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37: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际与交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6-0007-02
1 反馈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的表现
拉斯韦尔在1948年首次提出传播过程的5W基本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过程。德弗勒模式突出传播的双向性。当我们在公众场合从身边迎面走来一个之前不认识的人,他(或她)在自言自语,我们要么各行其道,要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自言自语的陌生人身上。尽管没有和陌生人进行直接的交流,但是这种各行其道的肢体行为所表现出的不关心的态度就是对陌生人的一种反馈,如果你当时的反应是把注意力聚焦到这个自言自语的人身上,你也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心情,惊讶、恐惧、鄙视、讨厌、好奇、心动等,尽管不用和陌生人直接讲话,这些非语言符号的透露也是对你见到的人、事物或现象的一种反馈。
陌生人发现你在关注他时,他也有意无意的跟你面面相觑,也有可能直接主动跟你搭讪或者说话,这是他对你的反馈所作出的反馈。当你接收到他的这些反应时,你又会因为他的这次反馈根据你自己理解的意义判断出他所表达的态度和情感,再次作出反应、给出反馈,如此循环就形成了人际传播中反馈的循环。这种循环的反馈会影响人际交流关系发展方向。
2 “在场”反馈与人际交流可持续性
“在场”一定是有“场”的存在,这个“场”就是人际传播中的面对面。传播中那些属于内容的讯息和属于关系的讯息才能相互呼应而成为一个整体,进而这个面对面的关系传播才名副其实[1]。交流的介质主要是声波,声波的语音大小、语速快慢、语调高低各有不同,传播者的动作、姿态、眼神等非语言符号。
美国传播学家艾特・梅拉比安提出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5]。反馈的效果和质量也都是有声音、语气、语调、表情等元素共同组成的,而反馈效果就会直接影响到人际交流双方能否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3 “虚拟”情境中反馈与关系可持续性
当下聊天途径QQ、微信、微博、人人、各种Email以及较早一点的网上聊天室都是互联网爆炸时代的产儿。这些途径的出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活跃的环境场所。
当双方接收到对方的符号,根据自己的个人认知来判定其传达的意义和与传播者较接近的心情或态度,进而用双方都能够接受或者更为相近似的表达方法反馈给传播者时,二者所建立起来的关系有待发展。当二者在虚拟环境中能够和谐的交流,了解到对方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倾与自己能够产生共鸣时,二人甚至可能会将虚拟环境中的网络关系发展成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并不断得到良好的沟通和发展。相反,比较糟糕的情况就是二者对同样的文字或表情符号在共通空间上有译码和解码的偏差。在网络聊天中,“拥抱”的表情符号可能表示对对方的爱慕之心,也可能表示对对方的友好,更可能单纯的表示传播者感觉天气很冷需要对方给予温暖,但不同的人就会对同一个“拥抱”表情有不同的个人解释,当传播者用习惯性的用“拥抱”表情表示对朋友一种友好的打招呼的方式,受传者又根据自己生活把“拥抱”理解为爱慕意义的习惯理解时,这就造成了二人在符号意义上理解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则会导致二人之间关系的误解和尴尬。
4 缓解性建议研究假设
“刻板印象”“沉默的螺旋”等效应无意识的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二者在交流中作出主观的反馈,甚至为了随大众而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因而随之对其也就会做出随大流的反馈。
积极的反馈能发现越来越多的共同价值观、兴趣和情感偏好。消极的反馈会恶化二者交流,最终将导致人际交流中传播终端理解意义和情感上越来越大的偏差,使得关系崩溃瓦解。这将导致双方人际交流中理解意义和态度上的“剪刀差”,最终将会造成交流的停滞甚至最后互相反感。
由此,提出几点建议假设来增进人际交流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和谐程度:
1)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就是传播双方在准备或者开始进行交流时,需要根据对方的社会角色和个人人生经和情感性格来决定说什么内容。美国人的开会习惯都比较偏向于即兴发挥;而日本人开会更偏向于根据会前了解到的与会人员的个人情况来斟酌开会的内容和传达方式。如果把整个美利坚民族和大和民族比拟成两个不同习惯的个体,美国人和日本人在共同参加某个会议时都应该互相先了解对方的大致个人习惯背景,并在会中对对方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调整自己的态度,找到了为什么对方这种想法的原因,让对方也能够尽量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并做出有意义的反馈,也就更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维持双方的交流关系。
2)准确理解。中国古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强调的是共同空间异同在交往中的作用。同学A说对B说:“今天天气真好啊,我们什么时候出去玩吧。”而B的回答是:“好吧!”在A看来逛街是享受,B看来逛街就是单纯的购买需要的东西,而B说的“好吧”表示她同意和A一起逛街,可是并不能明确的知道她对逛街是积极的态度还是勉强态度。反馈意义的含糊性使二人可能造成不同的理解,这样也就不利于两人交流关系的持续发展。往往生活中又有太多的含义不明确的表述,比如“好吧”(歧义在于是好还是不好,是自愿还是勉强),沉默(歧义在于是同意、反对、无所谓、还是正在思考)。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并克服的在人际交流中的模糊情景。
3)扩展眼界。扩展眼界也就是说要尽量每个人在人际交流的传播过程中扩大自己的兼容能力。积累的处事经验更能通过他人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来快速准确的理解对方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因为中国的文化中包含很多的引申义),并就此做出适当的反馈,更准确的传达反馈的意思和情感态度,让对方也能明确的了解到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注释
①唐英.非语言传播缺失下的网络传播[J].当代传播,2009(2):73-74.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J].科学社会研究,2010(1):97-102.
一、前言
自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于1986年问世以来,一种全新的研究人际间语言交流的方法应运而生,关联理论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为语用学研究进一步拓宽了道路。如何更好地解释语言交际中的话语理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语用学家们苦苦思索的课题,也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虽然关联理论并没有构建系统性的理论框架,但是当中提出的很多概念对我们解释上述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关联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认知语境,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概念对一种新兴人际交流方式——手机短信息的影响过程。
二、认知语境是动态的
在传统语用学研究中语境被认为是一个静态的因素,由语言使用者选择并用来解释含糊话语。但是渐渐的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Meym经提出“语境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概念;它被理解为连续变化的环境,从广义上来说,这使交际参与者得以进行互动,并使他们互动的语言表达变得可以理解”。越来越多的学者支持Mey的这一观点,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认知语境概念与这种观点也是不谋而合的,他们用[假设或新信g+N关卜(语境效果)一语境含义的公式取代了Grice的推导公式【命题+语境】一含义。Sperber和Wilson的公式中多了一个语境效果,它是建立在旧信息基础上,结合新信息而产生的。语境效果在整个话语推导过程中起着过渡作用,为最后得出语境含义做好准备。当话语的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就会取得语境效果(Sperber和WilSOn也把它称为“认知效果’,)。
(1)新信息加强了现时的语境假设;
(2)新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出现相互矛盾或抵触;
(3)新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了语境隐含。
由此可见,在关联理论中认知语境是一个动态地参与话语解释的因素,通过对语境效果的增加或删减以达到关于话语的最佳理解。
熊学亮教授把认知语境归纳为四大类。他认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背景知识和社会表征,其中前三个方面属于语用范畴。要全面的了解认知语境对话语解释的参与过程,就要分别地来看这四个方面的参与过程,尤其是前面三个方面。笔者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研究了认知语境是如何动态地参与手机发送的短信息的交际过程的。
三、认知语境对短信息交流的影响
笔者设计了一份短信息的收集卷,分发给30位在校学生。要求每位学生如实记下10个回合的短信息(每个回合只需双方各参与一次即可),这些短消息可以是连续的,也许可以是各自独立的。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在每段连续的短消息(也许是一个回合,也许是多个回合)后面根据所给出的l2个选项选择符合本次对话的项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最后得出如下结果:有60%的学生认为,即使没有看到对方的手机号码也可以直接判断出短信息的来源是哪里(选项10)。如果双方没有共有的背景知识,那么这一点便很难实现。而有43%的学生认为,是身边的环境让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以选择发送短信息给特定的人(选项6)。之所以会将此情此景发送给某个人,是因为短信息的发送人认为对方跟这一切是有某种关联的,或者说能引起共鸣的。从研究中我们发现,认知语境的四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短信息的交流过程,其中尤以背景知识的影响最为突出。比较这四个方面,笔者认为背景知识是人脑中高度结构化、内在化了的知识结构,因此在短信息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中,它的作用会比较突出。总之,认知语境对短信息交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其四个方面的影响程度却又是有差异的。那么,这四个方面在参与短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一个先后激活的过程呢?
笔者根据这一问题,设计了一份问卷,分发给另外60位在校学生。结果显示(以问卷中部分题目为例),下面这一题47.3%的受试的选项为B,也有41.8%的受试选择了D,这两个选项的选中率相当。
①x:下雨了,不能去送你,真抱歉
Y:我在车站,刚买了票,人挺多,你到时最好提前买读完这则短消息对话,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拥挤的车站
B说话人Y并没有怪X
C下雨天对X来说送人不太方便
DY表示对X的关切
下述第2题也设了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半数的(50.9%)受试选择了A,而第二个问题中76.4%的受试选择了C。
②x:吱吱,吱吱,你好,近来是否逮住帅气的小公鼠
Y:没有,差点中了鼠夹死翘翘。
你在理解这则短消息对话的时候,
A想都没想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B需要稍微想一下才明白
C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D这种拟人方式你也会用
在以下四项中选择你最先想到的一项:
A老鼠的形象
B说话人可能经常以老鼠比做自己
C说话人都彼此关心对方有无男朋友的问题
D老鼠被认为是令人讨厌的动物
第一段短信交流中,如果分析一下各个选项的话,可以推断在认知理解的过程中选项D比选项B更进了一步,因为在这段短消息交流中,x的行为主要是抱歉,所以,Y的首要意图肯定是要表示他是接受还是拒绝道歉,那么,选项B表示Y接受了道歉并不责怪X,而选项D在此基础上又表达了Y对X的关切之情。而短信息交流二中我们也不难注意到绝大部分受试能轻易理解短信息所传递的内容。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似乎很难看出在整个理解短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四个构成认知语境的成分有任何先后的顺序。参与问卷的受试一般都只注意到了每段会话的意图,却并没有真正反映出在这个短暂的理解过程中他们脑海中所经历的步骤或轨迹。预料到这一可能的结果,问卷的后半部分设计了几个相对较主观的题目。下面第3题要求受试将自己设想为短信发送者Y,并将所给出的四个选项按照在他们脑海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出来。
③x:我手机充值了。这几天你干嘛了?
Y:什么时候停机的?昨晚流浪到哪里了?
调查结果显示45.5%(绝大部分)的受试把选项A排第一位,即Y于上一晚发短信给X,而X没有做出任何回复,当看到此短信后才知道原因是x的手机昨天停机了。40%(绝大部分)的受试将选项B放第二位,意即他们认为昨晚Y无法与x联系上,故做出了昨晚x可能到外面玩耍的猜测。而选项C和D大多数受试都排在后两位,选项C的意思是手机停机后需要使用者即刻冲值才能继续使用,选项D是短信发送者x问Y这几天干吗了,而Y却想知道X这几天所做的事情。
从上述这段手机短信交流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在理解这种特殊的非面对面会话中,认知语境各构成要素在被激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存在。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参与处理新信息的认知语境主要是个体已有的旧信息的一部分,参与推理的认知语境(已有旧信息)与新信息相结合从而产生语境效果。再来看短信息交流3,如果按照一般的理解逻辑来分析的话,我们可以排出C、A、D、B这样的先后次序,首先,从X‘‘我手机充值了”这一新信息使人联想到手机曾经停机了所以需要冲值(选项C);接下来,在C的基础上,Y就能理解为何昨晚X没有对自己的短信做出任何的回应了(选项A);然后X问Y这几天干吗了,而Y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因为后者更急切的想知道X昨晚所做的事情,于是反问对方“昨晚流浪到哪里了”,因而没有满足X的要求(选项D);最后,很明显Y真正关心的是x昨晚是否出去玩乐了(选项B)。具体的来看,选项C在认知语境中是参与会话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凭借着双方的背景知识以及会话上下文,短信发送者Y不难推断出选项A的内容。而选项D和B,除了依赖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外,还需要Y对x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加上对X可能会去玩耍的场地、氛围的想象,我们认为这体现了认知语境中的情景知识因素。于是,我们得出认知语境各要素在参与短信交际理解过程中经历了这么一个先后激活的过程:背景知识、上下文、情景识。大约有10.9%的受试所做的问卷体现了这样的思维过程。
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中,我省教育系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勇于奉献,出色地完成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任务,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开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新局面,我厅决定于2009年评选表彰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和奖励名额
先进单位的评选范围:高等学校、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
评选先进个人的范围: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中长期从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人员或对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参加本次先进个人的评选。
表彰名额:先进单位50个,其中高等学校20个,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30个。先进工作者100名,其中,高等学校50名,基础教育方面50名(教育行政部门人员控制在10%以内)。
推荐名额:各市原则上推荐先进单位1个,先进个人1名;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较多的市,可适当多推荐1到2个先进单位和1到3名先进个人。各高等学校根据总的表彰名额和本校实际情况,酌情推荐。
二、评选条件
(一)先进单位
1.认真学习*理论和“*”重要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顾全大局,配合我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服务教育发展和对外开放。
3.重视和支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4.开拓创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活跃,成绩突出,为本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5.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本地区、本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取得明显效果。
6.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纪律严明,无违法、违纪现象。
(二)先进个人
1.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和掌握国家外交方针和相关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
2.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岗位中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业绩突出。
3.具有开拓创新精神,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境)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4.积极主动承担各级政府以及本校国际合作项目和任务,出色完成任务,受到外方高度评价,为我省争光。
5.自觉遵守外事纪律,无违法违规行为。
三、评选要求
(一)评选过程要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推选,领导集体研究推荐的方式进行。
(二)坚持面向一线工作人员,面向基层单位的原则。
(三)严格按照评选条件,确保先进质量,推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事迹突出,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
(四)先进事迹材料要重点突出、内容真实、文字精练(2000字左右)。
四、推荐评选程序
请各市、各高校根据评选条件推荐选拔本市、本单位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各地各高校推荐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分别填写《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推荐表》(见附件1)和《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个人推荐表》(见附件2),于2009年6月15日前一式三份报省教育厅外事处,联系人:于炳文,联系电话:0531-81916579。有关表格可从上下载。
五、奖励办法
3、语序。说话的顺序,对于要表达的意思也是很关键的。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屡战屡败Vs屡败屡战,可谓哪一个先说和哪一个后说那意思可是天差地别的。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是先说前一个还是后一个,或是先说原因还是先说结果,最后的情况可能是不一样的。
4、语速。如果你和别人聊天交流的时候说话说的过快也是不好的,这样别人一个听起来十分的吃力,另一方面容易听错或是发生误解。因此和人交流沟通的时候说话最好不要说的太快。
良好诚恳的态度,才能使自己的语言犹如春风细雨一般,叩开别人的心扉,滋润着干涸的心灵,激发人的斗志,增长人的勇气。
2、多激励别人
多说一些激励别人的话,肯定别人的能力,那样才能让别人感到兴奋,于是产生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怀。
3、给别人信赖
给人充分的信任,便给人十足的勇气和力量,能让正在沉沦的灵魂得到拯救,能让绝望的心燃起信心和希望。
4、不要恶言恶语
口出恶言,只能激起别人的反感和抗拒,给人的心灵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让人心灰意懒,觉得世界上没有人会相信自己。
5、不要乱发脾气
二、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66名学生,男33人,女33人,是个大班。针对毕业班的特点,即将要进入中学了,但是有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还有不少男同学学习目的不是太明确,纪律松懈,行为习不够规范,需要我们班主任做大量思想工作。
三、本学期工作要点和措施:
1、要求学生严守学校规章制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学业成绩。针对班级一部分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在学习方面随随便便,导致期未考试成绩不好的,严格要求他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平时多学、多问、多看、多做,向优秀生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鼓励同学大胆创新,勇于表现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活动,如歌咏、演讲和体育竞赛等,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活跃班级气氛,争取在学校的各项竞赛中多获奖。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看见教师能主动打招呼。在公共场合注意形象,不得损坏学校和班级的荣誉。
4、民主选拔班干部,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健全班委会,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必须带动全体同学学好每门功课,搞好各项活动。
5、做好弱势学生的工作。我班弱势学生主要是几个经济特困生和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对生活比较困难的如钟勇、黄金美等想办法帮助他们;对智力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柳水长、董萍等,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使他们的学业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蝗显的提高。
四、班级主要活动安排:
第1、2周
1、9月1日报名注册
2、打扫教室和包干区卫生
3、调查暑期情况,检查暑假作业
4、做好常规教育,使学生能安下以来学习
5、做好假日活动的报名工作
6、爱心捐款活动
7、校报、班报刊出
8、班干部选举和分工
第3、4周
1、推选三名同学参加大队干部竞选
2、上报假日活动有关材料
3、期初家访和家长联系工作
4、推普周活动
第5、6周
1、参加校急性跳远竞赛
2、迎接校教学常规检查
3、老人节,为老年人做好事
4、班报刊出
第7、8周
1、建队节活动
2、班级演讲赛
3、班级歌咏会
4、运动员训练
第9、10周
1、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野炊活动
第11、12周
1、组队参加校运会
2、家长会
3、校“新道德、新风尚”演讲赛
4、班报刊出
第13、14周
1、六年级朗读竞赛
2、班级大合唱训练
第15、16周
1、六年级计算过关
2、校跳绳比赛
第17、18周
1、校迎元旦大合唱比赛
2、校报、班报刊出
第19、20周
1、复习迎考
2、检查总结本学期好人好事事例
第21、22周
1、期未考试,质量分析
网络流行语总共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网络流行语是带有特殊目的的产物。例如,有的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们为了方便而创造出来的,有些是为了达到幽默的效果,而有些网络流行语是为了吸引眼球,等等。第二,网络流行语在意义方面有新奇性。例如最近由央视一个采访流行起来的网络流行语“你幸福吗?”,现在使用该问句的网民们可能不仅仅是这句话原本的意思,询问一个人他过得是否开心是否有什么困难,而很可能使用的是衍伸出来的新意义,可能是一种开玩笑或是讽刺的意味比较多。而这个新意思,搭配着采访中那句“我姓曾”,才会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网络流行语有易于传播性。第四,网络流行语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网络流行语被创造总结出来,而去年流行的网络流行语今年却不一定流行了。
网络流行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语句型,例如刚才给出的例子“你幸福吗?”和“我是来打酱油的。”;单词型,如“萌”、“表(不要)”和“闪婚”;字母型,如“OMG”,“SB”和“Q(可爱)”;符号性,如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的笑脸;以及数字型,如“530”和“3166”。
二、语言认知解读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发展分支,其理论对各种语言现象有着强大的解释说明能力。认知语言学中几个比较经典及重要的理论都可以用来解读这些网络流行语。
(一)象似性
“象似性,在《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一书中暂且被定义为:语言符号在语音、形式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王寅,2007)语言形式与所指的意义并不是任意的,没有任何联系的。语言形式不仅与客观现实有联系,更与人们的认知经验和认知方式有着映照对应的现象。网络流行语同样是人们对于网络生活的一种认知体验,因此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也遵循着语言象似性原则。其中声音象似性和笔相象似性就揭示了一些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
声音象似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语言在语音上能够准确反映出客观世界的某些特征。例如逛论坛的很多网民喜欢用“斑竹”去指管理一个版面的管理人员。这个词和“版主”谐音,很多网民不用正规的“版主”一词,而用在语音上与“版主”谐音的“斑竹”一词,它也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并且还使自己的表达个性化,因此深得网民的欢心。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很多网民会用“杯具”来替代“悲剧”,用“稀饭”来替换“喜欢”。为什么不用“粥”而用“稀饭”来代替“喜欢”呢?语言不是任意的,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反映了客观现实。声音象似性原则就告诉我们为什么在网络流行语里面要用“稀饭”来代替“喜欢”了。再如“鸡冻”(激动)、“帅锅”(帅哥)、“围脖”(微博)等网络流行语也同样可以从声音象似性这个角度来进行解读。这些谐音造出来的流行语新奇活泼,令人印象深刻,使用这些流行语也使得表达具有幽默感。
根据笔相象似性创造出来的一些网络流行语与中国文化里面的象形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最近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个字“”。这个字长得很像一个人的脸,眉毛下垂,张大嘴巴,很像一个人很尴尬的样子。这个网络流行语就将一个人这种尴尬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网民们通常都不说“好尴尬”了,而喜欢用“好”。“”这个字的产生就完全可以用笔相象似性原则来解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再如“”字,表示形神俱呆的意思。这个字就像两个呆呆的人靠在一起,不仅看起来很呆,而且很传神地表达出了一种呆的神韵。
(二) 隐喻
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于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是公认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系统研究的开始,在国外隐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响。他们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的问题,还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隐喻可以使认知主体,也就是人,在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对事体的理解。
“恐龙”和“青蛙”这样的网络表达可能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完全不陌生了。这两个词是用来指代那些外表长得不怎么好看的女生和男生的。那这两个网络流行语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可以用隐喻理论来解释。“恐龙”和“青蛙”与外表不漂亮的人们都享有一些类似的特征,例如外表不漂亮、笨重、不讨人喜欢等等,这些特征通过认知主体,也就是人的认知加工,从这两个词本身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域映射到隐喻意义上的概念域,就给这两个词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就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外表长得不怎么好看的女生和男生了。
还有一些关于网络的表达也可以用隐喻理论来进行解读。例如人们把网络看作是建筑群。其中一栋建筑就是论坛。建筑里的主人就像是楼主,建筑的第一层就像是顶楼,建筑里面还可能放有沙发,所以论坛里面也有“沙发”一说。这些关于网络的流行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网络和建筑两个不同事物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一种联系与映射,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对网络这一概念进行理解。当然,对于同一个事物,人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可能用上不同的隐喻。关于网络这一概念,也有人将其与大海联系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映射关系。例如,网络中的信息就如同海水,“冲浪”、“潜水”、“冒泡”等网络流行表达也都是从这个隐喻关系中来的。
(三)类推
“类推性是语言发展变化中的一条重要属性。类推性也存在于流行语体系之中,当代汉语中的大量流行语就是通过语言的类推性产生的。而所谓的类推性,就是以语言中某些词和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词和形式向它们看齐,从而构成新的词或新的形式。”(聂汉琳,2012)
师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指教师的道德品质。从这个人们熟悉的概念,现在有了“网德”这一概念。类推得知,“网德”即指网民的道德品质。这个网络流行语就是通过类推而被网民们发明的。相似的概念还有,人格网格,闪婚闪离,牌友聊友、坛友、驴友等等。
三、结语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充斥于人们的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网络流行语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语言和生活。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为我们解读这些新奇的网络流行语提供了另一种角度。本文仅从认知语言学的一些代表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浅显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这些新词和新义都是在社会发展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对它们的研究必然不能脱离人这个认知主体,那就必然需要从认知这个视角来进行解读。
参考文献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流程
(一)准备阶段
时间:2021年1月6日~1月12日。
1.由学习中心组织学生学习本流程;了解各专业选题;熟知写作时间安排。
2.学生应仔细阅读相关要求,了解论文写作流程和各阶段时间要求。
3.学生在公布的题目中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题目。围绕选题,搜集、阅读有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认真考虑本篇论文所要阐述的中心、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论据、写作的框架。做好写作前的准备。
4.《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南》、《各专业论文选题》等公布在我院首页(首页→西大网络教育网→教学指南→论文写作安排栏目中)。
5. 《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指南》相关视频请登录在线学xxx台,在“论文写作”栏目中查看。
(二)写作过程
1.提交选题与提纲
时间:2021年1月12日~3月2日。
学生在此期间,登录我院在线学xxx台在 “论文写作”→“论文选题”中进行选题,为了保证论文指导的质量,我院所有专业的选题均有人数限制,当选择同一题目的人数达到限制人数时,只能选择另外的题目。
学生根据选题搜集资料,起草论文提纲在“论文提纲”栏中提交提纲。论文提纲应列入文章的纲、目、结构、层次等基本要素。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等。
论文选题及提纲提交截止时间为3月2日24时。如未按时选题及提交提纲,则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系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论文写作中。
2.查看指导教师
时间:2021年3月5日以后。
学生在此时间后可查询本次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
3.初稿写作与提交
初稿写作包含初稿一稿和初稿二稿两个阶段。
一稿时间:2021年3月12日~3月30日。
3月5日~3月11日为指导教师审阅提纲时间,学生于3月12日后,查看指导教师给出的提纲意见,学生按照论文提纲和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进行论文初稿一稿写作,初稿一稿以WORD文件保存。在 “论文写作”→“论文初稿一稿”中以附件形式上传论文初稿一稿。论文初稿一稿提交的截止时间为3月30日24时。如未按时提交论文初稿一稿,则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系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论文写作中。
二稿时间:2021年4月7日~4月27日。
3月31日~4月6日为指导教师审阅初稿一稿时间,学生于4月7日后,查看指导教师给出的初稿一稿意见,学生按照论文初稿一稿和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进行论文初稿二稿写作,初稿二稿以WORD文件保存。在 “论文写作”→“论文初稿二稿”中以附件形式上传论文初稿二稿。论文初稿二稿提交的截止时间为4月27日24时。如未按时提交论文初稿二稿,则视为放弃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系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论文写作中。
4.终稿写作提交与论文
时间:2021年5月5日~5月27日。
4月28日~5月4日为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初稿二稿时间,5月5日后,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初稿二稿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充实、完善,最后形成终稿。终稿必须按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完成,以WORD文件保存。在 “论文写作”→“论文终稿”栏目中提交。提交后,点击“”进行论文检测,论文终稿重复率大于30%成绩为不及格。论文终稿提交和的截止时间2021年5月27日24时,截止日期后,系统将自动关闭,未按时提交的学生将自动转入下一批次,重新开始论文写作。
每位学生有一次免费。数据返回学xxx台大概需要5分钟,平台在20分钟内不能反复。完毕可以在学xxx台查看报告。
5. 终稿纸质版本提交
时间:2021年6月15日前。
学生应按论文格式要求打印终稿,在规定时间前交一份到学习中心备案。
二、学位论文答辩
(一)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2021年6月4日~6月9日。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为6月4日~6月9日,在 “论文写作”→“答辩申请”中申请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答辩
所有申请授学位的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重复率小于等于30%且终稿成绩及格及以上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时间在2021年6月中下旬。具体答辩时间安排另行通知。
三、论文成绩
2021年6月上旬毕业论文写作成绩。
2021年6月下旬论文答辩成绩。
(一)论文终稿成绩及格以上(含及格)者,将取得相应的学分;成绩不及格,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生可自行决定何时重新进行毕业论文写作。
(二)论文答辩成绩在良好以上(含良好)的本科毕业生且符合学士学位全部条件者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四、特别提醒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选题、提纲、初稿、终稿环节务必在规定时间之内及时提交。截止后系统关闭,不能再进行相关操作。
(二)达到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条件,因各种原因没有按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根据我院论文写作安排可再次参加毕业论文写作。
(三)本次论文写作不及格的学生只能按下一次写作的时间要求重新选题,重新开始论文写作流程。需要重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登录我院在线学xxx台在“论文写作”→“论文重写申请”中申请重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设计)写作批次。
(四)写作过程中请学生定期上网关注指导教师评语,关注我院的通知公告中关于毕业论文的相关信息。
(五)在提交了初稿或终稿后,可以下载论文初稿或终稿,查看能否正常打开,确保提交成功。
(六)论文初稿自愿,论文终稿必须。论文终稿重复率小于等于30%论文为有效论文,可以提交到论文系统。教师批阅终稿后终稿成绩为及格及以上,学生可申请论文答辩。
(七)美术专业毕业作品版面及邮寄要求
美术专业的毕业作品(国画、油画、设计创作)要求国画四尺对开、油画半开、设计八开素描纸,作品上有落款、名章及作画时间(近期作品一幅),作品背面左上角标明学习中心名称,学生学号及姓名。
学习中心寄送美术论文时间:2021年4月20日—5月10日期间(以邮戳为准),其他时间邮寄的概不处理。
邮寄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成教办公室邓萍 (收)
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育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的本质是执政为民,其落脚点和最终归宿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密切的事业之一,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学会生存,幸福地度过一生。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当今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服务人民实实在在
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宏观层面上讲,教育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从微观层面上讲,教育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千方百计增加高质量的教育供给,努力保障人民受教育权益的实现,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促使每个孩子成“人”,成“才”。
教育为人民服务,首先要保障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加快建立扶贫助学基金,提高普教质量。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推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小班化教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网络“校校通”工程。
其次,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引资、融资、内部挖潜等多种途径,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普教和职教协调发展。
此外,要努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从过去满足于“有书读”提高到了“读好书”、选名校、择名师的高需求上。要加大重点高中的创建力度,进一步做好重点中学的初高中剥离工作,名校办民校要实行人、财、物、事“四权”分离。要以示范性学校为龙头,通过托管、领办、联合办学等方式积极组建教育集团,大幅度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群体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教育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就必须主动改革和完善基本制度和学制体系,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衔接,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构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较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沟通,学校教育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一个良好的基础。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关注群众热点
——树立教育公平理念,努力保障公民的平等教育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其基本内涵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另外,由于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和教育过程的差异,也带来了教育的不平等。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就必须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就全国范围而言,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教育公平的内容和重心应有所不同:在义务教育阶段尚未普及的地区以继续普及教育为主,通过普及教育,扩大教育机会,使人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使人人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追求教育质量公平。同时通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机会均等;要想方设法加大对特困群体教育的扶持力度,尽快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农村低收入家庭、城市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的子女等特困群体接受义务教育应给予资助。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使自己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同时,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所以,本学期我还积极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教师工作。利用书籍、网络,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
我明白,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能落后,应该尽力去作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上好课、批改好学生练习、作业等常规工作以外,本学年,我还狠抓课堂常规的落实和班风学风的建设。
在每节课上课前,我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和检查,如果没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一般都不急着开始上课,我宁愿不上课也要先把课堂常规落实好。通过狠抓班风学风的建设,以良好的班风学风,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英语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
2、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英语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自己在教学的特色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一共有五个单元。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人教版一般是就教科书意义而言的,是相对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而言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和华北教科书编审委员会,1961年与高教出版社合并,是教育部直属的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出版、发行的专业出版社。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