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9 09:02: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商管理专业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商管理专业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F49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3-0074-005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创新性的应用型专业,根据201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统计,80%以上的本科院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然而各校人才培养基本趋同,毕业生囿于课本上的模式,缺少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就业岗位选择较为局限,初次就业岗位进入门槛低。通过对毕业生调研分析,他们表示虽然对工科行业企业有求职意向,但因缺乏行业知识和实际岗位技能被拒之门外。同时,对用人单位调研,他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仅有管理专业知识,适应能力差,人际沟通不畅,无法胜任管理岗位,企业只能从有专业背景的工科毕业生中进行培养,但是这些工科毕业生没有经管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进行管理决策时,缺乏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正确分析,可能做出不当决策。这就形成了企业缺少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满意工作的尴尬现状。究其原因,工商管理不仅需要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工学应用知识形成的基本管理技能,还要具备沟通协调、压力管理等职业素质。

一、 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分析

工商管理是管理和相关知识在不同行业企业的运用,并通过管理使企业在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取得最佳经营状态的过程。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而社会经济发展要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已从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化经营管理模式,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期进入到中高速平稳发展的新常态,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比效益更为严峻的问题。

过去,中国工业经济一直占有主体地位,自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0.5%,标志着服务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悄然到来,特别是信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向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及软件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了传统工业向工业服务化变革,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增加值的有力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不同行业,服务职能的增加,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在面对消费者,更要讲究管理的艺术,搭建企业与社会及消费群体有效沟通的桥梁,对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

(二)工商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

企业的管理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是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保证。同时,社会需求呈现出的多样化特征也要求管理者与之对应。大中型企业在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企业竞争格局中影响重大,面对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企业需要激发自身活力,以国内外市场化利益引导机制倒逼企业自觉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只有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跟进技术革新步伐,才能形成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依照国际化的管理经验,聘用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除大中企业之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市场准入门槛降低,营商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市场主体活跃发展和中小企业的繁荣。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企业401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新经济主体加速涌现,对不同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

(三)经济转型背景下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和冲击时,企业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企业的竞争已从传统竞争模式转变为人才的竞争,它不仅要求管理者掌握管理技能,还应拥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不论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管理人才的支持。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按照市场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国际视野的基层、中层管理者,为职业经理人做准备和致力于个人创业的企业家或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具有良好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

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Robert.L.Kutz)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管理技能模型中指出有效管理者应具备三个基本技能:技术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性技能。技术性技能要求管理者运用管理理论、技能对不同行业进行管理的能力,包括管理技能与行业应用知识;人际关系技能是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是管理职业素养的表现,它包括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概念性技能是处理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进行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做出决策的能力,是管理者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学习获得的高层管理技能。

现代企业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除了具有管理技能中的技术性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简单概念性技能,对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技术性技能是学生在校通过专业学习获得,它既应包含基本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各种管理职能,如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管理岗位基本知识的学习,应当学习应用在不同工科行业相对应的工科应用知识,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由普通管理向跨专业的应用型管理转变,以“管理+行业知识”为内容,服务于不同行业对基层、中层管理人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其他技能与职业素质、创新能力,虽然对毕业生的要求不高,但也是每一位管理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在理论教学之外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的学习和积累。

二、现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局限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除传统目标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承轻创新、重单一轻复合现象,培养的毕业生滞后于社会需求。

(一)现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局限性

现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下毕业生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管理相关知识之外的跨行业应用知识不足。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与某一行业企业,如化工生产企业、建筑制造企业等企业特性紧密相联的专业,但在培养过程中多数学校未考虑不同行业管理特性,有管理知识,没有工科应用知识,形成短缺的管理技能,毕业生无法适应初次就业时基层、中层管理岗位的要求,而需要在岗位工作中学习相关知识,延长了工作岗位适应期。二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够全面,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尽管近年来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时,增加了实践学时或是认知实习小学期等,由于高校实践场地、设施等教学资源的有限,实践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对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够重视,忽视学生个性需求,沟通协调能力培养欠缺。三是忽视对学生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时的应对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因素,培养趋同,学生缺少明晰的职业规划,没有系统的对不同行业发展前景与区域经济发展独特性进行分析和培养创新意识。

(二)现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同质化现象显著,多是遵循公共课(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课程设置过于细节化。专业基础课是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为核心的理论研究性课程,专业课主要是以工商企业管理职能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类课程,理论教学中涉及工业企业管理职能的知识多是以传统机械制造类企业为对象。理论课程设置较片面,很少或基本不涉及不同工科行业中应用知识,只注重管理技能而未考虑不同行业应用知识。实践类教学活动多是以见习、模拟实践教学讨论、案例分析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简单。培养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等因素,没有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职业导向的学习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理论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三)现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资源的局限性

虽然近年来,各地高校都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专业建设,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独立,对于工商管理这样的应用型专业,没有完全打通校企间合作渠道。一是专任教师的专业局限,多数管理专业教师虽然有硕士、博士学位,但学科专业和工作背景单一,对不同行业应用性知识不熟悉,虽有较强管理理论知识,但实践经历和经验不足,横向课题相对较少,没有掌握不同行业管理发展前沿的知识;二是由于我国工商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一种松散合作关系,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践人数和方式有限,多数学生只是去企业见习,无法真正融入企业中去实习,对企业的认识肤浅。

三、“互联网+”环境下工商管理专业

跨界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互联网+”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以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为特征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互联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也将在专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变化。通过新技术平台,颠覆传统工商管理培养中让学生“需要多次记忆“的知识,通过与兴趣相结合,以学生职业选择为导向,转变为“沉淀于学生心里”的智慧。

(一)突破专业界限,利用教学内容加减法,实现学科交叉融合

为培养适应不同行业需求的管理人员,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时,增加以职业选择为导向的行业应用知识的讲授,实现“管理理论+工学知识”的交叉融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并对自我展开兴趣、特长分析,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选择行业与岗位。教师根据管理特性将相近行业分为若干行业组,如建筑企业组、生化企业组、电商企业组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行业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工学应用知识。

其次,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块教学方法,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工商管理职能模块,一方面授课教师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组合,合并相同知识点,以减少教学课时,增加工学知识授课学时,或聘请校内工科专业教师、校外企业管理者讲授行业应用知识。另一方面设置学生自学学时,学生可利用互联网信息了解相关行业知识、信息,通过行业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方式组织学生探究行业企业管理特征、重大管理事件,实现翻转课堂。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由教师灌输为主转变为教师控制下的互动学习。[1]

在工商管理培养过程中若对每项管理职能的培养都能与行业特性结合,实现“管理职能+行业特性”,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熟悉产品供应链、生产、用户管理等方面的职能的基层、中层管理人才,缩短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岗位适应期。

(二)运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工商管理专业教与学的延伸

搭建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在线教育课程,让与网络共生的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手中的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与知识,打造线上线下O2O混合式教育,充分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可利用移动设备随时观看网上管理相关课程,并有意识地选择职业意向行业进行学习、研究,打造跨时空的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专业教师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如“名校名师名课”课程学习,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有x择地扩充自己在相关行业中的知识,了解行业发展新趋势,提升教学能力。[2]信息变革的今天,教师如何变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模式的教学关系为以学生为本的尊重个性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需通过兴趣引导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师生共同探究不同行业管理的特征及新发展,实现多样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更自由地学习,所学知识更扎实,运用更加灵活。而且,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还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互联网突破校企界限,构造有效“校企”合作模式

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时应体现“能力为本”的理念,由原有“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培养转变,其中关键在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多数高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但并没有在实质上增加学生对企业管理环境熟悉和掌握,而且由于实习场所的短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项目以企业见习、校内实习形式为主。

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突破校企界限。一是“现场实习+网络信息”,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内外实训场所实习机会,在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感性认识企业的生产、供应链管理等不同管理环节,通过互联网查找企业及相关行业信息,完善企业管理各岗位的职能、企业运营流程及各岗位说明,由见习过程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二是“网络信息+实景下的企业实习”,在企业见习学时有限,学校可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建立不同行业“网络教学实践基地”,即在不影响企业经营情况下,通过数据实时传输技术,开通网络视频,把工作现场“搬到”课堂,学生在校可以选择观看不同行业企业工作现场,学生身临其境,对现场管理进行讨论,理解企业管理人员对问题的处理,实现实景下的企业实习。[3]三是与企业合作,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去了解企业和企业的热点事件形成讨论专题,邀请企业管理者等专家等进入课堂,对专题进行分析、与学生互动,形成“专题、专家、专论”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契机,提升毕业生综合管理能力

当前,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因产业结构优化,对管理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强烈的需求。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与创新创业有关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在思想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以各级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依托,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职业导向建立虚拟企业,通过制作创业项目书,查找资料,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按照该行业企业从设立到运营的各环节,模拟企业管理。在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通过校内创业孵化器,实现学生真实创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也可利用互联网上出现的就业新渠道――网络就业,突破时空界限实现低成本低风险创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但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综合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以市场为导向来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专业教师应首先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以充实自我管理知识与能力,实现教师为学生服务、学生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以此带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变革。学生以兴趣为引导,利用网络大数据实现对不同行业知识的汲取和职业素养的提升,真正拥有不同行业管理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篇2

1工商管理工作的相关概念

1.1工商管理工作相关内容

工商管理是指工商管理职能部门通过行政、法律等方式实现对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服务,进而达到确保市场经济平稳发展的目的。工商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制度和完善工商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企业能够依法合规登记、注册及经验,通过质检有效监督和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第二,根据合同、商标等有着法律效力文件要求维护市场主体切实利益;第三,服务和指导企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日常经营;第四,对于一些破坏市场秩序、稳定或滥用市场支配权等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有效执法确保市场稳健运行。

1.2工商管理工作相关特点

工商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是以经济建设和发展为根本目标的,要始终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工商管理工作主要具有程序性、综合性、系统性等几个鲜明特点。具体来说,工商管理工作可以被视为一个统一、全面的管理过程,与市场之间并不是隶属关系,必须按照设定的程序开展相关工作内容,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

2企业转型的相关概念

企业转型是指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完善经营管理模式,优化自身内部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必须积极关注工商管理工作,这是因为工商管理工作不仅能够起到对企业主要经营模式进行规范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进行遏制并改善,规范市场秩序,在保证企业成功转型的同时还能够向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带来的影响

3.1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现阶段,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相当一部分企业都进入了转型阶段,如果企业不进行顺利转型就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工商管理工作是工商管理人员以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通过为各个市场主体规定合法权限,对市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促进其在转型阶段能够开展多样化的经营、管理以及竞争活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企业不懂法律、法规的问题,使企业发展能够上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充分树立起守法的理念,为转型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同时,工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够有效控制和防范恶意的违法、违纪等行为,通过依法严厉打击某些非法的竞争行为,从源头上消除一些不法分子的不良念头,净化市场,使市场更加稳定、健康、平衡,为企业良性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工商管理还能够通过国家相关政策保护一些企业,使这些企业在转型阶段充满信心,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一定保障。

3.2为企业发展提供理性指导

进入WTO之后我国企业与国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在内部管理和对外经营上过于混乱,不能够实现顺利转型,不仅会直接增加企业运营风险,而且从宏观上还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稳定,容易使我国市场陷入不利地位,进而对我国市场经济整体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工商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能够通过市场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各行业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以及市场上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因素寻求有利于企业稳健发展的经营管理理论及技术,为转型期企业提供正确指导和帮助,确保企业顺利度过转型期。以转型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例,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工商管理部门为了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采取学习型组织管理、柔性管理、外包管理等方面教育培训的方式帮助企业开展相关工作,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从宏观角度出发,工商管理部门主要是依据市场主体经营管理行为对整个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来有效引导市场主体开展合法竞争,使市场主体的各种活动能够被限定于合理合法的范围。对于转型期企业来说,全面推进工商管理工作通过有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小市场压力,维护市场秩序稳定,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寻求新的机遇,对我国企业整体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3为企业顺利转型起到有效服务作用

全面推进工商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大对转型企业的服务与支持力度,使企业稳健发展的助动力。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工商管理部门都开始重视对转型企业的配套服务工作,服务内容日趋完善,很多转型期的企业在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与支持下都在积极实现转型,不仅能够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而且还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工商管理部门在为转型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自身良好服务意识的形成以及工商管理工作和服务支持工作的契合度,尽可能地将服务、教育、宣传等工作能有效融入工商管理实际工作中来。此外,很多地区的工商管理部门在开展服务工作过程中都能够做到始终遵循国家发展相关政策,在服务过程中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促进企业能够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办事,为企业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4关于通过工商管理促进企业转型的一些建议

4.1建立健全企业转型相关政策体系

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政府的代表,应当从国家发展计划和长远利益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是地区的工商管理部门在推进企业转型过程中都能够始终遵循国家发展相关政策,对企业提出一定要求,合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但是单纯遵循国家相关政府还不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权威性、针对性。对此,工商管理部门应当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转型相关政策体系使企业转型有章可循,使企业转型战略能够与国家相关政策内容相匹配,促进企业意识到自身转型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土地控制、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信贷税收等与企业转型联系紧密的相关政策建设上必须有侧重点,通过仔细研究成功预见、规避与有效释放政策法律的风险,在相关内容设定上要充分发挥正确引导作用,使企业在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维护切身利益,而且还能够从国家长远利益和整体计划角度出发积极主动与国家发展政策贴近,进而促进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中顺利转型。

4.2优化工商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

工商管理部门在促进企业转型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转型相关政策体系等方式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而且还要通过优化自身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等方式做好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力求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控制和防范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发生。对此,工商管理部门应当对各类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于一些资质、运营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给予鼓励,对于其在转型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必要时应当安排相关工作人员为其答疑解难,做出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促进企业顺利改革和发展。而对于一些发展水平不达标的企业,工商管理部门也应当及时提示其不足之处,对其运营进行严格控制,对于一些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不予登记。如果这些企业仍然不按相关政策运营,可以通过给予其相应惩罚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这样在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重视自身运营是否合乎相关政策法规,使其能够合理竞争,而且还能够间接提高工商部门的管理效率。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应当深入探究财政资金、金融利率、税率倾斜等相关内容并与自身管理充分结合,积极扶持一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为企业能够顺利转型提供一定保障。

4.3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服务职能

要想充分发挥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服务职能,工商管理相关部门可以从服务行政理念的树立、人才培训、完善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以及规范行政执法几个关键点出发进行完善。第一,工商管理部门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服务行政理念,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完善。领导层可以通过会议等形式加大对树立正确服务行政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工商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服务行政理念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进行提高,进而推进依法行政,尽可能地优化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第二,工商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为转型期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的方式,着力提升各个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工商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工商管理总裁高级研修班、基层干部管理实务培训班以及企业家俱乐部等方式促进转型期企业领导层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权威人士进行企业管理、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特种岗位、学历教育等培训方式,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的提高;第三,工商管理部门应当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企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完善,不仅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企业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提高工商管理部门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真实性,而且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定期为工业企业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使企业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第四,工商管理部门还应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自身的控制和管理力度,杜绝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一旦出现此类行为单位要落实到个人并给予严惩,全面实现绿色行政执法,充分发挥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转型的服务职能。

5结论

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在这个环境下蓬勃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环境的实际需求做出必要的调整,积极转型。工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促进转型企业合理竞争,而且还能够维护市场整体秩序。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应当在充分了解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采取一定措施重视工商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为转型期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喜英.简论工商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服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

[2]李亚红,杨桂莲.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2(16).

篇3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

Key words: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practice teaching system;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54-02

0 引言

管理一门科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管理的相关理论、原则和方法,但只懂得理论是不够的,管理还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实践,还要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管理学阐述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是否科学,因此,实践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我们在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之后发现,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之间并不是吻合的,而且分歧很大。不少单位都觉得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好的责任心,同时还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创新能力,不能将自身优势很好地发挥出来。为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注意到实际的需求,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与实际需要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1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各实践环节的内容衔接不紧密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直接与课程配套的环节,如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等。还包括企业模拟决策、创业策划、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环节。虽然在各教学环节的学期安排上,会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各课程由浅到深的连续问题,如在学习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工商管理专业课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项目管理及其课程设计,在第六、七学期,开设创业策划、商业实习、企业诊断等综合实践环节,在第八学期,设置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但是,在各环节的教学内容衔接上,还不够紧密,使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工商管理实践,不能将其系统化,为了使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工商管理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1.2 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管理类实践教学也应是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方式还比较单一,这种方式常常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此,应该丰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及方式。特别是引入计算机模拟实践内容,这也是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趋势。

1.3 实地实习限制较多 有些企业不愿让外人了解其具体的管理情况,组织学生到单位去实习,受到很多限制,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很少。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学校进一步做好工商管理综合性实践教学工作。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工商管理一体化、综合性实践教学是连接工商管理理论和工商管理实践的纽带。

本文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工商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思路。

2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原则

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力求体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色。

2.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这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以学生为本,即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需要、学生能力拓展及学生知识结构为中心。重点是开展以工商企业经营运作实际需要为基础的实践教学,其核心是拓展学生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2.2 实用性原则 工商管理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争取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跟工商企业之间保持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建设好实践教学基地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领略到各类企业的管理实务。

2.3 过程管理原则 全面、系统的管理各种会给实践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的拟定、实施和评估等方面,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使实践教学紧紧围绕教学质量目标顺利的开展。

2.4 一体化原则 也就是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以及教学内容的编制上都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思想。遵循这一原则首先重视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配合好内部的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其次,我们在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问题。我们要努力创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更好的将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结合起来,将传统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将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实习与实验结合起来,主要培养学生能力。

3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在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分散与集中的结合、手段与目标的结合,在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体系时,我们主要是从目标、时间、手段、空间4个层面展开的。

3.1 目标层面 我们在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时,要注重对其基础的巩固以及能力的提高,我们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分层次进行,具体包括3个层次: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这3个层次需要依次展开,逐步提高学生能力。经过这3个层次的训练之后,实现整个培养目标。

3.2 时间层面 在构建实践体系个过程中,不得违背人才培养计划的相关规定,而且在实践环节中能够充分运用到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设计体系时,要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如大学一二年级先学习管理学、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等基本理论课程,二年级后设置专业课程,如市场营销及其课程设计,训练学生运用教学软件分析市场营销问题;到三年级后半学期开始开设商业实习、企业诊断、创业策划等综合性实践环节,到四年级后半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不同时间阶段有不同的训练目标。

3.3 手段层面 在实践教学手段上,我们注重的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轻松地通过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如利用经济预测软件、经济评价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训练等,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

3.4 空间层面 要想把我们的教学资源很好地调动起来,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更加清楚企业的实际管理运作,这样他们在面临实际中的困难时,就能够得心应手的解决。从空间维度的角度来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验教学、校内独立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以及课外科技活动4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理论到时间的原则。

4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4.1 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我们就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要做好实践教学,相关的老师不仅仅要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工科、会计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将工商管理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4.2 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让教师都能够积极的参加到实践教学中去。比如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可以加入实践教学前准备工作,在综合考虑到教学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来说,基本上都需要教师自己去查找并整理案例材料。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尽快完善教学设施,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践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工商管理实验室建设。经过仔细研究了我国比较出名的一些经管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之后,借鉴其经验来更好地建设我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软件体系。在校外实践方面,主要是要保证高质量的基地建设以及严格的规范管理。各个学院要与实习基地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一定要规划好实习内容,不要出现实习内容与整体培养方案不一致的情况。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同时还直接关乎学生的就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保持高度的关注。当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更加系统、全面、科学、合理时,我校的实践教学必然会创造新的辉煌,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实现应用型高校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厉敏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篇4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实践目标方面,各个实践课程总体培养目标清晰,但各个具体实践环节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却缺乏有效界定,导致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控制。

第二,各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在实践课程设计方面往往存在着内容的重叠,或者部分知识的缺失。

第三,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规范的教学内容和计划。这也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最严重的问题。一门实验课程往往只有简单的教学大纲,并没有规范的、明确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对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讨论,教学实施环节因教师而异,差异较大;而且教师引导有限,放羊现象严重,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未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最后,现行的考核体系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成果。目前的学生成绩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未明确实践环节所占的考核比重以及具体的考核方法,教师对学生实践环节的学习成果的考核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仍然是基于传统的理论学习的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梳理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过程,提出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思路。

(一)指导思想

系统性思考和设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调研界定工商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综合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关联性,设计相应实践课程;构建课程质量标准体系,规范标准化实践过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

充分调研,界定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精心设计与之E配实践课程和环节[2]。所谓职业能力,指的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在职业活动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笔者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访谈等形式,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目前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以及若干年后职业发展能力进行统计与提炼,最终界定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经营计划与决策能力、人力资源规划能力、物资采购与客户管理能力以及战略规划与管理能力四个方面,围绕职业能力设计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

(三)实践教学过程优化

    1.实验准备阶段

比如《战略研究与规划实训》课程,就可以细分为调研和资料收集、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战略分析与决策、战略规划与计划、撰写总报告以及总结与考评六个阶段,每个阶段详细列明具体的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方式,并明确各阶段性成果。

其次,准备相关资料素材。为保障实践效果,作为教师课前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比如《采购管理课程实训》中招投标采购环节训练,教师应准备不同行业企业的各种招标文件帮助学生加深对招标书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提供背景企业方面,尽量选择当地知名企业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企业,在实训之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要求认真研读。

第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全过程、全方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过程为导向,建立各阶段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指标选择方面,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效果的考核外,应适当增加考核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思考、团队协作,服务精神等方面指标,并清楚描述各指标标准,形成课程评分表。

最后,加强沟通。为了加强实践过程把控,教师课前可先与班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该班学生基本状况,为实践课程分组分工、重点控制打好基础。

2、实验实施阶段

首先,合理分组、恰当分工。实践课程的开展一般以小组或者项目组的形式展开,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可采用“自由组合”与“教师微调”的方式对是实践学生进行分组,在组内分工方面,可指定或学生自我推荐形式产生组长或项目经理,具体任务由组长或项目经理根据组内成员特点恰当分工。

其次,组织培训、授权管理。实践课程强调全员参与,团队合作,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授课特点一般是学生较多,教师在重组织和过程控制中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组长负责制形式进行管理,对各小组组长或项目经理进行培训,明确组长或项目经理的职责权限范围,授权其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考勤、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教师从旁指导,做好监督和协调。

第三,定期考核、阶段控制。做好阶段性成果验收提升整体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学生实践效果必须定期验收。对于有实质

成果的实验可采取提交相应材料的方式进行,比如《战略研究与规划实训》,在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阶段,要求学生提交《战略环境分析报告》;对于没有实质成果的环节,可组织学生进行发言汇报,与其他小组分享实验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

3、实验考核阶段

首先,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公正客观进行成绩评定。管理类实践课程的考核仅仅是知识应用的考核,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按照构建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考勤、团队合作、阶段性表现以及最终成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

其次,最终成果的考核可以采用“书面报告+口头汇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整理汇报,学生对于整个实践过程和环节能够进一步总结,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三,在成绩评定主体选择方面,可以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共同组成。各小组组长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分,评分的同时可以吸收借鉴其他小组的亮点;另外,各小组组长也要对本下组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打分,组长对于各自成员的表现比教师了解更加深入,打分将更加准确客观;教师对于各组成绩以及各成员成绩做最后的把握和调整。第四,教师最好实践课程的总结和评价。不仅仅是单纯成绩的公布,教师应该对实践课程过程中各小组、各成员的表现进行概括总结,中肯评价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诸如态度、团队合作、只是理解等各方面的表现,肯定突出表现,指出不足。尽量做到关注细节,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过程的重要性。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工商管理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一直在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专业人才能力目标

顾名思义,职业教育是提供某种职业、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教高[2006]16号文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活动,它包括动手技能和智力技能。高技能人才必须手脑并用,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解决企业第一线的难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高职学生应成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经过多年的社会调研、实践,并不断修正,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现代工商企业管理能力,包括生产、采购、市场营销、行政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注重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结合,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

2.方法能力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及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职业规划、获取新知识与信息搜集、决策等能力,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社会能力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包括较强的现场管理和组织能力、处理公共关系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务实勤奋、谦虚好学的品质等。

此三项能力要素的整合决定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应对能力。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组由相互联系且互相制约的课程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教高[2006]16号文指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纵横交织的系统化课程结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多年实践,确定了“四层五块一贯穿”的“宽平台、活模块”职业能力课程结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层:本层包含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和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块。基本素质与通用能力模块培养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人文、健康素质以及语言文字、人际交往、学习适应、信息处理、自我管理和就业创业等能力。大学生素质拓展模块通过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职业岗位(群)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层:按专业所属行业必备的通用基本技能要求设置课程,搭建职业能力基础平台。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应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制订课程标准,安排专业见习。[1]选择能支撑本专业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基础技能资格证,一般取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组织学生参加本类专业所属行业、地区职业基础技能竞赛。

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认证(模块)层:根据专业核心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课程,形成本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制订课程标准、设计课程项目,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方式组织教学,安排生产性顶岗实习。必考本专业核心职业岗位资格证,一般取国家承认的资格证书。

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模块)层:根据专业综合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多个核心职业岗位需要的综合性技能课程,如职业拓展能力限选课(以职业岗位综合性训练项目组织教学)、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实现职业训练与学生就业零距离对接。训练学生毕业后获取本专业职业岗位二级资格证书的基本能力。组织学生参加本类专业所属行业、地区及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

本课程结构始终贯穿着职业能力本位这条主线。据此,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见表1。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指出: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据此,本课程体系具备如下特点。

1.始终贯穿职业能力培养主线一个职业包含若干工种或岗位,一个工种或岗位有不同等级的职业能力要求。本体系横向以职业中的工种或岗位设置课程,纵向以职业等级要求安排课程顺序,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本改革实施后,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升到99%以上。

2.以国家职业标准为职业能力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对从业者做出明确的规定。它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胜任各种职业需具备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国家职业标准可作为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改革实施后,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资格取得率从2009年的78%提升到2012年的100%。

3.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和序化课程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能力三要素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境中通过内化、整合和迁移而形成的。因此,课程开发和序化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本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综合职业素质必修课完全模拟真实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加快了职业能力的动态变化,因而出现国家职业标准有时滞后于职业发展的状况,技能竞赛对此可做弥补。行业、地区和全国性职业技能竞赛均有紧跟科技进步的著名企业支持,因此竞赛内容及时反映相关职业的新成果,体现竞赛的先进性。仅2012年,该专业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6次,获奖3项(分别为“2012年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广东赛区团体三等奖、“2012年第五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决赛团体三等奖、“全国统计调查技能大赛” 团体和个人二等奖)。实践表明,职业技能竞赛反馈的信息促进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

篇6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理论教学以讲授理论为主,即使增加了案例教学,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

(二)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应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攀升,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大增,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关注的又一大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指出:以需求为导向,分层分类培养人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针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需要,着力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地方性高等学校应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来说,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掌握技能的前提,真正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是到企业就业。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因而,要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管理人才,必须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多年来我国地方普通高校在办学模式上主要沿袭学术型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没有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不符合社会对工商管理本科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在学时安排上,实践教学学时明显偏少,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较低。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目前,虽然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实践教学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和思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完全衔接。工商管理类专业普遍设置了不同的实践课程,但彼此相互孤立、缺乏联系,综合性模拟实验课程较少,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需要更多的经费投入。鉴于社会和教育部对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宣传和引导,各高校都已强化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基本建设等耗用的资金较大,人均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国外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大多在任教的同时也兼职于企业做咨询顾问,对工商管理的现实环境与实际问题了解较多,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但是,高校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能够胜任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但由于没有从事过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必然缺乏进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

(五)实践教学基地匮乏

基于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各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建立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为增加就业的砝码,相当多的学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取得各种证书,对毕业实习不感兴趣。

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育部2007年1号文件和2号文件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拓宽校外实践渠道;要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综合性改革。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实践教学分为实验教学、校外实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五大模块,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一套“多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认知能力。实验教学包括基础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课程。基础课程实验是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构建的实践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综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各部分理论内容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分析、判断事物,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校外实习分为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做好铺垫。专业实习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打下基础。毕业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三)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相关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知识与才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通过对家乡或某地区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调动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在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的能力和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学科竞赛将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竞技性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掌握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及决策知识,剖析企业运营过程,提高创业与就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所学全部理论,集中探讨某一层面的具体管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实例分析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本科专业,自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跨越校内专业模拟实验到学生第二课堂的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再到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

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所有专业课程中,全方位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种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果,无法准确分辨某项管理工作运用了什么知识。此外,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不能仅指望通过一门或几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北京物资学院提倡各门课程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案例教学等不同的实践性教学方式。

(二)建立先进的教学实验室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主要利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践模拟。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可以利用的实验室包括:ERP沙盘实验室、SAP实验室、用友实验室、金蝶实验室、苹果实验室、汽车营销4S实验室、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另外,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平台建设,购置了SAP、微软、苹果、用友、金蝶等知名厂商的应用软件课程,帮助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丰富学生课余实践活动

北京物资学院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报告。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市场营销大赛等等。此外,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做实习生。

(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北京物资学院组织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活动主要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比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简称“商道”)、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简称“尖峰时刻”)、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简称GMC)、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行动计划等。近年来,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的学生中有多人在全国及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

(五)培养双向型教师队伍

北京物资学院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另外,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授,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学生授课或开设讲座。

(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与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等几家单位签订了协议,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体验和实践,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根据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协商,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延长了校外实习的时间,专业认识实习延长至6周,专业实习延长至10周,毕业实习延长至12周。

总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教学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洪燕云,谢忠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2.刘林.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有关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篇7

引言:

各高校应当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潮流,加强对高素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整体工商管理专业素质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眼光,促使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竞争,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从而为中国的贸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1]

一、新时期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新时期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瞩目成就,包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市场经济有一个良好的刺激,也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人才素质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力量,因此一系列的国外留学人员受到了部分企业的重视。而中国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被认为竞争力度略逊色于“海归”。目前中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人才培育缺乏明确目标

目前中国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特色不突出,导致了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模式单一化、机械化,缺乏教育活力,没有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更新。[2]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硬件设施落后

目前中国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导师配备以及硬件设施等都在国际教育界较为落后,比如说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博士点设置不完全,尚有部分高校未能争取到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点,造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不利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同时目前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3.人才适应能力强

市场企业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企业内部,掌握企业发展基本状况,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做出贡献。[3]

4.具有过硬专业素质

企业对人才有着较强的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处理专业素质能力,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能够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向从而做出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决策,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且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事业责任感,是企业引进人才的参考标准。

二、浅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与培养

站在市场发展的角度,应当对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分析研究,得出较为科学化的人才管理教育模式。目前工商管理行业趋临市场饱和,管理工作囊括了经济学、会计学、管理统计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人才整体素质是一个考验。

1.贵州省某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实例

贵州省该高校在新时期的剧烈市场竞争下,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素质能力,加强了对其的重视。贵州省该高校与省内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性战略对口,将符合条件的学生送入企业内进行实习,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工商管理专业素质能力,积累企业管理经验,从而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贵州省该高校还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人士经典案例选编”的课程,通过对工商管理行业的职业性人才的经典实例进行讲述剖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榜样,促使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能力。贵州省该高校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注重培养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人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对口,将学生的学习更加针对化、专业化,加速了人才资源的流通,形成具有该高校自身特点的良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式。

2.对提高中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教育力度的相关建议

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各高校应当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人才培养。通过研究分析,笔者对中国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2.1明确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高校应当对市场进行充分的研究考察,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学校应当设立相关课程,以提高学生对市场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对于数据的敏感程度加强,从而更好地在管理决策的制定上提高科学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能力,高校应当在专业课的开展基础上加以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素质能力。[4]

2.2创新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理念

各高校应当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得到充分的引导,体现了人本教育理论,真正实现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基本教育宗旨,即“以生为本”,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目的,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实现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

2.3加强高校创新改革力度

各高校应当促进高素质教师培养,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导师能力,高校导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不断改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从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能力,加强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素质能力。各高校应当深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向国际先进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学习,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性,实现教育理念的加速发展改革。

三、结语

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各高校应当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导师素质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投资,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延松.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篇8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综合行政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选择性很大,但实际上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与社会的匹配性不强,工商管理专毕业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如何加强学生的特定专业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如何增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的调研,期望探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一些新思路。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次主要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调研。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在某一职业上的胜任度。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三个部分,具体构成如表1。

表1 职业能力构成

职业素质包括责任心,职业道德,学习态度等,是对人内在的一种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某一职业对计算机要求很高,但可能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不高。但很多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同的职业在对职业素质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笔者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通过《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从对本专业的需求、胜任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五个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按照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六个维度进行调查。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为56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的部门主管。共发放56份问卷,回收56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答题不全),有效问卷49份,其中国家机关6份,事业单位21份,企业22份,包括:国有企业6份,民营企业7份,外资企业4份,其他类型企业5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信任度分析

数据表明:在4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工商管理需求状况是:非常需求者有4个,占8%;较多需求者有2个,占4%;一般需求者有27个,占56%;较少需求者有11,占22%;无需求者5个,占10%。

调查者所在企业过去三年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为:呈上升趋势的有16家,占33%;呈基本持平的有25家,占51%;呈下降趋势的8家,占16%。

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企业不需要,可以得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就业面是很广的,市场的相容性很高。就需求变动来说,少数企业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大多处于上升趋势或持平。

从每一种企业性质单独分析需求变动,在国家机关中:呈上升趋势的有67%;事业企业中呈上升趋势的有38%,呈基本持平趋势的有48%;其。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这类企业中有较大的需求。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和就业总量都是比较乐观的。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度分析

数据表明:49份有效问卷中,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非常胜任的有4份,占8%;认为比较胜任的有32份,占66%;认为勉强胜任的有9份,占18;认为不太胜任的有2份,占4%;认为极不胜任的有2份,占4%。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还是不错的,基本得到企业的肯定。

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会由于专业特性,自身对知识的应用在工作中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分析胜任度的同时我们还调查了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认为能够胜任高级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的有3份,占6%;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19份,占39%;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的有9份,占18%;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的有5份占10%;认为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的有13份,占27%。从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这便涉及到该专业毕业生对知识的一种迁移能力,即一种转化知识的能力。针对较宽的知识面,表现出的不精通,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一个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用人中相对于知识储备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高等教育的现状多少有些出入。

3.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适应度要求

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等。针对被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英语的要求,数据处理如下:要求英语四级的有27份,占55%;要求英语六级的有14份,占29%;要求达到商务英语水平的有一份,占2%;要求到托福,雅思的有一份,占2%;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的有5份,占10%。由此可得,90%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要求,主要要求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针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统计数据如下:要求基本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6份,占12%;要求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40份,占82%;要求有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水平的有2份,占4%;其他要求的有1份,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熟练office为主。

对于文字表达能力,在49份问卷中,有23份显示应该具有,这个比例将近一半,同样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4. 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度要求

通过对企业更希望工商管理专业学的二级学科,频数分布图如下:

图1 更希望工商管理人员所学专业

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般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频数比较大,目前市场的需求也会更大一下。其他专业会由于有些已经饱和或是国内发展不成熟等原因频数较低。

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考取并获得相关证书的看法。调查结果为在49份有效问卷中有5份认为不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10%;其余44份认为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90%。由此看来考取相关的证书是有必要的,这是对自己有专业知识的一种说明。对于有必要考取证书的44份,如下图:

图2 有必要考取的证书

这里的证书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一种资格证,是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要求的证明,图2表明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人力资源和会计类证书的需求。

针对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除去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外,法律知识,贸易知识在现代企业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抢夺市场的速度。法律知识是保证企业受到非法打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期望是与社会背景,国际背景相吻合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5.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适应度要求

我们选取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效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强、学习新知识的态度进行选择排序,从中选则四项重要的职业素质,再按主次排序。处于首位的职业素质的频数、比率为:职业道德,27份,56%;专业素养6份。12%;身体素质0份;心理素质4份8%;工作效率1份,2%;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6份,12%;责任心强5份,10%;学习新知识的态度0份。这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其次是专业素养、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等。这些素质会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是人内心深处更深一层的体现,是不易被改变的一项,相比较而言,知识则更容易掌握,而好的道德情操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也是在校期间大家会忽略的一项,对于我们的就业却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6.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

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企业工作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的建议有:(1)、加强口语;(2)、加强社交礼仪;(3)、加强商务英语;(4)、公共关系;(5)、心理教育课程;(6)、法律知识课程;(7 )、社会政策研究;(8)、实践课;(9)、人文类课程;(10)、艺术鉴赏类课程; (11)、文学课程;(12)、公司财务管理;(13)、演讲与沟通能力;(14)office高级操作培训;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生的需求也因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在企事业单位达到基本满意。该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时候也可以参照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来进行。具体的结论建议如下:

1.突出核心课程,完善教学环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过了30 多年了,目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业务的交易运行事项也变得愈加复杂难解。现阶段应该对这30 多年里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特别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工商企业面临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采用最符合、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贴近工商管理实际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实情下接受专业知识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如社交口才、商务英语、文艺类课程、中外公司企业文化、职场商务礼仪、职场心理学、办公软件高级课程、社会政策研究课、企业实践调研课等;

同时突出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所需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管理和技术人员,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和相关工程技术的了解;同时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结合试卷或结课论文(期末)、模拟实习公司、章节案例演讲、项目策划书等全方位的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

2.学生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划

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应该关注近几年工商管理类下二级学科的人才需求与兴趣方向,选择一个细分的专业方向,改变宽而不精的知识结构,加强责任心、培养职业道德同时熟练的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并根据自身就业方向,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培养方案

现代企业不仅考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更加看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会做什么会做多少。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在体现本校本学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应该合理划分专业知识结构和职场能力结构,强化管理类基础理论和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工商管理的管理教育要使得将来的管理者形成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理论基础。

4.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加强与企业合作

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趋于多元化,学校与企业间应加强合作,定期组织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邀请企业家、专业人士进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对现代企业的了解,从而培养企业所需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同时不定期的开展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纪律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培养专业素养高、沟通能力强、责任心强且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指导老师:赵红梅副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一)调查内容本次主要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调研。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在某一职业上的胜任度。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三个部分,具体构成如表1。职业素质包括责任心,职业道德,学习态度等,是对人内在的一种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某一职业对计算机要求很高,但可能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不高。但很多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同的职业在对职业素质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笔者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通过《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从对本专业的需求、胜任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五个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按照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六个维度进行调查。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为56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的部门主管。共发放56份问卷,回收56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答题不全),有效问卷49份,其中国家机关6份,事业单位21份,企业22份,包括:国有企业6份,民营企业7份,外资企业4份,其他类型企业5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信任度分析数据表明:在4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工商管理需求状况是:非常需求者有4个,占8%;较多需求者有2个,占4%;一般需求者有27个,占56%;较少需求者有11,占22%;无需求者5个,占10%。调查者所在企业过去三年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为:呈上升趋势的有16家,占33%;呈基本持平的有25家,占51%;呈下降趋势的8家,占16%。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企业不需要,可以得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就业面是很广的,市场的相容性很高。就需求变动来说,少数企业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大多处于上升趋势或持平。从每一种企业性质单独分析需求变动,在国家机关中:呈上升趋势的有67%;事业企业中呈上升趋势的有38%,呈基本持平趋势的有48%;其。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这类企业中有较大的需求。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和就业总量都是比较乐观的。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度分析数据表明:49份有效问卷中,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非常胜任的有4份,占8%;认为比较胜任的有32份,占66%;认为勉强胜任的有9份,占18;认为不太胜任的有2份,占4%;认为极不胜任的有2份,占4%。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还是不错的,基本得到企业的肯定。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会由于专业特性,自身对知识的应用在工作中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分析胜任度的同时我们还调查了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认为能够胜任高级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的有3份,占6%;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19份,占39%;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的有9份,占18%;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的有5份占10%;认为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的有13份,占27%。从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这便涉及到该专业毕业生对知识的一种迁移能力,即一种转化知识的能力。针对较宽的知识面,表现出的不精通,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一个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用人中相对于知识储备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高等教育的现状多少有些出入。

3.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适应度要求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等。针对被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英语的要求,数据处理如下:要求英语四级的有27份,占55%;要求英语六级的有14份,占29%;要求达到商务英语水平的有一份,占2%;要求到托福,雅思的有一份,占2%;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的有5份,占10%。由此可得,90%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要求,主要要求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针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统计数据如下:要求基本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6份,占12%;要求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40份,占82%;要求有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水平的有2份,占4%;其他要求的有1份,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熟练office为主。对于文字表达能力,在49份问卷中,有23份显示应该具有,这个比例将近一半,同样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4.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度要求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般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频数比较大,目前市场的需求也会更大一下。其他专业会由于有些已经饱和或是国内发展不成熟等原因频数较低。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考取并获得相关证书的看法。调查结果为在49份有效问卷中有5份认为不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10%;其余44份认为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90%。由此看来考取相关的证书是有必要的,这是对自己有专业知识的一种说明。对于有必要考取证书的44份,如下图:这里的证书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一种资格证,是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要求的证明,图2表明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人力资源和会计类证书的需求。针对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除去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外,法律知识,贸易知识在现代企业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抢夺市场的速度。法律知识是保证企业受到非法打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期望是与社会背景,国际背景相吻合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5.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适应度要求我们选取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效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强、学习新知识的态度进行选择排序,从中选则四项重要的职业素质,再按主次排序。处于首位的职业素质的频数、比率为:职业道德,27份,56%;专业素养6份。12%;身体素质0份;心理素质4份8%;工作效率1份,2%;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6份,12%;责任心强5份,10%;学习新知识的态度0份。这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其次是专业素养、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等。这些素质会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是人内心深处更深一层的体现,是不易被改变的一项,相比较而言,知识则更容易掌握,而好的道德情操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也是在校期间大家会忽略的一项,对于我们的就业却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6.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企业工作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的建议有:(1)、加强口语;(2)、加强社交礼仪;(3)、加强商务英语;(4)、公共关系;(5)、心理教育课程;(6)、法律知识课程;(7)、社会政策研究;(8)、实践课;(9)、人文类课程;(10)、艺术鉴赏类课程;(11)、文学课程;(12)、公司财务管理;(13)、演讲与沟通能力;(14)office高级操作培训;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生的需求也因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在企事业单位达到基本满意。该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时候也可以参照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来进行。具体的结论建议如下:

1.突出核心课程,完善教学环节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过了30多年了,目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业务的交易运行事项也变得愈加复杂难解。现阶段应该对这30多年里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特别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工商企业面临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采用最符合、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贴近工商管理实际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实情下接受专业知识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如社交口才、商务英语、文艺类课程、中外公司企业文化、职场商务礼仪、职场心理学、办公软件高级课程、社会政策研究课、企业实践调研课等;同时突出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所需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管理和技术人员,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和相关工程技术的了解;同时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结合试卷或结课论文(期末)、模拟实习公司、章节案例演讲、项目策划书等全方位的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

篇10

一、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将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对比和校验事务作为工商管理研究的主体,希望能够与一切的先进技术手段联合起来,大幅度地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对外交流的引导和水准,指导性线索的内容更加充足[1]。因此,国内有关的技术人员与国内外工商管理的现状联合起来,细致地进行对比和验证,主动与工商管理国际变化趋势相适应,是直接的途径。

二、国内外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

(一)国内研究工商管理的过程

从国内研究的一些工商管理取得的成果可以知道,我国研究工商管理的活跃度很高,尤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的领域,很快就会对营销进行开发和研究。最近几年,经济主体已经开始由政府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企业要面临许多不适应的情况,无论对于商业和工业,还是电力,都是主要的管理理念[2]。此外,我国将工程学科与工商管理学科合放在一起,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社会已经渐渐地认可企业管理,正在向更加成熟的道路迈进。

(二)国外研究工商管理的过程

国外分析工商管理的历史已经长达数百年,而且形成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已经很完善。根据调查的数据表明,国外在研究企业管理关键的问题上,各个时间段都不一样,当前社会是经济全球化,在广泛的地区,企业怎样才能够将资源合理地进行配置,怎样才能够将成熟稳定的客户更多地获得,从而使企业无论在操作资本的工商管理的研究市场上,还是其他的问题上,都能够更加具有竞争力,所以,占有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分析理论。

三、国内外工商管理方面发展现状的对比

在工商管理事务的处理上,西方的先进国家可以说是独具匠心,迄今为止,一类比较完善学科的规范引导体系已经形成。观察验证记录的文献材料,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内容和相关的国外企业多元化的技术结构,还是文化交流的体制等,都有本质性变化的发生,而我国对外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国际型的工商管理的思维模式,开始向我国转移,并且大范围地进行试用和拓展[3]。

(一)项目管理模式

与实践经验的整理判断相结合,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工商管理的专项研究始终围绕着调试既定项目集群化的规则,进行跟踪式的校验延展。特别是借助网络技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针对于各类企业的传统运作管制的手法,也提出了严重的质疑,传统形式“一体化”的控制体系结构,与国际改造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已经具有严重冲突的迹象。而我国对于调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供应链的结构,具有独道的见解,但是,在研究这方面的内容上,我国起步相对比较晚,内部基层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职业道德的素质,还是专业技能都比较有限,相关的各项实际要素的结合效率偏低[4]。

(二)市场营销领域

中西方国家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差异效应内容最显著的就是市场营销。新世纪以后,国际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就是营销控制战略体验式的内容,客户适应生命周期的规则,搭建客户和谐的交流关系以及保护客户资产等相关的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效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工商管理人员对于日渐成熟和机智的消费群体更加重视。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动比较激烈,与分析材料联合起来,实效性地鉴定传统样式的广告推广宣传和品牌营销工作,工商管理事务的有关热点始终在市场营销领域之中徘徊。对于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销售的渠道,我国工商管理事务的研究人员具有独道的见解,并且具有网络和涉猎关系等相关领域新型的营销模式,但是,与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条件还是不能够进行无缝的对接[5]。

(三)创新技术的要素应用

通过精确化的有关文献资料,细致拆解和提取重整发现,在国际领域中,我国的技术管理和信息成就是比较深刻的,同时,与我国市场结构也不会有任何的冲突产生。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的市场竞争空间中,国企改革和国内企业的成长机制,将会有更多工商管理类的创新思维火花碰撞出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技术和创新形式的绿色营销都是国外首先公布以后,我国特定的经济管理机构才进行吸纳和沿用。从当前来看,国内的工商管理的研究主体需要做的是:尽可能适度解析我国市场结构独有的问题,有必要的话,可以结合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与西方经济管理类文化主动联合,搭建多元化战略的服务指导体系,对于基层工作人员不良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如此这样,就会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世界先进性的竞争水准[6]。同时,在特性解析国际化经济项目和复杂项目集群化管制中,国外的有关学者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此后,管理模式将供应链作为基础,全面进行覆盖,不可计数的工商管理的研究热点也在同期引发出来。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国外重视的是物流链和供应链控制的层面,对应的热点话题相应地向精益生产的配送中心等相关的方向进行过渡和延展。透过宏观的角度,对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进行观察和界定,正在将一切的技术手段集中起来,吸纳国际创新规范的经验,对于各类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进度保障和安全防护,希望都能够做出优质化的指导贡献。在交叉控制该类异质化国度文化范围的内部,对于国内工商管理一段时期的核心理念,与国际对应的专业热点的掌控要求,都无法避免地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

四、促进国内工商管理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可持续发展既需要企业内部良好的控制和循环,又需要外部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必须要加强。企业应该根据内外部的情况变化及时地进行应对,若想对企业内部腐化有效地进行防范,必须要进行独立的经济监督,并且要将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的优化和内部的管理水平有效地进行提升。同时,还需要审计企业的内部,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设立起来,企业的资本运行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定期汇报给企业,从而将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要时刻具有警惕性[7]。

(二)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方法

结合比较进行分析和研究,我国工商管理在研究方法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比较滞后。通常是国外工商管理领域的研究方法已经出现了,我国还在起步的阶段。例如,跨国并购和绿色营销等相关的领域,在研究方法上都是在国外研究热点首先形成了,我国才跟随在后进行研究,这对于我国工商管理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所以,我国应该结合国内实际的情况,根据国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国外工商管理研究方法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到国内来进行研究和改造及创新,成为国内独特的工商管理的创新模式,同时,对于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在世界上的研究地位和发展水平也能够起到推动的作用。例如,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致使我国工商管理研究在世界上保持着先进的水平。

(三)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化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飞旋,互联网诞生了,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地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转变,需要更多地专业工商管理人才,所以,对工商管理专业化的人才应该加快地进行培养,来将这个缺口进行弥补。其一,在高等教育进行扩招的前提下,我国对于招收工商管理人才的规模应该进一步地加大;其二,在上层建筑的层面上,国家应该给予政策的扶持,对工商管理教育的活动有效地进行帮扶;其三,教育部门应该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机制进行完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与时代的发展同步,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从而将素质型的工商管理人才有效地培养出来。

(四)改革工商管理体制

从当前来看,我国工商管理体制并不完善,还有很多的弊端之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并没有实现,大多重视的都是企业的经济利益。若想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有理有据,必须要将工商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才能够将企业管理的人性化和规范化得以有效地实现。所以,工商管理的制度在制定时,应该将企业员工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的情况作为导向,既要对企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又要对员工赏罚分明,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刺激[8]。此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化也在不断地发展,传统市场经营的管理模式的很多漏洞也出现了。此后,很多的企业领导的主体对于零库存的生产理念比较提倡,致使结构经济的危害得到了有效地解决,市场经济的损失也得以避免。因此,企业应该将学习力度加强加大,深入探讨和研究企业工商管理理念,让企业管理成为发展的动力源泉,走在发展的最前沿。

五、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市场经济体系而言,维持经济秩序管理,企业管理非常重要而有效,因此,必须要继续探索企业管理,整合各种管理职能,建设更好的业务管理平台,优化管理,从而使市场资源能够将市场多元化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有效地促进。

参考文献:

[1]吴建华.工商银行大庆分行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2]陈铭.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管理服务现状比较分析及发展策略[J].情报资料工作,2015,(04):70-74.[2017-08-16].

[3]朱雁.淄博工商银行中小公司客户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4]倪颖哲.网络商品交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

[5]王安平.浅谈国内外工商管理现状比较及发展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4,(14):82.[2017-08-16].

[6]崔亚飞.工商管理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的国内外比较[J].中国外资,2013,(16):156.[2017-08-16].

篇11

中图分类号:F41;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05-02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覆盖领域广、实践性强的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和发放。本次研究分别设置在校生问卷、企业及毕业生问卷,分别对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企业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对该专业的一些感受,同时了解实际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南省高校为主,另对江西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两种类型问卷的调研时间均为一个月,其中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发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对企业及工商管理毕业生问卷发放了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92.5%。

2.个案追踪调查。研究选择了20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谈。通过与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了W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进一步论证结论。

二、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调研

根据在校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的人认为更多的校企合作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途径,这也说明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是明显不足的。根据企业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时,92.86%的用人单位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从这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只有2.5%的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很清楚。对专业定位的不清晰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短板。调研中,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

1.教学重“量”而不重“质”。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多,覆盖面广,既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又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类课程,还涉及到法律、房地产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开设的课程太多,导致每一门蜻蜓点水,求广不求精,重“量”不重“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2.理论与实践学习不对称。工商管理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如理工科类专业强,平常的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导致部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产生质疑,从而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降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3.校企合作的缺失。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的是现代公司的治理,而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紧跟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培养人才,老师讲课所引用的案例多是一些像华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典型,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切身的体会,无法获得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4.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实践教育的不足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思考问题而不是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为应用能力较差而遭到企业的拒绝。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太满意的,其中只有2.22%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很强,81.11%的企业人士认为应用能力较差或很差。

5.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毕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同龄人相比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往往在大的局势和整理掌控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的企业对众多高校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是存在质疑甚至是不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2.6%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强,81.25%的企业人士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弱甚至是差。

三、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