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力学分析的方法

力学分析的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0 08:37: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力学分析的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力学分析的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TU311.4;TU3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974(2016)03-0048-07

早期的施工力学问题主要存在于桥梁[1-3]和高层建筑[4]中,随着大跨空间结构、复杂结构的蓬勃发展,结构施工的周期和复杂性都大大增加,而且施工过程与结构最终成型状态关系更加密切,施工力学问题在大跨度钢结构中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国外在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力学问题方面公开发表的文献较少[5-6].国内对施工力学的研究则主要基于时变力学理论[7],将施工过程离散为若干施工阶段进行分析,常采用生死单元法和分步建模法[8],将连续的施工过程进行离散化求解.生死单元技术采用一次性建模,然后按照实际施工步骤逐步“杀死”或“激活”单元来模拟整个施工过程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状态,避免了单元网格的重新划分,只需建立一次整体模型,但其缺点是单元被激活后可能发生漂移而与实际的安装位形不符,出现较大偏差甚至求解不能收敛;分步建模法是按照施工步骤边建模边求解,可精确控制施工过程中构件的安装位形,不存在生死单元技术由于“死”单元的“漂移”而导致刚度矩阵病态的问题,其缺点是每个施工步骤都需导入上个施工步分析的应力状态作为本次分析的初始应力状态,重复建模.而且传统有限元方法在大变形、大变位等这类施工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的非线性问题求解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困难.

向量式有限元[9-11]是一种基于动力学求解的数值方法,它从传统的牛顿力学出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此方法可以应用于所有符合牛顿定律的力学问题求解,不需求解联立方程组,不存在非线性求解的收敛问题,尤其适合于动力问题.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将其引入到结构分析中[12-16],可以完成诸如大变形、大位移,甚至是刚移等一系列非线性分析.本文利用向量式有限元理论计算与时间的依存性,进行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力学分析,为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力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1 向量式有限元概述

向量式有限元的理论构架不同于经典结构力学,选择了一组不同的概念描述和简化假设.在向量式有限元基本理论中了传统结构力学中的一些简化假设,例如刚性杆件、运动和变形的分解以及路径独立的过程和静态解,杆件的变位量和变形量是没有限制的,而把时间也作为分析的一个变量来考虑.因此,向量式有限元能够考虑运动进行的全部过程,处理作用力和操作环境持续变化的真实状况.同时,向量式有限元引入了数值计算方法,避免了多层次的迭代计算,求解过程中不形成刚度矩阵,因此不仅能够方便地处理大变形、大变位等几何非线性问题,也能够处理材料非线性和状态非线性等不连续行为.

1.1 求解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每个质点有:

2.2 千斤顶单元

大跨度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采用支撑胎架,为便于卸载,一般使用千斤顶作为临时支撑与结构之间的连接,千斤顶在卸载施工中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且便于控制.基于千斤顶工作中受压而不受拉的特点,可采用与张拉索单元类似的模拟方法,建立千斤顶单元的内力计算公式.不同的是,千斤顶单元只能受压不能受拉,因此,当fA2B2>0时,E0=0.

3 大跨度钢结构施工力学分析

施工力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单元法、时变单元法和拓扑变化法等.时变单元法是指离散网格不变,通过单元大小的变化来实现求解区域的变化,但存在数值积分稳定性问题.拓扑变化法应用拓扑学原理用数值手段实现求解区域的变化,但要求时变次数不能太多,否则计算效率不高.有限单元法因为理论成熟,易于程序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大变形、大变位甚至刚移等非线性过程的求解往往很难收敛.本文采用向量式有限元方法,可根据实际施工顺序通过确定新增单元或节点,直接建立新增构件加入初始模型进行分析.由于向量式有限元求解本身即为动态求解过程,因此不需调整参数,真实模拟实际施工顺序,跟踪受力和变形过程.

3.1 算例1

如图3所示的悬臂梁结构,分为4段施工,仅考虑自重荷载,后续构件的安装按照切线的方式进行.悬臂梁截面规格为H1400 mm×500 mm×10 mm×22 mm,材料弹性模量为2.06×105MPa,密度为7.85×103 kg/m3.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的生死单元法和本文方法分别计算各阶段节点挠度,结果如表1所示.考虑在施工过程中,两者均按照切线方式进行下一步施工,对比生死单元法和本文方法可知,两者结果相差不大,这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

3.2 算例2

如图4所示两端为铰支座的索桁架初始态,拉索均为无应力长度,粗实线表示钢拉杆Φ102 mm×6 mm,弹性模量2.06×105MPa,细实线为拉索Φ20,弹性模量1.6×103 MPa,密度均为7 850 kg/m3,不考虑自重影响.通过张拉AD和CD两根拉索对索桁架进行预应力张拉,直至最终态(见图5).

建立向量式有限元模型,其中杆件BD采用杆单元,拉索AB和CB采用索单元,拉索AD和CD采用张拉索单元.对拉索进行张拉有两种模拟方式:一是设置阻尼系数,采用拟静力分析的方法,拉索长度一次变更到原长,忽略拉索长度变化及预应力建立的过程,得到最终成形状态;二是设阻尼系数为零,采用动力分析的方法,拉索长度以一定的速度逐渐变化至原长,这样可以跟踪模拟预应力在整个结构中建立的过程.

图6和图7分别给出了采用这2种方法得到的单元内力和节点竖向位移时程曲线,其中阻尼系数为0时,拉索提升速度为4.06 mm/s.

由图6和图7可知,当阻尼系数为20时,拉索原长突变,内力和位移曲线均产生振动,但随着阻尼力的作用逐渐趋于最终结果;当阻尼系数为0时,因为拉索原长以缓慢的速度变化,产生的振动较小,而内力和位移均缓慢增加,最终也达到了平衡状态.算例表明,采用两种方法得到的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内力为6 933.4 N,竖向位移为250 mm,且与理论解一致.

4 工程实例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深水航道试验大厅屋盖采用大跨度张弦桁架结构体系,跨度达119.8 m,上部钢屋盖支承于下部型钢混凝土框架柱,一端简支一端滑动(图8).屋盖由18榀张弦桁架组成,单榀桁架采用倒三角截面立体管桁架形式,矢高7 m,垂度5 m,总高12 m;下弦拉索采用PES7-163缆索,弹性模量1.95×1011MPa,施加预应力1 190 kN.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条件,采用单榀桁架带胎架张拉,支撑胎架与桁架之间通过千斤顶连接,支撑胎架卸载后,桁架沿轴向累积滑移技术进行钢结构安装.支撑胎架采用2.0 m×2.0 m格构式标准节,高22.0 m.立杆采用L152×6,横杆采用L75×6,斜杆采用L100×6,柱顶连梁采用I20a,如图9所示.

根据实际施工过程,首先在胎架上拼装上部刚性管桁架,然后挂索并进行张拉,利用向量式有限元可以首先将拉索的弹性模量设为零,分析上部管桁架自重作用下的受力状态,然后改变索长进行张拉模拟.由于本工程为单榀张拉施工,本文对钢结构屋盖端部的第一榀张弦桁架施工张拉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跟踪结构位形及内力变化.

建立向量式有限元模型,管桁架使用梁单元模拟,撑杆为杆单元,考虑张拉过程实际情况,假定拉索的端部索段为原长可以改变的张拉索单元,以此模拟张拉过程,中间索段为只受拉不受压索单元.桁架下部采用双拼格构式支撑胎架,桁架与支撑胎架之间通过千斤顶单元连接.时间步长取为0.000 12 s.

图10和图11分别为上部钢桁架跨中竖向位移和支座节点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图12和图13分别为拉索内力和千斤顶内力时程曲线.0~1.2 s为钢桁架拼装阶段,设阻尼系数为30,拟静力计算跨中位移逐渐达到静态稳定;1.2~13.2 s为预应力张拉阶段,令阻尼系数为0,进行动态分析,位移和内力逐渐增大,但在6.6 s左右时跨中位移和内力均有突变,这是由于在6.6 s时千斤顶内力变为0,由图13可知,此时钢桁架脱架.当时间为13.2~18.0 s时,令阻尼系数为30,位移和内力趋于稳定.最终得到跨中竖向位移为212.4 mm,支座节点水平位移为-77.1 mm,拉索内力为1 193.4 kN,千斤顶内力为零.

图14和图15均为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程序根据目标索力进行找力之后的分析结果,跨中竖向位移和支座水平位移分别为211.0 mm和-76.6 mm.拉索索力为1 190 kN,临时支撑可以脱架.

5 结 论

1)本文基于向量式有限元的基本理论,推导了张拉索单元和千斤顶单元两种新型单元,实现了施工力学实时分析,编制了含有张拉索单元和千斤顶单元的结构计算分析程序,实现了预应力张拉过程分析.

2)编制了大跨度张弦桁架张拉施工分析程序,并针对具体工程进行了模拟,验证了理论推导和程序的有效性.但自编程序的计算效率与传统有限元相比还有待提高,可优化程度较大.

3)施工力学分析的难点在于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几何、材料和边界条件等均有可能随时间变化.相对于传统有限元分析方法来说,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从动力学方程出发,能够适应大变形、大变位等复杂非线性条件的分析,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且能够跟踪施工过程中的内力和位移变化情况,得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内力和位移的动态时程曲线,监控施工过程的安全,对内力和位移较大的杆件与节点进行预警.

参考文献

[1] 向中富.桥梁施工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10.

XIANG Zhong-fu.Control technique for construction of bridge[M]. Beijing: China Communication Press, 2001:1-10.(In Chinese)

[2] CHIU H S. Long-term deflection control in cantilever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I:control method[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 1996, 122(6):489-494.

[3] 杨孟刚, 陈政清. 自锚式悬索桥施工过程模拟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3(2): 26-30.

YANG Meng-gang, CHEN Zheng-qing. An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stages simulation for self-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s[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06, 33(2): 26-30.(In Chinese)

[4] 李瑞礼,曹志远.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力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1996,16(2):157-161.

LI Rui-li, CAO Zhi-yuan. Construction mechanics analysis in tall buildings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1996,16(2):157-161.(In Chinese)

[5] LEVY M P.The Georgia dome and beyond achieving lightweight-long span structure[C]//Proceedings of IASS-AS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New York:ASCE, 1994:560-562.

[6] GEIGER D H.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wo cable domes for the Korean Olympics[C]// Proceedings of IASS-ASC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ells,Membranes and Space Frames.Osaka:ASCE,1986:265-272.

[7] 王光远.论时变结构力学[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6):105-108.

WANG Guang-yuan. On mechanics of time-varying structures[J]. 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0,33(6):105-108.(In Chinese)

[8] 刘学武,郭彦林.考虑几何非线性钢结构施工力学分析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2):161-169.

LIU Xue-wu, GUO Yan-lin. Construction mechanics analytical procedures for steel structures in view of the geometric nonlinearity[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8,40(2):161-169.(In Chinese)

[9] TING E C,SHIH C,WANG Y K.Fundamentals of a 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part I. basic procedure and a plane frame element [J]. Journal of Mechanics, 2004, 20(2): 113-122.

[10]TING E C,SHIH C,WANG Y K.Fundamentals of a 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part Ⅱ. plane solid elements[J].Journal of Mechanics, 2004, 20(2):123-132.

[11]SHIH C,WANG Y K,TING E C.Fundamentals of a 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part Ⅲ. convected material frame and examples[J]. Journal of Mechanics, 2004, 20(2):133-143.

[12]WANG R Z,CHUANG C C,WU T Y,et al. Vector form analysis of space truss structure in large elastic-plastic deformation[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ivil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5, 17(4): 633-646.

[13]WANG C Y, WANG R Z, CHUANG C C, et 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reticulated space truss structures[J].Journal of Mechanics, 2006, 22(3): 199-212.

[14]向新岸. 张拉索膜结构的理论研究及其在上海世博轴中的应用[D]. 杭州: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010:114-124.

XIANG Xin-a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cable-membrane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 on the EXPO axis project in Shanghai [D]. Hangzhou: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2010:114-124.(In Chinese)

[15]朱明亮, 董石麟. 向量式有限元在索穹顶静力分析中的应用[J]. 工程力学, 2012, 29(8):236-242.

ZHU Ming-liang, DONG Shi-lin. Application of vector form intrins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static analysis of cable domes[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12, 29(8):236-242.(In Chinese)

篇2

中图分类号:O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74-02

一、分析力学课程特点和内容

分析力学是经典力学的一个分支,其严格定义目前尚未有一致性结论[1]。一般认为分析力学是以广义坐标为手段,虚位移原理和动力学普遍方程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问题的一门学科[2]。1788年,拉格朗日重要著作《Mécanique Analytique》的出版,标志着分析力学的初步形成。之后在各国学者的推动下,分析力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分析力学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以标量的“能量”以及广义坐标、广义力为中心;(2)不考虑理想约束力,因此比起牛顿力学,更适于处理约束系统;(3)高度数学化,有理论深度;(4)应用广泛,已超出经典力学范畴。

分析力学学科包含如下内容: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动力学变分原理、微振动理论、刚体动力学、天体力学、稳定性理论、Noether定理、Birkhoff系统、几何力学等。其中,传统工科分析力学的授课内容一般为前三部分,而理科分析力学的内容要更为广泛一些。

二、机械专业分析力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对于机械专业来讲,其研究对象为受约束的机构,研究内容为机械振动和机构动力学等。对于机械振动,分析力学可使其建模方法更加规范化;对于机构动力学,由于其存在大量的约束,采用分析力学方法建模更加便捷。因此,机械专业分析力学课程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对于机械专业的分析力学课程,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这门课程一般只作为选修课,课时有限,授课时必须有所取舍和侧重;其次,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理科学生略显薄弱,但课程中存在一些数学背景深厚的概念,因此需要在课程的严谨性和易懂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最后,分析力学即使在力学课程中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在授课时应注意将其知识与其他力学课程中的知识串联在一起,而不是孤立地讲授。

下文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了机械专业分析力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并阐述了笔者在讲解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时相比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的具体改进。

三、机械专业分析力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和讲授方法

上文提到,机械专业分析力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在结构和机构动力学,因此,课程的设置应偏重于拉格朗日力学,尤其是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一)第一章 绪论

讲述近代力学发展史、分析力学的大致定义、分析力学的特点。在近代力学发展史讲授中,要突出分析力学尤其是拉格朗日力学的地位,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性。讲述分析力学特点时,要明确指出其最大特点是适合处理约束系统,以区别理论力学所学的知识。

(二)第二章 分析运动学

这部分属于基础知识,授课内容灵活性不大,讲授内容包括:约束、等时变分、虚位移和自由度、广义坐标、运动学问题的分析法。

对于第一部分约束,笔者相比其他一些传统教材,加入了判断微分约束是否可积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接触到微分约束不一定是非完整约束这个结论的时候,很自然地会产生一个问题:究竟哪些微分约束才是可积的?该部分的内容填补了这个空白。

第二部分内容等时变分实际上在这里讲授显得较早,但是该部分内容作为基础,可以使得下一部分内容虚位移中变分符号的出现不显得太过突兀。另外通过学习变分的运算法则,学生才能够从坐标的约束方程得到各虚位移之间的约束方程。

第三部分内容与传统授课相比,笔者主要针对自由度这个概念将学生所学知识横向比较。对于自由度的概念,学生在许多课程中都有学习,但不同课程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对其定义也会有所偏差。例如,振动力学由于不涉及非完整约束,就可以把自由度定义为描述系统位形的最少坐标数。另外还要对学生强调,自由度数与所研究的问题侧重点有关,例如四连杆机构有一个自由度,但如果考虑连杆的弹性振动,则有无限个自由度。

第五部分内容运动学问题的分析法是大部分传统教材所没有的,内容主要参考了教材[3]。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基于坐标之间的关系得到速度之间的关系,避免了采用理论力学的基点法。这样一来,即使学生理论力学基础较差,也不会太过影响这门课程的学习。

(三)第三章分析静力学

这部分内容设置灵活性同样不大,讲授内容包括:广义力、虚位移原理、拉格朗日-狄里克雷定理。

第二部分虚位移原理的使用范围本应是“理想约束、双面约束、实位移是虚位移中的一个”。但是学生对于“实位移是虚位移中的一个”这个表述一般不易理解。因此可以放宽为“理想约束、双面约束、定常约束”,这样并不影响学生应用该原理。对于例题的设置,可以选用一些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求解梁支座约束力的题目,以体现分析力学的基础性。

第三部分拉格朗日-狄里克雷定理是虚位移原理在保守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对于平衡稳定性的概念,可以引入材料力学的压杆稳定性和流体力学中绕流物体的稳定性进行类比,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四)第四章分析动力学

传统分析动力学需要讲授哈密顿正则方程及相关概念,但是哈密顿正则方程主要优势在于研究物理领域,对于机械振动和机构动力学,正则方程用处较小。而正则方程延伸出的诸多概念如正则变换、泊松括号等,学生学习起来太过抽象。因此笔者认为机械专业可以不讲授哈密顿正则方程相关内容。因此这一章的讲授内容包括:动力学普遍方程、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动能的结构、微振动、初次积分、第一类拉格朗日方程、Routh方程。

本章第二部分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是分析力学课程最重要的内容。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导过程较为烦琐,学生会感到枯燥,但仍然不可或缺。因为这部分公式的推导为接下来的内容如动能的结构、初次积分等打下了基础,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提升。在例题方面,笔者建议设置一些电路系统和机电耦合系统,这样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该方程的普适性。另外,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常犯的一类错误就是眼高手低,尤其是求导、正负号等很容易出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完成一定量的课堂练习。

第三部分内容动能的结构虽然略显抽象,但考虑到旋转机械动力学是机械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仍然有必要进行讲授。这部分内容也为第四和第五部分内容打下了基础。

第四部分内容微振动主要讲授如何得到非线性振动的线性化方程。笔者发现在许多工科的振动力学教材中,虽然都提到了把动能写成速度的二次型,势能展开为坐标的二次型,就可以得到线性化的振动方程,但并没有给出一种规范的方法,因此添加了这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参考了理科教材[4]。

第五部分内容是分析力学求解动力学方程的古典方法。虽然目前求解动力学方程往往采用数值方法,但并不代表该部分内容就不重要了,因为初次积分代表系统存在守恒量,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代表具体的力学量的守恒,如能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数学上的抽象概念。另外需要对学生强调初次积分和约束的区别,虽然形式相似,但前者是由动力学方程得到的,而后者是纯粹的运动学概念。

(四)第五章动力学变分原理

动力学存在多种形式的变分原理,笔者在授课时只选择了工程中常用的两个变分原理,一是高斯最小拘束原理,二是哈密顿原理。前者在机构分析中应用较多,而后者在弹性振动中应用广泛。这一章的讲授内容包括:高斯原理、泛函与变分法、哈密顿原理。

第二部分泛函与变分法的讲授主要是为哈密顿原理打基础。虽然学生只需记住公式便可运用哈密顿原理,但实际上对于接触最多的有限自由度系统,直接使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会比哈密顿原理方便得多,因此哈密顿原理主要是讲述一种思想而非具体方法,所以一定要讲授泛函和变分法的概念。对于哈密顿原理,其泛函的宗量较为抽象,可以引入简支梁的应变能(宗量为挠度)作为类比,便于学生理解。

第三部分的哈密顿原理与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等价,但使用起来需要分部积分,没有直接采用后者方便,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印象,认为哈密顿原理用处不大。因此笔者授课时引入了简支梁的振动方程作为例题,虽然推导过程比较烦琐,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哈密顿原理可以处理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不能处理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数学形式上更简洁。

四、结论

分析力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内涵外延非常丰富,针对不同本科专业的授课内容应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授课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针对机械专业分析力学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具体改进。在教学内容中,充分考虑机械专业工科特点,删减了一些偏理科专业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一方面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突出分析力学的基础性。另一方面兼顾了课程的严谨性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证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梅凤翔.分析力学的定义和内容――分析力学札记之二十五[J].力学与实践,2015,37(2):238-242.

篇3

1.首先需要病理学的基础理论方面

要想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首先需要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病理学当中的一些基础理论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对之后的病理学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其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还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由于病理学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在其中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往往会使学生处于一直能够比较茫然的状态下,在这样情况下,需要教师能够在病理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利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进行以后的学习,例如在对血液循环障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病理知识看似十分简单,但是通过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的对这些理论知识继续学习之后,可以结合相关的医学调查,来对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行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能够使学生对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会使学生对这样的病理特征印象更加深刻。

2.结合实际病例来进行研究性教学

在对病例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病例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知识靠讲解来对病例学教材进行讲解的话,讲解的内容会比较抽象,在这样情况下,会使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此病例的具体特征,另外,单纯理论堆砌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病例,来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对炎症细胞的运行状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病例,通过音频等方式来对炎症细胞的运行状态和游出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学生们对炎症细胞的分类和形态进行掌握,在学生掌握了炎症细胞的具体运行状态之后,可以借助已经掌握的信息来对炎症发生的基本机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另外,通过实际案例的音频教学,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的影像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相应的医学实验

在病理学教学当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开展相应的医学实验,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科研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科研内容,将病理知识进行实时更新,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任务当中,这样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增加其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临床的病理医疗事故来进行研究性教学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医生都根据病理情况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但是由于这样的情况,大对数的病理学诊断事故也是由此发生的,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病理医疗事故,来进行研究性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另外,一些负面的病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警觉性和综合素质,防止在以后的实际病理医疗当中出现类似的情况。

5.病理学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61-02

一、研究意义和背景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石,除了经管类的学生必须学习这门课程,很多学校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开设了这门课程。因为经济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就像《财经郎眼》这个节目中的口号所说的:生活无处不经济。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奉行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主张政府应该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成功地帮助资本主义世界走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众多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功不可没,虽然很多理论有争论,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甚至有批判,但是西方经济学也正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在百家争鸣的各种理论中不断发展,适应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现实经济社会。尽管有各种争论和争议,但是西方经济学的很多基础理论在现实的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不仅对西方国家,而且对于我国来讲,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基础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鉴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就要求我们要去学好它,研究如何更好地加以运用,并且在理论的基础上,不断用实践去完善丰富它,甚至去修正理论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内容庞杂,理论多,涉及的范围广,既要将理论讲透,又要深入学习运用案例,时间上比较紧。除了文字叙述之外,理论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模型、公式,运用到了高等数学的知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普遍老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特别是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看见公式、模型和各种图表之后,就产生了学习的畏惧心理,越是看不懂听不懂,就越是不愿意、不喜欢学,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难,有的学生在学习过后仍然感觉茫然

西方经济学中的很多理论虽然是从现实经济中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抽象得到具有一般规律的结论,有的也是人们的经验总结。一些经济模型的前提假设条件虽然不完全符合实际,但是是必要的,因为现实经济纷繁复杂,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如果没有前提假设条件,就无法构建模型,得不出任何的结论。严苛的前提假设条件,再加上各种公式,坐标曲线,组成的模型让人感觉眼花缭乱,如果没有很好的案例去深入到这些理论之中,将学生从理论中拉回到现实生活,就会让人感觉人云亦云,理论空洞不切合实际,学了半天不知道这些理论到底有什么用,有的学生在学习过后仍然感觉茫然。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还原到现实中,是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需要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案例更新速度快,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西方经济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些案例需要不断地实时更新,因为经济状况是千变万化的,比方说GDP这样的宏观经济数据,就需要每年进行更新,如果在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时,还总是在用以前的数据,就很难说明问题,也不易被学生接受。还有国家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也总是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行为,也在适时而动,如果不随着时事去更新案例,一直使用已经过时的陈旧案例,一是不能说明当前的经济形势,二是不能和过去做比较,三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方经济学不像一些学科比如数学、英语、力学等,案例可以相对比较固定,它是一门时效性要求比较强的学科。案例的更新速度快,也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案例分析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一)纯理论无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都比较抽象,特别是使用众多模型来进行表述的方式,增加了初学者对它产生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如果仅仅是纯理论讲述,势必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也容易让人遗忘,更谈不上对理论的深刻理解,难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和实用之处。抽象的理论往往让人感觉枯燥无味,提不起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厌倦感。

(二)案例较长,紧接理论之后,主要由教师陈述无讨论

如果案例比较长,主要由教师陈述且没有讨论,学生会产生疲倦感,而且是长时间被动接受理论,自己没有参与其中,会比较难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冗长的案例也会压缩理论的讲述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三)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讨论之后由教师陈述理论

在叙述一个理论之前,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讨论,讨论之后由教师总结,再陈述理论。这种方法也能起到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自己参与进来,积极思考问题,能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但是这种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对讨论的问题比较熟悉,能灵活应对在讨论过程中遇见的各种状况,总结的时候也需要有一些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讨论中起到引导和主导作用,也需要合理把握时间,时间短内容少难以说明问题,时间长又会喧宾夺主影响进度。

(四)案例长度适中,教师陈述之后再讲解理论

如果案例长度适中且比较新颖,来回穿插于理论之中,就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注意,一会轻松,一会严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感。这种方法也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和案例融入理论中的节奏掌控,且案例的选取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冗余部分少。

就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情况,第三和第四种都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将这两种方法交替灵活运用,相信一定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进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一)教师需加强学习,具备扎实的功底才能将案例灵活运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有体会,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要做一名好老师,就需要不断地勤奋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将每一个知识点吃透弄懂,才能熟能生巧,将各种案例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胸有成竹,才能抛开教案,游刃有余。而且除了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之外,还需要多看其他专业书籍,才能触类旁通,在编写案例时才有更多的素材,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感觉更加实用。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教授的讲座,他说一个老师要想上好一门课,不能只看教材那一本书,确实很有道理,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二)案例需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经典案例与时事并用

新颖的案例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微观经济学中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学,也许一个案例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但是如果重复使用,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案例的推陈出新,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事新闻,并把一些比较具代表性的时事编写成案例,放到课堂中来。当然经典的案例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将经典案例与时事并用,然后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相信更能说明问题。

(三)讨论式的案例能取得较好效果,应尽可能采用

讨论式的案例,能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使老师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让老师和学生交流思想,在探讨中学习,成功的讨论式案例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采用。

(四)注意案例的长短,并且合理穿插于课堂之中

教学中应尽量避免长篇的案例,选取一些言简意赅,没有冗余,长度适中的案例。并且合理穿插于课堂之中。西方经济学由于运用到了数学公式和模型,课后也有一些习题,可以将这些习题作为案例放入课堂,先由学生做再讲解,理论陈述与讨论、案例分析、习题交替进行,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感。就像一个人坐多了想站起来,站多了又想睡一睡,是一样的道理。

(五)增强案例的趣味性,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引用别人的案例相比较,学生往往对前者更感兴趣。有趣的案例,需要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而要用自己的体会编写案例,就需要教师多走、多看、多想,多外出学习,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见多识广,才能有更多的素材编写成案例。同时也需要老师平时注意收集各种趣闻趣事,慢慢积累,增强案例的趣闻性,提高理论的实用性,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不断更新案例,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同时注意案例的长短,与理论分析、讨论、习题交替进行,增强案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相信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经济法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学生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但是高职院校对经济法的开设一般是在学生入学之后的第二年,学生对法学的前期基础知识几乎空白。因此学生只是熟读了课本,却不能吃透该法律的内涵。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谈不上灵活运用相关法律来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出现的实际问题了。

1.2传统应试教育制约教学手段创新

教师重理论知识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重考试成绩提高、轻创新思维拓展。具体到实践中就是教师采取应试的教育模式,结果导致教学手段被限制,例如基于课时的限制,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得不得采取讲授的方法,而不能应用多种教学策略的方法,结果忽视了向学生阐述相关立法的原则与初衷。学生学到的知识永远离不开课本,离不开教材,一旦走向社会就会力不从心,不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1.3教材混乱,教师不精

教材是支撑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是结合当前高职院校经济法教材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教育体系中经济法教材种类比较多,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十几种版本的教材,过多的教材版本会给教育教学带来系列的问题:一是过多版本的教材,导致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缺乏针对性,使得教育目的不明确。二是教材内容的繁琐,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我院校使用的教材为例,我院应用的教材多则500多页,大量的内容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学生通过自学进行,而由于经济法具有非常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的自学又很难得到应有的效果。三是教材的内容比较落后。近些年我国相关法律在不断更新,但是教材的内容却没有及时更新,结果导致学生学到知识具有滞后性。经济法教学内容丰富、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要求教师知识全面。然而,教经济法的教师主要是从相关院校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他们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因此该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忽视实践教学。

2将案例教学融入到经济法教学中的意义

2.1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经济法教学中艰深晦涩的法律条文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典型案例则具有生动性、真实性和具体性的特点,两者的有机结合能让课堂变得活跃、愉快,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求知欲望和自觉思索、主动创新的热情。而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能够由内而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习变成一件主动的事情,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2.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经济法教学区别于其它课程的一个重要表现。选择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自行组织信息,运用已学的知识再现真实的情景,优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对案例的印象。这样经济法理论知识才真正转化为动手操作能力,才真正体现出其课程设置的意义所在。

3经济法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基于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参考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1创新教学方法

经济法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因此在进行经济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需要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重点进行讲解式,而在进行相关立法方面的知识时,需要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将相应的知识融入进去,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力。

3.2选取合适的案例

案例可以是来自教师的司法实践活动,也可以来自查阅资料。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典型就是要求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时代代表性,能够体现出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教师选择典型案例需要教师要多关心社会中发生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例,通过典型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二是针对性原则。案例的选择必须要具有服务教学任务的性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考虑如何通过案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三是启发性和疑难性原则。启发性是案例引入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并不是案例教学的真实目的,而是要求通过案例引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提升他们独立分析案例的能力。

4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4.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讲好经济法这门课程,至少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实施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求教师要更多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尤其是要具有将多种学科综合应用的能力。例如基于高职经济法教学需要,很多金融知识、会计知识以及文学知识等都会应用其中,因此需要教师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总之经济法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其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最终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经济法有联系的其他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知识的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打开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及时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应当明确司法实践中的审判方式、方法和过程,才能灵活、熟练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2明确的教学理念

在经济管理学院给学生讲法律应立足管理、结合管理讲法律,这又不同于给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法律。课堂内容的组织要结合教材,紧贴企业管理实践,多讲企业经营中法律误区和盲点,以往企业所犯错误和付出的代价。这就要求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多选择失败型、教训型案例,对学生有举一反三作用。

篇6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66-02

收稿日期:2011-01-05

基金项目:铜仁学院基金项目(TH1016)

作者简介:符能(1964-),男,贵州铜仁人,讲师,从事教材教法研究。 铜仁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东北部,地处贵州省、湖南省和重庆市两省一市的交界处。铜仁地区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总人口386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3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684%,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回族和布依族等。85%以上的中学基础教育分布在全地区的各个县及乡镇。从近几年的中、高考成绩来看,中学英语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还非常低下,有待于大力提高。随着铜仁学院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大力发展,省内、外报考铜仁学院就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方言区学生和省外普通话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对各地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和对比分析,笔者认为,阻碍本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制约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区方言对英语学习效率有着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

一、铜仁地区方言特点

铜仁方言以汉语北方方言和西南官话的川黔方言为主,与全省其他地区方言差别不大,与邻近的重庆市、湘西自治区等地的川黔方言也有很高的一致性。但同时又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且东四县和西五县的语言又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语言特点大致如下:

一是铜仁地区地方方言具有西南官话的一般特点。声母无翘舌音,平翘不分;鼻音边音不分。韵母无后鼻韵母|ing|、|eng|、|ueng|音。声调以阴平、阳平为主。

二是铜仁地区地方方言也有着许多不同于西南官话的特点。如西五县方言中,儿化音很突出,几乎所有生活用品甚至人名都带儿化音。例如,张大毛儿、今天儿、晚些儿、要带小妹儿、去看电影儿。

三是西五县方言中有很多表达是独有的,有的词语没有对应的文字,而有的发音连汉语拼音都不能标注。例如:他吓得飞起口口儿|da da er|(答答儿)跑。方言中“答答儿”意为辫子。又如,“到百货公司去买黑皮鞋”。方言读作|dao b huo gong si kei mai h pi hail。

四是在词语表达方面也很有特点。例如:普通话“今天很热”。方言为“今天儿热死个人嘞热”。其构词法和形容词程度表示有独到的一面。

五是在外地学习和工作多年的人回家后仍然只说本地方言,不然就会引来人们诧异的目光。虽然这只是一种文化心理表现,但也反映出本地区较为闭塞的语言现象。当然,随着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新一代年轻人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常见了。

二、铜仁地区方言对英语学习的不利影响分析

国内所有的各级英语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英语词典的英语词汇释义全都是用规范的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编撰出来的,这就使得许多英语词汇的基本词义与普通话的表达形成了某种特定的“语义对等”现象。普通话地区的学生自幼就是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因此,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只存在“一次”的学习迁移活动。相比之下,生活在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利因素就多得多。概括起来,方言对英语初学者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英语语感培养缓慢

方言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进行“两次”思维活动,汉语普通话成了方言和英语之间的桥梁。当学生需要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必须首先把自己熟悉的方言思维转换成自己不熟悉的普通话,然后再次把普通话转换成自己完全陌生的英语语言;反过来,当学生需要对英语句子进行理解的时候,学生眼里看到的是英语句子,头脑中思考英语句子中自己不太熟悉的普通话释义,最后经过思维转换,才能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地方方言把英语句子理解透彻。对于方言区学生来说,不论是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用汉语来理解英语的句意,都要经历“三语交互转换”的加工整理过程,在大脑里进行一系列的语言码转换。这使得初学者想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变得极为缓慢。

2语言思维地域化

铜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据调查,铜仁地区广大学生基本是在13岁左右(七年级)开始正规学习英语,在这一年龄时期学生的母语(方言)已完全形成,对汉语普通话的掌握只是处于低级阶段,(能听得懂别人用普通话表达,而自身不能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交流)。在英语学习的最初阶段,母语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影响。

例(1):What’s this?与汉语普通话“这是什么?”除了词序有差异以外,其基本词义完全对等。普通话地区学生只需要进行一次迁移就能掌握好。但对于铜仁地区的学生来说,日常生活中不习惯“这是什么?”的表达,当需要有这种表达时,常常表达成“支哦是啷?”意为“这个是哪样(东西)?”当需要用英语表达“支哦是啷?”时,初学者常常会无所适从。

例(2):“你到哪地?”这是典型的铜仁地区方言表达,其意不是问对方“你要去哪里?”而是问对方“你现在在什么地方?”相当于英语“Where are you now?”初学者常常表达成“What place are you now?”

例(3):“His words made me very angry”普通话句意为“他的话使我很生气。”在铜仁地区人们通常要说成“他的话把我气心慌了!”或“他的话把我气蹬了!”好像这样说才能表达出“很生气”的情绪。

例(4):铜仁地区有五个县的人在发音中没有普通话中的|ian|和yan音,对这些字的读音全部读成|ing|或|in|音。

“我们今听吃命”,外地人听后可能莫名其妙,句意为“我们今天吃面条”。相当于英语“We had some noodle today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可见一个人要改变母语的思维和表达是多么的困难!以上只是铜仁地区方言中的极少几个例子,由此可以看出方言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干扰。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运用语言学对比分析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系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研究内容涵盖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形态、音位、语义和语法等若干层面。探讨出了该领域内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重大成果。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国内一些特定方言语音和英语语音的发音异同。如有学者对四川方言、客家方言、山东方言等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干扰,对英语汉语普通话及地方方言的语音节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为方言地区的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宝贵的经验。但是,笔者认为,仅从两种语言的语音上进行探讨是不够的,因为语言迁移涉及到语言的很多相关因素。文化、心理和社会因素在母语和目标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母语对外语习得的影响是整体的,两者在各个层面是相互交错作用的。要正确认识母语迁移现象,就需要从宏观角度来观察语言迁移现象。因此,从母语对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整体影响着手,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探讨,对“方言思维―普通话过渡―外语习得”的学习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三、应对策略

铜仁地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型地区,生活在本地区的人民世代以方言作为生活交际语言,普通话普及率和应用率不高。据笔者调查,普通话在本地区只是一种“工作语言”,只用于按规定需要用普通话的工作时间和环境之中。以中小学基础教育为例,98%的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说普通话,即使在课余时间跟学生交流时也不说普通话,只是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才会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且绝大多数教师的普通话是含有浓郁地方方言的普通话表达,俗称“贵普话”。众多农村学生在上学前只会说母语(方言),上学后也只是在课堂上接触到普通话。虽然目前很多农村家庭有了电视机,每天都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接触普通话,但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习惯于用方言进行交流,基本没有养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交流的意识和习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很多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交流时,谈起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他们都认为“三语交互转换”现象确实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干扰;每当需要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总是先得把自己的思想转换成比较规范的普通话,然后再把他们组织成英语的相关句型表达出来,就如同要把古汉语先译成白话文再翻译成英语一样。其中三语间词语的选择与转换,英语句法、语法的把握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使得他们怕出错而不敢说英语,从而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习效率却提高缓慢。这也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种新的思考,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减少和避免“三语交互转换“学习模式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语音方面,铜仁方言尾音较重,英语初学者朗读英语时也有同样的习惯,往往把失去爆破的辅音也读得很重,且没有连读,读出的英语句子不连贯、不成调。这就需要在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和失去爆破等基本技能上严格训练。

二是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词汇、语法方面,在需要用汉语解释时,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和书面语言,切忌使用方言,以减少方言的影响。

篇7

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30-01

在临床上大多数会应用到生理学的知识,通过应用生理学知识,可以对临床病人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向病人介绍一些生理学知识,可以使病人更加配合主治医生进行治疗,同时利用一些生理学知识,也可以为一些个体提供专门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在对人群基础的一些病理知识进行掌握的过程中,需要病人全程的配合,并且掌握一定的病理指标,引导以临床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生理学家并不会将生理学教学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向,因为大多数临床医生也需要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习生理学是为了更好地给医学教育做基础。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提高学生对于医学治疗的学习兴趣,进而可以达到非常有效的学习效果。

一、生理学重点与难点知识

在学习生理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临床知识逐渐加入到课堂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确生理学的学习目标。简单举一个例子,教师在对红细胞功能进行详细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列举一些贫血的症状,在更深一层次的角度进行分析,当贫血相应的症状发生时,结合细胞的功能进行讲解。当心脏活动出现紊乱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一下电解质紊乱,其次就是总结心律失常的次数,对于肺泡的通气量也要进行及时的收集,记录心肺复苏中的人工呼吸频率。在讲解肾小球滤过功能时,将肾小球容易发生的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讲解,比如说水肿、蛋白尿和血尿的原因。在医学讲解的过程中渗透临床知识,可以对其中具有难度的内容进行逐一突破,对于生理学中的一些难点内容要进行更加细化的理解。在对胸膜腔内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介绍产生气胸的原因,并且在对胸模内腔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要脱离临床的基本治疗原则。

二、适当采用基于问题的学教学法

PBL医学教育主要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在δ谌萁行讲解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与此同时还会有其他辅导教师参与,对于学生所开设的医学专题和一些具体的治疗病例,会提出具有专业性的指导,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医学教育整个环节的授课过程中,首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整体上调动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积极性。采用PBL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具体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通过生理学实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在每一次的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都要把实验对象当做是真正的病人,在对实验对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满爱心,每个治疗细节都要按照正规的流程去操作。对于治疗的每一个结果都要分析得非常透彻,这一点是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工作作风。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安排一些人体实验,比如说要对人体进行实际心音听诊、动脉血压测量以及心电图描记。对这些临床知识要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才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有的时候还需要在动物的身上进行实验,在这个时候作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一定要对自己的手术刀和手术剪进行规范操作。其次教学方面也要逐步规划。

四、将生理学发展史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医学技术在不断快速发展,现代临床技术对于临床医生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为了使临床医生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要在医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生理学知识。在临床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培养大量的医学科学家,通过掌握医学生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去解决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病人的临床诊治,需要逐渐向临床科研发展。每一个科研课题都要有专门的负责医生,结合临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组织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进行解决和探讨。这种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临床水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医学科学家,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揭开人体生理功能的奥秘,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从而知道怎样维持身体的健康。

五、结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PBL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科研思维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在医学讲解的过程中渗透临床知识,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调动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积极性。对临床知识要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工作作风,从整体上提高医学水平,更好地将生理学和临床医学进行融合,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要逐渐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临床医生进行多次交流,可以更多地了解临床常见问题,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篇8

数学分析以及丰富的内容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经得起验证。并且是对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客观反映。在教学中,其作用重点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数学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数学分析以极限思想为核心内容,极限的定义利用“ε”语言实现了有限与无限两个概念紧密相连,将事物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转化为数学语言。通过这一分析过程,学生自然的掌握了唯物主义理论,对其数学知识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二)数学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分析来源于实践,在数学教材中,许多例子应用于数学分析理论。通过数学分析理论,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意识,丰富了其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吻合。

(三)培养抽象意识、建立审美意识

数学分析的主导思想导数和定积分具有高度抽象特点。利用数学分析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其抽象意识。

通过概念、命题的形成过程而培养学生从本质看问题的习惯。而对于复杂事物或概念,数学分析可帮助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分清主次的特点,为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行的方案。数学分析思想中的极限、微积分都具有抽象特点,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感,对数学产生好的印象,从而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数学分析原理和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一)微分学原理、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分析中的微分学原理对函数图形的解读具有积极意义。

函数图形多采取描点法进行图形绘制,这种方法在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此时,利用数学分析的导数概念可正确判断函数的凹凸性、单调性等特点,可精确计算出函数极值点和拐点。最后,通过极限法求出渐近线,从而得出函数草图,再利用数学分析中的微积分思想就可以准确绘制函数图形。

(二)积分法原理和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积分包括不定积分和定积分两部分。两种积分形式虽具有一定差别,但实际上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之间可以实现转化,通常可将定积分转化为不定积分问题,从而降低解题难度。因此,积分法原理充分利用了数学分析的精髓,将积分与定积分问题联系在一起,提供了专业的数学解题理论。其中,定积分可用于求解面积、体积以及弧长问题。大学阶段,数学概念作为成型的理论出现,但并未进行详细的推导。这样对于一些概念的应用来说,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无法应用自如。而通过数学分析理论,有关公式的计算完全可利用积分或微积分精确地进行计算,并提供分析过程,使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概念。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分析为多种数学知识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其分析提供了方向。

(三)提高能力,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

篇9

[中图分类号] G423.0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42-02

Analysis of methods to enhance pharmac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HE Tao, HUANG Jinmi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Ji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434020, China

[Abstract] Pharmacology is the cor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medical and related majors. Instructors can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by enriching teaching forms, paying attention to classroom language arts and focusing on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so on.

[Key words] Pharmac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药理学是医学、药学、护理专业等医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或用药后护理提供理论基础,然而药理学课程各章节间缺少相关联系,而且药物的种类多,同类药物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极易混淆[1],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如何在枯燥的药理学教学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把药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现代很多药理学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在多年的药理学教学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一些提高药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丰富教学表现形式

1.1 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板书教学虽然色彩、效率各方面比不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但是在药理学的教学中摈弃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合理的。药理学课程注重逻辑推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此时在板书设计时如能删繁就简对药理作用进行板书,然后在讲解用途时将两者进行连线,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将两者联系起来。如新斯的明,药理作用有兴奋骨骼肌、兴奋胃肠平滑肌等,而临床用途有重症肌无力、术后肠胀气及尿潴留和非除极型肌松药中毒的解救,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左边板书药理作用,在右边给学生讲解涉及的疾病的表现边板书用途,两者板书讲解完后让学生思考,每一种用途分别是利用的哪种药理作用,学生结合前期的讲解很快就可以联系起来重症肌无力和非除极型肌松药中毒的解救利用的是新斯的明兴奋骨骼肌的作用,而术后腹胀气及尿潴留利用的是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这样的传统板书教学既条理清楚,也能很好地留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让学生把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和概括教学内容的能力,为学生反思整个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优点,多媒体图文并茂,可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为直观,化文字为图片,化静为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2]。如讲解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机理时,可进行这样的设计: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天平的模式图,将心肌的供氧和耗氧以直观的爱心的形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正常情况下两颗心很协调,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心脏正常活动;但当两颗爱心变了样,耗氧爱心比供氧爱心大的时候,天平就失去了平衡,心绞痛就会发作。而抗心绞痛用药有的可以帮助供氧的爱心使其增大,有的可以制约耗氧的爱心使其缩小;总之使供、耗氧之间平衡,失衡的天平恢复平衡从而缓解心绞痛。一副直观的动画,使学生在轻松浪漫的故事中意会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机理。

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如前后内容在屏幕切换时,内容不连贯,很难按照认知特点体现教学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框架型结构,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整体的认知困难[3-4]。此时如能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利用板书的整体显示,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可克服多媒体教学这方面的弊病,从而增强学生思维连贯性。另外多媒体教学图片多,内容丰富,授课过程中,学生只顾“欣赏”精美的图片、动听的声音及迷人的动画,而抓不住课堂学习的核心,对核心教学内容学习注意力分散,课堂效率降低,也容易造成教师念课件,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如果在教学中能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联系起来,则能取长补短,既能展示教师教学的风采,也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重视课堂模型、图片、实物展示

模型、图片、实物等更清晰、更直观、更形象,可以刺激视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讲解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部作用的时候,老师可以带上眼球的模型,先帮学生复习眼的基本结构,讲解房水的来源和去路及眼内压的形成,再配合图片讲解青光眼的形成,然后慢慢引入药物的机制与作用的讲解,两者相结合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为什么毛果芸香碱可以治疗青光眼,而阿托品却禁用于青光眼。

在药理学的教学中也可以带上一些药物的实物,如同一药物可以制成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带上这样一些事物,让学生对药物实际应用形式有更直观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药物剂型不同则用法不同,也能够让学生能够与以后的临床工作能更好地结合。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依托何种教学资源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为枯燥的药理课堂教学配上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讲究课堂语言艺术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运用于医学教育的今天,语言仍然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体[5]。教材如剧本,讲台如舞台,语言如台词。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媒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添了一份生机。

2.1 巧用比喻,加深情境

如讲解新斯的明禁忌证――机械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时,把此时肠道及尿路的状态比作一个系着口的气球,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现在采用强力按压气球表面,试图把里面的气体排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很快可以想到气球可能破裂,这样的话学生也就明白虽然新斯的明可以兴奋胃肠及尿道平滑肌,但是该药不能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再进一步推进,怎么样才能缓解机械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患者的痛苦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能把系气球的绳(梗阻物)解除也就可以放出里面的气体,学生也就可以联想到如果能肠道或者手术取出梗阻物(结石等)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2.2 增加趣味,活跃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配合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手势,让课堂具有艺术感染力。如讲解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好处时,用“双管齐下、前后夹击”来形容;讲解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时,可用顺口溜“满月脸、水牛背、啤酒肚子、细腿腿”来概括,让学生好记而且妙趣横生[6]。

2.3 善用鼓励话语,激励学生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自己表扬的语言,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的好加以表扬,回答的不好的,婉转为学生解答,告诉其不足在哪里。对于班级整体的状态有一点点进步时就会找机会表扬学生激励他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微笑着面对学生,激励的话语和微笑总是能给学生信心,也可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

3 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持续的动力,教师在讲授药理学课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将“要我学”的局面积极地转变为“我要学”的形势,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使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进入一种主动探寻知识的状态,达到知识积累与兴趣提升的双赢局面。

3.1 运用案例与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兴趣浓厚,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案例可以采用老师讲解式,也可采用讨论式,根据需要选择。如在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中的毒性反应可结合“反应停事件”,通过事件的讲解、“海豹胎畸形”图片的展示告诉学生“是药三分毒”,药物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有的药物毒性是慢性的、长期的,甚至会影响子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用药时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药物不可以滥用,孕妇用药尤其要慎重。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对现在患者的疾病负责,还要考虑更长远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在一些具体药物的讲解时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疾病的案例,讲解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表现与发病机制来分析每类药物是如何取得疗效的。当然案例的搜集与采用需要教师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这是讲好课的先决条件与有力保证。

3.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药理学教学中也根据需要灵活选用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7]、临床案例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通过教学方法的变化,改变一味的教师讲述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药理学的教学中,从教师自身来讲,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内容上来说,应知识与兴趣并重,教书与育人并举;从形式上来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不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其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有效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不仅收获“鱼”,而且学会“渔”,让老师的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毕春红.谈药理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719-720.

[2] 赵晋.药理学多媒体教学使用体会[J].科技信息,2008,(2):230.

[3] 刘钊.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7,(3):19.

[4] 王永芳.多媒体教学利弊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6-107.

[5] 赵松珍.神经病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1999,17(2):125.

篇10

(2)隔离。将所要分析的对象,从整个体系中隔离出来,或从物体中隔离出某一部分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当然,根据题意也可以把整个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例2:在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运动与列车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小球向前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B.如果小球向后滚动,则磁悬浮列车在加速前进;C.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D. 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后滚动。【点评】这是一道由小球受力和运动判断列车运动性质的题,读完题后明白,结合小球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确定汽车的运动情况较为简单。所以,虽然题中涉及的有火车和小球,但只需把小球从整个体系中隔离出来研究即可。

(3)作图。对研究对象按照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力、四其他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场力)的顺序进行分析。按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将它们一一画在受力图上。注意,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例3:如图1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上,使A、B、C以共同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关于物体受几个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受6个,B受2个,C受4个;B.A受5个,B受3个,C受3个;C.A受5个,B受2个,C受4个;D.A受6个,B受3个,C受4个。 【点评】 我们以物体A为对象来说明。在这三个物体中只有A接触的物体最多,相对较为复杂。由题意A受重力和支持力外,还将受到B、C给它施加的压力。但是,注意A物体给C施加的有摩擦力,所以A必定还受到C与它施加的向右的摩擦力。再者,由于A、B、C一起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还将受到地面给它施加的摩擦力f地,所以A共受六个力的作用。受力分析图如图2所示。同样,可分析出物体B和C,分别只受2个力和4个力。故答案选A.

篇11

在高中学习中,对于理科生而言,物理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其在理综中占比分数最高,同时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其难度也是最大的。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内容最多也是高考分数占比最高的部分,其在综合题中通常为第二道或者第三道,难度较大。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要提升物理成绩,就必须攻克力学综合题。文章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力学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结合实际学习解题中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有效解题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技巧,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 强化审题,找出隐藏信息

在综合题解题中,通常而言综合题的题目一般字数很多,同时图片也十分复杂,因此要作对这道题,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审题环节,在物理力学综合问题中对于审题阶段而言,值得我们格外的注意,尽量不漏下任何一个条件,同时还要能找出题目中所隐藏条件,进而深化题目理解,提升解题效率。通常而言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都会设置一定的情景,甚至有时还会和生活有所联系,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边审题边在题目中进行重要信息的标注,挖掘题目中没有直接表述但是对解题有帮助的隐含条件,并将获得信息加以罗列分类,帮助解题进入正确思维之中。

例如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中最为常见的题目设置情景为,一个或者多个物体,它们会发生相撞,或者相互之间存在某种应力,并且这些都会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时就需要我们首先物体受力情况的细致分析,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受力分析时要深化审题,找到题目中的明显信息和隐藏信息挖掘并标注,判定物体整体为受力情况还是部分受力情况,进而画出不同参考背景下的受力分析图。具体而言审题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1.对于力学综合题而言,物体通常会处于运动中,这是就需要具体分析物体的运动形式,静止还是均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还要考虑到运动相π裕2.下一步便是明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物体具体受到的外力个数,外力方向;3.如果物体受力情况十分复杂,可以从从整体上考虑,列出相应的受力方程式,逐一进行单个物体受力分析,确保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

二、巩固基础,做好受力分析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基础知识牢固都是提高分数的基础,对于物理力学综合题而言也同是如此。力学公式、受力分析这类基础性知识,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对于一些概念和定理除首先要记住文字描述,同时还需要深化理解其所内涵的意思,尽量减少解题中一些定理、概念上的失误。在物理力学综合体的解题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便是做好受力分析图,巧用受力分析图,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是必须掌握的物理综合题的解题技巧。通过受力分析图我们可以清楚地认出题目中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受力情况以及找到解题突破点。以下以一道实际物理题进行讲解。

题1:如图(图1)所示,在间距为4米的两垂直杆之间系有一根长为5米的无弹性绳子,两端点分别为A、B,在绳子之上悬挂有一光滑且轻质的挂钩,当挂上重量为12N物体时,两杆平衡,问此时的绳子的张力T值。

在对该题解答时,首先需要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进而对受力物体做出正确受力分析,画出相应的受力分析图,最后采用方程式进行解答。在本题以挂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做出图2受力分析图。

绳子在水平角度存在一定的夹角,设其为α,根据受力图显示,以及受力平衡的条件可知2Tsinα=F,同时F为已知量,进而根据绳子长度进行数学几何分析可知sinα=0.6,因此计算出T为10N。

三、采取合理的解题规律,制定解题方案

在近几年的理综考试中,物理部分的力学综合体一般只有一道,但是分值一般都是最大的,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要提升成绩就必须学好这部分。在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中,首先需要通过对物理题目中运动状态的分析,对其动态过程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解题的规律,找出最为合适的解题方案。对于同一题目的,同于物理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的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出最为合适的解题途径。例如:对于很多的力学综合题而言,很多题使用牛顿定律可以解题,同时使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也能解题,但是一般而言使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解题相对更为简单。通常情况下学生要实现力学综合题解题时,快速找出最佳的解题途径最为有效地解题措施,为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以及在练习之后的规律归纳总结。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力学学习对于我们学生的高考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在学习中对其难点、重点都给以重视,进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找出隐藏信息、巩固基础,做好受力分析、采取合理的解题规律,制定解题方案。三种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的解题途径,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广大高中生在学习物理力学时充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曾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题解题方法的分析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