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际沟通的困扰

人际沟通的困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8 08:19: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际沟通的困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人际沟通的困扰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49-001

Bonnie Weaver Duldt [1]将人际沟通定义为“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是两个或多个人在面对面的接触中不断地适应并不断了解对方的过程”。人际沟通包括很多的层面,1997年林菊英[2]等在中华护理全书中提出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是最主要的。通过沟通可以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效的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学会对326所医疗机构的调查中发现,有71%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没有进行有效沟通造成的[3]。因此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最佳课程模式。本文就护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进行阐述。

一、培养目标

虞献敏[4]在对护生沟通技能方面的目标管理中提出护生应该具有高层次的文化素养,能够正确地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等要求。在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态度,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能与病人及家属建立和谐关系,通过沟通及时发现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二、培养方法

1.模拟医院真实环境,纠正护生的不良习惯

以往的护理实践课程中,学生在操作练习时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护生在操作过程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普遍[5],即便教师根据操作的类型设定了相应的护理的场景和护理对象,护生在练习时也通常是照搬教师课堂用语,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在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引导学生把模型人当作真正的病人,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护士的角色中去,真诚地与模型人进行交流。现在很多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建立模拟病房环境的实验室,这样更容易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护理工作氛围,转变学习观念。

2.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就能完成,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就要求护理学生也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使其学会主动的学习,有目的性的学习。该方法由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病例,通过设定特定的沟通对象和真实的沟通情境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按照护理程序确定病例中的健康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最后对护理方案进行分析,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

3.“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沟通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三位一体”(观众、演员、导演)的教学互动模式[7],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未参与表演者作为观众,教师作为导演,模拟真实的临床护理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与病人及家属沟通,而不要生搬硬套老师的语言,操作完毕由“观众”进行点评,点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是否准确,护理操作过程中是否随时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及病情变化,护理操作用语是否正确,护理评价是否有效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就改进的方案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此过程中对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并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价标准

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操作及各项专科实践操作的考核标准中,根据临床护理步骤,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分值的配比,加大护理评估、实施、评价这三个部分中学生沟通能力考核的分值,如按百分制进行分配,护生的仪表占5分,操作步骤占60分,人际沟通占30分,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占5分。强调在操作实施时对病人的关注,纠正“哑巴操作”、对“模型人”动作粗暴,及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的错误行为。使护理专业学生能够重视人际沟通,促进其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种能够为病人提供全面的、适应多元文化需要的、整体的护理模式[8]。这种模式就要求护理人员转变护理观念,除了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对护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对高职护理学生的教育中应该将人际沟通作为护理学生职业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来进行培养,以便使护理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以后能较好的运用沟通的技巧,顺利开展护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基金项目:阜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10ZDZY02

参考文献:

[1]Paul Hersey,Bonnie Weaver Duldt.Situational leadership in Nursing[M].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8

[2]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刘虹.医疗纠纷困扰医院[N]健康报.2002-11-01(3)

[4]虞献敏,陈克芳.浅谈高护实习生沟通技能的目标管理[J]当代护士,2000(4):17

[5]李辉.浅谈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01-102.

篇2

1、一般资料

来访者,女,20 岁,大学二年级。穿着整洁,体态偏瘦。情绪焦急,主动求治愿望强烈,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主诉;睡眠质量差;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较大,经常一个人偷偷哭泣;与男友经常吵架;学习效率低,自我控制能力差。

2、个人自述及他人反映

2.1 个人自述

我是外地人,独自来求学,家人朋友都不在身边,自己认为独立又害怕孤单。从入学一直到现在,宿舍一般在凌晨两点左右睡觉,某位舍友经常磨蹭到很晚,总在自己快入睡时去洗漱,洗漱声音很大严重影响到自己,其他舍友也因此闹矛盾,自己认为不想舍友关系闹僵,但自己变的比较敏感,入睡时特别关注舍友洗漱声音,只有等舍友躺下后才可以慢慢入睡,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休息质量,上课时候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学习效率低,对此比较苦恼。与朋友相处中发现朋友比较自我,不太关注周围人的感受。因自己恋爱,与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变少,发现自己慢慢被疏远。感觉与朋友之间只是形式上的朋友不是心灵精神上的朋友,对这些比较在意,困惑自己的朋友质量。由于自己的朋友都是学霸,自己也想努力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学习效率比较低,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学习方面也比较担心。与男友之间的感情没有问题,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天天吵架,例如自己约会总是迟到,男友就会比较生气,知道也自己有拖延的老毛病,但看到男友生气的表情就懒得解释,迷惑恋爱中这种情况。这些都是一些小的事情,但很多事情堆积起来有时候自己心情会比较低落,焦虑,内心变的黑暗。又不知道怎么和朋友讲,所以经常自己一个人偷偷哭,哭完感觉会好点,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反反复复,前来咨询的目的就是想要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

2.2 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来访者表情焦虑迷茫困惑,表现自然,逻辑思维正常,穿着整洁,有礼貌。

3、评估与诊断

3.1 心理评估:

青春期的女生;性格外向但较敏感、不自信。由于对自我认识不足,人际关系沟通不畅导致产生了烦躁、焦虑、情绪起伏不定等情绪困扰。其他舍友因洗漱问题进行争吵,影响了舍友之间的关系。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即使被舍友影响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不满。

3.2 诊断

来访案例本来访者主诉:睡眠差、焦虑不安、情绪起伏不定等躯体症状。心理咨询中观察举止得体,思维清楚,表达有逻辑;情感较丰富又敏感,当说到自己渴望友情又被朋友疏远时,表现出的情绪起伏合乎情境,并未泛化且在可控范围内;来访者远离家乡,独自在外对自身与人际关系沟通的存在不良认知,但较切合实际的。来访者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低,情绪偶尔起伏,存在人际紧张的焦虑状态,是可控的,通过上观察述评估,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1]。

4、咨询过程

本案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2]以及角色扮演方法[3],咨询时间安排是每周1 次,每次50分钟,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咨询目标是缓解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学习和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认识并改善自身不良的性格特征、完善自身。

首先通过摄入性谈话,运用谈话法、共情、倾听等技术,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采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成长经历,特别是重大生活事件等个人信息;通过谈话内容与心理测试,对来访者进行评估和诊断,共同并协商咨询目标。本案例中来访者主要是自我认识不足、对人际冲突存在不良认知、缺乏人际沟通技巧。根据来访者问题,布置作业“写下20个我是谁的句子”以及思考自己的优缺点,让来访者更深入认识自身性格特征。针对来访者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感受交流,让来者认识到自身认识不足,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 因为远离家乡,所以来到学校后非常渴望人际间的温暖,却存在认为人际关系中应该尽量避免冲突发生,人际沟通间的默契是不用表达出来等不合理认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认识到人际间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你怎样看待出现的矛盾,情绪是受对事情看法影响的,解决问题矛盾的点不在于客观对事,不针对人本身。

再次来访者与咨询师在设定情景中角色扮演,让来访者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感受自己的人际沟通方式,从而认识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教受人际沟通技巧,通过角色互换来体会和运用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和技巧。最后引导来访者表达咨询过程的体会与成长,清楚认识自己问题根源更深层次认识自己,灵活将咨询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技巧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5.咨询效果评估

一个月后,咨询师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来访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能清楚合理认识自身、情绪较稳定,朋友间关系有所缓和,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篇3

本人现从事技术部门的共青团工作,与人交道已远远不能随性而为,在实际沟通中,确实也感到过困惑,在人性化的时代,多元化的成长背景已经造就了所谓"80后"、"90后"一样的个性青年,沟通的价值已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正如八项基本管理技能中所强调的:说的艺术、听的艺术,以及问的艺术。

实践经典,不断完善自我

沟通,是指两个或多位个体或群体之间交换信息和分享思想及感情的过程。凭借本人曾经学习过的管理心理学知识和八项基本管理技能的阐述,我确实仔细的考虑将一些技巧实践到自己的工作中来。具体来讲:

在说的方面,以4C原则为要求,即清楚、明确、完整和慎重思考,在每次例行会议和工作进行中,改变以前单纯的命令性用语和程式话交流方式,删减冗长的报告体工作安排方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精辟的指明工作要点,明确目标,将鲍雷夫法则的1—8个字用语运用起来,以检测这些理论上的价值期望是否可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得到兑现。

在听的方面,贯彻积极倾听的原则,比如不打断别人说话、适当提问等等,在交往过程中实践卡耐基的哲学:"在一场谈话中,最重要的人是那一位倾听者。"

在问的方面,依照提问的原则,重点实践在和上级单位和领导的沟通过程中,层级式的外在条件,原本会影响到沟通的平等和畅通,希望自己的实践能真的有所改变。

原来我曾那么接近幸福

在最近的几周时间内,我根据自己的安排实际落实了在沟通方面的基本管理技能的理念,具体包括在共青团工作中定期和成员座谈,用技巧的言语将对方置于会话主导地位,不断倾听他们的思想,过后做好记录,特别是跟踪任务完成过程,关注沟通反馈在情感因素方面的影响力。在和上级单位、领导的交流中,改变以前的听命式被动交流,合理的互动,正常的反馈,真正的用沟通来提高效能。

在实践一段时间后,我明显的发现团队的主动性更强,成员间的关系更加和睦,也出现了互助的现象,实现了三个沟通的效果:一是协调行动,二是实现信息共享,三是表达情感和情绪。

通过反思理论的运用,我发现其实很多方式方法和自己以前掌握的管理心理学原理相似。在总结影响沟通效能的因素时,也可按照心理学划分成认知与任务因素、人际沟通因素、态度与个性因素和跨文化沟通因素。

在认知与任务因素中,包括:

1、在对信息进行"译码"时,信息发送者的可信度,以及发送者对于接受者或"听众"敏感性,都对于沟通效果有显著影响。

2、人们的判断和思维能力对于沟通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具有很大的影响。

3、各人的参照框架会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一线的员工、主管等具有不同于中高层经理的参照框架,因而产生内隐性的沟通歪曲和偏差。

4、人们在沟通中倾向于表现出某种"选择性倾听",以至于阻碍新的似乎有所冲突性的信息加工,并且在上行沟通中起到"过滤"的作用。

5、在任何沟通情境中,人们的兴趣、价值观取向会影响对信息作出价值判断,这里指在完整接受沟通信息之前赋予一定的价值。这一倾向主要会受各人经历和信息评价的影响。

在人际沟通因素中,可大体将管理沟通风格分出四种:专制型风格、顺从型风格、维持型风格和成功型风格。总之,沟通方式与管理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

态度与个性因素,简单说就是人们的态度、观点、信念等会造成沟通过程中的障碍。

跨文化沟通,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外文化条件下的人际沟通,二是不同区域或价值观念下的人际沟通。

在学习了八项基本管理技能中,关于沟通的技巧确实很有普遍性,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认为还可以补充几点。

1、跟踪信息与调节信息流;

2、利用反馈和移情;

篇4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护理工作的内容也从过去简单的护理工作转向了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工作,不管是病人还是医院,都对护理人才有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有极其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求娴熟的工作技能,还要有很高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就要求各卫校的护理专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从根本上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强化护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增加就业率。

1、加强护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今天的护理专业学生就是明天的护理工作者。作为现代社会的护理工作者,除了要牢固的掌握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等知识外,更需要掌握的是各种医疗知识、医学临床知识、护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各种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全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适宜有效地健康服务[1]。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护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是否能够胜任护理工作,这是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中最为重要的,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思路,护理专业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实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使护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护理工作的实践操作技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1.1结合临床工作整合实训流程

中职医学教育中临床进展与课本内容脱节的情况一直困扰和影响着临床教学,从而导致护生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影响护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因而要求每个临床学科重新进行课程设置,去除临床中已淘汰的陈旧内容,补充临床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尽可能做到教学与临床的同步,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从而制定出能适应临床工作中技能操作的简易实训流程。

1.2运用简易流程,改变护生学习方式

学校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实训场地情景模拟医院,护生运用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简易实训流程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护生的学习更简单更实用,改变了卫校护生以往枯燥的死记硬背、机械操作的学习方法,更突出培养护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2]。

2、加强护生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对于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任何场合都少不了人际沟通能力,特别是在护理工作当中,人际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医院护理工作者与患者之间的矛盾很多是因为沟通不好造成的。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也成为各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求[3]。因此,沟通能力的提高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护生在专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和提高。

护理工作者的语言沟通是对患者心理护理作用和心理治疗效果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是对患者一定要有恰当的称谓,同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的用语,在患者说话的时候,尊重对方,不要随意打断,避免与对方发生争辩,对患者说话时要真诚,护理工作者说话得体和真诚,就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得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表情是观看一个人当前状态的最直观方法,护理工作者应该尽量将自己良好的个人状态表现出来,传达给患者,同时注意对方的表情,发现对方的不良情绪,从而及时的改变自己的沟通策略和方式方法;与人接触要保持微笑,尽量表达出自己的积极态度。避免呆板没有表情的机械式接触,那样只会让患者的心情更糟,从而对你产生排斥感,不利于工作的进展。

提高在校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实施了校内沟通能力的提升和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2.1沟通能力的校内提升

一般都是采用培养、锻炼、交流等形式,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心理”,组织演讲等形式,锻炼护理专业学生在多人场合自然发言的胆量、得体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新老学生同堂座谈,锻炼与陌生人的接触和沟通能力。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沟通技巧”“3min演讲”等竞赛活动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磨练机会,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2校外沟通能力的实践

大多都采用组织活动的方式和通过在医院实习时加强。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到不同的敬老院义务活动,让学生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与老人进行交流护理。或者组织学生到各社区进行各种医疗护理知识普及等,让学生与陌生人接触并进行沟通。比较有实效性的是学生到医院实习期间,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专业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运用有一个提前的了解,更多的是让学生与真正的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在运用专业知识护理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到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一举多得。在活动过后再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并总结心得体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在新医改的背景形势下,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护生的就业取向,对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指出各种相应的解决办法,对护生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误区进行阐述和指导,提高护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样会才会使护生以正确就业观面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总之,通过护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提高护生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增强护生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在新医改环境下的就业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医学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亚君. 护生人际沟通学习需求调查[J]. 护理研究,2009(19)

篇5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受到更多的关注,并逐步走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推广是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除了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一种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的意识,在学习中学会思考,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笔者在近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融入了团体心理活动来实施教学,发现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的有帮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功能和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让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学会一些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方法,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实践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在环境适应、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应对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上以学生间的互动为主,注重过程经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情绪的唤起和情感的共鸣,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和困难,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享等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协调自我。

3.该课程的目标要求更适合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开展教学。当前在大学校园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它们都很贴近在校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互助,发挥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借助人际间的互动来促进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二、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式学习

团体心理活动是以心理活动为载体,通过团体成员的自我体验,成员间的相互分享,从而调整或改变其观念或行为,达到使每位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在团体心理活动中,很注重学生间的讨论和分享相互分享彼此之间的感受,获得其他成员在团体中对其观察的反馈,使之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而得以改善适应,促进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为每一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情绪困扰的成员提供理解的、支持的气氛,在这种安全的氛围里,成员会尝试各种行为和方法,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团体心理活动内容包括环境或人际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的方式、自我认识等。由任课老师带领,重点放在学生们共同关心或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上,常使用的方法有课堂讨论、分享感受和体验等。

三、团体心理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团体心理活动,下面列举笔者在“人际沟通”为例的课程教学中所实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人际交往之四:沟通篇

1.单元目标:学习倾听与沟通。

2.活动准备:一些画有简单线条的图片2个、纸每人2张、笔每人1支、小纸箱1个、抄写好沟通练习的大白纸1张。

3.活动程序

(1)“我说你画”游戏(50分钟)

①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8-12人的若干小组,每小组随机抽出两个同学,领导者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图1,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的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然后两个人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图2,重复上述游戏。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参加的同学不准说话,认真观察。活动结束后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分享感受。

②领导者点评。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2)倾听练习(30-40分钟)

①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烦恼时,你会作何反应?并说明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以下面的话题为例:

朋友向你倾诉:“我最近倒霉透了,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居然把我给甩了。哎,我真想一死了之!”

你会如何回答?

A你怎么这么想,一次失恋就成这个样子,也太没出息了。

B.不用这么难过,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改天我帮你介绍一个更好的。

C.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居然和你分手了,你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②领导者点评。倾听的关键在于让你的朋友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而且感受到他的心情。在案例的几个答案中,最后一个反应最为恰当,但很少人会选它。因为它只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所说的内容简要地翻译了一遍,似乎是在说废话。事实上只有倾诉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自己的行为作选择。他通过倾诉,希望寻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C”回应恰好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把对方所说的意思简要地反馈给对方,就是简单而又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而事实上很多人在沟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劝告,希望帮助对方,但是这却不是对方所要求的,即所谓的沟通不平等,不畅通。

(3)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如何做好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总之,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这种教学方法在活跃教学气氛中,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团体咨询和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6

幸福作为人生哲学,一直是个充满困惑、神秘的古老话题。幸福的涵盖面极广,其研究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幸福究竟是一个概念、一个实体、一门学问、一种关系,还是一类“实际存在物”呢?半个多世纪以来,各个领域的研究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研究,大大推进了“幸福感”这一研究课题的进展。

早在1930年,Dodge提出了自己的幸福理论,但并未超出古希腊哲学家的界定。随后,Wilson 于1960年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主观幸福感”这个基于个体差异的理论假设。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Diener(1984年)区分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随后,1996年的一项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幸福感是一种个体的自我评价,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其衡量着个人及社会生活的质量。2008年的一项关于国内外幸福感研究的进展比较中指出,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对象范围多为城乡居民,包括医生护士群体、教师及学生群体、社区老人及病残群体等。研究手段为调查问卷或量表的测量等。研究内容涉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等)、情感因素(正性情绪、负性情绪)、认知方式(自尊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社会福利等)、生活行为方式、生活事件(离异、丧偶等)、健康状况等方面。

本文旨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我国关于大学生幸福感问题的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人际沟通、自我评价、专业兴趣、自信心等角度出发,重点探讨这些因素对当今艺术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采用《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本专科生)》问卷,针对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开展独立调查。问卷主要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问卷均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从学生日常与教师、同学的沟通,自我的幽默感,专业兴趣,自信等多个角度出发,重点考察这些因素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相互关系。

此次调查选择中央戏剧学院2011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22份,有效问卷110份,其中男生49人,占有效问卷45.5%,女生61人,占有效问卷55.5%。

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文化背景、学校类型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此外,我国目前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满意度、自我概念、人际沟通、人格特质等各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主观幸福感。

(一)人际沟通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表明,人际沟通、他人评价等各项外部环境因素将会影响到人的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分析人际沟通等情况与满意度的相互关系(表1)。

经数据分析得知,学生人际沟通的总分值与其对教师工作(r=.422 **,p

(二)自我评价体系对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表明,除了社会支持等外部环境因素外,人格特质等内部因素也将直接影响到个人幸福感的高低。此次问卷调查也考查了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各项因素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问卷结果可知,自信、幽默感与教师工作和大学教学情况的总体评价成正相关。在校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家庭经济情况等各项指标与对教师和学校的满意度之间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表2)。

如表2所示,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与对教学情况的总体评价成显著的负相关,即对所学专业兴趣度越低,对教学情况的评价越不满意;反之亦然。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并未影响到其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学生独立生活困难、无法和同学和睦相处与教学情况以及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成显著的负相关,即越是感到困难的同学,则对学校教学及教师工作越感到不满意。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和清晰的生涯发展规划只与学生对学校教学情况的总体评价成显著的负相关,并未影响到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三、内、外部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

(一)外部因素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人际关系无疑是当代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一项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在校生的日常人际沟通包含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等各个方面,而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关系又是各项人际关系中所占时间最长、分量最重的两项。

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校期间对学生表达的鼓励以及对其学业、生活的关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及教学工作的评价。更多的关注及鼓励对应着更高程度的满意指数。另外,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与学生相处、娱乐也将提升学生对学校教学总体的评价。

此外,学生间的关系也是影响艺术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项重要因素。艺术院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良好,学生之间的友谊成为其大学生活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间一起探讨专业问题及职业发展,一起分享情感困扰,一起娱乐休闲将提升其对教师工作以及教学情况的满意度。学生间的共同分享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二)内部因素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人格特质、价值观等各项内部因素均与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研究从自我评价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自信心及幽默感高的学生会获得很大程度的幸福感,其往往在艺术院校里拥有更多的伙伴并更加容易获得社会支持,体会到人际关系上的成就感。人际关系的满足以及成就感,无疑提高了学生对幸福感的感知度。

此外,无法和同学和睦相处、感到独立生活困难、对专业不感兴趣、没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均对应着较低的满意度。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具备这些问题的学生更难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更难在校园中获取社会支持与成就体验,这也是导致其主观幸福感偏低的因素。

四、思考与建议

(一)对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不同程度影响到了艺术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从研究中获得以下几方面启示:

1.鼓励式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对教师的满意度;

2.对学生积极地关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满意度;

3.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等社会支持体系是学生获得更多幸福感的重要基础;

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幽默感等人格特质将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指数。

(二)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启示

该研究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其与艺术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对艺术院校教学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思考。

此外,还有哪些因素将影响到艺术院校学生的幸福感,这些因素是否也会影响到其他院校学生的幸福感,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因素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等仍是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Diener E. 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4:31:103—157.

[2]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1).

[3]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4]邢占军.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2(3).

[5]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2004(1).

[6]姜永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7(6).

[7]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化效应检验[J].心理科学,2007(6).

[8]朱翠英,凌宇.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8(11).

[9]曹佃省.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概化及进展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08[Z1].

[10]苗元江,朱晓红,陈浩彬.从理论到测量——幸福感心理结构研究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2):128—133.

篇7

1.态度要诚恳: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信任比机智更有助于谈话,护士作为沟通者,态度要诚恳,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取得病人及家属的认可和接纳,病人才会有心理话同护士讲。

2.有效沟通要有针对性:与病人进行沟通,沟通前护士应掌握病人的全面情况,针对最关键的问题作为首先沟通的内容。

3.详略得当:与病人沟通不能漫无边际的交谈,应抓住重点,循序渐进,打破陌生感,逐步引入正题。进行沟通时我们先跟病人拉拉家常或从简单的询问生活起居开始,等到病人已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护士身上时即可开始进行拟定的沟通内容,这样使病人易于接受护士的建议和指导,也容易记住护士所讲的内容。

4.沟通的内容每次不易过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接受能力,应分次少量进行。成年人平均1次只能记住5~7点内容,为便于病人的记忆,每次限于3~4个方面,如告知病人采血前的配合,我们明晨6:00时给您采血,今晚不要吃肥肉类的食品,防止血液乳糜,明晨不要吃东西、饮水,否则影响检验结果,这个时间请您在病房内等候。

5.日常用语的使用:医学术语往往会给病人带来一些困扰,使他们难以理解而变得焦虑。与病人沟通应尽可能使用他们熟悉的日常用语,只要保证意思不变,当不得不使用医学术语。

6.产妇由于生理的原因,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因而可能在医疗过程中出现消极、抵触、不配合等表现,而这给护理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不便。另一方面,随着医院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及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妇科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必须处理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受到患者无理羞辱仍要极力抑制自己的感受而做出妥协。

7. 新入院病人:护士除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病室环境,更主要的是应热情接待病人,介绍负责医生和护士及有关规定,消除陌生和孤独带给病人的心理压力。并协助病人适应角色,对病人心理、生理感受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让病人积极参与治疗和护理,鼓励病人自立,要使病人感受到护士对他具有信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应鼓励病人同医护人员、同室病友融洽相处,并动员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关心,帮助组织病人参加有关康复团体,使病人感到人际间的关怀和重视,以促进身心的平衡。

二、原理

1 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基础

在护士与女患者的沟通中,首先注意的是礼节性的沟通,体现护士在尊重女患者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得到女患者的信任,让女患者乐于与护士沟通,才能达到有效的护患沟通。

2 沟通需要时机的把握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护士和女患者的交谈,不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正式的会谈,而是在患者乐意和我们沟通,接收我们的评估策划时,抓住女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有效沟通。

3 沟通需要恰当的方式

护理对象往往是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格的人,这就要求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针对女患者个人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抓住契机与患者进行沟通。

4 对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

妇科护理中,与患者家属沟通很重要。因为患者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支持,建立什么样的信心,一般需要通过和患者家属达成意见统一。护士在减轻患者家属心理负担的同时,要让他们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共同为患者解除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护士充当了解惑和引导的角色能。另外,全方位的术前沟通及充分的健康教育,能让患者愈后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未患病前的正常状态。

三、效果

1.沟通能力,特别是有效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的一个基本素质, 护理是直接和患者打交道的工作,倾听患者、了解患者、启发患者、引导患者,都是我们和患者交流时的基本功。

2.通过学习了有效的沟通方法,了解了患者需要什么服务和帮助,患者的抱怨和不满在什么地方,找出了我们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了患者的困难,提高了我们的护理质量;也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我们需要的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四、实质

1.人际沟通的外观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人们通过语言、肢体语言来传递他(她)的各种信息。

2.而实际上,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意识交流与情感沟通。

3.成功的人际沟通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空间距离接近,情感吸引,需求一致,特征相近和意识交流等。如亲戚、同学、朋友就很容易拉近双方的空间距离,同种运动的爱好者就有较多的共同语言,但在这几个要素中,情感吸引和意识交流才是最基本的要素。

五、总结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078-03

基于整体社会竞争力提升的要求,大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成为重要的议题。西部地区作为经济后发区域,对高素质群体的需求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一、西部地区大学生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表现为推动或困扰着大学生是否积极学习生活的状态。大学生沟通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大学校园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处于心理发展成熟度慢于生理成熟度的阶段。一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要求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和行为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选择,希望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社会认知经验的缺乏、过于理想化等的心理特征,不能满足生理发展的需求,从而产生冲突,形成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心理若无法得到有效引导与排解,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

环境与家庭因素。西部地区大都处于经济不发达区域,现实的经济社会氛围影响着大学生成长与成熟的整个过程。欠发达的经济社会现实往往决定了整体社会氛围处于封闭状态,对大学生成长中的开放、包容需求发生冲突。同时,在社会转型期,传统家族式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都在被冲击,新型家庭关系与家庭教育正在逐步形成。导致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影响着西部区域大学生在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大学环境的氛围因素。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场所,对大学生沟通具有深刻的环境意义。尤其是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身份转变的过程中,其生活方式、学习模式和交往模式都存在较大的变化。从大学入学前的个体分散式生活变化为远离家庭的集体化生活容易引起不适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不适感表现较多;同时,传统大学教育的以知识传授、理论传授为主,缺乏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人际交往教育的强调,这种教育的不足引起大学生发生情绪障碍等事件容易无所适从,导致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的提高较慢。

社会与技术变化因素的影响。快速发展与急剧变型的社会不断侵扰着大学校园的主体的学习意识。社会环境对于处在正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有着全面深刻的影响。技术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进步,导致大学生沟通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沟通变化为网络化沟通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屏蔽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社会地位、专业、出身等实际差异,提供了一个全新、便利的交际渠道,但这种交际方式减少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沟通机会,使得大学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沟通受阻,就会逃向虚拟社会寻求心灵安慰,消极面对现实生活,逃避自身沟通能力不足的现实。

二、西部地区大学生沟通能力测度

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沟通理论所积累的沟通能力结构与维度的成果,对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状况进行测度。根据已有研究的整理,大学生主体沟通能力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分别是沟通技能、沟通认知、沟通倾向等。沟通技能主要是主体在沟通过程中的行为方式选择以及表现状况;沟通认知则体现了主体对主体本身、沟通参与方和沟通所发生的实际情景的理解能力,进而体现出判断效果体现的能力;沟通倾向则表现为主体关于沟通的实际偏好及其体现在行为状况中的趋势及动力等。

本部分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参考心理学领域关于沟通能力的量表,结合西部地区大学生实际特征设计调查问卷来反应西部地区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进行试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问卷。问卷的发放主要是作者所在高校的三个校区的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掉无效问卷,使用EPIDATA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状况。

(一)大学生沟通能力三元结构模型与问卷编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征与其他组织群体主体特征有所不同,借鉴有关人际沟通能力的研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归纳,提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三元结构模型。分别包含沟通技能、沟通认知和沟通倾向。在模型中,三元维度起不同作用,综合互相关联、系统化描述大学生沟通能力状况。如图2-1所示:

根据上述沟通能力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三个维度分别编制题项9、8、10个,题项内容遵循李克特量表的表述方式,根据程度差异分别赋分5、4、3、2、1分,5分表示完全符合,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中间各分值程度依次递减。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衡量所设计问卷的信度需要借助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s Alpha。表2-1的Cronbach's Alpha的值为0.428,表明本例中所设计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在信度。

评估因子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到除了沟通认知因子以外,其余因子的相关系数相对比较理想。表明问卷调查设置在本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Bart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先决条件。Bartlett球度检验可用于检验相关矩阵是否为单位矩阵,即各变量是否各自独立。经过对预试问卷的初步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值为1886,显著性水平为0.000,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共享因素的可能性,适合做因素分析。如下表所示:

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KMO为0.728,球形检验结果显著。原27个变量可归纳为9个公因子,它可以解释总方差的61.832%。验证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维度结构是合理的。因此,可以认为本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问卷结果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实际状况的吻合度较高。

(三)案例学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统计分析

本研究以西部某大学为例,该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对象为其大学2011级、20012级、2013级和2014级本科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并对问卷进行回答完整性与真实性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6.3%。

年级差异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多独立样本检验分析结果;

表2-4采用多独立样本检验考察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三个影响因子沟通技能、认知和倾向的年级差异,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上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三个维度方面,沟通认知年级差异显著,在沟通技能和倾向上面则年级差异不明显。

从上述表可以看出,大学生虽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但仍缺乏系统、深层次提高沟通能力的训练;无法更好地适应与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培养基本策略与建议

通过上述严密的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及回收,对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了解了西部大学生年级差异角度下沟通能力的现状。针对大学生沟通能力尚弱的总体结论,基于研究所采用的三个维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本部分从大学生群体的相关层面,主要包含学生群体、家庭层面和学校层面出发提出提高西部地区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对策。

(一)对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的强调

在对实际人际交往过程的总结与研究中发现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平等原则、诚信原则、适当原则以及互利原则等。平等原则与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在平等原则和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人际交往中大学生主体的顺利进行。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的培养中比较忽视原则性的作用,较为随心所欲,为了提升沟通能力必须对交往原则进行强调。

(二)对人际交往技巧的培训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面对的人群性格各异,不存在单一的技巧或方法可以应对所有类型的群体与不同性格的人。为了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必须注重对人际交往技巧的培训。技巧是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类关系的技术与方法,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是决定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对交往群体关系的优化有着推动与制约的作用。总之,根据不同类型对象与群体,进行针对性地交往技巧的培训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

(三)对良好人际交往心理的培养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中间环节。这个转变环节的剧烈震荡对大学生良好心理适应力要求较高。同样,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中心理适应力对沟通能力影响明显。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消极心理,例如自卑、自负、嫉妒以及猜疑等,这些心理障碍对良好的交往与沟通产生消极作用。为了提高沟通能力与效率,必须培养大学生群体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

(四)优化家庭环境,创建和谐家风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首先是在与家人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家庭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第一所学校。基本的说话方式、交往方式、表情、手势等人际交往中需要的方式方法都是儿童在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学会的,家庭环境直接决定着孩子在进行人际交往时对待别人的态度,人际交往是否成功,人际交往成功的孩子则会感到心情愉悦,不被同伴接受的孩子则会产生自卑或狂躁的心理,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从家庭层面引导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对于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意义重大。

(五)对沟能能力培养相关课程的开设与创新

相对于家庭,学校层面对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可以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辅导。学校层面可以创新教育,开设相关沟通类课程,例如《公务礼仪》、《有效沟通》、《沟通理论》等相关课程,通过对实际沟通背后普遍规律的教授,促使学生掌握沟通交流的相关知识。通过实践类课程,从着装认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教导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得到丰富,提升应对沟能困境的能力;注重大学生年纪差异,不同年纪根据沟通状况与困境设置不同认识水平的课程,促使沟通能力体系在大学生认知体系的基础上得以建立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勇,彭新梅.网络环境下高校师生沟通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1):45-48.

[2]陈华,甘雪花,徐天耀.基于网络沟通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137-138.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艺术生是指在艺术类院校艺术专业或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就读的学生,具有美术、音乐等艺术特长。人际交往,是指一个个体通过文字、语言或者肢体语言,如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动作等,将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也叫人际沟通。团体辅导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个体在互动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过程。团体辅导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展开,其中多数是在被辅导对象不自觉状态下完成的。

艺术生由于经历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故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思维定势与行为习惯。他们思想活跃,长于形象思维与情感思维,喜好标新立异,富有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这一群体性格特征如同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给自己专业进取提供不竭的内动力,另一方面也容易为某些外部氛围或瞬间情绪所把控而趋于极端。在社会学视野中,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90后”、独生子女、艺术生等多重角色,长时期的专业实践活动造就了他们与综合院校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大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处于18~25岁期间,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该阶段被称为“成年初期”,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亲密和孤的冲突,也就是说这段时期个体最需要获得亲密感。这一阶段也是个体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改变阶段:离开原生家庭和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城市求学,脱离父母的照顾开始宿舍集体生活。这一时期的个体最需要社会支持,对朋友的功能性需求最强。

艺术生人际交往具有鲜明的特点。

艺术生在思想上更加活跃,看待事物的角度独特,求新求异意识较强。艺术生偏向于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多用感性思维,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和现实基础脱离。一方面,艺术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大都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和成就感;另一方面,由于受现代艺术商业化氛围的影响,加上追求鲜明且张扬的个性,艺术生容易形成极端的性格品质。艺术专业学习的投入不菲,多数艺术生是独生子女且家境殷实,他们兼具独生子女的特点,比较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感意识和团队精神,喜欢我行我素,个性比较自由散漫,对校纪校规的遵从性较差。艺术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自我意识突出,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情感丰富,但组织纪律性不强。这些个性特点主要受社会环境、个人经历、专业学习的影响。艺术生的管理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实践教育、加强心理教育等方面入手。

艺术生人际交往存在一些困扰。艺术生的心理特征在其群体交往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因而也造成了其在宿舍内的一系列人际交往困惑与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艺术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易冲动,常常会发生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同时由于情感丰富、敏感,倾向于感性思维,很容易陷入多愁善感的情绪状态。他们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多数人家庭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使得他们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他们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接受了太多长辈的疼爱,使得他们不懂分享;他们处于信息膨胀的时代,接触了太多的电子产品,使得他们人“机”交往胜过人际交往。艺术生的人际交往困扰包括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擅长换位思考和为他人着想,人际交往中比较容易发生冲突;艺术生需要进行艺术创作,情感丰富,同时也容易情绪波动,有时甚至喜怒无常,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误解;部分艺术生擅长用创作表达自我,却不擅长用语言表达,渴望交朋友,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

为了缓解艺术生存在的人际交往困扰,相关院校可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在共同的活动和体验中让艺术生调整人际交往模式,进而缓解其存在的人际交往困扰。团体辅导的设定以宿舍成员为团员,以人际交往为主题,分次进行,每次一个主题,逐层深入,让学生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与感悟。

篇10

情商(EQ),是相对于智商(IQ)的一个术语,是测定和描述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量化指标和评价一个人做人能力的重要参数。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有高智商,更要具备高情商。

一、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情商状况

1.自我意识能力。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即:对自己的心理体验,是情商的基础。据调查,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虽然从大一到大四成逐级递升态势,但迷茫和彷徨仍然困扰着许多学生,尤其是大一、二阶段,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诱惑,一些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使得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际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同时,这也是部分大学生发生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2.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即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强烈的进取心,过人的动机内驱力,不断的树立自信,寻找目标。在自我激励和自信能力的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乐观向上,自我鞭策,开拓进取。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尤其在公共活动和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怕羞、拘谨、不敢大声说话,缺乏自我表现的信心与勇气。

3.情绪控制能力。情绪化是许多青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调查称高达60%的青年认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差主要表现在情绪化上。如果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控制,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意志消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轻生。而且许多大学生在观察、体验和调控他人情绪方面的能力也令人堪忧。

4.人际沟通能力。目前,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日益居多,自负、任性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性格弱点。他们说话行事武断、不顾及他人感受,从而造成人际沟通中的性格障碍;或者由于情绪失控,对别人厌恶、反感、鄙视、恐惧等也会使大学生在沟通中处于失败地位。另外,阻碍大学生人际沟通的还有自卑、贫富差距、语言障碍。

5.挫折承受能力。情商理论中的“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在现实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抗挫能力较与其它方面呈明显优势。尽管如此,一些学生的抗挫能力仍令人堪忧:考试失利、遭人拒绝、恋爱失败等都可能使他们妄自菲薄,唉声叹气。尤其那些优越感强的大学生,在失败与挫折面前更显得脆弱与消沉。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情商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提高大学生情商上,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其独特优势:其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必须来源于实践;其综合性和交叉性又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借鉴吸收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这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

1.将情商教育引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

中。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制观教育。虽然在这些内容涉及情商教育,但并非专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仅要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更要注意不断增加、有利于情商培养的内容,使EQ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相互结合与补充,更好的完成课程的教育目的与任务。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商水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业要求其必须具备较高的情商。这就需要从事该职业的人,首先,要有较强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能力,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激昂奋进的斗志。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疏通和调节。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始终能给学生一个自信、勇敢、乐观向上的形象,使其本身成为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篇11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上升的阶段,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许多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状况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1,2〕,人际关系和谐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进学业的进步;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空虚、心情压抑、抑郁、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3〕。为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的咨询、诊断和辅导提供理论指导,进行了本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10月~11月,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济南大学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700名作为研究对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31份,回收有效率为9014%。其中男生311名,占4929%;女生320名,占5071%。一年级159名,占2520%;二年级298名,占4723%;三年级174名,占2757%。理学147名,占2330%;工学134名,占2124%;医学350名,占5546%。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939±106)岁。

12 调查工具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5〕、自尊量表(SES)〔6〕、抑郁自评量表(SDS)〔6〕、焦虑自评量表(SAS)〔6〕、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7〕、防御方式问卷(DSQ)〔6〕、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6〕和一般情况问卷。

13 方法 调查员均为本校研究生,施测前进行严格培训。在正式调查前,首先随机选取2个班(75人)进行预调查。2周后开始正式调查。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匿名笔答方式进行,要求被试者独立完成问卷。在调查结束15d后,随机抽取2个班,共83名学生进行重复测量,并对2次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均>075。

14 统计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逻辑检查、整理编码和数据量化,然后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 2003数据库。以人际关系困扰总分≤8、≥9且≤15、≥16将人际关系困扰划分为无、轻度、严重,分别赋值0,1,2。运用累积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在进行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时,对于分类变量需进行如下量化:两分类无序变量赋值0、1;无序多分类和多选变量,根据例数多少及实际需要合并成两项,或者引进哑变量;有序多分类变量按照顺序赋值1,2,3,……。从而确定共计51个自变量。最后检验各自变量与LogitP之间的线性关系。经检验,a14(每周上网频度)、a15(每周运动频度)与LogitP之间为对数关系。因此对a14和a15 进行变量变换,以对数形式引入模型,其余自变量直接引入模型。

2 结果

21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 大学生无人际关系困扰者占4643%(293/631);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为5357%(338/631);其中,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243/63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95/631);具有明显人际关系障碍者占143%(9/631)。

22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对模型的拟合优度的检验结果(P>005),说明预测值和观察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的预测能力为:一致性=919%,不一致性=75%,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P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与汪雪莲〔8〕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就所有累积Logit而言(即人际严重困扰对轻度困扰、无人际困扰的对数发生比;人际严重困扰、轻度困扰对无人际困扰的对数发生比),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神经质程度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无神经质的4078倍。原因可能为神经质程度高的人,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激怒、偏激,常伴随有抑郁。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社交能力差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社交能力强的2755倍。社交能力差,即缺乏人际沟通、交流的技巧,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在人际交往中常处于被动的境地,从而产生人际关系困扰。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受生活事件影响重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发生的危险性,是不受生活事件影响的2257倍。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应激源,当累积到超过心理承受限度时,就会导致心理负荷过重,其精神状态会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而引发心身疾病,人际关系也会失调。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角色作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突出。当父亲在满足子女需要方面表现得小气、吝啬,对子女的行为挑剔、否定,认为子女带给自己反感、不快等拒绝否认倾向,容易让子女感到无能和自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子女人际交往的健康发展。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则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表1 人际关系困扰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略)

【参考文献】

〔1〕 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1):364-367.

〔2〕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等.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657-659.

〔3〕 D' Angelo B,Wierzbicki M.Relations of daily hassles with both anxious and depressed mood in students[J].Psycho Rep,2003,92(2):416-418.

〔4〕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1.

〔5〕 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6〕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增刊,251-252,160-161,202-205,46-53,285-288,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