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8 08:19: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教学亮点和特色

篇1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要围绕“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学目标不能繁杂、混乱,表述上也不能有问题,学习目标明确,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学习目的不能替代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学成果

课前教师要先发放“预习卡片”,自学内容大体包括这几个方面: ①给生字注音;②根据注音写汉字;③重要字词解释;④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⑥我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重视预习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习语文的时空,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如搜集作者资料、背景材料、与文章相关的故事知识等。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感知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

(1)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旨。阅读课文应当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把感知的焦点聚集在课文的主旨上。阅读记叙文,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记叙描写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上;阅读议论文,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作者观点和意图上。

(2)粗知作者的思路或文章的脉络。思路是作者在思索和行文时思想发展、前进的线索。思路体现在文章之中,就是文章的内在脉络;落在文字上,就是结构框架。只有了解全文的思路脉络,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在整体感知课文思路这个环节里,只要了解了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之间粗线条的联系就可以了,至于各部分细微之处及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可以留到深入研读课文时再掌握。

五、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精读课文,品味感悟,这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品味”就是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根据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理解文学作品有一些难度,可让学生从文章中提取能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的有效信息,也可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与价值指向。

篇2

一、活动背景

农村地区学校分散,单轨制学校居多,师资薄弱,资源缺乏,教师都是单兵作战,特别是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管辖着14所单轨制小学和4个教学点,辐射半径达20公里的农村学校来说,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实属不易,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考验:学校数量多,分布面积广,教师出行难,安全无保障。困难再多,要提高课堂效率,集体备课必须开展。面对现状,我们只能因地制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探索适合我们农村小学的集体备课新模式。

二、活动主题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性研究与提高。

三、研讨时间

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

四、研讨方式

合作研讨。

五、参加人员

全体教研员、各学科组长、各学科教师。

六、实施过程

第一步:制订计划

在师资薄弱、资源短缺、学校布局分散的情况下,我们“笨鸟先飞”,早动手早安排,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就根据教材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并通过邮箱、QQ群、微信群等先进手段及时传达给每一位教师,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好集体备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研讨效果最大化。

第二步:个人初备

教师根据备课计划确定的主备内容,在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策略“五研”基础上,形成初稿和说课提纲,并列出关键点、自己的困惑和疑问,然后发至本学科的专用邮箱,以便本组教师提前查阅研究。

第三步:集体研讨

集体研讨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首先由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陈述的顺序是: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显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激励性教学评价的时机及方式―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要根据主备人的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主备人陈述完毕,开始“评议”,评议时要指出其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阐明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对有异议的地方、需要请教和希望得到帮助的地方展开讨论。“评议”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可以有礼貌地插话。这一环节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讨,特别要结合学生实际,提出对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整个评议过程要做好记录,为个案的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最终实现“四定”,即:定教学目标、定重难点、定教学方法、定教学流程。

第四步:形成个案

主备人在“五研四定”的基础上,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对初稿进行修改完善,精心设计出个案,个案既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又要有操作实效。个案要求做到“三统一”,即:形式统一、项目统一(统一有教学课题、课时、备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学流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验收人等)、进度统一。个案形成后,发至专用邮箱,等待备课组长验收。

第五步:验收审核

主备人将个案发到邮箱后,备课组长进行验收审核,合格后下发。

第六步:个案加工

教师拿到主备人的个案后,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进行再加工,形成自己的设计。

第七步:课后反思

教师授课后,要及时反思,发现亮点,找出不足,以便今后扬长避短,得到提高。

七、收获与反思

1.三年的实践,收获颇丰

一是教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分享,精华糟粕的取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认识进一步加深,教学方法与思路得到拓展,教学设计得到提升,优化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二是课程资源得到分享与积累。每个教师在集体探讨前,都要有针对性地搜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典型案例、课堂设计、课件和教辅资料等,通过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就能将分享到的教学资源有选择性地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个集体备课过程中,个人初备环节教师要研究课标、研究教参、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策略;集体研讨环节要个人陈述、交流评议,之后还有修改完善,所有这些,正是教师历练素质、业务钻研、合作研讨、教法改进、自我反思、专业发展的过程。四是发扬了团队的协作精神。既然是集体备课,就谁也离不开谁,大家必须共同参与、合作、分享、汲取,必须更加团结,凝聚起团队协作精神。五是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氛围。集体备课所解决的都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能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大家都感兴趣,这种热情又激发了对课堂教学、学困生的转换等进行研究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就营造了学校的教研氛围。

2.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

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个人钻研不够;集体备课形式单一;研讨时有一言堂现象,部分教师保持沉默,氛围不够浓厚,流于形式;教师的备课有网上抄袭现象,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备课、上课两张皮,后续研究与改进不够。

八、改进与设想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想方设法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让每一次活动教师都有收获,尝到甜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浓厚研究氛围。其次,集体备课形式也可分课型备课,这样有利于教师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集中精力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并不断地加以修改完善,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语文学科可分成讲读课、自读课、训练课、作文训练课等,数学学科可分成新手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等。第三,为了避免交流环节教师将自己的设计从头至尾念一遍,主持人必须做好引领工作,要求大家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发言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第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自我反思,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及时改进和提高等。

篇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把握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它直接影响着教师阅读教学的效果。换句话说,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把握教材与处理教材能力的直接体现。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作为一名旁观者去悦读文本,享受阅读的乐趣,产生疑问。其次,运用自己的素养和特长,去谛读文本,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来。

一、悦读――随心达意徜徉文本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带着目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或多或少总会产生心理抗拒。而没有预期目的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心里往往是最放松的,也是最享受的,这时也往往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在接触文本的第一时间,我们一定要抛开教师的身份,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享受阅读,即悦读。这个状态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会帮我们打开一个新的视窗。从这个角度去读文本,我们的感受会更接近学生的感受,我们的疑问会更接近学生的疑问,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会更以学生为本。这样就会避免想当然地进行教学设计,远离学生的体验,远离文本的本意。

悦读阶段,讲究的是最本真的享受阅读。这个阶段的阅读,与教学无关,与功利无关,与得失无关。有关的就是调动自己的全身心去享受文章带给我们的感动,带给我们的震撼,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阅读不要求形成一个整体,不要求形成一条思路,不要求创新,不要求展示。只要自己内心有所得即可。同时,对文本产生的疑问也可以五花八门,心之所思,情之所至,都可疑问。因此,悦读的覆盖范围之广,思索程度之深,都会远超教学范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教学思路呢?

悦读要随心所至,胸臆达开,可以默念,也可以吟诵,尽自己的心绪徜徉,得到最“深”感受,这就是悦读的“收获”。这个“收获”在教学中“播种”,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读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我心中义愤填膺,胸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一气呵成创作了一首《满江红》: ,烽火始、历史更迭。国门破,铁蹄铮铮,生死永别。救亡图存雄狮醒,振兴中华民族魂。共携手,志士和仁人,战激烈。近代史,屈辱史;神州恨,何时灭?当奋起,策马扬鞭热血。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待从今,龙腾壮山河,努力学。这首《M江红》在教学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近历史、走进课文,开展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对话,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让课堂充满张力;这也成了一个教学亮点,令学生难以忘怀。

二、谛读――融入文本善于阐发

“谛读”两字出自宋朝王令 《谢束丈》之二:“令观古之圣人贤者,践事开端,初亦似有可疑者;及谛读而审思之,则有义焉无疑也。”“谛读”就是沉入文本仔细地阅读,对文本进行深入而独到的读,读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读出作者的所思所悟,加深悦读得到的感受,升华自己的情感,彰显自己的特色。这才是对文本的“谛读”。换言之,谛读的终极意义其实就是谛读自己,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调动所有的文学素养,去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谛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谛读”的根本是立足于文本,也就是“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用王尧先生的话来说,谛读就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在文本中“出生入死”,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就会经受一次次洗礼,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对文本所蕴含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 。等我们从文本中出来的时候,已然是另外一个我了。

如我校一位教师的特长是写古诗词,所以在谛读文本时,总是能够敏锐地抓住文本命脉,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课堂增添亮点。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她写了一首七绝:任性冷酷常严寒,闭门谢客多孤单。欢歌笑语孩子暖,春破坚冰满园香。教学《白鹅》时,她写了一首词:叫声郑重喧嚣,步态净角味道,吃饭惹人发笑。多少高傲,爱鹅人都知道。

当然,每位教师所擅长的都各不相同,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特色也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能够对文本进行谛读,带给学生的肯定是鲜活的感受,独到的解读。因为谛读的过程是对教师言语智慧和精神境域的一种砥砺和修炼。这个过程会使我们的精神触角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敏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富有自己的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谛读实在是一次重新发现自己、估价自己、解构自己又升华自己的过程。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从悦读文本到谛读文本,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砥砺与修炼的过程,是一场持久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我们会渐渐地深入自己的内心,滋润自己的精神,脱胎换骨,成为精神明亮的人。文本是一个美丽的缩影,放大了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本身。自己的精神缩影有多厚,自己对文本的谛读就有多厚;自己的精神缩影有多美,自己对文本的谛读就有多美。因此,不是文本,而是自己的文化底蕴、言语天赋、生活经历、精神境界决定着自己的谛读收获。从而,我们会学着用人格去教学、去影响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谛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谛读也不是到文本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

参考文献:

[1]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周成平.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10-03

“十二五”期间,拱墅区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总的来说是发展快、势头好、亮点多。特别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大大推动了我区教育信息化进程。不仅从硬件基础建设、软件开发应用、数字校园特色建设均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拱墅教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一、拱墅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策略

拱墅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区域推进、分步实施、全面融合,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学校并举、和而不同、多元发展,创新教育信息化特色,共同构建拱墅教育信息化新高地。

二、区域推进,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

1.规划优先,力争教育信息化发展高定位

2011年4月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意见》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确定为我区教育现代化工程之一。

同年,出台《拱墅区校园建设及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并首次把“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划,明确了今后5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及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任务、推进步骤。

2012年6月,我区召开近几年来首次专题性的“拱墅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并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将每年信息化投入提升为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并要求学校将生均公用经费的10%用于维护和运作、培训等,还对学校信息技术的地位、网管队伍建设、论文评审工作等内容作了明确要求。

2.硬件到位,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同起点

(1)升级终端设备。“十二五”伊始,我区加快了教育终端升级。2011年开始,先后投入1400多万为全区所有的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触摸一体机;完成教师第二轮手提电脑的更新配备,投入1200多万为全区2500多名的一线教师更新了笔记本电脑。

(2)夯实基础装备。全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室拥有率、学校校园网覆盖率、教师笔记本配备率、班级多媒体配备率均达到100%,全区有效生机比达3.45∶1,名列杭州市前列,为实施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证。

(3)构建万兆主干城域网

数字校园建设示范校建立万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基础链路;所有中小学以万兆光纤接入校园,为网络阅卷、视频点播、视频会议、教育资源等大流量应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网络链路。2011年,全区教育无线覆盖项目(一期)全面实施,为一对一数字终端教学、物联网、移动办公等教学应用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4)构建区域数据服务中心

2012年完成机房虚拟化建设,实现所有物理服务器的虚拟化,虚拟服务器达88台,成为杭州教育系统最先进的数据中心之一,为全区中小学的各项应用提供硬件保障。

3.平台搭建,培育教育信息化发展软环境

(1)专家引领,培育专业团队

在行政层面,以区政府名义成立了区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虞文娟副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教育局张云雷局长挂帅成立了拱墅区教育信息化指导小组;为配合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成立了以副局长挂帅的拱墅区教育信息化实施小组,统领全区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和推广工作。

在技术层面上,成立由省市技术中心、高校、兄弟(县)区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省教育技术中心施建国主任担任组长,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还成立了由教育局局长担任会长的拱墅区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个人会员70多名,团体会员12个,构成我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加强技术应用,成立了拱墅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小组,包含16名成员,构成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团队。为加强拱墅区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我区聘请了专业团队中6位老师为教育技术兼职研究员,每周定点时间参与区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

(2)分层培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培训是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要手段,我区实施多层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一是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培训。2012年3月,区教育局召开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扩大)会,邀请局班子成员、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及各中小学校级干部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负责人参加,邀请省市专家专题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并实地参观了源清中学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二是面向校级领导干部的信息化培训。我区通过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干部大会等形式,对校级干部进行教育技术的提高培训。2012年6月全区教育技术工作会议上,邀请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作专家报告。2013年8月暑期干部大会,邀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协调推进组组长韩俊为全区的校级领导干部作讲座。三是教育信息化负责人及网管员的培训,每年安排5-8次,邀请省市区教育技术专家开展信息化应用、技术、整合、融合的讲座、案例剖析、经验交流。四是启动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三年内全体教师通过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区域培训参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3)软件应用,构建区域信息化公共服务应用

拱墅区开展教育信息化三大基础平台建设:数据基础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拱墅区教育门户网站,为拱墅区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保障;2014年,我区基础数据库与浙江省师训管理平台数据库进行对接,统一管理学校、教师、学生等基础数据,实现统一数据交换、基础数据服务、统一身份认证等功能。保证各校之间基础数据的统一性、权威性,为全区开展大规模的网络学习、在线交流、在线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为避免学校重复建设,提高部分应用的使用效率,提出“公共应用区里建,特色应用学校建”的建设模式,统一规划各类应用,对于全区有普遍性、统一性的应用平台由区级统一建设。推进教育公共应用服务,为教育教学提供便捷的服务和支撑。我区推出基于以自主知识管理为目标,构建区域公共资源库,实现“区本”教育资源的应用和交流。推出基于管理与阅读的电子图书馆和纸质图书馆管理平台,面向全体师生实现共同阅读、交流、展示;推出全区统一的无线网络服务,使我区教师在区内任一学校通过自己的账号享受上网服务。

4.项目试点,打开教育信息化发展快通道

2012年11月,我区成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承担“拱墅区教师网络工作室(学习空间)”平台开发与建设,经过一年多来的开发与建设,2014年1月正式上线使用,目前有近百个工作室和3000多个教师空间,开展了上百次的网络研修活动。“拱墅区教师网络工作室(学习空间)”平台在教师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基础上,把教师工作室与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相整合,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全区教师空间的研修模式。它以学习空间为核心,拓展到教师个体、学科、发展群、跨界团队等各类工作室的形式,以网络课程和资源中心为支撑,以激励评价机制、交流协作机制为两翼,构成了整个系统空间平台。工作室分为个体工作室和团队工作室。个体工作室是特级教师、名教师、草根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室。团队工作室则是以学科教研、学校发展群、主题、特色品牌等命名的工作室。

形成研修过程可视化、交流方式多元化、资源架构迁移化、研修资源集约化、个体研修智能化、空间互动一体化的亮点特色。构建了教师网络工作室(学习空间)研修的四种模式,基于个体学习的教师研修模式,基于团队共进的教师研修模式、基于资源建设的教师研修模式、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师研修模式,帮助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5.课题引领,挖掘教育信息化的深内涵

使用科研手段,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2011年我区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列为重点工程后,提出《高水平小学培育背景下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此课题2012年在中央电教馆立项,进一步理清思路,以课题为引领,将工作重心从基础硬件建设向应用普及、队伍建设转移,努力打造全区教育信息化新亮点。

2012年,我区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承担“以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学习空间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试点项目建设,我们成立了课题组来开展此项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我区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纷纷行动起来,把数字校园建设与教育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2013年我区学校有5项教育技术课题在中央电教馆立项,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信息化进程。课题引领正成为我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2014年6月,我区又向中央电教馆申报了7项信息技术课题。

6.绩效推动,引导教育信息化应用新方向

通过绩效评估手段,有效的引领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方向。从2011年开始,我区每年调整和制定《拱墅区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标准》,内容包括“学校管理、资源建设、应用推广、应用效益”四大块,引领和指导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将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结果纳入全区的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中。绩效评估中应用推广、应用绩效占比60%。开展区域推进项目的教育技术能力比武,如为推进电子白板应用,我区开展电子白板应用技术考核(分现场考核和集中考核)、电子白板微课评比。

三、学校并举,落实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1年我区制定了《拱墅区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区数字校园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2011年,启动卖鱼桥小学等3所数字校园试点工作。2012年新增8所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2014年又新增5所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到目前为止超过57%的公办中小学成为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

学校在区域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大环境下,积极参与区域应用的建设,开展数字校园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应用水平,同时在区域推进的高水平环境下,有更多的时间、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开展学校特色化应用研究。

1.学校成为区域信息化应用落地的执行者

学校在区域统一规划部署网络环境规划下建设学校的基础应用环境,积极推进区域公共服务的培训、应用、落实。结合全区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构建学校的网络信息化环境;结合区域公共应用服务推广,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结合国家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切实推进学校的教学应用研究、积累丰富区域教育资源,共同构建区域性信息化应用大环境。

2.学校成为校园信息化融合应用的创造者

数字校园不应“千校一面”,每个学校需要在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应用、特色品牌。应用区域平台大大降低了学校建设通用平台的精力和时间,更好的分析学校的特色应用需求,开发和应用本校的信息化特色应用。积极鼓励学校在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实施数字校园建设,提出数字校园建设既要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又要有自己的亮点特色。经过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在教育教学管理、文化品牌特色、课堂教学实践等应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数字校园亮点。

篇5

其次,引领教师群体发展个人特色。著名教育家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教师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是学校的精神和力量所依。教师特色是学校特色的着力点。因为只有教师的卓越发展,方能有学生的卓越发展。因此,建设好一支富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对学校特色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对全区教师的优长特点、潜能优势进行全面调研,客观评估各个学校教师的优势,以“打造有知识有文化的智慧型教师”为目标,提出教师特色发展的举措。力争在学校建设中,出名师,出名校长,使之形成具有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吻合的教学理念,与特色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能力,与特色课程开发相匹配的知识结构。

篇6

回眸XX年,是我们“二十四中人”年抢抓机遇、趁势而上的一年;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显着成效的一年;是学校我们全校师生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大力弘扬踏实肯干的精神,不断充实学校内涵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校教职工秉持“踏实、务实”的工作理念,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着力培育特色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受到了市教育局高度称赞,成为全市亮点,上半年全市排名第二。常丽虹副市长,张军局长亲临学校视察参观,邢台市县30多个参观团到我校参观学习,开我校历史之先河。

“教学年”营造教学主氛围,活力课堂不断深化,参与式教学逐步推进。实施有序竞争,XX年度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初三学生中考,17人被一中公费录取。初二年级在21所学校统考中,总均分第七,总优秀率第四。政治均分全市第一,优秀率全市第二。物理均分第五,地理均分第四。小学参加联考取得三个年级第一,七个单班第一,优秀率六个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同时,骨干教师梯队逐步得到完善,高志英、张荣强成为省级骨干教师,张浩、马腾飞获市级骨干称号。

和谐德育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实践为主线,塑造灵魂为主旨,通过“树文明形象,做文明先锋”主题活动,强化基层德育及班级德育。巩固“亮点和特色”,实现创新。

阳光体育推进素质教育,确保学生均衡发展。学校田径队、男女篮球队、舞蹈、音乐、美术等兴趣小组常年坚持;新改编绳操、毽操得到学生喜爱,并得以推广;对初三学生强化体育训练,中考取得优异成绩;音体美教师参加市基本功大赛,获个人第一名和第五名,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获三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甲流防控工作高效有序,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学设施进一步改善。XX年筹措资金40余万元,使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中学每间教室,并延伸至小学六年级。同时,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确保教学课件制作与多媒体的配套使用,此举在邢台市市属学校中居领先位置。

歌声、笑声、读书声,构建了和谐的校园环境和人际关系,全校师生同舟共济,精诚合作,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每天进步一点点,校园精彩每一天”,XX年的二十四中校园内处处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蓬勃景象。

激情与梦想同在的XX年,将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加快发展的一年。我们要实现“二十四中再次大跨越发展”的宏伟工作目标,我们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实施“外培”工程,推进名师梯队建设;加大教改力度,鼓励教学创新、鼓励公平竞争,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育人手段,研究育人方法,推进养成教育,注重德育实效,巩固“亮点”保持特色;提高领导素质,提升管理质量,实现“四化”管理,走上“精优”之路。

篇7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80-01

公开课、观摩课凝聚了授课教师的智慧和心血。优秀英语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常常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巧妙的教学设计、热烈的课堂气氛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听课的教师深受启迪,为英语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公开课、观摩课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那么,怎样才能听好一节英语课呢?笔者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听课、评课也是英语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英语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听课、评课存在的一个严重性的问题——“套路子”。

像“套路子”这种现象在听课中很普遍。在听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了一切,包括由哪个学生回答哪个问题,怎样来回答。被安排的学生完成任务式的搬出了“标准”答案后开始松懈,没被安排的同学就更松懈了,因为这节课老师不会点到他。这样的听课质量往往是很差的。

那么,怎样来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和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呢?

一、做好听课准备

听课前,要了解教学内容,熟悉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上节课的联系,在教材中的位置等。还要了解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状况等,如果能在心里设计好一个教案,在听课时与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相比较,更能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二、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学在大脑保持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做好记录。

(一)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听课记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思路、师生互动等。应特别记录教学中的精华、别出心裁的手、出色的教学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方式、去粗取精,捕捉新颖的情节和细节,为分析、思考和评课积累依据。

(二)记教学亮点。优质课往往有很多亮点。听课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一个个闪亮的时刻,使之成为珍贵的教学资料。

(三)记教学。教学是师生配合默契,精神高度集中时课堂达到的一种热烈氛围。优质课往往迭起,我们应记下授课教师怎样将课堂引入,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

(四)记教学特色。不同的英语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侧重情景教学法,有的侧重活动交际法,有的侧重任务性教学。有的严肃,有的和蔼可亲,有的富有教育智慧,善于诱导学生喜爱英语,有的活泼大方,使课堂气氛浓郁热烈。听课中如能把这些特色记录下来,以后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定能受益。

(五)记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教学任务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优秀的英语教师其板书往往书法秀美,重点分明,知识点脉络清晰,如能记录下来,也是借鉴的资源。

(六)记课件的作用。电脑制作的课件通过声、光、电技术使学生要接受的信息量达到最大化。能增强英语教学中新知识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听课时要研究授课教师是如何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还要琢磨课件的制作技巧,这对于我们以后自己制作课件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还要留息授课教师的仪表着装,课堂英语的语音语调,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作业的选择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等。

三、怎样评课

(一)从教学目的上分析。从知识、能力、教学反应等几个方面来制定一个教学目的。

首先,目标的制定要以教案为指导,需体现阶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年龄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的结果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用运到位,言语是否得体,吐字是否清晰。

再者,还要看课堂上对知识之间衔接点的引入是否连贯、到位,确保学生可以牢固知识传授的各环节。

(二)从课本内容分析。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还要看其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处理。评析一节课,既要看老师知识传授的精准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取舍上是否新鲜、是否突出了重点、易化了难点,吸引了学生以及和学生之间是否有互动。

(三)从教学过程中剖析。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那么,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目标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评析教学过程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一连串教学思路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堂课了。评,关键我们就评的是看你怎样把这些一连串的思路连接、过渡、安排、设计、讲练等。

其次,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新不新颖,与众不同的的设计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容易使课堂出彩。

再次,看教学思路的清不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逻辑思维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点。

最后,看实际教学后的效果。看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积极、学生反映情况如何。

(四)从教师授课的能力来评。 一堂课,人人都能讲,关键是还要讲得好、讲得巧。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底尤为重要。不仅要有条不紊的讲完自己所要表达的,还要有个人出彩的地方,如语言是否流畅、得体,是否生动有趣,能调动起整个课堂气氛,能机智地处理课堂紧急状况等等。

篇8

一、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有很多,笔者有意识地对生物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回顾以及学生评价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具体的操作策略上分述如下:

1、教学理念反思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当我们进行教育或教学反思的时候,不仅要对我们采取了哪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教育或教学行为的潜在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教师的反思是否全面,不能只看是否反思了教学问题,而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否努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充分利用了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是否努力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仅仅为了分数,即教师也需要对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进行反思,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教育价值观的反思。只有这样,教师的反思,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与发展。

2、课堂教学过程反思

反思课堂设计模式成为教学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

(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

(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

(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

3、课后反思

每节课结束后,笔者常常从课堂的亮点和败笔两个角度去加以反思。

(1)亮点反思——总结精彩,发扬光大。教师每上一节课总有精彩之处。经常反思课堂亮点,把亮点进行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必将提升课堂效率。

(2)失误反思。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达不成预期目标的环节。当出现失误时,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①预设目标是否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②内容的安排是否妥当?③教学重点是否突出?④教学手段和形成与内容是否配套?⑤学生为什么没有兴趣?是内容本身还是教学组织的形式有偏差?⑥学生是否积极思维?如果教师在每堂课后都能仔细查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对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认真地剖析,多积累“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

二、反思效果

1、教师方面

(1)通过理念反思,提升了教学高度,明确了教学方向。通过理念反思,让我们在每上一堂课前明确了教学方向——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非仅仅掌握知识点。我们在教学中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反思,优化了教学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课堂反思,让我学会了教学设计时如何让学生这个主体在课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生物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课后反思,积累了教学经验,增强了后续发展潜力。通过教学反思,每个教学设计的优化方案在课后反思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对教学设计的二次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在下一轮教学的后续发展潜力。

2、学生方面

(1)通过理念反思,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密切了师生关系。由于知识的获取过程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有了改观,是学生自己去学,而不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牵着学生走,老师只是在学生快要跌倒时的搀扶者,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通过评价反思,改进了评价策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进评价策略,每个学生都觉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不论优生还是后进生都能在这反思性的学习氛围中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因而学生的学习更带劲了。

篇9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成长、学校健康发展的关键。良好而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会以其独特的文化形态影响着学生,起到陶冶情操p净化心灵的作用。责任督学如何参与其中,为学校文化提升、课程文化建设提供适切的服务呢?在“1+X”的菜单式督导中,我们转变角色,深度参与学校文化的专项督导,发挥服务作用。

一、引导者:高屋建瓴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总体构思和总体规划,要基于学校固有的办学文化积淀和优势,这会使原有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建设得到延续和提升。责任区学校中有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八坼小学,2012年,学校在原址上扩建,总投资5000万元,学校教育教学装备也达到省I类标准。扩建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学校如何发展?学校文化如何提升?这些都成了校长必须思考和研究的新课题。作为责任督学的我们当然是义不容辞。我们主动和学校联系,一起研究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学校原来以美术项目为主的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教育文化转型的今天,学校应该站在高地,以文化立校,以文化兴校,建设“尚美文化”,让“尚美,让教育更美”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新主张。最终学校确立了“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的办学理念,着重从尚美校园、尚美学生、尚美教师、尚美课堂四个维度建设“尚美文化”,从而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质,实现“各美其美,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的办学愿景。为此,学校以校园扩建为契机,对校园物质文化进行整体设计和建设,使校园的每一处都透出尚美的“文化元素”。尚美园以“欣赏美,创造美”为主题,让一草一木展现“美”,一景一物彰显“美”;崇真园以“发现美,追求美”为主题,引导师生追求真理,崇真向善。校园物质环境不再是简单的对校园环境的一种美化,而是成为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彰显学校文化元素的教育环境。它像“无声的语言”时刻影响着全校师生及其审美感受。在建设物质文化环境的同时,学校在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堂文化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主张。

二、合作者:深度参与

责任督学既是规范办学的监督者,又是学校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责任督学需要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时真诚地与学校合作。吴江区北门小学是挂牌督学责任区中一所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占75%以上的城区小学,学生来自于30多个不同省份、不同地域学生受教育程度、学习习惯、风俗人情等不尽相同。学校如何营造文化,凝聚人心?学校领导一时感到迷茫和困惑。针对这一现状,责任督学深入学校师生群体中,开展问卷调查、随机访谈,了解到“尊重、平等、合作、共生”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由此学校确立了“家”为学校的精神意象,提出实施“融和教育”,构建“家”文化。“融和”是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包容的雅量。“家”是促进师生共同、和谐、自信发展乐园。我们还建议学校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入手,在有限的校园空间中重点打造了“一场五景”和“三墙三廊”为主体的学校文化景观。“一场”即融和广场,“融”取海纳百川、有“融”乃大之精神。“和”取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之精神。“五景”即担当石、熙融角、悦来园、和字墙、尚礼门。“三墙三廊”即文化墙、特色墙、生命墙、读书廊、行知廊、科技廊。这些校园景观建设的立意和主题不但融入了学校“融和教育”元素,体现了学校对办学理想的一种追求,而且生动显示了学校文化内涵,较好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精神品质。

三、服务者:适切贴心

最好的服务就是最恰当的服务,最适切的服务,最贴心的服务。责任督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如果做到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做学校所做,就是对责任区学校最好的服务。笔者担任校长多年,而且始终没有脱离课堂教学,对课堂转型有过思考,也有过成功的案例。另一位督学是吴江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梅书记,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办学特色方面经验多。如何将我们两位督学的专长为责任区学校提供最好的服务呢?我们两位督学分工合作,梅书记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责任区学校物质文化设计和建设上。笔者则把重点放在责任区学校课堂文化转型和课程特色文化建设上。责任区八坼小学在“尚美”课程文化建设中,需要名师引领。找什么样的名师,做什么样的课程?笔者积极出谋划策,并主动帮助学校联系苏大美术学院一位教授担任学校“尚美”工作室导师,提升学校课程文化能力。责任区北门小学在完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后,我们及时建议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放在“融和”课堂和“融和”课程文化的建设上,并多次和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听课、研讨,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出体现“融和”思想的“尊重、悦纳、合作”三大元素,制定“融和”理念的课堂教学规程,努力让融和教育理念接地气,能操作。

四、推介者:形象大使

篇10

一、理念先行,文化引领

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活动的灵魂和统帅,它不仅决定着教育行动的方向,还指导着教育行动的过程。因此,要抓好课改,理念变革必须先行,而理念受文化影响。潮州历来有重文崇教的传统,如何发挥潮州的自身优势推动课改的开展,关键是必须因地制宜。潮州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第一,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第二,潮州是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1992年5月,潮州市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光荣称号,成为当年全国四个德育先进市之一。以德育工作为切入点,以地方人文底蕴为主要依托,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教育教学特色品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潮州坚持教育教学理念领先一步,特别重视教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认知与确立。具体做法:一是市教育局教研室等职能部门直接负责课改的师资培训工作。结合教师的继续教育,并通过外聘专家及市、县区和校本培训等途径,层层培训,级级把关,全员参与,使全市形成了多层立体交叉的培训格局。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二是要求各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定次数、定时间,选择、编印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有关资料,组织学习和研讨,从理论中提炼先进的、实用的教育理念。同时教研活动围绕课改的重点,引导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教学研究中提高,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使教师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自觉地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二、教学并重,构建活力

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既要重视“教”,即要积极地探索适应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又要重视“学”,即要潜心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能力。潮州的做法一是着力实施跟进式专题教研模式。这是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研训一体”教师培训的具体体现。模式强调教研的“六环节”,即“组织教研团队”—“明确教研任务”—“基于学科本质,研究学习讨论”—“选择研究课题,集体研讨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深度讨论改进”—“评价交流总结,多维反思改进”。潮州以全省课改实验样本学校金山中学为试点推行该专题教研模式,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及时总结,组织各学校派出骨干教师观摩学习,由教师把收获带回各自学校,成为学校教研组的“金种子”,带动了学校跟进式教研活动,也为构建活力课堂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着力构建活力课堂。所谓“活力”,就是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张扬个性、互助互惠、和谐发展的过程。活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自然、真实、大胆、勇敢,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凸现。和谐、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愉悦,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目前,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构建了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品质。

三、科研领航,铸就品牌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核心是提高课堂效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必须依托教育科学研究。潮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喜君认为,全面出击,一窝蜂地搞教育科研是不现实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到面、进而全面开花的过程,必须首先组织具有优势资源的学校进行重点攻关,而后才能推而广之。

倾力促教学策略研究。潮州市教研室承担了广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具有潮州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针对全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了36个子课题,在各县区、市直学校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这些课改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直接挂钩学校指导攻关,组织专家对各子课题组进行中期指导检查,定期举行潮州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科研经验。近几年,潮州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依托,以“活力课堂”为抓手,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做到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使课题研究朝着规范、有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目前,潮州市依托科研,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改的做法已取得显著效果,丰富了课改内涵,提升了教学水平。据统计,从2010~2012年,全市175个课题通过申报立项成为省级课题的项目已基本完成结题工作,结题率达80%以上;申报市级课题的项目结题率达87%以上;通过结题验收的部分课题获得较好评价并受到省、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表彰。全市有95项课题获得潮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科研项目的成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程度上得到推广。湘桥区城南中英文学校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小学“多维互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第七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城南小学校长卢春梅的《“两主两全、和谐育人”,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获广东省教育厅首届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着力抓校本课程研究。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着眼于学校实际,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校本研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潮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充分挖掘潮州文化名城的资源,开发具有潮州特色的乡土教材。如城南小学结合课题《两全两主,和谐互动》,成功地编写了小学生古诗词音乐记忆法读本《唱唱、读读、创创》、学生课本剧专辑《舞台天地》以及《综合活动课例集》《小学生道德品质综合实验读本》等7种校本课程,受到国家、省级教育专家的关注与赞赏。枫溪小学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开发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内容有《泥塑》《舞蹈》等,共19册。学校引导、鼓励、支持各班开展争创特色班活动,利用校本教材对在艺术等方面有特长、有特别爱好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及舞台。铮蓉小学把潮州传统文化、艺术引入课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发了潮乐、潮剧、潮绣等反映家乡文化的地方课程。潮州市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走向成熟。

四、三构互动,追求卓越

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善于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课堂应该是教师教育智慧展示的场所,也是学生探究知识、生成能力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场所。

当记者对“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激扬学生生命活力,是否符合当代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育新模式感到困惑时。城南小学暨城南中英文学校校长卢春梅在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分享的《“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研究经验与思考,打消了记者的顾虑。卢春梅说学校着重从深化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角度出发,把传授式课堂教学变革为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新知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布鲁纳建构教学观和互动认知学习观,在原有教师与学生与教材三维平面互动的“三平”教学理论基础上,通过创新三构纵向教学结构,即预构、导构和自构三段式学习结构,把“三平”互动教学平面建构与三构式纵向教学结构进行整合,从而建构一个立体、开放、多维的“三棱椎”教学空间,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建构主义、互动教学和三维目标的创新整合,突破了“三平”教学理论,建构了“三椎立体”的教学理论框架,称之为“三构互动”教学模式。并通过创建“精品课、简优课和微型课”等“三课”教学模式,力求教师智慧地教,学生主动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全体学生当堂过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个性化学习、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有教育专家这样赞许:“三构互动”“创意三课”,卢春梅校长是提出这个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人。这种“三课”是课改路上的奇葩,绝对是一个创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个经验,很值得借鉴、推广。

画面一:40分钟的精品课

这类课型重在探索如何建构在教师的主导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新知,并通过自我的内省、内化,实现自我拓展学习和个性学习。它以预构为铺垫,以导构为重点,以自构学习为亮点,为师生展现完整的三构互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和全貌,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掌握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要领,实现三构互动常规课的精品课堂的打造。

画面二:30分钟的简优课

这类课型既要保留常规课课的内容的完整性、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又要保留三构互动课堂三段式教学结构的严谨性,还要做到省时高效。所以,这类课型重点要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整合教材,达到精讲、精导、精练,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人人过关,实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把省下的十分钟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自省和提高。教学设计时,重在“优”和“精”字做文章,“优”是指优化教材,整合教材,超越教材;“精”以精讲为主线,以精导为重点,以精练为亮点。各个教学环节,要做到简明扼要高效率地展示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的全过程和全貌,才能减轻负担,省时高效。促进个性化学习是简优课堂的最终效能。

画面三:10分钟的微型课

篇11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我已尽力上好了课堂上那40分钟课,为何教学效果还不够突出?我甚至是照搬某位名师的同一节课,即使只字不落的去讲,可课堂氛围仍然沉闷,课堂纪律令人头痛。我想这正是许多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片面理解,因此只把握住了课堂上的那40分钟,却忽视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应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一、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其实“课也如其人”。每位教师的课堂都被打上鲜明的个性烙印。作为教师,我就曾认真的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性格和教学特点,最终将自己定位于做一名“睿智思考”型教师,就是尝试用自己语言和思维的长处来弥补教学技巧的不足,为学生创造活泼的学习氛围,让自己的课堂条理清晰,充满智慧的光芒。

不过,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只有适合自身特点、能够扬长避短的教学风格才是最佳选择。清晰明确的定位之后,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不懈努力打造属于自己风格的完美课堂。

二、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一些教学模式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尝试、借鉴和综合运用:

⑴洋思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有五个环节:(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二)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差生优先);(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⑵杜郎口模式:“10+35”,即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

将课堂分为六个展示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以完成预习,展示和反馈这三个教学模块,凸显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特点。

⑶先练后讲,先试后导

在尝试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它的教学基本程序分为五步: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

⑷六步教学法

第一步,定向: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告诉学生;

第二步,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自己做答案;

第三步,讨论:学生四人小组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寻求答案;

第四步,答疑:立足于学生自己解答疑难问题;

第五步,自测:学生自拟一组约需十分钟完成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第六步,自结:教师在成绩优秀、中等、较差的学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差异很大,因此以上教学模式可以尝试借鉴并综合运用,如我就尝试在程度较弱的班使用“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即首先出示本节课的重点句型,之后学生自己读课文划出不会的单词和句子,接着看教学动画听课文,先跟读不会的单词并猜测课文的大意,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疑问,最后教师再讲解。这样就解决了我在台上激情澎湃的讲,可学生连讲到哪儿都不清楚的问题。

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真正完美的,因此我们要自己总结提炼,针对不同的班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甚至综合运用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三、课堂上要有一个亮点

精彩的课堂需要亮点,犹如一部进行曲,需要婉转起伏的旋律,更需要渐入佳境的。课堂中的亮点可以来自老师,也可以来自学生;可以是文章重难点的突破,也可以是课堂中的一个小插曲;可以是思维的交流碰撞,也可以是引发的情感的共鸣;可以是谬误引起的欢笑,也可以是情到深处的泪水。这样的课堂,不光会深深留在教师的脑海中,还会刻在学生的心灵中,甚至伴他们一生。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这些课堂上生成的亮点并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一定要紧扣课堂主题,让亮点为教学目标服务。

四、做好学习反馈

教育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即学习者何时得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反馈结果对于他们的后续学习最有帮助?实验证明,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也就是间隔时间越短,效果就会越快发生,因此“即时反馈”理论应运而生。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尽可能快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并尽可能快地发放给学生反馈,他们会说:“如果不快点改快点发,还不如不收不改”其实指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并且,我也认为每节课都应该坚持的这个总结方式其实可以很多样,只要是能够带领学生完成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梳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的都应该算作总结,小组讨论、语言点总结、课文翻译、词组句子复述、当堂作业、对话练习、课文背诵、测试反馈等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