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0 08:37: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村返乡创业好项目

篇1

一、传统思想包袱沉重,不愿返乡

在传统思想中,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能培养出一名走出农村,扎根城市的学生真可谓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情,全家人乃至于全村人都对此寄予厚望,期待学生毕业后能够飞黄腾达、有所作为,因此,对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村籍毕业生,家长和乡亲都会很不理解,甚至有时还看不起,认为是没有能力在城市打拼了才回来创业的,这种思想包袱会给返乡创业毕业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部分农村籍毕业生本身也或多或少有类似的优越感,传统思想包袱沉重,对自己期望值很高,人生理想准备在城市中闯出一片天地,不打算回到农村去。

根据对重庆市工业学校正在就读的496名农村籍在校生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农村籍学生中,88.7%对就业表示有压力,可见学生们对于就业形势不乐观。但尽管如此,调查中有41.2%的人将未来留在大城市,同时有一半人把中小城市作为就业目的地,而愿意返乡的则不足9%。由此可见,农村毕业生更青睐于去实现在城市扎根打拼的理想,返乡就业热情较低。对“你今后是就业还是自主创业”时78%的人把就业摆在第一位,他们认为就业者只需完成上级交办的规定工作,如果成为创业者,则需要全方位统筹工作的方方面面,倾注更多青春与汗水。如果出现经营困难,就业者船小好调头,大不了重新找工作,而创业者失去的可能是其全部,这就与本来对返乡就业热情很低的状况相比,返乡创业的农村籍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

二、创业项目档次低,发展空间狭窄

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规模小,以个体工商户为主,注册资金量少,通过对重庆市工业学校农村毕业生创业规模和创业行业分布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主要创业资本在5万以下,5万以上的仅占17.3%,比重较小。另外,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虽然准入门槛低,而做大做强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

据调查中职院校调查问卷企业初次投资规模统计,主要创业资本在5万以下,5万以上的仅占17.3%,比重较小;企业用工主要集中在10人以下,10人以上的仅占14.7%。企业年利润统计看出利润在5万以下的占多数,5万元以上仅占9.6%。综上所述,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档次比较低,大公司、大企业比较少,技术产业更少。通过对重庆市工业学校璧山、长寿 11 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的实地走访,有 8 名创业者进行猪、牛、羊、兔等的养殖,有3 名创业者承包土地进行果树和蔬菜种植。养殖猪、牛、羊、兔等都使用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和方法,高新的养殖技术都没利用上,猪、牛、羊、兔的品种也比较传统,好的品种还不能适应当地的成活。养殖的销售基本上是璧山和长寿及周围的县市。果树和蔬菜种植技术也是相对落后,蔬菜大多数是利用大棚技术进行种植,果树基本上是苹果树、桃树、梨树等,大多运用传统的嫁接和授粉等技术。果树和蔬菜的销售地域大多都是本地,走出重庆地区的很少。

三、创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认为资金是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规模较小却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许多风险投资公司都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中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中。没有很好的启动资金,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即使有很好的创业设想和项目,也会被迫叫停或放弃。在创业初期的毕业生筹措资金除了向家人、朋友借款以外,大部分需要通过银行的小额贷款来解决。但在实际的调查中,有近28.5%的毕业生表示不知道可以小额贷款,有近62%的毕业生表示银行小额贷款手续太麻烦,再加上找不到人担保等因素,很多毕业生放弃贷款来筹措资金,仅有不到30%的中职院校农村毕业生通过贷款实现自主创业。这部分幸运的农村毕业生,最终从商业银行将启动资金贷出来,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国家虽然有扶持政策,但是条条框框太多。银行方面所要求的东西多,手续繁杂,甚至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苛刻,加之贷款的成本并没有优惠太多,对于新创办的企业来说杯水车薪。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对创业资金的需求是非常渴望的,但是又得不到政策的支持,不能满足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四、创业经验不足,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村毕业生缺乏对创业载体评估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农村毕业生毕业后大多在城市打工了几年的时间,返乡后并不了解农村的市场需求,这时候如果选择专业的打造团队对农村的现有企业做调研,一来成本较高,二来速度慢。所以农村毕业生创业往往选择与外出务工期间从事的行业有关,这样创业项目既没有结合地方特色,又没有与当地市场接轨,自然不能达到创业前的预期。往往在城市销售很好的产品回到农村就无人问津,产品滞销严重。

(2)农村毕业生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从开始就没有进行长远规划,一般是照葫芦画瓢,跟风行为严重,看中某个项目就一窝蜂的扎进去,在这种短期的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内部不良的竞争下,我们可以想到最后的发展结果就是无人盈利,两败俱伤。

(3)农村毕业生返乡创业选择的企业没有延续性,存在的周期相当短,在管理过程中根本不注重企业的生产质量,长期发展。

五、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能力较差

篇2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3号)和《驻马店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驻政〔2018〕8号)精神,安排部署我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6月5日,省人社厅**一行特意到我县实地调研指导返乡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对我县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殷切期望。这都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返乡创业工作。刚才,**通报了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情况并就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县返乡下乡创业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返乡下乡创业共识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对于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活跃县域经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返乡者返乡创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推动全民创业,才能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实现全民富裕。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全民创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返乡下乡创业,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一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是劳动力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多人,这**人全部在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摸爬滚打和历练,练就了一身技术本领和管理本领,既是优秀的劳动者又是优秀的管理者,是我们**的一大财富,如果这**人能回来一部分人返乡创业,对我县的经济和农村经济都将是极大促进,必将会给**注入新的经济能量和活力。二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返乡下乡创业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大大促进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返乡下乡创业者他们可以用多年的积累为家乡捐资铺路,兴修水利,改进电力设备、通讯设施以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教育事业、娱乐文化事业的改善,有利于促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三是返乡下乡创业有利于促进脱贫攻坚。返乡创业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对于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收脱贫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要切实为返乡者解决好排忧解难减负的问题、增加收入致富的问题、改善环境幸福的问题,这“三大问题”仅仅依靠政府,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广泛动员,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打一场全面脱贫的人民战争。返乡者返乡创业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需要他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需要他们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真正帮助弱势劳动者和贫困户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脱贫。

(二)返乡下乡创业是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拥有**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非常富裕,而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外出打工,二是本地开辟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县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了返乡下乡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实际行动,在全县形成了全民大创业、创大业的氛围。就刚才表彰的示范项目、扶贫基地等企业就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同时也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三)返乡下乡创业是落实民生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我县在外务工人员通过多年的拼搏、学习,他们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思想观念,都是当代农民种的佼佼者。他们返乡后,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是让群众安居乐业。就业是安居乐业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上,返乡者返乡创业对于本地民生工程的实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多措并举,强化服务,推进返乡下乡创业深入开展

各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要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积极作为,全方位支持、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创业环境,让在外务工人员带着满腔的激情热情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一)健全政策体系,加大创新力度。近年来县里先后印发了《**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短缺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我们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同时,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根据问题导向,按照返乡返乡创业的需求,进一步细化和充实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切实为返乡者回乡创业者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信息建设,搭建创业平台。不少返乡者返乡创业有意愿、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干什么好,担心项目选不准,投资没回报。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了解返乡者的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建好项目储备库,为有回乡创业意愿的返乡者提供信息指导和项目支持。同时,要为返乡者返乡创业提供好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政务服务、电子商务等创业平台,使返乡者能够借助公共平台把本地资源和外地市场很好地衔接起来,在返乡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我们要着力打造好**这个大舞台,当前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好,交通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要素优势、农产品资源优势越来越凸显。我县着力建设的产业集聚区、特色商务区以及广大的农村都是返乡下乡者返乡创业、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平台载体打造好,让创业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加强创业培训,培育“能人”队伍。近年来,人社、工会、教育等部门加强了对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还要继续抓下去,尤其是对当前未就业的劳动力更要加强技能培训。我在这里强调的,除了要加强就业培训,还有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和就业不是完全一样的概念,要想有一批创业群体的形成,必须要有一批创业带头人队伍的成长。所以,对于这一批人不仅仅进行技能培训,更要培养他们如何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等等。我们需要培养企业家队伍,至少是带头人队伍,我们要看到一个带头人起来了,至少能带动几十个人就业。各相关单位不仅要立足于就业培训,更要从培养带头人着手,去深入考虑我们的创业培训如何开展。

(四)强化要素支持,优化创业环境。要积极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用地政策等创业政策支持,并加强对返乡下乡创业者的技能培训,多措并举降低他们创业的风险和成本。特别是融资问题,要牢牢抓住国家对到贫困地区投资上市降低门槛的历史机遇,积极为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他们上市融资。同时要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切实维护好返乡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切实打消返乡者不敢来、不愿来、不想来的顾虑。有些返乡者之所以不愿回来,就是怕发展环境不优。农村多年形成的嫉妒、眼红这类毛病在个别地方仍然根深蒂固,再加上我们政府的一些部门,虽然这些年服务环境在改善、服务效率在提高,但是“吃拿卡要”的问题并没有绝迹,影响了返乡下乡创业者的心理情绪和创业意愿。因此,要切实营造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尊商爱商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强化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返乡下乡创业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经济工作重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切实摆上位置,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安排部署,统筹安排好、组织实施好。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融资难、用地难、缺人才、缺技术等突出问题。同时,抓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的动态监测和统计调查分析,深入了解情况,帮助排忧解难。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责任,尤其是人社部门、工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主动作为,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配备得力干部,真正做到责有人负、事有人干,认真履行好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职责任务,并联合相关部门,实行责任制,建立责任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确保返乡者创业取得实效。

篇3

近年来,*街道切实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优化服务,创优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破解资金难题、加强创业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每年春节期间,以“春风行动”为平台,开展以“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创业信息,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是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促创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开通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夯实创业人才支撑。2015年以来,街道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0余人次,创业能力培训40余人。目前,街道返乡创业人员达到150余人,直接带动500余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二、当前影响农民工创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阻碍农民工创业热情

据调查,返乡农民工80%以上都反映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农民工虽然在外积累了一定资金,但还是要依靠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钱才能使经营项目正常运转,返乡创业投入很大,加上农民创业尚未树立起自己的信誉和知名度,吸引投资和融资能力差。另外,银行部门担保贷款手续比较复杂,农村承包地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比较困难,致使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很是困难,即使得到贷款,资金成本也比较高。发展资金不足,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障碍。

(二)综合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

据统计,在我街道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60%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40%,他们外出务工大都是从事重体力、低技术的劳动,整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多数返乡农民工接受过创业培训,但创业知识、财务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还是相对欠缺,难以满足创业不断发展需要,加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待遇较低,先进企业技术和优秀管理人才十分缺乏,致使企业投入见效慢、回报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生存前景堪忧。

(三)要素保障不足,创业环境较差

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涉及以农为主的基础产业领域,创造的税收相对较少,导致用地难比较突出,办理审批时间长,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大多又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返乡农民工自己修路,错失了市场机遇,又增加了企业成本。受制于收入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条件不完备等问题,创业者在聘用管理和技术人才组建创业团队上存在很多困难。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但有些新办企业并不清楚自己可享受哪些服务,减免哪些税费。总的来看,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四)创业意识不强,成功率较低

由于部分返乡农民工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长远的目光和规划,缺乏闯劲,即使有创业意愿,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加之掌握创业的信息渠道不畅,不能把握市场风向,导致创业产品不畅销或滞销,企业发展壮大比较困难,创业成功率不高。

三、进一步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和指导

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引凤还巢”。一是全面落实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制度,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二是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三是结合实际,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新领域,提高创业的层次,促进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二)进一步强化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紧扣精准扶贫攻坚,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就业为目标,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计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真正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热情,为促进农民返乡创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三)切实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篇4

本次调研共计走访企业80余家,召开座谈会20余次,参加座谈企业代表共计260余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60余份,通过访、听、查、问等方式(走访创业户、走访相关农户、走访领导、走访项目实施点,听创业户汇报、听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听调研组干部意见,查看创业规模、查看相关部门实施项目情况、查看领导对创业的重视程度、填写问卷调查),充分听取和收集广大创业者的意见建议。

(一)外出务工人员情况:

外出农民工230928人(男129054人,占55.88%;女101874人,占44.12%)。文化程度:小学53313人,初中95941人,高中(职高)26473人,大专及以上20789人。年龄结构:31岁以下66016人,31岁至40岁53041人,41岁至50岁45748人,51岁以上20298人。从事工种:技工25317人、管理13315人、普工80810人。地区分布:广东省48584人、浙江省27706人、福建省15987人、上海市8467人、其他省20009人、省内县外19411人、县内9266人。截止目前,大约有5000余人在县内创业(其中微型企业464家,大约占9%),累计从业人员达46463人(企业10790人,个体35673人)。创业主要为养殖业(猪、牛、羊、鸡、豪猪、野鸡、兔子、鱼、蛇等)、种植业(茶叶、方竹笋、经果林、中药材、蔬菜等)、加工制造(食品加工、衣服和鞋来料加工、水泥制品、家具、电器等)。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特点

1、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特色产业(**乡种植食药材玉竹、**镇豪猪养殖、林下养鸡等)数量规模不断加大。

2、大学生返乡创业注入新活力,文化程度明显提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50%以上。

3、青年、妇女创业比重大年龄偏轻。50岁以下人员占了70%以上。2012年以来,全县共办理微型企业464户,注册资金4640万,带动就业2320人。

4、农民工创业经济实力有所提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镇**坝建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

5、企业联动发展,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新州镇丰利木材加工厂与木炭加工厂合作,实现废料合理利用。

6、搭建交流融资平台,成立青年创业协会。实现会员资源共享,组织会员外出培训,提高创业者的管理经验和经营能力。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让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在调研中了解,农村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都是围绕我县产业发展,承包荒山、草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业,整合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特色化和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实体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在调研中了解,我县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创业在城镇周边是以发展二、三产业为主,大量就近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农民离土离乡,改变了以往乡村十室九空的冷清现象,使老人有人照顾,小孩子有人看管,给空巢家庭带来了阳光雨露。一是为小城镇发展提业支撑。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近半数办在小城镇和县城,除去投资于农业经营和谋生型的小企业,规模稍大的工商服务业绝大部分是办在小城镇和县城。这些企业带动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二是发展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部分回乡农民工在城镇创办教育、医疗、文化、住宿、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企业,发展房地产业,提供多方面的生产生活服务,直接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配套产业发展。许多投资于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回乡创业者,是一半在外地创业,一半在家乡投资,他们在家乡投资的工商企业,具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企业的发展水平;他们投资的城镇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业,既适合当地的需要,又往往具有城市设施和产业的质量和品位。三是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

3、为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富民强县激发活力。我县农民工在沿海地区进城就业务工,经受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洗礼,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力资本,他们回乡创业,把资金和发达地区的市场观念、技术、管理带回家乡,一是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工商服务业发展重要力量;二是成为招商引资,承接沿海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主要力量;三是成为结合当地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力量;四是为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

二、返乡农民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党政领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能公平对待,缺乏优惠政策

1、没有把服务农民工返乡创业视同招商引资一样重要。县乡两级政府把改变当地经济不发达的希望过多寄托在引进外商和大企业上,并为之制订一系列优惠政策。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小打小闹,交税少,发展慢,只能解决他们自己就业增收的问题,对县域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作用不大。甚至不相信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成功,没有把服务返乡创业摆上位置。有的支持只是停留在讲话、邀请上,缺少具体的政策措施。

2、政策上不公平。县政府让引进的大企业进工业园区、实行优惠政策或配套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不了园区,也得不到对园区企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多项服务,这就形成与较大企业之间的不公平。农民工返乡创业有的吸收了城镇待业人员、失地农民,更多的是解决农村不能外出的40、50农民的就业。同样是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的创业,在城市能得到税费减免、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得不到这些政策。这又形成与城市创业的不公平。

3、扶持政策落实滞后。据调查,返乡创业得到政府支持的面偏小,比如扶持城镇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妇女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有些是难以操作落实到位。

(二)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指导不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1、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指导不力、服务不到位。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民工创业就业底数不清,对中央、省、市、县出台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很多返乡农民工创业在选择项目时,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帮助予以论证。一些返乡创业项目兴办起来后,后续跟踪服务不够,当初承诺的各项政策落实缓慢、透明度不高。例如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贴息部分返还缓慢、部分养羊补贴、发展大鲵养殖饲养池补助未落实到位;对已成功申报如著名商标等的企业奖励政策未兑现。

2、各项审批办证程序复杂。虽已有一些部门进行了改革,例如商事制度改革,但还有很多部门未简化办事程序。我县目前还未完全实现一站式服务,创业人员办事要多头跑、来回跑,耽误过多时间。有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因办理手续程序复杂而半途而废。例如办理返乡农民工证需要4个单位盖章,程序繁琐,让办事人员多次跑,来回跑。

3、有些执法单位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执法态度较差。

4、办事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未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摆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关系,努力营造适合群众创业和企业发展的公共管理服务环境,还是采取管、卡、压的做法。办事难仍然是创业者面临的问题,对于一些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更是如此。有些人说返乡前受到热情对待,办厂时也有人服务,但是企业一旦落地,再想找政府部门办事,解决问题就十分困难。根据对返乡创业者反应,认为审批企业或立项难 政府部门乱收费、企业负担重,开办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手续复杂,程序繁多,辗转多个部门,差不多是环环收费。一些部门甚至去企业吃、拿、要。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上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一些政府部门的违规行为无疑加重了创业者的经济负担。

(三)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调查表明,近八成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开业时主要靠自有资金,把打工中积累的有限资金集中用于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开业后缺少流动资金的情况比较突出。资金不足基本是依靠民间借贷,到银行贷款的不多。部分企业产品有市场,因融资难,无力扩大规模。90%的返乡创业者反映资金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造成返乡创业融资难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村资金返流城市,供给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的供给渠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家。二是贷款利息高。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月息为 9.1厘,加上贷款申请过程发生的交际费用,月息实际超过1分,年利息超过12%。三是缺乏信用贷款,只有抵押贷款。初创企业抵押物缺乏。同时,小企业的设备不能抵押,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不能抵押;抵押折扣高,对抵押资产的评估只能达到资产价值的60%左右,再折半放贷;农业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不能抵押,土地不能抵押,贷款更加困难。四是信贷担保体系发育迟缓,担保机制难以适应。一方面是县的富民担保公司、就业局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发挥作用不好;另一方面是忽视对中小企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五是政策性贷款和财政扶持贷款极少。比如农行、农发行对返乡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创业,支持基本没有。

(四)缺乏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布局。县内缺乏科学合理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布局,没有明确主导的发展目标,各自为阵。一是没有依据市场需求和突出我县产业特色,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二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搞重复建设,以致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是产业搞起来之日就是败下去之时,这在种植业养殖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发展。一是政策因素用地难。由于城镇建设造成土地紧张,返乡农民创业用地审批困难,土地供应难以满足企业开办和发展所需,特别体现在一城三区范围内。二是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多。返乡创业人员中大多数从事种养殖业,需要大量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但在土地流转方面没有相关参考办法,大多数农民不愿流转土地,也存在因土地流转价格不确定而造成合同难以签订情况。三是水、电、路等设施不通畅。发展种养业的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很丰富,但普遍存在水资源匮乏、电力和通讯设施差、交通设施跟不上的问题,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降低了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六)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不高,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一是创业者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返乡农民工大多数有创业意向,创业冲动,虽然在外出务工时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经验,但在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欠缺,市场分析能力、组织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意识,难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造成在创业道路上困难重重。二是创业培训覆盖不广,缺乏针对性。虽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了创业培训,但存在短期培训的多,长期培训的少;培训内容趋同的多,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少;培训初级人才的多,培训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少;培训以完成考核目标任务的多,注重实效的少。

(七)缺乏对创业就业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调研发现很多农民工,他们靠流转土地,大规模搞种养殖业和其他加工业,他们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有些一个小微企业同时从事好几样产业发展,其创业很艰辛,意义非常之大,但是少有人去关注过他们,更多的却是一些服务部门打着服务的旗号去收这要那。党委政府缺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和表彰激励。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政策保障。一是把返乡创业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列入重要日程,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制定返乡创业专题规划,专项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细化工作任务。二是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一年度至少召开两次会议,重点研究协调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组建专门返乡农民工创业机构,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指导农民工创业就业,对返乡农民工选择的行业进行科学规划和引导,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信息延伸。在重点村建设信息公开栏,在县有线电视台开辟用工信息专栏,结合六五普法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平台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中介组织参与到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中来。五是继续运用好523农民工节这张品牌,扩大影响力,积极宣传和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

(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接地气。一是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真正的一站式服务,全部审批部门入驻政务大厅,并对各项审批事项和手续办理流程进行公示,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加大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长期跟踪监测,了解其所需所想所求,协助返乡农民创业项目申报及评估认证申请,开展经常性的返乡创业项目的跟踪调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传输相关信息至县有关部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织好农村富余劳动就地转移和输出。三是要改进服务方式与手段,要抓好乡镇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与畅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效应。对有资金积累、有市场信息、有管理经验、有创业就业需求的返乡农民工实行特别的联系与服务,为他们创业就业提供方便。四是加强问责和公众监督。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效率慢、服务态度差、乱收费等现象要严肃处理。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特别加大对发展中企业的资金扶持。二是设立创业基金,由县级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创业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经贸局、市场监管局、工商联、民企配合工作,鼓励创业成功人自愿加入创业基金。三是进一步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支持信用联社采用的信用证制度、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加强县富民担保公司支农贷款担保力度,金融机构出台相应便民措施,使国家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措施惠及返乡创业者,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所需。四是落实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三个十五万政策,养殖补贴、小额贴息等优惠政策及时兑现,鼓励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落实好黔微贷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柜员信贷通贷款项目,由政府出资给我县微型企业提供1-2年会计记账服务,建立企业信用,诚信贷款。五是发挥青年创业协会与两家银行签订的保证金贷款协议的作用,帮助一定数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六是根据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合法运作的相关规定,制订相关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办法,推动民间资本合法运作,释放出民间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巨大潜力。

(四)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一是认真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注册资金认缴制,实行先照后证改革,简化经营住所登记条件,着力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工作。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实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快速增长。二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强化企业自身制度建设,合理规划。鼓励成立股份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等,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打破行业区域界限、优先安排用地用电用水、奖补贴息、税收优惠、优质服务等措施,因地制宜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篇5

唐河,全民创业热潮正在涌动;社旗,正搭建巢穴迎来归雁;孟津,8名返乡农民工的成功创业,为家乡带来了发展的春天……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返乡创业农民工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家,是幸福的港湾,也是致富的源泉。眼下,河南农民工返乡创业正逐渐形成潮流。

据初步统计,2008年以来,河南农民工已累计返乡559.31万人,其中返乡创业60.69万人,创办企业30.97万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05.37亿元。

这些积累了技术、资金和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了农民结构、提高了整体素质、创新了农业经营、促进了产业融合、加大了农村投入、提高了生产能力,成为促进河南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孔雀不再东南飞”

今年秋天,信阳市平桥区五里镇怡丰园农场喜获丰收。“今年的葡萄长势喜人,又是一个好收成!”园主杨国晏一边熟练地剪下一串串晶莹泛紫的葡萄,一边开心地说。杨国晏曾在外打工多年,6年前返乡创办家庭农场,立足打造生态农业采摘观光园,解决本地劳动力就业300多人,每年使农民户均增收6000多元。

“以前外出打工也是没办法,现在家乡就业形势好了,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不比出去挣的少!”近日,信阳市平桥区世纪广场举行的大型就业招聘会上,家住平桥区长台关乡的刘玉岚被一家服饰企业相中了。谈起能回家乡工作,刘玉岚一脸高兴:“父母为我们操劳大半辈子了,不容易,以后就可以多陪在他们身边尽尽孝啦!”

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机遇。“与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主要开展创新创业不同,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区域主要在乡村,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规模化种植、畜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等。”河南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吕志华说。

孟州市莫沟村原是交通闭塞的小村子,青壮年村民常年外出打工,村中留下了妇女、儿童和老人。这两年,回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餐馆,有的经营村淘店销售农副产品。目前,该村已有50多个村民返乡创业,带动100多人就地就业,村里人气、生机在集聚,改变了以往“空心村”的模样,老人满意、孩子高兴、夫妻和谐、社会稳定。

调研显示,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兴业,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在为当地农民提供容量较大、门槛较低的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带动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并真正实现“返乡一人,致富一方”。

“农民工返乡创业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了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从源头上解决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的问题。”河南省副省长王艳玲介绍。

“筑巢引凤”,鼓励返乡

今年,洛阳天下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硕果累累。该公司由孟津县会盟镇小集村8名返乡农民工发起创办,下设养殖、种植、农机3个合作社。“公司流转了村里的土地,从事小麦良种繁育和优质牧草种植。目前,公司已经出售肉牛1800头,今年预计盈利1000万元。公司的成立,把年轻人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带动了村民就业……”村主任兰应水开心地说。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从省委、省政府到乡镇,包括行政村都非常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都能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地出台支持当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际举措。例如,汝州市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多在江浙从事机绣工作的实际,创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带着资金、技术和设备的返乡创业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河南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8亿元,带动民间投资3000多亿元,中央财政给予40亿元贴息补助,其中帮助30多万名返乡创业农民工零成本解决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了增强返乡创业农民工创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各地采取商户联保、园区担保、公司加农户等方式,不断降低反担保门槛。郑州市对符合规定的农民工自主创业,给予20万元政府全额贴息创业担保贷款。

强化创业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目前,河南累计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20万人。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新业态、新经济,各地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内黄县已建成17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示范村,焦作市去年开展电商培训300多期,引进专业电商人才300多人,增添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活力。

此外,依托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各类社会服务平台,各地集聚各类资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孟津县创办“创业指导师志愿团”,采取结对帮扶、上门指导等方式,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开展指导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双创”时代新动能

“双创”时代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大众创业的新时代在召唤着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当前全国正在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农民工是广大创业、创新群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与科技人员和大学生主要开展创新、创业不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区域主要在乡、村,领域主要集中在农村规模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餐饮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等。人们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此外,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近年来,河南聚焦实施四大国家战略规划,着力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很好进展,河南多年来打造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和一大批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好的发展环境。河南有大量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市场需求,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支撑。

大众创业的新时代在召唤着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据统计,目前河南农民工规模达到2867万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一大批农民工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经验,有创业的愿望,有回家乡的情结,这些都为他们返乡创业提供了可能。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产业结构还是消费结构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升级,城乡生产生活的需求层次在变化和提升,催生着新的需求。人们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体验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多,这些需求侧的新变化,为供给侧的创业提供了机遇。”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说。

接下来,河南将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加强创业保障,全面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使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能创业、创成业,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为“创”时代加快集聚发展新动能。

用“情”打造创业大军

“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最关键的是要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河南省省长陈润儿要求,要进一步在深化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中的很多人是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摸了路子的“能人”。他们既了解外面的世界,又了解农村的需求;既有返乡创业的意愿,又有返乡创业的能力。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不仅可以实现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促进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打工效益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创业效益转变,还可以使更多的孩子有父母疼爱,更多的老人有儿女照顾,更多的夫妻能合家团圆。

陈润儿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一要营造创业环境。好的环境是吸引力、向心力、竞争力。要给予平等待遇,“把老乡当老外,把民资当外资”,做到招来的企业享受什么政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享受什么政策;予以依法保护,严禁吃拿卡要,绝不允许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当作“唐僧肉”;强化舆论支持,广泛凝聚“创业还是家乡好”的共识,吸引更多农民工回乡创业。

二要用好创业政策。对返乡创业农民工,既要保证他们享受普惠型政策,又要根据其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完善差别化政策扶持措施。河南将筹备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基金,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工解决融资难题。

篇6

团市委调研组由团市委党组成员童宏葵同志带队,团市委农青部主任科员陈付青、团市委城青部副主任科员程亮两位同志随同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深入机关、区县、乡镇等详细了解了我市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有益探索。分别在迎江区、怀宁县、桐城市召开了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工作座谈会,重点围绕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现状及如何引导服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就业创业与基层各级团干部、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代表进行了工作座谈和深入探讨。

二、现状及原因

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现有劳动力300多万人,每年有110万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40%。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深受影响,许多中小私营企业纷纷倒闭或停产裁员。导致了农民工就业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困难,部分提前回乡。我市作为劳务输出农民工的提前返乡加大了我市的就业压力并带来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外出务工青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广东的东莞、深圳人数最多,行业多,大多在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餐饮业;在东北的主要是建筑业;在北京的主要是建筑业和饮食业;在浙江和西安主要为服装业;手机配件业分布零散而且边远。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因金融风暴返乡。这是调研的重点,按比例推算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5%左右。

2、因季节性等因素返乡。因为气候原因如在东北等从事建筑行业的提前返乡,按比例推算,因季节返乡的占15%左右。

3、受中央惠农政策影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青年返乡具有吸引力。因此返乡的约占2%。

4、回乡创业。外出务工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资金的积累,很多都想回乡创业。改革开放30年,但真正大量外出务工是90年代中后期,资金的积累并没完成,所以很多人想,真正创业的大约只占3%左右。

5、自身技能。有些务工青年因文化素质过低,不能适应岗位技能要求;还有些人因为结婚、盖房,或赡养老人、照顾子女,或解决夫妻分居,或不习惯外地生活、思念亲人、心理成本大等原因而选择回乡,约占5%。

三、机遇和挑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因为金融危机,工厂倒闭或裁员返乡的青年只占15%,但另一方面受访者很多都表示企业减薪了,自行创业的收入也有影响。当问及来年的打算,很多青年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家更好,这与当前的惠农政策和国家的扶持政策有关,也与**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提速有关。

更多的返乡青年或不愿在外务工的青年,他们经过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洗礼,学到了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掌握了熟练的技能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机遇;他们带回了或多或少的资金,是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他们不再两地分居,孩子不再留守,这是和谐家庭的机遇。

但挑战远大于机遇,更多的青年在当地就业,这对**的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开发并提供更多的岗位;而新农村建设也不是青年农民重新回到一亩三分地那样的简单;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又何来和谐。

四、对策及建议

综合各种因素,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返乡青年是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生力军,如何加以正确引导,是当前全市各级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各级团组织要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后备军的作用,积极应对,主动解决青年返乡问题,努力把各种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地增长做出贡献。

1、引导服务。各级团组织要对当前大部分务工返乡青年现象和情况必须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履行好职能,宣传政策法规;二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改水改厕宣传力度,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推动农村青年健身活动,举办娱乐活动,丰富返乡青年的精神生活;四是结合扶贫慰问工作、志愿服务工作、三下乡工作真情服务返乡青年;五是尽自身所能,努力为返乡青年排忧解难,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使用好,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篇7

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农民电商协会,四五名员工正通过网络联系有购买意向的商家。会长商英杰今年36岁,出生在农村,中专毕业后回家种了一年地,然后便开始了打工生涯。

当过屯长,干过农村经纪人,2014年商英杰成立了英杰源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基地面积从200多亩发展到1000多亩。随后他注册了“粮王爷”商标,2015年4月成立了公司,“粮王爷”牌农产品正式开售。6月,公司开始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目前已有两家淘宝店,线上收入超过40万元,占营销收入的四成。

如今,商英杰拥有4000亩种植基地,“粮王爷”旗下有十余种产品,已带动30余户农民走上致富路。“作为农民创业者,我的创业还只是在路上。”商英杰说,他正筹划着开拓市场,今年准备再开两家网店,争取线上收入翻番,让“粮王爷”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

当前,各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总量呈现上升趋势,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然而,农民工返乡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资金缺乏和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同时一线工人短缺、技术支撑不够等难题也亟待解决。

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在甘南县,像商英杰一样返乡创业的农民还有不少。“虽然总量不大,但还是呈上升趋势。”甘南县劳转办主任朱晶桓介绍,目前甘南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人数超过400人,主要是农民。

相较于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多依托当地资源,生产经营模式相对传统,不少是家族式小作坊和企业,其中从事种植养殖的比例较大。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层台镇斯栗村,村民胡启波联合村里18位村民于2014年创办了斯栗牲畜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生猪养殖。目前,合作社建起占地6000平米的圈舍,配备包括生猪配种、产崽、育肥等多个功能分区及多台养殖产业设备,存栏已达8000头。

“对农民工创业来说,市场好很重要。今年持续上涨的猪价让我更有信心把猪养多、养好。”50岁的胡启波表示,合作社与屠宰场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打造出“斯栗猪”生猪品牌,吸引了不少养殖场和屠宰场前来订货。目前已吸纳十七八位返乡农民工就业。

作为斯栗村最早出门打拼的一代人,回乡创业一直是胡启波的梦想。“我们这代人读书少,创业就要盯紧熟悉的项目。养猪在农村最常见,也最熟悉。”他说,大量的扶贫政策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措施为他们提供了支持。

办厂也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选择。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为了带动移民搬迁群众脱贫,当地创办了很多社区工厂。政府更是每年由县级领导带队,分批次赴北上广深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鼓励引导平利籍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办厂。

34岁的奚精华之前一直在福建的服装厂打工,现在他回到平利县,带着福建的技术、生产管理理念和订单创业。目前已经在5个镇7个移民小区开设了专门生产手套的社区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双。

“2011年至今,全县共召回平利籍在外创业成功者45名,其中28人创办了社区工厂。”平利县人社局局长杨飞介绍,截至2015年底,全县865名返乡农民工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了创业,占创业农民工总数的78%。累计返乡成功创业的农民工2100余人,年营业收入达5亿元,带动县内1万余人就业。

前景虽广道路崎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程加快,逐渐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出现农民工“回流”。“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就业,既满足了地方企业的用工需求,也是地方经济活力的一种表现。”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江永红教授认为。

安徽出现了明显农民工“回流”迹象。自2015年起,安徽积极落实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农民工创业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比例进一步提高。

“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较好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他们带回了见识和技术,对地方经济、相关产业熟门熟路,也容易和当地群众沟通交流。”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认为。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9个组均有诸如面条厂、砂石厂、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不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都返乡了,留守现象得到改善。据了解,单在一张姓创业者所办公司的辐射带动作用下,村内留守儿童数量就由126人减少到60人,空巢老人数量由21人减少到11人。

然而,农民工返乡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资金匮乏和融资难是创业者普遍面临的困扰。在毕节市,创业者王平(化名)正在为公司发展缺资金犯难。“为了贷款,家里和公司能抵押的都抵押了,但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公司至少还缺50万元的周转资金,不知该怎么办。”王平说,由于没有可抵押的东西,找银行贷款更困难。

从2013年的小微企业到如今注册公司逐渐发展壮大,贷款难是王平最深刻的感受。“刚起步的小企业没多少资产抵押,银行贷款的授信额度低,手续也繁琐。”他说,创业三年,遇到资金困难时大都是找亲戚朋友借钱解决。即便能从银行贷到款,资金量也小,而且限制较多。

“我最头疼工厂一线专业工人短缺。”陕西安康的创业者杨业强(化名)说,虽然社区工厂建厂初始想解决移民搬迁社区居民和返乡农民工就近工作,但对于他这样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工厂而言,工人流动性太强,培训成本始终维持在高位,甚至因经常无法按时交货而损失订单。

“现在工厂有300多人,但4月进入采茶季后,很多工人为照顾家里种的茶叶就不来上班了,人员流失明显。可工厂的货还要交。”杨业强说,新员工手把手从零开始培训,很多人刚能上手又出于各种原因走了,厂子始终难以满负荷运转。“工厂一年生产量为500万双手套,可订单最高有2500万双,我不敢接,接了也完不成。”

一些创业主体还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指导。“目前合作社种植的水稻品种,就是看周边农民种啥好,就直接选啥品种了。我们希望能得到农业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引进一些优良品种,同时也帮我们提高一下种植技术。”商英杰表示。

破除创业“拦路虎”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在农村形成产业带动,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带动地方脱贫致富。但从当前状况看,创业者还面临不少“看起来好,申请却难”的尴尬,政府还需在创业“软环境”营造上下更大力气。

一位创业者反映,几年前企业刚起步时,他了解到政府有个扶持政策规定:小微企业注册资金达10万元的,可享受5万元的政府补助。但直到2015年他才拿到这笔钱。

“为了拿到补助,前后跑了很多次部门,各种花销近3万元,但是在最需要资金时却没领到钱。”这位创业者表示,返乡创业就是看好这些优惠政策,但是实际申请并不容易,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有所欠缺。

与上述创业者有同感的创业人士不在少数。他们表示,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措施,譬如落实减税和降费政策等。同时,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监督,确保相关帮扶政策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让创业激励真正落实到位。

就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问题,多位基层工作人员和创业者建议,应开辟专门信贷业务,设立创业发展基金,多措并举破除创业“拦路虎”。

篇8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篇9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前阶段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坚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手段来抓,不断健全网络,加强引导,强化培训,大力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4月底,全县已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0538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1.3%,实现务工工资性收入2.89亿元、务工纯收入1.45亿元。总结前阶段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有:

(一)措施有力,返乡农民工安置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研究和掌握农民工返乡原因及进出情况,对正常返乡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进行分类造册,实施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管理,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返乡农民工动态情况。二是积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工技能单一的实际,在摸清返乡农民工底数的基础上,突出以提高返乡农民工专业技能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援助。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返乡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技能型人才储备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做好“充电”服务。三是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协调金融部门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到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手中,逐步把开展创业培训等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协调相关部门优先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简化办证手续,及时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目前,全县因金融危机返乡农民工达18200人,已实现就业13335人。

(二)拓展培训项目,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和大面扶贫培训项目,采用“流动课堂”、“夜校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基本技能培训。截至4月底,全县共开展培训85期6045人,实现培训后转移3900人,其中:开展引导性培训62期4558人,开展以电工、电焊工、缝纫工、钢筋工、砌筑工等专业技能培训23期1487人。

(三)加强市场对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为农民工转移就业牵线搭桥,做好市内外务工人员创业情况调查统计,采取内外输出结合的方式,合理有序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为我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及县内企业输送农民工4380人。截止今年4月底,全县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790人,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农民工重新安置转移12950人,尚有4865人待逐步培训后转移。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返乡农民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若不能及时再就业,部分返乡农民工家庭将出现返贫。据统计,我县返乡还未实现再就业的农民工有4865人,若不能实现再就业,年内将有4500个左右农村家庭户均减少收入10000元以上。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从事劳动强度大而收入低的行业。三是组织化输出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盲目无序流动的局面还需进一步扭转。四是部分乡镇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重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应对农民工返乡工作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和抓落实不够,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渠道不明确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今年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分析形势,正视困难,切实增强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今年劳务输出面临很大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利于我们调动和整合各类资源。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以“阳光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夜校培训试点、“科技入户”工程等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三是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扩大内需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我们要紧紧抓住实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需要大量农民工参与建设这一大好机遇,抓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与劳务输出工作的对接,有效促进扩大农民工就业。

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返乡农民工人数增加,劳动力转移输出压力大等困难,我们的思想不能松懈,措施要更加扎实,充分看到危机中的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我县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抓紧抓实,坚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两手抓”。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流动,培养一支合格的劳务大军,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认真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更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总的要求就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带动”的原则,按照培训服务齐抓、需求供给对接、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加强培训,规范管理,搞好服务,提高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县2009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总体目标是: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82万人;实现务工工资收入8.1亿元以上,净收入3.43亿元;完成大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1.6万人,高田乡务工人员夜校培训4900人。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做大培强我县劳务经济产业,真正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在今天的会上,县政府将与各乡镇签定目标责任书。同时,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张县长4月24日在县政府三次全会上对全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天会议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责任,认真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与周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广大农村群众对该项工作的认知度不高。各乡镇要深入搞好宣传发动,扩大宣传声势,开辟宣传专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信息、维权保障等方面的宣传报道,认真抓好相关宣传资料的制作和发放,切实做到在服务中宣传,在宣传中抓好服务,营造密切关注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紧紧围绕让农民“出去有路、就业有岗、务工有为、回乡有成”的思路,认真做好输出前、输出中和输出后的各项服务工作,真正把劳务输出做成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一是要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各类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合理设置培训课程,要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开展市场急需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要加强与各大企业、用人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的劳务合同关系,大力组织定单培训,同时要开展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常识和公民道德规范等引导性培训,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意识,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职教中心要联合建成培训系统,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构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延伸到乡村,促进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转移就业一人,确保技能培训时间达20天以上,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以上,培训发证率达60%以上。同时,实施劳动力培训必须做到“两个公示”,一是要把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公示到村组一级,二是要把每期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资金使用情况等公示到村组一级。

(四)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由于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起步较晚,劳务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尚未形成良好的基础和优势,目前还有许多农民工属单枪匹马、零星分散地盲目外出,远远适应不了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大批量的集中需求,因此,加强区域内外的劳务市场对接,努力开辟劳务用工市场,积极引导组织农民有序转移输出,是提高转移质量和打造劳务品牌的必然途径。一是要通过参加各种劳务洽谈会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积极同输出地的用工企业进行沟通联系,认真考察用工岗位,确立合作意向,有组织地输送农村劳动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有组织输出任务。二是要依托务工能人、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开辟县外用工市场,充分发挥其信息灵通、联络面广的优势,使其成为政府组织的有利补充,在组织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县人力资源办要制定出具体的组织化输出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县人力资源办、劳动就业局、县职教中心、各乡镇人力资源办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成一套完善的组织输出系统,认真搞好农民工的转移输出服务,真正达到“输出一个、带动一批,输出一批、带动一方”的效果。

(五)抓好维权服务,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农民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县人力资源办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一是要在维权重点上实现突破,加强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规范劳动合作行为,坚持做到“四不转移”:即用人单位合法资质不全不予转移,劳动强度过大不予转移,工资收入没保证不予转移,国家规定的工伤等保险不缴不予转移。要规范中介市场,严厉打击黑中介坑害农民工的行为。二是要在维权环境上形成声势。要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有计划开展专题咨询活动,借助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农民工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向农民工普及维权知识,强化维权意识,努力形成在参与中维权、在帮扶中维权、在舆论监督中维权的强大声势。三是在维权工作上形成合力,加强与劳动、教育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要加强跨地区越部门合作,在维权过程中协调沟通,做到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人听、有人管、有人为之伸张正义。要充分发挥好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发挥好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及联络点的作用,使之成为农民工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切实维护所在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篇10

(一)、返乡农民的基本情况:

截至**年3月底,**县累计返乡农民工8.9万人(其中女性占40%),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19.8万人)的44.9%,其中,其中珠三角地区就返乡6.6万人,长三角返乡0.8万人,其他地区返乡1.5万人。从地域分布来看,返乡农民工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主,达7.4万人,占返乡总数的83%;从年龄结构来看,16—30岁以下民工返乡5.86万人,占总数的65.8%,30一50岁以上民工返乡3.04万人占34.2%,产业熟练工人、企业老员工返乡比例比较低。

(二)、女农民工返乡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调查的返乡女性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受到严重冲击,有的企业甚至倒闭。有的农民工无法找到工作,有的农民工工资普遍降低,勉强能够维持个人生活,不如回家发展产业计划。二是解决留守在家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前夫妻双方在外务工,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年迈的老人照看,造成了这些留守孩子心理上的阴影、人格上的不健全和学习上的欠缺,在社会、家庭和子女的强烈要求之下,很多返乡的女性留了下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三)、返乡后的就业情况:

我县各级各单位采取积极措施促进返乡人员再就业,通过加强信息服务“找岗”、加强区域合作“保岗”、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岗”等形式不断强化职业培训、鼓励返乡创业,解决了大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我县将多家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整合,构建了一个中心(县就业培训中心)、一所职校(县职业中专)、一支团队(全县7家定点社会培训学校)的“111”县级职业培训网络,形成了集电脑操作、基础英语、车钳电焊、电子应用、驾驶汽修等多项职业技能于一体的就业培训体系。今年来,通过职业培训网络,已累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513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400多人,较大地提高了部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截至**年4月底,全县返乡的8.9万农民工中,已有7.4万人再次外出务工(其中实现省外务工5.1万人,省内务工2.3万人),部分留乡创业、和就地4转移就业,部分仍在观望。

(四)、返乡女农民工的创业现状:

返乡女性积极自主创业: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发现,返乡女性在家留守责任田和责任山务农的只占到10%,90%的女性回家后用自己在外打工积攒的储蓄作为原始基金发展自己的创业计划。**年,车湖垸乡高湖村1组的覃晓芳前几年和丈夫在外开餐馆积攒的19万元,作为创业基金,在娘家青林乡开办了大型养鸡场,年出产3300羽蛋鸡,现在已基本实现盈利;该乡长堰村的41岁的覃清香**年前随丈夫在一家电池厂打工,为照顾临近高考的孩子学习,回乡投资12万元办起了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00头生猪,9头母猪。钟家铺乡林场村36岁的徐红群,2007年冰灾市和老公回家,在朋友的推荐下利用本地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投资近50万元办起了环保木炭加工厂,销路好,利润丰厚。创业的基本要求带动了她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近年来返乡的多数女农民工已经接受了劳动部门、“阳光工程”等提供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掌握了一门专业技术。在我们调查的540名对象中,40岁以下的女性100%接受了补贴的电脑、家政、烹饪等技能培训项目;40岁以上的女性100%接受了畜牧、农业等部门组织的送科技下乡的养殖等专业技能培训;100%的女性希望接受政府组织的收费偏低的技能培训。今年42岁的太平桥乡九桩堉村的张一萍,养殖了80头波尔山羊,一直以来她跟着饲料店的技术员学些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县畜牧局的技术员到他加上了一堂课后,她深有感触地说:“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对养殖业是大有帮助啊!”

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创业:年初县委下发了《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将返乡农民工创业纳入全民创业扶持范围,制定出台了《**县创业引导资金管理实行办法》、《**县创业实体聘用本县从业人员补贴试行办法》、《**县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构建起了以小额贷款担保为主,税费减免为辅,社会保障为补充的农民工创业配套扶持政策体系。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各部门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特别是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免费提供创业服务。沙坪镇返乡女农民宋智慧,今年2月在该镇创办牲猪养殖合作社,顺利获得了4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漳江镇返乡女性伍惠英在本镇创办惠源制衣厂,相关部门齐上阵,仅用时5天就将证照办理、贷款申请、用地划拨、税务登记等手续全部办理完毕,劳动部门还主动为其招满了103名员工,这些激励举措极大的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热情。目前,我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潮正在逐步升温,现已相继有819位返乡民工创办了经济实体,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转变。

(五)、返乡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需求:

通过调查走访,发放问卷,被调查的540名女性在创业的要求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择业上希望得到指点:部分返乡女性带着“落叶归根”的思想和积累多年的心血回到家乡,她们已经不习惯被限制在几亩良田上,她们更想做点能够有较大收入的创业,但是限于对市场了解程度,在选择项目上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她们极想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一门前景可观、效益不错、投入不是太大的项目。

2、技术上希望得到指导:调查中,已经在进行自己创业计划的女性普遍反映,自己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是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希望得到有关部门一对一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太平桥乡的孵化大户李志华、钟家铺乡骆松枝,在选择了土鸡孵化和生猪养殖项目后,自己买了相关资料学习,然后遇到困难在饲料供应商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些防疫知识,基本能够应对一般的疫情和小的病害,但是她们仍然想得到最优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希望有关单位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

3、资金上希望得到扶助:返乡创业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初期可能会遇到市场了解不够、技术跟不上等问题而出现亏损情况,这种时候她们最期望得到政府在资金周转上的扶助,帮助她们度过难关,缓解因经济上的压力带来的创业积极性的挫败导致最终放弃创业计划。

4、组织上希望得到关爱:创业过程中,这些女性不希望孤身作战,她们希望有协会或者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给予技术、资金、流通上的各项帮助,希望得到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希望周边产业能形成一个极大的产业链。

1、加强服务协调,促进妇女就业创业: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继续积极推进“政府买单、部门领办、妇女受益”的培训模式,依托培训基地,结合当前形势变化,开展具有市场导向性的就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多形式、分层次开展培训,大力提高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机制。适时举办巾帼创业培训班,帮助有创业需求的妇女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发挥妇女在促进发展、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2、着力培育项目,拓宽妇女创业就业渠道。

一是大力发展本地工农产业,增加本地就业的吸附能力。要积极探索“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留住返乡农民的智慧和经济实力。太平桥乡中心村1518人,**年之前,每年外出打工人数为110人左右,**年下半年以来,中心村周围的中小企业从以前的3个增加到今年的5个,且新增的文源油茶开发公司需要大量劳动力,据统计,今年该村外出人数减至50人(均为常年在外打工者)。二是以家庭致富促进灵活就业。继续发展特色女性就业品牌,通过联系外包加工业务等形式为农村失地女性、返乡妇女创造就业岗位。形成培训-实践-就业模式。

3、搭建服务平台,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篇11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返乡回流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县属全国劳务输出工作重点县,年输出劳务人数7万人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不少中小企业停产、裁员或减薪,导致我县部分农民工失业提前返乡,且返乡人数呈持续增加趋势,妥善做好农民工返乡回流工作,事关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关系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返乡回流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估计大量农民工返乡回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充分运用和落实好现行政策,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实际,认真研究具体方案和措施,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确保全县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监测,准确掌握农民工回流动态

为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控和统计分析,决定在全县25个乡镇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点,其中:*镇为市级监测点,*镇为县级重点监测点。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周报制度,从现在起,每周星期五上午11点之前将本乡镇农民工返乡情况调查统计表报县人劳局。各乡镇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监测工作,进村入户调查,了解返乡农民工基本愿望和要求,建立返乡农民工基础台账,为开展农民工就业援助服务提供详实的资料。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做好服务、监控和疏导工作。

三、加大对外劳务交流力度,加强对农民工的信息引导和就业服务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劳务输入地的联系和衔接,培养扶持当地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广泛挖掘劳务信息,要在各行政村落实1至2名返乡人员援助服务员,负责传递信息、落实帮扶措施和维权服务,尽快建立县、乡、村三级返乡人员援助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信息引导与就业服务水平。要抓住“两路”建设与县内重点项目建设开工,人流物流增多,服务行业用工需求增加的机遇,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要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和外出务工的高峰时期,深入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温暖”的就业援助活动,切实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四、利用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时机,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县人劳、扶贫、农业、教育等部门,要抓住农民工返乡、冬季农闲时机,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项目,针对农民工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对就近就地就业和继续外出务工的,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创业愿望的,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其创业能力;对愿意留在家乡从事产业发展的,开展种植、养殖业、特色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围绕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定点培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围绕劳务品牌开展培训,培育、扶持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提高劳务品牌的就业竞争能力。各乡镇要切实组织好辖区内农民工的培训工作。

五、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

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尽量使用本地返乡农民工,为农民工开辟新的务工渠道。要结合国家新一轮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认真谋划产业发展,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返乡农民工参与家乡建设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20*]14号)精神,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创业服务等方面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创业,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