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9:02: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成人安全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A岗位,即英文“ACTION”,是“行动”的岗位;在汉语中,即“按照”的含义,可引申为“按铃”、“按键”,也就是按照安全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按照规定的要求报警、按照科学的方式呼救。其岗位职责是在C岗位的督导下,按照B岗位提供的行为标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方式,包括观察其在应急演练中的行为,强调和鼓励安全行为,随时制止、纠正不安全行为,并在必要的时候报警呼救。另外,A岗位还需配合C岗位、B岗位,具体执行安全行为训练、灾难应急演练,包括情景模拟与体验。A岗位强调防范与应急,强调操作技能,相当于“观察员”、“报告员”。在学校(或幼儿园),该岗位通常由对“安全行为”和“不安全行为”比较熟悉,也比较有责任感的教师(或保育员)、学生代表(如生活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来担任;在家庭,则由与孩子密切接触的家长(如照顾日常起居的母亲或保姆、陪同玩耍的成年亲友)担任;在社区,一般由管理居住小区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的物业公司(或村委会委托的类似岗位人员)来负责。
(2)B岗位,即英文“BROAD-CAST”,是“宣传广播”的岗位;在汉语中,即“传播”的含义,也就是宣传、标示,包括准备安全教材、安全防护用品(培训用)、宣传张贴安全标识,把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书籍、教育视频、安全教育防护设备、活动器材等进行整合,收集最新的安全教育资讯(含安全事故案例),教会幼儿基本的应急知识如衣服着火后的自护三步曲“停步—倒地—翻滚”等,训练青少年了解并熟练掌握使用灭火器、救生圈、防毒面具等常用的应急救护品。B岗位强调意识,强调准备,相当于“宣传员”、“教练员”。该岗位在学校(或幼儿园)通常由教学(或保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保育员)、理论与动手学习能力均较强的学生代表(如宣传委员、学习委员、课代表)共同组成;在家庭,则由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工作相对不繁忙的家长或其他共同生活成员(如祖父母、全职家政员)等来担任;在社区,一般由居委会(或村委会)组织,物业公司(或村委会管理的水、电、气、消防、保安等岗位人员)配合。
(3)C岗位,即英文“CHECK”,是履行“检查监督”职责的岗位;汉语含义是“督查”,定期评估、识别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的风险点并督促整改,包括对A和B的安全岗位职责实施情况的检查,对未成年人学习和生活器具及周边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建立奖惩制度,侧重对各类伤害进行主动监测,围绕“伤害”主题教育质量工作开展过程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奖惩等。C岗位强调责任,强调效果,相当于“督导员”、“排查员”。该岗位对安全职责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尽可能地安排2~3人或更多的成员共同组成。在学校(幼儿园),通常由未成年人所处组织中比较有权威、对组织日常运转起决定作用的校长(园长)牵头,教导主任、班主任老师、学生班长(或学生会代表)、家委会代表共同担任,可结合“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组织安全检查并通报相关检查结果。在家庭,正常情况下,C岗位应由家庭中最有威信和权威的人来担任,比如父亲;但现在留守儿童较多,日常照顾孩子的家长往往很难有精力顾及细致的安全检查,而这样的家庭,其居住环境、周边环境又常常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此时,可由其监护人委托家族中较有威信的亲属家长来代为履行检查,居委会(村委会)配合。在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应在其日常行政机构中设置、配备相应的岗位和人员,或由其组织机构中负责社区安全的人员兼任,可考虑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或村民代表)的作用,吸收业务代表(或村民代表)组成督查小组,在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高发期(如寒暑假、节日期间)组织检查、提醒、整改。
二、实施ABC岗位制的关键环节
1.1未成年人广泛、实际参与安全教育并定期轮岗
在ABC岗位制中,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包括老师、家长和学生,其上岗人员不仅是安全教育中的教育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应定期实施轮换,具体地讲,应既有分别在A、B、C各自岗位内成员的轮换,也有A与B、B与C、C与A之间的成员轮换。其中,担任A岗位的人员应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地让未成年人自己担任,并适量增加上岗人员,加快轮岗频率;特别是从儿童期到青春期的过渡阶段(通常是小学6年级至初中2年级),未成年人一方面身心变化快,心理矛盾多,逆反情绪强,另一方面求知欲和精力都很旺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挑战愿望增强,自身虽已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普遍具备担任“安全观察员”的初步条件,但仍需要老师和家长提供他们发现自身认知缺陷和安全隐患行为的机会,此时可安排他们担任其他班组、相对较低年级、家庭其他成员的“安全观察员”,鼓励他们成为低年级学生、自身家庭的“宣传员”、“教练员”。
1.2老师和家长均具备正确实施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需要动用的社会资源涉及公安、消防、卫生等多方机构和组织。学校和家庭的力量有时难以协调,最根本的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提高自身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并将其作为和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孩子。目前对教师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尚不专业、系统,应考虑在师范院校等培养教师的专门机构中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比重,将其列为教师的必修课和取得教师从业资格的必考课,并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晋级和上岗以后的年度工作考评中增加安全教育工作成效的硬性指标。而对于家长的安全教育应开始于他们成为准父母阶段及孩子刚出生的关键时期,在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医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产后恢复、新生儿接种疫苗的关键时期,由医院牵头对孩子的父母(可延伸至祖父母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有关孩子人身安全(防拐卖、防意外伤害等)、疾病防范、用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由家庭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对小区内新生孩子的家庭进行居家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初为人父、初为人母的家长们具备基本的、常用的未成年人教育知识和技能。待孩子入园、入校接受常规教育时,家长和教师再通过“家长会”、“家校通”等平台交流学习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常态的学习和更新。
1.3由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组成网格管理
未成年人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安全教育的空白地段和衔接失效的时间,比如暑假期间高发的溺水事件、空巢孩子的坠落事故、孩子上下学途中的打斗事故等。未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活动范围日趋广泛,早已不仅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社会一方面要加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公益广告、公益组织、科普媒介等,共同营造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提醒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安全的整体氛围。A、B、C岗位不仅只是设置在学校,也涵盖家庭、社区,在未成年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衔接、相互呼应,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平安、健康成长。
一、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这里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分析事故原因及对策时所使用的4M法,即从人、机械、环境与媒介、管理四个方面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的因素
在事故发生的诸原因中,人的因素当属首位。人生理、心理、作业姿势和动作、作业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人为失误,进而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
1、生理因素。人体各功能系统和各机能器官及生理节奏等生物体活动规律、人体的疲劳特性等,都可能成为发生人为失误的生理方面原因。只从大脑的生理活动特性来说,大脑意识水平分为由浅入深5个层次,人在不同层次的可靠性水平不同。大脑意识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在8小时工作日中,人脑能保持正常意识的阶段,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的状态不会超过2-3小时,而大脑意识水平与人为失误发生概率直接相关。但是大脑的生理机能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验表明,晚10点以后的深夜至凌晨是大脑活动水平处于低潮时期,人的意识水平降到最低,所以夜班作业也是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时期。
2、心理原因。许多事故好象是由作业者不注意引起的,注意受到信息的性质和个人生理、心里活动水平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转移性。还有急于求成、缺乏知识、片面经验、侥幸心理、急迫时的行动都可能是个人物根据的推测所做出的随意性判断,也是发生人为失误的重要原因。
3、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动作的控制。工作时,需特别注意所利用的脚下位置,使姿势不受束缚,动作要有意识、有控制。不安全的动作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未能控制速度;安全装置不当;超载、误置;捆扎不良;工作姿势和位置不妥;在移动的设备上工作;不专心;未使用保护装备等。这些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是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设计、防护、布置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常为购买或租用获得,在选购时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减少在施工现场因设备设计和防护、信号等装置缺乏的问题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
施工现场的设备布置不合理不安全也可能诱发事故。例如,与易发生危险的设备距离过近,没超出安全距离;设备布置过密,作业者缺乏必要的作业空间;相关的显示装置布置过于分散等。
(三)环境与媒介的因素
首先,施工现场不良的微气候、噪声、振动、照明、粉尘等条件,一方面导致施工人员疲劳、烦躁,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而增加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也影响施工人员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酿成错误判断而导致事故。其次,外界的无关刺激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施工人员无意注意,以使注意对象转移而造成事故。第三,施工现场的指示、标志不完备、不清晰,也易导致事故。
(四)管理的因素
安全事故率高低与领导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管理制度是构建全密切相关。领导不重视安全施工工作、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目标不明确、责任不清楚、检查工作不落实、法规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信息交流不畅、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对临时施工、非正常施工、特殊及危险操作和夜班施工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二、防止事故的对策
(一)人的因素的对策。要创造一种和睦、严肃的施工安全气氛。施工人员之间相互注意,防止出现不使用劳动护具等违法规程的事,防止不安全行为。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危险物,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提高施工人员预知危险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隐藏着那些危险,如何能及时发现,相应的对策是什么,并通过安全检查表进行监督。
(二)设备方面的对策。在购买设备时,选择操作简便、省力的机械设备,设备的仪表和监控器等可视化界面要符合人的习惯,对于紧急操作部件可采用醒目色彩或规定的安全标识,易于识别。对于施工中会造成危险的设备部分要通过防护装置把人隔离开来,例如设置防护罩、防护网、围栏、挡板等。
(三)环境与媒介方面的对策。从人的因素出发,改善施工环境。把微气候、照明、噪声条件及休息时间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使施工者易看、易听、易判断、易操作、较少受到干扰,在精力旺盛和意识集中的条件下施工。在施工现场,危险牌示要设在显明易见的地方,文字简明、含义明确,字迹鲜明易认。识别标志常使用清晰、醒目的颜色、标记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四)管理方面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方、施工方都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态度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带头人、安全思想的传播者,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在管理机构设置时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创优一体化管理,系统化运作。建立必要的安全信息交流制度和交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2、人员选择和培训。在选择施工人员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岗位、工种特点,对求职者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性格等进行考核,选择合适的人员。入职之后,通过操作培训、技术培训、能力培训和安全培训,模拟事故情况,训练施工人员安全操作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持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0引言
国家教育部门近年来努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分类标准体系,也健全了我国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制度(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状态常态监测)。[1]因此,工程专业教育认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之一,它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对专业进行的合格性评价。从2008年开始,安全类专业开始认证试点,10年来,安全类专业认证工作总体上经历了试点工作组、分委员会以及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等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过程。目前,我国安全类共计有166个专业点,安全类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校已经达到30所,占全国该专业总数的18%。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促进了安全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有力推动了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也增强了安全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对我国安全事业健康发展的适应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从2014年开始,南华大学结合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以及安全工程专业补充标准,开展了系统和深入的教学改革实践,2015年安全工程专业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第一次现场考查,并顺利通过了专业认证,有效期为:2016年1月-2018年12月。2018年6月20-22日,教育部安全工程专业认证专家组一行4人莅临南华大学,对安全工程专业进行了第二次现场考查,如果通过,有效期为6年。在准备专业认证以及前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本科教育以及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及其实施的情况进行了的总结。
1将实践教学与专业认证标准进行对接
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专业认证的开始阶段,基层教学单位(学院和系)应该严格按照工程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来规划和准备本科教学工作。例如,在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第五部分中对实践教学有具体的要求,即“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两者至少占到总学分的20%。专业要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工作要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3]”在最新的专业(安全工程)补充标准中也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实践环节包括四部分:“(1)专业实验;(2)认识实习;(3)生产实习;(4)课程设计。”补充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如下:“(1)毕业设计(论文)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该由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4]”具体内容由于篇幅限制没有全部列出,读者可以参阅相关文献。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2.1实践教学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不强。当前,高校的实践教学过于依附于理论教学,没有形成一套单独的、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不管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还是专业实习等环节,没有按照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规律从低到高,分层次进行设置,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工程能力方面的训练。(2)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通常采用示范教学的方式,即先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等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按老师的讲解和要求做实验。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被动的完成实验,没有进行过独立的思考,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对于学生的各类实习,大多也是走马观花,实习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3)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当前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设备的更新和维修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学生上实验课时往往是多人共用一台设备,造成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怠慢,甚至不做实验,编造数据等。(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考核存在漏洞。目前,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价还不完善,在学生实验、实习与实训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比如:实验组织和管理比较松散,学生实验准备不足,有的学生不能完成所做的实验;学生实习不能全过程参与;课程设计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对于各种实践考核,主要按报告给定成绩,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平时的表现。(5)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薄弱。当前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在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人员相对偏少且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和专业技能。高校教师由于有比较严格的科研业绩考核的任务,比如发表SCI和EI论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力不从心,这样难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2.2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采取的改革措施
(1)结合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对同类高校的调研,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通用标准、专业补充标准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梳理。近年来先后调研了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修订,删除了部分重复和重叠的内容,使得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四类实践环节层次更加分明,形成闭环的封闭结构,并不断改进和完善。(2)进一步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引导学生申请和参加大学生创新课题和项目,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改进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近年来,依托环境风洞实验室,开出了风速、风压动态测试等创新性实验项目;2018年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获批校级以上大学生创新课题超过20项,参与的学生超过100人;以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为抓手,不断推进安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与企业现场生产与施工高度融合,如安卓1401班的生产实习分别在中建一局华南区域公司和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完成,时间长达3个月,效果良好。(3)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一流本科教育的要求,积极申请新的本科实验设备,淘汰过时和落伍的设备,积极利用学校其他学院和专业的实验设备开展一些实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近年来,专业先后投入了400万元的经费,重点建设了环境风洞实验室、建筑与地下工程安全实验室,以及对安全检测与监控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和电气安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了更新。(4)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对于实验课,要求任课教师加强监控,做好分组教学及签到,做好实验的预习、实验之前的安全教育;对于课程设计,要求指导老师至少集中辅导三次,最后采取答辩的形式来给定成绩;对于实习,以安全工程卓越班为试点,进一步拓展实习基地,延长实习时间,比如将生产实习的时间由2周延长为2个月以上,企业深度参与到实习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毕业设计(论文),则要求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尽量结合起来,学生深度参与到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当中去。近年来,完善了本科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定了和修订了实践教学记录本;完善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管理。(5)鼓励近年来新引进的博士到外单位挂职锻炼或者攻读博士后,鼓励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去企业进行短期的交流和培训,促进新进教师工程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先后有2位青年教师去中建一局华南区域公司进行短期交流,有2位青年教师去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进行短期交流和学习,有1位教师去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挂职锻炼,有5位青年博士申请进入到清华大学、南华大学、中科院、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和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博士后培养。
3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经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
3.1专业实验
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有助于大学生理解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安全工程专业可开设安全人机工程实验、通风与职业卫生实验、防火防爆实验、电气安全实验、安全监控与监测实验以及特种设备与机械安全实验等。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开了建筑与地下安全实验以及核与辐射安全实验。
3.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求大学生根据所学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安全工程专业而言,可开设以下几门课程设计: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安全人机工程课程设计、通风工程课程设计、电气安全课程设计、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安全设施课程设计、化工安全课程设计、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等。南华大学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四门课程设计,分别为:安全评价课程设计(包含露天开采、建筑施工、加油站等)、防火防爆课程设计(包括化工厂、加油加气站等)、建筑施工安全课程设计(包括基坑支护、脚手架、模板支撑、临时用电等)和建筑消防课程设计。
3.3专业实习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习一般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采取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5-7]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单位主要有:中核集团二七二铀业有限公司,中核集团湖南宏华机械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有限公司,衡阳市内的建筑工地;生产实习的单位主要有:中国五矿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五矿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建一局华南区域公司,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市世和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等;毕业设计主要分散在学生的就业意向单位。近年来,学院和系加强了对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如学生实习前需要单位开具实习的接收函,学校需要给用人单位开具实习计划及学生名单及联系方式,学生实习完成后需要用人单位开具实习鉴定意见等。
3.4毕业设计(论文)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加强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等八部委的《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2011—2015)》等文件的实施,为推进消防宣传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消防宣传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1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存在问题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近五年的数据统计,全国共有1624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在火灾中丧生,占火灾亡人总数的18.6%,少年儿童成为极易遭受火灾伤害的高危人群。据中国互联网及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我国15岁以下青少年每年因火灾、水害、车祸、机械性事故、跌落等原因造成意外伤害及死亡的人数近50万人,其中5万人意外死亡(意外死亡成因前6位的有溺水、道路交通事故、意外机械性事故、意外中毒、意外跌落、火灾)。未成年人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十分重要。然而,在对未成年进行宣传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
1.1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增加了教育难度
由于孩子天性好奇顽皮、喜欢玩火,加之看管不严,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通过分析伤亡原因,80%的事故是由于未成年人安全意识不强,自我救护能力太差所导致发生意外。近五年全国因小孩玩火引发的火灾多达2.7万起,直接导致264人死亡、9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亿元。特别是2013年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一民房发生火灾,造成7名儿童遇难。2014年10月26日13时50分许,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郊乡北门村二组帅某家因小孩玩火发生火灾,3名孩子在火灾中丧生。
1.2责任不落实
目前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早就将未成年人消防安全素质教育列入国家安全基础性工作,设有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体系,把未成年人的消防安全培养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在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消防宣传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地方仍存在“对未成年人消防宣传就是消防部门的事”的错误观念,幼儿园、学校等未成年人活动聚集场所也未形成稳定的消防宣传组织和消防宣传阵地,抓消防宣传工作的责任不落实,浮在面上,满足于形式上的简单应付,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重形式的情况较为突出,往往就是悬挂几幅宣传标语、印发一些宣传资料、举行宣传仪式、进行几次授课,这些做法看似大张旗鼓,实则收效甚微,导致消防宣传效果不佳。
1.3经费不落实,师资配备落后
目前,消防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专项纳入消防宣传经费的要求,各级政府划拨开展消防宣传的经费有限,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专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保障经费更是无法保证。学校与未成年人教育机构也未建立专业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同时尚未制作规范、系统的安全知识教程。
1.4机制不完善,创新能力差
从总体情况来看,对未成年人的消防宣传教育还缺乏总体、长远的统筹和规划。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和消防部门的联动性不强,没有建立有效的可联动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机制。消防宣传创新不够,宣传形式存在单调化、形式化、表面化的现象,停留在办仪式、搞咨询、拉条幅、贴标语及印发一些宣传资料的方式上,缺少易于未成年人接受带有新鲜、趣味的内容和形式,宣传效果、宣传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构建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设想
面对我国未成年人每年大量的意外伤害死亡数据,让未成年人掌握安全逃生知识与技能是相关部门的工作和责任。学校学习是未成年人进入社会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开展的好,火灾事故明显减少,特别是群死群伤的火灾事故很少发生。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具有起点早、学习接受能力强、易于开展集中教育培训等优点,只有抓住学生消防教育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和稳定的框架。笔者设想将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分为四大系统:消防安全知识技能讲授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学生消防安全数据追踪系统、专家分析研判薄弱环节系统等组成。
2.1消防安全知识技能讲授系统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系统的消防安全知识教程,学校对学生消防安全知识讲授时多是在某些课程中渗透,或者上任何非必修课时,由非安全专业老师代授,没有消防安全教育的明确目标,只是按照国家教育大纲要求,又或是利用近期发生的学生消防安全事故案例,讲解一些零散的消防安全知识。这些课程大多由于杂乱、无序、重复、专业性不强等弊端,导致学生学习时产生对消防安全知识排斥、不重视、不明白、没兴趣等心理。笔者认为未成年人安全知识的学习应该专设一门安全方面的必修课程,设置消防安全专业老师上课,由消防安全专业老师按照学生的认知程度或年级的不同,开发消防安全知识材,教授消防安全知识及各类情况下逃生技能。未成年人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通过安全课程的学习,就会系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紧急情况下各类逃生技能。未成年人踏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与社会单位行业消防安全知识相接轨,继而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
通过走访调研,我国目前没有专业的全景模拟消防教育机构,目前,消防安全知识的实训体验基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政府为主体,像北京安全教育基地、公共安全馆、全民安全馆等场所,由政府部门或安全部门举办,面向全体公民,以公益为主,以全民普及安全知识为定位,某些消防体验项目专业性知识性强,但全民认知程度不同,缺少消防体验师专业指导,体验项目设计互动性弱等因素,导致民众体验学习无兴趣,走过场,实际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另外一类是以社会单位为主体,像比如世界、蓝天城、酷贝拉、大人物社会等儿童体验馆,主要以商业盈利性为目的,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消费群体,通过室内职业体验、角色扮演等项目,辅以消防安全知识讲授,在体验馆中穿插了很少部分的消防安全实训体验设施。这些体验馆大多以娱乐方向为定位,对安全体验认知不全面、有偏差,安全体验效果与安全培训教育存在区别。像北京新大陆拓展、北京安全自救教育体验基地等户外体验场所,也是以盈利性为主要目的,以室外项目体验娱乐为定位,穿插很少安全体验项目,且缺少安全知识支撑,无系统性,体验效果较一般。通过以上对各类安全体验场所的调研,该类场所具有安全知识普及与民众体验效果,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设想的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是以消防安全知识讲授系统为基础,以消防安全知识国家材为指导,按照材中的课程顺序,制作各类真实事故场景,模拟事故现场环境,让每名学生通过真实感受,检验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达到每节安全知识课讲授完毕后,紧跟一节巩固安全知识课的实训场景训练,让学生不单有消防安全知识学习的热情,更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在该类似场景下的逃生技能。
2.3学生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系统
通过调查,我国目前未建立学生消防安全追踪数据库。目前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是我国唯一一家儿童安全数据的网上平台,该数据平台引进美国“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活动理念,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主,具体数据来源不详,无儿童一对一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笔者设想,将学生成长安全数据建立一个系统,就像每个学生的学籍一样,包含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各类学生信息,学生的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系统就是通过网络,建立一个学生安全成长的数据库。数据库记录每名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或者大学毕业期间的所有安全方面的数据记录。数据详细记录下学生曾经发生过的各类事故,例如:火灾、摔伤、烧伤、骨折、中毒等,数据的收集由家长、老师、学生及安全工作者等共同完成,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类形式,录入学生安全数据追踪系统。系统将以“大数据”方法为支撑,完成各类安全方面的分析与研判,数据录入越庞大,信息录入越仔细,系统研究分析就会越准确。
2.4专家分析研判完善系统
通过调查,我国未建立针对儿童消防安全事故分析制度。不同的行业专家,对儿童安全分析保持不同的态度,一般模式是出现某种特大儿童安全事故后,召集儿童安全专家,通过对特大儿童事故的分析,得出儿童安全可能需要家长或者机构做出某种行为的结论。笔者设想专家分析研判完善系统是基于消防安全知识讲授系统、消防安全知识实训体验系统、学生安全成长数据追踪系统三个系统最重要的工作。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数据,实训体验数据,安全成长数据,都是为专家分析研判完善系统的基础工作。通过学生实践与专家的分析,达到安全知识讲授系统的完善,带动体验实训系统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四个系统自然形成一个闭合的链条,相辅相生,形成未成年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四个系统的循环,提高未成年人消防安全知识水平,掌握消防安全逃生技能,达到降低我国未成年人意外伤亡的目的。
piv2.6/512m/120g/卫星数据接收卡/电视机长虹背头彩电卫星接收机科海518-2卫星天线偏置卫星天线避雷系统防直击雷、感应雷全套避雷附件ups电源3头5座多用插排、
视频分配器、
高频头、二、本期交付的终端设备由你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并做好远程教育节目收看和设备管理维护的档案记录。
三、你应保证终端设备的安全,严禁发生毁坏、丢失等事故。若发生以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由你按市场价格全额赔偿,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四、终端设备要做到专人管理,专人操作,未经培训的人员严禁上机操作,严禁接收非法信号。若出现政治事故,对违法人员严肃处理,并追究你的职责责任。
五、终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重大设备故障,应及时上报学校。若因上报不及时,工作不配合,造成设备毁坏的,由你负责全额赔偿。
一、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本专业常用英语词汇及相关的语法和习惯表达方式,提高对本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能够从外文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目前,大学教师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还是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消极的接受语言知识,不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应用语言的能力差;与此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词汇量大,涉及面广,学起来感觉到枯燥乏味和负担重重,学习兴趣不高。
针对以上这些不足,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既能让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的定义及原则
任务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中的应用指的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为交流工具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任务。该方法以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为评判标准,关注的重点不是自己的语法,单词发音以及句子是否正确,学生就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成为该方法的直接受益者。
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方式;组织策划任务活动应紧密围绕教材、大纲、重要知识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协作学习。
三、任务教学法在安全工程专业英语中的应用
1、任务前的准备
把全班同学按5至8人分若干小组。分组时注意英语水平的差异,每组指定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组织组员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协调组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意见分歧,总结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
教师以教材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目标任务。
2、任务下达
根据教学的内容,下达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一层层完成任务,让学生获得清晰的思路、知识和方法。确定本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读懂安全评价报告,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明确安全评价报告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明确每部分具体包含什么内容;安全评价报告在用词、造句、时态、语态等方面的文体特点。
(1)第一层次任务: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以组为单位围绕第一个小任务:安全评价的流程。学生对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轮流用英语讲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这些观点进行组内讨论,组长围绕一个和多个讨论结果,通过协商或讨论作出决定,做总结发言;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进行评判总结;从讨论的结果看,学生会讨论出安全评价报告比较显而易见的组成部分。如被评价对象的概况、危险危害因素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等。最后教师对各组的完成情况做陈述性总结。(2)第二层次任务,发给学生几份不同的真实安全评价报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并分析其中一个类似的评价过程,如道化学评价的过程,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用英语向全班汇报;教师把各组汇报结果再次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各组的总结,体会差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教师因势利导,把学生疏漏的地方指点出来,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
3、完成任务
通过完成以上任务,学生已对安全评价报告的结构和评价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同时教师此时鼓励学生尝试着去写评价报告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途径完成,可以互相讨论,查阅资料,随时提出问题。对于提出来的问题,尽量让其它学生来解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逐渐引导、指点,互动地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4、任务评价
完成任务后,要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各式各样的评价中, 全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完善提高的目的。例如:每组选一个代表上讲台陈述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陈述完毕,本组组长为本组任务完成情况打分,占总分数的20%,其他小组也为陈述小组打分,占总分的30%,教师对各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客观、公正评分,占总分的50%,并作简单的评议。
四、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1)学生在任务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听、说、读等语言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2)由传统的教师单方面讲授转变成师生相互交流,由学生的个人作业转变为小组的团队合作,增强了师生交流和学生的团结协作。
五、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任务教学法受到大多数同学的欢迎,但同时也受到学校大环境及就业的影响,尤其是面临找工作、诸多考试的压力,如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考试、考研等等。学生便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了这些事情上面,甚至在专业英语课堂上也做这些事情。其次,少数同学还是青睐老师讲授的方式,对于任务教学法不适应。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任务教学法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习得英语语言。由此可见,任务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安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易于达到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1 在赛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安全防范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赛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安全防范教育的内容既丰富又全面,不仅仅有专门的课程还有关于赛马安全防范方面的书籍和讲义,其中涉及到专业知识包括:了解并掌握马的习性和特征;马匹人员(如马匹管理工作人员、专业骑手、初学骑马者)骑乘的安全注意事项;马匹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赛马赛事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专业安全知识。这些不仅使学生们了解了马匹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和实践操作中防范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其中,98.9%以上的学生拥有学校发放正规的赛马安全防范知识的书籍,73.7%以上的学生都参加过赛马安全防范知识的培训和集中学习。
1.2 在赛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安全防范教育的不足之处
(1)开展赛马专业安全防范教育主题活动较少,第二课堂教育作用发挥较少。各高校在组织学生学习赛马安全防范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广泛地在学生中开展赛马安全防范教育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从而不能使赛马安全防范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使学生们不能够深刻认识和理解安全防范的意义及作用。其中,73.9%以上的学生都没能参加正规的赛马安全防范知识的主题讲座和主题班会。(2)学校考核赛马安全防范知识力度不够导致学生认真学习赛马安全防范知识的兴趣不浓厚。(3)各高校在培养赛马专业人才时大都分都注重赛马骑乘这一块,并没有全面地对学生组织过赛马安全防范知识的考核。导致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没能注重安全防范知识,只注重自己是否把马骑好了。其中,78%以上的学生感觉骑术学习重要于安全防范知识,38%的学生甚至对赛马安全知识毫无兴趣。
2 赛马专业安全防范教育的意义
2.1 学习赛马安全防范的目标与要求
根据相关研究证明,教育与学习是达到安全防范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们知道赛马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将赛马安全防范的意识融合到今后实践操作过程中以及马房管理、骑术课程、马匹诊断和马匹护理的每个环节,使其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掌握并执行赛马安全防护的知识要领,为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能为自己在赛马领域中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学习赛马安全防范的要求不但是为了防止和减少赛马运动所带来的损伤及危害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处理自身和他人不规范的马匹操作事项,为自己和学习者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也是为了正确骑乘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赛马安全防范在赛马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
赛马运动是以“马匹”为核心的人马合作共同运动的体育项目之一,马的品种繁多,性格各异,在各俱乐部和马场接触的马匹大多数是经过一定驯服的马匹,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们,但是马是比较敏感的动物,当它感到危险、不安和愤怒时,它们会将屁股朝向需要攻击的一方,用后腿攻击它想要攻击的目标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所以必须时刻记住站在马屁股后面是很危险的。在马房,如果操作不当或者疏忽大意,有可能使马感到不安和紧张,如果控制不好、对马理解不够,马可能会挣脱手上的缰绳攻击周围事物,给管理者自身和周围的人带来危险。对于骑乘者,马受到惊吓,可能会把人摔下马背,处理不当后果会更严重。在美国,一年内的赛马与马术意外事件就有近8万起,平均每天有220起。澳大利亚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在澳大利亚赛马和马术运动的危险性远远超过其他体育运动,这不仅仅说明发达国家赛马产业的兴盛,也证明了赛马与马术运动危险性的存在。因此,对于学习赛马专业或相关行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和掌握赛马安全防范知识对于学习赛马专业至关重要,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3 当代赛马专业安全防范教育的途径
3.1 理论课堂教学中穿插安全防范理念
在目前高校赛马专业课堂理论教学中应该合理穿插安全防范教育,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人心。例如,在马匹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讲到神经细胞和神经调节系统时可以穿插讲解在骑马过程中马的神经系统处于何种状态,如何才能使马的神经系统调节达到最佳状态,强调这样会使骑马的人更加容易控制马匹,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马匹情绪导致发生的意外。在马匹诊断基础教学过程中,讲到马匹整体状况检查时可以穿插讲解如何辨别马匹是健康且精神状态良好,强调只能在马匹健康的情况下下才能骑马,同时使学生们避免在马匹不健康的情况下强行骑马使自己或者马匹受伤;在马匹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讲到被毛和皮肤的检查时可以穿插讲解如何正确抚摸马匹和整理马毛,强调这样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马匹和亲近马匹,同时也使马匹对人类放松警惕。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穿插安全防范知识,不仅使理论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高趣味性,而且学生们也能够更多地理解赛马安全防范的内容与作用,做到时时、处处学习赛马安全防范知识。
3.2 马房实践教学课程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马房是学生接触马的第一课堂,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学生们熟悉马匹,在学习马匹管理、马房管理时,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马房里度过的,时刻都要与马打交道,因此马房是赛马安全防范教育的主要场所。在马房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加深安全防范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如进入马房前一定要进行马房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包括马房日常安全管理规定、马匹使用安全规定、马具的正确操作和使用方法,马匹骑乘安全管理规定、马匹营养配给与喂饲安全规定等。马房中引起突发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因此在马匹操作失控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预案和正确的处理措施,这些在马房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让学生们反复演练。安全防范措施使用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马的安全,也同时关系到人的安全,所以正确使用安全防范措施是赛马专业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因此将一些重要的安全防范知识放到马房中开展教学和考核,不仅 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老师和学生们的重视程度。
4 结束语
赛马安全防范教育是赛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人与马的共同安全,重视并掌握赛马安全防范知识需要学校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赛马安全防范教育不仅在赛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而且对推动整个赛马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铁权.现代赛马入门[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特性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典型的复杂大型开放系统。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土木工程、信息电子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高度集成系统,具备极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若干线路系统组成的、以及单条线路工程系统高度集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包含“点”(车站)系统和“线”(线网)系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体现出以下特点:
(1)系统复杂程度高,运营安全技术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复杂性和集成度的提高使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变高,因此对运营安全的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运用了大量的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和系统的固有缺陷,加大了运营安全的管理难度。
(2)系统关联性与依赖性强,运营安全支持要求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营依赖于外部系统提供各类保障,需要得到供电、供水、通信等多个系统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中除了需要关注自身的状况,更需要关注相关支持系统的状况,做好安全备份、安全冗余的准备。
(3)系统界面复杂、耦合度高,运营安全协调难度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含多个子系统,存在大量的子系统间的耦合界面以及与外部系统的接合界面。系统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支持难度大,匹配标准高。因此,运营中的各系统、各部门的协调程度,以及设备接口等界面的处理情况,直接决定了运营的效率和安全。
(4)外部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强,运营安全风险程度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不特定公众,直接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周边治安、配套设施乃至自然灾害都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运营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现从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即“人―机―环―管”四个方面阐述。
(1)人员问题,主要分为乘客未遵守乘车规则及工作人员职责疏忽或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如2003年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地铁司机和综合调度室有关人员对事故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如在2003年 8月28日,英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部分地区因供电设备故障,突发重大停电事故,伦敦近2/3地铁停运,大约25万人被困在地铁中。设备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造成短时间的列车运行秩序混乱,部分列车运行延误,甚至列车运行中断,严重时会导致较长时间的运营中断,严重影响运营安全。
(3)缺少轨道交通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行车组织规则》等技术管理规章大多来源与铁路的规章,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规章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的具体情况脱节,造成一定的管理缺失。例如交通系统在发生信号系统故障采用电话闭塞法进行降级运营时,办理行车作业的安全控制点是“第一趟列车(发车站行值)与行调、接车站共同确认区间线路空闲”。此规定对铁路行车组织完全适用,因为调度员可以和发车站、接车站的值班员共同通过《行车日志》来确认;但对轨道交通来说就不太适应,因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行值在设备正常时不干预行车指挥,也无需填写《行车日志》,因此确认区间空闲有较大难度。
(4)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如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案,造成41人死亡,70多人受伤。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
针对以上注意问题,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可以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来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宣传
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在于系统中不同岗位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本岗位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另外,应加强轨道交通安全乘车意识和乘客在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减少由于乘客的失误而产生的轨道交通运营事故。
(2)提供轨道交通系统技术装备水平和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
轨道交通的运营涉及众多先进设备。车辆、线路、信号等系统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将直接关系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为了保证轨道交通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尽可能地利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科技手段。如采用屏蔽门系统来防止高客流情况下乘客被拥挤人流挤下站台;采用高技术支持的信息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等来确保各种事件发生时的信息传输通畅以及应对措施的有效实施;采用列车运行智能化调度系统,减少因人工疏忽所引发的各种故障或事故;采用先进的设备及其检测体系,安装自动报警设备和自动淋水灭火装置,采用先进的阻燃材料,避免发生火灾时产生大量的人员伤亡;采用线网综合运营协调系统,保证网络运营的高效、安全、可靠。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咨询服务,提高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水平,开展多层次培训,提升管理方法,拓展管理思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各层次运营管理中,确保各种先进设备处于安全、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发挥其最大效能。
同时要加强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所依赖的系统设备,虽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列车运行控制软硬件系统也采用了冗余设计来增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但在长期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干扰下,系统实际运营过程中发生随机故障在所难免。为了降低故障的发生,就需要对系统的各种设施设备做好日常的保养、维护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最大程度地消除发生故障的隐患,从而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3)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主体,运营企业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以强化城
市轨道交通运营全过程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制
度,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必须按
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逐级责任制,
健全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如运营企业设专职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对运营安全进行
监管;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运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10-02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是信息安全及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安全产品,如防火墙、入侵检测、VPN技术等,是学生应用信息安全理论和深化信息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在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动手能力,同时了解目前存在安全技术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工程应用基础。
一、研究背景
互动式教学被誉为哈佛大学的法宝,从1980年引入我国。这种方式是大学教师为研究和探讨某一专题而采用的学习交流方式,教师和学生平等互动,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并开阔视野,真正达到学有所获的教学目的。然而这种激发学生活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一直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部分研究型高校中,仅有部分教师对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研讨式教学进行了尝试。文献[1]探索、实践和总结了信息安全保密教育中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变被动要求为自觉行动的理念以及集技术教育与政治教育于一体的新模式。文献[2]将学生安全编码能力的培养与程序设计课程群、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相结合。建议在教学中加强安全编码能力训练的几种主要途径。文献[3]从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与实践两大环节中的共性问题入手,在分析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际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内容点面结合、教学实践知行合一的内容安排与学生认知评价体系。文献[4]对军校本科学员的信息安全保密素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并从专题授课、动态更新、案例式教学、现场演示这四个方面,对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文献[5]针对信息安全课程具有的计算复杂性大、算法理解难度大、实验内容灵活的特点,基于三年的课程教学经验,提出了一种多维研讨式教学模式,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课程交叉三个维度的研讨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安全的概念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信息安全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使得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进一步发展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科所要求的基本修养,使学生具有本学科科学研究所需的基本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
我校于2011年为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了“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选修课程,“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推出,是对我校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二、“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分析
与信息安全专业其他课程相比,网络安全防护致力于解决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等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他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因此此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有以下两个特点。
1.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的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未知领域,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公平统一的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
2.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前沿应用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在整个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数字信号与信息隐藏”、“数据通信原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等多门课程内容的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网络攻防实验”等后续课程。
经过3年的教学实施,我们发现存在学生对该领域比较陌生并且课堂教学死板,课程持续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并加以实践验证,本文针对这门课程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项目引导、团队研究、随堂实验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得该课程能在信息安全专业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1.课堂教学死板。当前的信息安全类课程教学大多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手段,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在“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是因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杂,例如:网络协议、网络编程、计算机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VPN)等。这些内容仅仅借助多媒体课件无法深入讲解。
2.课程持续吸引力不足。有些同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学或者网上查资料已经掌握了一些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但是单纯的课堂讲授所形成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无法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最终觉得课程“索然无味”,渐渐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
3.教学内容理论深度不够。“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从理论到应用内容还算全面,但侧重点过于偏向应用,理论基础薄弱,深度不够,更像是一门普及常识的公共任选课。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应用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无法在课堂上系统地全部交代清楚。
4.实验教学学时分配不够。课程的实验教学是“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理论授课方式,片面重视理论的重要性,往往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教学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只是被动记忆课本内容应付考核,无法借助实验环节验证课堂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导致课程的教学过程缺乏互动。
5.课程考核方法单一。目前信息安全类课程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更加倾向于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点,而忽略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讲授变成了“纸上谈兵”。同时,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无法真正解决企业或单位所面临的实际安全问题。
四、“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其教学内容由多个精心设计的子任务(项目)来组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某一任务,学生自己组成项目组,并动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由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学习的主体。
2.项目引导。教师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教师根据研讨的专题为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具体的安全类项目。开课初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查资料和找文献的方法,让学生具备动手查资料的能力,为后续的项目做准备。另外,通过项目引导使学生自己主动查资料,掌握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弥补了学生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
3.团队研究。学生形成的小团队自己带着项目,去检索文献、阅读资料,并定期将工作计划和所完成的工作由学生组长向老师汇报,一方面便于教师对项目的进展和方向把关,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课程涉及多种网络安全技术和主流的安全产品,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发言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和纠正对网络安全技术理解的偏差。学生在小组内逐个上台试讲,同组同学就对网络安全技术加以讨论。在确保全组成员都熟练掌握的情况下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上集中答辩本组项目内容。
4.师生评议。师生一起评议由各小组推选的学生的答辩,所有学生都可以提问,主讲人所在小组进行回答。教师制订评分标准,对答辩小组的所有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分,此评议结果作为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并做阶段综述。
5.随堂实验环节。在课堂教学之间穿插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课后实践,或课堂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了重要的知识点后,都能迅速地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激发学生持续的好奇心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语
“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是信息安全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本身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在培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尤为重要。本文就“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这门课程,提出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项目引导、团队研究、随堂实验环节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使得该课程能在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新文,王志英,何鸿君.“信息安全保密”课程教学的探索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66-68.
[2]陈渡,于泠,吉根林.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安全编码能力培养的探索[J].信息网络安全,2009,(7):68-70.
我们一直将“幼儿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如今由于大多数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六个成人的爱都集中到一个孩子身上,这种爱往往造成孩子连摔跤都不会了,成人的“爱”造成孩子自护意识的薄弱和能力的丧失,让孩子时刻陷入危险之中。身为幼儿教育的专业人士,面对日益明显的安全教育问题,如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安全做到切实到位,真正解决幼儿的安全问题呢?我园将重点放在树立幼儿安全自护意识,让他们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从环境、游戏、生活、家庭、社区等方面全面入手,全方位地创设安全教育网络,真正为幼儿一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一、环境创设,孩子安全自护的第一把钥匙
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幼儿由于身心处于未发育完善时期,需要成人的呵护与照顾,因此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幼儿感受到老师妈妈般的关爱,消除远离父母及家人的恐惧,增强幼儿的安全感。
创设安全的外部环境。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教育的知识。环境创设是我园采用的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与孩子共同制作并张贴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孩子们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受安全的重要。
环境的耳濡目染和熏陶是孩子安全自护意识形成的“神秘力量”。
二、多重角色的教师,孩子安全自护的第二把钥匙
在幼儿园中保护幼儿的安全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幼儿园教师在保护幼儿的安全及进行安全教育时,角色是多重的,是支持者、保护者、商议者和玩伴,这些角色随着需要灵活多变。
在户外活动时,为了培养孩子预测、回避危险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的精神,我们支持孩子尝试各种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及自己发明的一些游戏设施的“非常规”玩法,不会轻易制止或强制幼儿完成某一项动作或活动,我们还会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成为孩子们活动的“玩伴”。这样做的原因不是我们忘记了孩子的“安全”,相反,我们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以便提供孩子更喜欢的活动器材,同时也在与幼儿共同游戏中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
当孩子第一次玩某一器械,或对一些游戏设施还未完全适应,或尝试某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时,我们会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成人,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分享如何安全使用某一器械、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危险发生的经验等,并在儿童对这些器械设施活动的反复尝试中给孩子以适当的安全指导与提醒。
教师智慧的指导不断促进孩子自护意识的形成。
三、游戏和生活,孩子安全自护的第三把钥匙
要充分发挥“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我园为幼儿提供了充裕的游戏活动的时间,将安全教育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尝试模拟在具体生活中应对危险的能力等,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安全的重要和有用。
表演角色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情景模拟游戏,学习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
木偶表演游戏,增强安全意识和培养幼儿理解能力。
区角游戏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家长和社区,孩子安全自护的第四把钥匙
初中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期,有其特殊性;同时由于初中生安全关系整个社会千家万户,具有复杂性;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安全教育具有长期性[2]。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特殊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具有其特殊性,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生的年龄段大约是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渴望受到尊重,是初中生在个性发展中独立性增长的突出表现。其次是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初中生大多已经熟练掌握上网冲浪的技能,由于其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沉迷于网络,不能很好地辨别是非真假,因此,培育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的上网行为习惯更是成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
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自觉遵守文明上网的规范,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素质,主动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学会辨别是与非的能力。学校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和教师应通过级会、班会、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家庭需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上网行为的榜样,理解和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增加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社会应该承担网络安全教育应有的责任,校园周边严禁网吧的经营,网吧严禁未成年人入内,互联网形成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期性
由于网络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网络信息,危险时刻都会发生,因此网络安全教育需要常抓不懈,一刻也不能放松。网络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是教育者长期的教育内容,需要预防性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其中预防性教育更需要大力提倡和加强,而不总是等出现网络消极事件后再紧急补救进行教育,应多以正面的积极事例作为教育的样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展,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还不是十分完善,作为教育者应该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融入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当中强化文明上网的意识和行为。
二、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常规化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把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化教育当中。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把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排上课表,并确保授课时数。把防网吧危害作为安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安全教育的内容[3]。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和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当中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
2.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多样化
学校在实施网络安全教育时,需要考虑到初中生热爱新奇、喜好体验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开展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增强效果。在学生教育方面,除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之外,还可以采用电影放映、网络安全讲座、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模拟体验、安全情景剧、安全知识问答、正面事迹报告和现身说法等形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组合,大力推进初中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在家庭和社会教育方面,改变以往教师在校内教育的单一形式,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请家长和社会共建单位代表参加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工作座谈会[3]。讨论研究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集大家智慧,取众人之长,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3.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化
开展安全教学活动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要采用能收到实效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学校可以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相应地设计出网络安全的主题活动,如情景剧扮演、班级板报宣传、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征文比赛、“安全小卫士”评比等,把网络安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式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建设符合网络安全教育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促进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提高抵御不良网络诱惑的能力。
4.初中生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化
网络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教育责任。学校应充分利用日常学校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向家长传授各种事故发生的特点和预防、逃生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根据子女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子女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家长要注意对子女开展情境化训练,在生活中指导子女科学使用网络[4]。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公安、治安、信息安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好能聘请有关人员担任网络安全的校外辅导员,共同承担网络安全教育的责任,协助学校制定出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纪律规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国教育报,200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