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8 08:20: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生工作管理规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生工作管理规范

篇1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133-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全面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勤工俭学。据了解,目前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加之法律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还未进行确切的保护以及大学生自身力量的单薄,部分大学生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因此,高校在此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管理和保护,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的坚实后盾。本文就组织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方式进行浅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

(一)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意义

1.缓解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非义务教育,学费和生活费对于经济状况并不乐观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经济压力。这种经济压力,同时影响着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完成,以至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和焦虑的心理。勤工俭学不仅能够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2.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能力

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勤工俭学已不仅仅是贫困生的专属工作,大学生也意识到,要适应最新的就业需求,必须早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它也有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有利机会。此外,大学生勤工俭学也能够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很多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认识到了劳动的艰辛,开始体谅父母的赚钱的不易,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生活节约。勤工俭学使大学生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兼职工作可以激发对学习的热情。在打工的过程中也培养了时间观念,懂得了自强自立,珍惜时间,增强了自身的意志力。

(二)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调查中发现,目前某些校外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打工心切的心理向大学生收取各种费用,包括报名费、中介费、培训费、信息费等等。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味地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工作过程中对劳动合同并不重视,警惕性低,法律意识较差,经常会出现上当、吃亏的情况,如打零工中途被辞退、做家教最后不予以结算等。一些商家视学生为廉价劳动力,打工每日超过正常工作时间,克扣工资;而大学生即使权益受到侵害,也只能忍气吞声。

2.勤工俭学已变为“勤工逃学”

大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对勤工俭学没有深刻的理解,功利性较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大部分学生勤工俭学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利用大部分时间出去打工,缩短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虽然在社会交际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却耽误了自己的学业,有些甚至导致无法毕业。

3.勤工俭学体制不健全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能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保障。少数大学生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被商家坑骗进行非法传销、陪酒等活动,耽误学业,误入歧途。

勤工俭学从宏观上对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微观上讲,它还是存在这一些弊端,利用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对勤工俭学进行管理和改进,健全勤工俭学的管理体系,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不利因素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在校内为大学生勤工俭学提供岗位

部分高校效仿国外的做法,在校内开设勤工俭学岗位,组织勤工俭学的大学生进行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例如,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目前共设置勤工俭学岗位18个,拥有勤工俭学大学生52名,分别从事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图书 加工、图书排架整理工作。这对于大学生和学校都是十分有利的。这不仅减轻了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压力,为读者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安全、有保障的勤工俭学岗位,大学生在图书馆工作的同时还能接触到大量的图书和文献,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增强自身的知识,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对大学生的学习也是有益的。学校还可在食堂、寝室等提供岗位,或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做教研室的清洁工作。

(二)做学生与商家的“中介”

由于目前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岗位供不应求,学校的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可建立勤工俭学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中介服务,避免了校外中介机构对大学生的欺骗。高校可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一方面,联系安全可靠的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拓宽勤工俭学的渠道,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建立完整的勤工俭学大学生的信息库,包括大学生的家庭信息、课程安排、个人能力、工作要求。各取所需,作为同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老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大学生的能力和时间,正确、热情地引导大学生,为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

1.岗前培训。在大学生上岗前进行职业基本技能和基本法律保护的培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不仅能够更好的完成勤工俭学,还能为毕业后的就职工作做好准备,并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与此同时,应教育同学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合理分配时间,只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老师将根据学生课程安排给同学分配工作。

2.工作监督。 老师应对大学生的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与商家保持沟通,对工作进行考评,对每一名学生打分,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避免工作散漫,促进大学生努力工作。同时,也要人性化的管理,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和理解他们,并即时的进行指导。

3.帮助大学生维权。在大学生工作之前,要求商家与大学生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大学生上当受骗后无证据、无处申诉。

4.高校实施勤工俭学学分制。学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进行规范性管理,能尽量避免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受到欺骗,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有利支撑。在此基础上,学校应积极支持大学生勤工俭学。高校可根据学生在勤工俭学中的表现和时间是否安排合理为参加勤工俭学的同学加相应的学分。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大学生勤工俭学,早些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

结语

以上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利弊进行了浅析,并对高校对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管理提出了建立勤工俭学中心的建议,希望能引起高校能对大学生勤工俭学提高重视度,加强对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完善高校的勤工俭学体制,真正地帮助和保护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有效的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使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少丹.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工作的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10).

[2] 占伟.浅谈大学生勤工俭学现象[J].科教导刊,2011,(12).

[3] 刘子骥,钟晓莉.试论高校图书馆勤工俭学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

[4] 管虹.搞好高校勤工俭学工作的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12).

[5] 王继征.浅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科学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study under a work-study

programme and the students' work of the study under a work-study programme

GAO Zhi,XIN Qin,XIN Yi-xuan,YUAN Bo,NIU Yan,LIU An-kang

篇2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是提高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十分重视。但是因为对其缺乏规范性管理导致了技能培训工作没有能够发挥出其作用。到现在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管理混乱、各系随意组织、科目繁多、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多种问题,严重的妨碍了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文中主要就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对学生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拥有技术的技工人才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在技术、技能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学生的技能没有掌握到位,缺乏实践,那么毕业后也难以找到工作。市场对就业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整,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真正的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了能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与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还会在学习之余去考取相关的各种职业资格证,这对他们的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现在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已经开始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人才市场上更加具有竞争力。

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对于劳动密集型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都较多,基于这种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的现实,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管理现状

虽然职业技能培训对学生的就业十分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工作管理混乱

从学校整体上来看,学校没有注重对学生培训工作进行良好的管理,没有能够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措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管理,基本是处于放任不管的情况,使得学校的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为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没有明确的导向。

(二)各系随意组织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还存在着各系随意组织的现象。当然各系的具体要求、培养目标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之处,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因此往往都是由各系自由的组织,但是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中的各系在组织学生技能培训活动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常是当前市场上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针对这些方面来组织培训活动,而没有计划和前瞻性,没有对未来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导致了学生所获得的技能只能够满足当前需要,而难以满足今后的市场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培训科目众多

在进行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培训计划,所培训的科目也没有经过详细的考虑,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很少会用到的,同时培训的科目也相当的众多,没有能够形成一套有机的、完整的体系,只要和学生所学科目相关的内容基本都各自设有培训科目,学生的各项技能被拆分开来单独培训,这样的培训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各项技能有促进作用,但是却难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管理的作用

(一)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自信心

通过参加技能培训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而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培训活动更加的合理,让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信心面对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和杂乱无章的技能培训相比,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学生们接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能培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校对他们技能提高的关心,进而能够让学生从心理上增强就业的信心。

(二)合理组织培训科目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有助于对学生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让培训工作能够更加的合理。同时合理的培训科目管理需要良好的规划组织,需要对人才市场当前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变化进行调查,进而能够对培训科目进行合理的规划组织,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可以胜任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一定的优势。同时能够对一些培训科目进行整合,让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并能够对一些不必要的培训科目进行梳理。

四、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规范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统一管理

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评机制,对各系随意开展培训工作的现象进行清理,同时必须对各系的培训工作进行协调,加强各系之间的合作,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构建合理的审核制度,对新增加的培训科目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出现随意组织培训科目的现象的发生。

(二)引入竞争机制

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对一些效果不显著的培训科目进行淘汰,让技能培训工作的结构更加的合理。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面相当广泛,在进行管理时较为困难,并且也难以取得一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存在广撒网、培训科目众多的情况。要进行规范管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与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教育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对在技能培训工作中取得突出效果的教研室和个人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够促使技能培训工作的发展更加的合理。

(三)技能培训方式多种多样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产业机构的调整力度变得更大,并且随着加入WTO后,我国的产业结构、人员结构以及就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得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因为社会上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管理工作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起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培训与管理体系,让培技能训工作既能够灵活多样,又能够规范有序。必须要主动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对技能培训活动进行灵活的设置,做好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突出技能训练。同时必须要确定技能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鼓励并支持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这样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发展与学校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技能培训工作相当的混乱,虽然培训科目众多,但是却难以发挥出实效,学生的技能与实践能力提升有限,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对学生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技能培训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42-02

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的水平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加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研究,促进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学校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内涵与存在的不足

(一)内涵

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教学过程的管理,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从而达到优化并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

教学管理规范化是指将体现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要求的教学管理体制、程序、方法等,用制度和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以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表现在制度规范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

1.制度规范。表现为教学管理部门上下关系清晰,左右关系协调。形成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主要的管理环节,进而建立一整套适合于本校本院本系的教学管理体制。

2.行为规范。指管理人员按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与服务;教师按规章制度的要求形成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认真备课、授课;学生按规章制度的要求形成认真预习、练习、复习、听课等。通过规范的制度约束形成规范的行为,通过规范的行为实践完善规范的制度。

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指教学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去研究、分析、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教育和教学规律的科学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其他的工作都应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要充分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只将教学质量与分数挂钩,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协调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和核心。

2.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科学地进行管理。教学管理应对管理活动中量、质数据进行加工分析,把人的管理行为、职能和计量分析结合起来,揭示事物的本质,为管理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在管理中应运用量化管理、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能。

(二)存在的不足

为适应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仍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不强,教学管理工作尚属学校行政行为,师生处处有“被管的感觉”,管理系统不畅;二级管理体制中,两级教学管理的职能认识不充分,教学管理中以学校为中心,院系一级管理活力不足;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或有制度,但执行不规范;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实效性和客观性;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强,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二、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措施

1.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教学基本文件。完善的规章制度与教学基本文件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要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首先必须加强建章立制,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在广泛调研、考察和总结的基础上,以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出台了多个教学管理文件,全面修订了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规范了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实验室管理、教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学,使教学工作井然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转。

其次,应规范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教学基本文件是教学工作的蓝图和依据,主要包括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以及教师授课教案、课程表及教学进度表等。其中,教案、课程表和教学进度表是授课教师使用的应用文件;而专业培养计划则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设计,是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和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核心,也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先决条件。我校始终把做好和贯彻执行教学基本文件作为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第一步,同时还修订了必修课的教学大纲,制定了各专业的实纲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书,完善了专业技能规范,使教学基本文件完整齐备,从根本上防治了因教学文件不齐全而导致的教学活动不规范。

2.加强教学管理机构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干部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决策参与者和具体执行者,其基本素质、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明确的岗位职责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的根本前提和保证。高等学校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管理人员只是从事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劳动的传统思想,要重视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必须建立和谐、高效的教学管理机构。教学管理机构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指挥协调中心,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要求和管理职责,是减少乃至杜绝工作中“踢皮球”、相互扯皮、推卸责任等现象,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运行的质量和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进程。其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高等学校在补充教学管理干部时应对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知识、行政能力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3.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第一,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抓好课程教学质量。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规范课、示范课,即所有中老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规范课,院系所有教师到堂听课,做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上好规范课的基础上,挑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上示范课,给中青年教师作表率。第二,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检查。在坚持严格的校、院、系、室教学检查性听课制度的同时,还加强了各级教学管理工作的定期检查。如检查学籍管理、教学档

案、教学任务落实等工作的完成质量,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主管部门,以此作为教学管理水平考核的依据。通过检查。各级教学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第三,重视对学生的检查一是检查学生学习纪律。根据各系部上报的课堂教学记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累计旷课学时,达到学籍管理处理的学生严肃处理通报全校,及时通知学生。还采取深入学生教室宿舍搞调查访问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

4.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管理现代化是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前提,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指出,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注重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包括教学管理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和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首先,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人才培养是根本的思想观念;应确立以教学促发展的观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应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学”出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要运用整体、全面的评价观来评价学生,既要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考查应用能力的高低,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必须注重改进教学工作环境,创建现代化办公设备,为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学管理的科技含量,把现代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与实际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对教学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递、贮存、加工、维护和使用,建立教务管理系统,管理学校教学资源、学生基本信息和学习成绩、课务和考务以及教师基本信息和业务档案等,从而实现教学管理、事务处理的自动化,教学决策与领导的科学化。只有实现了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才能把教学管理人员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稳定、协调、高效地运转,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是校教学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重要途径。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内涵必将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z].2003,

[2]扬立军.实行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辽宁教育研究,2005,(2).

[3]黄育妆.谢薇,现代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J].暨南学报,2003,(23).

[4]姚慧卿.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再认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7).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从教育部[2005]1号文件开始,我国高等院校工作重点开始向提高教学质量上方面转移,这标志着我国高等院校步入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是关键”已成为普遍共识。

一、高校管理规范化概述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它们要不断的对其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建设,另一方面,又要不断的适应市场的变化,接受来自于社会的全方位竞争。高校的教学管理必须在其总体目标和规划下与时代同时进步更新,健全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前提。所以,对于高校的管理部门来说,制定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

1.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含义

顾名思义高校教学管理指的是对于高校在教学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步骤的管理。它主要是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以及措施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师、课程、学生以及形式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协调组织和监控管理。具体来说,教学管理规范化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培养人才规格和质量的一系列体制、方法和程序,通过这些条例和制度的规范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在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2.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执行所达到的以“法”治教的一种管理模式。教学管理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高校教师的知识水平,并且促进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涉及到“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从“教”来说,通过建立起来的教学管理规范可以有效的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严格的对各项教学制度进行检查,这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从“学”的方面来说,制定出科学动态的学籍管理以及学业评估测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最终有利于高校的学习风气形成。

二、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理念陈旧。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作为管理干部常常都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处理事情上都是以简单的经验作为判断的依据,这就使得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工作机械化,一些好的想法并不能及时的用到工作中。

2.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虽然每个学校都在积极的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体制的制定并没有以教学质量作为核心,所以,一些学校即使已经有教学管理制度,但是还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教学评价的需要,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热情等等。究其实质是因为教学管理计划不明确、教学制度不完善,岗位职责模糊、课程设置重复等。

3.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来说,教学管理队伍在整个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都是取决于教学管理队伍。从我国目前教学管理机构人员的素质来看,其所具备的能力并不能适应高校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大部分的教学管理工组者并不是来自于教育管理专业,因而他们在管理中因为缺少专业知识而不懂得如何按照规律正常运作,这就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4.落后的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虽然在选课以及教学任务的规划上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但是由于教学管理网络软件设施的滞后性开发仍然在管理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很多的事情还是依旧需要手工操作,这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量,大大的影响到了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速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的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中往往过分的关注于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而忽视了目标,从而也就因此导致了教学监控体系僵硬化。

三、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作用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教学管理规范化体系建设过程,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发挥以下作用:

1.使高校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围绕教学管理规范化体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2.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也是提高各层次教学管理工作者素质的过程。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者应加强规范化意识,主动依靠和利用现有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科学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3.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在规范化体系的保证下,“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使教和学双方均可以按照有序的活动方式进行,而且活动的双方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也就充分发挥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4.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氛围。现代教育强调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兴趣、爱好和特长,并根据社会要求和其能力水平而进行的教育。规范化管理为人才个性化培养创造健全、和谐的教学规范和自由、自律的行为准则,实现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个性充分发挥,促使个体的智力、才干、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1.更新教学管理理念。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并不是只是事务性的管理工作,而是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管理,因而,在实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将自己定位为更好的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者,积极的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建立起来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能够有效的发挥和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个性精神。

2.建立健全而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文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它不但能够传达精神,还能够对文件的内容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因此,每个学期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工作重点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文件。而基于此基础上建立起来教学管理制度是维护教学正常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具体措施,使教学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提高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会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时效性。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的开展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让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时的更新信息,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4.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作为高校,应该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尽量的使用管理软件,减少人工操作的程序。

【参考文献】

[1]王江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

篇5

民办高校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教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在不断地摸索当中,存在教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例如,新生入校学生转专业、换专业出现,因管理规范性差,导致教务、学工等部门衔接不到位,学生办理业务流程不明确,容易产生多次办理都为成功等情况。制度执行过程中,实际情况与制度经常发生不吻合,实际情况对制度提出了挑战,教学秩序难以保证。

1.2教务管理队伍业务水平不熟练

目前,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存在差距,存在教学管理专业人员,也存在其他岗位的人员转岗到教务管理。因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教务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及工作方式均有不同,导致教务管理过程中时常发生意见分歧,使教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1.3组织结构不合理

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学校办学理念认识不够,思想不明晰,导致教学管理内容不明确,工作流程混乱,权、责、利落实不到位,部门与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诿责任,谁承担就是谁的工作等现象。部分教务管理人员还需负责行政工作,工作面广,工作量大,经常顾此失彼,工作衔接缺少规范化。

2民办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教务管理规范化主要是指在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建立规范化管理框架,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并在管理过程中按照组织框架和流程实施,使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能够井然有序的开展。规范化简单地说就是“五化”:制度化、流程化、标准化、表单化、数据化。针对民办高校教务管理来说,也需要遵循“五化”原则,提高民办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主要措施如下:

2.1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

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明确的办学理念及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能够对学校有统一、清晰的认识。因此,学校必须将学校定位、学生定位、教师定位梳理清楚,使得教务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随时有章可循。

2.2制定完善的教务管理运行流程

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涉及教务处、学工处、招生就业处、分院等部门,部门之间衔接不顺畅需要建立明确的管理流程,将各部门纳入到流程当中,成为学校教务管理流程的一个结点。例如,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学籍管理工作需要学工处处理完毕后,由分院进行安排课程、安排考试,这样才能按照人数做好教学相关安排,如果分院教务人员进行统计人数可能出现学生数不准确现象。

2.3建立合理的学校组织结构

学校组织结构是学校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利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及岗位秒速一定要明确,在岗摸其职。教务管理岗位人员需要明确负责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还是负责实践课程、实验室、调串课等工作职责。岗位设置需要考虑工作发生的时间段、工作量等问题,避免大量工作扎堆出现,是教学管理人员手忙脚乱。

2.4建立健全教务管理规章制度

教务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的有效工具,它对各个部门、岗位及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很好的界定。因此,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的行为准则界定,规范化的绩效考核标准,规范化的违规行为处罚是教务管理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2.5建立规范化的教务资料信息体系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出台统一格式模板、统一填写标准、资料归档统一要求等规范,建立统一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课程安排、排课、考试安排,学生人数变动的情况通过一个系统即可一目了然。

3民办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实行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对于民办高校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可推动民办高校发展,提升学校知名度。

3.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在尊重教学规律基础上的规范化教务管理,建立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做到职责明确,有章可循,条理清楚,奖惩分明,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和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3.2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

教务管理规范化可以使繁重的教务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化、科学化,可以把教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琐碎的日常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利于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避免重复劳动带来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3.3有利于资源整合与共享

通过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可以整合不同单位教务管理资源,建立功能教务系统,明确人力物力统筹安排,避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减少资源浪费。例如,教务管理规范化后,原有冗余的机构及人员可以调整到其他部门,一方面明确在岗人员职责;另一方面减少错误。

篇6

一、目的

(一)了解各县(市、区)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整体推进情况,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建设情况。

(二)交流学习各地在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中积极有效的做法和各地各校闪现的亮点,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同时,发现各地各校存在的共性问题,研讨下一步解决的办法。

(三)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抓好重视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培育“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典型,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内容

(一)各地关于《**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浙教基〔**〕150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温教中〔**〕95号)的执行情况。

(二)规范办学情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课时,以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执行情况。

(三)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情况。

(四)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优化教学质量检测工作,探索“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改革的情况。

检点是各县(市、区)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教育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情况;城镇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情况;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基本规范的落实情况等。

三、方式及时间

本次检查采取县与县交叉的方式,由各县(市、区)分管局长带队,组成6-7人的检查组分成小学、初中两个组对被查县(市、区)进行交叉检查。

篇7

二、应用法律在音乐学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应用

法律来进行音乐学院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学院管理的规范有序;有利于学生自主约束自身行为;有利于学生,教职工的教学安全保障;有利于学院管理更具有信服力等等。首先,法律通过其教育作用促进音乐学院的管理工作。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管理上的鼓励与惩罚,即对于学生,教职工符合学院管理的行为应予以奖励,以促进学生、教职工对于学院规定的认识和了解;对于不符合学院管理的行为,应予以惩罚,起到对违反行为的警告震慑作用,促进学院管理工作的落实。其次,法律通过其评价作用促进音乐学院的管理工作。这主要体现在对事实行为的评定上,音乐学院进行管理工作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评定行为,然后就是对评定结果的处理。法律的评价作用作为行为评定的标尺应用于具体实践中,能够促进音乐学院管理的规范性,公正性,客观性,增强学生信服力。

三、音乐学院在管理中对于法律的具体应用

(一)法律是制定相关学院管理规范,管理条例的基础

首先,法律是制定相关学院管理规范,管理条例的基础。我国国家公布的法律是公民强制遵守的唯一准则。也就是说,所有规章制度,地方性管理规范都必须遵从我国官方法律的立法精神及相关条款。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的制定不得与国务院颁布的法律相悖。如果有相悖之处,依照官方法律为准。这就显示出了我国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音乐学院在制定相关规范时,不得超出法律的范畴,如不得要求学生缴纳法律不允许的相关费用。还有法律要求教师不得体罚或是变相体罚学生,在学院管理中就不得规定相关教师的权利,即便是老师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或是学生确实有错误,老师都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进行体罚。因此说,在音乐学院管理工作中法律是制定相关学院管理规范,管理条例的基础。

(二)音乐学院在实行对违反规定的惩罚时以法律为标准和保障

对违反学院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罚是惩治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学院管理信服力的有效途径。而此时,法律就成为了音乐学院对违反相关规定的惩罚的标准和保障。举例说明,如某音乐学院在管理规范中规定学生应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不得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否则按照违纪处理;对于长时间旷课,未经请假或未得到请假批准的学生缺席课程30课时以上不颁发学位证和毕业证。如果甲学生确实违反了这一规章制度,且此规章制度符合法律规范,那么,音乐学院就可以按照管理办法取消该同学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因此,音乐学院在实行对违反规定的惩罚时以法律为标准和保障。促进了学院管理的落实。

(三)通过法律精神以及相关法条指导日常管

篇8

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学校的人文管理不仅注重人文关怀的激励作用,同时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和集体意志的制约作用。集体意志的制约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管理方面推行了“一、二、三、四”:“一”是一个标准——学生的满意率必须要达到80%;“二”是坚持两项制度——坐班制和到位制;“三”是以三条公约自律——不参加不正当的娱乐活动,不从事家教,不接受家长宴请或收受家长红包;“四”是倡导四种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

坚持制度建设与机制建设相结合。本着“适用、全面、科学”的原则,学校统领,部门配合,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的梳理,新建了部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了岗位职责、考核办法,完成了制度系统化,形成了制度汇编。本着“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全面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扎实推进机制建设。在教学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质量保证机制、教学检查机制、教学评价机制、分层教学机制和特长生培养机制;在学生管理方面,初步形成了“一日常规”量化考核机制、“系列化”主题教育机制、“和谐进取”激励机制、“学困生”帮扶机制、“后进生”转化机制、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和家校协作机制。

坚持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学校对“三部”“四处”垂直管理,分部对部门、年级横向管理。针对一校三址的状况,学校的管理工作实现了“扁平式”向“立体式”的转变。

坚持行政管理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学校的“三重一大”由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由教代会审议决定。

“着力三化”——优化校风学风

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在“三个把握”的基础上推进“三化”。 “三个把握”:把握学生特点、把握培养目标、把握教育规律;“三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教育活动制度化、思想教育经常化。

日常管理规范化:在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在校期间每一个时段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对学生在校期间课内外的活动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从而逐步形成“讲文明、守纪律、爱学习”的学风。

教育活动制度化: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四爱”教育为主线,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每周一次小结评比、每周一次班(校)会、每月一次主题活动、每月一次学情分析、每月一次家校沟通、每学期一次总结表彰、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家长会等均形成了制度。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有策划、有组织、有生气、有成效、有总结,取得良好收效。

思想教育经常化:注重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一方面学校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为抓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立志成才的思想教育;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责任感成为学生潜在的动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进取心。另一方面学校围绕在学生中如何防止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进行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建立了制约机制;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开展个别的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同时,赢得了家庭教育的配合。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倾向得以纠正;学生中自由散漫的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

“规范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教学工作规范,促进教学过程优化。通过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建立了《课程体系规范》、《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研究管理规范》、《学生学习管理规范》、《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学校就落实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规范、学生学习管理规范等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效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努力把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固化为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水平。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围绕“五抓”开展检查和监控:抓计划,突出条理;抓备课,突出规范;抓课堂,突出效率;抓训练,突出达标;抓分析,突出改进。并重点在抓备课和抓分析等方面创新工作举措,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管。教师的教学围绕教学常规要求落实“五个规范”:教学设计规范,教学实施规范,课后辅导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考试规范。并重点在教学实施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规范等方面创新工作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探求高效课堂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经过长期探索确立了“先学后教、交流互动、精讲拓展、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结合”,即“扎实规范”与“生动活泼”的有机结合,“开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结合,“落实双基”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并重点在教学情景的激励性和教学反馈的及时性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变有效教学为高效教学。

“搭建平台”——提升专业水平

为了让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学校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学校不断加大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和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建立了实施名师工程的工作机制。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机制、教学研究机制、结对帮扶机制、对流机制、特级教师工作室引领机制、骨干教师评选机制等多种途径推动名师工程的实施。

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把教师分为准适型、适应型、骨干型和卓越型四种类型,并把准适型向适应型发展称之为线性成长,适应型向骨干型发展称之为面性成长,骨干型向卓越型发展称之为体性成长。学校为线性成长的教师搭建岗位练兵和师徒结对的平台;为面性成长的教师搭建校本培训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为体性成长的教师搭建专家指导和外出进修的平台。按照不同类型教师的成长要求,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教师的校本培训在专家引领、同头交流、岗位练兵的基础上,还全面开展了与黄冈中学本部教师的对流活动。

“第二课堂”——促进特长发展

坚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带来的不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园地,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阵地。学校把每天下午的第八节课确定为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和社团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生先后获得全区绘画比赛一等奖、车模比赛一等奖、电子技术比赛一等奖、机床比赛一等奖、演讲比赛特等奖,健美操队曾多次在北京市的专业比赛中捧杯并一举夺得了全国比赛的冠军。在区级以上文体、科技类比赛中,学校共有272人次获奖。

坚持学科竞赛培训。为传承黄冈中学的育人模式,探求“通识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的育人途径,学校利用本部选派的各学科竞赛高级教练这一资源,积极开展学科竞赛培训活动,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52名学生获一等奖;第二十一、二十二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62名学生获奖,其中金牌1块,银牌3块。在区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学校先后有226人次获奖。

“追求品位”——推进文化建设

篇9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班主任肩负着管理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班主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就更加不言而喻了。做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

做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实施好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那么首先就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尊重就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老师有着一种天生的尊敬,尤其是对班主任老师更是如此。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越被老师所看重的学生往往其进步也更快一些,而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往往进步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倒退、表现越来越差的情况。因此,开展班主任教育工作时,班主任老师要对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加强对学生的尊重。班主任老师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用心交流,为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1.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偏小,还不能对自己进行很好地管理,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与引导。只有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良好的引导才能将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因此,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而学生有了这些管理规范的引导,才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对于班级管理规范的制定,班主任老师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认真地讨论一下该把哪些内容制定到班级管理规范之中,这样在班级管理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去遵守这些班级管理规范的条款,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们自己讨论得来的。这些规范的制定,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那么他们在遵守的时候也更加愿意,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在不自觉中由他管形成自管。同时,因为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如此下去,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也会觉得得心应手。同时,在进行班主任教育时,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在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面对人人平等。

2.班主任教育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开展

在小学班主任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开展。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有很多德育内容以小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是很难去体会到的,因此,班主任要联系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对于活动的选取上,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如:在学生中,偶尔有个别学生会对别人的铅笔、橡皮等小物件感兴趣,然后出现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把东西拿走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班主任老师可以找些拾物交公的事例说给学生听听,对于让学生拿出来不是自己属于自己的物品时,也要讲究方法,切不可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可以说成是哪个同学不小心装错了,检查一下自己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的,勇敢地交到老师这里来等等。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实例与讨论中真正地懂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明白拾到的东西要交公这一道德准则,从而更加明确学生的事非观。

三、班主任教育工作要以表扬为主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在他们心中有着取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一句话,就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小学生也更加愿意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表扬与肯定。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可以恰当地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恰到好处地表扬,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一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表扬某个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方面,然后让大家向他们学习,从而更好地去影响、克服表现并不是非常好的学生,从而寄批评于表扬之中,从而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局面,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四、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要想更好地促进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那么就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他不同于一般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会更多一些,而且几乎所有的班级活动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来组织的,因此,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为班级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可以使得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熟悉学生的个性与生活习惯,从而可以和学生有更深层次的心灵上的交流,从而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达成感情上的共鸣,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拉近。而师生一旦建立伙伴关系,学生在与班主任交谈的时候就会放下心理上的防线,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那么班主任教育工作也就更加容易展开,其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总之,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是一项需要精心去完成的工作,要做好班主任教育工作,那么就必须要用爱去感染学生,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做好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篇10

2.教师指导过程规范化。教师指导过程规范化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指导效果对教师的指导流程和指导方式提出一定的规定和要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指导过程规范化要求备选课题应多样化、层次化;学生自主选题时,提倡真题真做;严把开题报告的质量进行关,质量不过关者不得开始设计;面授指导和远程指导相结合,每周安排一次面授指导,每周指导学生至少一次,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性检查,并做好关键阶段的检查工作;每次指导应填写指导登记表,对每位学生的指导记录应不少于15次;把好论文规范关,对论文的审阅指导不得少于三稿;指导学生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指导过程规范化并不意味着指导的僵化,教师应在遵守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教师指导过程规范化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过程化、指导行为规范化,有利于防止教师指导的随意和走过场,有利于量化考核和促进指导水平的提高。

3.学生设计过程规范化。学生设计过程规范化是指为了使学生的设计活动科学化、过程化而对学生的设计流程、设计行为提出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设计过程规范化要求学生结合工作岗位、个人情况进行选题,真题真做;做好资料查阅和课题调研,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并按时完成;根据开题报告的设计方法、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开展设计,并主动接受指导教师和学校的监督检查;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设计进展,并积极参加面授指导,未能参加面授指导时应主动寻求教师的远程指导;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并按规范撰写毕业论文,不弄虚作假或抄袭他人;认真准备和参加毕业答辩。学生设计过程规范化可促使学生投入足够精力用于毕业设计,保证设计进度,并使学生在设计中少走弯路,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设计顺利开展,其既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又要有利于约束学生的随意性,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4.过程管理规范化。过程管理规范化是指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依据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实现对毕业设计有效的全过程监控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核心在于其管理工作是否符合现代化教育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要求[3]。作为组织管理和过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和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并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为毕业设计把好关。在执行各项审核程序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执行,不能不设门槛或降低标准,对于不合条件的坚决不予批准和通过。认真做好设计过程中的各项检查工作,为了避免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采用规范化的阶段检查评价标准,量化评价指标,减少人为因素和检查目标不明确的影响;监督与控制并举,对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师生要提出批评和教育,并责令限期整改。过程管理规范化可强化对设计过程的引导,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偏差,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5.论文写作规范化。论文写作规范化是指不仅毕业论文的内容要符合专业的学术规范,而且论文的形式还要符合论文的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为了使学生了解论文写作规范,除了制定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和排版规范外,还应举办论文写作讲座,向学生介绍论文的写作要点。学生应严格按规范来写作论文,论文结构应简单明了,语言应准确、流畅、规范,内容应完整并具有逻辑性。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编写论文写作提纲,使学生学会论文的谋篇布局;审阅论文后给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和要求,让学生掌握论文的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此外,规定论文不合规范者不得参加毕业答辩,促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规范化写作。论文写作规范化可促使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并接受规范化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6.考核评价规范化。考核评价规范化是指考核过程规范化、考核指标标准化。针对学生考核的需要,制定指导教师评审标准、评阅人评审标准、答辩评审标准,在评审时严格按标准执行;对答辩过程、答辩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并采取民主的方式确定最终答辩成绩,使答辩过程和答辩成绩公平、公正、合理。对教师的评价由学生评价和管理部门的过程检查评价两部分组成。在毕业设计结束前,由学生填写教师指导评价表,对教师的指导进行客观的评价;管理部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检查结果也将作为评价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有效的控制毕业设计考核评定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检测师生教与学的状况,适时的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进度,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造,达到促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4]。考核评价规范化不仅能对毕业设计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能给学生的设计和教师的指导提供压力和动力,促进毕业设计质量提高。

二、影响规范遵循的主要因素

1.规范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规范不符合毕业设计的客观规律,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将难以被师生们遵守;规范的操作性不强,师生们将不知道该如何执行,或执行起来效果不佳,这些都将影响师生遵守规范的意愿。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对毕业设计认识不足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在设计过程中,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常漠视毕业设计规范的存在。

3.教师的责任感。责任感不强的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他在毕业设计指导上不愿投入足够的精力,指导行为随意性较大,既不能按规范要求来进行指导,也不能督促学生按规范要求开展设计。

4.监控力度与奖惩制度的落实程度。过程监控不力,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行为偏差,不利于引导和督促师生自觉遵守规范。奖惩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实,难以调动师生遵守规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难以有效遏制师生的违规行为,不利于规范的贯彻落实。

篇11

方式:随机看看,聊聊,听听

调研人:

背景:

为了丰富、提升高位均衡教育的内涵和品质,教育局决定在XX年重新启动“校风管理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技术装备管理规范学校、后勤管理规范学校”的创评工作,为使创评工作更贴近学校实际,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2月26日下午,教育局召开创评研讨会,最后确定,先分组调研,再修订方案,然后逐步推进。

接到任务,与朱局、马军商量,针对校风,拟定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调研。

1、组织建设

2、政风(办学思想、行政行为)

3、教风(师德师风、教学常规)

4、学风(学习、礼仪、卫生、锻炼等行为习惯)

5、环境(安全、清洁、文化)

一、组织建设

有校风建设的组织机构吗?

有。是德育共同体,有警校,家校,学生处等机构,只是不叫这个名称。

行政经常研究校风建设吗?

研究,师风师德建设。

校风建设有专项的规划和制度吗?

有德育计划,相关的制度也有,只是还没有校风建设的专项规划。

学校中,师生知道校风建设吗?

不太清楚。

对校风建设,认识还不够清晰深刻,缺乏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氛围不够浓厚。

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校风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

二、政风

办学思想:

有。行政酝酿已久,基本成型,只是没有广泛宣讲和实施,师生还不知晓。

校训:厚德广才,报国济世;

校风:修身治学,感恩奋进;

教风:敬业爱生,立人朴教;

学风:立志守信,乐学善思;

政风总体端正、负责、勤奋、和谐。行政行为,能够依法管理,以德兴校,追求善美,党政工和谐,共谋学校发展。

三、教风

1、师风师德

早晨八点,师生陆续到校,有学生开始做清洁,八点三十,教师全部到齐,规范列队参加集体朝会。

校园中,课堂上,教师遵守师德,爱生敬业,基本没有体罚学生的现象,精神风貌良好。

与教师闲聊,能够感到,教师有一定的主人翁精神,关心学校发展。

2、教学常规

遵守教学“六认真”,行政定期进行学月查导。

各科教学基本规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认真负责,周豹等部分教师重视个别辅导。

早会、班、队活动依照计划有序开展,午间管理,部分教师主动参与。

四、学风

场景一:集体朝会

八点四十,集体朝会随着乐声按时举行……学生主持。

升国旗,师生整齐列队,注目行礼,肃穆庄严;

国旗下讲话,学生背读。

总结与布置,过于简单。

齐诵校训:立志树德,勤学守纪;

国旗下讲话需加指导,总结需要注重细节评价。

场景二:大课间操

下课铃响,音乐响起,各班列队鱼贯而行,依次来到操场……

师生共同参与,体操——跑步——舞蹈,秩序好,有一定特色。

三十分钟活动结束,各班自动复归原处,有序离开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