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8:59:5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交通科技与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加强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追求目标,其一是为了保证城市客运处在有序运行的轨道之上,从而实现城市客运能够满足出行者出行的需求。其二,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在满足城市出行需求这一最为基本的环节之外,还应当实现其促进社会公平,保护有好环境生态,实现公共设施的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存在既是城市客运交通存在的价值意义,又是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保证手段。因此,在发展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同时,必须保证城市客运交通降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
1.众参与率低
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有三个最为基本的要素:管理者、运营者和出行者,这三个基本的要素非常客观的说明了公众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也决定了公众在这一系统经济管理工作中应有的参与度。但是,就目前这一系统的规章制度来看,公众在这一系统中的参与度远远达不到既定的要求,即便有参与,其参与工作的效率也非常低下。这样不仅造成公众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可障碍,同时,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管理者也无法听到来自群众的声音,对于后续城市客运这一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非常不利。
2.配套制度不完善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设备和体系建设只是第一步,相关部门还应当做好接下来的配套设施和制度的建设。因为,公共系统得以发展的维护,不仅需要公众的自觉性,同时还需要制度、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但是,就全国来看,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现存的制度法规也缺少统一性的标准,这就造成很多的法律法规难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现,使得全国的城市客运系统存在一些混乱的局面,而这也成为出行者顺利出行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同时,缺乏科学制度建设的城市客运交通,还会阻碍了城市客运交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的持续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3.各级城府部门的扶持力度不够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低的三大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城市客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主要来源于政府。因此,政府的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经济效益实现的直接因素。为了保证城市客运系统的不断发展,政府就应当加大对于这一系统的扶持力度,让这一系统的发展运行在一个绿色而又健康的轨道上。与此同时,还应当出台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尽最大可能性地保证出行者在恶劣天气状况下的顺利出行。客运作为目前出行者首选的交通方式来讲,政府必须继续扩大这一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扶持力度,以实现和价值意义城市客运交通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三、完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策略
1.强化会众参与意识
城市交通客运系统的建设与公众的出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强化公众在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公众的参与除了能够有助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外,同时还能够让政府部门在计划城市客运管理工作时,具备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完善,提升公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参与度,也是保证公民权利的要求。强化公众参与意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广泛吸收代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为下一步经济管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数据,也可以在个居委会或者客运交通站点设置专门的意见箱,让群众对现行的制度或者是将实施的建设提出自我的建议。另一方面,积极为公众构建网络交流平台。这以平台既要包括公众对于现行城市客运交通服务和形式的满意度调查,同时还应当包括公共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只有不断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序的开展,其实施的各项制度也才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
2.完善配套制度建设
配套制度的建设既是保证城市客运经济管理工作得开展顺利,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这一系统经济管理工作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统一性标准要求。因此,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政府部门必须为其制定相关的法律,使其在实施中做到有法可依,这也是保证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强制性保障措施。
在时代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孤残儿童来说,儿童福利机构对他们的照料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活上,而应该渐渐着眼于怎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个人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针对机构内的孤残儿童设定适合他们的特殊教育形式与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
一、儿童福利机构内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特殊教育一般指用一些教学工具和教学,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儿童福利机构内教育的对象是孤儿,缺比之其他的孩子更加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爱,而且与社会很少接触减少了学习的机会。针对这些孩子的康复教育,应当实行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其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
1.小班教学
对于一些有缺陷的孩子来说,每个人的能力水平不同,不应完全依据年龄来分班,而应当根据他们各自的能力水平。按照能力划分班级,进行小班教学,更能方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对方身上的优点,进而多与人,与主流社会接触。
2.个案教学
特殊教育与正常孩子的教育不同,注重把个案教学作为整体教学的一个补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个案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一个宽松的教育情境,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3.游戏教法
对于有智力缺陷的孩子来说,利用游戏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既能放松,又能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如果把一些知识加入到游戏中,孩子就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印象深刻。
4.创设良好情境
传统教学中我们一般倾向于比较沉闷的方式,这种形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应该增加互动,参与到学生之中,孩子们也可以有情景表演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也是有益的。
5.综合教学方法
特殊教育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应当多了解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来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于实际的教学中去,从而综合各方面的优点,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6.开设社会实践课
福利机构内的孩子很少和外界与社会接触,所以应当在每周的课程中开设社会实践课,带着孩子们参观社会上的各个机构与自然的景色。这样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融入社会。
7.生活自理能力
机构内的孩子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种情况我们应当重视起来,在课上和课下教师都应该进行教授和照料,来帮助孩子们培养独立意识和能力。
8.尊重孩子人格
福利机构中孩子的心灵比较脆弱,容易受伤,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尊重孩子,避免贴标签的行为,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消极影响。要平等看待他们,心中不应有歧视,真正实现教育平等化。
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特殊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所有的工作者努力地去探索发掘。作为福利机构内的特殊教育更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对于未来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的期望:
1.多媒体工具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教学辅助工具也在更新换代。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对幼儿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和音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这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先进的教学方式的学习,设计出更多有意思美观的教案,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去学习。
2.“正常化”教育模式的探索
对于特殊儿童的“正常化”教育,很多专家和工作者认为,应该改革原来福利机构中的隔离形式,让孩子们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来适应现代的生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能力选择最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如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特殊教育班或特殊学校。尽可能贯彻“正常化”原则,即尽可能减少限制,尽量让特殊儿童与同龄儿童、主流社会文化保持联系和保证儿童的权益。开展家庭寄养这对于机构内的孩子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
3.关注福利机构内孩子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儿童福利机构中孩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由于他们缺乏正常家庭的关爱与成长环境,所以难免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而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心理上产生的阴影和偏差如果不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影响其未来。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孩子们的心理干预和辅导,最好可以在开展工作时有专业人士指导来保证效果。
三、结束语
儿童福利机构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从整体上看还不尽完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应尽到的责任,以及努力思考怎样让教育工作更能让孩子们接受并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参考文献:
[1]赵小红.近25年中国残疾儿童教育安置形式变迁――兼论随班就读政策的发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3(03)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097-02
在日益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代社会中,办公流程的网络化、电子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仍然基本处于手工管理阶段,操作流程复杂、劳动强度大、耗时巨大,而学院信息管理的落后导致科研人员获取信息的艰巨、付出大量的重复劳动等。
如何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并改进现存的各种缺点,将繁琐复杂的科研信息管理工作变得轻松简单,开发出一个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是这次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系统划分为教师功能和管理员功能2个模块,该文主要介绍教师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实现过程[1]。
1 技术简介
1.1 开源框架Struts、Spring 和Hibernate简介
Struts是一个基于MVC设计模式开源项目,作为前台控制框架简化了程序的开发,使界面开发人员和Java程序员达到了有效的分离,使项目的可扩展性大大增强,提升了开发效率,降低了开发成本。[2]
教师科研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最流行的J2EE架构:SSH,其中,Spring技术为核心构件,数据的持久化使用Hibernate完成,表现层的MVC框架使用Struts。这些框架都是目前最流行的轻量级J2EE框架,3个框架组合可以保证更好的开发效率,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更好。
用这3种开源框架的策略如下:表示层用Struts,业务层用Spring,而持久化层则用Hibernate,如图1所示。
1.2 Spring的应用
Spring作为核心框架使用。Spring为J2EE应用的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化层提供了极好的解决方案,因为Spring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框架,而且提供了一种企业应用的开发规范。Spring是实际开发的抽象,其提供的“模板设计”大大简化了应用的开发。Spring的系列Template将通用步骤以优雅的方式完成,留给开发者的仅仅是与特定应用相关的部分,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应用的开发效率。
Spring提供的IoC容器管理所有的业务逻辑组件、DAO组件,Struts的控制器Action也由通过IoC容器提供管理。各组件以松耦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组件与组件之间的依赖正是通过Spring的依赖注入管理的。DAO对象都采用面向接口编程的方式,从而降低系统异构的代价。
1.3 Hibernate的应用
持久化层封装了数据访问细节(以持久化类 POJO+*.hbm.xml封装数据访问细节),连接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插入、删除、更新。
1.4 Struts的应用
系统使用Struts作为MVC框架。Struts 作为MVC模式的典型实现,对Model、View和Controller都提供了对应的实现组件,下面对Struts 架构的工作原理简单介绍。
(1)Model:Model部分由ActionForm和JavaBean 组成。其中ActionForm用于封装用户请求参数,所有的用户请求参数由系统自动封装成ActionForm对象:该对象被ActionServlet转发给Action;然后Action根据ActionForm里的请求参数处理用户请求。而JavaBean则封装了底层的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库访问等。其中包括ActionFormBean,它是一个普通的JavaBean,Struts利用它来进行视图和控制器之间表单数据的传递。
(2)View:View是一组HTML 或JSP 页面,不包括业务逻辑和模型信息。
(3)Controller:Controller可以理解为模型与视图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适当的视图用于显示。基本的控制器组件是ActionServlet类中的实例Servlet。
整个应用由客户端请求驱动,当客户端请求被ActionServlet拦截时,ActionServlet根据请求决定是否需要调用Model处理用户请求,当用户请求处理完成后,其处理结果通过JSP 页面呈现给用户。通过Action拦截所有请求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将所有JSP页面放入Web-INF/路径下,可以避免用户直接访问JSP页面,保证系统安全性。
2 系统总体设计与实现
系统功能模块说明:根据对该系统的需求分析,该系统分为教师功能和管理员功能两个模块,其中,教师功能模块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3 系统功能设计
3.1 系统首页与登录模块
系统首页中间为公告栏与白板栏,左侧是登录模块。在首页右侧上方为4个导航按钮,分别为首页、教师入口、管理员入口和版本说明。在首页左侧有登录模块,教师首次登录后系统会提醒修改初始密码和资料信息。在登录时首先进行身份和密码的验证。
3.2 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个人信息管理是对教师基本信息进行管理。教师的部分信息是管理员通过数据库导入的,教师本身是无法修改的,教师能够进行管理的个人信息系统显示为可修改文本框,修改后保存即可。
3.3 上传模块的实现
教师功能页面左侧导航栏的“资料上传”包括“学术论文上传”“著作信息上报”“学术活动信息上报”“科研项目上报”等6个子项。此功能模块主要对论文、专利信息等进行上传存档。用户在上报资料时必须填写的一些信息。其中,除了编号是系统自动分配的,上报人是系统自动识别的外,其余均由教师进行填写。同时上传论文PDF格式的电子文档以及相关资料扫描文件。
3.4 查询模块
查询模块是具有一定权限后才能进行操作的,其包括“教材查询”“论文查询”“著作查询”“学术活动查询”“专利信息查询”“科研项目查询”和“学院资料查询”7个查询子项。
进入查询页面后可以根据需要查询的内容设置查询条件。填写好查询条件后,点击“确定”按钮提交,系统自动搜索符合条件的论文,并将它们列在表格中以待查阅。
3.5 统计模块
统计模块包括“个人业绩统计”和“师资情况统计”两个子项,根据查询者本人的ID,到表中查找符合条件的信息,将那些表中通过审核并计算过业绩点的数据查找出来并列在JSP页面的相应表格中。此时用户能够看到自己当年的业绩点统计情况,如果发现所列出的业绩点与自己计算的有出入,可以通过发送邮件的方法联系管理员。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业绩点情况,方便进行工作量的调整,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3.6 查看公告模块
网站登录的首页包括学院新闻、公告、通知。在其中列的是当前管理员的一些公告,点击这些公告的标题即可展开一个相应的页面,进行公告的查看。点击列表中公告的标题,展开相应的公告详细内容。
3.7 权限申请模块
该系统是对教师开放使用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他人隐私是人们所关注的。所以该系统设置了一项权限申请功能,“权限申请”包括“当前权限查看”和“权限申请”。如果教师不清楚当前是否有权限进行系统内部的查询操作,可以点击“当前权限查看”,如果显示的是没有权限,则可以点击权限申请进行申请书的填写,填写完毕后发送,等待管理员审批。权限是有一定时效的,管理员会根据教师发送的申请具体情况进行权衡,一定时间之后,关闭赋予的权限。
4 结语
通过一阶段的工作,一个教学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它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需要,如若正式使用,应该能够解决学院科研信息管理现有的问题。减轻管理员的负担,化整为零,化繁杂为简单。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系统做得有些粗糙,部分功能没有考虑到实际使用时会出现的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时进行研究与解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4-3726-03
Abstract: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ccumul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eaching process,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with learning each other. The teaching blog system platform is designed based on campus network, which can effectively build a teach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teaching; Blog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在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方面作用越来越重要,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个人、组织、社会机构乃至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知识管理是管理理论中对“管理”职能的一种发展,管理中心从物转向了人,进而转向了人头脑中的知识[1]。知识管理最初应用于企业界,全球众多知名企业通过推进知识管理而获得显著效益。但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推广相对较晚。2000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Society)报告中指出:在教育部门,知识传播与应用程度较低。
知识管理在学校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两类,一为教师个体的知识管理,一为学校层面的知识管理。个体知识管理注重积累与反思,而学校层面的知识管理重在共享与评测。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个体知识管理指的是教师个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教学知识不断学习、积累、反思、创新、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教学知识又可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指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的结构化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等方式学习,比较容易获取、理解和交流。隐性知识是知识体系中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那一部分知识,教师的教学知识多数以隐性知识方式存在着,它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关联。知识管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隐性知识的分享。
博客,即Blog,是Weblog的简称,它通常由简短、随意、经常更新的张贴文章构成;这些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内容相当于博客本人的随笔和日记,但内含许多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博客可以打破交流的时空障碍,避免交流者之间的时间冲突与空间限制,提供给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彼此间进行交流的可行路径。自2002 年8 月首个博客网站――博客中国(现更名为博客网)推出以来,博客从内容上看,先后经历了以新闻传播平台、个人日志为特征的第一代和第二展时期。如今,博客转而被愈来愈多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应用于不同的岗位中,从而由基本的信息平台逐渐演变为重要的知识管理工具。
2 教育博客的知识管理
博客的知识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
2.1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联系或发生作用的一种方式[3]。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是在网络平台的支撑下完成的。在博客中,博客们(bloggers)通过对博主的言论进行评论,或者向博主提出问题指导,实现信息交流的目的。
2.2 信息共享或知识共享
知识是指经过每个个体的头脑处理过的信息,它是关于事实、过程、概念、理解、理念、观察和判断的个性化的或主观性的信息,信息一旦经过个体头脑的处理就将成为隐性知识,这种隐性知识通过清楚地表达并通过文本、计算机等方式输出结果,以口头或书面文字或其他形式与其他人交流,就会转变成显性知识[4]。教育领域的博客们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大量与自己学科有关的链接,博友在访问这些学科资源的时候,实质上仅是一种信息共享,而当访问他们的日志时,则可实现知识共享。
博客的知识管理功能体现在对自己的博客进行有效地组织与管理:一方面通过知识学习刺激知识需求,将知识需求转化为知识收集行为,通过对知识的收集进行思想加工,最后经过分类整理成为个人知识库;另一方面是通过博客的链接功能,将其它博客(中有价值的资源通过链接的方式在自己的博客中进行分类整理实现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博客的知识管理是指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个人资源信息(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与组织交流信息及其学术成果进行的知识管理。
教师建立其个人博客后,可以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博客上,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共享教师的知识成果。学生则可将个人学习内外的作品在教师或自己的博客上传递与交流,供教师指导检阅。传统上,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时间相当有限,教师无法让大批的学生参与课程讨论,个别学生的课题讨论由于课堂内容的限制亦无法走向深入,致使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在博客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将显著延长,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个体知识建构是基础,实现对自我独立学习的知识积累;协作知识建构是重点,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两者相互交叉,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 基于校园网的教学博客系统平台设计
博客平台的设计层面包括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5]。
3.1 教学目标设计
在平台中,我们要明确标明整个课程和每章内容的要求,即教学目标。因此在博客平台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其教学目标是在正常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博客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
3.2 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包括前台环境、后台环境、资源环境和系统管理环境四个方面。
前台环境设计主要包括以下10项内容:
1)日志列表:按时间降序分页排列所有日志,呈现出日志信息(日志标题、人、时间、阅读人数、回复数量)、部分或全部日志内容、阅读和回复入口。
2)评论窗口:阅读该主题的详细内容及对其的评论或回复,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
3)站点公告:系统或个人对整个平台或其他学生的公告栏,可以从后台即时的添加和修改。
4)站点日历:是以月为单位的一个月历,当学生在某天发表日志后,日历上该天的数字就会自动出现链接,点击就可进入该学生在那天发表的全部日志列表。
5)专题列表:系统专题列表或学生个人专题列表,点击即可进入该专题的所有日志。
6)最新日志:整个平台或学生最近发表的日志。
7)最新评论:整个平台或学生最近发表的评论。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73-04
1 需求分析
教科研管理工作需要处理的业务量较大,且有些业务时间跨度较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便管理。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分支,有着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且B/S结构的管理系统便于部署和维护,能够方便教科研工作的参与者以及管理者使用。
1.1 主要业务内容
通过调研得到该校教科研管理工作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师资档案管理:对教师的相关基本信息、职称信息、资格证书信息等进行管理。
2)教科研成果管理:教师可以提交诸如论文、教材、专著等成果的备案申请并提交成果佐证材料,管理员审核通过后备案,并能够进行成果的查询以及导入导出。
3)课题申报与管理:管理员进行课题的,教师提交申报材料,管理部门审核申报材料并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检查,课题结题后进行课题的备案,能够进行课题的查询导入导出。
4)论文征集与投稿管理:论文征集评选通知,进行论文征集以及审核,能够进行论文投稿的查询及导入导出。
对于前三个功能均要具有审核功能,所有提交的信息必须经过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方能正式存档,导入导出操作的文件格式主要是WORD文件和EXCEL文件。
1.2 核心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主要有三大业务:成果备案、课题管理和论文征集,课题备案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1.3 业务实体与逻辑分析
根据需求分析该系统的主要业务实体有:用户、成果、课题、投稿。业务逻辑是软件的核心,业务逻辑客观存在于软件内部,但是其无法被使用者直观感知,业务逻辑通过界面交互与用户产生联系。课题管理业务逻辑如下:
1)管理员可以以集体消息的形式发出课题申报通知。
2)能够对教师提交的课题立项申请,能够使用模糊查询,进行判断该课题是否已经由他人开展或结题。
3)对于教师提交的课题立项申请,经过审核通过后,教师可以直接打印出课题申报表,以便办理后续手续。提供通用文档的下载。
4)能够利用文件上传功能提交阶段性或终结性课题成果,便于课题的阶段进度检查和结题。
5)能够进行多种条件的查询,可直接进行符合一定格式的打印操作,并可将其导出为WOED文件或EXCEL文件进行保存。
1.4 用例模型分析
业务用例模型,是通过使用业务角色和用例来描述现有流程的功能,用例用于表示现有业务流程定子流程的功能,而角色是与业务流程进行交互的外部实体。
1.4.1 业务角色分析
教师:触发查看课题通知公告、课题申报、修改申报表用例。
管理员:触发立项审核、结题审核、课题查询等用例。课题查询用例主要由三种情况课题申报查询、已备案课题查询、阶段成果查询,每个查询用例均可调用导出文件用例。
1.4.2 用例分析
查看课题信息:教师查看课题通知。
课题申报:教师填写申报表用于申请课题公告中课题的立项。
修改申报:课题立项审核确定可以立项但需要修改申报表,通过该用例进行申报表的修改。
打印申报表:立项审核通过后,使用该功能直接打印出申报表,报请有关部门进行立项。
立项审核:对教师的课题立项申请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可以立项以及申报表是否需要修改。
结题审核:课题研究结束后,提交成果资料,该用例对资料进行审核,以确定是否需要完善补充资料。
课题查询:对课题进行查询,主要有:课题申报查询、已备案课题查询、阶段成果查询。
导出文件:进行可以提申报表、阶段成果资料、课题成果资料及符合一定条件(年度、市级课题、省级课题等)的课题列表导出为文件(WORD或EXCEL)保存。
2 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由四个模块构成:师资档案管理、教科研成果管理、课题申报与管理、论文征集与投稿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3 系统实现
本系统在Visual Studio 2008(C#语言)、SQL Server 2005环境下,使用.NET、AJAX等技术实现。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定义了Common、DALandBLL、Model和TSRIMS四个命名空间。数据访问层主要对应于Common命名空间中用于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操作的DBOperator类;界面层主要对应于命名空间TSRIMS,该命名空间中包含各种功能界面,用户通过该层实现和系统的交互;业务逻辑层主要对应于命名空间DALandBLL中的成果管理类(FruitsDB)、论文征集与投稿类(PaperDB)、课题申报与管理类(TopicDB)和师资档案管理类(UserDB)。下面以课题功能为例介绍系统实现。
以前台教师用户为例介绍课题管理功能的实现。教师用户的课题管理功能主要集中在功能分类“我的课题”中。我的课题主要有四大功能构成:课题申报、课题进程管理、已完成课题信息、我参与的课题。下面分别对各自的主要界面进行介绍:
1)“课题申报”页面。包含三个选项卡:“课题申报”、“等待审核”、“要求修改”。课题申报中,可以进行课题组成员的添加。等待审核和要求修改均为列表形式显示使用dataGridView控件实现,单击课题名称后打开“成果详细信息”页面。
2)“课题过程管理”页面。包含三个选项卡:“阶段成果上传”、“等待审核”、“要求修改”。阶段成果上传中以列表形式显示进行中课题,点击课题名称将会显示“课题的详细信息”页面,在列表中提供成果上传链接和申请结题链接,点击后进入“成果上传”页面,可以进行阶段成果上传或者课题最终成果的上传。
3)“已完成课题信息”页面。以列表形式显示已完成的课题,点击课题名称查看“课题详细信息”,详细信息中包含课题成果文件下载链接。对于已结题信息,教师可以申请更新信息,课题列表中提供申请更新链接,点击后打开课题更新页面。
4)“我参加的课题”页面用于列表显示所有参与的课题,点击课题名称打开详细信息页面。
4 系统测试
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程序设计人员主观认识以及程序员之间的沟统和协调等因素,在错综复杂的客观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能出现错误,所以在软件交付之前,必须进行测试。以便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发现尚未发现的错误。
在系统登陆界面中,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即可登陆,由程序自动判断用户类型。登陆测试开始前需要在教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用户表(Users)中存入初始数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其中的初始数据,即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验证,测试结果应该是根据用户类型顺利进入对应的界面;登陆时输入错误用户或口令检查有无提示以及验证码有误时的提示;验证是否可以通过输入具体页面地址绕过登陆界面。登陆功能部分测试用例见表1所示。
5 总结
本系统紧紧围绕使用方的需求分析进行设计实现,量身进行的系统设计,紧密贴合使用方的需要;系统采用B/S三层体系架构进行实现,使各类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使用系统功能;系统实现之后进行了大量的系统测试,尽量减少了系统中的错误,使系统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 范振钧.基于的三层结构实现方法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7,34(4).
1.学生语文成绩参差不齐,差距悬殊
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地区,人口基数小,故而生源少,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语文成绩亦是如此。这一点在理科班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我所教学的一个理科班,语文成绩好的可打120多分,而成绩差的只有30多分,相差悬殊。
2.语文学习兴趣不浓,语文学科被“边缘化”
虽然语文学科一直是三大主科之一,但在学生的意识里却是被边缘化的一门学科。在理科生的自习课上,很少看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大多数学生不是忙着做理化生的习题就是忙着背外语单词。在很多理科生的潜意识里,语文学不学分数都不会差太多,甚至在语文课上也会忙里偷闲地学学其他学科。
语文学科被搁置一边在理科班是司空见惯的,语文教学进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语文学科在理科班受到了冷遇,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能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要想办法去改变这种状况,提升语文学科在理科生眼中的地位。
二、走出尴尬境地的办法
1.重视语文学科在理科学习中的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理科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上是正常的,但不能不重视语文,甚至轻视语文。语文这个学科学不好,同样会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不明白命题者的意图,那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多半是不高的,故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让理科学生重视语文学习,告诉他们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提升语文学科在理科学生心中的地位。
2.用真诚和耐心去感化学生
教过两届学生后,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每次毕业后回来看我的都是考得好的学生和当初不愿意学习语文、惹我生气的那些学生。他们都会说:“老师,当初您要是放弃了我,我就不会……”俗话说,将心比心,尽管刚接班时理科生语文兴趣都不高,但我坚持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去感化学生,往往最后他们都被“情”打动,去主动学习语文。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010-02
针对教学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以下问题:更新不及时、新旧信息错杂、获取信息复杂,相关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繁重等,笔者进行了教学科研Web系统的开发。以期解决现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对教学科研活动的管理有序有效地进行,并提供多种查询统计功能和教师业绩点计算功能,进一步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强度,同时实行多权限设置,增加权限赋予功能,使得查询统计功能在拥有安全性的同时,加强了灵活性[2]。
该论文将会讲述运用Web应用技术,采用目前较流行的Spring+Struts+Hibernate开发框架,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系统,其中详细讲述管理员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3]。
1 系统功能分析
该文主要是对教师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员模块的设计,该模块主要包括资料上传、公告、授权功能、审批管理、人员管理和业绩点计算等功能。主要的使用者是管理员。
1.1 通知功能
在管理员登录之后,进入管理员界面。在此页面,可以进入通知页面,其中包括两部分,通知和通知管理。
管理员可以新建通知,对新建的通知,管理员可以,或存为草稿日后,或取消。对于存为草稿的通知,管理员可以修改后,或修改后存为草稿,或取消,或直接删除。通知之后,系统会发送邮件通知所有用户,通知,主要便于及时查看。
提交完成之后的通知则可通过通知管理功能进行管理,同样可以对已的新闻进行删除或修改操作,同时考虑到的通知可能会很多,在界面中增加了分页的功能。对于修改已的通知,系统将会发邮件通知用户通知已经改变,并将该通知置顶。
1.2 审批管理功能
审批管理功能主要分为,审批上传资料和管理上传资料两块,是对用户上传的论文、著作、科研项目、专利发明、学术活动及学院相关资料等进行审批和统一管理。鉴于在功能模块上的类似,在此,以审批论文信息为例对审批功能的实现进行说明。
点击审批论文信息,进入待审批列表界面,表中将罗列论文的一些基本信息。点击论文题目,打开该论文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批,管理员没有权力更改用户提交的论文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符合要求,管理员则可以拒绝,并填写审批不通过的理由,同时填写自己邮箱密码,系统将通过该管理员的邮箱向用户发出邮件,通知用户其论文未通过审批,并要求其进行修改,再提交。同样,若审批通过,管理员也会通过系统发邮件给用户,通知他论文审批通过。
在管理上传资料中,主要是对于那些超过了保存期限的资料,进行备份或删除,然后将其移出服务器。
1.3 人员管理功能
人员管理功能是对系统用户的基本信息的管理,也包括两个功能,人员添加和人员修改。人员添加,主要是用于添加新用户。考虑到本系统是内部服务系统,因此不通过用户自行注册,而是通过管理员添加来完成用户添加。管理员需填写用户的基本信息,并将用户的登录账号告知用户。
考虑到信息的公正性,用户不具备对其基本信息的改动权限,因此如果基本信息改动,用户应及时通知管理员,进行修改。管理员在人员管理中可以进行用户资料的修改,同时也可将离校教师的账户删除。
1.4 授权权限功能
授权权限是对用户查看统计信息权限的管理。管理员可根据用户的申请,赋予用户查看统计信息的权限,并适时关闭其权限。
管理员在授予权限页面中赋予用户权限,可一次赋予一个或多个用户,如果拒绝用户的权限申请,需填写拒绝理由。
管理员通过权限管理,可取消用户的权限。在用户的权限到期之后,管理员可取消用户的查看统计权限。
1.5 业绩点计算功能
业绩点计算主要是将每个用户的总的业绩点统计出来,罗列在一张表中,管理员可以通过备份,将上一年的业绩点导出,然后存放在服务器上,同时通过点击每个用户的工号,可查看每个用户具体的业绩点情况。
1.6 资料上传功能
资料上传功能主要是对课表信息和教材信息的导入和管理。管理员首先将规定列名的Excel表上传到服务器,然后再通过资料上传界面中的导入功能,将该表导入到数据库中,从而实现课表信息和教材信息的导入[1]。
同时,管理员可以通过上传资料中的管理功能实现对数据库中的课程信息和教材信息的修改或删除。
2 系统实现
在此,按照系统架构逐步阐述管理员功能的主要实现框架。该系统主要分为3个层次,表现层、中间层及数据库层[5]。
2.1 表现层
表现层提供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用Web页面实现。主要使用JSP技术实现,在个别静态页面中,使用HTML静态技术实现[6]。
2.2 中间层
该系统又将中间层划分为Web层、Service层、DAO层和common层。
(1)Web层。
该层包含了Formbean和Action两部分,同时也通过这两部分分别联系表现层和业务逻辑层,Formbean对应了JSP页面中的内容,而Action则调用了业务逻辑层中的内容。
(2)Service层。
在该系统中,Service层完成了业务逻辑层的工作,其中主要是对Hibernate所封装的对数据库的操作的调用。例如,
public News getNewsByNewsId(int newsId)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Validate.notNull(newsId, "when get pmrReg, the pmrReg id must not null...");
News news = null;
try {
news = newsDAO.getObject(newsId);
} catch (ObjectNotFoundException e) {
eventLogger.info("the dailyReport[" + newsId + " does not exit...",e);
throw new ServiceException("通过主键获取日报错误");
}
return news;
}
(3)DAO层。
该层主要包括DAO层和PO层,其中DAO层的类都继承了common层中封装了Hibernate对数据库的操作的类CommonDAOHibernate.java,而不是直接封装Hibernate对数据库的访问。
PO,持久化对象,其中完全采用普通Java对象作为持久化对象使用,也是将数据库中的对象对应到Java对象,从而使对数据库的操作更加简单。大家可以利用MyEclipse自动生成POJO及其对应的配置文件。
(4)common层。
该层存放了公用的代码,包括对数据的增、删、查、改操作的封装,异常处理,日志处理,数据类型的转换,时间的处理,文件上传与发送邮件的方法,基础Action类,以及系统要使用的常量。其中,对数据库的操作的封装主要是由MyEclipse中的方法自动生成。
2.3 数据库层
数据层负责存放和管理应用的持久性业务数据。Hibernate提供了从映射文件到数据库Schema的转换工具,即hbm2ddl[7]。
执行该任务的Java类net.Sf.Hibernate.tool.hbm2bbl.SchemaExportTask。在该系统中是应用MyEclipse中的自动转换工具实现数据库与持久性数据的对应。
3 结语
该系统结构清晰,注重功能的功能性和使用方便性。根据各功能的特点,将各功能的流程考虑周到,流程设计完整。用户如有需要,可以申请查看统计权限,系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应用了SSH架构,在简化代码的同时,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参考文献
[1] 张芹.关于软件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信息通信,2015(12):166-167.
[2] 宋阳.新时期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4(7):71-73.
[3] 陈亚辉,缪勇.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与项目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 傅伟,高海侠,涂刚,等.基于J2ME-J2EE的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应用,2011(7):76-80.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190-02
Design of Course-based Teaching-proces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JIAO Li-ping, WU Yi-ping, LI Zhi-ling
(The Military Synthesizes Staff Room of Urumqi Border Cadre Training Unit, Urumqi 83000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15 teaching-taches of teaching cours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the function module, the operation flow and the database structure are designed, whereas the idea of teaching-process information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is proposed, the mode of teaching-process management is innovated.
Key words: course; teaching course;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随着教学评估的深入,教学过程逐步规范,准确、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将成为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活动之一[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精确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管理的思想,设计研发基于课程对象的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必将会开拓现代教学过程管理的新模式。
1 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及课程评价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课程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通常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编制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评、试讲试教、学情调查、课前教学联系、集体听课、领导同行评价、课中联系、学员评教、课后教学联系、课程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总结以及课程总结等15项环节。目前,院校的课程评价对以上15项的管理仅停留在制度约束、行政督促阶段,虽然少数教学环节活动的质、数量作了明确规定,但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有力的监督。如我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与质量评价中规定集体听课每学年达到3次登记齐全则为优。
2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功能模块
主要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建立以下15个模块:制定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评、试讲试教、学情调查、教前联系、集体听课、各级评价、课中交流、学员评教、教后联系、课程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总结、学年总结等。除教学日历模块外,每一模块都包括教学活动信息的计划、、信息通知、教学资料上传、情况上报等教学信息生成模块;教学活动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生成、报表转换、报表打印等后期服务模块;时间节点评估、活动频率评估、专家鉴定评估、综合评估等质量评估模块;以及仅仅围绕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支撑辅助模块,如单位配属、人员管理、课程设置等模块。
3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系统流程
根据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活动规律,发现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基本相同,即都是围绕着活动计划――组织实施――上报情况――质量评估等四大步骤来进行的,在组织实施环节有的可利用网络来进行,有的必须现地进行。本系统目的在于各环节教学活动信息的监督和流转,因此对于现地实施的不做过多的研究,对于可利用网络实施的提供信息流转平台。所以系统中各环节总体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4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数据结构
由于在系统中课程及课程活动信息的数据量会很大,因此可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存储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创建了课程、教学日历、教学活动、活动计划、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等6个数据表用于存储活动基本信息,并且根据每项活动创建的相应的活动情况反馈信息表12个用于存储活动反馈信息。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有3个比较重要的信息实体。
4.1 教学活动实体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非常多,按照《军队院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总部院校教学评价方案(试行)》规定系统设置了15项教学活动,这是需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存储教学活动信息的数据表,教学活动信息实体E-R图如图3所示。
4.2 教学日历实体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日历来进行的,所以应当建一个用于存储教学日历的数据表,具体教学日历实体E-R图如图所示。
4.3 活动计划实体
系统为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及时效性管理,对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及情况上报都必须进行详实的记录,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教学活动计划的数据表,具体教学活动计划实体E-R图如图所示。
5 结束语
自2003年教育部开始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以来,部分高校都开发了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软件系统[2],但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的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基于课程对象的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使教学制度得以落实,教学环节得以凸显,教学资料得以积淀。通过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管理的效率,提高过程管理的准确性,使繁杂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和资料管理变得有序、高效,同时有助于增强教员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68―02
一 引言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课程,并将其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信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交流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为此,各高校纷纷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体制改革:把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压缩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作为重点,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基于以上目标,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方法欠缺
在MIS的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学生仍是被动接受知识,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互动性差。
2 课程定位有偏差
学生对于MIS这门课程的理解也有偏差,错误的认为该课程属于软件工程学科,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而且由于对计算机知识也掌握不足,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会产生困难感。
3 考核方式欠佳
MIS课程考核方式多以书面试卷为主,这使得很多学生只在考试前突击背概念,因此对课程知识内容缺少深刻的理解。
4 实践内容薄弱
M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纯粹的理论讲授,学生会觉得抽象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 项目驱动教学法
从学生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按项目被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的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灌输者,而是发挥着导师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把知识转化为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项目后,教师除随时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合作完成课程项目为宗旨。通过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与提高。
四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实施
1 项目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选择难度适中的MIS项目,将该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分配给学生,并围绕项目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领域知识和技术知识等。项目一般来源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以及学校承接的对外服务等;也可由学生自由寻找和拟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但需经过论证和教师同意。
2 项目实施与控制
确定项目后,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项目小组,确定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带领各组成员制定项目进度表。教师讲解完MIS的项目管理概念后,要求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方案,并制定项目任务书。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以培养其合作与协调能力。在课程的进行当中,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主题讨论,总结经验,交流认识。教师再从企业的角度介绍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并可邀请软件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不定时组织学生参观软件公司的相关活动。
3 项目评价
学期末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相应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最后的课程考核采用以项目答辩为主、试卷测试为辅的方法,以各小组提供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以及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为标准进行评判,而试卷测试主要针对基本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较小。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不是能通过考试就可以验证教学效果的,而项目驱动法教学的显著特点,也在于实行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能力提高的项目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
五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项目驱动法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具体意义和学生自身的不足逐渐被发现和明确,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完全真实的MIS项目也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所以,较传统教学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强而持久,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能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项目来源要实时、实际。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往的项目往往代表落后的设计思想,只有实时的项目才能保障所学技术的先进性;同样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尽可能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项目要贴近实际,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源于企业实践,又要高于企业实践。
(2) 抓住驱动环节,由以教师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是适当引导,学生大都是第一次接触项目,因此肯定会有很多挫折感,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二是要鼓励思考,项目进展的步骤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由此需要教师去激发和鼓励学生。三是倡导创新,在项目结束时,要善于使用精炼的归纳性语言,指出项目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善于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开发。
(3) 通畅的沟通和答疑渠道。为解决学生平时答疑辅导等问题,指导教师除了把教学资料下发给学生,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我校的Blackboard学习平台,师生之间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另外,教师应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等,使学生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能和指导教师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六 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宏观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项目驱动、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有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具体的、有形的项目作为知识的应用载体,避免停留在抽象枯燥的理论层面。经实践检验,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较快地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MIS的教学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6).
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理想的教育方法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助其发现潜在的真理,这正是笔者研究目的所在。
1 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背景分析
实践教学是大学教学环节之一,是特定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转换为实践、书本知识转换为动手能力的关键步骤。
1.1 企业质量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为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质量管理人才,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满足企业质量管理的实际需求。近年来,企业质量管理成为关键因素[1],其生存手段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体现在市场竞争加剧质量竞争;企业质量管理实践在经历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0认证后,质量理念更加全面、精确;分析、设计、制造以及改进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质量管理已经具有项目管理等特征。因此,企业质量管理岗位员工要掌握理论知识,具备专业质量组织、管理的技能,以提高专业团队质量改进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3]。
1.2 已有研究成果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实践教学定义上,顾明远[4]定义为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在技能培养方面,有学者认为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生产技能的教学活动”;魏克湘(《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1期)把实践教学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本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巧)的实际操作活动。综上所述,从其实践性和目的性考虑,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在一定教学环境下,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创新等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方面,赵红梅(《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第1期)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实践体系构建的设想;洪燕云(《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阐明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和内容等。截至目前,未见专门以“课程”为对象的专门成果,对质量管理实践教学的研究尚不完整。
1.3 工科高校质量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一部分院校将质量管理设为选修课,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有一部分院校将其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目前该课程教学大纲缺少实践技术应用训练,即缺少对检验指导书、质量标准等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注重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缺少综合运用的训练;教学与实际需求不适应,知识、手段方法应用不全。
综上所述,以质量管理课程为对象研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是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保障。
2 构建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管理源自教学体系设计。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先将质量管理设为必修课程;再依据“理论与实践并重”“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和课程特性,运用哈肯协同学原理,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诸因素的协同效应,注重从系统、结构、动态的角度来把握协同运作,消除内耗,而产生一种1+1>2具有内在驱动力的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它是以课程为对象的人才培养多元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和高校及其内部两种或多种分立的资源调配在一起所产生增效作用的过程。是实习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形式的有机整体。
2.1 确定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掌握将质量管理理论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具有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完成工作技能和大学后进入岗位角色,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和激情。其具体目标包括:
通过质量管理统计工具的实训,培养使用计算机进行质量问题调查、分析的实践技能。
通过单项仿真模拟训练,将质量统计工具与企业试验设计、研发、加工、制造相结合,培养使用云服务系统解决质量问题的就业技能。
通过综合岗位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在质量检验及管理部门承担质量改进、审核与认证等创新技能。
2.2 质量管理实践教学培养形式
质量管理实践教学培养形式既包括实习也包括实训,即全真社会实践,高校实验室内单项仿真性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等。全真社会实践,即依据培养目标,到企业生产现场调查撰写报告的过程。高校实验室内仿真性模拟实训,即依据培养目标,在专业实验室做现场模拟撰写报告的过程。单项实训依据核心内容设三个方面:(1)统计工具实训[5],(2)质量检验实训,(3)质量认证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依据目标,企业实习与高校撰写毕业论文的综合过程。
2.3 质量管理实践教学培养流程
在校四年期间,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内容角度观察,是由验证到应用;从技能养成方式看,是由单一到综合技能、循序渐进、多阶段的实践教学。
3 质量管理课实践教学体系资源协同
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之间始终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调动教学人员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6]。依据质量管理人才培养过程要求,针对“技能实训”多元资源协同分析,归纳质量管理教学实践体系资源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其中,硬件资源是由实习基地、实验室、设备、软件平台等构成;其规范文件包括:①课程实践教学大纲,②课程实践教学基础资料,③课程实训程序性文件。质量管理实践课程资源的协同分析即主讲教师是项目牵头人,将现有无序的软、硬件资源有机协调,形成技能训练的教学系统。
3.1 主讲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协同
任课主讲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组成课程组是实训的核心。课程组教师具备丰富的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主讲教师要对整个项目深入了解、全盘掌握,才能立足全局、指导局部[10]。
3.2 企业实习基地资源协同
实习基地是学校教育在空间上的延伸,企业实习基地除了生产经营的主要功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功能[7]。企业规模、体制和氛围使其具备了职业性、实践性、专业性强和灵敏性高的育人功能。
3.3 实验室、设备、软件平台协同
在高等教育中,模拟实验教学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同时具有传授知识、开发智力、训练技能、培养组织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8]。高校以实验室为依托,实训中心为主导,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建设适应质量管理的实习基地。其作用是充分发挥校内师资力量,开展实习课题研究与应用,要求学生将企业实习的见解、收获与先进技术等集成,作为综合实习任务完成,部分项目延续为毕业设计。实训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将以课堂和网络资源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校企合作直接获取实际能力为主的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使职业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实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9]。
4 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更新质量观念、制定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实践体系,是工科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4]。为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应用能力的专业理论认知、专业操作技能和技术适应能力三个层次构成,将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实践教学全过程。
4.1 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由四年的教学完成,实践内容包括:
(1)基于理论认知的实践教学在假期于企业进行,包括在第一和第六个假期开设的全真社会实践。
(2)基于操作技能的实践教学在三年级于校内实验室进行。
(3)综合模拟实训在四年级开展,它是依据目标,企业现场与高校毕业论文撰写的综合实训过程。要求调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问题、确定论文题目的基本过程;毕业论文要求有充分的选题依据;分析质量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支撑;解决质量管理问题的方法措施等。
4.2 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措施
为保证课程实践的完成。按新版培养计划制定标准化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在实施中调整并完善该课程实践。
5 结束语
为形成岗位职业能力而开展的质量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旨在提升质量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水平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最终形成既传授知识,又提升人的智能,形成分析、解决问题多元能力的质量管理人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静.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冯天瑜,周积明.中国古文化的奥秘[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3] 肖万明,孙卫华.合资企业的管理―中西管理文化的差异分析[J].管理现代化,1998(5):15-18.
[4] 罗乐,刘成岳,尹锡荣.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与测评系统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41-43.
[5] 张涛,郝,段生海.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实训软件设计与开发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186-188.
[6] 蒋辉,肖旭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2):133-136.
[7] 侯明贤.实习基地教育功能评价体系构建[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71-75.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承担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任务伊始,首先针对该课程的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生中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前的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之间不銜接
统计学课程的先导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后续课程有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由于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改革而撤销了教研室,致使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任课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推断内容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存在着交叉重复,造成学时的浪费;而另外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却又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授,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困难。
(二)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环节
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高等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系统性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性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缺乏统计软件的学习与训练
在现代计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会使用计算机手段和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演示统计软件的使用而缺失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将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统计学的“皮毛”而没有抓住统计学的核心,只记住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却没有掌握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并能正确地应用。
二、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
笔者在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选修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当地高校商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外,还与美国西华盛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者就其商科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对国内高校特别是“985”院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a_a: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不是从僵化死板的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基于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应用的条件以及基本统计思想。
第二,重视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通过学习进而掌握各类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快速而简单地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上,真正体现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第三,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能熟练运用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手段与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所掌握统计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且提高统计学成果的社会效益。
三、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管理专业学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突出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教学目标,按照图1所示的教学改革思路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应用以及应用统计学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应用型统计学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銜接
针对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协调统计学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将数据的收集方法放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中,而统计推断内容仍放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重点集中在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上。据此,一方面,管理专业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界限分明,分配合理,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传授学生以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完美协调,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而且全面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室建设条件的加强,为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学实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统计分析能力。这也是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首先,针对上述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并通过增加课外实验练习,以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1:1的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结合在一起,用所学理论方法指导实验教学,在实验练习中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者互相促进,有效结合。
其次,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比较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便于掌握,更易于推广使用。因此,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以Excel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的学习和应用为重点,在掌握了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辅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PSS专业统计软件。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使学生从大量繁琐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将学习重点放在统计模型和结果的分析上。
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应用效果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统计学课程本身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3。其科学性要求知识的传授必须关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而艺术性在于它更重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技巧,强调管理统计学的正确实践。正因如此,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一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理念,提高学生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一问题一假设一解决一验证”5个步骤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索发现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统计学教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强调实际操作,而案例教学正是连接统计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逼真的练兵场,学生对案例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选择若干统计学方法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评价,最后得出统计结论。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为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