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前卫生学论文

学前卫生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26

学前卫生学论文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1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2

1.1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我们的卫生监督部门在加强卫生管理的同时,也对一些已经存在问题的管理部门制定一定的卫生监督体制,并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管理。我们的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在关键时刻也是有权查阅相关卫生档案,对档案的卫生检查内容进行精准的评判,这样的一种转变也有利于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对单位及个人根据已经评判出来的档案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处罚。

1.2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制定全局监督方案上。卫生监督档案对制定相关的工作计划、检测卫生设备等方面都体现出了非常大的作用和价值,对已经改进的卫生监督工作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2当前我国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素质对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卫生监督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组成绝大多数都是由办公室的文职人员兼职的,这些文职人员一没有专门的学习过档案管理技巧,二没有专业管理档案的资格,因此这样的一种团队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很有可能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使档案管理人员在面对全新的相对比较复杂的档案管理时就很容易出现乱子,从而影响档案的正常管理。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这一点也是我国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卫生监督部门在对卫生监督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都是没有形成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的,也就是说这些卫生监督档案管理部门缺乏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考核标准,再就是还有一部分卫生监督部门虽然制定了卫生监督档案制度,但是落实情况却不是很好,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对卫生监督档案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查,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对信息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资料不完整的情况,这也在另一个层面体现出了卫生监督档案的管理制度不是特别健全。

2.3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低下

从当前我国的档案管理情况来说,一部分卫生监督部门的领导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够,尤其是在卫生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对档案管理不是很重视,这也就非常容易丢失档案材料,领导对档案的不重视也直接造成了档案的利用率低,也会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最终质量。

3卫生监督档案管理问题的相关策略

3.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卫生监督部门是一个要求工作人员素质非常高的部门,因此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整个卫生监督部门的重要发展前提,我们可以定期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上的培训,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而且还能够提升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技术的能力。与此同时,卫生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地学习,多掌握一些卫生监督档案的理论知识,这样有助于管理人员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够及时地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与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工作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我们的档案管理向着更加规范的发展方向发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福利和待遇,我们的领导们要时刻关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平时一句关心的话就可以让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不仅不会造成人才流失,而且还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档案管理服务。

3.2加强卫生监督档案的科学管理

我们的卫生监督部门要不断地完善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卫生监督档案的制度,将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与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同步起来,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向着制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3.3加强档案的宣传

我们的卫生监督部门可以运用之前相对比较典型的卫生监督案例,结合相关部门的讲解,让我们的卫生监督部门领导提供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让大家都能够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卫生监督档案管理部门还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到岗位标准当中。卫生监督不仅是监督工作中的关键依据,而且还是我国卫生监督部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卫生监督部门想要充分地发挥档案管理的功能,就要不断地提升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的监督意识,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让我们的卫生监督队伍能够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除此之外也可以为卫生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卫生监督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档案管理对于卫生监督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提升卫生监督的权利力度,而且还能够加强卫生监督的规模,人们在注重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关心着卫生问题,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人们生存下去的关键,而档案管理的完善对于卫生监督来说,可以极大地提升卫生监督的监管力度,更好地促进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

作者:王梦岩 单位:公主岭市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1]应毅.慈溪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探讨[C]//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2009.

[2]叶连新,张宁.辽河油田卫生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措施的探讨[C]//第六届预防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

[3]温小秀,罗丽,罗进.市场经济形势下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首届全国卫生法规、标准效益评价技术研讨会暨讲习班论文汇编.2000.

[4]刘旭阳,苑海英.影像宣传在卫生监督中的作用[C]//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5]李曙光,张旭宏,林丰全.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6]吴忠友.关于对卫生监督概念性质二个模糊认识的讨论(摘要)[C]//全国铁路第五届疾病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3

1.1 对象

监测对象为如东县所有学校食堂,包括职业中学和幼儿园食堂。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学校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1.2 方法

采用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监督监测。创建文明城市前后监督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县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并具体负责填写,内容包括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及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卫生设施、消毒后餐具合格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138家学校食堂,其中高级中学18家、初级中学30家、小学59家、幼儿园31家。创建文明城市前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为67.39%(93/138),创建文明城市后为89.85%(124/138)。各级学校食堂在创建文明城市前后卫生许可证持有率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均显著提高(表1、表2)。

2.2 基本卫生情况

138家学校食堂创建文明城市前有防蝇、防鼠、防尘“三防”设施齐全的有102家,创建文明城市后有127家,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P<0.001)。

2.3 餐具消毒效果监测情况

对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创建文明城市前监测1 380件,合格1032件,合格率为74.78%,创建文明城市后监测2 078件,合格1 721件,合格率为82.82%。经分析创建文明城市前后消毒餐具合格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创建文明城市后消毒餐具合格率高级中学(99.15%)、初级中学(80.26%)、小学食堂(82.82%),均比创建文明城市前高级中学(89.83%)、初级中学(73.86%)、小学(67.36%)有明显提高,经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如东县以“告别陋习,讲究卫生,倡导文明”为主题,创建省级文明城市,2006年成功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前后各级学校食堂基本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创建文明城市后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消毒后餐具合格率明显提高,并增设了卫生设施。表明创建文明城市有利改善学校食堂卫生状况。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4

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新医改三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出来。目前我国新医改的现实情况,给卫生经济学教学带来了影响。

1 新医改对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影响

(1)大量新医改实践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教学素材。新医改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卫生改革案例频现。这些做法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大量案例,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虽然目前很难对改革进行评价,但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启发思考。

(2)新医改案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医改实施以来,卫生政策的频率前所未有,改革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甚至不同地区改革的思路大相径庭。这些纷繁复杂的现状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深入分析能力,分析改革措施的原因和动机,才能真正应用好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

(3)新医改给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理解带来了挑战。卫生经济学从国外传入,目前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各国的卫生状况、卫生改革差别很大,国外的基础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需要根据中国现实的需要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本理论知识时,由于学习背景不同,结合我国实际会对基础理论产生一些疑问,更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差异,让学生能力理解并更好应用基础理论。

2 卫生经济学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口述加板书或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观点。这种方式理论性强,易于教师系统讲授,但结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调查,存在一定缺陷。

(1)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卫生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其他学科庞大的理论系统上,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有遗忘,学习效果差异很大。在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上。这种纯理论的讲解抽象乏味,课程知识点非常多,学生更多扮演接受知识的角色,没有深入思考、主动研究,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影响他们利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思考。卫生经济学理论知识点多,单一的老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觉得学习过程很乏味,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卫生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理解学习的目的和以往学科的差别,不愿意深入思考。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卫生系统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学生综合各方面因素深入分析。在缺乏自身思考的情况下,学生面对案例,找不到分析的思路,缺乏系统归纳、综合思考的能力,大部分无法处理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达不到卫生经济学教学目的。

3 改进卫生经济学教学方法

卫生经济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我国正在大力进行卫生系统改革,为卫生经济学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更要求学生学习时积极思考,因此,教学方式需要随时改进,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主。

3.1 培养学习兴趣

在校大学生与卫生系统接触较少,对卫生经济学的知识点缺乏兴趣。上课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卫生经济学的意义,学生反感简单的说教学习意义。在开始学习知识点前,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或案例切入,例如社会广泛关注的医患矛盾、食品安全、药价高等事件,吸引学生,并简单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分析一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卫生经济学的作用,利于他们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3.2 案例教学,启发思考

卫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需要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卫生系统的运行状况结合讲授,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回顾、系统思考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老师将报刊、杂志、网络中的热点事件和问题整理修改成为课堂素材,设计课堂案例讨论、设计案例问题,让学生按小组在课下准备,收集资料,整理观点,课堂上各抒己见,课堂上讨论观点冲突更能产生思考的火花,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目前高校都建立了较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减少单一文字表述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往以文字板书和教师讲授的单一模式,对学生的刺激点不够,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声音、视频等效果,促进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可以远远多于教师板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给以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大量的信息。

本科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与社会接触太少,卫生系统的一些现状离他们日常生活较远,不能体会和理解一些具体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展示卫生领域中的现实状况,让他们有直观感受。

3.4 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4-0065-03

收稿日期:2013-03-25

作者简介:刘澜(1976-),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秦立国(1980-),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1 前言

任何国家卫生事业的最终目的都是要使其人民的健康水平达到能主动参与社会和经济生活[1],并以此来构建和谐社会。随着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的卫生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对于经济欠发达的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占据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其发展形态是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发展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多年来,各部门积极从基础建设投入、服务体系升级、科研软实力加强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医疗平台,而这一平台的打造,也为人才的科研发展提供了自由的拓展空间。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工作者借助这一软环境,努力致力于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发表了大量的科研、学术、研究论文,对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和促进作用。为了了解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发展历程,笔者对2007年~2011年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发表的研究论文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对统计结果汇总、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2 统计方法

2.1 统计时间、发文数

从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5年,1,072篇论文。

2.2 统计单位

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单位包括铁岭市中心医院、铁岭市中医院、铁岭市结核病医院、铁岭市妇婴医院、铁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铁岭市中心血站、铁岭市卫生监督所、铁岭市慢性病防治所、铁岭市健康教育所、铁岭市中医研究所、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其中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于2010年3月升格为高职学院,其前身是铁岭市卫生学校),总计11家市直卫生系统单位。

2.3 统计数据库

选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期刊论文数据库。

2.4 期刊划分标准

期刊等级划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并出版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为标准。

2.5 核心作者划分

笔者以近5年累计发文量≥5篇的作者为核心作者。

3 统计数据及分析

3.1 各单位情况及年度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研究论文133篇,占近5年论文总量的12.41%。但随着时间推移,论文数量呈加速递增趋势,这和我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投入相吻合,尤其是2010、2011两年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50%,说明现阶段医学工作者的科研氛围高度活跃,医务工作者利用科研软环境积极地深入科研领域,促进了科研数量和水平的提升,从而积极地推动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笔者也发现,在11家市直单位中,铁岭市中心医院和铁岭卫生职业学院两家量就占到了77.52%,而其他9家的总和仅占22.48%,可见二级单位在资源分配、利用及成果产出等方面出现了严重不均衡态势,这一趋势的过度集中,必将在未来制约相关单位的科研发展。

年份

单位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发文量 比重(%)

铁岭市中心医院 79 90 95 110 71 445 41.51

铁岭市结核病医院 1 1 4 2 2 10 0.93

铁岭市中医院 9 9 15 12 16 61 5.69

铁岭市妇婴医院 4 22 35 20 11 92 8.58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 10 10 5 3 36 3.36

铁岭市中心血站 2 2 5 3 5 17 1.59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24 59 64 85 154 386 36.01

铁岭市卫生监督所 6 1 5 3 4 19 1.77

铁岭市慢性病防治所 0 0 0 0 0 0 0.00

铁岭市健康教育所 0 0 0 2 0 2 0.19

铁岭市中医研究所 0 2 2 0 0 4 0.37

发文量 133 194 235 241 265 1,072

比重(%) 12.41 18.28 21.92 22.57 24.81

表1 各单位情况及年度分布

刘澜,秦立国: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刘澜,秦立国: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3.2 论文作者合作及核心作者情况

从统计的1,072篇论文中看,一人独撰者839篇,占发文量75.75%;二人合撰者180篇,占发文量16.79%;三人及以上合撰者80篇,占发文量7.46%(见表2)。说明该地区学术合作氛围低,合作率仅为27.25%。

在2007年~2011年的1,072篇论文中,5~10篇的作者22人,10篇以上的作者3人,25名核心作者分别隶属于铁岭市中心医院3人、铁岭市中医院1人、铁岭市妇婴医院1人、铁岭卫生职业学院20人(见表3)。经电话调研,核心作者以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及学科带头人居多,说明高层次人才是该地区科研的主导力量,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人才发展的局限性和失衡状态,年轻人才的发掘及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合作情况

单位 一人独撰 两人合作 三人

及以上 合计

铁岭市中心医院 360 61 24 445

铁岭市结核病医院 10 0 0 10

铁岭市中医院 42 14 5 61

铁岭市妇婴医院 74 11 7 9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1 5 10 36

铁岭市中心血站 11 5 1 17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285 76 25 386

铁岭市卫生监督所 5 7 7 19

铁岭市慢性病防治所 0 0 0 0

铁岭市健康教育所 0 1 1 2

铁岭市中医研究所 4 0 0 4

发文量 812 180 80 1,072

比重(%) 75.75 16.79 7.46

表2 各单位论文合作情况统计表

发文数量

单位 5~10篇 10~15篇 15篇以上

铁岭市中心医院 康 凯、孙国民

朱晓菲、赵继伟

铁岭市中医院 孙立广

铁岭市妇婴医院 李东涛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华桂春、姜淑琴

肖 辉、赵 欣

彭玉英、秦立国

陆庆丽、马永贵

杨丽清、田 艳

李迎春、马世新

张柏梁、隋亚荣

刘文阁、丛 波

马晓霞、隋玲娟 赵晓杰

关玲敏

表3 各单位核心作者统计表

3.3 论文下载及被引频次

在1,072篇论文中,下载频次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期刊论文数据库无法考证;标注被引论文有388篇,占发文量36.19%;其中被引3次以上者34篇。

3.4 登载期刊情况

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2007年~2011年在150多种刊物上发表了1,072篇论文, 其中35篇在19种中文核心期刊上,所占比重为3.26%。在150多种刊物中登载50篇以上的期刊前五名依次为《中国医药指南》、《中国医疗前沿》、《中国现代药物应用》、《中外健康文摘》以及《中国当代医药》。以上统计表明,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医疗、科技人员主要的投稿对象为医药卫生总论类的综合性刊物,且以上刊物2007年~2011年的影响因子均低于医药卫生总论刊,因此可以看出,科研氛围浓郁的同时成果产出的认证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 讨论及建议

4.1 论文数量明显提高

近5年发文1,072篇,较前5年发文148篇,增加了924篇。期刊的种类也由原来的30多种增加到150多种,而且一部分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从发文数量、期刊种类以及发文质量上看,均比前5年有明显的提高。这主要缘于铁岭地区注重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带动了成果的产出。而大量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科研热情,并形成科研促进发展、发展提高科研的良性循环。

4.2 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从刊载论文的刊物质量上看,本地区的医疗、科技工作者5年共发文1,072篇,但仅有35篇刊载于核心期刊,总被引用为388篇。因此,这一结果与该地区经济发展及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成正相关。但是,通过近3年的资金投入、人才引进、业务培训、资源整合等手段,从某种程度上凸显了效果。例如发表于核心期刊的35篇论文,均为2010年~2011年所发表。但是,随着管理体系制度化的完善,科研能力必然会面临“瓶颈”,那么如何向纵深发展,如何继续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医疗、科技人员水平和能力,提高社会影响力应是下一步重点考虑的问题。

4.3 各单位发展失衡有待改善

在11家直属单位中,铁岭市中心医院和铁岭卫生职业学院的量就占到了77.52%,而且无论从发文的数量、质量、核心作者数量、核心期刊刊载情况以及被引情况,这两家单位明显高于其他单位,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直属单位资源分配、利用及成果产出等情况严重失衡,更从侧面印证了这两家单位的学术龙头地位及社会影响力[2]。而且,这一态势不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有所改观。为此,卫生系统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应从国家卫生职业均衡发展的大环境出发,逐步规划、有计划地调整,力求在满足各单位发展需求的同时,积极扶持相关单位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因龙头单位过度挤压造成其他单位生存空间受限的趋势,应以主导带动全局,形成全面发展的格局。

4.4 作者合作力度有待加强

在1,072篇论文中,两人及以上合作为260篇,占总发文数的27.25%。而且,其中90%以上为本单位合作,且主要集中在各种基金、课题上,说明该地区合作研究不够,合作力度缺乏。合作,代表了方法和资源整合,只有充分的合作才能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才能最大化地形成成果产出。因此,各单位、各单位人员今后应该以开放性姿态,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对外交流、沟通与协作,形成以单位与外单位合作、单位与外单位部门合作、部门与外单位部门合作、部门与其他部门合作、人员自由合作等多种模式,以便使科研项目更贴近临床实际应用,科研成果更能提高医疗水平,科研合作更能促进科研水平,最终达到提高科研水平和救死扶伤的目的。

4.5 对万方数据库的建议

万方数据库是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卫生类数据库,收录期刊的数量、覆盖率以及收全率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应在以下两个方面做适当的调整:①应增加文献的下载频次统计。②增加以期刊名称为索引的导航,并区分是否为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

总的来说,铁岭地区市直卫生系统近几年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产出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但是目前仍旧缺乏一套完整的规划和发展的科研理论体系,难以为科研单位、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适宜的科研探索环境。同时,与国内其他地区同系统相比,我市卫生系统各单位产出的科研成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加强硬件基础建设的同时,也应促进软实力的改善。这样,科研成果、学术文献才能在双重力量的推动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67-02

随着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英公示语将在现实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汉英双语翻译研究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公示语翻译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语言学界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始于法国翻译学者维内和达波内特(Jean Paul Vinay & Jean Darbelnet,1959),后来的研究热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为公示语功能特点与翻译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主张采用多元翻译标准,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一种研究视角;而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81)则根据语言功能学理论,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指出公示语为召唤功能性文本。其次为公示语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彼得・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提倡公示语翻译的交际翻译方法。

虽然国外语言学界对公示语翻译研究起步较早,且相关翻译理论比较深入和权威,但受英美民族中心主义和帝国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且英语一直被视为国际通用语言,国外的公示语相关研究多为翻译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翻译的实证研究则更少,只能为我国翻译学界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国内语言学界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21世纪才受到关注,其关注主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示语功能特点与翻译研究。吕和发(2004)提出英语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等四种突出的语用功能;其他众多学者也从功能翻译理论进行公示语研究。第二,文本类型理论与公示语翻译研究。张美芳(2006)和牛新生(2008)分别运用莱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来研究公示语英译,强调文本类型对公示语翻译的指导作用。第三,文化与公示语翻译研究。曾如刚(2012)和凌斌(2014)从跨文化视阈分别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伪对应”翻译和跨文化意识的缺失。第四,公示语翻译现状、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及策略研究。吕和发对公示语翻译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失误分析;贺学耘(2006)对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进行了研究;王银泉(2010))提倡公示语翻译的“约定俗成”翻译原则,并于2013年制定了国家标准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肖乐(2014)试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公示语英译策略;田歌(2011)、燕玉芝(2013)、蒋翠(2013)、刘梅丽(2013)、杨永刚(2014)、闵小梅(2014)等学者们针对所在地的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英译的现状,分别从翻译目的论、“看易写”原则、功能对等视角、文本类型学视角、功能语境视角、生态翻译学视角进行了公示语翻译研究。

国内之前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首先,从研究领域来看,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地方公示语、旅游休闲公示语,而医疗卫生公示语翻译研究较少,且尚未发现对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的相关研究。其次,多数研究为运用翻译理论来指导公示语翻译的实证研究,缺乏前瞻性理论指导。第三,目前从生态文化视角进行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公示语汉英双语翻译研究趋势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主要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首先,实证研究日趋增多。一方面,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世界各地的一些公共场所涌现出越来越多的h语公示语,汉语成为继英语之后最受欢迎的语言,这也激发了更多国外学者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兴趣,也意味着公示语汉译实证研究开始起步;另一方面,在国内,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多。其次,公示语翻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地方公示语、旅游休闲公示语翻译研究等,拓展到其他领域的公示语翻译研究;生态文化语境对营造良好的医疗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逐渐成为学界探索的新领域之一。再次,公示语翻译研究方向渐显人文关怀。在“共生互补”的生态文化语境下,研究方向从关注基本信息服务转向人文环境建设。第四,公示语翻译研究视角多元化。

关于生态翻译学,国内翻译学者胡庚申教授在2004年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为公示语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该理论的核心是适应选择论,它引入了生态环境、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概念,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文化环境的选择活动,最佳翻译应该是整合适应选择最高的翻译(胡庚申,2004)。生态文化建设下,该理论为提高公示语英译质量、维护国外受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弘扬中华文明、维持世界语言生态平衡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障。

国内外公示语翻译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其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目前相关的公示语翻译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翻译实践缺乏前瞻性理论指导。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展,对医疗卫生公示语翻译研究较少,而生态文化语境下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则更少,虽有几项相关研究,但理论和文本的渗透不够深入。第二,目前的医疗卫生机构中公示语英译仍存在一定的文化缺位或错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医疗卫生领域世界语言的生态平衡,进而造成某些英译既不能完全被受众接受,又无法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第三,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缺位,使得省内相关翻译实践缺乏借鉴,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本省医疗卫生领域的生态文化平衡,影响本省国际化形象。

三、山东省医院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意义

随着“共生互补”的生态文化时代的到恚有必要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以维护外籍受众的自身文化认同,方便外籍人士在国内就医,同时使公示语英译最大限度地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公示语翻译的人文关怀,让外籍人士更深刻地体验中华文明,领略多元生态文化,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建和谐生态文化环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目前,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翻译的生态文化失衡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医疗生态环境,以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本研究迫在眉睫,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化目前的公示语翻译研究,积极推动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系统化进展。本研究拟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发展趋势,深化已有的研究;以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力求丰富公示语研究领域,使相关研究更加系统化。

其次,本研究将有助于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补偿,改善医疗卫生领域公示语英译的现状,维持世界语言的生态平衡。本研究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将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汉英翻译放在生态文化语境中去考察,使其英译尽可能被受众接受,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从而维持医疗卫生领域语言文化交流的生态平衡。

第三,本研究将有助于弥补山东省相关研究的滞后,为本省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从而营造省内良好的国际医疗生态环境,构建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第四,首先,本研究不仅为我国的汉语公示语英译实践提供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西方英语国家的英语公示语汉译工作也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其次,医疗卫生机构汉英公示语的英译研究成果不仅能为其他类型的公示语翻译实践提供参考,而且还能为语言翻译与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公示语翻译及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分析了山东省医院公示语汉英双语翻译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其研究针对性强,专门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公示语进行研究,有利于拓展公示语研究领域;此外,本研究时代气息浓厚,公示语与国家形象建设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为之后的翻译对策研究,尤其为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汉英平行语料库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目前的公示语翻译理论及实践。

本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后拟以山东省内几所三甲医院的公示语英译为抽样调查对象,对其英译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中美国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进行对比研究,将汉英平行语料一一标注出来,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然后,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支撑,引入翻译策略,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进行汉英翻译,建设公示语汉英平行资源库;最后,访谈省内相关部门,制定医疗卫生机构汉英公示语建设的管理策略,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汉英公示语的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韩竹林.黑龙江省医院公示语翻译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2).

[2]黎丽.生态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的城市旅游文本英译策略研究――以烟台市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07).

[3]闵小梅,邓敏.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医院公示语翻译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07).

[4]田歌.郑州地区医院英语公示语调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7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之一,特别在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是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关键。结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新莉,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江苏苏州21512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1-0050-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应用性及实践性[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营养不良以及营养相关性慢性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以及新的食品污染物层出不穷,致使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应对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目前的教学实际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着手,通过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提高授课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密切关注课程的研究前沿,及时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课程的讲授与当前的研究热点、大众关心的焦点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式教学,可以将自己的科研实践,以及科研过程中与课程有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可以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1.采取专题授课的形式整合教学内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授课教材内容包括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部分,但是,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角度看,教材的编排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如在营养学部分的第三章,主要讲授不同种类食物营养价值,以及加工、烹调和食物储存对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在食品卫生学部分第十章又会涉及不同种类食物的卫生问题及管理,但是从食物这个主题出发,把相关的内容分开感觉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我们可以以专题授课的形式,将相同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将教材中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与各类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专题,以各类食品为主角,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到加工储存卫生管理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介绍第四章公共营养中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基础知识,结合不同特殊人群的生理结构特点,对特殊人群(孕妇、乳母、青少年、老年人)的膳食原则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以及将所学理论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专业案例、实物模型等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可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态的变化过程,这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物道具的灵活使用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这些教学辅助手段,配合我们精心安排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如介绍鲜奶的卫生学评价,先让学生对我们课堂准备的掺假奶、变质奶及鲜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鲜奶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进行评价[2],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可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卫生质量的评价。讲授第九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时,教师可预先准备好食品添加剂,在课堂上进行勾兑合成果汁;有时我们也会给学生分发各种不同种类的小零食,让学生根据食物的标签,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以此为切入点,探讨食品添加剂的意义、使用要求等。

(2)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知识抽象,在我们讲授该专业课的时候,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基础内容基本都完全忘记;另一个方面,这个时间段,学生也已经学习完了临床相关的各类疾病的病因及生理特点,因此,在介绍临床营养这一章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临床常见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问题。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要准备的内容,教学难点是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教学目标为糖尿病的膳食防治原则,根据我们准备的案例,让学生根据所学临床知识,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因等,并熟悉糖尿病病人食谱编制的原则和过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倚时,老师要及时提醒;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要细致,以便及时纠正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错误。

3.加强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筛选、优化实验项目,改变实验的开展形式。目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居多,针对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现状,我们每年都会更新实验内容,增加一些实验性强、与当前研究热点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目前,我们的实验项目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传统经典的实验,如凯氏定氮法、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以及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的设计和分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我们增加了HACCP的内容,而且,将此实验项目安排在食品企业,由企业结合生成现场,给学生介绍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设置、控制,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该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传统的实验过程通常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实验操作来进行实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综合性及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如膳食调查,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实施方法,通常学生讨论后,选定调查对象,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分析结果,统计数据,最后进行结论分析,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组织、团队合作的能力。

(2)增加开放性实验。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的掌握,满足学生课余时间从事科学实验的需求,教研室将开放实验课项目、时间、带教教师告知学生,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学生可以以此课题为依托,申请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性项目,提高其科研能力[3]。

三、课程考核方式科学、合理化

课程传统的考核形式是期末考试成绩,有时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只是体现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因此,可以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即理论成绩、平时成绩(课堂出勤、上课回答问题等)、实验成绩,这种评价方法相对比较全面、合理。为了避免理论考试出题的偏倚,可以建立试题库,并对题库的题目进行年度的更新;实验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实验课的表现,带教老师会在每次实验课对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核,并记录分数;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书写、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過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等也是实验成绩的一部分。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需要我们及时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的出现和应用,也对我们专业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生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预防与卫生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习重视不够,且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这与其课程设计不恰当、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多年的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经验,谈谈其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体会。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8

“不改初衷,砥砺前行”,始终站在经济理论研究前沿

1925年,卫兴华教授生于山西省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五台县善文村,祖辈世代务农。父亲上了几年小学,初通文字,希望子女们能够上学读书,在卫兴华不到6岁时就送他上了村小学。卫兴华在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后去东冶镇沱阳高小读书。“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冶镇,卫兴华被迫辍学回村务农,但求学的渴望始终萦绕脑际。1942年,卫兴华失学四年后考入东冶镇高小附设的中学补学班,他将以前小学老师给他起的官名“卫显贵”改为“卫兴华”,以表示抗日救国、复兴中华之意。后来,因为不愿受侵略军管制下的奴化教育,卫兴华来到晋西隰县,考入进山中学,并于1946年在太原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他曾经被捕,但严守了党的机密,后转至北平。1948年11月,卫兴华回到解放区,进入华北大学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建立,卫兴华转读于该校经济系。1950年人大成立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卫兴华被遴选为人民大学的首届研究生。

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卫兴华经历了政治生活和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风雨与坎坷。1957年他被划为“中右”,曾两次被下放劳动。在“”中他遭受迫害,被打成叛徒、特务,遭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多年折磨,还经历了走“五七”道路的特殊历史时期。即便如此,在改革开放前的“左”风年代,他没有发表过宣传“三面红旗”(总路线、、)的文章,也没有参与各种“大批判”事项;即便经历了各种政治运动的风风雨雨,他钻研探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热情并未消减,他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改初衷。

改革开放后,卫兴华的教学研究工作重新焕发了活力。随着改革的推进和深入,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了出来,经济理念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日趋紧密,卫兴华的研究内容也逐步扩大。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面,他既根据教学与研究的需要,力求深入地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经济理论,又经常针对他认为是显然错解或误解了经典作家的观点进行讨论与争鸣;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他既从正面探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又针对他认为是不正确的见解提出质疑和辩驳;在经济改革与发展领域,他在诸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以及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都有系统研究和自己的独立见解。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9

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新医改三年,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体现出来。目前我国新医改的现实情况,给卫生经济学教学带来了影响。

1 新医改对卫生经济学教学的影响

(1)大量新医改实践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教学素材。新医改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改革路径,卫生改革案例频现。这些做法为卫生经济学教学提供了大量案例,利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虽然目前很难对改革进行评价,但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启发思考。

(2)新医改案例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医改实施以来,卫生政策的频率前所未有,改革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甚至不同地区改革的思路大相径庭。这些纷繁复杂的现状需要学生有很强的深入分析能力,分析改革措施的原因和动机,才能真正应用好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

(3)新医改给卫生经济学基础理论理解带来了挑战。卫生经济学从国外传入,目前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各国的卫生状况、卫生改革差别很大,国外的基础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范围受到局限,需要根据中国现实的需要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基本理论知识时,由于学习背景不同,结合我国实际会对基础理论产生一些疑问,更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差异,让学生能力理解并更好应用基础理论。

2 卫生经济学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采取口述加板书或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观点。这种方式理论性强,易于教师系统讲授,但结合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调查,存在一定缺陷。

(1)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卫生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其他学科庞大的理论系统上,学生对以前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或有遗忘,学习效果差异很大。在教学中,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在理论知识的介绍上。这种纯理论的讲解抽象乏味,课程知识点非常多,学生更多扮演接受知识的角色,没有深入思考、主动研究,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影响他们利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思考。卫生经济学理论知识点多,单一的老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觉得学习过程很乏味,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卫生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利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理解学习的目的和以往学科的差别,不愿意深入思考。

(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卫生系统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学生综合各方面因素深入分析。在缺乏自身思考的情况下,学生面对案例,找不到分析的思路,缺乏系统归纳、综合思考的能力,大部分无法处理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达不到卫生经济学教学目的。

3 改进卫生经济学教学方法

卫生经济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我国正在大力进行卫生系统改革,为卫生经济学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更要求学生学习时积极思考,因此,教学方式需要随时改进,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为主。

3.1 培养学习兴趣

在校大学生与卫生系统接触较少,对卫生经济学的知识点缺乏兴趣。上课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学习卫生经济学的意义,学生反感简单的说教学习意义。在开始学习知识点前,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或案例切入,例如社会广泛关注的医患矛盾、食品安全、药价高等事件,吸引学生,并简单用卫生经济学原理分析一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卫生经济学的作用,利于他们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3.2 案例教学,启发思考

卫生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需要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卫生系统的运行状况结合讲授,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回顾、系统思考所学过的理论知识。

老师将报刊、杂志、网络中的热点事件和问题整理修改成为课堂素材,设计课堂案例讨论、设计案例问题,让学生按小组在课下准备,收集资料,整理观点,课堂上各抒己见,课堂上讨论观点冲突更能产生思考的火花,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目前高校都建立了较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减少单一文字表述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往以文字板书和教师讲授的单一模式,对学生的刺激点不够,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声音、视频等效果,促进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可以远远多于教师板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给以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大量的信息。

本科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与社会接触太少,卫生系统的一些现状离他们日常生活较远,不能体会和理解一些具体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展示卫生领域中的现实状况,让他们有直观感受。

3.4 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10

二、卫生高职教育的原则和学制、专业的设置

1.实用型原则。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高于中等职业教育,但不同于普通大学和专科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在于既要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理论,更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要以培养学生的高能力为特点。学习基本理论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培养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原则。卫生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高级实用性的卫生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卫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以应用为目的学习一些必要的基本理论,要大力加强卫生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2.学制设置。铜仁地区经济欠发达,现在还有60万人口未脱贫,农村仍然缺医少药,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还是我们贫困地区举办卫生高职学校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在考虑卫生高职教育的学制设置、专业设置时,一定要从这个基本区情出发。

2.15(2+3)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中级到高级的普通文化,基础知识到临床知识,实际技能的教学培养过程。用两年时间对学生进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主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微机等。用三年时间学习医学基础知识,临床知识和进行实习,即采用五年一贯制,2+3的办学模式。采用这一模式时,对学生两年的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认真考核,对认真完成了两年普通文化知识学习任务,全部达到及格标准的学生,才能升入后三年的学习。对于未完成两年的普通文化学习任务,成绩不合格者,予以留级或者淘汰除名,不能升人后三年的学习。

2.2采用3年学制。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两年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1年实习。即3年制的办学模式。以上两种模式可以同时采用,根据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当前应该以容一种模式为主。

3.专业设笠。要依据我区广大农村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务人员要求的情况,以及市场对医务人才需求的情况,预测对各专业医务人员的需求,来确定我区卫生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从目前我区对各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看,本人认为应开设如下专业:

3.1医师专业。为乡、镇、村卫生院培养一批急需的高于医士的专业医师队伍,解决我区广大农村缺医的现实情况。

3.2护理师专业。我区、县、镇尚严重缺乏高级护理人员,要加大力度,培养我区高级护理师队伍。

3.3还应开设药剂师专业,放射师专业、检验师专业以及适量开设麻醉师专业,防检防疫师专业和公共卫生师专业,以满足我区医疗卫生系统对各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该建立社会对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需要的情报机构,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医疗卫生单位调查了解,做好各类专业对卫生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以经常指导学校专业设置的增减。

三、卫生高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根本力量,要办好卫生高职教育,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因为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应用,要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真正的实用技能,因此,卫生高职专业课教师,必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双向能力,教师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更要有实际临床上的操作能力这是卫生高职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培养出一支“双能型”的教师队伍,这是办好卫生高职学校的关键。如何培养教师的“双向”能力呢?

1.组织教师多参加临床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所有专业课教师,分期分批地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取得临床实践技能,掌握新的技能、技巧。

学前卫生学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51-03

Study of the interactiv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health administration class

HU Lingjuan JIN Jinhua WU Feng LI Ruifeng WU Xin

Administration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take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organization of student group to collect the case and present in classroom, investigate the ways in which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might contribute to issues of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vely come to a determination of better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nteraction,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 new attempt to allow mor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ctures to share each others case, not on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next health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Group; Health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in classroom

卫生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因为涉及内容多为我国卫生事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所以政策性比较强,加之近些年随着医改的推进,卫生管理的内容更新非常快,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时展脉搏,关注卫生领域的焦点和难点问题[1]。课堂教学不仅传授书本基本知识,还应教会学生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各种卫生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因此,具有卫生管理时代特点的案例教学是非常适合这门课程讲授的。

1 案例教学法的简介

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能够令所培养的对象适应不断变化的实践,培养他们判断、决策和执行的能力[2]。案例教学最先应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后来扩展至管理学和其他领域[3]。笔者经过前期的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积累,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效果,在经历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按小组讨论为主的案例收集和展示基本成熟。总结这门课的教学成效,主要反映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的讲授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

2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案例教学一直在探索和应用的过程中,前几轮的教学经验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基础。因为是大班授课,有许多不利于开展案例教学的条件,如人数过多,场地较小,课堂展示机会受到课时的限制等。因此,怎样在不利的客观条件下争取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课堂的讲演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在前期的积累中,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卫生管理学专业授课的方法。一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案例,《卫生管理学》涉及的章节非常多,内容也遍及到管理学的方方面面,这就给学生收集和编写案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点有意识的准备资料;二是采取课前预习式案例收集提示和课后作业式案例收集的引导。应选用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经过深入探讨又可以充分理解其规律的案例[4]。对于部分章节,如医疗事故的处理、血液管理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采取课前预习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献血的感受和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医疗纠纷事件等进行案例编写。这样难度较小,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于其他比较陌生的内容则先讲课,再布置案例任务,下次课开展讨论,如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初级卫生保健、妇幼卫生保健等。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如卫生组织、卫生政策、公共事业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开拓视野,拓展专业领域的知识。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笔者共教授2009级公共管理(卫生)和信息管理两个班级的课程,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均为40余人,因此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工作。上课伊始,笔者就将案例教学的设想和学生做了深入交流,得到大家的认可,愿意积极参与。现将学生案例教学的情况做一梳理:学生分为案例小组,每组3~6人,根据小组讨论自主选题;参与案例收集编制的小组共有33组,均以团队形式参与;所编制案例涉及章节的内容见表1。

3 案例教学的优势

3.1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的方法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分工明确,小组内学生集体讨论,确定选题,按照大家的特长分工,由不同组员负责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编制案例,制作PPT等。二是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和竞争,不同小组的选题不同,但大家都希望能够被同学认可,因此准备非常认真和充分,包括争议的内容及相关领域知识都准备了资料。三是展示环节由小组成员一人担任,但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及回答大家的问题。争议的焦点问题还可以发起新一轮的讨论,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经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案例的收集和编制及讲解都有了新的收获。

3.2 体现了团队精神

全班均积极参与到了案例教学过程,做到了每次课都有小组主动要求在多媒体上讲解准备好的案例。大家认真对待,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学生从被动听课转换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非常热烈,发挥了本科生思维活跃的特点。

3.3 加深了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我国目前大多数卫生管理教科书都只适于理论讲授,没有系统的案例教材[5]。但是卫生管理课本身基于许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属于行业管理和中观层面的管理,如果没有案例教学的参与,学生被动听课,很难融入到专业领域的学习,加之实习时间排在课程之后,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卫生管理问题知之甚少,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学生转变了思维方法,主动关注当前的卫生事业发展,所编制案例涉及到多个主要章节的难点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卫生管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学生们收集和关注的案例可以看出,各章节所占比例有很大差别,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正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作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始关注民生社情,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3.4 引导了学生的课题研究方向

目前,教育部及相关单位给大学生许多科研的机会,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逐步培养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在大学生课题招标过程中,许多同学从课题案例讲授过程中启发了思路,选题获得通过,分别有两个团队的课题申请得到北京市教委和团委的支持。课题研究过程中,因为学生主动参与编制、讲解案例,对一些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经过认真思考,找到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点,其中一个小组利用假期,深入到农村基层地区,调研了四个省份的村卫生室,并写出调研报告发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5 提升了教师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因为指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解答学生的提问,给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引导学生在案例进行定性时,抓住主要问题,避免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主要方面[6]。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培养专业能力,对毕业论文设计也提供了一些思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更喜欢互动式、参与式、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尝试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扩充了教师的思考广度。

4 案例教学的发展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从具体到抽象[7]。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肯定和支持。学生普遍感到专业课的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大家认为这种授课方式,尽管比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难度小,但是也能收获很多知识和技能。实践证明,实施案例教学法后,到课率明显提升,大家愿意参与到主动教学中,同时也凝聚了班级的团队意识。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鉴于学校条件所限,课堂讨论时没有形成圆桌式的设计,不利于大家的发言;由于是大班授课,时间有限,使得进一步讨论受到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实地收集案例有一定困难;因时间原因,许多同学感到没有充分展示准备的内容,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和学院积极沟通及和相关老师的协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下一步将针对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对应调整,以期尽快形成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并推广。

4.1 设置案例教学实验教室

设置案例教学教室,是管理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能够使得学生在小范围内展开讨论,共同参与大家关注的话题。

4.2 尽可能多安排讨论时间

下一步还将就课堂讨论时间做一些调整,尽量多安排讨论时间,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自学部分内容,拿出更多的时间关注现实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量挑选一些难度适中,有一定复杂情境的、处理意见分歧的案例[8]。

4.3 引导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及前期的积累,假期实践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各自回家乡的机会,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回去,展开调研,并积极关注当地的卫生发展。实践教学是对理论学习的良好补充,是对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深化[9]。“纸上学来终觉浅”,只有通过实地的考察和调研,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和专注我国卫生领域的改革及变化,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热爱。

综上所述,开展卫生管理学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的实践是可行的,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经过探索,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0]。这种模式基本成型,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细节,从而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凌娟,武锋,李瑞锋,等.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管理学课堂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1,(3):256.

[2] 王公龙.创造案例教学:为了适应现实世界的专业教育——哈佛大学戴维·加文教授关于21世纪案例教学的新思考[J].党政论坛,2009,(7):57.

[3] 郭蕊.案例式教学法在卫生服务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09,(9):67.

[4] 张泽洪,熊晶晶.卫生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9-81.

[5] 王德斌,辛昌茂.开展卫生管理案例教学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5):40-41.

[6] 刘长兰.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开展卫生审计案例教学的体会[J].医学与社会,2008,21(12):57.

[7] 郭桂萍.本土案例的构建与应用过程中学习者角色的界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8.

[8] 倪建.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