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9:02: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护士在从事护理实践过程中,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及沟通能力,这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也是护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要求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的审美能力,加强护生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教育必不可缺的部分。现今,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护理院校等教育部门关于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的开展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导致护理生在参与实际工作中在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方面表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由此可见,护理院校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在本文中,谈及了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现状与问题,并且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提出了建议。
正文
一、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根据调查,发现现今许多的护理生都意识到自身修养以及内在气质的提升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更好地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护理礼仪规范和人际沟通的能力。对于新手护士而言,即使已经意识到自身的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护理礼仪规范的人并不多。与此同时,现在很多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做到与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大部分的医院纠纷都是由于护理人员与病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毫无疑问,这是他们在职业能力中的一大弱点。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护理素质、规范的礼仪以及优秀的沟通能力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体现。
二、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1、许多护理院校对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足够的重视度,在这些护理院校里,该课程甚至被边缘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教育体制与模式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是根本原因,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课程一旦缺乏完善的制度管理与约束,缺乏硬性规定,护理院校所毕业的护理生必定是对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
2、护理生对于专业化、高质量护理礼仪规范教育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与认识,只重视专业硬性技能,却忽略了人文教育,有些护理生认为这些人文教育学科不重要,难以真正下功夫去对待这些人文教育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明显不符合培养专业性、高质量护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改善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模式与制度的建议
1、选择高素质、专业化地师资来培养护理生护理礼仪规范与人际沟通能力。高素质的师资容易对护理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当所选择的师资拥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优秀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和美学素质的时候,其所讲述的课程必定也是具有其个人的独具的特色之处,让学生从课程中真正的领悟到礼仪的重要性与技能,真正掌握到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技巧。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高水平的专业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其个人的审美修养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以老师为榜样,真心向老师学习。通过正面的引导,高素质的师资以其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护理生打造了高质量的职业品牌,激发了护理生的职业情感和完善了其职业素质。
2、从加强护理生道德修养与素质出发,改变只重视礼仪表面动作的训练的现状。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与素质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护理生在学校的课程中忽略自身职业形象的建立与维护,缺乏对护理礼仪规范、人际交流能力的重视,那么其在实际性工作中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护理人员礼仪服务的要求。
3、可以通过其它课堂的辅助作用,弥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际应用技能的不足。虽然许多护理生已经顺利通过理论上的教学和实训的考核,卷面上是掌握了护理礼仪的基本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但是每个护理生的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区别,难以在实际性工作中也做到专业化的护理礼仪规范,理论与实际脱离。这个问题必须经过一个深化且长期的训练,方可得到解决。
4、案例实训:
(1)语言沟通方面:
案例分析:张护士看到明天要做手术的陈阿姨站在角落叹息,于是张护士主动向前安慰她:“陈阿姨,您是不是在担心明天的手术?您的主刀医生有精湛的医术,多年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吧!”
由于导游职业需要与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群打交道,在此条件下课余时间带过团的学生会得到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因而他们的思维方式较为社会化,通过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谦和、有礼。而未曾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多数同学则会按照其学生身份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并且带有主观性,喜欢与顺从自己要求的同学沟通,在评价他人好坏的过程中较为简单。在人际沟通中,拉拢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排挤和打压他们自认为无能的学生。
2.人际沟通动机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在从事了旅游相关行业实习等工作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贪图过奢侈生活,崇尚金钱至上,致使对待家境贫寒的同学存在着歧视,不愿主动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甚至不肯与他们有过多的言语交流。而对待有权有势、家境好的同学则“马首是瞻”,主动靠近,不惜用金钱换来友情。这些学生缺乏人际沟通正确观念的引导,功利心理强烈,无视友情的真正意义,夸大了人脉资源的重要性。
3.人际沟通技能欠缺
人际沟通技能的缺乏主要表现是缺乏幽默感。虽然有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识到了幽默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运用该技巧时则畏首畏尾,不能灵活掌握。有些不能用到幽默的场合中生搬硬套,致使场面显得异常尴尬,自身又难以收场。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对策
1.创新人际沟通课程
通过创新人际沟通课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际沟通认知理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是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人际沟通课程要更好地体现提升素质与培养能力的科学结合。高职学校要想把旅游管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人”,更多地要考虑到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因为学生们终究要步入社会,从事旅游等相关行业能否取得更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沟通能力的高低。高职学校应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出相关的人际沟通课程来,使学生们能够同他们的专业结合起来,掌握所学专业应有的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改革人际沟通能力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符合导游员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既有效的获得知识,又陶冶了情感。在课程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此方法是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使角色的言行、表情等表现出来,进而学习人际沟通中新的行为和解决人际沟通遇到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高职生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不再追名逐利,团结协作观念增强,从模拟的场景中达到与他人沟通并且解决他人出现的问题,掌握沟通技巧。
2.激发积极向上的人际沟通动机
无论在学校、家庭、社会层面,都应该创设正确的人际沟通动机情境,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系统而科学的激发学生们积极的人际沟通动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网络、书籍、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人际沟通价值观;利用班会、专业间、校际间的人际沟通交流会;聘请校内外的人际沟通专家、学者来校做相关讲座,为学生在人际沟通动机方面的困惑作指导。
人际沟通能力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建立、良好工作氛围的建立有着直接影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更可以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就面临着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下面本文就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1.高职院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再也不是只靠实干就可以成功的年代,要想成功,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将自己很好地推销出去,可以和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因此,人际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科技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人才的开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人文方面的素质的培养。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学生要有一定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对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等,所以,面对这些不定因素的变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就成为了必然,只有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需求的专业人才。
2.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改革的分析
2.1做好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改革,那么就要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好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对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时,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原则来开展,更加合理地构建人际沟通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人际沟通课程的重要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态度进行改革。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一种幽默的、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时,都要讲普通话,这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前提。另外,课堂要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沟通的乐趣,教师要站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与学生展开交流,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结合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的特点对这门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使得人际沟通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口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2通过网络加强对人际沟通课程的开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更甚,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高职院校人际沟通课程中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利用,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在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个大的资源平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针对专业特点来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设计,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互动,有效地实现人际沟通的实践性。而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将一些日常交际中所涉及的一些沟通技巧、礼仪规范等通过情景创设、视频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对人际沟通有一个更加全面与深刻的了解。另外,通过网络在人际沟通课程中的运用,还可以有效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使得人际沟通教学更加全面,而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
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人际沟通的精华所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情境教学的运用。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给学生以置身现实情境的感觉,让学生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根据设定的情境来开展交流。例如,可以虚拟学生今后在面试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场景、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境的场景等与学生自身息息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任务中去深入地体会人际之间的沟通,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
2.4人际沟通课程的考核要多样性
人际沟通课程是一门提升学生实际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不能单纯地靠理论考试,而要注重考核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白其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运用,在于可以真正地促进自己沟通能力的提升。考核要从学生敢说、会说、有效地表达与沟通等实际操作来入手,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勇敢地说。沟通并不单纯地是说话,而是通过说话来达到目的。人际沟通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准确、舒服地表达自己并让别人接受自己。
另外,高职院校人际沟通的开展,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更加系统地开发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课程,通过实际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秦汝芳,王宏.网络环境下高职《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6(19):122-123.
临床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是决定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康复程度的关键因素,有效沟通是对患者照护工作中的核心。
一、护生沟通表达能力的现状
从学校进入临床实践,护生等于一只脚已经迈入了社会,他们所面临的是比学校中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复杂得多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以及护护关系等。谢建飞在其研究中指出,护生的临床沟通行为、治疗性沟通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呈正相关,因此,护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调查显示,沟通过程中,护生在过程控制、沟通结束等环节表现不佳,针对“无效人群”的沟通处理能力显著较低。由此可见,护生的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护生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1.在校期間
近年来,由于人际关系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频频见报。护生在大学期间,与其接触最多、最亲密的就是其室友和同学,教会护生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如何正确与他人交往是保护护生的一个重要方式。护生在学习期间就应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2.面试求职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自我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求职面试中就要求大学生以自信的态度、自如地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才华。传统的礼仪与人际沟通课堂也提倡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但大部分的教学重心仍旧放在传统的仪态姿势、常用礼仪知识的学习上,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较少涉及。一些学生在实习面试之时异常紧张,身体僵硬,甚至连一句话也难以完整表达,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说,帮护生得到走上职场所必需的“沟通表达”这块敲门砖非常重要。
3.工作需要
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与同事友好相处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曾经遇到一位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跳槽三次。究其原因,是觉得难以与同事相处,在身体不舒适时没人愿意在工作上帮助她。新一代大学生个性独特,且多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不能在大学期间得到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的锻炼,这对其将来的就业是极为不利的。
4.社会交往
在现代社会中护士的地位有了较大提高,护理工作不再是“医生的嘴,护士的腿”。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仅仅是“发发药,打打针”那么简单,而是更重视护士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不仅要把事情说清楚,讲明白,还要知道如何讲述才不会引发患者的不适和不满。
三、建议
1.灵活应用“翻转课堂”
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对“翻转课堂”加以灵活运用,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教学项目,在每个教学项目之前设置引导文和任务单,学生分小组根据引导文和任务单进行课前的讨论学习。在课堂上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积极发言得分,得分最高的教师还会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很多不愿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能够主动在课堂上发言。
2.结合情景剧教学
目前,我校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实训课中大量运用了情景剧教学方式,将情景剧与传统的礼仪教学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自主练习见习,我可以做到”的项目中,学生先了解假期联系医院进行见习的过程,并将其编排成情景剧进行表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上台讲话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运用到了传统的礼仪知识,还锻炼了组织能力、编剧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尤其是当众表达的能力。
3.开设专门的“演讲课”“面试课”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课程的“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令人担忧。就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普遍存在交际能力较低的现象。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重大课题成果《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了8项核心技能,“与人交流”能力位居8大核心技能之首。
沟通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技能。实践证明,在企业中,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更可以大大降低由于沟通不畅而带来的巨大的交易成本。从这个角度讲,沟通可以创造生产力。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原因
1.现状
2010年,笔者通过询问、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海南省几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情况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发放了327份问卷,回收296份,回收率超过90%。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水平存在诸多问题。
(1)人际沟通水平不高。调查显示,认为自身沟通水平高、一般、低下的学生的比率分别是4.01%、38.63%、57.36%。
(2)人际沟通主动性差。调查显示,“在陌生的环境中”能主动跟人交谈的学生占31%,“不会主动交谈,但可以和他人聊下去”的占47%,“始终沉默”的占22%。关于“人际沟通时的情绪状态”,回答“很兴奋”的占20%,“没感觉”的占37%,“很紧张”的占43%。
(3)人际沟通过程的庸俗化。调查显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侵入校园。一些大学生在沟通中注重实惠,出现不讲原则、拉帮结派、请吃请喝等现象,而缺少知心朋友。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健康的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对于“为何参加集体活动”的问题,回答“好玩才去”的占87.3%,“自觉参加”的占11.3%,而“一般不参加”的占1.4%。
与此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人际沟通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需求比较强烈。调查显示,认为沟通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的比率分别是71.29%、25.08%、3.04%、0.69%;认为找工作时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分别是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基础知识、心理素质,其比率分别是41.98%、33.12%、17.5%、17.5%;认为择业时欠缺的素质分别是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操作技能、基础知识,其比率分别为34.8%、28.8%、25.9%、4.6%;认为沟通能力训练非常必要、必要、没有必要的比率分别是48.99%、45.95%、5.06%。
2.原因。
(1)环境因素。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代环境里,在中学阶段,由于一切为了应试,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要追求高分数。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更缺乏沟通能力的训练。进入大学以后,大都忙于钻研专业课和技术训练,因此,沟通是在很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沟通能力的训练明显不足。
(2)情绪障碍。网络世界是高科技筑成的虚拟空间,最缺少的就是现实世界的人情味。由于专业关系,长期与计算机打打交道的同学们甚至连基本的感情判断都会日益淡化,人性的东西会逐渐减少。这种情绪体现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尴尬冷场多,主动话题少。一些学生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隐藏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令人难以接近。其中有些是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而更多的是怯懦心理在作怪。他们羡慕别人侃侃而谈、左右逢缘,担心自己不善辞令、词不达意,因而往往裹足不前。
(3)“人机”水平强,“人际”能力弱。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自恃掌握了一些电脑技巧,他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统帅三军、叱咤风云;可以在QQ、MSN等网上论坛上当“斑竹”称“楼主”,洋洋洒洒地“灌水”“拍砖”。下了线,他们便似乎换了一个人,害怕挫折、失败,特别是在权威、强者或一些口齿伶俐的人面前,总是感到手足无措或特别敏感,有时则表现出一种戒备和敌对情绪,有时则会曲解别人的善意。长此下去,他们就会沉溺于虚拟的世界而逃避现实,就会人为地缩小自己交往的范围。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策略
那么,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从笔者实际教学的经验来看,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精选教学内容
沟通是一门学问,其内容涉及面广,所选内容既要考虑适应当前人才市场需求,又兼顾学生求职创业的需要;教学案例也要新鲜有趣,发人深思。目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确定重在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根据调研,除了专业知识能力外,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排在前几位的主要是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口才表达等。交流沟通能力和社会融合能力是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是强化就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所以,我们注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拓展性、针对性和时代感,在训练中强化学生技巧的同时,注重学生内在素养和为人处事品质的提高,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虚拟行业情景教学。作为人文素质类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计算机专业特点和就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虚拟行业课堂,着重培养学生特定的职业礼仪规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职业性、实用性、人文性、训练性、可操作性特征。
2.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一体化。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岗位要求整合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确定基本理论知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确定实训内容,通过讲授、示范、情景再现、实例分析、角色扮演体验等实现教、学、做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3.构建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教、学生学、老师写、学生记、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做游戏、观看视频案例谈感受等方式寓教于乐,在真诚友好的气氛下,沟通的参与双方甚至多方都可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赞美、倾听、说服、拒绝、表情、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轻松活泼的上课方式,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1学习动力不足
1.1.1院校扩招后,录取分数线降低,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和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造成护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态度不端正,临床实习不安心,造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下降。
1.1.2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在入校初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50%以上的学生入学前对护理专业不了解。接触护理专业以后,32%~47%的护生认为护理专业具有挑战性,与专科的4%相比,19%的本科生认为护理专业比较乏味。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引起学习成绩下降、在学校中处于孤立状态以及对大学生活不适应。
1.1.3除了以上的因素外,谢大明等的研究显示低学历、低年级、女性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相对较强,而相对高学历、高年级、男性学生的学习动力水平则相对较低。因为,在学习适应层面上男生在学习适应总体状况及学习行为维度上的表现比女生差,本科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男护生。所以,护理教育者应给予男生更多关注,减少这种性别差异引起的学习动力不足。
1.2营养知识缺乏
营养知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然而张雷等的研究发现,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特别是农村学生,虽对营养知识有一定认识,但是不重视营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且据杨小君等报道,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营养不良学生群体仍居高不下,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均衡是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医学生,他们的的营养知识水平、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而且也影响他们从事临床护理后指导病人预防和治疗营养相关疾病的理念和行为。近年来,国外对护生的营养理念和行为日渐关注,而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目前国内由于临床任务的繁重,对实习护生的营养教育重视不足。所以未来的护理教育要注重对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不仅可以改善学生自身的营养水平,还可以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营养知识。
1.3人际沟通能力差
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但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由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育策略上的不足,限制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发挥。这与刘岩的结果是一致的。护理专业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适应能力差、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与异往缺乏自信、过度封闭自己、存在严重的“面子”心理、网络群体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弱化等诸多问题。不仅在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差,临床的护士也同样如此。尽管沟通能力对护士来说很重要,但是研究显示许多护士缺乏与患者进行清晰、有感情的交流技巧。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不能进行相关方面深入的指导。据调查,85.3%的护患冲突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要求我们要敢于正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欠缺这一现实,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护理教育中的应对策略
2.1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2.1.1尽快适应新环境
对新生来说,陌生的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参加课外活动,尤其是高质量的、学生认为重要并可以带来积极情绪的活动,例如社会实践、手工等。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高,学校适应水平也随之增高。学校应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浓厚后的兴趣。
2.1.2营造良好的氛围
亲密型的学校气氛不仅使学生有更高的社会适应感和同伴评价,而且自我报告的学业成绩更好,教师报告的问题行为也最少。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应为他们营造的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高年级的学生涉猎课外知识,提高学习动力。让学生,尤其是男生,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明确的目标,以此来督促他们学习。为学生讲述临床上的事迹,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他们所学专业的意义。
2.2营养知识缺乏的对策
研究表明,许多营养不良的人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缺乏营养知识。护理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营养知识,但是缺乏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2.2.1积极开展活动
学校管理部门应鼓励开展与饮食有关的活动,增强校园的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营养意识。开展营养知识讲座,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营养知识。举办营养知识辩论赛,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获取知识。此外,让学生到医院或社区观察营养不良病人,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2.2.2加强饮食的管理
首先,学校管理层要意识到营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让整个学校全员参与加强学生营养的活动中。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大部分学生是在学校的餐厅吃饭,餐厅的饮食对学生营养意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严格检查学校餐厅的饮食和卫生,增加饮食的种类,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尽量为贫困学生提供补贴,护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注重营养知识的渗透,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营养行为。最后护理教师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主动应用所学营养知识,提高自身营养状态。
2.2.3学生主动参与
任何事情的实现均需要主体内在行动,所以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外,学生自己行动才是根本。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注重自己的饮食,增强营养,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营养习惯,将来在临床上才能为病人提供护理措施。学生自己可以制定营养计划,并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作出调整,认真执行,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检验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2.3人际沟通能力差的对策
护理教育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以课堂讲授为主,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重视不够,而且没有较好地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对策:
2.3.1丰富理论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是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护理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通过教师的点评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未来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改正。增大护理专业学生的活动范围,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带学生参与社区访视,学会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2.3.2加强交流
在信息化社会,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会对着电脑,和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减少,越来越依赖网络。护理专业学生将来要面对病人,要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所以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学校应多次组织学生和教师之间开展活动,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另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大型的义诊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前言: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都会产生交集。提高护理礼仪水平,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可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进一步满足岗位需求,对于学生就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对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一、角色表演概述
护理专业教学中的角色表演,指的是以专业护理人员的标准要求学生,为其设置不同的角色,使其能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到坚持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同时使其认识到,采取何种人际沟通方法,可维持医患关系和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将角色表演用于护理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以及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2]。
二、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共130名作为教学对象,以65人为一组,将其分为常规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两个组别。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教学,教学后,观察两组学生的整体护理礼仪以及人际沟通能力提升情况。
(二)教学内容
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方法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护理礼仪包括仪表、体态、服饰、言语礼仪四种,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将求职礼仪渗透到了教学过程中。
人际沟通以沟通技巧为主。
(三)教学方法
于教学正式展开前1星期,告知学生进行准备,教学时,学生在教室内,围坐成圆形,表演者站在圆形中间表演,教师与其他学生观看:
1.护理礼仪教学方法
仪表与服饰礼仪:以2名学生为一组,组内互相检查各自的仪表,如发现存在仪表礼仪问题,应提出,各自总结仪表礼仪经验。
体态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表演端正体态,一名学生表演不端正体态,在两名同学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体态符合护理礼仪,并要求学生总结经验与体态礼仪注意事项。
言语礼仪:教师要求两名学生上台,由教师扮演患者,两名学生分别与教师沟通,一名示范规范的言语礼仪,一名示范不规范的言语礼仪。示范完成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的言语礼仪符合护理礼仪规范,同时要求学生总结言语礼仪需要注意的问题。
求职礼仪:教师扮演HR,由2名学生上台,一名学生示范规范的求职礼仪,一名学生示范不规范的求职礼仪。
2.人际沟通教学方法
可采用模拟医院的方法,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培养:
(1)角色设置:以4名学生为一组,组员分别扮演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4个角色,共设置两组组别,一组为正面表演组,表演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一组为反面表演组,表演不合理的人际沟通形式。
(2)情境设计:患者准备做手术,术前焦虑及恐惧情绪十分严重,且对手术情况不了解,对护理人员不重视,对手术方法存在怀疑。
(3)表演内容:学生需要表演术前、术中、术后、出院时的护理。
(4)观察指标:观察学生沟通过程中,是否仪表大方、精神状态是否饱满。正面表演组需要尽最大程度表现出大方的仪表与饱满的精神状态。反面表演组则需要尽最大程度与正面表演组形成反差,以使对比更加强烈。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完成之后,采用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常规教学组与角色表演组的学生进行考核,观察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
(五)评价结果
考核结束后,观察两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考核成绩发现:相对于常规教学组学生而言,角色表演组学生的笔试与面试成绩优势显著。
3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角色表演的方法进行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护理礼仪水平以及人际沟通水平,对于其护理整体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其就业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在角色表演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为主导者而存在,功能在于引导课程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学生应成为教学的主体,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均应由学生的表演、评价以及经验总结而占据。
(2)教师素质要求。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且能够充分了解当前医院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这是保证教学情境真实性增强的关键[4]。
(3)注重课程安排。角色表演可以在单独一课时中进行,每周可安排一次,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使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加深,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护理理论与实践水平,保证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相对于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而言,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将角色扮演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护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切实体会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等的需求,这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较为有利。
参考文献:
[1]安晓妤. 角色表演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3,29:115-116.
[2]夏同霞,张亭亭,郑喜兰,周静,陈俊希,陈红波,廖家露,王嘉.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研究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2291-2292.
一、调查背景
自从1994年中国迈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逐渐被改变。尤其是以追求新异、时尚的青少年学生为主流的年轻人,成为网络的中坚力量。权威部门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高达99%,拥有电脑的比例高达75%。我们不排除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但选择网上娱乐消遣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沟通方式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往需要,但也弱化了他们的现实沟通能力。其次,因陷入网贷而导致的大学生自杀的悲剧也一再上演。因此,对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问卷旨在调查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以便于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和丰富教育手段等,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助力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进而为其未来的职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调查对象
我们将河南高校按地域分块:豫中、豫东、豫西、豫北、豫南,进而对包括郑州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平顶山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商丘师院、洛阳师院、安阳理工学院、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农林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师院等高校的文、理、工、农、医、法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共66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660份,回收问卷645份,问卷有效率98%。
(三)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题型包括单选和多选题。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沟通对象,沟通能力评估,上网时间,传统面谈变化,网络沟通及沟通效率等。
(四)调查时间
2017年9月~2017年10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全部采用纸质问卷,手工填写。回收问卷后,人工录入,采用专业的spss统计分析系统出调查结果。
(一)单选题(见表1)
从1和2题的数据可见,没有网络或手机,大学生经常有或偶尔有孤独感的比率分别是21.2%和56.7%;一直很孤独占6.4%;三项总合高达84.4%,没有孤独感的学生只占15.6%。大学生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评估:选择很强和较强比率分别是7.9%和26%;选择一般和较弱的比率分别是56.3%和9.8%.后两项总合高达61.6%,与1题的结论基本一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沟通能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重视,因沟通能力差导致孤独感较高。同样,有了手机,大学生是否就不孤独了,同样也值得深思,我们经过和学生面谈,发现手机并不能解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
从3、4和5题的数据可见,大学生由于上网时间过长(65.5%)、使用网络沟通的时间相应也增加,大学生认同只要双方有良好的沟通心态和沟通技巧,利用网络聊天工具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55.4%),网络沟通效果不理想(44.6%)。因沉溺网络,大学生的传统沟通能力(面谈)较以往的变化:享受面谈,有说有笑(32.4%);面谈减少、淡化和取消的比率合计(33.7%)。这也是学生与学生、老师、与父母之间,疏离感增多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6、7和8题的数据可见,大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方式是参加社团活动(36.4%),社交工具账号(31.3%),朋友介绍(22.8%),索取电话号码(9.52%),符合大学生活动范围相对狭窄,社会化程度偏低的事实。大学生在沟通中能坚持遵循社交礼仪(50.9%),随意点评、视情况而定和加入网络互撕(合计49.1%),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网络沟通不尽如人意,除了与沟通主体的沟通意识和语言表达技巧有关外,还和某些人不遵循网络社交礼仪有重大关系。与父母联系选择书信沟通(5.9%),QQ微信视频和打电话语音聊天“屏幕社交”(合计85.7%),见面(8.4%)。可见“屏幕社交”相当流行,但现实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通过面谈,得到一部分学生反映的情况:我和父母打电话或聊天时,有时控制不住情绪,说些伤人的话,最后我只好回家。和父母见个面,一个拥抱,什么过节都没了。总之,“屏幕社交”不能代替面谈。
(二)多选题(见表2)
大学生结交社会上的朋友的方式:同学介绍(78.7%)、兼职或打零工(54.0%),社交账号(46.4%),老乡会(43.3%),网络陌生人(24.1%)写信或E-MILL(8.4%),由此可见大学生结交社会上的朋友方式是多元化的。
大学生上网主要的目的:学习或查找资料(80.7%),交友聊天(77.4%),观看新闻时事(71.8%),娱乐消遣(70.9%),网购(42.4%),开店(12.3%)。由数据可见,除第一项外,其余各选项和我们平时了解到的学生上网消耗时间最多的项目惊人一致。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上网目的性并不明确,消耗大量的时间在交友聊天和娱乐消遣上,反而感觉孤独无聊。
大学生认为要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哪几种沟通技巧重要:选择比率较高的依次是倾听(83.2%),适时和适度提问(78.5%),说话简明清楚(67.9%),适时反馈(45.1%),不插话(39.0%),不先入为主(36.6%)。由此可见,大学生能够凭借直觉、自己的沟通经历和社会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僅仅认识到倾听等技巧的重要性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现实的人际沟通中,多多用心体会,细细践行,逐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进而学会享受沟通的乐趣。
大学生选择网络沟通交流的原因:可以边聊天边工作(71.8%),多人视频聊天方便(67.9%),减少面对面沟通的尴尬(78.5%),免费或低价及高质量的沟通模式(36.6%),隐藏自己真身身份与意图(39.0%)。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网络沟通交流的原因是省时、省钱和便利以及高质量和多样化的信息传输和沟通方式,而这正是网络沟通不可抵挡的魅力,据媒体报道微信每天有9亿的登陆人数。
大学生对网络交流模式相较于传统(面对面)交流模式的不足:因网络身份的隐匿无从判断真伪(73.3%),因为文字表达或语音口误等存在沟通效果不理想(57.0%),为省时浪费更多时间在聊天上(49.8%),通联智联依靠于网络稳定性能(39.8%),无聊斗图造成无效沟通(38.2%)。由此可见,大学生很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沟通的弊端,但是能理性控制的学生少之又少。
大学生和同学或朋友出现矛盾的时候,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沟通:使用QQ、微信(74.1%)、打电话(71.6%)、见面交谈(64.4%)、写信或发Email(19.9%)、不想沟通(14.1%)。由数据可见,出现矛盾时,学生选择“屏幕社交”的比率依然较高,但若双方通过“屏幕社交”解决不了问题的话,选择见面交谈的比率比单选题高了很多。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四、调查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对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不难看出,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力不从心、孤独迷惘、沉溺网络、沟通不畅的状况。①自我评估沟通能力较弱,孤独感较高(84.4%),上网时间过长,面谈淡化,减少和取消等现象。②网络沟通是大学生热衷的媒介,但是“屏幕社交”也存在诸多问题:网络身份隐匿存在的不确定性,沟通效果不理想,聊天本为节省时间结果适得其反。③不能理性使用网络,信息素养过低。
分析河南高校大学生在人际沟通的心理认知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一)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导致自我沉溺于“网络世界”
不可否认,网络世界丰富多彩,有诸多的诱惑,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的学生沉溺游戏或视频,孤家寡人,其乐无穷,但这些虚拟世界的“网络达人”,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内向寡人”。自我沟通唯我独尊(或独卑),遑论与他人的沟通。最终学业上一事无成,甚至退学了事。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网络贷款陷于困境甚至选择自杀,这对于即将走入社会成为栋梁之材的大学生来说,是多么可悲啊,也是河南高等教育的惨重的损失。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学生陷入误区
信息素养是指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并懂得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要在无关信息和无聊信息上前停留,学会“信息节食”。总之,网络信息的过度获得,如果大学生缺乏自我思考,删繁就简,取精华弃糟粕的关键环节,并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或智慧。这对多数大学生而言,是个难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干预。
(三)骄纵和“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不利于有效沟通的达成
俗话讲“习惯成自然,少小若天成”,作为沟通主体的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对有效沟通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优越,家庭成员的溺爱,让他们逐渐形成了骄纵和“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即便是条件有限的家庭,孩子也不例外。但(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是,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是双方平等、彼此友好,相互欣赏。大学生这类“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和处事习惯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认知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欠缺。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正如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但电话、网络永远不能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植根于人心的友情,才是牢不可破的。本次调查结果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互联网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认识到调整教育计划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尽快帮助学生们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已经势在必行。
建议在高校公共课程中增加对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描述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满足大学生对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需要。
建议教师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理念,对大学生上网进行合理引导和干预,课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总之,虚拟世界越发达,现实世界越可贵。大学生是时代的财富,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沟通连接现实世界的能力,会滋养自身的健康成长,并反过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和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学生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激荡共生,良性互动,那么河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必定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刘雪峰.美国高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比较与借鉴,2014年第19期.
[2]黄劲佑,崔渤旸.网络时代大学生沟通能力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年9月第3期.
有效的沟通能力不仅是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还是人与人之间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和谐相处的剂,更是整个社会走向和谐发展的桥梁与纽带。信息时代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更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的沟通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不论是在目前的学习与交往中,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卡耐基说过:绝大多数职业人士在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15%靠天才和能力,而85%靠沟通。高职院校把以能力为本位作为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有效的沟通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硬性指标,它对于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和求职,引领其成长、成才以至于为社会的不断和谐发展做出贡献,意义重大。因此,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沟通能力尤其显得重要。要培养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就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在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制定大学生的有效沟通的培养策略寻找良方,对症下药,使学生的沟通能力进一步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与高等院校学生相比,在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有一定的距离,生源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认识水平时常表现出局限性。就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对提高沟通能力认识不足。笔者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为例,采用问卷、面谈、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大学生的沟通能力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其中女生占70%,男生占20%,教职工占10%。调查结果中显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15%的学生对沟通的认识不足,认为沟通就是说话,只要具备说话的能力都能沟通,对于有效沟通的质量和应有的效果缺乏认识,从而不重视沟通;二是有40%的学生能认识到沟通在交往中非常重要,但对实现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感到困难,不知如何去沟通,不会沟通;三是20%的学生存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心理上存在着沟通障碍,不敢去沟通;四是有15%的学生认为课上只忙于学习,单纯地记忆、理解知识,课下忙于作业、练习,没有机会沟通;五是有1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调,课堂教学失去魅力,学生不愿意沟通。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显示,学生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使得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有效沟通能力的培养对策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种内外因统一论启示人们要培养大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必须做到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再有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主渠道,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有效沟通能力,首先要站稳课堂这一主阵地,从学生主体——内因和教师客体——外因两方面入手来寻找对策。
1.思想上先入为主,使学生重视沟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到位,实际行动紧随。教师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引导,使得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渗透到每位学生中间,使学生充分认识沟通,充分重视沟通,为实现有效的沟通、提高沟通能力做好铺垫。从宏观的理论上讲:首先,有效的沟通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行为科学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人们通过人际交往、有效的沟通,把分散的个人彼此结合起来,形成共同的态度,组成一定的团体,才能形成团体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些团体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能形成凝聚力,是社会协调与发展的条件之一。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他的社会性,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活。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更有与他人交往的必要。而且未来的社会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有效的人际沟通,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每位同学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都要融入社会之中,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就要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通过沟通能力的不断提高,将社会成员组成和谐的共同体,彼此合作,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次,有效的沟通能协调人际关系。社会学理论认为:要使整个社会存在、协调与发展,就必须使个体行为之间达到协调与默契。在社会群体中,人们只有通过相互的沟通,才能相互影响、相互了解,才能达到行动上的协调一致,实现共同的活动目标。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力建立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个体的协调促进社会整体的协调。从个人发展来看,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才能将上级与下级、内部与外部、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彼此之间的关系紧密地协调起来,汇聚成一股统一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集体在一种协调的向心力的的感召下,共同发展。同时,有效的沟通能力,在协调人际关系的同时,亦能使自己更容易被集体接纳、信任和帮助,充分彰显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在谋求发展的路上增添几分人气,能够使自己的成功之路更顺畅。再次,有效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合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个人心理失调,损害个人心理健康。事实证明:作为个体的人,如果与他人隔离,就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没人与其沟通,就会感到孤独寂寞,甚至压抑。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的交往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与别人交往多、沟通多的人充满活力,身体健康。因此,与别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能解除寂寞与孤独,能缓解压力,这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教师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在享受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中释放压力,敢于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要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先要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之一,它将使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实践证明:有民主才有自由,有愉悦才能带来兴奋、激情,随之而来的就是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超常的表现。沿袭多年的应试教育,教师以师长自居,高高在上的权威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如背着石板上课,压力极大,还要看着老师的脸色行事,导致学生情绪低落、思维狭隘、僵化以至于枯竭,智力受阻,哪来沟通的欲望?哪敢沟通?在人际沟通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与愉悦的课堂氛围笼罩下,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平等交流、平等对话,使学生消除压力、恐惧、烦闷,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使其积极思维。行为科学理论认为:积极思维可使人产生一定的需要,并激起实现这种需要的愿望,这种欲望会产生动机,从而使人按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语言与思维是孪生姐妹,学生思维活跃,自然产生用语言表达的动机、欲望,放开胆子交流与沟通。学生敢于沟通,得益于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
3.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情趣化的课堂中使学生学会沟通。
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人际沟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的沟通能力较差是公认的事实。学科的性质、学生的自身素质决定了要提高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教学必须得法。方法灵活而且新颖多样,在使方法本身充分彰显魅力的同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更好。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整合、创新。采用兴趣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结合,将学生引入情趣化沟通之门;案例式教学法与模拟式教学法结合,将学生引入模拟式沟通之门;讨论式教学法与任务式教学法结合,将学生引入合作沟通之门;演示教学法与角色扮演法结合,将学生引入实践沟通之门。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声情并茂的有效情境,设身处地地进行实际沟通。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最佳情境为纽带、以激发兴趣为导向、以学会有通为目标”的前提下,按着人际沟通的五个基本层次,先从一般谈开始,经过“陈述事实、交换意见、交流情感、沟通高峰”等阶段,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进行沟通从而学会沟通;同时,使学生不论是在“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有意沟通、无意沟通,征服性沟通、说服性沟通”等各种沟通类型中自如而灵活的沟通,取得最佳的沟通效果,实现有效的沟通。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合,使学生学会沟通,为彰显沟通能力而不断的沟通,有效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
4.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调动沟通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沟通。
教学评价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天平,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成就奖品。在人际沟通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学会的同时,达到乐学。著名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激发学生乐学,他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由此看出贯穿在孔子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使学生乐学。在人际沟通教学中,培养有效沟通能力的最佳方式就是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获得成功后急于被人认可与赏识的心理。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存有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在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中尤为突出,而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又是以语言为表达工具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将激励手段引进人际沟通课堂,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在沟通中的点滴进步予以充分的认可与表扬,使学生得到表扬的同时看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将教师的鼓励、自己的点滴长处化为进一步学习、再获成功的动力,使其在不断获得激励的心理满足中再获成功而乐学。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要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向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的缺点演变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教训,在吸取失败的教训中取得成绩,不断进步,在逐渐进步中学会、乐学。不仅要激励优生,更要激励中、差生,使得激励手段成为全体学生好学、乐学、不断进步的最佳奖品。其次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不仅评价学生由知识转化能力的过程,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的形成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学习的理论环节,更要评价学生参与的实践环节,不仅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防止以一张考卷、以一次性的成败定结局的片面评价方法。第三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中讲究因材施教,评价标准也要因人而异,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叶圣陶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评价的标准要有梯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通过不同的努力达到标准。在高标准要求好学生的同时,更要关注差生,优生有自己信步达标的标准,差生亦有经过努力、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既有优生吃饱的大餐,又有差生吃了的饱餐,优生也乐,差生也喜,有效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全体学生都达标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桂世权.大学生人际交往指导[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0 引言
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与人沟通,护士与同事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是护士职责的重要内容[1],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主要有护患沟通、医护沟通、护际沟通等,有效的人际沟通是解决同事关系、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的重要途径。
1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
1.1 护患沟通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交流的内容是与患者的护理及康复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对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交流。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的资料,确立问题,提供信息和情绪支持[2]。在护患沟通中,其中心内容就是要彼此信任,这也是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
1.2 医护沟通
医护沟通是指对于患者情况如何医生和护士要进行沟通[3],医生要把诊疗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及时告知护士,护士也要把诊疗中所看到的患者情况及时汇报给医生,以此来对诊疗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患者在医疗全程中都需要医生和护士的紧密配合。
1.3 护际沟通
护际沟通主要是指护士长、护士、护士实习生等之间的人际沟通。医院一个病区的护理工作是由多个护士共同协作完成的,各有分工,需要彼此紧密配合,只有护士间良好的沟通才能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 在护理工作中保持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首要职责是要处理好护理人际关系,而所谓护理人际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交流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最主要包括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护际关系等。在护理工作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增强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自觉性及对护理人员合理的依存性;缓解可能出现的护患关系的紧张局势局面,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更有助于护理工作展开[4]。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利于病人的康复。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护士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的情绪,能够愉快的工作,促进护理工作者们的身心健康。
3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如何保持好的人际关系?
3.1 尊重
只有真正发自心底尊重他人,他人亦会投桃报李,给予护理人员尊重,相互尊重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在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的话语表情、动作、行为以及就医环境都在给患者以某种信息,体现着自己情感和态度。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因为自己患有某些疾病,都希望护理人员能在这一过程中给予自己医疗、生活、环境等方面以细心护理和照顾。尊重患者,尊重生病价值,自觉地维护患者的权益,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关系的前提和保证。医护关系和护际关系都属于患者就医的有机组成,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之间互相尊重,护士之间互相尊重,才能使各项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2 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一种健康的心态,能做到遇事时的一直从容乐观,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和处世境界!乐观的心态,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护理工作是面对生命的工作,责任重大,稍一疏忽就可能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拥有健康的身体、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护士情绪处于稳定向上的状态,从而利于护士建立好的人际关系、高的工作效率。
3.3 豁达、开朗的性格
豁达的性格让我们把工作中的不愉快一笑置之,不和不值得的人和事计较。阳光开朗的性格使我们能够经常给他人带来欢声笑语,带来幽默诙谐,使我们更容易和别人相处,与病人、医生、其他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而利于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病人的康复。
3.4 提高个人素质
3.4.1 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
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其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护士与患者是两个地位平等的个体,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患者应像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3.4.2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查对制度,时刻牢记医疗安全第一,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3.4.3
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有丰富的想象力,勇于技术创新。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及身心两方面的动态变化,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并满足病人生理、生活上的合理需要。
人们都愿意与高素质的人打交道,护士素质高了,工作质量就会高。护士素质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决定性要素[5]。
3.5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交流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的过程。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如外貌、表情动作来进行[8]。护士能否成功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赖于护士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在护理实践中要注重护士沟通方式、方法、技巧的培养,通过护士良好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使护理“人文关怀”渗透到日常护理工作中。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进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增加对护士的信任,调动发挥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疏导患者的社会及心理问题,减少护患纠纷。作为护理人员,应当掌握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文化水平等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9]。
沟通能力是一种应用能力[6,7]。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患者康复,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够促使诊疗顺利进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促进良好的医护沟通、护际沟通,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6 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常见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要点,能及时准确地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护理心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理论和信息。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做好护理工作、建立和谐护理人际关系的前提。有系统、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7 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
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除了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对现岗位的专科护理技术应精通,能稳、快、准、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过硬的技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利于与病人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也利于取得其他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合作。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新,护士更应该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以取得病人和同事的信任。
4 结语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护士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要求,当代护士应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修养,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恰当处理好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婷, 王海燕.浅谈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有效人际沟通[J].农垦医学, 2017, 39 (3) :286-288.
[2]梁彩侠, 韩中国.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 2018, 25 (3) :15-17.
[3]张颖.护理工作中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处理[J].中外企业家, 2018, (24) :212.
[4]高改银.护士礼仪在临床护患沟通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14) :283.
[5]杜仙.开展?护士特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 2018, (02) :163.
[6]谭小燕, 陈羽保, 张勰.学生标准化病人在高职护理人际沟通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8, 36 (24) :109-1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也随之转变和更新,护理人员的工作目的已从单一的恢复患者生理功能扩展到满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提供护理技术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而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沟通能力。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于1998年1月修订了“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界定了护士应具备4种核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和技术能力[2]。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加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competence)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是指在护士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是护士做好心里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临床上护士和患者接触十分频繁,长期以来受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护士就是发药、打针、测量体温的工作,忽略了与患者之间的互动,缺乏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使护患关系被动僵持[3],引起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校期间开始有意识的对护生进行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使护生进入临床后能及时营造良好的护患沟通氛围,要求护士转变护理观念,树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充分调动护士主动性,加强责任心,为患者创造和谐、舒心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尽快恢复健康。
2护理实验教学中影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因素
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有关预防、疾病治疗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4],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及技能的不断完善,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及操作能力逐渐增强,但是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却不容乐观,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护生方面的因素
2.1.1目前护生独生子女占多数,缺乏社会经验,与人沟通较少,导致护生在沟通交流方面比较薄弱。
2.1.2 护生在实验室学习操作,扮演病人角色的基本都是模型,接触的物品是实验用物,缺乏逼真感,往往机械的进行操作,忘记了与患者进行交流。即使扮演病人角色的是同学,也经常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对自己不信任,不愿意开口解释或交流,怕说错被学生笑话,从而缺乏交流的主动性。
2.1.3 通过与护生的交流,发现护生在思想上并未真正充分认识到操作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普遍重专业轻人文,重护理技能操作轻沟通交流.
2.2 教师方面的因素
护理教师或实验指导教师有很大一部分为专职教师,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留校当老师,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真实的临床病房环境不够熟悉,相对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略了与病人沟通。
2.3护理教育理念的因素
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是“以疾病为中心”,重操作轻人文的护理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护生动手能力强,但是缺乏护士必备的人文科学知识及修养,缺乏护患沟通能力和技巧,在临床上属于单纯的技术型护理人员。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实验中的培养
3.1改变护理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临床上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已从原来的单纯技术型转变为全面综合型,这要求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相应转变。护理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增加护生人文素质,适应21世纪“以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在护理实验中,除了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强调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将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隐形课程的内容体现,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型教师,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新,在树立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注重护生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教学观。在实验带教过程中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操作使用恰当准确的语言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工作,确保做到言传身教。
3.3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不够,就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护理专业学习,再者听闻部分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抱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因此在护生刚进入学校时,就注重加强人文理念的引导、职业道德的熏陶、学习兴趣的培养。开展一系列讲座,请优秀护士前辈通过亲身经历对护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结合国内外不断提升的护理专业地位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表明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式和发展前景,激发护生的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主动学习。
3.4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贯穿教学过程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提高沟通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5]。
3.4.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一项操作时,先分段讲解此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连起来全程操作一遍,再请护生回示,此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启发其他护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学过的理论解释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以后自己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等等,可以加深护生的印象。同样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示教时,强调了跟病人的沟通和解释工作,学生也相应对沟通工作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启发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了学生临床思维意向,培养其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6]。
3.4.2 案例教学法 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患关系的好坏,而护患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护患沟通。为了更形象逼真地让学生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向护生传授“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教师会收集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真实案例,要求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分组讨论,找出案例中哪些是不良沟通引起的医疗纠纷,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经过讨论,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学生之间进行了沟通,还与老师进行了沟通,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既生动了解了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又在讨论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沟通能力。
3.4.3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具体场景,将理论知识演化成直观内容,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追求与探索[7]。在课程基本结束学生能基本掌握各项操作时,把护生以寝室为单位分成几个组,让护生自行设计病例,根据病情需要预习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的病例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有护生扮演病人,有护生扮演医生,有护生扮演护士,有护生扮演病人家属等,在实验室模拟病房里进行情景模拟演练。护生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创新的原则,要求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扮演家属和病人的护生要给医护人员设置障碍,扮演医护人员的护生要解决问题。也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能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最后请本组学生指出剧情中运用的医患沟通情况。论文参考。其余护生观看完模拟演练后,可以提出问题,指出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才更好,最后老师总结评价。情景模拟演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所谓“旁观者清”,使其余护生以后能避免犯相同的错误,提升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
3.5 提高沟通能力分数的比重,改进实验评分标准
修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学生的仪表、态度、沟通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例提高5%。操作考核项目不单纯是考核一项操作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准确程度,而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实验操作考核标准引导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学习和锻炼,树立关爱病人的服务理念,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
4. 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更加关注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论文参考。如何加强护患关系的沟通已成为一个新的要求,对于每一位护生来讲,必须掌握服务患者、指导患者、尊重患者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神圣的护理工作。因此通过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护生认识到了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沟通技巧,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护生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责任感、临床思维、判断能力、专业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学专业特点及护理模式的转变 。
参考文献:
[1]赵莉,龙霖,雷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7(27):759-761.
[2]shearR,Davidhizar R.Using role play to develop cultural compcompetence[J].NursEduc,2003,42(6):38-40.
[3]骆凤英.观《亮剑》谈护患沟通技巧的“五性”[J].光明中医,2009,12(24):2372-2373.
[4]冯先琼.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5]王蓓,俞群亚,于冬梅,等.临床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做法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1A):70-71.
[6]杜维星,李启培.启发式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护理,2006,12(17):1659-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