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事业单位档案整理

事业单位档案整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31 08:33: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事业单位档案整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事业单位档案整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文件材料收集到档案室后,就要对其进行科学整理、立卷归档、编号上架。文件材料只有经过科学整理归档后才成其为档案。归档文件材料的整理工作,就是按照科学的方法、规财,将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系统化的文件材料组织成有序的单位,使之有效地提供利用的环节和过程。换句话说,将归档文件材料转化为档案之前的过程就是归档文件材料的整理。对收集起来的文件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现行的文件还不是档案,而没有进行加工的档案就像大海捞针,不能有效地提供利用。只有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才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更好地提供利用。归档文件材料的整理是将无序的文件材料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所谓系统化,即在整理时,按照文件材料的来源、形成的时间、重要程度、形式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文件材料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体系。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各种有机联系,使其能更容易地被检索和反映内涵。所谓有序化,是将文件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编排,使其系统脉络明晰,因果关系清楚,便于查证。文件材料的整理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则进行的,是一项专业技术性的工作。对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科学的整理是档案室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收集工作集中到档案馆韵档案,只有经过科学整理,使零散的文件资料实现条理、秩序,并将其中的关键成分通过整理凸现出来,才能有效地提供利用。因此,文件材料归档整理工作是档案业务的中心环节。在文件材料归档、整理的同时,还要对其真实性和价值的高低进行鉴定。“档案鉴定就是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出有价值的档案交档案机构保存,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它直接决定着档案的存毁,是档案管理中最重要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档案部门应定期对文书档案的保存价值作鉴定,即根据文书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以及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对所藏各案卷的保存价值加以科学的估量,对仍有保存价值的文书档案继续保存,对无保存价值和已满保管期限的文书档案定期剔除,经审批后销毁,进而使档案室保存的案卷具有较高的质量。

1 事业单位档案文件整理的主要原则

(1)保存档案工作基础:不论是本单位产生的,还是上级针对本单位下发的指示性、指导性文件材料,或者相关的批示、批复,本单位编印的简报刊物定稿和印本,编辑出版物的定稿、样本等等,这些文件材料之间已相互构成了来源方面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只有在保持文件来源方面联系的前提下,文件的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联系,才能更深刻地反映文件形成的活动面貌,体现档案作为历史记录的特点。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事业单位档案在形成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他人的劳动,而且也直接体现了人们历来整理和保存档案的情况和成果。因此,在整理档案的时候,应该做到;尽量不进行拆卷整理。对部门整理归档的档案,应当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案卷、检索工具等整理的成果,力求保持已整理过的原状。对先前整理不当以至明显错误的,可通过业务指导的方式加以改动和纠正。(2)遵循文件形成的规律:事业单位档案是在事业单位各项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事业单位活动的历史面貌,文件材料整理工作应维护事业单位工作内在有机联系的整体性,顺应文件材料自身的形成特点和规律。其中,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在整理文件材料时,注意活动的整体性,如:要求正式会议、某项活动形成的文件要保持其齐全完整;要注意文件本身要完整,像文件的正文与附件、请示与批复不可分割,即注重文件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在对文件进行分类和排列时保持文件材料之间固有的自然次序,如归档文件整理依照会议通知、报告、决议,重要文件的初稿、讨论稿、修改稿等自然形成过程加以排列。(3)于保管及利用:对档案进行有序化的过程中,应当满足维护档案的安全和有效地提供利用的目的。现在,档案的计算机检索正在不断地发展中,通过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把分散在不同类目中的同一事由或问题的档案信息快捷地检索出来,这也是保持归档文件在档案信息上的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同时,有利于档案的成套利用。

2 事业单位档案文件归档整理程序

整理的环节使文件材料有序化、科学化。事业单位文件材料整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组卷、卷内文件的整理、案卷的装订和案卷目录的编制等。整理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基本环节:(1)档案的分类:档案实体分类,主要是从档案信息的物理形态进行的保管、排架、存放等工作。管理层分类。“在档案实体分类中,第一层次是国家全部档案韵宏观分类,它为规划国家档案馆网系统,建立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理论依据。”档案馆内的区分全宗是第二层的分类,“全宗内档案分类是第三层的分类,它根据全宗内档案的来源、时间、主题内容和档案的形式等标准,将全宗内档案进一步系统化,直至建立起档案的最小保管单位―案卷。”归档文件材料的整理就是进行这样的分类。(2)档案的整理:通过进行具体的有序化工作将归档的文件材料组成保管单位以方便查阅的程序。整理工作并不是单纯、孤立的。文件材料整理环节应与文书处理工作相衔接,查疑补缺,保证疏而不漏。例如,有请示还应有批复,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讨论稿、定稿齐全;文件的附件情况;与首次签订的合同、协议相关的补充合同、补充协议;批示与办理情况;计划与总结等,都必须环环相扣,与文书处理的结果和归档责任保持紧密的联系。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了缺失,归档就不可能完整,也将给今后的利用带来困惑。(3)档案的编目:以案卷级进行整理时,卷内文件整理结束后,要对案卷封面项目进行标注。狭义的编目是指对归档文件编制引导目录等工作。归档文件目录包括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和备注七项。广义的编目还应该包括对档号的编制。档号是档案实体管理编号的总称,它包括全宗号、类目名称、卷盒号或案卷号、保管期限、件号和页(张)号等。其中全宗号是档案馆指定给每个全宗的代码;案卷号是档案馆、室内案卷排列的顺序号;件号是卷内文件的顺序号;页(张)号是卷内每页文件的顺序号。

3 结语

篇2

档案整理工作简单的说就是将档案按照档案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等?M行合理加工的过程。一般来说,档案整理工作包含两个层面的思想,即结合档案具体内容按照档案知识条理对档案进行归类;结合档案记载内容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形式对档案进行合理归类,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这两个层面上的整理思想往往协同进行。

事业单位在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档案整理的具体内容,只有明确内容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的方向,切实提升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实践质量。具体而言,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主要由档案的分类、排列、编目和组卷等几个项目组成[1]。其中排列和编目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划分,具体工作流程为对档案进行分类、对档案加以组卷、对档案文件加以排列、对卷内文件进行合理编目、排列案卷、编制案卷目录、在库房中排架等,保证这些环节的工作质量,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实践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

同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实践一般涉及到两个主要的工作环节,即第一环节应该在形成档案文件的部门对档案文件进行组卷、排列、编目等,第二环节则应该在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和排架,这样,在不同环节分工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后,档案整理的有序性和条理化能够得到明显的增强。

此外,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档案整理工作质量对档案使用者的检索结果以及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档案整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该明确自身岗位责任,加强对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合理的整理逐步提升档案整理工作质量,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条件[2]。简言之,在当前档案资源得到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中的档案整理人员只有明确档案整理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档案整理实践的重视,才能够促使档案整理实践质量得到逐步的提升,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整体性强化创造条件。

2 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原则

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档案数量庞大,并且档案资源也相对重要,因此在对事业单位档案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科学的管理原则,即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保持档案资料的有机联系,为档案的管理、保密和使用提供一定的支持。基于这一原则,事业单位档案整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注意档案与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联系,然后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对不同形式的档案加以区分,为档案管理工作创造条件[3]。同时,为了方便档案的保密、管理和使用,档案整理人员在开展档案整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不同档案的保密等级、应用范围以及管理条件等,促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结合档案整理结果对档案实施科学的管理,为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样,档案整理人员在工作中坚持科学的整理原则,档案整理质量必然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促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在新时期获得新的发展。

3 对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的措施

新时期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事业单位的档案整理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事业单位中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加强档案整理质量,为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支持,就应该结合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探索档案整理工作优化创新的措施,进而借助科学的档案整理,为档案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支持,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而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也逐渐开始迎来了信息化、现代化和数字化时代,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子文件、数字档案的产生,档案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逐渐开始对档案整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档案整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因此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时代要求以及事业单位档案整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合理创新,为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良好的支持[4]。一般来说,在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档案整理人员应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档案整理思维模式和具体方法,促使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能够在新时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篇3

2人事档案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1在人员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办理保险和社会劳动保障的时候,人事档案的准备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办理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一些基础的重要信息会在档案中体现出来。在调整工资水平和申报职称的时候,档案的有效记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对档案的调取查看,了解员工在工作过程当中的整体工作情况和工作环境,为员工整个职业生涯的记录做到了有力的保障。

2.2对单位中的人员任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档案中,一系列的工作学习思想等具体信息都会被详细记录,甚至在曾经的某段时间中具体表现都会在档案中体现。再加上对平时兴趣爱好的描述,整个档案在人事任免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权威性也有重要的保证。

3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行政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国家对档案管理工作有明文规定,制订了《档案管理办法》、《档案法》等法律法规供相关行政单位进行学习与贯彻,但是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对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作中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而且贯彻力度不到位,这样就导致一些档案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发挥正常的作用,这样长期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影响企业的发展。

3.2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业务薄弱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基础比较薄弱,虽然一些单位已经建立了档案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真正去落实这些制度,许多档案在整理过程中不够规范,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档案归整,这样经常会出现严重的组卷混乱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进行有效的档案鉴定与监督工作,许多工作未能够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进行档案管理,进而引发一些工作上的问题。

3.3档案管理的设施比较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因为没有对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进而导致单位内部的档案管理部门的现代化设施不够齐全,设施趋于落后状态,比如说,一些档案管理室空气比较污浊,库房简陋,有些储藏室内竟然还堆放着一些易燃物品;办公条件简陋,未能实现三室(办公室、接待室、档案室)分开办公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

3.4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行政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还有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一些管理人员经常会进行变动,导致档案管理部门即使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出现工作调整时,都会影响到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4.1建立比较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明确,具有创新性,应该要建立比较合理的、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建立,同时要确保档案管理制度可操作、实用、简明,能够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要保证制度在约束的地位上是平等的,这样能够有效约束领导与职员的工作行为,使单位上下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工作,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这样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公平的、严肃的管理,保证制度在执行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其重要的制约作用,保证奖惩分明。

4.2加强管理,使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

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应该要对单位进行一定力度的宣传,使员工进行相关工作的学习,进而能够更加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一支完善的领导队伍,定期检查和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并且要根据单位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考核机制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考核,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行动态的管理,使员工能够加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4.3引进信息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无疑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进了一股活力,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能够使档案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使档案管理改革更具创新性。为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信息化技术管理,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要保证及时与准确,这样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时效性;然后给单位各个部门配置先进的设备,这样在进行档案资料输入时,能够更加便捷,并且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字、图片与数据资料之间的转化,进而保存纸质和电子档案两种档案资料;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可以根据网络技术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档案信息服务,这样能够保证资料信息共享,进而能够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率和工作质量。

4.4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保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十分重要,因此要对资料进行保密工作,首先在进行库房选址和建造问题上,要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要将库房与阅览室、办公室分开,为了防止资料被盗窃,要保证库房的门窗是牢固的;同时加强库房的管理,安排专业人士进行库房看管和巡视,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在管理库房档案资料的人员选择上,要选择具有专业技能、能够区分开保密档案与保管档案的人才,确保档案在保存过程中的完整性。

篇4

档案管理是对单位原始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统计的工作,主要为单位档案进行管理和服务。在社会不断进步下,单位需要管理的档案事物较多,管理工作日益复杂。为了使工作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档案管理需不断创新,满足时代及工作需要。

一、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硬件设施落后

很多领导将更多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其他建设,导致档案管理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实现规范、科学和统一管理,满足不了现代化管理需要。部分办公环境差,没有专门设立档案室,集接待室、办公室和档案室于一体,影响档案管理独立性。

(二)管理方法及制度有待完善

部分单位针对档案管理建立了有关制度,但制度不完善,在安全保管上未建立具体的制度规定,组卷混乱或组卷不统一规范现象严重;很多单位缺乏档案鉴定,未按一定法定程度对档案擅自进行销毁;许多单位虽然引进计算机技术,但未建立健全信息系统,信息化利用度较低。

(三)对管理创新缺乏认识

很多单位领导在档案工作上存在误区,认为此工作无法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忽视管理工作,未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议事日程,未将其纳入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的考核范围,致使管理措施执行不力,缺乏监督。

(四)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专业性较强,对管理人员素质、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现阶段,很多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忙于其他事物,在档案管理上相对薄弱。很多人员并非专业管理人员,与档案管理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未接受有关培训,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先进技术及理论知识,在工作中专业性不高,把握不准确,导致工作局面混乱不堪。

二、档案管理创新建议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及重视

单位领导的意识和决策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为确保有效管理,单位领导自身应加强学习,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管理创新必要性,提高认识及重视程度,从财力、人力和物力各方面加大投入,配备先进管理设备,引进先进技术,配备专业人员,提高管理高效性。单位宣传部应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措施,使单位全员都能了解档案工作内容,主动积极配合,如单位议会宣传、网络宣传等。

(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是档案信息有序管理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根据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实际需要,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建立合理、科学的体系。管理制度最终应用于实践,应满足可操作性强、简明实用等要求,确保在日常工作中有效规范及约束。该管理制度除了对管理人员有直接约束作用,还应对单位领导有约束性,确保管理工作独立性,防止在管理时由于个别领导意志引发不符合规定事件。科学建立奖罚机制,坚持奖罚分明,合理制定奖励与惩罚措施,针对严格按规章制度工作的人员,给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激励其更好工作;对于恶意篡改信息、非法操作者,给予严厉处罚,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健康、稳定进行。

(三)实现信息化管理

以往传统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应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促进管理及时性、实效性、高效性和准确性,真正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采用新技术对文件传输、检索、接收、加工控制和存储等流程进行改变,应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共享和共用,解决档案信息受时间限制、地域限制等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储存,提高档案完整性及安全性。对于保密范围之外的档案信息,应利用网络开展资源共享,确保档案信息在单位各部门之间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及物力资源浪费[3]。通过信息共享,可大大促进的单位发展,促进各部门之间交流与沟通,使单位领导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了解,更好作出决策,可将互联网技术与目录方式联合,实现信息化共享及网络互动,拓宽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针对中小型单位,对全部收藏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工作难度大,付出成本较高,此时应突出重点,选择使用频率高、影响范围大、保管期限长、使用价值大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以此分层次、有计划的实现信息化。

(四)提高人员素质

想要实现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及创新性,必须建立优秀、专业的人才队伍。积极引进专业性强、信息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淘汰缺乏责任心、消极懈怠的人员。对现有人员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通过自学、专家讲座、集中授课等方式,使其了解掌握最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加强考核,提高每位人员对知识水平提高的迫切愿望,激励其进步[4]。对传统培训机制进行创新,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特色性、针对性培训计划,结合网络体系建立多样化培训,如实践培训、多媒体培训等,使人员充分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避免因人员缺乏先进技能与知识导致工作漏洞或局限。作为管理人员,应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较强责任心,主动、积极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长久工作,除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加大财力、人力及物力投入,努力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更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自身单位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达到共享性、独立性现代化档案管理目的。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后,对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及创新建议进行探讨,供学者参考。

参考文献:

篇5

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是记载行政事业单位一切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可以再现单位一切活动的历史真实面貌。有了这些档案,行政事业单位就可以很好的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在继承中发展。而且重视档案管理对于规范机关管理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机构正常的运转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行政事业单位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记载着本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全部信息资料。也记载着本单位内部人员的文档信息资料。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想搞好本职工作,必须对本单位的历史、现状有所了解,或参考,或借鉴,或继承…,而档案资料就是了解这些的唯一资料凭借。所以做好档案工作对单位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工作还没有提高到一定的重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千头万绪,放在业务前沿的工作决不是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只是单位众多工作中的一个不太起眼的部分。而且还是尚处于幕后的一项隐形的服务性工作。所以往往容易被领导所忽视。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监督不力。对档案工作所需要的人、财、物没有给予适当的支持。加之,有的单位年度考核的目标并没有对档案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档案工作滞后,重要的业务档案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忽视了对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严格管理。档案工作,对这些领导来说,只要求进行基本的日常维护,不要求有什么新的改进。所以对档案馆员的人员组成并没有过多的去考虑他们的专业性。甚至会把一些无关紧要的闲置人员调到档案管理岗位,也会无缘无故的把刚刚适应工作的人员调离档案工作岗位。还由于对档案工作人员只有使用,没有培养。因而这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基本上不会很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应付地位,是这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常态。

(三)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软硬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进入了各个领域。为了满足现代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大量的应用于档案管理的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而生了。这为我国档案的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然而,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这一工作的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一些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欠缺。使得现有的档案管理条件满足不了现代化的光盘和电子档案处理的需要。这对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保存管理是一个不少的损失。

(四)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已遍及各行各业。档案数字化管理以其方便、快捷、文档一体化的优越性也已被很多档案管理部门所采纳。但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和资金的缺乏,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还停留在过去的简单管理水平上,档案管理方式不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含金量。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室虽然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但是电子文件的归档和其他各类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不能够很好的开展。其结果造成了大量的档案信息的丢失和缺损。

三、搞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有决策权,领导的意志决定走向。单位的领导如果对档案工作重视了,那就会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档案工作大力的支持。档案工作也就会在领导的关怀下做的有神有色。反之,如果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太重视,那这一工作就会停滞不前。所以为了档案信息能够有效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只要领导的认识提高了,档案的顺利开展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针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方法有三。一方面,要引进一批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把那些不称职的人员调离档案工作岗位。另一反面,加强档案工作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在职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第三,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应主动加强档案业务技能的自身学习,以便在行政事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建设

篇6

1.1规范、灵活相统一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体现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但是各个事业单位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因此,事业单位也应当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和管理方式,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建立起一套结构完善、内容全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体系。

1.2职责、权益兼顾原则

档案管理过程必须职责分明,才能够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及权限,合理制定工作目标,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等,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还要注重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1.3制定、执行并重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规则和制度都要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制定,制度的执行情况就是检验制度规则是否适合单位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因此,单位领导要十分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在不断的实践与检验中使制度与规则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合理化。

1.4静态、动态相结合原则

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当下的工作需要。目前,我国的各项行政事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善于学习一些先进的档案管理办法,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进行改善与调整。

2.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普遍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管理力度不够,难以保证档案管理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难以快速而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使档案管理的作用和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2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业务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一岗兼多职,任务繁多,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还往往因为工作需要频频变动,难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在管理队伍中,个别档案人员并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应付工作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2.3档案管理方法滞后,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

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果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及时学习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没有采用高效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就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程序性与针对性,降低可操作性。在信息化的社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电子档案的存储管理能力与保证信息安全的能力,难以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就会阻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3.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3.1不断加强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使档案管理的作用和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亲自下达档案管理的各项任务与指标,亲自督促落实,才能够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事业单位的领导还要定期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和作用的宣传工作,使档案管理人员都能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倡导各部门主动配合本单位的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同时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激发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3.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建设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和专业性,因此应当尽量减少档案管理团队内人才的流动性,避免一岗兼多职,岗位频频调动的现象出现。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档案管理岗位,为档案管理人员分配明确的任务,使其能够专注于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因此,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使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都能够有章可循,有助于确保建档信息的格式化与标准化,有助于保证档案管理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3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化

篇7

档案是一种价值含量高信息内容极其丰富的资源,它形成于个人、组织和机关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音像、文字、图表等各种载体和形式保存。然而,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档案的积聚量大、文字冗长、保管人员专业知识不到位等。随着现代信息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求,对档案的管理逐步进行数字化。

一、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主要由文书档案、基建档案和人事档案三部分组成,这些档案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依据。长久以来,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方式一直有工作效率低,信息查找不方便的缺点,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1.提高了办公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是有档案管理人员亲自进行整理,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并没有取得一个满意的成果。然而,实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能很好的改善这一点,提高办事的效率。2.提高了经济效益。当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快节奏的方式,实践就是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也会不断地增多,而档案管理人员却并没有增加,这样会导致机构经济效益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不再使用纸张记载信息,这不但节省了记载和保管的费用和空间,还方便了信息的查阅。3.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需要仔细的翻阅才能找到想要的信息,往返档案室也十分的不方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使查找者通过网络十分准确方便的查询到想要的信息,这便大大的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已具备的条件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正逐步地趋于数字化,显然我国已经具备了在这一方面发展的主要条件。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约十年的时间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单位。当代社会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的快速普及是实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趋于数字化的主要条件之一。近年来,软件开发技术也不断发展,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些开发的软件涵盖了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并且有着各种用途,就单单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软件就已经开发了上千种。另外,档案的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当代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大大改善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三、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化措施

1.树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识

随着其他行业数字化技术的普遍应用,行政事业单位也纷纷使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更应该改变陈旧的管理观念,学习数字化管理的知识,树立起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

2.制定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

任何的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都应该有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自身特点,从实际角度出发,全面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多方面的问题,制定出符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机制。档案的管理机制可以包括档案的保密机制、档案的工作机制、档案的使用机制和档案的安全机制等。相关机制的建立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规范,从而保障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进行。一些具体的要求需要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其中档案的保密机制是出于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考虑,这就要具体规定保密工作如何执行。

3.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程度

档案的信息和重要的数据对单位和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机遇也是挑战。在网络环境中,档案的管理人员要多角度全方面的对电脑软件进行更新杀毒并且一定要做到重要数据及档案备份,后续防火墙的设置访问工作也要跟进,尽量不要出现意外情况。数字化管理的模式下,要对黑客的攻击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档案信息泄露发生的几率。

四、结语

在新时期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顺应潮流,打开新时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大门,不断向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方向迈进。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办公效益以及档案的利用率,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篇8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是单位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活动中形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电子会计资料和其他会计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各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凭证;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帐、辅助帐、其他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和其他财务报告;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等的介质,包括磁盘、磁带、纸质等,还包括每年一次的数据库备份,财务软件升级前的数据库备份,打印输出的经过盖章签字的会计资料,每年一次的经系统管理员签字的系统管理维护记录本,所有版本的系统、网络、数据库、软件,其他应该存档的有关资料或数据;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重视不高。一是不少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会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不够重视,存在应付思想,认为“费时费力不讨好”,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二是许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由于不懂得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对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和标准不清楚,导致整理出来的会计档案达不到规范要求。三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或仅作为财务会计制度的一个部分。有些单位虽然有制度,但也没有严格执行。特别是对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产生的大量以电子文档、程序文件、备份文件等新的会计档案信息载体,还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资料收集不全。一是有的单位只重视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专业资料的归档,却忽视了会计文件资料和磁性介质等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影响了会计档案的齐全性和完整性。有的单位将会计信息存入磁性介质后,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二是个别单位会计档案移交时双方没有按册清点,没有移交清单,没有按照永久、定期两类分别保管,不仅查找非常困难,而且也不合乎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三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从而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无法调阅。

(三)档案管理不细。一是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或者不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二是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三是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四是不少单位过分强调保密,对利用会计档案人员的身份和利用目的作了严格的限制,会计档案长期沉睡在档案室,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五是会计档案鉴定销毁难,大有无人来销、无人敢销的局面,即使超过保管期限数年,也不愿销毁,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四)监管力度不够。在单位接受的各项会计业务检查和审计工作中,很少有将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作为检要事项的情况。在单位内部,也很少有单位将会计档案管理真正融入到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作为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固有环节来对待,很少建立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会计档案监管机制,影响了会计档案的质量和管理的成效,最终影响会计档案的有效利用。

3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二是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三是建立和落实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明_各人职责,使会计档案收集、归档、保管等工作得到落实。四是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设立奖惩措施,定期组织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奖勤罚懒,使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与相应处罚同步。

(二)提升会计档案人员素质。一是单位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切实把会计档案管理列入领导工作的议事日程,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轨道。二是加强对会计档案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把增强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会计人员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增强责任心和执行力。三是加大投入,改善会计档案工作的硬件设施,及时添置、更新档案室部门设备,如防盗门、空调、温湿度计、灭火器、窗帘等,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去湿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并对财务档案基础信息实行计算机存贮。

篇9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来看,较之一些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工作开展中缺乏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撑,加上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从而导致管理效果达不到要求。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被引入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但由于对这些设备和技术缺乏充分利用,从而导致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这又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中盲目性以及随意性较强,没有明确的档案管理工作目标及科学的管理手段。此外,也没有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而且对于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也相对较为薄弱,这些问题造成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三)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很多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在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都无法满足档案管理的根本需求,尤其是一些乡镇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文化程度都相对较低,甚至还有些管理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转借来的,这类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上,从而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低下,档案利用率不高。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却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从而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落后,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想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中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日常行为等进行严格规定,从而推动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及规范化。首先,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制度,制度要涉及档案的收集、整理、运转、编目、立卷、检索及安全保管等方面,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摸索,逐渐将其完善,并且要采取有效手段,保证制定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其次,对立卷归档标准进行严格规定,保证档案的及时性,做好案卷的装订工作,提高案卷管理质量。

(二)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引进信息化技术。纸质档案经过核查,没有任何错误后,用扫描仪将其扫描到电脑上,形成电子档案,并对档案进行检索关键词设置,其目的是便于查询档案信息。除此之外,要对每个档案进行编号,通过输入编号就可以进行调档。为了防止档案丢失,可以对其进行备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只需要一台电脑即可实现,这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而且只需要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即可,查询起来也更加方便,易于管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10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网络信息化发展日趋讯速,事业单位中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计算机科技发挥的重要体现。因此,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充分开发事业单位当前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实现事业单位办公、运作的高效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现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上投入精力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有所显现,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缺乏深度和广度,监管部门的职责处于松懈状态,对相关事项并没有履行到位,档案管理制度只是以一种形式存在,并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档案管理工作较复杂和粗糙,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政效不明显,因此就视其为不重要的管理内容。长期下去,档案管理工作就沦落到被忽略的状态。其次就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行政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也就影响到了员工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得档案管理投入资金较少,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环境简陋,设备破损不修不换,而且没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在这种工作环境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状态不佳,积极性不强,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再者,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业水平要求较高,如果在这方面的财力或人力有所欠佳,就很难做到完善。现在行政单位都在实行改革和压缩人员编制,推广人才的聘用制,这就使各个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一些没有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档案管理,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出现失误情况,也不利于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第四,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虽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的管理阶段,但这种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和建立相应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导致当前管理制度和设施混乱,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更趋于一种形式。

二、深化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针对上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了具体改进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档案信息化的规范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加强和重视。计算机技术水平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中心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与能力是深化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只有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水平能力,才能顺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让管理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对自己的工作重视起来,清楚自身责任的重要性,明白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自身价值建设的意义,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各项专业能力的评估和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政策,建立严格考核制度,从而使每位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更有利于提高和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档案管理硬件的建设

事业单位要对保存档案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做好对设备的清洁和保养,以及定期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由于设备的性能不稳定或是受到外界破坏而导致保存的档案资料丢失,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加大度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资金投资力度,完善档案管理部门所必备的硬

件设施建设,推进档案工作的管理,将电子存储和计算机应用

的现代化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使信息的录入和存储等诸多复杂的工作有序、便捷、高效运行,推进事业单位的卓越发展。(三)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水平和程度,以及工作效率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起来,对于管理工作所需的硬件设备要进行不断完善和开发管理,以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跟上时代不断前进和发展,开发以及选择适合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进一步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

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系统要有可拓展性和灵活性,需要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才能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协调、稳定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实际的人才信息需要,努力构造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网络管理模式。

结语

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为了避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出现误差和漏洞,以及减少或防止各种缺陷的发生,就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化运输利用起来,利用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将档案信息有序、高效存储和运作,以科学化的事业发展观来适应科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目标,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杰.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43.

[2]赵春园.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J].珠江水运,2010,14:47-48.

[3]斯琴高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4,03:174.

篇11

一、档案计算机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计算机管理主要是指的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的硬盘,软盘,磁盘,光盘为载体对文字材料进行储存的行为,常见的档案计算机管理形式主要是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图表等等。

1.与时俱进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也得以飞速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下流行的趋势。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的?质档案管理,纸质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占用空间大,查阅非常不方便等弊病,所以运用计算机对机关档案进行管理,是与时俱进的,它顺应时代的发展,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提高了档案检索的质量和速度,并且以电子形式储存极大的节省了空间。

2.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深入到现代化管理事业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计算机管理能让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意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有很多都是年龄偏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他们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意识,只有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政府档案工作的效率,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建议

1.加深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现阶段,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都已经运用计算机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但是依旧有很多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纸质的档案有自身存在的优势,比如有需要时,可以直接随手携带者纸质的档案,比去打印店打印或者找一个电脑查看资料要方便得多;再比如纸质的档案的信息都是敲定的,但是电子文件可以会被恶意的篡改等,故而很多人虽然在极力适应当前的计算机管理方式,但是还是沿袭着原来纸质档案管理那一套。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说服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尤其是要让一些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比起传统的档案管理要便捷得多。比如针对性的让档案工作人员直观的感受到,计算机对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便捷之处,如利用计算机针对性的进行检索所用的时间远远比传统的档案少得多。

其次加深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只有领导在领导的要求下,员工才会真正的摒弃传统的工作方式,去认真的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如何更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

2.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培训

由于我国计算机运用起步比较晚,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不够深入,比如很多人认为会使用电脑就是会熟练操作电脑上的软件。而对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所以在各行各业计算机的运用都不算很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计算机在管理行业经验不足。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在需要管理大量考试人员的资料档案时,可能会出现因为管理经验不足而产生混乱的现象。所以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档案工作人员聘请计算机专业人才到单位为工作人员讲解如何计算机知识,比如如何熟练的使用这个档案管理的系统,如何对档案资料进行更改,如何进行检索等等。然后为了加强对于计算机的认识,还可以为工作人员讲解其他关于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知识。通过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培训,结合实际的操作经验进行练习,对于操作的熟练度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3.引进计算机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

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管理人才。没有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实施就是纸上谈兵。而我国对于计算机运用比较晚,定期对于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也只能是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档案计算机管理中缺乏中坚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进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是政府投入财力聘请计算机管理人才,通过聘请计算机管理人才,让管理人才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以点带线的带动员工工作。其次是培养大量计算机管理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培养,一旦计算机出现了什么故障或者是安全隐患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检查隐患。排除隐患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防止有外人出入,对档案进行窃取或者是篡改,或者是有人通过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导致档案信息失真。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平时就可以将信息进行备份,防止信息被篡改时,能够及时发现错误,挽回损失。

4.实施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程