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技术创新发展模式

技术创新发展模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9 09:02: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技术创新发展模式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范围内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知识生产领域、高新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调整战略,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作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

1 现有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根据国外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这种模式的形成首先由于少数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源,通过企业资源的投入,在核心或主导技术方面处于控制地位,为在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先期进入的企业率先占领稀缺资源,只经营该产品中核心或主导的部分,而通过改造、分拆等办法与其他上游及下游的产业进行分工。如日本的丰田汽车产业的周围就存在一大批与之相关的产业。

(2)基于协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式。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衍生于大学、科研院所,通过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桥梁作用的发挥,使这些科研院所、大学、研究机构等组建成一定的合作网络,并通过联盟的形式,发挥各自的优势,网络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分担风险,使集群的范围不断扩大。如台湾新竹工业园区就是这样的发展模式。

(3)基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式。各地政府为鼓励产业集群的发展,往往会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供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通过政府的介入和引导,克服产业集群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这种类型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是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等。

2 局限性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在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建立开发园区,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甚至是靠政策倾销来吸引高新企业特别是著名的国际跨国公司入住而形成的企业空间集聚。但是这种发展思路不利于高新区长期持续发展。只依靠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和发展,不可能是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高新区能不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创业能力息息相关。这种以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驱动的发展模式也使我国高新区的自身发展存在自主的产业集群机制和内生创新机制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①“粗放式”的外延发展,集约度不够;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未能形成;⑧优惠政策过度,空间扩张太快,竞争力不足;④产业缺乏关联度,集群性不高;⑤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趋向性,各区比较优势不明显。

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宏观上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技术学习,扩大国际间的合作;纵观上依赖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以及具备较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微观上要求高科技企业要树立创新思路,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利用内外部的资源,走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路子,逐步培育和提高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这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组织模式的构建显得非常必要。

3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

3.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模式上的改进与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所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以虚拟手段为核心,以提高创新竞争力为目的,对资源尤其是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的一种虚拟研发联盟组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学研模式不可丢弃。产学研模式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一个较好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现实当中产学研合作很多停留在浅层次的项目合作,还常常出现不信任,但是企业与高校不能光搞短平快的合作,做完一个项目就“分手”,而应搭建起长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2)高新技术产业集成化、国际化的趋势,要求组织有弹性,打破地域界限。这就给创新组织模式采用虚拟网络手段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事实上,目前已经呈现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在科技、技术上的相互合作与交流。虚拟企业则通过联盟企业在空间上的分散化,加上企业功能的有效结合和共同作用,企业竞争优势分别在联盟内企业所在的地区得以充分发挥,而企业所获得的“虚拟规模经济”会在各个地区得到整体展现,从而得到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

(3)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主要是为了获得创新资源、共享技术信息、进行合作开发等等,企业依赖于区域创新系统获得创新效益。创新组织模式能够利用网络手段整合资源,尤其是科技资源。

(4)立足于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网络。由于采用虚拟手段构建创新组织模式,它是否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否能发挥创新组织模式的功能,关键是是否拥有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它们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有利运行的重要支持手段。

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构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提升而来的,它的组织构成要素与现有模式的基本相同,但是各个要素在创新组织模式中的功能、地位与原有模式是有所侧重。在新的形势下,组织结构也是围绕着创新组织模式的宗旨赋予其中各个要素不同的作用。

3.2.1 组织要素

(1)政府。政府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E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在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在推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代替不了的。政府身兼数个职能,不仅在宏观系统中能制定政策,资源分配和调控,也能对微观主体企业起到引导作用。

(2)科技型企业。所谓科技型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其核心的企业实体。科技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仅拥有各类科技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起到技术知识创造、推动知识扩散的作用。

(3)技术源(大学、科研机构)。技术源往往是由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充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日益密切起来,并且他们充分看到了知识的价值和潜在的市场,产学研成为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中介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区域内存在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还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部门。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资金,要想实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金融机构的鼎立相助是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起到了桥梁作用。

3.2.2 组织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创新过程,更是一个组织过程,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其创新性以及由此确立的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在“官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虚拟网络组织为核心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途径。它既可以与区域创新系统紧密结合,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土壤中发挥本区域优势外,还能借助网络组织的力量将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不同的环境主体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组织结构是有所区别的。在微观主体企业中,创新组织模式更注重的是培育企业内,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纵观系统中,创新组织模式则注重于培育区域集群的创新机制以及区域创新网络中各个成员的协作关系;而在宏观层面上,创新组织模式更强调的是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2.3 组织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以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学习为核心,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向真正的创新型集群发展。

(1)政府的创新功能。政府是整个创新系统的中心。为了提高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水平,组建“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政府在其中不再需要监管一切事务,只需要在进行研发选题时,保证既有企业界的人士参加,又有学术界的人士参加,以确保所选课题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导向。其次。整合研发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另外,政府可以利用组建虚拟研发组织来调整产业结构,有目的地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2)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功能。企业是整个创新系统的重心。因为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元,是创新网络中最活跃的结点。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其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的主体。同时各个方面的信息只有经过企业的最终整合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在虚拟研发组织中,企业自己的研发力量是有限的,参与虚拟研发组织,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互相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获取本身缺乏的关键资源;参与虚拟研发组织,不仅可以学习到合作伙伴的销售经验,还可以获得有关新产品市场的知识及其他有关资源。。

(3)技术源(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功能。技术、知识的源泉是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基础,大学、科研机构就是承担这个责任的主体。大学的创新功能是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传播科学知识、参与成果转化、营造科学文化。科研机构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介机构的创新功能。中介机构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力量。中介机构的创新功能体现为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创新。

创新组织模式中的各个组织要素都各自发挥着创新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促进创新要追求一定地理空间内各种创新集群要素的“大而全”,我们追求的是1+1>2的整体最大效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集大成者,是推进各种要素的建设和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4 启示与建议

(1)正确定位政府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职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向营造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来。一是要从注重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向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上;二是要从主要依靠提供财税优惠吸引人才、技术、资金转向主要依靠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上;三是从主要依靠政府行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上。

(2)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为创新组织有效运行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政策文件,激活各种要素,使大学、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机构、民间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充分涌动,造就良好的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其次,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持孵化器建设的力度,建设好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的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包括创业服务、中试基地、投融资管理等平台,重点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这道屏障。第三,以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科技创业投资资金和创业投资公司,不断完善支持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风险投资体系。第四,研究官、产、学、研运作机制,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学科、中试基地和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联合攻关,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高技术资源共享。

(3)加快知识创造与扩散,加强互信、合作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首先应该重视政府与非政府部分的互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在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中,网络成员问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至关重要。其次,建立良好的鼓励创新机制,包括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颁布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最后应该积极培育和利用社会资本。

篇2

概括起来,一种是基于发明和创新视角的狭义的技术创新,强调技术创新中技术的发起性,注重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另一种是从技术、市场、管理和制度等经济系统的要素角度的广义技术创新。这表明自主创新有两种观点。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推广理论,门斯的周期阵发理论,卡曼、施瓦茨的市场理论等是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创新理论。

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自主创新的产生途径也不断变化,大致经历了技术推动模式、市场拉动模式、耦合模式、系统集成及网络化模式、整合模式等五个阶段。

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各国学者均有相关研究。综观世界各国创新途径的选择,韩国和日本是实施引进创新、集成创新战略的成功典范,而美国则是原始创新战略最为成功的国家。美国企业长期以来强调以产品创新为中心的营销战略,不愿在开发新的制造过程上进行大量投资,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企业从事制造;日本企业则通过对先进过程技术的开发来提高市场份额,对产品技术的价值进行补充。在产业自主创新领域,A-U(Abernathy-Utterback)模型作为经典的研究范式,以美国产业创新为案例,反映了产业成长过程中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的关系及分布特点。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演化路径最初也是基于A―U模型展开的。

Kim(1997) 以韩国的汽车产业、电子产业、半导体产业为例,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逆向技术发展的三阶段模式,即引进、吸收和提高的阶段发展过程。

Hobday(1995)以电子工业为研究对象,对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四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学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后发国家技术学习的五个阶段。但这一过程也不是完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路径相背,可能跳跃一些阶段。

Amsden (1989)认为发展中国家初始阶段技术引进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后技术追赶过程呈现为一定的阶段性;Lee,Lim(2001)也提出发展中国家技术追赶的三种途径:路径创造式、路径跳跃式和路径追随式。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2-0109-02

我国于2001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集中、储存、传播、应用机制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作为向社会培养、输出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变人才培养目标。

一、信息经济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时代均被认为是后工业社会的代名词,它们并无时间先后之分,但共同标示了21世纪的特点。概括起来,信息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较先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相比具有以下新特征:首先,知识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金融资本。正如管理大师Peter Drucker所言,20世纪企业最宝贵的是生产设备,而21世纪最宝贵的资产则是知识工作者[1]。其次,知识与信息的处理远较其储存更重要。信息如果不加以整理,更多的信息也不过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资料而已。第三,信息工具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将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众多研究发现,高校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缺点,由于追求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量为目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素质结构出现严重缺陷,“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现象严重。为了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要求,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信息经济时代的合格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许多学者作出了自己的结论。如Trilling & Hood认为信息时代需要七大基本技能(7Cs),即批判性思维与行为(Critical Thing-and-Doing)、创新(Creativity)、协作(Collaboration)、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传播(Communication)、计算机素养(Computing)、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 and Learning Self-reliance)等。《21世纪的竞争》(Competition in the 21st Century)研究报告则认为,信息时代的人才需具备十方面的技能,包括传播技能、革新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素养、视觉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知识开发与管理能力和经营才智等[2]。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根据乔伊斯和韦尔(Joyce B.& Weil M.)给出的定义,所谓教学模式是指“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陆续提出,如模拟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开放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自学教学模式、情景探究教学模式、层次教学模式等[3],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尤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 Internet网、多媒体技术等被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学习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局域网、远程网络教学系统等在高校开始陆续出现,这为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新型教学目标创造了条件。在这种以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的四个要素均会发生相应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接受者;教学过程由讲解灌输转变为情景设置、问题探索、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媒体的作用由教师的讲解工具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等[4]。以下仅就信息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中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教育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学生所处环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卡兹丹(C.Cazden)曾将课堂对话划分为两类,即“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按照贝布里斯(N.Burbules)和布鲁斯(B.Bruce)的观点,教学对话应是一种平等的、开放的、赋权的知识建构过程。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因此这便决定了“教师的世界”和“学生的世界”二者之间的对话往往并不平等,教师掌握话语权,而学生则处于弱势地位,师生之间常充满矛盾[5]。另外,传统的课堂对话结构由于其封闭性,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最终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样的学习环境无疑会对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随着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如QQ、 MSN)、电子邮件收发系统、聊天室、网络社区(如博客、BBS)等信息技术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宽松的、相对平等的对话平台。这种对话平台的创建,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平等的对话机制起到纠正作用,进而会解除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育和发展。

(二)学生团队精神培养方面

团队与合作精神是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与他人的协作和配合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所必需的技能之一。目前,是否具有团队精神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招聘职员的重要评价指标。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后可能学富五车,但在工作中却往往由于无法与他人配合、共处而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国外一些大学在教学模式中有意引入一些教学环节,使学生参加一些学习合作项目,如共同准备案例、学习小组竞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双赢”理念。如美国高校教学模式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有三种形式:小组活动(Group work)、切块拼接式学习(Jigsaw)和团队研究式学习(Project-based team learning)。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果[6]。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合作学习模式提供了条件,如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进行案例准备提供了便利条件。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允许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竞赛。如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通过学习软件进行“市场竞争模拟”、“企业经营模拟”等活动,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每年还组织以学校为单位的网上全国市场竞争模拟大赛,由于类似竞赛活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因此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能否根据自身经验背景来建构相关知识。而学生自身的“经验背景”具有差异性,如布卢姆(Bloom)曾将人类认知领域划分为六个方面,由最简单到最复杂的活动领域依次为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运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并依此建立了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7],不同的学生可能处于不同的认知领域。这种学习者本身经验背景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模式的差异化。只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美国教育学家凯思尔(Kathie F.Nunley)提出的“分层课程”教学模式就很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的需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如在网络上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开发不同版本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还可以建立网络学习空间(如针对不同专业课程开发学习网站,目前国内许多精品课程网站就属于此类)等。在实施个性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学习成果、让学生参与课件开发等,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学生研究能力培养方面

随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批判,“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作为现代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已被普遍接受。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探究训练教学模式(萨奇曼)、探究性教学模式(施瓦布)及“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兰本达、布莱克伍德和德韦恩)等。

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及网络学习社区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目前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可以从以下途径搜集到学习资料,如:讨论区(如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网络杂志(如Harvard Business Review、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等杂志均提供网络电子版);网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EBSCO数据库等可提供中、英文期刊文章);网络课件(如MIT网络上已公开了部分课件资源,我国也正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如可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整理相关主题文献等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的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教学模式创新并非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抛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应正确把握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所谓创新,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抛弃,而是“扬弃”,是信息技术、新教育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别指出“尤其应把技术与传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8]。

(二)教学模式创新应追求效果而非形式

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是追求好的教学效果而非形式上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客观地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双刃剑”性质,警惕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教学实践中已发现了网络教学的一些负面效果,如学生在网上浪费掉大量学习时间,网上交流效果较差等。

(三)教学模式创新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不搞“一刀切”

以效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既要考虑硬件条件,也要考虑软件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要素的和谐统一,也才能兼顾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另外还要考虑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有些课程可能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此时黑板板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模式创新中搞“一刀切”,盲目地上计算机、建网络,不顾教学实际需求,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三联书店,2000.

[2]李和平,等.论信息时代与教育的变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

[3]陈金春.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4]赵志强.论信息化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6(6).

[5]赵明仁,黄显华.近20年来西方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篇4

一是人才问题。家居集成行业不是靠卖商品去扩大规模,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行业。所以,整个行业内企业规模超过4个亿的非常少。这就造成行业比较分散,在招人、选人、培养以及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方面,很难解决人才瓶颈的难题。因此,人的问题是行业要去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是商品的问题。虽然说家居集成是服务行业,企业重视服务,但商品是服务环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跨区域扩张时集成商会受上游供应商的制约,上游与供应商不支持你去跨区域扩展。因为,每个品牌的区域保护性都非常的明显,仅靠一家集成商很难去改变。

因此,基于人才瓶颈,基于品牌的制约,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造成企业在跨区域发展时比较困难。面对这个种局面,要做大做强,在互联网时代只能是借势。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发展,企业也很容易做成重资产企业。互联网时代讲的是轻资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整合资源,借势发展。

前几年好享家也是分为传统的零售业务、工程业务,但2014年已经在迅速转型为构建一个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连锁服务平台。平台一端是供应商,一端是合作伙伴,好享家在这个平台上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

一是通过开发网络渠道及搭建信息化系统,以及营销推广等,获取客户订单、在线提供解决方案,将平台的客户信息分解给各地的合作伙伴。

二是把产品以更好的资源给到合作伙伴,在引入产品的时候,好享家至少与供应商谈全省,以跟上企业渠道发展的步伐。

三是提供金融服务,合作商家在做分销业务、工程业务等资金遇到瓶颈时,好享家提供金融支持。四是日常的运营标准体系建设,包括施工资质、管理工具等,只要在这个平台上的商家都可以无偿使用。

同时,在这个平台里面,对每一家集成商来讲又是一个能够获得更多资源的交易市场。例如,平台收录的合作伙伴,自己的产品有优势,就可以放到平台上给其他地区的商家使用。有了这样的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平台,集成商就不用担心当某天被所的品牌取消权时自己没产品可卖。只要在这个平台上,就有产品去给他们做,支持他们去发展。

好享家搭建的服务平台,先从江苏省内发展,目前已经小有规模,未来会以资本的方式扩展,在长江沿线的九个省市发展。但在规模化发展时,好享家还是坚持零售第一,毕竟零售可以使企业更多的了解客户,了解市场,了解产品,这些又使好享家能够为平台更好的服务。

对于零售渠道的拓展,好享家在南京周边是以品牌联盟的方式发展。一是能够体现出品牌的合力,二是区域不是太广,产品容易统一,三是一些创新工艺,工艺标准可以很快通过品牌联盟的方式拓展出去。对于相对较远的区域,更多的是通过合资的方式,以资本的形势去拓展市场。同时,线上也会做一些推广,去配合线下连锁的发展。目前,好享家的电商平台很快会进入推广阶段,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好享家非常看好这种模式,这也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方式。

四川华海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彤:手中的牌要硬。

目前整个舒适家居行业的发展,与几年前的家电连锁发展的模式接近,更多的是要想出去,是与厂家的博弈。而对厂家的区域保护,集成商要走出去,第一大问题就是手里究竟打什么牌。第二就是商的忠诚度问题。通过企业的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并不能很好多地解决商忠诚度的问题。因为,企业必须要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商是逐利的,如果你给不了商一个很好的价格体系,那么前期做培训与服务工作就白费了,商很容易会选择其他品牌。所以,集成商自身要规模化发展,首先是手中要掌握更好的资源,手中的牌要够硬,不一定是行业的知名品牌。因为知名品牌有自己的营销体系,与他们博弈起来难度会非常大。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性的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可能并不是很高,但集成商可以借用自身的平台,把它打造成知名的品牌,让供应商认可,拿到更好的政策,分享给自己的渠道客户。

上海集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旭清:留人要讲方法。

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正如好享家陶总所言,人才是一大瓶颈,是行业的共同难题。在招人留人方面,集家的做法是不会去市场上招人,而是到学校去招,针对不同专业到不同的专业院校去招人。由于现在的人才与前几年不同,一般生活没有危机感,但他们需要归属感和成长的愿景,所以集家招来的人都负责住宿,第一节的培训课,也是为他们讲个人有哪些可以发展的空间。这样,新人会认为在集家公司,只要努力了可以发展到什么样。所以,这几年集家网的人才比较稳定,很少有人主动离职。留住了优秀的人才,就为企业今后的规模化发展打下了基础。集家以前做工程项目,近两年才开始做家装业务,从进入家装领域开始就是走电商这条路发展,怎么样突破区域的限制,也是企业遇到的一些困惑,集成网也希望借现代家电的平台与行业同仁一起探讨如何能联手打造一个共同的发展平台,使行业能做强做大。

舒适家居集成商的技术创新

篇5

关键词: 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系统;建设;创新

高清交互数字电视项目发展要依附于目前的一些基本设施,予以递进式的升级合创新,现阶段一些企业已构建了覆盖城市的大型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传输机制,为手中提供了高质量数字电视服务。文章将以分析大规模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系统建设及创新发展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大规模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系统建设的技术方案.

众所周知大规模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系统建设工作要依附于时移电视、高清视频点播以及网络视频录像等视频点播类业务,同时要融入交互游戏、网页浏览以及电子商务等平台。在此基础上升级系统并转型为大规模应用,其核心目的即为大范围有线电视受众提供高品质的高清交互数字电视服务。其前端的应用平台涵盖了下述几项内容即(1)高清数字电视播出与传输;(2)交互服务节目源机制;(3)点播前端机制;(4)视频多媒体交互应用机制;(5)交互应用接入介质;(6)内容边缘传输机制;(7)业务回传接入控制机制。

高清交互业务传输机房机制就是伫列存取方法推送机制、交互业务信号高密度波分多路复用技术模式、信号复用光传输机制以及相关的配套装置。而其中信号复用光传输机制内涵盖了信号切换器、光接收设备、回传路径测检、光发射体系以及光站网元性能调节模块。其中配套装置有接地与等电位系统、供配电设施、空调、防静电机制、配线设备以及网络机柜。机房传输设备的任务是调节应用信号与广播电视信号,在此基础上再传输至受众端。依附于机房所影响的终端数量,交互业务要构建一定的业务汇聚机制,也就是下属机房。伴随业务汇聚的逐层分配,我们需对光缆网络予以完善及拓展,从根本深化线路的调度。为了深化交互业务的服务能力,构建覆盖交互节点的监控体系与回传实时监控模块,常规光站供电机制没有长时间的后备能力,对交互平台节点供电机制下属体系予以改造,能够确保电源具有长时间的后备能力。回传实时监控可以对上层回传途径的物理通道状态予以监视,进而深化cMTs回传信道品质,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有线电视交互业务Qos的正常运行,此模块涵盖了RF射频分配管理系统、回传路径检测装置、系统参数网络以及服务器。

2. 大规模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系统的创新.

在基础设施建设环节,怎样构建可支撑大范围用户的高清交互数字电视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双向网络,同时还确保系统及网络的品质是大规模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系统的侧重点,因此我们要对项目予以大量的技术创新。

2.1. 高清视频点播系统的构建.

用户量大的高清视频点播系统若予以基点试的部署机制,那么会对主传输带宽提高非常高的要求。若把受众端予以划分,再部署大量的单独系统,那么会增加存储负担并为运营造成困难。由于受众的点播无法避免热片点播量大的问题,那么我们利用内容点播热度计算的多元化缓存机制,把大量内容放置于中央存储库。

依附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分布式高清视频点播系统,为了达到整合产品管理及统一用户管理,将高清视频点播后台管理机制划分成中央业务对象层与多个下属业务对象层。进而达到分布式业务对象层需求。核心业务对象层完成整体的管理、产品管理以及客户端管理,同时将内容参数、相关配置内容、客户端授权等传输到下属业务对象层;下属业务对象层执行上级的产品管理、内容管理以及客户端认证计费等。层次分明的业务对象层使得高清视频点播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及灵活性,而且还降低了模块单一所造成的影响。

常规高清视频点播系统,受众终端自发现体系主要是处理前端推流机制对受众终端的寻址问题,让点播流可以有效的传输至受众所属的QAM。分布式高清视频点播机制,自发现在原有的基础上要处理受众分区的问题。经对常规自发现体系的深化,定义了与自发体系相制衡的机顶盒配置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适应的自发现信息播发机制,可以达到分布式条件下的受众端自发现。在自发现体系的基础上,对门户模块与业务对象层系统予以功能定义。

网络视频录像是时移电视应用的核心技术,在集中式高清视频点播系统中已被广泛应用。在采用内容分发网络的分布式高清视频点播系统中,同步节目的编码注入是在分发网络的核心存储库内完成的,通过各层传输网络、缓存设施以及P―QAM传输至受众端,差异化的传输程序有着不同的传输协议及传输机制。

2.2.传输系统的构建.

传输系统通过依附于01N/DWDM光传输网络达到大流量高清视频点播的视频流传输及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通过集中式波分系统的大容量高品质的特点,避免了干线光纤的内质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高清视频点播推流节点所靠近用户机房的限制。达到高清视频点播视频流传输网的可控要求。

2.3.传输机房的构建.

新建及改造的有线电视传输机房均择取双路电源供电,相关机柜都配置了两路来自差异化电源的供电,这样可以为机房中全部网络传输设备提供双路电源接人,为有线电视高清交互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3.总结.

综上所述,高清交互业务传输机房机制就是伫列存取方法推送机制、交互业务信号高密度波分多路复用技术模式、信号复用光传输机制以及相关的配套装置。而其中信号复用光传输机制内涵盖了信号切换器、光接收设备、回传路径测检、光发射体系以及光站网元性能调节模块。其中配套装置有接地与等电位系统、供配电设施、空调、防静电机制、配线设备以及网络机柜。机房传输设备的任务是调节应用信号与广播电视信号,在此基础上再传输至受众端。依附于机房所影响的终端数量,交互业务要构建一定的业务汇聚机制,也就是下属机房。伴随业务汇聚的逐层分配,我们需对光缆网络予以完善及拓展,从根本深化线路的调度。为了深化交互业务的服务能力,构建覆盖交互节点的监控体系与回传实时监控模块,常规光站供电机制没有长时间的后备能力,对交互平台节点供电机制下属体系予以改造,能够确保电源具有长时间的后备能力。依附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分布式高清视频点播系统,为了达到整合产品管理及统一用户管理,将高清视频点播后台管理机制划分成中央业务对象层与多个下属业务对象层。进而达到分布式业务对象层需求。核心业务对象层完成整体的管理、产品管理以及客户端管理,同时将内容参数、相关配置内容、客户端授权等传输到下属业务对象层;下属业务对象层执行上级的产品管理、内容管理以及客户端认证计费等。层次分明的业务对象层使得高清视频点播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及灵活性,而且还降低了模块单一所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青岛电视台大力推动移动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J];电视工程;2013年02期.

[2]方明伟;数字电视时代观众收视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J];视听纵横;2012年04期.

[3]康文军;关于数字电视的增值体验和增值业务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8期.

[4]江苏推出“云媒体电视”实现从“看电视”到“用视”[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年08期.

篇6

1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存在的问题

1.1参与企业众多,品牌杂乱

现如今,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参与企业有很多,例如在PDA、PDN等信息接受产品移动终端和联通通讯终端等等,不仅仅是通讯企业的参与很多家电企业也纷纷挤入智能交通产业,比方说TCL、创维、康佳、步步高等企业,数码企业也积极地参与智能交通产业比方说爱国者、纽曼等等企业,从GPs导航产品上来说,其主要的产地在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以及珠江三角洲等地,据之前统计,我国的车载应用的数量其中广东卫星导航产业的比重高达一半以上,其中对于卫星导航产品有百分之六十之多来自于广东,就目前来说,仅对导航产品来看其品牌就有上百种,知名企业以及小企业都有。众多的品牌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智能产品的时候处于茫然的状态,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品牌。

1.2.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

在众多的智能交通企业之中很多导航产品的生产企业都是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各企业的竞争力都比较薄弱,根据统计众多的智能交通产业的员工人数在100以下,营业额在500至3000万不等,而且在车载导航系统上很多品牌都走得是贴牌代工的经营模式。

2 制约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1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掌握核心科技是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中心所在,现如今我国的智能交通产业之中众多的核心科技还是掌握在国外企业中,很多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不论是智能交通产业的管理还是智能导航产业,其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了国内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在我国智能导航之中,很多国外的产品占到了80%之多,尤其是专业测量接收机以及测向接收机等高端产品,就接收机来说,现如今国外的产品在我国之中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尤其是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甚至可以说是垄断了整个中国市场,而且很多国内的产品的芯片都是采用外国进口。

2.2技术的标准化问题

由于产品没有标准化,市场准入缺乏适当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信任度。例如,目前我国大部分GPS生产商都没有标准的生产线和相应的模拟环境检测线以及品控GPS运营商为了节省投入,程序,不买正版软件和电子地图而使用供应商提供的盗版软件和自行拼凑的电子地图,从而导致不同公司的GPS产品及运营系统难以兼容通用、软件无法正常升级、系统经常瘫痪、地图信息过时误导用户,部分监控中心甚至是多系统并存,操作使用不灵,维护复杂困难,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存在隐患风险,使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不能完全成为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

2.3产业链整合问题

具备专业的生产程度的智能交通企业在我国很低,仍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之后,尚未形成大量的GPS载波,以减少整个产业链。在我国,成本,节约投资,集研究与开发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开发终端功能于一体,同时对硬件和软件的生产、销售和运营。因为它在任何专业生产不足,导致其终端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产品维修率高,最终导致该行业的竞争力。

2.4市场培育问题

目前,即使在一些国家智能交通示范城市之中,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市场形式还仅仅是一部分,对于大多数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不了解。如PDA包括SMS、WAP交通信息服务,MMS,和车载患产后抑郁症的单位等交通导航信息服务方式的理解和理解不深,更不用说应用程序。需求不足的智能交通公司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而且还严重影响工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速度。

结语

为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应当在合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一般来说,在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充分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经济的基本国情,选择性的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其次,在发展模式的选择方面,不应该盲目地复制自顶向下的模型和欧盟的政治和模式,应当走出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道理。

参考文献

[ 1] Ran B,Lee K Y K,Dong H. Cost - benefit Analysis on Deployment of Automated Highway Systems [J] . Transporta1997 , 1588 : 137 - 144. tion Research Record,

[ 2] Lee D B Jr. Benefit - cost Evaluation of Traveller Information: Seattle's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website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00 , 1739 : 25 - 34.

篇7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教学模式 创新

一、目前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确切的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和计划

虽然高职学生在进入职业学院前的中学时代已经接受了相关体育教育,有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正规的体育教学还是有所陌生,中学时期自由练习的体育教学方式应经在他们的意识里固定化,不容易再次接受职业院校专业体育老师的正规体育课堂教学。在这种形势下,体育教学正规大纲很难推广到学生中去,这需要职业院校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策略,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进行专业体育学习,转换观念,接受新的正规的体育教学理念。

(二)职业院校体育教育设施不齐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现存的职业院校中,已经按照国家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立起相应体育管理机构的院校并不多见,职业院校内部缺乏必要的体育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人员,这一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学校的一些体育教育问题上无人负责。制度的过渡自由也导致学校体育工作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方面更高层次的发展,如科学研究、学术问题的提出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各教职工态度消极,只是为了应付课堂的课程,而不进行教学大纲方面的创新和改进。

(三)体育课时大量缩减

近年来,职业院校因过于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忙于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不是在课堂上、实验室里,就是在实习岗位上,几乎没有时间分配给体育学习。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体育课的设置时间大大缩减,三年制的职业学习,只有一学期设有体育课,对学生体育课上的管理也毫无制度可言,体育课的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这种缩减体育课课时的现象与我国相关文件精神不符,也不利于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体质的提高。

(四)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能有效提起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由于缺少相应的管理模式,大多职业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不够灵活,教学模式一直处于以前的落后的形式之中。教师教授的内容也是以前教习惯了熟悉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内容及时更新的意识,教学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无法发挥体育教学的应用效益。另外,体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之间虽有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被重视到,一视同仁得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导致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不感兴趣。没有把体育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现象明显。

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一)创新首先应该以“人”为先

要做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培养相关人员在这方面的创新意识,以各种方提供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尤其是教师的创新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确立在该领域创新的奖励机制,以提高教师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其次提高相关人员该领域的创新水平,相关教师应该自觉关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领域创新的成功案例,注重相关方面的前沿学术研究,不断与同行、同时进行交流,学习他人之长避自身之短。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信息、知识跟得上时代潮流,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认真对待体育这门课程。最后,相关教师的创新还要以学生为中心,寻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整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体育教学为了学生、体育教学益于学生。

(二)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就要做到教学方式丰富多样,注重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式应从旧的方式中跳出来,根据学校、学生、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创新。此外,教师也应注重不同学生体质和兴趣爱好的差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层次和水平,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为其制定体育锻炼的相应方案。否则,在一个准则下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教授,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降低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还需要有先进体育设备的支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体育设备的更新换代,一些先进的体育设备可以有效增强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更新体育设备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大的课题,不能急于求成,要求稳步前进,只要相关人员足够重视,采取正确措施,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必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好的落实国家关于体育教学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及青少年的体质锻炼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我国浙江、广东以及江苏等地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但是经济却得以快速发展,这是因为实行了产业集群,但是我国产业集群还处于初期阶段,研究也比较少。本文为更好的说明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珠三角技术创新的启示,先从法国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特点与历程说起。

1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产业集群又可以称作企业的集群,是指多家企业在特定空间上形成的一种群集现象。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它的产生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与企业以及机构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其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通常定义为产业区,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性、专业化、网络化以及根源化,由于所属地区以及历史条件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集群、横向集群以及区位集群。产业集群其实就是产业空间布局和专业化的有机结合,能带给当地经济动力和能量,平衡经济以及产业的发展,我国从国外经济借鉴发展比较好的如江苏纺织业集群。

2 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概况

本文所讲的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指位于法国东南部地区的索菲亚科技园,园区包括1400多个研究机构,计算机、通讯领域占园区的71%,生物学和健康领域占10%,新能源占4%,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由于世界知名度高、自然环境优美等社区配套完备,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园区也能以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和留住园区的高科技及人才。探究其发展模式是从依靠外部资源转变为自身创新驱动,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科技园技术积累主要集中在科学电信等电子产品、生命健康科学产业以及地球科学方面,科技园中的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便是设备制造商,一方面与电信运行商关系紧密,另一方面与本地商家也是相互联系。

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的发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60~80年代,这个阶段是高科技资源集聚的阶段,从当地资源角度来看,所在地区没有工业基础,也不存在大学和科研资源,并没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因此科技园在成立初期最大的特点便是经过多种渠道引进外部科技资源,首先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不断吸引扩过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园地处风景旅游区,有尼斯国际机场,气候宜人,适合人类居住,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对跨国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1960年开始有公司在附近建立实验室,希望能借此打开欧洲市场。

其次对于一些科技型企业来说,科技园的创始者法国Ecole国家矿业大学的校长Pierre Latte教授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把科学和智慧落实到了实验项目之中,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最初的高科技产业。政府的参与使得科技园迅速汇聚了大量科技资源,政府逐渐参与创新活动,并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营销活动,使得科技园快速的成为了有目的地筛选产业活动的国际园区,并筛选出创新性强、无污染、附加值高的企业来进驻科技园,建立高质量的电信基础设施。从此开始科技园在科技资源累积方面走向了良性发展。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是科技园本土化创新性资源的过程,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始,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就逐渐变成了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创新的过程,在这一时期,科技园也陷入了大的发展危机之中,很多大型企业大幅度缩减,科技园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变得日益衰退,科技园的发展还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Nice大学积极参与到科技园的建设中,使得当地劳动力市场得以快速发展,满足了科技园对高科技人员的需求,科技园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数量明显增加,逐渐有许多小型企业进驻科技园,很大程度避免了外来资源的流失,使得技术被很大程度上的扩散。

3 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珠三角技术创新的启示

3.1 珠三角专业镇概况

广东现有专业镇的数量达到两百多个,如南海西樵的纺织、石湾张槎的针织、东莞厚街的鞋业、澄海澄城的玩具、潮安枫溪的陶瓷、顺德乐从的家具、中山古镇的灯饰等。最早专业镇是自然形成的,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零配件通过外包给周边地区加工生产,让邻近的珠三角许多小镇获得机会,发展成“一镇一品”专业镇。20多年珠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土地、人力等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承载度已近饱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与扩张,走科技创新道路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珠三角技术创新的启示

目前广东全省产业集群试点单位达到50多个,已逐渐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中心,为专业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但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体制建立的还不够完善,主要是小型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也无法及时得到信息,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总的方向很明确,实践性也比较强,借鉴法国产业群发展模式特点,结合我省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政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上文所讲在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的初期发展中,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科技园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同样在我国也很适用,我国经济正处于追赶型的经济形态中,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政府需要加强扶持力度。

第二是全面推进珠三角地区专业镇技术创新工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借鉴法国成功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来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协调能力以及实用性比较强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二是使得各级技术创新机构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给予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方面更多的支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还要组织中小型企业家把眼光放到国外,加强与国外同行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帮助中小企业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加强产学研结合,以推进大学与科技园的交流;三是我国驻外使馆、领事馆及行业协会也要发挥最大的作用来促进国际化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小企业及时的提供国际市场上的信息咨询服务等。

最后要做好产业延伸工作,为专业镇营造新的增长点。珠三角地理环境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可以大力开展旅游专线,利用地理优势来宣传专业产品取得企业以及产品,旅游路线也能促进专业镇区域及企业的品牌宣传,对专业镇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法国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特点,以及对三角技术创新带来的启示,随着产业集群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期待越来越大的作用,更多的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荣.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以安徽、浙江为例[D].安徽大学,2008,06.

篇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58-04

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物流设施及经营方式的落后,导致物流行业管理混乱、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物流配送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为更好地控制物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物流体系建设。目前,国内的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大部分中小企业则更多地依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如何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寻找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的趋势与规律,构建适合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战略,来进一步适应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是我国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的主要模式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联动趋势日趋明显。一方面是电子商务企业向物流业渗透融合发展。目前,国内的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纷纷开始自建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已经完成了对百世物流、星辰急便和汇通速递的投资和股权收购,并将投巨资兴建“大物流”计划。B2C电子商务京东商城于2009年初开始投资建立圆迈快递公司;凡客诚品也建立自己的快递公司,如风达;当当网也宣布将组建配送服务公司,并将其打造成为独立高效的物流开放平台。另一方面,快递从业者们也把触角伸进了电子商务领域。顺丰、宅急送、申通快递这三家就各自成立了顺丰E商圈、e购宅急送、久久票务网三个电子商务网站,并以自己的物流体系作支撑,尝试进入电子商务领域。

目前,电子商务与物流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物流企业自建电子商务以及电子商务企业混合型物流模式,即自建物流和外包物流相结合。

1.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模式

电子商务和物流企业是供应链上的上下游关系,二者之间基于供应链的纵向战略联盟,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融合发展方式。这种融合方式更强调战略伙伴间的相容性,重视联盟方之间相互资源的共同运用。这种战略联盟的主要形式是将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业务(包括仓储和配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的目的在于达成长期合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共享用户的商业信息和技术创新,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最终达到降低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这种战略联盟又分为契约型战略联盟和合资并购型战略联盟两种形式。

目前,除少数电子商务公司组建合资并购型战略联盟外,大多数中小型电子商务公司跟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属于纵向供应链上合作层面的契约型战略联盟。采用组建战略联盟方式的电子商务企业主要是C2C模式的平台型电子商务公司和中小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因为,C2C平台上的卖家及中小型的电子商务公司受限于技术水平和公司规模,其物流专业水平低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往往采用物流业务外包的模式,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二者不再是简单的服务提供方和服务使用方,而是从各自的长远发展出发,努力建立、维系和发展长期互信合作关系。例如,阿里巴巴公司与国内的天天快递、韵达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四家物流企业实现了平台对接,用户在淘宝网上达成交易后,可直接在线发送订单,买家和卖家还可以随时跟踪订单。全国邮政电子商务速递业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分派订单、回执录入、信息监控、订单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可有效保障信息共享和实时传输,同时实现了与淘宝网网商的实时对接。实现下订单、分拨、配送、查询等一条龙服务,形成了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的联盟合作体系。信息系统对接支撑了电子商务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保证了物流服务更快速、更高效、更便捷,开拓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但是,一些战略联盟模式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战略联盟中可能出现一方通过损害另一方利益来谋求自身利益的局面。如第三方快递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及提高效率,普遍存在“暴力分拣”问题。由于对包裹内商品缺乏足够了解与适当操作,“暴力分拣”导致的商品破损问题屡见不鲜,直接损害了电子商务企业的利益及形象。战略联盟中的电子商务企业,对此现象的可控程度较低,只能依赖其分检配送人员的行业自律。同时,第三方快递公司只负责将商品送至顾客手中,业内普遍存在限制索赔期限、免除自身责任、快递延误不赔等霸王条款,因此,在货物出现破损或者货差时,不负责解释,也不负责调换或退货。顾客只能先将货物收下并付款,再与电子商务企业联系解决问题,影响整个购物流程效率。其次,战略联盟有可能带来关键技术和人才的流失。通过紧密的合作,物流企业有机会清楚地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流程、业务数据以及关键技术,一部分物流企业在跟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之后,已经开始在自己的物流网络之上经营电子商务,最终发展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

2.电子商务企业采取混合型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与第三方物流相结合,又称为混合物流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一方面自己建立自己的仓储及配送体系,部分商品和区域由自建配送体系进行配送,另一方面部分快递业务由第三方快递公司来完成。其原因主要包括:(1)自建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各有其优势。从理论上来讲,B2C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是比依靠自身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更节约成本的。但是,由于国内的第三方快递公司普遍存在的规模小、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高的配送要求和配送量。B2C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自建物流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2)部分B2C客户出于对于网络安全以及便利支付的角度,倾向于选择“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对于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B2C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在货款回收途径上只能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人员,在配送货物的同时代为回收货款。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回收货款,代收款的返还速度慢、时间长。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配送人员先要将款项送回配送站,然后再由配送站转送到当地城市总站、省总站、直到回到总公司,再由总公司将货款转账给电子商务企业,整个过程往往需要5―7天。而对于自建物流配送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配送人员,在上门配送货物的同时收取货款,能够实现当天发货,当天回款,极大地提高了资金周转的效率,这对资金依赖度极高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有些自建物流的B2C电子商务企业还为自己的配送人员配备了手持终端刷卡机(POS机),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服务水平,也保证了货款的安全回收。(3)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可提高对商品配送的控制力、增强企业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由于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缺失或低效,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和传递,导致商品一经发出就处于失控状态,电子商务企业无法获知商品何时配送、如何配送、何时送达以及商品的丢失率和破损率。而电子商务是一种时间和空间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从客户下达订单到客户签收货物全过程的跟踪构成了客户消费体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获得运输外包环节及时准确的信息,既是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也是企业在建设与外包商协同信息平台时必须思考的内容。随着行业的发展成熟,依靠价格战的粗放竞争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上,以高标准的购买体验来吸引用户。作为电子商务环节中,唯一能与用户接触的环节,物流配送很大的作用在于用高效的配送效率、优质的配送服务,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用户满意度,进而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及重复购买率。然而,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无法建立与商品价值匹配的快递服务。在企业有能力直接面对客户时,品牌传播和售后服务等形象不是第三方物流能完成的。通过自建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配送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更为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4)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不只是成本支出环节,而是一种可有效利用资源,随着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优势和效益的显现,物流已逐渐具有了成为B2C电子商务企业新的价值中心的趋势。随着电子商务服务多元化的发展,以及对产业链上下游控制的内在需要,近年来呈现出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向线下实体平台扩张的趋势。即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实力的不断增强,电子商务企业的自有物流体系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的物流配送需求,更有可能向外扩展,为其他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3.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体系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组建自己的仓储和配送系统,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来为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配送服务,包括满足企业内部生产的材料供应、产品的销售等。企业的物流能力与其销售模式、订单响应需求及客户购买习惯相适应,用最经济的方式满足客户对订单的需求。但选择自建物流配送体系一般要求有一定的规模基础,即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物流具有一定量的规模,可以满足配送中心建设发展需要。所以,目前自建物流体系的企业规模都较大,而且多是由传统企业转化或者分离出来的电子商务企业,如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自建物流配送体系的优点是便于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可以避免商业秘密的泄露,缺点则是投入成本过高,若资源配置不合理,易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管理机制约束等问题。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体系的构建取决于企业自身战略的制定,自营和外包物流的区别在于是拥有还是控制物流资源。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发展,关键是要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相匹配。达到一定业务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选择自营物流业务,打造物流网络平台,保证网购物流的快速、稳定,并让客户满意,将自身核心竞争力构筑在物流优势之上。但一定要考虑企业的业务规模,否则可能会因物流网络利用率不高,导致成本增加,造成投资浪费,同时,自建物流也应该是阶段性的,长远来看不能代替第三方专业物流,二、三线城市甚至乡镇一级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

4.物流企业自建电子商务模式

物流企业自建电子商务是指物流企业利用自身天然的物流网络优势,开展电子商务。这样,一方面使物流企业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借助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增加利润收入。物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前景虽不太明朗,但也是未来电子商务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国内几家知名的物流快递公司都已经公布计划,将筹建和上线其网上购物平台。圆通快递的全联网于2010年9月上线,申通快递的电子商城于2010年lO月推出。这主要是因为在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始自建物流配送体系的压力下,物流快递公司急于寻找到业务模式的新增长点,以减少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依赖。除自身的物流资源外,这些物流快递公司还掌握着各大电子商务公司的会员数据库,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丰富的资源,是物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另一个原因。

但是,物流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缺陷明显,短期内很难超越在这方面发展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甚至在物流配送环节,这些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还并未达到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比如,京东商城的自建物流体系,其多种物流服务的软硬件指标都超越了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且,各大电商平台急于自建物流体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物流快递公司的服务水平达不到他们的要求,限制了他们的高速发展。因此,可以发现,物流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并不具有太多优势,目前只能是物流业向电子商务渗透融合的一种方式和趋势。但是物流业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产业链中始终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未来物流业发展完善之后,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二、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的因素

电子商务企业选择与物流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还是自建物流体系,其决策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交易费用。我们知道,中小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选择外包型战略联盟的模式,大中型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一部分选择合资型战略联盟模式,一部分选择自建物流体系模式。这一规律的外在影响因素是电子商务企业的规模,内在影响因素则是由交易费用和经营成本所共同构成的企业成本。

1.松散的组织方式导致物流企业的沟通和管理成本高昂

国内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除EMS和顺丰速递外,都采用加盟的组织方式,这种松散的组织方式导致物流企业本身的沟通和管理成本高昂。与这些物流企业组建外包型战略联盟的电子商务公司,对自身业务中的物流过程可控程度极低。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盟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根本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企业及其用户的要求,导致用户的投诉率和退货率较高,增加了经营成本,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形象和发展。因此,这些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虽然通过外包型战略联盟的模式降低了部分交易费用,同时也增加了较高的经营成本,但受限于规模和资金,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无力自建物流体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小型电子商务企业选择外包型战略联盟,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2.采用股权连结的方式保持战略联盟

部分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选择与物流企业合资建立物流配送体系,或者采用股权连结的方式来保持战略联盟关系,这种方式是比较持久和稳定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联盟企业相互拥有一定比例以上的股份,使这种联盟关系得到稳定地发展并表现出统一管理和协调一致的整体性活动。比如淘宝网与几家物流企业分别以合资或者股权协调的方式建立战略联盟。这种模式既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同时也保持了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的高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3.另一部分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选择自建物流体系的模式也是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

这些电子商务企业在发展的早期,也多是与物流企业组建外包型战略联盟,同样是经受过高经营成本的压力。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外包物流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首先,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有较多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人性化设计,比如预约送货、拆箱验货、现场退货、代收货款等等,而且这些设计经常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不断的调整,这都需要电子商务企业频繁地与物流企业进行沟通和谈判,并时时监督物流企业的执行程度。因此双方的交易活动较为复杂,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较高。其次,由于大中型电子商务业务量十分庞大,因此与物流企业的交易活动十分频繁。此外,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在节假日期间通常有更高的销售量,比如春节等节日。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节假日通常放假,不能满足电子商务企业这种特殊的交易需求。如每年春节期间的“爆仓”事件,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这种交易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交易的高频繁性,使得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的交易费用高昂,通过外包型战略联盟无法解决这种问题。这些大中型电子商务公司开始转向自建物流体系模式,即通过将物流交易内部化来降低交易费用和经营成本。

三、京东商城物流模式选择的案例分析

京东商城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北京,是目前国内B2C市场最大的3C网购专业电子商务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到102亿元人民币,占中国自主式B2C市场(即不包括基于C2C平台的B2C)销售额的近1/3。其发展速度是业内公认的奇迹,从2004年成立至2010年,每年的销售额分别为:2004年1 000万元销售额,2005年3 000万元,2006年8 000万元,2007年3.6亿元,2008年13.2亿元,2009年40亿元,2010年则达到惊人的102亿元。年复合增长速度达到300%。

京东商城选择自建物流配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快递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同时,国内物流配套设施落后,缺乏相关人才的大环境也影响了快递业的高效健康发展。与第三方快递企业合作过一个时期后,京东商城改变了策略,大规模投资建设自己的仓库和物流体系,当时的第三方物流体系已不能满足类似电视冰箱这样的大件产品的配送需要,物流配送问题成为阻碍京东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京东选择耗费巨资自建物流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京东商城自建物流仓储和配送体系后,首先的目的是节约此前高昂的配送成本,满足快速增长的订单量。自建配送后,京东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在成都建立了物流仓储中心以及配送体系后,此后一个月之内,成都地区的订单就提高了一倍,最高的月份订单量增长了将近400%。此前从北京仓库配送到成都的大家电,平均成本是每件400元左右。成都自建物流中心后,物流成本则下降到了48元,节省了90%。自建物流配送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是针对用户需求开展一系列专业的配送活动,以此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司品牌形象。2010年3月,底京东提出了“211限时配送”服务;同年4月,京东商城又推出“售后100分”服务承诺――自京东售后服务部收到返修品确认属于质量故障开始计时,在100分钟内处理完一切售后问题,为消费者首次明确了退换货周期。这些高标准的配送服务,为国内的电子商务企业树立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标杆,同时也为京东赢来了用户的高度好评及销售额的持续增长。而这些高用户体验的配送服务,依靠当前国内的第三方快递企业是无法实现的。

国内快递业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电子商务尤其是C2C电子商务企业淘宝网的爆发式增长。京东商城与淘宝网同在2004年成立,第三方快递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初始期,京东选择了邮政EMS作为配送方。随着第三方快递业的发展,京东选用了圆通等第三方快递企业来取代价格高昂的邮政EMS。2007年之后,京东的业务量剧增,京东开始尝试在用户集中度极高的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自建部分配送体系来满足自身需要。经历过2008―2010年频现的配送瓶颈,京东决定全力投入物流体系的建设,并且完成了从依靠第三方快递为主的配送模式向依靠自主配送模式的转变。2010年,京东商城配送量的70%由自营物流完成配送。

四、京东商城物流体系发展的启示

作为国内B2C电子商务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京东商城的物流发展模式变迁过程对正在发展中的电子商务企业有很大的借鉴指导意义。可以看出,早期影响京东商城物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物流成本及用户集中度,随着规模的扩大,后期影响因素则是日均订单量及服务要求。这些因素决定了京东从第三方快递配送模式向自建物流配送模式的转变,但是,也有专家提出,从长远发展来看,第三方物流配送是大趋势,是电子商务企业最经济的选择。可以预见,在短时期内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服务质量上尚不能发展完善到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商务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在与物流业的融合过程中,将会选择自建物流体系来解决物流配送中的各种问题。而更长期内中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主流趋势,还要看将来第三方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状况已经自建物流的B2C巨头自身的经营状况。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将进一步加快。

参考文献:

[1] 于刃刚,李玉红,麻卫华,于大海.产业融合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王广华.B2C电子商务二级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3] 常连玉,陈海燕.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0,(8).

篇10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每月定点连续随机抽样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选取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住院3d以上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分别抽样30例调查住院满意度,该时段内共调查720例患者。2011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前(实施前)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58例,女202例;年龄18一84岁,平均(45.38±15.25)岁。2012年1月一12月实施“HIS”护理模式服务后(实施后)共调查360例,其中男149例,女211例;年龄19一82岁,平均(44.71±15.67)岁。两组数据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调查的360例患者接受“HIS”护理服务。

1.2.1 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胃肠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热情接待、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给予胃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疼痛的护理,鼓励多活动、早活动,以及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的护理,饮食、疾病康复健康知识等指导。

1.2.2 "HIS”护理服务“HIS”护理服务较常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在以下7个方面有所改进。

①信念(conviction: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全程覆盖贴心护理,包括患者人院伊始热情接待、加强术前沟通以及责任护士的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并深人至出院后随访工作,开展诸如针对肠造口患者的华西大讲堂、针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出院后伤口换药延续服务。

②合作(cooperation:提倡医护一体化合作。“HIS”护理服务模式中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通过改变晨会交班形式、进行医护共同查房、共同制定患者的分级护理。

③关怀(care):注重关怀患者身心需求。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对此,我们开展了责任制整体护理,使得患者与负责护士相对固定。

④沟通(communication:永不断线的沟通。科室护士在工作之余积极动手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胃肠疾病健康教育卡和健康教育视频等,以加强患者与主管医护人员的沟通;开设具有胃肠外科特色的医护恳谈区,每周举办2一3次由科室年轻医生、护士共同进行的胃肠道疾病专科互动讲座,将健康知识讲解与患者答疑相结合,解决患者住院期间的问题;此外,每间病房还配有沟通本,方便因工作等原因不能参加恳谈会的家属提问,责任护士和病房护士长在1一2个工作日给予回复。

⑤信任(confidence):用真诚的行动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胃肠外科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取得患者信任的业务学习,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和护患沟通技巧,以便在患者住院期间取得信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⑥便利(convenience):科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达到医护患三者的便利。开展基于患者舒适的胃肠疾病加速康复外科:不常规安置胃管、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限制静脉补液量、尽早进食。

⑦满意(contentment:良性循环多方满意。护士们在患者住院体验上根因分析,开展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比较并分析“HIS”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两组患者间住院满意度。满意度调查表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质量控制管理院内自测满意度调查表,设有统一指导语,包括14个条口,每个条口的回答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未涉及)”。各条口单项分数计算公式为:满意度=[(满意条口数+较满意条口数x0.8+较不满意条口数x0.6+不满意条口数x0.4+很不满意条口数x0.2)/总条口数一未涉及条口数)x100%,总满意度为第14条口患者住院期间对于病房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越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先检查数据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情况,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011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前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83.27±5.71)分;2012年1月1日一12月31日“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之后共调查360例患者,其总满意度为(97.92±6.23。实施后满意度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1,P<0.05。调查表中14个条口的满意度均较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何提高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患者住院体验需要改进的迫切问题,护理人员创新性地提出“HIS”护理服务模式,探索胃肠外科临床护理的重点专科建设之路。

3.1 “HIS”护理服务模式的优势

“HIS”护理服务模式强调坚定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促进护士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如何解决患者的问题。全程、贴心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住院期间更为舒适放松,增加的延续护理内容更是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帮助,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同时“HIS”护理服务模式还强调医疗和护理共同协作。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医疗和护理是密不可分的两个主体,在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HIS”护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出团队的优势,以先进、精湛的治疗、护理技术服务患者,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痛苦,同时提升住院体验。针对患者住院期间或多或少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责任护士不仅对患者的机体进行护理,还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配合患者康复需要,给予最佳护理。护患沟通路径化管理能责任到人,敦促护士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护士依据共同遵循的沟通模式,可以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再教育,保证健康教育措施在既定时间内实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在“HIS”护理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患者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信任度能够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达成。此外,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更加顺应多学科协作发展趋势的发展,加强患者、家属、临床医师、护士、麻醉师等相互合作,利用现有临床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改良、优化和组合,可以达到减少或减轻外科手术打击的效果。

3.2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医疗市场化,患者的角色发生了向医疗服务消费者的转化,在护理服务中应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医疗服务系统人性化。患者需要护士关心、尊重和理解,需要获取有关自己疾病的相关知识,需要寻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在身心焦虑时得到安慰等,需要护士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身心照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影响患者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满意度可以表达患者对所接受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反映护理质量水平,因而成为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HIS”护理服务模式应用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未开展前满意度,说明在胃肠外科重点专科建设中应用“HIS”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还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期间感受,提高满意度。

3.3 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重点专科建设的积极性转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浪潮赋予了新时代的护理人员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医德的职业素养,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中是科室各级护士用实际行动对重点专科建设的最佳支持。这与多项研究中强调的护士参与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护士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调动全体护士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观点一致。活动开展以来,护士对待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将科室快速康复流程,伤口治疗、静脉治疗等专科护理范畴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夯实基础护理,从为患者洗脸、梳头等细微之处着手,耐心细致地维持患者住院期间整洁有尊严的生活;再结合专科知识进行住院流程再造,从减少患者的痛苦,点滴之间着手,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外科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住院满意度。

篇11

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下,我国传统产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消耗的产业加速向高端、高质、高效产业转变,这就要求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节约转型成本,提高转型成功率。因此,探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问题意义重大。

一、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是指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最新的管理手段创新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从而使得传统产业产品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环保等方面的指标限制在政府管理目标范围内甚至远小于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一方面,创新发展可以避免产业随着自身生命周期的演变而衰退甚至退出市场。在我国,传统产业如生活用电器生产、传统食品生产,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但由于经营理念、营销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传统产业陷入了困境,但通过创新发展,可以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此外,营销手段的创新等可以让传统产业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创新发展也是传统产业内部企业主动作为。当前,节能降耗等实现转型发展目标的手段已经不只是政府的号召和要求,而是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的行动,这也是一种创新发展的表现。

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我国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如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强调“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等,所有这些理念的更新和政策的出台都表明,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具有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传统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传统产业创新发展,面临技术创新与运用能力不强,制度创新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

1、技术创新与运用能力不强

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企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就使得传统产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来支持创新活动。此外,由于人才素质、企业总体实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产业内部企业可能面临无法及时消化技术创新成果等问题,从而不利于挖掘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给再创新带来了挑战。

2、制度创新相对滞后

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制度创新是关键,但有利于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首先,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对不完善,难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给产业创新带来挑战。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存在大量的家族式企业,这类企业多依靠企业创办人自身的工作能力创立,在制度化建设以及未来领军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制约,难以吸引足够多的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要素资源。其次,我国企业的管理文化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营造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此外,政府的有关立法也存在滞后的问题。

三、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可以采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路径。

1、技术创新

传统产业技术创新主要是进行自主创新或者引进新技术,实现产业的新兴化。企业通过制定发展战略,明确未来对新技术的需求,制定人才、投入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技术运用制度,引入生产用材料等相关的技术标准来提升创新活动的整体效果,最终形成技术创新长效机制。

2、管理创新

传统产业管理创新即主要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如更加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对产业的影响;更加注重通过管理手段如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整体管理能力;更加注重管理模式即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推行精细化管理来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推行管理创新,传统产业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性,引进现代法人治理模式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流程重组等方式来重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营销创新

传统产业营销创新即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下的营销优势,通过整合营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模式来进行产品销售,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产品产销对接。推行营销创新,传统产业要研发出信息化条件下营销的网络平台,根据产品特征制定营销方案特别是营销策略,推动营销工作的开展。

四、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可以从加大投入,培养和引进人才并注重发挥人才作用,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等方面着手。

1、加大投入

传统产业要建立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企业要明确投入方向,加强对投入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确保创新活动的持续推进。此外,传统产业要加大对非技术类创新的投入力度,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活动的开展。

2、培养和引进人才并注重发挥人才作用

首先,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通过改进薪酬制度,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待遇等方式来吸引和引进人才,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来培养人才,从而为产业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其次,要在职务晋升,内部专业技术职称聘用等方面进行创新,让有能力的人才找到合适的岗位,发挥人才作用。

3、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首先,要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激发传统产业创新活力。传统产业要在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改善一些不适应时代需求的制度,引入一些时代性的管理体制,以此来为创新集聚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领导干部要勇于带头参与创新活动,并建立激励性的鼓励创新的制度,为创新提供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