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经济价值

企业经济价值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0 08:37: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经济价值

篇1

20世纪80年代,美国SternStewart管理公司提出了EconomicValueAdded(EVA)的指标,我们称之为经济增加值,指上市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不包括投资者的机会成本。EVA=税后净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总额×WACC),其中WACC指的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思路是:上市企业至少要保证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允许投资者将其投资于企业的资本随时变现。也就是说,股东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增值收益=企业的经营利润―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企业对资产负债的管理和经营效率决定了EVA的大小。

二、EVA指标的优点

EVA指标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EVA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股东收益的增加或减少。EVA作为一个新的业绩评价指标,它不单充分考虑了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投资机会报酬,还改变了传统会计利润指标无偿使用所有者资本的情况,细化、量化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增值收益。

一般情况下,EVA不仅可以作为企业业绩的评价标准,还可以用于企业财务的其它方面,比如收购定价、激励性补偿计划、资本预算,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更加的协调和统一。比如,在EVA指标普及之前,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资本预算和业绩评价无法采用相同的指标,导致了财务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冲突。EVA指标的产生,不仅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的稳定,而且使得企业事前预算和事后评价采用同一指标的原则得到落实,保证了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在统一指标下有序开展。

EVA指标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像传统的会计指标那样忽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考虑,继而误判经济效率,这也是EVA与基于利润的传统指标的最大不同之处。例如,GAAP会计准则不允许将企业的一些长期开支予以资本化并在一定的时间里摊销,而是将这些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会计谨慎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或多或少地都会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真实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EVA指标在计算时会对标准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调整,以降低财务工作对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的影响。

EVA指标在追求股东财富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比如公司所在的社区、企业的雇员、企业的管理人、环境、客户,事实上,EVA指标使得股东的利益和利益关系人的利益有效地统一在一起。股东收益的增加或减少都是由EVA指标的大小直接反映出来的,而EVA指标的大小同样和其他利益人的利益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伴随着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实现了最大化,股东财富越大表明公司的经营利润越高,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会得到保障。一方面,EVA指标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动力驱动着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利润,保证了企业有限的资源能用于最有效率和最有价值的领域,继而保障了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收益。另一方面,只有向雇员支付了工资,向政府支付了税金、向管理人员提供了酬金、向供应商支付了货款,向债权人支付了利息,剩下的利润才是股东的。并且,如果损害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股东利润持续增加的愿望就会落空。EVA指标的概念简明,简单易学,能很快在企业内部得到推广。

三、EVA指标的应用意义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一)EVA指标的应用意义

1、普遍意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股东的资本金和留存收益对于企业来说是免费的,对管理者的资金运作能力要求较低,甚至出现盲目地上新项目、扩大企业的规模、介入新产业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股东利润的增长,同时还导致了资产重组效率低下。而EVA指标的运用,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不得不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缩减企业审批流程,加强反应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继而提升资产的流动性以及资金周转率。

EVA指标的应用,能保证企业长期健康地发展。因为EVA鼓励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投资行为,比如战略并购和研究开发,并资本化由此产生的支出。根据EVA的原理,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期业绩或者消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都是不明智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EVA的应用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养、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有益的战略并购,鼓励经营者做出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

现代财务理论认为:理性的投资者是逐利的,他们希望把资金用在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机会报酬的地方。而EVA能真实地反映投资者所能获得的报酬,在企业营业效率低下的时候,投资者可以把资金投入到那些能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地方,继而实现社会财富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2、应用于上市公司分析

EVA是投资者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的决定因素。因为EVA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企业未来增值的能力。同时,公司的运营状况还能从经济增加值率(经济增加值率=经济增加值/投资额)的波动上体现出来。一般情况下,出现经济增加值率连续两年呈现负值或低位徘徊的现象,则表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或经营亏损。

EVA指标能很好地分辨公司利润的来源,使得企业真正的利润与那些非经营努力的、偶然而非长期稳定因素所带来的利润区分开来,比如利用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关联交易、会计手段等一系列非经济性质措施增加的利润。EVA指标引入了投资者机会成本,揭示了投资者真正的投资回报率的底线,而投资者机会成本的引入使得经济增加值具有更广泛的可比性。不同于传统的绩效评估指标,EVA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创造的价值,这种价值对投资者的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

(二)EVA指标在我国的应用

在80年代中期,以IBM、NIKE、通用汽车、AT&T、戴尔、通用电器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企业开始引入EVA指标,主要用来衡量公司的业绩,并以EVA指标调整公司的发展方向,追求经济增加值指标最大化。而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以EVA指标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管理体系逐步成熟,并且被西方的很多大公司所接受,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研究。发展到现在,在跨国性的企业里,EVA已取代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成为反映企业业绩的风向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企业经营的思想是利润最大化,执行的考核标准是会计利润指标,而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开始向国外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学习,股东权益逐步得到重视,股东权益价值指标逐步成为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依据。然而经过调查发现,我国大量上市公司还是存在着利润最大化的思想。比如为了保证利润指标,企业的负债率极低以减少债务的利息开支,而以Modigliani-Miller理论的观点来看,盲目地降低负债率不利于资本成本作用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因为相对于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更高。尽管EVA指标并不是完美无瑕的的,但从目前来看,经济增加值依旧是最好的企业内部管理指标,它在最大限度地约束管理者行为的同时,还会提高他们改善企业经营现状的积极性;在保障股东利益的同时,还使得中国的股市进一步趋于稳定和成熟。

篇2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值得是企业资产的全部市场价值,也就是说,企业价值体现的就是企业拥有的资产总额。企业的价值与利润不同,利润只能作为企业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而企业价值则是包含了企业创造的新价值,同时也包含了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以及预期内获得的利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拥有的社会效益也在逐渐的增加,而且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联也日益密切和深入,对企业价值的衡量,也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需要将社会效益作为衡量的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在获取利益的同时,必须要以尽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的提升与履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二、加强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企业实行经济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与经济管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主体,只有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才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两个方向,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通过财务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通常情况下,衡量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企业的资金流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越大,则说明企业的价值越大。那么企业如何通过对现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运用来实现企价值最大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1 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企业的顺利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的经济制度作为依据,而企业经济制度是否具有科学性,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运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则企业已经取得的各项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容易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经济制度,才能够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基础。企业经济制度的建立,需在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股东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并且确保股东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风险是对称的,在当前企业经济管理的制度下,要求企业的股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与企业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集中,如此便能够在企业价值最大化时,实现各个利益主体的均衡利益。在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管理模式和制度的不断优化,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制环境。

1.2 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的经济命脉,只有坚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活动,才能够带动企业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奠定基础。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在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实现的基础上,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企业的成本控制、投资决策以及业务指导等工作,通过不断加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活动,使企业的人力成本、物流成本等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降低企业各项成本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1.3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加的广泛,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更新和改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科技水平,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使企业对相关的市场进行进行科学的评估和预测,使企业能够适应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同时,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使企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将有效的资金集中应用于目标客户和重点区域,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综上,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增强企业的竞争价值,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2.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最终目标,而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通过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的控制来实现,只有通过最低的成本抢占最大的市场,才能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成本战略的实现,需要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来实现。

2.1 选择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市场占有率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竞争管理能力也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科学的竞争管理能力的实现,需要以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基础。企业必须要做好基础性的管理,从严抓细管的方向,来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加强对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设,以国际先进标准为依据,对于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复杂的工作流程逐渐规范化,使得相关的人员掌握起来更加容易。

2.2 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应当将工作的重点内容放在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方面,通过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的管理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在已经确定的各项工作流程的管理方面,通过严格的贯彻,是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进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2.3 加强对效率的重视。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需要通过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才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使企业资金获得最有效的利用,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其不仅仅是成本战略的实施,同时也需要将成本与价值的对比值达到最小化,因此说,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战略作为主要的发展战略,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最求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才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范玉春,张念勤,赵玉礼.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J].农场经济管理,2001(01).

[2]罗旋.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价值工程,2011(06).

篇3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普遍面临着走内涵发展道路的要求。所谓“内涵发展”不仅包含了集约化生产模式的特征,也融合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要义。不难看出,处在资源承载能力日益下降,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惟有选择内涵发展模式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基于组织资源视角可知,企业内涵发展道路是建立在“人”和“物”两种要素基础之上的。其中,“人”的要素则处于关键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充分激发出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岗位意识,将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职责之一。而上述两方面目标的实现,便主要依赖于构建其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正因如此,这也构成了笔者所关注的问题。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当前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反思

随着长大10多年的体制改革,该类型企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围绕着经济效益目标而建立的奖惩制度。然而,以事业部型为主要结构的企业形态,却因信息不完整和传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着显著的X—非效率。从而,该企业类型也或多或少的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目标不太清晰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目标管理成为组织维系正常运转的关键。目标管理满足这样两个过程:由上到下的目标分解过程,以及由下到上的目标实施协调过程。其中,绩效评价目标不仅归属于目标管理的组分之一,更是起到对各分目标的一种协调功能。然而,反思当前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往往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背景下,却难以形成各部门趋于收敛的绩效评价目标导向。这就使得,在由下到上的目标协调中产生了大量的交易成本。

(二)绩效评价手段不尽合理

绩效评价手段一般通过指标体系、奖惩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在该类型企业中,从形式上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和奖惩办法,但是指标体系的建立往往未能与基层工作实际相结合,且一旦建立将长期保持不变。而对于奖惩办法而言,受企业长期的组织生态影响表现为“轻奖、重惩”。在深入反思这一现象后发现,企业科层结构以及委托关系,直接影响了绩效指标建立的合理性和动态性。突出奉献精神的企业文化特质,则影响到对奖惩办法的价值判断。

(三)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刚性

众所周知,企业经济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而绩效评价机制则是直接以员工为对象的管理措施之一。在构建绩效评价机制时,应关注于机制对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功能,而不是从形式上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从该类型企业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可能受“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在对评价结果的判断与奖惩时常会缺乏刚性。这样一来,就削弱了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长效性,极为不利于企业制度化建设。

不难看出,以上三方面的反思就为下文的机制构建提供了路径指向。

二、反思基础上的绩效评价机制构建

结合以上阐述,绩效评价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绩效评价目标的明确

明确绩效评价目标有助于使各层级的分目标趋于收敛,从而最终达成企业总目标。由此,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上的绩效评价目标,仍须根据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外环境给予及时、动态的调整。如,面对内涵发展下的企业经济管理,首先就需要提升“产出/投入”的比值。实现该比值的途径包括:在产出不变时投入最小化;或在投入不变时产出最大化。可见,突出成本控制以及成材率水平应成为绩效评价的目标导向。在此基础上,应采取目标向下分解的方式,将包含有成本控制和成材率元素的绩效评价目标逐级向下分解。

(二)绩效评价手段的优化

优化当前绩效评价手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绩效标准在定性层面的把握。绩效标准的定性表达(如:良好、达标等)实则可以通过量化区间来获得。以财务部门为例:该部门涉及对企业资金全面控制、监管的责任,并在资金预算、资金划拨、资金使用管控等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因此,在全年资金预算总额确定的前提下,若资金超出总额一定数量(如原材料价格波动),但在可容忍区间范围内,仍给予该部门“达标”的考核结论。

2.绩效标准在定量层面的把握。绩效标准的量化指标应以“区间”的形式出现,而尽量规避单纯的刻度。不难理解,区间范围值具有弹性,能够使用企业不断变化的内部、外部环境,也能客观的对相关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如,在资金预算中把人工费用确定为占总预算的20—30%;在资金监管中,若全年人工费用控制在区间范围内,那么针对财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就是“合格”,否则另当别论。

(三)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

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指向:如何对考核人员进行奖惩。正如上文提到了,该类型企业习惯于建立一种“和谐”的组织氛围,这种组织氛围所诱导的则是削弱制度管理的局面。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在逐级对上负责的同时,也应强化对考核人员在奖惩方面的执行力度。其中,特别是有关惩戒措施的执行。

最后,企业还应建立利益申述机制。利益申诉机制体现为建构信息传递的上行通道,因此,在部门管理者做出下属的绩效考核结论后,在规定时间内下属可通过相应渠道向企业工会组织申诉。并由工会组织汇总,交由申诉处理委员会裁定。其中,上行通道可以采取电子邮件形式,这样可保护申诉人的个人信息。

三、国有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议

(一)经济管理内容设计上的改进

笔者建议用经济增加值EVA指标代替净利润指标构建相关的评价指标。公式:EVA=税后会计利润-所有者权益资本×资金成本。

对于国有企业还应用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指标来代替EVA。REVA是由Jeffrey等人在1997年后提出的,它反映了一种更加市场化的财富观。它是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国有企业用于创造利润的资产价值是其市场价值而非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经济价值。公式:REVA=税后会计利润--期初市场价值×机会成本。EVA、REVA较传统的企业利润具有的优点一是利润的涵义更准确,更能体现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二是将财务目标与企业的决策相联系,有国有企业经营者等相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二)经济管理体系设置的建议

1、评价主体单一

虽然现有的《评价规则》的实施主体分为政府评价和社会评价。但从指标设计上,则是站在政府的角度展开评价,对第三方来说其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将打折扣。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时期,对国有经济而言,由社会中介组织利用其超然的地位对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更能增强信息的可信度。

2、评价指标不全面

(1)对现金流量指标关注不够

分析现行指标体系,考评国有企业绩效运用的多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数据,对现金流量表数据运用甚少。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金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注重现金流量指标的设置。建议增设净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比率、现金回收率三个指标。

净现金流量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为反映资产效益状况的正指标,说明的是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即

真正意义上的利润实现,同时该指标值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为反映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状况的正指标,说明主营业务销售形成的资金回笼速度。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越少,坏账损失越少。

现金回收率=现金净流量/〔(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

该指标为反映长期发展状况能力的正指标,说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资金的收现水平,是综合评价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2)缺乏对智力资本的计量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在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保持过程中,在保证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过程中,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发挥的作用日益巨大。对智力资本的计量,首先将智力资本评价指标分为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I)和智力资本的投资额(C),两者分别由一系列指标计算获得;然后再确定智力资本的价值。公式:

智力资本(OIC)=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智力资本的投资额

四、还应关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该类型企业之间并购趋势的加强,形成了诸多包含若干企业在内的集团化公司。这种集团化公司在整合了企业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消极现象。如,被并购企业员工将可能出现负面工作情绪,这样不利于企业整体的经济管理活动。对此,如何进行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则是还应关注的问题。

笔者提供以下两点思路:

(一)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对独立

因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早已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组织生态,这就使得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而且在被并购企业员工往往存有不满情绪(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往往与经营状况无关,主要因政府主导推动)。这样一来,若直接引入并购企业的绩效评价机制,将会受到被并购方员工的抵触(即不合作)。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效率。为此,应在被并购方已有的绩效评价机制上进行优化,使之与核心企业间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二)绩效评价反馈的二元导向

组织生态的差异性,将导致不同组织间的成员具有不同的行为偏好。在以内涵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经济管理中,需要在集团公司内部引入合理的绩效评价反馈二元导向。即,对不同企业的执行强度采取差异化策略,然而逐步过度到同等的执行力水平。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五、小结

充分激发出企业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岗位意识,将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职责之一。而上述两方面目标的实现,便主要依赖于构建其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篇4

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扣除其全部所用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RI)。简言之,EVA就是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

EVA t = Et– WACC t*(Ct - 1)其中,EVA t是企业在第t期(例如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的大小。

Et为企业在第t期使用该资产获得的实际净收益,它是以企业报告期营业净利润为基础,经过一定的调整得到的。

Ct - 1为第t期期初的资产净值。

WACC t为第t期资本成本,等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戚本,公式如下:

WACC t =第t期负债比率*净利率+第t期所有者权益比率*预期收益率。

显然,EVA指标考虑了债务融资与股本融资的总体规模与结构比例,能综合反映企业投入资本的规模、税后平均的资本成本以及资本收益,更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资本运营的增值情况。

根据这一原理,当衡量一个企业的业绩肘,如果它创造的实际收益超过它们所用资产的平均预期收益值(即资产的使用成本或机会成本,一般假定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或行业平均收益率),则它在第t期创造了价值,企业财富增加,即经济增加值是正的。如果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所有者(包括国家)预期获得的收益,所有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加也未遭到损失,则资本刚刚实现保值,即EVA为零。如果资产收益小于资产的使用成本(实际净资产收益率小于同期贷款利率或行业平均收益率),即使企业的利润大于零或有很大的利润数额,企业的财富也可能是贬值的。

可见,注重资本成本是EVA的显著特征。它强调在计算企业利润时,必须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经营者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就像给员工付工资一样。由于考虑到了包括权益资本在内的所有资本的成本,EVA体现了企业在某个时期创造或损坏了的财富价值量,它在本质上与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一致。即资本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资本成本,而不是我们所常见的会计利润。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所有者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经营者应当使企业所有资本创造高于资金成本的附加价值。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误以为企业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使用,这是造成我国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

EVA有利于反映所有者财富的真实变化情况,符合资本保全观,也可促进企业树立完整的成本观念,树立以长期发展为本的经营战略思想,纠正那种不计成本地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盲目筹资、投资的现象。因此EVA被称为“最好地位诠释了所有者财富”,并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因此,EVA不仅仅是一种度量业绩的指标,它还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激励机制。它可以影响个公司的经营者的所有决策,可以改变公司的文化。通过帮助员工取得成功,EVA改善了组织内部每个人的工作环境,并给经营者带来更多的财富。

EVA考虑的资金成本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投资者由于持有现存的公司证券而放弃的,在其他风险相当的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所预期带来的回报。资金成本的概念休现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以来的基本思想:公司投入的资金,应当带来最低限度的、具有竞争力的回报。这种资金成本(或者必要投资回报率)的计算范围包括股权和债务。正如债权人需要得到利息回报一样,股东也要求对他们的风险资本得到一个最低可以接受的回报。换句话说,EVA是股东度量回报的指标。如果股东预期得到的一个最低的回报,比如说他们风险资本的12%,那么只有当公司的利润高于12%,股东才开始赚钱。但是现实情况,许多经营者忘记了这个基本原则,因为他们只关心常规的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扣除了债务利息,但是完全没有考虑股东资金的成本,只有股东资金的成本像所有其他成本一样被扣除之后,剩余的才是真正的利润。

EVA就是这种真正利润的度量指标。从计算的角度看。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再减去债务和股权的成本。剩下的利润可能超过或者少于全部资金的成本,而这才是这些资金在给定时间内创造的利润。正是这部分利润,经济学家称之为剩余收入RI(residual income),它是所有成本被扣除之后的剩余收入。EVA定义简单,实际计算却较为复杂。首先,需要就如何恰当地度量经营利润,如何度量所使用的资金,如何度量资金成本,做出一系列的决策。

EVA的激励机制体现以下特点:只对EVA的增加值提供奖励;不设临界值和上限;按照计划目标设奖;设立奖金库;不是通过谈判,而是按照公式确定业绩指标。

在以EVA为基础的奖金计划里,只有向股东提供了必要的回报之后,管理人员才可以得到奖励,而且奖励是上不封顶的。

只对EVA的增加值提供奖励。这是一种使奖金数量与管理者为股东创造的财富联系起来的最可靠方式,也是使管理人员像所有者那样思考和行动的先决条件,但是对参与奖金计划的人们来说,这种奖金计划更有吸引力之处在于,它可以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增量”激励,而且是以一种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为了提高公司的EVA,管理人员将削减那些不需要的支出,以及在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增加利润;他们将非生产性资产转变成现金、用于重新投资或分配给股东,他们将进行资本投资,加快发展那些盈利的业务;他们将选择使资金成本最低的财务战略,其他奖励制度都不如EVA奖励制度如此简明而准确地给员工们这些强有力的激励行为信息。

不容质疑,每个经营者必须管理和依靠他们的自有资金。因此,他们必须担负两项重要责任:资金控制和利润控制。

第一,当经营者要为他们所拥有的资本付相应的费用时他们会更加明智地使用部门占用的资本,他会更加努力地用各种激励机制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发挥团队精神,使之自身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创造更多1 + 1 > 3的效率。

EVA的激励机制使经营者对不能创造价值的运营和资产放弃,而集中在那些能创造利润的业务和资产上。经营者会想方设法地加速运营速度并降低存货,就像戴尔公司,当它变成更有效的EVA公司后能够更快地增长。实践已证明,很多公司,包括戴尔公司、WALMART、可口可乐,是因为他们比他们的竞争对手更有效地运用资本。EVA激励机制能更好的评价与衡量经营者和员工的成功。

第二,除了减除资本费用以外采用EVA还能调整那些聪明的经营者用于达到个人目的扭曲的会计行为。比如,传统的会计准则要求公司把和销售推广产品的费用当年计人损益。结果,经营者不希望把钱投到研究和销售推广上,因为他害怕会计利润会降低。而在EVA激励机制下,他们把这些投资在内部管理报表中当作资产来处理,不管是开创期的费用支出,新品牌的营销和广告支出,还是新产品开发,他们的现金支出先是被加回到资产负债表,然后在十年内逐渐抵扣收入。这种处理与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但对经营者来说更加公平,使得经营者在短期内加大此类投入来换取长期的盈利,也就间接促使投资中心的目标与公司总体目标趋于一致。

因此,我认为EVA激励机制必须建立一套的奖酬计划来激励公司的全体员工。如果员工们能够分享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他们将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公司高级管理层方面通过衡量资本有效性来衡量经营者绩效的同时,也就平衡团体合作与成果分享,另一方面又达到追求经济效果的目的。如果EVA奖酬计划可以做到这一点、它持是一种高效的激励报酬机制。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到1994年,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价值创造者,到1996年末,可口可乐公司已经为股东创造了1250亿美元的价值。可口可乐公司的惊人业绩应归功于作为首席执行宫的罗伯特·郭思达,但EVA也起到了重要作用。EVA促使经营管理人员关注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符合市场规则。

实际上,实施EVA并不仅仅在于利润时多扣除一些成本,当一家公司真正地实施了EVA,就意味着彻底改变经营管理人员与员工的行为,这就远远超出了EVA的计算本身。具体来说EVA包括以下功能:

第一,从和经验角度看、作为一种度量公司业绩的指标、EVA最直接地联系着股东财富的创造。从公式看,追求更高的EVA就是追求更高的股票价值。

第二,对股东来说,EVA总是越多越好。从这个意义上、EVA是唯一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业绩度量指标,它能够连续地度量业绩的改进。相反,采用销售利润率、每股盈余、甚至投资报酬率等指标有时会侵蚀股东财富。

第三,EVA架构下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可以指导公司的每一个决策,这些决策包括年度经营预算、年度资本预算、战略计划、收购和公司出售等等。

第四,EVA是一种培训员工,甚至培训公司最普通员工的简单而有效的。

第五,EVA是一个独特的奖酬激励制度中的关键变量。EVA第一次真正把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一致起来。可以使管理者像股东那样思维与行动。

第六,最重要的是,EVA是一种治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所有员工协同工作,积极地追求最好的业绩。

经营者都具有天生的创造力,他们都强烈渴望成功。因此,高层管理人所面对的中心是如何利用这些天才和渴望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和公司的成功。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人的本性;人们去做有回报的事情,而不是做你希望让他做的事情。将回报与更高的经营利润挂钩,你就得到更多的经营利润,将回报与更高的销售额挂钩你就得到更多的销售额;将回报与更高的市场份额挂钩,你就得到更高的市场份额。

因此,EVA的激励机制赋予管理者与股东一样关于公司成功与失败的心态,由于像回报股东那样思维和行动,EVA奖酬机制思路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人的货币奖金。即把EVA增加值的一个部分回报给管理人员。EVA奖酬突破的公司设计薪酬制度的基本规则:

第一,突破规则是,奖金不应当封顶。管理人员带来的EVA越多,奖金就越多、没有上限。

第二,突破的规则是,在这种新的奖酬制度下,可以根据计算公式自动更新EVA计划目标,而不用每一年都重新谈判新的计划目标。

EVA激励制度正好与传统激励机制相反。通过把EVA作为度量业绩的指标,人们可以把管理人的目标和创造股东财富结合起来。没有上限的奖金可以给经营管理人员一种持续的激励,使他们不断地改进业绩。这种没有上限的货币激励使他们去发现,并成功地实施可以使股东财富增值的行动,利用奖金库将一部分额外的奖金保存起来,以备日后业绩下降时补偿损失,从而使得管理人员集中精力于开发具有持久价值的项目。

EVA激励制度的另外一个基本特性是,EVA改进的目标可以通过一个公式自动重新设定,从而消除了每年协商利润指标带来的博弈问题。奖金库和自动设定计划目标相结合,这就扩展了管理人员考虑问题的时间跨度。鼓励他们按照对EVA的(从而对他们的奖金的影响)来评价投资项目。即不仅仅考虑本年度,也考虑未来的年度。

上述这些特征共同作用,使EVA奖金计划具有两个特点,这两个特点对于EVA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是非常关键的:

(1)管理人员认识到,他们增进自己利益的唯一方式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财富;

(2)他们认识到,他们将分享自己创造的财富。这种机制使管理人员的行为走上正轨,而不需要来自上面的不断规劝。一些公司董事会和大多数薪酬制度的咨询专家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担心无节制地发放奖金可能提高股东成本,使之变得不可接受。他们所忽视的是,奖金的数额是随着EVA的增长而增长,从而股东也能获得回报。例如Armstrong全球公司的管理人员获得的奖金是他们1995年目标水平的2.25倍;这一年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了60% .

Herman Miller公司的管理人员在l997年财务年度获得了接近5倍于目标水平的奖金,而1998年的奖金高于5倍;在这两年里,该公司的股票价值上升了3倍。

篇5

商品销售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也得到了全面改变,其中对商品包装的依赖性出现了日益增加的趋势,商品包装也成为了人们选购商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商品包装设计在为商品提供保护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商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实现商品的促销,进而获得有效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实际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商品包装设计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企业商品价值实现同时,也为消费者选购商品带来了困扰。因此,更加需要对商品包装设计进行更深一步研究,以便加强其经济价值的现实。

一、针对商品包装设计进行的简单概述

包装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内包装和外包装,其中内包装的作用主要是对商品进行保护,外包装的作用则主要是对商品信息进行美化和传递。本文所说的包装主要是指外包装。

一般情况下,包装设计指的是以产品特征、特定环境以及用户喜好等因素为基础,对包装材料进行合理、适当的选择,然后运用专业的设计技巧或技能,结合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构思对商品的外部形态进行包装的一个过程。包装设计的本质是一种以产品为依托的形象设计语言,其可以将设计者的审美情感及设计技巧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包装设计也可以说成是对设计师审美情感和设计技巧进行充分表现的一个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设计美学和设计技巧的基础,而且还要对需要包装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对商品的包装进行全面、合理的设计。

二、我国商品包装设计的现状

1、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开始形成

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形成,商品包装也随之产生,它是这一特定经济秩序和社会阶段的产物。随着市场竞争愈加的激烈,企业在重视提高商品质量的同时,也加强对商品包装的重视,希望能够利用商品包装的美化功能,增强视觉冲击力,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进行达到企业的促销目的。商品包装是依附于市场经济,所以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时,需要时刻注意现阶段的市场情况,然后与商品的基本情况和文化特点相结合,对商品的优势进行美化及强化传递,以便最大化的实现商品包装的经济价值,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2、商品包装可以表达一定的价值观

处于市场流通状态的产品被称之为商品,它具有流通性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劳动价值和商品价值。商品包装设计本身就体现了劳动价值,同时还体现了设计师在流通环节所产生的艺术价值。另外,良好的商品包装还可以对商品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减少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耗损程度,降低企业的耗损成本。

3、向专业性发展的商品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承担了连接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任务,包装设计的展示也是产品个性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变相展示,进而逐渐形成了一门具有综合特性的专业。商品包装设计除了需要巧妙的设计思路和概念外,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地区、国家或是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进行体现,这就提高了对设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使得包装设计逐渐向专业化发展。

4、逐渐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好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商品,而且还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光,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更甚者还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大多数企业都会特别重视商品包装设计,最大限度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对商品包装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强商品促销的效果,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分析企业管理中商品包装设计的经济价值

1、促进商品促销目的的实现

商品包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更加主要的功能,也就是商品促销功能。通过商品包装设计,企业能够达到销售的目的,提高企业的销售利润。一个成功的商品包装设计,不仅可以对商品基本信息起到传递和推介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对商品的优势和特点进行美化和深化,增加商品包装设计的附加价值。另外,有些商品包装设计还包含了一定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在突出商品的特性,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之外,还可以对本企业进行一定的宣传,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宣传效益。

2、加强商品信息和价值的传递

商品包装设计除了能够实现促销功能以外,还可以通过包装的艺术设计,将商品包装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具体化。就商品而言,每一种包装设计的设计元素都有其特有的性质,可以对不同的设计思路和元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的突出与表达,进而将商品的主要品质表现出来,以此来增加商品的关注程度,提高商品的促销功能,促进企业的经济利益。

3、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商品包装设计具有增加商品附加价值的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如果商品包装过度,不仅会对资源造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商品的促销功能,使其附加价值降低。因此,在商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来进行,以便能够实现商品的促销目的,提高商品的经济和附加价值,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品包装设计在企业管理中所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其有刺激消费者消费欲望,实现商品促销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通过商品包装设计,可以传递商品的基本信息,增加商品的视觉冲击力,实现商品的购买行为,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商品包装设计在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9-0193-02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1]。精细化管理是石油企业运行和发展的核心工程,不仅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更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社会责任的手段。

一、精细化管理理论历史溯源

精细化管理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科学的认知,不断形成和完善的管理学理论成果。梳理其发展脉络,主要经历了泰勒注重现场操作的科学管理理论、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理论,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丰田公司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概念,经过“丰田生产方式”(简称TPS)的验证和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上述理论目的在于改变管理实现科学与效率的同一,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2]。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适应了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的要求,推进了现代管理学的科学进程,不断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系统和科学。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许多大型企业借鉴和推广了精细化管理理论,明确管理目标,改进管理方式,强调数量化和精确化,确保企业战略能够在各环节得以贯彻和发挥作用。总之,实施精细化管理契合了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和要求,兼顾了组织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需要。江苏油田作为一个年产近200万吨的大型油田,根据油区小而分散等自身特点,审时度势改变了管理方式,顺利实现了从随意化到规范化、经验型到科学型、外延式到内涵式、机会型到战略型的转型,即向精细管理的顺利转变。

二、精细化管理的四重维度

作为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控制流程、精细化的核算要求、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规划目标等内容[3]。精细化管理作为人类管理的智慧结晶,在其理念形成和实践运作中具备了经济、文化、管理、制度等四重价值维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价值维度。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每个石油企业的目标追求。管理精细化,有利于实现经济方面的三个价值尺度:一是运行成本精细化。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有利于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开支,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弥补经营中的不足,增强适应市场的重要动力。二是产品质量精细化。产品质量是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必要保障条件。借助精细化的产品评价体系和衡量标准,石油企业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管理环节精细化。即推行岗位价值精细管理,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让企业的每位员工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能力,实现岗位最大价值,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企业生产力。

2.管理价值维度。精细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必要的经济效益,更在于使管理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一是落实管理理念,建立科学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易执行的作业程序,实现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环环紧扣、道道把关,让每名员工尽职、尽责,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二是转变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重在通过管理方法落实。科学细化生产流程、合理优化管理流程,有助于推动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做到组织结构专业化、工作方式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员工职业化,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3.制度价值维度。精细化管理,重在实现制度的约束和指引作用。与传统的人治不同,首先,崇尚规则意识,要求遵循科学的程序和制度,推动管理者实现从监督、控制向服指导为主的角色转变,更多关注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其次,发挥目标指引作用。根据石油企业的具体情况,规划了企业发展目标,制订了任务分解工作计划,并据此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程规范、管理标准,形成科学的管理基础和管理体系,使之有依据、善操作、能检查。

4.文化价值维度。渐进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石油企业管理理念上的转变,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意识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理念。在新时期,油田企业所推行的精细化管理,不仅适应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责任感,还折射出了一种石油人执著而理性的人文关怀。所以,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在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的精神品格,是富有特色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凝结体,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1.规章制度系统化。完善制度建设需要:一是工作标准整合。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采用管理标准体系,把企业孤立、分散的工作环节进行整合,对企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优化、科学配置,提高全系统运行效率,使之形成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奋斗目标。二是完善制度。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岗位作业标准、精细化管理标准及考核办法,使企业活动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用制度来指导、制约和考核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从而把企业的基础做得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三是创造良好的制度发展环境。精细化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艰苦性、细致性,不能一蹴而就。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基础管理工作加以细化,逐渐将完善的制度植根于管理创新、渗透于日常管理、融会于生产经营之中,营造出无形的约束力。

2.运行管理专业化。主要措施在于:一是加强企业班组精细管理,抓好基本功训练,通过“易岗培训法”、共享技术“绝活”资源,大力选树和宣传业务骨干等先进典型,培养职工过硬的业务素质,将企业的要求顺利贯彻落实到位。二是抓好基础工作。石油企业工作点多、面广、量大,要通过抓好流程关键点、强化“四定”巡查、严格现场管理、细化交接管理为突破口,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比如,江苏油田电讯处结合变电所岗位的要求精细化了交班制度,制定“三交四不交”规定,明确了交接班人员的职责,避免了因交接班不清产生的麻烦和内部矛盾。三是健全更标准、更科学的班组管理制度,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控制。随着班组管理的精细化进程不断深入,班组人员的参与率较以前明显提高,将“单纯的管变成了共同的理”,淡化“管”的意识,实现了先“理”后“管”。四是全过程系统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控机制,实现对基层管理单元、管理主体、管理流程等全过程的控制、约束和检验。

3.管理推行成本化。一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把涉及预算、成本、资金、技术、设备、安全等范畴的管理工作抓细抓实。可借鉴“成本树管理法”,把全年的总成本逐一细化,分解并落实到人,细化成本单元、量化考核指标,让企业和员工成为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管理主体责权利统一,推动油田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二是彰显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方略。一方面,促进内部岗位之间的价值衔接,严格执行奖酬考核,用经济杠杆持续推进岗位价值增值;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技术技能,推行岗位财务价值会计核算,使每个职工学习掌握和推进“经营”岗位的水平和能力,实现岗位利润的最大化。三是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在成本的管理方式上,由单一的成本节约向成本效益化组合变革,做到成本和效益相统一,增强全员参与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意识,关注每一个细节,细化每一个成本,不浪费每一分钱[4],将财务管理由事后的审计转为事前的预防,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4.管理文化理念化。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所有工作环节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深层次方面发展[5]。要把精细化管理打造成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把精细化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石油工作中,凝练企业人内在气质和工作习惯。经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逐渐把精细化管理变为石油战线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内涵。在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石油石化战线“三老四严”、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融合独特的地域文化,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养成精打细算、精细管理的作风,培育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细”管理文化。特别是要弘扬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推动经验梳理为规则、规则训练成习惯、习惯沉淀为文化的精细管理过程,为企业品牌和效益提升而努力。

总之,加强石油企业精细管理研究,对于石油企业深入广泛地开展精细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适应生产经营管理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起步较晚,制度不够完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路径分析展开探讨。

1.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是与企业绩效息息相关的,并且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企业决策者实现经营目标、获得经济收益有着重大作用,而且还能够确保企业内部各项资产完善和安全。另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还可以保证企业各方面信息的真实有效。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基础。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规范决定了其自身质量的高低。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他经济信息有着制约着作用。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的财经法规,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而会计内部控制正是确保它们被切实贯彻执行的主要措施和手段的体现。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就是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检查、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以及各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并且,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也能够及时反映和纠正,从而在根本上确保了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和及时地反映企业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1.3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真实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健全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能够如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和舞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首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由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无法直接产生经济价值,并且间接效益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出。因此,大部分企业都将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营销上,有些领导认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就是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会影响办事效率;其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知识全面、素质高的会计人才,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些企业根本不符合《会计法》中关于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的规定,聘请无会计证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再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内部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内部授权不充分,职责划分不明确,致使财务控制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各别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程序不合理,控制重点不明确,管理漏洞也相对较大,从而导致了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发挥。

3.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和对策

3.1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

机制本来的含义是指机体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这一变化过程的性质。将机制引入到企业的会计管理中,那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整体机制具体指的是企业会计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联结方式,以及通过这些因素间的联系而完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整体功能的过程和运行方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整体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人员、资金投入、设施、发展计划、规章制度、实施措施以及运作过程等。会计内部控制必须作为总体的系统来进行运作,只有并充分发挥好个因素的职能作用,才能促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更为高效和规范。在实际的运作上要先落实人员,并组成一定的主管机构确保会计内部控制能偶正常运作。另外,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与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督促各相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整治会计工作。可以通过人员编制、添置设施、投入经费以及落实措施等,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有效运行,以此来规范会计工作。制度性监督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环节,必须建立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产清查制度、重大事项监督制约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等,以此来确保制度监督有法可以。同时,还应加强对会计的专业培训,使其业务技能和道德修养有所提高。企业可以通过组织财会人员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搞好业务分析、调研、参观、学术研究和后续培训等工作,加强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

3.2加强监督,保证会计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运作

企业必须抓好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落实情况,实现对会计工作的有效控制,并且应重点加强对会计核算等方面工作的监督,确保会计内部控制的过程能够有效运作。就监督工作而言,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的自我监督和企业专职人员的监督,而且还要有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监督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监督会计信息,即监督所有原始凭证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以此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其二,监督会计账簿,即纠正并制止变造、伪造、故意毁灭会计账簿等行为;其三,监督款项及实物,即督促建立并执行财产清查制度,一旦发现会计账簿记录的内容与款项和实物不符时,需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于超出企业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职责范围的必须立即上单位有关领导进行汇报,请求查明实际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其四,监督财务收支情况,即对审批手续不齐全的财务收支,需退回并要求其补充更正。对违反有关规定不纳入单位统一会计核算的财务收支,需纠正并制止。对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应不予办理。对违反规定的财务收支,应想单位负责人提出书面建议,并请求其酌情处理。对严重违背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财务收支,需想主管部门或审计、税务机关报告。监督财务报告,要求会计人员对强令编造、指使、篡改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要制止并纠正,必要时需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请求依法处理。

3.3开展内部审计,强化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监督企业内部经济的核心内容,它在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发现并纠正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资料和会计核算以及所有经济活动中的不合法、不准确、不真实和不完整的情况等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和企业的财产安全。

事前监督主要是督查会计内部控制的有关制度、措施以及实施情况等,以此来推动会计内部控制的正常发展;事中控制具体是对会计业务中的相关问题,通过审计加以遏止,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由于企业违规而造成的损失;事后处理主要是将审计的结果以及解决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案,提供给决策者加以参看,并协助其纠正失误、解决问题。这样能够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更加巩固和完善,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房青.关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若干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2]耿晨芳.浅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有效措施[J].中国商界,2010(12).

篇8

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应该接受业绩评价,通过业绩评价全面了解经营情况,从中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是国家,国企经营必须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凸显社会效益。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确保相关者的利益。经济增加值是评价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出其优势。经济增加值(简称EVA)是企业税后净经营利润减去投入的全部资本(主要为计息债务资本和股东投入的资本)成本后的余额,填补股权资本成本的评价弊端。从2010年开始,国资委对国企全面采用经济增加值进行评价和考核,EVA在国内正式得到认可和推广。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采用经济增加值开展经营业绩评价的重要意义,要精准施措,强化价值管理,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一、经济增加值的涵义及评价意义

要探讨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就必须全面了解这种方法的涵义及评价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应用才具有实用价值。

(一)经济增加值涵义经济增加值(EVA)是1982年由美国思腾公司提出,是一种管理评价概念。这种模式是体现公司一定期间,通过一定量资产所创造全部收益与使用该资产的成本相减后的余额。即“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国有企业不能只通过净利润来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只有净利润超出全部权益的成本,才表明为国家创造真正的增值价值,即为经济利润。当EVA0,说明国企在经营时为国家创造增值价值,实际上为盈利;如果EVA0,说明国企在经营时无法为国家提供增值价值,实际上为亏损。

(二)经济增加值的评价意义在国企经营业绩评价中,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其评价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弥补传统方法的弊端。在传统评价模式中,主要以会计利润指标为评价标准,这种标准只是评价已经发生的经营成本,并没有反映未经营的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指标弥补了这种标准缺陷,能够评价全面成本管理,不仅体现出已经发生的成本,还包含会计账簿中没有反映的全部资本成本。2.真实体现资产价值变化。采用经济增加值评价方法,是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主要尺度,也属于投资决策的参考和标准。经济增加值能够衡量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国有资产的使用成本属于该资产的最低收益。即国企股权投资收益率与使用成本相近,就说明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如果收益率小于使用成本,则国有资产已经开始贬值。另外,国有企业进行高管薪酬体系设计,也可以依据经济增加值进行确定。3.保障企业稳步发展。采用经济增加值评价,将国企管理层的报酬与EVA指标挂钩,自然就对操纵利润与片面追求利润进行了约束,这种评价能够有效预防国企追求短期利益而盲目经营,要求国企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及产品等各方面开发,要重视各种无形资产的合理评价,比如知识资本,必须重视外部环境的分析及评价,通过评价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发现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激烈竞争环境中获取战略优势,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够稳步发展。

二、对经济增加值的应用探讨

目前,许多国企经营过程中都采用经济增加值评价其业绩,成效显著。EVA评价方法涉及经营全过程,本文以EVA在薪酬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其操作模式,并分析其在考核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增加值的考核应用1.薪酬方案运用EVA指标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应当与相对应的激励制度挂钩,要将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与员工薪酬激励紧密关联,有效防范激励机制中只重视短期目标的行为,才能使得经营者思考如何长期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采用经济增加值制定的薪酬方案,主要是由固定基本工资与效益年薪共同组成,奖励奖金更能体现这种方案的特征。在薪酬方案中,固定基本工资占比45%,效益年薪占比45%,而经济增加值占据10%。固定基本工资必须以当地人才市场平均水平作为基准;而效益年薪应以企业经济效益作为基准,这样才能够激发经营者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经济增加值主要将经济的增加值作为基准,对股东与经营者二者利益进行综合考虑。为确保考核公平性和公正性,须建立完善的评估与考核系统来对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应该把经济增加值作为考核基础指标,并有效防止指标过多产生混乱,而且要合理设置奖励额度。2.经济增加值奖励方案在奖励方案中,其措施为:管理者每年奖励(经济增加值)=基薪*经济增加值增长率*经济增加值分档系数;各部分数值如下:(1)基薪:基本工资是依据市场情况和企业最初经营状况,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年度基薪额度。为体现合理与公平,企业结合内部实际情况,对各个部门管理者确定一个基数。(2)经济增加值增长率=(上年EVA-本期EVA)/上年EVA;增长率主要体现出企业本年度经济增加值与上年度相比的增长情况,从而表现出内部管理的变化情况。

篇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使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承认,并不断寻求增加价值的途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企业风险和收益的界定、度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已经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据以做出买卖决策,使得股票市场价格达到新的均衡。企业理财人员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与融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财富。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基础

产权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从无到有地产生和逐步发展。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是国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在宏观层次上、社会总量上保持公有制为主体,在微观层次上建立以多元所有者形成的、以混合所有制为主体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不但出现了多种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极不相同的经济行为,而且出现了企业资产大规模的流动和重组。①企业兼并、承包、租赁、联合、集团化有了很大发展,股份制逐渐成为主要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大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厂,逐步按《公司法》改造和改组成为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和股合作制企业。②企业的整体买卖、企业的分割式买卖和资产折股买卖,尤其是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买卖有了较快的发展。③企业破产法冲破重重阻力得到贯彻,破产清算、企业整体式和资产分割式拍卖等成为见惯不惊的事情。④企业以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以企业资产为其他企业作经济担保,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和发生事故后向保险公司索赔。⑤国有和非国有控股公司迅速发展,投资者(个人或机构)开展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股权投资管理。以上活动的蓬勃开展,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成为这些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依据。

二、产权交易活动的需要是企业价值评估的直接动因

产权制度改革要求有一个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企业价值评估也要建立在发达的产权交易的基础之上。产权交易市场由五个要素所构成:一是多元化的产权市场主体,即作为商品的企业的买方和卖方;二是产权市场体系,包括产权买卖市场、企业兼并市场、企业租赁市场、企业拍卖市场等;三是市场机制,即产权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四是法定的产权交易场所,即产权交易所或交易中心;五是企业价值评估机构和正确的评估工作。我国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仍未成熟和规范,由市场竞争形成产权价格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工作对推动产权交易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大量机会

1981年,我国政府恢复发行国债,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发育,90年代证券市场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建立了深沪交易所、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其常设监督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与此同时,资本运营迭起,1997年深沪两地有21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270余起并购事件。1998年,近400家公司进行了程度不一的资产重组。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证券法》,对于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深远影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上市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避免企业以虚假经营状况来获取上市资格,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规范,同时恰当地规范了企业资产重组行为,放宽了收购条件,这些都为我国公司价值评估提供了用武之地。

四、企业价值管理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创造了条件

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水平落后,不重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以下优点:①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充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②能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大大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③考虑了风险和报酬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④在充分考虑了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所有相关者利益最大化。⑤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不仅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企业管理也越来越趋向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企业价值概念成为企业管理理念中的核心观念,企业价值估价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技术的重要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很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就是西方企业普遍重视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企业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正确推行以价值评估为手段的价值最大化管理,是推动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企业价值评估及其管理作为国际上先进的手段,是我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股东及其人——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建立足够的证券投资和信托基金,完善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督功能,切实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给价值评估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篇10

1 经济增加值以及工业增加值概述

1.1 经济增加值概述 经济增加值(EVA)是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一种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由美国Stern Stewart & Co管理咨询公司提出来,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衡量标准。EVA的核心是衡量价值,它考虑了带来企业利润的所有成本,既包括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也包括了资本成本,其基本理念是资本获得的收益至少能弥补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1.2 工业增加值概述。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1.3 企业内部考核指标混乱。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很庞大,内部部门很多,而每个部门都各自为政,有自己的业务考核体系,当然,不同部门运用不同的考核体系可能会因地制宜些,但这样一来,各个部门之间的衡量指标就会不同,这会造成企业公司指标的财务混乱,也会加深各部门的矛盾。

1.4 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不高。目前,我国的会计表的失真现象及所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讲,可以使市场信号失真造成政策制定的失误,可以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资源配置低效劣化,造成大范围的国家利益受损。从企业的角度讲,可以对企业进行误导,使企业的决策失误失去市场机会,便企业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同时也便会计行业本身深受其害,危害会计工作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规范体系,使内控系统秩序失控,会计秩序混乱,滋生腐败和犯罪。

1.5 企业库存量过大。现代企业处于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压力大,这使得很多企业为了不断货,提高自己的供货能力,大量积压货品。虽然这样可以降低企业风险,能够及时提供买主货品,但这样一来企业的工业中间值会增加,那么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就会减少。

1.6 企业自主创新性低。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即创新所需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内部的技术突破,摆脱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依靠自身力量、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其本质就是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主动权,掌握核心技术的所有权。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然而我国企业大都是追随者,没有自己的专利与技术,这样一来,企业赚取的只是生产价值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生产价值,这样虽然工业中间值会降低,但工业总产值相应也会大幅度降低,二者之差工业增加值较之自主创新型企业就会逊色很多。

2 从经济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角度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1 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加值更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鼓励企业的经营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因此,应用经济增加值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可见,经济增加值指标非常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技术进步,这对企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转贴于

2.2 终结企业多种财务指标的混乱状况。经济增加值是一个综合性成长指标,仅用一种财务衡量指标就连接了所有决策过程,并将公司各种经营活动归结为一个目的,即如何增加经济增加值,而且,经济增加值为各部门的员工提供了相互进行沟通的共同语言,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更加有效。经济增加值终结了公司多种财务指标的混乱状况。

鉴于我国企业的大多数企业内部存在多种业务考核体系,使用的衡量指标甚至很不一致,经济增加值提示我们应终结企业的多种财务指标的混乱状况,以此来减少内部部门、员工间的矛盾,增加员工的相互沟通,提高信息的流畅程度。

2.3 尽量提高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信息的可信度。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而经济增长值指标已经在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其数据仍来源于财务报表,仍依赖于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若提供的报表不町靠,就会导致业绩评价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提高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对于增强实施经济增长值指标的效果很重要。反过来,从经济增长值看企业的经营管理,会计报表的可信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4 清理库存,增收节支。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工业总产出越高,工业中间值越低,工业增加值越大,而库存量如果过大,就会增加工业中间值进而降低工业的增加值。

目前各地区国企库存快速上升,应引起企业领导高度关注。建议企业全面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增加自有资金,同时建议政府和监管部门加紧引导国有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保证企业经营必要开支的情况下,严格压缩运营成本。要号召企业内部自上而下树立节约美德,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这不仅是克服当前困境之所需。也是谋求长远发展之必要。

2.5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工业增加值理论,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即工业增加值,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企业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工业增加值就会相应提高。

人是创新之本,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愈来愈体现为技术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可以说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有了成功的基础。所以企业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渠道,要以重大科技项目培养和凝聚人才,要以团队引进和以才引才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向企业流动,为企业所用。另外企业还要加大引进人才支持力度。最后企业还要进一步落实各项人才引进的政策,做到工作上具体指导,生活上周到关怀,项目上优先扶持,整合资源、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强化考核,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只有这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工业增加值才能提升。

篇11

一、引 言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与传统目标相比更符合时代的需求,投资者开始对企业价值创新能力投入了巨大的关注。随着企业管理目标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指标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由于没有充分将权益资本产生的机会成本考虑到核算中,使得其不再适合企业价值的评估。

在这个时候经济增加值的(EVA)的出现成功克服这个问题,经济增加值的最主要优点就是对权益资本产生的机会成本进行了详细而精确的刻画,因此可以更高准确度地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进行评估。在2009年12月份,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提出要在中央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项目。这就使得EVA管理成为中央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EVA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通过实证分析,以50家中央企业为例,研究了国有企业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相关性。

二、模型的选取与数据的采集

1、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在上式中NPPAT代表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TC代表资本总额;WACC则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经济增加的定义和计算原理是广为接受的,但是在实际的计算中却经常会出现由于项目调整导致的结果不同意问题,最后使得计算结果有所偏差。我国早在2006年就了会计准则体系,对EVA模型的调整方法也进行了说明。

2、模型设定

目前由于相关的理论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了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有两个不同的方向,选择不同的变量来计算盈余信息价值使得相关性模型出现了两大流派,一个是收益模型流派,一个是价格模型流派。这两种模型各有特点,收益模型使用了一阶差分的模型,这样就使得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了保证,但是却不能极好地解释会计收益;与之相对的,价格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由于会计数据的累积变化导致的股价变动,但是价格模型却存在很难避免的规模效应。著名学者Kothari and Zimmerman(1995)提出,尽管收益模型被广泛采用,但是其还存在少量的计量经济方面的不足,同时指出价格模型的系统估计值精度很高,建议将这两个模型结合共同使用以保证更高的准确性。本文借助了Kothari and Zimmerman(1995)的研究思路研究国有企业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相关性。

3、数据采集

从二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每股经济的增加值同股价之间存现这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得到经济增加值同股票的收益在价值上具有相关性的结果。这种计算说明了国有企业进行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以调整会计指标有重要的意义。

四、原因分析

根据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样本分析获得了部分对问题的验证,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股价与EVA之间的联系并不突出。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财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只有上市后才纰漏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并没有建立严格的经济增加值项,因此国有企业对于经济增加会计指标没有严格要求;同时我国财务分析师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投资者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取详细的信息并自己计算相关参数。在这种情况下,公布EVA这一会计指标显得就非常重要了。

2、资本市场氛围不良

我国大多数投资者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EVA的重要性,也没有将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进行投资。其实说到底还是目前我国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过多。这种投资行为反应在股价上就是波动较大,进而使得导致股价较大偏离企业创造价值。

3、自身对企业价值认识不够充足

目前,国有企业中的少部分还是遵循着追求利润的原则,按照股票盈余和利润来进行分配,这就使得EVA的内部应用不通畅。

4、EVA体系内部问题

由于经济增加值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同时EVA也是建立在众多假设的基础上才能成立,不同国家的市场,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可以为了保证对某些项目的调整使用不同的假设,这就导致了最终的结果不一致。

五、小 结

以国有企业经济增加值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提出了EVA在评价企业业绩和评估企业创造价值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的在实际中应用经济增加值体系对于推广EVA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该体系继续推广并获得投资者和财务市场的认可,那么EVA对于股价的影响程度也会逐渐增加。处于目前国内市场和体系结构本身存在的问题,形成统一的简单体系还需要实践和时间来进行构建。(作者单位:郑州煤电物资供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