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矿产与地质论文

矿产与地质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8 08:20: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矿产与地质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矿产与地质论文

篇1

 

0引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做好矿产资源评价、开发及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矿产资源评价中也成为现在矿产资源评价的一种前沿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和应用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1]。其处理、管理对象是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分析问题。

1 GIS应用于矿产资源预测的作用及优势

对于传统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在矿产数据的时空性、多样性、庞杂性的把握以及数据转化方面问题一直使传统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GIS作为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强有力的工具地质论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2]:

(1)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GIS数据库可完成多远的地学信息综合管理,在矿产资源评价中涉及的有关地质、地物、地化、遥感信息通过数字化后进入系统,可长期保存,保障了矿产资源评价的开展。同时,也可快捷完成信息查询、检索、分析。在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可以输出高质量的成果图件。

(2)高效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在图件上可精确地统计各种地质体空间几何属性,如面积、周长等,有助于定量研究地质问题,完成手工操作不能完成的工作。同时,可在不用进行地质信息数据转化的情况下,就可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减少矿产预测中的人为因素。

(3)灵活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GIS专题图层管理功能可方便完成多学科、多层次、多来源图形叠加,不但大大减少图纸人工绘制繁重劳动,而且研究者可反复进行多次叠加自由组合。

(4)便捷的模型可视化功能。利用DEM、TIN模型完成各种空间测量科学数据的可视化,可方便地将成矿信息数据处理与GIS可视化结合起来。同时,GIS能够保证成矿预测的过程可视化,将成矿预测工作透明化[3]。

2 应用GIS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的方法及思路

根据研究工作的程度不同,将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分为经验型与理论型[3]。经验型是建立在已知矿床基础上的,在数据丰富的矿区可采用数据驱动的经验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评价。理论型是在没有已知矿床或已知矿床很少的情况下,信息通过遥感和地球物理数据推断而来只能在对遥感等基础数据的分析下,采用简单的分级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方法[4]。对于经验模型法,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步骤完成矿产资源评价[4,5]:

(1)搜集数据。搜集研究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矿产、构造、地球化学、航磁、重力及遥感资料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建立多元信息数据库,为下面的工作做好数据准备。

(2)确定矿床的类型。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区内的实际环境与已知的矿床类型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确定区域可能的矿床类型。

(3)建立找矿模型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结合数据处理结果,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确定矿床类型的概念模型和描述性模型,建立多元信息找矿模型,列出各信息中的找矿标志。

(4)成矿信息提取。对模型进行定量化与转换后,根据量化后的模型,对专题数据的处理,根据所选的空间分析方法,应用GIS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结果确定找矿有利地区或靶区。

(5)预测资源量或储量。根据确定的特征信息与成矿模型、预测模型计算资源量。同时,将结果编制成果图件。

3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丰富的、高质量的空间与非空间数据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

对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分析,应当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信息提高矿产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如果进行区域性成矿系统评价,数据库中就要包括区域中可能与成矿有关的全部信息 [6]。由于原始数据是由不同单位、不同时间采集获得,因此,造成同一研究区的相关数据有不同的比例尺、精度、投影方式及存储方式。因此,在进行综合分析之前,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地质论文,如投影变换、格式转换,以保证建立高质量的数据[5]。

3.2多源地学信息的管理是有效评价的保证

在GIS中对资源评价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与数据库质量成正比[7]。一般有两种管理空间信息的方法:一是目前大多数GIS软件支持的GIS管理空间信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信息的方法;另一种新方法是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管理空间与属性信息。由于矿产资源评价的地学信息种类多,内容复杂,设计一种新的有效的数据管理结构十分必要。在建立数据库时,对于数据库中的元数据的整理即保管也十分重要。

3.3 找矿信息的量化与转换

GIS可操作的处理主要是对具有空间拓扑关系的点、线、面及相应的属性描述。将找矿信息量化及转化也是矿产资源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信息经一定的数学处理,可以得出与成矿有关的图形信息[7]。对于地质信息,通过GIS提供的属性检索、空间信息量算及叠加、缓冲等空间分析功能,可完成从地质信息提取成矿信息的过程。

3.5 对矿产资源评价的空间分析方法的选择是关键

空间信息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平的关键。矿产资源预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家对测区的认识即预测模型。空间分析方法通常分为经验型和理论型两类。两种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采用定量化表示专题属性最后综合生成预测。布尔逻辑、代数方法、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法是几种常用的方法[6,7]。

4结语

在矿产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把握好能源开采的先决优势就是把握了经济发展的关键。GIS对采矿空间信息的高效处理、采矿工程设计及采矿过程优化等方面都是一种理想的工具。其独特的空间分析能力,将使其在采矿决策和设计中成为强大的辅助工具。同时,还应将其推广到各个不同的行业领域中,使其具有更大地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亚民,赵捧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M].西安: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韩密,陈国旭,董高梅.基于GIS矿产资源评价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096-1099.

[3]石德强,姚燕,张永忠.GIS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50-52.

[4]陈小云,胡光道.GIS在矿产资源预测中的现状和研究思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56-59

[5]朱思才,吴家齐,刘和发.GIS技术在区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2000,3 ,26-28.

篇2

主管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地质矿产厅;湖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1211

国内刊号:42-1736/X

邮发代号:38-33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篇3

[1]马玲.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J].消费导刊.2008(11)

[2]孙洪波.中国与拉美油气合作的机遇、障碍和对策[J].国际石油经济.2009(03)

[3]孙贤胜,裴国平.海外石油作业公司建立国际化管理机制初探[J].国际石油经济.2008(09)

[4]冯保华.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策略分析[J].消费导刊.2008(15)

[5]余立.应对世界石油石化工业新格局提高中国石化国际化经营水平[J].当代石油石化.2008(07)

[6]付晓东,文余源编着.投资环境优化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张汉亚,张长春主编.投资环境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8]卢进勇,杜奇华编着.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9]赵振智,胡婧潇.我国石油公司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控制力研究[J].化工管理.2009(04)

[10]郭鹏,韩文杰,陈振贵.海外项目投资管理探索[J].中国石油企业.2008(10)

[11]赵鹏大等编着.非传统矿产资源概论[M].地质出版社,2003

[12]何晓群编着.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3]张敦富主编.中国投资环境[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14]KatsuakiKoike,SetsuroMatsuda,ToruSuzuki,MichitoOhmi.NeuralNetwork-BasedEstimationofPrincipalMetalContentsintheHokurokuDistrict,NorthernJapan,forExploringKuroko-TypeDeposits[J].NaturalResourcesResearch.2002(2)

[15]刘鸿斌.中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浅议[J].消费导刊.2008(18)

[16]MargarethaScott,RoussosDimitrakopoulos.QuantitativeAnalysisofMineralResourcesforStrategicPlanning:ImplicationsforAustralianGeologicalSurveys[J].NaturalResourcesResearch.2001(3)

[17]唐金鸽,邵万钦.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2008(05)

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晏波.矿业权交易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2]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3]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4]卢国懿.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5]吕宾.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调整及征收细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6]史晓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矿地协同利用与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7]王全明.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及资源潜力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8]王翠香.模糊数学在个旧东区锡矿资源预测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9]韩玥.基于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能源政策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10]唐宇.新疆乌恰地区Pb-Zn资源成矿预测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11]吕国范.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12]赵子铭.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3]汤军.含油气盆地油气地质异常定量预测与评价研究--以山东临清坳陷东部德南洼陷综合研究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14]张庆.保险资金投资海外矿产资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15]冯宇.资源约束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16]吴飞.个旧锡矿区地质数据的极值分布和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17]黄静宁.深层次致矿异常信息提取及其找矿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18]王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9]Yamakawa,TomodaS.AFuzzyNeuronandItsApplicationtoPatternRecognition.ProctheThirdFuzzysystemAssociatCongress.1989

[20]KuemmerleW.Thedriver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toresearchanddevelopment:anempiricalinvestigation.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9

[21]HLin,QWan,XLi,etal.GIS-basedmulticriteriaevaluationforinvestmentenvironment.EnvironmentPlanningBPlanningandDesign.1997

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林闯,苏文博,孟坤,刘渠,刘卫东.云计算安全:架构、机制与模型评价[J].计算机学报.2013(09)

[2]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05)

[3]王鹏翩,冯登国,张立武.一种支持完全细粒度属性撤销的CP-ABE方案[J].软件学报.2012(10)

[4]杜春来.无线移动自组网密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王锦晓,张旻,陈勤.一种高效属性可撤销的属性基加密方案[J].计算机应用.2012(S1)

[6]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东方.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07)

[7]刘志宏.无线传感器网络密钥管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8]袁珽.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密钥管理和虚假数据过滤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

[9]麻浩,王晓明.外包数据库的安全访问控制机制[J].计算机工程.2011(09)

[10]冯登国,张敏,张妍,徐震.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2011(01)

[11]田胜利.基于l-多样性的隐私保护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12]付戈.数据库动态恢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13]汪志鹏.私有信息检索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14]时杰.关系数据库细粒度访问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15]彭清泉.无线网络中密钥管理与认证方法及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16]郑健,刘广亮,李兆国.基于椭圆曲线的等级密钥管理方案[J].福建电脑.2010(03)

[17]黄志宏,巫莉莉,张波.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威胁及防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08)

篇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ory and testing technology of rapid development, and for the peopl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 more and more, the mining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more and more frequent, for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have accumulated much experience, providing more scientific basis, geological structure is to point to in the crust of the earth's crust movement rock deformation and displacement effect happened left over from the form, understand clearly qc ore structure, for mineral and mining indus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research area located in anhui province JiXiXian territory,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area activities such as of the fracture structure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geology,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type, characteristic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90年代以后,地质构造理论以及测试技术都飞速发展,为地质研究积累了不少资料以及科学依据,从已有的知识和前人的经验来看:地质构造主要研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岩石圈内或地壳里各种变形的组合特征、几何体、分布规律;同时还要对构造形成的地质背景、力学条件及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机制进行分析;对构造的形成序列及演化历史进行研究探讨。

总的来说,按成矿构造规模、级别、作用等将控矿构造划分为一级控矿构造――导矿构造,二级控矿构造――储矿、容矿构造。

构造背景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背景是矿床形成最根本的控制因素,它决定了成矿物质来源、深度、元素种类、成矿类型及矿床时空分布。

本文主要通过对地质构造类型和特征进行详细的探讨,为以后的找矿、矿产开采做铺垫,少走弯路。

二、地质构造的分类

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简称构造。任何构造都是岩石或岩层受了内力或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原始位态或面貌,如层理、粒序层、波痕等各种原生构造,以及各种原始位态或面貌的改变,即变形与变位,如各种次生的褶皱、节理、断层、裂谷、俯冲带、转换断层等。

各种构造均可按形态和成因的不同而分类。各种构造又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归并分类,如按构造形成时间归并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两类;按几何要素又可将构造归并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两类;按面状或线状构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特点又可归并为透入性构造和非透入性构造两类。

三、地质概况

绩溪是皖南山区县。位于东经118°20’一118°55’,北纬29°57’一30°20’,与浙江省临安市、安徽省歙县、黄山区、宁国市、旌德县接壤。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间谷地面积不大。中低山区丘陵占全境面积的90.6%。境内地势南高北低,西南及东南分属黄山及天目山山脉,主要山系均是北东-南西向分布。

绩溪地区地层区划属中国地层区划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皖南小区。县境内地层自老至新发育较全,主要为中元古界(Pt)、青白口系(Qn)、震旦系(Z)、寒武系(∈)、奥陶系(0),次为少量志留系(S)及侏罗系(J)和自垩系(K),第四系(Q)仅沿现代河谷有少量分布。地层总厚度大于18000米,其中中元古界和震旦系分布最广,约占总面积的2/3。区域内地层因受后期构造破坏和岩浆侵入影响,内部分布较乱。

四、控矿构造特征

绩溪地区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下扬子台坳二级构造单元,皖南陷褶断带三级构造单元,黄山凹褶断束和绩溪穹褶断束二个四级构造单元。本区扬子准地台形成于皖南构造旋回(造山运动)。其基底为中元古界上溪群,为一套区域动力变质的浅变质岩系,经过了强烈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使得原始地层层序难以恢复,厚度大于13354m。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直接覆盖于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之上。

本区属于多旋回构造运动地区,地史上历经雪峰(皖南)、加里东、印支、燕山及喜山等运动影响。其中雪峰及印支运动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表现为区域性差异上升,燕山运动以块断运动为主,喜山运动属振荡挤压运动范畴。印支期以来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是:印支――燕山早期为NNW―SSE、近N―S向挤压,陆内造山作用发育,属古特提斯构造域;燕山晚期即早白垩世早期,NW―SE向挤压,北东向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属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NW-SE向伸展作用,本区及其周边处于强烈的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E-W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本区内发生挤压逆冲作用。正是由于历次运动的性质差异造成了本区构造形态的时间差异及空间差异。

本区的褶皱主要形成于雪峰期、印支期,喜山早期。雪峰期褶皱由中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组成,轴向自东向西,由近东西逐渐向北东偏移,枢纽向北东倾伏,形态复杂,常呈倒转或扇形褶皱,区内的汪满田背斜,形态自西向东由倒转褶皱逐渐变成扇形褶皱。印支期褶皱主要为绩溪复背斜,由震旦系及中元生界组成,形态复杂,线性明显。由于轴部的震旦系自下而上岩性软硬和单层厚度不一,故复背斜倾没位置的震旦系组成的次级褶皱横剖面表现为不协调褶皱,平面形态形似花边,经剥蚀后震旦系呈群岛状分布。喜山运动形成的褶皱,主要为绩溪县城附近下白垩纪宣南组在构造上表现呈和缓的“盆状向斜"状褶皱。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层,与褶皱伴生的断裂发育较差。区域性深大断裂主要有旌德断裂、绩溪断裂、虎(岭关)~月(潭)深断裂,特点如下:

(一)旌德断裂,发育于上溪群至上白垩统宣南组中,切割的最新地层为晚白垩世宣南组。岩石碎,角砾岩、裂隙、擦痕及褶曲发育。断裂控制并切割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岩体,钻孔揭示深部煤层未遭破坏,证明断裂作用较浅。断裂北段显示为重磁梯变带。印支期末、喜马拉雅中期活动强烈。

(二)绩溪断裂,断裂总体走向30°,省内长约240km,断层面倾向SE,倾角30--45°,局部50~70°。破碎带宽数米至数十米,断距百米至数千米,沿断裂带岩石破碎,角砾岩化、糜棱岩化、硅化、片理化强烈,褶皱发育。断裂沿线串珠状分布着金沙、绩溪早白垩世盆地。寒武系地层自东向西逆冲在白垩系地层之上。该断裂起始于燕山中期,燕山晚期活动强烈。

(三)虎(岭关)~月(潭)深断裂,断裂走向40-50°,断层面以倾向南东为主,倾角多变,陡者直立,缓者20~30°,断裂带宽达200m。断裂北段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内,南段发育于蓟县系~长城系地层中。断裂南东的次级断裂发育,常密集成带,它们以十公里左右等距分布,大多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部分切过侏罗系及燕山晚期岩体。该断裂形成于皖南期(雪峰期),皖南期末活动强烈,印支期及燕山期活动微弱,属壳断裂。

结束语

从上文中的地质控矿构造的类型与特征可以看出,地质构造不仅与内生矿床有着密切关系,对于外生矿床,地质构造对其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所以,对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特征,我们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上文的研究对于安徽省绩溪县境内的矿产寻找以及矿床开采有了一定的指导,通过了解地质控矿的类型与特征,能够方便找矿以及正确指导矿产开采。

参考文献:

[1] 王瑜、李朗田、苏绍,鄂东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地质与勘探,2007,,4(1):17-25

[2]黄婷婷、王磊,谈矿山地质构造与瓦斯突出地段的控制[J]-今日科苑,2009(10):136-138

篇5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对各类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十分惊

人,而另一方面我国各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由此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浪费十分惊人。在实际的矿产开采、监测与核查的工作中,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很多实际工作的开展还是依赖于工人的经验或者传统的手工测绘手段,使得矿山开采监测测绘技术无法得到实质性发展。本论文结合现阶段政策法规对矿山安全管理的要求,分析测量工作在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并研究了服务于矿山安全管理测量工作的方法,就是想要解决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及矿山开采监测的其它工作中的矿山测量技术体系问题及技术规程框架。形成完整的现代体制下的各类矿山开采监测的测绘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框架。

1 矿山开采监测与测绘概述

1.1 矿山开采监测的内容

矿山开采涉及地质、山体、矿产、水土等多方位,因此需要对开采过程实施监测的内容较多,主要集中以下两个方面:

1.1.1 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开采首先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主要是不利影响甚至是有

害影响,例如对矿山大肆开采造成地表沉陷、地下水下降、山体滑坡、

泥石流灾害、生态系统被破坏等等,为了尽量减小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必须要在开采的过程中,对矿山及开采过程实施动态化的监测,采取预防和防治结合的手段保障将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1.1.2矿山开采安全监测

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便是安全监测,因此矿山开采监测的过程

中必须要对安全进行监测,包括采用相关传感器对有害干扰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对矿山内部的空区、塌陷地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各类矿产资源实施安全管理机制,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确保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1.2 矿山开采中的测绘技术

目前对矿山开采监测所应用到的主要测绘技术主要有GPS定位、

遥感测绘技术及激光探测技术等,下面逐一进行简要的介绍。

1.2.1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的三点定位原理,对地球上的物体实现

三维空间内的定位的一种技术。GPS定位技术目前应用于矿山开采领

域,其主要应用在利用GPS定位技术实现对矿山的数字化地图绘制,

利用数字地图实现对开采过程的动态化监控。

1.2.2 遥感测绘技术

遥感测绘技术是目前普遍应用的较为成熟的一种测绘技术,简单

来说,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在计算机上面进行计算并且能够达到测绘目的行为。遥感测绘技术能够实现人类无法触及到的矿山内部区域,从而在计算机上完成对矿山内部的矿产储量分布、地质条件研判以及各类灾害事故的预警等分析工作,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测绘技术。

2.1 滑坡监测测绘

滑坡是矿山开采中经常出现的灾害事故,对滑坡实施监测就必须

借助于现代测绘技术。目前能够实现滑坡监测的测绘技术主要有大地测量法和GPS测量法。

2.1.1大地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是利用高精度测角、测距的光学仪器和光电测量仪器、全站式电子速测仪等仪器仪表实现对大地绝对位移的测量,从而进行分析是否产生滑坡灾害,或者对滑坡灾害进行预警。

2.1.2GPS测量法

大地测量法最大的缺陷是其测量精度较低,必须借助于大地作为

绝对参照物,因此近几年发展了GPS测量法。GPS测量利用了GPS定位仪器能够实现高精度下的滑坡位移和滑坡速度,测量精度高,能够

实现全天候动态监测。

2.2 地裂缝监测测绘

地裂缝的监测是一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监测工作内容,需要结合地标沉降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因此地裂缝的监测测绘,通常是借助于传统的测量法和GPS测量、遥感测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首先利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每隔一定周期观察记录大地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并利用GPS测量实现固定参照物的三维空间的定位、位移和速度,最后结合遥感测绘技术对被监测区域的地标分层沉降进行标定,从而综合分析出地裂缝的发展与走势,实现对地裂缝的动态实时监测与测绘。

2.3 空区塌陷区监测测绘

随着矿山开采力度越来越大,矿山山体内部难免会出现空区塌陷

区,一旦发生塌陷则酿成惨痛事故,因此需要对矿山开采中的空区和塌陷区进行监测测绘。目前主要应用遥感测绘技术实现对山体内部空区塌陷区的监测。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利用激光探测技术实现对空区塌陷区的探测和研判,利用激光对矿山山体进行三维扫描,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数据比对和三维模型的分析,能够准确的提出空区和塌陷区研判模型,并给出适当的监测和补救措施依据。

2.4 水土流失监测测绘

矿山开采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的现

象,因此,为了尽量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要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目前对水土流失进行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2.4.1遥感监测法

遥感监测是借助于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将地面的植被、沙石、

水源等地物扫描为电子地图,构建三维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实现对地表水土流失的监测。这种方法往往适合于较大区域面积的水土流失的监测。

2.4.2地面监测法

地面监测法适合于较小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的测量与监测,其主要

方法是采用对被监测区域设置不同的监测地块,为每一个地块分别设置不同的参照物,如沟渠截面、植被率、沙石面积等,通过定期对参照物的测量测绘,形成数据报表,从而能够为被监测区域的水土流失提供基础性数据。

我国矿山测量工作及相应的技术规程远远滞后于目前矿山开采监测及矿山管理工作的需要,矿山测量技术体系不全,技术规程不能满足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矿山测量内容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对矿山开采监管的需要等。矿山开采中的核心问题是安全问题,而要保障矿山开采过程的安全,就必须要借助于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对矿山开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测绘与监控管理,从而能够实现对矿山开采的动态监测测绘与动态管理。针对矿山开采监测的具体方法,本论文详细探讨了测绘的方法与实施步骤,从系统方法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在矿山开采领域的测绘技术的应用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在矿山开采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当然,测绘技术应用于矿山开采领域,不仅仅局限于本论文所探讨的方法,更多的具体的应用技术方法有待于广大测绘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矿山开采监测中的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96-2

1云南会泽矿床的基本情况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的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京103度、北纬25度之间。其东临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寻甸县毗邻。

云南会泽的铅锌矿区是我国著名的铅锌矿产地之一。矿区地表层由于震旦系组成,构成矿场的基地,其包含的上震旦与古生界组成了“两层式结构”。其主要由灰色、红色、米黄色的白云岩及块状的硅灰岩构成。有代表意义的断层有麒麟长等。会泽矿床主要位于小江断裂带上,为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2云南会泽矿床的基本特征

2.1会泽矿床的形状、规模及产量

云南会泽矿场在其形状上有其特有的特点,呈平面左列式展开,剖面呈现的为倾斜阶梯状延伸,根据脉搏状、球囊状、柱状、层状进行产矿。矿体突然膨胀或缩减情况频繁。会泽矿床长约800余米,垂直延长约1100多米,厚度一般在0.7-0.4m之间,共有裸漏矿体30多个。是我国铅锌等金属产量做多得地区之一,里面的铅锌总产量分辨约为78万吨和100万吨。云南会泽矿床中的矿体属于盲矿,其内部规模增加,品质也有所提升。

2.2会泽矿产的矿石品质

(1)矿石的物质构成

会泽矿床的矿区因受地形变化影响,其高度差多达900余米,因此,里面的矿产多受到不同水平的氧化,其上部一般多为氧化矿产,中部为氧化矿与硫化矿的共生混合矿产,下部因无法氧化,全为硫化矿产。相见下表:

(2)矿石的结构

会泽矿产矿石主要结构多为自然晶粒状、脉状、固液体分离、揉皱状等多种结构。在这其中,晶粒状结构是比较常见的矿产结构。它的形状与沙粒相近。会泽矿石的构造还多以块状常见,还可以看见脉状结构、条状结构等。

(3)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就是在热液变成矿产的过程中,接近矿围岩与热液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一系列物质成分与结构的变化。是一种重要的矿产寻找标志。会泽的围岩蚀变类型比较简单,一般为白云化及黄铁矿化。在矿体的附近形成的黄铁矿是比较常见的矿产。其中,白云矿与成矿有着紧密地关系。伴随着矿场深度的加大,白云实况的品质也相应增加。

2.4会泽成矿的阶段分划

一般的矿产成矿的阶段可以分为:沉积岩阶段、热熔成矿阶段和表生阶段。

(1)沉积岩阶段

沉积岩阶段是指震旦系同竹寺的部位分层涵有较高含量的铅、锌等矿产元素。经过内部成矿的液体流入过程时,提炼地层中的矿物质,使其经过热熔后形成矿产。

(2)热熔成矿阶段

这个阶段可分为三个层次,即铁闪锌阶段—黄铁阶段—铅锌阶段。

(3)表生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说矿产经过热熔后凝固成矿产资源的阶段,从而形成新的矿产资源。

2.5会泽矿产成矿的地质条件

会泽矿床产生的矿产不仅受到地层、岩石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

(1)地层因素

在地域上,矿产的分布同地层有着密切的关系。“透视状”的矿体主要为下层的炭资源形成碳酸盐,从而形成矿产提供了前提条件。硫化矿石的产生原因也同其沉积作用有一定联系。

(2)岩性因素

会泽铅锌矿床的下层一般为白云灰岩,中上层为灰白粗晶的白云灰岩,并伴有白云质灰岩的残留体,成过度关系。

白云灰岩有着重要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粗晶的白云灰岩比较厚,孔隙也相对较大,再加上其对岩石的遮挡作用,就容易形成脉状的矿床。因此,岩性因素也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决定条件。

(3)构造因素。受压扭作用产生的断流带式矿体形成的有地地区,矿体在其剖面多为梯状结构。

3铅锌的分布规律

以现有技术对会泽矿床的探测等处,铅锌的分布同其中的微量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铅、锌矿的产生与Cu、Cd、Ag、Sb、Mo、Hg、Tl等成正向相关。这种联系也符合款曾结构地球矿化元素的分布规律。

4会泽矿床的找矿方法

4.1找矿准则

经过大量对于野外及工作数据的总结分析、主要找到了以下几种对矿产的寻找办法:

(1)地表矿体的特点。地表上铅、锌等矿点的寻找是工程认识对于铅、锌矿产预测及寻找的重要依据。地表上端对粗晶白云岩及硅化灰岩的过度是成矿预测的基本因素。

(2)矿化元素的特征。同地球上化学元素的组合与分布想结合,推断隐藏的矿产类型及强度,进行矿产的寻找与测定。

(3)围岩蚀变异常区的特征。一般矿区附近都会发生围岩蚀变现象,其中,又以白云岩化、硅化等石化为主要条件,特别是对于黄铁矿的寻找。

(4)控制矿化的断层性质。因受NE产生断层是存在矿产的有力地形,人们多可以从这样的地区发现矿产资源。

4.2找矿的方法

通过预测的地点,专业人士成立“矿床预测方法”—“构造地球化学方法找矿”—“重点解剖”—“点面结合”—“综合评价”—“工程验收”的找矿方法。

在一定的区域,对地质特点进行重点区域划分,对可能形成矿产的地区进行重点排查,同时采用点面结合的办法,利用综合评估,对地质进行分析与寻找,从而完成找矿,达到工程验收。

理论研究和找矿的实际操作共同证明了,对于隐藏矿产的预测及寻找方法对正确寻找到矿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5总结

会泽铅锌矿有着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利于矿产的形成,其矿石的品度高,涵元素丰富,矿石矿物简单,是受其特有的岩性及地质构造影响的。运用“重点解剖”—“点面结合”—“综合评价”—“工程验收”的找矿方法可以很好的对隐藏矿产进行研究与发掘。对于现在自然资源的紧缺,矿产资源的寻找及利用、再生方法是值得广大地质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新型问题。

篇7

杨衍忠同志此次捐赠的文稿是其一生辛勤耕耘的结晶。其中关于地质找矿方面的文稿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物化探等方面的原始资料、阶段性成果资料,最终成果资料及其研究的成果、认识和工作建议等,总共有2850万字。近日,我局组织专家对文稿进行了初步的清理,作出初步评价如下:

一、文稿的主要内容

杨衍忠同志捐赠的与地质矿产工作有关的文稿主要有6方面的内容。

1、基础地质资料文稿。包括江西南部岩浆岩卡片共4册,共计表445张,插图1322张,文字约42.9万。江西南部岩浆岩卡片共整理出了1360个岩体,详细列出了各岩体出露面积,产出形态,接触关系及分布等。其中,赣南各县市岩体卡片共整理出499个岩体。岩体内带蚀变119处,蚀变矿物26种,并对66个岩体矿化信息进行了总结,统计了22期次共51个岩体稀土氧化物含量,同时对其中35种岩体进行了密度统计,58个岩体进行了磁参数统计。

2、矿产地质资料文稿:共计159册,约790万字。其中,编写和摘录的各类区域地质矿产报告及插图附表32册;各类地质设计及报告55册;矿点检查、查译共11册;矿床成因分析、成矿模式及成矿远景评价总结16册;学习笔记5册;工作手册及野外工作草稿3册;论文1册;其它各类资料36册。该部分文稿重点对江西及赣南区域地质及矿产分布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析了赣南锡多金属矿、稀土矿矿床成因,并对钨、稀土及非金属矿进行了远景评价,总结了铀矿的找矿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方法、手段。

3、赣南地区地质矿产卡片:共51册,约360万字。其中赣南九县市及东西部矿产资料3册,矿(化)点共1488处;研究性报告及编图资料卡片9册;赣南卡片摘录资料22册,整理成集的赣南地区矿产卡片8册,共收录各类矿(化)点1055处;1:20万图幅矿产卡片3册;其余矿产分类卡片14册;赣南各县1/5万地质矿产略图共36幅。主要对赣南各地区的矿(化)点的名称、位置、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合、主要矿物成分、矿床类型及规模、矿石品位和储量、工作程度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分析。

4、物化探类资料文稿:共计172册,约588万字。其中,赣南部分矿区物化探工作情况27册;赣南1/5万—1/10万土壤、自然重砂、水系沉积物异常情况56册;赣南地区航磁异常情况18册;赣南地区物化探工作概况17册;各类物化探报告、小结26册;其他类资料(如物化探规范)17册;赣南土壤、自然重砂、水系沉积物异常登记表10册,登记了赣南航磁异常548处,赣南土壤异常168处,赣南自然重砂异常221处,赣南水系沉积物异常1513处(铅异常202处、铜异常174处、钨144处、银异常150处、锡112处、金异常370处、锌361处);地震资料1册。

5、综合类文稿:共548册,约400万字。包括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分析。通过对矿产资源的情况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6、赣南地区18个县(区)矿产综合成果。其中赣县及章贡区已基本编写完成,其余16个县为矿产卡片手稿。赣南18县(区)共整理编辑出2974处矿(化)点,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铋、煤、铁、铍、锰、钴、镍、钽铌、镓、铷、钒、钍、稀土、独居石、绿柱石、锆石、硅石、钾长石、砖(瓦)粘土、耐粘、瓷土、石材等;整理出岩浆岩分布数量达508处,出露面积达17831.03km2,各县(市)矿产点插图或附图231幅,记录矿产信息文字达600万字。如赣县白石――山溪地区地质矿产略图及其说明中,在约5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收集综合整理了60个矿产点信息,其中有钨矿点5个,多金属矿点14个,稀土矿点9个,锆石矿点1个,铀矿点6个,金矿点1个,铌钽矿点4个,石灰岩矿点3个,硅石矿点2个,萤石矿点3个,装饰石材矿点3个,钾长石矿点2个,水晶矿点1个,电气石矿点1个,风化瓷土矿点1个,高岭土矿点3个,煤矿点6个。

二、文稿的价值评述

1、杨衍忠同志捐赠的地质资料文稿,内容丰富,系统完整,图文并茂,涵盖了赣南地质矿产的主要方面,相当于一个赣南地质矿产方面的资料库,是一座尚待挖掘的“金矿”。其中,对赣南地区岩浆岩资料的汇编,矿产资料卡片汇编、物化探异常汇编等,皆填补了赣南地区在该方面的空白。对于赣南地区地质矿产勘查规划,指导地质找矿,以及减少地质找矿成本,提高地质找矿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2、文稿对赣南地区各类矿点及物化探异常点进行了筛选,并建议优先安排重点查证的有310处,其中矿点117处,航磁异常点15处,土壤异常24处,自然重砂异常14处,水系沉积物异常140处(其中银异常29处,铜23处,铅25处,锌38处,钨15处,锡10处)。这大大缩小了找矿靶区,对于进一步在赣南地区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具有重大价值。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24-02

攀枝花冷水箐生产实习基地位于攀枝花市北西方向约20余千米处,隶属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2014―2015年,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对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进行了系统的参观与调研。

一、实习区地质概况

冷水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以西为松潘-甘孜褶皱带,西侧紧邻近南北向金河-箐河断裂,东侧紧邻近南北向攀枝花断裂和昔格达断裂,其所处的构造位置历来被视为重要的构造单元与成矿带。矿区内断层发育,有东西向、北西向和北东向三类。区内发育大量新元古代早期侵位的闪长岩、花岗岩及基性-超基性岩体,其中闪长岩和花岗岩体形成相对早些,含铜镍硫化物矿石的基性-超基性小岩体顺层(片理)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上亚群和早期形成的闪长岩及花岗岩中。这些基性―超基性小岩体的岩性组合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侵入于中酸性岩体的边部或底部,构成中酸性-超基性复合岩体;另一类是单一的超基性岩体,且多发育矿石或见矿化,矿石多产于橄榄岩相,部分产于(角闪)辉石岩相。区内已探明3个小-中型铜镍矿床,其中Ⅲ号岩体区交通便利,岩体与围岩露头良好,且岩体北东部与围岩云母石英片岩的断层接触关系明显,故选取该岩体为野外观察的主要对象。Ⅲ号岩体地表出露为长条形岩墙状,长轴方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0.0435km2,岩性为超镁铁质(角闪)辉石橄榄岩,造岩矿物粒度为中细粒。

二、实习内容

西南石油大学地质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一年级末暑期的“广元市旺苍县地质认识实习”、二年级末暑期的“重庆北碚数字地质填图实习”,四年级秋季学期之前,学生已修完矿床学、矿相学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保障了该学期期末寒假“攀枝花生产实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国内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矿床,成矿物质来自基性-超基性母岩,形成于攀西裂谷陆内拉张环境中,岩浆成分具有成矿专属性。

生产实习内容安排由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报告编写两部分组成。

1.野外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含矿岩体的围岩及蚀变特点、含矿岩体的岩石类型、矿体形态及产状、矿石类型、矿石品位及品级空间变化等内容,建立岩浆矿床的成矿地质模型,了解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特点及该类型矿产勘查的技术方法,掌握基性―超基性岩体成矿专属性及成矿作用方式[1-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约5~6人,每位老师指导2~3组,采用传统野外调查与数字化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因此每个组组员之间要做好分工并互帮互助,且每天分工角色轮换。传统野外调查即在地质观察过程中按规范将地质现象记录、描绘于野外记录本上,在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勾绘Ⅲ号岩体及围岩的平面形态等地质信息,并完成探槽、圆(方)井、坑道及钻孔等原始数据记录及最终的图件编绘。工作完成后上交资料或后期保存及利用时,大量纸质介质带来很多不便。数字化野外调查即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的“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将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导入掌上机后,在野外可实现观测路线上地质点、点间界线、路线、产状、照片、样品及槽井坑钻的数据采集,回室内后导入桌面系统进行综合整理。

2.室内报告编写。在观测完设计路线后,结合各组收集的地质资料,编写冷水箐铜镍硫化物矿山生产实习报告,要求客观实际、符合相关规范并图文并茂。

三、地质路线设计

根据实习区野外地质调查的主要目的,设计了6条路线,具体见表1。其中前三条路线和后一条路线为基本教学路线,路线④和⑤为专题调研路线,每个小组根据前三条路线内容或自己感兴趣的某科学问题,设定课题,设计观测路线、观察内容及采集哪些标本,可为四年级毕业论文提供野外原始资料。

四、教学方法

1.启发讨论式。在进行基本教学路线观测时,路线前进过程中或快到某一观测点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脚下及四周的地质特征,从理论到实践、从日常生活到地质现象一步步启发。先让各个小组观察并发表其观察结果,再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然后指导教师再一一点评每个小组从野外地质现象获取的信息是否合理,对于观察结果不准确的小组,先肯定后否定,并给他们教授如何正确观察地质现象。表扬合作协调能力强、观测地质现象准确的小组,鼓励其他组向他们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路线中遇到有趣的地质现象、岩石、自然美景及人文景观等时,老师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感受地质工作中的乐趣、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4]。

2.角色互换式。在进行第④条路线时,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即学生教授老师如何去正确观测和研究地质现象。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意识[5]。

五、考核方式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野外教学实习是地质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合理评定野外生产实习成绩,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的考核方式对野外实习至关重要[6]。

实习成绩主要根据以下3个方面综合评定:

1.野外实习表现占30%,主要考察野外观测、理论联系实际、记录野外现象及野外考核环节的成绩等情况。每条路线均设定考核环节,内容涉及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找矿、勘探、采矿、选矿和冶炼等,现场打分。

2.野外记录本或掌上机、数字填图桌面系统的记录和整理情况占30%。

3.野外实习报告及相应图件质量占40%。

六、创新点

冷水箐生产实习教学的创新点主要为:

1.在传统矿山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数字化矿山方法,即“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和“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是培养模式的创新。

2.采集大量的矿石标本回校后进行定量分析(薄片及光片观察、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等),培养学生科学的地质思维能力与研究技能,是教学手段的创新。

3.这次实习可以作为地质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基础资料阶段,解决新专业毕业论文的难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七、结束语

攀枝花冷水箐地区发育变质岩、岩浆岩、断层和铜镍硫化物矿床,既是普通地质学实习的天然场所,也是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矿山实习的最佳场所之一,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尽管前人进行过详细研究,但依然有很多科学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冷水箐矿区为小岩体成矿,且这些岩体侵位于盐边群上亚群中,为何同期形成的大岩体或侵入中酸性岩体的基性-超基性岩小岩体未见矿化?显然,该生产实习基地可建设为教学与科研密切结合并互动的基地。实习过程中采用传统与数字化矿山工作相结合的方法,为地质学发展培养综合型的建设者。

致谢:感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六地质队和成宗矿业有限公司为培养地质学建设者付出的无私奉献!

参考文献:

[1]张同良,李守平.矿山地质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材改革,2014,(303):137,154.

[2]王功文.“矿产勘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3):55-58.

[3]李强,肖传桃,罗顺社,等.大冶矿山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与实习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3):79-81.

篇9

据王锡荣介绍,还在童年时期,鲁迅就喜爱有关草木虫鱼的自然科学读物;而系统地接触自然科学知识,则是在进入南京的水师学堂和路矿学堂之后。在学堂里,他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感到“非常新鲜”。据记载,那时候中国已经引进介绍了达尔文的《天演论》,鲁迅特地在假日赶到城南买回来,如饥似渴地学习。直到很多年以后,鲁迅依然能背诵它的一些段落。

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鲁迅总是及时地把世界上最新的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人。1902年,鲁迅前往日本留学,第二年便根据日文译本转译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两部科学小说《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这一时期,鲁迅还亲自写了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而有感于中国矿产丰富、国人却知之有限,鲁迅与同窗顾琅合作编著了《中国矿产志》。该书详尽地介绍了中国18个省份的矿产资源及分布情况,另附录《中国矿产全图》,书后有《中国各省矿产一览表》。这本书不仅让当时的国人了解了祖国的富饶矿产,同时也呼吁同胞们抵御列强对国家资源的觊觎和掠夺。《中国矿产志》出版后,被当时的教育部门推荐为“国民必读书”和“中学堂参考书”。至1912年10月,6年间再版了4次。

鲁迅十分重视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启迪学生,把它作为“立人之要”。1909年,中国还处在清朝末年,他就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开设《化学》与《生理卫生》课程。学堂没有教材,他就自己编。现尚保存完好的《生理学讲义》长达儿万字,共248页,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学、解剖学和卫生保健的知识。讲义中还附有鲁迅自绘的插图72幅,附表5个,末附14项实验,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生理卫生学讲义之一。

篇10

侯增谦研究员男,1961年6月生,河北藁城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获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学系学士学位,1985年获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学位;自1988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日本地质调查所ITIT研究员,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科技处处长;1998年8月起,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助理,2000年4月起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2005年12月起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还兼任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GA)副主席、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EG)会士、中国国际地学计划(IGCP)全国委员会主任、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矿物岩石学杂志》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和《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等杂志编委。

侯增谦研究员长期从事矿床学研究。他立足青藏高原,主要围绕大陆成矿作用,结合特提斯对比,在大陆成矿理论、区域成矿规律和勘查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系统成果。作为首席科学家,他领导国际地学计划IGCP-600项目1项,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青藏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项目2项,负责完成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15项。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4项。他主编国际期刊专辑4部,出版中文专著4部,在《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Scientific Reports》、《Economic Geology》等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170篇, 他引5 008次(SCI数据库),入选2014~2016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侯增谦研究员先后两次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碰撞与成矿”多学科综合研究,系统揭示了青藏高原大陆碰撞的三段式过程,阐释了碰撞过程与成矿系统的内在关联,创新性地提出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为建立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框架,为实现青藏高原重大找矿突破发挥了指导作用;系统开展了中国、三江,伊朗,巴基斯坦等地斑岩型铜矿的重点解剖和综合对比,率先发现大陆碰撞造山带是产出巨型斑岩型铜矿的重要新环境,创新性地提出了碰撞型斑岩型铜矿成矿模型,U释了碰撞成铜矿的新机制,发展了斑岩型铜矿成矿理论,推动了冈底斯斑岩型铜矿带的重大找矿突破;系统研究了中国三江地区和伊朗等大型―超大型沉积容矿铅锌矿,发现经典理论存在的缺陷,创新性地提出了逆冲褶皱系铅锌成矿新模型,建立了“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控矿+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定位”的找矿方法,指导青海多才玛矿区找矿实现新突破,使之实现由中小型矿向超大型矿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侯增谦研究员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合作厘定三江构造-岩浆-成矿框架,系统揭示了三江地区成矿规律;率先开辟古今海底热水成矿对比研究新方向,揭示出硫化物成矿新机制。近年来,他又创新性地提出碳酸岩岩浆起源和稀土矿床成因的新观点,这种新观点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关注。

篇11

中图分类号:F470.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质矿产勘查以寻找和评价矿产为目的,据先进地质科学的理论,占有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搜集整理有关的地质资料基础上,使用地质填图,物化探,钻坑探工程以及遥感地质等方法,同时应用钻探、坑探、井探和槽探的手段,进行一系列的编录、取样、化验、储量计算、技术经济的评价或可行性的研究等工作,进而可以取得可靠的地质矿产的信息资料,从而发现矿床并查明其中的矿体分布与矿产的种类以及应用前景等等,进而可以满足国家的建设或矿山企业所需的全部地质勘查的工作。矿产勘查的目的是矿山建设的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和开采技术的条件等必须的地质资料,才能减少开发的风险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的特点,例如埋藏在地下,稀少,隐蔽和复杂的特点,因而矿产勘查是一项带有风险性的,需投入大量资金的工作。

一.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任务

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是矿产勘查的任务,要运用地质的填图,物探与化探方法、钻探和坑探等探矿的手段,同时进行必要的取样研究矿石的质量,利用工业指标圈定矿体然后进行储量的计算,再研究矿石选冶技术性能和矿床开采的水文条件和工程地质的条件,进而做出矿床技术经济的评价,进一步的编制地质勘探的报告,所以要求我们发现矿产并查明它的质量,它的数量和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

二.地质矿产勘查的理论

矿产勘查理论主要是解决以下的问题,例如,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内,为保证矿业的发展和矿山的建设所需的地质资料与矿产的资源量和储量的问题等,有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矿产资源是埋藏在地下的资源,同时具有极其的隐蔽性和相对的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矿产勘查是带有探索性和风险性的,矿产的分布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同时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矿产勘查的各项工作应以对地质工作的认识作为指导,才能减少投资风险和避免失误。要建立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分阶段进行,逐步缩小搜索范围,逐次筛选对象,逐渐增加成功率。 中国现行勘查阶段分为,矿产普查﹑矿产详查和矿产勘探。要确定各勘查阶段最优的勘查程度和资金投入。例如不在近期不开采区段过多探求高级储量而积压资金浪费时间,矿山建设所需资料必须全面研究提供,以免返工或造成矿山投资风险,对已做出否定结论的对象不再继续下阶段工作,而对优越的勘查对象可加速工作等。要注意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综合勘探,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重复工作造成的投资浪费。

三.矿产地质勘查勘探方法与分析

1、矿产地质勘查勘探的方法主要有坑、槽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坑与槽探的方法,主要是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挖掘坑、槽、井、洞。便于直接观察岩土层的天然状态以及各地层的地质结构,并能取出接近实际的原状结构土样。 第二种方法是钻探,只要是指用钻机在地层中钻孔,以鉴别和划分地表下地层,并可以沿孔深取样的一种勘探方法。钻探是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勘探手段,它可以获得深层的地质资料。在我矿山生产勘探中普遍应用。 第三种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物理勘探简称“物探”,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方法探测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变化,通过分析与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以及解释地质的构造和矿产的分布的情况。 矿产地质勘查以寻找与评价矿产为目的,以地质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工作量,获得较多较好的地质成果。

2、研究工作区域的地壳演化运动特点,分析成矿的地质环境

建立区域的地质事件表,进一步的研究成矿时代,特别是主要的成矿期与地质的热事件在时间上的一定的匹配关系,并运用综合的资料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在此环境下查明必要的陆壳的基底成分和深部的地质等特征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3、沿着成矿区带找矿,易收到好的找矿效果

弄清区域性的深大断裂以及它的断裂构造相互组合的特点,进而研究与区域成矿带关系密切的深大断裂带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发展方向,查明控制矿田的次级断裂的构造发育特点。一般而言控制矿田与矿床的断裂构造多与控制区域的深大断裂相交产出,并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出现,这就是横向矿带的规律,同时在不同构造应力场的条件下,还会产出与区域深大断裂带接近于一种平行状态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的矿田以及矿床成矿带,以一定的间距行的排列产出。所以要沿着不同的级次与成矿的关系密切的断裂追索,进而对比成矿地质的条件,这样会比较容易取得比较好的找矿效果。

4、找矿信息是最直接的依据

做好深入研究找矿信息的工作,充分运用这些信息的指导,在进行一些找矿,所以矿化信息引起的重视就越显得重要了,找地表矿与半隐伏矿的时候,要适当的运用遥感地质与化探找矿的信息,同时要结合其他的找矿信息进行综合研究评价,易于快速的收到好的找矿效果。找隐伏矿要进行矿产的深部评价,须相关的物探找矿信息作为依据,同时要重视所获得的找矿信息,并从中找出反映剥蚀程度的问题,某些地表信息虽然完好但是已剥蚀深,而且找矿的前景不是很大,一些上部已经出现的矿种类型已剥蚀的很深了,所以就更要认真的研究找矿信息所产出上网特点与空间分布的规律,进一步的寻找矿产和相关的成矿系列的矿产,从而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的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矿化以及相关的信息产出的特点圈定矿区自然边界,同时与它的分带与地质构造特点之间的差异和深部大上网岩体所产出的状况予以圈定,在矿区内按矿化所产出的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中心的成矿矿区与主单中心的成矿矿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主多中心成矿矿区,同时在矿区的不同类别的情况下,寻找不同的成矿中心,对取得找矿突破至关重要。根据主要的矿体的自然形态,结合有关的找矿的信息,预测找矿的部位和找矿的前景。

总而言之,我国目前的矿产资源的现状是原有的矿区开采过度,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比较低,矿产资源开采的后劲不足。而不断进步发展的经济形势又对新的矿产资源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这种矿产的矛盾,矿产开采的队伍应该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理论的提升以及专业技术的拓展,不断的优化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矿物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地质矿产勘查是矿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勘查以找矿为主要目标,是资源发现的基础。随着世界能源紧张形势的加剧,我国的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能源,因此对矿产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伟,李建军. 探讨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低碳世界,2013,07:90-91.

[2]徐华. 解析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及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