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8 08:20: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篇1

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在接到文件通知后,按照文件要求,及时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目标要求和政策规定。同时,明确绩效管理职能,制定本部门绩效管理办法。

二、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

(一)预算编制情况

坚持量入为出,勤俭理财的原则,规范基本支出预算编制,保障部门正常运转需要,严格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按照县财政局预算编制的要求,按时报送部门预算到行财股审核批复。

(二)执行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政国库支付的相关规定,公用经费按月申报,均衡使用,专项经费按性质专款专用

(三)整体绩效情况

编写全县项目绩效目标表,按时完成部门自评。全县环保事业发展保持较好水平,全面完成市、县环保目标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全年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确保了辖区环境安全。进一步加快环保能力建设步伐,增加购置环境监测设备,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

四、评价结论

(一)评价结论。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和本部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依法、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完成部门职能目标中合理分配人、财、物,使之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2020年部门预算执行遵循了厉行节约的原则,按时按量使用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计划制定、资金拨付均按有关部门批复执行,资金使用严格审核,确保了支付合规合法。

篇2

3.4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篇3

一、摸清家底,有的放矢开展会计培训

2010年,我县会计管理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及任命管理,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常委会议题,县委、县政府指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加强,要求每季度培训一次,并形成制度。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批示,我局与县监察局于2010年2月份联合发文,对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各镇会计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任命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较差,特别是出纳人员无证上岗问题突出,为此,局党组及时作出决定,于2010年3月23—26日组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会。各镇、各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及会计人员300余人参加了培训。本着解决操作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培训目的,对培训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由预算、国库、财法、投资等股室负责人担任授课教师。培训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非税收入及票据管理、投资管理、会计实务操作、财政监督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并实行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培训结束时进行了测试,作为考核参训人员培训效果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否合格的依据。由于培训教师备课充分,讲课认真,培训管理严格,学员学到了真知,起到了应有的培训效果。

此外,3月份教育,卫生、规划和建设局等部门年初建账会,会计股应邀到会宣传会计法,培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知识。4月7日为宗教场所负责人培训会计法规知识,提供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示范,帮助宗教场所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6月2日到会为全县宗教场所30余名负责人、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了为期半天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9月15—16日召开了全县基本建设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工作会,全县68个一级预算单位的分管财务会计工作领导、会计人员和县财政局全体职工共160余人参加会议。5月11日,11月16日组织两次财务联查会审,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了培训。7月份,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检查,社团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动员会,均对参会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法》宣传,针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培训。

二、开拓进取,大力夯实会计基础工作

为切实贯彻省、市会计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批示精神,局党组研究决定,自2010年1月1日起由会计股负责全县68个预算单位会计报表的催收和审查分析汇总工作,掌握会计核算规范性及会计信息准确性资料,为县委、政府决策和会计培训提供参考信息,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每月进行、常抓不懈。

为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局党组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检查工作,对原来已经达到规范化的22个单位进行全面复查,对尚未开展规范化的单位,采取选点示范,一点带面,逐步推广,用3至5年时间,力争全县所以预算单位实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要有样板。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开展,创造性地开展了预算单位财务联查会审工作,此项工作每季度举行一次,由会计股牵头,其他股室配合,分四个大组进行,每组内两个单位为一组相互审查其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分管股室负责人指导监督审查,审查结束时,加盖“审讫”或“不予报销”戳记。通过开展两次联查会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会审发现的做账不及时,原始凭证不规范、不及时报表等问题,通过会审得到了较好的改观。

此外,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人员配备任命管理。我局草拟了《关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印发全县实施,其别强调了,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按时做账和报账,对不及时报表的单位,财政部门有权停拨经费,今后各单位不得随意任命会计人员,各镇,各部门会计负责人的变动需经财政部门同意,为此,我局先后两次发文要求各镇,各部门报送会计、出纳及分管财务会计工作领导名单,做的胸中有数,便于监控单位会计人员变动情况。

三、部门联动、狠抓会计执法检查

2010年,是灾害恢复重建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开展各项专项资金、“小金库”治理检查之年。按照中央、省、市相关会议和通知精神,我局积极承担起牵头组织的任务,并积极参与各种监督检查,把《会计法》执法检查与财政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并圆满完成了各项检查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检查。2010年3月,为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严格按规定使用,防止截留、挪用,顺利通过中央、省、市的检查验收,县委、县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用2个月时间对全县所有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监督检查,我局会计、预算、农业、投资等股室积极参与检查,针对发现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二)开展强农惠农专项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2010年6月至9月,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我县由财政、审计等部门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和检查组,对全县涉农专项资金2007年以来的使用、管理、拨付及账务处理情况开展了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自查发现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及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整改落实。

(三)开展家电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按照省财政厅通知精神,我局组成检查组,于2010年4月和7月,分别开展了家电下乡和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资金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开展财政专项基金、资金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通知精神,我局于2010年8月至9月底开展了财政专项基金、资金的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拨付不及时,部分资金改变用途以及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发放未公示,未建立台账等问题责令相关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

(五)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根据省财政厅的通知要求,我局于2010年10月份对罗江县人民医院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会计资料不规范,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问题,责令进行了整改落实。

(六)开展非说收入执收情况和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局财政监督股与国库、综合股于2010年7月份,对非说收入较集中地交通、建设、人口、国土及部分镇的非税收入执收情况进行了检查,8月5日,与县监察、审计、人事劳动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4个镇,4个部门进行了奖金、津贴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

(七)扎实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在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意见和有关要求,组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这次专项治理,采取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从6月中旬起至年底期间,分动员部署、自查自纠、重点检查、集中处理整改建制4个阶段进行。在全县53个社团和18户国有企业组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由县财政、监察、审计、民政牵头,从成员单位抽调20名业务骨干“参与检查的会计人员达到16人”,分成四个检查小组,对8个社团和8户国有企业集中突击检查,此外,还配合市检查组检查了两个社团和1户国有企业,使重点检查面达到纳入治理范围总数的18%以上。对自查自纠发现的两户国有企业3.77万元“小金库”问题,责令整改完毕,对重点检查发现的社团34.74万元“小金库”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报县委、县政府进行严肃处理,对“小金库”治理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如原始凭证不合法、会计核算不规范问题),下发整改通知,责成相关单位整改落实,并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研究“小金库”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业务指导等措施,探索建立预防产生“小金库”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行社团和国有企业收支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四、理论联系实际,宣传贯彻会计准则制度

2010年,我局对会计准则制度的宣传贯彻采取分制定示范、分类指导、侧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宣传效果的方式进行。对企业会计人员,结合会计初级、中级考试要考的准则、制度内容进行宣传培训。对行政事业单位系统宣传培训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财务规定,内控制度等。并将此项工作贯彻到日常的财务报表审查,联查会审、会计检查之中去,在2010年“小金库”检查中,特别强调了关切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制度的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宣传指导,企业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效果非常明显。

五、广泛宣传动员,做好会计人员管理工作

为了规范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管理,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初中级考试,提高会计工作水平,2010年,我县采取在培训会上宣传,在检查中强调,反复发文,电话通知,日常工作中宣讲等措施,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两期118人40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127人。组织各种会计人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培训15期,培训会计人员1600人次,其中,业务培训900人次,电算化培训120人次、从业培训80人次、继续教育培训700人次,表彰会计先进单位24个单位,先进个人16人。

六、进驻政务中心,搞好行政审批和会计服务工作

为使会计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财政工作服务,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我局按要求于2009年10月将行政审批事项和会计服务事项进驻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2010年,全年办理记账机构执业资格审批一件,现场办结事项500件,活动流动红旗3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树立了财政的形象。

七、完成省市财政部门,县委、县政府和局领导交办的与会计管理相关的工作

如参与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调研检查,廉政风险防控涉及会计内控流程的设计,内部审计检查等。

2011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2011年总体思路是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为中心,稳步推进各项会计管理工作,切实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行业公信力。为此,计划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会计人员从业管理,严格会计人员任命,把好会计队伍入口;

二是狠抓会计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稳步提高会计队伍素质;

三是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规范会计行为;

篇4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一、全面推进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

实行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各项会计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率及行政成本的运行质量。目前,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会计电算化的相关人才和知识,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得快速推进,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二是强化培训,提高技能。精心组织,聘请高素质专业老师和软件服务公司人员,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有机地将会计电算化融入会计处理程序之中。三是加强考核,绩效挂钩。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创新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标准。四是制定标准,统一软件。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统一使用用友、金蝶等有统一交换端口的财务软件,以利于各单位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数据检查和传输,形成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

有效促进企业单位全面实行会计信息化,这是信息时展的要求,也是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共同的需要。当前,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较普及,部分小微企业由于认识不足,人才匮乏,会计信息化滞后。我们的职责是:一是扩大宣传;二是组织培训;三是检查指导。推动企业整合企生产、销售、资金等环节的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地实行资源共享,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孤岛”问题。

立足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会计电算化要求财务人员不仅扎实地掌握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针对会计队伍部分人员知识老化,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积极性不高的情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会计领军人物的培养力度,完善会计、审计和相关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实习会计审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会计信息化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全面实施会计行业人才规划,不断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会计是一项相当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工作,会计人员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特殊群体。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县级财政部门应着重抓好会计继续教育和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并探索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评优表彰奖励。

继续教育是财会人员更新专业知识、了解新制度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强制教育制度必须得到很好的执行。目前,完成继续教育比例较低,总体不超过70%。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学员主观认识不足;二是政策执行不坚决,措施不到位。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无论是采取网络远程教育还是采取集中培训,都要结合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通过专业考试和等形式进行抵免。采取集中面授方式的,会计人员应该按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以此来确定培训的内容和继续教育的目标,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健全会计领军人物的选拔、培养、使用、淘汰等机制,使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成为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库,促进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鼓励高端人才参加高层次的业务交流、学术研讨,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重大项目、重点课题研究,努力增强学术活力,带动区域内会计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对财会人员较多的部门或单位,财政部门将其列为继续教育的重点,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向财政部门申请备案后,按部门、系统自办继续教育培训班。财政部门对其培训内容、师资进行审查并派员参加指导。培训结束后,必须组织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方可给予办理继续教育登记。侧重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结合其地理位置和工作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基层,搞好服务,为建设好新农村做出努力。

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得到有效的验证,因此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不仅拘泥于理论的灌输,还应注重实践培训,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财政部门应鼓励培训机构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针对在职人员的特点,走出课堂,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社区,采取典型案例分析、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增强培训内容的可听性、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三、建立健全会计管理组织体系,规范会计记账服务市场

实施县级会计管理的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会计管理工作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理应得到足够重视,但现实不容乐观。有的县级财政部门有内设二十多个科室,人员60―80不等,而会计管理部门只有一个人,与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极不相称。财政部门必须从工作实际出发,配备足够的会计管理人员,形成选拔和重用会计管理人才的机制,定期开展对会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会计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会计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为适应政府一站式服务的需要,财政部门应根据有关要求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会计服务窗口,配备专职人员,购置必要的设备,办理各项会计事务。根据会计事务管理日常服务对象以个人为主的特点,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办事程序制”,公布会计服务业务类流程图和咨询电话等相关信息,不断优化会计服务环境建设。会计服务窗口要结合实际建章立制,做好岗位分工,不断完善措施改善管理环境,遵从“服务优先,效率第一”的原则,以“接待好每一位来人,接听好每一个电话,回答好每一个提问,拟定好没一份通知”为具体要求,用多一分细心,多一份热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责任心“让服务理念落地,树立文明高校的服务窗口形象。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浩荡下,在中央鼓励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的政策支持下,应广大小微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需求,会计记账机构应运而生。财政部门严格执行财政部《会计记账管理办法》,按程序操作,按规定办理,严格把关,认真审核,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

财政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和帮助会计记账机构的发展与壮大。财政部门应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部门,从源头上把关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立、人员的配置,杜绝个人代账行为的发生,规范代账市场,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还应从政策上采取政府购买对小微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服务的方式支持代账机构业务的拓展。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会计代账机构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代账机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以及业务水平,提高代账机构的服务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代账机构进行业务检查监督和指导,不断规范其业务操作,满足小微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需要。

四、强化会计法律法规监督检查,着力推动落实各项标准规范

篇5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很显然,以前的财政会计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分析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以满足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财政会计管理的需求。

一、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的部分财务部门经济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不规范,不能合理的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对整体财政会计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我国财政会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有些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专业素质不能达到财政会计管理的要求,所以当遇到复杂的财务问题,尤其涉及到业务水平问题时,不能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无疑是我国财政会计管理的一个弊端。

3.财务预算不精确

众所周知,财务预算对每个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要的财务预算,某些部门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凭借的是以往的经验或参照以前类似的财务报表所报的价格进行估价,对现存的财务的实际情况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调研与分析,因此,在预算时难免与实际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4.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部分财政会计管理没有针对性,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财政会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改革必须从大局出发,树立大局意识。某些部门的财务管理改革流于形式,只进行部分的改革,忽视了整体的布局,不能从根本上强化财政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局部的改革虽然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无法提高整个财政会计管理的效率,不利于财务管理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强化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财政会计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对财务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组织严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明确各位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财政会计管理的检查制度、监督制度,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阶段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方案,不断完善财政会计管理体系,采取综合措施使财政会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得到贯彻执行。此外,为了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各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财务工作机构,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进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互相监督。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由各部门的人员组成,以确保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这是完善财政会计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2.提高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从多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财务管理行业的精英,当面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时,管理人员能够沉着应对,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财政会计管理的水平。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建立财务监督制度是顺利开展财政会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监督方案,努力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果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健全,某些人可能就会越过一些法定的程序,不按规章办事,甚至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意操纵财务管理程序,对整个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完善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

新形势下,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制度还不十分健全,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某些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必须健全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逐渐的与国际接轨,不断的升级,达到国际的要求。除此之外,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允许的范围内,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财政会计管理新突破。

4.建立有效的财政预案

建立财政预案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如果一个公司在遇到风险时,没有应对的办法,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公司要综合评定各种财务预案的风险,在集思广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财政会计管理的法律条文,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指导,规范其行为。从长远意义来看,不仅能促进财政会计管理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了建立安定、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在各单位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管理,不断地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形势下财政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建立有效的财政预案、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强化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我们相信,通过加强对新形势下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式军,王凤涛.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技术与应用,2011(06).

篇6

一、引言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指明确的公共支出绩效目标的制定以及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同行政评价,预算编制等环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强调财政支出的责任以及效率,并通过绩效评价促使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和水平。

目前,制约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国家庞大集中的公共财政权力和比较稀缺的社会管理资源以及公众参与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财政部门需要不断改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体制,采用新型的治理形式,对于财政预算施加有效的约束,从而不断提高我国财政预算的效率,更好的发挥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二、制约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瓶颈

(一)制度制约

制度问题是制约我国财政绩效预算管理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和瓶颈。制度制约主要体现在立法保障不足和制度供给不足两个方面。首先,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立法层析比较低,这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最大瓶颈,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一直难以得到推进和突破。目前,我国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法律基础比较薄弱,绩效管理改革的框架,程序以及规则都没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作为保障,使得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难以得到根本性的发展和突破。其次,我国财政绩效管理的制度供给不足,存在着制度建设比较迟缓,重点不突出,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比较迟缓,仍然集中于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没有将绩效管理全面的同预算管理结合在一起,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仍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发挥需要一整套完善的体系发挥作用,其中包括组织实施,信息搜集,绩效报告,结果审计等一些类流程,仅仅依靠绩效评价是远远不够的。

(二)技术制约

技术制约是影响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最直接原因,技术制约最主要是指目前我国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首先,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体系比较不完善,在评价中过多的采用定性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导致评价的结果比较粗放,不太科学。在确定定量指标的方面比较简单,使得没有总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不能的很好的区别和体现。其次,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不是很科学。从我国目前采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来看,目前主要采用的有目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法等比较简单的方法,没法提供准确详细的评价结果。一些比较先进的方法。例如层次分析法等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目前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的标准质量不高。由于我国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起步比较迟,使得很多部门的绩效信息比较缺乏,无法为绩效评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标准。

(三)环境制约

所谓环境制约是指我国推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环境不完善,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比较滞后。首先,我国的财政权力结构不是很合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使得财政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地方各部门以及民众掌握的权力有限,使得全面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难以开展。其次,我国的社会管理资源比较稀缺,公众力量参与财政预算管理的程度不高,制约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公众力量不能很好的参与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来,使得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非常低,没法对于财政预算管理进行很好的监督,政府部门的权力过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另外,会计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也是制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三、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是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要不断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体系,从而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首先,要不断的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循序渐进的建立财政部门的绩效目标管理的制度,从而实现财政部门管理制度的绩效化;其次,要不断的将绩效管理的目标细化,把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转换为可以量化的,以绩效为主的绩效目标体系,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目标管理的绩效化;另外,要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价的要求,建立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以财政部门为监管主体,以预算部门为责任主体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二)设置绩效管理专业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绩效管理科室并配备专业人员,把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强化绩效管理的理念,优化绩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根据需要举办各类绩效评价的培训班和讲座,学习先进经验,再通过工作实践提高工作水平。借助外部资源,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库,财政机关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特点组织和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力量、中介机构来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财政机关要加强与政府计划、审计、监察、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处理好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形成合力,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绩效评价的效率效果。

(三)加强财政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

财政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管理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财政资金收支计划管理时,财政部门要与其他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做好相应的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预算内资金收支计划的预算编制工作。各级部门应该根据上年的预算内资金的收支情况,结合本年度的计划和目标,科学合理的编制本年度的收支计划。在收支计划的预算编制时,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绝对不能出现赤字预算的情况。其次,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内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严格的予以执行。各级部门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来进行收费,在相关支出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执行,专项支出要严格按照相关的程序规定来执行,并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另外,要从源头上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严格执行绩效分配,中期评估和结余结转制度。在财政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方面,要严格按照绩效管理的相关手段,对于项目资金进行严格的绩效评价,对于执行不到位和无法执行的项目资金,要调整到更加需要的项目中去,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全面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水平

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因此,全面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是推进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提高财政绩效评价的立法层次,从法律层面上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支撑保障。要根据绩效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推进绩效评价的法制化进程。其次,要不断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绩效评价工作除了财政部门之外,还涉及到很多部门,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因此,要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公众广泛参与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从而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另外,要不断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实用性。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坚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不断的提高定量分析的比重,尽量减少定性分析。

(五)大力推进财政预算透明公开化

财政预算的透明公开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是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提高预算编制的具体性和完整性,将收支的分类不断细化,财政部门要编制中期财政预算,健全预算报告制度,并提高预算公开的主动性,定期的向社会公众公开预算政策,预算制度,预算收支以及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等信息,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全面的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

四、总结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门,财政部门应该重视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不断的采取措施,突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条件,从而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篇7

一、前言

早在2003年,我国就已经建立了公共财政框架,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框架体系不断完善,其预算管理的理念也由传统的“分配”不断向“管理”转变,并逐步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公共资源简单分配的方法,进一步发挥预算在整个财政资源管理的作用。因此对相关人员而言,需要正确认识到当前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各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这在提高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本文将结合Z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该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背景介绍

在2012年,Z地区开展了市级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于此项工作的起步较晚,因此很多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并且没有配置专门的绩效评价科室,主要由监督检查科室负责相关工作。在2012年5月,Z地区印发了有关地区专项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方法,并对本地区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为整个地区的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2013年,Z地区开展了三个项目的绩效评价,相关资料如表1所示。

(二)问题分析

根据Z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该地区在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效评价制度不健全。Z地区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中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但是对整个项目而言,这些项目之前缺乏有效的制度保护与规范;同时也有研究发现,Z地区在财政绩效分析中存在评价方法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导致很多评价方法缺乏可操作性,最终降低了本地区绩效评价的整体效果,不利于保证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2.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不科学。Z地区预算单位在管理中,一直受到传统绩效管理思想的影响,忽略了预算管理的作用,导致预算管理的效果长期也达不到预期。同时也有学者认为,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属于一个新事物,社会接受这个思想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也是相关单位当前工作的重点[1-2]。

同时,Z地区预算单位在工作中依然存在部门利益的观念,将财政预算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等相分离,在工作中只注重审查财政资金是否符合规定,没有过多的关注财政资金是否产生结果[3]。一些部门缺乏没有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考核,再加之绩效考核本身存在缺陷,导致Z地区在项目操作中存在拖延、应付的现象,工作尚缺乏主动性。

最后,由于Z地区开展财政预算管理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操作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不理性的理财行为普遍存在。

三、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策略分析

Z地区针对自身在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改进方法,显著提高了自身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整体质量,值得其他单位借鉴学习。

(一)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建设

制度建设是保证Z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基础点,也是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关键,因此Z地区做好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Z地区在制度建设过程中首先建立了有关公共财政预算的绩效评价制度:

1.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Z地区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制度》、《Z地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与选择制度》等,对本地区财政预算绩效考核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划分、绩效评价标准进行统一,保证绩效管理工作能得到快速发展。

2.在预算绩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独立性,并要求其他单位能在绩效管中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形成完整的计划、决策、监督体系。

3.建立完整的预算保证制度。包括宣传绩效管理思想、做好预算绩效技术保证、开展业务培训等工作。在加强人们对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认识的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4]。

(二)重视应用结果评价

优于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自身具有特殊性,因此Z地区在工作中落实了全面的绩效管理结果评价工作,以进一步促进部门规范化预算管理。

1.重视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处置。目前,Z地区财政单位已经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加强管理的重要参考,会不定时的将预算结果反馈至执行单位;而执行单位在获得结果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讨论预算工作是否存在问题,若发现问题,则会针对性的改进预算资金管理办法,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5]。

2.实施绩效问责制度。为强化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实施问责制度是Z地区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在工作中,管理单位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组织、基建等单位的工作相挂钩,并对于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渎职、失职的行为,由纪检单位追究其责任;严肃处理财政资金的相关负责人员,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则严格遵照《会计法》、《预算法》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处罚,这些措施将会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建立评价工作基础数据库

Z地区为保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建立了完整的评价工作基础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绩效评价的数据库,负责收集有关项目决策、项目建设、产出效果评价等,并生成与之相对应的数据资料,这样不仅有助于直接反映预算结果,还能为持续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2.在工作中统一收集与绩效工作相关的各种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将相关问题的资料加入到数据库中。在经过这种处理后,工作单位会进一步改进绩效评价工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整体质量。3.所建立的评价工作基础数据库大量收集了各种项目的支出结果、检测数据、评估数据等,并将各种支出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相关项目预算结果,不仅能为Z地区评价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提供帮助,还能为上级单位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稳定的数据资料支撑。

四、结论

本文主要结合Z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合Z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我国其他地区在开展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要正确认识到本地区在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作为目标阶段工作的重点;

二是要积极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使其正确认识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特征、要点,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通过构建数据库、信息资料平台等方法收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数据,为其他部门开展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帮助;

四是要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在每次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结束后,能根据开展情况评价本阶段工作的得与失,总结经验,讨论不足,为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匡小平,鲍啸鸣.我国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分析与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13,07:63-67.

篇8

关键词 财政 财政支出 绩效 监督管理

一、我国财政指出绩效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不够全面

由于财政管理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财政监督重点主要放在对财务合规性工作的监督检查,忽视了对财政支出绩效的监督与管理,无论是对财政资金的分配绩效还是存在资金使用的绩效,都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考核制度,甚至存在预算软化,财政支出项目投资难以有效控制等诸多问题,造成财政支出低效和无效等投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引入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新机制,强化对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

(二)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缺乏科学机制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建立全面绩效评价体系。2004年,财政部门根据会议精神,初步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并出台关于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进一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深化财政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绩效,通过各种有效监督机制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进一步对企业内部财政支出行为加以规范,不断优化财政绩效监督,是当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其改进完善的主要目标。

二、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措施

在当前要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结合财政支出客观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从降低行政管理水平、加大对财政资金效益水平提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目标等层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完善: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为了更好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正确看待当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财政管理体制造成的,缺乏相应的财政绩效预算良好环境,可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及专业的人才储备等。财政支出绩效监督重点和核心在于项目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记录、搜集和整理,数据真实与否、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质量,也是财政支出直接效益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改进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就必须要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并且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出基础数据的记录、搜集和整理相应数据,通过双管齐下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使监督管理人员对财政支出情况有更为直接、全面、客观了解,对其进行客观真实分析评价,建立一个实时监督管理系统。

(二)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系统

当前,财政管理工作者和学者对财政支出监督进行深入探索,关于绩效监督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财政支出监督中,而且许多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例如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价方法、目标分析法、综合因素分析法、最小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无疑是推动了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发展,其中目标评价分析法和综合因素分析法是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在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系中,要根据财政支出工作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有效和最为合理的分析方法,充分考虑方法成熟度和管理需要,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方面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方法虽然很多,但是有的侧重于定性分析,有的侧重于定量分析,而且实际情况是定性分析多余定量分析,使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很难做到准确量化分析。因此,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亮化管理,要探究监督管理指标体系构成和指标数据来源,要通过足够的数据支撑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

(三)规范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程序

第一,要制定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计划。为确保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有效、有序实施,必须要要在监督工作开展前就要确定评估对象的政策、主要资源、目标和开展财政监督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工作重点难点,以此制定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计划,重点包括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内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应用等。第二,要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支出项目。财政支出项目往往都是和政府职能及组织结构直接相关,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支出项目的选择不应该太少,否则可能会因为信息收集不足,造成监督结果不客观的问题;也不能选择太多的支出项目,不能因为面面俱到而将无关紧要支出项目也列入其中,否则可能会造成监督代价过高的问题。要选择那些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重点的支出项目和基础项目进行监督。第三,要收集相关数据。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际上就是对支出项目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做出判断并进行反馈,财政绩效评估主体主要是对评估对象的判断和认识,对监督对象有更深入了解,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要全面、真实、可靠。第四,根据监督结果撰写报告。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是对财政支出项目运作情况的系统总结和周期追踪,并为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提供依据,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报告是监督结果的集中体现,报告必须要做到行文简练、重点突出、体现实质。第五,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的应用。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主体较多,信息使用者也较多。例如公众传媒、社会公众、财政研究学者、计划者、项目提供者等,不同使用者对于评估反馈的要求和结果应用的要求也不同,但其共性都是通过监督结果报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准确决策,借鉴、校正和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篇9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学习和借鉴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做法,成熟一项、推开一项,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维度的绩效考评体系。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全程跟进督办。我局制定了督办规定,建立了督办制度,强化了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认真编制工作任务分解表,区分主办、协办,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一项任务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具体承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中上级有新的任务部署,我们都对任务分解表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每月、每季都对督办工作开展跟踪检查,每半年对督办工作的办理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今年我们还认真总结往年效能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台相关规定,强化问责力度,同时还在办公平台上开发督办软件,实现督办工作的电子化,强化对督办工作的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和催办。

二是抓好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我们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奖励试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办法》规范了考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绩效考评奖励金的发放办法,提出了考评的具体要求。在考评程序上,我们始终坚持按平时效能检查、每月个人自评、每季群众互评、领导点评、局效能办审核、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优秀人员公示、发放奖励金的程序进行;在确定优秀人员的方法上,不搞“轮流坐庄”、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一刀切”;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把每月、每季的绩效考评成绩直接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只有在季度绩效考评中获两次以上优秀,公务员年度考核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重点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我们还加强对其平时出勤情况、执行效能基本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台账,与发放绩效奖挂起钩来。今年,我们根据统一规范津、补贴的实际情况,又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绩效考评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发放的对象、标准、发放形式及程序进行重新界定,严格规定并明确了不予发放或暂缓发放绩效考评奖的情形,充分调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处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中层干部责任意识。初,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市财政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局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这两个《办法》都借鉴和参考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及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绩效考评的依据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办法,规范了考评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考评结果的运用。处室及事业单位于年初依据本单位职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工作报告、局内部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局机关督办工作、内部制度规定和基础管理要求制定考评指标及分值;考评指标及分值可在第三季度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总计划的30%,经局效能办初审后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局效能办汇总后向局长办公会作出报告。各处室、事业单位对照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于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送局效能办,再由效能办集中报送分管局领导;由分管局领导及局效能办根据实际对各单项工作做出评价;与此同时,由局效能办牵头组织的、相关处室参加的考核组深入各处室、单位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现场察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处室及事业单位评选先进集体、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从而,强化处室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四是抓好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年底,我们为了进一步推进各区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了《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重大改革进程、财政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和市财政相关文件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分29个考核指标,明确评分方法,通过区财政局自评、市财政局复核确定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财政系统进行通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落实。从开始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进行考核,经过的考核实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又对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初,我们组织了对区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发现:同安区财政局在综合管理中成效明显。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同安区召开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同安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好的做法。6月11日,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同安区财政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同安区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国企集团内部控制、镇街财务远程监控、村居会计镇街“四项覆盖”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和思明区财政局强化镇街财政管理、深化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化改革以及活跃机关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各区财政局也分别就各自财政改革和管理的经验做法作了书面交流介绍。通过实施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各区财政局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提高了区级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了市区联动、同步发展。

五是抓好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我局制定的《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我局在《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开始实施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和《细则》规定对200万以上的专项项目都必须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从预算编制开始,凡按规定应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专项项目,如果没有进行事前绩效审核的,预算内不予安排资金,凡经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都应进行事后绩效检查。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试行专家评审制度,逐步扩大考评范围,明确将19类专项资金列入考评范围,通过考评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是抓好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我局自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以来,每年都有新的进步,特别是的市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我局综合成绩评定为优秀,并在48个参加绩效评估的政府部门中位列第一。去年,我们在认真学习《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及其配套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绩效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今年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财政部门职责,以市委、市政府分解任务和我局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设置了能够体现财政部门职能、反映我局当年工作绩效的15项关键业绩评估指标,再根据这15项指标共计设置了5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都做到: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预期效果、具体措施和要求;坚持每月有对照检查、每季度有自查自评、每半年有绩效分析,每年有绩效管理工作总结,通过积极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

二、抓好财政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效能办的直接指导、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就自身工作而言,主要还有如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前提。

局党组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始终都将其摆上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集体听取职能部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局领导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注重将绩效管理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捆在一起抓,特别是对自己所分工的业务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够严格要求;黄强局长每逢集会,都要强调绩效管理工作,对倾向性问题还经常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各处室和事业单位领导也把做好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按照局里的统一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几年来,我们始终都把绩效管理看作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财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职领导配合抓、中层领导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具体由: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统一领导,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预算处为主负责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和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人事教育处为主负责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对内部处室(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效能督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办公室负责所有绩效管理的保障协调工作。

2、制度建设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我们除了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建设规章制度外,还结合财政实际,抓紧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并落实每日考勤制度。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安装自行研制开发的考勤软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时,通过对考勤软件的点击实施考勤,根据需要可以自动生成全局机关干部的考勤记录或统计个人考勤结果及去向显示。二是建立并落实效能督查制度。为强化财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宗旨意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财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们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监察事项、分工及工作方法,提出诫勉教育的六种情形和效能告诫的九种情形,加大效能问责力度。三是建立并落实绩效管理联络员制度。我们规定每个处室、事业单位都要指定一名负责综合工作的财政干部为绩效管理联络员,专人负责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从上到下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在专门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暂行办法》,区分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行政过错追究范围、方式及程序,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来,每年都有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轻微触犯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并落实责任分解制度。我们对每项绩效管理里面的每项工作指标,都进行责任分解,将责任直接分解到处室、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狠抓落实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充分发挥局效能办的职能作用,坚持落实每日网上巡查,检查有无违反考勤制度的人员和超过办理时限的事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每周有2次以上到各个办公室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人员在岗、服务公示内容等情况,发现问题责令改正,并在单位、个人绩效考评中扣分。凡是上级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都纳入行政督办、效能督查范围,实时跟踪、动态监察;对重点工作,还组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效能监察,只要有违反效能建设规定,都必须予以效能问责。

三、下一步抓好绩效管理的初步打算

尽管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希望差距还比较大,与其他单位相比差距也还比较大。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盯紧工作中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我局将在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预算单位依法理财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综合考评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刚刚研究通过,明确了预算管理综合考评内容、指标设置、考评组织实施、考评结果及应用,准备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考评丰富了我局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将对其它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做好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工作。

要从清理和规范财政行政审批权、自由裁量权和监督检查权入手,规范财政干部的理财行为和行政行为,促进财政干部严格依法理财和依法办事。要认真落实《市财政局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方案》,围绕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目标,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结构,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巩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处罚行为。

3、完善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篇10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指结合了年初编制预算、预算经费使用、全过程经费监督的一个考量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的绩效考核手段,是政府实行全面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为了实现年初制定的绩效目标,通过全程监管与后期评价等方式达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政府机关的运行成本,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目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使针对整个财政预算流程所采取的以目标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降低政府机关的运行成本,其中包括了事前绩效编审、事中绩效跟踪和事后绩效问效的系统性工作。财政预算绩效是一项涵盖前期目标设定、中期执行监管和后期效果评价以及长期反馈运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绩效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是一种将绩效目标作为向导,采用绩效评价的方式、用绩效预算监控作为保证、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以结果应用为关键,改进预算管理,提升公共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目的的预算管理方式,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二、与预算编制的融合

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将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管理进行融合,因为财政资金的安排是以目标绩效为基础的。财政资金主要是根据各地区财政预算与财力相结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实行统筹安排。所以,绩效管理与预算安排属于预算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并且缺一不可。因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做好预算编制融合

国家财政部将绩效目标管理与下一个年度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同时进行,确定目标内容、目标标准和指标的填写要求。政府在进行财政预算的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的政府中心与当地财政部门的工作相结合。利用部门职能和政府财力等可能等信息,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

(二)做好预算审核融合

在进行预算审核时,财政部和预算部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共同对财政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完整与否、重复与否和合理与否等情况进行审核。财政部门的绩效管理机构对绩效目标的规范性要加强审核,审核绩效目标的编制是否完整、合理和规范。如果发现绩效目标不符合要求,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机构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针对不达标的坚决不允许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在编制预算管理文件时应该注明绩效目标管理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在相对应的软件中设置绩效目标编制的要求和审核流程。结合政府中心的工作,结合政府的财力进行资金预算。

(三)做好预算批复融合

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预算资金安排和绩效目标管理两个方面,财政部门在进行部门年度审批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把绩效目标的内容和指标同绩效标准一起审批。另外,有关的绩效换构还能够对有些项目进施行批复试点,对绩效目标的格式与内容进行研究。

三、做好预算执行融合

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包括预算执行过程中对绩效的评价、对预算结果的评价。在执行过程中对绩效的评价包含项目政策的评价和事中评价。在预算进行的过程中,把绩效跟踪、始终评价和预算执行进行有效融合。

(一)效跟踪跟预算执行融合

在2009年时国家财政部门颁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地方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的指导意见》,禁止地方政府在对财政进行安排时超出国家重大财政政策,围绕着重大财政政策进行有效实施是国家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要求,把财政资金作为重点,将监控系统进行动态操作,全过程的监控财政资金的各项支付活动,并建立完整的预算建立系统,促进财政管理向精细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对预算加强管理和监督,从而保障财政资金应用的安全、有效、规范。所以,财政部门对预算的动态监控进行机制制定的时候,可以把绩效跟踪和预算执行融合到预算机制中,在监督资金的使用是否安全与规范的同时,还要全程监控项目的进度和预算目标的实现情况。当发现绩效运行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立刻采取相对应的方案进行更正,对于无绩效和低绩效的项目立刻终止或暂缓拨款。如果确定是因为政策变化或者是突发事件对绩效目标造成影响时,根据绩效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绩效目标可以跟随预算一起进行调整。

(二)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与预算执行进行融合

绩效评价结果与绩效预算的互相融合,实质上就是绩效规划体系与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与预算资源配置协调体系紧密结合,串成一个整体,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做好规划和评审工作,将预算编制的计划与预算挂钩。预算执行过程中与执行之后有绩效评价工作,并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对本年度或下一年度的预算进行调整或作为参考。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财政的支出也是十分迅猛。基于财政绩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活动,所以需要通过加大对财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培训提升相应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保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更好进行。

参考文献:

[1]周峰.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2]张宇蕊.绩效导向下的政府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8

篇11

方法深度和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可以把人财物完美整合的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政府部门在进行实际的预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职责范围,差异化制定绩效目标,这样才能精确的计算完成一个目标应该需要的资金数额;项目资金分配必须根据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立项配置资金,以期增强财政支出的绩效意识。

一、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的意义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公共财政制度透明度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的公共财政越来越透明,民众的知情权也越来越广泛,政府自身公开信息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目前,公共财政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改善公共财政管理的关键手段。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方面的公共参与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公共财政制度的监督,规范政府权力行使[1]。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它可以帮助基层政府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公共财政制度的透明度。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同时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也是财政承担支柱角色的重要体现改革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合到财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将绩效管理参与到地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公共财政的公开中来,使地方财政的预算管理工作“有预算编制目标,能监控预算执行,有预算完成评价,有评价结果反馈,有反馈结果应用”,逐步形成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财税体制呼唤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的必然趋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建立法治规范、公开透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为响应国家号召,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建设中的支柱性角色,同时,建立现代化的财政制度也需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可以有效发挥出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作用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使预算绩效管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务求实效,逐步推进,着重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妥善推动部门预算范围,持续提高绩效管理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2]。

二、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绩效观念树立不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牢固的绩效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部门还是存在轻绩效重支出,轻管理重投入的旧观念,还有一些地方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财政审批后的绩效情况追究不到位,没能做到笔笔花钱必问效的效果,绩效管理的约束性有待提升,不同地方之间的绩效管理推进不一致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管理广度深度不足,目标体系有待完善许多单位要资金和跑项目,只是重视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和来源出处,缺乏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现在看来,我国的财政绩效管理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极端,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缺乏统一的目标管理体制,创新性不够强,战略性比较缺乏,因此,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激励约束作用不强,制度有待规范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缺少制度性约束条件,畏难情绪总是存在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值的实际情况会对以后年度的预算产生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各部门在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将着重点放在发现问题、政治管理上,这就离原本的绩效管理初衷有比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实际的绩效考评中没有长远的战略性,过于追求某一个单一性的项目的规范,没有创新性,评价出来的结果还不能对今后的绩效预算管理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还存在计息哦啊评价结果的各项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四)工作进展不够均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不一样的模式,着重点也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不均衡的重要原因。绩效评价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实际上在指标的设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没有一套足够明晰量化的指标,没能深入到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目标对象之间的共性和特性上,缺乏定量定性分析,绩效考核也是生搬硬套,运用到实际的灵活性还有待提升。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随意性和单一性,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更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进行测评[3]。

(五)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绩效管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目前,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健全。从近几年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财政绩效考评方面的工作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直接或间接造成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果责任难以落实,监督主体责任难以有效约束。绩效审计目标单位的绩效管理材料不完备,问题的合规性难以有效判定。支出核算管理不明晰等导致难以落实绩效监督中的主体责任。

三、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部门绩效意识首先,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整个经济大环境时刻发生变化,使用单一不变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是完全不可取的,要时刻督促工作人员根据当前经济环境对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保证相关制度可以满足针对性的基本要求,从而提升部门整体绩效意识,进而提升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绩效队伍建设提升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绩效队伍建设,打造大数据信息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团队,保证信息和数据收集的时效性,要强调掌握有效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绘制动态性趋势图,提高信息和数据处理工作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为顺利开展预算工作提供有效且连续的信息保障。主管部门要引进政治站位高、素质能力水平强的中介机构为政府预算绩效提供综合评价,提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有效建议。

(三)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强化事前绩效目标设置,事前的预算绩效评估严控新增项目,强化预算自我约束;根据实际对重大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要建立事前评估,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不仅是政府部门提出的新的任务,也是实际发展的必要,更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经之路。开展事前评估一定要明确其目的,目标就是这一个项目到底有没有必要性,另外还要评估这一项目要具体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做好,做好这个项目是否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它的重点是评估该项目是否具备做下去的充足条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具备充足的财政支持。

(四)强化事中监控评价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事中的评价监控,科学有效的事中监控评价可以最项目起到很好的制约和引导,只有良好的事中监测才能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基层财政部门要完善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仅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还应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预算单位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在项目进行中,要做到事中评价,实施事中绩效目标动态监控,对质和量有准确把握,确保项目的每个实施环节都要朝着目标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