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08:37: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护理程序的概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反思性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教育界兴起的一种教师培训理论。我国学者熊川武采撷众家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学习”与“学会教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学生撰写这个毕业设计论文时,非常艰难。所有的指导老师感觉特别辛苦,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在校都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现问题,是“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下文,对高职院校123级学生毕业之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护理学院护士班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护理程序在护理患者中的应用”。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促进和恢复健康为目标,科学地确认护理对象的健康问题,有计划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护理工作方法[2]。护理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通过指导123级大专护理班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发现90%的学生对“护理程序”的概念不明白,步骤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应该要反思。2012年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生开设了《护理学导论》这门课程,课时为26节,其中“护理程序”这一章课时为6节课,而“护理程序”的内容都是有关患者病例的具体临床表现、反应及护理。因此存在的问题是:①对于没有医学、护理和临床基础知识的新生,开设这门与临床相关的科目,为时过早,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课后学生没有实践和撰写,所以她们也很难记住护理程序的内容。②护理学生于2014年4月-2015年1月下到各临床医院实习,据学生反馈医院里的带教老师没有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医院里也没有系统的实践过“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所以她们对“护理程序”的概念还是很茫然。
二、尝试改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学校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而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015级学生马上就要入学,新的教学又要开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共同反思。教师个体反思更多的是个人对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能与同事进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例如,“护理程序”中的“护理诊断”是教学中的难点,每一个患者疾病的症状、反应不同,护士提出来的“护理诊断”就不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①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护理学导论》这个科目原本属于《基础护理学》的前部篇幅,但因为牵涉理论的部分太多,所以将其分为两本书编写和开课,但其中“护理程序”这一部分内容属于临床学科知识,学校可否考虑延迟到第二学期开《护理学导论》这门课,待新生接触医学基础知识后再来学就容易学懂,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课时计划适当调整增加。②教师悉心与学生沟通。例如,学完这一章后要求学生写一个完整病历的护理计划,规定时间上交,作为平时成绩计算,批阅完学生的作业后再反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学生多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和步骤。③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实习,在实纲里面提出要求:医院带教老师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指导学生实习,通过对患者的全程亲身护理学生才能理解“护理程序”的概念,才能真正懂得评估病人从哪方面开始,护理诊断怎样提合适,护理计划怎样制定合理,护理评价什么时候开始,护理记录那些内容,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掌握。总之,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多方位反思,加强教学的改革,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论文撰写难度和老师的艰辛,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作者:龙亚香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7-2009年应用DCO概念救治了58例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6~68岁,平均36岁。58例均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29例骨折,其中13例多发性骨折,12例合并颅脑外伤,9例合并胸部损伤,27例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创伤严重评分ISS(injury severity score)[2]20~54分。ISS评分是将身体划分为6个区域,分别是头颈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骨盆的损伤。多处创伤时,计算3个最严重创伤区的最高AIS (abbriviated injury scale)值的平方和,即为ISS总分,分值越高、创伤区域越多、死亡率越高,ISS>16分为危重伤。本组58例按创伤严重评分ISS 20~25分25例、>25分21例、≥40分11例、54分1例。
2 护理
根据此类患者病情复杂及骨科DCO概念,制定了科学、规范的护理急救程序,即ABC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通过规范化的分工,预见性的抢救程序,在抢救患者时忙而不乱,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2.1 A护士的职责 负责呼吸系统管理。抢救过程中位于患者头部。
2.1.1 快速评估伤情 患者入急诊科,A班护士主动迎接,边问边看边检查[3],看即观察面色、表情、伤处情况等;问:受伤史、伤后时间、处理情况等;检查:①意识状态、瞳孔;②在5~10s内看、听、感觉患者有无呼吸;③监测脉搏和指端温湿度;④监测生命体征,迅速掌握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明确处理重点,对清醒的患者予以心理安慰。
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呼吸的深浅度、频率,有无呼吸困难,胸廓运动是否对称等。头偏向一侧,尽快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血块等异物。防止误吸,解除呼吸道梗阻,持续吸氧,及时吸痰,必要时使用简易呼吸器。
2.1.3 协助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止血,用无菌纱布覆盖加压包扎止血,若病情允许可将头部抬高以减少出血量。
2.2 B护士的职责 负责循环系统、生命体征的管理。
2.2.1 维持有效循环 护士以最快速度用静脉留置针开放2条或3条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保持室温,使用复温输液装置,使患者恢复热平衡。研究表明,加温至36~37℃液体用于静脉输液安全、可靠和舒适,尤其是已存在休克和低温的患者,输注加温的液体可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4]。作相关药物过敏试验,留取血标本查血常规、血型、备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动脉血气等。
2.2.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变化,协助医生进行除颤。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出血量、尿量以助判断伤情。留置导尿,准确记录尿量,以便观察组织灌注量,作为调整输液的依据之一。
2.2.3 协助控制出血、妥善固定 外伤出血伤员每延迟抢救10min,伤员生存率下降10%[4]。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迅速处理活动性出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结扎止血。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现场紧急压迫止血,并用夹板妥善固定骨折肢体,抬高患肢,尽量少搬运患者。做各种检查必需搬运患者时,患肢应保持功能位,轻抬轻放,减少局部出血,减轻疼痛。
2.3 C 护士的职责 负责病情记录,对外联系,术前准备。位于急救治疗车旁。
2.3.1 病情记录 对急救护理全过程记录要完整、准确、及时,如病情变化、出血量、用药、治疗及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瞳孔及执行口头医嘱等。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给患者佩戴腕带,快速识别并核对患者。
2.3.2 尽快做好手术前的一切准备 如备皮、留置胃管、手术通知单等,对危及生命的脏器损伤保证手术及时进行。
2.3.3 后勤保障 提供药物和抢救用物,如导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腹腔穿刺、胸腔穿刺、心包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血管结扎等。联系相关科室查急诊心电图、B超、X线、CT或MRI,准备氧气枕等物品,联系陪送员;请相关科室会诊,及时通知麻醉科准备手术。
2.3.4 负责与相应科室的联络及护送患者进入ICU病房,严重创伤患者DCO完成后应立即送入ICU处理。通知ICU病房做好准备工作,做好交接工作。经ICU治疗,在病情允许时,转回专科行确定性手术和后续治疗。
3 结果
5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2例死亡,56例治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运用DCO概念制定并应用护理急救程序,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主动性、准确性,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从82.6%提高到96%。
4 讨论
4.1 严重多发伤骨科DCO概念的应用,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思想的重大进步,而护理急救程序的应用是保障骨科DCO概念在临床实施成功的有力措施。本组58例多发伤患者均在2min内完成伤情评估,5min内通知医生入抢救室、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留置导管,15~20min内固定伤肢、止血、完成备血和术前准备。
4.2 应用骨科DCO概念初期采取救命措施的同时要配合医生止血、清创、固定,这就要求护士在现场能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无疑对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专科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抢救程序合理,护士分工明确,措施果断,效果明显,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损伤控制性手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1):32-35.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04-02
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查房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对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起到监控与提高的主导作用[1]。为了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在护理查房中应该不断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这样能够对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本院妇科有固定床位60张,护理人员15名,其中,高级护师2名(包括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4名,电脑输入医嘱1名,护士8名。
1.2 方法
1.2.1 护理查房护理查房是检查护理质量、落实规章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其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专科疾病护理内容、心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制度的落实[2]。护理查房目的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了解护士工作性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主要的方法,其本身是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1.2.2 护理程序①护理程序(nursing process)是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3]。②护理程序所包括的几个基本概念:在护理程序中,主要包含人、环境、健康、护理这4个基本概念,护理程序建立在这4个基本概念之上。护理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护理工作重点是帮助患者对疾病作出积极反应。护士要应用护理程序和交流技巧帮助患者与环境保持平衡,达到最佳健康状况。护士通过照料患者,促使其达到自理;护士还要预防疾病,维护健康。
1.2.3 护理查房的流程①主查人说明查房目的。②责任护士报告患者情况,重点说明患者现存护理问题、护理计划、采取的护理措施,要达到的护理效果及尚需解决的护理问题。③护理体检。主查人根据责任护士的报告和护理病历记录情况询问患者并进行护理体检。④评价与指导。主查人依据获取的资料,如患者护理诊断、护理计划落实情况等相关问题组织护士进行讨论,做出评价。
1.2.4 护理查房方法①系统地观察。即通过使用视、听、嗅等感觉来取得患者的资料,观察是进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护士要观察患者的外貌、步态、精神状况、反应情况等,从中选择性地收集与患者健康问题有关的资料。②交谈。交谈是一种特别的人际沟通方式,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交谈来获取护理诊断所需要的资料信息[4]。③护理体查。在掌握望、触、叩、听、嗅等体检技巧的基础上,运用这些体检技巧进行体格检查,以收集与护理有关的生理资料,而与病理生理学的诊断有关的体检应由医师去做。④查阅记录。包括患者的病历、各种护理记录以及有关文献等。
1.2.5 护患沟通技巧①日常护患沟通技巧。住院期间的患者都要面对疾病的折磨,心理压力较大,尤其病情严重时,言语、行动通常过于激动。护理人员应理解、体谅并给予相应的帮助,使其正确面对疾病,配合主管医师治疗,并以温和、理解的言语去鼓励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护理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患者,其表现也千差万别,因此需要护士应用沟通技巧,灵活地与患者沟通。特别是患者病情严重或处于危重状态时,与患者沟通的时间要尽量缩短。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可以重复一句话,以同样的语调反复与患者交谈,以观察患者的反应。
2 结果
通过护理查房,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康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增进了医护患沟通,解决护理程序中出现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得到患者的尊重和称赞。
3 小结
护理查房是护理管理中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的最主要方法,也是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护理查房应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持续改进护理方法为目标。同时对此项工作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经济效益挂钩,结果大大降低了危重病员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病员满意度。提高了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对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改进护理行政查房方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J].重庆医学,2009,38(6):746.
[2]杨小兰.实施护士长危重病人查房的体会[J].西部医学,2010,22(3):573.
【关键词】护理;高校;教育;健康
1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总是在不断深化。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的完满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文件中对这一定义又进行补充,认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以及思想道德健康。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质上是种干预措施。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社会的需要以及专业自身的发展,使得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了护理学专业最受瞩目的学科之一。高校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以校区医疗部门的护士为行为主体,以高校全体教职工及学生为服务对象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护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按教育场所可分为: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健康教育。按目标人群可分为:儿童护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护理健康教育,妇女护理健康教育,老年护理健康教育等;此外还有按教育目的或内容进行分类的方法。
2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的人群特征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高校的教职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的压力较大,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教职工的健康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前,省教育工会对我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显示,仅有不到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20%的人身体有疾病,而其他70%的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意味着高校教师的平均健康状态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状态,一旦受某些不良因素影响,如:过度疲劳、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营养不良或心里不安等。均可引起疾病突发。这样不仅妨碍了个人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与学,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从而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并通过有效利用现有的卫生保障资源,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因此对高校教职工进行护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3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上文提到的教职工健康状况调研显示,我省高校教职工一般从40岁开始就会出现心血管疾病。而消化系统的疾病更是从30岁以后就开始有明显增加。而且省内大部分高校教职工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根据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3.1 饮食指导:合理恰当的饮食将有助于疾病预防及康复。如高血压患者宜多吃富含钙、钾、纤维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少饮或不饮酒。
3.2 心理指导:处于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的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护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使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在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否则长期的精神紧张,极易导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
3.3 作息指导:不宜短期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保证每天至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注意工作、锻炼、与睡眠的合理调配。
3.4 用药指导:对于那些身体有疾病的教师,要告戒他们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应讲清有些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严重时及时与医生和护士联系。
3.5 行为指导: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一定的自我护理或保持健康的方法,这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4 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与方法
4.1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步骤: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要实现这一目的,应正确应用护理程序。高校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总体评估。
诊断:对病人及其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
计划:对将要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
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评价:对教育效果作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4.2 高校健康教育的开展手段:护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咨询法、墙报法等等。其中护士在为教职工做护理操作时进行交流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专门时间进行说教。因为对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他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自身不适的需要。在与他们的接触特别是进行护理操作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会使他们感到放心且得到安慰。因此,与教职工任何接触的时间都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好机会。当然,这并没有排除其它方法的可行性。
5 结语
我国的高校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与合作。护士要成为一个称职的教育者,其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不可缺少的,不然就难以胜任或遭遇尴尬。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就必须不断地刻苦努力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做好护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对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使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不仅得到身体方面的健康,还要获得健康知识上的增加。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36-02
通常我们所说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1],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整体护理强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现代护理观是建立在现代医学模式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现代护理实践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2]。
1现代护理观的内容
1.1护理学的框架结构
护理学的框架结构是由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组成的。而其他的众多概念是从这四个基本概念上展开的。这四个基本概念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护理框架的四个基本概念。
1.2整体护理观
整体护理观的整体概念包括几方面的含义:①整体护理要面向整体的人,人是由身心、社会、文化各方面组成的,其健康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②人的一切均需要护理,护士要关心人的生命过程的整体。③护理是连续的,护士不仅当人生病时给予照顾,而且要关心其康复、自理,达到个人健康的最佳水平。④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通过整体护理促使护理从个人向家庭、社区延伸[3]。
1.3护理发展的阶段性
护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疾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二阶段是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第三阶段是以健康为中心开展护理活动。
1.4护士的职能与角色的扩大
以往主要是医院需要护士承担患者的护理工作,现在的护士职能将由医院向社会扩展,由照顾患者扩展到与其他人员合作,共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护士的角色也不再是单纯地照顾患者,现代护士的专业角色将是多方位的,现代护理工作者应具备适应多方位专业角色的基本素质,集多方位角色一体。
整体护理要以护理程序作为工作框架,将现代护理观的整体思想融入具体的护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整体护理所制订的优质护理目标。对于优质护理的理解,不同的护理观将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按生物医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躯体问题就是优质护理;而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的整体护理,则对优质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即根据患者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才是优质护理的前提,在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患者的满意度就是一项反映优质护理的重要指标,因为患者的满意度涉及其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4]。要实现优质护理,除了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的躯体问题,还应从患者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出发,因人施护。为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士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进入不同的角色。
2整体护理中护士的不同角色
2.1朋友的角色
在整体护理过程中,“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主要通过护理体格检查、阅读、观察及交流等方式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为确定护理诊断及护理计划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患者有的由一个健康人变成了一个患者,有的由一个轻患者变成了一个重患者,角色的转换,在心理上极不平衡,产生了焦虑、恐惧、灰心及逆反的思想。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善于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的不同,运用朋友间交流的技巧,使用和善平等的语言,具有同情心,特别是在为患者做护理体格检查时,应注意保护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思想上的顾虑。使患者觉得你是他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白衣天使。这样患者才会对你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从而能使你收集到真实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收集到的真实资料,综合分析,制订出护理计划,对症施护[5]。
2.2同志的角色
护士在收集到患者真实可靠的资料进行入院评估后,尽可能地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制订护理计划,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与护理目标,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应是和患者及家属共同祛除疾病,促进同志的健康。从单纯的患者护理发展为对同志式的健康人的预防保健,即护理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且包括促使健康人更加健康。
2.3慈母的角色
在护理过程中,患有慢性或致残的疾病,患者的悲剧观心理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那些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的患者,终日以泪洗面,对治疗失去信心。这时护士应特别给予同情和关爱,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在患者极度悲痛时,护士应以慈母的爱心,给予极大的关心,用关怀的话语安慰他们,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患者久治不愈,或对治疗失去信心而出现易怒,处处挑剔,对护理工作不理解时,应像母亲那样给予极大的宽容,而不是去与患者争吵。在做每项护理操作时细心并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避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忧虑。
2.4亲属的角色
人在患病时,特别是老年患者,最需要亲人的陪伴和关怀。而在住院期间,亲属不可能随时陪伴左右,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亲人的探视。久病不愈患者和年老体弱患者极易产生被抛弃和是家里人的累赘的心理,倍感孤独,终日闷闷不乐。护士应把自己放在患者亲属的位置上,像子女一样关心这些患者。勤巡视病房,多利用时间跟患者交谈,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生活需要,每当患者需要时,护士就及时来到患者的身边。而当患者在住院期间生日时,护士一句“祝您生日快乐”,送给患者小小的生日贺卡及生日蛋糕,给患者格外的惊喜与感动。衷心的祝福和小小的生日礼物,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
2.5老师的角色
在整体护理中,患者的健康指导是护士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体现在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早日恢复健康。在作健康指导时,应根据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对文化层次高、职务高的患者应采取建议使用哪种有关的健康方式及推荐有关的健康教育书籍为主,否则患者会产生一种护士是在教训人,患者被小看了的感觉;而对那些文化层次较低及年老记忆力差的患者,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多次耐心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同时也应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以求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达到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2.6学生的角色
进行整体护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6]。在进行评价护理的效果时,护士同样应请患者共同参与,此时护士应是个学生,认真听取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充实完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充当学生这一角色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业务知识和技能都逐渐得到提高,护患、医护等关系进一步改善。在患者康复出院后,护士一个关心的随访电话,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会体现出关心的真正含义,使人觉得现在的护理不光是关心在院的患者,而更注重人的健康保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并提高护士在社会中的地位[7]。
护理学作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学科,它的任务已经超出原有的只对患者的护理,护理工作场所也由医院扩大到社会和家庭。现代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条件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健康的内涵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着重点不仅在患者某一生物学意义的疾病上,更应把人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患者当作护士自己的朋友、同志、儿女、亲属、老师、学生,这样才能给患者提供适合于每个人的最佳的整体化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海燕,曹丽杰,白莹,等.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6):136.
[2]刘玉莹,黄津芳,翟晓红,等.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研究[J].护理杂志,2003,23(6):77-78.
[3]阎凤玲.患者对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68-170.
[4]王方方,张亦珍,潘绍山,等.现有人力资源条件下实施整体护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8):505.
[5]唐淑云.基层医院整体护理的实施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4(1):26-2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临床护理告知的实施对象是我科2006年5月~2007年4月收治的989例患者,男性763例、女性226例,其中12岁以下儿童86例。
1.2 入院告知 ①介绍床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作息时间、治疗、探视、就餐时间等;②帮助患者熟悉病区的环境,病房设施的使用,各种物品的放置,同病室病友介绍等;③安全防范告知,包括物品妥善保管,防止院内丢失、被盗,人身安全如避免摔倒、碰撞等;④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查询费用及在查询过程中有疑问应该怎样处理等。
1.3 专科疾病告知 主要对患者目前疾病的相关知识、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告知。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指导、术后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
1.4 护理操作告知 具体内容包括实施操作的概念、目的、意义及适应证,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及配合方法等。
1.5 出院告知 告知疾病康复注意事项,包括正确用药方法、饮食及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法、积极情绪调整、复诊时间等。
2 实施告知
要求每位护士熟悉临床护理告知的程序及内容,并把告知内容贯穿到每项护理工作中,把护理告知程序作为一项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工作中。做到实施护理的护士告知,责任护士再次告知,即患者及家属一时未明白或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再次听责任护士告知,使告知具有连续性,直至患者、家属满意,达到最佳护理效果。科室将此作为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内容,护士长进行监督、检查,并把评价效果及时反馈给施教护士,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具体告知方式:入院告知由接诊护士负责,术前准备告知由换药室护士负责,术后指导由当日接手术护士负责,心理指导及健康指导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出院指导由办公护士负责,临床操作告知由操作者负责。
3 体会
3.1 实施护理告知符合整体护理理念 新型医学模式要求我们除关心疾病外,还要对患者的行为意识、心理状态予以关心[1]。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依据患者健康状况、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家庭及社会支持等状况进行评估,找出其现有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确立护理目标,制定护理措施,通过采取合理的护理告知程序和措施,使患者的护理问题得以解决。
3.2 实施护理告知维护了患者的知情权,提高了满意度 实施护理告知后,使患者得到了想知道的有关护理操作、健康教育指导等信息,消除了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大大增进了护患间的有效沟通,使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信任、支持,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3.8%上升到98.4%。
3.3 实施护理告知减少了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 以往,护士往往陷于繁忙的护理工作中,不注重患者的感受、治疗效果及患者心理变化。实施护理告知程序后,有效唤起了护患间的注意,使各项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弥补了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有效地减少了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的发生。
3.4 实施护理告知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主动向患者提供健康指导,患者亦有可能提出与疾病相关的问题。这就要求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向患者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调动了护士学习积极性,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以满足患者在疾病信息、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把此项工作纳入护理质量管理中,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1对象
1.1.1研究小组和预咨询专家
研究小组包括1名护理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负责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制定,函询问卷的设计和函询结果的处理分析。预咨询专家包括5名具有5年以上护士长工作经验的护理管理专家,负责正式函询前,问卷内容的修订。
1.1.2函询专家
从全国17所三甲医院选取护理管理专家43人,从2所医学院校选择护理教育专家7人,共50人。专家的入选标准:①护理管理专家具有10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年限,以及5年以上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教育专家具有10年以上护理教育经验。②中级及以上职称。两轮函询后,有44名专家完成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4~60(46.02±5.99)岁;护理工作年限14~40年,护理管理工作年限6~32年,护理教育工作年限14~34年;职务:护士长18人,科护士长6人,护理部副主任3人,护理部主任10人,教师4人,副院长2人,院长1人;职称:中级3人,副高级22人,高级19人;学历:大专1人,本科12人,硕士27人,博士4人。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操作性定义和概念框架的拟定
根据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预咨询法拟定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列举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因素。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将“管理能力”的含义[8-10],即知识、技能和态度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中,并将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定义为护理人员(包括护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为控制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运用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的能力。根据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主要包括护理风险基础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两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11-13]划分为护理风险识别技能、护理风险评估技能、护理风险处理(预防和处置)技能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技能。根据态度含义[14],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划分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心理认知、护理风险管理的情感倾向和护理风险管理的意向行为。
1.2.2问卷函询
函询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向专家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形成概念框架的依据。第二部分列举概念框架的构成,包括3项一级因素和10项二级因素。专家运用Likert5等级评分法选择“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5个等级对以上各级内容进行打分,并在相应位置填写修改意见。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判断依据评分表和熟悉程度评分表。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电子邮件和邮寄的形式进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进行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后,研究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结果,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于2014年4~6月进行第2轮函询。
1.2.3因素的筛选
各级因素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均数>3.5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参考护理专家的函询意见,最终由研究小组讨论后进行筛选。
1.2.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Excel2013软件统计分析函询结果的各项内容,包括各级构成因素的重要性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满分比、权重、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和协调系数(W)。一级因素的权重值由优序图法测得,二级因素的权重值由重要性均值法得出。
2结果
2.1专家参与情况
2.1.1专家积极性第1轮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第2轮发放问卷47份,有效回收4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2%。2.1.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Cr)由专家的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均数计算得出,大于0.7代表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本次专家Ca=0.860,Cs=0.796,Cr=0.828。2.1.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是指函询专家对各级因素的评判意见的协调程度,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示专家对概念框架的认同程度越高,结果越可靠。两轮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
2.2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第1轮函询中,2名专家表示,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划分较模糊,另有2名专家建议将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划分为护理风险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护理风险知识主要包括直接影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相关知识,如风险概念、风险种类和风险理论。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指具有间接影响作用的相关知识,如沟通理论、心理学知识和伦理学知识。研究小组同意采纳此建议。有3名专家建议将二级因素的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改为“能力”。研究小组讨论认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是本研究的主题概念,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若将“技能”改为“能力”,将会存在含义重复,并且与二级因素的“知识”、“态度”不平衡。所以,此建议没有被采纳。有4名专家询问本研究概念框架的依据,研究小组进一步修改问卷内容,将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过程进行说明,并列举管理能力含义、态度含义、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知识范畴的来源。经过反馈,第2轮函询时,专家表示无异议。第2轮函询结束时,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函询专家对于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二级划分结构给予支持,各项因素都达到保留标准。
2.3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的函询结果
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均值为4.091~4.932,变异系数为0.052~0.157,满分比为88.7%~100%,说明专家意见较集中。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参与本研究的函询专家来自全国17所三甲医院及2所医学院校,管理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都处于较高水平,能够代表国内护理理念的先进水平。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4.00%和93.62%,说明函询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程度0.828,大于临界值0.7,说明专家可靠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由第1轮的0.197增加至第2轮的0.320,说明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靠性较高。
3.2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分析
本研究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一级因素包括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掌握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和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理论基础,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外在表现,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是护理人员改进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函询结果显示,护理专家对这一因素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各构成因素的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0.410)、护理风险管理技能(0.390)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0.200)。函询专家的意见表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与技能的重要性大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参考这一结果得出,重视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能动作用,在这一作用下,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有效培训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3.2.1护理风险管理态度
有研究表明,态度能够反映管理者的信念水平[15],决定主体是否“应该”处理风险,以及是否“能够”控制风险[16],最终影响到护理风险管理决策。另有研究证实:从改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入手,把改变传统的认知、情感、行为作为培训的重点,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重要性均值为4.886,满分比为100%,权重值为0.410,说明其是最重要的一级因素。这可能表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改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态度是驱使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在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可通过改变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调节护理人员的行为倾向,达到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的目的。
3.2.2护理风险管理技能
护理风险管理技能的权重为0.390,处于较高水平。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能够显示工作目标的行为,也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知识的外在体现,能够直接作用于系统环境,影响护理绩效。所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终体现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否提升。此外,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中,权重组合最高的是护理风险识别技能和护理风险预防技能,均为0.082。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识别的风险越多,风险被消除或减轻的比例就越大;风险识别的越早,就越便于早期实施干预方案[20],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数量。Vincent[21]提出的风险和安全分析框架指出,护理风险能否发展成为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护理风险是否被成功预防;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技能能够从制度背景、组织管理、临床工作环境、团队、工作人员、任务、以及患者自身7个方面阻止护理风险转变为不良事件,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2.3护理风险管理知识
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理论保障,理解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护理人员正确管理护理风险的首要步骤[22]。本研究中,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为0.200,满分比为100%,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虽然低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技能,但却是概念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因素。Simonsen等[23]的研究表明,目前护理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以至于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并阐明了这一知识体系对于有效管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所以,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作用,并以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护理人员才能够正确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并掌握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合理应对护理风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65-01
自整体护理开展以来,其核心组成部分即心理护理已在临床护理领域广泛展开。而与此同时,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医护人员与患者缺乏护患沟通,实施效果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深深困扰着工作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内临床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提高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水平,笔者对国内和国外的临床心理护理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尝试提出相关对策。
1 心理护理的概念及应用目的
1.1 心理护理的概念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尽可能通过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尽可能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姿势和行为,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轻病人的痛苦,以发挥最佳的医疗效果。
1.2 心理护理的目的 人在患病时,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将受到很大影响,在这时他们非常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需要得到理解,关心,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缓解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的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去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心理治疗以达到身体和精神状态恢复到最佳状态的目标。
2 我国心理护理的现状
2.1 心理护理评估的临床现状 在全面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是选择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这在临床护理上已达成共识。常用于临床心理护理评估方法有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方法。主观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调查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来进行判断分析。客观的评估方法包括心理自我问卷调查法,同时借助评定量表进行判断分析。每个国家对评估标准规范或每个刻度的界限都有明确的规定。用客观和定量的方案代替主观评估并以此作为制定干预措施的依据,关注干预措施的质量和效益,这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2.2 心理护理临床诊断的应用现状 心理护理诊断是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我国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护理诊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诊断精神和心理护理诊断理论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导致大多数护士在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方面存在困难。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来减轻病人的心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许多临床护士近乎盲目一地用一些词语诸如焦虑,抑郁,恐惧,担心的词汇来形容病人的心理问题。
2.3 实施心理实施的临床现状 心理护理的临床效用取决于它的可操作性,而心理护理缺乏可操作性恰恰是使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目前,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心理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护理临床实践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高血压患者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对中风患者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用行为干预等。实施方式也从一一情感上的支持到集体心理上的辅导。实施分类临床护理,心理护理的对象可以从有限的病人延伸到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并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从而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临床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
3.1 强化评估目的 在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进行干预的重点患者,优先解决他们的心理危机。这确保了医护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提高了心理护理的工作效率,真正体现了心理评估的价值。
3.2 促进规范化程序的运用 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展现形式,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应展现操作的程序性。临床心理护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深深困扰着医护人员。临床心理护理的可操作性与规范的实施程序、科学的评估工具手段息息相关,最终要落实在对病人心理危机的干预上。具体来说,如何将有严重的心理危机的患者迅速从患者人群中识别出来,能够准确地确定其心理危机的性质及主要原因;能够针对其心理危机的特征施以显示良好的对策,能够作出及时和适当的调整计划或修改方案。临床各科护士,完全有能力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针对最常见的问题探索最合用的模式,以扩大运营模式的路径。
3.3 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心理护理模式 由于心理护理评估模式,方法,实施具体措施等方面存在不足,临床护士感到没有具体实用的临床规范模式指导临床心理护理实践,所以心理护理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刘小红将心理护理程序分为八个环节,在临床心理学的护理模式上进行了探索。
3.4 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整 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需要护士通过主观努力来实现。因此,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可以称之为要素中的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由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构建起来的和谐的护患关系本身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3.5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源自国外,确实存在着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于护士的概念就有很大的差异,语言翻译也比较生涩,因此,引进的护理诊断名称应该具体分析,使其与国家的整体护理水平和国情相适应。
3.6 分析病人的需求 人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些特殊的需求,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研究人员对病人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满足患者的信息需求是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围手术期护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整体,是指按一定方式、目的、有秩序排列的各个要素的有机集合体。它不仅强调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且强调整体所产生的行为结果要大于各要素单独行为的简单相加。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思想观念。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的、完整的、全面的综合护理过程。
2 围手术期护理程序概念
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地、科学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为了达到护理目的,即增进或维持患者的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护理对象的健康状态,确认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制定适合护理对象的护理计划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解决确认的问题,从而使护理对象恢复健康或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当人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护理程序提供必要的护理,使病人恢复到健康状态;当病人没有希望恢复健康时,护理程序应致力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挖掘其生命的潜能。
护理程序是以系统论、信息论为思想理论基础,把每一个护理过程和护理对象看成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它由五个次系统组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这五个步骤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有时重叠循环往复,有序地存在着。它与环境和其次系统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以达到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的、适合个人的恰当的护理。应用护理程序是符合逻辑、条理清晰的一种护理方法。
3 护理
3.1 手术前的护理
3.1.1 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病人的心理负担渐渐加重,担心的往往是手术的效果,麻醉的安全等问题,紧张的原因是多样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很乐观的人也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护士应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安慰及术前教育。包括:病人的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应以同情的心态、和蔼的态度耐心地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如何正确对待术前紧张,减少病人不必要的优虑,增加自信心。
手术室、麻醉恢复室护士可在术前对病人进行访视,使病人能对这些地方有初步的了解,消除其陌生感。家属的术前教育:术前与家属谈话要实事求是,既要指出疾病的严重性,手术的必要性和并发症及危险性,又要告知其发生的几率是很小的,不可故意扩大病情和随意告知预后不良。一些与病人不便讲明的问题可向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和信任。术前与家属的谈话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必须履行的制度,而且由此可改善病人的异常心理。病人间的互相教育:同一病房术后病人的顺利恢复对其他病人的影响很大。
3.1.2 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根据病人的进食能力、胃肠道消化功能、机体对营养的需要量、病种对饮食的特殊要求等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
3.2 手术中期的护理
手术中期的护理是指病人被送进手术室进行麻醉、手术,到病人转往恢复室为止。为了做好手术中期的护理,手术室的护士应在术前一日访视病人,与病人沟通交流,熟悉自己,使病人对手术室有所了解。
手术前对手术室内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术中使用的一切物品必须达到灭菌完全,各项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及执行无菌操作。以减少伤口感染的机会。简单介绍工作人员,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过程、麻醉方式,以减轻因不熟悉而引起的焦虑反应。术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电凝器、电烧器,手术结束时再次清点手术用品是否齐全,以防异物存留体内。注意观察病人肢端神经血管功能、皮肤颜色及温度。有无苍白、发绀、水肿现象。在使用支架、约束带的地方加保护垫,以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及四肢神经血管的完整。
3.3 手术结束后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尿量、消化、神经反射情况、末梢血运情况、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及湿度,并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保持适当卧位: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应采取侧卧或将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误吸。应定时翻身,以有助于两肺扩张。胸部因固定而活动受限时,更要特别注意定时翻身,以利于分泌物的排除,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清醒病人可采取半坐卧位,这种姿势可降低腹部对横膈的压力,以利于肺部扩张。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打折。观察引流情况,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应及时给予吸痰。分泌物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除。必要时可插入人工气道。鼓励深呼吸、咳嗽: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咳嗽时应适当固定伤口,以防牵拉缝线,可减轻疼痛。适当补充液体,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水;禁食者应以静脉输液补充水分。如病人有呕吐、感染等现象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定时测量病人的脉搏,当脉搏每分钟超过120次或低于60次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定时测量血压,如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或收缩压低于80mmHg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注意病人的尿量,手术后病人,除留置导尿和膀胱造瘘者外,一般应在术后6-8小时内排尿。若6小时后仍未排尿,应检查膀胱并采用导尿方法来帮助病人排尿,必要时可用导尿术。注意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病情容许可鼓励病人翻身、床上运动及早期下地活动,以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肠蠕动恢复后且无恶心呕吐时,可逐渐增加进食量。若术后第三天或第四天仍无肠蠕动现象,应报告医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03―01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是受循证医学(Evig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理念。这一理念是在1991年由加拿大Dicenso教授率先提出,它指的是护士能够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一切研究证据,同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程序,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美国高级护理实践中心将循证护理程序归纳为4个连续性过程: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循证应用[2]。我们不难看出,该理念明确的提出临床经验、临床证据与病人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为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同时也对传统的护理教育提出了挑战。
1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循证护理的临床特点 循证护理是针对每位患者的健康提出问题、收集证据、综合评价、采取措施,以及效果再评价。现在临床上倡导的整体护理是指针对每位患者制定与其相应的护理程序,而在护理程序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视为循证问题,寻求循证支持,做到有据可循。整体护理顺利而准确的实施有赖于循证护理,而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整体护理科学的进行。因此,我们说循证护理目前在临床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教育必须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3]。
1.2 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繁冗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将学生置于不断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收集资料、分析和归纳推理。首先,学生把通过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或教师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统一记录下来,然后依靠学生自觉通过多种途径(例如上网、图书馆、书店等)去查找相关资料以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分析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另外,教师应设法创造让学生好奇、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讨论,这样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思维方法,不拘泥于一板一眼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案例尽可能的普通易懂,甚至可以是发生在学生身边或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方法,我们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的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师循证观念的培养
2.1 循证护理教育 循证教育(Evigence-based Education,EBE)是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其所获得的最佳系统研究证据相结合的教育观[4]。目前较为有效地循证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两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自我导向的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知识的保留度,促进新概念的传播及其与基础科学知识、临床问题的整合。
2.2 教师循证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要提高学生循证护理的能力,首先要从教师做起,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将循证护理教育开展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循证教学能力,譬如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出国留学等。教师本身也应该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主动学习,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查找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证据,运用循证护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同时,应加强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将循证护理观念融合到教学中去。
3 学生的循证意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3.1 学生循证意识的培养 循证护理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护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首先,我们应让学生对循证护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意识到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用到课本上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该病例的相关知识,从而得到最适合该病人的个体化护理程序。
3.2 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评判性思维就是以全面的观念来观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断事物形成决策的过程[5]。护理相关学科均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循证护理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接受这种教育方式的程度上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太会去主动思考,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收集和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要求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以评判性思维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教育是教学相长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重视知识的传授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循证护理教育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社会及护理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Mulhavl A,Nursing,research and evidence [J].Evidence Based Nursing,1998,10(1):4-6.
[2] 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495-497.
[3] 张晓英.浅析循证护理与我国护理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0(12):74-75.
[4] Davies,Philip.What is evidence-based educ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1999,147(2):108.
Roy适应模式;坠落伤;护理应用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骨科将Roy适应模式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坠落伤患者17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例、女6例。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坠落伤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49岁,平均37岁,住院时间均>2周,意识清楚,能通过语言、肢体语言或笔谈正常交流。
1.2 方法 观察组将Roy适应模式应用于坠落伤患者的护理2周。根据Roy适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和护理方法, 护士通过评估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明确护理目标,采取干预措施使全部刺激均落在患者的适应范围内,再运用护理程序促进患者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4个方面的适应性反应,减少或消除无效反应,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有些专家认为[1], Roy适应模式可适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护理。因为只有提供高度个体化的护理和患者及其家属的适应度,才能使危重病患者适应其生理失调及心理上的焦虑。Roy适应模式中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估方式来引导护士有效、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所以应用Roy适应模式对危重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时不会忽略各方面的问题[2]。
1.2.1 干预组
Roy适应模式的护理程序有6个步骤,包括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诊断、制定目标、干预措施和评价,基本与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相对应。
1.2.1.1 一级评估 是收集与4个方面相关的输出行为行为,坠落伤患者无效性反应主要表现在:①生理功能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疼痛、腹胀、营养不良、失眠等。②自我概念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失落、焦虑、对疾病无能为力、自责等。③角色功能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角色冲突、角色压力过重及原有家庭角色功能缺失。④相互依赖适应不良的无效反应,其表现为孤独感、被动依赖及其社会角色行为的退化[3]。
1.2.1.2 二级评估 此阶段护士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主要护理问题明确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及固有刺激。并据此制定出相关的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及护理措施并进行动态护理评价。①坠落伤患者生理适应层次方面 主要刺激:排泄异常腹胀,与腹膜后血肿有关。相关刺激:手术创伤和刺激加重腹胀。固有刺激:躯体移动障碍多发骨折活动受限引起。②自我概念方面:焦虑、紧张、恐惧。主要刺激:患者缺乏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可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相关刺激:担心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 固有刺激:患者性格内向,病情危重对死亡的恐惧等精神因素。③角色功能方面:角色冲突。患者不能适应由健康人转变成患者的角色,尤其是坠落伤患者多是中青年,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主要刺激:住院使自己由健康人变成患者。相关刺激:生活方式改变。固有刺激:面对新的群体[4]。④相互依赖方面:患者进入医院的陌生环境,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家属不能陪伴;患者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患者缺少心理社会支持。主要刺激:家属不能提供更多的支持。相关刺激:医院的探视制度。固有刺激:患者对亲人的依赖。
1.2.1.3 护理诊断 ①排泄异常腹胀与腹膜后血肿有关。②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胃肠减压有关。③疼痛与多发骨折及手术刺激有关。④睡眠形态紊乱与多发骨折及手术引起疼痛及焦虑有关。
1.2.1.4 护理目标 ①通过各项护理措施运用尽快促进肠蠕动恢复,排气,恢复正常进食。②行肠外营养保障营养摄入,维持正氮平衡。③按医嘱执行 WHO 三阶梯止痛方案有效控制疼痛。④通过与患者有效沟通使其适应患者角色,动员其家庭支持系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康复治疗。
护理措施:①腹胀的药物处理:a.复合VB1 0.22加入液体静脉点滴,1次/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b.胃肠动力药物应用:吗丁啉等胃肠动力药物可选择性的肠肌间神经丛节后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促进胃肠蠕动[5]。c.内服中药法:四磨汤口服液、生大黄6 g泡水每日三次胃管内注药。d.及时补钾:因不能正常进食者监测血清钾,低钾血症及时补钾。e.针灸疗法:腹部针灸及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灌肠法,王平等[6] 采用新斯的明肥皂水灌肠防治术后肠胀气,取得了满意疗效。我们使用1∶2∶3灌肠液保留灌肠,使用气囊导尿管代替灌肠管,注射器推注低压保留灌肠也取得了满意疗效。②疼痛的处理:自入院第一天开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做疼痛评分,两组首先育内容(疼痛概念、疼痛对身体的影响、疼痛评估方法、术后常用镇痛方法及其优缺点、止痛药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及预防等)。由责任护士观察和记录每位患者疼痛情况;入院后一天、三天、七天、两周疼痛VAS评分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入院宣教,使患者熟悉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回答他们的疑问,介绍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鼓励患者自主床上功能锻炼。有效的沟通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性格特点分析,坠落伤患者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意外受伤使其由健康人变成患者,担心伤残甚至死亡对家庭结构产生影响,以及社会角色转变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落差。④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同时做好家属及亲友的工作,保持其对待患者的信心及耐心。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骨折知识健康教育和骨科常规护理2周。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3 讨论
坠落伤患者经过突发变故,遇到骤然产生的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加之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和角色转变及角色适应不良造成患者无法适应及面对。本文通过Roy适应模式在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系统的运用一级、二级评估坠落伤对患者的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4各方面的刺激进行评估,协助患者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目前的角色,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College of Nursing Hong Kong. Speciality standard subcommittee (intensive care nursing)standards for intensive care nursing practice. Hong Kong:College of Nursing Hong Kong,2002:2.
[2] 陈永强.ICU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1例SARS病人.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93596.
[3] 邹峋.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