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8:19: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企业物资管理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上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尽相同,在新时期,现代企业物资管理的管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了一些改变。企业物资管理主要是指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各种物品物质材料,包括采购、运输、储存、供应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企业物资管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物资计划作为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保障,同样也需要财务的规划、管理、预算与统计等工作作为管理工作实施的背后支撑。
(二)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
在新时期,企业物资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首先是物资规划。由于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材料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有关部门在进行采购之前必须先进行物资规划,通过完善的物资规划,规范日后的采购工作。其次是物资采购。有了完善的物资规划作为采购工作的基础,采购部门应当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采购工作。接下来是物资的储存工作。由于企业在进行采购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采购一大批的产品原料,但不一定在短时间内能够完全消化,因此也要做好相应的储存工作。最后是物资使用。有关部门在进行物资使用管理工作时,应当遵循绿色环保以及节约的原则,尽量减少使用上的浪费。
二、加强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完善企业现阶段的物资管理工作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参与的重要主体,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并及时跟上时展的潮流。市场永远在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永远在改变。因此,企业也应当及时对自身的发展与目标做出改变,以达到适应市场需求的目的。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能够使企业的生产活动更有规律化,更加规范化,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有利于完善企业现阶段的物资管理工作。
(二)有利于推动企业其他方面的改革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全面改革”治国理念。全面改革不仅覆盖我国宏观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也涉及到我国各大中小企业,涉及到国有、民有企业。可以说,在当前改革的大潮流中,企业只有充分抓住时展给予他们的机遇,才能够充分利用政策的优惠充分发展自身的企业。
三、创新供应物流模式以加强企业物资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创新当前的供应物流模式
谈及创新供应物流模式的对策,企业有关部门应当首先创新当前的供应物流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予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在新时代,企业的供应物流模式不应是传统的模式,而应该是新型的供应物流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给予这个时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展新型的供应物流模式,为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提供体系上的支持。
(二)制定合理的物资管理计划
物资管理计划是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物资管理计划作为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企业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物资管理工作时的标准与参考,对于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以及其他部门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企业在开展物资管理工作之初应当首先制定合理的物资管理计划。通过规划本年度或者本季度企业物资管理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推进时间表、细化管理与考核责任于个人身上等各种方式,建立并完善合理的物资管理计划,为企业开展物资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三)提高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企业要加强物资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管理层重视并就企业在之前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善,还需要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的员工提高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于创新供应物流模式的相关方法的认同感。只有提高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充分意识到创新供应物流模式对于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在物资管理工作方面的创新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现代经济正在步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轨道,经济运行的成败取决于信息的获取、识别、处理、转换、传递的准确性、效率与速度。因此,信息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将愈来愈显著。随着市场信息重要性的加强,统计的重要性也日渐地显著,最大限度的保障信息资料的科学性,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一、充分认识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性类似于市场情报,它常常能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事实上,在许多国策的制定过程中,统计数据的参考价值都是功不可没的。统计在采集、记录、和分析的各个环节都要力求做到精确科学,只有这样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上才可以客观、真实地反应出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所以,可以这样说统计质量水平的高低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是统计工作的命脉。
(一) 统计工作质量的社会重要性
统计工作触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制定大的发展规划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统计工作如此重要的地位,也决定了它统计质量的水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对于经营而言,切实加强自身统计功能,定期统计各方面数据,对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作深入调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大胆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和设想,能为企业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果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各项管理运行就将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来看待统计质量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计划、经济规划、乃至于长期的国策也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社会统计调研的基础上。
准确统计是统计工作重要性的根本保障,从统计的功能上看,应做到数据准确性和统计科学性的有效整合。只有减少统计数据质量的人为和自然的误差,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会大大提高。当领导决策机构的内部参考依据真实科学,这样所制定的决策才可以合理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这也就要求统计数据的真实。反之,当统计数据存在着质量上的问题时,那么可想而知,制定的发展规划也必将会是严重脱离现实。
(二)统计对象广泛性的意义
统计对象上也要力求普遍性和广泛性,统计方法制度还应进一步精简统计要素,更多关注民生问题。对于有些过时的计划经济指标或统计部门确实无法准确掌握的经济指标,建议不再列入统计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资源的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及时迅速地信息反馈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市场经济波动。在提高统计效率方面,提升数据质量是重要的措施。另外,统计也不必过分关注那些要考核的经济指标,而更应多关注一些和老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统计工作可以更能为老百姓服务。
二、统计工作全过程中数据质量
现代管理经营离不开统计的相关数据,起数据质量的保证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科学化进行和运作效率化。可以这么说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直接导致公司管理运作的好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自主能力加强,独立生产自负盈亏。所以,这也要求在统计的全过程中要环环相扣,不能出现脱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 数据高质量的意义
数据本身就是自然真实的社会角度层面的反映,由于统计数据有关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所以统计数据的高质量就对企业的决策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尽管计算统计过程都是公平的,但数据中的误差是避免不了的,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统计数据质量被破坏。所以,高质量的数据在反映客观现实和生活动向的方面就有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企业在统计数据质量上的要求也是力求精确。高质量的数据的重要意义在此处就表现地淋漓尽致。数据是组织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企业的数据质量与业务绩效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高质量的数据可以使公司保持竞争力并在经济动荡时期立于不败之地。有了普遍深入的数据质量,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信任满足所有需求的所有数据。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明确了统计数据质量是影响企业运作的重要因素,就可以有适当地做一些改进举措来达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统计人员角度从统计人员入手,加强对统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样方便统计人员一心一意从事统计数据不受干扰;原始数据本身角度,原始数据是数据统计质量的关键环节,确保原始数据真实性,就需要采取考核机制,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保证统计的原始信息数据采集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标准化角度要搞好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保证核算数字的准确性,要求核算的数字来源,都有真实的原始记录为依据;统计部门角度精简机构,双向循环机制,所谓精简就是少环节多内容,而且要加强数据交流沟通,才能保证数据统计的实效性。
三、结语
现代化的管理和发展离不开统计工作相关数据的有效支持,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管理运作的效率。统计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主要部分,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一体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将统计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充分地运用到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一个科学的目标规划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对于最终所能够产生的综合效益来讲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也是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要想在这种竞争中,争取到自己的空间,企业就应当积极适应社会的变迁,引入目标规划。
一、目标规划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引用目标规划这一管理概念上,时间较短,认识上也会存在有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目标设置偏差。目标规划并非是单一个目标,而是多个目标。在这个规划当中既有主要目标,也有次要目标。但是,很多企业在引入目标规划时,对于目标规划的认识上存在有一定的偏差。因而造成他们在企业管理目标的设置上,只是一个阶段性或者是单一目标的设置,很多目标设置甚至与企业最终的发展目标不相符合,这样造成企业的规划不仅没有促进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企业发展的停滞。另一方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在使用目标规划时,更加看重的是这一方案能够实现的最大经济效益,这种错误的定义和使用的盲目性,将无法正常发挥出目标规划的作用。
二、目标规划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 转变观念,修正认识。一个正确的经营理念,能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目标规划正是能够达到这一效果的指导理念。但是,目标规划的整体使用效果来讲,还是不够理想的。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固守传统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应用目标管理的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目标规划的内涵。不论是哪一种认识上的偏差,都会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损。因此,现代企业必须要转变观念,并要修正当前自身对于目标认识上的偏差。而正确认识目标规划就需要从全面理解这一理论的作用和意义开始,这就需要企业在应用这一观念之前,能够全方位的学习目标规划,以最大程度的降低自身在应用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失误而导致的不必要的风险。
(二)全面控制目标实施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诸多方面,要想在目标规划的引导之下,达到企业的预期效益,就需要将其中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在可控的范围之内。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共同努力。就管理层面而言,管理人员必须要形成强烈的目标规划意识,增强自身的目标责任感,时刻关心和把控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阶段和走向,并要将目标规划所倡导的理念贯彻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对于基层员工来讲,他们是企业工作计划的直接执行者,也就是说他们对于目标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将直接关系到目标规划工作的推进和作用效果。所以,企业在应用目标规划时,必须要帮助员工做好这一理念的学习工作,让他们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这一理念实施后,对于自身利益的影响。
(三) 加强目标规划的实施管理。目标规划管理是一个比较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其与传统理念上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就成为目标规划实施过程当中的一个潜在的阻碍因素。因此,企业应当加强目标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其一,应当设置相关的保障性措施,这一措施的存在也是肯定目标规划在企业管理当中合理性和权威性的依据;其二,设置专门的目标管理部门,这一部分的工作是具体负责这一规划工作推进的部门,其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能够让企业内部所有的工作人员认识到目标规划的意义
(四)设置监管保障系统。企业在应用目标规划时,还应当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监督保障系统,以保障企业事物目标规划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企业应当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当中,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作用,这样的方式同时也会增强员工在企业当中的主人翁意识。第二,设置相关的监察部门。这一部门的工作职责就是监督和检查目标规划工作的执行进度和实践效果,对于目标规划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当之处,应当给予及时的更正。第三,将目标规划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激励机制一直都是完成企业工作监管的重要措施,将目标规划管理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之后,会让员工认识到这一管理工作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对于帮助企业完成目标规划管理工作的推进会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
结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环境愈加复杂,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这种环境之下,获得生存空间,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目标规划作为更加适应经济形式和环境的新型管理理念,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并能够科学的认识和使用这一理念,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
2当前县域配网工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县域配网工程建设中,主要的任务是对工程的规划、建设,很多企业对建设过程中的档案整理缺少重视,很多重要文件缺少有效的整理和保存。员工在平常工作中,对过期的文件和没用的设计、图纸等随手丢弃,没有认识到它们对其它工程的借鉴作用。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文件的整理,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工程进度上,档案资料的整理滞后,很多重要资料已经缺失。配网工程从初期的规划到后期的验收,参与方很多。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企业经常安排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档案的管理没有专业的方法和管理意识,在管理中的收集整理缺少系统的安排和应有的规范。这会导致资料的的不健全和资料分类的不规范。在未来的资料查阅中,很难快速找到所需资料。
2.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电网企业对配网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水平落后。许多企业对档案管理的程序、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档案管理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资料收集不健全,档案安全性低。由于很多配网工程处于分散状态,工程时间也不统一,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一些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难免发生档案资料的遗失缺损。
2.3档案管理水平低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电子化的社会,网络办公和电子信息的保存、输入主要是通过电脑来完成。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求。由于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对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很低,缺少具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这些都对当前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和迟滞作用。
3完善县域配网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3.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配网工程电力企业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在企业内部对档案的管理形成整体的规划。档案管理是对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面充分的记录,也是未来工程建设的参考和配网工程历史的研究资料,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企业领导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看作是配网工程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充分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工作中指示相关部门在档案资料整理时充分配合。
3.2完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有明确的制度确定和工作划分,有一个与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资料的管理相匹配的制度措施,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运行,保证档案管理切实有效起到对配网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在一个工程项目开始筹备时,就要立即成立全程跟踪的档案资料收集小组,对所在工程项目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和分类,最后统一归档管理。在电力系统内要建立一套严密的档案资料整理网络,形成对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制度和科学规范。
3.3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根据电力系统和配网工程建设的特点,要在电力系统内形成完善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和领导小组,使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形成系统化、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加强配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对档案进行统一的整理和编目及数字化处理,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的分类,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不同单位和企业的档案资料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检索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09-1.5
一、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与员工共同制定的,基于员工个人和组织共同需要的,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安排,可以从组织和个人两个层面展开。从个人层面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组织层面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组织开展和提供的,用于帮助和促进组织内正从事某类职业活动的雇员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的行为过程,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开发、评估、反馈和修正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和过程,为雇员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机会,以促进组织发展目标和雇员生涯目标的实现。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雇员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雇员的生活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使雇员个人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
(二)生涯规划的内容和意义。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自我剖析、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反馈与修正四个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平衡家庭与朋友,工作与个人爱好之间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职业生涯规划为人生事业成功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与基本的操作方法,并能使组织与个人实现双赢,因而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及组织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而言,其意义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增强员工对职业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职业困境的控制能力。帮助员工协调好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职业生涯规划队组织而言,其意义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帮助组织了解其员工的现状、需求、能力及目标,调和它们同存在于企业现实和未来的职业机会与挑战间的矛盾。有利于合理与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有助于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在新经济时代,我们经常在中小企业中看到的情景是:企业在“招聘-流失-招聘”的漩涡中循小环,而员工则在“求职-辞职-求职”的漩涡中循环,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企业不断地流失优秀员工,员工不断地丧失稳定发展的机会,这是对企业和员工双方都不利的“双输”结局。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可以为企业和员工带来“双赢”的局面。
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与大企业相比,这些企业在品牌、管理规范化、员工福利和培训等方面都相形见绌,尤其是那些对企业具有决定性影响因素的关键性人才相对匮乏。中小型民营企业自身在规模和实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让人李资源匮乏及准备不足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同时在对人才的“选、育、用、留”方面,这些企业又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希望引进人才的效果立竿见影,但对于人才在企业的发展却很少顾及。这导致了员工队伍稳定性普遍较差,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灵活性,让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相信“计划没有变化快”。这同样也使企业员工感到发展前景不明兰,工作积极性受到负面影响。“留不住人才”也就成立这些企业头疼的问题,不但人力资本投资得不到较高的回报企业还将为人员的高流动率付出高昂的代价,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人力资源的有效职业生涯管理。另一方面在实行职业生涯管理的环节上,中小型企业又存在先天不足。尽管存在矛盾,但是中小型企业也有大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对环境反映灵敏,发展潜力大;人才在企业的发展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所以中小型企业应扬长避短,借助职业生涯管理,建立一个有效的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机制。
三、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在中小型企业,搞成的意志对企业的文化氛围和职能战略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些企业如果想长久留住优秀人才,必须给予这些人才以足够的信任和个人发展空间。管理者应对自己的下属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企业职级晋升制度和任职资格要求等基础上,针对员工的能力特点,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深刻感到企业在关心自己的发展,同时让员工看到在企业的发展前景。这都将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向管理者所传达的企业发展方向去努力工作。相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比较简练,也容易操作,一般包括以下步骤:职业生涯恳谈会;建设职业发展通道以及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年终职业生涯评审;职业生涯评估和调整。
(二)中小企业职业生涯规划注意事项。在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员工都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企业要充分认识在这一点,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多从青年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出发,做好明确定位,要克服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事情的误区。同时青年员工需要在自我激励、与同事相处和合作、适应社会方面多努力,明确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企业组织和员工共同完成;提高中小企业中直线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在从企业需要出发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贵规划的能力。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一般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增强人力资源部在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专业支持能力,另一方面直线管理者更加需要扮演“部门人力资源经理”的角色;通过绩效考核强化直线管理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意识。通过选取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以及职业生涯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即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成绩与薪酬福利等直接挂钩。借助绩效考核指标的引导可以达到督促管理人员将职业生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个人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整合,也就是重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和企业共同承担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以保持甚至提高每个员工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可雇用性。公司的责任在于向员工提供工具,开放的环境和机会来评估和发展他们的技能。员工的责任是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只要他在这里工作,就要对公司的目标做出某种承担。
在如今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对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活动提出的全新挑战,中小企业和员工都应该对以往的职业生涯开发活动进行改进。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日益突显,许多学者认为,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切实地负起责任,增加自己终生雇佣的可能性,具体措施包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增强职业敏感性;提高学子能力,防止技能老化等。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有些企业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经营困难或停滞不前,使员工提升的梦想破灭,同时打破了原来环境稳定下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要求企业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改进或者重新制定,具体措施包括:工作重新设计;弹性工作时间安排;针对双职业生涯家庭的职业生涯开发;变化的职业发展模式等。
【参考文献】
民营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加就业、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一直比较薄弱。而在新时期,培训工作对于增强民营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员工培训及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
1.培训的含义。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为丰富员工知识、提升员工技能、改变员工行为和工作态度所采取的教育活动和过程的统称。培训一般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其目的在于丰富员工的知识以及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等,使员工产生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行为。培训活动的依据是员工现有的素质和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或者是根据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之内的发展规划,提前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总是,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2.员工培训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意义。伴随着民营企业的
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包括员工培训活动在内。首先,员工培训可以提升员工个人的素质和技能。民营企业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员工招聘到企业中来的,但是岗位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也要相应地获得提升,员工自学和企业有组织的培训成为重要的途径。因此,民营企业组织的员工培训可以提升员工个人的素质和技能。其次,员工培训可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相对来说,民营企业在吸纳人才方面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注重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尽可能地提升现有的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可以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的绩效,从而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标不明确。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培训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的方向指引。当然,培训活动最直接的目的在于提升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率。但是,民营企业整体的培训活动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年度的、季度的、每月的,甚至是每周的、每次的培训活动的开展,所有的培训活动都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培训活动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有一些规模还较小,在管理方面也不够规范。这就造成了部分的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仅仅关注眼前的生产和销售活动,而没有进行战略规划。而战略规划正是指引各项日常活动的标准,战略规划的缺失使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活动目标不明确,使员工培训活动显得零散,缺乏逻辑连贯性。
2.对培训重视不够。民营企业对员工培训重视不够,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来说起步较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自然对人员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与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相关。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人员流动率高的问题,再加上民营企业认为人员培训是一项高成本的活动,因此,企业培训动力不足。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员工培训成本较高,却难以收到相应的效果,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更为重要的方面去。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在现在的人才供求状况下,企业只要愿意就能从人才市场找到合适的人,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员工培训。再则,民营企业确实存在着员工流动率高的问题,企业出于对员工流失的担心也不愿意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过多。
3.培训制度不健全。民营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培训制度不健全,表现在系统培训规划的缺失、选定科学的培训方式和方法意识的缺失、发挥培训激励作用意识的缺失等。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活动的开展没有系统的培训规划,对培训的目标等缺乏规划。同时,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方式和方法落后,因为投入不足,一些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条件相当简陋,还在延续传统的黑板板书的培训方式,缺乏多媒体等现代培训教具,培训活动的开展缺乏生动性和有效性。再则,民营企业也没有将培训活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挂钩,导致培训活动的孤立开展,难以与其他环节形成合力。
三、提升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水平的对策
1.将培训与企业战略规划挂钩。要提升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水平,首先就需要将培训工作与战略规划挂钩,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所谓战略规划,是指确定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过程。战略规划一经确定就成为指导企业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将培训与企业战略规划挂钩,则培训的方向就明确了。一次一次的具体培训活动,看似没有关联,实际上都是在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积蓄力量,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准备。培训活动的目标明确了,才能进行后续的培训规划、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工作,也才能使民营企业充分地重视员工培训工作。
2.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提升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水平还要使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充分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价值,认识到培训工作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的价值已经充分显现。民营企业要克服原来的狭隘眼光,放眼未来,着眼全局,摆正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民营企业来说,不只是员工的技能重要,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也同样重要。虽然民营企业能够花钱从人才市场找到具有一定技能的人才,但是花钱却买不来忠诚度,一旦有别的雇主出同样高或者更高的价格,这些员工就会流动到别的企业去。因此,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已有员工的培训,在提升员工个人技能的同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打造稳定的员工队伍。民营企业只有真正重视培训工作了才会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培训工作开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健全员工培训制度。要提升民营企业员工培训水平还需要逐步健全员工培训制度。首先,做好人员培训规划。将培训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联,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岗位的培训发展要求,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系统的人员培训规划可以确保员工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其次,更新员工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在员工培训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用具,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先进的培训方法,使员工真正参与到培训中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最后,增强培训的激励力。要增强培训的激励力,就要将培训与薪酬、晋升、职业生涯规划等挂钩。
参考文献:
[1]吴超.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现状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5:31
[2]杨浩.浦发银行员工培训问题研究[D].郑州银行,2010,4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048-02
1 现金流及其管理
1.1 现金流的概念
现金流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现金流量表将现金流按照来源的不同划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的状况直接决定了企业日常的偿付能力和违约风险等,因此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和经营能力的直接反映,先进的现金管理方法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2 现金流的管理
现金流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其主要实现手段是通过现金流的预测和计划来为企业决策和流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对最终的现金流结果做出总结分析报告,从而指导下一期现金流的合理规划。由此看来,现金流管理大体上可以被划分为现金流的预测及控制、现金流规划和现金流评价三个类别,例如我们熟悉的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现金使用效率就属于现金流的规划。
2 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价值增值是通过现金在整个生产和销售环节中不断的重复运动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说现金是企业的价值载体,它的良性流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动力。资金运动不活跃的企业很难保证企业的持续运作,更无法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因此现金流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从三方面讨论其重要性。
首先,现金流信息是企业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在现金流核算方面,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其最大的好处在于客观上保证了会计报表与现金的实际运动情况具有一致性。这样企业所具备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率等重要指标都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在现金流信息中,能够为企业管理层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决策提供帮助。因此,准确、全面和及时的现金流信息是帮助企业作出正确决策的一大法宝。
其次,良好的现金流管理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善和调整现金的流入流出量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环境,并通过相应项的调整来降低企业负债率、避免过重的利息压力,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与利用,增强企业的赢利水平和运作活力。
最后,现金流状况影响着企业的融资环境。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是现金净增量,它代表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按现金收付制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各项指标和实际价值,为企业外部的投资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其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投资决策。例如,持续良好的现金流能够使投资人对企业充满信心,增强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是企业顺利举债的必备条件,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此循环,企业的融资环境便进一步得到优化。
3 现阶段各企业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先进的现金流管理理念
我国很多中小型或者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未认清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大多数企业的现金管理依然无法摆脱纯粹的“记账功能”,这严重制约了现金流管理发挥其重要的资金调配能力。例如,很多企业理念的落后致使其会计核算和经营考核仅仅停留在“资产总额”和“营业额”等简单经济数据的记录上,同时“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管理也存在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一些不良现金流的滋生。
3.2 企业在现金流管理过程中存在不良融资的行为
这些不良融资体现在很多方面:有的企业募资需求不稳定,现有的融资方案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有些企业存在大量闲置资金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或是实际投资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甚至产生背离;有些企业缺乏对现金流管理的正确认识,盲目融资,造成了企业资金大量沉积,增加利息负担和财务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以上种种行为都说明我国企业现阶段的融资行为存在许多不良问题。
3.3 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不强
营运资金在企业日常运作的资金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不容忽视的一块,它存在着种类繁多、使用灵活、周期短等特点,这些特性给营运资金的管理设置了不小的难度。加上很多企业资金管理能力不强,于是对营运资金的需求认识不足、管理无序,导致了现金流量管理效率低下,常常有现金周转不灵的现象发生。
3.4 很多企业缺乏现金流量预算制度
我国很多企业现金管理理念的不足致使其缺乏相应的现金预算管理机制,即使有些企业已经制订了完备的现金流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力度上仍然不足,导致各种制度最终沦为一纸空文,现金流向不明、缺乏控制,严重影响了企业监督和审计方面工作的效果,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 如何改善我国现有的现金流管理
过去,一般都用赢利水平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却往往忽略了现金流在提升企业价值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资金链断裂引起的企业倒闭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现金流在企业运作中扮演的角色。在此,本文将从三个切入点论述提高资金管理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
企业;品牌营销;重要性;措施
0 前言
现代企业的竞争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竞争手段就是企业品牌营销,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各种活动来塑造企业自身的品牌,以此在这个市场需求与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创造出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品牌效应。企业品牌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企业品牌营销的相关问题入手,为读者逐条解惑。
1 企业品牌营销的含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层出不穷,面对逐年增多的企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所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往往在选购商品时更多的关注商品的品牌,关注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和品牌所带来的安全感,在消费时基本上选择的是那些质量好、信誉高、服务全面的品牌。
而企业品牌营销是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营销活动,它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具有目的性和战略意义的营销活动,包括品牌的创建、宣传、销售、管理等内容,其最终结果是赢得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信任。把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高质量、高服务深深地印刻到消费者的脑海中。
2 企业品牌营销的重要性
企业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是塑造和宣传企业品牌形象,开展企业品牌营销活动等,最终实现企业品牌营销目的,获得企业销售市场。因此,企业品牌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企业品牌营销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
企业品牌营销是根据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再结合营销市场的特点而进行的宣传、营销活动。可以说,企业品牌营销是品牌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企业在开展品牌营销活动时,必须要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文化和精神,为企业品牌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
2.2 企业品牌营销是企业品牌整体战略的核心
企业如果想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企业品牌整体战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长久竞争力。企业品牌营销是企业品牌整体战略的核心,拥有自己独特的宣传手段、行为规范和销售道路,是在企业总体市场规范之下的新型营销行为。
2.3 企业品牌营销能提高营销行为的可控性、精确性
企业品牌营销往往均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设计,并以抽象的理念为内容,具有自己独特的视觉系统和统一的行为准则,有助于提高传统营销行为的可控性、精确性,使企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为品牌效应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企业品牌理念的缺乏
企业品牌不仅仅包含品牌的名称,还涉及到与品牌密切相关的产品的质量、企业的形象以及品牌所带来的一系列或有形或无形的附加价值,这些都是企业品牌的理念。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尚且未树立起现代的企业品牌理念,无法全面理解企业品牌的含义、企业品牌的宣传、延伸以及企业品牌的竞争等问题。此外,企业在品牌的宣传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企业品牌名称的宣传、更要注重企业品牌的可靠度、认可度和安全度的建设。还有,在企业品牌营销的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规划,避免对品牌名称建设投入过多的资金,这样做只会增加企业品牌建设的成本,企业牌子打响了,但品牌利润可能很低甚至亏损。
3.2 企业品牌营销中品牌核心价值缺乏
品牌核心价值是企业品牌不同于其他企业品牌的最主要表现,品牌核心价值应比较鲜明且与众不同,能够在众多品牌中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使他们对企业品牌充分信任,易于购买品牌商品。纵观世界著名的品牌,无一不是因为它们有着独特的、个性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而相比较我国的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缺乏独特性、缺乏个性鲜明。
3.3 企业品牌营销中盲目地依赖广告作用
在我国企业品牌营销宣传中,很多企业过分夸大广告的作用,他们认为,只要肯花钱,多做些特色广告,就可以广告出一些品牌。在这种以广告打出品牌的错误观念下,部分企业在宣传和推广品牌问题上缺乏长远规划,没有系统地、全面地分析,片面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形成长时期的、有效的品牌效应,并且这种品牌广告宣传往往缺乏品牌个性,并未体现品牌价值的真正意义。
4 提高企业品牌营销的措施
针对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经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仔细地思考,并结合相关实际,认为提高企业品牌营销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 树立企业品牌理念,增强企业品牌意识
经过我国企业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很多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竞争已经从原先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或是服务竞争等层次上的竞争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综合性更强的品牌竞争,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取得销售市场的关键是其能否拥有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因此,我国企业要及时树立现代企业品牌理念,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将企业品牌营销工作提升到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战略高度。
4.2 构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
上文已经提到构建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所以,在提高企业品牌营销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品牌核心价值是企业品牌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给予企业品牌独一无二的价值。品牌核心价值是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综合反应,它能够使消费者明确地认识企业品牌,并对企业品牌的相关产品留有一定的认识或是好感,从而间接促使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品牌和产品认同、喜欢甚至爱上这一企业品牌。所以说,现代企业要构建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并将此作为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
4.3 对企业品牌准确定位,提高企业品牌的信誉度
提高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对企业品牌准确定位要求企业首先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企业产品进行相应的设计,使产品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独特之位。其次,提高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好的企业品牌与好的企业品牌信誉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企业只有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创造出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品牌的信誉度。最后,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注重品牌宣传的情感化,对品牌的个性鲜明化的地方进行宣传,最好能使消费者在某种情感方面产生共鸣,与企业品牌建立起深厚的联系。
5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81
自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连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加之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就业岗位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摆在大学教育面前的关键问题。今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必修课,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调整就业心态,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1]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职业生涯规划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在入学之初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对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的指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学习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让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获取多方面知识和技能。本文将系统地叙述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历程的计划。具体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定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学习计划、训练计划和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案。[2]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生活质量,提高自身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可以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职业生涯规划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为目的。因此,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当务之急。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活提供明确的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普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但到了第二个学期就出现旷课、作业抄袭、甚至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这是由于学生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缺失造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在入学之初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通过主观分析,总结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指导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选择相对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发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高校就业率的提高,提升高校的知名度。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掘学生自身潜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整体的综合数值,在未来就业市场能做到游刃有余,并很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能够较好地做到“人职匹配”,[3]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高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最好的“宣传员”,更是高校最直接的“产品”,他们素质的高低是高校教学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他们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如果能在高校教育中注重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准备好参加社会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和素质,那么,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高校必须对大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及时的研究调查,调研结果不仅仅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到指导作用,更应该应用于高校对教学课程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调整上,促进高校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在入学初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即将毕业时开展就业指导,两者结合将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就业。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自身发展的职业,让学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通过分析个体特征,做好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4],通过评估、分析自身的各种特点,在结合职业特点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自身条件与所选职业之间的差距。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建立结合定位职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框架,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是与企业间的双向选择。学生通过近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具有明确的求职目标,已经具备了相应职业的素质,可以提升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心,用自己的追求和真诚感染招聘人员,大大增强应聘的成功几率。聘用有工作明确目标和有追求的学生也是企业梦寐以求的,因为这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降低求职成本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他们明确发展方向,树立远大的发展目标,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渴望学习,使他们成为各行各业中出色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引导学生做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设计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重视其作用,进而积极地给予关心与支持,以保证高校培养人才水平的提高。只有这样,培养的高级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满足社会发展事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秀丽,梁胜友.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意义[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0(3-4):26-29.
[2]张小兰,王艳霞.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开始[J].中外企业家,2009,5(3):32-35.
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在社保方面已经出台了新的政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促使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基本框架逐渐构成,这对于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壮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化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自身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想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并且最大限度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可以利用社保来吸引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让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促使其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提升。
一、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分析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员工。员工是一个企业在生产以及日常经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受到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在这种环境下,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生产力以及推动力。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想要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就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社会保险已经逐渐成为员工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薪酬组成部分。但是,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社保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不同地区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致使养老保险很难进行有效的转移。这样一来,给很多一线员工带来了非常多的不便和影响。新出台的社保法律体制中明确对这些不同地区的社保情况进行规定:只要将身份证号作为社保帐号,那么社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迁移。这样一来,不仅从根本上促使社保自身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进,而且对员工来说,自身的社会保障也就无后顾之忧了。对于企业来说,将社保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不仅能够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够给员工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使员工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企业工作中,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二、新经济下如何搞好社保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方法分析
(一)强化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对社保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充分的意识到社保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人员在配置上也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在这种形势下,要利用社保工作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强化管理人员自身的观念转变,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的观念仍然是比较陈旧的状态,并没有与时俱进,这样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就被限制,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驾驭,促使其对社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够促使管理人员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保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其次,对企业现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及时了解员工的诉求,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处理。与此同时,要组建专业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将社保工作落实到人力资源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并将两者有效结合,这样能够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社保的作用和意义方面的宣传
在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将社保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为了能够促使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和作用被充分的发挥出来,起到良好的效果,要加强对两者合作意义的宣传。加强宣传不仅让广大员工对这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使员工也能普及社保方面的相关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开展的情况,加大宣传工作,将社保的惠及范围逐渐扩大,使员工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企业带给员工的温暖以及感动。这样不仅能够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提高员工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到企业工作,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作出贡献。这样一来,不仅在企业当中促使社会保险制度能够得到更好的响应落实,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对社保规划方案的完善和优化
企业要想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将社保的作用和价值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在制定以及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将员工作为主体,在满足员工不同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与员工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规划方案,并且让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方案的制定当中,将员工的意见放在首位。在制定社会保险方案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新社保法规以及相关制度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制定出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合的社保规划方案。在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的基础上,降低一些不良成本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加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要想提高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就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社保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够为员工提供基本的保障,而且还能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发展。
作者:王江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
参考文献:
[1]张克川.新经济下搞好油田社保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初探[J].现代商业.2013.18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其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做的具体安排。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专门预算三大部分。经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实质性的经济活动的预算。经营预算包括产品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品存货预算、销售和管理费用预算等;财务预算是指预算期与企业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有关钓各种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专门预算是指企业非正常经营活动的预算,主要涉及长期投资,又称资本预算,一般是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预算,如: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技术更新改造预算、资金筹集预算、对外投资预算等。
二、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发展较快,房价持续攀升,一些房地产企业过分追求市场和现金流,而忽略了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甚至以为编制预算都是虚的,没有编制和随意编制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房地产企业把全面预算等同于企业的财务计划,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其他部门没有参与,导致编制规划性、预测性差,无法实现全面预算的分析考核,纠正错误的功能。
(二)房地产企业预算制度不健全、编制合理性差
房地产企业是利润较高的行业之一,所负担的税赋也较高,一些企业为了逃税而进行盈余管理,加上房地产市场销售行为普遍,房地产企业不愿意下调价格,待盘现象普遍,所以全面预算也就停留在表面功夫,动态的预算变成了静态的预算,预算不能全面执行。有些企业把预算当成控制成本费用的工具,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以本量利编制预算,预算编制合理性差。一味的控制成本,还有可能造成商品房质量问题。
(三)全面预算衔接性较差
企业的全面预算是基于战略管理而制定的,战略管理涉及到企业整体。一些房地产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后,为了避免麻烦,调整预算不及时,预算执行时衔接性差,影响了预算目标的精度,甚至一些企业预算只是把各部门预算汇总,没有加以分析和总体规划,也就不能充分调动企业内部的资源。
三、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合理编制全面预算
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变化形式以及企业的战略规划,编制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要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成立专门的编制委员会,而不是交由财务部门单独编制,同时预算和各部门挂钩,细化到成本责任中心,将楼盘整体项目作为利润中心,编制收人预算、产品成本预算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表预算等,或实施事业部制,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强化全面预算执行的力度
房地产企业要强化预算执行的力度,预算一经董事会批准,就要成为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并根据预算对企业的管理作出及时的调整,预算调整权要集中在企业本部,其他部门只具有修改预算的建议权,必须经层层上报后才能进行修改,而不能自行修改。
(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房地产企业要将预算考核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部门,完善全面预算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预算考评机制。对待预算超支和节余。不能盲目下结论进行处罚或奖励,而要剔除一些非人为因素。根据调整后的预算进行考核,充分调动组织完成预算的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四、房地产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以节能环保、新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战略产业将取代房地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也就是说,我国现代房地产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要强化管理,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也就迫在眉睫。
房地产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短期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有机结合,有利于落实企业战略目标,有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活动控制,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沟通,从而使企业复杂的内外部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五、总结
实施全面预算考核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合理编制预算,全面执行并做好考核,从而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2)102号
[2]张清. 全面预算在房地产企业运用现状及对策[J]. 财经界,2011(8)
[3]解志翔.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 财经界,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