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9:00: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糖尿肾病治疗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2型糖尿病
本文对32例患者由于发现蛋白尿、血尿、水肿及血糖升高病史不一致,采用肾活检行病理分析,排除了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后,均采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环磷酰胺针联合治疗以观察其对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2年5月~2005年6月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脂及糖耐量试验、C-肽胰岛素功能测定及肾活检病理组织免疫诊断,排除了糖尿病肾病,明确诊断为原发肾病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男22例,女10例;年龄32~71岁,平均42岁。肾活检病理免疫组织诊断中:系膜增生性肾炎11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4例,膜型肾小球肾炎6例,系膜毛细血管型肾炎4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例,微小病变型肾病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以下治疗:(1)一般治疗:有水肿者均限盐(<3.0g/d)饮食,给予正常量0.8~1.0g/(kg・d)的优质蛋白饮食,并行利尿治疗;(2)减少尿蛋白:口服ACEI制剂(洛汀新片10mg,每日2次);(3)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与环磷酰胺针联合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其中强的松片1mg/(kg・d)、环磷酰胺针200mg,隔日1次静滴。出院患者强的松片按规定减量,环磷酰胺针未达到累积量(6.0~8.0g)者改为每月1次,每次1.0g静滴冲击治疗;(4)采用强的松片,环磷酰胺针联合治疗前,应消除体内感染灶,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降血糖药均使用胰岛素针,并尽可能使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糖处于允许范围之中。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强的松片及环磷酰胺针联合治疗平均时间为90天。其中10例因经济条件拮据,在院内治疗一段时间后出院,在院外门诊继续治疗。治疗结果见表1。表1 32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略)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同时,糖尿病肾病也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1]。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有数据表明,约有20%~3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3]。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临床上的一个重点。文章选择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不同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10年11月以来于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5~78岁,平均(66±16.8)岁。糖尿病病程在6~24年不等,平均患病时间(14.5±7.4)年。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6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12例。本组病例排除其他原因导致肾功能不全者。
1.2 分组情况以及治疗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中药治疗组,采用中药组方进行治疗,另一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中药组方治疗的基础上注射胰岛素以及西药辛伐他丁。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中药治疗组:诃子(去核)、红花、豆蔻、余甘子、姜黄、小檗皮等各15 g,蒺藜、金礞石、刺柏、刀豆、熊胆、牛黄各10 g。以上药物除熊胆、牛黄另研细粉外,其余一起研成细粉,过筛,加入熊胆、牛黄细粉,混匀,用渣驯膏加适量水泛丸,阴干,即得。服用方法:3次/d,20 g/次,3个月为1个疗程。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上述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丁(安徽三超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54)每晚顿服,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均进行糖尿病饮食和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1.3 疗效判定标准[4]:疗效判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标准进行判定。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24 h尿白蛋白定量恢复正常或下降30%以上或者血肌酐恢复正常或下降30%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24 h尿白蛋白定量下降10%~29%或血肌酐下降10%~29%;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24 h尿白蛋白定量或者血肌酐无变化或者下降水平在10%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中药治疗组3411(32.35)15(44.12)8(23.53)76.4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421(61.76)①8(23.53)5(14.71)85.29①注:与中药治疗组比较,①P<0.01
两组经3个月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显效例数极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P<0.01),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中药治疗组(P<0.0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导致严重肾功能衰竭,最后导致死亡。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而我国传统的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对此病进行治疗,本组所选中药具有消渴固本、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而辛伐他丁是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病的常用药,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增强肾脏健康的功能,因此,它与中药合用,能够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肾病。
本组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可选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
4 参考文献
[1] 李 锋,李晓苗,王汉民,等.“泽黄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32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8(2):233.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41-02
妊娠合并糖尿病指的是患者在妊娠期间由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引起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病症,是孕妇妊娠期常见的病症之一,可通过影响患者的血糖指数来影响患者妊娠期的健康状态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态,因而其危险性不容小觑[1-2]。综合性治疗是临床上根据妊娠期患者的特殊性不断研究出来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具有较为可观地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因此该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方法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以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选取为观察分析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30例。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均在23~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2±0.18)岁,孕周均在33~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6.28±0.20)周,其中有18例患者为初产妇,12例患者为经产妇;观察组中患者的年龄均在22~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8±0.16)岁,孕周均在32~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6.43±0.30)周,其中有17例患者为初产妇,13例患者为经产妇;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孕周等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综合性治疗,具体如下:①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其饮食以及糖分的摄入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妊娠期的患者而言,营养的均衡摄入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每一患者的实际临床症状、病情严重性、体质、饮食习惯等为其制定个人化的饮食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注重对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控制,例如将脂肪的摄入控制在26%左右,同时提高维生素、钙、铁等元素的摄入,此外还要叮嘱患者尽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例如少食多餐,进而不仅能促进患者机体能力的平衡,而且还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②运动治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增加一定的运动量同样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的恶化,控制病情的发展,因而医护人员可以在根据对患者身w质量等资料的了解上为患者制定个人化的运动方案,例如推荐患者行有氧运动、慢走、散步等,进而提高患者的代谢能力;此外,还要格外叮嘱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例如运动时间的选取尽量在饭后的30 min,同时不要行过激或过量的运动,减少对胎儿的影响以及减少不良医疗事故的发生。③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以及运动治疗对于妊娠期患者而言均是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是若患者在接受前两者的治疗方法后其血糖指数仍没有得到良好地控制,医护人员就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性为其予以相应地胰岛素治疗;由于患者的特殊性,胰岛素治疗尽量选择以静脉滴注为宜,同时尽量以小剂量的药物为主,待患者的血糖指数逐渐缓解后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地增减,进而极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胎儿的健康状态。
1.3 观察指标以及判定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其中其临床总有效性的判定标准为:显效:患者多饮、多尿、外因瘙痒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空腹血糖的检测处于正常指标;有效:患者多饮、多尿、外因瘙痒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空腹血糖的检测趋于正常指标;无效:患者多饮、多尿、外因瘙痒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甚至加重,空腹血糖的检测仍处于异常范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有:合并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产后感染、产后出血以及其他病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例数×100%。新生儿的预后情况主要有:早产、低血糖、窘迫、窒息等,其判定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并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同时予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情况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6.67%,低于观察组96.67%,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情况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67%,高于观察组的13.33%,具体情况见表3。
2.3 两组患者新生儿预后情况的比较
对照组早产3例,低血糖4例,窘迫3例,窒息1例,均高于观察组,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凭借其持续高血糖与长期的代谢紊乱特征来影响人体的心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肾等组织发生功能的病症,进而可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尤其是对妊娠期孕妇而言[3-4]。由于妊娠期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特殊性,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因而如何做到安全性高,刺激性小的治疗是当下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5]。综合性治疗是临床上近年来不断根据妊娠期患者的特殊性进行研究的治疗方法,主要体现在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及胰岛素治疗等方面上,从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先入手,从其病情的最初、最主要源头进行抑制以及阻断,进而极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抑制病情的发展,同时保障了其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降低不良现象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常规治疗而言,具有更为可观的临床价值[6-8]。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6.67%)低于观察组(96.67%),并发症的发生率(36.67%)高于观察组(13.33%),在新生儿的预后情况中:对照组有3例(10.00)为早产、有4例(13.33)为低血糖、有3例(10.00%)为窘迫、有2例(6.67%)为窒息,而观察组则有2例(6.67%)为早产,有1例(3.33%)为低血糖,有1例(3.33%)为窘迫,没有窒息者(0.00%),其观察比较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而言,不仅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良预后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热米拉・托乎提,吾力也提・艾比布拉.胰岛素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6):5815.
[2] 胡昭怡.门冬胰岛素和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331-2332.
[3] 刘莉莉.应用饮食控制疗法治疗4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238-1239.
[4] 王春艳,朱慧芳,李婷.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疗效观察[J].河南中t,2014,34(1):119-120.
[5] 毕显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9):1572-1574.
[6] 林国辉.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7):168-16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在门诊观察治疗2~5年,有糖尿病病史或确诊为糖尿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者。其中男58例,女44例,年龄45~55 岁,病程5~10年。合并高血压者50例,高黏血症5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 WHO(1978年)2型糖尿病及国内有关SMI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口服复方丹参滴丸5~10粒,口服,每日3~4次;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渴丸。起始治疗按空腹血糖(FBG)值,分为轻度:FBG≥8.1 mmol/L;中度:FBG≥11.1 mmol/L;重度:FBG≥13.1 mmol/L。分别给予消渴丸每天15、30、45粒,分3次口服。治疗后的2、4、6周抽检FBG和ECG或DCG,并观察心脏相关症状,维持治疗3个月。期间FBG≤7.1 mmol/L、SMI消失者,改用复方丹参滴丸、消渴丸各15粒/日,3次口服。观察1年,期间分别于6个月、12个月抽检以上项目,以判断近期有效率,并门诊随访观察3~5年。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糖尿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FBG≤11.0 mmol/L,ECG或DCG监测心肌缺血消失,糖尿病1年内无复发,无心脏相关症状发生;②有效:糖尿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FBG在7~8 mmol/L间波动,DCG监测24小时内心肌缺血改变≤10次;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治疗期间改用其他药物。
结果
显效75例,有效2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
讨论
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表现为无痛性的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现在有以下几种假说:①糖尿病患者心绞痛报警系统缺陷,导致心肌缺血时不产生疼痛。②糖尿病患者痛阈提高,从而对疼痛不敏感。③糖尿病患者血中的β-内啡肽水平升高,这是一种强有力的镇痛物质,它的升高导致心肌缺血时对疼痛不敏感。④糖尿病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累及心脏传入神经,从而阻断痛觉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的传导通路。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8-0041-01
慢性尿酸性肾病主要见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高尿酸血症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对于慢性尿酸性肾病,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而需要透析治疗,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本病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控制血尿酸是防止病情恶化的有效措施,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服用抑制尿酸合成药,但其临床疗效有限,且长期服用该类药有一定副作用,因而不宜长期使用,如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因中药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长期服用西药所带来的肝肾损害等毒副作用,且其疗效肯定,因而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全国中医肾病专题研讨会海南会议拟订的原发性慢性尿酸性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34~67岁,平均(51.5±17.3)岁;门诊病人39例,住院病人1l例。
1.2 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禁酒,控制肥甘厚味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3000ml/日;根据病情口服碳酸氢钠片剂;如伴高血压者则采用口服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②中药治疗:采用六味地黄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组方如下:山药12g,山萸肉12g,熟地黄12g,丹皮12g,泽泻12g,茯苓12g,黄芪30g,汉防己10g,白术10g,玉米须60g,薏苡仁15g,扁蓄10g,红花10g,丹参10g。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共治疗3个月。
1.3 疗效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肾病专题研讨会海南会议(1999)拟定的标准。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血尿酸浓度恢复正常,尿毒症期时血肌酐下降≥25%;有效:症状、体征显著减轻,血尿酸、肾功能好转,但未达到正常标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本组50例中,显效11例,有效3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
3 讨论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也常称之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血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合并有轻中度高血压、高脂血症及代谢综合征,本病易产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蛋白质及富含嘌呤成分的食物摄入量增加,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的患病率也日益增多。
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等方法。常用的别嘌醇、秋水仙碱等药物使用后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停药后血尿酸极易反跳,不能有效改善肾损。开展中医中药研究,防治慢性尿酸性肾病,利用中药的综合调理、双相调节等优势来调节尿酸水平,改善远期预后、预防痛风发作等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根据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将之归属于中医之“痹证”、“历节病”、“石淋”、“腰痛”、“水肿”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多食肥甘厚味等,致脾肾功能受损,水湿运化失常,聚湿生痰。因此,脾肾两虚、湿瘀内阻是其根本病机。胡耀琪等人。也认为其病机以痰浊湿瘀为标,脾肾亏虚为本。临床上,脾肾亏虚则表现出全身困乏、腰酸、浮肿及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湿瘀内阻则出现关节疼痛结节及湿热淋症等。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采用中药治疗必须标本兼顾,将护肾作为治疗本病的根本原则以治其本,故选六味地黄汤;同时还通过健脾以固本护肾。除此之外,还须清利湿热及活血化瘀以治其标,故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加用防己黄芪汤。有关防己黄芪汤对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韩洪采用了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表明,该方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能达到降低血尿酸、血肌酐的治疗目的,对慢性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久服未发现毒副作用。在上述两方基础上,再加用红花、丹参以祛其瘀,扁蓄、玉米须增强清利湿热之功。因此能有效控制痛风的反复发作,明显改善肾功能,且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韩洪.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2例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3):155—157.
[2]尿酸性肾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S].海口:全国中医肾病专题研讨会,1999.
[3]孔庆歆,刘加林.中医药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1):1004—1005.
[4]胡耀琪,储水鑫,唐娟.从脾肾论治慢性尿酸性肾病2则[J].中国中西医结台肾病杂志,2012,13(7):637—638.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51-02
近几年,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以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 也是终末期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为了探讨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分组采用单纯拜糖平治疗和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治疗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4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对比性研究,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14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144例患者中男89例,女55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为62.8岁;糖尿病病程2—13年,平均8.3年。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 性别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基础治疗方法相同,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降糖治疗、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对照组患者接受拜糖平治疗, 其使用剂量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而定。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格列齐特进行治疗。一疗程后比较两组床症状、体征积分和总有效率。
1.3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UAER)正常;有效:上述指标除尿微量白蛋白下降50%外,其他正常;无效:上述指标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I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 O.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临床总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1.9%;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1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61.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提示益气养阴、补肾解毒中药煎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尤其是尿微量白蛋白作用更为突出。(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一重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过程中,可以从尿微量蛋白逐步发展为肾功能衰竭[2]。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防止早期糖尿病肾病进展恶化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 单纯采用拜糖平治疗糖尿病肾病并不能完全阻止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肾功能下降, 而采用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联合治疗则可在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延缓其病情的进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P
综上所述,采用格列齐特联合拜糖平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1]。目前,医学界还未找到一种疗效显著地治疗方法,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DN)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人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取得了显著地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5~76岁,平均(55±4.9)岁,病程8~20年,平均(10±2.3)年。治疗组男12例,女6例,年龄44~ 74岁,平均(50±5.9)岁,病程7~18年,平均(12±3.3)年。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建议并控制饮食,采用低盐、低脂、忌辛辣及过甜的食物,配合适当运动,口服单味降糖中药,3次/d,0.25g/次,也可采用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压患者可配合降压药物治疗,3次/d,2.7mg/次。合并高脂血症者配合他汀类药物降脂进行治疗,1次/d,18mg/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附加七味白术散加减配合治疗,药物组成: 人参7g,茯苓11g,白术12g,甘草3g,藿香9g,葛根15g,天花粉15g,生地黄15g,赤参5g,怀膝12g,地管10g,车前子8g,木香6g黄连8g。汤药1剂/d,分早晚2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可见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1d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氨的指数。
1.4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年会与会全国第二届消渴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效果。
1.5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导入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 ± 标准差表述,当数值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对照组18例患者显效为7例(38.89%),有效为5例(27.78%),无效为6例(33.33%),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18例患者中显效为11例(61.11%),有效为4例(22.22%),无效为3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理是在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或肾脏血流灌注的改变。其表现为微血管增厚形成微血管阻碍。目前,医学界还未找到一种疗效显著地治疗方法,主要采取控制血糖,以改善饮食、配合降压药物、降糖药物、降血脂药物及适量运动联合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目前已有9千多万人,还有约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1],而在这些患者之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可达到30%左右,成为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巨大潜在威胁。早期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现象是尿白蛋白排出量稍高于正常人,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肾小球功能硬化不可逆转。因此,必须寻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减少死亡率。下面本文就以本院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单纯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另外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上中药治疗。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公认的Mogensen的DN分期标准,诊断为Ⅲ期(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和Ⅳ期(24 h尿蛋白定量>0.5 g),即是早期DN和临床DN,排除肝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等引起的尿蛋白增多。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6岁,病程2~11年;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3~78岁,病程3~12年,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及治疗前指标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西药控制血糖,以患者的血糖水平使用一定剂量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均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胶囊,口服80 mg/d,伴高血脂者,给予其他汀类降脂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以黄芪、山药各15 g、五味子10 g、枸杞20 g、甘草3 g、熟地20 g、玉米须30 g、川芎10 g、沙苑子15 g、丹参20 g为基本方,畏寒者加肉桂、乌药,有淤血迹象者加桃仁、红花,水肿者加茯苓、车前子,水煎口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四个疗程之后,对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等指标进行测定,以结果分析来判定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治疗慢性肾炎的有关内容[2],制定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DN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60%;有效:临床症状有好转,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及症体无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目前的相关资料表明,它还是成人慢性肾脏功能衰竭病因中最重要的单一因素[3]。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在研究过程中,已知的危险因素有肾血液动力异常、糖化终产物形成以及遗传因素,其中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又被认为可能是使动因素[4],目前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时,采用的多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以及患者饮食等。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消渴、水肿、虚劳范畴,主要病机是肾阴亏虚,病变涉及肺、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5], 因此,治疗的关键是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处方中黄芪益气健脾,五味子、枸杞滋阴补肾,玉米须增强利尿,沙苑子温阳补肾,山药降压降糖,丹参有活血化瘀作用,甘草调和诸药。经过本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观察,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7%,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一的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何海东,徐旭东.糖尿病肾病患者胃肠激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2(1):6466.
[2] 陶冬青,胡菊萍,张令晖.中西医联合疗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 4(5):15616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37-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的一种并发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率过滤高、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等,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2]。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注重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延缓肾功能的减退速率,单一的西医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治疗疗效不理想,治疗成本较高。中西医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和单独的西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0年0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中西医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的西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占30例,女性患者占3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2.5)岁;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占32例,女性患者占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0±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探讨中西医联合疗法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方法
1.2.1 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格列喹酮口服治疗对血糖进行控制,每天口服1次,每次服用30mg,服用缬沙坦对血压进行控制,每天口服1次,每次服用80mg,应用氟伐他汀对血脂进行调节,每天一次,每次40mg。联合自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汤剂主要由黄芪30g、枸杞15g、熟地15g、天花粉10g、玄参12g、山药12g、丹参10g、丹皮10g、益母草和赤芍各10g,用水煎服,每天两次,治疗疗效为8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西医治疗,方法同治疗组西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对观察的指标进行监测。
1.2.2 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指的是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显效指的是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指的是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指的是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1.2.3 选用软件SPSS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使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 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单一的西医治疗中存在很多问题,治疗疗效不理想,治疗成本较高。中医中属于水肿范畴,初期阴虚,时间越久病情渐深,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浊毒内停,最终导致阴阳俱竭,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根据患者病情的缓急给予辨证对症治疗[3-4]。通过上述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温建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4(11):143-144.
[2]胡艳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0,10(08):137-13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及早治疗十分重要。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28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28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脏损害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0岁,平均(57.8±8.3)岁,糖尿病病程3.1~14年。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8~68岁,平均(58.7±7.9)岁,糖尿病病程3.5~14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Mogensen分期标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即糖尿病肾病Ⅲ期,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肾脏损害,无严重心、肝功能不良及严重高血压者。中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辨证诊断标准[1],明确中医证候分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者。
2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糖尿病、低钠、低蛋白饮食(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糖尿病性肾病》[3]制定。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尿微量白蛋白恢复正常或较前下降50%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较前下降30%~50%;③无效: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未达到有效标准。
3.2结果
治疗组28例中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对照组28例中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不良反应临床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有不良反应和过敏现象发生。
4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肾病发病之初,病在肝肾,多表现为气阴两虚、络脉瘀结[4],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其主要治则。笔者以《沈氏尊生书》之参芪地黄汤化裁组成中药复方。方中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配之三泻以泻肾降浊利水,合黄芪、党参益气利水消肿,加丹参、川芎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益肾化瘀降浊之效。实验证明,加味参芪地黄汤[5]既能扩张肾血管,改善肾微循环,修复微血管损伤,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肾小球通透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白蛋白尿,逆转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使早期微量白蛋白尿得以逆转,且临床观察基本无毒副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16.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作者选取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 mg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7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加服辛伐他汀20 mg治疗。其中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年龄为(56.4±7.8)岁,糖尿病病史为1~15年,治疗组33例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为46~79岁,平均年龄为(57.4±8.8)岁,糖尿病病史为2~18年。根据相关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所选取的75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降血压、控制血糖以及糖尿病饮食方面治疗,患者空服血糖量要控制在5.8~6.2 mmol/L,血压范围控制在90~140/70~85 mm Hg。治疗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每晚增加使用20 mg辛伐他汀。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进行统计,并与患者接受治疗后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患者一天尿蛋白量(UAER)、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对比分析,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为糖尿病肾病,其致死率较高。随着当前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对糖尿病的治疗技术不断改进,糖尿病的治疗措施不断改进,患者因糖尿病而死亡人数大大减少,延长了患者的生命率,但糖尿病的一些其他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其发生率一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3]。从当前的一些资料表明,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一个主要因素。其中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量超出正常标准,肾小球功能不断下降。因此,在对该病症的治疗中,主要应该针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保护,调节患者的UAER、CRP、BUN、Scr水平指标。他汀类药物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进行调节,降低UAER、CRP、BUN、Scr水平指标,起到较好的肾脏保护功能,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少,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1]。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AER、CRP、BUN、Scr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