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篇1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的企业。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组织原则,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它们除具有一般企业的特点外,还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特征:

1.规模小

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实行所有嘤刖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做出决策。

2.专业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3.高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生产的大多是高科技产品,其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单一性,很少进行多种途径的代替研发,在成长过程中,技术、市场、财务、环境等方面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三、技术创新模式与选择

技术创新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新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是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是最有能力、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群体。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立身之命,是企业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技术创新模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

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协同创新,其中自主创新要求企业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这不利于中小企业内在优势发挥,因此不适合中小企业选用;后两种模式对于资金短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协同创新比较适用于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在研发能力、创新效益等评价指标方面各有优劣。见表1

评价指标 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协同创新\& 投入资源\& 多\& 少\& 中等\& 研发能力\& 强\& 弱\& 较强\& 创新效益\& 好\& 中等\& 差\& 创新成本\& 高\& 较低\& 较高\& 发展前景\& 大\& 小\& 中等\& 收益期限\& 长\& 短\& 中等\&]

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哪种技术创新模式取决于自身环境和外部环境,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技术创新模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者多种创新模式的组合。

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以下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

1.政府应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立法,维护企业技术创新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计划,大力鼓励产学研结合,使大学和科研院所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2)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国家要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降低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完善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相关政策。(3)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体系。国家要大力发展创新集群,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兴产业基地等,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2.企业自身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内部环境

(1)建立促进创新的激励制度。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评价系统,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积极性,有效地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2)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切实遵循。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生存环境等,培养全员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工作环境,努力打造协作创新的工作氛围。(3)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密集型组织,对快速响应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运作效率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指标有较高要求。所以企业应选择合理的知识管理系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同时要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组织建设,做好企业内部知识管理支撑,提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便于对现有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实现知识共享。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最具潜力、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在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在目前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粟进,宋正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5):156-163.

[2]彭文玉,孙英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哥德巴赫猜想”[J].科技与管理,2013(02)

篇2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美国硅谷大量高新技术小公司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强烈兴趣。也因“硅谷”成功企业集群的示范效应,企业集群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理论界提出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就具有天然的、不可替代的技术创新优势,从而可以带动整个企业集群的自主创新,以此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而且还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力量。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概念及特征

1、概念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具体界定,各个国家有很大区别。1999年5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明确界定:一是企业已在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登记注册,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二是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思、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概括为:由有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

2、特征

(1)从事的行业及领域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己任。其技术领域主要有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环保技术等。例如,中关村科技型企业产业结构的比重为:电子信息占63.3%;光机电一体化占12%;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科学占10.6%;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占10.7%;其他3.4%。

(2)从业人员的特殊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技人员自主创办或领办,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实行运作的。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超过30%,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地区,科技人员超过50%。据对北京1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统计,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科技人员13万,占61.5%。

(3)规模一般趋向小型化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少则几人或几十人就可以经营运作,但大多数在100人左右,规模较大的也在500人以下,这也使科技兴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相当的灵活性,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规模经济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较弱的自身实力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决定了它们必须不断通过各种方式经行创新,并及时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事实证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有着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已成为我国科研成果转换和科技创新实现的主要载体。

(5)特有的机制特征

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运行机制体系:创造物质财富、讲求精神文明的动力机制;坚持自主开发、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政企分开、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技工贸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同效益效率挂钩、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分配制度;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二、企业集群理论发展概述及其积极作用

最初的产业集群经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以分工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下的定义,即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马歇尔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中小企业集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通过对英国一些传统工业的企业集群现象的考察,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企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出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这一理论。区域经济学家韦伯把集聚因素引入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他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同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形成的地方工业化就是企业集群。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给中小企业集群做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机构是介于纯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以波特为代表的战略管理学派对企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对企业集群做了以下定义:即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着一群相互关联的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按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是产业发达国家的核心特征。它不仅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而且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一些辅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当然也包括政府及相关联机构提供的一些基础性设施。

我国企业集群的实践先于理论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浙、福建和广东)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针对这些企业集群现象,国内经济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分别从区域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制度变迁、企业和企业家网络、企业创新、历史传统以及政府政策等视角切入,较为深入地进行了企业集群生成、发展和演变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其中,仇保兴对中小企业集群给出了较为全面和具体的定义:由一群彼此独立但相互之间又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这么一种特定关系的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中小企业在地域上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同时为了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相互适应;集群中存在企业间的互补与竞争关系;中小企业间以“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来维持集群的运行,并使其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集群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特征,集群化对中小企业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一,众多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区域使得企业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企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创新资源极为有限,难于取得技术突破,即使有所进展也往往在开拓市场方面受到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但从集群整体看,各个企业拥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通过创新网络形成专业分工,无异于将其他企业的技术专长嫁接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上,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第二,聚集可以产生广泛的市场化,批量购买和销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集群内各个企业基于相同的产业结合一起,促使他们以整个集群为单位对原材料供应商形成影响,同时也可以集中开发市场。

第三,信息的溢出可以聚集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在集群中,用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和其他配套的相关企业相互靠近,很容易获得有关上游供应商、同行竞争对手、下游客户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的洞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趋势、新市场开拓情况以及技术演变和革新的信息等。

第四,集群内企业间合作竞争的协同性提高了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集群强化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化会产生二重放大效应,一方面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另一方面也增强企业间的合作,使同行业之间形成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局面。

三、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很快,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上呈现处独特的优势,为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具体表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依靠相对规模小、专业化程度高和组织结构简单使研发及自主创新产品或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它涉足的技术领域很广从而体现了创新的广泛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较快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以较高的效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并提品或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及自主创新往往更多地采取合作和模仿模式,具有较大的外生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分重视研发及自主创新活动,以增强其竞争优势,本身既是研发及自主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又是需求者。那么,相对于单个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依靠单一企业难以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中聚集着若干高技术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各种组织。这些组织彼此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同舟共济,就形成了一个跨组织合作创新网络。如硅谷的成功就是依赖于群内各种组织就技术创新活动展开相互学习与合作而形成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

第二,容易获得创新资源。如果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较快地获得创新资源,就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聚集了大量相互补充的各种人才,企业很容易就近找到所需人才,而不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群内企业间建立了长期信任和合作的关系,这种氛围也有利于企业间筹措资金。而且人员之间、组织之间的广泛经常的接触还有利于企业获得有关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技术活动等方面的信息。

第三,组织之间相互协作、共享成果。集群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通常不是由某一企业单打独斗来完成的,而是依靠多方参与、群体攻关、资源整合完成的。这不仅包括集群内的企业,也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等非生产部门和单位。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力来自集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创新成果受益于参与的各方,因而具有多赢共享性。因此,集群成员的利益趋于一致,使集群区的企业和各种非企业组织产生一种社区共荣意识。

第四,群内组织之间的竞合相携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面前,能否取得优势,避免淘汰出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够产生创新的动力,合作同样是创新不可缺少的因素,合作能力越强,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创新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四、集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策略

1、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和扶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税收、金融等政策或法律,构造一个有效的持久的创新激励环境,矫正市场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缺陷,使创新者能更公平地享有创新收益;选择一些机制灵活、产品附加值高、有发展后劲的企业重点扶持,促使其成为有较强创新实力的企业。

2、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

美国硅谷信息产业集群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斯坦福大学在技术人才上的支持,从而使硅谷成为美国经济最活跃、创新最积极的地区。为此,我国政府应鼓励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各种形式直接参与集群创新活动,鼓励大学教师、研究生到公司兼职,有名的教授兼任公司顾问或者董事会成员,鼓励这些人才积极创业并予以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优惠。

3、完善集群内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各种规范的咨询和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服务中心和教育培训体系。这些服务机构为群内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

4、完善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

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使那些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经济附加值高且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可以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创新资金。在融资渠道上,还应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式,如提供融资租赁、放宽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条件促使其上市以及降低债券发行额度使一些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5、加强集群内部与外部的联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群内企业间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发展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和联系,而且还需要与集群外部的组织或群体加强联系,从而吸收外部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集群只在内部相互联系,由于这种经常的交往和合作,就会形成企业间的强联系,而这种强联系会形成“技术锁定”,阻碍技术创新,排斥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邵继勇:中小企业集群与经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亦亮: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陈雪梅: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惠宁: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新发展[J].管理世界,2005(11).

[5] 朱杏珍:论市场型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J].商业时代,2007(25).

篇3

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创新性,已成为支撑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有生力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缺乏抵押物、投融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从传统金融体系中获得融资,融资难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适度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以杭州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对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调研分析,并对引入互联网金融进行融资模式创新的三家企业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相关建议。

一、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研分析

(一)样本简介

本研究对杭州市6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样本信息如图1所示。

(二)融资现状

1.融资难问题仍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在67家样本企业中有64家企业认为公司目前存在融资困难,占比95.52%。其中,有57家企业认为资金困难是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在存在融资困难的样本企业中,中型企业占比3.13%,小型企业占比38.59%,微型企业占比58.28%。可见,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2.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困难相对较大。在67家样本企业中获得过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有21家,占比31.34%,其中中型企业13家,占比61.91%;小型企业6家,占比28.57%;微型企业2家,占比9.52%。科技型小微企业获得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型企业。3.中型企业仍以传统融资模式为主,小微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显现。将样本企业按规模分成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融资模式的比较如图2所示。其中,中型企业的融资模式以银行贷款融资、风险投资和股权融资模式为主,分别占到64.29%、14.29%和14.29%,传统融资模式仍占有主导地位。小型企业除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模式占63.64%,其中互联网平台融资占13.64%。而微型企业除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模式占93.55%,其中互联网平台融资占29.03%。可见,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融资的助力已充分显现。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样本企业中有近60%的企业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在这近六成的企业中,中型企业占3.52%,小型企业占31.14%,微型企业占65.34%。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融资状况改善更为明显。

二、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1.自身基础薄弱。样本企业中,67.86%的企业是以引进的技术为创新基础创办起来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的开发就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企业盈利的持续增长能力。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有38.25%的企业认为不能获得银行贷款融资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盈利水平达不到银行的要求,有56.84%的企业认为不能获得风险投资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人对企业的持续盈利增长能力没有信心。2.可供抵押资产数目较少。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例较高;甚至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自己固定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其大型机器设备和厂房一般采取租赁的形式获得,因此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而且,即使中小企业拿出一定的固定资产抵押,由于金融机构所设定的抵押率,通常在折抵后中小企业最终能够取得的资金对于其资金流动周转的频率来说也只能一时解决问题,后续资金问题的出现仍然无法解决。3.财务信息不透明。与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属于私人企业,财务信息基本都不公开、私有化,所签合同只需与对接的企业之间签署即可,所以银行难以从公开渠道来获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而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不需要通过独立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所以金融机构无法判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导致无法判断企业的经营质量,不给予贷款。另外,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也无法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明。

(二)外部原因

1.实际可操作的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融资从理论上而言有多种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可使用的融资渠道非常狭窄。虽然,近些年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但债券市场以及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影响力还偏弱,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到资本市场给其带来的融资渠道,这使得我国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在外部融资过程中只能选择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所供选择的融资渠道狭窄自然也就无法让中小企业获取到更多的融资方式。2.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现今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参差不齐,而且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了规避相应的风险,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无法给予单一企业提供大量的贷款,造成互联网金融对于浙江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型企业的帮助作用下降,难以给予企业所需要的融资额度,并且互联网金融由于近些年发展乱象频发,尤其是P2P平台跑路事件频出,导致许多投资者对于互联网金融不信任,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融资效率也出现下降态势。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微型科技企业只依靠传统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困境,必须利用互联网金融环境对融资模式进行创新。本文以杭州三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为例,提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可操作性建议。

(一)杭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案例研究

1.股权众筹融资模式。杭州南广影视制作公司成立于1998年,其主营业务为影视剧及电影等的制作,属于园区创新型试点企业。2014年起,公司拟扩大业务范围,开设摄影产品研发及制作公司。为解决资金缺口,在2014年12月,公司向人人投平台提出申请,希望借助人人投平台为其开设摄影产品研发及制作公司提供启动资金,在规划书中提出预期整体资金投入需要90万元,其中企业出资30万元,其他的60万元准备通过人人投平台进行融资,其企业占股权为51%。人人投平台接到杭州南广影视制作的融资申请后对企业征信及项目进行考核,判断摄影产品研发及制作项目前景良好,具备可行性,同意其项目申请,向公众开放进行融资,在1个工作日内便达到60万元的资金申购目标。在第一个营业年度,摄影公司就获利48.92万元,投资人的年回报率达到39.95%,投融双方取得双赢(如图3)。2.P2P融资模式。杭州敏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其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产天气雷达系统的DIFR系列宽带数字中频接收机。为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准备研制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研发费用预计会达到50万元以上,这对于一家新成立5年的公司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其2014年所有研发费用总预算不过110万元,因此公司准备对外融资。经多方比较,最终选择宜人贷作为融资平台。由于研发工作到投入量产大概需要6~9个月的时间,所以公司在宜人贷上于2014年7月40万元为期1年的融资活动,融资利率成本为11%。宜人贷在对公司近些年营业收入报表等进行验收和实际调查后判定该项目可行,于是挂牌上架,在不到3天时间内获取到40万元,经过7个月的研发,公司研制成功激光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在2015年的3~6月,该项目所获得的营业收入就达到70万元,迅速成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正是因为宜人贷给予了其研发费用支持,并且借款时间长达1年,才使得该业务得以研制成功,而且所付出的利率仅为年化11%,虽然与银行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相较于18%的民间贷款融资成本大幅降低,缓解了杭州敏探科技的利息支付压力(如图4)。3.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小额风险融资。杭州房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一家新兴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房侣科技致力于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创新变革传统房地产营销模式,公司依托阿里大数据、联合淘宝房产、开发淘经纪、淘房云拓客、淘房宝、云选房、云拍卖等N种互联网创新营销模式,与“绿城”“万科”“融信”“金地”等全国多家百强房企形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公司成立初期由于抵押物匮乏、盈利状况不确定,很难从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融资,经过多番寻找向“投哪儿”互联网金融平台提出融资需求。“投哪儿”平台对房侣科技进行调查后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为其提供了天使轮融资。经过一年半的快速发展,房侣科技已于2016年12月获得千万级A轮融资(如图5)。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了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在完善企业自身因素的同时,加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监管也是关键。1.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基础薄弱、抵押物匮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征信因素将成为资金提供方为企业提供融资时的首要参考。因此,可利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的特征,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融资信息、还款信息、财务信息等信息汇总起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2.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监管水平。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然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水平已刻不容缓。监管部门不仅要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资本金核准,还应该对公司的治理、财务制度、风控制度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监管水平。3.提高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机构投资的风险意识。目前,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阶段,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例如,投资大众受高回报驱使进行投资,而对以众筹、P2P为主要模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及可能产生的风险知之甚少。在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的同时,应向投资大众广泛宣传其运作机理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韩俊华,干胜道.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4).

[2]王亮亮.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J].中国金融,2014(24).

[3]刘俊棋.互联网金融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研究[J].学术探索,2014(12):124-131.

[4]陈跃平.互联网金融助力传统融资模式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J].金融经济,2014(12).

篇4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虽然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契机,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仍存在着配给现象。本文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杨凌示范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区内唯一的担保机构)2009年上半年在保及新申请担保企业进行调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及其获得担保的能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担保创新对策。

一、调查企业担保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

杨凌示范区是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众多。此次调查的样本企业共30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占比13%,其余87%均为民营有限公司。行业类别上,生物技术类企业包括生物制药、生物农资等,占比33%,加工制造类企业占比23%,地产、园林建设类企业占比10%,教育类占比7%、其他类占比13%,分散在能源、印刷、商贸等领域(见图1)。样本中,生物技术及部分加工制造类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有较强的科研团队,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专利,在示范区众多科技型企业中均有行业代表性。

申请担保的企业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效益明显。新增申请担保的企业17家,其中有14家处于上升扩张时期,其2008年的平均产值为2800万元、平均销售为3100万元、平均利润为350万元、平均纳税为65万元,对示范区经济发展贡献作用较大。由于生物技术类、食品加工类、农资类等涉农科技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较强,对于及时满足这些企业短期担保融资需求(短期流动资金需求占比达70%)显得意义重大。

(二)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科技型企业在融资担保申请中遇到了诸如信贷配给、知识产权及动产难以作为反担保资产、担保机构也存在着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政策性与商业性不兼容等突出问题,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仍存在着瓶颈。

1、贷款担保配给问题突出,获贷能力弱化。2009年上半年示范区新增的17家申请企业,担保贷款需求量为2.04亿元,但最终核准的企业仅9家,金额6700万元,担保满足率仅33%,担保投向上呈现出向大型企业集中的态势。同时,65%的新增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前已获其他类别的银行信贷,平均水平为900万元,担保资源存在明显的信贷配给现象。

2、反担保创新程度较低。样本企业的主要反担保措施中:涉及房地产抵押占比56%;涉及设备抵押的占比20%,涉及股权、存货、收费权质押的占比仅16%(见图2)。由于土地、房产、通用设备抵押率较高,存货、专用设备、受益权等标的物抵质押率较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因动产及无形资产占比较大而获得较少的贷款额度。而知识产权的具体交易尚未形成规范,其流通变现能力较弱,加之知识产权价值的变现与专用生产设备、科研人力资本紧密联系,因此难以实现以知识专利质押作为科技企业反担保措施,限制了其担保融资能力。

3、担保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目前担保公司采取统一的定价策略,而风险分担上采取的是银行分担20%、省再担保公司分担24%、担保机构自身分担56%的分担比例。对于不同的抵质押反担保费率制定了较低的统一价格容易刺激出于降低资金成本目的的大企业的担保需求,反而排斥了真正需要担保的企业。单一定价也降低了担保收益覆盖风险的范围和程度,而风险分担机制的不完备则导致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4、政策性与商业性不兼容。金融危机过后担保投向受政府“保增长”政策目标的影响较大,获得担保的主要焦点在于企业是否为重点及规模企业,而非科技含量、发展潜力的高低。加之担保与银行机构的审批权限不兼容,导致总体的审批周期较长,贷款无法及时发放到位,影响到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周转。

总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虽有一定进展,但其整体融资发展步伐因为上述几个问题而受阻,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一步的科技创新投入。

二、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发展受阻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及配给现象,担保或信贷决策者与申请担保科技型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不对称,前者注重信贷制度及风险控制上,而后者可能更注重科技创新与品质管理。信息上的不对称会导致信贷投放更偏向于技术含量易于观察的生产加工型企业而非高技术企业,另外动产及不动产担保物变现的信息不对称,更促成了对企业的逆向选择,使那些靠规模化加工获利企业的融资条件优于潜力大的科技企业,使得科技企

业信贷配给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担保制度的不完备

杨凌示范区担保公司的融资机制安排,在解决科技企业担保问题上,因难以有效区分企业是否有发展潜力致使交易成本增加,也因业务开拓的步履维艰而使获利能力下降。经济发展结果因制度不同而异,制度总是向着节约交易成本的方向发展。示范区担保公司在政府对企业融资支持政策要求和公司自身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必然导致诱致性制度变迁,创新现有担保制度体系,使担保机构与科技企业均能从中获得收益,既扩大业务覆盖面,支持企业发展,又能提升担保业务质量,降低因信息机制不完备造成的潜在风险。

三、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借鉴与创新方案

(一)模式借鉴

在信息机制优化和担保制度变迁上,有两种模式可资借鉴:自发的企业互助担保的“李庄模式”;构建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及互担保在内的担保机构体系。

李庄模式中并没有正式的担保中介机构,但众多小企业依赖于互助担保机制仍为自身谋得了发展机会。解决企业担保问题最关键的是建立一种担保制度体系,而非简单的机构体系,因而在市场容量不大的杨凌示范区无需设立过多的担保机构来组成正规担保体系。本文在调查中发现示范区科技企业(如生物医药行业)之间已经有互助合作的雏形,只是仍停留在共享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上,还未达到资金融通上的合作,但已为互助担保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李庄模式对于解决小规模、小范围的担保融资作用明显,但由于企业互助担保组织自身实力有限、无法抗击较大风险。因此,只能借鉴,不可照搬。示范区中小企业大多有高科技、高集群程度、高附加值的特征,示范区也有相应的正规担保支持机构,且区内金融体系对于科技主导产业发展有倾向性的支持。因此,区内企业融资面临的境况与李庄的中小企业有天壤之别,需要采用符合本地特色的新模式来解决。

(二)混合协同担保模式创新

科技企业由于其知识创新的属性,企业家与担保决策者之间,尤其在研发及生产专用设备、知识产权的担保价值信息掌控方面,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专业知识鸿沟,目前迫切需要的是一种中介组织或机制作为二者的桥梁而存在,而担保制度也会在原有正规担保体系发展的路径上因担保的风险收益不对称而产生诱致性变迁。基于上述原因,在示范区建立一种由担保机构、合作银行、互助担保协会合作的混合协同机制(见图3),采取信息机制创新、风险分散机制创新和业务创新机制的联结:信息上除担保机构的政府信息优势及银行的金融交易信息优势外,引入行业动态技术及市场信息;风险分散上,除利用担保机构的再担保分散机制和银行风险资产管理机制,引入行业互助协会风险共担机制,由协会及企业分担部分担保风险;在发挥信息和风险处理机制前提下,实现行业互助担保合作创新、反担保创新及银行担保贷款创新。

混合协同担保模式的作用机制如下:

1、建立互助担保基金。设立科技行业互助担保协会,与正规担保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互助担保基金,提高生物技术等科技行业通用设备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质押率,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同时也能建立起担保机构与再担保公司、合作银行、互助合作企业的风险共担和分散机制。

2、创新反担保措施。充分发挥行业互助协会在信息处理和行业监督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创新担保业务种类,如行业通用设备抵押反担保,技术专利、行业通用存货、商业票据、收费权质押反担保,并根据不同风险程度制定差异化的价格,由行业担保协会的信息和自律机制保证资金安全性,即使发生代偿,也可由协会成员承接反担保资产。

3、整合信息与资金。将金融机构、政府、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利用正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及管理优势,能够对企业的持续性的科技创新提供充足、便捷的资金支持,促成科技企业担保的政策性与商业性、合作性的兼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湘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理论发展、实践与借鉴[J].中国金融,2007(5).

2、Douglass,C.North.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growth: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J].World Development,1989(17).

3、吴群.金融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学分析[J].上海企业,2006(6).

4、Thomas,Hellmann and Joseph,Stiglitz.Credit and equity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adverse selec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44).

5、李虹.激励、合作范围与担保制度创新:李庄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6(3).

篇5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57

1 引言

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力量之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融资约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甚至关系着中小企业存亡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性,因此,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从融资环境构建――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和企业内部融资环境优化,同时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特点构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双重融资创新体系。

2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2.1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2.1.1 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清晰

河北省近几年已经出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即凡在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中小企业的要求,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亿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的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亿元以下,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均可申请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5年由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省科技厅专题调研组的报告显示,截至当年9月上旬,全省经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5万家。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不断丰富

目前,河北省出台了多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比如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建设创新服务机构等。将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支持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标准等服务。推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将资源开放共享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2.2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是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和经营状况的限制,其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2)融资约束明显。当内源融资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存在显著差异时,企业进行外源融资时就会受到融资成本与数量的约束,这种约束叫作融资约束,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数量和质量都较低,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3)融资体系不健全。(4)金融环境不利于其资本结构优化。

3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构建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的主要层次如图1所示。

3.1 构建外部融资环境――金融生态环境优化

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对于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缓解融资约束具有很大的作用。王振磊(2009)指出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将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环境中主要包括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详细见表1。

上述表中所列示的即为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内容。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就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第一,体制上不断优化,提高供给资金的效率;第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度放宽融资条件,降低融资门槛;第三,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其科技产品或者知识产权是其核心竞争力,那么可以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等新型融资模式的可操作性;第四,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降低风险;第五,部分学者通过走访调查的方式来探讨非正规金融与企业发展关系,如郭斌等(2002)、王芬(2009)以温州为例对中小企业发展与民间金融的互动关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中小企业对民间金融有着较为明显的需求。因此,完善天使投资等非正式金融的规范性和进入退出机制,使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拉开政府创业引导基金“遍地开花”的序幕。一时间,从省级、市级、县级到区级地方政府都在酝酿发起政府引导基金,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更需要这一政府引导基金的扶持,因此,国家和地区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并且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和条件。

3.2 优化内部融资环境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融资创新体系的构建在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其内部更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融资环境,提高融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2.1 提高企业科技成果或知识产权创新度

科技型企业以拥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为其核心竞争力,其创新度是决定企业的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加强又是融资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知识产权融资模式的不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借助内部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实现两类融资渠道的扩张,其中一类是传统正式融资模式,比如银行借款等,另一类是新型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创新度的提高。

3.2.2 充分挖掘内源融资,降低融资成本

按照融资优序理论,内源融资应该放在第一位。内部融资是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它主要包括留存收益、折旧资金、内部集资、盘活企业内部存量资产,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比融资成本较小,并且内部融资产生问题较小。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不断挖掘内源融资,降低对外部融资的需求量和依赖度,降低融资成本。

3.2.3 不断提高信贷记录和企业声誉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贷款融资方式,而其信贷记录的优劣直接决定银行审批借款的额度,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记录体系,不断完善信用记录;同时通过市场占有、产品研发等提高企业声誉度优化内部融资环境。

3.2.4 完善财务机制,提高企业融资决策执行力

良好的融资决策执行力是保证融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不断健全财务制度、提高组织机构效力,当企业做出融资决策后,各部门才能够相互配合执行融资决策。

3.3 构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很多阶段,每个阶段自身和对融资呈现不同的特点和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经历四大阶段,五个时期,四大阶段分别是种子阶段、创业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五大时期主要是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的特点体现如表2。

由表2可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量、收益情况、风险情况和融资能力呈现不同的趋势,因此融资体系构建中融资渠道的选择不是固定的,应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进行构建和选择,详细构建如表3所示。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种子期需要大量的研发经费,收益不确定,同时面临巨大风险,因此,在此阶段,可以采取自筹资金、非正式金融中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方式;在初创期,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企业需要将产品打入市场,此时对融资需求增加,但是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此时应引入天使投资或者风险投资入股,降低融资成本;在发展期和扩张期也就是成长阶段,企业发展加快,产品市场份额增长,并具有一定竞争力,这两个时期资金需求量急速增加,由于企业的风险降低,融资能力提高,因此可借助正式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投资等方式融资,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6部门印发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指导意见》提出,要丰富知识产权交易品种,创新交易方式。交易主要包含专利权、技术秘密、著作权及有关权等,具备条件的市场可交易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载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等品种,因此,在扩张期可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增大融资量,满足此阶段的融资需求;在成熟期,企业市场份额稳定、收入和利润不断增加,因此,该阶段风险投资退出企业,但是由于存在替代或者模仿产品的风险,因此在该阶段仍然存在融资需求,此时期可采用正式金等融资中的融资方式满足融资需求。

4 结语

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对河北省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是遏制其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我们应在外部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内部创造良好融资环境,提高融资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科技融资体系,并引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非正式融资渠道和知识产权融资等新型模式,缓解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促进其稳步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生态发展关联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40-46.

篇6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效率;信息风险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是高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整个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换和销售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决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Roberts(1999)在回答创新的重要性时说,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的利润,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是高风险的,其中创新的信息不足是创新高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信息的经济效用分析

信息经济学认为,资源配置效率的获得同时伴随着信息效率。信息效率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使用者获得信息的效率。二是使用者对于可获得信息的使用效率。信息效率(E)等于实际平均信息量与最大平均信息量之比。其中E在0与1之间,假定市场最大平均信息量不变,E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实际平均信息量,E越大,说明使用者拥有的信息越多,使用水平越高。竞争越有优势。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技术创新信息越多,若能有效使用这些技术创新信息,它的风险就越小,竞争也越有优势。

1.2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在今天竞争的环境里。有效地共同享有信息是成功的关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要特别重视信息的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收益和信息效率关系图(见图1)。

根据图1:纵轴R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收益,横轴表示信息效率。曲线A表示,从长期来看,企业不仅要注重当前的收益,更要重视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曲线B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获取有效创新信息与有效利用信息,可以提高创新收益,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即创新收益和信息效率成正相关关系。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充分处理获取的信息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提高创新决策水平及其成功率,降低创新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一旦商业化,则收益会增加,同时信息获取也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的进步,降低其他开支。

技术创新的效果与信息效率(E)息息相关,E可以作为经济控制参数,也可以作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资源配置的最优本身意味着最优信息效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以说是对相关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人能力与条件及其所处的环境直接影响个人工作绩效。因此,创新收益(绩效)大小与创新者创新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信息对创新资源进行配置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1.2.1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信息的支持

创新能力不仅指个人的创新能力,而且包括团队(或组织)的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一般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创新不仅需要个人有较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和交流,如需要经常沟通信息、方法、经验,以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优秀创新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创新方向把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和资源配置水平。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但需要主动搜寻、分析研究及其处理加工相关信息。还需要通过促进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流动来实现。

1.2.2有效的信息利用可以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

资源配置最优本身意味最优信息效率,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需要有效信息来支持。创新的资源不仅指本企业拥有的资源,还包括与本企业相关的企业(或组织)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企业间的充分合作,创新组织之间的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企业在合作中可以充分识别各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相关利益者优势资源合理配置,形成优势互补。集成创新理论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优势的综合集成,才能使创新的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改变,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该协同作用的发挥需要信息系统来支持。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理论说明信息系统对内可以改进经营和管理工作,提高决策水平:对外可以提供信息服务,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独自完成技术创新和实现预期目标,必须与其他组织(如: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发生联系,交换各种知识、信息和其他资源,从而获得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冯・希普(Erie Von Hippel)等人的研究表明:产品用户、产品制造商以及与创新有关的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都是重要的创新源。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来源中,40%多一点的信息来源于参观本地市场、参观其他相关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交流,可见与相关企业、供应商和客户的交流是企业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2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识别

影响创新信息的因素是多维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唐纳德・马奎斯认为影响公司创新思想的产生并导致答案出现的关键信息来源大部分出自公司内部。实际上外部环境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信息的重要来源:

2.1 不能完全了解消费者未来需求及偏好信息

消费者需求偏好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不断发生变化,而且人的需求偏好具有内隐性,只有在具体的消费中才能看出来,因此,消费者的需求偏好是不容易把握的,也不能完全了解,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的重要来源。如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新产品被消费者接受或者喜欢,技术创新不仅要考虑创新出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当前的需求偏好,同时要研究新产品的未来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高、产品生命周期短,进入和退出市场速度都很快,创新者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了解呈现很大的不对称性。

2.2不能准确预测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趋势

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可以采取包括投入、政策、服务等多种措施。但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内容和

发展前景受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变化的影响。“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等,这些大的方针、政策引导了产业发展方向,加速了重点产业发展速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契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项目市场化成功率很低,从研发到上市销售应该有稳定的相关政策,但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形势多变性,准确预测是不可能的,如一些地区的局部动荡会影响整个国家(世界)宏观政策和经济形势。

2.3不能完全了解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其竞争对手行为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受产业结构变动和竞争对手的影响。产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行为都是很难全面了解,产业结构的未来变动趋势是多因素的,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给方面的影响,消费需求变动与人口数量、人均收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产业部门的扩张或缩小,也会引起新产业部门的产生和旧产业部门的衰落,同样供给和国际贸易也会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变化。

信息风险不仅来源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而且来源于对竞争对手的不完全了解,根据波特(M.E.Porter)五种竞争力模型理论:五种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竞争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获利的最终潜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业面临着行业性竞争,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竞争程度不相同,其创新的风险状况和出现概率也不一样,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一般很难全面了解、准确预测。

2.4不能准确预期技术发展趋势

技术的发展一般是渐进的,但有时会产生突变,并且技术的发展会受到宏观政策、产业结构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要准确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若能科学地预测引领未来需求的技术,快速地跟进,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这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巨大商机。获得“2005创新数字生活最时尚产品奖”的海尔流媒体电视,就是海尔彩电凭借网络时代最具竞争力的流媒体技术开发出来的新产品,以及国际化品牌的影响力冲破层层壁垒,最终顺利进入日本、韩国市场,是中国彩电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为生命力,但技术发展趋势预测偏差,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使用效率。

2.5不能准确估算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点、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

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因素是定性的,难以衡量,且新技术产品的转化成本和市场转化率更是难以估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评估能力总体比大企业低、主观性强,对技术创新项目的技术难度及其新技术产品的市场转化成本估计与实际之间可能差距很大。这种难以准确的估算是技术创新意外的损失原因之一,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风险来源之一。

3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风险防范对策

科技型种小企业创新风险受多种因素(政治、社会、经济、技术、信息等)的影响,其中信息短缺是影响创新高风险的重要因素,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认识这些因素,保证多渠道获取更多信息,以便有效利用获取的信息,降低创新风险。

3.1 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中的作用

目前信息化成为大企业控制市场的手段,当信息化成为市场准人的一个方面的时候,中小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信息化成为他们生存的首要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很高,如何把高风险转化为高回报是它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根据创新的收益与信息效率的正相关性,虽然其他因素对创新的风险也有防范作用,但与信息相比,在强度和持续性上差了很多,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特别重视信息的作用。重视信息,不是不考虑信息风险大小,而是研究一种合理投入和获取方式。比如,通过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渠道来获取创新信息,这种渠道成本低,很有效。

企业对信息获取的重视,不是要弱化政府和社会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发挥政府的辅助功能作用。

3.2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正确理解信息效用。科学评估获取信息的风险

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德鲁克所说: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已经变为信息和知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要信息支持,信息可以催化创新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商业化快速实现,经济信息和市场信号能够消除或减少创新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创新自身收益,但错误信息也可能给创新造成很大损失。

信息的有效利用能减少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使创新者的决策方案更科学。但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非对称性、市场分割、信息传播系统和人类的“有限理性”因素的限制,因此人们有交易信息的可能和必要,创新者所需的信息并不能被免费无偿获得。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都需要付出成本,由使用创新信息给创新带来新的收益与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之间的偏差,它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如图1所示:假设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是C,应用信息资源 给技术创新增加的收益为 若 ,表示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大于应用信息资源 给创新增加的收益, 越大,信息风险越大;若 ,表示应用信息资源 给创新增加的收益大于获取、使用信息 的成本, 越小,信息风险小; ,则获取、使用信息成本等于由于利用信息带来增加的创新收益。

创新的收益大小来源与对创新相关资源的配置水平有关,从信息资源处理的角度来看创新是基于信息过程分析、利用来研究创新商业化的过程。因此,创新的决策要客观评估信息成本C和由于使用信息给创新增加的收益 ,同时要考虑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科学地分析、控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信息风险。

3.3信息获取、有效利用要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结合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信息作用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如果不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那就导致低信息效率使用,不能有效防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风险。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和对获取的信息有效利用,企业运作是一个整体,一些简单的信息在企业里按照传统形式流动,对预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高风险、提高创新的收益是不明显的。因此,企业要把信息收集、处理和流通与业务部门流程整合结合起来,探索一种高信息效率和新业务运作的整合模式。这种整合可能要付出高成本,但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降低创新风险,并会产生明显的增长效益。

3.4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建立技术创新预警系统。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系统。风险就是由于这个系统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了系统的人、财、物及信息流的正常运行,从而给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造成了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的预警系统应对企业各种类型的风险提供警示。比如该体系中可以建立一个子系统以进行技术创新预警,根据国内外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的变动、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警示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能够对超常规的技术创新风险起到预警或者预报的作用,早做防范工作。

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结合决策阶段、技术阶段、生产阶段和市场阶段的不同风险特点进行信息预报,有针对性地预防已经出现的和潜在的风险。

篇7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鼓励中小企业创新,特别是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湖南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建立,也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更好的政策扶持,同时也发挥了其低能耗,环保的特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企业数量多,但科技创新成果少。据统计,截至2010年,湖南省中小企业户数为16.2万户,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占了半数以上,已成为湖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科技创新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是企业有限的投入使得创新缺乏动力。我们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的实体性投入展开分析。

一、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财力投入

对创新的财力投入主要用于:技术创新科技活动经费的支出;R&D经费支出;对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从企业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并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产品的支出。这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政府部门给予的资助;金融机构的贷款和其他资金。这些指标为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11年我国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60.05%,相对于2010年提高了1.83 个百分点。根据科技进步水平的地区划分标准,中部六省中,除湖北属第二类地区(50%-60.05%) 外,其他各省均属于第三类地区(40%-50%)。中部六省中只有湖南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上年水平,由2010 年的48.66%下降至2011 年的46.94%,下降了1.72 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16 位,较上年下降了1位。由于R&D 活动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省R&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从2006 年的0.72%增加到2010 年的1.17%,提高了0.45 个百分点,但总体上各年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的前两年,我省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5,2008 年上升了2 个位次,排名第3。2009年和2010 年位次保持在第3,在指标数值上,与排名前两位的湖北和安徽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湖南对R&D 经费投入力度仍需加强。从长远来看,R&D 经费投入情况将直接影响未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2011 年湖南地区一级监测指标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中,排名上升的指标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部排名第2,较上年上升了一位,说明我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改善环境,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排名下降的指标有:科技进步环境排名第5,较上年下降2 位;科技活动投入排名第4,较上年下降1 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第3,较上年下降1 位。可以看到,五个一级指标中,我省有三个指标排名下降,说明中部六省的竞争日益加剧,湖南省应加快科技发展,增强竞争优势。排名持平的指标为科技活动产出,中部排名第2。虽然湖南省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在中部仍能保持原有优势,然而该指标在全国的排名较上年大幅下降,下降了八位,反映我省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效率下降较明显,不容乐观。该指标是制约我省科技进步的软肋。

二、湖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人力投入

人才是进行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据统计从湖南省科技人员分布结构来看,2010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研发人数分别占全部人数的比重为56.2%、30.3%、9.97%(数据来源《2011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可见,分布在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还是比较充足。并且2010年比2009年的企业科技活动从业人数有所提高。这说明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但是真正分布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还是非常有限。通过调查发现,创新人员缺乏的原因在于:高科技人才本身是企业所有者,缺乏精力用于研发,在实验室的时间很少;另一部分技术人员担忧企业的发展,宁肯在大企业、高校、研究生从事技术性不强的稳定工作;企业难以支付高薪聘请高科技人才。所以很多科研技术力量大多集中在学校、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的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据调查统计,湖南省平均每2.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仅仅拥有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个中小企业只有1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在我们的实地走访调研中,50%的企业认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高是技术创新难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出湖南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制约了对人才的引进,企业的规模偏小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三、结论

自从2006 年湖南省明确“建设创新型湖南”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对科技项目经费投入在总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10 年增加到2.41 亿元,平均增长率为8%。与中部六省相比,除2006 年排名第2 外,之后逐年被邻省赶超,2010 年落后到第5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经费、技术改造经费等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帮助其引进创新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引进民间资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注资,为科技人员提供相应的股权激励。第二,政府加大税收减免和其他管理制度的支持,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更多的便利。第三,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本,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共同进行科技创新,共享经济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文昌,秦作栋. 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动因和有效组织[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78-81

篇8

目前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互联网金融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租赁融资、小额贷款融资等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金融创新的步伐加快,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企业融资难的发展困境带来了转机,与传统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更具有普惠性、便捷性、针对性等特点。

安徽省近年来专利数量、质量快速提升。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2年的5年间,安徽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增长11倍,增速居全国首位。企业已成为安徽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2012年,安徽省2400多家企业提交了1.2万件发明专利申请,企业数量相比2011年增加了400余家,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高达78%。截止2013年10月底,安徽省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969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3件,较2012年同期增长54.6%。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且大部分企业已经拥有许多知识产权,却难以利用这种优势,仍旧面临着融资难困境。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努力对这些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以此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为企业融得发展资金。

金融租赁融资是一种契约安排,允许一方(承租企业)以定期支付租金为条件使用租赁公司所购置的财产(设备)。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租赁公司的出租决定直接取决于承租企业的未来租金支付能力,不依靠评估承租企业的信用历史、财产和技术基础来做决定。这样,一般刚刚成立没有详细完备的财务报表与固定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受益良多。企业采用金融租赁融资方式有以下便利:企业申请租赁程序简洁方便;可迅速引进设备;促进企业自有资金利用率最大化;企业租金支付手段灵活。

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对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推动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小额贷款独有的申请程序简单、放贷过程快、手续简便、还款方式灵活、贷款范围较广、营销模式灵活等特点,也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便利。

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规模不断增长,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缺口也不断扩大,融资压力日趋加大,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发展独特的特点,在融资方面显得更加被动。因此,为了更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入的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针对性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资金缺乏和融资难等问题阻碍其发展壮大。在企业成长的四个阶段――种子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中,尤以前两个为甚。种子期企业由于团队不完善,研究难度大,成果出现不确定等缺陷,资金投入风险大,因此难以吸引外部投资。创建期企业主要利用种子期的新发明新技术,完成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资金需求较大,投资面较分散,科技产品的研发面临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和科技产品更新周期短暂,都对企业的融资产生较大的阻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难

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与大型企业差异较大,偿债能力面临更多的不稳定因素。由此,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不足,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截至2013年10月末,安徽全省银行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也仅占全部贷款比例的30.94%,可见对中小企业来说,并不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而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成本、信息的采集成本以及后期的监控成本较高;二是基层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有限,基层放贷受到约束;三是针对广大中小企业覆盖广、业务繁,银行经营成本上升。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融资主要通过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包括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新四板。发展较为成熟,融资量大的是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而新三板和新四板都属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健全体系。由于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上市要求非常严苛,安徽省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达到上市要求,尤其在其需要融资的创业初期。至于新三板市场和新四板市场这两个融资平台,目前尚未发展健全,而且新四板目前只在几个地区进行区域型示范试验。因此,安徽省的中小企业也很难通过这两个渠道进行融资。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足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尤其科技型中小企业上,政策多为指导性意见,在发放银行贷款,担保体系健全方面的影响力有限。颁布的相关政策繁多,条件较高,实施复杂,经费有限,在科技型企业创业初期,资金支持难以到位。

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土地、房产、物品、无形资产等价格评估和企业资信评估服务,以及提供仲裁、检验、鉴定、认证、公证服务。但目前从担保公司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少,风险防范的质量和技术跟不上,代偿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也受到很大挑战。

(四)其他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被称为“地下金融”的民间融资,由于现阶段各种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大了其行为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欺诈的可能。至于典当融资,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实物资产用来抵押,因此,此渠道行不通。虽然不少银行当前都推出了“应收账款保理业务融资”,但实践证明由于目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制约,该方式可操作性不强,风险也较大。

(五)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科技型企业自身存在投入大,风险大的特点,因而缺乏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则是现有市场针对这类企业的融资担保体制尚未发展成熟。企业的收益不确定,规模较小,致使许多融资渠道受阻,如银行贷款、担保贷款、风险投资方面较难得到有力支持。

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面临税费较重、成本上升等问题,同时外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所以企业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以帮助其渡过这些困境。

三、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融资渠道的对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虽然面临复杂多变的融资困境,但目前安徽省在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方面也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多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互联网金融融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有以下几个模式。

1. 通过点对点模式融资。点对点融资模式即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互联网中介平台寻求有相应贷款能力并能满足其融资需求的一个或多个贷款方,以达到借贷双方资金匹配的融资模式,其特点在于交易成本降低与风险防控,互联网传播快速、涉及面广、用户聚集等特点可增强中小企业与贷款方的信息透明度与对称性,中小企业通过此模式进行融资可自主择优选择利己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而多个贷款方也可通过共同出借融资资金以降低所需承担的风险。

2. 基于大数据平台下,通过小额贷款融资。此模式主要是指由电子商务企业发起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为满足电子商务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经审核向其进行融资贷款。具体而言,贷前,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的方式,交叉检验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经营及第三方认证数据,考察中小企业的营业现状及财务的真实性,评估其还贷能力。贷后,监控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现金流等财务情况与交易状况,将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上的行为数据换算为信用评价,以控制贷款风险。

3. 通过大众筹资模式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会性网络服务平台,以合资资助或预购的形式,向公众募集融资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以其股权和创新项目的未来收益为基础,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在线筹资。

4. 通过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融资。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互联网金融门户平台作为挑选信贷产品的前提;然后,对门户平台上所提供的金融机构信贷产品以垂直比价的方式进行比对,并确定为其提供匹配信贷产品融资的电子金融机构;最后,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便捷地获得金融机构融资。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 安徽省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相关专利权质押贷款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2. 借鉴引用发达地区的“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和“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以及 “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解决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

3. 推动安徽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基金的建立,通过基金的形式来面向社会广大投资人士融资,同时企业经营所产生的丰厚回报也将进一步回馈投资者,并且推动基金规模的建设与质量的提高,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金融租赁融资

促进金融租赁的良好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展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鼓励银行提供对于租赁公司的信贷支持,扩大投资税收的补给范围,改革设备折旧制度,增强融资灵活性。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融资租赁行业,开展现代租赁业。

2. 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租赁业健康发展。建立统一的租赁机构审批部门,减少多头管理,促进规范化运营,将包括资信评估,保险,,咨询,公证,通关,税收,仲裁等一揽子服务,提供交易平台。

3. 促进金融租赁业向中小企业倾斜。可以探索无形资产租赁,可开展软件,专利,商标,品牌,商务模式租赁,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进程。同时也可以探索商品在线租赁,建立在线平台可以通畅信息渠道,为中小企业取得租赁信息提供更好的选择,撮合交易。

(四)小额贷款融资

对于小额贷款(以下简称“小贷”)对企业融资的帮助,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 财税部门应对小额信贷信用放款的机构给予税收优惠。

(1)税收优惠,对于小额信用放款,由于它是对弱势群体和中小企业放贷,应该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2)设立政府批发资金和担保资金,对公益性小贷公司给予资金支持。财政部曾经拨给中和农信两亿的资金,对小贷公司是一种支持。还可以设立政策性的小额信贷,包括各种政府担保的小额信贷。

2. 监管当局应给予小贷公司非公众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小贷公司虽从事金融业务,但政府将其定位为普通的工商企业,因此小贷公司不能够提取呆坏帐准备金,也不能核销。但如果将其定位为一个金融机构,会计制度问题、税收问题、拨备核销的问题、同业拆借的利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3. 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对小贷公司配套的监管体系,确保小贷公司健康发展。重点就是三条“红线”:(一)乱集资;(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诈骗。只要不触及这三条“红线”,小贷公司的发展的风险就可控。

(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不健全,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 规范征信标准。目前各地区各部门均在进行相应的信用体系建设,但是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地域,这些信用体系的标准因此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给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带来了困难。规范各地区各行业的征信标准可以使得在评价企业信用风险时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银行在搜集和整理企业信息时节约资金成本,从而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

2.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可以考虑单独建设覆盖所有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凡是只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都必须纳入这个“信用档案”中来。由于有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数据,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就有了更精确的信息来源,这不仅提高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使用效率,也解决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 政府部门应加强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由于中国信用体系建设起步比西方要晚,加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完善的信用体系的迫切要求,不可能像西方信用体系那样逐步发展而来。因此政府部门应该要加强引导功能,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六)利用创业板市场融资,考虑建立比创业板更低层次的市场融资

政府部门应该努力降低创业板市场的门槛,拓宽和优化融资渠道,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 完善创业板市场的进入退出机制。由于目前创业板股票数量少、交易不活跃,因而限制了创业板的融资能力,但未来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放松企业进入限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如此一来,既吸收了大量企业进入创业板,使创业板更具活力,强化了创业板的投融资能力,又通过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有效地防范了市场风险。此外,完善的退出机制也会使创业板更加健康有效。通过将不合规的企业或是自愿退出创业板的企业剔除出去,能够改善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

2. 寻求其他股权融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除了创业板市场以外,还主要有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新三板”、“新四板”市场。但是,由于目前这两个融资渠道还处在初级阶段,它们融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014年5月9日,国务院“新国九条”,里面就提到了“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政策机遇,突破“融资难”的瓶颈,走出发展期间的资金困境。

3. 探索建立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在现实情况下,创业板市场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来说,依旧门槛太高,因此,在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下,需要建立一个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型市场,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七)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1. 安徽省政府应鼓励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防范机制,并予以政策支持。其中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经核准可向多家银行借款,可向其主要股东定向借款。同时鼓励探索成立小额再贷款公司,并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间风险分担机制,以加强风险防控。

2. 安徽省政府应支持引导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人力资本。如: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政策,将民营企业人才纳入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优秀人才范围,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支持职工技能培训,尤其支持技工院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所需经费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篇9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各国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1)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主体。根据国家发改委2004年6月25日的数据显示,约65%的专利是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由中小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开发。(2)科技型中小企业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到2003年底,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12万家,比2002年增加14%。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实力进一步增强,2003年民营科技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468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6%。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用于技术创新资源不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资源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1)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虽然技术开发成本较高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了一定的疑虑,但大多数的企业决策者已经意识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产品的核心要素,是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力,并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优先发展战略。然而资金筹集困难引发的资金短缺成为影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现实障碍。同时,筹资渠道单一、筹资成本过高也使得部分行业企业出现了流动资金短缺的状况,当企业的经营性资金存在困难时,也就更谈不上投入技术创新以寻求未来收益了。

(2)技术开发人员,尤其是中高级技术开发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技术创新,人才为本。科技人才的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大部分新兴城市,由于经济总量较小,企业投资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等局限,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尚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较难留住中高级人才;同时,熟悉工艺技术的高级技工短缺更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

(3)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直到1999年才创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的对象主要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如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孵化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对其他类型(如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特别是工艺创新问题重视不够。对全国5万家不同企业的调查显示,有60%的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持乐观态度,但当让他们选择怎么干时,多达73.3%的企业选择用高新技术改造原有企业。这表明,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最急于投入的不是高新技术,而是如何在现有产品和技术上创新,以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功能。

2.信息不畅妨碍企业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

信息平台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对于相关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从而妨碍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和转化活动。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市场,企业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并不通畅,获取的行业技术信息不及时且较为凌乱;另一方面,技术交易平台的不完善也妨碍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再创新活动。

3.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外部学习能力较弱

开拓外部知识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评估和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吸收能力的强弱。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传统行为习惯和创新行为模式的影响,往往不重视组织学习,或是一开始就选择依赖外部技术资源的路径,使企业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传统。其结果是,企业在技术与产品上都是国有企业的克隆,微观上与国有企业争资源、争市场,宏观上造成了产业结构雷同,投资则属于低水平的重复。

4.自身积累的薄弱使企业抵抗技术创新风险的能力很脆弱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种高效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济活动,这种风险可以分为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技术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能力较弱,只能进行单一技术产品的开发活动,很难从事多种途径的产品技术替代研究,一旦一种技术创新失败,则意味着整个企业的创新活动的失败。在市场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将技术成果商业化的能力有限,主要是由于资金的短缺和缺少市场经验,中小企业难以将技术成果大规模推向市场,实现技术开发投资的超额回报。

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工协作的观点

为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技术创新,改变其在资源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缺陷,若干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结合成合作创新体,或者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合作,进行分工协作,能够对各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成本以及由技术创新所引起的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结合成合作创新体之后,在合作创新过程中有利于隐性知识、先进技术等在合作主体间扩散,使其技术学习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合作创新能够形成整体优势,最终增强自身的科技实力,获取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进行自主创新,将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突出出来,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使科学技术能够带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这是为进行融资支持打好技术的一个重要项目。本文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一些技术发展困难与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研究

(一)技术自主创新的困难

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对技术的自我创新来进行的。但是,中小企业在起步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缺失、技术人才的缺失、技术创新理念的不足,而导致其不能进行有效的进步。

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关注度不足,导致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与发展研究就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因为国家政府主要是对大型国有企业的科技力量进行了有力扶持,使它们在发展进步过程中,能够将科技成果进行转换,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自身的贡献。所以,不论是中小企业自身还是国家政府,都没有对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改进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这样就会影响中小企业的进步发展。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部署中,因为没有技术创新的基础,所以中小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无论是对经济大市场的适应和技术的自主研发都是相当困难的。

(二)自主创新的改善措施

首先,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就要站在市场大环境看自己,通过与大型企业的对比,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认识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创新理念是怎样的,对科技发展的大环境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先进的技术,并且进行自我运用,将世界先进的技术运用到自身的建设发展中来,并且不断发现原有技术的落后性,使自己能够真正掌握自主创新的能力,将先进技术进行实际改造,真正创造出适合自己、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技术。

其次,对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对其进行技术的提升,使技术人员真正掌握住先进的技术,并且进行很好的运用,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不断发现自身的长处,进行积极的科技运用,使自己能够在进行系统的创新技术改造中不断进步,真正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进步相结合起来。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研究

(一)融资支持的困难

以上已经说过,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足,是一种社会现状。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能通过自身的力量进行融资,这样就会出现各种困难。

对于刚成立的中小企业,由于一切还不确定,资金回笼堪忧,就很可能得不到银行的信赖,尤其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没有技术创新研发的基础,对自身的发展进步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各方经济的扶持都不能够及时、到位,主要还是对其发展的不信任引起的。

对于个人筹资事项认识不足,找不到一个正确的途径进行资金筹措,缺少对个人或者集体的技术创新宣传力度,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就无法保证社会人士能够进行资金的支持,这样的现象是常见的,企业开创者往往到处碰壁。对于资金的融合度不高,导致自身的发展基础不牢固。

(二)融资支持的解决措施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过程中,应该加大自身的发展能力,加强对技术的创新力度,只要自己自强了,才能被别人看得起,所以在进行起步发展过程中,应该用有限的资金进行先进的技术的大力创新,使外界能够看到中小企业在进行自主创新方面的能力所在,给别人一个投资的信心,使更多的人都能够自觉的加入到对中小企业的筹资当中来,将技术的创新发展当成是自己的事来做。

其次,在进行技术的自主创新研发过程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对经济市场进行研究,把握有效的经济信息,进行良好的经济管理,不断总结经验,进行经济的进步提升,这不仅是对自身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为能更好地进行筹资做准备。因此,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才能使自己的发展更好地进步。

此外,进行自主创新还应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进行。对中小企业而言,因为外部大环境的经济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身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才能进步。这样,国家政府应该站在进步的角度进行考虑,真正把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看,把握世界先进经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要合理化,不要盲目,真正看重它们的技术发展,重视对技术的提升,使中小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能够进行快速的资金回笼,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研究

(一)自身的创新发展建设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与融资支持,应该是自内而外进行研究的。在自身进行发展的时候,能够不断地进行技术的创新,将技术革新与经济管理进行同步发展。同时,中小企业在进行发展壮大的时候,应该及时回馈社会,加大对股东的资金回报力度,加强对社会特别是周边人民群众的回报力度。比如对周边的环境保护进行完善的建设,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对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降低噪音污染,使周边居民能够更好的生活;设立各种健康有益的娱乐设施,给周边人群带来各种精神上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人民群众的良好形象。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应进行科学规划,将自己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进行结合,把握重点注意事项,积极进行高科技项目的开发,使政府和人民增强对企业的发展信心。

(二)民间借贷的发展

目前,民间借贷开始发展起来,企业高层应该真正转变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要进行产业的转变,把握重要的融资信息和融资渠道,使自己在筹资的时候,能够看到更多的机会。

国家政府应该支持民间银行的设立,加强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应该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并进行大力扶持,才能使它们更好地进步,才能使它们更好地回馈社会,互相促进,真正为社会、为人民群众作出贡献。

四、结论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的创新发展研究,应该站在它们自身的角度看,发现其中问题所在,加大对自主创新的力度,国家政府应积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尤其要将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大力关注起来,使科技型的中小企业,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支持体系[J].科学进步,2010(09).

篇11

    1 概况及概念界定

    为了解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杭州市财政局、浙江理工大学《基于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助体系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7月~2011年5月在杭州市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助状况的调查与访谈。

    此次调查行业涉及通信、环保、科技、生物、电子、农业等,地域涉及杭州下沙开发区、滨江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等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7个。依据企业规模、产业特点、技术含量、受资助频次、企业成长性、享受资助类型等。经过筛选和比对,最终确定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埃比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市农科院、杭州机科院有限公司等17家中科技型小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企业实地走访、电话(网络调查)等形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助问题进行调研,希望进一步厘清资助体系、寻找不足、探索解决对策。

    行业不同,标准也不同,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学术界目前都尚无统一的表述。一般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具有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企业中具一定科研人员从事创新工作并具有相应的研发经费投入,并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2 杭州市现有科技创新资助概况

    总体来说,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助体系在结构上主要可分为横向类别结构和纵向层次结构两大类。横向类别结构主要包括奖励类、环境类、融资类资助及各种补贴型资助;纵向层次结构主要涵盖国家、省、市、区四级的地方配套资助。

    2.1 横向资助种类

    2.1.1 环境类

    ①创新平台建设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以智力为依托从事科技创新,及时转化科研成果,进一步发挥科技的辐射功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软硬件共享、产品检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杭州市颁发了《杭州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管理办法》,杭州市于2006年先后建立了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孵化器平台。目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达16个。平台建设对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农业科技企业等根据不同规模、技术含量提供硬件、技术支持,成功解决了一批小企业的技术发展瓶颈问题。杭州市科技局、财政局从2007年至2010年共资助孵化器资金金额达447.8万元,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6个,资助金额达3590万元,如下图所示(单位:万)。

    ②行业研发中心及产学研合作

    行业、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及相关奖励措施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建设水平,发挥技术创新作用,杭州市科技局了关于《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行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鼓励企业建立和引进研发机构的实施办法》等对一批能起到榜样、示范效应的特色行业、企业研发中心进行资助、奖励。同时,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运用现有研发部门成立研发中心,杭州市在资金划拨、人员配备、场地等方面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进一步发挥好社会服务职能。自2007年以来,各种研发中心共资助经费8045万元,如下图所示。有效促进了同类行业间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应用,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

    另外,为进一步鼓励与支持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了《杭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奖励办法》、《关于鼓励企业建立和引进研发机构的实施办法》等通知,有效促进了杭州各新城区及县(市)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科研合作,从2007年杭州市共资助产学研项目金额达4116万元,见下图。

    ③大院名校、大院大所

    为进一步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发挥外内外尖端科技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杭州在引进技术方面了《关于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的若干意见》,拟以杭州余杭区“海创园”依托,临安青山湖科技城为载体,通过市政府出资的模式打造一批“大院名校”,切实发挥高科技技术对杭州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2010年起设立引进大院名校专项资金,出台了《杭州市引进大院名校研发机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用于杭州市区域范围内重点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研发机构的科研条件建设。

    2.1.2 融资类

    ①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为了更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以便对具有潜力的初创性企业进行引导性资助。杭州市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它旨在通过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投资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该项目伴随着2008年的《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而全面实施,杭州市、各区、科技银行按比例出资,通过阶段参股和跟进投资方式,支持了大批新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2007年至2010年共资助资金金额达67010万元,见下图。

    ②信用担保

    为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杭州市财政局于2002年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企业法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事业法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社团法人)等三种信用担保机构,各级政府、各区、县(市)也在设立专项资金,创业资助、风险补偿的资助以及奖励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大开绿灯,以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③科技银行

    运用金融载体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延长“助困”手臂是杭州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帮扶的途径之一。受传统融资体制机制的制约,以高成长、高风险为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处于银行信贷的“盲区”。而在杭州市政府牵头下,当前依托杭州银行成立和运行的杭州科技银行,按照相应比例的基准利率对中小企业贷款,政府给与科技银行基准利率20%的补助,科技银行将这笔款项作为“风险池”滚动积累,以增强信贷抗风险能力,进一步降低放贷门槛,有助于解开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有利于实现科技金融合作模式的创新。通过建立“银行 担保 投资 政府支持”的独特运行机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④天使担保

    杭州市科技局通过深入调查后,大胆改革科技财政投入使用方式,从2008年起,从4000万元的种子资金中保留1500万元仍按照原来项目申报的资助方式,安排2500万元设立“天使担保风险池”,由无偿资助改为“风险池”,为处于种子期的初创企业提供“天使担保”。为大批初创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贷款机会,财政科技资金也得到了高效利用。天使担保基金通过与银行合作有效放大了资金,增加资金扶持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后续辅导和管理,从而持续有效的推动杭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2.1.3 奖励类

    ①种子资金

    根据企业发展潜力、具有一定成熟度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也是杭州市对中小企业进行科技扶持的有力举措。杭州市,《杭州市科技创业种子资金资助管理办法》,设立种子资金。通过对经市级以上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孵化项目根据项目大小进行种子资助,对一批成长性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2007年至2010年,资金金额达8779.5万元,见下图。

    ②创新资金

    为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杭州于2003年设立的技术创新资金对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对创新技术获得国家、省、市等创新的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例如凡获市创新基金及国家创新基金、省创新基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可以按照比例得到市、区创新资金的资助。2007年至今,已划拨创新资金4277.5万元,每年划拨金额分布图如下。

    2.1.4 各种奖励及补贴

    ①孵化器奖励

    为鼓励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激活创新潜力。杭州市对被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等认定为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项目,在不同阶段给予一次性或不同等级的奖励。目前为国家级奖励100万元、省级50万元;对年度考核成绩优秀的市级孵化器给予各企业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孵化企业在孵化期间或孵化毕业后1年内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每家奖励1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以最高标准奖励一次)。另外还包括技术创新项目奖励、企业研发中心奖励及专利资助等。

    ②企业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