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09:00: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EPB Portfolio Optimization Mode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roject
CUI Hongwei WANG Wei ZENG Ying
(1. College of Economics Mathematic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2. Chengd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610023)
Abstract: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investment funds and spillover of investment benefits coexist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vestment. A fair benefit sharing mechanism was designed to avoid overly dependence on financial capital and to increase the financial burden. According to the new idea of modern development, the related project of planned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vestment was mined. Master planned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associated projects are combined effectively by EPB investment mode, making it become a portfolio projects with investment value through optimizing choice. The object and amount of investment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mercerizatio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government, which construct the competition and set up the market competition platform. In that case, the market will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projects investment.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plans on inves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constrained by EPB investment mode, which also increases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projects as well as promotes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words: EPB investment mode; related project; effective portfolio; market-oriented pricing mechanism.
1 引言
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力度。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显著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新时期,有关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和管理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更大程度让市场定价,降低投资准入门槛,使社会投资者广泛参与,引发理论与实践界的普遍关注。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运能大、节能、省地、污染小等特点,可满足乘客安全、便捷、舒适出行需求,是现代城乡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建设项目具有自然垄断性、建设周期长、耗资大、收益低等特点,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城际铁路等交通服务方式。轨道交通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项目投资具有政府主体性、主导性的特点,负财务净现值形成公共财政不断输血的直接投资机制,尤其是当前地方政府负债率超高的情况下,更是制约着轨道交通快速、可持续发展。然而,由纳税人出资建设轨道交通,受区位的自然垄断性的影响,建设项目对其他非投资主体创造了资源或资产增值的机会,存在着极其明显的投资效益外溢现象。仅建设项目原因所溢出的效益,由非关联主体独自、无偿享用,对一般纳税人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显失公平,更有甚者因存在无偿外溢效益,还可能滋生腐败。传统的轨道交通投资模式存在着投资资金落实困难与投资效益外溢并存的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必要针对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充分发挥市场公允定价作用,设计一种效益公平分享的投资市场化模式。
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世界性关注问题。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出行频繁,使各大城市普遍存在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低运量的交通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出行需要。而城际轨道交通虽然可以较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造价高昂。东欧各国地面有轨电车起步早、服务可靠,至今仍在延续上百年的基础设施系统,通过高税负、高福利的财税制度安排,交通基础设施建、管、运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融资模式受制于投资模式,陈明莉[9]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不仅政府财政负担重,且筹集资金面临诸多限制。香港充分发挥投资公共交通的市场化机制,由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建设基础设施,营运票价也通过市场定价。王俊豪[10]从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角度,提高轨道交通供给能力的途径,解决中国的轨道交通产业长期以来处于紧运行状态这一“瓶颈”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王延中[11]认为国家放松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管制,可有效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王建邦[12]提出跨国公司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须加强合作策略研究。刘新梅[13]从交易费用、产业需求变动、技术创新及产业融合的角度,对基础设施产业的经济属性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基础设施“有限竞争”的产业特性,指出基础设施产业应建立以间接规制和经济性规制相结合的规制结构。主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促进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于水[14]研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建立起科学合理、符合农民真正需求的供给决策机制。
组合投资理论是研究在不确定环境下对资产进行有效配置,Markowitz[1]提出均值方差投资组合模型,在证券市场得到广泛应用。融入期权的投资组合模型更容易解决一般的多资产组合投资问题[2]。一些学者用模糊数学方法拓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证券收益率为模糊变量的模糊投资组合模型[3-4]。利用计算机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投资组合问题拓展组合投资模型的应用范围[5-8]。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效益波及范围广,可否将这些关联项目进行优化组合,应用组合投资理论和方法,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以及关联项目进行费用效益识别,用“有无”对比分析方法,研究轨道交通项目的有效投资组合问题,以此解决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
2 轨道交通项目EPB投资模式概述
2.1 几个概念
定义1. 公益性项目
对于特定的投资项目 ,任意的投资者 ,总有 ,称投资项目 为公益性项目。其中:
:投资项目
:投资项目 的经济收益
比如,被各地轨道交通建设营运实践反复证明轨道交通项目 为典型的公益性项目,这类项目是以谋求社会效益为目的,在经济效益方面是非赢利性,具有投资大,受益面宽,服务年限长,影响深远等特点。
定义2. 项目外溢效益
由特定投资者 出资 建设项目 ,其他利益主体 且 享有项目 的无投资收益 , 且 。称 且 为建设项目 的外溢效益。
比如,在其他条件均未变的情况下,规划建设城市地铁站周边的土地及房价会增值,此种增值收益即为地铁建设项目的外溢效益。
定义3.有效投资组合
对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多个投资项目 所组成的项目集合 ,对于第i个投资者,若 ,且 ( ),称项目组合P对于第i个投资者为有效投资组合。
其中:
:关联项目集
:项目组合P对第i个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表示投资者i投资项目集的一揽子总风险(当然与投资者i的投资比例是有关的)
:第i个投资者对投资第s个项目 的投资风险
:项目组合P对第i个投资者的投资回报
:第i个投资者投资第s个项目 的投资回报
一般地,项目组合集的总风险是非线性的,而不是线性的[1],同时与投资者i投资在项目 上的投资比例有关,与其他投资合作主体投资能力和合作关系顺畅程度也有关。
对于给定的被评价项目,其关联项目是指按照评价者认可的关联规则所挖掘出的项目集。关联项目的挖掘过程是一个创新过程。比如对于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与其配套的营运项目 ,按照P+R(停车换乘)建设思路[15]规划建设的枢纽站项目 ,按照TOD(交通引导城市发展)[16]城市建设模式建设的商业项目 ,以及与项目 及其所有关联项目所派生的广告媒体公共资源项目 等,均为轨道交通项目 的关联项目集 的子项目。
定义4. 投资者报价空间
对于有效投资组合 ,当 时, 表示为对第i投资者而言项目组合P的投资收益剩余,称 为投资者 报价空间。
比如,香港地铁的投资组合 , , , , }对于港铁基金而言,存在报价空间(下文将进行详细论述)。
2.2 轨道交通典型投资模式的投资行为分析
(1)以政府为主承担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的投资模式
政府设立特别交通税种[17],专项用于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的建设、维修以及支付有关的融资成本。比如,巴黎、东京、北京地铁投资模式。此投资模式实际是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和营运项目 进行组合,而两个项目的投资收益 与 均为负值。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项目组合 ={ , }模式,其特点具有集中财政依赖性,轨道交通项目所产生的波及效益被沉没,且外溢无主体指向。
(2)政府以定额补贴的方式由平台公司为主体的投资模式
政府给予轨道交通投资平台公司定额补贴或匹配资源,平台公司通过商业化运作方式,比如:BT(建设移交,承包方垫资建设)、BOT(建设-经营-移交,在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EPC(工程总承包)等工程建设模式,实施轨道交通建设。如,上海地铁投资模式。此投资模式实际是将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和营运项目 与其他项目 (可能是关联项目,也可能是非关联项目)进行组合,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项目组合 ={ , , }模式,其特点具有政府资源的依赖性。当前,国土资源部明令禁止以土地换项目,此类投资模式受到极大制约。
(3)政府以配套关联资源的方式由轨道交通专营公司为主体的投资模式
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及经营均由轨道交通专营公司承担,政府在审批轨道交通项目规划时,将项目所涉及的配套关联项目均交轨道交通专营公司建设。比如,香港地铁属于此类投资模式。
此投资模式对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项目组合 ={ , , , , }模式(这里 , , 分别指按照停车换乘P+R建设思路,建设与 配套的含商业停车楼项目 ;按照交通引导城市发展TOD城市建设模式,在轨道交通项目 的过境站点,建设轨道交通站务管理及商住项目 ;与项目 关联的 , ,及 等项目,所派生的广告媒体公共资源项目 ,收拢了轨道交通项目所产生的波及效益,是轨道交通建设的较为先进的投资模式。
2.3 比较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三种典型的轨道交通投资模式,其项目投资效益列表分析如下(如表1)。相比之下,香港地铁的投资模式收拢了主项目的关联效益,增加了主项目投资者的综合投资效益。
用“有无”对比法,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进行效益评价。项目 与 互为存在的前提,但是,“有无”主项目 是针对关联项目而言的,主项目 总是要建设的,但对关联项目 , , 的价值却存在有根本变化。通常情况下,政府对拟建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匹配资源存在有三种价格。以土地资源为例,不妨假设政府获取土地资源的成本为100万元,当“无”主项目 时,受道路等轨道交通条件的制约,每亩商住性质的建设用地的出让价为300万元。当“有”主项目 时,轨道交通的人气可以带动商气,该宗商住性质的建设用地将增值[18],不妨假设土地出让价增值到500万元。200万元(500-300)即为主项目 的直接外溢效益。
按“有无”对比法,若不考虑主项目 对关联项目的贡献,将有直接外溢效益 、 、 、 (如表2)。这里 、 分别指“有”主项目 与“无”主项目 时各关联项目的收益或价值。
“投资模式三”收拢了轨道交通项目 所产生的波及效益,是学界普遍认为有经济价值的投资模式。站在政府的角度,对于指定投资主体的投资模式(如表2所示),配套土地资源按300万元/亩计价,未考虑因主项目 导致的增值(500-300)=200万元/亩以及关联项目开发增值 。主项目 的各关联项目以评审定价机制的计价缺乏竞争性,也缺乏效率和公平性,均存在有报价空间 。
3 轨道交通项目EPB投资创新模式设计
3.1 研究思路
“基于定性分析、凭借经验、依靠行政措施、以项目审批方式实施”是传统轨道交通投资模式的共同特点。那么,如何基于科学的理论、运用先进城市发展理念,从投资制度、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发挥创新商业模式的关联项目挖掘价值作用,以拟建基础设施项目为主项目,集成多学科、展开定量分析,研究设计有效项目组合,发挥顶层设计对关联效益的聚合作用,同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思路如图1。
图1 轨道交通投资模式的研究思路图
3.2 投资组合标的确定
给定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营运项目 为必然的关联项目。挖掘所有可能的m个关联项目组合 。m个关联项目与 可形成 种投资组合。比如, 种指 ; 种指 ;以此类推, 种指 。
在以上被挖掘出所有可能的m个关联项目中,若存在其中的t个关联项目与项目 的组合 ,使得对于任意的 ,均有 且 ;对于任意的不属于投资组合 的项目 ,均有 且 。投资组合 为最优投资组合。
当“无”项目 和 (即不考虑主项目的波及效益)时,投资组合
的收益为 。
这里的“无”项目 和 是一种假设状态,此时关联项目 的投资价值仅为 ,投资组合 实际是不存在的,测度投资组合 的投资收益或价值 仅为一种状态值。
当“有”项目 和 时,投资组合 的收益为 。若 为最优投资组合,则有:
(1) (3-1)
事实上,项目组合 为 种投资组合中的一种,组合投资 称其为最优组合投资, ,则有 。式(3-1)中, 即为项目 的外溢效益。最优组合投资 ,最优地收拢了项目 的外溢效益。
挖掘关联投资项目,通过优化组合投资项目可收拢轨道交通项目外溢效益,缓解对财政集中依赖度。与此同时,站在政府角度,组合投资的风险也将增加,即 ,需要规范运作程序,搭建竞争平台加以防范和规避。
(2) (3-2)
事实上, ,对于轨道交通项目主项目自身 ,有 , 。由表2得,对于任意的 ,项目 对 都有波及影响,即有 ,故有 ,即 。
为投资组合P的报价空间。对于指定了投资主体后,所匹配的资源本身的增值和开发价值存在有报价空间,评审定价机制缺乏竞争性,缺乏效率和公平性。应通过建立竞争机制进行利益分享,而非由指定投资者独享。
3.3 投资主体及投资额的确定
假设:主项目 ,投资者k估算的投资成本为 和营运成本 ,其关联项目 ,不妨以面积为L的关联土地项目开发为例。投资者k投资项目 的条件是对投资项目组合 整体投资。
投资者k的投资项目组合收益为 ,见式(3-3)。
(3-3)
式(3-3)中:
:土地成本,土地面积L及报价单价
:投资者k投资土地项目 净收益,开发成本 不含土地成本
设计选择土地L为投资项目组合 的招标标的,投资者k土地报价 可由式(3-4)计算得到。
(3-4)
其中: 为投资者k的投资期望收益
投资者k投资项目 ,其商业运作的赢利点在于开发建设关联项目 ,为此,投资者的投资报价 需考虑以下三项报价因素:一是对关联项目 进行效益费用测算,二是对主项目 及配套项目 的投资额及营运成本测算,三是预设投资者的回报标准 。
若招标者预设的土地L拦标单价 ,投资者k获取土地成本申报单价应满足
市场的非排他性决定有多个投资者k 参与竞标
按照“价高者得”的竞标规则,土地L的中标价为 ,见式(3-5)。
(3-5)
当拦标价设定过高, 时,组合项目 流标,难以避免以政府主导方式投资项目 。
3.4 招标流程
招标人(主项目的建设发起人)优选含主投资项目的投资组合,确定招标标的,根据招投标的相关法律法规,委托产权交易所或产权交易中心实施项目组合的招标,招标流程如图2。
图2 招标流程
4 结论及启示
本文设计了一种效益公平分享的市场定价机制,以解决传统的轨道交通投资模式存在着投资资金落实困难与投资效益外溢并存的问题,主要结论和启示如下:
(1)EPB投资建设模式是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有效模式。指定投资主体仅对公益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建设的方式,财政依赖性强,且投资效率低;对拟建公益项目进行项目关联度挖掘,政府把关联资源或项目匹配给指定投资主体,可适当减轻财政负担,但因缺乏竞争性,投资效率低则不可避免;通过市场化方式选定投资主体仅对公益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建设,这种简单的市场竞争方式,存在拟建项目外溢效益,财政依赖性强等特点;EPB投资建设模式,通过关联项目挖掘,收拢外溢效益,同时,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让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在利益分享机制的作用下,可加快市政公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主项目的建设、营运应建立利益保障机制。根据轨道交通行业特点,实行附加部分关联资源或项目的拍卖,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推进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是城市建设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然而,社会资本的本质属性是追逐投资回报,主项目的公益属性不能依赖于社会资本的“自觉施舍”,需从两方面着力解决:一是在关联项目挖掘时注重建立利益捆绑机制,即被挖掘出的关联项目其效益要依赖于主项目的成功建设和成功营运。二是在市场化选择投资主体时需预设主项目建设、营运的保障条件和措施。
(3)EPB投资模式的关键环节在于关联项目挖掘。轨道交通项目的效益费用识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关联项目多、其建设的制约因素复杂。关联项目设计属于创新理论范畴。实践中,需要集系统科学、评价学、投资学、行政管理、创新理论等学科和技术,用多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加以系统解决。
(4)关联项目的优化组合及项目建设的有效控制等问题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采取EPB投资模式建设轨道交通项目需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方面,轨道交通项目关联项目多,效益外溢严重,需要对主项目及各关联项目的直接效益、费用进行测度,还需要对其间接效益、费用测度,以此动态测度主项目的波及影响。另一方面,要根据主项目及关联项目的不同组合,选择有效组合并逐步优化,以此整体设计招标标的,有效促进轨道交通的发展。最后,项目建设的有效控制问题,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涉及利益调整分配问题,在依法合规条件下,需要提前谋划,有序推进,考虑信息与建设进度的时序问题。配合项目规划,尽可能提前整理并储备关联项目(尤其是关联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商业资源),使轨道项目投资与关联项目的开发捆绑,聚拢主项目外溢效益,是解决主项目投资资金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
(5)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合理消化交易费用。组合项目的投资招标,涉及有关税、费等问题,需要提前模拟测算,在招标条件时予以公布,发挥市场的自动调节作用,以实现公允交易。
(6)EPB投资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可推广应用于一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综合交通枢纽站的建设、公共停车场项目的建设、非收费公路项目的建设等等,政府进行整体规划和搭建市场竞争平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按照EPB投资模式建设,可有效地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促进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Markowitz HM.Portfoli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52 (7): 77-91.
[2] Pei-wang Gao.Options strategies with the risk adjust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 (192): 975-980.
[3] Vercher E, Bermudz J D, Segura J V. Fuzzy Portfolio optimization under downside risk measure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2007,158(7): 769-782.
[4] Li X,Qin Z,Kar S.Mean Cvariance- skewness model for Portfolio selection with fuzzy return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202 (1): 239-247.
[5] Hasuike T,Katagiri H, Ishii H. Portfolio selection problems with random fuzzy variable returns[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2009,160(18):2579-2596
[6] Oriakhi M W. Heuristic algorithms for the cardinality constrained efficient frontier[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1,213(3):538-550.
[7] Deng G F,Lin W T,Lo C C. Markowitz-based portfolio selection with cardinality constraint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 2012,39(4): 4558-4566.
[8] Dastkhan H,Gharneh N S,Golmakani H R.A linguistic-based portfolio selection model using weighted max-min operator and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2011,38(9):11735-11743.
[9] 陈明莉.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探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32 (8): 61-64.
[10] 王俊豪.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以英国政府管制体质改革为鉴.[J].经济研究,1997(10): 36-42.
[11] 王延中,张湛彬.基础设施建设与西部大开发[J].经济研究参考,2002(13): 38-48.
[12] 王建邦.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与西部企业国际经济合作[J].社会科学研究,2000(5): 33-37.
[13] 刘新梅,万威武.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属性的再认识[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1): 15-19.
[14] 于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管理研究---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决策机制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0(2): 115-121.
[15] 范文博.新加坡停车换乘系统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8): 10-13.
关键词: 轨道交通;BT项目;WBS-RBS;回购风险;风险识别
Key words: rail transit;BT project;WBS-RBS;repurchase risk;risk 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019-03
0 引言
BT模式(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建设模式,在我国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正逐步得到应用与发展,如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工程,深圳地铁5号线工程等[1]。BT模式不仅弥补了政府基础建设资金的缺口,而且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实现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多方的合作多赢[2]。但是BT模式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种风险,如融资风险、经济风险、回购风险等。BT模式项目成败与否的关键取决于政府能否按期足额回购,换句话说,回购风险是BT模式项目面临的最大风险,一旦项目不能按期回购,投资承包企业将面临巨额的风险。所以,有效的风险识别对于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投资承包企业至关重要。
1 基于WBS-RBS的BT项目回购风险识别
1.1 BT项目回购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一般都是采用一些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核对表法、流程图法、故障树法、WBS-RBS法等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选择WBS-RBS法进行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回购风险的识别。WBS-RBS基于作业和风险两个角度将复杂的对象分解成简单的工作分解树与风险分解树,通过构建WBS-RBS耦合矩阵来分析判断所分解风险的因素是否存在于该工作中,进而识别出各种风险[3]。
1.2 BT项目回购工作分解
首先从项目作业的角度进行分解,通常情况下,BT项目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融资、建设、移交回购四个阶段[4]。本文的重点是研究BT项目回购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所以还要对移交回购阶段进行进一步分解。BT项目移交回购阶段的工作分解图WBS如图1所示。
1.3 BT项目回购风险分解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回购风险的因素并不仅仅存在回购阶段,而是涉及到BT项目全过程,前期是投资承包企业筹资融资建设项目,后期是回购方回购项目分期支付回购款[5]。通过文献参考和案例分析,可将回购风险分为政府信用风险R1、政府支付能力风险R2、项目成本风险R3、项目质量风险R4、项目移交风险R5五个方面,然后再对这五大风险的风险因子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和阐述。
1.3.1 政府信用风险
BT项目投资方在项目回购时所面临的较大的风险是政府的信用风险。如果政府一味追求所谓的业绩而盲目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去考虑自身的回购还款能力而造成无力回购的结果,将会给项目投资方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6]。主要包括类似项目履约情况R11、优惠承诺兑现情况R12、政府政策连续性R13、政府机构行政级别R14。
1.3.2 政府支付能力L险
支付能力风险是指政府是否具有偿还债务、支付回购款项能力,这两者会对BT项目回购带来风险。支付能力风险从地区财政状况R21、建设性支出比例R22、回购资金预算偏差R23、回购担保兑现情况R24以及项目后期经营情况R25五个方面来体现。
1.3.3 项目成本
BT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融资成本和建设成本。融资成本主要是在建设期间投资成本企业通过融资方式筹集项目建设款所发生的费用,影响融资成本的因素主要有通货膨胀R31、利汇率变化R32、主要材料价格波动R33。建设成本是建设项目本身所需要的费用,影响项目建设成本的因素主要有结算价格偏差R34、回购款审计及支付R35等。
1.3.4 项目质量
项目质量风险是指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偏离设计等原因无法达到合同的要求而对项目回购产生影响的风险。项目质量风险主要包括偏离设计R41、施工方案有误R41、工程质量不达标R41等三个方面。
1.3.5 项目移交
项目移交风险主要包括工期延迟R51、回购不全R52、回购期延期R53等。
1.4 构建WBS-RBS矩阵识别风险元素
根据上述对回购风险各个影响因素的分析,以BT项目回购阶段的工作底层和回购风险分解结果分别作为矩阵的行和列,建立WBS-RBS矩阵,逐一判断第j种风险在第i个作业包中是否存在,若不存在或风险较小可以忽略则为“0”,若存在则为“1”。结果见表1。
通过以上WBS-RBS矩阵判断,可以清楚地认识各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工程验收阶段项目成本风险和质量风险较突出;在项目移交和回购中,政府信用风险、支付能力风险、项目移交风险比较关键。
2 轨道交通BT项目回购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从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投资承包方的角度,详细分析了BT项目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运用WBS-RBS工作风险结构分析方法识别风险因素并用来构建BT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投资方用来评价发起方回购行为风险的依据,能够让投资方对回购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根据上文风险识别的结果,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20个具体指标的BT项目回购风险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3 结论
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纵观整个采用BT模式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从最开始的前期准备到融资建设再到最后的回购阶段,回购风险都非常地突出。无论是发起方还是投资方,只要任何一方出了问题,如财政资金或是项目质量,最终都会影响到项目的回购。分析BT项目在回购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WBS-RBS的方法对整个BT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影响项目回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精确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尽量提前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有助于投资承包企业对回购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使项目能按照预定目标顺利回购。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http:///.
[2]陶晓星.城市轨道交通的BT融资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3(5).
[3]任南,n冰洁,何颜昕.基于WBS-RBS-DSM的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J].系统工程,2014(11):96-10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13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29- 02
0 引 言
一直以来,交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脉,是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因此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日渐被国家、政府所重视,而轨道交通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十分重要且复杂,并具有建设周期长、管理困难等特点。所以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式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及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
1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及重要性
1.1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分为以下三点:①全面的风险认识观;②科学的审视风险模型;③合理的审视侧重点。其中,全面的风险认识观通过传统的审计与现代审计结合的方式,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从整体的角度,以项目的操作条件、管理模式为中心进行多方面的思路指导。科学的审视风险模型则以固有公式来进行,具有形式上简单、扩展范围广等特点,包括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重要错报风险;而且认定风险还包括交易类别、账表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认定层次风险。合理的审视侧重点则突破传统,以现代的方式以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整体外部环境与经验过程风险为重点,对审视对象能提出更为精准的预期和判断,所以轨道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前瞻性。
1.2 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性
轨道交通建设的风险性决定了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综合型高的特点,因为轨道交通建设涉及了土建、轨道、施工、监管等方面,在现今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是尤为重要的。但现在,轨道交通建设法规中还存在一些空白,不能有随时代建设的法规也给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带来了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开展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审计在控制项目风险的作用,让项目能更顺利、有效的进行。此外,审计方面的发展世人共瞩,轨道交通建设运用风险审计终会成为必然。
2 风险导向审计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具体应用
2.1 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流程
审计阶段包括前期调查、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视总结阶段。前期调查能达到从源头判断、识别风险的目的,这也是前期调查的核心自初步对项目风险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后,就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项目方向、项目进行资料、项目概计算、项目批复文件等资料能准备齐全。除此之外。项目的投资控制计划书、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各期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也是不可缺少的。审视实施阶段应注意项目规划过程的风险、项目设计过程的风险及项目施工过程的风险。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施工过程所使用的建设资金应区别于经营型资金,并同时能按照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核算。审视总结阶段则最为关键,相关人员从系统、战略和环节出发对各个项目步骤进行系统的规划能明确的提出风险结论并找出原因、作出相应对策有针对的提出建议,凸显风险导向审计的前瞻性,发挥控制轨道交通建设风险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为项目相关人员提供最终总结的风险范例,又可以起到警示单位内部规范管理行为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风险度。
2.2 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导向审计的分析方法
迄今为止,轨道交通建设的风险导向审计共运用6种方法包括:分析问询、分析财务报表、绘制风险管理流程图、现场考察、借鉴历史统计记录、对项目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相关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六种方法进行合理使用,每一种方法都要靠风险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需要工作人员的努力。如分析问询中工作人员必须对所得到的答案进行合理的分析、结合实际;而且,工作者所提出的问题也必须去有一定的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且应与项目风险紧密相关。在绘制风险管理流程图中,工作人员应清楚地认识到存在的风险因素并能就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在实施过程中能有条理的、有组织的按不同顺序来进行统计实施。现场考察是轨道交通建设风险导向审计中最重要的方法,就像古语中曾说“耳听为与,眼见为实”,不去项目施工现场无法发现潜在的风险;而且工作人员的现场考察还会给项目第二种实施方案,让项目进行的更高效、更快速。在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中工作人员会主要关注资金方面、政府政策变化方面和市场材料供应与价格变化情况,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适时的调整。
3 结 语
风险导向审计现正愈加适应轨道交通建设,在理论、方法、工具上日渐成熟,而且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也在各大国得到了广泛认可,风险导向审计使轨道交通建设不会因较小的问题而使较大投资的项目功亏一篑;国外专业人士表示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轨道交通建设应用风险导向审计为项目保驾护航,中国亦如此。
主要参考文献
二、建设、施工、监理三方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相互衔接,优势互补,推进三方治理机制和工程治理行为标准化
从表面上看,三方治理行为的融合,是相互重叠却又周而复始重复性治理行为,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治理的三方阵容里,有些人习惯了以往施工过程和施工监督过程治理,对此不以为然。正因为如此,一些项目工程才会有各种事故和本不应发生的问题频繁发生。建设三方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标准化,就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覆盖各个运行层面的不同工艺、工法和流程,以及治理考核量化指标,规范管理过程,从资源配置到日常起居,从项目文化到职业操守,从技术交底到旁站监督,从施工动态到验工计价,从竣工验收到创优落地,从考核奖罚到经验交流,从关注施工到受益关切,都要做到标准化,使施工治理过程各个环节和各要素做到有机结合,合理配置,高效运作,构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和控制标准化的治理常态,让纷繁复杂和重复雷同的施工治理过程更透明直观、简洁方便、科学易懂、放心高效,利于三方治理行为有效施行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三、突破三方治理的信息化“孤岛”,推进三方治理信息化融合
近年来,信息化和大数据管理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高效率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便捷,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推进管理方式革命,实现资源和信息有机整合,促进资源和信息共享,延长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治理链条。以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实现三方治理能力融合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是信息和治理统一规划,统一接口,统一监管,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自成体系,杜绝互不往来。二是把原本依靠人工力量和单一组织的力量“难做到”、“做不好”、“管不好”、“管不了”和“监控不理想”的生产要素、队伍监控、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生态环保、计量支付、资金使用和合同履约等问题,通过信息化平台,智能化管理,阳光化运作,适时进行远程监控,杜绝人为操作、人为干预带来的管理缺失、管理漏洞、管理真空和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三是在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研究,及时决策,及时解决,及时关注后续发展和变化动向,做到发现问题不过夜,研究问题不推诿,解决问题要追踪,不吸取教训不放过。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指导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治理与加强对科技创新研发、科技创新成果运用结合起来,积极总结、推广、借鉴、普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经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包容发展和跨越发展。
四、“开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减少和杜绝勘察设计缺陷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在众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掀起开来,勘察设计任务也急剧增加。勘察设计院所面临的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加之绝大多数工程位于城市地下,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已经建设和正在兴建的项目工程看,勘察设计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地勘深度不够,精度不准,工程量不实,设计图纸与施工和线路沿线的百姓诉求发生冲突比较突出。要提高勘察设计质量,首先要超前筹划,给勘察设计单位和建立互动机制的各方以充足的时间,确保它们有时间精力思考、调研、分析、评估和制定解决问题办法。其次要提早与互动各方建立联系,及时通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意图,认真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和治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和科学依据。再次要加强与互动各方动态协作,发现问题及时征询意见,及时纠偏,及时整改,适时防范因为勘察设计缺陷引发的施工安全风险、质量隐患、变更纠纷、概算不足等因素影响施工正常行进等问题。第四要遵循勘察设计规律,既要防止片面压减勘察设计投资和挤压勘察设计单位必要的获利空间,又要防止勘察设计单位为追求利润而压缩勘察设计工作量。第五要建立勘察设计图纸评估打分制度。督促勘察设计企业根据设计意图和勘察情况,灵活掌握和运用技术指标和设计规范,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精心校审、反复论证,确保勘察设计产品经得起时间、自然规律和历史的检验。
二、南京地铁筹融资方式探索2006年《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正式通过国务院审批,此规划中的地铁线路总长119.3公里,预算投资453.13亿元,其中除已经完成建设的地铁一号线外,近期规划建设的线路总长为97.6公里,分别为二号线一期、一号线南延、三号线和二号线东廷工程、西延工程,预算投资368.3亿元。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50年前南京市将建成总长433公里由13条路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其中10条为地铁,3条为轻轨。此次批审的建设规划重点突出了2015年之前的建设规模。按此规划,在今后8年内南京将保持平均10公里/年的地铁建设速度,地铁将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在地铁一号线由政府还本付息的基础上,南京地铁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引导规划、控制红线、预留用地、储备项目”的土地融资模式。即:发挥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的双重作用,利用轨道交通专项基金和政策给予的配套土地,实施地铁内在资源和上盖物业捆绑式开发,利用多种融资手段,实施滞后偿付,用土地、地产、上盖物业产生的利润和资源经营、运营票务两大收益,形成明显的投入产出能力和强劲的还本付息机制,探索南京特色的轨道交通建设筹融资新路,破解资金瓶颈难题,从而确保南京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以轨道交通基金为项目资本金的首要组成部分,为稳定银行贷款和争取其他方式资金的筹措提供支撑。6为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政策手段,在总量上增加地铁建设资金,根本解决还本付息问题,通过与市政府的反复协调与沟通,2004年9月,南京市政府正式颁布《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轨道基金”),建立轨道交通发展专项基金,作为市政府对轨道交通项目资本金的投入,专项用于支撑南京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建设和运营。“轨道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南京市财政预算安排的地铁建设专项资金;土地出让净收益;市人防结建费的集中部分;地铁公司代扣代缴施工企业营业税;国家、部、省补助的专项拨款;其他来源。市政府每年按市财政增长速度同比例增加对轨道交通专项基金的投入,此项基金数额已由2003年的3亿元增长到目前每年的8.9亿元。“轨道基金”的创立和增长,拓宽了地铁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弥补了原项目资金体制的缺损,将轨道基金纳入到市级财政预算中,保证了项目资本金的来源,减轻了项目的财务压力,增强了还本付息的能力。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载体,以“轨道基金”为杠杆,放大资金量,为南京地铁工程建设找到了以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当前资金紧、政府直接投入少、金融机构融资门槛越来越高的形式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2、以政府配置的土地资源为依托,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其余建设资金和还本付息资金来源。在轨道交通专项资本金分年度到位的前提下,后续建设资金的等措主要是动用政府的存量资产,即按现行土地价格测算出剩余建设资金的相对应土地面积,划出红线,确定位置,专门储存于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地铁公司名下(目前共有1.5万亩)。地铁公司利用这些土地,在政府给予的政策条件下实施市场化运作,承担起后续项目资本金、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还本付息的所有责任,政府不再承担任何风险。其运作方法是:地铁公司先期用这些土地质押给银行取得贷款,后期通过养地成熟后,可以直接变现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摘牌拥有土地开发权,获得地价上升和地产开发双重收益,实现其投入产出能力。政府只动用有限的财政投入,大量的是由存量资产逐步培育增值变现从而实施后支付,解决了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同时项目建成后政府不还本不付息,改变了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方式,地铁公司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更大的风险,坚定了政府加快轨道交通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
3、丰富BT、PPP筹融资模式内涵,缓解建设期内的资金压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期内的现金流压力很大,除了大量依靠银行贷款外,南京地铁在新线建设上运用了BT、PPP筹融资模式,作为缓解建设期内资金压力的重要补充。为解决二号线一期工程前期资金到位问题,在率先启动的河西三站三区间建设中引入了BT模式;在一号线南延项目中引入了PPP模式,将除车辆之外的轨上设备的建设作为PPP公司承建内容。这些融资手段的运用丰富和充实了南京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补充和缓解了建设期内的资金压力,与后支付手段形成了最为有效的互补。
三、强化建设资金的日常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由于地铁工程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资金涉及面广,为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南京地铁公司将资金管理列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以不断提高资金使用和效益。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1]。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新热点。“十五”期间中国城市交通投资达到8000亿元,其中至少有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五年中将建成总长度为450km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34个城市中,已有20个正在建设和筹建轨道交通线路[2]。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武汉市轨道交通2010年的建设规模是67km,投资259亿元;2020年的建设规模是130km,投资520亿元[3],其线网布局覆盖了城市的8个发展轴向。一号线工程全长约27km,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由宗关至黄浦路,全长10.24km,是一条全封闭的高架线路,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以上,已正式投入运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工期紧、参与者众多、涉及专业面广、技术难度大且相互间接口复杂,工程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从业主合同支付管理业务来看,轨道工程所涉及到的合同众多,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土建合同、装饰装修工程合同、设备采购合同、设备安装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技术咨询合同、监理合同、借款合同、拆迁安置合同、材料采购合同及轨道施工合同等。按合同的付款方式分可以分为固定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及单价与工程量乘积价合同[4]。
目前业主合同支付流程主要采用手工上报,审核纸质文档,效率低下。一方面,各类型合同支付审批流程复杂,需要业主不同部门的人员相互协作,业主合同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影响审核效率;另一方面,采用传统方式,从申请到审批,信息传递速度慢,周期长,影响业主决策精度,同时,业主各支付管理部门之间缺乏交付事务之间的及时信息交互,不能对各合同支付状态进行动态监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业主合同支付管理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设计并开发基于网络的工程支付审核系统,辅助业主合同支付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操作,并为业主决策层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成为相关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实际,探讨基于网络的合同支付管理系统。
1合同支付管理系统总体功能
作为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支持系统,广义上,合同支付系统首先是轨道公司的一个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基于此,该系统的数据可为轨道公司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角度提供决策支持。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参与方众多的系统工程,作为系统的外延,必须能够反映参与各方之间的经济合同要约条件,提供业主单位与其他有关部门包括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信息交互接口。因此,合同支付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包括2个层次(图1)。
1.1ICS(信息采集系统)
ICS(InformationCollectingSystem)是项目外延部门的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支付系统提供支持,包括对施工承包商、材料供应商及监理往来单位的支付信息采集,以此为业主的日常业务处理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各实施单位的信息采集(采编)包括:施工单位基本情况、相关人员(计量工程师及项目经理)、支付证书申报时间、本期申报工程量、本期申报支付金额、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量计算公式等附件;监理单位基本情况、相关人员(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本期)监理审定量、(本期)监理审定合价;材料供应商基本情况、各施工承包商供应的材料品种、规格型号、材料供应合同价格、(本期)材料供应数量、材料差价的计算公式以及各种材料供应的附件。
本子系统主要采用“主动采集”的信息采集方式,由各相关单位将其相应的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系统自主传送到业主的信息中心。
1.2MIS(日常管理系统)
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为日常业务管理系统[5],包含了作为工程业主单位的对项目支付工作所有日常业务处理,包括两个职能子系统:支付证书提交及审核子系统、工程量清单维护子系统。智能支付子系统是从通用的支付管理流程出发而构成的项目管理系统,包括对轻轨项目的支付流程管理以及工程量清单库创建及维护管理。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
a.“支付流程管理”主要是按武汉轨道公司“工程款支付实施办法”的精神,对工程参与各方(业主、监理、承包商及材料供应商)的支付证书申报、审核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支持。包括提供以合同为导向的工程量清单库、系统自动汇总的支付累计信息、系统自动形成EXCEL格式的支付证书表格以及表格打印功能,还有业主快捷的支付证书审核状态查询功能。
b.“工程量清单库维护管理”主要是针对工程合同结构来定义本期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库。创建工程量清单库时,系统提供一份轻轨工程总的工程量清单,用户只需要根据合同内容来点击相应的项目、子项目便可。维护工程量清单库时,系统提供多途径的查询方式,使用户可以方便地找到相关项目,并对其信息进行修改。
2合同支付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对轨道交通工程支付业务流程的分析,其业务流程涉及工程现场、业主职能管理层和业主决策层三个层次,涵盖支付证书上报、支付证书审核(工程量审核和单价审核)、合同应扣款项计算、支付证书会签、领导批准等全过程。不同角色的用户采用不同权限登陆系统,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同时,通过实时查询,可以实现支付证书不同状态的动态监控(图2)。
3合同支付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及开发
3.1合同支付系统结构设计
结合系统总体功能和业务流程设计以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一般至少包含基础数据管理和系统管理)[6],轨道交通工程合同支付管理系统由七大子系统组成(图3)。
a.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增加与维护工程基本信息,包括工程信息、合同信息、往来单位信息等,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b.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维护系统信息,包括登陆人员信息、身份识别信息、财务编码信息等。
c.变更流程控制系统。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工程量清单变更流程,通过网络实现多方网上处理。
d.支付流程控制系统。处理工程量清单计量支付流程,通过网络实现多方网上处理。
e.财务管理系统。处理支付审批完成后,财务付款流程。
为了保证上述5个子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系统还增加了安全系统和系统管理两个子系统,确保支付流程的顺利进行。
3.2合同支付系统的开发实现
针对精益投资控制要求,动态跟踪工程支付信息,系统运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理论,基于WebServices体系、多层系统结构、中间件技术构建松耦合、高扩展性、动态集成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实现合同支付系统总体架构;采用RSA算法、数字签名技术实现多应用主体加密身份认证;利用动态报表模板生成技术实现用户在线即时报表。
4系统开发工具及应用情况
现代项目管理往往是跨地区的异地管理,为实现异地和多项目的管理就必须依赖于构建在项目数据中心基础上的项目总控数据服务,提供可靠、准确和适时的工程项目信息。WebService[7]作为构建互联网分布式系统的基本部件,成为合同支付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的实现手段,并以此建立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有效平台,为工程项目总控信息和处理提供更加广阔的延伸。
由于SqlServer数据库的可移植性、并行性、安全性及分布式的数据结构[8],选用了Sql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建立了有效的数据库技术平台。该方案技术可行,规模适当,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目前,合同支付管理系统已在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成功运用,极大地减轻了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支付审批效率,为业主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同时也实现了业主、监理及承包商多方获利的效果。其中的支付申请和支付证书审核界面如图4和5,系统部分功能也正在完善,力图实现与现有其他业务系统接口,更好的为业主管理层服务。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J].城市公共交通,2006,(12)11-14.
[2]刘拓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2,(12):40-43.
[3]邱志明.关于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评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2):3-4.
[4]高峰,何萍,黄静.把脉政府采购工程合同方式[J].中国政府采购,2005,(7):70-72.
[5]方俊,朱全忠,叶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浅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4):125-127
[6]周文波.盾构隧道信息化施工智能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4,(4):21-24.
[7]张渝,刘枫.一种远程监控系统结构的设计与实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105-109.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它不仅缓解了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巨大压力,而且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一些国家或城市在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营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建立多种收益模式,不同程度地吸引社会投资。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性,即其运输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征,属于准公共产品。理论上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纯私人产品应由民间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准公共产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给予补助的条件下,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即政府和民间合伙的方式。
1 PPP模式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后,一种崭新的融资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流行起来,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大型、一次性的项目,如公路、铁路、地铁等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PPP模式是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与中标单位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是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
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鼓励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融资模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资产负债率,这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2 PPP模式的目标及运作思路
PPP模式的目标有两种,一是低层次目标,指特定项目的短期目标;二是高层次目标,指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长期合作的目标。机构目标层次如表1 所示。
PPP模式的组织形式非常复杂,既可能包括私人营利性企业、私人非营利性组织,同时还可能包括公共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合作各方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层次、类型的利益和责任上的分歧。只有政府与私人企业形成相互合作的机制,才能使得合作各方的分歧模糊化,在的前提下完成项目的目标。PPP模式的机构层次就像金字塔一样,金字塔顶部是政府,是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关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目标和实施策略,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各参与方进行指导和约束。金字塔中部是政府有关机构,负责对政府政策指导方针进行解释和运用,形成具体的项目目标。金字塔的底部是项目私人参与者,通过与政府的有关部门签署一个长期的协议或合同,协调本机构的目标、政策目标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使参与各方在项目进行中达到预定的目标。这种模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或者所属机构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及其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的作用。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它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其运作思路如图1所示。参与各方虽然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最大利益,但总收益却是最大的,实现了“帕雷托”效应,即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显然更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
伦敦地铁建设是采用PPP模式的具体实例。长期以来,伦敦地铁由于投资不足导致地铁系统产生许多不稳定因素。1997年大选后,英国政府考虑了多种方案希望扭转地铁投资严重不足的局面,政府认为完全私有化不是最佳方案,而倾向于以PPP模式对整个地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经过4年多的论证和试行,分别于2002年12月和2003年4月正式签约,国营伦敦地铁公司(简称LUL)将地铁系统的维护和基础设施供应工作以30年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给了3个基础设施公司(分别为SSL、BCV和JNP公司,以下简称PPP公司)。运营和票务依然由伦敦地铁公司控制,基础设施公司的回报由固定支付和业绩支付(能力,有效性,环境)两部分组成,具体的运作模式流程如图2所示。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70
0 前言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其安全验收评价体系的完整性能够发挥对运行风险的评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因此,要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的现状,依据评级标准和规范,采取有效的方法,健全评价体系,促进轨道交通的正常使用。
1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现状的概述
当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评价具有完善的标准,评价方法比较先进。在我国,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相关安全评价制度、验收方法、标准等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很多城市轨道交通路线都是按照其行业内的标准开展评价工作,但是,鉴于建设强度较大,安全事故不可避免,造成巨大损失,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为此,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验收,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标准的规范[1]。
2 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意义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验收评价,主要应用在项目竣工、运行正常之后,对建设的项目运行之后存在的危险因素、安全隐患等进行全面检查,同时,还包括对相关设备实际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评估,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应对决策。也就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目的是大幅提升项目建设的安全程度,将预防工作作为主要目标,贯彻其中,为安全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以安全运营为根本目标,形成相应的安全预防和补偿对策。
3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项目的介绍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其安全评价项目主要包含:对危险因素的辨别,对危害程度的预估,对关键性隧道火灾计算模式的评估,对项目安全性的评估,对工程整体安全性的评估,对地基稳固性的评价等。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中,主要内容是针对各种危险因素和程度的介绍,包含对土建工程的检测和评估、对外界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安全事故应急模式的管理评价、运行的数据分析、设备的安全评估等。在具体评价工作开展之前,可以参考相关行业规则和标准。但是,在当前,我国尚未形成针对此阶段的评级标准和规范,需要将诸多内容包含其中,如安全管理的评估、安全设施的评估等。对于运行安全状态的评估,主要是设备、外界环境等基础性评价,辨别危险和隐患,建设行车事故发生率,提高风险预估能力。
4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模式的介绍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的评级工作,要重视方式方法的研究。(1)借助统计分析的方式开展工作。对于这种模式,主要是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建设方索提供的信息和资料,仔细统计轨道交通在运行之后所出现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对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预测和评估后期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结合实际,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2)付安全检查表法的介绍。这种方式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安全技术,同时管理和实战经验丰富,要先行进行设计方案的建设,全面分析设备、作业等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夯,形成针对项目、设施等的安全评价,是由诸多清单、表格等构成。在安全检查表中,其所参照的标准和规范都是经过专家的讨论和论证形成的,应对此严格遵循,以此为依据,进行安全预防措施的制定,对安全问题、风险隐患进行核查。
(3)对计算模拟评价方式的介绍。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计算机,采取精细的网络核算模式,主要对象是典型的车站人员疏散,进行模拟评价,另外,在实际验收评价中,全面分析车站突发性大客流的情况,对人员安全疏散情况进行检查,检测其疏散通道、行车的组织、安全出口等的标准进行核实,需要保证发生特殊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进行撤离[2]。
5 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流程的介绍
(1)对前期准备阶段的介绍。在这一时期,需要组建专业的评估专家队伍,确定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包含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资料的整理、实地调研,同时,要明确安全风险的等级以及能够接受的程度。
(2)对安全验收评价计划进行编制。这一阶段需要以准备时期为依据,对运营之后的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别,借助法律法规,形成相关的规划、验收评价进度表。
(3)对现场检查阶段的介绍。这一时期需要组织专家评价团,结合计划,对现场进行调查,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状况、条件等进行验收评价。
(4)对有害因素的分辨。要应用先进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对系统中的设备设施、装置等重要安全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和辨识危险源。
(5)对评价单元进行划分。这一时期内,要进行单元的有效划分,根据是法律法规的适合性以及安全管理的全面性,实现设备设施的适合性与有效性,提升人员疏散和应急的有效性,同时,要保证辅助设施的配套性,营造环境的安全性。
(6)对定性定量评价阶段的介绍。定性定量评价在整个流程和环节中作用明显,结合安全验收评价计划的标准和目的,评价城市轨道各个系统、防爆设施等安全性,重视对突发状状况应对能力和管理的分析和评估。
(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结合评价的最终结果以及相关意见,形成合理的建议措施,同时,需要结合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可行性。
(8)形成安全验收评价结论。要对系统的安全运营进行明确,保证遵循相关法规法律,对系统的危险进行界定,明确风险程度,一旦达不到要求,要进行补救。
6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是,鉴于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在技术和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重视安全验收评价工作,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2精细化设计管理的策略
精细化设计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随着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不断深入细化背景下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建立在常规设计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设计管理引向深入的设计思想和管理手段。轨道交通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轨道交通所有专业、参与项目的所有设计单位、业主技术质量管理团队的体系[3-4]。“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化”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面对轨道交通多元化发展、交通出行绿色、生态和人性化以及交通出行者对城市交通品质和要求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越来越注重线路与车站建筑的一体化衔接、车站用地规模的集约化利用以及相关专业的技术设计与管理服务等统筹协调,轨道交通全过程精细化设计与管理已是轨道交通行业大势所趋。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在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建设中,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把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方向和交通出行者的需求作为设计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分解和细化,按照不同设计阶段有效落实到各个专业设计过程中,达到提高设计效率、落实设计目标、打造精品工程的目的。通过多年实践和优化,精细化设计管理逐步体现出以下优越性:(1)可以清晰明确设计目标,并通过目标分解落实到具体设计环节,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2)可以通过规范的设计技术和流程管理,优化技术管理体系,及时调整设计过程中的偏差,减少返工,提高设计效率;(3)始终关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通过专家咨询和技术评审,提高设计质量;(4)将设计管理按照阶段和专业进行管理,优化机构设置,减少管理层次,界定工作职责和接口,避免体系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本文重点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综合设计为例,从技术质量和进度管理角度,研究如何建立站点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管理的各个环节。
3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
3.1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构成
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由技术层面和管理与服务层面组成,其中技术管理层面主要涉及线路、建筑、结构、通风空调、给排水、强电、弱电等几乎所有专业,负责制定各自部分的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主要内容、执行流程、管理考核与成果总结等。管理与服务层面主要包括信息资料、会务考核、计划合同、报规报建、外部接口协调等内容,负责日常与规划、公安、市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与沟通。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主要由业主单位技术资料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精细化设计管理的总目标,并负责对体系各模块进行指导与考核。
3.2精细化设计管理目标
车站是轨道交通的关键节点,是轨道交通客流聚集和疏散的关键场所,轨道交通车站的设计通常包括公共区、设备用房和管理用房等,同时也包括商务和其他功能开发的发展区。轨道交通车站的建设和结构设计,是总体设计的核心组成和关键节点,车站设计体系见图3。目前车站综合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车站的建筑形式单一,设计布局功能结构大同小异;忽略车站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站点今后的发展,导致换乘通道过长或者换乘不合理的情况;忽略车站细部与平面功能的综合设计,总体设计与各相关专业设计接口衔接粗糙[5]。苏州轨道交通明确地铁车站设计以节约型、人文型、发展型、环保型、安全型车站为理念进行精细化设计,其相应的设计目标如下:(1)节约型车站,其内涵并不是要通过压缩车站规模、降低乘客舒适性达到降低土建投资为目的,而是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设计,优化配线布置,方便使用和管理,达到控制车站规模,减少投资。(2)人文型车站(图4),车站设计体现人文关怀,使用方便,集散安全,创造舒适宜人的乘车环境,并在设计中切合城市文脉。车站应秉承“设计为建设服务、建设为运营服务、运营为乘客服务”的理念,所有的设计、建设最终落脚点都是乘客。车站是旅客乘坐轨道交通的重要场所,车站设计应以“以人为本”,为乘客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为乘客创造舒适便捷的候车环境、明确清晰的导向指引。(3)发展型车站,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和城市过街功能,依托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地下空间布局,并为未来开发预留条件。(4)环保型车站,把对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达到车站与自然共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共赢发展。(5)安全型车站,采用的标准、技术方案要确保施工安全、设备安全和运营安全。
4精细化设计管理主要内容
以车站精细化设计管理为例,精细化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通用图深化设计、车站标准化设计、车站相关专题研究等。
4.1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
4.1.1内容构成及设计流程
总图专项精细化设计主要包括加强前期总图设计的深度与广度,紧紧围绕城市设计、交通一体化设计、综合开发设想、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出地面四小件设计以及风险评估等内容,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总图阶段精细化设计目标要尽可能地稳定外部条件,为后续协调与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4.1.2分阶段控制目标
(1)总体设计阶段本阶段主要根据城市设计成果,重点研究站位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城市设计、现有交通设施规划、交通站点及周边客流分布等的关系,实现站位布置能够兼顾客流吸引、综合开发、交通一体化建设要求;初步满足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等出地面条件;初步评估风险最小化;满足拆迁最小化;初步评估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的易行性;基本满足各职能部门要求。(2)初步设计阶段在总体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勘察和调研资料,对地下管线、车站埋深、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工程筹划等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总图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地铁出地面部分均能落到实处,满足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管线迁改、报规报建等要求,确保无施工风险。(3)施工图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规划设计落地,应重点核实前期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做到坐标无偏差,控制性因素考虑全面且无影响,施工顺利实施。(4)景观、装修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在于综合考虑土建、景观、广场设计、导向、装修等,形成综合性总图,指导后续施工。
4.2通用图深化设计
对各专业总图进行深化研究,对通用图进行认真的修订,满足建设精品地铁的要求,实现车站建筑标准化设计(如设备房大小、站台宽度、站台长度、楼扶梯、出入口形式、低矮风亭、冷却塔形式、出地面残疾人电梯、地铁车站指示标志等等)[6]。
4.3车站标准化设计
(1)车站站台宽度研究,在对车站客流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车站站台宽度实例研究,从投资、系统设置、服务水平、房间布置等不同层面,分析研究不同站台宽度及其适用条件。(2)车站柱网布置研究,车站柱网布置主要涉及车站跨度、柱距,应重点从结构合理性、楼扶梯及房间布置、公共区空间效果、与屏蔽门关系等不同层面进行研究,确定不同站台宽度下柱网布置形式。(3)车站楼扶梯数量与分布研究,针对车站客流特征,从日常服务水平、紧急情况下疏散要求、站厅公共区综合利用、投资规模、扶梯故障下运营要求等不同层面,分析研究不同客流条件下适宜的楼扶梯数量、宽度与空间分布。(4)车站公共区布置研究,车站公共区布置是车站设计的核心区域,要求从车站客流特征出发,结合国内外车站公共区布置特征,从客流流线、过街功能、与周边地块综合开发联系,分析研究车站公共区布置方式,提出公共区功能、面积等方面的量化指标要求。(5)车站设备管理区模块化研究,车站设备管理区根据其使用功能一般可分为供电模块、弱电模块、通风空调模块、给排水模块、管理用房模块。模块化研究应遵从功能优先,坚持集约化布置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对同类设备管理用房进行整合布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运营管理费用,有效控制车站规模。(6)车站净高研究,合理控制车站净高有助于控制车站规模,提高车站品质,车站净高研究应针对不同站台宽度、柱网布置方式、通风空调设计,对车站净高提出建设性意见,供业主决策参考。
4.4车站相关专题研究
(1)换乘站专题研究换乘车站是轨道交通网络重要的客流转换节点,其设计合理与否,对整个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根据轨道线路走向不同,一般可分为平行式和相交式2种换乘方式。应根据当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对重要换乘节点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初步明确其换乘形式,为后续轨道交通网络调整与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资源共享专题研究轨道资源共享是实现轨道资源优化利用,有效控制建设投资的重要手段,一般包括换乘站资源共享、车辆段资源共享、主变电站资源共享、控制中心资源共享、机电设备系统资源共享等。应遵循“功能第一、节约优先”理念,从网络角度对资源共享的内容、方式、实施条件、控制手段等提出全方位建议,并针对轨道交通网络特点开展车辆段共享、换乘车站和主变资源共享研究。(3)综合开发专题研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综合开发,将车站、地下步行道与地面重要高层建筑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地下公共空间网络,有利于推动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开发,形成以地铁站点为核心的地下综合体。综合开发专题应通过综合开发模式、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开发投融资模式、开发设计管理、实施技术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提出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适用模式及技术导则。(4)车站导向与装修专题研究车站导向与装修是提升车站品质与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车站人性化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视觉形象、装修、导向、设施、广告、环境艺术等方面,涉及出入口、通道、站厅、站台、车厢、街区等“六大区域”和内容、空间、材质、色彩、造型、灯光等“六大要素”。(5)无障碍及人性化专题研究车站无障碍设计与人性化设计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衡量车站人性化程度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应从地面到站厅、站厅到站台无障碍设施空间位置关系,无障碍设施选择,盲道与电梯关系、盲道与室外盲道关系、车站内部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对无障碍及人性化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6)地下站出地面“四小件”专题研究地下车站出地面“四小件”一般指出入口、风井、冷却塔、电梯等,其对车站客流组织及对周边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轨道交通不同区域特征,提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小件”设计导则。
5精细化设计成果管理
5.1成果控制
精细化设计成果控制主要由业主单位技术质量管理部门牵头管理,由总体总包设计单位负责整个流程的技术控制,最终成果经过审查后,形成成果文件,由总包设计单位下发实施。工点设计单位根据下发文件,予以执行,总体和咨询审图均应遵循下发的成果文件要求进行总体审核与把关。
5.2时间控制
精细化设计成果作为指导设计和管理的文件,其时间必须紧扣设计管理的不同阶段,层层推进,确保各阶段设计、管理工作均能在精细化设计管理体系的指导下进行。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
Abstract:Thispaperisproceededfromthecharacteristic,thecurrentsituationandtheexistingproblemsoftheprojectmanagementofurbanrailtransportation,emphasizesthenecessityofthe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tellsaboutthemaincontentsofthe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suchasthetrainofthought,targetsystem,tasksystemandorganizingsystem,highlightsthekeypointsof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intermsofintegratingtargets,linkinguptasks,optimizingfunctions,controllingcosts,renovatingorganizationandconstructionofintegrated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
Keywords:UrbanrailtransportationLife-cycleIntegratedmanagement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
2.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大致有以下2种模式。一是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管理模式,即投资以政府控股公司为主,建设、运营分别由几家公司参与竞争,政府负责监管;二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以政府为主负责资本金投入,一家法人公司负责融资、建设、运营、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其存在的问题是,“四分开”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责任主体对工程从全寿命周期角度进行定义、分析、集成和管理,没有解决全系统管理的完整性和全过程管理的一致性,削弱了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内在联系;“一体化”管理模式中业主没有解决通过市场对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的选择性和竞争性,没有解决全寿命周期不同环节的制约和监管,削弱了对工程效率的比较、分析、选择和控制。要加快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必须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水平,必须针对这些存在问题认真研究,探讨解决方法。
2.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或者使建设项目策划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相互分离,或者使管理者的选择缺少竞争性,导致不少弊端。其主要表现在或者使工程建设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的成本、接收、功能目标脱节,最终用户需求自决策阶段开始定义偏离,项目参与各方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能很好地为全寿命周期目标的实现服务,对不同阶段的任务不能进行很好的衔接,对不同任务之间界面很难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生成的信息不能共享;或者使业主不能利用竞争提高管理效率,不能通过相互制衡来规避风险。随着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实践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尝试用信息集成、过程集成、技术集成、供应链集成、内部业务集成、外部资源集成和工具集成等系统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已经十分必要。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内容
3.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主要是将现行管理模式中相对分离的建设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方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业主方项目建设管理(OPM)和运营阶段业主方物业运营管理(FM),运用管理集成思想,在管理目标、管理任务、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业主开发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同时解决业主主体利用市场进行充分选择管理者的问题,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
3.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内容主要由目标系统、任务系统、组织系统几个方面组成。
3.2.1目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目标系统必须符合如下要求:
①应从建设项目的整体出发,反映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
②应有较大的包容性,既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应包括其它相关方的需求;
③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项目的要求。
目标系统包括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建设目标着重指向工程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投资控制目标。运营目标着重指向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经济收益目标。资源利用目标强调整合延伸资源,创造延伸收益。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是指对上述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社会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功能目标着眼于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目标的统一性,涉及设计质量、施工质量、运营质量、使用功能等,追求系统的整体功能、技术标准、安全保证的优化。全寿命周期费用目标整合了建设投资、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延伸收益目标,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全寿命周期时间目标包括设计寿命期、建设工期、服务寿命期目标,涉及工程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的相互关系,追求合理延长物理寿命和正确把握经济寿命。全寿命周期社会目标主要强调项目的社会效应,追求各方满意、环境协调、资源集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2.2任务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任务系统主要包括过程管理任务、接口管理任务、信息管理任务。
1)过程管理任务
过程管理任务是任务系统的主体,主要涉及:①项目策划;②项目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前期工作计划,招标计划,工期计划,质量计划,资金计划,资源计划)、各任务分项计划、计划管理;③任务结构分解,包括建设任务结构分解(线网规划、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程验收、资源利用准备、运营筹备)、运营任务结构分解(运营乘务、车辆保障、设施设备)、资源利用任务结构分解(房地产、广告媒介、商贸、通信、咨询);④项目筹资与财务管理,包括筹资模式与方案、财务管理方法与方案;⑤项目招标,包括招标范围、招标模式、招标方案;⑥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分类、合同管理模式、合同结构内容、合同风险防范、合同管理方案;⑦项目实施控制,包括总体控制和各任务分项控制,涉及工期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资源控制、安全控制;⑧调试与验收,包括单系统调试、系统总联调、工程与设备验收;⑨运营管理,包括运营模式、运营组织、运营方案、安全保障。
2)接口管理任务
接口管理是任务系统的界面联系,主要涉及接口特点、接口条件、各任务间接口、各任务内接口、接口整合、接口方案。
3)信息管理任务
信息管理是任务系统的交互平台,主要涉及信息标准化(任务结构分解与编码规则)、信息沟通(不同组织、不同过程、不同方面的沟通与信息共享)、信息集成化(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集成平台框架技术)。
3.2.3组织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是指业主组织管理模式,包括建设管理组织模式、运营管理组织模式和资源利用管理组织模式。他既涉及不同管理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主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又涉及同一组织中的整合。
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主要包括:①不同阶段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选择;②不同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③管理任务的衔接性;④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同一组织中主要考虑:①岗位设置,包括岗位横向结构(任务部门、职能部门、岗位分解、岗位职责)、岗位纵向结构(扁平化与垂直化、分权与集权)、岗位设置原则(因事设岗、权责对应、指挥集中)、岗位设置方案;②人员配备、考核、培训,包括配备原则(因岗择人、因物器使、择优选用、能级对应)、考核原则(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观察过程、注重结果、考核与奖惩升迁相结合)、培训原则(更新知识、强化观念、加强沟通、发展潜能)、实施方案;③组织文化与制度建设,强调文化、制度建设的基础与优化;④力量整合,突出整合组织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优化。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重点主要有: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任务衔接、功能优化、费用控制、组织创新和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4.1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整合着重解决建设期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与运营服务目标的脱节,使建设目标、运营目标、资源利用目标服从于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最终突出交通功能目标,优化费用效益目标,重视服务寿命目标,提升社会发展目标。
4.2全寿命周期任务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任务系统有着内在的联系,必须十分重视各任务的衔接,既要做好不同主体所承担任务的衔接,又要处理好同一主体所承担任务的各种接口关系,特别应注意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等任务的衔接。
4.3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功能优化应着重功能分析,力求用较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全寿命周期功能,提升全寿命周期价值。可以用价值工程的基本表达式V=F/C进行功能优化的分析,其中V代表全寿命周期价值,F代表全寿命周期功能,C代表全寿命周期费用。轨道交通工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合理的全寿命功能实现、经济的全寿命周期费用下全寿命价值的提升,思路应放在确定全寿命周期功能的合理匹配,追求全寿命周期费用降低上。尤其是功能定位要全面反映工程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规定和潜在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包括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环境要求、经济性、美观性等诸多方面,这种满足应贯穿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以实现合理的需要、适度的满足。要注意功能的匹配,保持功能结构的合理。要着重对工程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外观功能等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定位,保证工程实施的功能前提是正确的,确保基本功能,重视辅助功能,兼顾外观功能。功能优化的最好时机是在工程的决策和实施阶段,功能优化的效果检验和提升是在工程的运营阶段。
4.4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期费用控制,①是指项目业主和管理者在投资决策、建设管理、运营管理、资源利用中,在确保功能实现和优化及收益较大化的同时,使全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合理并最小化,从而实现全寿命周期费用和收益的统一及优化。②是对项目全过程费用的控制,其控制流程应贯穿项目的决策、建设、运营、开发全过程,通过对项目费用的计划、贯彻、执行、反馈、纠偏、修正和再贯彻这样一个循环管理程序,尽量将项目费用控制在系统最小的范围内。③也是对项目全方位费用的控制,项目管理者要有效地处理项目的费用目标与项目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如功能、时间、收益等目标的关系,以实现合理功能、时间、收益条件下的费用优化,从而达到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主要考虑以下方面。①分析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结构和控制重点。要从整个系统的结构中分析其全寿命费用的构成,了解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确定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比例结构。根据费用比重分析法(也称ABC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整个系统10%—20%的部分其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很高,可定位为A类,作为重点控制考虑,其余可定位为B类和C类,作为次要和一般控制考虑。各个部分的建设费用(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费用的比例也有很大差异,可考虑将不同部分的建设费用或使用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的重点。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分为策划、建设、运营等过程,根据经验,越是项目的前期,费用节约的可能性越大,越应该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②分析系统各部分的费用结构和组成。要从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中分析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在功能分析指导下寻找合理的结合点,确定系统各部分全寿命周期费用的纵向结构。③分析系统各部分建设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要重视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要充分利用强有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来降低费用。④分析系统各部分使用费用降低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措施等。要研究不同的运营维护和设备维修模式,考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对降低费用的作用。⑤分析全寿命周期费用与全寿命周期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找收益减费用的最大化。
4.5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重点,应解决业主在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优化下项目管理组织的选择;解决业主在不同阶段、不同项目管理组织中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管理任务的衔接性、管理组织的互补性。无论选择何种组织管理模式,应是以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为主体,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或集成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等进行一体化考虑。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阶段,业主可通过市场选择或委托的方式确定一个管理方或自己作为管理方,既作为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者,又承担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具体的管理任务,进行一体化整合,同时,业主要加强对管理质量、效益的监管和考核,及时纠偏,提高效率。
当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又具备了多个投资主体和可供选择的多个管理者时,业主或业主联合体可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确定一个独立的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方,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中需要集成整合的一体化问题,并委托或与其一起通过市场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或某条线路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管理方;业主或业主联合体也可直接选择不同的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并与其共同建立一个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联合班子,全面考虑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不管何种组织模式,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班子全面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问题,这是全寿命周期组织创新的核心。这一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业主。
4.6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要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或整合建设管理方、运营管理方组成联合班子,运用公共的、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始终全面地考虑全寿命周期的集成问题,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总体目标。这一平台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一个城市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参与方为用户对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为所有参与各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这一系统构建应由业主推动,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组织或委托专门班子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何清华,陈发标,芦勇.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和组织[J].基建优化,2001,22(2):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