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6 09:00: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患者焦虑的护理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35-01 血液透析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对患者血液进行有效净化。血液透析的疼痛、长期患病和高昂的医疗费用等因素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消极对待治疗,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为了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护理对策,本院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将临床观察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15例,肾血管疾病15例,其他病因10例。所有80例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仪器为进口费森透析机,进口空心纤维透析器和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透析时间4h,频率为2-3次每周,血流量为150-260ml/min,速度为500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常规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的护理。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评价。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评分法,1表示基本没有或很少;2表示偶尔会有;3表示经常出现;4表示长时间或全部时间处于焦虑状态[2]。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程表示,计算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x±s)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对肾功能衰竭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应用广泛。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焦虑的概率为60.78%,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本文通过研究,认为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血液透析患者离开原有工作岗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接受自身病人角色,失去自身价值和社会功能,导致焦虑;血液透析产生的疼痛、透析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因素导致患者精神紧张,诱发焦虑;治疗周期较长,长时间受到疾病折磨,情绪较为悲观和消极;生理条件改变,导致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等。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血液透析前,特别是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详细的介绍血液透析的工作原理,介绍成功案例,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对透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治疗前的焦虑心理;患者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会出现焦虑心理,对此,需要加强语言和情感交流,树立患者治愈的自信心,提高其依从性。②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的机制、影响因素、效果等基本知识进行讲解,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进行仪器操作前进行告知和讲解,消除患者对治疗的焦虑紧张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告知患者长期、持续治疗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③饮食指导:血液透析会对患者身体中的维生素和氨基酸造成一定的损失,需要在进行饮食指导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多进行高蛋白、氨基酸、钙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控制,对高钾食物、高钠食物和水分做好控制和平衡,避免出现高钾血症和急性心衰等并发症。④并发症护理:急性溶血、低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和出血,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巡视和护理,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对症处理。对急性溶血倾向的患者加强渗透压和控温系统监测,彻底清洗消毒液,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低血压患者加强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检测,及时进行血压控制,把握脱水量,防治过量过快脱水;加强血脂水平监测,适当使用降血脂药物;对透析导管和穿刺针进行妥善固定,防治移位、松动等导致出血[3]。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于缓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

篇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均为2000年7~8月住院的内科心血管患者家属,取样92例,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17~72岁,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较广,文化程度差别较大(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职业及学历分布 (略)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在统一指导下,本人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然后填写问卷,时间限定在30min内,问卷发放104例,回收92例,回收率88.5%。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U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用F检验,必要时作q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抑郁焦虑的程度 有94%的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平均出现的焦虑症状为(50.6±1.687)项,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为60%,出现偏重度以上焦虑症状为30%,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程度见表2。

表2 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程度(略)

2.2 与家属抑郁焦虑相关的因素 (1)病情的轻重与家属抑郁焦虑程度的关系:危重病人家属的抑郁焦虑评分40.6±0.4。明显高于轻症者家属的焦虑程度26.9±7.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角色与抑郁焦虑的关系见表3。结果示:患者家属与同事,朋友与父母子女之间差异较为显著,q=4.32,P<0.05。

表3 不同家属焦虑评定结果(略)

3 讨论

3.1 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要想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必须先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某时或某段时间里自我感觉好坏的心理状态 [2] ,心理状态多包括平静,心烦意乱,抑郁焦虑,恐惧等。根据心理状态的性质、程度,合理采用心理护理的对策,护理人员要正确对待患者家属,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2 “疲乏无力”是患者家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症状 占94.6%。对于这一症状多选择休息。因此,在病区内安置备用床供患者家属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有78%的家属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自己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厌食,这说明患者家属对抑郁焦虑症状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所以建议家属选择合 理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正确对待疾病的发展变化,为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奠定基础。

3.3 帮助患者进行角色确认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患者关系越亲近,其抑郁焦虑程度越高,因为心血管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人越老对配偶的依赖性越高。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配偶更应该态度和蔼,以减轻他们的抑郁焦虑情绪。

4 护理措施

4.1 抑郁的特征性症状及护理措施 抑郁的特征性症状为:(1)对患者病情的悲观;(2)失眠;(3)食欲不振。无论原发或继发的抑郁反应,由于家属情绪低落,往往导致患者自我贬抑,影响康复与治疗。所以,我们护士应熟知上述症状,察言观色主动接近家属,提高心理护理的语言技巧,洞悉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做到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

4.2 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及护理措施 焦虑的特征性症状为:(1)紧张不安;(2)易怒;(3)伴发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过度呼吸,骨骼肌紧张,头痛等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多尿,肠蠕动加快,腹泻等 [3] 。由于家属过分紧张,戒备,对病情难免产生歪曲的判断,因此,护士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加重家属的焦虑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出焦虑原因,采取相应护理,以消除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篇3

手术治疗是普外科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较为强烈的应激源,手术治疗患者易发生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术前焦虑情绪是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常见的负面情绪,若其焦虑情绪过于强烈,则会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并且会提高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如何缓解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逐渐成为普外科医疗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次研究对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4.5±13.5)岁。其中,39例为肠道疾病,23例为胆道疾病,28例为胃部疾病。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择期腹部手术治疗。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不针对患者焦虑情绪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针对其焦虑情绪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术前1d,患者因为担心手术疼痛会发生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手术是无痛的,且术前会实施全身麻醉,同时,手术医师会依据患者病情和手术需要,应用镇痛泵,以此缓解其手术切口疼痛问题。若患者担心手术预后,则护理人员应向其说明本院医疗技术水平较高,并嘱其保证合理膳食、充足睡眠以及心态积极健康,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

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会与入室接受全身麻醉前达到高峰。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加强护理干预措施。一般情况下,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巡回护士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互信、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焦虑情绪通常表现为担心麻醉效果和手术意外,所以护理人员要通过专业的话语和负责的态度向其说明麻醉和手术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及手术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辅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在手术室内播放舒缓的音乐、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肌肉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STAI焦虑量表评分结果,以及住院当天、手术前晚、术晨8:00、进入手术室时等不同时点的心率和血压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若P

2 结 果

2.1 焦虑评分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STAI评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STAI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STAI评分结果对比分析

2.2 临床指标 实验组患者住院当天、手术前晚、术晨8:00和入手术室后等不同时点的收缩压和心率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临床指标对比分析

3 讨 论

手术治疗是一种损伤性的临床治疗方法,且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应激性心理反应。焦虑是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术前不良情绪,患者的焦虑情绪通常会在进入手术室后达到高峰[1]。对手术和麻醉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并且会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担心、手术治疗费用较高、害怕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等[2]。

综上所述,普外科择期腹部手术患者术前均会存在程度不同的焦虑情绪,这一负面情绪的发生一方面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痛苦,另一方面,若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则会对麻醉和手术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因此,积极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巩固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4]。

参考文献:

[1] 苏华平.标准术前访视模式在择期腹部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2):2062-2063.

篇4

【中图分类号】R32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60-02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多见于女性患者[1]。手术治疗是甲状腺肿瘤最基本、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手术是一种又创性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痛苦,使得患者在术前产生出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对手术的效果和术后恢复带来了严重的影响[2]。因此,在术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恢复均有较大的作用。本次我们对74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取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其中干预组男22例,女52例,平均年龄(44.1±6.4)岁;对照组男24例,女50例,平均年龄(45.2±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病房内要求整洁、卫生,并且要定期进行消毒,光线尽量柔和,减少不必要的噪音,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适感,增加患者烦躁、焦虑的情绪。②心理护理。患者大都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是否能够成功完成存在有一定的疑惑,导致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热情的对待患者,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减少患者的孤独感、紧张感,使得患者的心情得以放松,建立良好的心态。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心、体贴,使得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关怀,得以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③健康宣教。采用宣传手册、图片以及知识讲座的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以及手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疑惑,增强治疗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的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比较 如表1所示,干预组术前SAS、SDS以及HAM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作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肿瘤之一,临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肿瘤本身可以导致患者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加上对于手术所带来的疼痛、创伤以及手术效果的未知性,均加重了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久而久之,造成患者抑郁情绪,使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对于手术和护理的良好配合能力均有所减退,明显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并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3]。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4]。本次我们给予患者提供了舒适的病房环境,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焦虑、沟通,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另外,我们还向患者详细讲解了疾病的相关知识、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减轻了患者对于手术的未知性所产生的进展、焦虑情绪。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前SAS、SDS以及HAM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吴萍.观察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4,(24):231-232.

篇5

血液净化即为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一种血液净化装置,除去其中的某些致病物质(毒素),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1]。目前,临床中常采用颈内静脉导管术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多项研究发现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过程中,采用相关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2-3]。为探讨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措施。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40例血液净化的患者实施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诊的80例行颈内静脉导管术的血液净化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7~82岁,平均年龄为(43.3±2.4)岁。病情状况:其中急性肾衰竭患者1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10例,循坏衰竭患者9例,口服农药患者6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25~80岁,平均年龄为(41.3±2.0)岁。病情状况:其中急性肾衰竭患者1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11例,循坏衰竭患者8例,口服农药患者4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具体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时的服药嘱咐,并嘱咐患者进行按时休息,辅助患者完成常规的血液透析。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①心理方面的护理:向患者详细讲解置管留管的重要性,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并且,将操作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包括患者的的配合以及患者在呼吸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咳嗽等。②对于感染的预防:在室内,应保持患者所在病房的清洁,定时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与消毒。并多次反复擦洗患者的颈部皮肤,保持颈部皮肤的干燥、清洁。在每次操作的过程中,都要保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保持在换药部位及导管留置的位置进行消毒。注意患者的病情状况,当发现患者的伤口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现象时,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③辅助患者进行透析:保持患者的头部处于良好的位置,并且做好导管的扭曲、折断,并且采用尿激酶及肝素对患者进行封管,防止患者伤口部位形成血栓,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组患者发生紧张、恐惧及焦虑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分析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1.978 0,P=0.000 0)。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分析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发生紧张、恐惧及焦虑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紧张、恐惧及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6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f Targeted Pre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Usual Care for Anxiety and Fears on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LIU Wang-li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6):074-075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and clinical effect of targeted pre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anxiety and fears of general surgical patients.Method:152 surgical patients admitted into the deparment of Gener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he targeted care group(TC group) and the usual care group(UC group).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care measures, while patients of TC group were given psychological care measures for anxiety fears in additon.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such as anxiety score (SAS Scale) when admitted to hospital and before the operation, sleep time before the opera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ere compared. Result:Preoperative SAS score of T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C group(P

【Key words】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s;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Anxiety; Fea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478 District of Kunming Sanatorium,Kunming 6502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6.036

手术患者术前往往存在焦虑恐惧心理,从而降低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增加手术的危险性且不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1]。本研究观察了针对性术前护理干预对于普外科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普外科2012年1- 6月共收治152例手术患者,文化程度:大学44例,高中中专66例,初中28例,小学10例,文盲4例;拟行手术:胆囊切除术44例,胃癌切除术34例,肠癌切除术30例,乳腺癌根治术20例,甲状腺切除术16例,疝修补术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针对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针对性护理组患者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31~78岁,平均(48.4±15.2)岁;常规护理组患者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28~77岁,平均(47.9±14.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拟行手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教育,营养支持,术后引流等常规护理措施。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焦虑恐惧心理的护理干预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入院热情接待、入院自我介绍、帮助熟悉环境、日常真诚交流、了解患者习惯等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2)心理护理:普外科患者癌症患者较多,且大部分患者为首次经历手术,因此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真诚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认识造成患者焦虑的主要原因,并耐心解答或解决,给予患者真诚的帮助支持,并寻求其家属的协助,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容获得患者的配合[3]。(3)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还应当承担对患者的日常宣教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注意事项、术后康复指南等[4]。(4)睡眠干预:手术患者因为恐惧焦虑心理从而产生失眠现象,并进一步加剧不良情绪,因此应当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包括拉好窗帘、保持病房安静等措施,对于失眠患者尽量采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措施[5]。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入院时、手术前1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1 d的睡眠时间,在患者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等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对SAS评分、睡眠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及睡眠情况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针对性护理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

表1 两组焦虑恐惧心理及睡眠情况的比较(x±s)

组别 SAS评分(分) 睡眠时间(h)

入院时 术前1 天 入院时 术前1 天

针对性护理组(n=76) 48.4±9.2 22.1±5.4 5.8±1.1 7.0±0.8

常规护理组(n=76) 49.2±8.7 45.2±8.9 6.0±0.9 6.4±1.1

t值 0.5508 19.3448 1.2268 3.8457

P值 0.5826 0.0000 0.2218 0.0002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针对性护理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非常满意

(例) 满意

(例) 不满意

(例) 非常不满意

(例) 满意率

(%)

针对性护理组(n=76) 61 14 1 0 98.7

常规护理组(n=76) 48 20 7 1 89.5

3 讨论

焦虑情绪是指个体在面对潜在威胁时表现出来的复杂、消极的不良心理反应,并通过应激反应的生物学机制引起患者的生理功能紊乱,严重的焦虑情绪可表现为恐惧心理[7]。眭升[8]对210例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后认为,担心自己的健康及预后、担心手术住院费用过高、对相关疾病缺乏了解、担心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够认真等原因是引起患者焦虑的常见原因。张清泽[9]报道,普外科手术患者全国常模标准为(37.23±0.58),显著高于正常人及其他非手术患者。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脉搏增快等反应,过度的焦虑恐惧不利于手术进行及患者术后恢复。

李冬梅[10]认为,术前护理干预是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手段,并采用了与本研究相似的全面了解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术前疏导顾虑、取得家属协助、营造良好氛围、采用心理训练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睡眠的护理。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帮助缓解不良情绪,而较差的睡眠质量则进一步加剧了心理负担[11]。本研究通过对睡眠环境的改善、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确保患者充足休息等措施,使针对性护理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护理组。

综上所述,针对普外科患者常见的焦虑恐惧情绪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吴娜.心理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影响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0):1463-1464.

[2]李征华,黄北南.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及护理对策[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6):118-119,121.

[3]申运良.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22):3788-3789.

[4]张红霞.不同护理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和术后疼痛感知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119-120.

[5]王海英.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1):131-132.

[6]胡娟,罗菊桃.护理干预对改善混合痔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2,12(4):39-40.

[7]麻荣萍.临床护理路径对白内障病人手术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6(12):3323-3324.

[8]眭升,朱霆,朱蓓.普外科患者家属焦虑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134-135.

[9]张清泽.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评估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33):7185-7185.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8-02

子宫作为女性的生殖器官,在女性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女性的特征。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由于罹患某些疾病而不得不摘除子宫,除了具有焦虑、恐惧等一般手术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外,还会产生焦虑、抑郁倾向,特有的心理状态改变如对的疑虑及自卑羞怯心理等[1]。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针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进行规范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24例,年龄37-52岁,平均年龄43±3.5岁;其中子宫肌瘤86例,宫颈内上皮病变23例,剖宫产行子宫切除术15例;124例患者在术前均无精神疾病病史,无其他基础性疾病,也无其他并发症。经患者知情同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其中护理组57例,对照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程度、文化程度、孕产次等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举措。

1.2.2 护理组 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具体表现在①评估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术后,充分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患者进行友好的交流,倾听患者诉说,对患者的倾诉进行分析,评估其心理状态。②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知识、素质以及对患者进行的心理评估与专科心理医生制定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③“一对一”心理干预:在专业心理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提供有效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年纪尚轻且对失去子宫而焦虑的患者,向其传播有关女性人体解剖结构,讲解子宫的主要作用是生育、维持月经,让患者知道,虽然子宫被切除,但还保留卵巢,术后内分泌功能不受影响,保留卵巢仍分泌激素,不会过早衰老,女性的体态、性格也不会改变,依旧会维持女性的基本特征;对害怕性生活不协调而会导致家庭生活不和谐而焦虑的患者,向其传授正确的性观念,讲解切除患病的子宫后性敏感区不会消失,虽然可能会对性生活有某些影响但是有与之对应的策略,告知其不会影响性生活质量[2]。④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家属是患者最爱、最信任也是最容易听进话的人,最为顾及的人。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向其讲解一同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其他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告知家属要多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独、寂寞、焦虑感,耐心安慰患者,积极与医生进行沟通,一同对患者进行护理举措。

1.3 统计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6个月内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对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判断标准 主要由主管护士在与患者进行交流中,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流露出对生活的信心进行记录并统计;记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标准 此量表为通用的心理健康测试表,通过约90个项目对患者实施自我评定。对抑郁的评定,得分在0-52分之间,得分26分,中、重度抑郁,患者抑郁程度较强,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运动活力,极端者会出现自杀现象。对焦虑的评定,得分在0-40分之间,得分26分,中、重度焦虑,患者表现为焦虑状态,可见烦躁、焦虑、精神紧张等症状,极端下可出现惊恐发作。

2.3 结果 护理组患者自我康复的信心、自我护理掌握程度以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且护理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抑郁焦虑状态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 论

全子宫切除会给患者带来复杂的心理刺激,造成独特的心理压力,其中以焦虑状态最为明显[3]。通常患者在接受子宫切除术后,对心理有巨大的冲击,如不及时调整会导致患者的负面心理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因此必须对患者进行强化心理干预措施,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积极面对未来生活,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R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48-01

焦虑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大部分病人住院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而焦虑状态又常常影响患者的康复,故分析患者的焦虑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关键。我院随机选取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脊柱外科住院手术的58例患者,对其进行了焦虑因素分析及相关处理,结果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手术的58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均在20岁~65岁之间,平均为45.72岁;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调查,精神正常,生活自理,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均有慢性颈椎或(和)腰椎等脊柱相关性疾病,但不能有骨折等外伤,不能有工伤、事故赔偿等其他心理因素影响,还不能合并其他复杂的内外科疾病和肿瘤。

2研究方法

需同一调查人员根据相关评分标准[1]:对患者入院后3天和术后3天分别进行评分,了解其焦虑因素及程度,评分方式可通过问卷调查或随访进行。

3结果

该58例患者在入院后3天的焦虑评分为38.96±9.38,术后3天的评分为38.72±8.21,两者比较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

3.1入院后3天焦虑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与患者交谈得知手术前引起患者焦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由于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而导致患者休息睡眠不足,占将近一半(48.3%);(2)由于对手术的不了解而害怕手术造成对手术的恐惧,占46.7%;(3)由于高昂的手术费用造成患者对经济的担心,占31.2%;同一患者同时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心理负担的占17.4%。

3.2术后3天焦虑因素:术后引起患者焦虑的因素比术前稍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情绪都是因手术伤口的疼痛所引起,占68.2%;(2)手术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因此患者对手术效果通常不是很满意,对预后恢复存在顾虑,导致焦虑的产生,占59.1%;(3)由于出院后对护理知识的缺乏而担心预后恢复而产生的焦虑占25.7%;(4)有的患者手术后要佩戴一些异物(如螺钉、钢板等)或做轮椅生活,对次产生的焦虑占21.4%;同时有以上几种顾虑的也不少,占11.3%。

4护理体会

4.1加强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可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卫生知识宣教,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治疗。还可以告诉患者手术基本相关知识,如手术环境、手术基本方法、手术内容及预后恢复,消除患者因对手术的完全未知而产生的焦虑。通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2],尽可能的将其心理负担降低到最小。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也会相应的减轻[3]。

4.2术后鼓励、启发:手术不仅是在身体上而且在心理上对患者都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其恢复时间及程度依手术本身的损伤程度和患者的体质及承受力不同而不同,尤其是心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因此医护人员的鼓励和启发占有重要地位。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品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康复指导教育,病情严重的则可面对面的单独进行耐心疏导。据报道某些医院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4.3后期自我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仅限于患者住院期间,但患者不可能等完全康复后才出院,常到病情稳定后(一般术后一周左右)就出院回家,在家进行后期自我调护直至痊愈。自我护理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所以在院期间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回家后的自我护理,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吃什么,不可吃什么及其他注意事项。

4.4个体护理:由于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工作或学习环境、所患疾病和心理素质都不同,所以不同的病人需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即个体护理,但总原则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使患者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

4.5整体护理:整体护理即对患者的病友及家属普及护理知识,让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配合护理人员帮助病人搞好护理工作。因为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不是独立存在的,常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故通过整体护理与患者病友及家属沟通来减少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的必要措施。

4.6专业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的患者可能在术前术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康复。通常在手术的前一晚给予一些镇静剂(安定)可缓解部分患者的焦虑情绪,但对于焦虑情绪严重的给予镇静剂后仍然不缓解的患者应该先告知其主管医生,如有必要再请专业的心理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护理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否则不宜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分析脊柱外科拟进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的焦虑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使其以最好的心态接受必要的手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8

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慢性胃炎临床效果观察

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for chronic gastritis

Zhang Fan

Department of Nursing,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aoyang City,Hubei 4412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Methods:56 case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ere selected from 2012 to 2013.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with 28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28 cases.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measur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just given ordinary nursing.The anxious degree,hospitalized time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anxious degre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hospitalized time and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work of the study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Chronic gastritis;Clinical effect observation

本文通过对5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探究优质护理对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2013年收治慢性胃炎患者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24~39岁,平均(30.5±2.5)岁,病程1个月~1年。其中有慢性萎缩性12例,慢性浅表性28例,慢性肥厚性16例。患者有腹痛、胀气、恶心、呕吐表现,均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现将5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都自愿接受治疗。

护理方法:①研究组:要求护理人员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的诊疗环境;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听取患者述说,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法,疏导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并树立信心接受治疗;指导患者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听音乐等放松心情,避免疲劳,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访。②对照组:此组患者只做普通护理工作[1]。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方法采用χ2检验,P

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其住院时间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胃黏膜炎症变性,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本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其发病率较高且正在逐年上升,在生活及工作中困扰着很多人。部分患者可没有症状,也可有腹痛、胃胀、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2]。由于慢性胃炎经常反复发作,而且病程比较长,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所以一定要积极治疗,并且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措施,以降低患者焦虑的程度,降低疾病的恶化,利于患者健康恢复。

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治疗后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能够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焦虑、不安的心情得到缓解,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得到极大的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另外,研究组住院时间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焦虑的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篇10

手术患者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而焦虑会对术后康复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所以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焦虑的原因并试图给予心理干预以减少术前焦虑发生[2],但大都没有介绍心理干预的具体方面,有很多相关因素是不可干预的项目,如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本研究试图对患者手术预期进行心理的干预,探讨这种方法是否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前焦虑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入手术室准备行择期恶性肿瘤手术的12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5~78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52~77岁。纳入标准为:①确诊患有恶性肿瘤并需要行手术治疗;②有健全的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③无镇静药和抗精神类药物服药史;④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小于5分的患者;⑤术前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

1.2方法

1.2.1护理 对两组患者术前1d(T1)先行完成医院焦虑和压抑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HAD)(见图1)[3]的评分来判断行心理护理前的焦虑状况,然后两组都行常规心理护理,而对观察组增加有关手术预期方面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另外还对患者有关手术后的一些疑虑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解答。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当天(T2)在入手术室后再行HAD评分来再次了解术前焦虑的状态。

图1 医院焦虑和压抑量表 HAD

1.2.2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心率、手术名称等一般资料,并记录两组患者两次HAD评分的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行心理干预前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各项参数均P>0.05)(见表1),组内比较发现观察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t=7.32,P

3 讨论

术前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整个围术期的治疗,会影响术前准备的配合,也会影响到术中的麻醉用药[4,5],更会对术后康复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关于评价术前焦虑的调查表可能临床上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但Hicks等[5]研究后认为医院焦虑和压抑量表更适合用来做为术前焦虑评分的标准,所以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它。正如本研究所示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都显得很焦虑,所以术前焦虑状态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即使是给予心理干预后仍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已经有学者在研究焦虑的原因并试图给予相应心理干预以减少术前焦虑的发生[2],当然包括患者家属、手术医生、手术科室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以及护工都会不同程度的参与到减少患者术前焦虑的工作当中来,可能通常都不是那么系统全面。做为一名手术的护士我们对每一位患者都制定了常规的心理护理计划,包括对自己的介绍、手术室环境、术前准备要点、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和可能留置一些导管的介绍,以及需要签署的一些文书的介绍,另外还有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沟通。本研究中发现对照组通过常规的心理干预后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可能专业系统的介绍让患者在技术上产生了一定的信任,另外安慰和沟通也增加了亲切感和熟悉程度使得进入手术室后再次见到我们后不会感到太陌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焦虑的程度。

关于手术的预期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手术预期是一个很不确定的事情,尤其在现今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环境下,手术医生往往会降低患者及家属的手术预期以便减少因手术预期太高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但我们觉得在现今网络和移动设备的便利使人们很方便的获取有关手术预后的相关信息,所以与其降低预期不如实实在在的和患者就可以接受的和即将会经历的预期给予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必要的介绍,考虑到我们只是手术室的护士,我们只着重就术后留置胃管、尿管、各种需要的引流管产生的不适和疼痛及相应的镇痛方法和效果,术后可能的低温寒颤和相应的科学的处理方法,术后可能发生的睡眠障碍以及处理措施,根据患者对病情的知晓度给予相应较好的预期展望。通过给予常规心理干预和手术相关预期干预后的患者焦虑状态有了更好的改善,患者会更加信任我们,对自己术后可能遇到的困难的处理有了更强的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对患者尤其是患有恶性肿瘤的手术患者给予有关手术预期的心理干预将会更好的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状态。

参考文献:

[1]夏勇,阎振林,刘阳,等.肝癌患者术前的抑郁情绪与术后复发相关性的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2,20(4):248-251.

[2]郭慧敏.骨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术前焦虑的影响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356.

篇11

化疗为治疗晚期胃癌常见方法,其能够有效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但因大部分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弱,加之其对疾病与化疗药物的恐惧感,极易产生负面心理,给治疗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从而降低临床疗效。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00例化疗胃癌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年~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42例);前者男女比例32:26,年龄42~74岁,平均(60.35±6.47)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4.13±1.84)年;后者男女比例22:20,年龄41~75岁,平均(61.59±5.97)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4.26±1.35)年。两组上述各项基线因素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护理,嘱患者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并戒烟酒;保持患者照射处的皮肤卫生、干燥等。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自我理解能力与受教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向其耐心讲解胃癌疾病知识与化疗时相关注意事项,举例既往成功案例。②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生活习惯与个人爱好,为其制定缓解负面情绪的方案,尽量使患者获得心理上放松。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以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同时嘱咐其家属予以患者精神上的支持。③护理人员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及适宜温度,让患者感觉到舒适;且每天协助患者整理其床单,定期对病室予以清洁。④定期举办病友交流会,安排患者相互交流其康复心得,使患者间建立互相支持、鼓励关系。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心理状态评定:①焦虑心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②抑郁心理: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均介于30~80分,焦虑、抑郁程度与分数呈正比[2]。参照本院资深心理医师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3]。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后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68.97%(P

3讨论

胃癌化疗患者不仅担心其术后的化疗效果,而且担心化疗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加之化疗不仅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使正常细胞组织受损,导致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应激反应,从而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胃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分析原因可能为: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护理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自我理解能力与受教育程度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向其耐心讲解胃癌疾病知识与化疗时相关注意事项,并举既往成功案例,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5,6]。护理人员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及适宜温度,让患者感觉到舒适,有利于其保持良好心态[7]。由此得出:针对性护理可作为胃癌化疗患者的一种有效护理方案,其更易被患者接受与使用,因此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2.86%比对照组68.97%高,充分验证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有效性、积极性[8]。

综上所述,胃癌化疗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缓解其焦虑情绪,而且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鑫.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38-139.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杂志社,1999,12(01):198.

[3]张家凤,吴修凤,刘亮宝.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4):699-700.

[4]周富莲,梁玉芬.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9):3032-3033.

[5]王秋.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缓解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7):1671-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