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8 08:20:1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绩效考核要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绩效考核要求

篇1

2009年1月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我国中小学教师已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在教师享有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中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也随之提到学校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绩效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企业,现已移植到教育管理领域而广泛被采用。教师的绩效考核,即教师的绩效评价(评估)是指学校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获得足够的客观评价教师工作状况的资料,掌握了具有相当信度的信息后进行的评估活动。[1]绩效考核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环节,它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绩效考核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一定时期在工作中所表现出德、能、勤、绩等的综合评定,把握每一位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为职称、教育培训、岗位调整,以及提薪、晋升、奖励表彰等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评价可促使教师有计划地改进工作,以保证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学校的绩效考核设计作为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学校长远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学校绩效管理走在前列,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已初步形成。而中小学教育发展处于强烈的变革之中,为了保持其长期稳定发展,更应该有与其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学校由于工作自身特点――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多因性、教育性、动态性等;教育主客体活动的多变性,这些给绩效考核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教师绩效考核设计带来了难题和困惑,难以把握考核的权重和可操作性。

一、中小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当下中小学在管理领域存在一定的绩效考核,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多因性和动态性决定着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不强,存在一些难题,下面将详细探讨中小学绩效考核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没有建构完善的体系。

绩效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有一定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学校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局限,不能准确把握教师绩效考核的特点,绩效考核框架难以定位,谈不上正确考核教师的绩效,但实际上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绩效考核体系往往偏重低层次认知能力或单一类型智力的评估,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在管理层宏观上高度重视建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用科学、规范、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来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绩效考核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从认识和操作上只重视教师的终结评价,而忽视教师工作过程行为的考核即过程考核,这完全背离教育的特性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学校恰恰单纯地对结果进行一味考核导致教师又回到应试教育轨道上来。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一味陷入“题海大战”,这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端的扭曲。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代替对教师绩效的考核是不全面的,极其片面。这样教育工作只会陷于表面化,流于形式,忽视教育工作成效的提高。

(三)绩效考核与学校发展战略不匹配。

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和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绩效考核活动实质上就是通过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考核一系列活动应使教师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战略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学校整体的战略目标。但是学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对于关键指标的选定不符合学校的战略发展要求和长远的利益。虽然一些指标能指导局部的利益和工作改进,但是没有考虑到学校处于动态发展程度较高的阶段,其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要权衡利益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服务。

(四)绩效考核缺乏必要的公开和公正性。

学校年度考核教师,并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档案,但由于绩效考核缺乏公开和公正性,使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同时,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定,大多出自学校领导的主见,教师参与绩效目标制定的机会很少,使得绩效目标的选定缺乏合理的基础。由于学校领导单方面制定绩效管理目标,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政策的透明度,使得教师本身对绩效考核活动缺乏热情,加上在绩效考核活动终结以后,管理者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把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或公开。更谈不上学校和教师面对面地就教师考核的结果进行客观的探讨,因而教师不知道学校对他本人的评价是什么,更不知道应如何改进工作。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应着眼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及潜能的发挥。在考核执行过程中应该是透明公开的,切不可暗箱作业。

(五)绩效考核标准随意性。

学校绩效考核一旦制定后,在具体的工作中就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人的因素,有物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内部的因素,等等。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的双重特殊性本身决定着学校的绩效考核内容要不断完善丰富,而不是学校管理者凭主观意志把绩效考核标准朝令夕改。即使当前不合时宜的,也只能进行微调,使其更趋于合理性,并及时公开透明。我们切不可大范围地进行调整,按人事画圈或彻底反转,这十分不利于绩效考核和今后管理工作的执行推进。

(六)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就是学期末或年终进行终结性的考核,而忽略了过程性的平时考核。有的甚至不执行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而年终对教师互评打分,“以分定音”,这对许多教师有失公允,包含很大成分的主观情感分,这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有些领导做老好人,采取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五的做法,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实质精神,形成了“优秀轮流当,合格年年过”的现象。

二、中小学绩效考核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学绩效考核制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断探索建立适合学校、教师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具体来看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教师绩效工资实行毕竟时间短,绩效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学校管理者的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学校发展成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同步提升,就势必会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学校一方面可以聘请外部的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发挥主动性,从基础的工作分析开始,制定出规范合理的工作任务说明书和工作描述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依据,进而建立内容相对全面、规范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考核活动的全面进行打下基础。

(二)注重绩效考核的完整性即“过程+结果”。

目前,人们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给教师一个结论。然而这一结论来自对教师教育行为过程的整体评定。这要求管理者平时注意对教师行为、态度和能力表现,有留痕,日积月累做好记录,教师考核的科学的整体性发展的过程。千万不能以“终极性考试”来定教师的考核结果,这对教师非常不公。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者要求把教师行为、态度和能力作为全面考核,把教育过程作为对教师绩效考核的主体。

(三)加强教师的参与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其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就要保证效度和信度。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未来导向,它不仅要了解教师过去工作做得怎样,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促使教师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学校应该在绩效考核制度过程中形成规范的反馈流程和相关的制度,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让教师尽可能早知道,从而作为以后改进工作和提升业绩的依据。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薪酬和工作调动确实联系在一起可使教师感受到绩效考核制度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教师参与绩效考核和绩效考核制度整个过程的积极性。促进公平的方法包括请管理者和员工参与设计系统、使用一致的标准对不同的员工绩效评估、要求反馈及时和完整、允许员工对评估质疑、就对绩效标准、评估和奖励的期望进行沟通[3]。学校管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平性体现教师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绩效考核和学校文化相互渗透。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4]而学校文化力则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的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我们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魅力以辐射全员,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和高尚人格。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而绩效考核有时是无法进行考量的,这只能靠学校文化的力量来改进教师的思想观念,实现自我价值。

(五)注重绩效考核指标实绩。

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倾斜”的原则。教师绩效考核应注重实绩,切忌“一刀切”。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有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和鼓励创新等方面进行量化。

(六)把握绩效考核可测评性。

教师的绩效必须是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或者通过某种工具、手段直接获得的可见结果。[5]这样的绩效才可以进行考核,否则就不具有操作性。如,教师的“德”方面考核,通过具体的工作表现和结果,才可判断其思想品质。

总之,中小学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学校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绩效考核系统,学校管理不断地认识和了解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方式,积极探究绩效管理理论,加强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协调合作,以及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持续有效地沟通。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把绩效管理竞争机制广泛用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情绪,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有信心、有活力的状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催生强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4.

[2]夏正江.我们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吗?(上)[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9.

[3]沈曙红.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EB/OL].2010-02-24.

[4]雷蒙德・A・伊诺(RaymondA.Noe)等著,雷丽华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5.

篇2

1、对绩效考核认识不足

目前,现代绩效考核体系在大部分职业院校还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当一部分学院的管理层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在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性。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获得人才优势,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如为提升学校的社会声望,高薪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才,但对这些人才的使用状况和绩效考核关注不够,这些人从事与其他普通薪资的教师同样的工作。这种做法同时又压抑了其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其他教师提升绩效的主动性。被考核者对绩效的认识也不足。绩效考核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不够,管理层和考核者没有和教师进行充分、有效的面谈沟通,教师对考核思想和考核目的不明确,常常会产生一些分歧和误解,甚至对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运作和实施产生很大的反感。

2、职业教育特色不明确,岗位职责模糊

大部分职业院校也做了一定的学院工作岗位分析,但做完之后便束之高阁。在实施绩效考核之前,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工作岗位分析。缺乏科学的工作岗位分析给绩效考核的带来了诸多问题。工作岗位分析不仅是明确岗位职责和确定任职资格条件的过程,而且也是学院发展目标层层分解的过程。职业学院普遍采用一张通用的年度考核表,涵盖了所有的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这样各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缺乏依据,各岗位目标也难以确定,自然导致难以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而且由于各系部工作量不均衡,还存在着相同级别的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也导致教师对考核结果的不满。

3、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不严谨

目前还有部分职业院校的考核办法基本上是沿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办法,这种考核过于强调定性评价,定量判断不足,缺乏可操作性。绩考核标准的制定往往是考核人员依据个人理解、偏好等进行确定,过于宽泛和模糊,缺乏公正性、客观性和全面性。考核的随意性很大,领导的意志往往会左右的结果,在考核过程中很难保证客观公正。可想而知这样的考核就变成了评“人气”或“人缘”,无奈之下,有的系部干脆“轮流坐庄”,特别是教师评职称有考核优秀的指标要求,使得教师绩效考核更加沦落为一种形式,优秀指标在考核开始前经过一番较量,已经是尘埃落定。由于靠“人缘”评分,有些不善人际交往而又踏实肯干的教师总是落在后头,严重打击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4、考核目的缺乏促进作用

现行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大多以奖惩为目的,主要考核教师过去一年度的教学和实践业绩,并带有明显的区分性,被考核教师要确定不同的考核档次,并依此做出继续聘任、奖惩等的判断,这种考核对教师和教育本身没有起到多少改善作用,相反,这种考核方式还会让一些教师产生短期性和功利性的行为,不但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更不利于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

5、考核方法不科学

现在各职业院校所使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无论量化还是非量化,基本上是排名法,这就难免带来一些弊端。不是通过考核提高绩效,而是在教师之间进行比较,必然迫使教师之间相互竞争。要想排名靠前有两种途径:一是更好地工作,高质量完成任务;二是设法让同事工作更差,这种做法显然与学院的发展目标是相抵触的。从各职业院校的现实考核来看,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不在少数。实际上在调查中好多教师认为:考核也好,评优也好,还不如不搞,越搞同事间矛盾越大,导致相互间不服气,起不到任何的鼓励作用和正向导向目的,反而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是指为了实现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按照一定的考核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通过持续的面谈沟通反馈,使管理者和教师就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办学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达成共识,通过对教师的品德、能力、态度和工作绩效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工作成绩及对不足改进的方向,通过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推动教师个人和团队做出有利于学院目标实现的行为,进而使职业院校获得更大竞争优势的过程。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高:

(1)加强沟通,提高绩效管理思想的宣传

由于不了解和不理解,绩效考核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压力,为了让现代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全体教职员工心中,消除和澄清教师对绩效考核的模糊及错误认识。可采用多样化方式来宣传绩效考核及绩效管理理念,帮助领导和教师树立科学的绩效思想,让他们明白,绩效考核只不过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绩效管理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有效的绩效考核有赖于绩效管理活动的成功开展,而成功的绩效管理也需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来支撑。

(2)做好岗位工作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工具和各项工作的基础。进行必要的岗位工作分析、确认每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成为考核标准制定的必要环节。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学院各级各类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研究,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来制定工作说明书,明确工作的目的、内容、责任、方法和技能要求。

(3)制定科学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职业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篇3

1 绩效考核理论的综述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工作评估制度,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员工绩效考核是通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业绩的有效管理方法”。

2 国内高校任课教师的考评研究简介

高等院校对任课教师绩效考核的难点在于对教学质量的考评,其考评的量化过程大体经过了由算术平均分到加权平均分及到现在的模糊综合评价。随着“模糊教学”的兴起,对教育质量评估的量化技术有了较迅速的发展。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绩效是结果。二是认为绩效是行为。三是不再认为绩效是对历史的反映,而是强调员工潜能与绩效的关系,关注员工素质,关注未来发展。绩效的界定背景不同,绩效适用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在实际运用中,对绩效的理解可能是以上三种认识的一种,也可能是对各种绩效概念的综合平衡。

3 高校任课教师绩效考核的特点、形式及周期

3.1高校任课教师绩效特点

3.1.1教师职业对教师素质技能要求的特殊性

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期望,必须经过教师的内化,再由教师运用一定的方式,把这些要求和期望传达给劳动对象。对教师素质、技能要求的特殊性据定了教师在思想、道德、学术、言行甚至衣着、仪表等方面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

3.1.2教师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导致教育过程的复杂

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思想、感性、个性、能动性及独立性,因而教育过程具有复杂性。

3.1.3教师劳动时空限定性使劳动支出很难做出量化评定

教师的劳动时空弹性大、强度高、无限定劳作时间、无规定的教育区域,而且教师劳动产品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因而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劳动产品要高度负责。

3.1.4教师劳动成果的后显性使其难以评价准确

教师施加给劳动对象的教育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教师不能立刻看到劳动成果,只有毕业生毕业后对社会所产生的效果,才能成为教师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主要评定标准,由社会实践来检验,这就隐藏了对教师绩效考核难以准确和公正的可能。

3.2高校任课教师绩效考核的考核周期

3.2.1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形式

本文主要研究处于教学第一线的任课教师的评价,根据其职位特点可采用多角度进行考评,不能仅仅将其作为结果考核,要强调动态的过程管理,以评促建,提高教师队伍教学和建设水平,可以采用考核表格方式,将其考核内容列入考核表,最后依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评价。

3.2.2高校任课教师绩效考核的周期

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可采用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针,考核的不同指标可采用选择不同的周期进行考核,年终汇总能做出教学效果的跟踪曲线,对教师的考核给予及时的反馈,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目的。

4 高校任课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高校任课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作为观念的引入由来已久,但是高校任课教师的业绩具有其特殊性。教师业绩的量化难度大,如何考核教师的授课质量,一直是困扰高校任课教师考评的一个难题。大多院校仅仅提出绩效考核这一观念,实际操作中也只是停留在工作量的计量上,以“计量”代替考评。这一难关的解决是高校真正实现分配改革的关键因素,否则,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所谓改革和期望之间只会貌合神离。

5建立任课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任课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内设的若干评价指标,是围绕学校目标所能反映考核对象各方面情况的具体项目,这些项目具有实在独立的意义,即体现广度又反映深度,通过对各项目数量与质量的考核,映射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才能表现出高校任课教师的相对水平与内在价值。

5.1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适用性原则,即符合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原则;针对性原则,即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工艺及应用技术”为培养特色,以“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为培养模式;实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即考核指标的互补原则;确定性原则,即每个评价指标的内涵与外延界定必须清晰;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对高校任课教师的评价要尽可能全面、完整,指标体系应当力求全面、客观,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适于循环反馈、动态管理的原则;激励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5.2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

根据高校教师岗位职责急素质要求确定评价指标,建立高校任课教师绩效考核的递级层次结构。各个要素指标的确定,一般可采用一下两种方法:

其一,对被评价对象及其工作进行分析,包括分析被评价对象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责任、环境以及完成这些工作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使用这种方法的手段有: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和亲身体验法等。

其二,采用“专家调查法”此处的“专家”是指被评价者的领导,理论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他们通过对很多指标要素进行统计归纳,从评价系统的结构、层次、功能等方面综合考察,并运用管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理论加以验证和论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使其具有总体的完整性和均衡性,将评价工作建立在更加合理与科学的基础上。

6 总结

高校任课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在于完善高校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但在考核方法的整合运用、指标体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总之,要达到促进高校任课教师开发和利用的目的,要实现这方面的研究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可接受、可理解、目标一致性、激励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8日

目前,新疆许多高校已将教师绩效考核作为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最终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关考核部门及考核人员对于绩效的内涵界定不清,绩效考核仅停留于形式,导致绩效考核离目标越来越远;另一方面是设立考核体系时没有考虑到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新疆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研究起步晚,理论和实践基础相对薄弱,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管理等管理职能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新疆各高校同样存在。

(一)绩效考核定位模糊。考核的定位,就是通过绩效考核解决什么问题。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体现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标上,对考核目的定位过于狭窄。目前,新疆许多高校绩效考核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期末发奖金或课时津贴,将考核定位于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这必然使得教师对考核形成负面的消极印象,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面对考核时不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评价总是偏高而且居中趋势明显,从而导致考核结论的信度和效度较低。

(二)绩效考核导向不合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深入,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让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教学工作在高校的发展中占有中心地位,然而目前各高校之间的考评排名,都是以科研经费的多少、SCI文章的多少为主要依据,各高校内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则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发表了多少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或完成了多少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往往成为了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就导致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进行学术研究、取得学术成果的考核上,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则不足。这样,不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而且也导致了一些低水平科研成果的泛滥,滋生学术腐败,浪费学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影响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如上海交通大学高教研究所杨颉教授通过对我国重点大学教学科研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自然科学领域,虽然2004年教师人均的论文产量是2000年的260%,但是重点高校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利均价2004年比2000年减少了近一半,技术合同均价则减少了1/3。

(三)绩效考核指标和方法不科学。绩效考核指标是学校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在教师这个具体对象上的分解,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应该与学校的自身特点和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将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但新疆不少高校在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广泛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而是直接由管理者通过讨论和研究制定,势必造成指标层次偏低或偏高、评价标准不能反映实际工作状况等情况;考核指标设计过于笼统,没有因人因岗而异;考核指标重科研,轻教学、品德素质等方面的考评。另外,新疆多数高校现行考核方式往往较为简单,通常是集体投票表决或领导直接圈定,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四)绩效考核过程缺乏完整性、连续性以及考核结果缺乏应用性。绩效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对绩效的考核工作也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不间断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在年末或学期结束时才进行。而实践中的绩效考核基本上都是在年末或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集体考核,忽略了绩效的过程监控与行为考核,缺少对教师日常绩效评价数据的收集和积累,客观上造成了考核过程的不完整,导致考核结论的不准确和不合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是整个教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应用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目前,新疆高校在教师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或没有反馈;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结合不紧密;教师的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发展没有很好地结合。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大大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教师与教学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使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成为空中楼阁。

二、完善新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对策建议

(一)树立发展性的考评理念。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并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从传统的以奖惩为目的考核转变为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考核。一方面高校可通过绩效考评,找出教师现有能力与职业发展所需之间的差距以及影响教师绩效提升的因素,并据此来制定教师的培养计划,帮助教师不断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并提供给予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使每个教师懂得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提高。总之,要以绩效考评为契机,通过高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增强教师获得高绩效的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不能照搬照抄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而是应该根据教师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在考核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对不同的考核项目分别设定不同权重,以体现不同学科和专业教师工作的差异性。由于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如前所述的基本特点,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符合高校目标和定位,又要体现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还要符合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指标体系设置应坚持公开公正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和发展性原则、独立性和弹性原则。具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科学、合理地确定高校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教师应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量来源于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高校教师应以70%的时间完成教学,30%的时间从事科研和其他工作;而对高校专职科研人员,则要求有70%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30%的时间从事教学及其他工作。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参照上述标准,对不同职称的教师及专职科研人员所需完成的科研工作提出不同要求。

2、科学、合理地划分考核层次。考核应按照管理权限分类分级进行,将同类同级人员放在一起可增加考核的可比性,避免不同类别不同等级人员放到一起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

3、确定具体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一般是根据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而定。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依具体情况、具体环境来确定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考核的内容主要与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有关。并要能真正体现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水平。其中,对教师的科研考核,由于各学科的差异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不同学科教师的科研要求也应不同。

4、设置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可以相互贯通的指标。使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统一标准,使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量可以相互转化,同等对待。也可实行“一票肯定”制度,灵活考评,鼓励突出。

(三)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流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流程是保证实现绩效考核目标的重要保障。根据绩效考核的目的和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建议分为以下步骤:第一,考核宣传。在绩效考核之前应广泛宣传绩效考核的重大意义:促进教师发展、提高组织效率、增强学校竞争力;第二,考核培训。并不是所有的参与者都能认真对待并顺利进行绩效评价。在考核开始前,应对所有的考核参与者进行一次培训,内容包括:绩效考核程序和标准,使参与者充分了解绩效考评系统,培养其责任感;掌握绩效考评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尽量减少考核误差;第三,考评实施。在考评实施中一定要注意考评标准的充分解释和有效执行。比如,对院系领导的考核中,优秀、良好、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的标准必须在考核之前告知每位参与考评的人员,以便每位考核教师能有效评价被考核者。同时,强调考评的严肃性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最后,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申诉。绩效考核结束以后,高校管理者需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教师,并与教师专门进行面对面的绩效反馈谈话。通过绩效考核反馈面谈,使教师了解本年度工作的考核结果,了解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还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较,以便进一步明确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建立必要的绩效申诉程序。即在考核结束后的一定时限内,给予对考核结果不满意或认为不合理的教师申诉的机会,且应建立由校长、各部门主管和教师代表共同组成的绩效考核委员会,指导绩效考核工作,听取各部门管理者的初步考评意见和汇报,纠正考核中的偏差,有效控制考评尺度。

(四)绩效考核年度周期合理化。在目前高校实施的以岗位津贴为主要抓手的所谓绩效管理中另一个普遍的特点是“注重实绩,强化考核”;并且考核的周期“年度化”。比如,某高校在实施岗位津贴中规定:“在聘期内,对所有受聘人员每年度考核一次,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等。对取得突出成绩者发放实绩奖励。院系教师如在聘期内年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中,连续两年成绩均名列本院系教师前5%的,下次聘任可上浮半级;连续两年考核评估成绩均在后5%以内且考核成绩在70分及以下的,下次聘任下调半级。对于年度考核两年均为基本称职者,进行教育警示,下次聘任时其职级津贴下调半级;对考核不称职者,除不发当年职级津贴的20%外,次年职级津贴下降到相应级次。”

“注重实绩,强化考核”对于促进高校教师按时完成岗位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并没有错,但是规定每年考核一次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迫使众多的老师在科学研究中不愿做长期的个人投入,考核年度化这种做法只能诱发学术研究急功近利的倾向,从而对学术和教育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五)绩效考核要重视同行评价。“就学术成果本身专业水平的评价来说,无论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科研论文、著作的学术水平评价,专业人员要求同行评价其工作,认为只有同行才能判断其水平的高低。因此,在美国高校,同行专家评价被广泛用于学术评价工作中。”

对教师科研水平的考核应主要通过同行评议进行。首先,同行评议能够充分发挥评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同行专家一般都是该专业领域资深学者,他们渊博的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多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洞察力,能够在教学科研业绩评价中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起到把关作用;其次,同行专家能够对被评议者起到指导和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作用。被评议者由于知道将接受同行专家的评议,从而产生压力和形成动力,这就促使教师以更大的责任心和更大的热情投入科研工作,在准备接受评议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实际的评议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观点的问题的公开提出和讨论,也有助于认清问题的实质、澄清疑问。当然,同行评议也存在局限性,由于同行评议主观性比较强,无法堵塞人情关系网,同行有趋同的科学思想和研究范式,不利于支持创新。

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对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会产生较大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将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对教师的工作绩效做出全面科学的判断。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定性考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定性考评可根据实际需要,综合采用教师自我考评、学生考评、同事考评以及领导考评等方式,以全面衡量被考评教师的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以及市场化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疆高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无疑高校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充分领会绩效管理理论的基本理念,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和理论,以求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志强,朱永跃等.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篇5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关系着高校全局的战略发展和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和引导着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的价值取向。因此,建立科学而又适宜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1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

绩效一词的原意是来自于英文performance,意为性能、能力、成绩、工作成果等。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的是管理者根据设计好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在收集有关教师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教师工作完成情况的过程。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指的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教师绩效考核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对绩效考核内容、方法的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绩效考核时间和周期的确定,绩效考核实施者的确定,绩效考核过程的监督,绩效考核结果的控制、反馈和应用等诸多环节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考核公平公正,促进教师工作质量提高[1]。

目前教师绩效考核管理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绩效考核使教师了解个人的成绩和不足,加以培养和改进,使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获得较为长足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绩效和办学效益的提升。

2 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由于高校教师工作具有长期、复杂、难以量化等特点,长久以来对教师绩效考评很难制定一个客观、科学的体系。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尚未建立起一套较为客观、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体系,通常还是每年要求教师填写“考核表”,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往往流于形式。

2.2 高校对绩效考核的目标不够明确。

绩效考核是高校引导教师个人工作目标与高校总体发展目标相统一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指标的设计应以学校整体发展定位和目标为基础。目前,很多高校对绩效考核缺乏明确的目标,不是将学校发展目标逐层分解进行考核,而是简单地根据岗位职责进行考核,这样难以引导教师的行为趋向学校的发展目标。

2.3 对教师的考核偏重科研成果,导致教学科研工作失衡。

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多以量化评价指标为主,如论文的数量、级别、被引用次数,科研项目的数量、等级、经费等。这种重科研成果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2.4 考核评价指标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

高校的岗位分为教学岗、科研岗、管理岗、工勤岗等,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专业要求等不尽相同。但在当前的考核中,对待不同岗位的人员没有分类考评,而是采取“一刀切”的考评办法,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和专业特长,这很不合理的。

2.5 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反馈与运用。

许多高校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后不重视反馈环节,未能将考核结果及时地反馈给教师,考核结果也没有在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奖惩中运用,无法起到激励作用,达不到绩效考核预期目标。

3 关于建立科学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几点建议

3.1 要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把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各种指标综合融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3.2 考核体系应系统、科学、客观、可操作性强。

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的同时,客观考核教师的师德师风、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考核教学、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进一步考核成果的质量。

3.3 绩效考核应有明确的导向性。

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创新,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考核的周期可适当延长,适度由年度考核向中期考核、聘期考核转变,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由以量定性向质量兼顾评价转变,不片面以数、研究课题数、获奖数等作为评价指标,克服学术浮躁的行为,鼓励优秀人才从事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长期研究和创新性研究。

3.4 绩效考核应采取分层分类考核的办法,充分考虑教师个体的差异、岗位特性和主观能动性,考核指标或权重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强度等而有所区别。分层分类考核有利于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形成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特色,发挥个性和特长,促进个人发展。

3.5 注重考核反馈,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形成正面激励。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是对教师个体和学校总体发展产生激励作用,促进绩效改进。因此,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对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实现学校的组织目标意义重大。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是制定下一个绩效周期绩效标准的基础[2]。学校考核部门应通过面谈等沟通方式,及时、客观地把考评意见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篇6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66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112- 03

随着教育产业化发展逐渐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渐渐浮出水面。笔者通过对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现状的分析,发现在原有体制下建立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因而提出高校应通过建立科学化的考核制度及方法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进而逐步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最终达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

1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状

1.1 相关概念

随着管理实践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人们对绩效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对于绩效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组织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绩效从广义上讲包含整个组织的绩效和个人的绩效两个层次的含义。本文主要研究个人的绩效。绩效具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绩效考核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有关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信息的过程。

1.2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现状

我国目前广泛应用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机制统一按照“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然而在高校中,按照高校教师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不同,形成了高校教师的不同分工,分工使教师任职于不同的岗位及遵从相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因此,对于不同的分工应用同一套绩效考核系统显然是不合理的。有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类工作,有的从事科学研究类工作,有的从事行政管理类工作,等等,各类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差异较大,若应用同一类考核系统,并且在同一类考核系统中各考核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侧重和差异,势必达不到绩效考核预期的效果。

2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 主观性强,缺乏科学性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主观性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的应用过程中。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办法主要采取“民主评分”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不免会受到人际关系、情感、功利性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真实的考核结果。例如,许多高校在对从事教育教学类老师的考核中,往往采取的是由教师本班学生对教师日常教学的工作态度、课堂反响、师表师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由督导对教师的授课形式、内容、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由本教研室主任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评分。由于缺乏系统的考核细则和标准,使整个考核过程掺杂了更多的人为因素。学生对此项评价的漠不关心、督导的作风、教研室主任对某位下属的偏爱等负面影响都会影响最终的考核结果。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绩效考核的标准上。在对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往往采取的是量化的标准,这些量化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差、未体现教师工作特点等缺点。而这些量化的标准最严重的问题是“重视数量、忽略质量”。例如,教学绩效只取决于本学期所选课程的数量,忽略了教学的质量;科研绩效只取决于参与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忽略了研究的质量和价值。这些问题都暴露了高校绩效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片面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要求,失去了考核原本的意义。

2.2 绩效考核指标分类不明确

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考核指标分类不明确,忽略了学科间的差异。大多数的高校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只是根据教师的岗位分类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没有考虑各学科的发展规律和专业性质,“重视数量,轻视质量”的统一化标准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例如有些院校将文、理、法、工、农等学科的考核标准统一化,忽略了各学科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发表学术成果的难易程度和价值上,也表现在各种项目研究的经费上。忽略这些最基本的因素,而盲目地统一用量化的标准评价高校教师的绩效,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学术研究上的创新,也会引发教师之间产生攀比现象,使一部分学科教师感到不公,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2.3 绩效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高校教师的考核结果目前只划分为3个等级,即优秀、称职、不称职。这样过于宽泛的考核等级所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考核的结果很难得到充分利用,“优秀”和“不称职”的群体毕竟只占少数,这两类等级划分能够明显地区别出两类教师的全年的工作情况。但是,处于“称职”这一群体的人数毕竟是大多数的,这一群体内部之间的比较和评价往往被忽略了,许多教师如果预见自己争取不到“优秀”就尽量避免“不称职”发生,一旦预见自己符合了“称职”的标准,在工作上就开始松懈了,并且对“称职”这一部分群体,领导和同事也是漠不关心的,大家只关注“优秀”和“不称职”这两部分群体,却忽视了教师队伍整体工作效率提高的中坚力量正是取决于“称职”这一多数群体的事实。因此,这种过于宽泛式的考核等级划分,并没有对大多数人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3 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对策建议

3.1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绩效考核理念,从全国各高校绩效考核显露的问题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考核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单纯的量化管理,往往忽视了教师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应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绩效考核中要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不能单独用数学模型对被考核对象进行量化的评价,同时,也要通过定性的描述对其做出价值的判断。然而在定量与定性结合过程中,还要在遵照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不断探索和研究更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高校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因此,对于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考核应该采用一种弹性化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能够在定量和定性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提升教师教学热情、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谐同事之间关系等目的。并且,这种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不单纯是自上而下的部署,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让所有教师能够参与其中,实现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和配合,才能达到绩效考核的最佳效果。

3.2 建立分类的指标考核体系

根据不同的学科,建立不同的指标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标准,由原来的重数量向重质量方向转变。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必须“以质为本”,教学绩效不能单纯取决于所选课程的数量,应该充分考虑授课的内容及形式上的创新。科研绩效考核不能只关注的数量的多少,应该将刊物的级别、研究的价值、经费情况、在学科领域上的突出贡献纳入考核范围之中。根据学科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能够有效杜绝教师之间的攀比心理,使所有高校教师更关注自己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3.3 合理有效地利用考核结果

考核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不仅仅是打个分数,或是评定一个等级,必须及时地改变宽泛式的等级评价标准,不断细化等级分类。高校管理者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考核结果,目的是总结过去时间内教师的工作情况,帮助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中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高校管理者要通过绩效反馈,让教师知道上一年的工作中哪些是需要坚持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使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并了解学校对教师的期望。要充分认识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

4 结 语

伴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考核逐步成为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绩效考核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人事工作向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的重要过程。通过建立科学化的考核制度及方法来提高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进而逐步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分类的指标考核体系、合理有效地利用考核结果,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文化素养,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和高校整体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高等学校的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的工作能力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的竞争力。当前国内外高校竞争日益激烈、高校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教师绩效考核的好与坏关系着高校的兴衰,决定高校是否能够持续的发展。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确保高校各项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是当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的目的模糊

高校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工作高效、人员配置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给高校教师创造一个进行教学与科研良好的环境;尽可能的激励教师的科研工作的创造性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大学校的办学效益;建立有效的奖惩体制,帮助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与优点。而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考核的目的比较单一,绩效考核应该作为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增快高校发展,但往往被大多数高校作为年底岗位津贴发放的参考。

2、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现有的研究对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大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所以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的标准不统一、不全面,对教师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大多采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此规定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提出了考核的重点。但在实施考核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分解,过于强调定性,定量考核不足,从而使考核缺乏全面性、具体操作也比较困难。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指标是考核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同样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除了可以量化的指标外,还应该考虑其它因素: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在考核标准的认识上不能达成共识,造成考核数据的偏差;被考核者有可能提供虚假的材料;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分析不认真不透彻,导致部分数据出现水分等。

3、绩效考核过程缺乏培训与监督

当前高校在进行教师绩效考核工作时对考核者缺乏相应的培训。考核者大多数只有管理层和学生。管理层自身主观上的错误认识;管理层对考核过程以及考核标准不熟悉;管理层缺乏责任心和顾及同事之间的“面子”都会使得考核出现偏差。此外考核的过程缺乏一定有效的监督。“学生评分”作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重点。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教师的授课。对教师授课的质量、优缺点应该是最为了解的。但是,大多高校基本未对学生进行教师考核的培训。使得学生对教师绩效考核不在意、不重视。这严重影响考核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学生出于对教师的敬畏不敢指出教师的缺点,也掩盖了考核的真实性。此外,还应该考虑其它因素,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在考核标准的认识上不能达成共识,造成考核数据的偏差;被考核者有可能提供虚假的材料;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的分析不认真不透彻,导致部分数据出现水分等。

4、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反馈

大多数高校在制订和运用绩效考核过程中,不能对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使得考核形同虚设、意义大打折扣。绩效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制定岗位津贴、加薪或者晋升,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发现不足,明确日后的改进方向。缺少反馈的绩效考核是没有意义的,高校考核部门应该将考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但是有些高校的考核部门并不把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仅仅将结果反馈给院系一级的领导。再加上教师对绩效考核体系缺乏认识,对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客观公平性表现出质疑。导致教师不重视绩效考核、不积极参与考核。

二、改进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对策

1、明确绩效考核目的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发放津贴,教师绩效考核还应该具备其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开发目的。

(1) 战略目的。

绩效考核是战略执行工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高校里,学校将长远的目标转化为教师的日常行为的具体目标,在高校管理体系下将高校的长远的战略目标与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与行为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对考核结果观察与分析能够知道高校战略的实施情况。让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为学校战略的实现服务,为高校的发展服务。

(2) 管理目的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能够让高校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让教师更好按要求更好的服务学校、教书育人;可以让高校教师通过考核结果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让教师在绩效考核的反馈过程中与高校进行沟通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保持自身的优点;让高校能够方便的定期定量地考察高校教师的工作绩效。为今后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能够高效的完成,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 开发目的

高校绩效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多项环节的重要基础。

1.绩效考核是教师职务升降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分析教师的优势后,分析其适合何种职位,绩效考核了解教师的使用情况,岗位分析与人员匹配程度的调查的手段之一,高校在进行人员调配与人员管理前能够依据绩效考核。

2.人员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教育培训的力度。其中也会存有一些不足,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培训方法过于单一,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绩效考核能够体现教师素质能力的不足,为高校对教师未来的发展与如何发展以及制订培训计划作为重要的参考。

3.绩效考核是薪酬分配的客观依据,按劳分配是公认的分配原则,明确的知道教师“劳”的量,能够更好的发放教师的薪金。

4.绩效考核是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生涯计划,在教师实现职业生涯计划过程中,教师会沿着设计的发展道路,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从低层次岗位上升到高层次岗位,直至达到也生涯目标。

5.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最重要参考和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会暴露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缺点,为高校调整人力资源计划,调整预算提供依据。

2、明确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指标

高校在制订绩效考核指标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考核指用数学模型或者数学方法对考核对象用数字评价;定性考核指对不方便量化考核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的办法进行考核。量化考核的标准是明确的,它能够保证教师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的公平性、客观性,易于教师接受。但其也有缺点,量化考核如果过多过细,内容过多导致考核方式过于繁琐。只简单的凭定量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因此高校对教师绩效考核时,还应该加入定性的指标。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应该遵循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明确特定的教师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教师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相关性(Relevant),是指指标之间应该具有相关性,与教师的职责相关。

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3、建立绩效考核培训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将绩效考核培训制度化。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前,学校对所有参与考核的各级管理者和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 可以使考核者明确考核的方法、 考核的内容、 考核的目的及考核的意义。 一般来说, 考核者也可以是被考核的对象, 组织考核培训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考核目的、 考核方法。 另外, 在学生给教师评分时, 参与评分的学生的价值观念、 理论基础、 实践经验等因素对考核结果会有很大影响, 因此高校应该在教师绩效考核之前对学生做好宣传动员以及参与打分的培训工作。 对学生做宣传动员可以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考核, 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 高校需要向学生说明学生参与教师绩效考核的目的、 作用及意义, 让学生知道他的一票或打分与教师有很重要的关系, 考核的结果能够作为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的一环, 还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其授课中的缺点后对授课质量、方式作出调整。要让学生认识参与教师绩效考核是权力也是义务,对被考核教师的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负责。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高校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时间、地点、人员作出明确的设计和规定,参照考核标准严格的开展工作。

4、重视考核结果的应用

现代绩效考核强调沟通和发展, 是一种绩效导向的管理思想, 其最终目标是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氛围。绩效考核的过程不是到给教师打出一个分数就结束了,考核结果应该应用于教师的薪酬调整、 岗位调整和晋级、 职称晋升等相关的组织人事决策,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考核的目的。高校管理者与教师进行反馈与沟通可以使教师增强对考核工作的重视。人的行为结果越及时地反馈给他本人,对他的工作改善越有效。因此将绩效考核结果及时、准确、有效地反馈给教师本人,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的绩效,发现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是确保考核有效性的必要措施,通过沟通与交流,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进行交流,得知教师真实的想法、建议和意见,帮助教师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工作绩效的提升。绩效面谈是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最有效的渠道。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可以促进高校管理层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得教师明确高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对自己的期望,高校也能够通过谈话了解教师的想法和要求,有利于高校激励教师更快地提高绩效并相应地调整人事政策,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出建议的平台。考核结果公布后教师应在合适的时间,与管理者进行双向的沟通。高校管理层应该传递表扬或建设性批评的信息,要表扬教师在教学工作表现中的积极方面,也要与教师讨论如何做好绩效改进工作,帮助对方制订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绩效改进计划。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一、我国中学教师绩效考核及奖励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目的不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管理的本质是旨在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然而,在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的双重管理制度的压力下,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提升。然而,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的目的不甚明确,在中学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关注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却在一定意义上忽略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这一主要目的。

(二)绩效考核结果缺乏反馈

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奖励制度的管理结果往往缺乏管理者对于教师的考核结果的结果反馈。由于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每个教师在任教之后能够知晓本身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能力,对于工作任务即教学目的的完成情况,考核结果往往缺乏必要的反馈,教师往往无法弄清楚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对于后续工作中如何改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达到绩效考核和教师发展相互促进。可是,有的学校绩效考核结束以后,没有公布绩效考核的结果,领导也没有耐心地对教师进行解释,导致绩效考核“有头无尾”,流于形式,从而使得使下一轮的绩效考核失去意义。

二、中学教师绩效考核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的工作性质

在中学教师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性质也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制定完整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关键步骤才能决定教师绩效考核的成败与否,只有确定了教师绩效考核方案,才能对教师的工作业绩进行衡量。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本身的工作性质,使教师绩效考核内容的有效性遭受质疑。

(二)教师考核评价考核的不全面性

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教学考核是国家人事改革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不仅与国家教育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还与教师本身的教学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教师的绩效考核就是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其的教学要求具体化和行为化,从而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于教师的工作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做各种有效性的评判和判断,使得教师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寻找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最佳途径。但是在教师考核评价过程中,网上忽视了教师的考核去全面性,忽视了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能力的高低,还要看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的好坏,在评价其教育教学效果时,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情况等。

三、完善中学教师绩效管理与奖励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者在制定教师绩效指标和分配权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教学优秀的教师,要加重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对于科研优秀的教师,提高科研的比例。这样一来,才能有效避免了绩效评价的不公正,从而给予每个教师独特的发展空间,进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合理运用绩效及时绩效反馈

对于完善中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奖励管理研究应该具备合理运用绩效并且及时进行相关的反馈行为在中学教师的绩效考核及奖励制度管理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管理层和教师的双向沟通,有利于绩效管理的实施,并且能够帮助教师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使得有问题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教师充分了解绩效管理的流程,积极参与,对于绩效考核差的教师,要发现其个性特点,不能过分强调惩罚,要帮助其发挥长项、并通过培训和帮助使其弥补弱项。

(三)重新确立教师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对于完善中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与奖励管理研究应该重新确立教师的绩效考核遵循的相关原则,教师绩效考核的原则是考核教师的理论依据,是协调、控制考核过程、保证考核结果有效的必要条件。在教师考核过程中,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在评比过程中凭借主观意识或者个人喜恶的方式来进行考核的现象要坚决打击遏制,只有客观、公正和科学的对教师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与奖励管理,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制度管理制度才能得以稳定和持续的发展下去,考核结果也才具有激励性、发展性,以发挥考核的积极作用。

总结

教师绩效考核的意义不仅在与明确是非,区分工作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做出选择,对于教育实践活动予以指导,加以控制、调整和提高,寻找改善教育工作行为的途径,为保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教师素养,更好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指明具体的方向。由于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教学考核是国家人事改革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不仅与国家教育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还与教师本身的教学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教师的绩效考核就是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对其的教学要求具体化和行为化,从而制定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体系来对于教师的工作的质量和教学水平做各种有效性的评判和判断,使得教师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寻找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最佳途径。其核心是对学校的全面办学管理实绩,按照量化与非量化的双重指标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的实施,对于争取公正的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能够对于教师的发展有着建设性的指导意义,这样一来,教师考核能够充分调动起教师在教学范围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考核和奖励制度的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使得教师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素质,逐渐实现自身在教学范围内的有效提升与自我完善。因此,做好教师绩效考核是实现学校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对于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私立学校(又称“贵族学校”)是指由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批准、由私人或私立机构投资而创办的学校。其中大多数的私立学校实行全日制、封闭式、寄宿制管理,私立学校的发展与市场竞争成正比关系,私立学校的课程设置要不断更新,不仅要符合学校的培养目标,要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而且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教学质量是私立学校得以生存的保障。因私立学校在管理体制、聘用制度、工作强度等方面与公立学校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私立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私立学校的社会功能虽与公立学校一样,但它是由家长直接集资而创办的,家长们对学校、对子女的期望值比较高,普遍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愿望。他们也急切要求子女受到与自己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教育。为此对学校各方面的设施及办学要求比较严、比较高。这就迫使私立学校必须要严格管理制度、完善教育设施、强化师资队伍、并且拥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所以私立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是私立学校发展的关键。

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文件所规定的教师应履行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实绩。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师绩效考核方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尝试了多种教师绩效考核方法,其目的是为了科学、客观、合理地考核教师的绩效。传统的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方法,总是因为上级的偏见或上级领导根本不了解基层教师的实际情况,或者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而使考核结果不真实。使考核的结果有失公平公正,一些辛劳付出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而一些工作态度比较散漫的教师获得了赞美的呼声,长此以往,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也败坏了私立学校的声誉,严重影响了私立学校的长久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评价信息,给教师一个公平公正的科学评价。一套全新的考核方法―360 度绩效考核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360度绩效考核是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之一,“360度”正是因为其评价维度多元化,所以其在各单位部门考核中很实用。360度绩效考核是由英特尔公司率先提出并对企业员工展开实施运用的。将360绩效考核运用于学校教师考核是指让教师自己、领导、同事、家长以及学生来共同完成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360度绩效考核可以给被考核者提供一个全方位最真实的考核结果,避免了因偏见或主观因素导致考核结果不公而给教师带来的不满情绪。因此,360 度绩效考核要比传统的考核方法更有效、更有信度,更容易让被考核者接受考核结果。与传统的上级主管领导直接打分考核的考核方法相比较,360度绩效考核可以提供全面的、匿名的和客观的反馈,更能真实的反映被考核者工作的全貌。有调查显示:在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大家普遍认为360绩效考核比传统的考核更能反映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而在问及员工对360度绩效考核的感受时,由于360度绩效考核在实施时是公司上、下各个层面都要参与进来,考核结果公正公平,大多数员工比较信服,也能更好地为公司效力。

360度绩效考核的强大优势:360度绩效考核在私立学校教师考核中并不常见。其考核主要是领导、教师为了提升自我能力或为了晋升需要时使用,被考核者可以自己选择他们的主考官,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学校领导、自己的同事、学生家长甚至是自己的学生来考核自己。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的客观真实性,考核结果一般请外面的专业机构来进行统计分析。360度绩效考核的优点是:在考核中,不用担心教师为了自己能在考核中取胜而在选择主考官时拉帮结派,“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导致考核结果有失公平公正,因为这种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师更好地完善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不会一味遮掩自己的缺点。因为只有正视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私立学校的教师构成有三个方面:1.退离休教师,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育事业认真负责,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与激情,在工作中可以很好地带动办公室其他同事的工作氛围;2.停薪留职或辞职的中年教师,他们有创业精神,可以起骨干核心作用;3.应届师范或师专毕业生,这是教育战线上的新生力量,他们自愿放弃铁饭碗,走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道路,有忠于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荣誉感。但是私立学校自最初成立至今,对教师绩效的考核、评价、奖惩及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一直处于在摸索中前进的状态,不能与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步伐一致,与公立学校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私立学校教育的发展前景。

私立学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迫切需要一套完备全面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来完善其管理体系,360度绩效考核以其综合性强、考核客观等优势可以弥补私立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中的不足,使其考核方法更加全面和完善。所以本文提出将360度绩效考核应用于私立学校教师考核的设想。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尽管在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当下,社会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量依然非常大。在这紧迫的情况下,尽快建立高效的大学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各大事业单位纷纷开始效仿企业实施绩效管理。高校作为我国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普遍引入“绩效”概念对教师进行管理。在对高校教师的管理中,绩效考核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的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其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在充分借鉴平衡计分卡(BSC)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方案措施。对于高校而言,要想生存和发展,仅仅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作为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在调动教师积极性、优化学校师资队伍、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深入探究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及应用

全面了解国内外绩效考核的现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绩效考核改革的探索。本文主要研究了美国、日本、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师绩效考核发展历程,并从中进行分析总结。

自1940年,美国正式确立教师终身聘任制起,对于教师的考核也渐渐转变为教师是否具备从事优秀教学活动的能力[1]。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高等教育一下子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绩效考核的发展。相对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指标开始在全球各国兴起。英国致力于建立保持教师职业对有才华青年有足够的吸引力的教师考核体系,提高教育水平[2, 3]。日本采取360°考核法,其考核结果在校长、教导主任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参考家长和学生的意见[4]。20世纪80年代后,关于教师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在我国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1年5月,《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教师考核工作全面展开。当前,许多高校也已出台教师绩效考核的方式。北京大学主要实施教师分类考核;湖南大学则实行年度考核和三年考核并举;电子科技大学除了教学科研的考核,还加入对德能勤绩的考核[5, 6, 7]。

二、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中的适用性

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 结合“未来组织的绩效衡量方法”设计出“平衡计分卡”。1996年,《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的正式出版标志着平衡计分卡的理论逐渐趋于成熟。此后,平衡计分卡法不仅在学术界获得广泛认可,在企业管理中也获得了充分的应用,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管理工具之一。本文认为,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司管理,还可以应用于高校管理。

首先,高校绩效考核与公司绩效考核存在着共同点[8, 9]。从根本上讲,组织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一个群体。无论是高校还是公司,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目标的组织,为实现目标,组织内部人员都采取了相关的行动。其次,高校绩效考核同样追求“平衡”。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不仅针对教师过去的表现进行奖惩,也强调平衡,诸如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的平衡,教学、科研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等。较为关键的是,平衡计分卡法的核心思想符合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要求,即结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可衡量的关键因素,明确管理不足并进行优化。然而,尽管高校与公司存在着很多共同点,两者之间依然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高校的实际状况将平衡计分卡中的四个维度进行转换,并认真分析各个维度(转换后)之间的关系。具体转换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平衡计分卡法中四维度的转换

首先,高校没有明确的实物产品,但是高校产出的是被社会认可的劳动价值。因此,也必然要面对“顾客”和“市场”。从“顾客”维度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主要从学生、家长两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进行考核。其次,高校作为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益。新的替代指标必须能够发挥财务维度在平衡计分卡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原指标中“股东”的利益。每年高校要维持正常运行,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的投入者(包括国家政策、学生学费及社会捐款等)即是高校的“股东”。当这些投入的产出被投放到社会之后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效益即称为“社会贡献”,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社会贡献维度”来转换财务维度。此外,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他们的内部流程就是根据自身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科研水平,并通过教学、科研等途径,将其转化为社会贡献,同时也使“股东”的满意度相应地提高。可以说,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高校教师最终能够实现社会和高校所赋予的使命。最后,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学习和发展主要是要求高校教师在日常的学习、教学、科研过程中,不断创新,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

三、平衡计分卡在某商学院绩效管理体系考核中的应用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高校教师的绩效主要和“顾客”维度、社会贡献维度、内部流程维度以及学习与发展维度相关,因此,本文建立以下相应的函数:

P=f(A,B,C,D)

在这个函数模型中,P所代表的是高校教师绩效,A代表“顾客”维度,B代表社会贡献维度,C代表内部流程维度,D代表学习与发展维度。该函数所表达的意思是A、B、C、D四个变量以战略为中心相互影响,并通过共同作用决定高校教师绩效水平。通过这个函数,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绩效是“顾客”维度、社会贡献维度、内部流程维度以及学习与发展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加具体、直观地了解高校教师的绩效,除了多维度,我们还要力争多层次。结合这两点,本文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模型

如图所示,本文为学习与发展维度下设5个指标。其中,满意度是指高校教师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力是指教师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通过培训的测试结果来衡量;创造力是指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创新;参训情况是指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学术研究与交流情况主要是指教师撰写的文章、专著,举办的讲座以及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内部流程维度是教师工作的具体反映,它是实现高校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工作效率主要指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周期和频率。工作质量主要指教师工作的优良程度,通过教学情况评价、科研成果奖励以及毕业论文指导等多个方面来衡量。沟通协作是高校内不同机关、不同院系老师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顾客”维度则结合前文对“顾客”的分析进行衡量。其中,学生方面主要是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家长方面主要是指教师与家长的交流程度以及家长对高校的教师的评价。社会贡献维度主要是从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两个指标考核。其中,教学工作量指课堂教学数量、带队实习工作量、学生论文、科研项目指导情况等内容;科研工作量指教师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数量和质量)、著作出版量以及专利的获得情况等。

四、小结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纷纷开始效仿企业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然而,由于高校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目标明确且易于操作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一直受到学界的热烈关注。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知,平衡计分卡法具备诸多优势,例如: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目标明确化;注重各个流程的联系,使操作更加便捷;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使高和结果更加全面等。当前,许多公司都开始使用平衡记分卡法对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高校管理和公司管理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笔者将公司常用的平衡计分卡法应用到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中来,通过对四个维度的转化,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新体系,并通过领导大力支持,设立专门机构,做好培训工作等途径来保证新体系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Marsh H W.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Research findings, methodological issue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7, 11(3): 253-388.

[2] Rhoades G, Sporn B. Quality assurance in Europe and the US: Professional and political economic framing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J]. Higher Education, 2002, 43(3): 355-390.

[3] Armstrong M. A handbook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 [M]. Kogan Page, 2003.

[4] 贾汇亮. 教师评价: 绩效考核基础上的专业发展[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7, (5): 66-68.

[5] 孙友然, 刘蒙. 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3(604): 4-8.

[6] 王光彦. 现行大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的反思与改善[J]. 新华文摘, 2009, (8): 121-123.

篇11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绩效工资

2008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会议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人们对教师绩效工资存在很大的争议,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的关键环节是明确教师绩效的要素,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其绩效不仅体现在教学成果上,更多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那么到底哪些内容应该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

1国外教师绩效考核要素

国外实施教师绩效工资较早,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比较完善。下面将介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关于教师绩效考核要素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并加以借鉴。

1.1美国

美国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是基于教育绩效责任制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美国,基础教育教师绩效工资通常涉及到学校或教师的努力程度和结果,以及学生的测评表现。其绩效标准包含教师自身的成果,如评价出勤或考试表现,同时也包括教师所在班级学生的表现,如出勤率、年级保持率、辍学率、或测试成绩,这些评价并非相互排斥。

具体说来,在美国的增值性评价中,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进步和成就的增值来评价教师的绩效。美国教师评价中的辛辛那提模式,将教学计划与安排、学习环境准备、教学、专业技能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1][2]。美国的贝德福德县公立学校将基于数据的教学规划、教学活动、评价、学习环境、交流、专业发展、学生成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3]。有学者对美国优秀教师的绩效结构分析得出其教师绩效主要包括工作激情及感召力、工作方法创新、获得经费资助、发表研究成果、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学业竞赛获奖几个方面[4]。

1.2英国

英国政府要求,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要以书面文件形式制定本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以学校为单位,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具体制定。这与我国审议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很相似。英国绩效工资制度以年评估为基础,通过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衡量和它所教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所达到的水平来确定。其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有效教学计划、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作业、学生学习成果、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有效利用家庭作业来强化和扩充学习[5]。

1.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2007年6月开始在中小学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制。新的工资制度要求根据学生的进步,教师在学校担任的管理和指导职责,以及承担额外任务的情况,对教师进行奖励[6]。

1.4瑞典

在瑞典,教师绩效考核大致包括参与学校更大的发展、提高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师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向家长提供反馈信息等[7]。

2我国教师绩效考核要素

我国的教师评价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国内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则是90年代以后才逐渐兴起的,对教师绩效考核的探讨较少,而关于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要素的研究就更少。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主要把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绩效的体现。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教师绩效工资以来,该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对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存在很大争议,其中主要就体现在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的规定并不统一,也不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尽合理,绩效考核标准的确定缺乏科学性。教师的绩效考核不像其他行业的员工那样容易计算,所以更需要有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标准。从各地制定的标准来看,许多标准用于考核教师绩效并不合适或者考核标准模糊不明确。另外,有很多地方的考核标准是向领导倾斜,而不是向一线教师倾斜。对此教师反应非常强烈。

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出台以后,各个学校纷纷出台教师绩效工资方案,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的分析,发现学校对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大致包括德、能、勤、绩、教学过程、教学业绩、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等方面,但对考核指标的规定不是很合理,有的标准并不是很明确,考核难度大,只是注重于形式,对教师绩效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3建议

第一,采取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相结合的方式。客观标准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增值评估法为学生学业成绩进步的测量提供了技术基础,使得这一标准的测量更加科学合理。但值得一提的是,学业进步并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分数提高,它应该包括体现学生进步发展的多个方面。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国外只是将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对教师绩效的考核还包括很多其他的主观标准,如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责任等因素。

我国要改变以往以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绩效唯一标准的现状,采取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教师的绩效考核要是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设置多维度绩效考核要素。从国外教师绩效考核中可以看出对教师绩效的考核是全面的、多维度的。主要是指将教师的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均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过程绩效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及表现,如上面提到的出勤率、教学管理等。结果绩效是指,学生学习成果、班级成绩、学校整体成绩等。

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师绩效不仅包括过程绩效还包括结果绩效,对教师绩效的考核,也应该采取多维度绩效考核的方式,将教师的工作过程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

第三,个人绩效与团体绩效相结合。目前,我们多采取的是个人绩效考核的方式,但对团队绩效的考核,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师绩效的提高。例如佛罗里达州绩效奖励方案和南卡罗来纳州教师提升项目都提到将教师团体绩效或者学校整体成绩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

第四,将教师绩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对教师绩效的考核不仅仅是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而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应该将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

第五,教师绩效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应该包含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吸收360度反馈评价的优点,构建基于专家、学生、教导处、同事与自我评价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4小结

尽管目前我国的教师绩效工资存在一定问题,但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绩效考核要素的确定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吸收国外教师绩效工资的经验,在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专家学者等的共同努力下,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会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贾建国.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9(9).

[2]蔡敏.美国中小

学教师评价改革的有益经验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7(7).

[3]严玉萍.美国公立学校教师评价述评---以贝德福德县公立学校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09(2).

[4]刑,张九铎,朱南.中美教师绩效评价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