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效课堂工程

高效课堂工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0 08:37: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效课堂工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效课堂工程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技能型应用性很强的实用课程,因此作为课程有机组成部分的实训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造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的高效课堂,使实训课堂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人一直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下面就结合笔者多年的切身体会谈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的高素质技能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必要保障

首先,作为一名专业课程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的教学方法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要。打造实训课程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实践技能,必须会举一反三、具备“卖油翁”的娴熟的专业技能。这些在教材的略略描述中很难找到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勤学苦练,方能习得。

二、精心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由一个个实训项目组成,教师是项目的总设计师,精细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前提。要高质量地完成实训项目,需要进行“课前方案设计――课前数据计算――课上集中布置、实际操作、质量检验――课后技术总结”等六个步骤。通过这六个步骤(见图1)使得学生对实训课项目从“任务目标获取”、“技术方案制定”、“数据计算处理”、“实地操作演练”、 “成果质量检验”、“成果技术总结”等环节进行了更为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尽可能地做到 “教、学、做一体化”。

图1

三、因项目施法,遵循客观规律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基础

每一个实训项目均有其特色和训练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针对性地设计实训步骤和方法,切实实现实训课堂高效化。以仪器使用项目为例,学生操作仪器会经历“生”、“熟”、“巧”三个阶段。我们就须采用“生”、“熟”、“巧”三个阶段的不同技能训练方法。刚开始时处于“生”的状态,操作过程中拧螺旋的力度总是把握不好,有的拧掉了目镜,有的把脚螺旋拧坏了,有的不会调节对点器等等,操作次序混乱。安置一次仪器要花费十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读出的数据也不准确,精度太低,成果不可用。操作一段时间后,有了一定的熟练程序,达到“熟”的阶段,安置仪器一般会在 4min~10min 之内, 但精度一般,成果基本可靠。学生的操作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在心理学上叫“高原期”,这个时候如果继续不间断的练习,就会达到“巧”的境界。在“巧”的阶段,安置仪器一般会在4min 之内完成,仪器高度适中、三脚架张开角度恰当,观测次序井然,测量精度高,成果可靠。按照“生”、“熟”、“巧” 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进行指导训练,并且告知学生规律的不可逾越性,顺利度过紧张的“生”阶段、进入兴奋的“熟”阶段,到达万变的“巧”阶段。

四、严格把控课内实训环节的质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引入“成果质量检查环节”

对各实训小组的操作成果要进行检查。 检查方法依据实训项目的特点分为“教师抽查法”、“学生自查法”,其中学生自查环节包括 “小组互相检查法”、“变换方法检查法”、“变换仪器检查法”等。通过成果质量检查环节,培养学生重视“按流程操作、按设计测量、按规范把关”的意识;培养学生从事测绘工程工作“质量至上”的意识,质量检查也是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测绘人员必备的技术素质,通过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使其理解质量检查的重要性;同时使得课堂教学尽量接近生产实际,从而实现 “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准确对接,同时也实现了向每一节课要成果、要质量的目标。

2.引入“实训课评价环节”

工程测量课内实训引入“成果评价环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各小组的“实训课前准备情况”、“实训课堂操作情况”、“成果质量检查情况”等进行评价。课前准备情况主要通过“课前方案设计和数据计算”环节评价;课堂操作情况通过“实训课堂小组工作进度和工作量” 来判断评价;实训课质量和效果检查通过“教师抽查和学生自查”来衡量。

通过“成果质量检查”和“实训质量评价”两个环节,使得各实训小组通过“小组自查” 对本组的成果质量有所判断,同时通过“小组互查”检查其他小组质量,发现自己的问题,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小组之间有了沟通、交流和探讨,形成了良好的实训课氛围。同时实训指导老师再进行“分组抽查”,把发现的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做到强化和提升,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实训环节学生只是完成了实训项目,而不知道成果是否合格的问题。

五、灵活的排课方式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实训课采用四节连排形式,有助于提高实训课效果,初步解决了仪器领取和归还损耗的时间,保证了实训课的时间,从而能够保证各小组都能完成相应项目,有效避免实训课完成的不理想,甚至由于下课半途而废的情况。

篇2

以区教育局和农场教育总支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方案》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有效校本研修机制建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组织领导

1、高效课堂建设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朱耀文(校长)

副组长:王小桥(副校长)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肖红年(后勤主任)

2、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王小桥

成 员:郭锋(教导主任)、黄汉华(副教导主任)、熊燕(政教主任)、王红霞(语文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周丹(数学教研组长、区优秀青年教师)、罗晓芳(综合教研组长、区赛课一等奖)、祁冯静(区优秀青年教师、区教学能手)、黄惠玲(区教学能手)

三、工作目标

1.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认真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能力。

2. 通过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和探索,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通过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促进课堂教学实现高效、优质、轻负。

4、消除课堂中存在的重形式、轻效能、课堂活动表面化、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学生无收获的现象。

5、杜绝课堂教学随意性,改变低效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做到七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教师要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真正做到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要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

具体措施:

1、抓实集体备课。教研组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开展各种活动。优秀教学设计展览和评比、备课案例评析研究、同课异构、优秀教案评比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促进教师备课水平的提高。

3、落实教学反思。活动期间内,要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精品课进行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或课例分析,并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或课例分析,发送在学校qq群共享上。每学期3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期末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4、加强常规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负责落实备课检查、指导、考核、讲评分析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突出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教研组的工作效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通过同伴互助,促进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提高。

(二)、切实抓好课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究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研究出不同的课型模式,并得以推广。

1、提高使用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根据我校环境、文化等各种校本资源,为了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在执行国家统编教材的同时,依靠自己的力量,于XX年在创建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期间,编制了《关注学生的生命、实施关爱教育》的校本课程。我们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积极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校本研究成果,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实效。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不能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五、“高效课堂”研究时间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XX年2月至3月)

1.召开行政会,传达上级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目的及实施意见,分析、研讨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拟订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3.召开专题会,论证、修订“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4.召开构建“高效课堂”动员及起动大会,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理论培训阶段 (XX年4月 至8月)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

2、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3、引导教师自主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负担过重,教学低效益的主要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基础性思想准备。

(三)、调研反思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以校为本开展课堂教学互动观摩活动,对照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分析。

2、自评、互评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撰写构建高效课堂个人发展规划。

(四)、构建模式阶段(XX年4月至8月)

1、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2、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贯穿一条主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并重;摒弃三个无效的训练——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经过调研反思初步构建我校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五)课堂实践阶段 (XX年9月至XX年9月)

1.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高效课堂”研究校内、组内汇报课活动。

(六)汇报研讨阶段( XX年9月至20xx年9月)

1. 开展“同备、同上一节课”教学研讨活动。

2. 组织“教学开放日”活动。

3.征集、评比“高效课堂”教学故事、教学反思。

(七)总结提高阶段( 20xx年10月至11月)

1.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研讨后,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出一些成功的课例。

2.撰写一份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

(八)成果展示阶段 (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

篇3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四川为例,2014年共录取43万人,其中高职高专25.2万人,2015年共录取45.5万人,高职高专25.65万人,高职高专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职学生的来源也多样化,有参加普通高考的,有单独招生的,有符合条件免试入学的,有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招生的,还有五年一贯制转录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层次不齐,学习的态度有很大差别,但目前多数学校把这些学生揉和在同一个课堂进行教学,教学管理难度极大,特别是在公共课程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对高校教师而言,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拥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保障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效果收效良好的必要条件。笔者从事公共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年,针对高职学生的现状,有意识的加强课堂的教学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一、认真分析学情,切实了解学生所需

对现在的90后、00后学生,如果继续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管控已经失效。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有了家庭几代人共同的资金积累,学生毕业的基点不再是谋求自我生存,他们寻求工作的目的更多的是追求自我个性(兴趣、爱好、特长等)的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加上高职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自我管控能力较差以及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诱惑等的存在都给我们的高职教育者在课堂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受现今社会风气较为浮躁,根据麦克思的调查高职学生的起薪3000元以下,,快递公司员工却月薪上万,让人们觉得知识、学历贬值,让莘莘学子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加上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想要了解与掌握的知识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做笔记作用不大,而且多数公共课程几乎从学生上学伊始至今内容变化不大。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计算机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实行从小学就开始开设,大学里的很多内容在以前几乎都学过,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及构成、office办公系列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很多老师仍然照本宣科,没有了解不同来源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不同,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同,导致很多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不主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课堂发挥,使教学方案不能得到有效的实施。因此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分类了解学生之所需是老师们做好课堂管理的基础。

二、结合专业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目前多数公共课程的教师很少去了解学生的专业,对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大多一知半解,虽然在课堂上也做了精心准备,也准备了较多的教学案例,但没结合专业特点,所举的案例可能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公共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核心能力、迁移能力,但这些综合素质、核心能力、迁移能力一定要有一个有效的载体才能体现出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话。从教学实践来看,高职学生上专业课程的认真态度比公共课程要好很多,特别是在学生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要想做好公共课程的课堂管理,必须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三、尊重学生个性,多加人文关怀

课堂上,我们是老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是推销员,学生是我们的“客户”。因此要想打动客户,必先尊重客户,对客户多加关怀。在课下,老师要尽量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多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受众的特征,知道当下学生最喜欢什么,最热爱什么,时下最流行什么,投其所好并加以逐步引导,成为学生心中敬重的长者。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太听课、纪律不好,因为有部分学生感到高职院校与从小梦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与本科的同学相比产生失落感,产生自卑、敏感、脆弱等心理情绪,如果我们老师能在课堂上不用点名册就能熟练的叫出学生的名字,走在校园中迎面相遇时能主动跟学生打招呼、热情的回应学生的问候,并记住他(她)的个体特性,关怀一二,那么就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高度重视,产生“存在感”。满足了学生的自我存在的价值,他们也会由此更加尊敬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学环节的实施,并且还会在整个过程中帮助老师提醒别的同学认真听讲、维持课堂纪律,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师生分享的课堂学习氛围。

四、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要求清晰明白

在课堂管理技巧方面,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内容学习的重难点,以及通过本次课堂的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及技能点,强调实践作业过程中的操作难点。每一堂课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知道自己对本节课的期望所在,老师的教学实现过程是如何完成的,自己应该如何去实现;其次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惯例,教学的进行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把理论知识讲解清楚;第二部步:进行项目演练(包括正确的方式和常见错误方式);第三步:强调正确的操作及难点。在9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精力全部集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老师的教学习性就显得很重要,让他们知道偶尔开小差之后应该在什么时段回到课堂,如教学中提醒学生思想回归课堂的方式是讲个故事、或者笑话、或者时下的热点让学生参与短暂的讨论,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后面的重点内容的进行做好铺垫,在这样的具体引导下,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课堂进行有效管理,对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素养、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只要老师“走心”地安排教学过程,就一定能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有序的、高效的新型课堂。

参考文献:

[1]姜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4,3(1):23-24.

[2]宋增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优化策略[J].知识经济,2014,5(3):175-176.

[3]张静.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4):19-21.

[4]郭川军,齐景嘉,胡晓旭.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6,7(5):123-124.

[5]郑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J].西安社会科学.20l5,4(1):50-51.

篇4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关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它已成为社会组织和个人塑造形象、沟通协调、化解危机的首选方法。系统培养学生公关专业能力,并提升其公关素质的重要方法就是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关系课程。而要把课程开设好,就要求公关任课教师积极思考,勇于实践,采取各种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培养现代公关人才的目的。

1.注重理论教学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公共关系任课教师应首先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取舍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讲授公关知识时,注意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公关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判断,同时注意知识讲授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并结合精选案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将知识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全理解,学生由此对自己学好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对任课教师也更加信赖和喜欢。

2.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公共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它非常强调沟通方式和沟通效果,尤其注重和谐关系的构建。也就是说,公关任课教师和学生要共同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如此,学生喜欢上课,自然也就认真听课,好的课堂效果也就得到了有力保障。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都要努力,但对老师要求更高。因为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影响,老师好的言行往往也能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就要求公关任课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关心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尽量不使任何一个学生掉队;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且不吝啬赞美之词,让所有学生内心充满正能量;③采用同理心的方式与学生沟通,让学生知道老师理解自己,也相信自己,由此更加尊敬和信任老师;④上课充满激情,并带动学生的激情与活力;⑤多提问,多互动,教师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适当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同时,课堂气氛也跟着生动、活泼起来;⑥教师要善于运用合适的方式管理课堂纪律,并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总之,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一起交流,一起探讨,公关知识如春风化雨般,不知不觉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也在上课过程中,真切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

3.采取高互动性与参与度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很有思想、有创意,且乐于表现,乐于分享,因此,任课教师就一定要采取具有高互动性和参与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加强互动。公关课堂上一定离不开案例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使理论阐述更透彻、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和更直观。任课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采取不同的方式,一是选择典型的或最新的公关实际案例来增强教学的真实感和指导性;二是选取一些存在争议的真实公关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并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每个团队派一名成员到台前来展示观点;三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公关案例,如企业公关专题活动案例、CIS战略案例等,将它们制作成PPT,到课堂上来展示、分享。通过案例教学的讲解和互动,学生对公关知识、理论理解得更透彻,同时,自身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大大提升。

(2)结合现实,乐在参与。任课教师在讲述“组织形象塑造”这一内容时,可将学院或班级形象作为背景,通过让学生分析学院或班级形象的优势和不足,来领悟组织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由于所探讨的问题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吻合,学生的参与性一般会很高,课堂气氛也轻松活跃。

篇5

二、教学的内容

1.知识传授

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专业培养教学计划中人才培养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及品德观念等方面。品德和观念是素质的核心内容,但在现有的教学体现中常常缺乏足够的重视。工程知识教育要处理好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实际需要的现实性的关系,以及知识的成熟性与动态发展性的关系。知识的现实性和完整性常常会发生矛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今后就业去向,构建适合的知识结构,处理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关系,讲授时既要依据教材又能跳出教材,有选择有补充的进行讲解。工程知识随工程实践深入而丰富,课堂教学应,不断加以补充修改,把相对成熟的先进实用技术引入课堂,探索研究性的内容可以放到课外,扩大学生的视野。工程知识间联系密切,需要进行合理组织,而不是把知识点割裂开来,成为一盘散沙。例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一课程,包括了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工艺规程、加工质量、机器装配等内容。单独讲解金属切削机床,内容的深度广度难以把握,但如果按照产品制造这一主题进行考察,机床的作用十分清楚,就是提供运动及动力。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按照零件表面成形原理———机床运动———传动———结构的顺序进行讲解,由机床的运动引出机床的功能及其应用,由机床的传动及结构引出普通机床与精密机床及数控机床的区别。2.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是多方面的,而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从长远考虑,重点在三个方面。

1)获取知识的能力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校能教的知识十分有限,工作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应对各种挑战。这一点也正符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

2)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工科学生工作后面对大量的工程问题,工程问题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坚持不懈并力求完美。工程问题需要更多考虑实际问题,例如设计工件装夹用的夹具时,不仅要考虑加工质量,还要考虑制造成本、效率、操作方便性等问题。

3)与人合作的能力

工程问题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沟通是建立团队的基础,良好的沟通可以使团队成员很好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其他成员的理解,共同推动创新。

3.品德观念培养

品德是立足社会的基础。作为一个社会人,需具备社会公德;作为职业人,需具备职业道德;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热爱自己的国家。爱国敬业是高校学生的基本品德,作为高层次人才,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航标,毋庸置疑,应当通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知识海洋的引航者,更要做学生人生之路的指路人;教师不仅要解学生知识之惑,更要解学生人生之惑。工程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直接来源于并服务于生产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要有专业意识、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不能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要用专业的眼光审视知识,从工程的角度去理解知识,按创新的原理去变通知识。

三、教学的实施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好的教学方法遵循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的规律,符合学生的特点,适合知识的表现方式,能够鼓励学生主动求索、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富有多样性和创造性,以启发创新思维和提高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研讨问题,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开设带有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实习课、设计策划、综合性作业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工程类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贴近工程实际的氛围,引入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剖析。引导学生按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在实际环境中理解所学知识。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在于使教学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展示,保证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能够顺利贯彻执行。教学手段各具特点,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及教师风格合理使用。板书是最为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逐渐淡化,但在知识的引导、公式推导方面,仍然不可替代。教师在板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增进情感交流。电子图片便捷、清晰,成为主要形式,但是一些简单图形,可以在黑板上边讲边画,更便于启发学生思维。模型和实物已更多的用计算机三维模型取代,但仍有少量的存在,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能够更加容易贴近生产实际,达到甚至超过现场教学的效果。课堂上可以方便播放生产现场录像,让学生有置身其中之感,而且可以比现场观看更为清楚,可以方便地停放或重放,适合学生思考和教师分析讲解;计算机动画可以模拟工作原理,专用软件技术的发展已经使许多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得以生动逼真的展示,更好启发学生思维;虚拟仪器的运用使得实验搬入课堂成为可能,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网络教学为师生交流提供良好平台。然而应当注意的是,在CAI课件制作时,CAI课件并非简单的将讲稿搬上屏幕,好的CAI课件应当是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内容、要求、特点,以及熟悉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特点的基础上,为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和获得预期效果,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一种展示。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可以克服工程类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性不足的弱点,为课堂教学培养创造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师生互动

教学互动就是要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师生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学习氛围、师生沟通、教学效果是师生互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良好的氛围是基础,顺畅的沟通是手段,教学效果是目的。

(1)营造和谐自然、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调动兴趣学习兴趣的调动,要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关心或熟悉的事情讲起,少讲多思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唤起学生兴趣,不能采取哗众取宠方式,教师应适时引导提升,保持兴趣的持续性。蒋梦麟先生说过“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解放思想师生互动,首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要打消学生的顾虑,克服学生中存在的提问题就是出风头的错误认识,也不要以为只有“高深”的问题才能提问,才显示提问水平。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适时多加鼓励。也可以将提问、质疑及教材找错等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给予适当的奖励。认真备课备课需要在讲授基本内容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使内容生动活现,使课堂互动更加轻松、愉快。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尝试的情境中加以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呈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师生沟通

教师个人魅力许多情况下,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教师讲的课程,在学生离校多年以后学生可能不记得某个老师所教的内容,但会清楚记得讲课时的情景。个人魅力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语言分语音、语速、语调及内容,非语言因素包括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教师的人品。语言的幽默风趣,抑扬顿挫,手势的配合,眼神的交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语言的停顿是为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语调的变化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设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启发思维,更好掌握知识。疑问的设置应能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展开,引导思维,启迪智慧。问题应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保护学生参与积极性。好的疑问应能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开放、发散地思考与探索,并启发学生去提出新的质疑。交流方式课堂语言的交流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提问、答疑、讨论、评价、演示等等,形式多样,其次是眼神的交流,学生的眼神可以表示其听课的注意和理解程度,教师的眼神可以是一种关注、鼓励。网上交流可以看作是课堂交流的延伸。

篇6

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课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学习这一学风的形成,我们要围绕这个核心去设计我们的课堂,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欲望呢·那就是“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巧妙地设计导学案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不难看出高效课堂对运用导学案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要实现对高效课堂的引导,如何运用导学案至关重要。

一、引导高效课堂的前提——导学案的准确定位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包括预习、探究、训练和反思四部分,指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知识、获得能力,并借助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导学案的运用对课堂教学的引导是贯穿全过程的,教师引导离不开导学案,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导学案作为引导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引导高效课堂的关键——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是其在运用过程中成功引导高效课堂的前提,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由易到难、简明扼要、可重复使用以及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具体来讲,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应遵循探索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梯度化原则、分层设置原则和创新性原则等。编制导学案的基本理念应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点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核心,评价激励为方式,整体高效为目标,打造导学案导引下的高效课堂。

三、引导高效课堂的保证——导学案的使用

(一)导学案使用的一般流程

课堂前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自主学习约10分,教师点明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对照导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或导读提纲有序开展学习,独立做题,初步感知内容,学生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

合作探究约15分钟,先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交于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将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等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接着进行班内交流,小组间合作将存在的难点问题交于其他小组及成员帮助解决,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做好记录。

成果展示约10分钟,可依托导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就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展示个人才华与小组智慧。展示方式可以由各小组商定或教师指派组员上黑板展示,也可以进行口头讲解。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及重点问题。

精讲点拨约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疑答难、总结规律,理清方法与思路。

巩固检测约3钟钟,以本堂内容为中心,精选题目,进行当堂达标检测。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批阅等方式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结果在全班反馈。

(二)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避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降低导学案的效用。导学案本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导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常常做了本应该由学生完成的事情。不能尊重、信任学生,不能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使其主体地位不能凸显出来。例如导学案中的科学探究部分就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很多科学探究需要学生动手、思考完成的却变成了老师演示、讲解完成,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本就无从谈起,也无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动态生成知识。

2.避免“导学案”与“教材”之间频繁转换,使学生精力难以集中。导学案的使用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时刻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否则学生容易中途掉队。实际上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差异,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来回转换的过程中掉了队。由于小组和小组之间、小组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存在差异,如果缺少对各小组采取有效及时的奖励措施,在小组合作这一环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的激情,课堂往往还是少数人的课堂,依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掌控与调节非常重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变成放手不管,听之任之。

四、引导高效课堂的延续——导学案的修正

在任何一节课中都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思维反应也不可能与教师课前的设想完全一致,因此导学案的形成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必修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现场反应,对导学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不能死板教条地不管学生的学情,完全按照导学案预先设计的内容进行教学,必须及时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进程。教师在结束课堂教学之后,还应根据对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反思“导学案”的设计,将不合理的部分修正,供以后参考。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精心编写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让其充分发挥作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导学案也不例外,我们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它,它才能成为我们的好帮手。总之,只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才是导学案真正发挥引导高效课堂的作用的体现。

篇7

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的高效率的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和观念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一)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二)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三、充分的课前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备课时,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当然,教师不能完全依赖教材,照本宣科。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的课本与课外的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需要科学重组教学内容,大胆的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激活课堂,创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旧引新时,还是进行新授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活动的火花,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创设氛围,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密切交往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造意识。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一般都是采用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而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教法,教师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抓住学生“平行四边形面积在什么情况下和长方形面积不等”的疑问,提出问题:“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相比,面积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出学生不同的答案:相等,增大了,减小了。争论十分激烈,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这种具有学科特点的问题,引发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教师出示一个遮住了两个角的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不是锐角三角形。学生直观得到的信息是一个锐角,但是区分锐角三角形是不能仅凭这一直观信息所能解决的。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几种不同的答案使问题越辨越明,终于明白了只暴露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不能肯定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3.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让学生“敢问”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心里有想法不敢说出来,也不敢提出问题,主要是由于心理紧张和害怕因素使然。针对这种情况,首先,牢固树立和反复宣传“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教育他们提高对问“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利用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激发他们提问题的欲望,引发他们提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第三,在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促进知识深化

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

加强语言训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学生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自己解题步骤和思路的解说训练。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一道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摘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地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清楚、准确、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解说他人解题思路的训练。解说每一种解题思路,即做题的人是怎样想的?在进行这种训练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式的解说。这种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解说,不仅克服了多数学生做题只求一解的惰性,而且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理解,以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条件;学生积极思考是课堂活跃的关键;学生有效地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外在表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从这些方面入手,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打造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

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

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灵活的课堂管理能力

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热闹又是课堂纪律的大敌,如何能让学习在“热闹”中“有序”地进行,取决于教师课堂管理能力。

篇8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黑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

2、幽默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和谐课堂的根本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所确定的都是新世纪我国国民的最基本素质。怎样让每一名学生,尤其是中游、学困生获得成功呢?简单的说“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1、低起点:教学中可采取的方法:教授新知识时用原有知识作为起点,用鲜明的实验或直观表象作为起点,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作为起点,用与本课内容的相关故事片断、科学史作为起点。

2、小步子。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子减小,尽量考虑能使学生成功,从而使学生每步都有进展,每时每刻都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3、多活动。首先,教师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其次,处理好自主和合作的关系,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对于学生来说思维有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合作、交流、多维互动。

4、快反馈。①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表情,倾听课堂上声音,及时调节教学。② 教学中有教师讲、学生练,更要有教师的查,一定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③对学生的成功及时欣赏,提实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生活化、人文化走进课堂,是和谐课堂的支撑

和谐的课堂应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课堂上应竭力在“人文”和“生活”的碰撞中,促进学生整体性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和谐。

篇9

一成功体育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应用的理论分析

1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是成功体育的决定因素

动机作为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在因素,有多种表现方式,其基本含义包括:动机能够引起并维持个体自身实现自身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从而满足个体的理想。一般而言,在个体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往往表现为个体的内在过程,而个体的这种行为表现为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总体而言,动机的作用主要有三大类。首先一个作用是动机具有始发作用。这种始发主要表现为动机能够引起和发动个体从事某一活动;其次一个方面则表现为动机具有指向、选择作用,也就是说在活动中,个体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从而更好的实现目标;最后一个方面则表现为动机的强化作用,相关的研究表明:在实践的过程中,动机能够起到增加、抑制某一活动的力量。

事实上,在心理学领域往往都是从“方向”和“强度”两个角度来看待动机问题的。所谓“方向”指的是个体做某件事的原因,这往往与自身的目标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强度”则是指个体为了达到自身的目标所正在付出的努力,这则与个体的激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就影响动机的这两大因素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种是源于个体自身的内部需要的影响,主要是指个体因对某件事物的缺乏而引起内心的紧张和不舒适感,在这种条件下则需要一种能产生愿望或者推动行为发生的一种力量;另外一种则是源于个体的外部因素的条件。就这一环境而言主要是指来自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的影响,这其中既包括生物性因素的刺激,又包括社会性因素的刺激。环境因素是产生动机的外部原因。

2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成功体育的影响

自我效能主要是指个体自身对完成一项任务所持有的信心和期望,也指个体自身完成该项任务所具备的潜在的认识。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指行为成就,研究表明,效能期望的实施主要取决于个体在过去发生了什么,具体而言,过去的成功往往会导致较高效能期望的产生,反之,则会产生较低的效能期望。第二个方面则是替代经验,主要是指通过对他人成败的观察可以对自我效能产生于自身的成败相似的结果。第三个方面则表现于言语劝说方面,如果个体自身所尊敬的对象强烈认为该个体有能力胜任某一任务的时候,能够有效提升个体自身的自我效能。

3合理的归因是成功体育发展的首要捷径

归因主要是指个体通过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分析以及指出性质或者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事实上,这种过程贯穿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是人们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能可能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都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分析,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种方式不仅对人的情绪体验还是对今后的影响都会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在对诸多因素的分析中以能力、努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尤为重要。总体而言,成功的人往往都会把自身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强,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努力上的不足,认为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相反,对于经常失败的人而言,偶尔的成功对他们来说,不是努力的结果而是运气好、任务简单的结果。而对于失败则认为这是应该的,是由于自身的无能造成的。因此认为再次成功的把握不大,这种人往往采取退让姿态。

二成功体育理念在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实现的途径

1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成功

降低难度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降低个体从事的某一项任务的难度。这种方法的实现并不是一概而论的,相反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个体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以便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能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能摘桃”。从而尽可能减少因挫折事件所引发的失落感现象的出现,使学生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对知识的一种能动性的智能化的加工活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实现了对主体的能动性的调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继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从成功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以发现,成功体育的出发点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在充分掌握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给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个自身能够成功超越而又民主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分层提要求,在教学方式上则要重视课内反馈的重要性,并通过强化与矫正等环节把影响学习的障碍最小化;在教材的解读上则要找准起点,并在此起点上进行递进式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入,既能在这样一些阶梯型的学习中充满自信,又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事实上,这种递进式、分层次的教学正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其最初的动机便是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走出以竞技运动为纲的束缚,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

2依据学生的智力特点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随着教育内涵的不断深入,智力在教育中所占据的成分也逐渐凸显出来,这对体育教育而言有着极为深刻的启示作用。首先在体育教育中应该树立人人都能实现成功的教育理念,今天的教育的最大目标争取学生在未来的成功,并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这应该成为体育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智力,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就个体的智力而言,又是由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等几个方面构成的,也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个体在智力上的差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根据斯滕伯格创造力的投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不仅不怕别人的怀疑与嘲笑,而且还敢于与公众和世俗对抗,也正是由于这种因素使得他们能够不断登上新的高度。但是,我们也应该密切思考目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他们制定一个合乎要求的目标。

3为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当学生通过对本专业的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仅对本专业内的知识会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专业技能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的话,不仅有利于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还能够增加学好的信念。在学生刚接触到专业课程的学习的时候,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成功点,一旦当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师预定的目标中的时候,学生自身便能够发现自身的成功感,这也就实现了成功体育教学的目的。学生也会把自身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成功感带到自身的生活中,并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与快乐健康的生活态度。他们会发现成功无处不在,只要你去寻找。在这样的过程中,表现自我的平台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就是不再由教师为学生提供,而是学生自身在寻找表现自我的平台。这是成功体育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是质的改变,主体的回归。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成功体育的实施的目的就是在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成功的潜能和希望,而且通过合理的计划与任务的安排最后都能获得成功,从而改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锻炼中经常失败的失望动机,让学生不断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情绪体验,从而从根本上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发生态度的转变,产生兴趣、养成习惯、主动参与。这种教育方式是以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基本手段,以教师获得成功技能为途径,把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作为主要目标的素质教育模式。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体育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接受体育精神、体育思想、学习方法的熏陶,并将其迁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53-01

从教15年,跟同事交流时,常常听到这样的叹息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是到了高年级越“不喜欢”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

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初中的语文课堂的效率太低了,以致于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呢?应该在构建高效、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下功夫。

所谓“高效、有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笔者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有效、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演讲激情趣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内化,说到底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实践。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真正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才有脱胎换骨的变化。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为了演讲成功,获得大家的肯定,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准备。他们精心地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反复练习。由于演讲内容新颖,学生们爱讲、爱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极大地调动起来了。当然演讲的内容应尽量与本节教学相关。

(二)多样导入引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自然和谐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如学习《死海不死》一课,导入时课件出示有关死海风光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死海的神奇和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语文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参与、情感交融、优化教学,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

二、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篇11

一、课堂提问的价值

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其实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另一种方法,是师生情感交流及合作的过程,这个步骤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尤其在初中物理上,对于学生来说,初中物理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物理这门课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兴趣,物理不同于数学和语文,带给学生的是全新的知识,是一门需要动手能力的学科。课堂上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对实践物理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课堂提问作为初中物理的一种教学行为,价值存在于召唤与动员学生,促进学生表达自己的物理学习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它还是一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愿望;它作为学生探究思维方向的重要引导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对学生思维方向做适时的修正。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课本知识重点,忽视提升学生兴趣,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物理学习情感、经验积累和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及情感需求,不要只是提问一些很难或者只偏重于课堂效益的问题,这样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情绪,以至于学生产生厌学情感,杜绝这种提问,以正确有效的方式提问,从而促进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二、提问的方法

在物理课堂中,很多老师不讲究或者注意提问方式方法,只按照课本难疑点进行提问,以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是不够的。教师提问时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愉悦的问题能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要创设愉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思维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从学生比较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生活情境、谜语情境、游戏情境等,把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开放性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在物理课堂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观察物理现象、深入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方法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当老师讲到关于物体内能这个问题时,学生听起来可能觉得很抽象,关于内能的定义学生估计会很懵懂,需要教师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充分地理解物理的内能和改变,可以提问铁丝一开始温度很低,如何提高铁丝的温度?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通过思考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可以进一步讲解物体内能的改变,铁丝温度提高了,铁丝的内能就改变了。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物理中其他抽象名词,让学生更快、更有兴趣地理解提问的同时,把学生带进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情境中,学生就会开放思维发挥想象力,获得意外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不可忽视求异思维的开发,因为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开放性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除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探索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发展求异思维,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打下基础。

三、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中学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科目,而物理是一门抽象与现实结合很紧密的课程,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到这点。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效的课堂不仅指教师能将知识点全部教给学生,更指课堂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合作,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处于一种对知识自我探索、发现、掌握的状态。高效的课堂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和学生充分合作,而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着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开启学生心灵的作用,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探究,积极思考问题,共同达到高效目的。循序渐进的提问能够指导学生系统探究,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整体正确的知识,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就是让提问既讲究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物理王国里遨游。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做有心人,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设在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