教师首先应安排“自由说”,帮助他们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
“自由说”就是要教师舍得在课堂上花上几分钟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一般不规定具体检测目标,只要求学生能够动口,认真地说出来,说下去。这种自由式的说话训练仅是开展口语训练的基础,对语音、语调、说的内容都不作要求,只是培养他们的胆量、勇气和兴趣,这是关键的第一步。笔者对初入校的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自由说话”,全班同学都大声地说,各讲各的,不要管其他同学说的内容。这样,学生没有心理压力,不喜欢说的同学也跟着说起来了。
二、依葫画瓢,呵护信心——仿着说
农村孩子方言重,私下的“自由说”环节他们会用“家里话”说得头头是道,一旦要求他用普通话表达就会语塞。“口语交际”首先要求说话要口齿清楚。“口齿清楚”就是发音清楚,不含含糊糊。当说话人把内部言语编码为一定的语句后,就要运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实现信息传递。因此,发音吐字要准确清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把每个字、词、句都清楚地送到听者耳朵里。
“仿着说”即照着演讲稿念诵,当众说话有一定的约束力,有心理压力,往往会说了上句忘了下句,胆小的不敢上台发言,照着讲稿念诵的压力较脱稿演讲要小得多,让其在实践中,区分念诵与口语之间的区别。即使拿着讲稿念也并不等于朗诵,念诵要具有口语的特点。笔者常常让学生念诵自己的日记,运用方言口语时要讲究消化,加以选择,凡庸俗的俚语、不健康的方言、啰嗦的口水语要坚决摒弃。渐渐的,有的同学可以脱稿了,这表明“仿着说”训练已经生效。
三、小试牛刀,锤炼技巧——试着说
“试着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应严格要求做到如下几点:①不允许念诵,要用“讲述语言表达”;②逐步训练诸如声调、节奏、音量、音色等口语表达技巧;③基本抛开讲稿或书本,自如表达。
学生敢说不一定会说,要想让学生出口成章,妙语成辉,话说得漂亮、得体,还得掌握一些技巧。首先要完整地说话,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训练学生说话时,笔者把语句完整作为语言准确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有条理地、完整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渐渐的,学生形成了习惯,用“我认为……”“我觉得……”“文章反映了……”等非常完整的语句回答教师的提问。思维的严密性也在“润物细无声”了。此外,说话还要注意场合、时间等,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注意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使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风趣的特点。
四、融入情境,训练思维——抢着说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进行。“抢着说”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要精心创造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因为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也就会增加,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
提高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在训练策略上下足工夫,才能使口语交际成为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实践证明: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不怕学生做不到,只怕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只要老师改变自己的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平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农村的学生也一定能演绎出精彩的篇章。
【参考文献】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十分地生硬,而新课标中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强调“具体交际情境”[1]。毕竟,“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所获得的知觉决定的”[2],口语交际应注重情境。关于情境模拟法,我将其分为仿古模拟法、穿越模拟法和梦境模拟法。
(一)仿古模拟法
行为主义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注重模仿和练习。对此,可模仿古人,让学生着古装,佩古饰,言古语。结合夏完淳的《别云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八年级上册),首先要让夏完淳穿上古代的囚服,以及加上囚犯特有的“装饰”。然后学生或者教师来问或答。问题可为:这位仁兄,时至今日,你作何感想?回答可为:鄙人三年为明奔走羁旅,如今又成南冠,无限河山泪沾衣,无颜敢言天地宽。还可继续发问:黄泉路近,你还有何牵绊?回答可能是这样的:魂魄毅兮为鬼雄,身即死兮魂归故。魂幡引兮召来者,扶摇直上兮我大明旗。
新课标要求课程与生活的连续性,并且强调场合,这在之前都是被忽视的。仿古模拟法也应具有生活气息。此外,建构主义也主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及“接触社会”和“社会实践”[2]。由此,针对杜甫的《登岳阳楼》(七年级上册),可以带学生登岳阳楼,或是与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相匹敌的楼阁。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想象,融入诗境,互谈感受。若是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八年级下册)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八年级上册),则可先导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或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关于景物的古诗,作一简介后,问学生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小组互派“信使”的方法交流,最后再总结归纳。
(二)穿越模拟法
关于穿越模拟,可分为两种,一是古代穿越到古代,二是古代穿越到现代。
古代穿越到古代,以李白的两首诗为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与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自己的假设”[3]。结合《古诗十九首》(七年级上册)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诗句,假设这名女子穿越到交通十分便利的现代,然后模拟她与现代人的谈话。例如这名女子可能会问:这(某交通工具)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处?如果她要到某处去大约什么时间可以到,等等。结合“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诗句,看到大型织布机她可能会问现代人: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一天可以织多少匹布?怎么使用它?等等。只要将双方的口语交际展现出来即可。这样的方法迎合了新课标中所强调的口语交际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
语文教法往往忽视兴趣。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强调语文知识教学的“兴趣性”[4]。为增强趣味性,古代穿越到现代可融入现代科技。杜甫的《春望》(八年级上册)表明其经历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他思念家人,但通信却十分不便。为此,可让学生模拟杜甫给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打电话的场景,谈谈近况及家长里短。或者在小组中多次选人分别代替“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杜甫及其家人,将两方的视频通话呈现出来。再如进行《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可模拟韩愈在电视机前看到钱塘湖的景色后与好友之间的谈话。针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八年级上册)或者《无题》(八年级下册),则可表现他在看到先进的照明和交通工具时,与周围人的交谈情境。这就是新课标中所讲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三)梦境模拟法
以往的口语交际教法培养了太多的考试机器。新课标口语交际教学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它与联想能力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而梦境模拟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王勃有诗《山中》。结合此诗可联想其梦回故乡与亲朋好友推心置腹的交谈。在梦境亲朋好友可能会问他:“在外可好?”王勃可能会回答:“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在梦中,他们还会问他曾经的一些经历,等等。这样,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问题促进交际,以凸显口语交际的互动性。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年级上册)一诗中吟“铁马冰河入梦来”,对此,可以模拟其上阵杀敌的血腥梦境,写好开场白,导入切题的图片及音乐,找诵读好的同学演绎舞台剧,或者一人一句即席诵读。当然,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大风雨夜中的梦境。
以前的口语交际的教法过于单一,教师往往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学生更是故步自封。新课标意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课型的多元化”[3],二者都主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该鼓励并逐步引导学生自由联想,充分表达观点。结合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八年级上册),可引导学生联想在梦境中登上飞来峰的感受,然后问他们身处高处的感觉。比如教授杜牧的《赤壁》(七年级上册)时可问学生他们联想到了什么?由赵翼的《论诗》(八年级上册),让学生充分联想梦到“才人”辈出的场面,问他们自己心中的“才人”形象是怎样的。此法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又分为艺术表现法和调查走访法。
(一)艺术表现法
角色扮演法可以用比较艺术、文雅的手法展示出来,比如采用戏剧表演或者记者采访。
运用戏剧法需要使用道具来呈现诗意,还要布置好场地。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年级上册),要使用道具造呼啸的北风,造飞雪与“梨花”,准备好白草,弓、铁衣、红旗、马匹,还要准备好胡琴,琵琶与羌笛三种乐器。此外,写好剧本分好幕,对好台词等工作皆要做。一切准备就绪后,再将相关主题的口语交际用话剧或者戏曲呈现出来。例如可以呈现岑参和武判官双方在喝酒时的谈话,以及岑参在武判官上马之前的饯别之语,等等。
关于记者采访,结合虞世南的《蝉》(七年级下册),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八年级下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七年级上册)和崔颢的《黄鹤楼》(七年级下册),可以一人拿话筒扮演记者,一人扮演作者,由记者问其创作感受。
新课标中初中口语交际强调口语交际的表情、语气、表达方式、表达内容。这种艺术性的角色扮演很好地突出了这些,避免了“一刀切”。对话语言可“文”可“质”,十分灵活,并且这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对于提高语言、审美能力的作用极大。
(二)调查走访法
相比之下,调查之法具有更多的泥土气息。调查之法可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两种。
结合孟浩然《过故人庄》(七年级上册),陶渊明《饮酒》(九年级下册)中“无为”的思想,杜甫《望岳》(八年级上册),曹操《龟虽寿》(九年级上册),文天祥《过零丁洋》(八年级上册)中“有为”的思想,可以做一次问卷调查,问题为:你认为人生应该“无为”还是“有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年级下册)和《秋词》(七年级上册)中表现的是刘禹锡的乐观,宣宗宫人的《题红叶(八年级下册)》,杜牧的《泊秦淮》(八年级上册)中所流露出的却是哀伤。为此,则可以做一次关于人生态度的问卷调查,题为:你当下的人生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
自有科举考试以来,评价机制往往用考试来衡量人才,以文取胜,轻视口语交际。这种长期的功利性,使得古诗口语交际教学先天不足。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的缺失和模糊,给具体的教学实施带来诸多困难,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缺少了一个有效的依据,加大了教学难度。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可让学生承担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的操作“步骤”和“技巧”[5]就不会那么生硬,教学难度也可减轻。这样有助于增强新课标中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中强调学生的理解力、沟通力、表达力。而且此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助于综合考察学生的真实口语交际水平,解决以往教法造成的学生能力与成绩的脱节问题。
“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口语交际的“社会化”与现实资讯[2]。钱威和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中也提到了一种“交往式语境”[6],主张学生和各种人进行交际。因此,实地走访,进行口语交际是十分可取的。例如结合白居易的《观刈麦》(七年级下册),可与真正的农民聊天,问他们一些关于耕种、收获的问题。结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可让去边远地区,走访军民,问他们关于气候、国事的看法,等等。
三、双向互立法
此法中又融入了滚雪球法、辩论赛法。
(一)滚雪球法
新课标中提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所以发散思维必不可少。首先要分设两方,开设多组,专人记录,采用双向“滚雪球”法吸纳各组的观点。如可让多位学生分别暂代李白的叔父李云和李白。由李云,也就是《宣州谢?I楼饯别校叔书云》(八年级下册)中的“校叔书云”来劝慰忧愁,以及想要退隐的另一方李白,然后记录者将劝慰者和劝慰对象所持的观点列出,照此模式滚动,组组交流,最后两方观点汇成两个大“雪球”。学生可从双方观点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实际上则为一个生成性的过程。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可控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文道统一”。针对李白《行路难》(九年级下册)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可以由一同学扮演君王,另一同学扮演认识姜太公,或者尹伊的人,或者路人,以其之口说姜太公或者尹伊得遇明主之事,将二方描述要点列出,照此模式进行,组组交流,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两方的观点,深入体会文意。杜甫的《孤雁》(七年级下册),同样可采用此法,一方扮演孤雁,一方扮演其同伴,以其之口,互诉情感。组组再交流,双向滚动,形成双方想法的大“雪球”。然后让学生由孤雁同伴的情感展开讨论,这样更能体味孤雁哀思之深重。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8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是现在的一些口语交际课堂上,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沉默是金”,不爱交际。有些学生本来很活泼,可一到课堂上就立刻放弃自己的“话语权”。这样的学生并不在少数,这使得本该热闹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堂死气沉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使得口语交际课堂真正生动精彩起来。
1.鼓励引导,激发交流兴趣
很长一段时间,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的课堂,学生是默默的听众。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背景下,一些口语交际课堂依然是教师唱“独角戏”。一些学生因为害怕说错话或是表现不佳受到教师批评和同学嘲笑,而不敢畅所欲言,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说的欲望,说的能力,甚至心灵蒙上阴影。因此,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尤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不吝惜赞美的语言,不断地鼓励引导学生,用宽容和民主来解放学生紧闭的嘴巴,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在教学《约请》时,有些学生觉得面对面和老师交流很难堪很不自然,因此在练习的时候脸涨得通红,各种失态。如果在这时“放过”这些交流困难的学生,等于就是让他们离口语交际的课堂越来越远。于是笔者适当地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来缓解这些学生的难堪:“你的约请很真诚,但是如果声音再大一点的话,相信老师会听得更清楚,也会更快地答应你的约请,试试看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没有关系,老师喜欢敢于大胆发言的孩子!”……这些话语给了很多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同学一颗定心丸,给了他们自己站起来约请老师的勇气。还有些学生信心在被增强以后,忽略了一些礼貌用语,在这个时候,笔者也不愿很生硬地指出,而是换一种语气来提醒:“你很有勇气,讲得也很好,如果再加入一点礼貌用语,相信被约请的人听着会更舒服!”在这样委婉又不缺乏指正的话语下,这些学生脆弱的自尊心被呵护到了,他们会细细琢磨和体会,待到下一次的口语交际时,也一定会跃跃欲试,举起发言的手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润物细无声”地为学生的心灵安放下和谐、平等的安全感,为学生的心灵建造一座勇气之桥,口语交际课堂才能大胆放心地进行下去。
2.情境创设,营造良好氛围
学生能否在口语交际的课堂上积极参与起来,除了教师的鼓励外,还在于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否“有话想说”,也就是这个口语交际的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有吸引力。如果学生对话题无动于衷,那么这堂口语交际课就会进行得很被动,很艰难。如何在口语交际课堂上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笔者认为,情境创设是不可缺少的。精心设计的情境创设应该紧紧围绕话题,使学生自然而然亲近话题,走进话题,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在教学《学会商量》时,笔者根据书上的三幅插图让学生进行即兴表演。三个场景,每个场景表演到学生觉得无法进行或者进行下去有些困难的时候暂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如果是你,该如何把表演进行下去?在这样的一个情境创设下,小组交流异常活跃。交流结束,很多学生要求来演“续集”,出现了A角、B角、C角,甚至D角。最后,全班再来评选最佳演技。插图是凝固的,而学生的表演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又都得益于课堂一开始的“半吊子”即兴表演。
情景创设在《说说广告》的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课伊始,笔者就给学生播放了几则熟悉的广告。有些学生在看广告的时候几乎都能一起说出广告台词,有的正是他们想介绍的广告。这些广告视频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在课堂的后半部分,笔者还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商品让学生试着设计一点广告词,并且上台演一演。虽然过程是简短的,但是这堂口语交际课由于始终围绕着广告来创设情境,学生交际的氛围很浓厚,很多平时不太敢发言的学生都敢于上台介绍,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口语交际独特的氛围,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全员互动,还原课堂特点
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做到全员参与,尤其要关注到不太发表意见的学生,让那些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也能绽放出朵朵妙语之花。互动是口语交际的特点,只有在互动中,才能触及到口语交际的本质。
一、高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和要求
我们在英语教学上忽视了口语交际教学,学生不仅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有时甚至缺乏足够而合适的听力和口语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提高不了听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也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口语训练和交际实践。许多学生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十多年的英语学下来,但是真正要用英语和人谈话,特别是和外国友人对话的时候,却结结巴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为了避免这种不合实际的学习方法的再次出现,中国英语教育者必须把好口语教学这一关。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怎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已经成为现今英语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21世纪,特别是加人WTO以后,中国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社会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较强的英语能力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中学教育管理者看到了社会的发展趋势,都希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尽管这样,当今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还是令人担优。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仍然是一个艰巨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二、高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1.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学校学生的英语课时按照每周4节―5节课时计算,每学期20周,总共才80~100节课时。因此,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时,既让学生学好语法又能够练好口语,那就值得思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变通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的多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及口语交际内容的难易程度,选用下列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1)小组讨论。可采用3~5人一组的形式,分组时,学生等次平均分配。就某一个话题进行3-5分钟的口头讨论,以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敢说、愿意说,人人都说。
(2)话题陈述。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连贯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话题陈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具体做法是:从教材内容中或别的教材内容中选出一些话题,可采用学生、教师先一起讨论,然后教师加以综述,最后挑选3-5名学生分别陈述的方式来进行。
(3)教材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加以扩展,让学生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加以评论或加人自己的观点。
(4)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听说方面的练习,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活动展开中,我们看到学生经过精心的准备,个个都能将自己的角色演好。有的英语讲得准确而流利,有的还大胆发挥其表演才能,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不仅能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将以前所学的词汇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获得了英语在实际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角色表演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2.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中的心理障碍
作为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病况,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勤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培养学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进行英语会话训练,再逐步培养学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为差的学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以致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逐渐消除畏难心理。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而不愿说英语,有些学生由于自卑而不敢面对许多人的面说英语,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而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说英语,等等。作为老师要通过仔细观察、询问等方式,弄清学生不愿开口的原因,然后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因材施教;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要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对自卑的学生则激发其自信心,使他们逐渐敢于说英语。这样,促使每种类型的学生都愿意开口说英语。
另外,有时学生在表达时会出现卡壳现象,即发生表达障碍,如果马上救助,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完整地表达。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完整表达,首先应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要轻易出口相救。可以多检查、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渐渐养成外立完整表达的习惯。
3.加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最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自身,学生应该加强自己在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第二课堂的自主学习形式更加个性化,学习内容更加多样化。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课外可以收听英文广播、浏览英文网页、学唱英文歌曲、观看英文电影、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英语小品表演等活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如原声英文影碟、观看原版英文影片等,让他们养成在听的过程中直接用英语把所听到而且理解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并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减少对母语的依赖性,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逐步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三、规范英语口语测试,科学评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指挥棒
没有口试,必然导致教学双方忽视口语。因此,如何使口语测试为口语教学服务,学校英语口语测试什么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测试及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怎么评估,值得共同研究。
(1)测试内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主要是检查学生英语口语的连贯表达能力,内容突出实用性。既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既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的内容。只要是离学生比较贴近的、学生完全理解的内容就行。
(2)测试形式。可用分组对话、口语话题陈述和回答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口语测试。
(3)成绩评定。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评定要客观、公正、透明。在给学生打分时,尽量根据学生能讲多少,能完成多少任务为准,而不是一门心思地去寻找考生的错误。因为期末口语测试与国家级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应该有所区分。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明确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加强口语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我国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英语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高中口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学生口语训练存在问题,创新学生英语口语训练方法,为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教师要有优秀的英语口语教学素养以及正确的口语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老师是关键,毕竟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老师在学生口语训练中起着引导作用。为此,老师必须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教学素养,树立正确的口语教学理念。老师作为外文文化的传播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外文文化基本功以外,还应该对于学生口语训练内容与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甚至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口语训练心理状况,针对学生口语训练心理特征进行课堂口语训练练习,保证课堂口语训练练习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激发学生自信心,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
口语训练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毕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口语训练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增强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自信心。另外,老师还应该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首先,老师可以进行朗读训练。朗读是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基本环节,老师可以通过磁带外放的方式让学生模仿磁带中的语音语调,开口进行大声朗读。老师还可以开设专门的朗读训练课,让学生了解失爆,重音,语调等英语朗读的基本知识。其次,进行每日演讲。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抽出五至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这样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心理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再次,表述课文。表述课文不同于课文背诵,指的是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自己简短的话语对文章进行描述,让学生能根据who,what,when,where,why,how讲清楚发生的事情。
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口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文字、声音等多种因素对学生口语练习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多媒体口语教学中感受口语学习的快乐,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口语交际与运用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英语口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内,还应该进行课外练习。课外口语练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英语学习视野,还可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与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设英语角,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英语竞赛,英语歌曲大赛,学说绕口令,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给学生们提供许多学习英语,锻炼英语,运用英语的机会,提高学生英语整体学习水平与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部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是从重视语言要素转向语言实际能力的运用;从强调书面转向口头;从重视结果转向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要任务。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地提升自身的能力,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内外语言学习的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学生自主交际的目的。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英语教学人员除了要研究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外,还应该提出相应的英语口语教学与训练策略,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训练要“努力选择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教学”。口语交际不同于写作,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交际的话题要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有所感知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
课例一:一年级口语交际教材《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我让学生把幼儿园过“六一”节时的照片带来,先来说说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是怎样过节的。孩子们的照片可生动了,有的是满嘴奶油的滑稽样,有的是自信满满在台上受表扬的留影。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跟小学同学分享自己在幼儿园时过“六一”节的快乐时光。接着请学生分组对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进行畅想和设计,每人可以说一个点子也可以多说几个。再让孩子们讨论讨论这些活动在哪儿展开?怎么布置?有什么奖励?
“六一”节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他们对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充满了向往,他们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得很生动,对怎样过“六一”节想象得很合理。笔者再引导学生,给他们的活动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这样就往深处、多处、具体化进行辅导,逐步深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例二:口语交际课《打电话》(三年级)
上课一开始教师有意设置了这样几个情节:
放学时间提早了,要爷爷早点来学校接。
爸爸妈妈不在家,奶奶突然不舒服,要去医院看病。
回到家里,忽然想不起今天的作业。
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学生马上想到了打电话,于是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打电话。在学生充分表现的基础上,教师再稍做点拨——如果接电话的不是他本人怎么办?给同学和长辈打电话有什么不同……最后请学生相互间创设生活中打电话的情境,模拟打电话。
这个教学情节从学生平时的生活入手,借助生活,引发话题,进而循序渐进,点拨引导,最后推此及彼,反复实践。这样先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迁移运用到教学中来,再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这里日常生活既是迁移源,又是迁移途径,在教学中起到了双重作用。日常生活经验促进了教学迁移,使教学避免了零起点现象,减少了教学时间,顺利高效地达到了本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二、充分挖掘教材的交际内涵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口语交际目标的确立教师要有恰当的把握,要有深层次的思考,充分考虑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好口语交际素材,实施好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无论在训练内容、训练形式、训练方法或训练手段上都突出了丰、活、趣、新的特点。
课例:三年级口语交际教材《秋天的快乐》
我先让学生对做过的许多趣事作了交流,之后引导学生围绕几个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秋天带给我们这么多快乐,有没有办法留住她呢?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画下来、拍下来、写下来。”我再借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活动。活动结束后让他们在组内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并向同学作出介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教学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学生做过的趣事入手,针对训练的重点以留住快乐为突破口,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欲望,形成了良好的交际氛围。让学生大面积地参与了本次活动,加强了口语交际训练的互动性。
三、拓展教材中话题的交际功能
新课程虽然编排了许多口语交际专题训练内容,但是教师使用教材时不能仅为训练口语交际而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应活用教材,运用课堂教学的生成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生成,把握口语交际训练契机,使学生在具体的互动生成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例:第一册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我会拼图》
师:你能拿出自己的拼图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吗?就像刚才介绍小猪拼图一样。并评一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生小组交流练说;评议,评比。
师巡回指导。
其中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是这样的:
生甲:(拿出小鸟拼图)我拼的是小鸟图,我用半圆片当作小鸟的身体,用一个小圆片当作小鸟的头,用小圆片折一下当作小鸟的嘴和尾巴。
生乙:这小鸟拼图真漂亮,我也想做一个,但是你这只小鸟的嘴巴是怎样折起来贴上去的?
生甲:(很自豪地介绍)我是在妈妈的帮助下,把小圆片的两边往里折。你看就是这么折(动作演示)。尾巴也一样,只要选大一点的圆片就行了。
生丙:你的小鸟的眼睛原来是画上去的呀,我还以为你是用小圆片贴上去的呢。
师:你的小鸟拼图是很漂亮,如果能说一说你用的圆片的大小、颜色,我就推荐你代表你们小组去汇报了。还要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话说通顺、连贯那就更好了。
后来这个小组推荐了这位同学代表小组汇报。
生甲:(拿着小鸟拼图)我拼的是小鸟图。我先用一个黄褐色的半圆片当作小鸟的身体,接着用一个黄色的小圆片当作小鸟的头,贴在身体的左上方,再用两个相同大小的红色圆片折成小鸟尖尖的小嘴,贴在小鸟的头上,然后用圆片折成尾巴贴上去,最后,我用水彩笔给小鸟画上了眼睛。(生情不自禁地鼓掌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既了解了其他同学拼图的具体制作过程,同时又学习如何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拼图。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组织多样化的交际形式
灵活多样的交际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挥他们在交际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比如分组,并不是说让学生单一地在四人小组里面讨论,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交际内容进行有效组合。
课例一:在上《去哪儿秋游》这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学校要征集一个秋游的方案,要对哪些问题进行考虑?经过大家讨论后得出:a时间;b地点;c安排哪些活动;d需要准备哪些物品;e希望得到哪些收获。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去秋游的地方,然后对学生说的这些地方进行分类:海边、爬山……每个类别分一个组让孩子们讨论秋游的详细方案。
由于秋游是学生向往的活动,地点又是自己挑选喜欢的地方,所以学生非常活跃,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凭借自己的经验策划出一份份详尽的秋游计划。
课例二:六年级中有一次组织学生以辩论会的形式来进行“科学发展的利和弊”的讨论。我先从网上找了一段辩论会的录像让学生感知,然后请学生回家准备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第二天,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发言十分踊跃,纷纷通过自己准备的事实证据来阐述自己一方的观点。这次,他们还能十分用心地从对方辩手的言语中找出突破口,从而再一次有力地证明本方的观点。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语法教学上更为倾注,或者追求大学英语四级(CET-4)和六级(CET-6)的高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似乎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这种现象的严重化发展,出现了“哑巴英语”的情况。
尽管一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较高的成绩,但是他们仍然不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甚至和外国人交际时存在困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情况是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主动争取机会回答的情况较少。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目标语言是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更为确切地说,是练习次数的多少以及熟练程度所决定的。大量研究证明:如果注意从小培养学习者对语言的兴趣,正确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更多交流,联系的机会,则对于提高目的语言学者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情感因素如兴趣、态度、动机和学习策略的调控,通过教师在课堂外语家学过程中的正确引导,可以激发兴趣,培养策略,指导并促进课外自主学习练习,从而提高学习信心,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二、相关研究背景
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迄今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是考察课堂环境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涉及课堂环境的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的课堂行为。学习者课堂口语表达的数量和质量对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影响口语运用质和量的情景因素是什么,有何作用;课堂交际发起行为如何向教师发问,对教师提问的反应等与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发展之间的关系。
2.教师用语。教师课堂用语的数量和功能与学习者口语表达的速度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3.课堂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包括教师在课堂的提问行为,如:问题种类,提问的形式;教师对学习者错误的纠正,如:教师纠正错误的场合,对错误的反馈方式及其特点,学习者对教师纠正他们错误的态度等。
4.课堂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包括学习任务类型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课堂组织教学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等。考察课堂环境下的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考察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的互动过程与形式对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影响。
弗兰德斯(Flanders,1970),莫斯科维茨(Moskowitz,1971),范斯鲁(Fanselow,1977)及阿尔莱特(Allwright,1980)认为互动分析指的是对课堂教学内,特别是第二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分析。他们把课堂内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为分成几个不同的范畴,并研究哪种范畴模式最有助于语言习得。一般来说,互动分析包括三个方面:话轮分析,话题分析以及任务分析。
那么课堂话语中教师和学生的话语量各占多少,双方是否在会话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语码转换的类型,话轮转换的数量等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会有什么影响?所有的因素对学习者对语言的兴趣和动机存在多少相关?下面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去探索。
三、研究设计步骤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实验在某高校英语专业进行。在该专业中随机抽取本科一年级30名学生,其中,男生8名,女生22名,年龄在17-19岁之间。受试的教师是担任此班口语课的英语教师,教龄10年。
2.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采用下列方法: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和语音记录,以及观察。
⑴访谈。在上述参加实验的学生中随机抽出两组进行访谈。采访有关口语练习中的障碍情况。有下列问题:①你喜欢学习英语吗? 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为什么?②请描述出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感到高兴或尴尬的时候。③你在什么场合说英语?在教室?在宿舍?和好朋友?在家?购物?④请描述你说英语的频率,即多长时间说一次?⑤你在课堂上常常发言吗?等等
⑵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以便测试有哪些因素对英语专业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有影响。此次,问卷调查包括60道问题。例如:①学习英语至少六年。②注重英语口语学习策略。③喜欢和别人交流。④教师经常在课上提问。 ⑤喜欢教师对错误纠正等。
学生在问卷调查中对所测试的问题进行“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选择。对于口语交际做出积极态度的答案计1分,相反给出消极态度的答案以0分计算。问卷调查所得到的分数在0-60分范围内。最后将对平均分进行比较。
⑶课堂测试与记录。通过录音对教师课堂用语的数量和功能;在课堂的提问,如:问题的种类,形式;教师对错误的纠正;学习者对教师纠正他们错误的态度进行记录并分析。
⑷课堂观察。采用人类文化学(ethnographic)观察法,不要求事先选择观察的具体课堂活动,不要求对受试的学习活动进行预测,因此,能够避免对观察对象做出先入为主的分析,能比较客观,公正的考察课堂环境下英语口语交际互动的情况。
3.数据分析。
⑴判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方法和标准。为了能够公平的给出分数,我们邀请6位教师在听到语音记录时给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因素:语音,音调,语法,流利程度,说话内容等。学生的最后得分是6位老师给分的平均分。为了方便比较结果,我们将高分的学生编为A组,得到低分的学生编为B组。高分与低分的划分根据中数所得。
⑵课堂话语因素。通过和学生谈话,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十分依赖教师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给这些学生较多的鼓励和引导,则这部分学生能够流利的练习口语表达;除此之外,教师的口语水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常常模仿教师的口语表达;口语较好的学生经常做大量的练习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中常常扮演积极参加者的角色。
⑶教育背景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可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与所受英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在测试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早于其他的学生。
⑷参加练习口语的各种活动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可知,A组有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⑸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可知,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
⑹学习动机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从表中可知,A组的学生比B组的学生在学习动机这一点上有所不同。A组的动机强于B组。A组学生将学习英语视为个人兴趣或生活所需。而B组学生将视为做其他事情的工具。
四、结果与讨论
1.教师的话语量和学生的话语量。在调查中可知,课堂话语时间并非全由教师一人支配,教师话语在一节课中占有的时间不多,也就表明学生参与会话的程度较高,学生运用目的语的时间较多,从而提高了目的语输出量。93%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使用目的语交流的机会和更多的话语时间,会提高他们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学生与教师之间语码转换的次数。教师从上课开始一直用英语讲解,这与教师试图建立自己的威信有关系,并且要求学生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存在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当教师发现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出现问题时,改用母语交流,试图建立平等的关系,缩小与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差距。可见语码转换既有助于减轻学习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其焦虑情绪,同时,也可以避免学习者因交流的误会而带来的障碍。稳定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3.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任务动机(task motivation),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要求,然后根据设计相关活动,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主观上加强对英语的喜爱程度。
4.兴趣和动机的变化。有的学生在访谈中说道:“现在我对英语已经不只是有兴趣了,而是热爱。我在享受英语。”另外,在本次调查实验结束后对受试学生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有7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在英语兴趣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教师写道:“主动接触英语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有意识的模仿相关,相宜的课外英语有声读物,兴趣的激发极为关键”;“刚上大学时,对英语有抵触心理,现在越来越喜欢英语了。”尤其是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并不害怕口语表达时犯的错误,反而更加坚持练习。
5.培养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的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这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实验之前,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并为此感到困惑。课堂组织教学的后一阶段便是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口语课堂上,帮助学生有效的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从教师这一点看来,应给予学习者更多用目的语进行课堂交际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组织学习者参加各种互动活动,增强他们的课堂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有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为语言习得创造有利的环境。从学习者自身看来,不断培养学习目标语言的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在互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加个人的交际能力和语言使用水平。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英语教学法》(上),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近年来,随着外语教学课堂的中心从教师向学习者的逐步转变,在外语教学领域,人们开始认识到外语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因此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一ten-teredness)”的教学方法。受此影响,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学习者。学习者自身因素(性格、年龄、动机、自主性、学习策略等等)与外语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因素之一的情感焦虑,国内外许多外语教学专家都对其进行了深人研究。尽管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分歧,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语课堂焦虑对外语学习有负面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外语课堂焦虑?具体到英语口语课堂,焦虑的成因是什么?口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焦虑程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外语课堂焦虑
焦虑(anxiety )是变态情绪之一,又称心理异常。研究人员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焦虑感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性格焦虑(trait anxiety)和环境型焦虑(environmental anxiety) o Horwitz认为:夕l、语学习焦虑是一种特定情景焦虑,即外语课堂焦虑(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而不是性格焦虑或状态焦虑。他们给外语课堂焦虑的定义是: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该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焦虑程度越高,使用目的语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亦然。Horwitz等还针对外语课堂焦虑设计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即FLCAS)o Elli。提出:外语课堂焦虑分为促进型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衰弱型焦虑(debili-tating anxiety)两种。促进型焦虑使学习者集中精力,因而对外语学习有益;衰弱型焦虑直接或间接妨碍外语学习过程,因而对外语学习有害。但一些外语教学专家却不赞成这种观点。Krashen和Rardin等认为,焦虑情绪不可能有助于外语学习;虽然一定程度的紧张可能对外语学习有利,但这种一定程度的紧张是“专注”( attention ),而非“焦虑”( anxie-tY )。
二、多媒体英语口语课堂焦虑成因分析
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英语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教育部于2006年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从原来的以“培养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新的教学要求促使很多高校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听说能力的培养已被赋予较多重视。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软硬件设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了光盘、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交流平台的教材,譬如由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为口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客观保证。
然而,作为一名口语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却发现置身于多媒体教室的学习者在练习口语的过程中仍然积极性较低,不愿开口说英语。通过与学生深人交流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笔者认为造成多媒体口语课堂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作为新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的中心与主体,学习者自身因素是外语课堂焦虑研究不可忽视的部分。那么,学习者自身的哪些因素会导致焦虑的出现呢?
首先,学习者的性格。不同于作为接受型技能的阅读理解,也有别于同为产出型技能的写作,口语表达对学习者的性格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无论是课堂上的发言还是日常的英语口语交际,其受众以及交际对象的反映都是实时并且真实的。对于性格内向的学习者来说,在公众场合用母语发言都可谓是煎熬,如果被要求用外语来回答问题或发表观点,他们内心产生巨大焦虑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学习者在用外语表达的时候缺乏足够的自信,他们总是认为班里部分同学的英语发音及流利程度强于自己,如果自己开口讲英语或回答问题出错,会遭老师、同学的嘲笑。这些学生希望自己能够达到的英语水平与其实际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是诱发他们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
其次,学习者对多媒体的陌生。很多学生在踏人大学校门以前,对计算机和网络光盘等并不熟悉。在笔者的教学活动中,曾经亲历这样一件事情,足以反映部分学习者对多媒体学习设备的不熟悉。在新生人学的第一堂课上,笔者例行向学生讲解光盘使用步骤,要求学生“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有学生问邻座的同学“哪一个是any key?”因为对多媒体设备的陌生,很多学生一提到英语听说课便心生紧张感。
(二)教师的性格以及教学手段等因素
学习者性格各异,教师的性格也存在多样性,开朗温和还是矜持严厉,这些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课程的感情。大学课程的安排使学生和老师的接触机会较少,他们对老师普遍拥有一种距离感、陌生感;他们希望老师能够纠正自己在口语发音、语法表达等方面的错误,但却惧怕在课堂上发言,除了班上同学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外,老师挑剔的目光也会给他们造成焦虑。 对于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错误,有的教师会在课堂上打断或者公开指出。这种教学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会选择距老师较远的位置就坐,避免与老师的眼神交流,从不主动用外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回答提问。久而久之学习者因为长期处于焦虑之中,甚至有时候会排斥英语学习。
(三)英语使用环境的因素
虽然我们总是讨论英语口语在现代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除了在英语课堂上以外,平时几乎没有机会用英语。实际生活中说得少,所以英语课上不习惯用英语思维,还是习惯下意识地在脑子里把所有东西都翻译一下,但这样实际既费时又费力。另外,绝大多数中国大学生与英语国家人士没有交往。实际生活中极少使用英语,学不能致用,也是导致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三、外语口语课堂焦虑应对策略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特别是在听说练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焦虑,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的应用以及长期坚持英语学习的意向。很难想象学生会喜欢身处一个使他们产生诸如焦虑甚至害怕等负面情绪的环境里。长此以往,学生内心焦虑程度越高,外语学习成绩便会越低,内心对口语课堂便会产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消除学习者在习说外语时的情感焦虑呢?针对焦虑的成因,笔者尝试性地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针对学习者的性格因素,教师应该从课程的初始阶段开始,便向学生不断的灌输英语口语学习的特点以及口语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运用各种情感手段增进学生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消除学习者彼此之间因为陌生感而产生地焦虑因素。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即:哪些学生口语好,哪些学生存在语言焦虑,鼓励他们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此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口语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以及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语音方面,不要求练就纯正的英音或是美音,因为这不仅不可能,也是不合理的。对于学生对多媒体设备的不熟悉情况,教师在课程设计或者学期教学安排方面可以做相应的调整,譬如将第一周设计为“导学周”。在本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重点是引导学习者熟悉多媒体设备以及多媒体教材的使用方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设备操作。
其次,针对教师的性格以及教学方法因素,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性格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并就此作出相应的努力和调整。具体到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尽量丰富课堂活动的设计。比如,课堂活动可以采用讨论系列法,即从一对一的讨论或小组讨论,到班级发言或演讲,甚至辩论都可以采用同一个题目。首先分小组讨论,就问题达成共识,拟定基本的观点与论据,然后选派代表在班上发言。而讨论的题目最好是开放式的,这样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阐发自己的看法。同时,在小组代表发言后还可以让学生提问和质询,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有意见分歧,还可以辩论。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组织者,而不是裁判或是挑剔的评委,对于学生所犯的语音或语法错误不应中途打断予以纠正,而应在所有口语活动结束后进行综合分析点评。对于学生的出色表现更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有人会问,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看来是否有矛盾冲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别人在表达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为听众提供交流的题材(如即席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听与说是水融的。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做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只有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途径:走向多样,打通教学和生活的隔阂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一)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这种专题训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的相应交际技能和素质也更高。
(二)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往往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融。
“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出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三)随机训练
1.紧扣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组织“该不该看动画片”的讨论等等。
2.利用活动随机训练。爱好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走向交际,让口语交际教学活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一)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适当的口语交际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并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
(三)联系现实生活,拓展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还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扎实的口语交际课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把交际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口语交际训练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四)营造交际情境,鼓励全员参与
营造交际情境,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相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口语交际课涉及的话题十分宽广,教师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创设交际情境,并在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教学。
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是这种课型最主要的要求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如下方面考虑:
1.学生参与的状态。注意师生间的民主,保持学生饱满的热情。
2.学生参与的广度。教学中做到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关注不发表意见的学生。
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说话、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