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09:02: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食品经济与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信息化历经20余年的艰苦建设,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各大高校都进入了数字信息化的时代,目前针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都已比较常见,但是学校针对精品课程管理系统还并不完善。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管理系统来管理高校的所有精品课程,它是一个辅助教学型的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查看各精品课程的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的资源共享;同时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促进同学们的学习优秀的精品课程。
1 系统设计目标
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更好的了解学校当前的精品课程,也能够进一步去促进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并要求系统达到以下功能。
1、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中老师教的支持和对学生学的支持,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管理与实现,实现教师学生的互动。
2、教师可以登录系统进行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
3、教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教师申报的精品课程进行审批。
4、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每一门精品课程的详细信息。
5、学校领导、院系领导可以异地查询学校所有精品课程信息。
6、规范了高校管理流程,使管理有章可循。
2 系统设计分析
基于WEB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使用visual studio 2005+sql server 2005平台进行开发,操作直观。由数据库直接配置用户账号和初始密码,安全程度高,防止学生和教师信息的泄露。本系统使用当前流行的.net平台,开发出B/S架构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实现了系统管理、精品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公告管理等模块。针对精品课程管理的需求,本系统实现了在精品课程管理中的一些典型模板,实现了精品课程管理的大致需求,能够很好应用于普通高校、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的精品课程管理中,能够比较好的管理精品课程。
2.1 总体框架
本系统,主要有四大权限设计,包括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权限设计表
2.2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的需要,本系统选用了SQL 2005来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在完成该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概念结构设计之后,创建系统的数据库。以下是本系统所用部分表。
1. 用户表。该表以员工ID为主键,包括用户名,密码,角色ID等字段。
表2 用户表
2. 精品课程表。该表以课程ID为主键,包括课程ID,课程名称等字段。
表3 精品课程表
3 系统实现
3.1用户信息模块
3.1.1 用户个人信息显示:显示用户自己基本信息、修改自己基本信息、修改自己密码。
3.1.2 显示所有用户信息:显示所有用户基本信息、查询用户基本信息、删除用户、用户工作部门的调动、增加用户。
3.2精品课程管理模块
3.2.1 精品课程申请。教师成功登陆本系统后,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申请,申请的内容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复杂度。点击提交后,信息进入数据库,供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审批。
3.2.2 审批精品课程。教务管理人员登陆系统,可以对所有的教师的精品课程申请进行审批,点击待审批的精品课程申请,出现具体的申请条目,。
3.2.3 查看精品课程信息。教师成功登陆系统后,可以查看精品课程申请历史进行查询,系统根据教职工ID进行查询,将结果返回到本页面。教师点击后面的选择按钮,就可以详细查看审批未通过的原因等信息。
4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目的是通过和系统的需求相比较,查看开发的系统与预期的要求是否相符,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系统测试的任务是尽可能的查出系统程序中的错误。
5 结束语
本系统使用的是当前流行的+SQL 2005的开发技术,实现了B/S结构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使用B/S结构有许多的优点,它支持异地申请,方便学校、学院信息的快速共享管理。同时,它安全性好,界面友好,能够让用户更好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Hersh Bahasin ,高健,英宇译专业项目实例开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2] 范德明.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建设研究[R].山东:山东工商学院,2007-12.3-6.
[3] 梁好翠.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C].广西:广西计算机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153-154.
[4] 梁亚雄. 对精品课程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思考[J].北京:教育理论与改革实践,2008.2-3.
[5] 唐景莉.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J].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7-9-30.2-3.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8007803
作者简介:黄逸凡(1982-),女,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与多媒体技术。
0引言
建设“精品课程”是我国推出的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更方便对精品课程申报、评审进行管理,有必要建设符合自己学校需要的精品课程管理系统,它是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来建设的课程管理系统。该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一线教师精品课程建设、申报、信息、远程教学和系统维护升级等要求。下面探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1系统分析
1.1系统目标
精品课程管理系统应具有管理和教学两大功能,包括精品课程管理、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及其他网络系统功能。一方面可以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精品课程的申请、建设和管理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为实现个性化教学,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协同和交流,拓展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提供有力的支持。
1. 2系统模式的选择
基于网络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应该先制定系统的工作模型。根据各种Web系统工作模式的优缺点,可以选择出适合的网络类型。现在运用非常广泛的工作模型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模式。
1.2.1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Client/Server工作模式(C/S结构),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系统,包括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以及大量的客户机。它分两个部分来解决应用程序的任务,服务器配备大容量硬盘并装有数据库系统,用于数据的存偖和查询;客户端安装专用的软件,负责数据的录入、计算和输出。
1.2.2Browser/Server(B/S模式)
Browser/Server工作模式(B/S结构)是以Web技术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模式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一小部分功能在用户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运算服务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B/S模式具有系统开发和维护简单,对用户端几乎没有要求,界面友好,操作简单,适于网络信息等特点。
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际需要,在本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中,一般用户需要采用网络处理功能,可以采用Browser/Server工作模式,这样的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如学校教务教学管理人员通过浏览器对精品课程进行评审管理。如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器申报精品课程,查询课程计划、学生作业;学生可通过浏览器查询相关的课程计划、课程作业通知、课程作业成绩等课程资源;对于系统管理者使用的功能则采用Client/Server工作模式,比如数据库清理、系统密码设置、权限设置等。使用B/S与C/S相结合的架构,使它们最大程度发挥各自优点,Client/Server工作模式安全性好,Browser/Server工作模式操控容易的特点都得以体现。
2系统设计
2.1操作系统与开发工具
精品课程管理系统所运行的操作系统选定主要依据下面几点,对硬件要求,网络速度,以及系统稳定等。因为精品课程管理系统平台运行网络环境中,所以可以选定Windows2008、SQLServer2005、IIS7.0作为操作系统的平台。
2.1.1Windows2008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8 是专为强化下一代网络、应用程序和 Web 服务的功能而设计,是有史以来最先进的 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它能接入数以万计的用户,可兼容多种CPU,为放大使用者提供文件共享、网络通信、网络连接和打印等各种服务。
2.1.2IIS 网站服务器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一种Web(网页)服务组件,它包含SMTP服务器、NNTP服务器、FTP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分别用于浏览网页、发送接收文件、新闻组和邮件服务等方面,它使得在网络(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很轻松地各种数据, 而且IIS还有一个特点是支持ASP。
2.1.3SOL Server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适合大中型客户的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包括企业数据管理、智能电子商务等功能,具有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可伸缩性等特点,是需要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的大中型用户的第一选择。
2.1.4系统开发工具
程序是通过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平台(如Windows 2000/2008 Server/VISTA/7/XP上)上运行。由于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程序员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的语言来编写程序,比如采用C#、VB、Jscript等语言编写。
综合考虑,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系统与工具来建立精品课程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SQL Server 2005,而编程语言则使用流行的C#。
2.2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精品课程管理系统一共为4个模块:分别为功能管理、课程申请、课程审核、网上教学。进入每个模块后还分别有若干子模块。
2.2.1功能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4)03-0057-03
在国外,体育赛事营销是最热门话题之一,它因影响面广、渗透力强、效果显著,成为众多企业实施市场营销的首选策略。美国有超过60%以上的企业表示正在或将实施体育赛事营销策略,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企业借助体育赛事营销实现全球扩张的成功案例数不胜数,它间接地推动了全球体育运动的迅猛发展。然而,受赛事成长时间、体育竞赛体制、赛事管制环境等影响,我国的体育赛事营销尚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以足球赛事为例,“黑哨”、“裸奔”、“假球”等事件严重影响其商业开发,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品牌逐渐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大商业资产”,品牌营销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品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之无疑是世界上第一大体育赛事品牌,其品牌资产大到无法评估。无独有偶,奥运会巨大的商业成功恰巧产生于品牌盛行的当代,它是品牌与品牌管理理论的受益者,也是品牌建设与管理的实践者。
1.体育赛事品牌管理与体育赛事品牌建设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将品牌定义为:是一个“名称、专有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元素的组合,用于识别一个销售商或销售商群体的商品或服务,并且使它们与竞争者的商品与服务区分开来”。而最新的研究认为:品牌是由名称、标志、象征物、包装、口号、音乐、或其组合等一些区隔竞争的符号而联想到的基于价值的消费者与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带来的无形资产。这个概念包涵了组织视角的无形资产、区隔符号以及消费者视角的联想、价值、关系,是品牌概念的升华。国际品牌大师凯勒教授认为,有形商品、服务、组织、体育与人等一切都可以品牌化。显然,体育赛事可以成为品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即是一项全球顶级体育赛事品牌。
品牌管理是指品牌管理者为培育品牌资产而展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规划、传播、提升和评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策略执行活动。因此,体育赛事品牌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赛事的举办方;其目的是培育赛事品牌的资产,包含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与品牌联想和其他资产;管理的中心是赛事活动的受众即消费者,主要包括现场与电视广播网络观众与听众;管理的的内容主要包括赛事品牌规划、品牌传播、品牌提升和品牌评估等。
品牌建设可分为创建与维护期,其中创建期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核心价值等内容的设定,以及品牌的传播活动,维护期包括品牌延伸和品牌资产评估等。有研究认为: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主要包括品牌识别、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的确定及品牌传播四个方面。品牌建设时期是成熟品牌的初级阶段,而品牌管理是品牌创建后对其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2.奥林匹克运动会品牌管理的成功经验
2.1多维品牌识别高度统一
品牌识别是品牌战略制定者对品牌核心价值及相应联想物的规划设计,目的是希望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丰富、独特、正面的联想,从而形成良好的关系,主要包括产品识别、组织识别、个人识别与符号识别。
产品识别层面,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体育界的豪门盛宴,它以自身独具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处处彰显“自强、自信、自尊”,推动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它更是“和平、友谊、团结”的使者,是世界多民族交融的催化剂。
组织识别层面,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它有着广泛的会员基础,与世界联合国组织、各国政府和其他民间体育组织保持密切合作关系,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其价值主张在会员国家(或地区)的公认度最高。
个人角度的品牌识别主要包括品牌个性和品牌关系。奥运会品牌个性被受众赋予了丰富的人格特征,“和平、融合、超越”构成奥运品牌个性的主要维度,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强化了其自身的功能与价值、为与受众建立良好关系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坚持不懈地主张与推广,全世界人们接受并内化了奥林匹克的价值主张,人人参与奥运的热情高涨。
奥运会品牌符号主要包括名称、标志、口号、音乐等。通过百度搜索“奥运会”的相关网页约1亿个,与输入“联合国”的搜索结果趋同,可见“奥运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赛事品牌;由蓝、黄、黑、绿、红色组成,“象征五大洲团结”的奥运五环标志比任何一个商标更具知名度;“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无与伦比;以“you and me”为代表的历届奥运会主题曲朗朗上口,经典而回味无穷。
因此,无论是从视觉、听觉,还是知觉等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会实现了与人们的高度共鸣,多维品牌识别统一的基础来自于人类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不懈追求。
2.2品牌定位精准而清晰
品牌定位指对品牌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受众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或者说是建立一个与目标受众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
奥运会不同于任何形式的跨国界的音乐会、艺术节或博览会,它不受限于国界、民族、性别、年龄与语言等等,它从诞生之时起就代表着“和平、友谊”,全人类均可参与共享,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是“和谐世界”的使者,不断丰富奥林匹克的内涵与内容。“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代表着人与自然、人与人造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带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是一次全球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世界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盛宴。它象征着人类社会对健康体格的无限向往,更代表着人类社会对健全人格的不懈追求,激励着全人类“更高、更快、更强”。
“和平、团结、友谊、进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其清晰而准确的定位让全世界人民参与并享受其中。
2.3品牌组合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成功实现大逆转,完成了自身伟大的商业运作,国际奥委会经济独立加快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化进程,并形成了以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主品牌,冬奥会、残奥会、听障奥运会、特殊奥运会、青奥会等构成的多品牌体系。多品牌组合相得益彰,让众多的人参与奥运、享受奥运成果,极大地提升了奥林匹克运动品牌的无形资产。
奥林匹克运动会商业开发“一揽子”计划的实施与举办城市遴选机制的形成,实现了自身品牌与商业品牌、媒体品牌及城市品牌的共存共赢。来自全球顶尖企业的国际奥委会“TOP”赞助商,成功借助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实现了企业与产品的全球化扩张,而将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巨额出售给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运营商,不仅让国际奥委会获得巨大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讯全球化培养了数以亿计的电视与网络受众,实现了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媒体运营商与受众的多方共赢。而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独到的遴选机制,确保每届奥运会成功举办,举办城市因奥运会而添彩,同时也给奥林匹克带来无限价值与财富。
2.4完善的品牌保护措施确保其资产不断提升
为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影响,确保比赛在公平与公正的环境中进行,国际奥委会制订、修缮,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自身品牌保护的措施。主要有:(1)实行“逆向代表制”,保证委员们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政治、经济的干扰而独立自主的实施奥林匹克理想;(2)将烟酒等企业剔除出“TOP”赞助商行列,极大地提升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健康形象,而制订以“排他性”为主的一系列赞助商保护条款,以及将电视转播权打包预售给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讯运营商,确保国际奥委会与赞助企业及电视转播商长期利益的实现;(3)完善的奥运会举办城市遴选机制,从环境、交通、通讯、场馆、安保等多方面对申办城市进行综合评定,最终遴选出最佳举办城市;(4)奥运会参赛条件与比赛项目的设定,确保参赛主体的独立性及比赛项目在全世界的普及与提高;(5)完善的裁判、仲裁机制及针对运动员违规的处罚条例,塑造了良好的赛场秩序与环境,等等。
从赛前、赛中和赛后控制等方面,奥林匹克运动会建立与实施一系列品牌保护措施,确保其价值主张的实现、品牌资产的积累与提升。
3.对我国体育赛事品牌创建的几点启示
3.1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识别体系
我国的体育赛事处于品牌创建初期,品牌识别的规划与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如(1)提供的产品局限于竞赛表演,未能对产品的内涵扩展与延伸;(2)赛事组织机构(或者是赛事的组织者或主办方)非营利性公益形象未能得到良好显现;(3)赛事与观众或受众互动不够,赛事个性不明显;(4)赛事本身的渗透力不强,大众对隐性的符号识别不清晰。
因此,体育赛事品牌创建的核心是给现在与潜在的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即高水平的竞赛表演,而产品必须融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经济、文化等,以丰富其内涵与元素。其次,有意识地塑造良好的赛事品牌个性,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加强与现场和场外受众的互动沟通,才能捕获更多消费者的心智,使之与赛事产生共鸣,提高其忠诚度。最后,为提高消费者对赛事的喜爱度,应加强赛事的公益形象及标志、口号、音乐主题曲等方面的规划与建设。
3.2形成品牌传播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机制
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中介方与通讯运营方,全球的观众才能更好地分享体育赛事的精彩瞬间,同时举办城市和赞助商的形象得以提升,体育赛事品牌传播的整体效果得以显现。
奥运会的品牌传播形成了多方参与共享的机制,但我国的体育赛事品牌建设尚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起步阶段,加之体育赛事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就赛事本身而言,参赛方的共同利益及各自利益均难以协调,很难实现最大化与最优化,赛事的质量水平自然难以提升。而赛事与市场时常发生偏轨或脱轨,赞助商与电视转播商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体育赛事往往成为一场鲜人关注的“独角戏”。中超足球联赛出现的几起“裸奔”危机即是最佳佐证。
所以,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参赛方利益共享的面向市场的长效机制,提高体育赛事质量水准,是赛事品牌对外传播的基础与前提。而通过市场的手段,吸引赞助商与媒体运营商竞相参与,并与之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为体育赛事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培养更多的受众与消费者,实现品牌的最佳传播效果。
3.3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品牌国际化是一个隐含时间与空间的动态营销和品牌输出的过程,以使品牌在国际市场得到广泛认可和实现品牌的特定利益。韩国的跆拳道运动项目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与普及,并最终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即是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结果。
体育赛事品牌国际化的前提是比赛规则标准化,并得到大部分国家的认可与推广。赛制、比赛地点、赞助商、电视转播商、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等,均是实施体育赛事品牌国际化的一些元素。赛制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引入、接纳、内化吸收的过程;比赛地点国际化有利于赛事文化的植入,F1和网球大师赛落户上海即是赛事品牌地域国际化的典范;赞助商与电视转播商国际化有利于借助其力量对外推广,培养更多国外受众;而运动员、教练员与裁判员的国际化使我们有更多的话语权,我国羽毛球、举重等运动项目能在奥运舞台取得显赫的成就,即与本国项目参与人员的国际化水平息息相关。
显然,体育赛场、参与人员等国际化是体育赛事国际化的外显元素,赛制与赛事文化等国际化是体育赛事国际化的内隐元素,而资金与媒介等国际化即介于两者之间。体育赛事品牌的国际化不仅局限于人财物的输出,而是一个输出与输入相互交织的过程。我国奥运优势项目的存在和经济繁荣稳定发展为我国实施体育赛事品牌国际化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3.4建立与完善品牌保护制度
制度即规矩,没有规矩则难以成方圆。形成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必须建立与形成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赛事质量高低不仅与运动员竞技水平息息相关,但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发挥与良好的竞赛制度和环境联系紧密,而完善的制度法规是塑造良好竞赛环境的基本保障。“假球”、“黑哨”、“兴奋剂”等是影响我国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几颗“毒瘤”,杜绝它们,需要大力倡导,但更需要相关法规、制度来约束。
我国的体育赛事,赞助商参与的连续性不强、电视转播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就是缺乏一套像奥运会与NBA一样的品牌保护的顶层设计,不能很好保证参与各方利益的共同实现。
一、绪论
当前,中国高校发展普遍存在着“千校一面”的过分趋同化倾向,很多学校不顾社会客观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同时政府、社会的导向,以及各种有失偏颇的评价体系加剧了这种现象,使得很多学校逐渐丧失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各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规模的“大学城”建设运动,如果全国各地的大学城项目相继建成并大规模入住学生的话,那将在全国掀起一场激烈的生源竞争,缺乏名气和实力的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将首先受到冲击。并且这么大规模的大学城运营,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等教育资源的投入,这样迟早会引发相关教育资源的剧烈市场竞争。然而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下,商品(和服务)竞争已由原来直接的规模和品种的竞争,日益转化为质量与信誉的竞争。[1]即市场竞争逐渐转移到代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与信誉的品牌上,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异化为品牌的竞争。[2]
二、高校实施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可能性
1、教育策划的出现
品牌策划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就某个品牌的创建和经营,作系统的研究、分析,以形成一个预想性方案。实质上,高校的教育服务和教育产品缺少一种具体的量化标准,更直观地体现为学校间品牌的竞争。而教育策划则是品牌策划与教育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和艺术,它遵循教育规律,运用品牌的市场策划理论,就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发展战略、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谋划,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品牌经营管理方案,从而达成教育的最佳境界和效益。然而,品牌高校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精心
的教育策划和学校公众形象的塑造,需要遵循教育品牌建立和发展的规律以逐步提高品牌经营管理的水平。
2、高校教育品牌具有可塑性
中国的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并且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由于教育资金的缺乏,国家只能有针对性的重点扶持部分大学,而对其他高校的投入有限。一方面,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构成现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另一方面多数普通高等学校由于国家投入有限而导致发展境况并不好,有的学校甚至在生存线上挣扎。从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实际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在本行政区域内因具有唯一性并加之多年的经营,已具有相当的品牌影响,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品牌的经营扩张战略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数量,从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协调发展。因而,教育品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可以打造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的服务模式和办学主体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发展,其中民办高校更成为了一支重要的办学力量,许多民办高校的规模和效益超过了很多公办高校、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具有竞争力的运行机制。民办高校的成功在于经营者突破经验的、学科的思维局限,凭借独立经营、自主办学的有利条件,逐步形成经营灵活、适应市场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多数学校实行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由经营管理、学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和社会人士组成董事会(理事会),对学校的长远规划、发展战略、经费筹集、财政预算、校长任命等重大的事项进行经营决策。许多学校还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如: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快速决策机制、自主办学与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引进人才的自主聘任机制、自筹资金的资本运作机制、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等。这些举措都为民办高校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办高校走品牌塑造的成功之路,充分说明了高校教育品牌的可塑性,只要策划和经营得当,品牌效应就能够实现。
三、高校品牌经营管理战略的内涵
1、办学的理念和目标
高校的办学理念首要的是突出学校的特色。大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专有性或显著性发展方式以及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显著特征,是大学独特、持久的内涵,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和优势所在。高校只有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形成大学间的相互协作共生的良性发展局面;有特色的大学,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大学。教育市场化要求高校实施品牌经营战略,而品牌经营的核心就是特色经营,要求高校形成鲜明、丰富和稳定的品牌特色,从而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办学目标上的定位。在学校的功能定位上,普通的高校无疑有别于以探索人类知识的未知领域和培养高水平的学术性人才为主要功能的研究型大学,应选择将其主要功能定位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普通高校明确立足于应用型技术型这个层次,主要是为了避免一哄而上、盲目攀比,但这不等于放弃努力,那些已经或者今后具有深厚研究基础的学校仍然可以以“研究”作为其主要功能。事实上,高校举办者应根据时代和地域特点、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和教育资源分布等情况,考虑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学科优势,明确学校的类型、层次、专业结构和规模等要素,对高校做出符合实际的恰当定位。
同时高校的社会责任决定了打造教育品牌要始终把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教育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能动摇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树立起知名教育品牌,并且使之长期传承、永不褪色。
2、专业和课程建设模式
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同时,还要以市场需要为根本。要面对市场、适应社会,努力克服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育与社会脱节,尤其是在培养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等专业技能人才方面缺乏相适应的机制。如何创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特色,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和现有师资条件,尽最大可能建立起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和课程模式,应成为高校品牌建设的一个重点。
3、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
作为公办高校,则应既自主培养主要的师资力量,同时注意从外面引进部分优秀的师资力量,充分保证有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打造师资队伍要注意正确的方向引导,要引导教职工充分认识教育品牌的价值和意义,用品牌意识整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策略。把教师的爱岗敬业和自我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师资队伍的和谐运行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从而提升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4、教育品牌的经营扩张模式
打造教育品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但教育品牌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打造教育品牌更离不开市场,应该引进市场的机制。特别是高校办学的体制和机制,可以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按市场规律办事,采取各种市场运作的模式来筹措资金、配置资源。
兼并式的扩张。高校可以利用其品牌兼并薄弱院校,将其品牌经营模式输入薄弱学校进行改组、改造,达到以品牌无形资产控制有形资产的目的。这种模式充分利用薄弱学校原有的校舍、设施、人员和市场,将薄弱学校提升为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增强高校的实力以实现品牌效应的经营扩张。
吸纳合作式的扩张。利用高校现有的品牌效应,直接吸纳社会资金、人才等资源,进一步壮大学校的规模。利用高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深度挖掘品牌的吸纳功能,多渠道融入各种教育资源,壮大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校的品牌形象。
同时也可利用高校的品牌效应进行资源整合,与企业、学校或者其他经济实体采取多种方式共同合作办学,以这种间接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和教育资源,实现品牌的扩张。比如,经济实体出资金、场地、校舍,学校出品牌、人才、管理模式的形式,联合办学,这也是以无形资产吸附有形资产来增强学校实力、扩张品牌的有效手段,比如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连锁集团式的扩张。如今,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市场经济下从业者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这些增值教育服务有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以高校品牌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提供增值教育服务,采取企业集团和连锁机构的市场运作方式,充分利用高校品牌特许经营的途径,以集团投资、连锁办学、专家治校、滚动发展、适度产业化的兴教模式来迅速扩张学校的品牌。通过集团产业化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增值教育服务以增加创收机会,加强媒体和广告宣传以扩展高校品牌的知名度,从而增强高校的市场竞争和经营能力。
四、结语
“中国高校的品牌意识普遍淡薄”[4]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尹奎杰、王景斌.商标的异化与异化的商标 [J].当代法学,2001,1,26-27.
基金项目:1.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药品营销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编号:2015ZCY263
R9-4;G712
药品经营与管理(旧版:药品营销)专业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传统专科专业之一,该专业以中药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培养具备药品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拥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能在中药相关企事业单位,生产部门或自主创业,适应中药材识别、鉴定、管理、营销、策划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医药贸易、中药材经营管理、营销技能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凝练培养目标,强化毕业要求
一是以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社会需求为导向,继续贯彻落实药品营销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营销、管理、交易等方面的能力整体培养目标未改变,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二是课程结构由传统三元结构即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调整为3+1结构即通修课程模块、专业平台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教育类模块,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三是减少必修环节,必修课程学分由80学分缩减为40学分,增加能力、拓展环节,其中选修课程由18学分增加为38学分,实践及能力培养增加到40.5学分,学生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自主学习的时间及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技能培养
一是专业骨干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中药学》、《药事管理》两门主干课程,加强学生对中药学、营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及掌握;二是学院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实行课程模块化运行,使每门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一致,教学内容符合生产实际需要,教学方法符合课程建设要求。三是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比例,使学生掌握药材识别、鉴定、分类、销售、管理等技巧,培B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不同学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实习前要有计划、实习中有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实习后要有总结及评语,其中顶岗实习要有实习单位鉴定意见,通过实验、专业劳动、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三、产教融合,服务地方
一是结合吉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适合本地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人才。学院近年来先后与吉林大药房等20余家药品经营与销售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建设过程中来,使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需要;二是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到学院进行授课或专题报告,使学生了解前沿知识,掌握企业经营销售实际,开拓学生视野,通过多年来合作与交流,学院累计向企业输送1000余名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形成“四结合、一保障”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院自该专业成立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方法、形成”四结合、一保障“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1.职业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一是每年定期派遣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职业技能本领,加强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经过教师培训与管理,药学经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比例达到62.5%左右,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资格80%以上。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三是通过采取课堂讨论、作业和小论文、现场销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研讨式教学,使创新能力的培养由“点”到“线”到“面”,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2.职业技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以学科为依托职业技术与教学互动,及时地将职业技术引进实验教学,更新、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职业技术训练的新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3.职业技术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把学生在一或二年级时就分配到指导教师,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全面参与指导教师所在课题组的技能活动。导师指导学生围绕指导教师所在课题组的职业技术工作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引导他们运用职业技术所必须的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去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主动跟踪学科前沿,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4.职业技术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职业技术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使学生进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发展的运行规律,根据个性,从事不同的岗位,以岗代练,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5.制定科学的学生考评和奖励制度,激发学生从事职业技术的热情
根据专业特点,每年定期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指定科学的学生考评和奖励制度,营造职业技能训练氛围,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与创新意识.设立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奖励基金,保护和激发学生参与职业技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高等学校中加大职业技术人才创新素质模式的研究,它不仅是我国高等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校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9月7~8日,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和太平洋国际展览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食品企业实验室检测与管理技术论坛”在北京万方苑国际酒店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大会邀请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主管领导、实验室评审资深专家委员,还邀请了可口可乐、蒙牛、君乐宝、雅培、家乐福、中粮等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并在现场设置了仪器厂商展览。大会分两天召开,举办3个主题论坛,分别为:食品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食品实验室运行与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实验室运行与理化检测技术。在最后一天下午举办了大型食品企业实验室管理经验交流圆桌座谈会。本届论坛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唐英章、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杨瑞馥、《食品安全导刊》执行主编王崇民、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教授熊晓辉、北京市理化测试分析中心陈舜琮研究员分别主持。《食品安全导刊》等媒体应邀出席。
第三届中国食品企业实验室检测与管理技术论坛开幕
8日下午,论坛举行大型食品企业实验室管理经验交流的圆桌座谈会。圆桌论坛由北京市理化测试分析中心陈舜琮研究员主持,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分析检测副总工程师杨永坛先生、家乐福华北区食品安全与质量经理刘溟女士、雅培中国实验室经理李孜女士围绕“食品企业自检实验室的现状、实验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案、如何提高食品企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检测能力、食品企业自检实验室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建议”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同时回答在场观众的相关提问。食品企业实验室是食品安全验证的关键组成部门,其责任重大,圆桌座谈会旨在搭建企业间实验室管理经验分享平台,希望各类食品企业实验室能够勇于担当起食品安全自控体系中的重要责任。
此外,来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梅里埃工业、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卡尤迪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坛墨质检-标准物质中心、蒙牛乳业集团、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上海派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仪器设备厂商及检测机构代表带来精彩的分享。
一、基于3G视频差异化分析的输电线路防外破预警管理提出的背景。
1.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线路的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终年暴露在野外和所处地理位置、环境的特殊性,除了要遭受恶劣天气的侵袭外,各种施工、违法、违章行为引发的输电线路跳闸、倒杆等外力破坏事故、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随着国网系统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防外破工作已纳入各大电力公司的常态管理。
2.电网规模逐渐扩大。十二五以来,电网规模发生巨大变化,输电线路长度每年平均以400-600公里的速度增长,而输电运检室人员基本不增长或出现负增长,人均管辖输电线路公里数逐年增长。
3.管理模式的转变。注重细化管理,数据支撑,通过过程控制、对现场信息的充分利用和共享,使输电线路的防护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实用化的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分析”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事前管理”和“过程控制”为中心的主动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基于3G视频差异化分析的输电线路防外破预警管理的做法。
泰安供电公司通过分析目前市面上己经有的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结合目前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实际应用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3G视频差异化分析的输电线路防外破预警管理系统。
1、系统功能
a.外物接近导线安全预警距离智能视频检测与报警
b.线路飘挂物智能视频检测与报警
c.线路保护区内大型机械闯入并停留智能视频检测与报警
d.人员、车辆入侵输电线路特定区域智能视频检测与报警
e.线路保护区内树木生长超高的智能视频检测与报警
f. 多个点的视频同时分析和管理
g.具有移动终端报警短信提示和远程访问功能
h.整个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稳定可靠
2、系统组成
前端摄像机:高速球红外摄像机,彩色清晰度480线,黑白清晰度600线。
智能视频分析单元:实现现场视频数据、告警及状态等信息的采集和双向传送,对视频处理单元接收的摄相机视频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异常状态的智能识别与自动判断,并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中国电信3G网络等方式转送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将诊断信息和异常图像以短信/彩信形式发送到移动端,移动端接收人可以自由设定,摄像机可以对侵入防范区内目标自动跟踪,就地广播语音警示,可从监测中心、移动终端对云台和镜头进行控制;完成存储、管理和远程通讯。
后台监控系统:监测中心后台系统是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系统的核心,包括主站方的监测中心和客户MP端,采用B/S架构,集成了大容量高速访问的数据库系统、WEB和管理系统和彩信报警系统,具有多参数预警等功能。实现了现场实时视频数据的采集、告警及状态等信息的呈现。以及对前端系统控制和管理等功能。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可采用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以中国电信3G实现,通信单元配置应确保现场图像传输流畅。
供电部分:选用高性能太阳能板及蓄电池,适应各类铁塔的安装。
3、系统功能及参数
(1)系统功能
限高预警:当有外物的高度超过限制,接近输电线路,自动触发报警。
物品遗留预警:输电线路挂有异物时预警
入侵预警: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大型机械等运动目标非法闯入预警。
(2)系统参数
摄像机参数
报警方式:现场报警:将智能视频分析单元和声光报警器连接(连接方式见“报警器连接”章节),如果前端有人触发报警,则智能分析设备上的I/O开关量就会闭合,触发前端声光报警器。服务器端报警:在服务器端安装智能视频分析管理软件,如果监控终端触发报警, 服务器发出报警,并在管理软件上显示报警时间、地点、事件、现场图片及视频,并自动保存图片及视频。
供电系统参数
?S 供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池及电源控制器三部分,电源系统具有过压保护、防过充等功能。
?S 蓄电池使用寿命:≥3年。
?S 太阳能电池板使用寿命:≥20年。
?S 应根据装置的功耗、区域日照状况和蓄电池备用时间,合理配置太阳电池板和蓄电池的容量。
5、应用举例
(1)图像分画面
在图像监视器可以实现分画面功能,分画面的模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当监控图像的路数比较多的情况下,使用该切换功能,让监控屏幕显示更多的监控点情况。
(2)前端摄像机云台的操作
图像的左右旋转通过单击方向控制按钮;图像速度控制由图上的速度滑块来调节;图像的拉远、拉近通过缩放按钮控制。
(3)语音喊话功能
单击每个监控窗口的话筒图标实现对前端监控现场喊话功能,来震慑现场,警示现场人员。
(4)现场图像抓拍或现场录像
在实时监控画面上,通过右键的功能按钮,可以现场抓拍图像,或者是本地录像到监控客户端。
(5)现场报警功能
中图分类号:U69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09-01
危险品集装箱码头在船舶运输、码头装卸以及堆存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泄漏,尽管其发生机率较小,但由于环境风险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有时体现为灾难性)的特点,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加强控制和管理是杜绝、减轻和避免环境风险的有效办法。
1 船舶航行、操纵事故防范措施
(1)船舶靠泊码头,应严格遵守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船舶在港停泊、作业的规定,加强值班,注意收听VHF台和气象台的相关信息,防范异常情况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当气象报告有台风可能袭击时,停靠在码头的船舶应服从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的防台安排,及时离开码头驶往防台锚地避风。
2 码头营运管理对策
(1)船舶进出港应严格遵守海事局有关船舶在港内航行、停泊的规定,加强了望,使用安全航速,谨慎驾驶,小心操作。进港船舶靠右航行,小船应当主动避让在规定航路内正常行使的船舶,同时这种避让应贯穿穿越的全过程,确保穿越的安全。
(2)码头宜设置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监测进出港船舶动态。
(3)做好码头的调度和协调管理工作。
(4)码头方必须制定相关的码头安全管理办法,对船舶和码头的经营人、船舶和人员进出港区、码头现场监督管理、防污染管理、相邻泊位运营操作等做出明确规定,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明确规定大雾、大雨等能见度不良和风力≥6级时不安排船舶进靠码头等。
(5)定期应对码头前沿停泊水域、调头区进行扫测,以确保船舶航行、操纵、停泊有足够水深。扫测及测深结果应报海事部门。
(6)码头作业人员均应接受操作技能、设备使用、作业程序、安全防护和应急反应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对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7)保证到港船舶的安全性能符合海事有关规范要求。
(8)大风、大浪等恶劣天气对船舶在泊位的安全作业产生不利影响,有可能对船舶、泊位或人员造成损伤,因此当风力、浪高和能见度超过港监规定时,应按海事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9)应加强安全设施(如防雷、橡胶护舷等)、消防设施及报警装置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定期校验和标定,若发现质量缺陷或故障,应及时排除,确保其运行状态完好。
(10)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门的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卫生监管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安全卫生监测仪器及现场急救设备。
3 装卸过程中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根据《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交通部令1996年第10号)要求[1],港口进行危险品装卸时,需要采取如下预防和管理措施。
(1)船舶载运危险货物,承运人应按规定向港务(航)监督机构办理申报手续,港口作业部门根据装卸危险货物通知单安排作业。装卸危险货物的泊位以及危险货物的品种和数量,应经港口管理机构和港务(航)监督机构批准。
(2)装卸危险货物应选派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装卸人员(班组)担任。装卸前应详细了解所装卸危险货物的性质、危险程度、安全和医疗急救等措施,并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作业。装卸危险货物,应根据货物性质选用合适的装卸机具。装卸易燃、易爆货物,装卸机械应安置火星熄灭装置,禁止使用非防爆型电器设备。
(3)装卸危险货物,应根据货物的性质和状态,在船-岸,船-船之间设置安全网,装卸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夜间装卸危险货物,应有良好的照明,装卸危险货物时,遇有雷鸣、电闪或附近发生火警,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危险货物妥善处理。雨雪天气禁止装卸遇湿易燃物品。
(4)对下列各种情况,港口管理机构有权停止船舶作业,并责令有关方面采取必要的安全处置措施:①船舶设备和装卸机具不符合要求;②货物装载不符合规定;③货物包装破损、渗漏、受到污染或不符合有关规定。
(5)船舶装卸危险品箱时应严格按照《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规定和船公司提供的配载图进行配载,不得随意变更配载位置。
4 堆存过程中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1)对于一级危险货物集装箱,不得在码头堆场堆存,必须采用车船直装、直取的方式,如需堆存,堆存时间不得超过72h。
(2)在危险货物专用堆场门口处设专门的警示牌和危险货物场地标志,标志牌上注有“危险货物场地”、“严禁烟火”、“车辆限速”等标志。
(3)危险货物集装箱的堆码高度不超过3层。
(4)具有专门堆存危险品箱的堆场区域。该区域必须远离生活区,并且要用隔离墩(或围栏)实行安全隔离,封闭管理。
(5)按照危险货物场地安全消防要求,在场地内指定位置需配置干粉消防推车、干粉灭火器、消防水龙、消防沙箱以及消防锨等消防设备。
(6)堆存必须符合危险货物室外堆存规则,对于属性间相互有影响的箱子分开堆存,对于怕晒的集装箱堆在底部,对于怕水浸泡的集装箱堆存在2层高位置等。
(7)码头内危险货物堆存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品相关堆存要求进行堆存管理。
5 运输过程事故预防管理措施
根据《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3130-88)要求[2],对于运输过程的事故预防,应采取如下措施。
(1)危险货物运输应优先安排。行车人员不准擅自变更作业计划,严禁擅自拼装、超载。
(2)运输危险货物必须配备随车人员。运输需要特殊防护的烈性危险货物,托运人须派熟悉货物性质的人员指导操作、交接和随车押运。
(3)运输危险货物时,必须严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法规。车辆运行应控制车速,保持与前车的距离,严禁违章超车,确保行车安全。对在夏委高温期间限运的危险货物,应按当地公安部门规定进行运输。
(4)对于一级危险货物,必须采用车船直装、直取的方式,即由外集卡车进行运输(具备危险货物准运证)。
(5)对于码头内部运输危险货物集装箱的集卡车司机必须具有危险货物操作证。
(6)对于运输危险货物集装箱的集卡车必须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悬挂危险货物标志,在运输过程中打开警示灯。
(7)在码头内运输危险货物集装箱,车速必须控制在10km/h,拐弯时不得超过5km/h。
(8)在码头内运输危险货物集装箱时必须走提前规定的道路,其他车辆必须提前避让。
世界上百年长盛不衰的所有企业的发展都证明:
一、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管理现状
虽然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经济发展不景气,但是中国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获得较好的发展际遇,中小企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总体发展相对历史而言是获得了长足进展。相关先进管理理论被有效引进和实践运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增长与发展。品牌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领域也获得充足运用和较可程度认可,但其管理现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一)曲解本质,认识不足
虽然品牌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引进多年,有的企业甚至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但实际现象是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品牌内涵与企业文化本质。认为多做广告来提高知名度、加大终端推广力度和产品展示等就是有效的品牌管理;认为制定企业宣传口号、印制宣传标语、多开展文艺活动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正由于中小企业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基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管理塑造企业竞争优势力度远远不够。
(二)经营理念落后,品牌管理缺乏核心价值观。
由于片面理解企业文化,企业行为和企业口号严重脱离,致使“号不符实”。偷工减料、制假售假、质量和价格欺诈等缺失诚信商业道德的经营行为诸见媒体报道,员工在此情况下,更是加大对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失望感。若再由此引致市场萎缩,企业降低员工待遇,更是直接抑制员工工作积极性。而品牌的实质是对顾客的价值承诺,而核心价值观缺失的企业肯定不能向市场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企业自然而然没有竞争力,也失去发展的灵魂和方向。
(三)重视不足,组织机构协同乏力
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管理工作的割裂,甚至对立。在企业核心价值链的最关键环节——市场营销系统,将企业文化建设简单理解成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对企业文化以及其重要意义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实际效用,影响正常营销工作。正因为两部门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工作难以协同。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一项系统工程,品牌管理同样是个长期的、科学的过程,两者的管理融合恰恰需要组织部门工作高度协同。
二、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管理融合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制度作风、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功能。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大量成功企业的事实证明,先进的企业文化给企业注入强大生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头,成为企业品牌管理的精神驱动器和推动经营业绩增长的战略武器。具体来看,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驱动下的品牌管理效应体现为:首先,两者都是为了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口碑;第二,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引下,能够有效规范企业营销行为,规范品牌管理,彰显品牌价值,促进品牌可持续性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到品牌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实施全过程,则可丰富品牌管理活动的形式和提升品牌管理内涵;第四,能够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在一线市场提高工作质量,赢得客户认可和提高满意度、消费忠诚度,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下的品牌管理能够创造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和不可模仿性,对企业的品牌竞争优势和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实效价值。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管理价值观念一致,内涵融合,品牌管理则拥有强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能够落地生根,两者拥有一致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管理融合思路及路径
中小企业在现实经营管理现状下,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管理相对落后,品牌力薄弱是中小企业客观存在的核心问题。事实证明,企业品牌力强大和成功营销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协同发展。虽然,中小企业难以有大型企业的发展资源和实施条件,但品牌管理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重要领域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核心途径,经营者则更应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到品牌管理过程中,使二者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管理运行系统。
(一)理念吻合,彰显企业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资源
Key words: learnfield course;study situation;teaching design;teaching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22-02
1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课程,也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对学习领域的课程明确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提出了通过解构与重构来掌握工作过程知识的问题。学习领域课程中所提出的工作过程,意在用一个动态的结构把技能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在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描述时,既要有能力方面的描述,也要有理论知识方面的描述。下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为例进行叙述。
1.1 学习领域课程能力描述
1.1.1 专业能力 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根据现有加工条件分析加工的可能性和限制因素,正确选择装接材料与装接工具;能够识别检测元器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器件成形操作,进行元器件的插装与导线加工;能够手工或使用设备完成焊接、补焊、装配,会使用常用工具、仪表进行质量检验;能根据工艺流程及劳动组织特点,制定生产工作计划,编制装接工艺卡,阐述装接规划并获取客户的认同;能完成对手工装接工具及半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能从质量与经济的角度考虑设计电子装接工艺流程,能合理预算装接成本,预测产品质量目标;能关注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能够合理评价生产工艺与组织管理,提出优化方案。
1.1.2 方法能力 具有谦虚、好学、自学的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具有获取、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具有较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1.3 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1.2 学习领域课程内容描述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插装与导线加工、焊接与拆焊、电子产品的装配、整机产品的性能检验与调试、装配流水线的生产管理。
2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2.1 学习情境规划 一门学习领域的课程要通过M个学习情境来完成。本课程选择了5个学习情境。课程设计时要求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独立的,并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同一个范畴的东西,这样才能进行比较,否则就丧失了其比较的意义。如果学习情境不属于同一个工作范畴,并且把工作过程的步骤作为学习情境,是不合适的。
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到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之间具有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以项目的方式,产品作为载体,项目的选取也考虑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老师全面指导的封闭型逐步到学生独立完成工作过程的开放创新型。几个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同一范畴不同的难度,在课程实施时,伴随着学习情境难度的增加,教师讲得却会越来越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分量越来越多。因为在这样一个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强。
学习情境的名称描述属于实体性、职业写实性的描述,要有极大的开放性。这使得学生能通过同一个范畴的具体的学习情境的比较和鉴别,进而在“具象”中懂得“范畴”,形成概念。能使其以后在面对超出五个工作过程之外的新的实际工作情境时从容应对。因此,学习情境从职业写实性的描述提炼归纳成职业概念性的描述。图1是经改进后设计的学习情境。
从现在设计的学习情境描述来看,这样的学习情境就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可替代性。学习情境载体的形式是以项目的方式,是概念性的归纳,学习情境载体的内涵是产品,是开放的,可替代的。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五个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在这样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中,学生的能力也会逐步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策略层面,这也正是高职“高”的一个体现。“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规划如表1所示。
2.2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对于每个学习情境从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资料工具、考核与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描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重点应放在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上,关键是教学实施设计。应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融“做、学、教”为一体。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授为主,转变为指导为主;学生的角色也应该从被动的听为主,转变为主动的练为主。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符合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以学习情境五为例,进行如下描述:①明确学习目标。②确定主要内容。③教学方法建议(如图2所示)。④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实施详细设计如表2所示。
上述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情境教学设计,目前,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由于任务驱动,实际动手的机会多了,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这种行动导向的授课方式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改善。学生在考取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时全部通过。证明教学设计合理,成果显著。
参考文献:
一、 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由预售人、预购人双方共同办理改为由预售人单方办理。
二、 预售商品房,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向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手续。
三、 预售人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手续应提交下列材料:
1. 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一式三份);
2. 预售人的委托书、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明;
3. 商品房预售合同;
4. 预购人为个人的,提交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外省、市个人还须提交工作居留证或在交易中心购房证明和暂住证复印件;台湾同胞购买内销房还须提交市台办批准文件的复印件。预购人为单位的,提交营业执照(注册证书)以及单位权力机构同意购房文件的复印件。
四、 预售人材料齐备的,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收到一个商品房项目商品房预售合同10件以下的当即办理完成登记备案手续,一个商品房项目商品房预售合同10件以上、30件以下的3个工作日办理完成登记备案手续,一个商品房项目商品房预售合同30件以上的5和工作日办理完成登记备案手续。
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时,应当在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上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留存一份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预售人的委托书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件的复印件、预购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单位的营业执照(注册证书)以及单位权力机构同意购房文件的复印件。商品房预售合同上不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不再留存商品房预售合同,另两份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分别由预售人、预购人留存。
五、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预售人不得申请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
1. 买卖双方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上签章的;
2. 申请登记备案的商品房不在预售许可证范围内的;
3. 已登记备案的商品房重复登记备案的;
4. 合同所附共用分摊部位与备案不一致的;
5. 预购人不在许可商品房销售对象范围的;
6.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