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有企业合同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2-0151-031 合同订立阶段

合同订立阶段是合同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业务是投标和合同谈判。投标的核心是确定合理的报价。作为合同管理精细化的必然要求,在投标报价前,企业应多渠道调查项目所在地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并了解分析其他投标人的情况。仔细分析招标文件中有关投标价的内容,包括:投标控制价和评标方法;工期和质量要求;材料价格调整方法和原则;计价规则;计量支付条件和周期;预付款和保留金的支付与扣回的条件及比例;变更与索赔处理办法和程序;计日工计价原则;缺陷责任期和保修期的长短;合同风险控制条款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管理能力,分析预期的成本利润水平,进行合理的报价。在合同谈判之前,应仔细分析业主方提出的谈判内容和条件,并注意业主若提出了违背原招标文件实质性内容的条件,应提醒业主此种条款的效力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有可能造成履约风险,并需与业主妥善协商加以解决。合同订立之前,应及时提交履约保函,以防业主没收投标保证金而造成损失。合同订立之后,要及早向业主索回投标保证金或投标保函,以避免长时间占压资金而增加财务成本。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之一,企业内部应设置独立的市场开发部门,配备一支由专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构成的精干工作团队。对标文件的分析、客户和竞争对手分析、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的调研、预期的成本利润分析、投标文件编制和递交、保函的获取等相关业务,要进行合理地组织,牵头人要具备全面的工作经验,工作人员要定期交流,强调团队协作、全员参与和充分沟通。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表格和标准化的分析方法,以保证业务办理过程的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和信息化。应充分意识到,不同的项目业主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要透过招标文件和市场调研分析他们的意图,杜绝单凭经验做出决策而造成风险的情况。

2 合同的履行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是合同管理的核心。从承包人的角度出发,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2.1 建立企业对项目管理团队的考核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精细化要求企业对班子成员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体系、科学的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考核管理制度必须成文,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减少和杜绝暗箱操作。为达到客观、公正、全面的效果,目标管理体系应进行指标量化。岗位职责体系除必须细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外,也要结合业务流程对岗位职责进行具体的、专业的描述,还要根据企业多元化的目标管理体系,结合细化的责权利提炼出合理的、量化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指标,把岗位职责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应用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提拔任用等激励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使考评和管理制度逻辑严密,并具有可操作性。

2.2 组建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受企业委托进行项目管理的组织,其履行业务的水平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效益。在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中,关键和核心在于根据合同要求和已经建立的考核管理制度,选用合适的项目经理和配备团队,其中,应特别注意要在团队中配置至少一名专职合同管理专业人员,使其有职有权,并针对其岗位设置明确可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项目优质资源应在合同管理岗位上进行重点配置,以充分激发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项目的效益水平。

2.3 签订内部考核责任书

合同管理精细化要求企业和项目经理部都必须关注内部承包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因为它是根据企业既定的考核管理制度,结合项目的特点,由双方就效益考核签订的协议,其实质是一个合同。签订该合同首先要考虑为企业自身多元化、全方位的目标服务,这些目标包括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利润、管理费、人力资源开发、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长中短期的市场营销等,因此,内部考核责任书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本控制协议。其次,要综合考虑项目自身工期、安全和质量目标、中标价格水平、技术经济和政策风险水平、合同条款严苛程度等各方面具体的特点。双方都应积极主动地为达成合理的考核责任书而努力,以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其有利因素,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

2.4 制定工作计划和进行目标考评

篇2

国有企业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对防范各项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有效地规避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涉诉风险,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目前,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仍存在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合同签订时间滞后、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监控,降低法律及合规风险,提升合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繁琐,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和标准,未能将相应的职责细化到相应部门以及负责人身上,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以及由于各自的目标、利益、出发点有所不同,导致合同管理工作难以畅通无阻,合同管理制度内外衔接不够,执行力不强。比如在合同签订之前未能明确合同需要经过哪些部门审批,合同签订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程序,合同签订之后由哪些部门进行跟踪监督,如何与客户保持联系和达成共识等。

1.2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包括合同管理的人力和物力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少,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需要提高,人才的任用和选拔办法有待完善。由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涵盖财务、预算、税务、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保险等多学科内容,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熟悉公司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合同文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合同模板,有些国有企业照搬照用,未能有针对性地对合同标准文本进行修正和更改,未能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内容,使合同不够合理规范。

1.3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合同签署不及时的问题,合同签订时间滞后,容易造成合同签署的内容缺乏有力保障,造成某些已履行的法律关系在实际发生经济纠纷时欠缺合同的有力保障,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审核批准程序较多,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部门在审核时会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考虑合同条款的合规性,也会综合公司各方面的利益,这样的合同审批方式固然严谨,但是无疑也拉长了合同审核批准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管理的效率。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开展财务预算和招标投标业务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计划下达时间晚于合同履约时间,而部分国有企业因为生产原因,通常在计划下达之前着手准备,在计划下达之后才签署合同,这就造成某些交易已经准备或实施但是尚未签订合同,产生了较大的合同法律风险。此外,在出现合同违约纠纷时,国有企业往往由于“上传下达”的时间较长,没能及时作出处理,错失处理的最好时机。

1.4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

目前国有企业债权债务涉诉事件层出不穷,诉讼标的金额倘若过高,就容易造成较大的风险,同时国有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未能提前全面对合作对象资信资质进行尽职调查,合同未能按照既定要求履约,合同的关键性条款内容缺失,出现合同违约事件时未能及时作出应对,应当开展招投标工作时未开展,处于某些利益关系而选择不符合相应资质的供应商。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进行,出现商业承兑汇票纠纷、担保纠纷、应收账款转让纠纷等现象。

2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改进措施

2.1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涵盖从合同准备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从而约束和规范经营活动。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合同法》等法律要求,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公司自身业务情况,编制、和实施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合同流程管理规范、合同联签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合规监督制度、合同管理奖励和惩罚制度、合同管理培训计划、合同模板审批机制、合同专用章使用办法、合同定期统计和审查规定、合规管理风险评估办法、合同纠纷处理程序等,保证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中,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应覆盖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各个部门相互制约和促进,并设置合同管理岗位,有效地监督公司的合同签署行为;合规监督制度应包括外部监督管理和内部监督管理两个部分,内部监督管理是指国有企业高层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合规条例,合理审批公司的项目合同,同时国有企业普通职员也应遵守公司的行为守则和合规内容,切实监控公司内部实际的经营行为,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应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涵盖合同签订及时率、合同履约情况、合同价值等指标,提高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合同管理保障机制是指在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之后,把评估结果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岗位晋升、评先选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好员工的表彰、奖励和问责工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提高全员依法合规管理意识,促进员工合规管理意识和合同管理的结合,联动员工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落实合规管理的具体措施,确保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有效性,共同防范合同风险。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可通过对外宣传和对内培训的方式提高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的执行力,加强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讲座、特别宣讲、案例分享、经验推广等活动,贯彻合规管理的相关做法和具体要求,使全体员工知晓合规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掌握合规管理的内涵,把握合同管理操作程序的合规性,逐步成为日常工作规范,落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

2.2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

理论离不开实践。因此,国有企业应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国有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综合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合同管理团队。国有企业应制定合同管理培训计划,涵盖合同管理新知识体系系列课程,提高员工的法治观念和风险意识,使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招聘合同管理人员时,应制定科学的招聘标准,通过选拔考试、竞争招聘和多次面谈,选择相应优秀的合同管理人才。同时,国有企业应规范合同文本,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收集和组织修正合同模板,明确合同条款约定,制定和使用符合公司特色的合同文本,提高其规范性。并且国有企业需要注意定时更新合同示范文本,使合同模板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状况。

2.3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国有企业应完善合同管理程序,明确合规管理的目标和功能,简化不必要的合同审查审批流程,缩减合同审批的时限,提高合同审批的效率,保证合同签署的及时性。由于信息是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可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把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之上,全面推广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合同管理流程,通过网络优势,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强化合规监督监控,完善合同签订流程节点,实时掌握合同的实施进度,提升合同管理的透明度,实时掌握公司各类合同审查和签订情况,以及合同履行阶段的货物收发、款项支付等环节,全方位实现公司各项资源的及时传输和共享,避免国有企业信息处理“孤岛”的发生。比如国有企业可有机整合财务共享系统、ERP系统、OA系统等,搭建公司专属的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系统,包括合同评审、合同审批、合同制度管理、合同相关业务授权、合同条款智能检索分析等功能模块,巧妙地把合规要点融入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对于常见的业务招待费,国有企业可在财务共享系统当中增添事前审核的程序,只有领导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实施,杜绝员工违规接待的行为;对于费用报销,系统可自动识别和智能提示发票的真伪,是否重号;对于合同和资金的审批,系统可实现线上多种方式审批;对于项目招标,可借助系统实现线上集中招标的功能。通过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统一规范公司的前端业务,又方便公司监控和分析潜在的风险,使合规管理的运行渐渐脱离人为控制和判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借助先进的智能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合规管控,确保合规管理的全覆盖。

2.4加强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监控,降低法律及合规风险

对于很多国有企业来说,签署合同之前和合同履行完毕之后诉讼是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事前,国有企业应当优化合规管理运行中风险的识别、分析、监测、报告和应对机制,配备专业的合规人才,正确指引公司的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构建和实施合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由公司的各个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所属范畴的合规风险预警工作;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应对机制,可由合规工作小组负责整体的筹划和协调,由合规工作小组负责人牵头开展合规风险应对工作,而其他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建立合规管理风险报告机制,一旦涉及重大合规风险领域,应及时报告,同时应定期评估分析和报告公司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在事中,国有企业应合理分工,实施合规管理动态风险把控措施,全面规范公司的合同管理,打通公司内外部的沟通渠道。特别是外部沟通,国有企业应当和相关的监管部门打好交道,形成良性的互动来往,避免出现合规部门和其他部门员工的利益勾结情况。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应当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工作,配合监督部门开展现场检查。同时,国有企业应借助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线监控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依法合规状况,开展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分析工作。在事后,国有企业应制定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合理控制和调整合同内容,及时反馈情况,鼓励法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和业务谈判当中,按照实际状况做出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范围和风险系数,识别和分析合同的风险,作出专业的建议,使合规管理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制度需要在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协同监督下才能正常贯彻实施。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内外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充分融合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工作,提升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适宜性,促进公司健康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浩.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9(30):131-132.

[2]贾景宏.试论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41-42.

[3]曹书慧.国企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16):38-39+42.

篇3

一、 管理工作,首先要“理”。

“理”的第一个要素―人。《党的十精神》一书对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做了精彩评述,指出了领导应具备的五项基本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社会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说过:领导=用人+决策。并提出了用人的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及用人的方针: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扬长避短,用养并重。申传胜主任在讲授员工管理的时候,也通过的用人特点,分析了用人的三个点:一是有血性;二是朴实;三是坚韧。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无非就两件事需要去做,一是管人,二是管钱。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最重要的不是钱,而是人。如何去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进而留住人才,是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做好的一件事。

“理”的第二个要素―事。《国网公司企业文化》文中提到,制度只能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企业文化可以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但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如果单纯依靠人去管理,一个企业很快会走向灭亡。我结合多年找到六种方法,其中头两条“抓主线”和“找重点”就是在讲如何去“理”事。

二、 管理工作,其次就要“管”。

余世维教授在他的《打造高绩效团队》教学片的开头讲到:团队≠群体,团队中的员工应该具有自主性、思考性和协作性,团队中的领导也分为监督型、参与型和顾问型,并提出应该让员工主动思考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供电公司是一个服务型企业,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客户展开,满足客户需求是公司的追求,也是公司立足和发展的唯一来源。尽管通过前面的“理”,各项工作基本步入正轨,规章制度也已编制完成,工作流程也初步建立,但所有工作并不会因此就变得简单,相反,可能会更加麻烦,甚至出现阻塞。只有“理”,没有“管”,这个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只有“管”,没有“理”,也就无从去管。当然,这个“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她应该随着业务的不同变化而随时优化,随着人员的认识和层次变化不断深化,也应该随着“管”的要求不同随时调整,但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公司客户,服务于电网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公司业务的相继展开,公司开始暴露其他问题。尤为突出的就是本位思想严重,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大家纷纷向上级埋怨,影响客户工程施工进度的同时,也造成公司内部的不和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推出了“客户至上、便利快捷、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企业宗旨,以及建立“对内流畅有序、对外和谐高效”的优质服务氛围。此后,公司展开轰炸式宣贯,力求最短时间内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改自转为公转,改管理为服务。。

三、 管理工作,还要注重团队的组建和意识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以顾客为导向的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司开始把工作团队作为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成功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个人行为中,个人的动机与目的直接相关,但协作行为的目的与参加协作的每一个人的动机却是有区别的。即使在团队中,个人的动机与团队的目标实现也是有分歧的。要想团队健康发展,必须向每个人提供各种诱因,使诱因与贡献达到平衡,以激发和维持成员协作的意愿。团队精神、团队建设同重视个人及满足个人的需要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互辅助、互相促进的。

1、“木桶效应”中体现的团体对个人的作用

一个木桶的容水量, 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效应”。 如果将企业的员工视作桶的木板,那么企业员工团队的竞争力就如同木桶的容水量, 研究如何提高木桶的容水量则可以为增强企业员工团队的战斗力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从这个效应中可以看到团体对于个人的帮助,其实无论是哪种材质的木板,还是什么高度的木板,都是木桶的组成部分,而木桶储水的多少是决定于那块最少的木板,正是由于木板之间的密不可分,才可以形成真正的使用价值。如果你是木桶中那块最短的木板,可以反思到整个团体对于个人的影响。正如我们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一样,可以透过团体的效用,和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而去提升自我价值,使得个人价值在团体价值中得到提升。也正是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比拼,使得木桶的储水量逐步加大。个人的成长能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下进行是幸运的。因为木桶已经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只要相互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就可以让自己和木桶的价值都最大化,实现团体对于个人的推动力。

2、“鲶鱼效应”中体现的个人对团体的作用

篇4

中图分类号:F249.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24-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治理。然而,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治理,已成为国有交通施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危机的现状

1.缺乏高素质的经营治理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但缺乏高素质的经营治理人才却是国有交通企业的一个通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技术人才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但是,经营治理人才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国有施工企业治理者大多是技术起家,重技术、轻治理往往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认为经营治理人员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吃闲饭”,因此不予重视和培养。长此以往,导致有能力的经营治理人才要么被埋没,要么跳槽,而那些没有经营治理能力的人员却通过种种“关系”占据治理岗位,使治理部门成为养闲人的场所。

2.人力资源流失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流动逐渐频繁。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不仅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假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在大量流失的同时又缺少补充,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大量的中高级经营治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不但使以前对这些人员的培养投入得不到回报,而且重新招聘、培养相应人员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高。此外,人力资源的流失还可能造成企业商业机密外泄等后果。因此,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会直接削弱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危机的成因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治理观念落后。一是对人力资源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缺乏科学的人才观。企业决策者应认识到,德才兼备、有创造力、有贡献的就是人才。不仅高工是人才,技艺精湛的工人也是人才;不仅受过系统教育的硕士是人才,从基层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技术工人也是人才。二是将现代的人力资源治理和传统的人事治理混为一谈,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投资、保障体制。很多国有企业虽然把“人事部”的牌子换成了“人力资源部”,但思想上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治理的层面上。现代人力资源治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治理的内容,而且在理论上和操作上更加丰富、深刻和全面。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是为员工的自我发展提供帮助的服务部门。企业应当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视员工为最宝贵的资源,用科学的、人性的方式尊重员工的人格和选择,关心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自我完善,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企业在员工成长的同时也得到了成长,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2.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两个突出问题是冗员过多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由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施工企业普遍缺乏合理的淘汰机制,导致一方面富余人员较多,劳动生产率较低,人工成本不堪重负;另一方面,熟悉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经营治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却十分短缺。

3.激励手段单一,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国有施工企业在员工激励政策上存在误区:注重人力资源职位的提升,忽视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的发挥。国有施工企业往往以专业技术作为提升行政治理领导的依据。诚然,有不少的优秀技术人员在走上领导岗位后,表现很出色,但这并不是一个必然规律。治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素质和能力结构上的要求差别是很大的,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不一定就是一名优秀的治理者。曾有报道,一名专业能力很强的博士被聘任为某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经理后,却因治理不善,最终被免职。对这位博士来说,他的特长是研究而不是治理,所以其治理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对企业来说,这种用人方式是人才的浪费:其一技术人员并不一定适合治理工作,将他放在治理岗位上,可能把真正适合这一工作的人员挤走;其二技术人员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本人的专业在延伸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上必将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对企业和个人,这都不是一件幸事。

4.人力资源培训落后。在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很多国有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通过不断开发而增值的增量资源,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像所有资源一样会发生损耗,只重视对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补给和折旧,不舍得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重点投资与投入对象。

三、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1.人力资源的选拔与配置。首先要完善人才招聘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前,多数企业的经营治理者还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指定任命,有些名曰竞争上岗,实际上早已拟定;在招聘中出现各种“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出台有关经营者招聘的政策法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规定的程序和办法选择适合的经营治理者,通过竞争择优选择经营者,使大批有胆识,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人才得到合理配置。其次要制定选拔的标准。例如国有施工企业治理专业性很强,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不仅要懂得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而且要具备经济理论、企业经营治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诸方面的业务能力。因此,在制定对国有施工企业治理者的选拔标准时,就必须把这些作为必备条件考虑进去。其他的岗位也是一样。只有制定完善的选拔标准,并严格地按标准执行,才能选拔出真正适合这一岗位的治理者。

2.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成功的企业领导层十分重视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他们认为,只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开发,企业的潜能才会得到开发;只有人力资源的素质得到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合理开发出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相当于在不增加人员数量的条件下,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总量。这对企业效益的增加和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利的。作为人力资源流失比较严重的国有施工企业,更要重视人力资源培训,把人力资源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做到舍得投资、舍得开发、舍得培养,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进而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在进行人力资源培养之前,应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结合未来发展需要,科学地设计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培训与用人相结合的机制。

3.人力资源的考评与激励。在人力资源治理方面,国有施工企业应注重在人力资源的选拔、绩效考核等方面应用科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

(1)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使激励更加有效和充分的基础是对工作绩效的科学考评。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目标任务、任职标准、考核制度。目前凡是员工积极性高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与个人收入挂钩。

(2)建立适合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使员工清楚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在,了解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国有施工企业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激励方式:

薪酬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工资、福利以及股权等方式,把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以经济利益的形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到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为企业整体利益服务。不过,这种激励假如过量的话,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因此,薪酬激励必须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篇5

关键词 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沟通 定义 加强措施

管理沟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我国企业管理沟通现状有很大改善的余地。下面就对如何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沟通有效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沟通能力不断得到改善。

一、管理沟通的定义

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无处不在,通常我们将这些信息的交流统称为沟通。而管理沟通则是在组织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总称。作为一种特殊的沟通类型,管理沟通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管理沟通是人和人之间的行为,沟通无论是传递沟通的人,还是接受沟通的人,都需要通过中介体来完成信息的传递。企业管理者为了达成信息互通,必须要建设好沟通的通道。

其次,管理沟通具有以下特点:(l)沟通的信息,通常通过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来实现,例如:沟通双方面对面的交谈来传递信息,双方通过电子邮件或传真方式来传递信息;(2)双方沟通的内容,除了信息沟通,还包括双方的情感、思维、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为人处世态度的交流,而这些内在的表现为人际关系;(3)沟通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基于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双方都会考虑对方的动机以及目的,这些心理因素会导致沟通双方行为的改变;(4)在沟通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沟通的不顺畅或沟通的障碍,如因个人的经历、爱好或思维方式的影响而产生沟通障碍等。

再次,管理沟通是一个过程。信息的发出者,我们通常称为沟通者或沟通的主体,将要传递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渠道,传递给被沟通者。被沟通者在完成对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之后,做出反应,并反馈给沟通的主体。而沟通的主体在收到沟通客体的反馈后,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沟通的过程。

二、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过程中沟通有效性的措施探讨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沟通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加强,甚至亟待改善的问题。下面就对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过程中沟通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

(一)加强企业管理沟通工作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良好的沟通环境是企业内部有效沟通的重要保证。企业内部应建立一种“鼓励沟通鼓励交流”的好风气,树立全员沟通的观念,使员工乐于与上级领导及时交换信息,同时,沟通必须建立在一个公平、信任的基础之上,沟通双方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沟通时,要努力营造平和轻松的氛围,不能过于压抑,影响沟通双方的情绪。

(二)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沟通工作应当明确信息沟通的目的所在

在信息沟通以前,企业管理者要明确此次信息沟通的目的,然后围绕着该目的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实践证明,信息沟通的目的越明确,越有利于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也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明确了信息沟通目的以后,企业就要根据该目的制定具体的信息沟通内容。在制定信息沟通内容时,企业不要盲目地追求信息的数量,而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或需求的信息。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沟通量过大而导致的信息失真,从而充分地保证信息沟通目的的实现。

(三)有效的企业管理沟通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沟通方式

在信息沟通实践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沟通方式,如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等。每种沟通方式都有具体的适用对象,我们既不能盲目地乱用,也不能片面地独用。对于企业而言,其管理沟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综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例如,当企业需要传递大量的信息时,它除了运用口头传递的方式外,还要利用文件等书面的传递方式。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增强信息沟通效果。

(四)加强管理沟通工作要灵活地选择沟通时机与场合

在信息沟通以前,信息发送者要认真地了解信息接收者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其具体的情况来设计沟通方式与内容。与此同时,沟通时机与场合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讲同一句化,其效果往往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灵活地选择沟通时机与场合。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增强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与实效性,真正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标与任务。

(五)加强管理沟通还应尽量缩短信息传递链

信息沟通与信息传递链是密切相关的,信息传递链越长,越不利于信息沟通。因此,为了尽量地缩短信息传递链,企业要完善各项组织结构,有效地减少信息传递的层次。在企业内,信息沟通一般是以“纵向沟通为主、横向沟通为辅”,这种沟通结构更加剧了缩短信息传递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积极地缩短信息传递链。

(六)加强管理沟通工作还应对信息反馈高度重视

信息反馈完整的管理沟通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信息反馈是双向交流的过程,下级将信息和意见提供给上级,上级对下级提高的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形成一种循环模式。管理者在与员工进行沟通后,要注重员工的理解和反馈,通过调查、询问、考核等方式,了解员工对信息的接收程度和理解程度,进而对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修改、调整。

结语:沟通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有效的管理沟通有助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助于企业的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企业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沟通工作,克服沟通障碍,才能为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篇6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常规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不得不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命题。如果不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残酷的时代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毫无疑问是一个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的世纪,而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电子商务则必须包括网上商务(B to B)、客户管理(CRM)、供应商管理(SCM)、企业内部管理(ERP)四大系统,因此企业当前首要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与ERP系统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信息充分有效利用、运作效率提高、成本的降低和准时交货承诺的保证。在拥有了ERP“后台”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再与“前台”的网上商务集成在线实时运作,跨进电子商务时代。所以,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则ERP的引入是必然趋势(在美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采用ERP系统进行运作,“客户--企业--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在线实时运作,紧密联系,故其电子商务的应用比较普及,目前国内实施ERP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电子商务平台这一大环境也正逐渐成形。)虽然对国内多数企业来说,电子商务在现阶段还是有些不现实,但企业信息化已是迫在眉睫,无论是从管理、生产、销售、服务、还是从行业竞争、世界经济趋势来说,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改造,是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ERP的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1.2 完善管理水平

各部门及时获知准确唯一的信息,实现企业扁平化管理 在没有ERP的时代,企业都是手工作业,订单、报表等等数据都是通过一张A4纸,打印出来,如果遇到改单,加单,再通过电脑打印,或者手工修改,如果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间距特别远,员工拿着这些单据跑来跑去的,会造成以下几点情况:浪费了不必要的成本;传真、纸张、人力、电话费;单据数据常发生错误,精确度不高,导致误产、少产、出货不对、数量不对等情况;工作效率不高,假设有一张销售订单来了,员工要核对好具体数据,然后到生产部门核对生产需求→仓库查看物料是否够,计算耗时间,不精确→如果仓库不够物料生产,要去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再跑回生产部门做生产计划。这样耗时,耗力,耗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整体运转效率; 应用上ERP系统后,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优化管理流程,可以完全避免以上的不足之处。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1.3 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如果在没有ERP管理系统的时代,企业的整体流程都是通过纸质和电话来完成;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信息共享方面并不快捷,而且会经常出错;ERP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在ERP系统里面录入一个销售订单,采购部、生产部就马上看到了这个订单并且做相关的工作,这样的一个流程,手工作业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但是ERP仅仅需要一两分钟;在没有ERP系统的时候,管理者在把控企业的成本和管理上的问题,都是通过财务把相关报表提交后才了解的具体情况,如果想要即时了解企业的状况,我想,只有ERP信息化系统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了ERP系统,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的运营状况,所有报表和数据都是即时共享。一套ERP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数据共享性;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即时性企业状况分析;提高了企业员工工作的质量;缩短产品交期,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使用ERP系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质量,通过ERP即时共享数据解决了企业的数据准确度问题。从而加快了企业产品交期,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4 让管理精细化,提高企业透明度

ERP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的共享,实现同一数据在同一个地方录入,所有地方共用,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实时共享所有数据(在员工规定权限范围内)。上ERP后,与ISO9000一样,对每一个数据的变更,就必须要以全局的观点去考虑问题,数据的透明化,杜绝黑箱操作中的种种弊病,为公司提供精细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1.5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ERP系统是一个帮助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从细节数据中解放出来的工具,有了这一个工具,高层管理就能从琐事中走出,用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心战略性的问题,中层管理跟据系统中的能力分配情况,用最多的精力去把握生产中的瓶颈问题,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与产出。 同时对于一些看似能赚钱,但是实际上根本无法赚钱的订单,通过ERP系统的分析,就可以在接单之前避免这种损失。

1.6 有利于简化会计工作

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中,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以标准成本计价,并同时记录成本差异,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的工作量,简化日常账务处理。同时,采用ERP成本管理,在通过库存系统、工资系统、固定资产系统等取出相关成本数据或手工录入数据后,系统就可以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完工产品成本报表、在产品成本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表等报表,并保证各种数据来源的唯一性,确保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正确性,从而避免了手工做报表的繁重工作量。

2 ERP系统优势总结

ERP系统给领导提供了管家、参谋和工具。有了系统,领导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只处理例外事件,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战略规划、见大客户等领导应该做的事。系统使流程和知识得以固化、沉淀,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更细。总的来说,ERP就是通过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全面竞争优势,它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可有效推进企业资源的整合,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不二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云峰,李杰,丁明磊.从ERP成功要素透视中国企业信息化之路[J].管理世界,2005.

篇7

一、各单位接到通知后,要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国家债券进行清理,并填写“中央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定期存款明细表”,“中央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国家债券明细表”(两表见财社字〔1998〕88号文附件)。并于9月21日将加盖公章的两表传真给财政部社会保障司。

二、各单位务必于9月24日持填写后的“中央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定期存款明细表”(一式三份)和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单,到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南礼士路分理处办理具体移交手续。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南礼士路分理处核查后,向各单位和财政部出具代保管凭证。定期存款到期后,由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南礼士路分理处负责兑付,并转入财政部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三、各单位务必于9月23日持填写后的“中央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国家债券明细表”(一式三份)和全部国家债券凭单,到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办理具体移交手续,并与代保管方和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共同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国家债券委托保管协议书》。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核查后,向各单位和财政部出具代保管凭证。国家债券到期后,由各单位负责兑付,并转入财政部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篇8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需要逐步退出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环卫、园林、审图、咨询、广告经营等领域,2014年南京市宁政发(2014)76号文件已经明确国有资本退出,欢迎民间资本和外资逐步进入交通建设市场。随着交通工程招投标程序日趋完善、透明,交通施工企业竞争必将异常激烈,但机遇与风险并存。要提高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刻不容缓。

一、国有交通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交通施工企业由于改革不到位等原因,吃大锅饭的现象比较普遍,和私营企业相比责任心要相对差些,内部控制管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如下五点:

第一,系统内部的项目工程投标比较随意。认为系统内的项目风险较小,因此报价不讲究合理性。造成即使项目中标了,将来也是一个“鸡肋”,利润率严重偏低。

第二,材料采购缺乏严密监管。由于没有建立专门的材料采购库,有一些材料采购人员在购买的过程中会与熟悉的供应商勾结,在价格和数量上做手脚,造成公司材料成本加大,甚至由于购买了质量差的工程材料,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也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第三,资金收付没有规范意识。许多国有交通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有的公司考虑到避税,收到款项时不直接打进公司账户,而用该支票直接支付购货款,将账目记在账外,其实就是“小金库”。

第四,存货管理没有采用库存管理。由于工程施工是个连续的过程,为保证工程进度,在施工现场需要大量备料,材料进出库比较随意,缺乏规范的手续。盘点时材料少了是属于正常损耗还是被人倒卖了也无法分清楚,甚至有些不法员工还会想方设法钻公司的空子中饱私囊,给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五,资产清查走过场没有实际效果。国有交通施工企业一般重建设轻管理,很少有人会认识到资产的清查、保养等工作对交通施工企业的重要性。资产清查走过场流于形式,账实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完善国有交通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国有交通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国有施工企业有以上内部控制的薄弱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工程投标决策需慎重,要做好项目的风险控制。 国有交通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多接项目,但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在于企业能否有丰厚的利润。因此笔者认为承接每个项目都要认真对待,对外投标一定要严谨,决策程序要缜密、慎重,项目风险的大小力争事先提前预估到位。

第二,企业要建立完善材料采购库。将单位需要采购的材料品种到市场上寻找相应资质、信誉比较好的供应商,并邀请其参加本单位的材料采购库,每个品种至少要对应三家企业以上,企业需要采购时,进行单价投标。其实每次材料采购就是一个项目,材料采购全程都要对进度、费用、质量等进行严格把关。

第三,项目工程款的收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税法》的要求做好各类账目。偷漏税或避税是短视行为,没有长远发展的目标和眼光,能够长期经营、越做越大的企业必然是讲诚信的企业。

第四,材料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机制。由于材料所占的比重较大,建议建立库存管理系统,由专门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能灵活运用计算机的材料管理人员进行库存管理。公司应采取先进先出法进行成本核算,材料管理环节直接会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尤为关键。

第五,资产清查工作应认真对待。如果企业资产不经常核对,势必会造成账实不符,资产虚列,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肯定会失真。如果资产严重不实,有可能已经达到破产的边缘而企业不知,这不但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也是对企业员工的不负责,更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二)学会灵活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对公司每个组成单项的费用进度等加以控制

我们传统的项目施工一般只注重工期和质量,很少进行项目绩效评价,即用工期、预算费用、实际费用之间没有深入进行对比分析。笔者推荐一种比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叫挣值法(Earned Value,简称EV),希望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不断提高公司的效益。

挣值法主要运用到三个费用值,分别是“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

已完成工作预算费用,又称“已完成投资额”,简称BCWP。

BCWP=已完成工作量*预算定额

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又Q“计划投资额”,简称BCWS。

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

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实际为总包单位支付的给分包单位的进度款,又被称为“消费投资额”,简称ACWP。

我们以上面三个费用值为基础,确定挣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

(1)费用偏差是指检查时BCWP和ACWP之间的差异,简称CV即:

CV=BCWP-ACWP

(2)进度偏差是指检查时BCWP和BCWS之间的差异,简称SV即:

SV= BCWP-BCWS

(3)费用绩效指数是指BCWP和ACWP之间的比值,简称CPI。即:

CPI=BCWP/ACWP

(4)进度绩效指数是指BCWP和BCWS之间的比值,简称SPI。即:SPI=BCWP/BCWS

这几者关系见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如果代表“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BCWP)“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BWCS)“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ACWP)的三条S型曲线,靠的很紧密,平稳上升,这表明该项目正按照预算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如果这三条曲线的离散度很大,则需要及时查明原因,尽快调整工作安排。

举例来说:假设公司承包了一个地下停车场建设,其中有土方需要外包,总的挖方量为200000立方米,计划工期200天。按照传统的做法,让土方分包单位每天必须运走1000立方米,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车辆出车情况、现场交通情况、车辆的维修等原因,运土方的数量每天都不等,如果等到工期快结束再考核承包单位肯定来不及。我们可以采用挣值法对分包单位分阶段予以考核。

假设本项目的土方的预算单价为20元/立方米,那么该挖方工程总费用为4000000元。我们可以在工期第101天时,到让现场监理人员前去测量一下实际的工作量,发现承包单位已完成挖方1100000立方米,查阅财务付款,发现已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工程进度款累计已达2580000元。

我们运用挣值法分析,可以发现到100天结束,承包单位的相关数据如下:

(1)计划完成工作预算费用(BCWS)=100/200*4000000=2000000元。

(2)已完成投资额(BCWP)=20*110000=2200000元

(3)已完成工作实际费用(ACWP)=2580000元

通过进一步分析,该承包单位的相关评价指标如下:

(1)进度偏差(SV)= 2200000-2000000=200000元,意味着承包单位进度不慢,和预算相比,承包单位已经提前干了相当于1天的工作量,即(200000/(1000*20)=1天)。

(2)费用偏差(CV)=2200000-2580000=-380000元,说明已经总包单位多付承包单位不少的进度款。

(3)费用绩效指数(C P I)=2200000/2580000=0.8527,CPI小于1表示工程款超付了,更要及时了解超付38万元的具体原因。

(4)进度绩效指数(SPI)=2200000/2000000=1.1,SPI大于1,说明该项目虽然进度提前了,但要分析提前的原因,不能出现质量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确实出现有影响质量或因个人过失导致多付工程款的情况,可以对项目相关管理人员予以警示甚至处分。

(三)灵活运用项目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

就目前而言,项目管理其实在公司的各项管理中无处不在,大的项目资金上亿,小的项目资金只有几百上千。即使是上亿的项目也可以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因此我们掌握并灵活运用项目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我们对待项目要学会抓大放小、突出重点,一定要紧紧抓住预算成本高的项目,如专业分包、材料采购、存货管理、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等,对于重点环节必须采用完善的管理方法来对其进行成本、进度、费用等控制,对于偏差大的、即将要到期仍然未完成的项目或环节要引起重点关注。

四、结束语

我们在实行项目内控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学透、灵活运用项目管理的各类分析指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从而达到质量最优、费用最省、工期最短,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才能使国有交通施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从长远意义来说,“国资退出”改革对正在改制的国有交通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有内炼素质外塑形象,才能抓住机遇,迎来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管理控制和信息技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二版).

[2] 诙和社会保障部.项目管理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1.

[3] 郑石桥.内部控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9

为支持国营大中型企业转换内部经营机制,鼓励到社会待业的企业富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到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就业,结合本市情况,特作如下通知:

一、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富余人员申请个体经营积极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个体经营条件的,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其办理登记审批手续。

二、各区、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划安排个体经营场地和分配摊群市场的摊位时,依据有关法规进行审批,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给以方便。

三、各区、县劳动局对符合领取待业救济金条件并要求从事个体经营的企业富余人员,可以将应领取的待业救济金,一次性发给本人。

四、各区、县劳动局要严格控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雇用外地做工人员数量,为企业富余人员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他们自愿到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企业就业给予优先安置。

篇10

大连市进一步促进再就业工作和保障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有关规定

为进一步促进再就业工作和保障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实行减员分流的国有企业(包括集团公司),必须首先清理本企业职工以外人员所占岗位,凡本企业职工能顶岗的,要优先安排上岗。

二、有正常生产任务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安排下列人员下岗:

(1)配偶方已经下岗(失业)的;

(2)离异或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者;

(3)市级以上劳动模范;

(4)烈士遗属;

(5)现役军人配偶;

(6)残疾人、工伤5-10级、因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7)归侨和侨眷;

(8)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工;

(9)持有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明的人员;

(10)就业困难的大龄职工(按大政发〔1998〕33号文规定)。

今后,除企业破产、关闭外,原则上不再实行整体分流。确需整体分流的企业,需经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批准。

三、列入计划的国企下岗职工,可选择进再就业服务中心,也可直接办理失业。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后,选择自谋职业的,按原规定执行;自找单位(国有和市属集体企业除外)的,发给个人5000元再就业补助费(县市区自定);社会调剂的,对接收单位适当给以补贴。选择办理失业手续的,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四、实行提供就业岗位责任制。对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保安管理等适合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岗位,要优先提供给下岗职工。对社会兴办的各类集贸市场,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牵头,规划、房地产开发部门和市再就业办参与,逐一查核,下达安排下岗职工摊位数量,落实减免摊位费政策,市场主办单位必须执行。

五、用人单位招用外来劳动力必须向劳动部门申报,市内四区经批准使用外来劳动力的单位和外来劳动力全部实行劳动就业IC卡管理。凡未按规定申报、办卡的,按《大连市外来劳务工管理条例》规定处罚。

六、建立健全以街道为主的服务机构,对失业人员、下岗自谋职业人员实行属地化管理。各街道要建立劳动就业互助组织,负责本辖区失业人员、下岗自谋职业人员以劳务形式上岗就业。街道主办的劳动就业互助组织由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发证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理注册登记,享受国税发〔1999〕43号文件规定的免征税费待遇。

七、接收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占60%以上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组织以劳务形式上岗的,2年内免征营业税。

八、加强再就业培训。要动员社会各种培训力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及下岗自谋职业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资金来源:再就业资金列支;失业保险基金中的转业训练费;社会赞助。

九、对就业困难的大龄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企业可按国家规定实行内部退养。

十、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按时足额向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费并代缴各种社会保险费。符合领取失业救济金条件的失业人员,失业保险经办部门要按规定发放失业救济金。凡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民政部门按规定实施保障。

十一、帮助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定向就业培训或两次不接受介绍就业的国企下岗职工,不列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

十二、加大再就业政策落实力度。市劳动、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部门要对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查办处,要定期督查,促进再就业政策落实。

大连市建立劳动就业互助组织的有关规定

为广开再就业渠道,鼓励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下岗自谋职业人员(以下简称下岗人员,下同)积极从事社区服务业,根据国家、省有关再就业政策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劳动就业互助组织,是指由街道办事处主办的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劳动就业组织。

二、从业范围

按国税发〔1999〕43号、辽地税发〔1999〕39号文件界定的就业范围执行(具体范围附后)。

三、认定条件

(一)下岗职工占该组织从业人数的60%以上;

(二)从业人员全部签订劳务协议;

(三)主办单位为街道办事处。

四、审批程序

拟成立劳动就业互助组织的街道,由其代表人填写《下岗职工劳动就业互助组织申报表》(一式三份)。地处市内四区的,由所在区再就业办(劳动部门)审核,报市再就业办(劳动部门)批准并发给《下岗职工劳动就业互助组织证书》;地处其他县(市)、区的,报所在地区再就业办(劳动部门)审批并发给《下岗职工劳动就业互助组织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办理注册登记、并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手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办理有关许可的,还需到行业主管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五、享受的优惠政策

自2000年5月1日起,凡领取《下岗职工劳动就业互助组织证书》并在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执行中发〔1998〕10号文件和国税发〔1999〕43号文件规定的减免税收和免征行政性收费的优惠政策。

六、对劳动互助组织的管理

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有关政策的拟定和协调工作,市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认定、发证和年度检查工作。各县(市)、区再就业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劳动就业互助组织的管理、指导、服务、协调工作。各级劳动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对本地区劳动就业互助组织进行检查,不符合认定条件的,收回证书,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附:劳动就业互助组织的从业范围

(一)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二)便民服务,包括:小图书室的书、报借阅、代邮物品,代购、代送生活日用(食)品(不包括家用电器、家具),流动摊点的早餐、便餐、快餐、饮水服务,为中、小学生热饭,从事家庭送配餐服务,自行车寄存,打夹克油,擦皮鞋,擦洗排油烟机;

(三)家政服务,包括:为居民家庭清洗家具、用具,整理居室,修理门窗、上玻璃、修墙搭灶,粉刷、油刷,疏通下水道;

(四)看护、托教服务,包括:小学生、婴幼儿寄托、接送、辅导、教育,看护老、弱、病、残、孕人员;

(五)小区内专项服务:看车,治安巡逻,驾驶电梯,居民楼道、小区内卫生清洁、绿化;

(六)在居民区或文化广场传授音、体、舞、美;

(七)到居民家庭出诊、医治病人;

篇11

一、引言

在合同的合法合规中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对法律和法规的严格遵守;二是需要对合同进行监管与约束,对行业准则的遵守;三是对内部规章制度和合同的规定要符合对外合同的约定;四是需要遵守社会已有的道德规范,秉承诚实信用的原则。一个企业的运行与管理与合同的合法合规运行是分不开的。因此,合同的合法合规以及运行机制对于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长久发展运行的根本保障。在文章中,将主要分析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从而为国有企业的合法管理提供根本的保障。

二、国有企业合同合法合规的必要性分析

国有企业中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可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促进企业的良好稳定运行。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载体,贯穿与合同管理的始终,其合法合规运行机制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合同的履行具有重要的效用。合同签订的合法合规也对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内外部环境互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企业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性发展才能稳住脚跟。与此同时,合同的合法运行机制有利于维护国有企业合法权益。一方面,合同的管理依法制定可以为企业权益提供一定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合同实时把控,防止合同双方因为违约而导致的利益受损,如果存在违约的行为可以及时追究对方的责任,不断的降低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风险。此外,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国有企业的经济纠纷。国有企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管理的格局具有复杂性,管理层级多以及专业分类多、风险难以管控等问题。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国有企业面临一些诉讼纠纷或者给企业带来巨额的负债,长此以往也会给企业带来发展上的困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同的风险占经营风险比重比较大,发生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合同审查的主体不过关,合同签订的不及时以及合同内容不够完善,发生违约的问题需要及时的处理等。鉴于此,一定要及时的对企业的合同进行及时的风险把控,严格的把握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

三、国有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违法成本低

在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就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对于合同的依法合规管理意识不强。虽然在现阶段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的不断深入,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部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依然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只是将合同视作一个基本的程序,没有严格的按照合同上的规章制度执行。甚至存在有的管理人员不清楚合同中的规章制度要求,不重视专业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使得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的合同中还存在着合同更新慢,难以满足合同的制度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严重脱节,使得国有企业的合同制度形同虚设。最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长期的形成的这种落后的理念和意识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国有企业的制度中存在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惩罚力度小,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与管理,导致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层出不穷,违法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合同管理的工作基础基础差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对于合同的管理就是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相应的合同管理人才。合同的管理看起来在企业管理中不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合同的知识面比较广,涉及专业性的知识比较多。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还需要合同管理人员熟悉公司各项任务。但是由于合同的管理起步比较晚,大部分企业都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加上外部环境不规范等因素,多数企业都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意识,更不要说对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了。

(三)国有企业的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现阶段,合同签订的不及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合同签订的不及时会导致签约的内容缺乏有效的保障,长期以来也会造成企业制度混乱的局面。而国有企业之所以在签订合约时候存在滞后性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合同审查审批流程比较繁琐,审批人员的效率低下。这也是国有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的原因。同时,国有企业的管理流程复杂,尤其是涉及到财务和招标投标业务的时候,存在许多的法律风险问题。此外,在合同风险的防控上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由于合同的纠纷而导致的。一方面是对合同的对象出现违约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影响了企业的继续开展。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国有企业的经济纠纷,例如:企业的担保纠纷和企业的应收账款纠纷等问题。如果没有及时的对企业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就一定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

四、国有企业合法合规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要对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需要提升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具体来说,在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要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合同管理环境。为此,需要不断的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完善合同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根据相关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企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需要对合同的文本进行规范,提升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规范意识。此外,在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中还需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国有企业的人员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合同管理,加大对违法失职人员的惩处力度,提升企业的违法成本。

(二)建立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工作信息系统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国有企业的管理也不能一层不变,在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中,需要建立系统化的合同管理流程,建立全方位的管理流程。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广泛推动合同的信息化管理。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充分的利用网络与资源优势,提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透明化,实现对合同管理的全方位监控。此外,还需要大力完善合同文本,不断丰富合同的内容,提升国有企业的防范意识。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

国有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一方面需要将加大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样可以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充分的调动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为企业深化改革,防范风险提供保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障合同的及时签订,提升国有企业的合同审批效率,树立企业的主体与责任意识。鉴于此,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的审核监管,对于效率低下的审核人员需要进行问责,加大处罚力度。

五、结束语

在合同的管理中,国有企业的合同内容还不够完善,在合同中规范的合同范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在现阶段,国有企业的的合同范本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合同签订的风险,但是在合同的内容上还不够完善,导致国有企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潜在风险。鉴于此,需要加大对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