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经济实力

企业经济实力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经济实力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经济实力

篇1

会计本质是指会计本身所固有、决定其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屙性,是会计学科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它是研究所有会计理论问题的出发点,相对于环境的易变性而言,会计本质具有客观稳定的特征。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是形成不同会计目标观点的因素之一。企业想要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必须就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由于企业会计与企业的紧密关系和它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企业对于会计方面关注就显得重要得多。企业会计是反应和企业财务关系和投机计划等等方面的重要指标,所以企业会计的工作质量问题关系着整个企业未来发展状况。

一、企业与企业会计的内涵

要想分清楚企业与企业会计之间究竟有何关系,首先就要先理解二者的本质内涵与定义。我们所谓的企业就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经济组织;而我们所说的企业会计是指企业在进行工作中,反映企业的经济收入与支出等等一切经济活动核算和监督的一个统筹部门。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结合现实的工业、商业,反映企业的现实经营状况,它可以对企业的下一步项目投资进行资金预算,进而考察企业是否有经济能力拓展开发该项目工程。

二、企业会计对企业的影响

1、企业会计对企业管理方面的影响

企业会计在进行工作中,对于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会计核算监督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就要考虑到当今的项目投资是否能正常顺利的开展,对于企业在接纳项目、资金的流动管理提供了先决条件企;企业会计对企业中各部门职责划分有支持作用;企业会计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宏观调控”的作用;企业会计在对企业财务管理处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企业处理企业债务方面有着不可被代替的作用,甚至可以免除在财务上的危机。

2、企业会计对企业外部投资决策上的影响

企业会计能够宏观调控企业的控制系统与经济系统,对于在企业投资决策支持与投资成本运营方面有着决定性影响;企业会计能够协助帮助企业的领导层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可行性;企业会计可以提供企业在自身市场行业下的经济环境地位,给出其它相关行业的经济环境背景,为企业的下一步决策提供条件;企业会计可以提供竞争对手的实力参考信息,培养潜在的合作伙伴;企业会计能够清醒的认识企业内部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合理给出企业决策的风险与效益报告。

3、企业会计对企业盈亏的影响

企业的赢与亏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企业会计有一定关系的,很有可能由于企业会计在工作中的一小点失误情况,就能影响真个企业的盈亏状况。

4、企业会计间接代表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形象

一个企业财务形象代表着企业的运营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经济实力

5、企业会计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离不开企业会计的工作的,企业会计是为企业效益而服务的。会计不仅可以对经济活动之后的效益进行评价,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还可以通过分析评价手段能动的为追求企业效益而服务。

三、企业会计存在的必要性

现今,企业资产的产权关系要表现的十分明确,它对于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确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会计。企业的主体、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的产权都能通过企业会计清晰的表现反映出来,通过会计的计量,提供会计报告准确的反映出企业领导层面,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债权人的权益和所有者得权益。如果会计松散管理,势必导致企业管理与企业产权的混乱。现代企业会计必须要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管理下,大力协助企业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增加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1.战略管理目标的确定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当今企业的发展具有计划性、远瞩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因此当代企业的在制定发展规划路线与战略部署总是要考虑自己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水平。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在这一时期内对自身企业在市场定位的一种综合表现,它代表了企业的产品、资源、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市场竞争中的定位。企业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会计在多方面都能确保企业发展的合理可行性,为企业培育核心的竞争能力提供了基础。

2.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可以保持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必要条件

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可以合理的对企业的内部运营进行控制,还可以时刻关注企业外部的市场变化,可以不断把外部最新的信息反馈到管理层。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战略管理会计不仅考虑到了市场,还着眼于“知彼”,只有充分了解了对手的竞争力,才能把握住市场的本质变化,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惹出,从而使企业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企业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植和提升提供信息强力保证

篇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有了许多显著的成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然而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失业现象增加。在新时期,如果企业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就不能适应经济环境,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从而能够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保持稳定的发展。

一、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在全球经济化的新时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知识经济成为了新时期经济特点的中心;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最后,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网络经济逐步形成。在新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网络经济的作用下,企业拥有更为开放的外部环境,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企业应该创新经济管理模式,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主要依据观念创新,利用理论创新,通过组织创新,应用技术创新来实现的。针对企业而言,其最终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成本进行控制并且获得最多经济利润,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受到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内部过于涣散,人员流动非常大,创新意识比较匮乏,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应该想方设法地提高经济管理成效,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这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企业应该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证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企业迎接着严峻的考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期,网络技术不断普及,信息化进程日益加速,企业应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信息传输能力,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力度,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

二、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1)企业经济管理属于比较综合性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其价值模式的管理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利用价值模式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全部物质以及经营阶段各项事物,从而能够持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具备独立性,而且具备综合性。(2)企业的经济管理与所有方面均密切相关。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所有和资金收支的活动,均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质上,企业中所有机构的活动和资金有关联。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机构都会才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和财会部门联系起来。企业中任何一个机构必须在财会部门的监督下对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受到财会部门的监管,从而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3)财务信息能够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企业的财务指标能够准确地体现出企业决策的合理性、经营模式的有效性以及技术利用的先进性。当企业的经营模式恰当,产品质量过硬,就能保证企业持续发展,使资金周转顺畅,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通过财务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具备自身的独立性,而且应该在管理的监督下进行。企业的财务机构应该迅速地将财务指标数据向企业管理者汇报,通过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能够全面地提升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存在的不足

(1)管理职责划分不细。新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时期,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应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应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这样才能促进的企业的全面发展。新时期,企业一般都设置了经济管理机构,并且拥有较为充足的人才储备,但是在传统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影响下,各个机构之间不能实现充分的沟通,配合不好,当产生了管理责任时,各机构之间相互推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经济管理责任划分不细。另外,很多企业把生产和经营作为了管理的重中之重,却忽视了经济管理,实施管理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当的做法,没有对管理岗位责任进行明确地划分,从而降低了企业经济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制约的管理人员的热情,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2)企业经济管体系不完善。新时期企业的发展阶段,经济管理制度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特别反映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另外,有些企业采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发展不匹配,管理制度的变化速度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而限制了企业的长足发展。(3)内部管控比较薄弱。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定位比较低,存在形式主义,而且比较简单,无法构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全面的管理协调,在新时期经济环境变化较快,企业管理者缺少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没有得到实施。新时期,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采取了财务审计方式,避免资金的损失,但是仅仅利用财务管理进行经济管理控制过于片面,主要原因在于不能针对企业核心进行管理,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损失。

四、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复杂,从一定程度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集资。利益分配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的经济管理担负着保证企业健康的责任,然而,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上还有许多不足。企业为了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就应该进行全面的经济管理创新,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应对措施:(1)加强经济管理战略的创新。企业应该以自身的根本利益为依据,时刻地关注全球的经济环境,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新时期企业参与竞争的关键就是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应该从高端战略的角度,不断创新竞争模式,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2)不断进行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企业的管理者和部门的主观领导应该从自身做起关注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针对经济环境的改变进行经济管理观念的转变,适当地调整经济管理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管理文化中融入创新观念。企业应该给具有创新意识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员工发放奖励,增强员工进行创新的热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3)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难点在于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能够通过采取自主经营的模式,实现自负盈亏,并且增加资本积累,从而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的增长。企业制度和其经营中资源配置以及主体框架构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应该进行制度创新,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从而能够形成适应经济环境的部门管理架构,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企业通过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够激发员工进行生产研发的积极性,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创新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环境的根本保障。通过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获得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有利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篇3

一、什么是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种资源价值实现的管理,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盈利这一目的的活动的总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职能逐渐由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型管理发展为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型管理。因此,企业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不仅要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控制产品成本与费用,提供适当的薪酬福利,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全部生产活动,加强经济核算与经济评审, 获取良好的资金利用率与投资收益率。而且还必须把企业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要素,按照市场需要与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地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

首先,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未能摆脱掉计划经济旧体制的不良影响,严重的滞后于现代市场经济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国家拨资金”,“国家统理收支与统负盈亏”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并严重影响了现代企业效益的提高。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市场化与全球化特点更加显著,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组织环境日新月异,企业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开始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企业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明显起来。由此可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观念,掌握经营管理方法,完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深化企业财务改革,做好企业财务管理,有效实施资金投放、资金筹措与营运资本管理,并构建与规范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确是当务之急。

三、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一)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能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向企业员工宣传有关经济法律、法规与企业经济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制定经济管理方针与经济目标,确保经济管理所需资源的获得, 进行经济管理体系策划, 在对经济管理体系策划进行变更与实施时, 应保持经济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经济管理方针与企业的宗旨相适应,包括满足经济管理要求与持续改进经济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企业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与相关方满意度为目的,确保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得到确认并予以满足。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内经济管理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与确认。在企业内建立沟通过程并确保对经济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二)经济管理体系代表的设置与职能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经济管理体系代表,并授予一定的职责与权限,确保经济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与保持,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经济管理体系的业绩与改进的需求,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与相关方及企业规定要求的意识。

四、企业内部审核

企业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便确保经济管理体系符合策划的要求并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企业应对内部审核人员的组成、资格,审核的方法、范围、时间做出策划。内审的记录要保存。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元素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与验证结果的报告。

五、计量装置的控制

应对经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计量、核算设备工具进行有效控制。应对国家有规定的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并防止搬运、使用与储存期间的损坏、失准。对经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应进行确认, 必要时要再确认。

六、材料采购过程的经济控制

(1)采购过程。企业应确保采购活动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对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及供方的履约能力要做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做好并保存评价记录。

(2)采购信息。在采购前要对供方的有关经济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包括供方的履约能力、信用状况、经济实力、经济管理状况、计量方式、运输手段等。

(3)采购产品的验收。企业应确保采购产品的验收,确保采购产品的数量、质量符合合同的约定。

七、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控制

(1)生产与服务提供过程的经济核算确定其方法、程序、人员、设备及审核活动是否符合项目(产品)经济策划的要求。

(2)对特殊过程的确认。企业在为生产与服务提供经济活动过程管理时,应对那些以前没有经验可循的新的产品、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专题策划,并进行确认与再确认。

(3)产品物资防护。企业应对生产的半成品与成品,采购的材料、物资提供合适的场所使之在储存、搬运、使用过程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符合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 避免产品因丢失、霉变、挥发带来的损失。

八、企业如何实现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得国际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国家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获得可持续发展。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且各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都不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也不一样。面对各种风险,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控制和转移是风险管理需要解决重要问题。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石油企业更加需要对其风险管理给予重视。石油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环境和生产工艺都较为复杂,所以面临的风险也较多,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尚未成熟与稳定,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改革滞后等),需要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加强完善与探索。本文对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望与业内人士进行交流。

一、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从金融角度而言,风险是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对企业而言,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有限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存在差距,从而带来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时机或可能性。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生产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最低成本来处理各种风险,从而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2.对企业而言,有效开展风险管理,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还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更好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企业风险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生存和经营的持续性;(2)企业风险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活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减少损失或者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可能为企业创造盈利的机会;(4)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从根本上分散金融风险;(5)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国际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二、加强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石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加强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石油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性的、规范性的风险管理体系,以使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根据国家法规的变化情况而不断地对其继续宁完善与修改。对企业的整体业务流程进行明确管理,分清层次并编码,保证其规范性,使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获得有效提高;风险管理要以控制风险为主,对业务流程进行完整的梳理与整合;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风险指引;将员工的工作效率与风险管理流程相结合,建立风险预测数据库,保证其格式的统一性,以使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认知度的得到提高。2.对风险管理的内部环境进行完善与优化。石油企业应针对风险管理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营造出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使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以形成,同时还能使其专业技能获得提高,培养了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企业风险管理队伍。企业可采用宣传手段,向员工宣传风险防范的知识,令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风险意识,从而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去执行工作,营造出一种员工积极参与的内部环境。3.及时预测与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中分重要流程就是风险预测,它也是对财务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与方法。财务部分的工作人员需要收集、整理市场上的实时信息与资料,然后通过及时分析这些资料来进行预测,根据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可运用决策数据对风险测量进行分析,在债务筹资方面采用杠杆分析。4.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使风险减少。石油企业不仅规模巨大,且所涉及的资金与项目也较为庞大,因此其主要特征就是投资数额大和工程周期长。如果仅靠企业原本的经济实力来保证其资金的足够是不能的,这时候就需要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来使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获得维持。一般情况下,短期利率会对贷款的利率产生影响,如果短期利率未持续上涨状态,则公司的投资数额也会呈现持续增长的状态。石油企业可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合理地利用,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有效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这样就可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5.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了跟上市场现代化的脚步,使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提高,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使企业的信息获得及时流通,对其及时性与完整性予以保障,还能有利于工作人对其进行操作与管理,使其工作量减少,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从而使企业的效益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6.加强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后还要将风险管理部门、外部机构、审核部门以及业务部门进行,以加强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石油企业要对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以防止错误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及时改正;请外部机构的专业人员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关的评估报告;针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审核部门需给予其公正、客观的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审核报告;风险管理部门需加强对业务部门的例行检查,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了保障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每位员工都对其给予重视,才能有效提高其执行力。将工作人员的薪酬与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使员工重视风险管理,令其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都得到激发。对于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导致企业损失巨大的员工,应该严格给予其处罚;反之,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则给予表扬奖励,这样就可使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获得提高。

三、结语

在石油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管理的有效性对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保障作用,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尚未成熟,还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合理的解决措施以规避风险,从而达到保障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九斤.XBRL环境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5(05):9-12.

[2]孙美霞.浅析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消费导刊,2013(10):71.

[3]刘雅静.浅析石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经贸,2015(06):81-82.

[4]黄莉.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1):51-52.

篇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57-01

1 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一)企业管理创新

在管理学领域,著名的学者芮明杰认为,管理创新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高效的资源整合范式,而这种资源整合范式的目的是达到企业责任与目的过程的管理,亦能够为新的资源整合跟各项目的制订的细化管理。

(二)企业管理创新现存问题

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市场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滞后性、盲目性等。因此必须认清我国市场经济的状况以及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从中找出科学的、有效的企业管理创新对策。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企业管理创新意识淡薄,创新的能力较低。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才3O多年,经济一开始是实行计划经济、再摸索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最后到9O年代以后才逐渐确立市场经济体系,这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过渡、不断完善的过程,此外,我国市场经济正处在并且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管理有些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管理者由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人物或者思想固化、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管理理念更多的是依赖以前的老套路、老经验,或者不愿做出管理上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滞后、阻碍了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第二,缺乏企业管理创新的氛围,缺乏管理创新的激励机制。好的企业管理创新的氛围能够很好地促进管理者创新。从而推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具备更加强的优势;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起初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完善,政企的性质还没有明确划分、分离,企业职权尚不明确。

第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不明确。创新举措无法有效落实。企业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等等,究竟是先从一个突破口寻求创新呢,还是一齐突破创新?是分阶段、分等级、分对象、分时期,有主次、有重点的开展创新呢?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大锅饭地搞管理创新?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创新就等于无头的苍蝇乱串,无的放矢。

2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模式不健全而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多数企业不能与时俱进,无法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先进的管理思想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管理者不断开拓创新,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创新型管理模式,从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多数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却难以落实和推行。深受传统的管理思想的影响,无法从根本上转变,造成经济管理缺乏时效性。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指导思想,经济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伴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应该不断更新,朝着科学化和全面化方向发展,以迎合市场的需求,避免企业经济管理的畸形发展。然而,从目前企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内部管理模式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难以跟上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其深度和广度没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了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实际的严重脱节,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立足于市场经济下,制约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3)缺乏足够的控制力

所谓缺乏足够的控制力是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意识薄弱,没有将经济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造成内部控制力不足的现象。现阶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经济管理过程以及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和形式化,内部缺乏系统化、科学化且具有权威性的控制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无法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见,忽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最终将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3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树立创新型经济管理理念

从哲学上说,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创新型经济管理理念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管理的创新化发展。因此,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必须树立创新型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阶段来看,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缺乏先进的管理知道思想以及创新型管理模式,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深入贯彻和落实创新型管理理念,以全新的视角,从企业的发展实际出发,不断强化管理理念,真正实现企业改革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迎合现代化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管理模式,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推动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

(2)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型战略目标

企业经济管理的战略目标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战略目标时,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避免盲目借鉴和跟从,融入创新型思想,制定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经济管理战略目标。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着眼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促进本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制定发展战略,避免战略目标脱离了市场环境而独立运行,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3)建立创新型经济管理组织结构

篇6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概述

在现代企业内部中,经济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内部审核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深化的新形势下,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步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获得提高。但是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企业必须要采取措施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而经济管理的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形势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企业只有经过不断的经济管理创新,深化经济管理创新体制,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主要包括企业经济理论、经济观念、经济组织和经济发展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企业进行任何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用最低廉的成本谋求最大化的经济利润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远工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是每一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是因为各项管理活动都与资金有关,经济管理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和员工的收入,因而好的经济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企业的经济管理涉及了生产、采购、销售的各个环节,也是对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管理。

二、新形势下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意义

1.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所以企业对经济管理工作应该重视。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要创新经济管理,追求更大的效益。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仅指方法,还有经营理念、管理理论、经济观念等等。所以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做到思想和方法上的全面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和企业的发展有关,和企业的员工也息息相关。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的利益有关,而企业的利益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资。企业加强经济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让企业在行业间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综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企业创新经济管理,合理使用资金,获取最大的利益,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知识时代,拥有知识,才有资本。从一些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经济的发展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企业应该重视知识创新,认识到知识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管理模式,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从大的方面来看,国家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国家需要创新型的人才。从小的方面来看,时代要求创新,一些没有活力,管理模式落后传统的企业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创新,吸收创新型人才,不断提出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巩固企业的地位。

三、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方法

1.创新经济管理理念。企业要创新,首先就要改变理念,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开展后续工作。为了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在管理理念上就要转变。如果企业一味地固守传统的思想,不懂创新,那样会造成企业管理的困扰,并且影响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由于企业需要不断生产新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产新的产品需要创新的理念,所以理念的创新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只有不断吸取人才,吸收新的管理理念,才能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企业能够适应时代的变换。

2.对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创新之后,还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这是企业管理的难点。有些企业历史比较悠久,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固有的形式,一时难以完全改变。企业的管理制度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构造和基本组成,不是一套方案就可以解决的。企业要创新经济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好科学的评估,优化资源的人才的配置,提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并且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逐步完成企业的转型。企业改变经济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换一个新的面貌,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让企业可以更好地发展。企业的管理制度关系到企业的根本,如何完成企业的转型,是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

3.做好经济管理的监督工作。企业的各项工作开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督。只有形成相互制约,才能避免出现失误。企业应该做好内部工作的监督工作,实行全面控制,完善监督工作,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实行全面详细的监督,杜绝违法现象的产生。监督工作不仅仅针对经济管理,也是对企业的全面监管。企业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监督方案,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监管企业的各个运转流程,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现在这个时代,企业可以实行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约束财务工作,做好资金的预算,开展多方位的经济管理,实现资金的利用最优化。

4.鼓励企业柔性管理。对于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而言,柔性管理无疑是一种创新。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企业过于注重管理制度,要求企业的员工完全遵从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员工提出硬性任务,强制要求员工完成任务,并且有严格的奖惩制度。而柔性的经济管理则更加人性化,它更加注重员工的想法,不采用强制的手段进行管理,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中管理制度下,员工主动去工作,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都得到提高。这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5.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在新形式下,人才竞争是各种竞争的关键因素,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招纳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加大对人力资源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探索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不断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加强对奖惩激励机制的创新,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起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要不断开发员工的创造力,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

企业要有创新意识,认识到经济管理的创新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关注企业的经济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要创新管理理念,改善管理制度,做好监督工作,提倡人性化管理,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我国的GDP呈现一个逐年增长趋势,我国的企业同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实现生产和利益最大化,国内能源企业不顾管理方式和组织创新,尤其是石油公司忽视了管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高度重视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有技术和管理创新,企业才能日益兴盛。

 

1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意义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调节、整合的手段,这样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企业管理有很多方面的改革,应该根据企业特有的生产模式、办公环境、经营特性等进行改革。总体来说,企业的改革都大同小异,主要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改革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一样的,都是出于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二是企业管理改革的经济背景都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体系变得越来越整体,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双刃剑;三是电子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会涉及互联网,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资源可以共享。企业管理在新经济形势下需要改革,而改革的原则是,走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特色之路。

 

2 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企业不仅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更有来自国内的竞争,管理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其建立时间长、规模大、生产技术也比较先进,但是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生产,导致企业效率逐年减低,走下坡路。比如石油资源生产企业,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企业是一个大型企业,是每一个城市得以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以石油企业为例子,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的组织机构规划不够明确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没有很好地管理,对所属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分工不够明确。正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够全面,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关系不协调,以至于拖慢公司的发展脚步,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浪费和工资发放不合理。

 

2.2 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工作制度没有参考标准,对员工的行为也没有约束力,这严重地打乱了企业的运转秩序。企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对员工的利益进行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严重消退,员工没有努力的动力,公司的生产力大大降低。

 

2.3 企业目标的确立不够明确

 

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经济目标,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家的石油公司是一个大的企业,石油单位的工作人员多,岗位复杂,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公司的发展将寸步难行。利益是企业的核心,但是核心之外企业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无法将企业的利益和社会责任结合,企业只追求利润就会是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更不要谈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2.4 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重视

 

现代大部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观念陈旧,思想也不够先进,对待很多问题都是遵循一贯的套路。再加上企业领导对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整个企业中,经济管理没有准确的定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企业无法正常地运转。此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素质,他们的素质将会影响到企业管理的经济问题。由于在行政管理部门的都是老员工,缺乏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到各个大学里发掘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

 

3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利益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得以体现的灵魂人物,企业可以给员工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在适时的改革创新过后,新的体制要想顺利地实施,员工是关键,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员工的需求,企业要尽量地满足,不可以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打压。对于新的员工,更不能打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老员工刁难新员工是常有的问题。毕竟刚走出社会的大学生正是发挥才干的时候,也是最富有热情的时候。如果在大学生刚踏入公司的时候,就打压大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就算他们以后留在了公司,对公司投入的热情也不会很高,积极性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消退。企业偶尔发放福利,还可以增加办公室的乐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繁荣。

 

3.2 企业内部的成本额度控制

 

在当今社会,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利润空间,还应该节约企业内部的预算成本,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达到成本合理利用,不浪费公司的一分预算。企业的采购、销售、出差,如果不合理地控制成本,就会造成公司的成本超支,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整的、确实可行的制度,运用信息技术的控制,减少成本的支出,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3.3 管理理念上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是主要手段,公司的制度需要创新,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那么企业在管理方面就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管理的观念是企业有所行动的前提,各个岗位的员工如果都能转变观念,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地说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具备危机意识和战略意识,管理的观念也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虽然所处位置不同,但是都应具备相同的管理理念,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3.4 财务信息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比如远程系统,可以远程地查询财务和审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先进技术使财务管理更加严谨,减少成本流失,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企业的高效率管理。

 

4 结 论

 

篇8

一、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之后

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的经济管理状态依然十分落后,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很多企业的经济观念会影响到他们的生产、管理活动,所以,企业在经济方面的管理理念要得到企业上下的重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往往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如何让企业获利上,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去适应外部环境,在确保收益的同时,也要做好人本管理工作,重视人的力量,充分地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2.组织方式松散

就当下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济结构都较为松散,总的来说,会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这样企业在面对一些外部挑战的时候,就不能上下拧成一股劲儿一同奋斗。企业的经济管理离不开管理和组织人员,但是当下我们的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仍不够成熟,也没有一定的专业感,这样参差不齐的管理状态,必然会进一步阻碍企业经济生产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创新工作理念

长期以来,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对经济管理的概念和意义并不清晰,对其控制制度的认识也过于片面,这就会导致经济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切身发展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接,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都影响到了企业的服务和管理质量。管理理念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在企业内部进行变革,首先就要从思想变革,让企业全体都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我国当下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创新意识,仍然有诸多的收旧观念,这必然会导致改革的失败。所以,我们要提倡良好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合理地管理态度,让企业从松散的粗放型走向集约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较传统的经济管理工作来说,更要具备协调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更好地顺应工作的发展。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需要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断将知识更新,才能够保证自身的向前。

2.创新企业战略

企业的发展依靠于战略的制定,所以战略的创新在企业的发展变革当中也十分重要。在具体的变革过程中要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主,着眼于当下的经济形势,制定能够抓住经济环境和商机的方案。企业只有在战略上不断确立核心竞争力,才能蚴迪帜诓康耐沤幔让企业的员工看到企业发展的总趋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除此之外,加强对工作人员基础能力的考核,完善内部的考评制度,实现对财务人员的效率、能力、综合水平的多项考核,对于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加薪奖励,对于一些表现不足,要加强教育,有情节严重者,要及时、严肃地处理。在企业内部,应进一步提升财务的电算化水平,减轻基本的劳动力负担,让财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做高水平的工作。

3.做好组织创新工作

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已有十几年的开放历史,并且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自由竞争的时代,我国的企业也在逐步向前发展,但是当下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仍过于保守,在组织管理上太过谨慎。这一问题在当下的中小企业中更为明显,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的经济形势,所以一些组织形式也势必要遭到淘汰。在当下较为复杂的发展魂晶当中,我们对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形式的创新可以先从建立扁平的组织结构入手,构建信息传达的网络,进而用柔性的组织方式改编呆板的管理模式,最后就是建立虚拟的组织结构,以此来提升企业经济运营的效率,实现企业内部各个机构工作效率的提升。总的来说,优化企业组织的创新管理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从最基础的做起,一点一点探索到发展的方向,在打好基础之后,进而实现创新和优化。

三、结语

总的来说,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在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当中站稳脚,并且能够抓住商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也是企业在今后发展当中必须要落实的过程之一。在经济管理创新当中,我国企业存在着一些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导致整个创新过程十分复杂,所以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结合一些问题,帮助在企业管理创新上存在困难业界人士能够打开思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问题与措施;研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也获得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在众多企业迅速崛起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越发严峻的挑战和市场竞争。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逐渐完善内部经济机制,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然而,现阶段的企业经济管理并不容乐观,和国外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国内企业需要努力创新管理机制、主动探索,最终提高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基本概述

现阶段,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表现出来,并转变成为企业内部管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企业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为达成企业经济管理的根本目标提供保障。若是一个企业缺乏经济管理力度,那么将会对它的综合实力造成巨大冲击,从而令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一定压缩,所以强化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改革管理机制已经逐渐变成当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这也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各个企业对于现如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消极逃避,而应当主动加强竞争力,推动内部经济管理的革新,更快地融入时代大趋势当中。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多多汲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快国内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调整优化,更加主动地选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来保障各项内部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此外,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讲,其必须依靠经济管理活动来持续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国内企业应当更加注重内部的经济管理工作,持续优化并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这不仅与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直接挂钩,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我们都知道,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尽可能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外,更需要赢得足够的社会效益,从而达到二者的和谐发展,进一步保障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由此可见,在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当中内部经济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采用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本问题剖析

(一)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意识欠缺,经济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当前,企业在平时的经营活动当中缺乏足够的管理意识,并且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者未能全面意识到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在企业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内部管理尤其是经济管理常常会被忽略掉,不少人把它单纯地归结为经营管理或是财务管理,而在日常的企业管理环节当中缺乏对应的制度对其加以规范,造成企业最终的经济管理工作极度混乱、缺乏有序性、经济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未能够发挥出基本应有的积极作用。在这种前提下,各个企业应当选用更加主动、有效的对策,来增强企业对内部经济管理的认知和理解,紧接着建立起更加健全的C制,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实施有序、科学的规范。

(二)企业的经济管理形式不够细致合理

在对众多企业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之后,发现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其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为了追求最佳的经济效益,持续扩展自身的发展规模,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益。仅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讲,这种管理手段太过粗放,不够精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当中选用这一粗放型的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生产、销售无法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由于它们对应的管理理念比较滞后,对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严重的制约。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我国企业对发展规模和经济能力也随之不断扩大、提高,所以说,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立足于对自身发展实情的研究,在此前提下更加有效地调整和优化其对应的经济管理模式,目的是令其更好地满足当前企业外部的发展环境。

(三)缺少合理的经济管理组织

在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构建当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即为缺少合理的组织机构,而存在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国内大部分企业尚未透彻地领会经济管理,也未能够对它建立专业的组织机构,组织部门的组织形式依旧较为传统、滞后;另外,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受企业管理层领导的影响较为深重,再加上不少经济管理活动都是由内部负责人掌握的,所以令企业对应的经济管理组织欠缺科学性,而且会越来越多的受到管理者意识的限制。当代企业在设置内部组织架构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职能交叉问题,这会造成各部门在日常运营中出现多种矛盾,因此对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增加了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难度,同时也对经济管理中有关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产生了约束,从而令报表的支撑作用难以展现出来,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迅速提升。

三、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一)革新企业的经济管理形式

针对粗放型的企业经济管理方法,应当及时进行创新和调整,令其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革新目前的管理模式,把传统、滞后的形式抛开,进一步将自身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细化分解,和企业的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进而令其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并且保障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要想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取缔,企业必须更加主动地改变自身的管理手段,令其朝着集约化的管理趋势过渡。由于集约型的管理方法具有成本低、耗能少、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有助于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转变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强化经济管理机制建设

经济管理思想属于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指导理念,科学的经济管理思想能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提供前提保障。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提早改变自身的经济管理理念,根据全球先进的经验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创新,同时从本质上打破以往观念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创新内部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企业除了需要及时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外,也不可忽视了宣传的作用,让企业管理人员及基层工作者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管理的内涵,并且有效利用这一先进的指导理念指导工作,令企业的经济活动顺利开展。

(三)健全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企业以往的经济管理组织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无法适应自身的发展需求,所以说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基本状况对管理组织架构展开重新的规划和调整。例如,企业管理层应清晰自己的发展目标,在此前提下更加明确企业内部各经济管理组织的经济任务和目标,由此推动企业核心战略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为了更快更好的构建并完善经济管理机构,需要明确企业所处产业的基本特征,借助分层评估和分解评审等手段深入、全面地掌握企业过去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按照分析和评估结果、国内外成功案例等,对自身的经济管理组织和机构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总之,经济管理作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利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和国外企业相比,大多数国内企业的经济管理效果不太理想。对此,我们应当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在全面意识到经济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工作中,最终推动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电力系统由以往的垄断行业和计划经济环境转变为市场竞争环境。电力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经营方式运作,已经成为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只有通过建立以市场竞争机制为核心的电力企业经营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更好的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和提高电力企业效益。

1对电力企业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1对电力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经营者的好坏往往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如何对电力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决定该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一般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一般由工资、奖金和企业分红构成。“精神激励”由“名誉激励”和“职务激励”构成。针对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电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有以下几种:

1.1.1实行经营管理者年薪制

经营管理者年薪制是根据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的大小,以年度为单位确定经营者收入。使经营者的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从而构建和完善电力企业公司制经营者动力的管理机制。根据年薪制计算公式:经营者年薪收入=基本工资+效益奖金+其他奖罚。基本工资是根据电力行业的相关工资标准套算而得到;效益奖金可采取分段计算法;其他奖罚为具体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奖罚,如:安全事故发生率、职工满意率、顾客投诉率、设备完好率等直接的奖罚。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1.2实行风险抵押来实现激励

风险抵押是将经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入风险基金,用于部分抵补由于决策失误或经营不善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以体现收入与风险相一致的原则。由于风险抵押体现了经营者因享有企业剩余权益而相应需要承担的风险责任,其核心是体现权责对等原则。因此,将风险抵押金的数额定为经营者年薪的一倍,这就意味着经营者如果玩忽职守将可能为之付出一年薪酬的代价。

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必须要考虑如何对企业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电力系统因体制的原因,尚未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无法采用股票期权的办法对经营者进行长期激励。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经营者的部分收入由企业来保管,以解决对经营者长期激励的问题。具体作法为:将经营者应该获得的年薪的一半存入企业为其专门设立的账号中,由企业保管,本人不得随意支取。将存入的资金与企业的净收益率相联系。按照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和降低比率来增减该账号的金额比率。待其离任或退休后,一次性发给经营者本人。同时若经营者在任期内如有重大违法乱纪行为,一经查实则将该账号封存,从而加大经营者违法的成本,起到激励与约束的作用。

1.1.3精神奖励机制

(1)事业激励:对有卓越才干、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者,及时予以提拔重用,让他们拥有更大的权力,承担更多的责任。

(2)荣誉激励:分级建立荣誉制度,按照贡献的大小,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优秀企业家”等不同层次的荣誉称号。

(3)榜样激励:大力表彰优秀经营管理者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的榜样。

1.2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在强化电力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建立经营者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和机制上保证经营者的行为目标的合理化、规范化,保证所有者的权益不被侵犯。建立对电力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主要有:

1.2.1完善经营者监督机制、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经济责任审核制。例如:外部监督主要有1)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2)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纵向、垂直监督,审计所委任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在资金运作、生产经营、收入分配、用人决策和廉洁自律等重大问题上是否有违规行为;3)财务责任审计:审查企业经营者是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是否完成利润指标,是否合理利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是否严格执行现金管理、信贷管理和银行结算纪律;是否制定健全的会计制度。4)社会经济责任审计:审查经营者是否加强职工的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否不断改善企业福利条件,是否严格履行各项合法的合同等。内部监督主要有1)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的方法,实行内务公开的方式。对经营者进行监督;2)选举职工代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3)通过职工大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审议有关职工工资、奖金分配方案、生产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重要规章制度制定等重大问题;4)审查企业经营者在决策过程中是否经过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论证;是否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经济实力有效的组织生产经营;是否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通过挖潜革新和技术改造来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转贴于

1.2.2建立电力企业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通过该制度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科学化,减少盲目决策给国家、电力行业、本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建立该制度必须和经营者任期的经济责任审核相结合,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检查和评价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行为。对于电力企业管理者的约束,要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强化企业监督和职工民主管理的职能,使企业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提高效益。通过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有利于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

2对企业内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是以企业各个部门的分目标实现为前提。故建立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2.1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

2.1.1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杠杆作用。经济责任制是当前电力企业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分配方式。同时,又是规范职工行为准则的有效手段。其核心就是用制度去规范人、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从而保证使不同职务、不同岗位职工预期要达到的工作状况变为现实。

(1)针对不同部门制定相应的产值目标。使各部门负责人将该产值目标继续细化和分解,最终为实现本企业的总体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确定各部门产值方法有:历史法、成本倒推法。历史法是根据历年该部门产值完成的情况。实行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确定该部门本年的产值(即:本年产值目标=前一年完成产值数×0.5+第二年完成产值数×0.3+第三年完成产值数×0.2)。该方法的好处在于以历史为依据,所确定的目标产值数较为真实。成本倒推法是将该部门要实现的收入(如保证该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和一定的奖金数额),加上为实现该收入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再加上该部门所要该承担的公共成本或上缴一定的利润。就是最终需要完成的目标产值(即:本部门收入+实现本部门收入所要支出的成本+上缴利润=要完成的目标产值)。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根据该部门的实际状况,动态的制定产值,使制定的目标产值更为实际和可行。

(2)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可控成本支出比例。通过制定部门的可控成本支出比例或数额,可使该部门在成本支出时,能够有明确的目标,使各分项工作的成本在可控的比例之内,从而保证企业总成本达到目标所规定的控制比例之内。

(3)根据企业的总体情况制定出利润提成比例,来激励完成产值目标的部门。具体分配方式如下:

2.1.2为增强企业文化,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企业长效发展,可以将各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现场管理、综合治理的考核指标细化,采用计分考核制,与该部门的经济责任制挂钩。从经济责任制上充分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综合考核精神。

2.1.3为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完成企业其他所规定的指标予以奖励(如:科技项目获奖、技术发明、新工艺的研制、先进成果的应用等)。奖励的具体操作为该部门的实际分配利润×(1+奖励系数)为最终分配结果,对作出贡献的部门进行奖励。

2.2对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1-015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1.075

1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涵义

就目前而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内容的全球化建设内容较以往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跨国企业为了能够让自身可以在这样的实际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不得不推动企业内部改革活动的开展以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当然,在这个过程企业需要对跨国建设的利益与本土化内容结合起来,这即是跨国企业的发展内容表现。同时,世界经济的宏观内容表现是在微观经营内容上的深化,所以加强对微观经济内容的重视,保障其能够按照理性目标完成经营任务,是整个经济建设活动的基础内容。就大型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发展来说,其经济思维需要做到明确且富有实际性,进而使其能够在本土化建设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的价值所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与企业本身的共同进步。

经济全球化建设的内容需要在对跨国资本进行本土化发展,促使其能够借助于这一模式的成功来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就宏观角度来说,跨国企业借助于对本土化模式的运用,来完成对全球战略资源的部署,提高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将自由配置活动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这些资源的输出与经济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企业所在的国家提高经济效益与国际市场中的地位,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具体表现内容,如下:

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活动中,往往会将母国利益与企业自身利益的概念重新定义。大型跨国公司需要从企业内部的文化精神入手,文化内容、品牌形象以及运营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促使其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建设需求,提高企业的社会价值,使得企业能够拥有较高的凝聚力、归宿感。让企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对整个集团保持较高的忠诚感,同时降低因国家属性与所在单位的基本差异等要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将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针对于利益取向的存在来提高建设效果,促使资源、资金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流通,帮助跨国企业能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产物,也是企业想要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对包括了中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到大型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来对跨国企业的内部运行与管理活动有所了解,在提高自身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自身提高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做到对本国市场的优化与本国企业的培养。由此可见,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经营可谓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当然,随着经济内容的融合、交流程度水平不断提高,跨国公司与本国利益之间也就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要如何让二者能够做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是每一个跨国企业在本土化经营活动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将这样的问题处理到位了,才能让跨国企业可以在资金支持上与人才培养活动中获得本国的认可。就其具体的问题内容,主要包括: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建设内容是否能够被当作是本国经济总体中的有机发展部分?跨国企业的资本表现是否属于本国资产积累?对跨国企业的开放程度应当如何把控?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开展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整体的发展模式可谓是不断深入与优化的。同时,在这一改革环境下,我国所取得经济发展也是有目共睹。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外资的把控,将资本性质进行严格区分,避免其给国民收入本身带来消极影响。在实践活动中,将外资的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对外资的把控能力也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些跨国企业。借助于对实践内容的建设,需要将控制活动本身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将政府职能作用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促使经济市场内容能够显得多样化且做到双赢发展,这就是企业跨国发展的目标所在,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活动中的重要开展内容。

2 跨国公司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动因

2.1 合理配置全球资源

就本土化发展战略本身来说,跨国企业通过对全球资源的配置来加强对全球化经济内容的参与力度,实现自我的发展与经济建设活动的推进。本土化模式意味着跨国企业需要加强与本国实际情况之间的联系,促使企业能够一方面对所在国经济环境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做到对自身所有资金的灵活运用,伴以对人力资源与技术的使用,促使经济效益得以有效提高,完成对资源的配置科学配置。

2.2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建设活动中,需要将企业的发展风险有效规避,即对汇率风险、利润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高效解决。倘若跨国企业在对海外分公司进行管理的时候,跨国企业本身需要将投资内容进行分散,促使其所受的风险影响力有效降低。

2.3 解决市场准入问题

在进入本地市场之前,企业需要将本国实际进行分析:首先,认识到本地政府为了加强对本国经济利益的保护,因此会对跨国企业设定相关的限制影响因素,比如股权的当地购置、雇员的本土化聘用等。跨国企业只有将这些要求严格执行了,才能进入本地市场;其次,从对本国的国民生活影响来说,跨国企业只有改善本地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而才能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力度;最后,就跨国企业本身来说,其在淘汰建设活动中借助于对老旧技术的转移与剩余资本的使用,才能让自身可以在市场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大利润,促使本土化建设内容能够做到互惠共赢。

2.4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企业本身的经营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提高,因此,跨国企业的本土化建设需要围绕这一基本准则来将服务内容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降低其生产经营的成本,使得所得利润能够翻番。同时,也要保障本土化建设的企业内容能够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促使生产经营成本得以有效降低,让跨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促使各项生产要素可以充分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来。

2.5 市场利益驱动

就产品本身的生产经营周期来说,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需要根据国家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比如有些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属于成熟产品,而在发展中国家尚处于新型技术,所以发展中国家会对此类产品进行引进与开发,产品周期理论的价值得以实现。

3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形式及实施

3.1 产品品牌本土化

就经济全球化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企业的品牌内容是否能够被当地文化所适应,是企业能否实现有效推广的关键所在。因为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企业的品牌内容难以在本地市场中得到有效关注,经济利润也就无从谈起。就企业的产品的品牌内容来看,其主要包括了产品的名称、外观设计以及产品的功能等这些要素。当这些要素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的时候,才能让其做到对经济市场的开拓。当然,跨国企业本身的高质量产品在一般情况下,是极易实现销售业绩提高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本身可以将产品内容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结合来做到创新改革,也为产品的市场开阔活动提供了有效帮助。比如,宝洁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将原有的产品内容推陈出新,研发了一系列全新的产品内容,且其名称内容都是在对中国市场进行研究之后所重新设计的。

3.2 营销方式本土化

跨国企业的经营阻碍难题在于对销售渠道的建设与完善,有许多跨国企业因为忽视了对销售渠道的建设,因此在实际生产运营活动中处处碰壁。比如,杜邦先锋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未能做到对销售渠道的有效建设,使得其在销售活动中的经营成本增加了,却未能做到对品牌效应的增强,导致了自身销售业绩的停滞不前,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存在,杜邦先锋公司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身的销售渠道,以经销商等级为内容来对销售渠道进行完善。并且做到了对生产经营成本的降低与宣传成效的加强,最终让销售渠道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

3.3 人力资源本土化

人才是跨国企业的竞争核心,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宝贵资源,为了让跨国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跨国公司需要将原本的企业资源利用到位,促使其可以在具有当地背景的人才资源中做出有效选择,促使人才本身的市场了解程度能够帮助跨国企业实现自身进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跨国企业需要对当地市场的实际需求与生活习惯加深了解,做到“入乡随俗”。在跨国企业进入的国家往往是发展中国家,聘用当地的人才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使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将管理的作用体现出来,使得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3.4 技术研发本土化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中,伴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形成产业链条。同时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在加强对现代科技的使用,促使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通过科技实现自我进步、发展。比如在上海、深圳等投产的高科技新型园区,跨国企业借助于对产品质量、专业化程度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来让科技价值得以实现,促进新兴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经济的建设可以随着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的形成而取得新时期的新发展。

总的来说,在经过长达四十年的改革发展之后,跨国企业的本土化经营活动的开展模式已经形成了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表现形态。跨国企业通过对贸易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资本运用手段等来让自身可以更好地做到本土化经营。在我国,跨国企业作为经济活力要素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国本身的一些优秀企业也抓住了机遇走向了国际。虽然,这样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中国企业借助于对经营内容的完善与先进经验的借鉴,来最终让自身能够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做到长久进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将本土化模式的开展价值真正意义上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陈斌.L气体公司电子气体业务本土化经营策略研究

[D].华东理工大学,2013.

[2] 陶涛.大连S公司本土化发展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

大学,2011.

[3] 吴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